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草教案

小草教案

小草教案

小草教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5-0176-02

《草地资源信息技术》是集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及全球定位系统于一体的信息技术集成教学,主要针对草地资源信息在管理中的应用。该课程教学时数短,理论性较强,实践环节较少,很难适应当前各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鉴于此现象,研究从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根据实际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出发,结合科研项目,设置草地资源信息技术应用案例库,以期通过案例库的建设能够应用在如《草地资源信息技术》及各专业的与之相关的教学上,达到学以致用,能将所学知识成功应用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典型案例,改善教学效果,达到培养创新性人才的目标。

一、调查对象及授课方法

1.调查对象。采用草业科学2014级民族班级及汉族班级为调查对象,通过阶段性测试及问卷调查方法,进行统计分析。调查学生人数78人,其中2014级汉族班学生31人,民族班学生47人。

2.授课方法。(1)自主教学内容。案例教学方法在《草地资源信息技术》本科课程教学中主要采用学生自主授课与教学效果评价两大模块。自主授课环节主要涉及草地资源信息技术概述、草地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的概述两大部分。案例分析主要应用在这两大部分教学内容中,主要涉及3S技术在草地资源调查与评价中的应用等内容。(2)教学方法。以教师授课理论为主线,辅助学生自主授课,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案例相结合,围绕课程的重点及难点,增加知识点,强化概念及应用型知识,将科研生产中实际案例引入教学中,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采用案例中设置问题,学生讨论问题相结合,明确知识点,强化重点及难点。

3.案例模块。(1)3S技术在草地资源调查与评价中的应用案例。从不同的数据源、不同的地理信息系统处理软件确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辖区内不少于10个县市的草地资源调查与评价结果,并以此为案例,介绍草地资源调查的程序、方法。采用小组制作PPT的方式,授课教师课前1―2周发放案例。(2)3S技术在草地资源制图中的应用案例。从不同制图方法中确定5种类型的专题图,如草地资源类型图编制等,并以此为案例,采用指导书或录屏方式介绍草地资源专题图的编制方法及流程。采用录屏方式,小组实际上机操作实地演示制图步骤,任课教师在前1―2周提供底图,如地形图或遥感图及GPS点位。(3)3S技术在草地资源动态监测中的应用案例。利用3S技术进行草地资源的动态监测,确定5种草地动态监测方法,如草地产量的动态监测等,并以此为案例,采用录屏或指导书的方式介绍草地资源动态监测的方法及流程。采用情景式教学,于课前1―2周将案例提供给班级小组,小组讨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此过程采用PPT汇报模式。(4)3S技术在草地资源遥感估产中的应用案例。确定新疆、内蒙古、兰州等地利用3S技术进行草地资源遥感估产的案例5个,如草地净生产能力的测定等,并以此为案例,介绍草地资源遥感估产的方法及流程。通过小组搜集资料,搜集案例,分组进行案例分析及讨论。(5)草地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开发与设计案例。通过搜集国内外著名的草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如牧草种质资源品种查阅等,通过视频演示、录屏等方式介绍草地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建立方法及流程。

4.教学效果评价。通过阶段性测试及问卷调查方式进行教学效果检验,建立案例教学法教学质量评估表,主要包括3个维度,22个条目,即教学内容7个方面,教学方法8个方面,教学效果9个方面。评估表采用5级标准(好、较好、一般、较差、差),根据评估表,学生进行案例教学方法效果评估,并提出意见及建议。

二、结果与分析

1.教学内容效果评估。教学内容调查结果表明,81.1%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与课堂讲授内容结合紧密。其中82.3%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设计合理,清晰易懂;78.4%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重点与难点突出,易掌握;80.3%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70%的学生认为课堂教学时间安排合理,较易把握;85.7%的学生认为案例与教学内容结合紧密,易理解;82.7%的学生认为实践课操作技术性强,案例教学可促进学生掌握;还有79.6%的学生认为自主授课教学内容适于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具有现实意义和价值。

2.教学方法效果评估。教学方法调查结果表明,81.2%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方法可促进教学。其中80.5%的学生认为自主授课采用PPT模式可增加学生的学习主动性;77%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对重点及难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83.2%的学生认为小组讨论可以强化核心知识点;80.5%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中设置问题合理,较符合生产实际;81.7%的学生认为采用室内讨论及野外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来强化知识点;84.6%的学生认为采用分组上机的形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88.7%的学生认为通过录屏方式,指导学生对草地资源制图等方法的掌握;72.6%的学生认为采用阶段性测试,有利于学生对重点及难点知识点的掌握。

3.案例教学效果检测。教学方法效果检测结果表明:81.8%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方法合理有效;84.5%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可增加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多媒体课件制作的积极性;81.6%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法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加了师生互动;80.5%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能促进知识转化,使知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85.7%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法增加了小组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83.5%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法培养了学生查阅文献的能力,扩大了学生的视野;79.8%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法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81.2%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法效果比教师全程授课方式好;80.1%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用于《草地资源信息技术》课堂授课效果;79.5%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可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

三、结论与思考

1.从课堂效果上来看,调查结果表明《草地资源信息技术》采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考和探讨的兴趣,强化知识点,拓展教学空间,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及动手能力,同时又能增加团队之间的合作能力。案例法采用录屏、PPT授课及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创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了有效活跃课堂气氛的效果。

2.从教学方法上来看,采用案例分析与小组讨论方式,可以锻炼学生发散性思维,也培养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同时采用小组讨论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协作能力。

3.从教学主体上来看,学生是案例教学方法应用的主体,教授扮演的是配角,在教学过程中起引导作用。在案例教学中,学生通过主持课堂、组织课堂,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发挥其主体作用,提高了其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1]。同时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和学生均有较丰富的知识和较高的思维分析能力,因此只有师生相互努力才能达到较好的课堂效果。

总之,案例教学法在授课中必须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通过建设案例库,完善教学内容来达到教学目的。本研究只通过典型案例法在《草地资源信息技术》课程中进行了初步应用,为案例法教学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在实际教学中,应该通过建立案例库,经过几轮的测试检验,才能对教学效果得出客观评价。建议在今后的教学研究中,要完善数据库,为实践性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小草教案范文第2篇

老师,是谁用草船借箭?向谁借箭?借了多少?为什么要草船借箭?接到箭后来还了吗?为什么要以“草船借箭”作题目……

等一个个发问者起来又坐下后,我们便用一句简洁而自然的过渡作一次恰当的承上启下――“下面请我们带着这一个个问题共同走进今天的学习《草攒借箭》,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每一次这样的教学设计似乎达到了先质疑后进入课文的学习,也似乎吧课堂还给了学生,真正落实到了他们的主体地位。可这样做了以后,我们有没有想过,学生真正在我们读讲课文之前有那样的疑问吗?还是明知故问?

最近一次执教《草船借箭》不想重复“昨天的故事”,倒是进行了一次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利用导学案进行尝试性的教学。

授课之前,我用心听了一节由教科室毛生梅主任在二年级执教的《我为你骄傲》,学习和研究了这种教学模式,并利用课余时间和毛主任交流探讨后,我也采用了她的这种授课方式教授《草船借箭》。授课之前,利用本学期读书活动中读了《三国演义》的部分故事,让学生去了解“三国”的历史背景,并且去分析故事中的人物性格特点。另外,也利用电子白板观看了其中的“草船借箭”这一故事,课前也利用导学案中的预习案让学生课前预习。学生利用时间预习了“预习案”中的五个问题,授课前我带领学生一起检查并完成了“预习案”中的问题,从检查结果来看,学生课前对课文的预习很到位,对课文的掌握较扎实,在此基础上,我正式授课时,把课堂组织权交给了学科代表钟海琳同学,由她来组织小组进行学习。在导学案的“学习案”中我设计了八个问题,学生通过小组探究学习,并且与听课的教师进行了互动学习,整堂课虽然用时两个课时,但是的学习的积极性极高,到达了预期的课堂效应。

但终究是一堂实验课,课堂设计也存在一些问题。课后,郭校长、毛主任、张俊秀老师和我共同探讨了这种教学模式的新思路,新想法。

在这堂课的学习中,三位老师给予的肯定是:

(1)学生平时的积累训练很到位;

(2)预习案中的问题设计层层深入,很适合学生课前预习的知识层次;

(3)教师互换角色,让学生组织课堂学习,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

(4)本堂课是一堂开放性的课,也是一堂生成性的课,很新颖;

(5)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好。

但对这样的授课方式,尤其是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老师们也提出了新的建议:

(1)让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尽量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看法,生成学生对人物或故事的独有的见解;

(2)高年级的学生可以自己质疑,自己解决,从而提高质疑疑难问题的质量和效益,老师可以补充学生没有提到的重点问题;

小草教案范文第3篇

2007年5月,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动物学家斯劳勃德希考夫教授打算再度进入冈尼森草原,与亲爱的土拨鼠们沟通交流,测试刚刚破译的土拨鼠语是否有效。

5月10日这天,媒体一则报道让他心慌不已:位于亚利桑那州境内的冈尼森草原突发火灾,警方怀疑是一起人为纵火案。“上帝,亲爱的西特尔怎么样了?”斯劳勃德希考夫教授立即启程,奔赴冈尼森草原。过去25年来一直致力于破译土拨鼠语的他,早已和土拨鼠们建立了极亲密的关系,尤其是一个叫西特尔的土拨鼠。

2006年4月中旬,斯劳勃德希考夫教授在溪边观察一群土拨鼠时,发现不远处有一只狐狸正在悄悄靠近。危急时放哨的土拨鼠警卫发出了刺耳的叫声。尖叫声中,十余只土拨鼠迅速奔向洞穴,只有一只小土拨鼠停在原地发抖。

小土拨鼠眼睛里的绝望,让斯劳勃德希考夫教授心生恻隐,起身冲了过去。狐狸被吓了一跳,转身逃走了。原来这只小土拨鼠的一条后腿卡进了石缝。他小心地将土拨鼠的腿从石缝里取出来,打开急救包,用纱布将伤口绑扎。斯劳勃德希考夫教授爱怜地称它为西特尔。在他的细心照顾下,西特尔的伤口愈合了,只要斯劳勃德希考夫教授喊“西特尔”,小土拨鼠便会立即跑到他身旁,用头蹭他的腿。

看到西特尔身体无恙,斯劳勃德希考夫教授将它送回了它的族群。让他感动的是,西特尔在对族群的其它土拨鼠喳喳叫过后,即便他靠近,那些土拨鼠也不再逃离。这更坚定了他心中的信念:土拨鼠像人类一样,有自己的语言。在西特尔的帮助下,斯劳勃德希考夫教授和这一带的土拨鼠都成为了朋友。

西特尔成年后渐渐成为了族群里的王者。斯劳勃德希考夫教授只要高喊“西特尔”,它便会带领族群出现在他面前。在和西特尔的亲密接触中,他的“破译土拨鼠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一年夏天,他的计划中就有验证自己理解的“土拨鼠语”是否正确。

抵达冈尼森草原上那片西特尔活动的区域时,斯劳勃德希考夫教授的心碎了。昔日绿波起伏的草原,如今已是焦黑一片,无论斯劳勃德希考夫教授如何呼喊,西特尔都不肯露面。他不愿相信西特尔遭遇了灭顶之灾。

在他锲而不舍的呼喊声中,奇迹出现了:一个洞慢慢探出了一个小脑袋。数年相处,斯劳勃德希考夫教授对西特尔非常熟悉。那个小脑袋一进入他的视野,他便知道正是西特尔。西特尔眼睛里溢满了惊恐,斯劳勃德希考夫教授知道,这场大火让它感到非常可怕,它还未从惊惧中走出来。教授没有动,他轻柔地喊道:“西特尔,快过来!”

一贯动作敏捷的西特尔,在慢慢钻出洞口后,显得很迟疑。斯劳勃德希考夫教授赶紧几步跨过去,俯身抱起它,在他的抚摸下,西特尔渐渐安静了下来。片刻后,它对着洞口大叫起来。在西特尔的叫声后,洞穴里又钻出了另外几只显得憔悴的土拨鼠。看着眼前不足十只的土拨鼠,斯劳勃德希考夫教授知道,这场火灾,让西特尔失去了部分家族成员。

他发现,以前抵达这里,土拨鼠唧唧喳喳的叫声此起彼伏。但这次,斯劳勃德希考夫教授很难听到那样动听的叫声。良久,他才看到很少的几只土拨鼠,在燃烧后的灰烬上寻找食物。

随后,心情悲痛的斯劳勃德希考夫教授找到了几个还未被大火烧毁的录音设备。在整理录音设备时,斯劳勃德希考夫教授惊奇地听到,在火灾发生当天,土拨鼠们竟然发出了同一种语调的叫声。在过去,这种情形难得一见,除非土拨鼠们遇到了巨大的危险。他把叫声放给西特尔听,想看看它是什么反应。结果发现,西特尔听到叫声后眼睛里再度溢满了惊恐。轻轻抚摸躲在怀里的西特尔,想起纵火犯的可恶,斯劳勃德希考夫教授突然眼前一亮:“土拨鼠们的叫声中是否包含纵火犯的信息呢……”

他赶紧带着录音设备回到研究室。同时,他也将西特尔带回了研究室。斯劳勃德希考夫教授在对录音设备里土拨鼠们同一种语调的叫声破解后,发现答案证实了他的猜想,那些叫声的确与发生的草场火灾有关。而这时,警方尽管认定冈尼森草原纵火案系人力所为,但被烧得面目全非的着火点,根本未给他们留下任何有利于侦破的线索。在纵火案发生整整过去半个月后,警方侦破依旧毫无进展。

斯劳勃德希考夫教授首先破解的是“土拨鼠语”表达的“人类”,因为怀疑叫声与示警有关系,斯劳勃德希考夫教授先拿出一张溪水的图片,西特尔表情平和,并且发出的叫声录音里没有。接着他拿出一张只有背影的人类的图片,西特尔表情惊恐,发出的叫声与录音设备声音中的第九个音节一致。确定关键词之后,他知道“人类”前面的8个音节一定是用来描述特征的,“人类”后面的3个音节则是用来描述行为的。用同样的出示图片对此叫声的方法,斯劳勃德希考夫教授将那12个音节翻译为:“一个穿着黄色衬衫的大个子人类正在靠近我们……”因为时间正好是火灾发生前一刻,且西特尔听到这个声音就会面露恐惧,他有理由相信,这个“穿着黄色衬衫的大个子”与冈尼森草原火灾关系紧密。在他实施犯罪前土拨鼠就对他的到来感到恐惧,并相互示警,说明他手里提着枪,是一个狩猎爱好者。

经过多方排查,警方最终锁定了四个案发当天出入过着火区的犯罪嫌疑人,其中只有一个名叫凯拉尔森的大个子是猎手,纵火案当天在冈尼森草原狩猎。警方迅速拘捕了凯拉尔森。为了迷惑凯拉尔森,警方谎称火灾发生时,卫星系统全程拍下了着火区的种种活动,并说出了他当天穿着“黄色衬衫”的细节。警方证据确凿的样子,让原本心虚的凯拉尔森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他神色紧张地供认了无意中引发冈尼森草原火灾的实情。

5月10日这天,凯拉尔森驾车来到冈尼森草原。每年初夏,冈尼森草原总会吸引来一批狩猎者,捕猎肥壮的土拨鼠。在斯劳勃德希考夫教授多年进行观察研究的区域,狩猎经验丰富的凯拉尔森很快便捕获了几只大个土拨鼠。他突发奇想:“在草原上烤土拨鼠吃,那该多美妙啊!”凯拉尔森点火时,火星竟意外落到了一旁的草丛里,转眼间,大火便在冈尼森草原上燃烧起来。凯拉尔森迅速驾车逃离了火灾现场。他原本认为不会有谁发现火灾系他引发,但没想到自己的举动竟会被“卫星系统”拍下来。

成功侦破冈尼森草原纵火案后,警方迅速将案情的侦破过程披露。媒体很快便将向警方提供线索的斯劳勃德希考夫教授挖了出来。

小草教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学案教学 草根教学模式 起源 发展

学案教学是一种“草根”教学,它不是教育部门所提倡的,也不是教育工作者所研发出来的,但是,其生命力却是非常强劲,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燃遍了整个中国大地,促进了教学如火如荼的发展起来。

一、学案教学概述

在古代,“学案”有档案的意思,它是一种学术思想。最初的创始人是黄宗羲。发展到现在,一般多指的是教学方面的名词术语。它是对学习方案的简称,这种学案一般情况之下是老师进行设计的,使学生按照方案进行学习,是学生的学习计划和学习流程设计。学案的形式很多,有纸质的,也有电子的,需要在教学开展之前发给学生,让他们对方案有深刻了解。这种学案对老师教学有很大帮助,是老师开展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工具,同时对学生自主学习也起到了很大的引导作用。学案也可以称为“导案”或者“导学案”。学案教学就是利用学案教学工具进行教学。反之,学案的产生是为了适应教学的需要,是为教学而产生的。

二、学案教学产生及发展原因

在1986年,教育人士看到应试教育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就对教育进行新的探索,对教育改革的脉搏进行把握,在摸索和探索中前进,因此,“学案”教学就适应新的发展趋势而诞生了。再到了1990年后,教育掀起了新的革命,教育被高度重视起来,把素质教育方向进一步明确,教育改革也在悄无声息的萌动中。这时,学案教学只是在一个小范围内得到推广,但是,其效果却是非常明显的,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然而,这种教学方法却没有得到大力推广,没有被广泛接受和采纳,虽然在宣传上下大了足够力度。在2000年后,我国的教育又开始了新的改革,经过改革,教育思想和方法都为之改变。这时候学案教学就充分展示了其魅力,在教学中被广泛运用起来。正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迅速传遍整个教育界。学案教学的产生及其发展,正是教育改革的推动,也是教育体制改革的发展结果。虽然这种学案教学没有经过教育部门的推广和提倡,但是它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是一种“草根”教学模式,也给中国教学提出了一种教学模式,指明了教学的方向。

三、学案教学的起源和发展

1.从1986年~1998年,起源和缓慢发展阶段

最早使用“学案”这个词语的是张承甫,他是华中科技大学的科学家,在论文研究中首先提到了“学案”教学法。他对学生的主动性非常的重视。他提出的这种教学方法是最初的萌芽,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案教学。

2.从1999年~2005年,学案教学较快发展阶段

在1999年,学案教学有了很大发展。在十多年的探索和研究中,素质教育有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在教育会议上,提出对教育课程进行改革,号召实施全面教育改革。在这个时期,很多的学校开始推广学案教学,并取得不小的成绩。在1999年5月教育报报道了金华一中学案教学的重大成就,从而就使得这种教学方法在全国都发展起来。由此,学案教学也摆脱了缓慢的步伐,走上了快速发展之路。虽然,在这个阶段,这种教学方法有了快速发展,但是,因为新课改还没有深入进行,各种主客观因素阻碍了学案教学的推广范围,学案教学没能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开来。

3.2006年~2012年,学案教学迅速推广阶段

在这个阶段,学案教学有过两次发展。随着教育的进一步改革,新课改更加深入,在2005年和2006年对学案教学进行重点报道,使其发展成为一种非常完美的教学模式。在2006年,对其研究的文献也越来越多,在以后的几年,其研究文献都大幅度增长,使学案教学有了更大发展。

四、学案教学的草根性

学案教学并不是引入外国的教育模式,它完全来自于中国,它和中国的实际教育相互结合。从起源到发展,它不是任何的教育学家、政府、学者所提出的,而是在一线的老师不断进行研究而得出的,因此它可以说是“草根”学案。学案教学来自于基层老师,是教育改革的产物。它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它在全国教育界不断发展起来,给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希望。

总之,随着教学体制的不断改革和新课改的推进,最基层的老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进行改进,提出了“学案”教学法。这种方法虽然不是任何的学者和政府所提倡的,但是,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给教学带来了焕然一新,也使教学有声有色的发展起来,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裴云. 草根教学模式的命运――试析学案教学的起源和发展[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28(8):105-111.

小草教案范文第5篇

由国务院法制办牵头起草的《校车安全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即将正式全文公布,广纳民意。这个草案回应了哪些焦点问题?能否成为破解校车安全问题的良善之法?记者就此采访了有关部门和专家。

焦点一:校车资金谁来承担

校车资金到底应该由谁来承担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因为,资金投入不足是当前校车发展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没有充足的资金就难以保障校车的质量和运行。

据国务院法制办有关负责人介绍,草案经反复征求部门、地方、专家的意见,形成了保障就近入学,大力发展公交,重点支持农村校车服务的总体思路。

在这一思路主导下,草案对资金问题做出了这样的规定:国家通财政资助、税收优惠、鼓励社会捐赠等多种方式,支持农村地区为居住分散的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提供校车服务。发展校车服务所需的财政支持资金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分担,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财政部门制定。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杨东平坦言:“在校车服务问题上,政府的功能和服务能力也是有限的。草案确立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发展思路,这是正确的,也是符合我国国情和现实情况的。”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王敬波表示,随着地方公共服务能力的提高,校车服务也可能演变为一种公共服务,但一定要和国家整体的财政能力相匹配。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教授沈荣华提出:“近年来,国家一直强调加大教育资金的投入和比重,有关方丽应以校车安全为契机,通立法确保校车安全的财政资金来源和可持续性。”

焦点二:校车安全谁来监管

校车安全涉及诸多管理部门,教育、公安、质监等。越是多头管理越容易导致权限不清,责任不明。针对这一弊端和焦点问题,草案在责任划分上予以较为详细的规定:

首先明确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对校车安全管理负“总责”。此外,教育部门负责审核校车使用申请,查处学校违规行为等。

公安部门主要负责审查校车安全技术条件,办理注册登记并核发校车标牌,审核校车驾驶人资格,查处取缔上路行驶的非法校车等。

交通运输、工业和信息化、产品质量监督、安全生产监管等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别负责校车安全管理的相关工作。

草案还指明了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公安部门及有关部门的职责,要求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校车安全管理工作。

对于这些职责划分,北师大教育学部教授袁桂林表示:“我国各地区之间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工作重心下移,明晰地方政府责任符合我国国情。在赋予县级政府权责的同时,要求各个部门协同做好工作,思路是很好的。”

焦点三:安全责任谁来保障

校车安全到底谁该负责?草案明确,学校和校车服务提供单位保障校车安全的责任。

“校车是流动的校舍,学校应当对乘车学生的安全负责。配备校车的学校和为学校提供校车服务的单位是保证校车安全的主体,应当对校车的安全性负责。”国务院法制办有关负责人说。

草案为此做出了详细规定,要求学校和校车服务提供者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校车的安全维护,签订责任书,派人随车全程照管学生等。

对于这些规定,王敬波教授有一定的担忧,她说:“我注意到草案出于安全考虑,把很多安全责任给了学校。学校是一个义务教育机构,能够承担多少在公共交通领域的责任?即使想承担,有没有这个能力也是一个要考量的问题,否则实施程中容易出现一些阻力。”

焦点四:质量标准如何设定

在网络上,一幅照片被很多人转载:美国一辆悍马撞上校车后,悍马半个车体粉碎、校车安然无恙。这和我国一些地方尤其农村地区运送学生的车辆质量形成鲜明对比。那么,我们国家的校车到底应该按照什么样的质量标准来打造呢?

据介绍,草案规定,国家建立健全作为强制性技术规范的校车安全标准体系,并对校车安全标准的制定部门和制定、修订的原则作了规定;要求校车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健全产品质量保证体系,保证生产、改装的校车符合校车安全标准;不符合标准的不得出厂销售。

’2010年7月1日,国家标准委员会的《专用小学生校车安全技术条件》开始执行,基本实现了与国际接轨,并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很多改造设计,比如为了防止小学生在车辆行驶时将头或四肢伸出窗外,车窗的下部采用了封闭式设计。

除此之外,据悉目前有关部门正在抓紧制定专用于幼儿的校车安全国家标准。这些标准的制定,将有望进一步提升校车的安全系数和质量。

焦点五:什么样的车可做校车

校车的安全性能是保障行驶安全的基础。实践中,造成严重安全隐患以至酿成重大安全事故的,往往是将安全性能不符合规定的车辆作为校车使用。

对此,草案规定:只有符合机动车安全技术标准等安全保障条件,审查合格,取得校车标牌的7座以上载客汽车,方可作为校车使用。

草案还要求,校车要装备停车指示牌,喷涂统一的外观标识,投保交强险和乘客责任险等。

有关专家表示,这些要求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国外的经验和做法。但在制定我国的标准时,应根据教育事业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

焦点六:驾驶人要具备什么资格

驾驶人的安全驾驶是保障校车安全的关键。国务院法制办有关负责人说,鉴于校车乘坐对象的特殊性,草案对校车驾驶人规定了比一般车辆驾驶人更为严格的资格条件。

草案规定,校车驾驶人应有相应准驾车型3年以上资格,年龄不超60周岁,最近连续3个记分周期内没有满分记录,无致人死亡或者重伤的交通责任事故,无饮酒及醉酒后驾驶记录,无超速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无犯罪记录,未因违反治安管理受拘留处罚,身体健康,无酗酒、吸毒行为记录,无传染性疾病,无癫痫、精神病等可能危及行车安全的病史。

这位负责人透露,有些人建议要设置更严格的标准。“但经反复研究校车驾驶这个职业,如果规定太严,司机就不好找。但并不意味着可以降低要求。校车驾驶员必须具备驾驶客车的条件,而且要比这些条件更加严格一些才行。”这位负责人说。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余凌云也认为不能对校车驾驶员高要求,否则实践中不好操作。他认为可以通建立信用制来解决问题。

袁桂林教授则建议,应强调驾驶人应该热爱教育事业而且品行端正。“因为校车不仅仅是一个交通工具,还是一个流动教室,是一个教育场所,驾驶员有义务和责任为儿童树立良好的榜样。”他说。

焦点七:校车享受哪些“特权”

为保障校车通行和停靠安全,草案对校车赋予了三项优先权:校车运载学生时,交通警察应当指挥疏导校车优先

通行;校车可以在公交专用车道及其他禁止社会车辆通行但允许公交车辆通行的路段行驶;校车需在道路上停车上下学生时,后方车辆应当停车等待,禁止超越等。

为校车设置一定的优先权在国外也是通行的做法,有利于保障校车的安全。

焦点八:乘车安全怎么保障

乘车安全是校车安全的一个重要环节。草案规定,学校应当指派照管人员随校车全程照管乘车学生,并应定期对随车照管人员进行安全教育,组织学习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安全防范和急救知识。‘

草案对随车照管人员的职责予以了详细规定。比如,发现驾驶人饮酒、超载要制止校车开行;确保学生安全落座;制止离开座位;发生交通事故立即报警,设置警示标志,及时把学生撤离到安全区域等。

“乘坐校车的都是未成年人,很多还是年幼的孩子。他们天生爱动,免不了打打闹闹。因此在乘车程中,需要有专人全程照管。”袁桂林教授说。

他还建议,老师最好也能够允许乘坐校车,这样不仅给老师上下班提供了便利,老师在乘坐程中,也能承担起照管责任,可以对孩子的打闹、走动等危险行为进行劝导或者教育。

焦点九:法律责任怎么设定

只有设置相应的法律责任,才能确保法律法规各项规定得到严格执行。

此次草案对生产、销售不符合标准的校车的,使用拼装、擅自改装的机动车接送学生或者以未取得校车标牌的车辆作为校车使用的,学校或者校车服务提供单位不履行校车安全管理职责的,随车照管人员不履行本条例规定职责的,未取得校车驾驶资格驾驶校车的,校车超速、超载的,以及教育、公安、交通运输等负有校车安全管理职责的国家工作人员不依法履行职责的行为等,分别规定了严格的法律责任,包括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草案还规定,对违反本条例,造成校车安全事故的,依照安全生产事故调查处理的法律、行政法规从重处罚。

焦点十:渡期怎么办

在草案“附则”中有这样一项关于“渡期”的规定:自条例施行起,省级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规定不超3年的渡期。在该期限内,用于接送幼儿、小学生的专用校车不能满足需求的,可以使用其他取得校车标牌的载客汽车。但条例的其他各项规定在渡期内都应执行。

“考虑到我国的专用小学生校车国家标准实施不久,幼儿专用校车标准正在抓紧制定,在一段时间内,专用校车的生产、改装还不能满足需求。所以根据实际情况,做出了一个渡期的规定。”国务院法制办有关负责人说。

相关期刊更多

优秀作文选评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长春出版社

安徽文学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安徽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校园歌声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贵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