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物流行业的认识

对物流行业的认识

对物流行业的认识

对物流行业的认识范文第1篇

近几年,随着我国物流业的迅猛发展,物流专业设置和物流人才的培养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中等职业教育是技能实践型的职业教育,对物流专业学生的培养应侧重于动手能力方面,实践教学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另外,不断加大的就业压力和用人单位对技能证书的要求增加了学生对考证的需求。在这种形势下,围绕物流专业的教学目标探索物流专业职业技能考证与实践教学之间相互关系,就成为目前中职学校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中职物流专业技能考证与实践教学之间相互融合的必要性 在职业教育中,学历证书(毕业证)是一种学历证明,表明受教育的程度,即“学”过什么;而职业技能证书是一种技能证明,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劳动者具备某种职业所需的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证明,因为技能考证通常是由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中抽取试题,组成试卷,试题范围广,知识覆盖全面,对考生的理论知识,甚至实践操作能力的考核较为全面,考试目的明确,但考试内容不固定,包括基础的理论知识,也包括涉及实际的技能操作。以我校物流专业学生参加的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认证的物流员考试为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认证的物流员考试包括三个模块,一是物流专业英语与计算机基础(公共模块),主要考查学生了解和应用物流英语术语,阅读基本的物流英语文献,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二是现代物流管理基础,主要考查学生对物流相关概念、原理的理解和认识;三是现代物流装备与技术,主要考查学生对物流装备与物流技术的了解和运用原理。学生通过物流员的考前辅导和考试,熟悉了现代物流管理的理论和知识,认识了现代物流装备与技术,同时了解了物流运作流程,从中初步掌握物流装备操作的技巧。例如,在物流装备与技术这部分考试中有这样一些题目: 1.()最适宜装运袋装货物。 A.平托盘B.立柱托盘C.箱式托盘D.滑片托盘正确答案是选择B。 2.()用于需要低温管理货物(食品、医药品等)的运送。 A.托盘B.滚轮保冷箱式托盘C.平轮保冷箱式托盘D.保冷箱式托盘正确答案是选择B。 3.()是专用于运输需要保持一定温度的冷冻货物或低温货物的特殊集装箱。 A.运输集装箱B.杂货集装箱C.散货集装箱D.冷藏集装箱正确答案是选择D。 虽然这些只是简单的单项选择题,表面上是一些书面表达的题目,但是学生能否准确作答,表明他们在实际操作中,能否准确把握好不同类型的货物应该选用什么类型的物流装备。熟练的实操技能,往往都是以一定的理论知识为基础的,只有熟悉相关的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相同的情况,你才能迅速地判断应采用什么方法或设备协助解决。尽管理论不一定适用所有的实际情况,但毕竟理论是从实际操作中总结出来的。职业技能证书正是实际操作融入理论知识中的一种体现,虽然不是每个具有熟练技术实操能力的人员都具有职业技能证书,但至少具有职业技能证书的人员在某种程度上表明其具备了一定的操作技能。 随着越来越多的大专、本科、研究生学历的毕业生涌入社会,用人单位的选择空间越来越大,真可谓是“眼花缭乱”。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该如何在这些高学历人群中发挥优势脱颖而出呢?这除了是中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思考的问题,还是中等职业学校在办学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要知道“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实践性,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强调的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对于物流领域的职位,中职物流专业学生毕业后面向的岗位大部分是仓库管理员、理货员、拣货员、信息员、叉车司机等。为了适应物流企业对就业者要求的需要,中职物流教学基础课应按专业学习要求,以“必需、够用”为度;技能课则要求学生在校期间掌握岗前的实际操作,同时,为了对学生技能实操能力有一个综合的评定标准,需要将考取职业技能考证列入到中职物流专业学生技能培养的教学计划中,并将中职物流专业职业技能考证与实践教学相互渗透,使得学生毕业前能获得实操技能的资格肯定,毕业后可以顶岗工作。 因此,为建设好中职学校物流专业,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需要的物流人才,并且能增强物流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技术操作能力,推动中职学校物流专业职业技能考证与实践教学相互融合是非常必要的。 二、影响中职物流专业技能考证与实践教学相互融合的问题分析 (一)物流职业技能证书的认证机构繁多,证书发放管理混乱,缺乏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物流职业技能证书的权威性 当今社会中,开展物流职业技能认证的主要有: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物流师认证、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和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共同开展的“物流师职业资格认证”、广东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的物流师认证。面对着众多的认证机构开展的职业考证,认证标准不一致,部分认证机构收取的费用较高,但考试标准较低,只要付钱培训和参加考试,就能够获得证书。也有一些难度较高的,考核要求也比较严格的。而物流企业对于这些单位或协会认证的证书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认可标准,甚至不了解哪一个认证才是权威的。面对这种情况,物流专业学生选择适合的认证机构参加考试成为了考前应该深思熟虑的重要问题,对中职物流专业学生考取技能证书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打击。 (二)学生对学习的目标不明确,学校对学生职业技 能考证的重视不足,鼓励不足,组织不够很多中职学校在开设专业时,并没有及时将该专业的职业技能考证列入专业建设计划中,使得组织学生参加相关职业技能考证的实施滞后于专业发展的进程。以我校———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物流专业学生技能考证情况为例,我校在2004年开设了报关专业,第一年招生为一个班,约为71人,后为适应社会的需要,将报关专业改为现在的物流专业,每年招生为四个班,约为260人,并成为东莞市中职学校“重点建设专业”。从2004年到现在,专业发展历程有6年多时间,但是直到2010年为止,除了计算机等级考试和英语等级考试外,学校一直都没有统一组织过该专业学生参加任何的职业技能资格证书考试,使得就读该专业的学生在三年的学习过程中,对学习目标的定位很模糊,对自己专业的学习动力严重受挫。#p#分页标题#e# (三)物流专业职业技能考证相关课程的开展没有结合实操教学课程,专业教师缺乏实操经验,使得理论脱离实际 由于目前的物流专业职业技能考证的考试形式大多数是采用纸质笔试或上机考试,所以绝大多数的中职学校在开设物流职业技能考证相关课程时,都是以理论课堂为主,只是穿插极少部分的专业技能课时,甚至是完全没有专业技能课,严重地偏离了考取职业技能证书的本质。要知道职业技能证书是一种职业技能的认证考试,是验证考试者对技能掌握的程度;接受职业教育并通过职业技能认证考试的人员,应当标明其具有了一定的职业适应性和可用性。所以考核的内容中除了包含了基础理论知识,还涉及到部分技能操作知识。如果将考证的相关课程单纯以理论的形式进行讲授,没有结合实际操作,那学生只能是对知识“死记硬背”。对于原理和概念性的知识能够采用这样的方式,但是对于技能操作性的知识来说,那只能是凭空想象,不切合实际。尤其是中职物流专业的专业课程,因为其具有相当的技能实操性。举个例子来说,物流员考试三个模块中的物流装备与技术部分,该课程包含有很多物流专用设备的内容,如叉车、货架的概念与分类等,单单以叉车的分类内容为例,叉车按结构特点划分,可以分为平衡重式叉车、前移式叉车、侧面叉车、插腿式叉车和回转式叉车,不同类型的叉车具有不同的结构特点,使得其适用的环境也会有所不同。作为中职学生,不但需要了解其结构特点,还需要掌握其驾驶的方法,熟悉其使用的范围。如果单纯以理论授课的方式,那学生只能做到片面地了解其结构,绝对不可能完全理解不同叉车的使用范围及驾驶的方法。所以在开展物流专业职业技能考证相关课程时,如果将考证课程脱离实操课程来开展,那会使得学生对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的理解受到某种程度的阻碍,不利于中职物流专业学生通过职业技能考试,也不利于中职物流专业学生对技能的掌握。 三、实现中职物流专业实践教学与职业技能考证相互融合的方法 (一)职业资格证书必须与职业需求或行业岗位需求 密切结合,规范职业技能证书认证的标准,确保证书本身的质量,使得职业技能证书在社会和行业上更具有权威性 由于职业技能证书面向的群体不仅仅是学生,还有大量的在职人员或工作之后经过培训希望转换工作岗位的人员,使得职业技能证书的认证就具有了市场性,也具备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所以国家各部委、社会的培训机构纷纷推出种类繁多的职业资格认证,造成了就业市场上职业技能证书混乱的局面,也降低了职业技能证书的权威性。 在职业教育中,如果学历证书(毕业证书)是由教育主管部门来颁发,那么对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认证应由行业主管、协会和国家相关劳动主管部门联合来进行认证,那物流职业技能证书的认证就应是物流行业协会及劳动保障部门。这些机构和部门应该联合起来,根据国家教育v方针、政策,开展物流行业人才需求预测,统一制定教育培训规划,统一组织和指导行业职业教育与培训工作。同时,统一制定出规范的职业技能认证标准和行业就业准入制度,完善职业技能证书认证。 (二)学校重视学生技能考证———从学生入学开始,树立“双证书”的学习目标中职学生在入学前都是从来没有接触过专业课的,他们在初中阶段学习的都是语、数、英、生、物、化和历史、政治,所以对职业教育根本一点认识都没有,往往很难适应或者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才能适应中职的学习,尤其是专业课方面的学习。有些学生进入中职学校后,不知道自己的学习目标,以致学习变得松散颓废。而且中职学校考试较少,试卷基本上是由任课教师自己出题,题目大部分来源于平时的作业、练习,考试难度较低,考试很容易过关,造成学生学习没有压力,这样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下降。针对这样的情况,中职学校应该在物流专业学生入学时召开专业介绍会议,向物流专业学生们介绍物流专业的教学计划、教学要求、教学目标,让物流专业学生了解自己在中职三年的学习中需要完成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明确物流专业学生除了需要努力学习完成相关课程学习,取得毕业证书外,在毕业前还需要考取的公共技能证书(如计算机、英语等级证书)和专业职业技能证书(如物流员证书),让他们对自己三年的学习情况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有助于他们树立好学习的目标。 (三)根据社会和行业的需要,结合物流职业技能考证的要求,调整并完善物流专业课程的规划,建立物流实训场所,加强物流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使得职业技能考证与实践教学有效接轨 首先,中职学校应该对物流行业人才需求进行调研,了解社会和行业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情况,结合物流职业技能考证的认证标准和考试大纲的要求,从宏观上调整专业教学规划;学校在开设专业课程时应考虑职业技能考证对专业知识的要求,同时要将实际操作融合到理论教学中,合理安排专业课程。在开展专业课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应多采用影像资料、模型介绍等图、文、物并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物流作业流程,初步认识各种工具和设施。同时,学校应增加投入,建立与物流实训教学配套的实训场地,为任课教师提供相关设施,使得教师们将实操环节加入理论授课过程中成为可能,让学生通过现场操作训练,更好地理解并掌握理论知识,学会操作常用的工具和设施,将理论知识与技能相互融合。 其次,由于近几年蓬勃发展的物流业使得相当多的中职学校都增设物流专业,对物流专业教师的需求一下子激增,但大部分的物流专业青年教师均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社会实践经验,不具备动手能力,教学中根本无法将理论联系实际操作,严重影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技能的掌握,更不用说提高技能。同时,对职业技能考证欠缺经验,不了解物流专业职业技能考证的要求,不熟悉职业技能考证的考试形式等,根本无法对物流专业学生职业技能考证作出有效的辅导,严重制约了中职学校鼓励物流专业学生考取职业技能证书计划的实施。俗话说“名师出高徒”。为提高中职教育质量,提高职业教育的师资技能水平是关键。因此,中职学校必须建立一支过硬的实操型“双师”教师队伍。#p#分页标题#e# 为了更好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笔者认为应该做好以下两点: 1.建立校企合作,为专业课教师创造更多的顶岗实习机会 通过和物流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专业课教师创造机会定期到企业相应的岗位进行顶岗实习,跟班研讨,到一线了解物流各环节的工作流程,熟悉物流企业的经营管理和行业发展的动态等。这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让专业教师能将理论联系实际,真正体验理论与实际操作的差距,使得物流专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能“有话可说”,能用真实地例子讲授每个知识点,而不是脱离实际的“泛泛而谈”。 2.抓好“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学校组织学生参加职业技能考证,并不仅仅考学生,其实也在考教师。学生要通过职业技能考试,取得证书,那必须完成相关课程的学习。那在相关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多种的教学方法,在讲解专业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考证的辅导,同时还要将实际操作技能融入课堂中,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知识,顺利通过考试。这都有赖于专业课教师对职业技能考试的考试大纲要求的清晰理解,重难点的准确把握,考试题型的熟练认识。要做到这一点,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组织学生参加考试前,先组织教师培训学习,要求专业课教师参加该职业技能考试,取得该专业职业技能考试的证书,成为“双师型”教师。人们常说“自己的亲身经历是最有说服力的例子”,就是这个道理。 通过上述的思考和分析后,我认为中职物流专业的教学应该联系社会与行业的需要,结合物流专业职业技能考证的要求,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互融合,以考取物流职业技能证书作为目标,促使中职学生在中职三年学习中掌握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毕业后成为适合社会所需的人才。

对物流行业的认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物流企业;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

一、物流企业及其企业文化概述

1.物流企业含义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共同制定的《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GB/T19680-2005)对物流企业进行了界定[1]。解析该标准对物流企业的定义,我们可以总结物流企业的几个特点。第一,物流企业是一个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并且实行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第二,物流企业主要从事的业务类型有运输(含运输、货物快递)或仓储。第三,物流企业一般具有与自身业务相适应的信息管理系统,这种系统使其能够按照客户物流需求完成包括运输、储存、装卸、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等基本功能,并能使该物流企业进行日常的经营组织和管理[1]。

2.物流企业文化含义及特性

企业文化作为一门在企业管理实践中产生的学科,其最早起源可追溯到1981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威廉•大内(WilliamOuchi)的著作《Z理论——美国企业如何迎接日本的挑战》。实践和理论界普遍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套价值理念体系,该体系具有企业个性特色并且同时能为组织的全体员工认同并遵守;另外企业文化也包括这些理念在企业规章制度、员工行为方式等方面的综合体现。在传统的企业文化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和发展而来的物流企业文化,其内容当然也包括那些能够被识别的物流企业符号、服务方式以及物流企业经营管理的各种价值观、理念等,这些促使物流企业在不断地融合与创新之后塑造其特有的企业形象。每一个物流企业在其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都有一个重要任务,即如何保留和吸收传统企业文化中适合物流企业自身发展的精髓,努力创新、不断丰富和发展物流企业文化;在借鉴其他行业的企业文化精华的同时又探寻发展物流企业特色文化建设。综上所述,物流企业文化以传统企业文化为基础进行创新发展,因此物流企业文化既有企业文化的一般特性,又有自身独有的特性。总体说来,笔者认为物流企业文化具有以提供物流服务为中心、以提高效率为保障、以主动学习为导向、以实现双赢(多赢)为目标等特性。

3.物流企业文化在物流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杰克•韦尔奇(JackWelch)(通用电气公司前任首席执行官)曾说过:“文化是永远不能替代的竞争因素,企业靠人才和文化取胜。”同样的,物流企业文化在物流企业经营管理中究竟发挥了怎样的功能与作用呢?通过实践与学习,我们认为,物流企业文化的作用可以归纳为凝聚、导向、约束、激励等作用。

(1)物流企业文化的凝聚作用

企业文化是物流企业内部所有员工的精神理念和行为准则,可以把员工紧紧凝聚在一个共同的目标和同一个方向上,使得他们工作目的明确,在思想意识上逐步达成共识,在实践行动中做到“劲往一处使”,使得他们把自己的利益和物流企业的利益目标联系起来,促使员工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实现共赢,并形成一个充满和谐性与协调性的组织。这种作用可以使得员工在企业内部产生强烈的归属感,不用管理层的“硬性”管理,而自觉地认真工作,为物流企业发展进行努力,大大提高物流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物流企业文化的导向作用

物流企业文化的导向作用是指物流企业文化在经营管理中对全体员工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取向所产生的导向作用,主要包括价值导向和行为导向两方面。该导向作用可以为物流企业管理在激烈的市场冲击和竞争下提供长远、正确的发展方向,为物流企业做出决策提供依据。例如“服务第一”的文化可以提醒该物流企业发展决策和管理时要时时注重服务品质,“速度第一”的文化可以促进物流企业发展要以速度为首要考虑因素和原则。物流企业文化的导向作用是企业价值观念的核心和基础,是物流企业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保障手段。

(3)物流企业文化的激励作用

激励作用主要是指企业文化对员工的内在动机与潜在能力产生的激发效应,激励着员工热情地投入工作、积极创新,为企业创造高价值的回报。“速度”和“安全”两方面是物流企业最大特征和优势,实践表明,在激励条件下这两方面因素可以发挥地更好。激励是一种从精神上调动员工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文化,可以使得物流企业员工能力得到提升。激励是一种企业管理手段,但是企业文化可以使物流企业这种管理手段发挥最大效果。

(4)物流企业文化的约束作用

物流企业文化对管理层和员工在行为和工作上都有一定的约束效果,一般而言,企业文化的约束作用通常是通过“硬性”的严格制度与“软性”的文化影响两条途径实现的。“硬性”的严格制度是指那些渗透了企业文化理念的制度、规范与流程,对员工行为具有一定的强制作用,同时又因为融入了企业文化的软力量,从侧面保障物流企业有序运转。“软性”的文化影响,主要是从精神和思想层面进行,它主要是提醒员工在企业发展中哪些行为不该做、不能做,减少破坏企业利益的事情发生。物流企业文化的约束作用能够从意识层次提高员工自觉性和主动性,使员工工作规范化,提高责任感和敬业感;同时,企业文化约束作用的发展壮大可以促使物流企业向社会展现企业自身良好形象,树立信誉和影响。

二、物流企业文化研究现状近几年,我国物流业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学者关注和研究物流企业文化这一议题。目前,针对绿色物流、物流企业战略文化、核心竞争力文化等方面,学者和专家们都获得了一定的进展。在实践研究方面,从2009到2014年,有很多学者研究行业物流企业文化建设,并提出实践建议,如2012年,石丽慧[2]分析邮政速递物流企业面临的竞争形势及发展环境,分析企业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作用,探讨推进企业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措施;王翠敏[3]等在分析河北省民营医药物流企业文化的建设现状、存在问题等基础上,提出围绕着企业精神、物质、制度、行为文化四个方面,构建“服务核心、效率先行、人本载体”的范式。也有结合地区进行研究分析,如2010年,陈宏、池仁勇[4]在对浙江省物流企业文化现状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之上,揭示了浙江物流企业文化的现状及特征;2012年,方桂芬[5]在分析河南省物流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探讨有效建设物流企业文化的对策,以提高其文化竞争力;汪传雷[6]等通过对安徽三家物流企业管理状况的调查,分析了安徽物流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安徽物流企业的发展可以从徽商文化中获得启发,培育企业文化,从而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也有结合具体的企业进行研究分析,如易荣英、谢棋[7]在2014年以华航集团为例等等。从文献中发现,优秀的企业文化对物流企业的作用及影响已达成普遍共识,本文以福建省物流企业为例,分析福建省物流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问题并探析建设思路。

三、福建省物流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福建省物流企业文化建设总体上较之行业起初有一定的进步,但是笔者发现物流企业文化建设中依然存在着以下问题:缺乏适应不断变化环境的企业文化建设总体规划,企业管理者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过于简单,建设流于表象,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1.企业文化建设缺乏总体规划

现代物流企业越来越倾向于科技化、现代化,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以及各种软件系统及先进管理手段的应用,商品流通从早期的传统的物流配送方式向简单化、智能化、信息化的现代物流方式转变。物流企业在这种竞争状态和环境中体现出一种快速反应、服务系统化、过程一体化、技术专业化、网络化等特征,与之相适应的物流企业文化也应该改变从而适应这种改变。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福建省有一些物流企业内部各部门还是强调单一的、独立的物流基本职能,忽视各个职能间的关系。“二律背反”现象在不同的物流职能部门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企业的关注点更多是放在员工数量、仓储面积、营业额、利润等“量”或“绩”的数字上面,在整个企业发展规划中,系统的企业文化被忽视了,所以企业文化建设规划也很模糊或基本没有,这就导致这些企业文化建设在具体实施上流于形式了。

2.企业文化认识过于简单,建设流于表象

在调查中发现很多物流企业的管理者或领导者对企业文化理解上存在着误区,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第一,把企业文化建设等同于精神文明建设。如一些A级及以下企业由于本身规模不大,机构设置不多,为了省事或管理,这些企业把企业文化建设和政治思想工作安排到同一部门,甚至还有些企业直接将企业文化建设等同于政治思想工作。另外还有一些物流企业认为企业文化是一种思想灌输、说服教育,是宣传部门的事情,开开讲座、贴贴海报就可以了。第二,对企业文化认识过于简单或对企业文化建设重视不足。这些企业侧重于搞一些形象工程,他们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了设计企业标识、斟酌企业标语口号等方面,支持他们这样做的理由是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外在形象。我们在许多公司的内部墙上都能看到诸如“效率”、“服务”、“创新”、“客户满意”之类的口号;另外有一些企业把精力放在了设计统一的员工服、精美的公司徽章等能够彰显企业外在形象的物件上。这只是简单地将形象设计等同于企业文化,并没有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把企业精神——物流企业文化的核心体现在该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同时在企业员工的思维方式、工作、行为习惯中我们也没有发现有企业精神的痕迹,这样就容易导致企业文化缺乏强有力的生命活力,当然也没能形成强大的文化竞争力。另外,还缺乏对物流企业文化内涵进行更进一步地深入思考,这将对物流企业文化建设非常不利。

3.企业文化缺乏创新

当前国家对福建省多项政策,各物流企业面临各种发展机遇:政策支持同时需求市场增大,挑战也随之而来:各物流公司之间的竞争激烈,从事运输、仓储以及综合服务的都有;但是企业依然缺乏创新和发展的积极性。在调查中,企业规章制度就是企业文化在物流企业的管理者中“流行”甚广。在他们看来,组织员工学习已经制定出的企业的规章制度,接着严格实施,然后企业的文化建设就可水到渠成得以开展、完成,企业精神也随之能培育,最后逐渐形成企业的文化氛围。但是规章制度的建设并不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全部,决不能将二者等同;虽然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企业规章制度,制度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但这二者是有区别的。另外还有些物流企业出于从众心理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物流企业文化建设,要求企业及其管理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大胆创新,为本企业量身定制具有特殊个性的企业文化。但是,由于体制、传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福建省物流企业的一些“本位”观念束缚了管理者对独立个性的追求,导致其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创新意识不强,进而出现企业文化雷同的现象。

4.福建省物流企业文化建设思路探析

近几年福建省现代物流业总体规模不断扩大,行业发展的条件和环境不断趋好,区域物流合作不断拓展,对台口岸建设不断加强,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为物流业的进一步加快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这些得益于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步伐的加快,同时福建省政府办公厅于2011年到2016年先后出台或印发了《福建省“十二五”现代物流业发展专项规划》、《关于促进大中型物流企业发展的若干措施》、《福建省“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冷链物流加快发展六条措施的通知》、《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助力物流业的发展。抓住机遇,福建省物流企业的发展速度和质量也在不断提高,截至到2016年8月底,福建省共有274家A级物流企业,其中11家5A级企业、68家4A级企业、176家3A级企业、16家2A级企业、3家1A级企业。因此,本文认为福建省物流企业应进一步抓住机遇,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更进一步为物流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条件。为此,本文初步建议,福建省物流企业文化建设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提高认识,做好长远规划

首先管理者应认识到物流业不仅是一个外向型和增值型的服务行业,还是一个兼有劳动密集、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和资本密集特点的行业,该行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将越来越高。物流企业的管理者一定要有长远的眼光,必须认识到在这种不进则退的变化中企业必须适应并积极应对,不是置身事外而是亲身参与其中,同时不断用科学的发展观武装自己的头脑,积极、认真地做好长远规划。第一,时刻关注外部环境变化,在第一时间应对;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对物流企业管理的重要性。第二,物流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服从企业战略发展需要,根据物流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确定其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方向、实施规划及步骤,将其作为一个系统工程进行工作部署。第三,部署安排并逐步启动物流企业文化建设保障工作,即根据战略目标与规划为企业文化建设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实施条件,确保企业文化建设扎实、有效推进。具体如物流企业文化建设的指标体系的建立、企业文化建设的参与部门等。第四,在战略思想指导下,深入调研与分析、系统梳理与完善,结合自身实际与未来发展需要,总结、提炼出符合本企业实际的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并构建相应的基础体系,如行为识别体系、视觉识别体系等。第五,实施、评估与改进。从物流企业的培训、传播等体系全面入手,做到从宣传到岗位实践全面推进,将企业文化深度融入物流企业经营管理各个环节、各个岗位,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导向、激励与凝聚作用。同时,建立和完善物流企业文化建设评估机制,对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及实施效果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测评考核,总结经验与成果,同时改进、提升,促使企业文化建设持续改进、完善。

(2)坚持以人为本,全员参与

建设物流企业文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员参与”。现代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专家和学者们都对“企业文化是需要人来创造、实施、丰富和发展的”这一点达成了共识,同时也将其作为检验企业文化优良与否的一块“试金石”。物流企业的全体员工以及物流企业的服务对象(即客户)即本文说的“人”,在物流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最大功效的也是“人”。哈佛大学教授狄尔和甘乃迪对美国80家著名公司的调查显示,以崇高信念、价值和理想为最高目标的公司取得了卓越的绩效;以追求利润为追求目标的公司却并没有取得理想成绩。这一调查说明,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以人为中心,实行人本管理,充分发挥每一个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将每一个员工都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充分反映人的思想意识和心智模式,从而真正形成一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气。第一,“以人为本、全员参与”体现为以员工为根本,尊重员工,理解员工。当前物流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并发展就更需要所有员工的参与,员工的认同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认同的关键则是参与,企业文化需要被全体员工认同,因此应该鼓励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公司文化建设的各项内容。

福建省物流企业可以通过改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逐步实现作业机械化、信息化;提高库房管理水平,切实构建“以人为本、全员参与”的企业物质文化。第二,对于物流企业来说,它属于服务性行业,而物流企业能否赢得市场竞争的决定性因素一般认为是其服务质量的优劣,同时该服务质量的优劣又是物流企业立足和发展的根本。因此,“以人为本、全员参与”要求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引导、激励、推动全体员工共同参与;树立“大家的文化大家建设”的意识和氛围,各个部门密切配合,全员广泛参与,上下左右齐心协力,让广大员工切实感受到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与意义;实践中要求企业的每一位员工都能站在客户的角度考虑客户的需求,努力使客户满意。“以人为本、全员参与”主要是通过以下途径发挥功效的:第一,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提高全体员工的素质;第二,通过员工素质的提高提升物流企业的服务质量;第三,服务质量提高获得客户的满意、肯定;第四,客户满意、肯定将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利益,如市场占有率等;第五,企业获得利益后通过某些措施激励员工继续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如此循环反复,最终员工、企业、客户都得到收益。

(3)建立品牌文化,加入“本土”特色

跨区域、跨文化、跨时间展开业务活动决定了物流行业是一种特殊的服务性行业,同时满足不同地区客户的要求是进行物流合作的基本前提。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的差异是任何一个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都不得忽视的问题,尤其是需要与不同地区客户合作的物流企业。因此要想在业务开展地区获得良好的发展,建议物流企业要注意以下方面。第一,重视品牌文化的建设。当前福建省物流企业数量较多,截至2015年底,福建省A级物流企业保有量达到251家,位列全国第四位。品牌具有双重标识意义,对客户来说,品牌是认识物流企业主要的标识,它可以帮助客户在众多企业中进行快速选择;对物流企业来说,一个好的企业品牌可以吸引客户的眼球,让该企业在同行中脱颖而出,因此本文认为建立品牌是进行物流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首先树立正确的品牌理念,同时与时俱进,不断满足客户变化的文化需求,在品牌建设中突出本企业的各种特色标识。其次,准确定位企业品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准确的市场定位能为物流企业创造出发展空间。物流企业品牌定位既要坚持差异化原则,凸显企业特点;又要坚持个性化原则,创造出体现企业服务的个性化特色。最后,物流企业还要积极宣传企业品牌,号召全体员工保护品牌。物流企业应站在战略的高度,遵循开放融合的方针,加强与内外部的交流互动,保持企业文化的包容性和开放性。

加入“本土”特色是指物流企业在对外交流互动过程中,应对当地的文化进行了解,积极吸收和融合先进思想,保持对不同文化的敏感度,了解不同客户的文化背景,确保不触及所在地区的文化敏感区域,避免潜在的压力和冲突。要“因地制宜”地发展物流企业文化,在企业原有文化的基础上吸收本土文化的精华、去其槽粕,在避免文化冲突的同时,不断丰富、创新物流企业文化,形成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进一步促进物流企业的发展。物流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程,结合物流企业自身的发展状况,同时立足于物流行业的发展特点,在文化建设过程中不断总结、调整与创新发展,使企业文化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李述容.物流企业经营管理[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2]石丽慧.邮政速递物流企业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的思考[J].邮政研究,2012(5):32-33.

[3]王翠敏,胡玲玲等.关于河北省民营医药物流企业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物流技术,2013(1):41-43.

[4]陈宏、池仁勇.浙江省物流企业文化现状及特征分析[J].网络财富,2010(18):156-157.

[5]方桂芬.河南省物流企业文化建设研究[J].湖南农机,2012(7):143-144.

[6]汪传雷,王如正,姜培培.基于徽商文化的安徽物流企业文化管理问题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5):67-69.

[7]易荣英,谢棋.着力打造江海同舟勇争一流航运物流企业文化品牌——华航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4(7):215-218.

[8]叶坪鑫,何建湘,冷元红.企业文化建设实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9]刘光明.现代企业家与企业文化[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

对物流行业的认识范文第3篇

首先,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企业进行物流成本会计核算,完善物流成本管理体制。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速度前所未有,涉及的市场经济主体数量大、种类多,市场经济的各种原料成本和运输成本都逐年增加,引发企业物流成本日益上升,企业盈利空间越来越小,尽管众多企业已经有了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意识,但是却没有有效的措施给予支持,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问题众多,难以切实有效解决,面对市场经济发展的巨大压力,企业必须进行自我反思。

其次,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趋势要求企业必须进行物流成本核算,寻求自我生存的支持资金。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行列当中,逐步引进国外先进企业进入我国市场,共同发展,由此造成我国企业的竞争压力与日俱增,残酷的竞争压力和竞争环境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必须实现自我突破和发展,进行物流成本核算,统一物流成本管理。

最后,基于会计核算的企业物流成本管理问题研究对于企业自身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企业解决物流成本管理中的核算问题,完善企业的物流成本管理,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实现企业效益增收,提高企业获利空间,增加企业收益,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从而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促使我国市场经济高效发展。

2基于会计核算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缺乏对企业物流成本的认识不管是企业的管理人员还是企业的员工,对于企业物流成本的鉴定都存在局限性,企业管理人员虽然了解企业物流成本,但是对于具体的成本管理就只是认识到会计核算这一环节,没有意识到过程控制以及核算预测和计划制定这些组成部分的重要性,而企业的员工对于企业物流成本缺乏最基本的认识。

2.2缺乏规范统一的物流成本核算制度、核算标准和核算方法首先,企业管理者对于企业物流成本核算的环节和项目没有完全的认识,所以在制度制定方面缺乏全面的制度;其次,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在我国的起步较晚,企业对于物流成本的核算只是处于摸索阶段,缺乏统一的参考样本,所以在选择核算标准和核算方法方面,就需要在实践中去进行不断地尝试和更改,造成整个企业的物流成本核算制度不全面,核算标准和核算方法不规范、不统一。另一方面,会计核算形式复杂多样,难以统一管理。会计核算的过程需要通过一定的外在形式予以表现,需要借助一定的方法,采取一定的步骤,才能够将原始的经营管理信息进行量化,最终形成会计信息,该过程中的一系列相互结合、互相渗透的方式方法就被称为会计核算形式,会计核算形式多种多样,各自都有着自己的特点。3.3缺乏合格的人才基于会计核算角度进行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对于人才的要求具有专业性和全面性的特点。首先,管理操作人员必须具有专业的财务会计技能,能够清楚会计核算的方式方法,了解会计核算的具体组织形式,明确会计核算的具体操作过程,能够对会计核算进行熟练的操作和自我总结;其次,管理操作人员必须知晓物流成本管理的相关知识。只有管理操作人员具备了这两方面的条件才能够促使企业进行有效的物流成本管理控制。但是,由于企业管理人员对物流管理的会计核算认识不全面,自然在人员配备上面会有所欠缺,引发企业人才的缺乏。

2.4没有调动企业全员参与

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会计核算涉及到企业的各个部分,涉及到企业的每个人员,需要大家共同参与、相互配合,才能促使成本核算的全面完成。但是,企业在进行物流成本管理的过程中,对于物流成本的认识有限,只是将物流成本管理归于物流部门,而没有涉及到业务部等部门。

3改善基于会计核算的企业物流成本管理问题的措施

3.1加强学习,转变企业管理人员思想认识企业管理人员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思想认识,经常参加相关的专业培训班,参加物流成本管理的全面培训,与其它企业管理人员进行交流沟通,共同探索,寻求自我突破和完善。只有管理人员意识到了这一点,才能够进行自我完善和更新,从而做出长远的具有战略性意义的成本管理决策,做好企业的物流成本管理。

3.2完善管理制度,统一管理标准和管理方法完善管理制度需要明确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范畴,了解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核算方法和核算形式,确定企业物流成本管理会计核算的流程,从而确定岗位的设立和岗位职责,确定岗位考核统一标准,明确管理方法。在大型企业当中,企业要确定从上而下的管理制度,层层渗透,制定自下而上的负责制,选取内部管理控制的方法,让各岗位之间彼此依赖又彼此制约,从而达到内部制约平衡,实现会计核算的过程控制和监督。

3.3明确并坚持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基本原则首先,坚持合法原则。企业物流成本管理要遵循会计核算所必须遵循的《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法》等相关法律准则,遵循这些法律规则是每个企业所必须要承担的责任与义务,更是对社会尽职尽责的重要表现。其次,坚持持续经营原则。持续经营是企业的必然选择,更是企业的终极目标。企业进行物流成本管理必须要坚持持续经营的原则,从长远利益出发,做好全面真实的会计核算预测和控制,切忌因为眼前的利益而自毁前程。最后,坚持真实可信的原则。企业物流成本管理过程中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对一系列的数据记录必须真实、客观和可靠,对于一系列的会计凭证必须要进行真实的核对和数据记录,在进行会计核算报表的制定和公开时,必须保证报表数据的精确性。

3.4储备人才首先,企业可以进行自我人才培训,例如培训员工对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处理技巧方法。其次,企业可以通过对外引进相关人才。最后,企业可以通过与学校进行合作,培养所需人才。

对物流行业的认识范文第4篇

一、企业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职业素质要求

为了解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调查小组查阅了大量资料,走访了淮安物流园区的多家物流企业,以了解企业物流岗位设置情况及不同岗位对人才的职业素质的需求。通过调查及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企业对物流人才的职业素质需求主要体现在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心理、职业道德四个方面。

1.职业知识

用人单位反映有的学生职业知识极度缺乏,一问三不知。职业知识是指一定范围内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知识。以物流专业为例,职业知识包括物流管理专业基本理论知识,物流管理、物流规划与设计、物流业运作等核心知识和现代信息管理技术。高素质的职物流人才,必须具备一定的职业知识,且能在工作中合理运用。

2.职业技能

用人单位反映有的学生技能生疏,不会或不能熟练操作物流软件、物流用具。中国职业规划师协会对职业技能的界定是:职业技能是按照国家规定的职业标准,通过政府授权的考核鉴定机构,对劳动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与认证的活动。不少高职学校要求学生毕业时能取得“双证”(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甚至有的学校把取得职业资格证作为学生毕业的硬性规定。物流专业的学生毕业时最好取得助理物流师证书,“技能熟练”是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的基本要求。

3.职业心理

用人单位反映有的学生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缺乏基本了解,不知道自己适合从事何种岗位的工作,盲目而频繁地跳槽。职业心理是人们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的认识、情感、意志等相对稳定的心理倾向或个性特征。学生一毕业甚至还没毕业就面临就业,这就要求学生毕业前对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有一定了解,明确职业岗位的素质要求、能力要求,并为之奋斗。

4.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就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既是对本职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标准和要求,又是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德才兼备”是企业引进人才的基本要求,而“德”在职场上就体现为职业道德,它的主要内容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素质修养。

二、物流沙盘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物流沙盘通过模拟物流企业的整体运营过程,让学员通过竞标获得订单、派车提货、货物入库、货物分拣、车辆调度、线路选择、货物出库、货物到达、运费结算、车辆购置、仓库选址(配送中心建设)、资金筹措、人员招聘等战略、战术、运营层面的决策与实施。

1.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在平时的理论课学习中,学生对所学课程知识的认识往往是分散的、零乱的,缺乏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综合运用的能力。沙盘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将所学知识综合性、系统性地运用的载体。沙盘模拟实训要综合用到管理学、经济学、财务管理、物流配送、供应链管理等学科知识。通过沙盘模拟实训,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理解各门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完整的物流管理知识体系,增强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岗位素质全面培养

物流沙盘高度仿真的企业环境模拟,使学生既能大胆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又不必过分担心失败带来的负担,反而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沙盘模拟实训中,感受物流岗位的岗位职责、工作流程,通过不断反思、总结,全面提升自己的岗位素质。

3.团队协作能力

沙盘实训过程中,全班学生会根据需要分为6个小组,每个小组模拟一个物流公司,各个物流公司之间是相互竞争的关系;每个小组的成员要分别扮演总裁CEO、营销总监CSO、运营总监COO、财务总监CFO四个角色,各小组内部是相互配合的关系,各角色扮演者须相互配合才可能在竞争中获胜。角色扮演教学,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增强了课程的互动性与趣味性,同时通过揣摩各角色的岗位职责、团队目标,扮演者的团队协作能力得到锻炼。

4.职业道德的培养

在物流沙盘实训中,如果有学生迟到或没到,实训活动就无法按原定计划进行,必须重新分组、分配角色。这就促使学生认真履行自己的角色职责、爱岗敬业,通过岗位角色的认知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对物流行业的认识范文第5篇

摘要:现代物流业风险的复杂程度要远大于传统的运输业仓储业。物流保险成为物流企业转移风险提升效率的有效手段。但由于法规险种理念等原因,我国物流保险市场发展较为滞后,必须规范物流市场环境、营造促进物流保险发展的软环境、加快物流保险专业人才培养、积极推进物流保险创新,建立物流风险预警系统,促进物流保险市场的发展。

关键词:物流企业;物流风险;物流保险

  一、我国物流保险发展的现状

随着世界经济和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物流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新兴服务部门,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在国际上,物流产业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其发展程度成为衡量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我国政府在第十一个五年计划中,已经把物流列入要大力发展的现代服务业。物流行业是风险相当高的行业,在货物运输加工包装和物流配送过程中,由于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的损失相当大,迫切需要通过保险来转嫁风险物流保险可以分散物流过程中发生的风险,降低物流经营者的损失,提高物流经营者抵抗风险的能力,完善的物流保险制度就像一把保护伞,为物流经营者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是物流业整体发展的重要基础制度之一。

我国物流业中广泛应用的保险险种主要是财产保险和货物运输保险,财产保险是承保机器设备、厂房、仓储材料等财产的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的风险;货物运输保险是以运输过程中的货物作为保险标的,保险人承担因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损失的一种保险。这两个险种都是针对物流过程中的单个环节进行保险的,物流企业迫切需要一个专业的综合性的险种,为其分担在物流运作过程中所承担的系列风险,真正降低物流企业的运作风险。

目前针对物流行业的专业险种有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在全国推出“物流货物保险”和“物流责任保险”以及大地保险公司推出的“物流综合险”等,这些保险较传统的货物财产保险而言更为合理,责任范围也更大了,但由于物流保险在我国推出的时间很短,保险公司还处于探索阶段,出于对风险的防范和对成本的控制,保险公司对产品所承保的责任范围不仅有非常严格的限制,而且对许多条款的理解都未作详细的说明,如故意行为如何认定等,使得物流保险在市场上尚未被物流企业真正认可,发展较为滞后。

二、我国物流保险发展滞后的原因分析

(一)从物流企业的角度进行分析,物流企业对风险重视不够

我国物流企业中,相当一部分为中小型的物流公司,行业竞争激烈,利润低,普遍存在资金紧张的问题,同时企业主的风险和保险意识差,往往认为保险是可有可无的东西,甚至把参加保险当成一种负担看待。另外,现代物流涉及环节多,要素复杂且货物数量多单件价值低,如果逐件逐环节进行投保,则投保手续十分繁杂,保险费高昂且存在保险真空地带,保险并不能化解所有的风险。因此,物流企业一般不愿意投保。同时,无规范无标准的运作将会带来巨大的潜在风险,使物流相关风险的不确定性增大,风险的可认知性和可控性降低,这将给保险公司带来巨大的经营风险。现在的物流市场也缺乏标准化的物流企业分类和标准化的信用评级体系,无法对物流企业进行合理分类,使保险公司更难做到险种和责任设计上的量体裁衣。

  物流企业对保险的功能认识不清,部分物流企业错误地认为只要购买了物流保险,保险公司就应该对物流过程中的一切风险提供保障,这种错误的认识导致一些公司投保后由于有所依赖而放松了风险管理风险控制,有的甚至故意制造风险以获得保险赔偿。实际上,作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商业企业,保险公司并非对一切风险都承保,而是只针对可保风险承保。

  (二)从保险公司的角度进行分析

  保险宣传模糊,承保服务不到位。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保险公司在宣传保险产品时往往存在模糊宣传的情况,使得企业对各险种的保障范围和功能理解不到位,对保险责任和免赔条款认识不清晰,以致企业在险种选择上出现偏差或失误。同时,保险公司在承保时往往只注重保费收入,对于企业购买的险种是否合适则很少考虑,更不用说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帮助企业分析其可能面临的不同风险,并提出合理化的投保建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