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江南柳阅读答案

江南柳阅读答案

江南柳阅读答案

江南柳阅读答案范文第1篇

咏柳 “胜日寻芳泗水滨”,出自古诗 。作者是

一、判断正误

1、《咏柳》一诗中“碧玉”指年轻漂亮的女子,比喻柳树。 学家

( ) 诗中的“胜日”指 ;“光景”指 2、《春日》是宋朝诗人朱熹写的。 ( )

3、《春日》一诗中“万紫千红”一词只说了“紫”和“红”这两

种春日里的色彩。 ( )

二、默写《咏柳》

咏柳

1、诗中有两个字意思相同,他们分别是

2、《咏柳》中“咏”的意思是了 想象丰富赞美了

这首诗赞美了的春天景色。 三、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1、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咏柳阅读答案。

四、阅读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ān)。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注:旧:以前。 谙:熟悉。 胜:超过。

1、这首诗的作者是白居易,他是代诗人。

江南柳阅读答案范文第2篇

寂寞的红柳阅读答案

车一过托克逊,就进入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除脚下一条黑色的柏油路,两旁和天尽头都是浩瀚无际的黄沙,近处是黄褐色的块状戈壁,稍远处是连绵起伏的沙丘,弥漫着没有任何生命迹象的一片死寂。汽车朝瀚海深处驶去,临近塔里木河流域,蓦地钻出一株两株、一丛两丛胡杨树,枯槁的树干和顶端的新绿,在荒漠中挺出一片片绿荫,让人眼睛为之一亮。瞪大双眼仔细观察,还见匍匐在沙丘的地表上有一层翠绿,车渐渐驶近,方辨识出那是一丛丛蓬勃的细柳一般的植物,中间蓬勃起嫩紫的新红,像姑娘脸上刚刚洇开来的胭脂痕。

同行的新疆朋友告诉我们,这是红柳。

端详这在大荒野中也不失昂扬的一分笑意,禁不住怦然心动,一股热流在胸中回荡,久久难以释怀。这一种身处险恶环境中的自在、散漫同时不失美好的生命,兀地让人想起刑场上的视死如归,想起身处绝境之中的从容镇定,想起蛮荒之远的处变不惊,也让人联想起壮汉胸前素手的抚摸,想起干涸心田清泉的滋润……

我不知道有无关于红柳的民间传说,如果依我猜想,她该是侠肠柔骨的女子宁死不屈的灵魂的再现。她要在这天地之间,留下她的凄情哀婉,她的绝唱,在甩下一串潇洒和浪漫后,昂起头嫣然一笑,毅然决然地走向天涯,走向大漠深处。她依旧年年岁岁开花,在蓝天旷野中,在无人注目欣赏的孤城绝域,以自己的一腔柔情照耀天地,将微笑将柔情留存在天地方圆之间。

我看见了红柳的妩媚,那一抹于深绿丛中散发出来的美丽,粉紫的细细的叶子,衬出柳枝的翠绿和旷野的落寞,那一份顽强、专注,让每一个多看她两眼的人生出无限的爱怜和敬意。她把她惊人的美丽和执著、倔强,留在天地之间,宁愿与大漠瀚海相伴,也不在繁嚣的江南内地水草丰茂之处留连,那儿有着太多是非和说不清道不明的拉拉扯扯,有太多的勾心斗角和朋比为奸,只是为了占有一丁点的蝇头微利,一丁点的风光名头,从而搅得内心不得安宁。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比心灵的安静使人更为高贵和脱俗的了。红柳安心在这寂寞之中。

这荒漠瀚海,可是红柳们的天地啊。她的微笑,她的爽朗,她的高傲,是天地之间的另一种颜色和性格。

阅读题:

1、本文写的是红柳,而第一自然段却又写了胡杨树,请简要分析作者写胡杨树的用意。

2、文中每三段说“端详这在大荒野中也不失昂扬的一分笑意,禁不住怦然心动,一股热流有胸中回荡,久久怦然心动。”

(1)结合文意,扼要分析作者为什么“怦然心动”?

(2)联系下文,简析作者“难以释怀”的原因?

3、文中第五自然段末说“红柳安心在这寂寞之中”,简析作者为什么要突出红柳的“寂寞”?

4、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作者把戈壁中匍匐于地表的红柳用“她”来指代,以“胭脂痕”“手的抚摸”来形容,将红柳坚韧与柔美和谐地统一起来。

B.作者浓笔重绘红柳,不仅赞扬了她甘于寂寞、淡泊名利的思想境界,更赞扬了她高张生命旗帜的阳刚精神。

C.作品以物喻人,托物言志,表面上是歌颂红柳,实际上赞扬了执著、倔强、甘于淡泊的精神境界。

D.作品中红柳,与“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诗句中的梅花,塑造的是具有同一种精神的艺术形象。

E.在本文中,“大漠瀚海”与“江南内地”代表了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红柳选择了“大漠瀚海”,正体现了其甘于寂寞的精神。

参考答案:

1、通过刻画在恶劣环境下顽强生长的胡杨树形象,衬托出沙漠中同样富有顽强生命力的红柳的美。

2、答题要点:

(1)看见身处险恶环境中的自在、散漫同时不失美好的生命……红柳时强烈的惊讶和喜爱的心情。

(2)红柳给了作者深刻的印象,使他产生了丰富的联想。

3、答题要点:

(1)突出红柳甘守寂寞,淡泊名利的思想境界;

江南柳阅读答案范文第3篇

“炼字”指诗人经过反复推敲琢磨,挑选出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达情意。赏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形象生动的表达效果。

“诗眼”往往是一首诗内容的凝聚点,能拓宽、加深诗的意境,集中表现诗的旨趣。某个字炼得好,能显示诗的题旨,这个字就是诗眼,如“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但也有一些“诗眼”并无特异之处,例如韦庄的《金陵图》:“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古城。”其中“伤心”两字并无独特之处,但能体现全诗的情感基调,也是诗眼。

我们说的炼字题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它包含对“炼字”和“诗眼”的考查,涉及实词和虚词,常见的题型有赏析、辨识、评价、比较等四类。

一、赏析类

这类题要求同学们回答诗词中某个词表露的情感或体现的意境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是怎样表现的。

这个词往往是“诗眼”,因为诗眼引领着全诗的内容。同学们在赏析时要做的是“验证”,即从各个句子中找出与诗眼相呼应的内容。可以按照自然顺序逐联分析,如例1;也可以按照表现手法的类型进行分析,见例2。

【例1】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这首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声、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出“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转写忧国之思,以天地凄凉的色彩加以烘托,使烦乱的心情更推进一层。尾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

【例2】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幽居初夏 陆 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 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这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诗人写景是从哪几方面突出表现“幽”这个字的?试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诗人以景写“幽”,诗中“湖山胜处”“槐柳阴”“野径斜”“水满”“草深”等意象写出环境之幽静、初夏景色之幽美;同时又以动衬“幽”、以声衬“幽”,用“下鹭”“鸣蛙”衬托出环境之清幽。

二、辨识类

这类题要求同学们找出一首诗的诗眼或某一联内炼得最好的字词,并说明理由。

遇到这类题目,特别是要求找出某一联里“炼”的字,一般宜关注动词或活用为动词的形容词。比如“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一句中的“咽”和“冷”字。

简述理由时,应首先说明这类词语突出了描写对象的什么特点,然后说说营造了怎样的意境、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当然,也有很多诗句不是靠动词取胜,而是以形容词、名词、数词或者虚词的妙用见长,同学们要注意辨析。

【例3】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汉江临泛 王 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都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颈联中有两个词用得极妙,请找出来并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浮”和“动”。“浮”字表面上写城郭在水面上浮动,实际上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动”字表面上写天空在摇荡,实言波涛汹涌、浪拍云天。诗人故意用这种动与静的错觉,进一步渲染水势之磅礴。

三、评价类

这类题往往会引用他人对诗词的“诗眼”“炼字”的评价,问你是否同意此说,并要求说明理由。

答题时,一定要看清题目是否有明确的评价指向。比如例4的评价指向非常明确,要求同学们分析“系”和“啼”两个字的妙处,答题时如果说这两个字用得不好,恐难得分。例5的评价指向实际上也比较明确,同学们宜顺其意而答之;如果要提出不同的意见,必须具备充分的理由。

【例4】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 戎 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这首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它们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出柳条藤蔓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

【例5】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溪头卧剥莲蓬”中的“卧”字一向有“一字千金”之誉。你同意此说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 “卧”字十分精妙,它把小儿躺在溪边剥莲蓬吃的天真、活泼、顽皮劲儿表现得栩栩如生,使人物形象鲜明,意境耐人寻味。(如果不同意此种说法,只要能够自圆其说,也可得分)

四、比较类

这类题有两种考查形式。

一是给出两首诗,诗中有相同的词语,要求就相同的词语进行比较(例6)。这时,差异往往体现在意境上。因此,只有深入领悟意境特点,才能说清楚两者之间的差异。

二是要求分析诗词中某个特殊用法的词语和一般用法的词语之间的区别(例7)。这时,同学们可以从能否突出描写对象的特点这个角度进行辨析,也可以从营造的意境差异方面加以考虑。

【例6】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秋夜独坐(节选) 王 维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夜 深 周 弼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上面两首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的心境不同。试对此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王诗描写的是悲哀孤独的心境。一、二句写独坐的孤寂和岁月流逝的悲凉;三、四句写草木零落、昆虫哀鸣,更添悲哀。周诗描写的是宁静安适的心境。一、二句写独坐灯下苦读而不觉夜深;三、四句用不知室外景色的变化衬托了夜读的投入和专注。

【例7】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首句写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这是为什么?

江南柳阅读答案范文第4篇

从情、景的内在联系来说,情景关系大致有四种:一是以乐景衬乐情,如王维《山居秋暝》;二是以哀景衬哀情,如柳永《雨霖铃》;三是以乐景衬哀情,如杜甫《蜀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四是以哀景衬乐情,如高适《别董大》。前面两种情景是正衬关系,后面两种情景构成反衬关系。

以情景关系为命题点的试题,在高考中已经成为比较稳定的一种题型。景情关系提问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请从“景”和“情”的角度进行赏析或这句诗(这首诗)“写出了怎样的情与景”。(2)这句诗(这首诗)是怎样融情于景(或借景抒情)的。(3)这句诗(这首诗)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艺术手法),或者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请赏析。

从“情”与“景”关系的角度赏析诗歌作品,我们要注意赏析的思路:一般是先分析诗中写了什么样的景(景的特点),然后分析这样的景又生发出什么样的情(情的特点),情景交融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意境的特点)。解答此类题目,一般分为三步,第一步是点明手法(有反衬关系的要强调);第二步是答“景”,可以用“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描绘了一幅××(时间)××(地点)××(意境特征)的画面(图景)”等方式作答;第三步写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即可。

一、以乐景衬乐情

以乐景衬乐情,即用美好之景表现欣喜之情。

【高考链接】12.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11年四川卷高考题)

怀天经、智老,因访之

陈与义

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

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

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

【注】天经,姓叶,名德;智老,即大圆洪智和尚。诗中“禅伯”指大圆洪智,“儒先”指叶天经。

⑵请对这首诗第二联进行赏析。

【解析】解答本题,既要注意第二联的字面意义,又要注意结合上下文,前后勾连,切忌孤立作答,望文生义。首联写客居苕溪的诗人在冰雪初融、春寒料峭的春天里顿生怀友、访友之情,踏上访友之途。颔联写诗人在潇潇雨声中,追踪杏花吐蕊绽放的讯息。一人一物,一情一景,意象奇特,物我一体,情景交融;从内容上看,既是对两位友人生活情趣的概括,又是诗人自己生活境况的写照――读诗、吟诗、作诗,在不知不觉中杏花春雨又送来春天的消息。上句写客中吟咏度日的宁静淡泊,下句写杏花春雨的清丽顺适,吟诗的高雅情趣和细雨催动花事的大好春光相结合,传达出诗人生活的闲逸洒脱和心情的喜悦。

【参考答案】诗人客居外地,以诗自娱,观赏杏花,此种生活是苦是乐,是喜是悲,诗中并未直接道出,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客子”对“杏花”,“诗卷”对“雨声”,融情于景,以自然清新的笔调表达了诗人的平淡闲适之情。

【强化训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罗隐

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注】绵谷:地名,今四川广元县。“蔡氏昆仲”,是罗隐游锦江时认识的两兄弟。

问:诗歌颔联和颈联是怎样表达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表现手法:以情取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或:移情手法,拟人手法。)颔联中“芳草”“碍马”,“好云”“遮楼”,诗人将人的感情赋予碧草和好云,说它们像友人一样,为了殷勤地挽留自己而有意绊马蹄遮楼台,表现了朋友对客人(自己)的热情和殷勤。颈联说山牵着“别恨”、水带着“离声”,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依恋难舍。

二、以哀景衬哀情

以哀景衬哀情,即用衰败之景表现愁苦之情。

【高考链接1】9.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2012年江苏卷高考题)

梦江南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⑶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

【解析】要理解此词我们要联系教材相关的“天涯”(“天涯共此时”)“山月”(“不知乘月几人归”)“落花”(“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碧云”(“碧云天,黄叶地”)等意象的含义以及情景交融的词句。结句描写了碧云在空中飘忽不定,最终消沉在天边的景象,利用象征的手法,用“碧云斜”象征人的心情消沉;用碧云的飘忽不定象征人的心神不宁。以景结词,委婉含蓄,蕴味悠长,而又情景交融。

【参考答案】借景抒情。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天际,以碧云摇曳表现心绪的不宁,以碧云斜落表现心情的低沉。

【高考链接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高考题)

春日秦国怀古

周 朴①

荒郊一望欲销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销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9.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

【解析】这是一首怀古诗,诗的前六句描绘眼前之景,后两句表达了怀古伤今之情。首句统摄全篇点明作者的情感极其哀愁,这哀愁是由荒郊中看到的景色引起的:泾水、春草、古碑、苍山、残阳、绿树、黄沙等景物凄凉败落,只有秦朝时的古碑还在,还能证明这里曾经的兴盛,当年秦国何等的强盛。诗人看到唐朝的国势日衰,不由触景生情,表达了低沉、落寞的思想感情,抒发了对唐王朝国势日衰的悲叹。

【参考答案】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③写哀景抒哀情。

【强化训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 阴

朱 弁①

关河迢递绕黄沙,惨惨阴风塞柳斜。

花带露寒无戏蝶,草连云暗有藏鸦。

诗穷莫写愁如海,酒薄难将梦到家。

绝域东风竞何事?只应催我鬓边华!

【注】①朱弁(1058~1144):字少章,自号观如居士,宋高宗建炎元年冬出使金国,拒绝金人的威胁利诱,不肯屈服,被拘留了整整十五年,于宋高宗绍兴十三年秋回到故国。

问:请从情与景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的前两联。

【参考答案】前两联写遥远的塞北阴冷萧瑟的景象,一二句写惨惨阴风夹着黄沙吹打着弱柳,极写其荒凉凄惨。三四句写花上露水充满寒意,连蝴蝶都不愿飞来,暗云低垂芳草连天,可草中藏着乌鸦,极写其荒寒阴森恐怖。阴惨的景象之中流露出无限的悲苦,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三、以乐景衬哀情

以乐景衬哀情,即用美好之景来反衬人物的愁苦之情,其表达效果如王夫之《姜斋诗话》所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高考链接】14.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2011年江西卷高考题)

清 明①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②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②士: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绵山被烧死。

(1)这首诗首联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

【解析】春天到来,桃李绽开,生机勃勃,然而作者由清明的美景想到死者,想到了荒野中埋在地底那些长眠的人们,不禁愁绪万端。首联以清明节时桃李欢笑与荒冢生愁构成对比,流露出对世事无情的叹息。

【参考答案】(1)运用拟人、对比的修辞手法,描写清明时节两种不同的景色,以乐景写哀情,哀景衬哀情。

【强化训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日京中有怀

杜审言

今年游寓独游秦①,愁思看春不当春。

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

寄语洛城风日②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注】①作者曾跟随武则天在东都洛阳居住,并结识了许多文臣武将,成为知己和好友,第二年春天,他又伴驾回到西都长安。游秦,此处指游长安。②风日:春光风物。道:说。

问:本诗颔联写景传情,含蓄而精妙。请从景情关系的角度赏析该联。

【参考答案】本诗颔联以乐景衬哀情。上林苑里鲜花盛开,细柳营前柳枝新绿,本是乐景;“徒”“漫”二字表明没有亲友一同欣赏,面对此景比没有美景时更增哀情。

四、以哀景写乐情

以哀景写乐情,即用衰败之景反衬人物的昂扬、欣喜之情。“以哀景写乐”,在古诗中较为少见,在高考中也比较少见。《诗经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依依杨柳,美好春色让人沉醉,却是黯然离别之际;霏霏雨雪,冰天坼地的寒冷,竟是征夫回乡之时!前者是乐景写哀,后者是哀景写乐,而以乐景写哀情或以哀景写乐情,可以起到倍增其哀乐的效果。钱起的《暮春归故山草堂》:“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一二两句渲染出春光逝去,花儿了无踪迹的凋零,空寂的气氛反衬出三四句诗人对幽竹“不改清阴待我归”的欣喜之情。

【强化训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琴 歌①

李 颀

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②。

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木风入衣。

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③后楚妃。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清淮④奉使千余里,敢告云山从此始。

【注】①此诗是诗人奉命出使清淮时,在友人饯别宴会上听琴后所作。②广陵客:这里指善弹琴的人。③渌水:琴曲名。④清淮:地近淮水。

问: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颔联。

江南柳阅读答案范文第5篇

1.考情分析

年号卷别作者朝代作品体裁设问方式题型分值

2011广东苏轼宋减字花

木兰词词中所写的春天的最美时节是什么时候?简答题3

2011安徽欧阳修宋琅琊溪七绝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简答题4

2014山东陈与义宋寻诗两

绝句七绝“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简答题4

2014天津黄庚宋暮春七绝《暮春》一诗,春之“暮”体现在何处?简答题2

2015安徽杜甫唐月圆五律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那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简答题4

从上表可以看出,鉴赏古诗词中画面描写的作品主要选自唐宋诗词,题型是简答题,分值相对稳定,考查频率有逐年增多的趋势。

2.答题策略

设问方式:

(1)这首诗(词)围绕××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

(2)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3)这首诗(词)的第×句描写了怎么样的景色?是怎样将景与情结合在一起的?

答题步骤:

①描绘图景画面。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情景。描述时要忠于原诗,可以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生动。

②概括氛围特点。根据景物构成的画面,用一、两个双音节词概括氛围特点,例如冷清、恬静、雄浑、空茫等。

③分析思想感情。写景是手段,抒情是目的。分析景中寄寓的思想情感,务必具体化,严防空洞无物。

答题模版:这首诗(词)运用××的手法描写了一幅××的画面(××图),营造了一种××、××的氛围特点,表达了诗人××的感情。

精题示例:

(2015高考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月圆①

(唐) 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②。

未缺③空山静,高悬列宿④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①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流寓夔州时所作。②绮逾依:这里指(席子上的)光彩更加柔美。③未缺:指月圆。④列宿:众星。

问题: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哪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答题步骤:

步骤一:描绘图景画面。这首诗的前六句句句写景,众多的景物交织成一幅优美的画面。诗中描写的景物有孤月、小楼、寒江、柴扉、江波、绮席等,描绘这些图景时要使用动词或形容词进行适当修饰,力求准确优美。

步骤二:概括氛围特点。诗歌描写的是月圆之夜的美景。月圆之夜万籁俱静,一切都显得安静而祥和,皎皎月光洒落在江波、绮席之上,又显得异常清新。由此可以概括出诗句营造的氛围特点:静谧、清新。

步骤三:分析思想感情。诗歌所描写的众多景物之中,“月”居高临下,月光普照万物,是主角。而且又是“月圆”之时,此情此景,诗人不免睹月思乡,又由“月圆”想到万家“团圆”,诗歌表达的情感就非常清晰了。答题时要具体,切忌空洞。比如仅答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是不妥的,应答出“睹月而生的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参考答案:这首诗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描写了孤月当空,清辉满楼;月映寒江,影动柴扉;月洒江波,浮光跃金;月照绮席,光彩交融;月挂空山,万籁俱静;月明中天,疏星寥落等画面,营造了静谧、清新的氛围,表达了诗人睹月而生的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寄托了渴盼万家团圆的美好愿望。

模拟精练: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诉衷情令・长安怀古

康与之

阿房废址汉荒丘,狐兔又群游。豪华尽成,留下古今愁。

君莫上,古原头,泪难收。夕阳西下,塞雁南飞,渭水东流。

注:绍兴十二年八月,高宗、秦桧为了讨好金人,“分化陕西地界,割商、秦之半畀金国”,长安遂归金人。这首词当作于此前。

“夕阳西下,塞雁南飞,渭水东流”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

答: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绥州作①

韦庄

雕阴②无树水难流,雉堞连云古帝州。

带雨晚驼鸣远戍,望乡孤客倚高楼。

明妃去日花应笑,蔡琰归时鬓已秋。

一曲单于③暮烽起,扶苏城上月如钩。

注:①本诗是韦庄年轻时外出求学而羁留绥州时所作。绥州城亦称扶苏城,因最高处即秦皇长子扶苏墓。②雕阴:绥州城南门正面之山即雕阴山。③单于:曲调名。

尾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说明。

答:

3.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浣溪沙

辛弃疾

父老争言雨水匀,眉头不似去年颦,殷勤谢却甑中尘。

啼鸟有时能劝客,小桃无赖已撩人,梨花也作白头新。

这首词的下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赏析。

答:

参考答案:

1.描绘了夕阳西下,北雁南飞,浩荡的渭水滔滔东流的景象,营造了一种萧杀而壮阔的氛围。作者寓情于景,抒发了目睹眼前衰景油然而生的浓郁的哀愁。

2.尾联描绘了一幅秋日晚景图:无边的暮烟在升腾,凄清的曲子在暮烟中回响,扶苏城上弯月如钩。整个画面凄凉空茫,既表现了作者离开家乡的孤独和不知道何时才能摆脱羁留处境的苦闷,也传达了对前程的担忧。

3.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百鸟啼鸣、桃李芬芳的热闹春景图。前句写春鸟啼鸣,中句写桃花明艳照人,后句写梨花清丽洁白。营造了轻快、欢欣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对百姓生活的关心和因有丰收预兆的喜悦之情。

二、赏万千之象,悟造境之妙――古诗词鉴赏中的意境分析

1.考情分析

年号卷别作者朝代作品体裁设题方式题型分值

2012福建李钢宋望江南词“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这两句的描写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简答题

3

2012湖南李益唐度破

讷沙七绝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简答题6

意境分析题的作品主要选自唐宋诗词,多为非名家非名篇,这种题型的考查常常融合在意象及景物描写的考查之中。纵观近年来的命题规律,纯粹的意境分析类试题考查的频率比较低,分值也不太稳定。

2.答题策略

设问方式:

1.这首诗(词)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氛围,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3.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对这首诗的××联作一赏析。

答题步骤:

①抓住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各种意象交织而成意境,不同的色调(如红、绿、白、黑)、不同的特质(如雁、柳、月、猿)、不同的处所(如江南的红花、雨巷,边塞的大漠、孤烟),必定营造出不一样的意境。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特点、氛围特征。要使用专业术语,对图景营造的氛围进行概括,常见的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清新恬淡、富丽堂皇、明净绚丽、虚幻缥缈、繁华热闹等。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诗歌中的众多意象组成意境,意境又为一个“情”字而来,即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诗言志,归根到底,最终必须回到作者抒发的情感上来。归纳情感要结合意境尽量做到细化,切忌空洞。

答题模版:这首诗(词)借××等意象,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营造了一种××的意境,表达了(抒发了)××的情感。

精题示例:

(2012高考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度破讷沙①(其二)

李益

破讷沙头雁正飞,G鹈泉②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

注:①破讷沙:沙漠名。②G鹈泉:泉水名。

问题: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

答题步骤:

步骤一:抓住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这是一首边塞诗,诗人选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大雁、日出、寒光、铁衣等意象,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壮美图景。

步骤二:概括景物所营造的特点、氛围特征。诗歌描写意象中的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日出东海,从大处落笔,气势磅礴,显得苍劲、雄健;红日和寒光,通过颜色等的比照映衬,又显得异常壮美,诗歌雄健、壮美的意境由此可知。

步骤三: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由“战初归”可知是战罢归来,将士凯旋而归的喜悦之情自不必说。一个“雁”字,又流露出无法排遣的思乡思亲之情。而“满碛寒光生铁衣”又暗含慷慨悲壮的情怀。

参考答案:全诗借助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大雁、日出、寒光、铁衣等意象,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时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日出东海,铁衣生寒的图景。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抒写了征人既有胜利者的喜悦又有对家乡的思念,同时又暗含军旅生活的艰辛的慷慨悲壮的情怀。

模拟精练:

1.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长相思・山驿

(北宋) 万俟咏

短长亭,古今情。楼外凉蟾一晕生,雨余秋更清。

暮云平,暮山横。几叶秋声和雁声,行人不要听。

“楼外凉蟾一晕生,雨余秋更清”两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答:

2.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早行

刘驾

马上续残梦,马嘶时复惊。

心孤多所虞,僮仆近我行。

栖禽未分散,落月照孤城。

莫羡居者闲,溪边人已耕。

这首诗的颈联创设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答:

3.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后面的问题。

【越调】 天净沙・鲁卿庵中[注]

张可久

青苔古木萧萧,苍云秋水迢迢。红叶山斋小小。有谁曾到?探梅人过溪桥。

该元曲前三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答: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夏意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这首诗是用什么手法营造意境的?请简要分析。

答:

参考答案:

1.这两句借湿冷的月、黄昏的雨、傍晚的云、秋叶的声和大雁的鸣叫,描写了雨后的清秋景象,营造了一种清幽、悲凉、孤寂的意境,抒发了词人目睹凄凉秋景而生发的浓浓的羁旅之思。

2.此联借栖鸟、落月、孤城等意象,描绘了一幅萧瑟寂静的清晨行旅图。远处的树木寂静地站立着,那些栖息的鸟儿还在依枝恋巢;远处的天边上悬挂着残月,微茫的月色下隐约矗立着孤独的城池。此联营造了凄清、冷寂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苦和思乡之情。

3.前三句写青苔之上,古木参天;苍云飘逸,秋水无边;红叶掩映之中,小小山房隐约可见。青苔、古木、苍云、秋水、红叶、山斋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幽、淡远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对友人隐居生活的赞美和向往之情。

4.这首诗用衬托的手法营造意境。作者借助庭院、石榴、树阴、流莺等意象,描写石榴花明媚,红艳如火,与庭院绿树、树阴遍地相映衬,营造了一种静谧、清幽的意境,表达了诗人的悠闲旷适之情。

三、一枝一叶总关情――古诗词鉴赏中的意象赏析

1.考情分析

年号卷别作者朝代作品体裁设题方式题型分值

2012山东晁补之宋吴松道中五律(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简答题3

2012山东晁补之宋吴松道中五律(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简答题5

2012江西秦观宋江城子词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简答题4

2013山东江清山寺夜起五律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简答题4

2013江西辛弃疾宋水调歌头词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简答题2

2014安徽马子严宋西湖春暮词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简答题4

2015福建陆游宋秋夜纪怀五律第二联写景精细,请简要分析。简答题3

2015天津黄庭坚宋雨过至城

西苏家七律诗中描写了春雨后的哪些景象?简答题2

赏析意象是近年来诗歌鉴赏的重头戏,也必将成为未来高考的高频考点。这类试题考查的作品基本选自宋代诗词,题型主要是简答题,分值相对稳定。

2.答题策略

设问方式:

1.请概括××等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诗(词)表达的情感。

2.请简要分析诗(词)中××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

3.这首诗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

4.这首诗(词)描写了××之景,请从××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5.这首诗(词)的××句(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6.结合诗歌内容,分析××意象在两首诗中的作用是否相同。

答题步骤:

①准确概括意象特征,明确意象(景物)内涵。如柳――送别、留恋;落花――失意;竹――气节,虚心,积极向上;兰――高洁;松柏――伟岸,坚强;梅――不屈不挠;子规――悲惨,思念故乡;猿猴――哀伤,凄厉;大雁――孤独,思归;孤云――孤独,漂泊;月亮――思乡思亲等。在此基础上,描绘诗歌展现的图景画面。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根据景物构成的画面,用一两个双音节词概括氛围特点,如幽深冷寂、孤凄悲凉、闲适静谧等。

③分析并揭示意象中蕴涵的诗人的情感。感情由意象(景物)而来,一定要做到情景交融,言之有据,言之有理,而且要具体化。

答题模版:这首诗(词)描绘了××等意象,渲染了××的氛围,表达(抒发)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精题示例:

(2015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雨过至城西苏家

(宋) 黄庭坚

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

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

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

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

注:此诗作于宋哲宗元v元年(1086),黄庭坚时任秘书省校书郎。是年,长期贬谪外放的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

问题:诗中描写了春雨后的哪些景象?

答题步骤:

步骤一:准确概括意象特征,明确意象(景物)内涵。这首诗描写了尘土、紫烟、丽日、红花、柳色等意象,这些意象色泽鲜艳明快,暗示了诗人轻快的心情。

步骤二: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朦胧的紫烟与丽日、红花、柳色在色彩上形成鲜明对比,显得格外艳丽、空明;涤净的尘土与散发着芳香的红花清新醉人。这些意象营造了一种空明清新的氛围,令人陶醉。

步骤三:分析并揭示意象中蕴涵的诗人的情感。色调明快的景物描写,抒发了雨后天晴作者访友时的轻快与喜悦,也流露出仕途上的踌躇满志或忙中偷闲的快乐。

参考答案:诗中描写了尘土涤净,紫烟渐散,雨过日丽,红花沾雨,柳色葱翠的美景,营造了一种空明、清新的氛围,抒发了雨后天晴作者访友时的轻快与喜悦,也流露出仕途上的踌躇满志或忙中偷闲的快乐。

模拟精练:

1.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甘州・寄李筠房

张炎[注]

望涓涓一水隐芙蓉,几被暮云遮。正凭高送目,西风断雁,残月平沙。未觉丹枫尽老,摇落已堪嗟。无避秋声处,愁满天涯。

一自盟鸥别后,甚酒瓢诗锦,轻误年华。料荷衣初暖,不忍负烟霞。记前度、剪灯一笑,再相逢、知在那人家?空山远,白云休赠,只赠梅花。

注:张炎,南宋著名词人。李筠房,南宋浙江湖州人,张炎的友人。宋时两人情趣相投,时常相聚,而宋亡国后两人天各一方。此词即是张炎寄词远慰隐遁山中的老友,勉以梅花相赠,共保岁寒之贞。

词的上片写了何种景象?有何作用?请简要概括。

答: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①

杜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②,我心悬旆正摇摇③。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注:①此诗作于开成四年(839)春,在宣州做官的杜牧即将离任,回京任职。他的朋友、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要到舒州去,诗人便先为他送行,并赋此诗相赠。②的的:鲜明的样子。③摇摇:心神不定的样子。

请简要赏析诗的颔联中“云”“柳”两个意象。

答:

3.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的问题。

山坡羊・北邙山①怀古

张养浩

悲风成阵,荒烟埋恨,碑铭残缺应难认。知他是汉朝君,晋朝臣?把风云庆会②消磨尽,都做北邙山下尘。便是君,也唤不应;便是臣,也唤不应。

注:①北邙山:河南洛阳北面的邙山。自东汉魏晋以至唐宋,洛阳或为首都,或为陪都,曾经盛极一时。于是,距洛阳不远的邙山就成了许多帝王公卿、达官贵人选择墓地的宝地。②庆会:喜庆吉祥的集会。

曲子的前三句描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答:

参考答案:

1.词的上片写作者登高望远,望见的是被暮云遮掩的荷花、西北风中失群的孤雁、残月下大片的沙漠等意象,营造了苍凉、哀伤的氛围,烘托了诗人对老友的殷切思念之情,抒写了国破家亡之后的忧伤悲凉之感。

2.“云”,突出云雾缭绕的朦胧景象,表现九华山路旁的寺宇时隐时现的缥缈迷离之美;“柳”,表现眼前绿水送别的清弋江村边,柳枝如丝,轻拂桥面,营造出朦胧而优美的氛围,反衬出诗人对友人远行的关切、惜别之情。

3.曲子的前三句描写了作者登临所见的景色:一阵阵悲风,一缕缕荒烟,遍地坟茔,到处是残缺不全、字迹漫漶的墓碑,营造了一种悲怆、凄凉的氛围,表现了人一旦死去便万事成空的主旨,对统治者永难满足的欲望给予当头棒喝。

四、笑颦知人性,霜雪见风骨――古诗词鉴赏中的形象解读

1.考情分析

年号卷别作者朝代作品体裁设题方式题型分值

2012安徽杨万里宋最爱东山

晴后雪七绝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简答题4

2012江苏温庭筠唐梦江南词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简答题4

2012天津杨万里宋野菊七律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简答题2

2012湖北贾岛唐送邹明府

游灵武五律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简答题4

2013辽宁张t宋竹轩诗兴七律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简答题6

2013重庆钱继章清鹧鸪天・

酬孝峙词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简答题4

2014山东陈与义宋寻诗两

绝句七绝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简答题4

2014上海陆游宋镜湖女七律结合作品,对作者塑造的“镜湖女”形象加以赏析。简答题4

从列表中不难看出,鉴赏诗歌形象是多年来高考的高频考点,试题考查的作品大多选自唐宋诗词,题型均为主观简答题,考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较大。

2.答题策略

设问方式:

1.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形象?

2.××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这首诗(词)是如何塑造这一人物形象的?

3.请概括××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4.这首诗的××联描绘了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5.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答题步骤:

①简要概括人物形象。用一句话概括诗中人物是一种什么样的形象,这句话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即人物的特点和身份,如“忧国忧民的诗人形象”“坚韧不屈的形象”等。

②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形象特点。分析形象特点要紧紧抓住人物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从正面了解人物形象。同时,还要关注诗歌中的环境描写,这些描写往往对人物起衬托作用(包括正衬和反衬)。

③概括塑造形象的意义。诗人塑造人物形象都有一定的目的性。塑造自己的形象,直接表达自己的志向、节操、抱负、喜好;塑造他人的形象,往往表达自己的赞美、向往之情。如果是咏物诗中塑造“物象”,一定是托物言志,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情操、追求和品格,答题时要做到物我统一。

答题模板:这首诗(词)塑造了一个××(特点)××(身份)的形象。诗中的××描写表现了人物××的特点。抒发(表现)了诗人××的情感(志向、志趣、节操)。

精题示例: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

寻诗两绝句

陈与义

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②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①居士:指文人雅士。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问题: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

答题步骤:

步骤一:简要概括人物形象。从这两首诗句不难看出,陈居士是一个行为洒脱、情趣高雅的文人形象。这句话包含两方面内容,即人物的特点(行为洒脱、情趣高雅)和身份(文人雅士)。

步骤二: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形象特点。从诗句“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侬”中,可以看出陈居士洒脱的性格;从诗句“亭角寻诗满袖风”“醒来推户寻诗去”中,可以看出陈居士高雅的情趣。由注释可知,陈居士的身份是一位文人雅士。

步骤三:概括塑造形象的意义。从诗面上看,诗人极力表现陈居士行为洒脱、情趣高雅的形象特征,表现了诗人对陈居士的赞美,其实也含蓄地表露出作者潇洒倜傥的个性。

参考答案:诗中“陈居士”是一个行为洒脱、情趣高雅的文人雅士形象。“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侬”,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亭角寻诗满袖风”“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的高雅情趣。诗句带有浓厚的个人情感体验色彩,含蓄地表露出作者潇洒倜傥的个性。

模拟精练:

1.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问题。

【正宫】 黑漆弩・村居遣兴

刘敏中

长巾阔领深村住,不识我唤作伧父①。掩白沙翠竹柴门,听彻秋来夜雨。闲将得失思量,往事水流东去。便宜教②画却凌烟,甚是功名了处?

注:①伧父:鄙贱之夫。②便宜教:即便,即使。

前两句刻画了作者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放船

杜甫

送客苍溪县,山寒雨不开。

直愁骑马滑,故作泛舟回。

青惜峰峦过,黄知橘柚来。

江流大自在,坐稳兴悠哉。

杜甫一生漂泊,生活凄苦,诗作中大多为多愁善感的形象。而这首诗一反常态,表现出一个全新的诗圣形象。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诗人的全新形象。

答: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侧犯・咏芍药

姜夔

恨春易去,甚春却向扬州住。微雨,正茧栗梢头弄诗句。红桥二十四,总是行云处。无语,渐半脱宫衣笑相顾。

金壶细叶,千朵围歌舞。谁念我、鬓成丝,来此共尊俎。后日西园,绿阴无数。寂寞刘郎,自修花谱。

词的下阕描写了芍药和词人怎样的形象?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答:

参考答案:

1.前两句刻画了一位居住荒野、悠闲自在又含有傲兀不平之情的隐士形象。“长巾阔领”说明作者衣着简朴,表现了他逍遥自在的情怀;“深村”点明其居住的地方的幽静状态;“伧父”的称谓表明作者已经完全是个农夫的形象,而世俗之人无法理解,抒写了傲兀不平之情。

2.这首诗刻画了一个饱览祖国大好河山、心情舒畅的全新的诗人自我形象。作者泛舟游览,看到沿途的青峰、黄橘、大江,自己稳坐船头,兴味盎然,逸兴遄飞,好不自在,抒发了游览山水时的轻松愉悦之情。

相关期刊更多

江南论坛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中共无锡市委宣传斗酒只鸡;中共常州市委宣传部等等联合主办

大江南北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江南大学学报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