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了解传统文化的方法

了解传统文化的方法

了解传统文化的方法

了解传统文化的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传统文化;招贴设计;教学;书法

中图分类号:J52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8-0185-02

一、引言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沉淀千年的文化底蕴赋予了我们极大的感官与精神的享受,无论是中国汉字、书法还是水墨画或者说民间艺术文化,都是祖辈留给我们的、值得我们珍视与传承的文化瑰宝。将传统中国文化与现代招贴表现手法相结合,在传统与现代直接寻找切入点与契合处,在吸收与肯定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之上,利用现代招贴理念,汲取传统文化中存在的与现代表现手法不同的造型语言,展现富有中华民族特色的设计手法与表现手段,是目前招贴设计教学的主要课题。

二、中国传统文化融入招贴设计教学的必要性

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丽之宝,千年历史的洗礼与沉淀,使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内容丰富,且形式多样,意义深远。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招贴设计教学合理融合,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开启了另一条展现中过传统文化、继承中国传统艺术的道路,有利于我国传统文化价值的保存。另一方面,在招贴设计教学中融入艺术教育,还可以极大地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是升华学生思维情感、促进学生感性思考、完善学生民族情感、培养学生独立人文精神的强力武器。这两者的科学结合,有助于学生跳出固有的思维方式,摆脱前人的设计之桎梏,使创作者的学习与艺术创作走出当前一味追求模仿的误区。

当前,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内容,丰富招贴艺术的设计形式与设计元素,已经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现代招贴设计师打破以往单纯模仿外国的僵局,利用传统文化打造出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招贴设计风格,这既是招贴设计的形势所驱,也是招贴设计的最终归宿。正如香港著名设计师靳棣强先生所说:“民族文化丰富多彩,能吸养消化,思考发酵,定能创意无限。”

三、中国传统文化融入招贴设计教学的探索

(一)教学方向与思路的拓展

艺术设计的学习并不仅仅只是单纯的技巧或者技能训练,更应该重视的是艺术文化以及艺术文化表现形式的学习。谈及艺术文化学习,首先必须充分理解、尊重艺术文化,这应该作为一项主要的学习内容与学习目标被纳入教育范畴之中。平面广告设计内容千千万万,包罗万象,体现在生活与市场的方方面面,我们的教学目的是,在设计时就应该寻找广告招贴设计与传统文化的契合点,并适度与市场相结合,以体现市场的实际需求。目前,我国的招贴广告已经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即回归本土与贴合市场,这不仅使招贴广告富含一定的文化韵味,同时还更深层次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尊崇感。

此外,将招贴广告作为一个载体承载中国传统文化之中,还可以更好地保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特别是与现代课堂教学的融合,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更好地使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帮助学生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以从中提取有用的知识信息,从而将其合理地融入到现代招贴广告设计之中。相对来说,课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认知性,通过课堂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知识文化概念,使学生从潜意识上重视传统文化,这对于学生在以后的具体实践中应用传统文化元素意义非凡。值得注意的是传统文化的应用不仅是简单的外形,要注意更深层次的内在含义上的延伸与拓展,我们要在充分理解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之上,将传统文化从“形”,延至“意”,进而传至“神”。

(二)教学方式与过程的革新

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招贴设计教学课堂之前,首先要做的是对于传统课堂形式的改变,改变以前那种以教师为主导,满堂灌与填鸭式教学,转而以学生为主导,引导学生自有思考,采用一种边学习、边观察、边交流、边提高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自主思维模式。在开展教学之前,教师应该带领学生了解课堂学习目标、价值以及本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以及基本要求,明确向学生指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在本节中的影响以及意义,切实了解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态度以及了解程度。

在整个学习过程之中,教师要清晰地了解学生对于传统文化之于平面广告招贴的价值认识,结合具体的情况,有意识地创造传统文化的良好教学氛围,以对认识薄弱或者不清的情况予以适当解决。最后,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与学生携手分析实际教学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同时设身处地站在学生的思考角度,研究学生的思维创作,以从根本上帮助学生解决思维缺陷与出现漏洞的原因,并更深层地考虑如何进一步引导和适时有度地干预才更有利于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活动。整个教学流程应遵循先理解、后体会、再实践的方式进行。

在现代招贴设计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于学生对传统文化内涵理解的一种考验,应用、吸收传统文化并不是简单地将传统文化的元素直接拷贝到设计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去认知并了解传统文化内涵,以更好地对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变化与改造,并使改造后的图形成为整个设计中的一个创新点。对学生构思思维的培养只是现代招贴设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一般我们主要是通过对“形”、“意”、“色”等元素的提取与衍生来达到预想的目的。首先是关于“形”,形其基本含义是物象展现出来的外形与结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应用传统文化中一些具有一定文化背景意义的字符或者花纹,比如说表示吉祥意义的万字纹、如意纹、杂宝纹等,这些纹饰不仅样子精细美观,而且含有一定的文化意义,一举两得。除了直接对此进行应用之外,还可以借助一些辅助工具对此进行形式上的转化与变幻,或者分解或者重组,但一定要注意实际应用意义上的甄别。

其次是“意”,以“形”会“意”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主要的一笔,从形态上体会意义上的深远,利用形态将中华民族的情感展现出来,这不仅是对于学生的一个重要要求,对于教师来说也是一个挑战。在整个课堂学习过程中,教师除了积极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中的图像进行提炼与创新之外,还应该进一步带领学生深挖掩藏在这些图形之后的深刻含义。从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角度深层次去理解传统文化之于招贴广告设计的重要性,是中国传统文化从形态、风格以及意义上无限制延展。

最后是对于“色”的把握。色彩可以反映广告产品的基本走向,或者是清新或者是温馨亦或者是“高冷”,正确对色彩进行把握,有助于我们更成功地实现广告宣传的目的。色彩是平面广告给人们留下的最直观的第一印象,是构成广告的重要组成部分,色彩不仅可以有效表现设计者的情感,同时还可以影响欣赏者的心理与情绪。比如有着信仰以及虔诚含义的黄色,黄色在东方代表光明、希望以及权威,因此被广泛应用在宗教以及皇室装饰之中;其次如红色,代表生命、未来以及生机等,而在中国古代社会,红色便被民众应用在一些喜庆的场合。色彩的运用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展现画面的节奏感和韵律感,这一切都要有完整的具有传统意味的人文精神作为创作的依托。

在整个招贴设计教学过程中,需要突出与强调的是学生的创作技能背后的思想设计与情感表现,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让学生可以以一种艺术的感觉看待整个世界。无论最终的表现手法是具体还是抽象或者说是两者结合,带领学生在领悟传统文化基础之上去了解、挖掘民族传统文化都是现代招贴设计课程的重要目标。

三、中国传统文化融入招贴设计教学实践――以书法为例

首先,书法线条美的借鉴。线条是书法作品构成的基本元素,是视觉形象美的基础,本质上体现着书法的精神特质。借鉴书法中的线条美,首先要做的是理解书法不同线条表现出的含义,并从中提取应用元素结合现代表现手法,赋予招贴广告以新的含义,也使得学生的审美意识不断提高。

其次是对书法的构造美德借鉴。我国的书法历经千年变化,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之下形成了不同的字体,展现出了不同的个性与风格,因此,借用不同字体的书法便可以很好地展现出招贴广告的不同内涵。文字是招贴广告的重要构成部分,现代电脑在进行文字设计时,虽然使用方便,但是略呆板,缺乏活力与艺术性。因此,有必要借鉴书法的构造,将书法独特的可以传递作者情感的功能体现其中,以扩展招贴广告设计作品的文化与表现内涵。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不是一味依赖电脑。

再次是借鉴书法的笔韵以及墨趣。书法是一种时间艺术,所谓时间艺术,即书法的线条随着时间的流动具有不可撤销性、不可重复叠加性,把传统书法的笔韵、墨趣融合到招贴设计教学中,是广告招贴设计对书法艺术进行借鉴的一个难点。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从传统书法中吸收营养也是开拓创作思路的一条途径。

最后,借鉴书法章法的美。真正的艺术不仅要拥有完美的细节,也要拥有完美的整体,整体达到美才是招贴广告追求的最终目标。书法的章法即是书法作品总体布局与总体表现的形式,真正的书法艺术颇为重视章法,讲究单字与周围字体在组合上的平衡与协调。一幅成功的书法作品从基本的线条笔画到整体的格局构造,就好比调兵遣将,要从容不迫,伸缩有度,讲究气势上的一气呵成,以及展现方式上的力度和神采。招贴设计借鉴书法主要是借鉴书法的构图与章法,以更好地贯彻使用在自己身上,而能更好地为读者呈现出一种较为合理与美观的招贴广告形式。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借鉴书法章法的美,能够加强学生对招贴中文字、图形等视觉元素的整合,提高学生对整体设计的把握能力。中国传统书法讲究均衡以及韵律,讲究布局上的美观,我国书法篆刻有“疏可走马,密不透风”之说,这既体现了书法的基本行文规范,又从另一个角度体现了艺术形式上的美。

四、结语

中国传统文化之于中国人意义非凡,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应用到现代招贴设计教学之中,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同时也是对现代招贴广告设计教学的一种探索,“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在招贴设计教学过程中,不应固守于旧、迂腐不化,而应作为创造者去开拓新的未来。

参考文献:

[1]苏晓娟.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招贴设计中的应用[J].美术大观,2012(08).

[2]周峰.万煦.汉字在招贴设计中的创意运用[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9(03).

了解传统文化的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小学写字教育 渗透策略 传统文化

近些年来,从苏州园林、中医针灸等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不断成功看,国人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和教育部在《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纳入中小学教育过程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强调要加强中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而在小学阶段发扬传统文化,写字教育成为一条有效的传播途径,是发扬传统文化不可忽视的纽带。写字教育可以以传统文化为范本实施教学,而作为传统文化之一的书法,其本身不仅是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而且具备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然而,目前写字教育却不容乐观。

一、小学写字教育中传统文化的缺失

虽然小学语文新课标对传统文化越来越重视,但是现实的小学教育尤其是写字教育中仍存在不少问题。

(1)学校虽有开设写字课,却常常被忽视。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写字课被列入课表,可是虽然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学校每周开设一节写字课,但是常常被其他课程占用,或者有的直接把写字课纳入语文课,好点的却只是把写字课当做练字课和识字课,完全没有充分利用好写字课,不能向学生传达传统文化的精髓。(2)教师不能发挥写字教育的作用。小学写字课一般都会由语文教师担任,但普通语文老师并没有经过关于写字教育的专门训练,欠缺理论知识,以及没有系统地研究过关于写字课的教学方法,更不用提对写字教育所能渗透的传统文化的了解。而且让语文教师担任这门课易走入误区,潜意识里师生都会将这门课当成变相的语文课。教师一般只会教学生练字和识字,很少在学生练字和识字的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3)很多家长对于写字课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家长会让孩子参加诸如奥数、绘画、舞蹈、乐器之类的“特长培训班”,很少有家长愿让孩子花时间练一手好字,了解传统文化。学生没有机会及时间进行课外写字教育,写字教育所承载的传统文化传达不到学生的身上,学生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4)学生上写字课很无奈。在写字课变成语文课的现在,学生更厌恶写字课,对待写字变得轻浮,字迹潦草、随性,好像完全不把写字当一回事,学生也不会从写字中了解传统文化。

二、小学写字教育中传统文化缺失的原因分析

1.在写字教育的认识上有偏差

人们常常有一个误区:认为写字教育就是只要让学生会写字、写好字就可以。然而这只是写字教育的一小部分,只属于写字教育的应用价值,写字教育还有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好写字教育,发扬传统文化。

2.片面追求“分数”、“升学率”

考试作为一种检验教学效果、选拔人才的方式本身是没有错的,而过于追求“分数”、“升学率”,校方通常都会以是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成绩为出发点,造成“一切工作都为教学让路”、“考什么教什么”的现象及随意增加学生的学习时间,在实际教学中无法也没有时间实施写字教育。加上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学生根本没有时间接受写字教育。

3.师资力量缺乏

学校虽开有写字课,但若让一个没有经过进修、培训又缺少一定专业知识水平的教师,即便是语文老师上课,教学质量也可想而知。教师本身就对写字教育方面的知识认识不够全面,谈何将写字教育和传统文化相结合传授给学生。

4.小学生对于写字教育不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于写字课也不感兴趣,如此导致学生对于写字与传统文化方面的知识认识不足,使得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上课不注意听讲,对于书写应付了事,课后不写不练,也不会对写字与传统文化产生兴趣。

三、小学写字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基本策略

1.通过纸、墨、笔、砚特性的试验

中国书法进入小学课堂势在必行,但在此之前必须提高学生对于文房四宝的认识。作为文房四宝的纸、墨、笔、砚,对学生没有伤害,本身也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传统书法必备的工具和传承传统文化的载体。在学生学习中国书法的一开始,可以向学生介绍文房四宝的特点及作用。例如,在介绍“纸”的时候,可以告诉学生,这里的“纸”指的是“宣纸”,是中国特有的,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宣纸起于唐朝,历代相传,有“纸中之王,千年纸寿”的美誉。而且可以告诉学生对于宣纸的记载最早见于《历代名画记》、《新唐书》等,有兴趣的学生可以课后阅读有关资料,让学生自发地了解传统文化有关的知识。

2.通过中国书法史年表的展示

在写字教育过程中,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了解从西安半坡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神秘的陶艺符号算起,中国的汉字书法已走过漫长的六千多年的历史。历史悠久的汉字书法演变、许许多多的书法名家,为今天的世人留下载籍浩富的书法艺术瑰宝,也成为中华神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中国书法史年表的展示,学生了解中国书法即是创新的演变史,是一部传承史,让学生知道创新是在传承的基础上实施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激发学生对于祖国、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并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3.通过传统书法故事的讲解

在写字教育的过程中,给学生讲述一些书法小故事,从故事中学生得到成长,并了解传统文化。当学生开始对这样的小故事产生浓厚的兴趣,课后自发地通过查询、阅读有关书法的小故事,这样传统文化就不必担心被遗忘在角落。像这样的书法小故事有很多,如王羲之年少的时候为了写好书法,每天不停地勤练,每当写完字,就在门前的那口水池里洗毛笔、砚台。时间一久,池水都变成黑的,因此当时的人称那口水池为“墨池”。听后这些小故事学生敬佩名人之情会油然而生,这些前人具有示范作用,学生也会自觉地效仿。另外,学生对于书法具有浓厚的兴趣。总之,通过传统书法故事的讲解,培养学生耐心、毅力、持之以恒等优良品质。让学生通过写字静下心,坐得住,改变多动的不良习惯,积极向上,好学乐学。

4.通过临摹字帖

(1)选择具有传统文化精神等方面内容的字帖

在写字教学过程中,可选取适当的字帖内容,诸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众心成城,众口铄金”、“忧劳可兴国,逸豫可亡身”、“勤则难朽,逸则易坏”等蕴含寓意的字帖,通过写字教育,学生对于写字课产生兴趣,并使传统文化得到发扬和继承。

(2)选择具有传统节日、习俗、民族特点等方面内容的字帖

在选择适当的字帖时可以用如杜甫的《登高》、王维的《九月几日忆山东兄弟》、苏轼的《水调歌头》等字帖,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更多的认识。总之,通过临摹字帖,陶冶学生的爱国情操,培养学生的民族向心力、凝聚力、勤劳勇敢等民族精神。学生从字帖内容中还可以了解到中国传统的节日,以及更多的传统文化内容。

了解传统文化的方法范文第3篇

高中语文是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的重要途径,语言文字更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实现高中语文与传统文化的契合,不仅可以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而且更以丰富学生的语言文化素养,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语言文化知识。

关键词:

高中语文;传统文化;契合策略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把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熏陶契合开展,是现代语文教学的新要求,也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发展趋势。本文主要探讨高中语文与传统文化契合存在的问题,以及有效的结合策略。

1高中语文与传统文化契合的现状

1.1没能充分挖掘传统文化元素

通过语文教学实践可以发现,学生最感兴趣的往往是语文课堂教学的辅助阅读资料,这些阅读资源不仅信息含量丰富,而且其中蕴含着大量的传统文化内容,是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熏陶的重要渠道,这也折射出高中语文教学挖掘传统文化的缺失。首先,高中语文课堂给学生提供的传统文化教学内容较少,没能满足学生的语文阅读和学习的实际需要,特别是在文言文教学、古典文学名著教学、历史文化散文教学中没能充分的进行传统文化熏陶。其次,传统文化教学机械,没能把传统文化知识有效的传递给学生,还主要以知识介绍为主,没能采用辩证的教学态度,学生获得的传统文化的信息内容较为肤浅,存在教学简单化和形式化问题。最后,教师研究传统文化投入少,没能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的教学价值,在静态教学观念的影响下,传统文化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不突出。

1.2缺少科学的传统文化渗透方法

传统文化的魅力建立在科学的教学方法基础之上,只有高中生对传统文化有了深刻的理解,才能体现出传统文化的价值。首先,教师没能结合语文教材进行传统文化教学,传统文化与课堂教学联系的不紧密,例如,在《师说》的讲授过程中,没能形成良好的传统文化的熏陶氛围。单纯建立在课文翻译基础上的传统教学方式,没能让学生深刻领会师道尊严的价值。其次,教师没能实现课内课外的结合,没有在课堂教学把握传统文化渗透的重点和有效方法,不能掌握科学的方法把传统文化嵌入到语文课堂上来,没能及时解决来自学生的文化困惑问题。最后,信息化的渗透方式是当前的主流教学方式,但是课堂教学中没能探索出形成学生良好价值观和激发学生情感的信息化传统文化的教学方式。

2高中语文与传统文化契合的原则

2.1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原则

在高中语文课堂进行传统文化教学,不仅要帮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而且还要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汉语言思维,引导学生认同汉民族的共同语言,赞同汉语言文字的文化艺术魅力。首先,应当注重使用简洁、生动、形象的语言展示传统文化,注重展示传统文化的语言美与文学美。其次,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特别是在把握经典文学作品时,要引导学生以汉语言的思维方式把握传统文化内涵,形成正确的文化观。

2.2理论结合实践教学原则

高中语文进行传统文化教学,必须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既要进行传统文化知识的教育,又要结合学生的实践,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形成深刻印象,帮助学生在内心认处认同并实践优化传统文化。首先,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语义的理解,全面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潮流与内涵行为与价值认同。其次,要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和传统民俗活动进行教学,例如,引导学生在端午节理解理解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情怀等,促进学生践行优化传统文化。此外,还可结合乡土特色,开展地方性教学,注重挖掘地方传统文化现象进行语文教学。

3高中语文与传统文化契合的策略

3.1挖掘语文教材内容策略

为了实现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相契合目标,应当从高中语文教材出发,注重挖掘语文教材中渗透的传统文化内容,培养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实现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契合目标。首先,教师应当全面熟悉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围绕教学目标对传统文化教学素材进行整合。其次,优化教学设计,使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把传统文化元素有效呈现出来,帮助学生在良好的情境氛围中科学的掌握传统文化内涵。最后,把文本中的传统文化元素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把课堂教学渗透到学生日常生活中,促进学生产生情感与生活的共鸣,帮助学生掌握教材中传统文化内容。例如,在课文《兰亭集序》的教学中,在讲述“不知老之将至”时,可以结合论语中“发愤忘食,不知老之将至”的珍惜时间例子和语句,引导学生深刻感知时不我待之感,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中有关时间的观念,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中语句。

3.2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兴趣

为了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还必须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教学的契合中,全面提高传统文化教学的效率。首先,在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教学中,应当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教学方式方法,以直观的形式把传统文化元素生动的展示出来,为传统文化教学形成良好的氛围,全面提升学生的主观学习兴趣。其次,可以利用多种教学形式,包括学生的亲身体验参与等形式,帮助学生更好的融入传统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生深刻的记忆效果。最后,从学生感兴趣的历史典故等出发,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现象进行深刻的思考,还可以结合传统文化的经典视频,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把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传递给学生。例如,在《林黛玉进贾府》的教学中,可以结合传统礼仪,帮助学生理解文中繁琐的仪式,从而引导学生对文化中微妙的人物关系进行深刻体会,进而全面的把握人物形象,使高中生对文本形成深入理解。

3.3结合课堂拓展传统文化阅读

为了起到语文辅助教学的作用,应当结合高中语文日常课堂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辅助教学内容和传统文化素材,促进学生在在不同的辅助教学中全面感知熟悉传统文化,并且对古代经典文化有更充分的领略,形成学生较好的传统文化修养。首先,教师可以围绕课堂教学中的内容,为学生推荐精典的古典文化的篇章段落,促进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接受良好的传统文化修养。其次,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策略,把机械的教学内容生动的讲授给学生,重点对其中的文化现象进行重点阐述,这样可以引导学生从内心深刻的感受传统文化的内涵。最后,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多接触古典文化名著,同时阅读一些传统文化内涵丰富的文化散文,例如,引导高中生从余秋雨,秦牧等人的历史文化散文中得到良好的传统文化熏陶,全面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的修养。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实现高中语文与传统文化契合的目标,不仅可以提升语文教学的趣味性,而且还可为高中语文教学营造良氛围,促进学生更好学习语言文字知识,形成学生良好的语言素养。为此应当挖掘传统文化内容,科学使用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理解传统文化能力。

参考文献

[1]姜祝萍.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J].高考,2016(15).

[2]史海英.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J].学周刊,2016(7).

了解传统文化的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视觉元素;设计层次;设计流程;设计实践

我国历史悠久,拥有众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更具备承载着这些传统文化的文化元素符号。这些传统文化元素为现代视觉设计提供了非常丰富的资源。因此,笔者认为,作为一名中国的设计从业者,在进行视觉传达设计时,应该充分理解这些传统文化元素,并对之进行有效利用,从而使设计更加具备中国特色与审美维度。

一、设计层次

通过现代设计的手段将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再设计,是传统文化可以持续发展的动力。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为主题的现代视觉设计,从设计的表达手法上可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一)成表层——取其形

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视觉图形作为直接参考对象,取其形态特征并加以创作。这里所说的“取其形”,并不是简单地照搬传统图案,而是对其进行一定取舍后的图形再创造,是设计师通过现代的审美,将其进行重构,使其具有时尚性、功能性和应用性的一种方式。例如,凤凰卫视的标志设计(图1),就是一个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视觉语言的造型方法与形式法则与现代设计相结合的优秀案例。标志采用了中国传统的太极图形与彩陶装饰上的凤凰造型相结合的手法,简化凤凰的造型,并在视觉上组合成中国民间喜相逢的格律图式。

(二)中间层——延其意

“延其意”是比“取其形”深一度的视觉设计层次。首先,创作者需要对传统文化元素图形的意义有一个较为深刻的认识,并通过创造全新的形象发展并延伸传统文化的寓意。其次,创作者需要在传统寓意中寻求突破与变革,发展原有的传统图形。“形”为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觉传统,“意”则代表了古代人的精神世界。充分挖掘图形的意义是现代视觉设计的有效途径,即设计所具有的文化厚度。比如中国联通的标志(图2),就是以佛教八宝的“盘长”造型为原型,寓意“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三)内在层——传其神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图形的“神”主要是通过创作者对符号的变革与重构,从而将图形的意象巧妙地表达出来。同时,“神”也体现在作品所具有的观念与价值取向上。例如,北京申奥标志是一个中国传统手工艺品图案(图3),即“同心结”或“中国结”,其采用的是奥林匹克五环的标志。图案表现了一个人打太极拳的动感姿态,简洁的动作线条蕴涵着和谐及力量,寓意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团结、合作和交流,在意象上使人产生共鸣。而第29届奥运会的标志——“舞动的北京”以独特的、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印章篆刻和书法为手段,把中国传统艺术和现代奥林匹克精神结合起来,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充分展示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题。其构成人物的笔画与汉字“京”十分相象,用优美的中国传统书法的独特字体完成。该标志简洁的动作线条勾勒出的动态人物寓意一位跑步运动员冲向终点拥抱胜利的姿态,体现了奥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的精神。

二、设计流程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视觉设计作为视觉设计中的一个特殊且十分重要的主题,有其一脉相承的设计方法。在设计创意时,通常分为5个步骤:步骤一,挖掘元素内涵及特征。深入发掘原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及其内在的信息源,并扩展其内在含义的辐射面。步骤二,再造想象。依据创作主题,将原有传统文化元素的形象、外形或元素进行视觉设计表达方法的再创造,从而形成新的视觉感知。步骤三,二次抽象。由于传统文化元素图形结构复杂、形式陈旧,与现代审美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需要对其造型、形态、色彩进行提炼概括,它是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视觉设计的起点,也是最重要的步骤之一。步骤四,观察想象。观察是分析、研究、想象的前提,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视觉设计的观察,引发创作者联想,从而达到“取其形”“延其意”“传其神”的升华创作。步骤五,形象再构。形象再构是视觉效果好坏的直观因素,通过“解构”“取舍”“融合”和“纳新”的手法,从原始图形中提炼出新图形的构造成分和组成元素,并运用视觉设计的表达方法促使元素向新样式的转化,从而使传统文化元素焕发新活力,具有现代美学特征和应用功能。

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转化方式

随着社会的进步,一些产生于过去的传统符号也逐渐离开人们视线。远离了人们生活的传统符号在这个时代表现出更多的不认同性,所以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符号直接“拿来主义”是不合时宜的。仅仅将传统元素进行重复、堆砌只是生硬的搬套,并不能引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与喜爱。因此,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转化,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解构

解——分解,即将原有的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分解,把完整的图形打散并重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解是对图形符号的空间、形态、色彩、结构、组织关系分解,以及意象、意念、价值取向的分解过程。构——构造、构成,即将原有的已拆散的元素重新组合的新方法。解与构是相互联系的,有解必有构,解构的手法可以赋予原本平淡乏味的视觉形象新鲜的视觉感受。解构不是盲目地打散,而是要在充分理解需求与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找到传统文化视觉符号的线索和语义特点,从而使设计的意义更深刻。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解构途径有以下几个。1.形与意的解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形与意有着特殊的表达结构。首先,传统元素符号具有象征性的特征。《文心雕龙•隐秀》中记载:“夫隐之为体,文生文外,秘响傍通。”意思是用有限的形式来表达无限的内涵。古人借助符号达到形态与精神的沟通,如设计师靳埭强创作的“山外有山”海报,巧妙地将形与意的关系表现出来,线与水墨的对比增加了符号与视觉的扩张力。其次,“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引导。古人多用自然界中原形、原意、原色表达真实的体验和感觉。例如,ZEN香水包装设计(图4),将自然形态的概念传达给受众,使人们获得安宁和平和,形成别具一格的时尚感。2.五感的解构人们通过五感来感受外界的人与事物,古代文人在吟诗、作画、远游中都表达了对五感的体会。因为五感的存在,人们才有了超越一般事物认知的特质。五感在当代设计中往往与交互体验相关联,需要通过设计充分将视、听、触、味、闻的感觉调动起来,引起人们的共鸣。五感在传统中并没有明确的细分,却能恰当地表达出视觉设计中物质层面的点、线、面、体、色,它来源于感受层面,却能传达超乎想象的气韵。通过对五感的解构使视觉符号直观化,达到物质与精神的结合,才能创作出具有东方视觉设计风格的作品。3.自由的结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既不强调抽象与具象的区别,也不强调有序与无序的不同,而是追求一种自然的意境——象由心生。从“无法到有法”,却又从“有法到无法”,它比构建点、线、面、体、色更为复杂,是形态在视觉设计上的至高境界。自由的形态与结构,既是模糊的又暗含着一种约束力,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视觉元素符号的精神所在。

(二)取舍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符号形式丰富多样,内容包罗万象,但整体却又复杂而朦胧。因此,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视觉符号就需要在丰富的传统形式和意义中进行取舍,“取”不是“拿来主义”;“舍”不是彻底丢弃,而是在一定程度上舍弃繁琐和消极的信息,从而使传统符号可以更好地传承,焕发出新活力。1.删繁就简简洁是当代主流的审美情趣,与现代社会的视觉认知观有很大关系。简洁是视觉信息与受众接受度的时代特征。因此,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视觉符号因装饰功能导致的繁琐,在当今看来是缺乏时代感的,其丰富的色彩与服装的结构,呈现出“满”和“整”的特征,却造成了视觉的阻塞和信息的复杂化。一味追求装饰效果,又不解其意,只能让受众产生无尽的视觉疲劳和乏味情绪。例如,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标志设计,以凤凰为原型,优雅而又简练,抽离了“满”与复杂,呈现出符合时代特征的视觉形态。2.归纳归纳是根据事物的形象特征将其最具代表性、最本质的特征及属性提炼并挖掘出来,从而得出一般结论的总结。归纳被广泛运用在视觉设计之中,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视觉符号的整理与分析,是保留和继承符号本身的意义和神韵,删除其多余的形态和信息的过程。比如太师椅的设计便是使用归纳形式的表现,将简、厚、精、雅表现得细腻而纯粹,给人以落落大方之感。现代设计中的归纳应该从实用、精神和审美价值的角度对传统文化符号进行理解与判断,使其在视觉效果上产生一个整体的提升。

(三)融合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符号的再创作,不仅要从文化元素本身入手,还需要从当今多元化的视角对其进行审视。文化多元是意识、思想、形态的多方面碰撞与融合,视觉设计是广义的互通性和相对的风格化融合,传统不应只存属在博物馆,而应与时代产生互动,积极融合。1.置换重组要想使传统文化元素符号重新焕发活力,就需要使其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依据现代的媒介和技术重组和置换符号。符号与媒介、认知、结构的关系,是置换重组传统文化元素符号的新内容,不应停留在简单的装饰功能,应该更多地挖掘其现代的应用价值。2.混搭混搭是将不同的符号进行随意的搭配,它是传统与现代、经典与时尚、繁琐与简洁的碰撞。不同时空关系和文化风格的视觉符号被组合、挪用和拼贴,从而形成看似缺少规律、视觉混乱的新风格,形成独具一格的视觉效果。

(四)纳新

纳新,即吐故纳新。传统文化视觉符号不应是固定不变的,它如同生命体每天的新陈代谢一样,是在不断变化的。传统文化视觉元素的自我淘汰和更新换代,也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需求的改变而调整。不能及时更新的传统只能逐渐落后于社会,被人们所遗忘。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符号承载着各种信息和观念,但信息与观念又会因时代的变化而改变,信息的纳新使得传统文化元素视觉符号增加潜在力量和时代的精神。要想拓展传统文化元素的视觉语言,使原本的形式在当今的媒介下变得生动而活泼,就需要对符号在空间、层次、结构、色彩等方面有所变通和拓展,达到传统文化适应现代需求的可能性。

四、设计实践

京剧作为国粹,凝结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悠久传统,是丰富博大的艺术遗产。京剧是在一些古老剧种的基础上,对各种地方戏曲进行融合、丰富、提炼、升华而形成的,可以说是集中了中国戏曲的精华,比较完整、鲜明地继承和发扬了中国戏曲的艺术特色。作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京剧已成为介绍和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京剧相关艺术品的设计没有采用将传统元素直接拿来使用的方式,而是通过打破对于京剧的具象认知,重新组合元素。将京剧脸谱、戏衣图案纹饰和中国传统纹样融合到一起,形成一组看似杂乱实则有序的排列方式。设计师利用设计拼贴的表现手法,对传统符号重新进行组合,突破具象的表现,使其更具有装饰特征。色彩上采用中国最为吉祥和经典的红色和黄色,并以京剧上五色和下五色作为图案色彩的点缀,使其具有华丽的装饰感。而强烈的装饰性则使得传统文化元素在人们现代生活中散发出一种新的生命力(图5)。再如iPhone手机壳的设计“贵妃醉酒”,它以京剧大师梅兰芳的经典剧目《贵妃醉酒》中的造型为基础,通过使用现代设计的手法,将存留下来的珍贵照片进行还原。设计师在尊重梅兰芳形象特征的同时,使用插画的形式进行表现,背景的梅、云、月的处理,以及使用红、黄、紫、黑等色彩感厚重的颜色,增加了几分奢华之感和时尚气息,插画整体风格传统特征明显。而将其恰当地运用在现在流行的手机壳设计之上,在表达了京剧文化的同时也传播了中国传统文化。

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已然成为当前视觉设计中的重要部分。设计师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元素加以应用的过程中,必须对我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的理解,并要主动研究探索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设计转化语言,使视觉设计作品能够更好传达其设计意图。可以说,在视觉设计之中合理应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不仅可以有效提升设计的质量,还可以有效传承我国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刘赞爱,刘婷.传统艺术对现代设计的启示[J].装饰,2004(6).

[2]吴桂香.传统设计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J].美术大观,2009(2).

了解传统文化的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策略;课堂渗透;文化魅力

引言

随着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的影响力越来越重要,汉语也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关注,汉语学习人群不断扩大。如今在国内很多高校都开设了对外汉语教学课程,在国外,有孔子学院。总之,对外汉语教学,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时期,吸引了众多学习者。对外汉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帮助汉语学习者掌握汉语的交流方法,能够读懂中国字,说清中国话。语言本身作为文化的一种载体,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除了要教授基本的汉语知识之外,还需要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通过采用有效的传播策略,让更多的汉语学习者,了解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一、常用的传播策略方法

(一)课堂渗透法

对外汉语作为一门课程,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有限的课堂时间,合理的运用策略,巧妙地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在课堂上,教师要适当的“见缝插针”地导入中国传统文化。例如,授课中出现的“你好”日常问候语句时,教师可以对其进行深入的阐述讲解:与同龄人、平辈份的人打招呼、问候是用你好即可,但是,在遇到老年人、长辈等,打招呼问候时,就要用“您好”这一词语。在这其中,教师可以接着向学生们讲述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长幼尊卑,以及敬老爱老的儒家思想。又如,讲授“帽子”这一词汇时,教师可以对学生们说明,中国人不喜欢戴绿颜色的帽子,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绿帽子”是一种非常不好的代称,可以告诉学生们关于“绿帽子”背后的故事。这种方式,既能够让学生们学习到地道的汉语知识,也能了解中国的文化,同时,还可以活跃课程氛围。再如,教师在运用PPT授课,展示婚礼中的祝福语、红包等,汉语知识时,学生们会说出自己对新人的结婚祝福贺词,“祝你们幸福!”。在展示的中国式婚礼中,新娘都用盖头盖着,这种情况,会引起学生们好奇心,所以,教师可以掺入一些关于中国婚礼的传统文化习俗,例如,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结婚之前新郎新娘不见面等,虽然是一种旧式的文化,在今天已经不流行了,但是,其中一些合理的成分,还是可以和学生们讲述一下的。

(二)文化专题展示方法

对外汉语教学,语言知识的教授,不是单调的进行。在不影响整体课程教学进度的情况下,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教材内容接近的文化进行专题展示。集成一些传统文化资料,巧妙合理的嵌入到汉语教学中去。例如,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材中出现的一些诗歌,教师可以专门收集一些代表性强的诗歌作品,来给学生们进行讲解分析,并调动学生们对诗歌背后的文化思考。让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中华传统诗歌文化的深厚底蕴。从先秦的诗经、礼乐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及近现代诗歌等。每一时期的经典代表作品、时代背景等,教师要有选择性的向学生们进行介绍。这种专题性的传统文化传播教育方法,会大大加深学生们学习印象,从而逐渐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古代诗词歌赋。

(三)课外活动实践传播法

有条件的学校,在开展对外汉语教学时,除了要利用好课堂时间外,还可以通过设计一些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们主动研究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例如,学校可以利用某些文化性较强的传统节日,开展相应的活动。对于在我国北方地区的学校,在端午节期间,鼓励学生们到食堂观看包粽子,学生们在观看并品尝粽子的同时,一定会思考,这种做法特别的事食物,到底是怎么来的。在这时,教师可以为同学们讲解清楚,粽子的故事。北方人,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这种经典的历史故事,会大大增强学生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又如,在重阳节期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去登山。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九九重阳,登高望远。重阳节亦称“登高节”,秋高气爽、遍地黄花时节,登山游览,欣赏深秋美景,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受,重阳节登高,除了避祸消灾之外,还有步步高升的含意,“高”又有高寿含义,人们认为“登高”可以长寿。学生们在登山过程中,可以加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情,还可以抒怀胸臆。教师通过对学生们进行详细的讲解,让学生们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

二、传播策略

(一)在传播内容方面,要专注异同,循序渐进

对外汉语教学,教师在传授汉语知识的同时,要注意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由于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十分复杂庞杂。对于一般的外国学生,如果不加选择的进行传播教育,不仅会给学生们造成较大的学习压力,还会引起学生们抵触心理。从这个角度分析,在传播传统文化上,一定要掌握一定的策略。在内容层面,要专注异同,遵循循序渐进的顺序。例如,在学生所在国家与我国历史背景方面的相似,这就是一个较好的文化传播切入点。这种准确的切入,能够有效避免学生在接触新文化时产生的抵触心理。在基于相同的文化基础上进行介绍讲解后,教师就可以把我恰当的时机,讲述一些我国特色的传统文化,激发学生们对中华特色传统文化的兴趣。一般来说,教师要按照先物质文化,再抽象文化的顺序进行介绍。因为,物质类的文化,具有可感可知,具有实物形态,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的接触和掌握,而抽象文化,大多是一些人文精神,需要学生们在掌握一定中华传统文化基础之上,才能理解。教师在选择讲述一些物质类文化时,还需要注意,要尽量回避一些比较敏感的政治、军事话题,这样有利于集中学生们注意力,能够让学生们在学习汉语基础知识的同时,去用心思考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物质类的文化,如饮食、武术、剪纸等,这些具体的东西,本身也承载着一定的精神类文化,教师要善于引导并进行合理的解释。让学生们在理解物质文化背后的人文故事后,可以向学生们讲解一些古代的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墨家文化等。通过这些深刻的文化内涵,让学生们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在传播方式上,要多元展开,零距接触

面对初次接触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外国学生,在传播过程中一定要开展形式丰富的活动,将文化融入到零距离接触活动中,这样才能显得的更加生动有趣。单靠教师在课堂上讲述,不能真正影响学生们的内心,尤其是对于国外留学生,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较少,需要通过切身的体验才能感受到。所以,对于教师来说,要在传播方式上,进行丰富和创新,开展面对面的交流活动,或者其他课外实践活动,例如折纸文化,告诉学生们古代中国的剪窗花、皮影、戏曲等文化,其实是有一定联系的,让学生们在折纸游戏、玩耍皮影游戏过程中,领悟到这种文化的艺术魅力,通过学生们的切身体验,才能真正明白传统文化的价值。对外汉语教学背景下的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应尽多可能的以文化活动展开,让每一位汉语学习者都成为活动的参与者。例如:中国书画、太极拳、剪纸的亲身学习等;观看中国电影,学唱中国戏剧等,让学生置身于中华传统文化,保持一种零距离的亲近感。又如,在一节特别的文化课上,教师可以带领外国留学生在学校教室里体验中国茶文化。学生们和教师围坐一起,学习中国茶道礼仪,品味亲手泡好的香茗,直接地感受着中国文化的魅力。像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学生了解、喜爱中国文化,提升他们学习汉语的兴趣。这也是我在海外当汉语教师志愿者时所收获的重要经验。还有葡萄牙米尼奥大学孔子学院举办的“当中国茶邂逅葡萄酒”为主题的中葡文化交流活动,活动场地设在葡萄牙的一家著名酒庄内,现场很有欧洲风情,葡萄牙学生表演了古筝演奏和舞蹈,现场同时提供中国淡雅清香的茶叶和葡萄牙清爽独特的葡萄酒,中外文化地融合在活动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些精心设计的文化传播活动,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值得我们深入的研究借鉴。

三、外汉语教学中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的一些建议思考

(一)提高对外汉语教师的文化素养和专业知识水平

中华传统文化在对外传播过程中,作为对外汉语教学教师们来说,负有十分重要的责任。汉语文化知识内涵丰富,其中包含的优秀文化知识和精神价值,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传播给学生。教师要注重提高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水平,要能够将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融入学生们的精神世界。同时,教师要注重将传统优秀文化同当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比照,弘扬现代经典人文精神文化。作为新时期的对外汉语教学教师,除了应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素养外,还要具备深厚的中国文化知识,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文人师表,精神引导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阅读经典文化著作,参加传统文化研究班,听取专家讲座等方式,提升自身的传统文化知识素养。在工作中,边学边用,注重将中国的传统文化知识,同对外汉语教学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有效结合,实现文化价值精神的有效弘扬传播。

(二)精选独具中国特质的文化进行传播,提高传播的穿透力

中华传统文化系统非常庞大,在实际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如果不能对经典的传统文化的进行有效筛选凝练,其传播效果必然不会太理想。从这个角度来讲,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将更多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出去,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凝练和筛选,在分门别类后精选一些领域影响力大的文化进行精准传播,例如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文化,其影响力非常大,几乎在世界各地都有儒家文化的传播者,对这种文化,要凝练其核心精神内涵,制作符合受教者的传播内容,融合汉语教学的相关知识,对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进行有针对性的传播。像对方方言文化、中华美食文化、经典文学文化等,在每一个细分领域的代表作品,都是非常好的传播素材,要运用这样的传播素材,提高传统文化的辐射力和穿透力。

(三)鼓励和支持民间组织的文化传播,深化立体的多层次的推广和交流

要使中国文化取得更为深远的影响,还应当发挥和加强民间组织的作用。民间组织能以更灵活的传播方法和更多样的合作方式吸引更多的受众。民间组织更多参与,能使中华文化在国际范围内传播更广、影响更深;同时也可以避免文化传播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别而受到质疑,进而阻碍受众对中国文化的接受和认同。因此,有必要对从事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事业的民间组织从政策、资金、人员、资讯等各个方面给予鼓励和支持。四、结束语随着汉语在世界语言舞台上的影响力不断提高,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更需要进行有效的创新,以适应快速变化发展的文化潮流。在本文研究过程中,我们论述了一些常用的传播方法和策略,并提出了些建议,希望可以对提升对外汉语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水平和质量,起到一定的积极思考作用。

参考文献:

[1]卢江琳.试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D].苏州:苏州大学,2015.

[2]王谟勇.对外汉语教学中利用影视作品传播中华文化的原则和策略[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