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江南教案

江南教案

江南教案

江南教案范文第1篇

四年级下册歌曲《忆江南》,欣赏《欢乐的夜晚》。

二、教学设计

本课设计四个环节:看江南舞看江南景唱江南歌听江南曲,层层递进、逐步深入展开教学。

三、教学目标

1.通过视、听、唱等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体验歌曲的意境美,学会歌曲《忆江南》,表达出对江南景色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2.通过欣赏《欢乐的夜晚》,学生能感受到乐曲所表达的情绪,对丝弦五重奏这种演奏形式有初步了解。

3.从诗、景、歌、乐、舞等方面让学生感受江南水乡风光的秀美和江南音乐语言的甜美,激发学生对江南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愉快演唱歌曲《忆江南》,积极参与创编。

五、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准确演唱一字多音,用优美的声音背唱歌曲。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

七、教学过程

(一)看江南舞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这节音乐课开始前,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舞蹈视频。看的时候请思考:你觉得这段视频表现的是什么地方舞蹈?给了你什么样的感觉?

2.看舞蹈视频,教师配以解说词。

(二)赏江南景

1.看江南景视频。

师:江南好,江南美,明媚清澈的江南水、委婉缠绵的江南雨、纯净皎洁的江南月、悠久深厚的江南历史文化、江南的一切都吸引着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的情怀,唐代诗人白居易就曾写下著名的《忆江南》。

2.生背《忆江南》,出示《忆江南》

(三)唱江南歌

1.听歌曲《忆江南》,听后说说歌曲给你的感觉。

师:江南好风景,江水绿如蓝,一方水土,一方风情,今天老师想带大家一起来学习出生于江南的当代作曲家戴于吾先生作曲的《忆江南》。

2.用“lu”哼唱歌曲的旋律。

3.教师带领学生用柯尔文手势唱谱。

4.唱完说说歌谱中一共用到了哪几个音?(生答)

小结:歌曲中一共用了1、2、3、5、6五个音,这五个音分别把他们叫做宫商角徵羽,这属于我们中国的五声调式。

5.学生随琴轻声哼唱整首歌曲。

6.请学生为最后一句“忆江南”设计力度记号,指导学生用“渐弱”“渐慢”来演唱,唱出对江南的无限深情与回味。

7.完整地唱歌曲。要求:音量轻一点,气息连一点,表情好一点,用歌声表现对江南的无限赞美。

8.欣赏苏州评弹《江南好风光》,听后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9.用苏州话演唱《忆江南》。苏州软软的、糯懦的语言特点一下子把江南水乡的美,江南人的柔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白居易曾担任杭州、苏州的刺史,所以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写下了流芳千古的《忆江南》。

10.用相同旋律演唱白居易的另外两首《忆江南》。

江南忆, 江南忆,

最忆是杭州, 其次忆吴宫,

山寺月中寻桂子, 吴酒一杯春竹叶,

郡亭枕上看潮头, 吴娃双舞醉芙蓉,

何日更重游? 早晚复相逢。

学生唱另外两首《忆江南》,对学生的演唱进行点评。

(四)听江南曲并小结

1.带着问题听赏乐曲《欢乐的夜晚》。为了进一步感受江南音乐文化,请学生听听江南曲——胡登跳的作品《欢乐的夜晚》,并思考:(1)这首乐曲它给你表现了什么样的场景?(2)你能听出这首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吗?

2.总结:《欢乐的夜晚》是一首由二胡、琵琶、扬琴、中阮和古筝五件丝弦乐器演奏的重奏曲。作者以娴熟的创作技巧,运用各种音乐表现手段,生动地表现了联欢晚会的热烈场面。

3.多媒体出示以上五种演奏乐器。听一听、说一说他们的音色特点。

江南教案范文第2篇

2020江苏独立学院综合实力排行榜已经出炉,江苏哪所独立学院的综合实力最强、办学水平最高,星级排名和全国排名分别的多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020年江苏高校名单和录取政策汇总公式,希望你喜欢。

江苏省(167所)736南京大学4132010284教育部南京市本科

737苏州大学4132010285江苏省苏州市本科

738东南大学4132010286教育部南京市本科

739南京航空航天大学4132010287工业和信息化部南京市本科

740南京理工大学4132010288工业和信息化部南京市本科

741江苏科技大学4132010289江苏省镇江市本科

742中国矿业大学4132010290教育部徐州市本科

743南京工业大学4132010291江苏省南京市本科

744常州大学4132010292江苏省常州市本科

745南京邮电大学4132010293江苏省南京市本科

746河海大学4132010294教育部南京市本科

747江南大学4132010295教育部无锡市本科

748南京林业大学4132010298江苏省南京市本科

749江苏大学4132010299江苏省镇江市本科

750南京信息工程大学4132010300江苏省南京市本科

751南通大学4132010304江苏省南通市本科

752盐城工学院4132010305江苏省盐城市本科

753南京农业大学4132010307教育部南京市本科

754南京医科大学4132010312江苏省南京市本科

755徐州医科大学4132010313江苏省徐州市本科

756南京中医药大学4132010315江苏省南京市本科

757中国药科大学4132010316教育部南京市本科

758南京师范大学4132010319江苏省南京市本科

759江苏师范大学4132010320江苏省徐州市本科

760淮阴师范学院4132010323江苏省淮安市本科

761盐城师范学院4132010324江苏省盐城市本科

762南京财经大学4132010327江苏省南京市本科

763江苏警官学院4132010329江苏省南京市本科

764南京体育学院4132010330江苏省南京市本科

765南京艺术学院4132010331江苏省南京市本科

766苏州科技大学4132010332江苏省苏州市本科

767常熟理工学院4132010333江苏省苏州市本科

768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4132010850江苏省南京市本科

769淮阴工学院4132011049江苏省淮安市本科

770常州工学院4132011055江苏省常州市本科

771扬州大学4132011117江苏省扬州市本科

772三江学院4132011122江苏省教育厅南京市本科民办773南京工程学院4132011276江苏省南京市本科

774南京审计大学4132011287江苏省南京市本科

775南京晓庄学院4132011460江苏省南京市本科

776江苏理工学院4132011463江苏省常州市本科

777江苏海洋大学4132011641江苏省连云港市本科

778徐州工程学院4132011998江苏省徐州市本科

779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4132012048江苏省南京市本科

780南通理工学院4132012056江苏省教育厅南通市本科民办781南京森林警察学院4132012213公安部南京市本科

782东南大学成贤学院4132012689江苏省教育厅南京市本科民办783泰州学院4132012917江苏省泰州市本科

784无锡太湖学院4132013571江苏省教育厅无锡市本科民办785金陵科技学院4132013573江苏省南京市本科

786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4132013579江苏省教育厅徐州市本科民办787南京大学金陵学院4132013646江苏省教育厅南京市本科民办788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4132013654江苏省教育厅南京市本科民办789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4132013655江苏省教育厅南京市本科民办790南京传媒学院4132013687江苏省教育厅南京市本科民办791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4132013842江苏省教育厅泰州市本科民办792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4132013843江苏省教育厅泰州市本科民办793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4132013905江苏省教育厅南京市本科民办794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4132013906江苏省教育厅镇江市本科民办795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4132013980江苏省教育厅连云港市本科民办796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4132013981江苏省教育厅泰州市本科民办797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4132013982江苏省教育厅无锡市本科民办798苏州大学文正学院4132013983江苏省教育厅苏州市本科民办799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4132013984江苏省教育厅苏州市本科民办800苏州科技大学天平学院4132013985江苏省教育厅苏州市本科民办801江苏大学京江学院4132013986江苏省教育厅镇江市本科民办802扬州大学广陵学院4132013987江苏省教育厅扬州市本科民办803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4132013988江苏省教育厅徐州市本科民办804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4132013989江苏省教育厅扬州市本科民办805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4132013990江苏省教育厅镇江市本科民办806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4132013991江苏省教育厅苏州市本科民办807常州大学怀德学院4132013992江苏省教育厅泰州市本科民办808南通大学杏林学院4132013993江苏省教育厅南通市本科民办809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4132013994江苏省教育厅南京市本科民办810宿迁学院4132014160江苏省宿迁市本科

811江苏第二师范学院4132014436江苏省南京市本科

812西交利物浦大学4132016403江苏省教育厅苏州市本科中外合作办学813昆山杜克大学4132016406江苏省教育厅昆山市本科中外合作办学814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3632000466江苏省盐城市专科

815苏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3632000583江苏省苏州市专科

816明达职业技术学院4132010826江苏省教育厅盐城市专科民办817无锡职业技术学院4132010848江苏省无锡市专科

818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4132010849江苏省徐州市专科

819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4132010958江苏省南通市专科

820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4132010960江苏省苏州市专科

821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4132011050江苏省连云港市专科

822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4132011051江苏省镇江市专科

823南通职业大学4132011052江苏省南通市专科

824苏州职业大学4132011054江苏省苏州市专科

825沙洲职业工学院4132011288江苏省苏州市专科

826扬州市职业大学4132011462江苏省扬州市专科

827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4132011585江苏省连云港市专科

828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4132012047江苏省南京市专科

829九州职业技术学院4132012054江苏省教育厅徐州市专科民办830硅湖职业技术学院4132012078江苏省教育厅苏州市专科民办831泰州职业技术学院4132012106江苏省泰州市专科

832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4132012317江苏省常州市专科

833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4132012678江苏省南京市专科

834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4132012679江苏省南京市专科

835应天职业技术学院4132012680江苏省教育厅南京市专科民办836无锡科技职业学院4132012681江苏省无锡市专科

837江苏医药职业学院4132012682江苏省盐城市专科

838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4132012683江苏省扬州市专科

839南通科技职业学院4132012684江苏省南通市专科

840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4132012685江苏省苏州市专科

841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4132012686江苏省苏州市专科

842苏州托普信息职业技术学院4132012687江苏省教育厅苏州市专科民办843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4132012688江苏省苏州市专科

844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4132012702江苏省无锡市专科

845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4132012703江苏省南通市专科

846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4132012804江苏省南京市专科

847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4132012805江苏省淮安市专科

848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4132012806江苏省泰州市专科

849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4132012807江苏省常州市专科

850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4132012808江苏省苏州市专科

851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4132012809江苏省苏州市专科

852太湖创意职业技术学院4132012918江苏省教育厅无锡市专科民办853炎黄职业技术学院4132012919江苏省教育厅淮安市专科民办854南京科技职业学院4132012920江苏省南京市专科

855正德职业技术学院4132012921江苏省教育厅南京市专科民办856钟山职业技术学院4132012922江苏省教育厅南京市专科民办857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4132012923江苏省教育厅无锡市专科民办858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4132013017江苏省教育厅无锡市专科民办859金肯职业技术学院4132013100江苏省教育厅南京市专科民办860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4132013101江苏省常州市专科

861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4132013102江苏省常州市专科

862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4132013103江苏省镇江市专科

863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4132013104江苏省淮安市专科

864建东职业技术学院4132013105江苏省教育厅常州市专科民办865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4132013106江苏省南京市专科

866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4132013107江苏省徐州市专科

867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4132013108江苏省无锡市专科

868宿迁职业技术学院4132013110江苏省宿迁市专科

869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4132013112江苏省南京市专科

870江海职业技术学院4132013113江苏省教育厅扬州市专科民办871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4132013114江苏省常州市专科

872江阴职业技术学院4132013137江苏省无锡市专科

873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4132013748江苏省无锡市专科

874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4132013749江苏省无锡市专科

875金山职业技术学院4132013750江苏省教育厅镇江市专科民办876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4132013751江苏省苏州市专科

877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4132013752江苏省盐城市专科

878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4132013753江苏省淮安市专科

879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4132013754江苏省扬州市专科

880苏州百年职业学院4132013962江苏省教育厅苏州市专科中外合作办学881昆山登云科技职业学院4132013963江苏省教育厅苏州市专科民办882南京视觉艺术职业学院4132013964江苏省教育厅南京市专科民办883江苏城市职业学院4132014000江苏省南京市专科

884南京城市职业学院4132014001江苏省南京市专科

885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4132014056江苏省南京市专科

886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4132014163江苏省教育厅苏州市专科民办887南京旅游职业学院4132014180江苏省南京市专科

888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4132014255江苏省南京市专科

889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4132014256江苏省苏州市专科

890宿迁泽达职业技术学院4132014293江苏省教育厅宿迁市专科民办891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4132014295江苏省苏州市专科

892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4132014329江苏省徐州市专科

893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4132014401江苏省徐州市专科

894江苏商贸职业学院4132014475江苏省南通市专科

895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4132014493江苏省南通市专科

896扬州中瑞酒店职业学院4132014528江苏省教育厅扬州市专科民办897江苏护理职业学院4132014541江苏省淮安市专科

898江苏财会职业学院4132014542江苏省连云港市专科

899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4132014543江苏省常州市专科

900江苏航空职业技术学院4132014568江苏省镇江市专科

901江苏安全技术职业学院4132014589江苏省徐州市专科

902江苏旅游职业学院4132014604江苏省扬州市专科一、录取高校招生录取工作在教育部和省招委会领导下,由省教育考试院统一组织,实施远程网上录取。录取工作必须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必须坚持以文化考试成绩为主,德智体美劳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

(一)录取体制

高校和省教育考试院按照“高校负责、省教育考试院监督”的录取体制实施新生录取工作。对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合格、身体状况符合相关专业培养要求、投档成绩达到同批省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并符合投档要求的考生,省教育考试院按高校提出的调阅考生档案的比例向其投放考生电子档案,调档比例原则上控制在105%以内。高校根据其公布的招生章程中确定的录取规则对进档考生进行排序,决定考生录取与否及所录取专业,并负责对未录取考生的解释及其他遗留问题的处理。

省教育考试院负责向高校投放合格生源电子档案,并监督高校执行国家招生政策、招生计划,防止、纠正违反国家招生政策、规定的行为。

(二)划线原则

省招委会根据高校在我省安排的招生计划数、高校提出的两门选测科目等级要求,对符合填报志愿基本条件(必测科目成绩均须达到合格)的考生,分文科类、理科类,按考生的总分从高到低排序,综合考虑并确定文科类、理科类各批次省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和各阶段填报志愿资格线。

体育类、艺术类各批次省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将依据考生的文化分和专业分,按不同专业类别分别划定。

(三)投档原则及办法

1.文科类、理科类、体育类各批次以及艺术类使用省统考成绩录取的院校和专业均实行平行院校志愿设置。

文科类、理科类平行院校志愿的投档原则是“依据文理,满足等级,按分排序,遵循志愿”;体育类、艺术类平行志愿的投档原则是“满足学业水平测试成绩,按分排序,遵循志愿”。

平行院校志愿投档的具体办法是:将省控线上的考生,分科类,按照总分从高分到低分的顺序,依次检索考生所填A、B、C、D、E、F、G、H或A、B、C、D、E、F、G、H、I、J志愿。只要被检索的8所或10所院校中出现符合投档条件的院校,即向该院校投档;如没有出现符合投档条件的院校,则不能投档。上述过程完成后,无论档案是否投出,均视为该考生已享受了本批次平行院校志愿投档机会。如果考生档案投到某院校后,因故被退出,将不再补投到该批次平行志愿的其他后续院校。

2.艺术类传统志愿(使用校考成绩录取的院校)的投档原则是对专业合格、文化分达到省控线的考生(自行划定本校艺术类本科专业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的院校除外),按照院校提出的调档比例投档。

3.同分排序规则:在投档过程中,文科类、理科类考生如总分相同,按语文、数学两门科目分数与附加题分数之和从高到低进行排序,如仍相同,则文科类考生再依次按语文(不含附加分)、数学、外语分数从高到低进行排序,理科类考生再依次按数学(不含附加分)、语文、外语分数从高到低进行排序;

体育类、艺术类考生如总分相同,按文化总分从高到低进行排序,如仍相同,则再依次按语文、数学、外语分数从高到低进行排序。按照以上规则排序后,如仍相同,则将这部分考生按志愿全部投档。

(四)关于政策性降分录取

在各批次平行院校志愿(含艺术类传统志愿)、征求(平行)院校志愿录取后,如仍有少数院校线上生源不足,不能完成招生计划,根据有关规定,对本批次预先填报的平行院校志愿(含艺术类传统志愿)中填有缺额院校志愿的考生,按其志愿,可在同批省控线下适当降分向缺额院校投档,由院校择优录取。如按相关规定进行降分后,仍有少数院校生源不足,不能完成招生计划,可再对本批次填报征求(平行)院校志愿中填有缺额院校志愿的考生,按其志愿,适当降分向缺额院校投档,由院校择优录取。各批次最大降分幅度一般不超过10分。

(五)录取要求

高校录取新生须按规定程序,按时完成提档、阅档、审核、预录、退档等各环节工作,保证考生电子档案的正常周转和录取工作的顺利进行。对超过时间未按要求完成相关工作,并经省教育考试院联系后仍无故拒绝联系或故意拖延时间的高校,省教育考试院可根据所发出的考生电子档案,按有关高校招生计划数及录取规则,设置考生电子档案为预录取状态,同时,立即书面通知有关高校,并将有关情况上报教育部备案。

除军事、国防和公共安全等部分特殊院校(专业)外,高校不得规定男女生录取比例,不得对报考非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的考生作统考外语语种限制,不得在国家政策规定外作其他限制。

高校将拟录取考生名单报省教育考试院核准。省教育考试院核准备案后形成录取考生名单,并加盖省教育考试院录取专用章,以此作为考生被正式录取的依据。省教育考试院将通过适当形式向社会公布录取新生名单。录取结束后,各高校要按照《关于对参加网上录取的普通(民办)高等学校收取网上录取费的通知》(苏价费〔2001〕191号、苏财综〔2001〕99号、苏教财〔2001〕68号)要求,及时缴纳录取费用。

高校依据经省教育考试院核准备案的录取考生名册填写考生录取通知书,录取通知书由校长签发,并加盖本校校章。录取通知书,连同入学报到须知、资助政策办法等相关材料一并直接寄送被录取考生。

为妥善解决招生录取工作中各类遗留问题(如招飞、军校招生体检复查不合格等),按照有关政策规定,经省招委会批准,省教育考试院将按规定程序指定有关高校予以解决。所涉及的高校有义务配合省教育考试院做好相关工作。

(六)照顾政策

1.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考生,录取时将在考生文化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加分投档(同一考生如符合多项加分投档条件时,只可享受其中最高分值一项),由高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

所有高考加分项目及分值均不得用于不安排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的招生项目。

(1)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录取时可加5分投档;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以上或被战区(原大军区)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录取时可加10分投档。

(2)烈士子女,录取时可加10分投档。

(3)少数民族考生,报考省属高校,录取时可加3分投档。

(4)归侨、归侨子女、华侨子女和台湾省籍(含台湾户籍)考生,录取时可加10分投档。

2.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达到有关高校投档要求的,在与其他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退出部队现役的考生,平时荣获二等功或者战时荣获三等功以上奖励军人的子女,一级至四级残疾军人的子女,因公牺牲军人的子女,驻国家确定的三类以上艰苦边远地区和西藏自治区、解放军总部划定的二类以上岛屿工作累计满20年军人的子女,在国家确定的四类以上艰苦边远地区或者解放军总部划定的特类岛屿工作累计满10年军人的子女,在飞或停飞不满1年或达到飞行最高年限空勤军人的子女,从事舰艇工作满20年军人的子女,在航天和涉核岗位工作累计满15年军人的子女,残疾人民警察,公安英模和因公牺牲公安民警子女,一级至四级因公伤残公安民警子女,受到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或省级以上部门表彰的见义勇为人员或其子女,经共青团中央青年志愿者守信联合激励系统认定获得5A级青年志愿者的考生。

符合《应急管理部、教育部关于做好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人员及其子女教育优待工作的通知》(应急〔2019〕37号)规定的优待对象范围的考生,可享受相关优待措施。

申请享受以上照顾政策的考生名单,须由考生所在学校(或单位)、县(市、区)、市招办网上公示无异议后,方可报省教育考试院等有关部门审核,审核通过的名单经再次网上公示无异议后方为有效。高级中等教育学校还须按有关规定公示到考生所在班级。

3.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对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方案作出部分调整的通知》(苏教办〔2018〕16号)精神,从2019年起,对参加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必修科目测试的考生(即参加2020年及以后高考的考生)取消“见A加分”政策。

4.在综合素质评价中,考生“学习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单项达到A级且其他三项均为合格的,高校在同等条件下可以优先录取。

均为D级的,高校可以不予录取。

(七)对高考成绩达到要求、身体条件能够完成所报专业学习、生活能够自理的残疾考生,高校不能仅因其残疾而不予录取。

江南教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近现代;江南;家族史;发展历程;反思

目前,江南家族史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尤其是明清阶段的研究水平更是日益成熟。但关于清末民初的江南家族史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为了避免研究者旧话重说,做重复劳动,进行学术史的回顾是十分必要的。有关江南家族的学术史研究,徐茂明先生(以下敬语均略)的《明清江南家族史研究之回顾与展望》(1)一文用相当大的篇幅详细介绍了明清江南家族史的研究概况,并提出了许多令人深思的理论方法及研究视角。但鉴于江南家族史研究日日争新的现状,本文就近十年晚清以来的江南家族史研究加以综述,并提出些浅陋的看法。

一、专题性的近代江南家族史研究

家族与文化:江南文化世家既诞生于江南肥沃的文化土壤之中,又反过来促进了江南地区的文化繁荣,故从文化方面来研究江南家族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徐茂明《清代徽苏两地的家族迁徙与文化互动――以苏州大阜潘氏为例》(2)从区域比较的视角来分析徽州与苏州间的文化互动,作者指出徽州商人在苏州取得成功后通过在徽州建宗祠、编宗谱、立义庄、修祖墓等活动将宗族意识重新输回故里。作者认为在两地的互动中,徽商的资本像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强化了徽州的固有形态保证了徽州的相对稳定;另一方面却扩大了徽苏两地间的差距。萧晓阳、罗时进《常州庄氏之学与近代疑古思潮之发生》(3)认为常州庄氏治学思想被刘逢路与宋翔凤继承,进而影响到后来的魏源及王运,使经学的疑古思潮大兴。邱巍《吴兴钱家――近代学术文化家族的断裂与传承》(4)通过对近代浙江吴兴钱氏的三代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作者认为近代文化家族的传承、断裂和消逝,反映了一种社会自主机制的瓦解,其背后是社会组织结构、教育体制、学术体制、代际意识等诸方面的巨大变化。马学强《江南席家与扫叶山房》(5)利用了碑刻、家谱、档案、方志及文集等多种资料,从江南席氏家族的变迁与文化传承这一角度,对扫叶山房的兴起与发展做了另一番的解读;并认为席家与扫叶山房的结缘不仅仅是一种经济现象,更深含着文化内涵。该文依循着民间出版机构的演变来探讨家族文化与人文传承,不仅视角新颖,而且分析的条理清晰、鞭辟入里。梅新林、陈玉兰《江南文化世家的发展历程与研究趋势》(6)认为江南文化世家的研究虽然起步迟、起点低,然而借助中国文化中心历史上的三次南迁的波澜,渐从边缘走向中心,并后来居上;而今后的研究则需要在个案、区域、断代、专题、综合及理论研究等六个方面来取得突破。

对江南文化世族的研究还有沈潜的《常熟翁氏家族源流及文化传承》(7)及茆萌的《略论镇江鲍氏文化世家及主要诗人诗作》(8)等。此外,因江南文化世族在文化史、社会史及文学史等方面占有着重要的地位,还成为了众多博士与硕士的论文选题。(9)

社会、国家与家族:晚清民初是社会的大转折时期,因此,从社会变迁的角度来研究江南家族,是学者们关注的热点之一。徐茂明针对家族的转型问题发表了一系列论著(10),《士绅的坚守与权变――清代苏州潘氏家族的家风与心态研究》以心态史为研究视角,探讨了潘氏家族科举与经商迭相为用的二元价值观与讲究实用的家学传统的形成过程;作者指出潘氏族人行善与积福密切相连的因果报应观,反映了清上层士绅的行为方式和源自社会生活的伦理道德。《从状元之家到院士之家――以苏州大阜潘氏为例》认为近代社会的巨变使苏州世家大族的组织结构日渐式微,直至最后土崩瓦解;但是,世家大族内在的精神文脉却是薪尽火传,代代相承。张建华、徐茂明的《清末民初江南士绅家族的“中西观”――以苏州东山莫厘王氏为中心》认为在近代中西文化交汇的过程中,莫王氏的“中体西用观”随着时势的发展而渐变,但作为传统的文化世家,在一定程度上又使其“中西观”很难突破时代的步伐而领先于潮流。《明清以来苏州文化世族与社会变迁》对晚清时段也多有涉及,该书利用区域比较法、心态分析法与统计分析等方法,全面介绍了苏州文化世族与地域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作者认为苏州文化世族的价值,不仅在于其取得的文化成就,更重要的是其内含维持家族长盛不衰的精神;从长时段的视野考察社会变迁是该书的一大特色,在理论方法与研究视角等方面该书也多有创新。

徐茂明还有一系列以国家、地方与家族的关系为视角的论文(11),其中《国家与地方关系中的士绅家族――以晚清江南减赋为中心》以晚清苏州潘氏在江南减赋中的作用为例,探讨了在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家族、家族与家族间复杂的关系网络中,士绅家族积聚并使用社会资本的过程;并指出这是晚清国家与地方关系转换的过程,是江南士绅力量复苏的标志,更是清代皇权与绅权关系的转折点。唐力行《苏州与徽州――16―20世纪两地互动与社会变迁的比较研究》(12)比较了苏州与徽州两地的宗族社会与生活的多个方面,包括家庭与宗族结构、家族迁徙、妇女与经济生活、基层社会控制方式、社会保障、民间信仰及风尚习俗等,这种经过全面比较,详细考证与分析,而得出的结论是令人信服的。

唐秀珠《宗族在地方社会团练中的作用――以武进恽氏宗族为个例》(13)指出团练是一种来源于保甲的基层社会控制组织,它反映出国家与地方互生互动的复杂关系;而连接国家与地方的桥梁正是宗族,宗族在地方社会团练中主要发挥了组织联络、筹措经费、制定章程等三大作用。曾京京《近代灾赈及社会改良事业中的家族血缘群体――以唐氏无锡东门支为例》(14)揭示了无锡唐氏东门支从事近代赈灾及社会改良事业的历史脉络,并指出这种赈灾的家族效应,是家族文化传统长期培植的结果。承载、姚浦的《近代江南小地主的日常生活(一)――武进郑陆桥姚家头姚氏家史》(15)则是通过口述资料叙述了常州武进姚氏的社会生活,并对“小地主”这一概念进行了界定,这种关注平凡家族的视角更贴近大众文化的研究。

叶舟《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宗族与城市:以清代常州为中心》(16)从迁居、城镇化的角度指出,由于迁居模式的不同,各宗族各分支的发展也产生了极大差别。该文为探寻家族的迁徙与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上海苏南宗族的现代转型》(17)指出在陌生的城市中,移民生存仍然需要依靠血缘和地缘关系,血缘、地缘关系以及由此而来的宗族认同、家乡认同仍是他们之间的重要纽带。但同时作者也指出只要营造合适的环境,推进社会进步,提高人民整体素质,在一定条件下宗族是有可能通过改造成为现代意义上的社会团体。

关于家族与社会变迁、家族与地方关系的研究还有很多,限于篇幅不一一详述。(18)

家族与经济:家族的繁衍与发展离不开经济的支撑,同时商人家族又是经济发展与繁荣的推动者。尤其是晚清以来,政治的剧变带来了新的经济格局,国外势力怎样利用中国传统的商业网络来拓展生意,国内传统的商人家族又如何在社会激荡的晚清民初变革求新,赢得新的生存空间,这些都是家族史与经济史家们研究的重大课题,因此家族与经济的关系亦是学者们关注的热点之一。

洞庭席氏作为一个绵延几个世纪的经商大族,历经了多次重大的社会经济变迁,对研究晚清以来家族与经济间的关系有独特的价值。马学强对江南席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19),《江南望族:洞庭席氏家族人物传》不仅利用了十几种不同版本的席家谱系图牒等文本资料,作者还对海内外近百位席氏后人做了采访;使得书中席家69位主要人物的生平事迹更加真实可信,同时也使该书具有多方面的学术价值。《江南席家:中国一个经商大族的变迁》分析了席氏的人际网络和社会关系,并指出他们利用婚姻相互渗透,构成更加广泛的买办集团;此外,该书还很好的处理好了席家普通大众与核心人物间的关系。《在上海的生活――汇丰银行买办席正甫后人的回忆》(20)以采访散居在苏州、上海、杭州及海外席氏后人的口述资料为基础,阐述了席氏族人在上海的各种活动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易惠莉探讨了上海沙船主王氏家族十九世纪五代人的变化,并指出在传统的政治经济环境下,牟利成为从事商业经营的唯一目的,而一旦经商成功,商人就将资金转移到商业以外的领域;种种的因素致使中国传统商业经营家族延续的短暂性。(21)刘锦的博士论文以商人家族史为切入点,从经济史、社会史和文化史的视角,对近代上海船商进行的深入的研究。(22)曾京京指出在近代新旧并存的背景下,近代家族一方面坚守传统的家族观念,另一方面则依托时代潮流打造家族事业的内部环境。(23)

义庄族田(又称义田)是维持宗族运行的经济基础,最早的义庄在苏州发源,江南又被认为是义田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因而关于族田的研究一直是持续的热点之一。王志龙指出近代苏南祠田分布由西部向中部递减,再向东部稍增;并倡导将祠田与义田的比较研究作为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24)王瑞芳利用大量的档案史料,指出建国初期苏南族田普遍存在,而以强大政治威慑力为后盾的,不仅没收了族田,也摧毁了宗族制度的经济基础。(25)张少筠对近代苏南族田的保护政策进行了专门的研究。(26)李学如、陈勇指出近代义庄由个体收租逐步走向联合租栈形式,反映了社会动荡的加剧和主佃矛盾的激化趋势。(27)汤可可指出清末义庄的功能、组织和运作机制发生的局部变异,体现了宗族内部传统宗法性的弱化,以及新的士绅力量的上升;抗战前后义庄和族益会呈现出公益性、民主性逐渐增强的趋势;但打断了义庄的转型,并且在根本上铲除了义庄存在的基础。(28)

家族与教育:教育是家族发展与兴盛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从教育史来切入来研究家族史,是近些年研究者通常采用的研究方法之一。蒋明宏以无锡的家族为中心,发表了一系列的有关教育的论文(29)。《晚清苏南家族书院的分化与多元类型――近代苏南家族书院研究之一》指出在晚清的社会、教育的转型时期,传统的家族书院在单一“应举――经学型”模式的基础上,逐渐分化出国学专修、综合改良、家族教化等不同类型的近代书院。《近代化视野中的苏南家族教育――以无锡为中心》探讨了以工商家族为主导的苏南家族教育的近代历程及其特点;并指出无锡家族教育转型的成功关键在于转型的时间早、开放程度高及以实学实用为目标。《清代苏南家族的历史教学法刍议》对晚清家族历史教育中的教学方法做了探讨,并分析了教学方法变革的原因及内涵。蒋明宏、曾佳佳《清代苏南家训及其特色初探》指出在近代苏南家训更强调“各业有分而皆本”的理念,家训的规制功能逐渐让位于化育功能,并把爱国意识和近代文明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张雁、蒋明宏《晚清苏南家族蒙学课程的变迁及其特点》认为蒙学课程变迁的特点是人文化与实用性并重,多元化与社会性加强,开放性与灵活性能相长。

徐茂明《西学东渐与近代苏州文化世族的教育转向》(30)认为废科举后,苏州文化世族的教育转向除受西学传入的影响外,还受苏州社会与文化世族实学传统的影响;同时作者也指这种转向,使得文化世族内部的宗族观念开始淡化,随着职业的分化宗族组织也遭到了破坏,这些都是文化世族教育转向所带来的意想不到的结果。陈燕华、田良臣《近代江南家族习业教育初探――以无锡为例》(31)认为近代江南地区工业的发达与该地区家族习业教育是分不开的。陈勇、李学如《近代苏南义庄的家族教育》(32)采用了众多家谱、档案及碑刻等史料,利用统计分析的方法详细分析了苏南多个义庄对家族教育资助的情况;该文指出近代义庄对习业的重视,凸显出其务实进取的教育观,反映了义庄注重对子弟的因材施教,也表明了工商皆本的职业观念得到普遍认可;该文不仅论证详实,而且观点多有创新。李学如、曹化芝《近代苏南义庄家族的习业教育》(33)则亦是重申在社会变迁时期义庄对习业教育的重视。

孙虎《清代江南家族教育与地域文学发展关系探论――以嘉兴文学家族为中心的考察》(34)认为嘉兴文学家族内部的教育模式促成地域文学特色的形成和发展,在家族情感关怀和精神力量的双重作用下,形成了家族教育中的身份自觉意识和门辉耀族的追求。仲兆宏《晚清常州宗族与社会事业》(35)认为庄氏族谱中的家训族规对族人起到了不小的教化作用。贾学政《近代私塾教育与宗族社会》(36)认为,以往从宏观角度剖析清末民初中国教育体系改革在学堂――私塾的二元格局中徘徊的现象时,归咎于政府效率低下、教育经费投入缺口等原因,却没有把中国封建社会地主――士绅统治体系中居于核心的宗族势力与之相联系,这也就忽视了清末民初中国乡村社会权力真空的填补者在乡村教化领域中的巨大影响力。马学强《江南家族办学的近代传承――从胡雨人到胡敦复》(37)仔细考察了胡家的办学史,并分析了从传统到现代,胡氏家族办学过程中诸多的“变”与“不变”。

家族婚姻和女性研究:婚姻网络是家族社会交往及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与途径,因此从婚姻方面切入家族史研究是一个重要的视角。马学强认为洞庭席氏因职业差异,居住区域不同,或移或迁,或经商或为官等不同特点,决定了这个家族婚姻圈的复杂性;作者认为从席氏家族婚姻的背后,透视出来的不仅是姻缘本身的问题,还与该家族经营网络的形成与发展有密切联系;通过对该家族成员婚配情况的分析,可从一个独特的角度窥探传统江南社会的内部结构,以及在向近代社会变迁过程中出现的新特点。(38)罗时进则从家族婚姻对文学发展的影响进行研究。(39)在文化兴盛的江南地区,家族中的女性也是一个较特殊的群体,蒋明宏利用十几种家族谱牒、档案及方志等文献,以教育史为视角来探讨清代苏南的女性,并指出她们在家族子弟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从这种“文教联姻”的现象中,窥见出苏南重文兴教的文化内涵、开放流动的社会内涵、开明进步的历史内涵、家族制度的特色内涵。(40)

二、家族通史中的江南地区

除了专门对江南家族史研究的论著外,还有许多从整体上或多区域研究家族的论著,这些论著中不乏有涉及江南家族的研究,其所提出的理论范式及研究方法对江南家族的研究亦有借鉴意义。

冯尔康是研究家族较早的学者之一,并出版了一系列著作(41)。《18世纪以来中国家族的现代转向》利用了众多的江南等地的家谱及档案文献,从家族演变史这个侧面窥探中国近三百年社会的转型;作者指出前近代家族的物质形态是祠堂、祠产及族谱,其中族谱尤为重要,它不仅是家族存在的表现形式之一,更是家族历史、家族观念及家族文化的载体;并认为家族是具有自治因素的团体,只不过古代并未有自治的概念而已;而这种自治组织在近三百年中,正从古代的宗法性的祠堂族长制,向现代社会团体方向变革。

钱杭是当代中国宗族制度史领域的代表性学者之一,早在1994年他便出版了《中国宗族制度新探》(42),该书在宗族研究的方法上做出重大改变,并重新诠释了宗族制度的定义。近些年钱杭关于宗族领域的研究更是多有创新,完成了一系列论著(43)。《宗族建构过程中的血缘与世系》认为宗族是个“建构”的过程,其客观依据、基本逻辑、核心理念及价值标准,是建立并维系一条完整悠久的父系世系,而非所谓的“纯洁”的父系血缘。《“族”与“前宗族时代”――兼论“宗族”概念的二元结构》则指出“宗族”概念是个“宗”与“族”各有前提条件、各有发展过程、各有历史特征的二元结构;“族”是“宗”整合与统领的对象,在逻辑上,前者应先于后者而存在。《中国宗族史研究入门》从宗族的定义、结构、规模、制度、谱牒、祠堂及丧服制度等方面来展开,并在最后附上了宗族研究的入门书目及基础文献。该书所提出的众多问题,对刚进入宗族研究领域的初学者来讲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宗族的世系学研究》强调从世系学方面来研究宗族,并提出“前宗族”与“后宗族”的概念。该书观点新颖,是宗族研究领域不可多得的重要成果。

张杰《清代科举家族》(44)不仅利用了家谱、年谱、笔记及地方志等资料,还使用了少有人注意的“卷”;作者从经济基础、人文环境、日常生活及社会流动等方面对清代科举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科举家族”的概念。林济《长江流域的宗族与宗族生活》(45)将苏州宗族形式与长江流域农业社会的宗族形式作比较,认为农业社会的宗族聚族而居,理性文化发育程度较低,宗族往往形成对家庭的干涉;而苏州以市镇为中心,宗族关系不以地缘为基础,个体家庭独立性较强;但苏州宗族以社会救济与社会福利来吸引族人,以文化精神上的血统观达到聚族目标的方式有着更强的凝聚力。党明德、何成《中国家族教育》(46)叙述了家族教育的历史演变过程及近代家族教育的改革,还以顾颉刚为个案说明顾的成材与家乡的熏陶有直接的关系;该书跨度时间长,涉及地域广,论点新颖,但在论及顾颉刚与家族教育的关系时,所举的例子多是章太炎、钱玄同及胡适等人对顾颉刚的影响,用这种师承关系显然难以支撑作者提出的“学术大家成功的典范是家族教育成功的典型”的结论;文中少量有关顾颉刚家族的资料也是转引自他人的著作,却对顾颉刚本人的回忆等第一手资料有所忽视;这些瑕疵也可能是因事例较多、篇幅较大,才有所疏漏。

三、对目前晚清以来江南家族史研究的反思

纵观近十年江南家族的研究,晚清与民国的时段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研究的课题多是专题性研究与典型个案相结合。但从这些家族史研究的专题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史学,这不仅与研究者的兴趣有关,更与现实社会的发展密切相联。

正如有学者所言:“20世纪对宗族问题的认识首先是与给传统社会定性和解决现实社会革命道路的问题密切联系在一起的。”(47)在处于学习西方、寻求自强的20世纪初,宗族研究领域对宗族持否定态度的成果一直占有主流。新中国建立后,马克思主义理论方法确立,使探讨社会形态、社会性质成为史学研究的风尚;此时,宗法制度与社会形态的关系成为家族史研究的重点。20世纪60年代开展对“族权”的批判,强调阶级斗争,使宗族研究受到严重的影响,乃致停顿。20世纪80年代初,宗族史研究进入新的时期,但反对封建专制主义仍是当时的时代背景,由此那时产生了许多与封建制度相关的著作。稍后,社会史在史学界兴起,从社会史角度来探讨宗族成为一种新兴的研究方法,至今方兴未艾。一些研究以家族的个案为切入点,也是在这一时期开始的,至今不衰。新时期由于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家族与经济间的关系成为研究者关注的重点,有关家族与商业、义庄的救济功能、族田的地位等研究成果显著。后来国家提倡文化建设,并伴着新文化史在史学领域的兴起,家族与文化的关系成为家族史研究的热潮。随着当代改革的不断深化,城市化、现代化的进程加快,中国正进入一个新的转型时期。因此,有关家族的转型问题,城市化、现代化问题是目前及以后研究的重点。

回顾近代江南家族史的研究历程,可清晰的看到研究的课题在不断的扩展,论题与内容也日益的深入,可以说近代江南家族史的研究在与时俱进。然而相对于江南家族在全国的地位及其所蕴含的文献,近代江南家族的研究仍很大的深化空间。第一,在近代江南家族史研究时,不能简单的将家族的变化与转型笼统的归结于是近代化的结果,而需要进行“范式转换”。夏明方在反思明清江南社会经济史研究时,指出像当年在资本主义萌芽讨论过程中存在着一种“泛萌芽化”现象一样,在江南的社会经济史研究中也出现了一股“泛近代化”现象;举凡政治、宗族、文化、教育乃至社会性别等方面均打上近代化的烙印。(48)在研究近代江南家族时我们也应该警惕这种“泛近代化”的使用,而应注重运用环境史、生态史的方法,以不断变化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出发点,通过深入探讨环境变迁、市场变迁、人口压力等诸多因素的相互作用,来分析家族在社会中的变迁。第二,在家族的研究当中不仅要注意个案研究,而且要把握好家族中核心人物与普通大众的关系;不能将家族史研究变成几个核心人物的传记集合,在叙述家族中某个核心人物时,也应该从家族的视角来探讨他的个人事迹与交际网络。随着家族史中个案研究的越来越多,这种以核心人物为部分,简单堆砌组成的整体,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家族研究,因为它不能反映家族作为整体的某些变迁及特性,所以在进行家族个案研究时,切记处理好家族这个整体与核心人物这些关键部分的关系。第三,针对近现代家族组织机构性质、构成形式、社会功能及演变的过程与方向等均需要加大研究力度。目前我国正处与社会改革时期,而家族组织也正扮演着与以往不同的角色,类似家族组织的同姓自治团体也在不断的增加;这些不同的组织之间有何差别,又有哪些人来参加这样的机构,它们存在的现实意义又有哪些。这些研究对于我们深入理解家族的历史与现实,把握家族的现代转型均有重要的意义。第三,晚清以来中国社会历经战争不断、灾荒频发,沿海地区更是遭受到西方前所未有的冲击,因此,近代人口流动、迁徙的规模和性质相比明清时期有着明显的不同。然而近些年对这方面的研究却为数不多,叶舟从苏南家族大规模整体性的迁入上海为例,从城市化、现代化的视角来探讨家族变迁的方法,为我们研究近代江南家族提供了新的研究范例,这种方法值得以后研究者的重视与学习。第四,对于某些旧有的论题,我们也应加强注意,因为论题的内容和角度发生了变化,结论就有了新的认识。如苏南宗族的义庄在建国初期就有学者关注,然而近来陈勇等人却从习业的角度来分析义庄的教育功能,不能不说是旧题中翻出新意。

此外,信仰、娱乐、伦理等方面与家族的关系也是研究者应注意的问题。当然,江南家族史若要有根本的突破,理论方法的创新与材料的进一步挖掘是最为迫切的任务。相信因江南在历史变迁和现实发展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必定会吸引更多的研究者,而江南的家族研究也定会日新日美。

注释:

(1)徐茂明:《明清江南家族史研究之回顾与展望》,载自王家范主编《明清江南史研究三十年(1978~2008)》,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368~406。常建华教授虽然撰有《二十世纪中国宗族研究》,《历史研究》,1999年第5期;《近十年晚清民国以来宗族研究综述》,《安徽史学》2009年第3期等文,但因其视野开阔对江南地区关注不足,故笔者认为仍有必要对晚清以来的江南家族史研究进行梳理。

(2)徐茂明:《清代徽苏两地的家族迁徙与文化互动――以苏州大阜潘氏为例》,《史林》2004年第2期。

(3)萧晓阳、罗时进:《常州庄氏之学与近代疑古思潮之发生》,《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4)邱巍:《吴兴钱氏:近代学术文化家族的断裂与传承》,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5)马学强:《江南席家与扫叶山房》,《史林》2009年第6期。

(6)梅新林、陈玉兰:《江南文化世家的发展历程与研究趋势》,《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

(7)沈潜:《常熟翁氏家族源流及文化传承》,《江南社会历史评论》,商务印书馆2013年版,第5期。

(8)茆萌:《略论镇江鲍氏文化世家及主要诗人诗作》,《江苏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

(9)丁小明:《清代江南艺文家族研究》,苏州大学博士论文,2010年;杨:《长洲文氏家族文学研究》,苏州大学博士论文,2011年;赵伟:《常熟瞿氏家族藏书与江南地域社会》,苏州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刘旭锦:《清中叶钱塘梁氏文化代际传承研究》,浙江大学硕士论文,2009年;朱平:《清代常州钱氏家族诗歌研究》,苏州大学硕士论文,2012年。

(10)徐茂明:《士绅的坚守与权变:清代苏州潘氏家族的家风与心态研究》,《史学月刊》2003年第10期;《从状元之家到院士之家――以苏州大阜潘氏为例》,载《传统文化研究》第12辑,群言出版社2004年;张建华、徐茂明:《清末民初江南士绅家族的“中西观”――以苏州东山莫厘王氏为中心》,《苏州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明清以来苏州文化世族与社会变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11)徐茂明:《由看国家主流意识对家族记忆的型塑》,“近世江南文化:器物与记忆”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2004年9月;《区域与国家多维互动中的江南望族――以苏州大阜潘氏为例》,上海师范大学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2006年;《国家与地方关系中的士绅家族――以晚清江南减赋为中心》,《苏州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

(12)唐力行:《苏州与徽州――16―20世纪两地互动与社会变迁的比较研究》,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

(13)唐秀珠:《宗族在地方社会团练中的作用――以武进恽氏宗族为个例》,《科技资讯》2006年第9期。

(14)曹京京:《近代灾赈及社会改良事业中的家族血缘群体――以唐氏无锡东门支为例》,《中国农史》2007年第1期。

(15)承载、姚浦:《近代江南小地主的日常生活(一)――武进郑陆桥姚家头姚氏家史》,《史林》2007年增刊。

(16)叶舟:《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宗族与城市:以清代常州为中心》,《史林》2010年第3期。

(17)叶舟:《上海苏南宗族的现代转型》,《东方早报》2012年8月21日,第13版。

(18)李铠光:《郁氏宗族与清末民初的上海社会》,台湾“中央大学历史研究所”硕士论文,2004年;陈加林:《吴趋汪氏与近代苏州社会》,上海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张建华:《从江南科举世家到近代科技名门》,苏州大学硕士论文,2009年;饶玲一:《清代上海郁氏家族的变化及与地方之关系》,《史林》2005年第2期;以上文章请参见徐茂明的《明清江南家族史研究之回顾与展望》。

(19)早在上世纪末马学强便开始关注洞庭商人,并著有《钻天洞庭》,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年;其后有《江南望族:洞庭席氏家族人物传》,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江南席家:中国一个经商大族的变迁》,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

(20)马学强:《在上海的生活――汇丰银行买办席正甫后人的回忆》,《史林》2004年增刊。

(21)易惠利:《从沙船业主到官绅和文化人――近代上海本邑绅商家族史衍变的个案研究》,《学术月刊》2005年第4期。

(22)刘锦:《上海船商:19世纪家族史》,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3年。

(23)曾京京:《近代风云际会中的宗族组织――镇江陶氏家族研究》,《中国农史》2003年第2期。

(24)王志龙:《近代苏南族田分布研究――以上海县、吴县和高淳县为核心》,《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11年第2期。

(25)王瑞芳:《没收族田与封建宗族制度的解体――以建国初年的苏南为中心的考察》,《江海学刊》2006年第5期。

(26)张少筠:《近代苏南宗族族田保护措施研究》,《中国农史》2009年第3期。

(27)李学如、陈勇:《近代的义庄及其租佃制度――苏南义庄为中心的考察》,《理论学刊》2013年第6期。

(28)汤可可:《近代无锡义庄的转型变迁》,《江南社会历史评论》,商务印书馆2013年版,第5期。

(29)蒋明宏:《晚清苏南家族书院的分化与多元类型――近代苏南家族书院研究之一》,《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近代化视野中的苏南家族教育――以无锡为中心》,《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第3期;《清代苏南家族的历史教学法刍议》,《历史教学问题》2009年第2期;蒋明宏、陈芳:《无锡荣氏家族教育传统及其近代转型》,《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4期;蒋明宏、曾佳佳:《清代苏南家训及其特色初探》,《社会科学战线》2010年第4期;张雁、蒋明宏:《晚清苏南家族蒙学课程的变迁及特点》,《江南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

(30)徐茂明:《西学东渐与近代苏州文化世族的教育转向》,载《互动与转型:江南文化史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31)陈燕华、田良臣:《近代江南家族习业教育初探――以无锡为例》,《民办教育研究》2008年第3期。

(32)陈勇、李学如:《近代苏南义庄的家族教育》,《历史研究》2011年第5期。

(33)李学如、曹化芝:《近代苏南义庄家族的习业教育》,《黑龙江史志》2013年第15期。

(34)孙虎:《清代江南家族教育与地域文学发展关系谈论――以嘉兴文学家族为中心的考察》,《苏州大学学报》2012年第6期。

(35)仲兆宏:《晚清常州宗族与社会事业》,苏州大学博士论文,2010年。

(36)贾学政:《近代私塾教育与宗族社会》,《理论月刊》2005年第3期。

(37)马学强:《江南家族办学的近代传承》,《江南社会历史评论》,商务印书馆2013年版,第5期。

(38)马学强:《16至20世纪中叶民间文献中有关家族婚姻状况的研究――对江南洞庭席氏家族的考察》,《史林》2005年第5期。

(39)罗时进:《清代江南文化家族姻娅网络与文学创造力生成》,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

(40)蒋明宏:《清代苏南女性在家族教育中的作用》,《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

(41)冯尔康:《18世纪以来中国家族的现代转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中国宗族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中国宗族制度与谱牒编纂》,天津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

(42)钱杭:《中国宗族制度新探》,香港中华书局1994年版。

(43)钱杭:《宗族建构过程中的血缘与世系》,《历史研究》2009年第5期;《“族”与“前宗族时代”――兼论“宗族”概念的二元结构》,《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中国宗族史研究入门》,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宗族的传统建构与现代转型》,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宗族的世系学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44)张杰:《清代科举家族》,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

(45)林济:《长江流域的宗族与宗族生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46)党德明、何成主编:《中国家族教育》,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江南教案范文第4篇

江苏省档案馆始建于1958年3月,与省档案局合署办公,是江苏省永久保管档案的基地和社会各界利用、研究档案的中心,中共江苏省委、省政府直属单位,全国首家国家一级综合档案馆(1995年),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江苏省档案馆保存了公元1506年至2001年间的各种载体档案和资料共572个全宗,676206卷(件、册、张、盘),资料6万多册。最早的档案是明朝正德元年(1506年)的一件诰命。馆藏很多珍贵档案,对研究江苏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明清档案,尤其是嘉庆至宣统年间的军机部档案,全面、翔实地反映了该时期江苏的财政经济状况;民国时期档案主要是有关省政府及其所属机关的档案;革命历史档案中,有早期中共中央在上海活动的有关材料,中共江苏党、团组织初创及领导江苏人民斗争的档案资料,中共江苏省委第一、二次代表大会的档案材料,反扫荡、反清乡档案,我党领导江苏军民在解放战争时期夺取革命胜利的档案资料;建国后的档案包括城市接管、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抗美援朝、经济建设、政治运动等重要内容;名人档案包括民国政要韩国钧、教育界名人吴贻芳、经济学家邓克生和水利专家严恺等个人全宗。馆藏有数量居全国之首的录像档案3万多盘,还有数量丰富的革命历史资料和明清以来的多种史志、谱碟。

明代的《诰命》和清代的《跋》

江苏省档案馆馆藏档案陈列室的第一件展品就是明正德元年(1506年)、明朝第十代皇帝明武宗封常熟人周木为“中大夫”、周妻为“淑人”的

《诰命》。它全长近3米,宽30公分,全文379字,自右至左被织成蓝、黄、米黄三种颜色,并饰以金色祥云。蓝色绢缎上织有“奉天诰命”四字,字的左右两边织有象征皇帝的龙两条。与《诰命》同时展出的,是清同治及光绪两代帝师翁同1898年专门为之所作的一个《跋》。《跋》为纸质,现已泛黄,尺寸不大,字数仅有一百多。这两件档案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跋》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周木、周木之子周炯为官及墓葬情况以及300年后该《诰命》得以面世的经过。周氏与翁氏虽然都是常熟人,但没有资料表明他们之间还有更近一层的关系。从周氏也是常熟历史文化名人来看,翁氏因为文人间的惺惺相惜而作此《跋》的可能性较大。

翁同(1830-1904),清末名臣,此外,还是一个书法大家。他工诗能文,精研书画,收藏亦富,其书法在清代书坛上占有重要地位。早年主要学习欧阳询、褚遂良。又学赵孟、董其昌,以后又致力学颜真卿,开创了苍老遵劲、刚健浑穆、含蓄朴茂的翁体。

翁同的《跋》,既有书法艺术价值,又是《诰命》的注解,所以兼具档案和收藏价值。

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的《朋僚函札》

《朋僚函札》档案文献,系韩国钧先生1915-1937年间与各界要人名流及亲朋之间来往信函的集子。韩国钧(1857-1942)字紫石,又作止石、子石,晚号止叟。江苏泰县人,21岁中秀才,23岁中举人。曾任江苏省民政长、安徽省民政长、安徽省巡按使、江苏省省长、江苏督军等要职。抗战期间,韩国钧以民族存亡为重,奔走呼吁国共合作,积极联络苏北各界爱国人士,两次在家主持召开苏北停战会议,与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合作关系。海安沦陷后,日伪军威逼利诱其出任伪江苏省长,被严辞拒绝。时任新四军代军长的曾以诗文赞扬其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誉之为“民族抗战之楷模”。

《朋僚函札》收录的重要人物书信包括康有为、梁启超、黄炎培、陶行知、史量才、曾朴、张謇、冯国璋、齐燮元、徐鼎康、郑肇经、赵尔巽、卢殿虎等人。书信内容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特别是民国早期江浙沪及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诸方面的史实,府院之争、江浙沪战争、贿选总统以及江苏运河海塘工程等在书中均有涉及或记述。函札共计57册、3600余件,均系韩国钧生前积累,并亲自整理成册。有一年一册,也有一年数册或两年一册。因为都是原始文献,所涉人物又多为社会名流、政界要人,所以对于深入研究20世纪前期江苏历史以及中国历史,研究有关历史人物,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此外,函札内很多书信都是书法名家用毛笔写就,如此多的名人墨迹汇集于一个个人收藏中,历经近百年而保存完好,这在国内和文化史上实属罕见。因此,函札也具有较高的书法欣赏价值与文物价值。正因如此,2003年11月,《朋僚函札》得以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系统完整的《先锋杂志》

江苏是新四军重要的活动地域。新四军军史上著名的历史事件――东进、郭村战斗、黄桥战役、重建军部、苏中七战七捷等,都发生在江苏这片土地上。江苏省档案馆收藏了新四军司令部及各师创办的报刊12种,其中数量最多、内容最完整的是《先锋杂志》,计43期,64册。该刊物由新四军三师政治部创办于1941年9月1日,刊名为同志题写。1942年1月更名为《先锋》。主要内容有时事分析、军事教育、文艺习作、工作经验总结以及各种通知、决定、指示、训令等。、、刘少奇等人的讲话、指示经常在刊物上转发,、聂荣臻、黄克诚、洛甫、张爱萍、洪学智、彭真、陶铸、彭雪枫等人曾为其撰文。所以,该刊在当时具有很大的影响力。目前,《先锋杂志》、《先锋》存留的很少,仅天津南开大学图书馆存有几本。《先锋杂志》还有一个重要的特色,就是每期封面都配有生动活泼的木刻画,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的部队领导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对文化工作的高度重视。

渡江战役的历史见证―江防图

很多人都看过电影《渡江侦察记》。影片中,李连长与吴老贵、周长喜、小马、杨威等战士,历尽千难万险,终于取得敌江防工事图,助百万雄师渡江南下。由此可见战争年代一份江防工事图的重要作用。江苏省档案馆也有幸保存有一份《沿江驻军防务分配图》,该图比例尺1:50000,幅面40x18cm,为地下工作者手工绘制。图中有巫山、长江、黄山、君山四座山,有张家港、巫山港、新河港、白沙港、鲥鱼港、黄田港等十多个长江沿岸港口,村镇、公路、伏地堡、哨棚碉堡、要塞守备总队所属各部队、要塞总台所属各部、台等标记清晰可见。但也许为了保密再加上时间紧急,该图的绘图时间、单位等情况不详。

从地名上看,该图是一张从张家港到江阴黄田港段军队防务图。渡江战役前夕,西起九江湖口、东至江阴双山的500余公里战线上,担负最东端作战任务的是中国人民第10兵团所辖的29军,其南岸正面突破目标是沙洲沿江地区,包括黄山、肖山、长山、巫山等各个滩头阵地。为策应大军胜利渡江,沙洲地下党在上级党组织的直接领导下,全力以赴,开展了收集情报等工作,为迎接解放,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在沙洲沿江地区建立了20多个联络站,分段负责收集沿江一线驻军的各种情报。参与收集情报的,除了地下党员,还有积极分子、杂货店老板、医生、保长、自卫队员等各方面人士。在两军隔江对峙、形势瞬息万变的情况下,从江阴黄山到常熟福山的敌方情报,沙洲地下党基本能及时掌握并通过地下交通线送到驻苏北的江南工委。据不少从事地下工作的老同志回忆,当时从沙洲送到苏北的情报和文件达数百份之多,其中有沿江驻防敌军的番号、、武器装备、江防工事;有要塞部队官佐名册、武器清册;有要塞司令部与江防部队的作战命令、口令及陆海、陆空联络信号;有南岸江滩地形及江中水雷、梅花桩的布防情况;有苏南地区重要市镇地图、南京指挥所长江江防部署和作战方案要图等。

有关资料显示,1949年4月中旬,人民10兵团曾先后派出数十名指挥员、侦察员到南岸侦察敌情和地形、水情,均得到沙洲地下党的全力配合与掩护。有点巧合的是,与《沿江驻军防务分配图》同时保存在一个卷宗中的还有一份手工绘制的地图,标注时间为1948年1月28日。二者同属一卷,应当时间接近,来源相同。所以,综合以上情况可以初步推断,江苏省档案馆保存的这份地图及《沿江两岸蒋匪态势图》均系沙洲地下党组织与有关指挥员和侦察员在4月中下旬绘制。虽然具体的绘制人,绘制时间,绘制过程都不得而知,但这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透过这份略显暗黄的图纸,人们能够感受到历史的真实、战争的残酷和时间的流逝。

审判汪伪汉奸档案

汪伪时期,以为首的汪伪汉奸政府勾结日本人,欺骗人民,走所谓“曲线救国”路线,并与日军联合对抗新四军。抗战胜利后,政府一方面利用部分汉奸继续,另一方面也在抓紧时机秘密抓捕汉奸,尤其是一些大汉奸。最终,汉奸们得到了历史的审判。虽然国民政府为平息民愤不得不处死了一大批汉奸,有些汉奸还是的确为政府做了些“事情”的。比如,周佛海在其《简单的自白》中说:

……他们奉命和我们及丁筹组“军委会东南工作团”,我们立即筹备成立,和军委会通电的电台也很快的叫通了。几个月中也做了不少的工作,不久日军就投降了。

三十四年春,陈部长立夫派林尹到沪和我及丁默连络,积极发展沦陷区文化和党务,设立“正风团”。……

这便是我自首后协助抗战、维持地方的大概情形。……

在公审汉奸过程中,大汉奸陈公博心灰意冷、陈璧君咆哮公堂、褚民谊故作镇静、周佛海振振有辞、梁鸿志大呼冤枉。他(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这就是拒不承认自己犯了汉奸罪。通过查阅审判汉奸的档案,读者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汉奸之所以沦为汉奸的原因,以及大汉奸们为了自救而采取的种种手段,所有这些档案会使我们对当时复杂诡异的政治环境有一个客观的了解。比如,陈公博在自白书中说:

当日我召集各将领会议,我曾声明,为中国的前途,为未来的统一,我不能不做这个打算:重庆赞成联合剿共,我们也剿共;重庆不赞成剿共,我们也剿共。日本不和共产党妥协,我们也剿共;就是日本和共产党妥协,我们也剿共,我是不惜因为剿共问题和日本反脸的。

......

汪先生现在逝世了,他的理想,我是不忍埋没的。......不过不是一件事,而要控制中国又是一件事。有了控制中国的心事,无论汪先生的理想如何远大,诚意如何真挚,总是格格不入。而且日本是还要战争的,在中日事变没有结束以前,仍然以军事为第一。

从以上档案的部分文字中不难看出,陈公博是在为自己推脱责任,为的卖国行为辩护。

“天堑变通途”―南京长江大桥设计施工图纸

南京长江大桥铁路桥于1968年9月30日建成通车,公路桥于1968年12月29日建成通车,至今仍然发挥着十分重要的沟通南北运输作用。虽然从外观上看,现在的大桥有些陈旧,而且似乎已经无法承受南来北往巨大的交通压力,但从历史的角度看,大桥的意义不仅仅是一个交通枢纽,它还是当时中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它不仅是南京人民的骄傲,也是全国人民的骄傲。

国民政府时期,也曾有几次建桥的设想,但均因技术难度大、财政无力负担而搁置。建国后,国务院于1956年批准铁道部进行南京长江大桥的勘测设计工作,1959年9月,国务院通过建桥设计方案,翌年1月正式开工。大桥分上下两层,上是公路桥,下是铁路桥,全长6772米。大桥的铁栏杆上,镶嵌有200多幅浮雕。正桥两端各有两座高达70多米的桥头堡,紧靠桥头堡均有10米高的工农兵塑像。全桥造价2.87亿元,是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施工,而且全部使用国产材料的特大型公路铁路两用桥。其建桥技术达到当时国际先进水平。当初的设计流量可以满足每日1万辆车次。而今,实际的日车流量已经超过6万次,可以说,大桥的建成对我国的经济建设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江苏省档案馆保存有当时设计建造南京长江大桥的一整套档案,其中有全桥总图、正桥基础、正桥钢梁、引桥基础、引桥预应力梁、调节防护建筑物、施工组织、综合预算书、桥头建筑初步设计说明书、桥头堡设计样图和大桥设计施工图纸等。

开发利用工作

江苏省档案馆自成立起即开展了档案史料的编纂研究工作。1959年至1964年,共编纂文件汇编45本。1978年以后,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掀起一轮新的高潮。主要编纂成果有:《江苏省革命斗争文件汇编》、《江苏妇女运动史料选》、《苏中人民反扫荡反清乡斗争》、《渡江战役史料选编》、《中共江苏党史大事记(1919-1949)》、《江苏省大事记(1949-1985)》、

《苏中抗日根据地》、《苏北抗日根据地》、《苏南抗日根据地》、《江苏抗战画册》等。利用档案举办了《江苏抗战档案史料陈列》,拍摄了《江苏抗战纪实》、《东方这片这土――风雨江苏七十年》等。近年来,主要编辑出版了《中共中央华中局》、《“三反”、“五反”运动在江苏》等书,还举办了《江苏省人民政府成立五十周年档案图片展》、《江苏实践“三个代表”档案图片展》等展览。

近年来,江苏省档案馆顺应发展需要,积极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以展览、夏令营等形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活动,进一步拓展了档案馆的教育功能和服务功能。

江南教案范文第5篇

【摘要】为了培养与义务音乐教育阶段和高中音乐教育阶段相适应的音乐师资,2004年12月,教育部正式颁布了《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的通知》,方案中的专业课程由必修课、选修课及地方和学校课程组成。其中地方和学校课程是根据区域性、民族性音乐教育的要求和学校特色开设的课程。为此,笔者以锡剧为例,通过三个部分的阐述来探讨高等音乐教师教育中地方音乐文化课程建构的必要性,以便引起更多高等音乐教育者的充分重视。

【关键词】高等音乐教师教育锡剧江南音乐文化

2004年12月,教育部正式颁布了《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的通知》,由此展开了高等音乐教师教育课程探索和发展新的一页,方案中的专业课程由必修课、选修课及地方和学校课程组成。其中地方学校课程是根据区域性、民族性音乐教育的要求和学校特色开设的课程。为此,笔者以锡剧为例,来探讨高等音乐教师教育中地方音乐文化课程建构的必要性,以便引起更多高等音乐教育者的充分重视。

一、多元文化教育的时代背景对地方音乐文化进课堂的呼唤

21世纪,是多元音乐教育共存的时代,这对中国音乐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并形成了新的倾向。与教育形势相适应,教育部在2001年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在2003年颁布了《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在这两个《课程标准》的有关内容中,“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①

已成为音乐教育中的主要理念之一。同时,“地方和学校应结合当地人文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传统,开发具有地区、民族和学校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②

高等音乐教师教育(原为高师音乐教育)一贯的培养目标是以“坚持为基础教育服务”的,为了培养与义务音乐教育阶段和高中音乐教育阶段相适应的音乐师资,教育部在2004年12月正式颁布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专业课程由必修课、选修课及地方和学校课程组成。其中地方和学校课程是根据区域性、民族性音乐教育的要求和学校特色开设的课程。

江南地区作为全国经济发达的地区,在这一区域的高等音乐教师教育中建构江南音乐文化课程有着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而江南地区的不同城镇和区域,又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音乐文化,如江苏无锡的锡剧,苏州的昆曲、评弹;浙江宁波的甬剧、湖州的湖剧,上海的沪剧等。

锡剧作为江南音乐文化的一个部分,在其发源地—无锡的江南大学中纳入其高等音乐教师教育地方音乐文化的课程开发和建构中去,是切实可行的。一方面,锡剧艺术起源、形成于无锡,有着其丰厚的发展历史;另一方面,多元文化主义的渗透,教育理念的更新,锡剧作为地方文化传承的载体,走进当地高校音乐课堂已非难事。

二、锡剧中丰富的江南文化营养是不可忽视的艺术教育资源

(一)锡剧成形与发展的地域优势

锡剧,是一个长于抒情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戏曲剧种。锡剧从一种自娱自乐的说唱形式开始,经历了滩簧阶段和常锡文戏阶段,在说唱小戏的基础上发展成大戏,在这个过程中,与它所处的地域位置有很大的关系:

一方面,锡剧的主要发源地—无锡,地处江苏省东南部,西倚惠山,南临太湖,南北京杭大运河纵贯;京沪铁路横穿东西,交通便利,商业繁盛。这使得无锡四乡民间小调能够流向城市市场,进而摆脱简陋、粗糙的自唱自娱阶段而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另一方面,商业繁荣、人口众多、社会文化娱乐需求较大的城市,是小戏发展为大戏所必须的物质文化环境。辛亥革命前后,无锡、常州的滩簧先后进入上海,得到了现代大都市文明的滋养,不久逐渐合班演出。锡剧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使得它博采京剧、文明戏、电影、昆曲等众长,融为己用。如锡剧的曲调中吸收了苏滩中的“迷魂调”、申滩中的“三角板”等板式。从剧目上来讲,从宝卷和弹词中引进了《珍珠塔》、《玉蜻蜓》等,从徽班中吸收了《琵琶记》和《潘金莲》,自武林班中引进了《荆钗记》、《白兔记》等,从京剧中移植了《贩马记》、《秦香莲》等,还搬演了文明戏中的《杨乃武与小白菜》、《张汶祥刺马》等。表演方面,滩簧演员纷纷向京剧演员学戏,这些使得锡剧的曲调形式、剧目戏本、表演程式更趋完善和丰富,从内容到形式,从题材到化妆,都已不再是农民小戏了,其发展势头逐渐超过了苏剧、甬剧、湖剧等滩簧戏。解放后,随着锡剧的进一步改革与发展,逐渐成为华东地区仅次于越剧和黄梅戏的一大地方剧种。

(二)锡剧的语言基础———吴方言(江南话)

语言是文化信息的载体。英国语言学家帕默尔说过“语言忠实地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全部历史、文化,忠实地反映了它的各种游戏和娱乐、各种信仰和偏见。”

方言作为一种语言现象,一种语言的变体,是“跟标准语有区别的、只在一个地区使用的话。”③

作为文化的载体,方言和地域文化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戏曲的生命力就在于使用方言,多样的的方言造就了丰富的地方戏曲声腔。

锡剧,是用无锡地方方言演唱的戏曲艺术,有着浓郁的江南特色。无锡方言的语言基础是吴方言。吴方言在古代称为吴音,近代以来的白话中称为江浙话或江南话。“吴侬软语”,是对吴方言的一个昵称。吴方言一向有“软、糯、甜、媚”之称,说起来婉转动听,一波三折。婉转柔和的吴语使锡剧里的音腔常呈微波荡漾之势。锡剧以自身特有的语言魅力和音乐魅力展现着江南文化的诗情与柔美。

(三)锡剧中江南民间音乐的集中体现

1、锡剧的声腔

锡剧,是在坐唱滩簧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滩簧,是江、浙一带说唱艺术的一大支流,发端于古老的吴歌,经过民间的演唱流变衍化,一代代民间艺人的加工提高和对姐妹艺术的借鉴融合,逐渐形成锡剧的雏形,它最早出现在无锡东乡杨尖严加桥一带。据徐珂所编《清稗类抄》的记载,清代的弹簧演唱是“集同业者五六人,或六七人,分生、旦、净、丑脚色,唯不加化妆,素衣,围坐一席,用弦子、琵琶、胡琴、鼓、板,所唱亦戏文,唯另编七字句,每本五六出,歌白并作,间以谐谑。……江浙间最多,有苏滩、沪滩、杭滩、宁波滩之别。”④

2、锡剧的曲调

锡剧曲调富有江南水乡特色,旋律华丽优美,婉转流畅。

锡剧有三个基本曲调:簧调、大陆调和玲玲调。这三个调的曲式都是上、下句结构,上句称为“起板”,下句称作“落板”,在两者之间可以旋律简单、近似朗诵的“清板”。

簧调是锡剧最基本的,也是最古老的腔调。簧调“源出江南长篇叙事山歌,吸收溶化‘说因果’及苏州弹词等民间音调而成。”⑤

簧调包括老簧调、簧调慢板、反弓老旦调、中急板、长三腔等多种不同板式的唱腔。簧调感情奔放,旋律丰富,节奏朴素欢快,是一种带有叙事、叙情的曲调。

3、锡剧的演唱特点

每一种艺术都与一定的文化相联系,同时也是这种文化的表达。江南地区人烟稠密,山清水秀,风光明丽,影响到戏曲艺术上,表现为缠绵婉转,秀美细腻。在锡剧不同流派的唱腔中,既体现了各自不同的唱腔与风格,也集中体现了江南戏曲特有的婉转清丽。

旦角中的姚派(姚澄)唱腔音色圆润清脆、咬字准确清晰、运腔委婉多姿,善于吸收民间小调及兄弟剧种的曲调;沈派(沈佩华)唱腔运用轻微的“颤音”来装饰旋律,真假音结合抒情而轻柔,犹如小桥流水。锡剧旦行中影响最大的是“梅派”(梅兰珍),她的演唱委婉圆润、音色甜嫩,俏丽明快,富江南水乡灵秀之美。

锡剧中各流派的婉转演唱中,充分展示了美丽、诗意的江南文化特质。

相关期刊更多

江南论坛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中共无锡市委宣传斗酒只鸡;中共常州市委宣传部等等联合主办

大江南北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江南大学学报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