首页 > 文章中心 > 商场百货工作计划

商场百货工作计划

商场百货工作计划

商场百货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成立于2007年5月的万达百货是中国商业地产的龙头企业——大连万达集团下属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尽管饱受“盈利能力差”、“靠母公司输血”的诟病,万达百货仍然朝着发展目标不懈的前进。今年4月,来自银座股份的孙靖寰任职万达百货总经理,引发业界关注。在过去的5年里,万达百货的战略核心是快速开店,跟上集团整体的发展速度。据万达百货的高层人员透露,目前万达快速扩张的任务已经完成,下一阶段,万达百货将转入深耕细作的阶段,战略重点将转向对供应链资源进行整合,提高单店的销售能力;这也是万达百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形成自身核心竞争力和差异化优势的关键步骤。

背靠大树好乘凉

2012年7月,万达集团正式对外宣布,其旗下的“万千百货”正式更名为万达百货,这不仅表明了万达将专注于单一品牌战略的决心,也可以看出万达集团对旗下百货板块资源整合的战略。过去,由于各自为战,万达广场和曾经的“万千百货”经常出现品牌重复经营的现象。从今年开始,万达广场和万达百货的招商落地图由万达集团审核,防止内部争抢资源,同时也给消费者呈现出一种整体感。经过整合,万达广场和万达百货形成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的格局,万达百货成为万达购物中心的主力百货店。

事实上,万达百货的发展始终依托着万达集团的平台优势,借助自持物业模式,在减少租赁风险的前提下,才能在近年来严酷的市场环境中实现与集团的同步扩张。国内的百货行业通常采取联营扣率方式与供应商分成,品牌进入商场后,货源、店面装修、人员配置都由品牌负责,百货商场只提供场地,与购物中心相比只有“租金”是浮动的,本质上仍是“二房东”。目前万达百货的租金是以内部成本核算的方式进行,租金水平较低。在这种优势下,万达百货就有与供应商建立新型合作关系的机会,让百货商场重新回归到商品经营的原点,让商品经营成为万达百货的核心竞争力。

在万达集团2013年度上半年工作总结会上,集团总裁王健林提出,万达广场要减少零售业态占比,特别是减少服饰类零售业态占比,增加生活类业态占比,比如美发、美甲、书吧、教育培训等。今年上半年,万达集团新开业5家万达广场。万达商业管理公司的内部人士头透露,这5家万达广场二楼都已经取消了服饰零售业态。一些大牌服装品牌仍被保留,主要集中在一楼。二楼主要引入体验式商业,如书吧、儿童游乐、精品店、家居体验店和轻餐饮等。集团提出的要求是:2013年四季度以后开业的万达广场,二楼将全面取消服饰业态,力争不招零售业态,2015年之前把已经开业的72个万达广场二楼业态调整完。实际上,万达广场整体的“去零售化”思路,也是为了减少与万达百货的业态重合,提升比较效益。

在这个消息的推动下,今年9月10日的万达商业年会上,万达百货成了名副其实的主角。服饰品牌纷纷将眼光瞄准了占据了万达广场核心位置的万达百货。一家童装品牌负责人表示,由于广场内要减少零售业态,想要进万达广场只能选择万达百货。在合作洽谈会现场,万达百货总部展区也聚集不少品牌商和商。这似乎也为万达百货的扩张提供了充足的品牌资源。

据万达集团披露,在今年新开业的大连高新和江苏宜兴两个广场,调整后的二楼客流比未调整的万达广场增加10%以上,销售额增加8%。不断增加的客流对于万达百货来说也是个不错的消息。

快速扩张虽大不强

令人羡慕的平台资源和集团整合,万达百货是否就会成为业界最赚钱的企业呢?

凭借急速的规模扩张,截至2013年年中,万达百货已经累计开业62家店,超越百盛成为国内最大的百货连锁。但经营情况很不乐观。2013年上半年,万达百货收入68.6亿元,店均约1.1亿元,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即便是在万达集团的内部,万达百货也是集团所有业务板块中表现得最差的一个,今年上半年仅完成半年经营目标的91%。

万达百货连续4年保持全国开店速度第一,“万达一年新开20多家百货店,没有哪家企业能做到,这肯定有违行业规律和商业规律。”一位万达百货的内部员工表示。万达有着非常严格的模块化时间节点,必须跟着万达广场的开发节奏,不停开店,压力非常大。之前,万达与大洋、百盛、新世界等百货公司都有合作,但没有哪一家百货能够跟上万达的扩张速度。

在业内看来,万达百货的规模扩张速度,已然令其他同行难以企及,但现实情况是,万达百货的扩张仍旧在加速。根据万达百货透露出来的未来五年规划,从2013年开始的未来5年内,万达百货将实现年均新增20家以上门店,计划到2015年全国开业130家店,营业面积超过360万平方米。这意味着未来三到五年,万达百货的开店规模以及开店速度将远超此前五年。

实际上,快速扩张也为万达百货带来渠道优势。目前万达百货拥有65家店,品牌商想要开店,不需要分别与几十家店面洽谈,只需选择万达百货,谈好一家就能快速复制,以万达百货与周大福的合作为例,周大福一年销售额能达到8亿—9亿元。在开店过程中,周大福只需与万达百货总部对接,达成协议后,万达百货下属的60多家店将统一安排布置。

传统百货公司一般不提供餐饮服务,顾客用餐要靠周边其他餐饮店来完成,包括像电影院、KTV等都需要依靠其他企业的进驻。单体百货公司的发展需要旁边其他行业帮忙组建商圈,吸引客流。而万达广场自己就是一个完整的商圈,万达百货与万达广场内其他行业之间互相补充,能满足顾客全面的需求。与此同时,由于万达百货是自持物业,在终端管理、资产安全、人员培训等方面,品牌商能获得更多的帮助。在店面运营上,万达百货能替品牌商监管员工的日常行为。在中央控制上,万达百货能打理好品牌商日常的盈收明细,降低品牌商的监管风险和财务风险。在人员培训上,万达百货还能帮助品牌商完成日常的员工培训内容。

而与万达快速的扩张速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万达百货从2007年5月成立以来,就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最高的单店毛利率在12%左右,新开店的毛利率只有1%~2%,远低于行业平均的17%毛利率。业内人士表示,一个百货大概需要两三年的时间去培育才能盈利,一味地开店并不能增加整体的收益水平。

而快速扩张中,人才储备也将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据了解,2013年,万达百货预计开店19家,以每个新店需要200人统计,仅今年一年万达百货新开店就需3800名新员工。加上万达百货的高层频繁更迭,前任万达百货经理丁遥于去年年底递交辞呈,而他在早前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曾提到,万达百货曾经在半年之内,4个副总经理中有3个离职。为了引入人才,万达百货不惜“砸重金”,今年万达百货预计在猎头公司人才招募上投入过千万的费用,高管的岗位薪资亦比其他零售企业高出很多。万达内部人士透露,“人才外招只是用来解决万达百货现阶段问题,未来每年近20个门店的扩张速度,及不同区域市场的差异化需求,不可能完全依靠人才引进来解决。万达百货需要人才梯队培养计划,实现中层骨干人才的自给自足。”

而现在,增强单店盈利能力已经成为万达百货必须要完成的任务。

营销创新

虽说只有5年历史,但相对于传统的百货商场,万达百货在营销创新的道路上却走得比较远。万达百货的目标客户群是年轻人和新组建的家庭,尤其以女性顾客为主。除了传统百货商场常用的宣传渠道,万达百货一直重视新媒体的运用,建立官方网站和官方微博,拍微电影,策划线上活动,以求形成自己的营销模式。

除了营销创新,万达百货营销的最大特点统一营销策略和统一执行。“目前,万达百货是统一营销程度最高的百货连锁企业。”万达百货的管理层介绍,大部分百货连锁企业是不同城市的门店各自为战,而万达百货却是统一部署,这在举办全国性大型活动时就体现出了优势,几十家门店在不同的城市、相同的时段统一营销步调,这并不容易做到。统一营销的好处是,一方面可以使一次营销活动的效果和影响成倍放大;另一方面,可以为百货商场和供应商节省成本。如今,万达百货总部负责策划营销活动,并与供应商协商,然后统一部署,由各门店执行,速度快、效率高、投入小,优化配置营销资源。

今年万达集团对百货给予了大力支持,于是万达旗下各业态协作的“大百货”概念出炉。例如9月份举办的万达百货珠宝节。作为万达百货的固定主题活动,今年万达集团调动旗下地产、酒店、文化旅游联合为百货的珠宝婚庆节“加码”:酒店蜜月套房、电影票、长白山度假区蜜月自由行、大歌星免费欢唱等活动纷纷加入促销计划,甚至还联手周大福推出了万达百货定制珠宝。这样的联合行动,确实也让百货的珠宝节业绩节节高,吸引了过亿人次进店,销售额比上年同期提升近70%。

体验式业态

万达百货在更名之际提出,要在3年内成为行业第一,外界对此充满了各种声音,基于万达百货目前的运营状况,有人质疑,有人观望。那么万达百货的信心从何而来?万达百货正在努力探索一条真正区别于其他百货商场的道路。“万达百货利用的就是自身的‘大万达’优势来打造多业态联合经营模式,这样的资源整合,其他企业难以复制。”孙靖寰这样表态。

从目前的现状及规划中透露出的迹象显示,万达百货已经开始着手加强全局整合能力。在今年举办的一系列大庆活动中,万达百货就已经与万达广场的其他业态联手为消费者打造出一场营销盛宴,而这一点目前在其他百货商场是很难运作的。一位百货商场的负责人称,万达百货与其他业态联合,不仅实现了消费者的共享,同时还使消费更加多元化。

而面对电子商务的冲击,万达百货选择了“躲避性还击”策略。“网购业态占比最多的是家电类、图书类和服饰类,偏高端的钟表、珠宝类依靠网上销售的能力较弱。”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对于价格较高的零售商品,网购的保真度、物流安全性和商品票据等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线上销售,所以这些商品难以成为网上消费的主要对象。万达集团总裁助理兼万达百货副总经理娄云对媒体表示,今后万达百货将陆续减少受电子商务冲击较大的业态类型,将体验式业态作为万达百货发展的主要方向。万达百货将尽量避免在家电、图书和服饰类商品上与电商正面交锋,而是在一些较高端的消费品,如珠宝、化妆品和鞋等,获得利润。同时,增加儿童体验区、高端齿科、眼科、儿童教育等体验式业态。“目前,万达百货一层的珠宝、化妆品和鞋是线下零售业态中的强项。”娄云说,下一步万达百货将进一步扩大体验式业态,包括高端齿科、眼科、儿童教育等,“明年我们还将在每个万达百货加入一个2000平方米的儿童体验区”。

商场百货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中购联的《中国购物中心发展报告2012—2013》报告显示,2011年底,北京拥有245家购物中心,但有216家是2004年至2011年开业的,645%的增速居全国城市首位。从数据分布上看,天津和重庆这两个城市购物中心数量高于其他二三线城市,增速仅低于北京。

四川省商业地产联盟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成都已开工建设的商业综合体数量高达104个,未来5年还将入市1000万平方米左右。近几年来,以商业、办公为主的城市综合体项目在全国发展迅速。数据显示,至2015年,20个重点城市新增入市体量将达到1.64亿平方米,而3至5年内城市综合体增量将以中西部城市为主。

其实不然,据笔者掌握的情况看,未来3至5年入市的综合体将达200个。当然,这是加上正在规划未开工的项目。仅以成都市“退二进三”战略为例,三环以内的专业市场系数外迁,西南食品城、家具厂、512建材市场、荷花池市场等等市场还未完全外搬,就市场上未来N个综合体的定位和初步规划早已出炉。而这些原址上的规划商业,多以综合体为主。

而综合体,必有集中商业,言集中商业,必言百货。即便无百货之名,也有其中规划的百货之实。

但如火如荼的商业地产泡沫横飞背景下,百货却已显颓势。

2012年6月,武汉中商百货转型,3月,上海第一百货淮海店停业,2011年年底北京太平洋百货撤店。

在成都,人民商场清江店宣布关门的同一天,地处同一商圈的成都摩尔百货羊西店也宣布停业。5月29日,在成都最繁华的春熙商圈,在仅仅开业半年之后,优客商城由于经营不善宣布“暂时歇业”。

2012年2月份,成都远东太平洋百货换帅、春熙路核心商圈的日资百货商场伊势丹在4月初进行了一场最大规模的人事调整。

据悉伊势丹最近两三年的销售一直处在下降通道:2009年伊势丹的营业额增长率为37%,2010年增长率降到22%,而2011年的增长率只有8%。同时,伊势丹早已规划的成都2号店也迟迟未有进展。

商场百货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暑热减退的北京9月天气,在工地包围着的王府井大街,能让人透过秋的气息嗅出变化的味道。在长安街和王府井南叉的东北角,“北京饭店二期”建筑主体已基本完成,尽管面前立着高大的施工围栏,但是橘黄的鲜艳外立面已透露出了时尚的感觉,使人不免产生走进去的冲动。

60年,一条街引领一个时代

1950年6月,为迎接新中国第一个国庆日,“林荫大道”工程在北京城热火朝天地开始了。此时,一幅关于“中国城市商业如何建设”的规划蓝图也慢慢展开。

北京市政府做了一次规划,原北京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董光器翻开城建档案,指向1949年苏联专家设计的北京行政建筑设计图。其中,专家提出,利用王府井的特殊历史地位,将新中国的商业中心放在王府井。

王府井的蓝图就这样绘定。

就这样,围绕着“中国商业中心”的规划,1951年,百货大楼、新华书店、工艺品美术商店等等在专家提议的空地上一一开工。

1955年到城市规划委员会工作的赵知敬回忆,那时,新中国还没有自己的规划专业。于是决定邀请苏联专家来做详细规划。“我们当时就听苏联专家讲课,每天看苏联的教科书。”在“苏联专家结合娃娃兵”的模式下,完成了1958年的《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初步方案》。

随着国庆10周年,完成了王府井从规划草图走向现实的转变。一条以商业形象闻名世界的大街,从此诞生。

虽然只有10多米宽,两车交会时都要小心翼翼,但正是这条不起眼的路见证了中国商业的成长。

在这之后的岁月,作为中国商业主动脉,王府井是日进斗金的寸土寸金之地。随着改革开放历史进程,北京的商业格局悄然发生了变化,王府井的商业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人们旅游、购物都不再挤到拥挤的市中心去了,居住地附近的各种档次的商场商厦、超市,使人们享受到了物质丰富的商品经济社会的好处。

先发优势已不明显,单一业态的尴尬让王府井面临着严峻的升级、改造问题。

1999年9月,历经8年脱胎换骨的改造,王府井大街仿佛一只金凤凰在万盏明灯簇拥的火焰中重生了。

新的王府井大街路面被拓宽了两倍,变成了一条宽阔美丽的步行街。从南口北京饭店入街北行,只见牌匾高悬,店铺森然,人头攒动,如流水一般,从早到晚,每天进入这条街的中外顾客多达百万人次。从中低端的工美,到中高端的东方新天地、新东安市场、王府井百货、丹耀大厦,再到未来的北京饭店、王府井国际品牌中心等高端商业,可以说王府井的商业档次以及业态结构定位于全客层。如今,它与法国的香榭丽舍大街结为友好姊妹街,国际地位更是日益提高。

60年,从“国营企业”到上市公司

王府井大街造就了新中国最初的“商帮”,他们经历的60年的风雨是中国商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个体到集群式的成长发展史。

“王府井百货大楼”可以说是王府井诸多商家兴衰荣枯的典型代表了,它的变迁折射出一个传统国有商业企业转型提升的裂变过程。

1955年9月25日,北京市百货大楼在王府井落成,成为饮誉海内外的著名商场。这座有“新中国第一店”之称的国营百货商店成了王府井大街的新景观。时代就这么被凝缩在建筑中,鲜明地凸显了出来。

在漫长的计划经济年代,百货大楼依靠在商业中的特殊历史地位,所经营的商品品种是最齐全的,成为了我国商业“窗口”的“窗口”。

伴随着共和国一起成长。百货大楼商务部部长李奎旭,在百货大楼建立初期只是一名普通的售货员。如今,年过半百的李奎旭依稀记得百货大楼那曾经辉煌的岁月。

“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期,北京市就作出了规定,要对北京市的商业进行发展,这样就决定在这儿建立一个百货大楼。百货大楼因为是第一家国有大型的百货商场,所以百姓对它的期望值非常高。当时百姓到百货大楼已经成为了一道风景线。百货大楼开业之初由于天天这么人满为患,售货员到点根本没法下班,就是关不上门,后来把公休日全部取消了,而且又多次地增加售货员。刚开始开业的时候,它的商品达到了1万4千种,当时在我们国内也是很少有的。那个时候百货大楼在没开业之前,在筹货的过程当中,全国有一句话,有商品先给大楼,先支援大楼,因为大楼是首都开的第一家大型国有商店。到了第二年的时候,百货大楼的商品达到了2万多,从销售上来说,百货大楼的年销售达到了几千万元,到了1959年,也就是国庆10周年的时候,百货大楼的销售达到了9千万元,逼近亿元大关了,这在当时来说很了不得的一个成就。”

北京当时有四大百货公司,有批发权,所谓有批发权,就是其他的小的商店可能都是从这四大百货公司进货,当时王府井就占了两个,百货大楼和东安市场,外地的游客,外地的顾客到北京来,都要到王府井买东西。这在商品匮乏的年代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现象。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开始开放城市农副产品市场,允许城市郊区的社员进城出售自己的产品。此后,陆续恢复和发展了一批农贸市场、自由市场、日用工业品和小商品市场。

在这一时期,我国对原有的商业体制也进行了调整和改革。商品流动开始遵循自愿让渡原则和市场定价机制。商业零售行业由此进入了诸侯并起、群雄争天下的时代。人们的购物行为、购物需求、购物心理也在发生着变化。“新中国第一店”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变得越来越模糊了。这个昔日京城经济生活的据点,不得已进入了变革的倒计时阶段。

危机是变革最好的催化剂。激烈的竞争促使百货大楼开始实施“自救”的三步战略。第一步:转型上市。1994年转型为股份公司的百货大楼在上交所成功上市,为公司发展注入了新的资本。第二步:连锁经营、加快扩张。1995年起,百货大楼在广州、武汉等全国重点城市又开设10多家分店,形成了覆盖华南、华北、华中、华西四大经济区域的零售连锁网络。至此,王府井百货大楼从一家单体百货零售商店,发展成具有多元连锁规模的大型综合上市公司。第三步:由传统走向现代。除了对购物环境进行升级改造,百货大楼还把重点经营范围由国内一线品牌扩展到国际一线品牌。

今天,如果不亲眼看到百货大楼的人头在攒动场景,很多人也许都难以理解一个飞速发展中的国家怎样和“神话”建立了联系。

60年,从限量抢购到刷卡生活

商业是一个与人们生活紧密相连的行业,王府井的变迁也带动、反映着人们生活的变迁。1991年,王府井年营业额19.25亿元,2006年,年营业额25亿元,2009年,王府井的商业销售目标额为100亿元……看看王府井飞增的销售数字,就知道中国人的商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

《1981中国经济年鉴》上曾公布中国在1949年国民经济主要数据,其中显示,1949年全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仅为140.5亿元。而去年,我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则已经达到108488亿元,突破了10万亿元大关。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一个反映消费市场发展平与过规模的统计数据,而其从140亿元到突破10万亿元大关,反映的则是我国商业市场供应量以及购买力的巨大变化。60年间,我国的商品市场已经从当初的“卖方”市场完全转向“买方”市场,商品短缺已经成为那个时代人们共同记忆。

现如今,我们享受着现代透明的商业中心,有没有想过,在新中国成立之时的购物环境是怎么样的?

“60年的风云沧桑,也不是仅仅从这外观上窥见的。”这是一位顾客对它的经典评价。

1982年3月16日,JCB国际信用卡公司与中国银行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对面的中国银行举行了签约仪式,第一批可以使用刷卡购物的场所是位于天坛和王府井的7家主营工艺品的店铺。《中国日报》报道中这样写到:“1949年以来,中国第一次可以使用信用卡来购物了。”1982,在此之前,虽然外国信用卡已可以在中国用于取现,但是还不能像如今这样在商店刷卡购物。

因为不用手持现金,这种支付方式在当时称作“直接购物”。随着商品市场的繁荣,中国的信用卡及借记卡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普及程度位居世界前列。如今我国已跨入“刷卡经济”时代。人们的支付方式越来越多倾向便捷的刷卡,各式各样的“卡”成为新的支付工具,”

更值得关注的是,近些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网上商务的发展完善,网上购物正在成为新人类的时尚。今年上半年,仅淘宝网一家就实现交易额809亿元,占到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4%,显示出这种新型商业形式的强大生命力。

60年,老字号凭旧创新

王府井老字号的集体转型成为中国商业进程的又一个“标签”。

老字号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粹。王府井是老字号最密集的一条街,不少老字号商店是从这里走向各地的。如今走在王府井大街上的每一个老店里,也足以让人们谛听到“老字号”故事。这里有内联升、盛锡福、步瀛斋、同升和、瑞蚨祥以及元长厚、同仁堂、天源酱园;也有稻香村、五芳斋、东来顺、全聚德、丰泽园、稻香春、大顺斋……

60年前,为了繁荣北京的商业,中央政府下大力气发展王府井商业,从外地迁进来一些服务业,一些著名的商业,像四联美发,中国照相等等,都是从上海或者天津迁过来的一些老字号。

当年老字号的“火”,关键在它的特色:每一家店铺都有自己的看家绝活儿,即“一招鲜,吃遍天”。然而,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前提下,薄技在身的老字号不可避免地陷入困境,不必讳言,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操作下,其中有一些老字号慢慢的走出了王府井。

2000伊始,老字号的生存和发展已经到了一个很关键的时期。政府对老字号打开“一扇门”,重点为“特色”商业服务提供资金支持,并对王府井、前门、大栅栏等“老字号”商业街进行改造升级。如今,当英姿勃发的洋品牌在王府井纵横驰骋时,老字号凭着依然年轻的心,自信地“与狼共舞”。

2009年,6月12日,北京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在王府井步行街拉开帷幕,北京市33家老字号企业演绎了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此次展出的北京老字号企业用近千张图片资料,展现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风貌、工艺流程和文化内涵,主办单位精选了10余项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表演与观众见面,还展示了33家老字号企业的数百种运用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产生的特色精品。

不同形式的展示,体现了老字号与种不同的特色,包含了老字号深厚的文化积淀,同时使消费者在欣赏老字号特色和文化魅力,接受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熏陶。浴火重生的老字号,融入了新的特色元素、商业理念、管理模式、服务模式以及细节方面的设计等等。

新开通的“北京老字号网店”实现了老字号特色商品的网上销售,目前网站日平均点击量达到50万次;“北京老字号主题信用卡”更是通过与招商银行合作,令百余家老字号店铺成为该卡特约商户,目前发行量已超过万张。

从今年开始,北京计划在有条件的老字号企业中建立5个“老字号非遗传承人工作室”,为传承人开展技艺传习、工艺研发、产品创新提供专门场所,开辟展示传统技艺、弘扬优秀文化的窗口。

经过了市场的洗礼、接受了新生环境的历练,发展到了今天21世纪。这些百年老店伴随着新中国的成长,见证了每一阶段的波涛汹涌,留下的是胜利与中国商业的人文气息。

60年,变身地产业翘楚

城市的变迁与发展,离不开消费的带动,而作为消费聚集地的商业地产,则在城市变迁与发展中,深深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消费者。今日,消费者置身于繁荣而熙攘的王府井街头,一定会被街道两侧林立的楼盘深深吸引。我们必须正视,王府井的建设与发达的地产业的支撑密不可分。

1985年,王府井规划随着改革开放后北京城的复苏被重新提上日程。

“85”方案中,王府井仍然是为了充分体现商业中心的地位而存在。而且要增加了一些符合现代的项目,强调要有大型的建筑。规划做好了,却没有钱。因此王府井建设的再次启动始于招商引资的大力推行。

“作为中国第一街的王府井,盖楼要经过资格审查。东方广场原来设计的楼高是80多米,比规定限高30米高出一倍多,而且是一整栋建筑,宽488米,像一个大屏风。”赵冬日、张开济等6位学者联名提出,东方广场大厦如果按照原方案实施,将改变旧城平缓开阔的城市空间。在此前后,北京市召开了一个东方广场方案的展示会。

然而,规划界人士依然无法认同这个突破心理底线的规划。一位规划人士表示,把东方广场镶在王府井,其他建筑都成了“孙子辈”。

问题最终反映到中央,东方广场大厦在开工之后,被下令停工。重新论证后,一整栋建筑变成三组,高度分别定为50、60和70米。在梁思成的儿子梁从诫的推动下,东方广场作了再一次妥协,把高度降低为48米、58米、68米。其实,这样的高度,仍然突破了北京市的规划。

60载甲子一轮回,王府井商圈目前已经是非常成熟的商圈,区域内的租金水平也一直是北京市场租金之首,租金达到平均每月每平方米240美元,位列全世界最昂贵的商业街第19位。

本着“地段、地段、还是地段”的房地产金科玉律,近几年地产大颚齐聚布阵下,王府井成为京城核心区的商业地产开发热土。

事实上,作为北京市已建成的最大也是最高档的商业区,京城最先富裕起来的成功人士以及中央一些部委及其下属公司纷纷在王府井“抢购”房产。外资对王府井也可谓觊觎多时。据悉,包括凯雷、高盛及华平投资集团在内的海外机构早已开始了“没有硝烟的战争”。

分析人士指出,“王府井在中国的品牌优势是外资争先竞购其股权的重要原因,更为关键的是外资看重王府井蕴涵的巨大商业地产价值。”这可谓一语中的。

60年,绘就商业发展新格局

王府井落下的每一粒棋子,都在为中国建立强大的“商业王国”而战。眼下,在大片建筑工地包围中,这个经济生活的心脏,在一片喧闹中又在经历一场蝶变。

由北京市政府提出的王府井“第二商业集群”规划中,王府井的商业建筑面积将由原来的150万平方米扩大至236万平方米。新增包括王府井国际商城、王府井国际品牌中心、北京饭店二期等10余个大型商业项目,这些项目大多都以娱乐休闲为主题。

一位常年研究商业的专家表示,升级后,王府井将真正实现由商业街向区域商圈的转变,成为地面、地下与空中立体发展的商业中心区,它将以人文景观、商业景观与环境景观引领中国商业街发展的新潮流。

奥运一年后,北京已经云集了200多家跨国企业总部,16家国际组织驻华代表机构,138个大使馆,成为中国“全球企业”个数、“全球人”长期居留人数和往返次数最高的城市。在北京打造“世界城市”“全球城市”的背景下,这种趋势将更加明显,北京迫切需要一个为“全球人”服务的商务区。

王府井就是北京首座“全球人”首选的国际商务区,集合了工作、休闲、娱乐、购物于一体的新国际商务区。在这里,肤色不重要,蓝眼睛不重要,国籍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都是全球精英。

一个新商圈的形成并非旦夕之功。这个庞大的升级计划也并非一帆风顺。一位商业专家分析认为,当前不景气的经济环境放缓了“第二商业集群”的发展脚步。目前只有乐天银泰百货正式开业,澳门中心的招商工作在缓慢进行中,王府井国际商城、北京饭店二期在建,其余的商业项目尚未现雏形。

商场百货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光棍节网购热和商场冷反差强烈

光棍节一个“全场5折”的口号就吸引了许多买家为之疯狂,预售期间就呈现火爆现象。而百货商场的5折甚至更低折扣却无人问津,顾客对“百货店打完折还是贵”的观念根深蒂固。天猫告诉顾客,入驻天猫商城的都是和入驻百货店一样的商品,他们欢迎顾客去百货店试穿,然后回网上购买,因为网上的价格更优于百货店价格。事实上,百货店的促销价格的确高于网店:比如同样品牌的一双皮靴,百货店打5折的售价仍要750元左右,若缺货还要顾客自己出送货到家的邮资,而双十一品牌直销网店的价格仅为599元,还包邮,并可使用百元抵用券......对于完全一模一样的商品来说,百货店提供的附加值显然很难等同于这样大额的价差。

百货店价格的演变

人们不得不承认,百货店一开始就是高价货和奢侈品的交易场所,但它同时也是高品质和优质服务的代名词。然而,在商业经营面积已经明显供大于求的今天,百货店经营的商品并没有因竞争而降价,反而年年高涨,商品定价明显偏离了供求理论,那么是什么因素推高定价的呢?

计划经济时期——物以稀为贵。那时,商品供不应求,百货店商品的价格一般都是计划价格,利润率由于短缺和计划经济的影响一直处于6%—7%的较高水平。

改革开放时期——商品不断丰富,需求呈现多样化。为满足先富裕起来人们的需求,赛特、燕莎这类以经营进口商品为主的高档百货店出现,商品的价格基本与其品质和附加价值成正比,“一分价钱一分货”是当时市场的一个写照。

零售业发展阶段——竞争加剧,门店竞相促销,促使初始定价被拔高。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传统百货在零售市场中的地位发生了显著变化。由于竞争加剧,百货店开始进行各种形式的促销活动,但这类活动往往把促销成本转嫁给供应商,所以供应商不得不把这部分成本体现在价格中,随着折扣力度的不断加大,初始定价也被不断推高,而产品的品质和服务等并没有明显变化。

零售业饱和阶段——供大于求,人工物流铺货成本上升。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随着外资商业的进入和商业地产开发热潮,商业布点越来越密集,导致了网点间的商圈互相重叠。品牌公司为了占有更大市场,不得不在同一商圈中设立多家店铺,从而又增加了人工成本、物流成本、铺货成本以及管理成本,而百货店的扣点水平仍然较高,这类成本再一次转嫁到消费者身上。顾客在百货店购物时往往感觉到价格在节节攀升,而品质和服务的提升却十分有限。网购正是抓住了这一切入口,将这些原不必要的成本都从售价中剥离,从而在保证利润的同时获得了低价优势,顾客在大额差价面前往往会忽略服务和环境上的差异。

探寻实价销售之路

法律监管——迫使商家和百货店都做好成本管理,获取合理利润。由于百货店的过度竞争已进入焦灼状态,任何一家百货店都不可能率先采用实价销售的定价策略,而所有百货店也不可能达成这样的实价策略同盟。所以,只有在政策、法规以及城市发展规划层面加以合理的约束,才能改变百货店的虚价竞争状态,促使百货店和供应商谨慎扩张并有效控制各自的成本。

商场百货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进入2008年的杭州百货业过得极其不平静,先是百盛公布进入杭州具体时间表,计划于今年9月在西湖文化广场开出第一家门店,在杭州城门外等待了很多年的外资百货终于跨出了第一步。接着百大股权之争也有了新进展……

与此同时,随着外资百货的进入,杭州本土几家强势的百货店也不善罢甘休,银泰百货的西湖店在今年4月开张,还有两家新店项目处于筹备阶段,直接收购湖滨名品街股权显然也是占据高端零售市场的一步妙棋。同时,国大集团对于现有酒店的物业正计划重新改造,坤和在武林广场周围的商业物业也筹划着和本地百货联手……种种迹象表明,2008年的杭州百货业,或将重划“版图”。

2008年2月底,百大集团的股东大会牵动了整个杭州百货业的神经:杭州百货业四巨头中的银泰和百大能否携手将在会上揭晓。结果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关于将杭州百货大楼等百货业资产委托给浙江银泰百货有限公司管理的议案》,同意百大与浙江银泰百货有限公司签订《委托管理协议》。

这意味着,在未来20年中,百大将由银泰来接管。业内人士称,杭州百货业的格局或将由此改变。

变数横生

据了解,在杭州百货业圈内,银泰将接管百大的消息早就传得沸沸扬扬。在获知百大第三次股改方案之后,几家商场的相关负责人纷纷表示,对此早已做好心理准备,并不感到惊奇。其他竞争对手已经制定了应对策略。杭州大厦购物中心总经理童民强介绍,为了扩大营业场地,杭州大厦正在争取与东面的浙江省展览馆合作,如果场地扩展顺利,可增加8到10个国际大品牌;北面坤和广场的商业物业也在考虑中,如果纳入场地范围,可能不做现有重复经营,将引入高档家电、家居甚至汽车、游艇等代表高端时尚生活消费品。

杭州解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自力介绍,目前,解百集团正在与西面原元华商厦的大小业主商谈,存在扩大经营场地的可能。为了进一步寻求面积扩展,将参与周边地铁物业工程招投标,2009年还将对解百老楼改造扩面。解百继续定位于面向白领中等收入阶层的高级时尚百货。除继续扩展本部经营之外,杭州解百还将积极发展省内百货连锁业。

事实上,在杭州百货业界,四大商场争雄的格局已经维持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杭州大厦、银泰、百大、解百四家商场定位于不同的消费群体,也拥有各自忠实的顾客群。

据相关资料显示,在2006年全国百货单店销售排名前20位中,杭州的杭州大厦、银泰、百大、解百全部上榜,4家商场的销售额在2005年就全部超过了10亿元。据初步统计,2007年,杭州大厦销售额约33亿元,银泰百货武林店销售额约24亿元,杭州百货大楼销售额约15亿元,解百销售额14.9亿元。以2007年的销售额计算,银泰百货如果接管百大,销售额总和将超过杭州大厦。

据业内人士分析,随着百大和银泰联手,杭州原来的四强争雄格局必将被打破。在今年的杭州百货业商战中,因为经营托管以及位置相邻,可将银泰百货武林店和杭州百货大楼视为一体。

此外,百盛集团也将在今年9月进入西湖文化广场,银泰百货计划开出两家新店,国大将对物业进行改造,都可能影响今后杭州百货业格局。

“狼”来了

“不出意外的话,百盛将在2008年9月开出杭州的第一家店。”近日,一业内人士透露消息。而这个时间,或许将成为外资百货进入杭州的“时间窗”。

据了解,百盛并不是第一家想进杭州的外资百货,在百盛之前,也有其他百货集团曾试图在杭州寻找合适物业。而百盛方面也透露出一个信息:如果这家门店能够成功,不排除寻找下一个优秀物业的可能。

事实上,早在两年前,百盛就一直在杭州招兵买马。人力资源部先后在招聘网站上招聘信息,招募杭州店的百货副总经理、人力资源部经理、财务部经理、商品部经理等人才。

对于“百盛”,杭州人其实并不陌生,百盛在上海就有门店,以流行、时尚为主题,定位中端百货。但是,杭州这家门店也许不会沿用百盛的标志和Logo。显然,此举是想和以前的连锁门店有所区分。而且,从现在百盛在国内的发展策略来看,百盛商业显然对中高端百货更感兴趣,其高层曾透露过,打算“提升百货品牌至高档市场,增加高级和国际品牌的比例”。

与此同时,百盛会与锐意进军中国市场的国际品牌商建立关系。在这方面,百盛的资源优势显而易见,所以,百盛在杭州这家店,依然会让人有所期待。“也许百盛将来的定位,会比杭州大厦略低一些,但比银泰百货略高一些。”一位知情人士透露,百盛未来的六层百货商品中,国际一线品牌会占一定比例,国际二线品牌和国际一线品牌是其主流。(来源:《中国商报》2008年.3月28日)

链接:“银泰”托管“百大”

“西子联合”与“银泰百货”对“百大集团”控股权的“三年之争”宣告结束。2008年2月28日,杭州百大集团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关于将杭州百货大楼等百货业资产委托给浙江银泰百货有限公司管理的议案》,同意百大与浙江银泰百货有限公司签订《委托管理协议》。西子联合继续保持第一大股东地位,实现百大所有权控股;银泰接手管理百大,获得百大2008年3月1日至2028年2月的20年经营权。

针对外界传说的银泰将在百大“复制”一个新银泰百货的说法,银泰百货总裁周明海明确表示不会。与银泰走年轻时尚的路线有所不同,百大一直以来的主力消费群,主要集中在35至60岁的年龄层。在银泰接手百大后,暂时不会改变百大这一主要服务路线,还会把对这一消费群的服务做得更加细致周到。

周明海透露,不久后会在银泰、百大两楼间搭好过街走道,让银泰联手百大,既能服务时尚的年轻人,又能紧紧抓住百大的传统顾客。

在商品种类和数量上,据悉百大今后将会引进更多种类的品牌。“比如,百大的黄金饰品销售一直做得很好,我们会考虑将这个业务继续做大,把百大的黄金销售打造成华东最响亮的品牌。”周明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