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班健康教育重点

大班健康教育重点

大班健康教育重点

大班健康教育重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班级管理

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正因为这样,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尽管起步较晚,但因为现实的客观需要和政府的大力支持,近十多年来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已经得到教育工作者、学生、学生家长和社会其他成员的普遍认可。

无庸讳言,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也暴露出各种问题。班级管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同样也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只有直面这些问题,积极探讨解决之道,才能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作用。

一、班级管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班级管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但在班级管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也暴露出来一些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重心理健康教育具体活动的渗透,忽视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渗透。就是说,班级管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只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具体活动的渗透,没有或者很少把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渗透到班级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班级各种教育活动中。当然,把心理健康教育具体活动渗透到班级管理中是有益的,但仅仅如此是不够的,难以达到班级管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最大化,不能充分地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班级管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暴露出这样的问题,根本原因在于班级管理者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属性缺乏全面、深入的认识。近年来,研究者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属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属性,应从二个角度去理解:一是从宏观上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来理解,即是说实现全体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是人们对学校教育目的更全面的要求,也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二是从具体教育活动的角度来理解,把心理健康教育视为学校组织进行的各种具体教育活动的一部分,它必须通过教育者有目的的工作来发挥作用[1]。因此,班级管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如果只停留在具体教育活动,实际上反映了我们在这个问题上不仅没有从宏观上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而且在微观上也仅仅把它视为一种存在于其他教育活动之外的具体的教育活动。其结果是:班级管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只是原先的班级管理的教育活动与心理健康教育具体活动的简单叠加。

二、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存在的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人们对心理健康认识的加深,绝大多数研究者都认同心理健康的标准应该是个体具备全面的、能够适应社会生活需要的各种知识、技能、能力和思想、文化、品德等素质的综合。正如卡普兰(Kaplan,L.)所指出的那样,心理健康是一个“混合的领域”,“它不仅包含知识体系,也包含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以及人际关系的质量”。也就是说,心理健康所涉及到的并不仅仅是心理本身,而且还包括个体的整个生命活动系统。正是由于人们对心理健康认识的变化,现代心理健康教育的涵义已经不再局限于一种矫正性的教育活动,更是一种促进全体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性教育。显然,基于这样认识的心理健康教育它不只是一种具体的教育活动,同时也是一种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教育理念。从这个意义上说,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它在内涵上与素质教育、全面发展教育等概念应该是基本相同的。因而,班级管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具体的教育活动同时,必须把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渗透到班级管理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才是班级管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才能有效地促进全体学生心理健康充分发展。

那么,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实现全体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它有哪些具体的内容呢?本文认为它至少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从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其根本宗旨的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关注“健康”与“不健康”的教育,而是关注人的教育,是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其根本宗旨的教育。这里说的发展一是要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发展(全体发展);三是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人发展);四是坚信每一个学生都会发展,都有发展的潜力,因而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

2.从学生地位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活动。传统教育(如凯洛夫的教育学)在很大程度上强调的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室为中心,而心理健康教育则实实在在地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以全体学生主动参与为中心。心理健康教育坚持学生是自己认识、成长和发展的主体,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的自主探索,通过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使学生成为自主自动的思想家”(布鲁纳语)。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是一种真正体现“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的教育。

3.从班级人际关系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建立在新型人际关系基础上的教育活动。与传统教育相比,心理健康教育特别倡导并强调师生间的合作式、民主式的人际关系。这种人际关系的特点是师生间的真诚、亲密、尊重、理解、信任和支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作为一种积极的人际互助过程,教师应多持移情性学生观,多持非批评性态度,切忌以命令或教训的方式对待学生,应更多地扮演学生的朋友、“参谋”乃至“同伙”的角色。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开放自我,从而接纳教育与辅导。在教育与辅导过程中,教师只是协助学生解决问题,而不是代替学生解决问题。同时,还要重视同伴间的互相作用、彼此交流和共同发展。

4.从教育机制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以“他助、互助、自助”为机制的教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含义就是“助人自助”。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学生既是受助者,又是助人者。作为受助者,他(她)得到别人(教师、家长、同学等等)的帮助和教育;作为助人者,他(她)可以用自己的思想与行动去帮助别人(主要是同年龄群体中的人)。从纵向上看,学生先是受助者,后成为助人者;从横向上看,学生要同时扮演受助者和助人者两种角色。但不论是纵向还是横向,心理健康教育最终的和最重要的目的乃是实现学生自己帮助自己。因此,教育者一要摆正自己作为“协助者”的位置,不以“万事通”的态度代替学生解决问题;二要通过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创设良好的集体氛围,调动学生自身的教育资源,促进学生将他们在“他助”与“互助”过程中学到的经验内化成自己的人生技能,从而实现“自助”,进而达到自我完善与发展。

5.从教育技能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需要专业化技能的教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是专业知识技能的运用。作为一种教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除了要一般的教育技能外,还需要掌握特殊的专业技能。如在咨询过程中,辅导人员就需要运用专注、接纳、倾听、同感、澄清、面质等精妙的专业技能;而角色扮演、心理剧、系统脱敏、行为修改等,更是一些专业化的技术。可以说,这些专业技能与技术是传统教育方法的提升,有些甚至是传统教育技能中所没有的。正因为如此,这种专业化技能不仅成为传统教育技能有力的补充,而且也能为传统的教育技能带来某种“革命”。当然,教师掌握这种专门的技能与技术也就成了搞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之一。

三、理念渗透的基本策略

看不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把班级管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仅视为心理健康教育具体活动的渗透,实际上是将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化、简单化的反映。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一项专门的教育活动,更是渗透在所有教育活动中的一种教育信念和态度。在相当多的班级管理者看来,班级管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举办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课,当然这种渗透是有益的,是班级管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必不可少的部分。但是,我们忽视了更重要的一点:构建一种内化在教育者行为中的教育态度和固化在班级环境里的教育氛围。因此,基于理念的班级管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策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班级管理者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必须按照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调整自己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态度,使心理健康教育也成为指导班主任教育行为的教育思想,而不仅仅是一种实现教育目的的手段。这里所说的对工作行为和工作态度的调整包含了班主任在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的各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和态度。

其次,班级管理工作必须符合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要求,任何的教育活动都必须符合心理健康教育的客观规律,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第三,班级管理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身心发展的班级环境,这个环境包括物质生活环境和人际心理环境。事实上,心理健康教育过程具有含蓄化和潜在化的特征。教育对象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个体行为的改变、心理障碍的矫正需要教育者精心设计、严密组织教育活动,其中包括对教育态度、教育环境、教育氛围和人际交往要素的优化。因此,现代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要求将学生置于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中,利用内在的、潜移默化的环境教育因素对其施加积极的影响。一些班级缺乏平等、宽松、尊重的人际氛围,教育专制、师道尊严、封建等级观念、官本位等陈腐思想依旧在毒化教师的教育态度和班级的教育氛围。教育者的言行中处处表现出生硬、粗暴、武断的态度,缺乏平等、尊重、关爱等人文关怀精神。综观班级管理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中经常出现“严禁”、“违者严惩”、“后果自负”等词语,而象“请”、“谢谢”、“希望”等亲和性词语却非常少见。这样的班级环境必定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学生对学校生活感到厌倦、压抑,不被尊重。因此,班级管理者应从日常的教育活动入手,改善自身的教育态度,构建平等、民主、尊重、开放的人际环境和卫生、整洁、舒适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使学生在这个优美、愉快的环境中时时处处都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感受到周围环境对自己的尊重和信任。在这样的环境中,教育者有目的的教育影响不是通过生硬、强迫的方式施加给学生的,而是潜在地、自然地对学生发挥作用,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实现身心的健康发展。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育理念存在于班级管理的各项工作中,使班级管理的各项工作都直接或间接地服务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这个根本要求。班级管理者必须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属性,遵循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本规律,努力为学生营造优美、整洁的自然环境和平等、信任的人文环境,使班级乃至学校真正成为最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场所。

大班健康教育重点范文第2篇

(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 上海 200093)

摘要:易班是高职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阵地。文章分析了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新的重要性及利用易班创新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可行性,提出了两点思考:一是怎样利用易班网班级分阶段开展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二是怎样加强易班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并提供了“易班平台助力班级心理团训”的实践案例。

http://

关键词 :易班;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5)03-0031-04

作者简介:高晓霞(1980—),女,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2014年度上海学校德育实践研究课题“易班网上班级建设策略研究——基于高职高专院校特色的分阶段建设模式探索”(项目编号:2014-D-136,主持人:高晓霞)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要结合大学生实际,广泛深入开展谈心活动,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提高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近年来,高职院校不断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高职学生在环境适应、人际交往、人格完善、时间管理、职业生涯规划等多方面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和辐射力,许多高职院校主动占领网络这一阵地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易班是一个主要面向高校师生的网络虚拟社区,是上海市教委在全市高校中重点推进的网络文化建设项目,集成了BBS、SNS、博客、手机应用等多种新型互联网应用。易班是提供教育教学、生活服务、文化娱乐的综合性互动社区。易班在高校中设立了学生工作站,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阵地。如何以易班为载体,结合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和高职学生的特点,创新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高职院校面临的新课题。

一、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新的重要性

(一)网络信息时代的需要

根据《第34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截至2014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6.32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6.9%,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27亿,学生仍是中国网民中最大的群体,占比25.1%①。网络无处不在的信息化时代,改变了高职学生的学习方式、交友方式、思维模式,仅仅通过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已远不能满足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需要,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开放性、交互性等特点,打破时空限制,促进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的交流。依托网络,可以搭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信息的平台、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平台、心理咨询的服务平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感悟的分享交流平台。

(二)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需要

近年来,高职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的定位以及“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特色决定了高职院校的学生,尤其是毕业班的学生有长达半年甚至一年的时间在校外进行顶岗实习。高职院校的学制通常只有三年,由于年级不同,培养目标和重点不同,对各年级学生心理发展的要求也不同:一年级新生所面临的是环境适应、学习适应、人际适应等适应性为主的问题;二年级学生更多的是侧重于人格完善、人生目标设定、自我意识进一步成长等更深层次问题的思考;到了毕业班,进入顶岗实习阶段,学生踏出校门走进企业,实习期间学生相对分散,对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新挑战,在这一阶段,学生还面临择业、升学等多方面的重大问题。鉴于此,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适应高职院校这一人才培养模式,拓宽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二、利用易班创新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可行性

(一)完善的功能模块,是利用易班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基础

易班包括四大主要功能结构,分别为主页面结构、网站层次结构、班级主页结构、个人主页结构。每个结构都有其相对应的主要模块和功能,而易班中最为主要的功能是班级功能。教师或学生可以充分利用易班的话题、相册、网盘、消息等功能组织或参与相应的线上活动,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效果(见表1)。

(二)教师和学生的积极参与,是利用易班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关键

易班自2009年推行至今,仅上海地区高职院校注册和使用的人数已达76 365人。易班推行初期,在高职院校的推广使用遇到了较大的阻碍,教师和学生更愿意选择QQ、人人网等已经习惯使用的网络平台。随着易班功能模块的逐渐成熟完善和宣传模式的不断创新,易班也越来越吸引广大师生的眼球。目前,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辅导员等教师已逐渐适应易班的使用,并充分利用易班的各项功能模块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高职院校的学生也主动参与其中,共同营造易班民主平等、和谐温馨、健康积极的良好氛围。通过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心理美文分享、心理图片展等活动丰富易班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使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润物细无声”,促进了高职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三)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是利用易班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保障

传统心理健康教育这一概念是相对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而言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是通过网络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网络可视为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突破时空的“大教室”。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与传统心理健康教育两种模式相辅相成,它不能完全脱离或者取代传统心理健康教育而独自存在,否则,心理健康教育就缺乏教育的内涵,不能真正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利用易班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入手,即形式的多样性和内容的丰富性。在形式上,一方面要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易班平台进行发帖投票、上传相册视频、发表博文、私信交流等,另一方面要拓展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如心理团训、心理情景剧、心理主题班会等各种形式的活动,两者紧密结合,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意愿。在内容上,一方面要充分调动学生通过网络收集整合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在易班上进行学习分享,另一方面则要从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获取内容,如通过时间管理、恋爱心理等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将活动素材、个人感悟等分享到易班上,利用易班平台交流学习,实现“助人自助”。

三、基于易班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新的思考

易班网上班级是易班中最为主要的功能,也是最为活跃的空间。高职新生在入校前已基本完成易班注册,成为相应班级中的一员。当前,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更为注重全体学生个性品质的发展与完善和潜能的开发,工作方法也由事后干预转为事前预防。基于易班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新以全员参与的易班网上班级的管理模式实施为主要特征。

(一)分阶段开展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高职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大致经历三个阶段,分别为学生适应阶段、学生全面发展阶段及学生实习就业升学阶段,在每个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不同。刚跨入大学校门的新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适应问题,如相比高中而言对高职相对宽松的管理模式不适应、对教学模式和自主学习不适应、对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建立和谐人际关系不适应等。这一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重心是加强适应性教育,帮助新生尽快渡过心理断乳期。经过了适应期,大部分学生开始积极投入到大学的学习、工作、活动中,这一阶段会出现如何协调工作与学习的关系、如何看待成功与失败、如何完善自己等系列问题,心理健康教育侧重于时间管理、职业生涯规划、情绪管理等方面的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到了毕业班,在面临实习、就业、升学的重大抉择时,学生常会出现自卑、逃避、依赖、焦虑等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则要加强就业和升学指导,帮助学生正视问题,引导学生转变角色、适应社会。

基于易班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结合每个阶段的特点进行顶层设计,在易班网班级中推行“贯穿整个大学三年的固定项目+根据阶段特点的特色项目”结合的方式,并开辟“活动专题区”。固定项目设有“易周话题”、“易周班级大事记”、“同窗情谊”等,鼓励学生参与各类话题讨论,关心班级、关爱同学,营造良好的班级心理氛围。基于易班网班级分阶段开展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如表2所示。所有的项目都可以话题模块进行分类搜索,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也记录了每位学生的成长经历。

(二)加强易班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

近年来,高职院校不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学校成立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培养了一支专兼职心理咨询师队伍,并且鼓励辅导员参加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方面的专业培训,院系设立心理辅导员,班级选拔朋辈心理委员,宿舍增设心理信息员。校、院系、班级、宿舍四级构成了较为完整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

为了加强易班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可为每个易班网班级(自然班级)选配一名专职或兼职心理咨询师,指导该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过易班,心理咨询师可以给班级朋辈心理委员、宿舍心理信息员开展网络团体培训、指导他们工作,也可以针对学生的问题开展团体咨询、团体辅导或者通过易班私信开展个别咨询,让咨询工作化被动为主动,切实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朋辈心理委员和心理信息员也要加强易班心理健康教育,及时通过话题、网盘、相册等上传与更新易班开设的各个心理健康教育项目的内容,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学习分享与话题讨论。

除了易班网班级功能,还可以通过建立心理博客、提供网络心理测验等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基于易班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新是一个需要持续探索的过程,应不断挖掘易班各功能模块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探索基于易班的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为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提升综合素质服务。

四、基于易班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新的实践案例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新实践案例,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表现在多个方面。“易班平台助力班级心理团训”就是在实践中所积累的一个案例。

心理团训是在团体环境下通过团体活动进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优化心理品质的心理培训方式,具有互动性强、影响面大等优势。它可以充分依托易班平台,线上线下紧密结合,优势互补,进而提升团训效果。

易班平台助力班级心理团训实施过程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建立易班项目负责人制度,朋辈心理委员作为“心理团训”这一项目的负责人组建项目团队。该团队主要通过易班班级话题、相册等发表团训活动通知、调查、流程、新闻、相册、视频、感悟等内容。其次,借助易班开展班级心理团训,主要抓两个环节,如下页图1所示。团训开始之前,通过易班话题团训通知,动员班级成员积极参与,并集思广益,共同探讨团训主题。围绕着团训主题在易班上发起投票,开展活动前调查。在团训正式开始之前活动流程,这样学生可以提前准备,以便团训顺利进行。团训结束后,及时通过易班团训新闻、相册、视频,对活动进行宣传及总结。最重要的是学生可通过易班交流与分享团训感悟,对团训情况进行反馈,为下次活动更好地开展打下基础。

易班平台助力班级心理团训,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易班平台上进行交流与互动,推进易班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充分发挥易班平台的作用。与此同时,可增强心理团训的吸引力,更好地发挥团训的作用,拓展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注释:

①http://ke.baidu.com/view/eefa4556b52acfc789ebc991.

html,《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4年7月。

http://

参考文献:

[1]孙小秋.简论易班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高等教育研究,2013,30(3):69-71.

[2]张亚.大学生入学教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2:119.

[3]罗栋,唐佳海.中外合作办学院校中的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2,29(3):13-16.

[4]傅彩云.信息化环境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思路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16(21):100-101.

大班健康教育重点范文第3篇

(一)网络信息时代的需要

网络无处不在的信息化时代,改变了高职学生的学习方式、交友方式、思维模式,仅仅通过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已远不能满足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需要,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开放性、交互性等特点,打破时空限制,促进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的交流。依托网络,可以搭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信息的平台、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平台、心理咨询的服务平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感悟的分享交流平台。

(二)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需要

近年来,高职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的定位以及“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特色决定了高职院校的学生,尤其是毕业班的学生有长达半年甚至一年的时间在校外进行顶岗实习。高职院校的学制通常只有三年,由于年级不同,培养目标和重点不同,对各年级学生心理发展的要求也不同:一年级新生所面临的是环境适应、学习适应、人际适应等适应性为主的问题;二年级学生更多的是侧重于人格完善、人生目标设定、自我意识进一步成长等更深层次问题的思考;到了毕业班,进入顶岗实习阶段,学生踏出校门走进企业,实习期间学生相对分散,对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新挑战,在这一阶段,学生还面临择业、升学等多方面的重大问题。鉴于此,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适应高职院校这一人才培养模式,拓宽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二、利用易班创新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可行性

(一)完善的功能模块,是利用易班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基础

易班包括四大主要功能结构,分别为主页面结构、网站层次结构、班级主页结构、个人主页结构。每个结构都有其相对应的主要模块和功能,而易班中最为主要的功能是班级功能。教师或学生可以充分利用易班的话题、相册、网盘、消息等功能组织或参与相应的线上活动,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效果。

(二)教师和学生的积极参与,是利用易班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关键易班自2009年推行至今,仅上海地区高职院校注册和使用的人数已达76365人。易班推行初期,在高职院校的推广使用遇到了较大的阻碍,教师和学生更愿意选择QQ、人人网等已经习惯使用的网络平台。随着易班功能模块的逐渐成熟完善和宣传模式的不断创新,易班也越来越吸引广大师生的眼球。目前,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辅导员等教师已逐渐适应易班的使用,并充分利用易班的各项功能模块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高职院校的学生也主动参与其中,共同营造易班民主平等、和谐温馨、健康积极的良好氛围。通过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心理美文分享、心理图片展等活动丰富易班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使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润物细无声”,促进了高职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三)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是利用易班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保障

传统心理健康教育这一概念是相对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而言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是通过网络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网络可视为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突破时空的“大教室”。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与传统心理健康教育两种模式相辅相成,它不能完全脱离或者取代传统心理健康教育而独自存在,否则,心理健康教育就缺乏教育的内涵,不能真正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利用易班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入手,即形式的多样性和内容的丰富性。在形式上,一方面要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易班平台进行发帖投票、上传相册视频、发表博文、私信交流等,另一方面要拓展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如心理团训、心理情景剧、心理主题班会等各种形式的活动,两者紧密结合,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意愿。在内容上,一方面要充分调动学生通过网络收集整合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在易班上进行学习分享,另一方面则要从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获取内容,如通过时间管理、恋爱心理等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将活动素材、个人感悟等分享到易班上,利用易班平台交流学习,实现“助人自助”。

三、基于易班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新的思考

易班网上班级是易班中最为主要的功能,也是最为活跃的空间。高职新生在入校前已基本完成易班注册,成为相应班级中的一员。当前,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更为注重全体学生个性品质的发展与完善和潜能的开发,工作方法也由事后干预转为事前预防。基于易班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新以全员参与的易班网上班级的管理模式实施为主要特征。

(一)分阶段开展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高职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大致经历三个阶段,分别为学生适应阶段、学生全面发展阶段及学生实习就业升学阶段,在每个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不同。刚跨入大学校门的新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适应问题,如相比高中而言对高职相对宽松的管理模式不适应、对教学模式和自主学习不适应、对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建立和谐人际关系不适应等。这一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重心是加强适应性教育,帮助新生尽快渡过心理断乳期。经过了适应期,大部分学生开始积极投入到大学的学习、工作、活动中,这一阶段会出现如何协调工作与学习的关系、如何看待成功与失败、如何完善自己等系列问题,心理健康教育侧重于时间管理、职业生涯规划、情绪管理等方面的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到了毕业班,在面临实习、就业、升学的重大抉择时,学生常会出现自卑、逃避、依赖、焦虑等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则要加强就业和升学指导,帮助学生正视问题,引导学生转变角色、适应社会。基于易班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结合每个阶段的特点进行顶层设计,在易班网班级中推行“贯穿整个大学三年的固定项目+根据阶段特点的特色项目”结合的方式,并开辟“活动专题区”。固定项目设有“易周话题”、“易周班级大事记”、“同窗情谊”等,鼓励学生参与各类话题讨论,关心班级、关爱同学,营造良好的班级心理氛围。基于易班网班级分阶段开展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所有的项目都可以话题模块进行分类搜索,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也记录了每位学生的成长经历。

(二)加强易班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

近年来,高职院校不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学校成立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培养了一支专兼职心理咨询师队伍,并且鼓励辅导员参加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方面的专业培训,院系设立心理辅导员,班级选拔朋辈心理委员,宿舍增设心理信息员。校、院系、班级、宿舍四级构成了较为完整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为了加强易班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可为每个易班网班级(自然班级)选配一名专职或兼职心理咨询师,指导该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过易班,心理咨询师可以给班级朋辈心理委员、宿舍心理信息员开展网络团体培训、指导他们工作,也可以针对学生的问题开展团体咨询、团体辅导或者通过易班私信开展个别咨询,让咨询工作化被动为主动,切实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朋辈心理委员和心理信息员也要加强易班心理健康教育,及时通过话题、网盘、相册等上传与更新易班开设的各个心理健康教育项目的内容,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学习分享与话题讨论。除了易班网班级功能,还可以通过建立心理博客、提供网络心理测验等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基于易班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新是一个需要持续探索的过程,应不断挖掘易班各功能模块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探索基于易班的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为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提升综合素质服务。

四、基于易班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新的实践案例

大班健康教育重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班主任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方法与途径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除文化素质外,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健全发展也成为其发展中至关重要的因素,并对其文化素质、思想素质等的健全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育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在大学阶段不容忽视。而在如何有效实施与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环节中,班主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08年新的课程改革之后,为了更好地落实新课改的精神,我校给08级每个新生班配备了班主任。在此,将结合自己的班主任工作,浅谈班主任实施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一、对大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既是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学生心理教育的顺利有效地实施需要学校、教师、家长、社会等多方面共同努力。而作为一线的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有着其自身的优势,从而在整个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优势

1.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灵活选择性。

相比其他任课教师,班主任接触学生时间长,次数多,对学生了解较全面,较深入。因此可根据本班的整体情况和突出问题、个体特点进行有选择性的讲授、训练和矫治。在个体施教上,班主任更具有针对性,这甚至是专职心理学教师力所不及的。相比专职心理学教师,他们所教班级多,人数多,强调对学生整体的教育,即使有“点”上的教育,那也是极个别的学生。而班主任由于其本身的工作重点,更多的是对“个体”的教育与辅导,在教育内容与方法上具有更为鲜明的针对性和灵活的选择性。

2.具有时空的灵活性和实施的便利性。

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时间和地点较灵活,可在校内外;也可在课内外;既可利用较长的时间进行跟踪式教育,如:入学教育和班会时间;也可利用较短的时间,如课间休息和放学之后。而专职心理学教师却受到较大的局限性,时间和空间基本上限制在上课时间和上课班级。

3.具有防治的系统性和全面性。

我院选取的班主任均为专业必修课教师,因此在了解学生课外生活的同时,对其学习的基本情况也可谓‘了如指掌’,这就为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可能性。班主任可以根据本班学生各阶段的特点和出现的问题进行全程式的系统的研究与教育。

三、通过对入学新生(均为专科二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相关调查,发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几种常见问题

1.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几乎人人都有,只是程度上的区别。这是一种非常普通的心理障碍,自卑的学生感到自己无能,高考成绩不尽如人意,并自感无力克服。表现为胆小,不敢与人竞争,不敢抬头挺胸出现在同龄本科同学面前,总是怨恨自己,导致自己不断走向退缩。

2.厌学心理。

当前,许多学生在从紧张的高中阶段迈入新的大学阶段之后,表现出厌学现象,认为大学完全是张扬个性的舞台,继续伏案学习是在浪费时间。主要表现为对学习感到乏味,处于被动状态,对学校、对老师态度冷漠。一进教室就情绪低落,上课精神涣散,作业抄袭,考试舞弊,严重者逃学、辍学。厌学原因十分复杂。有的对学习缺乏应有的兴趣,学习目标极低,学业基础差;有的遭受到批评、指责和冷落,超过了他自身的心理承受力,以至自暴自弃,破罐破摔。

3.考试过度焦虑心理。

焦虑是影响学生学习和测试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不同程度的焦虑,对考试有不同的影响。焦虑程度适当,有利于促进复习考出好水平。焦虑程度太低,会使学生对考试满不在乎,骄傲自满,考不出好水平。焦虑过度则使学生坐立不安,头痛脑昏,注意力无法集中,思维比较紊乱,解题容易出错,不能发挥正常水平。

4.自尊心问题。

相比于中学生,初入大学的学生自尊心表现更为强烈。这往往导致对自我的评价过高,容易产生盲目乐观的情绪,致使他们很难处理好自己的人际关系,遇到挫折时会产生苦闷心理。有较强的好胜心理,但耐挫力不够强,对失败充满恐惧,对成功充满渴求,有时为了获得成功会不择手段。这些都是心理素质不健全的表现,容易引发心理疾患。

相反,有些同学则表现为自尊心过低,对自我的评价过低,因而在许多方面对自己抱有负面看法,觉得自己事事不如人。他们一般学习的动机不强,无上进心,因而学习成绩很差。对自己学业上的失败也常感受为是自己缺乏能力的结果,从而导致有较强的自卑心理,这些都是心理不健康和适应能力差的表现。

四、班主任有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基于心理健康教育规律和原则及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充分了解,班主任应该开展创造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应有针对性地采用以下几种途径和方法:

1.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有针对性地讲授一些心理学的知识。

理论对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没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学生对自己的心理世界永远是混沌的,一遇到心理困扰便显得无所适从。心理学知识对指导学生的学有好处,他们按照心理学揭示的规律去学习,学习成效就会有所提高。掌握一些心理学知识,有助于学生处理好人际关系,改变学生非理性的思维方式。

2.积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班级文化学习环境,优化群体心理。

从根本上说,这就要求更新教育观念,克服传统应试教育导致的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做法。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精神,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健康全面发展。应减少名目繁多的各种测验、考试,合理释放学生的应试压力与紧张感。同时,班主任应充分认识班级文化的教育功能,丰富班级文化的形式与内容(戴鉴雄,2007)。

3.加强学生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良好心态。

除了课本知识的学习,还须让学生走出课堂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社会实践,扩大社会接触面,打破从校门到家门的封闭式生活而给学生造成的胆怯恐惧等心理状态,增强意志力。同时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克服独立生活能力差、挫折耐受性差等心理。

4.帮助学生确立符合实际的自我观念,建立符合个人实际的抱负水平。

人贵有自知之明。一个人只有正确认识评价自己,确立正确的自我观念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处理好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主动地促进自己个性的完美发展。这样自然会心情舒畅、精神健康。

总之,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是错综复杂的。要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关键要创建一个有利于心理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作为学生工作最前线的班主任一定要深入了解学生实际,掌握其心理发展动向,采取有效的途径来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促进其心理的健康发展,真正落实素质教育要求。

参考文献:

[1]张乐.关于高中学生焦虑状况的调查研究[J].教育探索,2004,(1).

[2]戴鉴雄.试论班级管理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新课程研究,2007,(3).

大班健康教育重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班主任 心理健康教育 实践探索

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班主任是学生的导师,是学生在校期间的家长,更是学生的朋友。班主任最易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能力、学习状况、人际关系、家庭背景以及其亲子关系。在学校里,与学生交往最密切、对学生了解最深入的是班主任。班主任不仅在情感上最接近学生,也是学生心目中的权威,因此更能从情感、认识和行为等方面去影响学生;班主任方便通过观察、直接接触、与家庭教育结合等多种渠道全面了解学生,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变化,对学生心理问题的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评定、早期干预和长期追踪辅导有重大意义。因此,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班级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学校有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班主任也理所当然地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和骨干。下面,结合多年的经验谈几点看法。

1.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基础

在人的素质结构中,心理素质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既有利于人的身体健康,更有助于人的社会素质,诸如后天逐渐培养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品德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的提高。班主任在思想上要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对人的发展、对提升人的生命价值和社会价值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个性,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实现人格健全。要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必须了解和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一方面,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为了开发智力、发展思维,因为就绝大部分人而言,在智力上并不存在显著的高低之分,而只有智力类别之分,因此必须着重开展学生个性心理教育,即进行自我意识、兴趣、情感、意志、性格、习惯等的培养。应该说决定人的智力潜能的开发、学业和事业成败、生活质量提高的关键是人的个性心理健全和发展。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侧重点应该是学生学习心理、情感、意志品质、性心理、个性心理等方面的教育。另一方面,科学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有三个层次:第一,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第二,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第三,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着眼于实现心理健康、预防疾病,更是为了优化心理素质,实现健全人格。积极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以往的心理健康教育把重心放在“诊断和解除痛苦”上,这是治标不治本的做法。所以,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以积极心理学理念为指导,要定位在“发展”、“优化”和“开发”上,而不是心理问题的预防甚至“矫正”上。

2.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2.1 导向性原则

价值观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起着定向的作用。人文主义代表马斯洛承认“青少年不能没有导向”。学生毕竟不是成人,他们的心理尚未发育成熟,价值观尚未最后定型。在社会转型期,在意识领域价值多元的背景下,他们中许多人还不能独立地自我选择,需要班主任进行价值干预,进行澄清和引导。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应依靠德育为自己导引方向。

2.2 自原则

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应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和调动学生自我心理发展的自觉性和能动性。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居高临下的简单灌输,必须淡化过程中的“教育”(说教)痕迹。应该帮助学生产生内在自信、自助的力量,提高学生对外界的适应性、和谐性,使心理健康教育达到“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境界。

2.3 疏导性原则

班主任在教育实践中不再是强制灌输而是强调体验感悟,不再急于对学生暴露的思想和行为问题作出判断,而是多采用活动性和生活性的教育方式。 班主任要视野开阔,深谙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各自的优点与局限,尽量做到取长补短。有些心理问题往往通过道德行为表现出来,有些道德表现往往反映着人的心理问题。班主任应突破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各自为政的传统模式,在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到不同环境、不同场合都应接受不同行为规范的要求和制约,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学习态度;在进行道德规范教育时,应针对学生个性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

3.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3.1 提高自身人格魅力

毋容置疑,班主任自身潜移默化的力量对学生的心灵世界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对学生人格的发展具有认同、示范、感召、共鸣、渗透等作用。因此,班主任个人的心理素养和人格魅力就是启迪学生自主育心,调节自我、塑造自我的外部环境。

3.2 开发心理健康教育平台

一对一的沟通,如周记交流、谈话、指导都是班主任常常采用的方法,这些方法对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也是行之有效的。但是,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产生自助、自信的力量,切实提高学生的心理能量和心理弹性,还需要不断开发心理健康教育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