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全媒体时代的具体特征

全媒体时代的具体特征

全媒体时代的具体特征

全媒体时代的具体特征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湖南卫视 娱乐节目 媒介事件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一、“媒介事件”的界定

丹尼尔・戴扬和伊莱休・卡茨在《媒介事件》一书中对20世纪下半叶出现的一种全新、现代的受众参与模式――电视媒介事件进行了全方位考察,深入、系统地阐释其内涵、类型、结构、流程以及效果等等,被认为是“在人们认识电视的影响力方面的一个里程碑”。作者指出“媒介事件”是大众传播的盛大节日,是一种具有干扰性、垄断性的重大的电视事件,通常“都是经过提前策划、宣布和广告宣传的”

在《媒介事件》一书中“媒介事件”分为三种类型:“媒介事件是对电视的节日性收看,指电视直播的历史事件,部级事件,划时代的政治和体育竞赛;表现超凡魅力的政治使命;以及大人物们所经历的过渡仪式――我们分别称之为‘竞赛’、‘征服’和‘加冕’。为电子媒介展示其唤起广泛而同期的注意,以讲述一个始发的时事故事的独特潜能提供了一种新的叙事方式。这些事件为电视机架起了一道光环,改变了人们的收看经验”。

随后,作者又进一步分析媒介事件的协商、表演(电视的角色)、庆典(观众的角色)以及萨满教化,最后从参与者的内部效果与机构的外部效果两个层次分析了媒介事件的效果。作者认为,媒介事件标志着一个“再生产比原生产更重要的时代”的到来,在这里电视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表演空间。更为重要的是媒介事件给予观众以全方位的视角,从某种高度俯瞰整个历史事件的过程,于中寻求一种归属感而不致于游离于社会、历史之外。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正是媒介事件将个人、家庭与社会,过去、现在与未来联结了起来,增加了观众“天涯共此时”的共同时空感和历史归属感,相对而言其他的效果就显得不重要了。“通过强调规则(竞赛),表扬具有超凡魅力的伟人业绩(征服),以及庆祝共同价值(加冕)来解决社会冲突”,达到一种人和社会、历史的和谐,媒介事件真正开创了一个更加开放、民主、精彩而且更加容易沟通的时代。

“媒介事件”(media events)是指“对电视的节目性收看,即关于那些令国人乃至世人屏息驻足的电视直播的历史事件”。事实上,我们可以称这些事件为“电视仪式”或“节日电视”甚至“文化表演”。在所有媒介面临被不同受众群选择、分割时,“媒介事件”始终表现出它对空间,时间以及对一国,数国乃至全世界的“征服”。“媒介事件”不同于一般的重大新闻及突发事件,还在于“媒介事件”是通过提前策划、宣布和宣传,在一定意义上是大众被邀请来参与的一种仪式。尽管不同的社会结构与不同的文化传统,对“媒介事件”会有不同的表达和解读,但媒介所发挥的作用和影响,在现实生活中产生的巨大冲击力,乃至在某种时刻“充当引起社会变革的遥控”方面却十分相似,或者说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电视专家们早就发现,电视不但有热衷追逐社会共同的热点事件的特点,而且还有一种制造社会公共热点的特点的独特能力。

二、“媒介事件”的“仪式化”特征

“竞赛”、“征服”和“加冕”是当代社会最具有“仪式化”特征的三种重大事件形态,所谓的“仪式化”,就是这些事件的发生遵循模式化结构,具有很强的先后逻辑性与公众的展示性,事件始终宣扬一种升华的人类精神或价值。正是“仪式化”事件具有如此的叙述特征,所以在当代社会之中,“仪式化”的重大事件成为一种最为突出的塑造与强化社会记忆的手段。也正是仪式化事件的易“操作性”与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大众传媒才会全力以赴地参与其中,把仪式化的重大事件转化为“媒介事件”。

首先,媒介事件具有非常规性。媒介事件都是经过提前策划、宣布和广告宣传,这是一系列使日常生活变得特殊起来的特殊声明和前奏,常常在受众之中引起一个积极的期待期。在这个时期,受众对媒介事件的参与人物、发生样式与时间地点等问题都可能进行积极地设想,有的热心受众甚至会反映到某一大众传媒之中,提出自己的想法与要求。实际上,在这一时期,许多大众传媒已经开始进行相关的回顾,激发大众的想像力,调动受众有关的“阅读成规”,社会记忆的某些因素已经被激活并开始发挥作用。其次,媒介事件使仪式本身更具有戏剧性情节的逻辑性,更容易理解和更容易打动人心。我们知道,传统仪式是一种表演性的话语形式,“说、唱、诗、舞”,合成一体,密不可分,其中每一部分都具有很强的模式化的表演特征,即每一部分都具有实践的可感性,又具有超越这一层面的象征意义。而在仪式的实践的可感性方面,仪式经过积淀,可以形成诅咒、祝福、发誓、许愿等话语内容与对偶、排比、反复等特殊话语形式来区分日常生活活动,强化仪式的参与性,制造记忆“共同体”。可见仪式是模式化的综合活动,在认识方面,它以视、昕、触、味、嗅的多种感知方式影响参与者的心理感知,强化记忆形象;在社会层面,仪式则宣扬基于心理感知的意识形态的意义和价值,使之成为社会化的记忆形式,进而形成某种支撑社会政权结构的国家意识形态或社会意识。

现代社会之中,传统仪式活动虽然随着宗教的衰落而衰落,但是,传统仪式众多因素却被现代重大活动所采用,现代重大活动因此具有一般仪式化的特征。现代大众传媒大规模地加入社会重大活动,就此整合出“媒介事件”,仪式化特征也就成为“媒介事件”的重要特征,这样,“媒介事件”本身蕴涵着众多传统仪式因素,同时又具有强烈的现代特征。

三、“商业逻辑”与“媒介事件”

戴扬等人认为:“我们把媒介事件看作是假日――它使某些核心价值或集体记忆的某些方面醒目起来。这种事件往往描绘理想化的社会形态,向社会唤起的是希冀而不是现实”。可见“媒介事件”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假日”,它整合提升了传统假日的文化蕴涵,即在娱乐休闲之外,加上国家、民族乃至人类的精神与价值。这样,“媒介事件”就涉及到了社会文化神圣核心的某些方面,实际上,这一神圣核心很难由某一社会个体来承担和传播,它的塑造与传播需要偶像群体、组织活动与大众传媒系统。因此,“媒介事件”所参与塑造的现代“假日”,也成为仪式或者包含仪式的一部分,它要求“参与者”――直接参与者和传媒受众尽量减弱游戏休闲的心态,而是要激发起惊讶、赞叹与虔诚、崇敬的情感。媒介事件“促使观众聚集在电视机前进行集体的而不是个体的庆典。在庆典过程中,观众常常被赋予一种积极的角色。这些事件以集体的心声凝聚着社会。唤起人们对社会及其合法权威的忠诚”。

“媒介事件”既然成为一种大型综合化媒介节目形态,

那么它就要不可避免地融入大众传播机制之中,成为一种超级媒介产品。我们知道,由于“媒介事件”的巨大魅力,“媒介事件”是大众媒介高收视率(高发行量)的法宝,这是各种大众媒介竞争的焦点,也是吸引广告商的最亮点;另一方面,“媒介事件”本身需要投入巨大的制作与传播费用,高投入希望高回报,大众媒介当然也渴望媒介事件带来巨大的商业价值,实际上。每一次“媒介事件”都少不了大型公司的经济赞助。然而与一般媒介节目形态不同,“媒介事件”在内容与传播形式方面具有神圣性、仪式化与非常规性,这样,广告就很难像在一般媒介节目之中那样“为所欲为”,媒介事件由此又呈现出复杂的媒介经济特征,对于竞赛类媒介事件,尤其是体育竞赛类媒介事件,广告则全面渗透,目前,广告实际上已经完全“降服”了包括奥运会在内的各种体育赛事,商业逻辑成为这些媒介事件的重要叙述逻辑之一。“作为广告点的支撑,这一盛会的电视影像业已成为一种服从于市场逻辑的商品,必须采取某种制作方式,以尽可能最长久地抓住并吸引住尽可能广泛的观众”。

其次,利用“媒介事件”的巨大魅力光环,大众媒介与各种大型组织制造出大量“类媒介事件”。这些“类媒介事件”具有媒介事件制造与传播的一切特征,大规模的事前宣传、超大型现场直播、传播文本的综合化等等,而在内容方面,这些“类媒介事件”则扩大到重大节日庆典、大型文娱活动、大型组织活动、文物挖掘活动和自然奇观等领域。仅从内容角度看,这些“类媒介事件”缺乏媒介事件的严肃性、仪式化特征,但是,大众传媒机构利用自身强大的传播系统使这类事件非常规化,突出这些事件的喜庆、狂欢、新奇、奢华等特征,强化高收视率与高回报率,使其达到了类似于“媒介事件”的传播效果,形成一种新型商业化媒介事件形态。总之,商业逻辑已经成为当代媒介事件的重要逻辑之一,政治意识形态的、社会文化的、商业的因素在大众媒介之中紧密地纠缠在一起。

四、关于娱乐节目《超级女声》、《快乐男声》的“类媒介事件”思考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受众素质的提高,电视媒体已经不仅仅是历史的记录者和传播者,它已成了一个人人可以参与的公共平台。从某种意义上说,电视本身就是一个“秀场”,是制造“媒介事件”的很好载体。它完全有条件成为事件的发源地。《超级女声》、《快乐男声》的海选活动,就像一座桥梁,贯穿了社会和电视,在受众心目中成了具有强大吸引力和美誉度的“媒介事件”。它也让我们看到了作为电视娱乐节目介入社会、介入市场的最佳切合点。

《超级女声》、《快乐男声》作为一档电视娱乐节目,严格意义上说它并不属于丹尼尔-戴扬等人分析的“媒介事件”,但作为近几年湖南卫视最重要的大型电视直播节目,它们又具有了许多“媒介事件”的特征:

1、《超级女声》《快乐男声》是一场“平民加冕”仪式

现代社会之中。许多传统政教重大主题失去威力,崇敬与崇拜的态度在日常生活中要么产生转移(如现代偶像崇拜),要么日趋减少。“媒介事件”重塑当代重大事件的仪式化崇敬氛围,依然要“引用”传统仪式的崇敬因素,运用大众媒介技术使其进一步强化。湖南卫视娱乐节目《超级女声》、《快乐男声》就注意到了仪式化特征对于电视节目的重要意义,它采用“竞赛”的形式,经过提前策划、宣布和广告宣传,激发大众的想像力,调动受众有关的“阅读成规”,节目主持人引导着受众“参与”各种仪式化的活动,其职责的精华部分在于酝酿与调动大众情绪,不断升华这一场全民造星运动从“平民”到“女皇”“国王”的仪式化意义,湖南卫视还运用娴熟的传播技巧调动大量的媒介参与到仪式化事件的塑造与传播之中,从而形成一个更大的多媒介文本,这个多媒介文本体现在电视频道的超长时段直播、报刊主要版面、网络的超级链接之中,由此,这个多媒介文本就为仪式化重大事件设置了一个超强“议程设置”,产生传播效果的“倍增”现象,把社会的主要注意力集中过来,使每一个受众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

2 运用“商业逻辑”,定义“节日”,邀请大众

湖南卫视娱乐节目《超级女声》一开始就把栏目定位为商业化的大众娱乐节目,注重高收视率;投入巨大的制作与传播费用,希望高回报;吸引广告商的注意力,以求成为一种超级媒介产品。

“媒介事件”本身不是节日,要提升事件的吸引力,突出强调事件的意义和价值,电视就要努力放大和扩张事件,把事件塑造成“节日”,并且把“节日心理”渗透到观众内心,促使其产生“节日行为”。通过长达近半年的造势,“海选”及最后的“总决选”,电视、网络、报纸等多媒体联动,《超级女声》、《快乐男声》节目变成了大众“想唱就唱,表现自我,释放心情”的节日。每逢周五晚八点半的直播又培养了一大批忠实的观众,在对“节日”的期待中关注“超女”“快男”的所有事件,从而不断放大节目的影响力。

另一方面,“媒介事件”的现场观众非常有限,大部分的观众需要通过电视来参与到事件当中。确认观众的“参与”地位,强化其“参与”意识,“邀请”观众共同庆祝“节日”,是电视编导的首要任务。《超级女声》、《快乐男声》经过策划和准备,提前进行直播预告,提醒和督促观众观看直播,预告片的频度和强度逐渐加强,并在直播前夕达到高潮,占据电视节目的黄金时段。观众不断地被邀请和催促,经过观众之间的人际传播,这种“大家都被邀请”的感觉被强化,观众对直播充满了收视期待。观看直播,成了生活中一件大事,如同节日一般为人们所期待和准备。

3 建构“媒介事件”的节日语境,引导观众“庆祝”节日

较之丹尼尔・戴扬在《媒介事件》中提出的“礼拜仪式语境”,“节日语境”可能更加通俗易懂。从最初地位看,“媒介事件”矗立于日常生活之外,是对日常生活的外来干扰,电视通过强化观众的“节日心理”和“节日期待”,并借助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等方式形成的舆论环境,把这种“非日常”转化为“日常”,为“媒介事件”的直播营造了一个特殊的节日语境。这种语境反过来对于“媒介事件”之外的日常的东西显示出排它性。在大众媒介的高密度“轰炸”下,《超级女声》《快乐男声》娱乐节日成为人们日常谈论的热门话题,观众也由自己的喜好形成“玉米”、“笔迷”、“凉粉”、“花生”等“粉丝”团队,在网络上大量发表意见,即便只是“准粉丝”或者“非粉丝”,在被电视“要求”收看的情况下,也为自己亲身“见证”和“经历”了比赛过程而骄傲。没有收看直播的人,在办公室里失去了发言权。在节目语境中,平时的日常节目被弱化甚至取消。

4 利用“传染性”形象,帮助观众体验“在场”

“媒介事件”对于大多数受众来说具有远地点性。相对有限的现场观众,电视观众有明显的“不在场”感觉,这势必影响观众的参与热情。家里的电视观众,会因为周围现实环境与事件的“无关”而受到日常生活的“干扰”,他们很难像现场观众那样全情投入以庆祝节日。为了调动观众积极性,电视必须帮助其产生“在场”的感觉,即便只是幻觉。《超级女声》、《快乐男声》把竞赛的裁判权一分为三,代表权威的专家评委、代表大众的大众评委、场外所有的观众(只需用手机投票既可),在最后的决赛中更是将评判权交给了手机票数。电视观众在节目中找到了自己的话语权,于是拿起手机,亲身体验“在场”的感觉,大量的“粉丝”甚至走向街头拉票,烘托出了不亚于比赛现场的氛围,于是观众们产生了“在场”的幻觉。

5 实现从“家庭空间”向“大众空间”的转化

全媒体时代的具体特征范文第2篇

关键词:社交媒体;国际传播;中国文化形象;文化走出去

中图分类号:G20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68(2015)04012408

中国文化“走出去”和国际传播是关系到我国软实力发展和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传播视野中的中国文化形象,是我国国家形象的主要构成部分,也是我国着力推进的战略和政策路径。随着近年来以Twitter、YouTube等社交媒体(social media)在全球范围内的迅猛崛起和纵深推进,国际传播的格局和特征也发生着重大变化和转型,Web2.0式的网络社交媒体在全球传播领域具有着越来越显著的地位和作用。美欧等国所致力的“推特外交”(Twitter Diplomacy)或“YouTube外交”、西亚北非等地的“社交媒体革命”和“茉莉花革命”、国家之间的社交媒体舆论战、《江南style》和《The Fox》等全球性的文化事件及传播,诸多新的国际政治、社会、文化现象都可见到社交媒体的深刻烙印。全球社交媒体的传播给国家文化战略带来重要冲击,也给中国在全球化、网络化时代背景下的对外文化传播、E外交和国家形象的建构带来新的挑战和契机。

一、研究设计与方法

本研究选取Twitter、YouTube、Tumblr、Google+、Flickr、Reddit等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国际社交媒体作为抽样对象,以其具有高点击量或受众评论、反馈量的“热帖”为样本,研究中国文化形象国际传播效果的构成和呈现特征,并提出对策建议。选取的这些社交媒体在全球都具有居于前列的影响力,并且各自具有特点。Twitter是微博类社交媒体,YouTube是视频类,Tumblr是轻博客类,Google+是近年来迅速崛起的综合性社交网络,Flickr是图片性的网络社交媒体,Reddit则是新闻类的自媒体。根据GlobalWebIndex基于32个国家和地区的17万网民的全球社交网络市场调查报告,就社交平台的渗透率而言,YouTube、Google+、Twitter分别居于第2、3、4位,Tumblr位居第10位,Reddit居于第12位;WeAreSocial的《2015数字、社交和移动报告》显示,在不包括即时通讯和聊天工具的社交网络平台中,Google+排第3,Twitter排第5,Tumblr排第6。在2014年8月11日的Alexa全球网站排名数据中,YouTube位列全球第3位,Twitter居第7位,Tumblr居第39位,Reddit居第50位,Flickr居第102位;而在2015年2月21日的Alexa全球网站排名数据中,YouTube、Twitter、Reddit、Tumblr、Flickr依次分别居于第3、8、26、31、127位。总体来看,本研究所选取的媒体都是在全球有重大影响力的网站,在各自的细分领域也具有重要性和典型性。

抽样过程是在上述每种社交媒体的首页以“china”和“culture”为复合关键词搜索帖子,并加以软件辅助的自动采集。所有抽样获得的内容,不包括其中的视频、图像、音频等多媒体内容,只限于文字文本部分。Twitter的首页搜索结果,按最相关顺序排序,得到2014年7月4日至2015年1月11日的推文共计6 699条,按照转推数+收藏数的等权处理和标准化处理,得到转推数和收藏数复合指标居于前400的帖子;YouTube在2015年1月28日被检索,得到的首页检索结果,依据视频被点击观看的次数进行排序,去除重复内容和广告内容后得到643条,根据研究需要取前400条,其中观看次数最多的达到90多万次,最少的达到1 018次;Tumblr的抽样方法是每天晚上11点在首页检索最新更新的帖子并抽取20条,自2014年8月6日至2015年2月5日,为期半年,过滤删除其中的重复帖子后得到1 560条,按照note的人数排序,选出其中最热的前400条帖子;Google+是在首页检索出按时间顺序更新的帖子,得到2011年6月30日到2015年2月5日的内容,删除重复选项后得到4 671条帖子,依据为此帖子点加的人数、评论条数、分享人次三个指标进行等权处理和标准化后,再按传播热度排序,选取居于前400的帖子;Flickr在2015年1月23日进行最热门照片内容的首页检索,得到最热门的帖子3 827条,过滤掉照片说明文字为空的帖子之后,选取观看次数为前400的帖子;Reddit是在2015年1月21日进行首页检索,由系统返回最热门的帖子852条,依据帖子本身的point指标和评论条数做等权、标准化处理,过滤出居于前400的热门帖子。

本研究的抽样所得帖子样本根据分析软件的需要,进行文本预处理,包括把英文的大写字母一律转为小写、中文的繁体字一律转化为简体字,以便于分词和词频统计、内容挖掘等。研究中采取ROST ContentMining软件进行分词处理,用ROST NewsAnalysis Tools进行中英文的词频统计和词语挖掘,用NetDraw进行语义网络分析,用SPSS进行对应分析。其中,在用ROST ContentMining和ROST NewsAnalysis Tools分析时,针对所得的样本内容,构建了中英文词库并设定了中英文过滤词。

二、热点内容的高频词分析

社交媒体传播中出现的高频词体现着传播的重点构成内容。通过对每种媒体400条帖文的抓取和整理,结合ROST NewsAnalysis Tools软件进行词频统计分析,得出6种全球性的社交媒体各自前50的高频词(见表1,其中加粗体的词是在不同的媒体中重复出现的词)。由于本研究中全部帖文抓取的关键词是china和culture,因此在词频表中,china、chinese、中国和culture、cultural、文化都具有高频词,且缺乏不同媒体之间的差异性,应在所列的词频序列中予以剔除。此外,对一些无明显意义且在不同媒体中都共同出现的高频词予以剔除,包括by,in等介词,i,you,they,we等人称代词,please,because,must,then,while等连词和虚词,以及一些无意义的字符如rt,html等,而主要留下名词、形容词、动词等。每种媒体的词频表中去掉自身的网站名称,如Twitter的词频分析中把Twitter关键词去掉,YouTube的词频统计结果中则去掉YouTube,以此类推。在YouTube的词频分析中,电视台、频道等词经查主要用于标注媒体来源,而和中国的文化内容无关,因此予以剔除。在具体分析的文本对象中,Twitter词频分析的对象是推文正文,没有标题;YouTube词频分析的对象包含标题和正文;Tumblr的词频分析中包含标题、正文和标签词;Google+分析的为帖子正文;Flickr为标题和正文;Reddit为标题和正文。通过上述处理,能够更好地考察在国际社交媒体热帖中的中国文化形象呈现特征。

从高频词分析表1中可以看出,各种社交媒体中重复出现也即出现次数大于1次的词(表1中为加粗字体标出的部分),在300个词中占到了153词次,比例达到51%。这些共同的高频词或侧重于历史文化传承,如history,ancient;或关注艺术文化和语言文化,如art,language;或侧重地域和地理文化,例如city,shanghai;或关注社会生活文化,如festival,family,food,life;或涉及国际间的文化视野和文化关系,如world,japan,korea,western。

不同的社交媒体在对中国文化的呈现感知上具有一定程度的差异。Twitter中的文化内容与政治性的关联相对较大,tibet,tibetan,peaceful,propaganda,institutes等词的词频居于前列。YouTube的内容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关系较大,traditional、中国历史、诗人、music、性文化等词汇具有比较强的历史文化传承特征。Tumblr关注中国的历史文化如dynasty,history,tea和现当代文化如mao,movement等。Google+的热点内容涉及艺术、历史、工艺、语言等多方面,language,history,art,city,pearl,bonsai等都是其关心的高频词。Flickr作为一种图像社交媒体,比其他社交媒体更多地聚焦在景观、城市、风土等方面,temple,buildings,roof,hill,macau,shanghai等词显著地居于前列。Reddit的词中与其他媒体重复出现的词较多,自身也有的高频词较少,其热点内容特征主要反映在时政、国际等方面,japan,ameirica,asian,western,government,war等所占比重较大。

三、热点内容的共现词分析

单个词频如果还不足以充分反映媒体的内容特征的话,那么,二元的共现词则可以更进一步呈现出主要的关注对象和文本内容。在上述分词的基础上,剔除过滤词后,并将china,culture等搜索的主题词包含进来,则得到上述6种媒体的共现词频,按出现的频次高低依次取前50组,详见表2所示。

从表2所示的高频共现词来看,Twitter中关于tibet,freetibet等地域政治类的话题依然占据了较大比重,而peaceful,beautiful等修饰词也占有较大比例,beautiful,freetibet,peaceful甚至kill都具有较多的共线性,其政治色彩也相对浓厚。在YouTube中,历史与传统文化占到多数部分,ancinet culture,art chinese,culture traditional等众多共现词组都体现了这一点,对中国文化呈现的正面和积极色彩也较浓,比如culture grat,chinese great这样的共现词组都是高频词组。通过高频共现词的分析可以看出,Tumblr的热点内容中同样也侧重于中国的历史文化呈现,china history,chinese dynasty,art people等诸多共现词都是这方面内容的反映;Tumblr对中国文化的关切还被置于邻国乃至亚洲范围内更大的国际文化关系背景下,因此asian china,asian culture,cultural korea,cultural exchange等具有比其他社交媒体更为显著的呈现。同时,culture red,chinese red,art red等与red相关的共现词在50组中占到了6组,这与中国现当代的红色文化以及文化有关。Google+对艺术文化涉及较多,art culture,art chinese,art use,art people等与art相关的高频共现词组在50个中出现了11次。从共现词组来看,Flickr的热点帖文其内容对象侧重于地点和地方文化空间,ama temple和妈祖文化是其中突出的重点热词,city,place这样与地点有关的词出现频次也较多。Reddit的热点帖文与纯粹的艺术、文化内容关联度较弱,而与国际关系、国家或政治行为相关的词较多,例如japan japanese,american go等。

四、热点内容的语义网分析

在前文所进行的高频词和共现词频分析的基础上,通过NetDraw软件对ROST得出的共现词VNA文件进行语义网络构建分析,进一步呈现中国文化在国际社交媒体中的传播效果特征。

从图1的Twitter语义网可以看出,围绕china和culture的中心节点,是tibet,freetibet,peaceful,stop,kill,western等构成的子节点群落,体现了在较为复杂的国际国内背景下的文化传播和接受格局。

从图2 YouTube语义网络可以看到,围绕china、chinese、culture、文化、中国这几个核心词汇,是中国历史、art、ancient、history、great等次核心节点,以及music,festival等出现频次较多的词,这与高频共现词的分析结果是吻合的。

从图2 YouTube语义网络可以看到,围绕china、chinese、culture、文化、中国这几个核心词汇,是中国历史、art、ancient、history、great等次核心节点,以及music,festival等出现频次较多的词,这与高频共现词的分析结果是吻合的。

从图2 YouTube语义网络可以看到,围绕china、chinese、culture、文化、中国这几个核心词汇,是中国历史、art、ancient、history、great等次核心节点,以及music,festival等出现频次较多的词,这与高频共现词的分析结果是吻合的。

从图2 YouTube语义网络可以看到,围绕china、chinese、culture、文化、中国这几个核心词汇,是中国历史、art、ancient、history、great等次核心节点,以及music,festival等出现频次较多的词,这与高频共现词的分析结果是吻合的。

从图2 YouTube语义网络可以看到,围绕china、chinese、culture、文化、中国这几个核心词汇,是中国历史、art、ancient、history、great等次核心节点,以及music,festival等出现频次较多的词,这与高频共现词的分析结果是吻合的。

从图2 YouTube语义网络可以看到,围绕china、chinese、culture、文化、中国这几个核心词汇,是中国历史、art、ancient、history、great等次核心节点,以及music,festival等出现频次较多的词,这与高频共现词的分析结果是吻合的。

通过对应分析图7可以看到,各种社交媒体以及各种热词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Google+、Reddit、Tumblr的特征较为接近,主要关涉到american,japanese等国家以及people,history,language等诸多方面,覆盖多数热词范围。Flickr在剩下的其他三种社交媒体中,与上述Google+、Reddit、Tumblr这三种社交媒体差别最为显著,其比较特殊的传播热词包括temple,ma,hall,place,city等词,对空间、地点的文化内容的侧重得到充分凸显。Twitter也与Google+、Reddit、Tumblr有较大的差别,主要体现为与china,culture的高度关联,以及与ancient,western等的关联。YouTube与Google+、Reddit、Tumblr的差别没有Flcikr和Twitter那么显著,但是YouTube对于food的传播热度是其他社交媒体难以比拟的,也较多地涉及中国、western等视野下的文化传播。

六、结 语

在全球社交媒体场域和“公共空间”中,中国文化形象的呈现和传播效果的获得,具有其特定的内容特征。总体而言,多数社交媒体中取得良好传播效果或显著的受众反馈的热点内容,与以下因素呈现出较普遍的关联和共性特征:一是热点传播内容的传统性,也即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艺术等元素之间具有较紧密的关系,在此比较视野下,现当代文化元素的呈现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二是热点传播内容的日常性,这些热帖中关注的多是与百姓、人民生活相关的元素,例如饮食、地方、建筑、节庆等;三是热点传播内容的政治性,多数热帖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与国际政治和文化意识形态的关联,例如在西方视野乃至萨义德式的“后殖民”文化霸权下对于中国文化的审视甚或“重构”,例如对于中国内部文化问题,如、的关注聚焦,例如在国际关系、国内外各种政治势力背景下的中国文化报道和呈现。在这些共同特征之外,不同的社交媒体在其热点传播内容中也呈现出各自的一些倾向与侧重:Twitter的呈现具有较强的时政和国际敏感性,与文化等关联较多,也与西方的文化审视、中外之间的文化关系具有较强关联,这是我国在国家的网络文化安全和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中需要重视的方面;YouTube的热点内容传播中,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文化出现较多,涉及到艺术、文学、音乐、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Tumblr的呈现与中国的现当代文化要素具有较其他几种媒体更为紧密的关联,例如mao,red culture等;Google+的热点内容中,艺术文化具有与其他媒体相比更显著的中心性,政治化、历史化内容则相对较低;Flickr的突出特征是其空间化和地理化的文化呈现,这与它的图像传播的手段是具有内在约束性和吻合性的;Reddit的热帖中纯粹的文化、艺术内容偏于弱化,而更突出文化内容的时政性和国家政治内涵。

根据国际社交媒体热点内容中的中国文化形象呈现特征,针对我国的国际传播战略和国家对外文化战略,提出如下加强全球社交媒体中的国家文化形象传播的对策建议。一是明确重点内容,把中国历史传统文化和艺术文化传播作为体现中国国家文化形象与特质的主要部分,尤其要注意避免从国内主观导向出发而推出一些自认为很有中国特色、但实际缺乏传播热度和认同效果的传统文化符号,在国际受众接受效果的实证基础上加强对“中国文化符号”加以去粗取精的提炼和推广,打造富于力度、适于社交媒体传播的精品内容。二是加强日常传播,注重中国对外文化传播中的生活化和民众化视角,以日常文化形成对精英文化和经典文化的有力平衡,例如对于中国当代文化生活元素、百姓的娱玩器用行的平民化审视和融入,强化中国文化内容、文化价值在国际社会和国际受众中的接受与传播。三是对一些不利的“社交舆论”倾向及时发现、反馈,建立有效的引导和疏导机制,例如对于当前国际社交媒体中在文化、pm2.5和px项目等环保文化上的问题,加强对典型负面舆论的澄清以及正面话语的主动传播,建立良好的国际社交舆论生态。四是注重城市和地方文化的呈现和推广,city以及shanghai等与地方文化相关的词在国际社交媒体中有着较为共同的高热度传播,这一方面要求地方的文化遗产和文化生活、文化魅力在网络社交媒体中得到更丰富立体的海外传播,另一方面也要求从主体机制上加强国际社交媒体的城市化和地方化推进,可以鼓励和探索上海、北京、澳门等重点城市和地区设立“文化北京”、“上海印象”等官方主导下的国际社交媒体账户,与国内文化管理部门、媒体机构、文化机构形成综合联动,加强社交媒体中的互动化传播及其与其他外宣和媒介渠道的整合营销传播。

通过对应分析图7可以看到,各种社交媒体以及各种热词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Google+、Reddit、Tumblr的特征较为接近,主要关涉到american,japanese等国家以及people,history,language等诸多方面,覆盖多数热词范围。Flickr在剩下的其他三种社交媒体中,与上述Google+、Reddit、Tumblr这三种社交媒体差别最为显著,其比较特殊的传播热词包括temple,ma,hall,place,city等词,对空间、地点的文化内容的侧重得到充分凸显。Twitter也与Google+、Reddit、Tumblr有较大的差别,主要体现为与china,culture的高度关联,以及与ancient,western等的关联。YouTube与Google+、Reddit、Tumblr的差别没有Flcikr和Twitter那么显著,但是YouTube对于food的传播热度是其他社交媒体难以比拟的,也较多地涉及中国、western等视野下的文化传播。

六、结 语

在全球社交媒体场域和“公共空间”中,中国文化形象的呈现和传播效果的获得,具有其特定的内容特征。总体而言,多数社交媒体中取得良好传播效果或显著的受众反馈的热点内容,与以下因素呈现出较普遍的关联和共性特征:一是热点传播内容的传统性,也即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艺术等元素之间具有较紧密的关系,在此比较视野下,现当代文化元素的呈现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二是热点传播内容的日常性,这些热帖中关注的多是与百姓、人民生活相关的元素,例如饮食、地方、建筑、节庆等;三是热点传播内容的政治性,多数热帖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与国际政治和文化意识形态的关联,例如在西方视野乃至萨义德式的“后殖民”文化霸权下对于中国文化的审视甚或“重构”,例如对于中国内部文化问题,如、的关注聚焦,例如在国际关系、国内外各种政治势力背景下的中国文化报道和呈现。在这些共同特征之外,不同的社交媒体在其热点传播内容中也呈现出各自的一些倾向与侧重:Twitter的呈现具有较强的时政和国际敏感性,与文化等关联较多,也与西方的文化审视、中外之间的文化关系具有较强关联,这是我国在国家的网络文化安全和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中需要重视的方面;YouTube的热点内容传播中,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文化出现较多,涉及到艺术、文学、音乐、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Tumblr的呈现与中国的现当代文化要素具有较其他几种媒体更为紧密的关联,例如mao,red culture等;Google+的热点内容中,艺术文化具有与其他媒体相比更显著的中心性,政治化、历史化内容则相对较低;Flickr的突出特征是其空间化和地理化的文化呈现,这与它的图像传播的手段是具有内在约束性和吻合性的;Reddit的热帖中纯粹的文化、艺术内容偏于弱化,而更突出文化内容的时政性和国家政治内涵。

根据国际社交媒体热点内容中的中国文化形象呈现特征,针对我国的国际传播战略和国家对外文化战略,提出如下加强全球社交媒体中的国家文化形象传播的对策建议。一是明确重点内容,把中国历史传统文化和艺术文化传播作为体现中国国家文化形象与特质的主要部分,尤其要注意避免从国内主观导向出发而推出一些自认为很有中国特色、但实际缺乏传播热度和认同效果的传统文化符号,在国际受众接受效果的实证基础上加强对“中国文化符号”加以去粗取精的提炼和推广,打造富于力度、适于社交媒体传播的精品内容。二是加强日常传播,注重中国对外文化传播中的生活化和民众化视角,以日常文化形成对精英文化和经典文化的有力平衡,例如对于中国当代文化生活元素、百姓的娱玩器用行的平民化审视和融入,强化中国文化内容、文化价值在国际社会和国际受众中的接受与传播。三是对一些不利的“社交舆论”倾向及时发现、反馈,建立有效的引导和疏导机制,例如对于当前国际社交媒体中在文化、pm2.5和px项目等环保文化上的问题,加强对典型负面舆论的澄清以及正面话语的主动传播,建立良好的国际社交舆论生态。四是注重城市和地方文化的呈现和推广,city以及shanghai等与地方文化相关的词在国际社交媒体中有着较为共同的高热度传播,这一方面要求地方的文化遗产和文化生活、文化魅力在网络社交媒体中得到更丰富立体的海外传播,另一方面也要求从主体机制上加强国际社交媒体的城市化和地方化推进,可以鼓励和探索上海、北京、澳门等重点城市和地区设立“文化北京”、“上海印象”等官方主导下的国际社交媒体账户,与国内文化管理部门、媒体机构、文化机构形成综合联动,加强社交媒体中的互动化传播及其与其他外宣和媒介渠道的整合营销传播。

通过对应分析图7可以看到,各种社交媒体以及各种热词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Google+、Reddit、Tumblr的特征较为接近,主要关涉到american,japanese等国家以及people,history,language等诸多方面,覆盖多数热词范围。Flickr在剩下的其他三种社交媒体中,与上述Google+、Reddit、Tumblr这三种社交媒体差别最为显著,其比较特殊的传播热词包括temple,ma,hall,place,city等词,对空间、地点的文化内容的侧重得到充分凸显。Twitter也与Google+、Reddit、Tumblr有较大的差别,主要体现为与china,culture的高度关联,以及与ancient,western等的关联。YouTube与Google+、Reddit、Tumblr的差别没有Flcikr和Twitter那么显著,但是YouTube对于food的传播热度是其他社交媒体难以比拟的,也较多地涉及中国、western等视野下的文化传播。

六、结 语

在全球社交媒体场域和“公共空间”中,中国文化形象的呈现和传播效果的获得,具有其特定的内容特征。总体而言,多数社交媒体中取得良好传播效果或显著的受众反馈的热点内容,与以下因素呈现出较普遍的关联和共性特征:一是热点传播内容的传统性,也即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艺术等元素之间具有较紧密的关系,在此比较视野下,现当代文化元素的呈现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二是热点传播内容的日常性,这些热帖中关注的多是与百姓、人民生活相关的元素,例如饮食、地方、建筑、节庆等;三是热点传播内容的政治性,多数热帖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与国际政治和文化意识形态的关联,例如在西方视野乃至萨义德式的“后殖民”文化霸权下对于中国文化的审视甚或“重构”,例如对于中国内部文化问题,如、的关注聚焦,例如在国际关系、国内外各种政治势力背景下的中国文化报道和呈现。在这些共同特征之外,不同的社交媒体在其热点传播内容中也呈现出各自的一些倾向与侧重:Twitter的呈现具有较强的时政和国际敏感性,与文化等关联较多,也与西方的文化审视、中外之间的文化关系具有较强关联,这是我国在国家的网络文化安全和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中需要重视的方面;YouTube的热点内容传播中,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文化出现较多,涉及到艺术、文学、音乐、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Tumblr的呈现与中国的现当代文化要素具有较其他几种媒体更为紧密的关联,例如mao,red culture等;Google+的热点内容中,艺术文化具有与其他媒体相比更显著的中心性,政治化、历史化内容则相对较低;Flickr的突出特征是其空间化和地理化的文化呈现,这与它的图像传播的手段是具有内在约束性和吻合性的;Reddit的热帖中纯粹的文化、艺术内容偏于弱化,而更突出文化内容的时政性和国家政治内涵。

根据国际社交媒体热点内容中的中国文化形象呈现特征,针对我国的国际传播战略和国家对外文化战略,提出如下加强全球社交媒体中的国家文化形象传播的对策建议。一是明确重点内容,把中国历史传统文化和艺术文化传播作为体现中国国家文化形象与特质的主要部分,尤其要注意避免从国内主观导向出发而推出一些自认为很有中国特色、但实际缺乏传播热度和认同效果的传统文化符号,在国际受众接受效果的实证基础上加强对“中国文化符号”加以去粗取精的提炼和推广,打造富于力度、适于社交媒体传播的精品内容。二是加强日常传播,注重中国对外文化传播中的生活化和民众化视角,以日常文化形成对精英文化和经典文化的有力平衡,例如对于中国当代文化生活元素、百姓的娱玩器用行的平民化审视和融入,强化中国文化内容、文化价值在国际社会和国际受众中的接受与传播。三是对一些不利的“社交舆论”倾向及时发现、反馈,建立有效的引导和疏导机制,例如对于当前国际社交媒体中在文化、pm2.5和px项目等环保文化上的问题,加强对典型负面舆论的澄清以及正面话语的主动传播,建立良好的国际社交舆论生态。四是注重城市和地方文化的呈现和推广,city以及shanghai等与地方文化相关的词在国际社交媒体中有着较为共同的高热度传播,这一方面要求地方的文化遗产和文化生活、文化魅力在网络社交媒体中得到更丰富立体的海外传播,另一方面也要求从主体机制上加强国际社交媒体的城市化和地方化推进,可以鼓励和探索上海、北京、澳门等重点城市和地区设立“文化北京”、“上海印象”等官方主导下的国际社交媒体账户,与国内文化管理部门、媒体机构、文化机构形成综合联动,加强社交媒体中的互动化传播及其与其他外宣和媒介渠道的整合营销传播。

通过对应分析图7可以看到,各种社交媒体以及各种热词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Google+、Reddit、Tumblr的特征较为接近,主要关涉到american,japanese等国家以及people,history,language等诸多方面,覆盖多数热词范围。Flickr在剩下的其他三种社交媒体中,与上述Google+、Reddit、Tumblr这三种社交媒体差别最为显著,其比较特殊的传播热词包括temple,ma,hall,place,city等词,对空间、地点的文化内容的侧重得到充分凸显。Twitter也与Google+、Reddit、Tumblr有较大的差别,主要体现为与china,culture的高度关联,以及与ancient,western等的关联。YouTube与Google+、Reddit、Tumblr的差别没有Flcikr和Twitter那么显著,但是YouTube对于food的传播热度是其他社交媒体难以比拟的,也较多地涉及中国、western等视野下的文化传播。

六、结 语

在全球社交媒体场域和“公共空间”中,中国文化形象的呈现和传播效果的获得,具有其特定的内容特征。总体而言,多数社交媒体中取得良好传播效果或显著的受众反馈的热点内容,与以下因素呈现出较普遍的关联和共性特征:一是热点传播内容的传统性,也即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艺术等元素之间具有较紧密的关系,在此比较视野下,现当代文化元素的呈现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二是热点传播内容的日常性,这些热帖中关注的多是与百姓、人民生活相关的元素,例如饮食、地方、建筑、节庆等;三是热点传播内容的政治性,多数热帖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与国际政治和文化意识形态的关联,例如在西方视野乃至萨义德式的“后殖民”文化霸权下对于中国文化的审视甚或“重构”,例如对于中国内部文化问题,如、的关注聚焦,例如在国际关系、国内外各种政治势力背景下的中国文化报道和呈现。在这些共同特征之外,不同的社交媒体在其热点传播内容中也呈现出各自的一些倾向与侧重:Twitter的呈现具有较强的时政和国际敏感性,与文化等关联较多,也与西方的文化审视、中外之间的文化关系具有较强关联,这是我国在国家的网络文化安全和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中需要重视的方面;YouTube的热点内容传播中,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文化出现较多,涉及到艺术、文学、音乐、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Tumblr的呈现与中国的现当代文化要素具有较其他几种媒体更为紧密的关联,例如mao,red culture等;Google+的热点内容中,艺术文化具有与其他媒体相比更显著的中心性,政治化、历史化内容则相对较低;Flickr的突出特征是其空间化和地理化的文化呈现,这与它的图像传播的手段是具有内在约束性和吻合性的;Reddit的热帖中纯粹的文化、艺术内容偏于弱化,而更突出文化内容的时政性和国家政治内涵。

根据国际社交媒体热点内容中的中国文化形象呈现特征,针对我国的国际传播战略和国家对外文化战略,提出如下加强全球社交媒体中的国家文化形象传播的对策建议。一是明确重点内容,把中国历史传统文化和艺术文化传播作为体现中国国家文化形象与特质的主要部分,尤其要注意避免从国内主观导向出发而推出一些自认为很有中国特色、但实际缺乏传播热度和认同效果的传统文化符号,在国际受众接受效果的实证基础上加强对“中国文化符号”加以去粗取精的提炼和推广,打造富于力度、适于社交媒体传播的精品内容。二是加强日常传播,注重中国对外文化传播中的生活化和民众化视角,以日常文化形成对精英文化和经典文化的有力平衡,例如对于中国当代文化生活元素、百姓的娱玩器用行的平民化审视和融入,强化中国文化内容、文化价值在国际社会和国际受众中的接受与传播。三是对一些不利的“社交舆论”倾向及时发现、反馈,建立有效的引导和疏导机制,例如对于当前国际社交媒体中在文化、pm2.5和px项目等环保文化上的问题,加强对典型负面舆论的澄清以及正面话语的主动传播,建立良好的国际社交舆论生态。四是注重城市和地方文化的呈现和推广,city以及shanghai等与地方文化相关的词在国际社交媒体中有着较为共同的高热度传播,这一方面要求地方的文化遗产和文化生活、文化魅力在网络社交媒体中得到更丰富立体的海外传播,另一方面也要求从主体机制上加强国际社交媒体的城市化和地方化推进,可以鼓励和探索上海、北京、澳门等重点城市和地区设立“文化北京”、“上海印象”等官方主导下的国际社交媒体账户,与国内文化管理部门、媒体机构、文化机构形成综合联动,加强社交媒体中的互动化传播及其与其他外宣和媒介渠道的整合营销传播。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Cultural Image in the Content of

Global Social Media:Based on the Content Mining of Web Text

XU Xiang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 and Art,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1804, China)

全媒体时代的具体特征范文第3篇

网络是构成网络体育信息传播的基本形态,网络所独有的特征决定了体育信息传播呈现网状结构,也就是说网络体育信息传播具有不规律性,是无中心、没有边际的。网络体育信息传播不同于其他文化类型的传播,网络体育信息传播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时展对体育的需求,并且通过大型体育赛事等具体的事件最大限度地营造“舆论场域”,吸引了庞大的受众群体参与互动。从总体上来看网络体育信息传播的构成形态应该包含四个维度。

1.1 网络体育信息传播的开放性与受众信息承载形态催生了网站商业化运营模式

公开性是网络体育信息传播应具有的特征,作为社会发展过程中逐渐衍生并且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文化现象,体育事件和文化符号的传播同样具有开放性的特征。由此在公众意义上的场域中得到传播、讨论、互动和扩散。体育论坛、静态的体育网页、QQ、视频、BBS等构成了网络体育信息传播的基本途径,在网络体育信息的传播过程中,每一个传播者同时承担着传播者和受众双重角色。体育信息传播的开放性是由体育文化的属性决定的,对于体育精神的关注和人类本身的关注成为全世界人们共同接受的价值观,在共同价值观的前提下体育借助现代网络媒介得以更大范围的普及传播。比如国际奥委会自从设立网站以来,200个国家和地区的奥委会可以直接在国际奥委会的官方网站上获取信息,同时全世界的体育爱好者也可以在相关的网站上获取需要的体育信息。来自央视网的数据显示:“在里约奥运会开幕后的短短17天时间就博得网媒关注15.6万条,微博的提及量则超过了7300条,视频点击的次数超过了36.2亿次,微信公众号刊发量达5.生万篇。”网络所具有的强大信息传播力量催生了网站的商业化运营模式,受众与信息者之间的界限也开始变得模糊,受众既是网络体育信息和产品的消费者,同时也是信息媒介者关注的核心,受众对于体育信息的选择和关注决定了网站信息的传播策略和商业化运营手段叫。广泛的受众需求为网络运营商带来了广阔的市场和无限的商机,进一步催生了网站的商业化运营模式。

1.2 具有极强的公共表现形态,在传播和受众群体的构成上呈现较强的年轻化特征

网络体育信息的传播的公共性表现不仅是由体育文化传播本身所具有的“普世价值”决定的,更重要的是因为网络的传播特征以及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正如美国硅谷著名的IT作家丹·吉尔默所言:“我们已经从媒介集团掌控的大众传媒中走出来,进入了人人可以当家做主的共和媒体时代。”网络体育文化传播具有较强的公共表现形态,根据拉斯韦尔的“5W模型”传播过程可以概括为“传播者一讯息一媒介一受众一效果”五个部分。在网络逐步普及的今天,传播者与受众的界限开始变得模糊,网络信息的传播者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受众,这一社会现实似乎与拉斯韦尔对于传播过程的概括并不完全一致。尤其是进入了自媒体时代,体育信息的网络传播体现了独立、批判和自由交流的特征。一部分自媒体使用者通过声音、图像、语言和文字等话语形式实现体育信息的传播,特别是在传播的过程中这些自媒体的使用者以新闻发言人和公共代言人的角色出现,不断传达、解释和交流着体育信息,极大地扩布了网络体育信息传播的深度和广度。此外,网络体育信息传播所具有的形态特征决定了其传播的受众群体呈现较年轻化的特征。在网络社会形成的初期,计算机以及现代传播技术的应用首先在高学历的人群中逐渐普及,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低学历的人群也开始对运用网络与计算机技术得心应手。对于网络体育信息的传播而言,需求的多样化与细分化成为当代网络体育信息传播的基本形态,年轻群体与在校学生则成为体育信息传播的重点人群,同时这部分人群也是自媒体时代的体育信息传播者和受众。

1.3 呈现直观、简洁的表达形式,具有明显的个性化特征

在当代社会,网络体育信息传播更多地呈现一种娱乐化倾向,在体育信息传播的实践中实时报道与娱乐消费并重是信息传播的基本特征,而在这些背后更重要的是渗透着商业利益与价值。在网络体育信息传播过程中精彩的比赛图片、扣人心弦的镜头、夸张的报道手法以及引人的标题都是吸引受众的手段。直观简洁的表达形式迎合了现代社会受众的多元心理诉求,体育表情符号和网络语言更是成为引领文化的一种潮流。来自EmojiTwitter的统计数据显示:"twitter平均每秒就会发送250-350条网络符号。近年来随着体育文化传播影响力的逐年提升,以体育具体事件和人物为素材而开发出来的网络语言和表情符号迅速传播。直观、简洁的表达方式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文化传播效果。比如英国的利物浦俱乐部球员为原型的表情符号以及NBA球员为原型的表情符号系列产品在球迷和广大受众中得到了较好的传播并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收益。网络体育信息传播逐渐成为了一种新兴文化力量,特别是与具体体育事件相联系的网络符号和语言传播更是彰显了实效性与个性化特征。里约奥运会期间中国游泳运动员傅园慧迅速成为网红,紧接着围绕着“洪荒少女”的表情包开始迅速传播。网络上被傅园慧的各种表情包刷屏,她的粉妊数量不断增加,仅仅两周的时间她的粉妊数量就已经达到了700多万,2016年8月10日傅园慧在映客直播一小时收入30多万,再次印证了“网红”的力量。傅园慧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网络的力量,同时也展示了体育信息传播的网络化特征。受众对于信息传播的个性化需求也影响了信息的差异化供给,在网络平台中体育信息的供给也开始逐渐演变为可定制、自主选择的信息供给模式。

1.4 生信息容易被认知,呈现较强传播效力和传播效果的表现形态

体育本身就具有通用的“语言”性特征,体育运动中蕴含的个人主义需求以及对人类普遍价值的关注促使体育实现了“普世性”的意义。传播构成了体育运动发展的内核,从体育起源到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蓬勃发展,体育的产生与发展都是一个传播的过程。体育文化鲜明的传播特征是体育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基本前提。早期的体育文化传播是构建在肢体语言的特殊场域之中实现的,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体育文化凭借着现代传播载体和媒介实现了空前的传播效力和传播效果。在现代传媒的营造和包装下,体育文化传播似乎变成了艺术化的身体叙事,在现代媒介的助力之下身体意象逐步成为备受欢迎的“商品”困。体育所表现出来的艺术化身体符号开始变得雅俗共赏,受到普遍的认知。特别是在体育传播的过程中实现了大众与媒体的共同狂欢,在多元利益的促使下大型体育竞赛成为媒体狂欢的最佳时机,也就是说围绕着大型体育竞赛的具体事件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舆论聚焦点。以奥运会为例:从运动员进入驻地开始,在媒体的追捧之下,以具体事件为引领的群体性狂欢就开始了,狂欢背后所展示的正是现代体育的力量,准确地讲应该是现代体育在现代媒介的推动下所表现出的传播形态。这种传播形态将相对世界而言狭小的运动场所无限扩大,通过网络、电视等现代媒介将全世界不同种族、不同意识形态人们的注意力聚集起来,消除了封闭性和相互之间的隔阂,把遥远的东西拉近,实现分裂东西的融合与交流。这就是体育的力量同时也是网络体育信息传播效力和传播效果的具体表现。

2 网络体育信息传播的舆论极化

2.1 信息窄化现象和带有主观色彩的评论容易促使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

极化舆论是媒介融合背景下的特殊产物,民众获取信息的便捷催生了大规模的极化舆论,极化舆论的典型特征就是表现为情绪性的特征,因此其舆论的主体通常表现出典型的“群体极化特征”。“群体极化”(grouppolarization)是由美国哲学家凯斯·桑斯坦提出来的,他指出“在网络社会人们获取信息具有选择性特征,接受喜欢的信息排斥不喜欢的信息成为人们的本能,因此信息窄化不可避免,信息窄化的结果就会导致社会的凝聚力降低,舆论极化与不满情绪升级,最终可以导致社会分裂”。在网络体育信息传播的实践过程中,在采集、剪接、传播等工作环节中为了实现对受众的吸引传播者往往会添加个人感情因素,在镜头和词条中刻意丑化某个人或者某个团队,将带有主观色彩的信息传递给受众,影响了体育信息传播的真实度,进而造成信息窄化现象。比如2016年随着中国足球成绩的下滑,中国足球再次进入舆论的焦点,针对中国男足的接连失败,网易体育以《谢谢高洪波,你戳破了中国足球的泡沫》的标题发表了评论。文章在抨击中国足球选人用人僵化体制的同时,用直白的语言揭示了中国足球在高度商业化联赛的基础上是一个僵化到骨头里的官僚体制。网络媒介对国足进行的抨击造成了受众对中国足球的支持度进一步降低,同时也制造了国足换帅的舆论导向。而2012-2015的C'BA赛季总决赛辽宁男篮最终不敌北京队,获得亚军,网络体育信息的直接造成了辽宁和北京的部分体育媒介的“对骂”,在总决赛的系列赛事上球迷的关注点除了比赛之外还关注场外的舆论报道。辽媒公众号了“北京男篮充分利用主场优势以1分险胜辽宁”的主题报道,其内容中提到“在主裁判和马布里的超水平发挥下,北京队以1分优势险胜辽宁”,暗指裁判判罚不满。紧接着辽宁媒体以《北京媒体学狗撒尿占地盘》为题讽刺北京媒体的赛前占座行为,舆论导向极大地引发了球迷的不满。总决赛第四场发生了北京与辽宁球迷之间的冲突,《辽沈晚报》在微博上显示的图片是辽宁球迷被打伤,后经证实图片不真实,随后辽宁媒体道了歉。在媒体的煽动下,球迷的舆论和情绪到达了顶点,第六场比赛开始之前在辽宁队的主场外挂出了“北京黑哨狗,孙悦搞破鞋”的条幅,双方球迷的骂战开始从网络转移到现场,引发矛盾进一步升级。上述案例表明了信息窄化现象和带有主观色彩的评论容易促使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网络体育信息自由传播为舆论极化趋势的形成提供了平台,多元社会情绪的扩散进一步引发了舆论波的形成,极化舆论的大规模催生最终导致意见冲突和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全媒体时代的具体特征范文第4篇

每次在科学技术取得的突破,都会引领文化的进步。从传统文化到新媒体文化转变的过程这是媒体技术发展的过程。

一、对传统艺术的初步理解

我国传统艺术的内涵极其博大并且辉煌。传统艺术常见的表现形式主要有戏曲,绘画,书法,音乐,舞蹈等等,都有几千年的文化积淀,都有推陈出新,都透露着五千年文明古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它们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全人类的伟大的精神财富。中国传统艺术以其浓郁的地方性色彩,淳厚的艺术内涵和生动的历史意义,越来越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和欣赏,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文化财富。

二、对新媒体艺术的概述

1.新媒体艺术产生的背景

艺术的更新是伴随着传播媒介的发展而改变的。在今天新媒体迅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信息技术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艺术工作者用互联网和科技数字手段取代了纸和笔,一种被称为新媒体艺术的新型艺术形式应运而生。

2.新媒体艺术的内涵

新媒体艺术是一种以互联网信息化为基础的学科门类,它建立在数字化技术的核心基础上,亦称数码艺术。新媒体艺术包含有电影,音乐,动漫,实验性音响,影像艺术,虚拟现实,网络艺术,数字图像等许多方面。新媒体艺术是一个内涵广泛的艺术形式,从横向上吸纳了行为艺术和装置艺术的表现方式,很快演变出了网络艺术和数码艺术,从而为人们带来了一种新型的虚拟化的审美感受。

3.新媒体艺术的首次出现

新媒体艺术起源于于20上世纪60年代的欧美。随着电视机在美国的普及以及在全世界的推广应用,美国艺术家首次使用便携式摄像机拍摄作品。由于当时使用的是模拟信号的录像带,和摄像机,所以这种艺术最初也被称为录像艺术。所以录像艺术可以说是新媒体艺术形成的真正标志。

三、从传统艺术到新媒体艺术的发展历程

(1)诞生:在全球化逐步渗入到社会各个地方的领域的背景下,在欧美新媒体艺术和中国IT产业迅猛发展下,中国的新媒体艺术可以说在被动的状态下起步。新媒体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大约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才开始出现一批质量较高的作品和较为成熟的艺术家。影像艺术追溯于1990年代,主要是指音频艺术。影像艺术的产生,是90年代艺术区别于1980年代艺术的主要特征。

(2)早期:一直到90年代中前期,新媒体艺术的应用主要表现在装置,录像,摄影和音频等媒介上的广泛使用,90年代后期则表现为使用在90年代中期在媒介实验上的所有手段用于传达表现社会和社会现象批评的内容。装置艺术和表演在1980年代后期虽然也有实验,但真正在媒介上大规模地突破原有的绘画和雕塑的传统媒介还是在90年代初期。90年代初期的装置艺术和表演的盛行还有另一个特征,就是与观念艺术的结合。

(3)中期:在90年代中期,真正的新媒体艺术的卓越性的实验是录像艺术的兴起。在90年代末期,随着互联网视觉技术的普及,网络技术,Flas技术,电子游戏技术,互动艺术,三维视觉技术,以及计算机数字编辑技术等开始进入音频艺术的制作。90年代末期的一个重要变化是音频艺术不再成为一种单纯的媒介,而是用音频艺术的表现方式对中国社会转型进行了文化层面上的反映,表达和社会各个群体息息相关的话题。

(4)高潮期:进入21世纪后,中国的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深入,随着中国IT产业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人们开始注重精神方面的享受,大大推动了个人新媒体艺术在中国的蓬勃发展。新媒体艺术被引进中国后,影响时间还超不过十几年,但它们却和产生它们的基础新媒体,包括光,声音,电能一样,以非常震惊人的速度发展和蓬勃壮大起来。

四、新媒体艺术的艺术特征

1.综合性

新媒体艺术摆脱了传统艺术单一媒介的局限性,融合了图片,文字,动画,声音等综合媒介的特征,具备了传统艺术的所有特点。在包括传感器,音效,网络计算机,投影等许多工具的共同作用下,新媒体艺术将触觉,视觉,听觉甚至味觉一并合成进行综合性的展现,让大众在虚拟世界中实现审美感受。

2.贴近性

新媒体艺术的取材大多是来自人民生活,或者是与传统文化相融合。内容相对来说通俗易懂,但是它的与众不同是在于将现代科学技术应用到了屏幕上来,通过这种表现形式,让观众过产生了共鸣,增加了新媒体艺术贴近生活,贴近人民,贴近社会的性质。

3.互动性

新媒体艺术打破了往日传统艺术单向互动的模式,更加注重观众的参与互动。通过与观众的互动,加深了观众对艺术的理解,从而对观众的思想意识产生一定的震撼,进而通过观众的人际传播就会在社会上形成一种新的观念和思想,发挥了艺术“文以载道”的作用。

4.迅速性

新媒体的特点就在于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力大的特点,那么,以新媒体技术为基础的艺术也具备这样的特征。新媒体艺术,由于其传播的方便性和快捷性,让大家快速欣赏了它们的艺术特色,并且在社会上的反应也是快速巨大的。

五、总结

全媒体时代的具体特征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多媒体时代;新闻传播;模式创新

21世纪,我们进入了一个多媒体时代中,通过多媒体,人们越来越对新闻内容具有了深入的了解和传播机会,新闻传播模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多媒体时代中,新闻信息传播具有五大传播特点,如以视频为引领的多媒体网络化、以融合为中心的多媒体系统化、以定制为特点的多媒体融合化等。多媒体时代中,新闻传播更为便捷。本文通过分析多媒体时代中新闻传播的特征,主要探讨了多媒体时代中新闻传播模式的创新,希望能够为新闻及时有效地传播提供一些帮助。

一、多媒体技术在新闻传播中的主要特征

(一)多媒体时代下,新闻的互动性更强

传统的媒体传播时代下,新闻的消费者只局限于新闻的受众,是单向传播,并且受众不能对新闻发表自己的看法,严重地制约了公民权利的发挥,进而阻碍了一个强社会型国家的形成。而多媒体时代中,新闻的互动性得到了很大的增强。可以通过读者简单地投票以及相应的评论区来测试读者对于新闻事实的态度,为读者自由发表意见提供了平台,增强了编辑、读者之间的互动。这样一来,不但能促进社会中正确观点的传播,还能在一个相对广泛的范围中阻碍社会戾气的产生,使社会对新闻中的事实形成一个相对一致的意见,推动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二)多媒体时代新闻时效性更强

在以传统媒体为传播形式的时代下,报纸和电视新闻是新闻传播的主要渠道。由于报纸还要通过印刷、编辑、送达等才能出现在人们的面前,因此,人们看到的新闻经常是一天前发生的事情,甚至新闻事件已经被解决、处理了,人们才看到这则新闻。电视新闻也是这样,时效性很差。但是在多媒体时代,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得各种实时的信息,各种移动终端设备、互联网等网络工具提高了新闻的时效性,人们获得新闻与新闻事实发展之间的差距被无限缩小。新闻时效性的提高能够使人们及时根据新闻作出相关决策,能够使人们同步关注事态的发展,提高了决策的正确性和价值。

(三)多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具有了全媒体化特征

在传统的新闻传播中,文字、图片和声音是传播的主要方式,报纸和电视则是新闻传播的主要介质。而在多媒体时代中,新闻传播方式逐渐开始具有了全媒体化特征。首先是新闻传播介质的全媒体化。随着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新闻传播介质与传统的电视和报纸一起进行新闻传播,如手机、电脑、移动阅读设备等。这种传播方式能够随时随地使人们获得各种形式的新闻资讯,各种新闻获取渠道极大地丰富了人们新闻阅读量,契合了现代人的阅读习惯。其次,新闻传播方式的全媒体化。新闻传播形成了对人们多种感官的刺激,使新闻传播具有了深度,增加了新闻的趣味性和人们关注新闻的注意力,新闻传播呈现出全方位特征,即从传统的文字和图片转变为文字、图片、动画影像等。

二、多媒体时代中新闻传播创新模式

(一)坚持报道有深度、有价值的新闻,避免新闻内容同质化

多媒体时代下,新闻内容呈现出同质化的倾向。为了避免同质化,一些新闻机构开始采用一些哗众取宠、措辞浮夸等手段来刺激读者,但这样会严重影响新闻的健康发展,导致新闻内容严重失真、观点偏激。因此,在多媒体时代下,要坚持报道具有深度、有价值的新闻,并非只报道一些言论偏激的新闻,只有这样才能促使读者独立思考。首先,要避免一味地通过各种奇闻轶事来刺激观众的好奇心,要坚持对人们生活有切实影响、对国家发展有作用的新闻,编辑要具有发现有价值新闻的能力。其次,记者要成为真正的无冕之王,坚持对新闻进行深度报道,如通过挖掘新闻的深度启发人们进行思考,使人们感受到社会的真实性。要做到报道新闻事实、了解新闻事实发生的原因,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新闻事实的处理情况进行监督和报道。

(二)将自媒体纳入新闻报道中,不断适应时代潮流

为了适应时代潮流的发展,在新闻报道中,要将自媒体纳入进来,专门开设自媒体办款,用来作为网友新闻的阵地,如“亲历者”。同时,为了核实和追踪有价值、重大意义的新闻,要设置相应的负责该板块的新闻编辑,以供对严肃的新闻有阅读需求的读者进行阅读,并予以到其他相应板块。另外,核实之后,为了鼓励更多人以认真负责的态度进行新闻报道,可以对新闻的第一者进行适当的奖励,促进自媒体的蓬勃发展。

(三)要根据读者的阅读习惯新闻,有效节省阅读时间

目前,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量庞大,人们找到所需要的新闻越来越困难,给人们造成了一种阅读负担。因此,为了提高读者的忠诚度,在新闻的时候,我们要尽量缩短读者对新闻进行筛选的时间,新闻与读者的阅读习惯要相互契合。首先,按照新闻事件的种类和发生时间,对要的新闻进行分类,方便读者进行个性化阅读,供读者进行分类订阅。其次,在新闻的页面上,要尽量清晰简洁,采用罗列标题的方式将新闻展示给读者,有效地节省阅读时间,使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点击标题。另外,为了供有阅读兴趣的读者进行深度阅读和扩展阅读,要附上新闻专题链接,方便读者按照个人的阅读习惯进行阅读。

参考文献:

[1]杨洁.浅析电视动画在电视新闻中的作用[J].新闻战线,2014(12):230-231.

[2]杨东伶,徐文静.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理论的创新[J].新闻战线,2015(10):27-28.

相关期刊更多

煤矿安全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煤科集团沈阳研究院有限公司

全国煤气化技术通讯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上海东景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地市报人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湖北省委宣传部(湖北省新闻出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