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排水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排水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排水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排水工程监理实施细则范文第1篇

中图分类号:[TU20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给排水、采暖系统质量缺陷一直困扰着高层建筑管理人员,各专业之间缺乏必要配合是主要原因。我们必须对给排水、采暖工程施工管理予以高度重视,与业主、设计方一起,采取切实可靠的措施,保证给排水、采暖工程施工质量。 2、高层建筑给排水、采暖工程施工质量的事前控制 2.1检查施工前期资料,熟悉工程相关文件

我们必须认真熟悉和掌握施工合同,认真审核前期建设手续、审图意见、小区综合管网图,检查设计单位是否提供了室外给排水、采暖施工图,仔细阅读设计图,熟悉有关规范、标准、图集,及时将施工图中的有关问题及业主,承包商提交的图纸会审意见,整理成文,为图纸会审作好充分准备。 2.2审核承包商提交的施工组织设计

强调施工组织设计是施工企业施工的重要依据,具有法律效力必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我们在施工准备阶段应认真审核其施工方法、施工人员和施工机具设备、质量保证措施和安全文明条款,了解施工单位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以便有针对性地完善监理细则,有的放矢,加强事前控制,及时向项目管理者提交施工组织设计审查意见,作为施工管理的一项重要依据。 2.3审核安装单位的企业资质和人员资质

强调企业资质必须与工种类别一致,强调专业技术人员及特殊工程的岗位证书及人员到位情况审查,机械加工设备、焊接设备及特殊工程的特种机械的进场到位情况审查,我们要审查这些设备的产品合格证,检修记录并亲自到施工现场查看这些设备的运转情况,确保设备运转正常,以此来保证给排水工程的质量。 2.4拟定给排水、采暖工程专业管理细则

在项目监理规划和施工图基础上,根据工程的具体特点,拟定有针对性并确实可行的技术措施、组织措施、管理方法,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能切实按此管理细则实施管理。 2.5组织行之有效的施工图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

图纸会审和设计交底是工程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设计交底我们可以了解设计意图,了解工程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图纸会审解决设计中的缺陷、错误,作出相关专业的位置、尺寸、标高协调,解决各专业问题的矛盾冲突,同时也应理解业主的建设意图,如卫生间、厨房给排水支管是否统一安装,散热器、设备、管材选用的档次等,统一各方意见,为工程顺利实施创造必要条件。 2.6 给排水、采暖材料质量的事前控制

主动与业主方、承包商联系,按设计和规范要求,配合业主方、承包商审查供货方、分供方的资质、质量保证体系、技术装备情况、人员情况、企业信誉、生产和供货能力、财务情况等,通过招标等手段合理选择厂家、品牌、价格,为工程的顺利进行作好准备。 2.7做好组织协调及监督管理工作

我们应主动与质监人员联系,请他们来现场指导,规范各方行为,取得主管部门的支持,明确质量目标和要求,落实总承包商与各专业分包商责任,明确验收标准、安全文明施工规定、现场管理制度,并主动与业主方沟通,取得业主方有力的支持。

3、质量的事中控制 工程质量的事中控制是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重点,是工程质量保证的关键阶段。

3.1严格执行给排水、采暖材料报验制度

材料、设备进场时,我们必须对施工方提供的质保资料、备案证、业主方或施工方确定的样品、检验合格证、清单等进行验收,按规定见证送检,审核试验结果,并报业主方审核认可,重大复杂设备还须进行设备监造工作。待审核合格后,同意该材料或设备使用安装,同时形成专项表格登记备案。 3.2严格执行隐蔽检查制度

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隐蔽验收制度。高层施工中给排水、采暖管道及设备安装相对较复杂,施工方必须按设计和规范要求通过监理工程师隐蔽验收。为便于监督管理,建议检验批按系统及建筑单元楼层每六层划分为一检验批,作好隐检记录,形成专项统计表格,以备复查。 3.3狠抓重点、难点、落实监督措施

高层建筑给排水、采暖施工一般有以下重点,难点:①高层建筑土建施工阶段;②地下室;③高层建筑的转换层及标准首层;④标准二层;⑤室外综合管网。 3.4加强测量监理工作,严格控制放线定位。 3.5通过组织协调,监控工程质量①定期召开工地例会。针对存在的质量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以督促施工单位提高施工质量水平。②注意与业主、施工单位、设计人员、质监人员的交流,协调处理工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和矛盾。③合理利用工程款的签认权,使施工单位提高质量意识。 3.6针对工程的具体情况,合理设置质量控制点、停止点、分清主次,重点控制,重点部位和重要工序实施旁站监理。 3.7全数旁站监督各项功能测试,保证房屋使用功能在检测前,我们应制作完善的统计表格,张贴上墙,按单元或楼层划分,以保证复检准确。 4、质量的事后控制 4.1在工序验收的基础上抓好给排水工程验收工作

高层建筑给排水、采暖工程的验收程序分为工序验收、分项工程验收,分部工程验收、单位工程验收三部份。我们应以工序验收为基础和重点,坚持质量原则,严格把关,坚持上道工序未验收合格不得进入下道工序施工的原则,确保工序质量,进而确保分项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质量。 4.2作好质量问题的处理

给排水、采暖工程施工难免出现质量问题,这就要求我们严格督促施工方按质量问题处理程序,仔细分析产生原因,制定合理可行的处理方案,在综合各方意见的基础上,监督施工方认真实施,并严格复检直至问题得以解决,保证工程不留隐患。

5、结语

总之,在给排水、采暖工程中抓好事前与事中控制是最重要的,施工中必须从多个方面抓好各部位的施工质量,特别是细部处理的质量。精心组织施工,认真把好质量关,才能给建设单位交上满意的工程。

参考文献

排水工程监理实施细则范文第2篇

【关键词】市政给排水工程;精细化化管理;工程管理

1、市政给排水工程管理现状

1.1 排水网管管理不完善

当前的大多数城市在排水管网的相关管理上存在欠缺,尚未针对排水网管建立完善的数据资料管理体系,或者即使建立相应的排水网管数据库,但管理机制不够健全,经常导致数据资料的杂乱无序甚至于直接错误,这一系列问题都使得排水网管没有应对暴雨洪灾的能力,道路雨水无法得到及时排流,常出现道路淹水情况。

1.2 缺乏质量监管意识薄

在当前利益当道的大环境下,市政给排水工程建设在质量把关上也面临着严重的挑战,真正意义上来说,排水工程作为民生基础建设应该保持严谨的态度,当前存在的问题之一便是在工程检测上缺乏有效监管,在工程施工中应安排专门小组进行监督,保证工程设计与实际建设的差异最小化。意识上的缺乏也是造成质量监管不到位的根本原因。

1.3 缺乏政府部门间权利的相互制约

市政给排水工程有别于其他工程项目的一个最大特征是由政府部门直接管理。这种情况下,会容易产生施工单位过于强调自身权利的现象,在政府部门设置上没有专门的职能部门进行监督,在排水工程施工容易跳程序办事,这些都给排水工程的管理产生制约。

2、精细化管理概述

2.1 精细化管理的含义

精细化管理既是一种管理理念也是一种管理技术,它通过细化规则,使各组织保持高效、协同且持续的运行,主要手段有标准化、程序化、和信息化,也就是化繁为简,化简单为规范,并让规范的事情程序化。传统的管理理念是单一从经验着手,管理模式上过于粗糙,精细化的管理则将管理标准上升到了系统、量化的水平,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2.2 市政给排水工程精细化管理的思想要点

(1)管理者的思想理念。管理者是整体工作的部署者,只有管理层真正树立精细化管理制度,将精细化管理与工程建设需求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形成单位内由上至下的思想变革。(2)基层执行者的思想理念。基层的执行人员负责任务的逐级下达,负责工程的具体实施,全体人员首先是要明白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其次是掌握上级管理者的战术部署,才能使精细化管理在市政给排水工程中得到真正贯彻落实,实现工程建设的全程优化。

3、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管理精细化

3.1 完善建筑企业施工管理机制

(1)组建专门的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管理委员会及相关的监管部门、监督部门、检查部门。施工管理委员会需要明确工作人员的职责范围,根据施工需求和行业标准制定科学严密的施工管理制度,为施工管理活动进行计划、协调。

(2)建立施工岗位管理责任制,以合同形式、制度规范形式明确各级施工任务的具体责任人,建立奖惩机制,激发责任人的工作热情和责任心,并将施工管理公正作为绩效考核的指标。

(3)建设开发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精细化管理系统,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实现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全过程的动态监控,对施工信息的数据收集、传递、处理精确化,为工程的改进和修整提供数据支持,实现工程施工过程的智能化控制和动态管理。

3.2 落实精细化管理动作,完善管理流程

落实对施工材料及施工设备的管理,落实每日的晨会、监理工作表单化、质量追溯表、验收工程影像化等管理手段,体现精细化管理的日常要求。对施工进度细分,落实到日报计划,并根据日报计划核查完成情况,保证施工计划的精细化指导。

3.3 监理制度精细化设计

建立监理质量追溯表和监理每日工作表单实现监理工作的精细化。监理质量追溯表是监理人员每日的监理检查表,记录每日的监理状况,包括今日施工计划的完成情况、各施工界面的工作状况、专项检查内容、质量问题等,标记需要整改的质量问题并提出整改具体要求及时间。每日监理表单需要录入精细化管理系统,便于工程管理委员会了解及作出指导批示,为日后的质量问题及工程维护提供依据。

3.4 验收精细化管理

为保证验收的真实性可靠性及可视性,需要采用拍照留档方式进行验收,图像中对验收的部分以测量工具进行比对,保证验收图像数据的精确性。验收时间以验收部位的施工结束为准,对需要隐蔽的钢筋、给排水管道、电线等在隐蔽前进行拍照取证验收。拍照验收是对验收工作的负责,可以有效的督促使用单位严格标准施工,提高了验收数据的精确性和准确性。

4、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人员精细化管理

4.1 提升管理技术水平,强化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

组织施工管理委员会成员定期培训,通过分析市政给排水工程网络数据库中的施工案例,总结优秀的管理经验和发现施工管理的难点,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对工程施工的相关技术规范、标准、操作流程、材料性能、施工技术等有所了解和掌握,从业务角度出发寻求科学的管理手段,实现对施工各环节的精细化管理。

4.2 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提升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

建筑项目施工开展前,对参与施工的技术工人及施工工人进行岗前培训。技术人员需要掌握施工中必要的技术技能,并进行严格的考核,考核结果与绩效考评机制挂钩与薪资挂钩,保证技术人员的技能扎实。实现精细化管理,需要在岗前培训中对施工安全及施工工序、施工主要技术进行细致的讲解,需要施工人员明确施工安全及施工质量的重要性,并进行培训知识的考核,根据考核成绩确定岗位分配及薪资报酬,调动施工人员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5、市政给排水施工技术精细化管理

5.1 对二次供水的水质进行精细化管理

随着给排水技术的发展,近几年新开发了无负压供水技术,这种供水技术主要是利用市政供水管网中原有的压力进行供水,不需要通过二次供水水箱与自来水管网串联,而是利用稳压平衡器等装置,直接将市政管网中的水传输出来,防止水受到二次污染。对于一些对水压稳定性高的城市建筑物来说,可以安装一个小水箱以保证压力稳定,因为小水箱对于水贮存的时间较短,水不会长时间停留于水箱中,因此不必对水箱进行消毒,这样可以有效降低水遭到二次污染的几率。

5.2 对市政给排水管道噪声进行精细化管理

一般来说,在给排水管口处加装橡胶接头,在底层部分加装节流塞、减压孔板、减压阀等来降低压力,从而减少因压力过高产生的噪音。由于减压阀本身就可以带来噪音,因此,在进行安装调试时,要努力将减压阀的声音调到最低,这样有利于噪音的降低。

结束语

市政给排水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从外部来说,有投标单位与相关部门的管理,从内部来说,有人员与工程质量等多层面的管理。精细化管理的科学运用关乎到市政给排水工程的质量,关乎城市居民的环境,着手开展精细化管理的实践与探索是当前的首要任务。市政给排水工程管理一大难点是制度创新,精细化管理也给制度创新开辟了一条有效的道路。总而言之,当前市政给排水工程建设必须全面贯彻精细化管理模式,充分发挥精细、标准、深入的管理优势,不断的提升排水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杨庆峰,张保伟.浅谈高层建筑地下工程防水施工技术[J].华章,2011(18):332.

排水工程监理实施细则范文第3篇

1.1细化工作计划,做到事事有安排

将全年目标任务细化落实到具体的科室、人员,制定监测工作细化安排表和工作进展情况示意图,明确工作任务、时限、进度和质量要求。各项工作做到月初有计划、过程有监督、月末有总结。有条件的话,可以引进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实时监控各项监测任务的落实、完成情况。

1.2细化工作流程,做到事事有人管

为适应新形势下环境监测任务的要求,实现监测工作提速提效、服务创质创优,科学编制各项工作流程,对每项业务运转环节细化时间安排、质量标准和工作衔接。将监测工作程序梳理成流程图,有针对性地实施流程再造,把工作量化细化到每一个具体环节,缩短工作时限,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工作环节协作,在工作流程的每一个环节做到信息共享、加强协作、密切配合,实现工作环节的有机衔接,杜绝推诿扯皮、工作脱节断档现象出现。对每项工作、每个任务要精确到人,具体工作也要安排到位,做到360度无死角、无盲点,做到事事有人管。

1.3细化监测规范、制度,做到事事有标准

监测规范、管理制度要求环境监测站职工一定要按照规则和准则办事。一个单位如果没有制定规范性的管理制度,那单位将很难正常运行。所以,制定有效规范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标准是保证监测站规范化和精细化运作的前提,把规章制度作为评判是否符合制度和标准的要求。目前几乎所有的环境监测站均编制了《质量手册》、《程序性文件》,把它们作为环境监测机构正常运行的纲领性文件。使得环境监测机构进入了规范化管理的新时期,对于提升环境监测机构管理水平和能力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其局限性也逐渐呈现出来。首先,由于编制过程中重点关注了标准的要求,比较少地考虑到结合机构的运行状况和作业习惯进行的编制。大多数情况下,都会把满足标准要求作为评判的依据。其次,编写人员在认知上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而造成对于过程中要求的误解,对于过程中关注的侧重点也会存在不同。所以,文件的要求或规定肯定会存在很大的差异,体系管理中经常出现的“两张皮”现象就是由此产生的。因此实施环境监测站精细化管理必须进一步明确环境监测站工作职责,明确体系对监测站工作要求,使规范化管理和精细化管理实现“无缝对接”,在“无缝对接”的基础上梳理日常工作、细化程序文件,增强程序文件的可操作性。实际工作中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规范、标准及《质量手册》、《程序性文件》、《作业指导书》要求科学布点、监测,推进采集样品、分析化验、数据处理等环节逐步向精细化管理转变,这样才能确保监测数据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公信力,努力实现环境监测工作中的“三个说得清”。

1.4加强执行,做到事事有考核

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考核是必须的,并且从领导到职工,从管理到具体监测项目,都要进行严格的考核,做到严格标准、严格要求、站班子成员和科室负责人要带头执行,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制定出台监测站绩效(量化)考核细则,使每一项的监测任务和各项管理量化,努力做到考核结果公平合理、奖勤罚懒、过程真实、结果可靠、被考核者信服。加大对目标任务落实的督办力度,经常性地对主要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检查,促进各项工作提质、提效、提速。进一步完善绩效考评制度和岗位工作过错追究的制度,进行强化落实,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环境监测精细化管理实施要点

2.“1领导推动”是实现精细化管理的重点

企业领导人员明确的组织职能是开展精细化管理的关键。企业领导人员制定有效的制度和有效的规则是确保企业的正常有序运转的前提,这样才能全面发挥出“人”的作用。另外,发挥企业领导人员职能作用,通过领导人员在企业中树立的权威,对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进行适当的调节。同时,调动各个利益群体之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实现企业所指定的目标、计划和设想。

2.2实行精细化管理要重视领导和职工的培训

管理者是决定监测工作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所以在推进精细化管理过程中,管理者一定要明确自己的位置。(1)要转变观念。要采取“走出去”的办法,看看许多先进单位精细化管理所带来的成效,开阔视野、认识不足、找出差距、消除自满情绪和畏难情绪,一定要有精细化管理的信心。(2)要加强学习。采取定期的考试或专项的座谈建议会,督促管理者加强自身的学习和进步。(3)要转变作风。站班子成员和科室负责人要做到深入现场指挥,养成“细心、耐心、细致”和“勤思考、亲自干、敢负责”的习惯。

3结语

排水工程监理实施细则范文第4篇

关键词:安全监理 控制要领

目前多数监理单位在中标进场后,重点多放在质量、进度、投资方面,但在安全环保方面做的不够,多数都是嘴上说说或纸上谈兵,在现场实际控制要求上没有严格执行,加之许多施工单位的安全意识不强,这样在工程安全管理方面容易会出现问题,现结合326、235省道高沟至涟水改扩建工程监理工作中,浅谈一些控制要领

一、工程概况

本次改造326省道起点位于236省道交叉处向东从高沟镇南侧穿过,下穿宁连高速公路后,跨越公兴河,从灰墩办事处境内穿过,在距现灰墩办事处中心道路南侧800m处与235省道相交。326省道与235省道相交后,向南经红窑镇、浅集办事处以及朱码镇。

本工程分主线、分离式和老路帮宽三种横断面结构形式。沿途经过高沟、红窑两个集镇和灰墩一个办事处,交通量大人口密集的特点。

二、安全控制措施

1、编制安全监理实施细则

应根据安全监理规划的总要求,结合工程项目的专业特点,做到详细具体,具有可操作性,分阶段编写安全监理实施细则。在监理工作实施过程中,安全监理实施细则应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进行补充,修改和完善;

2、认真执行现场监督

建立了以监理组长为第一安全负责人的结构体系,将坚决要求加强沿线交通标志的设置和平交路口、取土坑出口增设减速垄。为在本投标工程的建设工地扎实开展好创建“平安工地”,进一步巩固在建设工地秩序和生产安全状况上所取得的成绩。进一步提高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水平,开创建设行业安全生产的新局面。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1)、强化工程质量和安全监督,促进工程质量进一步提高,确保安全生产总体形势保持稳定。重点是抓好《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导则》《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的落实情况。严格按照JGJ59-99等有关规范标准,全面检查所有承建工程项目施工现场安全防护以及周边环境情况,及时排查和消除各类安全隐患。

2)、继续深入开展建筑工地文明施工活动。严格建筑工地文明施工八条标准,营造良好的文明施工环境和秩序。重点落实好工地降尘和施工便民措施。

3)、开展关爱农民工活动。进一步改善建设行业务工人员和施工现场环境,以确保农民工享有安全、卫生、文明的生产生活条件。

4)、加大深基坑监管力度。规范建筑深基坑支护工程施工质量的监督管理,防止深基坑支护工程发生重大质量责任事故,保障深基坑工程质量安全。

3、建立安全监理考核办法

严格实行层级管理,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考核”的方法进行。年底由公司领导、主管领导和和各驻地组长组成综合检查组进行考核验收。并将考核验收结果作为优秀驻地监理项目的依据。考核验收的具体办法,结合节假日安全检查,每季度按安全标准对公司所有承建的项目工地进行随机抽查。

1)、听取驻地监理组创建“平安工地”工作情况汇报;

2)听取业主部门意见,走访工地周边群众,了解建设工地周边一些直接影响安全的不良因素。

3)相关监理人员未履行职责,出现以下情况之一,建议公司予以除名或报省级质监网站予以通告:

a、将不合格材料、工序按合格签证的;

b、未履行监理职责,造成四级以上质量安全事故的;

c、与施工单位串通降低工程质量、安全标准的;

d、索贿、受贿的

4、严格执行安全专项方案的编制、审查制度

1)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工程应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如基坑支护与降水工程、对土方开挖工程、末班工程、起重吊装工程、脚手架工程、拆除与爆破等工程;

2)建立专家会审论证审查制度;

3)重大分部工程安全施工方案应报建设安全生产监督机构组织专家进行审查;

5、严格执行安全隐患整改制度

1)建立健全安全隐患排查整改长效机制,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本监理组根据国家、地方政府有关法律、标准、规范要求,对本工程编制隐患排查整改专项行动,此次行动中排查出的隐患,凡能在短期内完成整改的,必须立即整改到位;暂时难以完成整改的,将严格实行“五落实”,即:对每一处安全隐患落实责任人、整改时限、整改资金、整改措施和应急预案;

2)在整改过程中还要坚持“三制度”,即:责任细化制——将排查出的工程安全隐患整改责任分解到各施工班组主要责任人,做到责任主体明确;隐患销号制——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逐一整改,逐一核销,按要求填写有关登记表,由隐患整改所在班组长签名上报,监理组派出工作人员核查销号并备案;整改督办制——在安全隐患整改过程中,监理组应全程跟踪,采取不定期抽查方式,加强督查力度,强化责任倒查;

3)对于排查出来的安全隐患,没有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确保安全隐患整改工作取得实效。

6、安全专项经费管理、审批制度

1)、实施安全技术措施班组,要以安全生产为重,认真落实本工程应实施的安全技术措施,确保生产过程中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2)、为了不断改善劳动条件,防止安全事故、职业病和职业中毒,项目部安全生产计划时,要同时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对完成安全措施计划所需的经费、设备、物资、器材要同生产计划一起安排解决、切实保证措施的实现。

3)、项目部安全管理人员要认真组织本施工队员工对施工区域进行每月一次安全大检查,并对检查出的安全事故隐患、指令各施工班组限期完成整改,,并保证整改所需的资金投入。

4)、坚持每年为员工购买职工工伤保险。

5)、按国家规定认真制定好职工劳动保健和保护用品的资金投入工作,不得扣发、停发职工劳动保健费和劳保用品。

6)、各班组要认真维护现有的安全设施,并完善管理制度,不得任意放弃和停用。同时,制定好设备更新计划,不断实现技术改革,不断改善安全技术设备。从而改善职工的劳动条件。

7)、现有的机械设备和安全装置和所有高空、悬空部位的防坠安全技术措施,消防设备等不得任意合用或放弃。并按要求进行技术改造,不得为了节约资金而不用或不改。

8)、安全技术措施设计和施工要经项目经理审查签字后方可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工程的验收要组织安全管理人员,使用班组共同验收,并经项目经理签字后才能进行结算。

9)、为有效使用安全技术措施专项经费,充分发挥有限安全技术措施经费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安全技术措施经费按工程造价1%用于安全技术措施,不得挪作他用。

10)、凡挪用安全技术措施专项经费资金作他用的,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处罚。

7、结束语

安全工作是贯穿整个工程的始终,在每个企业的管理中有着重要作用,也是确保企业发展和最求经济效益的一个关键性要素。希望每个施工企业在项目施工中从每个小事做起,从我做起,每个监理企业严格执行安全检查并认真督促整改,消除安全单薄意识,做到安全无小事,安全零容忍,力争在每个项目安全零事故。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2)《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导则》

排水工程监理实施细则范文第5篇

关键词:全程通报;隐患排查;验收

作者简介:马国栋(1985-),男,山东滨州人,山东电力集团公司滨州供电公司安监部,助理工程师;张波(1971-),男,山东滨州人,山东电力集团公司滨州供电公司安监部,工程师。(山东 滨州 256600)

中图分类号:TM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8-0210-02

电力安全隐患是指电力生产管理过程中违反相关制度、标准,可能致使事故发生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上的种种缺陷。根据海恩法则理论,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由此可见,事故的根源在于隐患。

一、当前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电力行业的持续发展,在管理过程中逐渐形成较为完善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有效预防了各个事故的发生,但是通过“回头看”,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1.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

企业本身出于对效益的追求往往对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认识不足,重速度、重效益、轻隐患,导致责任落实不到位,安全生产的基础存在风险。

2.全员参与隐患排查的积极性不高

纵观整个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体系发现,由于在制度上缺少一种对员工的影响措施,广大员工在整体上缺少隐患排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长效机制不够健全

由于当前在隐患排查治理整体工作中长效机制的制度难以保证并落到实处,无法确保相关部门、人员全面开展排查治理隐患工作。

二、完善提升的经验

滨州供电公司在细致地总结以往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改革后的机构设置情况,结合当前电网发展实际,发展出了一套适合公司安全稳定发展的基于“全程通报—绩效挂钩”的隐患排查通报机制。

提高隐患排查治理的水平,确保安全生产,首要任务就是要理顺各部门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中的责任关系,通过建立更加精细简便的闭环控制流程和科学有效的安全监督管理方法,从而达到全面强化公司安全责任主体的执行力的目的,提升新时期电力企业安全隐患管理水平,确保电网安全生产的稳定局面。

基于“全程通报—绩效挂钩”的隐患排查通报机制的隐患管理工作是紧紧围绕电力企业工作实际,结合体系改革带来的安全责任主体职责的变动,通过实施“五大工作机制”和严肃的绩效考核,全面、全员、全过程激发一线干部员工隐患排查潜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电网企业生产效能、降低发展风险的管理方式。

隐患排查通报机制的显著特点是“五大工作机制”的闭环实施,即指标排查工作机制、隐患评估工作机制、专项治理工作机制、综合验收工作机制、全过程通报工作机制。在整体的工作形式上它们是内在的统一体,通过带隐患指标进行排查的方式,进一步将工作量化细化,明确了相关主体责任,有效避免了以往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中的推诿扯皮,并且通过与绩效相结合,大大激发员工的热情。对于排查出的隐患则通过“车间—职能部门—分管领导”并结合电网实际分级进行风险评估,形成评估意见或报告上报分管领导;根据隐患风险等级,结合当前工作实际,按照轻重缓急、有条不紊的处置原则,制定严密的专项治理方案,落实责任有效保证治理质量;组织各相关专业人员对治理质量、安全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综合验收;综合隐患排查指标落实情况、科学评估情况、治理效果、验收合格情况,以绩效考核为依托,对各环节进行全过程通报。隐患管理部门则对全过程实施监督。

三、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主要做法

1.落实隐患排查指标,全面激发员工的内在动力

建立月度隐患指标分配制度,每月由隐患管理部门向相关车间工区下达月度隐患排查指标(见图1),并列入绩效指标范畴,再由车间根据实际下发至具体班组,班组则在日常巡视、操作、技改、检修、施工等工作中进行分解,层层落实责任,以排查隐患促安全生产,同时对查出的隐患进行拍照,并对查出的隐患进行详细地登记,记录隐患所在位置、隐患类型,并将隐患资料上报车间工区,对隐患进行临时处理,特别是对隐患现场的危险点、危害点进行强化的控制管理。隐患管理部门则对排查发现的重大隐患、一般隐患实行挂牌督办制度,标明其危害的性质、类型、注意事项等内容,以警示相关人员。通过制度的落实,充分发掘和调动各层面、各专业员工排查隐患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科学评估,提高辨识、把握风险的水平

对于发现的隐患,由车间工区专业管理人员,结合生产实际、设备状态对局部的风险程度做出定量或定型预估测,形成初步评估意见上报生产管理职能部门审核,职能部门则综合考虑工作计划、设备运行状态、人员素质,评价隐患的风险等级,形成正式评估意见后报分管领导。同时建立预警机制,根据评估情况,适时风险告警,下达隐患治理任务书,制定隐患治理措施方案,实施干预措施,指定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对隐患进行消除,有效遏制隐患的发展,消除隐患根源。

隐患评估要以科学为依据,充分利用内外部技术资源,以评估促提升,提高辨识、把握风险的水平。

3.专项治理隐患,增强处置隐患的能力

相关责任单位和人员在收到隐患治理任务书后,根据停电计划和明确的治理期限及目标,对隐患点进行现场查勘,分析工作现场危险点,制定风险预控措施,细化治理方案,合理安排人员对隐患进行消除,安全监察质量部开展对相关部门、人员责任落实以及经费和物资保障情况,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全过程动态跟踪,及时曝光各生产车间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同时就治理过程进行二次隐患排查工作。

4.严格落实验收,确保隐患的根本治理

治理单位在完成隐患治理后,报运行、管理、监督部门进行验收,重点检查隐患治理措施方案的落实情况,确保隐患完全消除。合格在验收报告中签字存档;如验收不合格,则返回责任单位继续整改,并上报安全监察质量部,将不合格情况列入绩效考评范围。

5.全过程落实通报,全面促进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再提升

(1)健全以绩效评价为支撑的全过程通报工作机制,隐患管理部门负责对隐患排查治理全过程实施通报。根据下达的月度隐患指标,对责任车间指标完成情况进行通报,特别是对排查的隐患进行达标检查,同时监督其隐患预评估意见的科学合理性,做到以通报促排查,并根据“一患一档”建立隐患管理数据库,直观跟踪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动态进展情况。

(2)在隐患评估环节,对职能管理部门评估情况、措施方案制定情况进行综合通报。重点监督职能部门对收到的隐患及预评估意见的审核、界定、评估;重大隐患是否及时上报分管领导、上级职能部门;分管领导批示后,是否及时制定治理方案以及方案是否科学,措施是否完备,做到以通报促评估。

(3)专项治理阶段,结合工期安排对责任单位落实整改治理情况进行全方位通报,并有计划地开展现场督察。针对治理方案的分解、细化,“两票”执行,管理人员到场到位监督,现场风险预控,措施布置等方面进行检查,同时要求责任单位分期上报治理情况。

(4)综合验收阶段,结合整改现场,对验收过程进行评价通报。落实验收责任制,建立隐患治理绩效评价联责机制。若验收合格,隐患彻底消除,则对其进行摘牌销号;若经验收不合格,则重点对治理及评估环节进行再评价,并将验收情况记录在册。

(5)根据各阶段性通报,形成综合通报意见,上报安全生产会议讨论,并与绩效管理挂钩,对相关部门或个人进行奖惩。通过全过程通报机制的建立,营造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新格局。

四、取得的成效

第一,自流程实施以来,基于“全程通报—绩效挂钩”的、以全过程通报为支撑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通报机制,大大激励了干部员工在隐患管理工作中的热情,全面优化了安全监督管理流程,理顺了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中各责任主体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规范了安全监督规章制度体系,及时发现并整改安全隐患和不安全状态,有效地消除了安全隐患和薄弱环节,保证了安全管理制度的全面落实,实现了隐患管理水平的重大跨越。

第二,大大提高了员工居安思危、隐患排查意识,使得隐患排查工作的重心下沉前移、基础巩固强化,在班组内部形成了积极的安全态度和高度的隐患排查意识。通过月度隐患指标落实,一线员工相互督促,增强了隐患排查工作的责任感,为隐患排查工作提供正能量。

第三,落实全过程通报机制,使各级管理人员在对隐患进行评估时更加严谨,保障了隐患评估的科学性、合理性;使责任单位和人员在对隐患进行专项治理时方案执行更彻底,措施更严密,保证了隐患治理质量的高水准;使职能、监督部门对隐患治理过程进行监督时更上心,进行验收时更细致,确保隐患的根本治理。由此使得整个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日益规范化、标准化,安全监督管理水平上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