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立春的传统文化

立春的传统文化

立春的传统文化

立春的传统文化范文第1篇

一、活动主题

以春节辞旧迎新、平安团圆、孝老爱亲、感恩祈福、健康文明为主题,突出“喜庆祥和过大年,传统文化再继承”,遵循简洁、节俭的原则,深入挖掘春节的文化内涵,以活动为载体,吸引全体学生广泛参与,培养和树立学生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的思想观念,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着力营造欢乐、祥和、平安、健康、文明的节日氛围。

二、活动目的

丰富小学生节日精神文化生活,培养和树立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的思想观念,增强对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三、活动内容

活动时间:20xx年1月17日-20xx年2月26日

活动地点:各班教室、操场、家庭

活动形式:围绕春节、元宵节辞旧迎新、团圆平安、孝老爱亲的主题,遵循简洁可行、就近就便,力所能及的原则开展活动。

1、利用寒假,让学生在家读一本好书、学一首好歌、干一天家务、一件好事。

(一)读一本好书:一至六年级由老师布置任务,每个学生寒假读一本书,做好读书笔记,由学校组织印发读书调查表。(附读书表)

(二)学一首好歌:学生自己学唱一首积极向上的歌曲。

(三)做一件好事:学校印发“做一件好事”表格,让学生自己填写事情经过和事后感想。让学生懂得付出,学会给予。(附表格)

2、合理分配压岁钱:结合各班班队会开展“用好自己的压岁钱、争当理财小能手”主题班会活动,促使学生养成良正确的消费观和良好的价值观。

(1)传统节日知多少:假期让学生自主的了解有关春节、元宵节的历史典故和名族风俗,收集春联和灯谜等。

(2)文明礼仪我知道:开展文明餐桌行动,使学生懂得健康文明的餐桌文化,养成节俭的消费习惯,推广餐桌文明。

四、组织领导

为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我校20xx年元春节、元宵节文化活动圆满成功,特成立“我们的节日”传统文化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 长:张桂强

副组长:赵国立 李亚丽 成 员:全体师生

五、活动阶段安排

(一)部署动员阶段(20xx年1月)

各年级班主任利用班会课,根据学校活动实施方案作出全面部署,组织指导学生全面开展活动。

(二)普及推进阶段(20xx年1月至20xx年2月)

1、开展“我们的节日”专题交流活动。各班要在春节、元宵节,精心收集的春联和风俗典故,开学后进行交流学习。

2、开展假期学习交流,分享看的好书,参加的实践活动等。

(三)成果展示阶段(20xx年2月)

结合本班主题班队会组织“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各项评比。

六、活动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为了推动全校“我们的节日”活动的深入开展,各班要建立健全班级组织机构,加强宣传教育。

立春的传统文化范文第2篇

中国传统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可谓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通过各个朝代的衍生、延续和发展,不断扩大和繁荣,并具有独特的地域特性和风格,随着茶叶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茶文化也得到了不断的延仲和拓展,兴起了民间茶文化,这由彩色木刻年画《采茶春牛图》可略见一二,它是中国传统茶文化繁荣昌盛的衍生品,丰富了茶文化的文化创意形态,传承了中国传统茶文化的精神具有深厚的民间基础,显现出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历史传承。

《采茶春牛图》与我国古代的农耕文明与立春习俗有直接的关联,它随着时代的演变而活化为一种具有生命力的文化传统,它也是我国农耕文明的载体,它围绕“立春”这个主题,表达了中国古代农耕文明中的习俗,如:迎春、祭芒神、鞭春牛等,这些立春习俗与人们的愿景相关联,主要表达了人们祈望丰收、辟邪、兴旺的寓意,而与春耕密切相联的春牛形象,深入人心,受到了来自各个不同阶层人民的喜爱    

在彩色木刻年画《采茶春牛图》中,主角并非是春牛,而是栩栩如生地刻画的十二个采茶妇女,这些采茶妇女各具形态,活泼灵动,侮一个采茶妇女的旁边配有一首唱词,这些唱词表述出十二个月的采茶词曲:“正月采茶瑞香开,二月采茶杏花开,三月采茶桃花开……四月采茶蔷薇开……十月采茶芙蓉开……十二月采茶腊梅开……”,这十二个月的采茶词曲之中,颇有《诗经·七月》之风采和神韵,在《采茶春牛图》的词曲之中,它借用十二个月份所盛开的不同花卉,通俗化地表达出民间流行的习俗和历史故事    

在彩色木刻年画《采茶春牛图》中,图文并茂,这十二个采茶妇女手中都有一个花篮,花篮里盛放着十二个月份盛开的不同花卉。在彩色木刻年画的上方居中位置显示出天宫景致,描绘出二十四节气表以及历书上的禁忌之事、八卦图、怀抱如意的天官、手拿令旗的天兵天将。在其中部则刻绘有十二个月份的采茶词曲以及十二生肖纹饰;在其下方则刻有驮着聚宝盆的春牛以及金山和银山,它们各有其寓意,其中:“金山和银山”寓示富裕殷实的民家之乐;“春牛”寓示劳动人民的勤勉、朴实以及渴望安乐生活的愿景。这部木刻年画《采茶春牛图》以粉红、粉绿、粉青色为主色调,隐隐透露出别有韵味的艺术雅趣独特的茶风茶俗己经渗透和融入了民间的日常生活之中,成为了人们用以表达情感、寄托情意之物茶著作应运而生    

由于中国传统茶文化得以不断繁荣和昌盛,在这个社会背景下,也催生出诸多关于茶的著作,这些著作详细描绘地关于茶的制作工艺、烹煮之法、茶风茶俗等内容,如:宋徽宗赵估所作的《大观茶沦》、,就详细记录了茶叶的种植、采摘、制作、鉴别、茶艺等过程在《东溪试茶录》、《品茶要录》中也有关于贡茶的描述另外,还有诸多著名诗人所作的以茶为题的诗作,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

立春的传统文化范文第3篇

  社区春节过年活动总结1

  按照xx宣发[20XX]4号《中共xx区委宣传部关于开20XX年迎新春文化惠民活动的通知》文件的要求,为进一步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体育生活,营造欢乐、祥和、喜庆的节日氛围,我社区在春节期间组织了一系列活动,现将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精心组织。

  社区领导高度重视这节日期间的文化活动,接到通知后我社区立即组织召开两委会议,专题研究活动,围绕宣传主题,制订活动方案,将筹备工作落实到人,形成人人参与的局面。

  二、广泛宣传,参与积极。

  为了使这次春节文化活动深入民心,我社区采用横幅及宣传栏进行了广泛宣传,同时,深入到群众中了解群众喜欢的节目,赢得了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气。

  三、内容丰富,效果明显。

  此次文化活动形式内容丰富多彩,主要有以下几个节目:

  1、组织腰鼓队表演。于春节期间组织社区腰鼓队在社区广场表演了腰鼓秧歌等民间活动,营造出热烈欢腾的节日景象。

  2、精彩文艺表演。激情的演唱、诙谐的小品、令人叫绝的蒙古族舞蹈以及特殊教育学校孩子们表演的手语“感恩的心”、充满活力的韵律操和丰富多彩的互动游艺活动,赢得观众阵阵掌声,深受社区居民欢迎。本次活动邀请了本社区企业负责人、退休老干部及社区孤寡老人等参与,为辞旧迎新拉开序幕。

  3、开展体育健身活动。春节期间我社区组织了广大社区群众举行了羽毛球、乒乓球、跳绳等一系列体育活动,使广大群众在参与的同时身体得到了锻炼。此次活动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全社区群众的积极性,同时,也促进了社区群众之间的交流,为全社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通过上级部门支持引导,动员群众参与,进一步引导社区群众积极开展文艺、体育等活动,促进我社区文体活动的长足发展。

  xx社区

  xx年xx月xx日

  社区春节过年活动总结2

  为继承发扬中华传统节日优秀文化,校团委要求我校围绕“我们的节日—春节”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现将我校组织的“我们的节日—春节”主题实践活动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认真组织

  为确保此次活动顺利开展,我校高度重视,及时召开各团总支会议对活动进行总体部署,并下发了主题系列活动的文件,精心组织,把节日活动与思想道德建设紧密的结合起来,全面推进我校精神文明创建工作。

  二、精心策划,丰富内容

  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春节,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民族特色,在各地呈现不同的特色。旺苍中学围绕春节辞旧迎新、团圆平安、孝老爱亲等主题,结合实际,遵循简洁可行、就近方便、力所能及的原则,主要策划了以下五项工作:

  1、寻找经典活动。利用寒假期间,让学生寻找关于旺苍文化的优秀历史典籍,围绕春节文化内涵,通过收集“春节的由来、春节风俗习惯、春联的起源和意义、家乡举行的风俗活动”等,开展“红色经典赏析”等活动,让广大学生积极参加,深刻领会,增强对民族传统节日的喜爱,加深对本土文化的理解。

  2、开展公益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区清洁卫生、环境保护和公益宣传,为孤寡老人、残疾人和军烈属做好事、献爱心,宣传节日文明礼仪和低碳生活知识,营造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

  3、让学生认真记录自己的节日生活,结合寒假作业,引导学生学习节日文化、搜集节日资料、参加民俗活动,深入了解春节的文化内涵。参加节后组织的各类评选活动,展示节日收获和感悟。

  4、组织社区调查活动。让学生进行社区建设调查活动,亲身感受旺苍大地上的巨变,增强对社区的思想感情。

  5、进行一次“我所认识的低碳生活描述”活动。

  三、强化措施,落到实处

  1、加强宣传,着力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第一传统大节,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放假前,学校召开专门会议,开展了春节传统习俗扫尘、祭祖、贴春联、吃年夜饭、守岁、放鞭炮等春节文化内涵宣传,增进了广大中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营造了浓厚的节日氛围。各位教师、所有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发挥其作用,分利用板报、宣传标语,积极开展春节文化宣传,弘扬春节民俗传统,倡导文明过节、勤俭过节。

  2、制定计划,合理安排,确保每位学生将此项活动落在实处。放假时,每位学生都按照学校要求,制定了计划书和时间表,确立了活动办法,使主题教育活动进行的有声有色。

  3、结合实际,组织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

  春节期间,各村活动小组开展了以扶老助残、社会治安、文化服务、环境卫生为重点的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积极为残疾困难户、贫困户及敬老院、福利院提供帮助、进行慰问;结合春节“扫尘”习俗,组织居民整治卫生死角,维护社区公共环境等。

  本次主题实践活动,丰富了学生节日精神文化生活,培养和树立了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的思想观念,增强了对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社区春节过年活动总结3

  20xx年新春期间,通泰门社区按照几江办事处有关工作安排,围绕“我们的节日-春节”主题,认真制定《通泰门社区“我们的节日-春节”活动方案》,做实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节日―春节的各方面工作。通过系列活动,使社区广大市民度过了一个安全健康的新春佳节。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认真制定工作方案

  春节是我国传统的佳节,是人民群众最为看重的一个节日。如何让社区居民过上一个喜庆祥和的佳节,引导和推动全社区文明过节,健康过节、安全过节,是我们社区本阶段的主要工作。社区按照几江街道有关节庆活动的工作安排,认真制定《通泰门社区“我们的节日-春节”活动方案》,精心策划,科学分工,确保了“我们的节日-春节”活动有序开展。

  二、扎实开展“送温暖”活动

  (一)开展扶贫慰问活动。春节前,社区走访贫困低保户20户,特殊困难户5户,送去肉、油、白面、大米、白糖等春节慰问品。

  (二)开展拜望老党员活动。社区党委组织社区“两委”人员及支部部分党员拜望社区老党员,向他们汇报一年来社区的各项工作,同时,认真听取他们对社区工作的建议意见和20xx年对社区工作的要求。

  (三)开展看望留守儿童活动。社区通过摸排,弄清春节期间父母不能回乡探望儿女的留守儿童,在春节过后,元宵节前,分别对13户父母未能回家团聚的留守儿童进行看望,送上元宵饺子和100元慰问金。

  (四)开展送春联活动。春节期间,我们向贫困低保户、军属、烈军属、老党员等送上春联和慰问年画,给他们送去了党的温暖和社区祝愿。

立春的传统文化范文第4篇

【关键词】春节 ;宗法社会 ;血缘情分 ;核心意义

【作 者】李俊群,宁夏大学政法学院教师 。银川, 750002

【中图分类号】 G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4-454X(2007 )01-0191-003

On the Traditional Sense of the Chinese Spring Festival

Li Junqun

Abstract: What’s the Spring Festival? This issue relates to the traditional society. The main part of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society is a society of patriarchal clan system, which is a consanguinity community stressing on the status grade with the relationship of consanguinity as its ligament. While the core sense of traditional Spring Festival lies on which is a kind of festival ceremony holding traditional consanguinity community of patriarchal clan system and acquaintance society together so as to make them harmoniously run. The ceremony provides the people with strong intention and emotion of patriarchal clan system the chances and ligament for relative intercommunion.

Key words: the Chinese Spring Festival; society of patriarchal clan system; consanguinity affection; core sense

春节无疑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但是在现在市场经济越来越深入发展的时代,我们却日益感到春节的淡化,对此情况我们需要认真思考,而思考中我们首先必须回答“春节到底是什么”这一根本的问题,才能知道为什么有现在春节淡化的现象产生。学术界对于春节的研究成果是非常丰富的,有学者把春节的功能归纳为五点,即“吃”、“玩”、“聚”、“祭祖”、“敬神”,并从这五个功能的淡化来解释春节的淡化①。这种归纳虽然从内容上列出了春节所具有的各项功能,但失之于简单,没有突出这些功能的主次方面,更没有突出作为节日的春节所具有的内在意义来,即没有回答“春节是什么”的问题。因此本文试图通过揭示春节的传统意义来回答“春节是什么”这一根本问题。

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看,节日往往是与各种各样的仪式活动联系在一起的,节日仪式是由处于某个共同体②中的许多人来举行的,而这许多人又必须具有某种共同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才能结合成一个共同体,因此,仪式活动就必须要能满足举行仪式的共同体中的人群的某种共同的内在需求才能够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否则,仪式就会因为其丧失了人们的内在体认而沦落为仅仅是僵死的仪式,并最终会被抛弃掉。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无疑也是最为重要的节日。我们把春节又叫过年。我国早在夏代之前已有“年”的时间概念,有“年”自然就有过年的习俗,所以春节可以说是一个极其古老的节日。③春节是由许多民俗活动或者说仪式活动所构成的。与春节相关的礼仪活动和民俗活动非常丰富,从腊月初八的腊八节、腊月二十三的祭灶节、扫尘、贴门神挂年画、放鞭炮、祭祖团年、除夕守岁、拜年、接财神、送穷、舞龙等等,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期间的各项民俗活动都和春节相关,人们通常都把它们看作过年的一部分。换言之,广义的春节概念可以包括从腊八直到元宵节的一系列活动,时间跨度是最长的,活动也是最多的,因此是最重要的节日。④世事沧桑,春节期间的活动内容在历史的长河中虽然历经变化,但春节本身却能顽强地传承几千年而不衰,这一切能够发生,都与人们赋予春节以意义有关,或者说与春节期间的活动恰好能够满足人们的某些物质和精神的需求有关,其中最主要的是精神的需求。那么,在过去,春节主要有哪些方面的意义呢?

传统节日大都建立在原始的多神信仰之上,观念杂乱,活动松散,信仰淡薄,天长日久,节日的动机渐被遗忘,人们不知道因何而过节。⑤因此,对于春节的真正源起,我们已经很难考证了。不过,对于春节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我们却能够还原出来,因为我们自身也是这历史河流之中的在场者。要真正了解春节的内在意义,我们必须从在中华民族历史上一直占支配地位的宗法社会和熟人社会入手,因为宗法社会和熟人社会(或说乡土社会)构成了传统人们的生活共同体。

宗法社会,也可以叫做宗族社会,从西周确立和完善宗法制度以来,这一制度一直是中国古代社会运行的主要模式⑥。正如古希腊城邦是由一群处于同一地域内、在利益上有共同性、而且在生活方式上和上具有一致性的人们组成的共同体一样⑦,宗法社会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建立起来的注重身份等级的血缘共同体,虽然是等级社会,但是以血缘关系为主。血缘之为血缘就在于生命的根源是同一的,成员之间具有内在的同一性,他们是同宗同族的,所以在以血缘性的方式所展开的生活世界里,社会成员之间不是实质性对立的关系。在我们看来,古代宗法社会是等级森严的,但在他们眼中与其说是等级,不如说是家庭中敬老爱幼、兄弟姐妹的自然血缘关系,人与人之间被一团浓浓的血脉温情包裹着,所以他们只要靠角色、情分、道义来连接就行。⑧宗法社会中最基本的关系是父子、兄弟关系,由父子关系扩充而为官民关系、君臣关系,由兄弟关系扩充而为朋友关系、江湖义气关系,但以父子关系为最最基本。在我们看来,古代的父子关系是不平等的,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这是一种糅合了父子亲情的不平等,这种不平等展开为一系列的规范,如冠礼、婚礼、相见礼、乡饮酒礼、丧礼、祭礼等,这些礼仪规范从小孩小时侯就开始教育,通过刚性的礼与柔性的乐共同整合,当然柔性的东西有很多,如父子、长辈对晚辈的亲情关爱等也可以是柔性的东西,都可以化解刚性的礼的强制性。因此,人们不但不反感这些礼仪规范,反而对之产生依恋之情⑨。另外,出于维持宗法共同体的这种血脉温情的关系的需要,传统社会在价值观上并不突出利益取向、功利取向,而是取非功利取向,否则,这种血亲共同体就会解体。因此,宗法社会是一种靠先天的血缘关系和后天的重义轻利的文化价值取向整合起来的共同体,人们对这样的共同体有着情感上的和价值上的认同。

虽然春节的产生早于周代宗法制度的确立,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节日的意义是会发生变化的,后来的人们会赋予它以新的意义,因此,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的春节,也不能不深深打上这种宗法血缘共同体的烙印。宗法社会强调血缘亲情关系,强调人情往来,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春节期间的许多活动是围绕着血缘亲情和熟人人情往来而展开的。其中拜年,就是春节期间最重要的活动,一说起“过年”,我们马上就会把它与“拜年”联系起来,这正说明拜年已成了春节的文化象征,也可以说是传统春节的内在意义之所在了。

纵观拜年有如下几种:一是家拜。即家族之间拜年,一般都是先在家里进行,然后才出去向四邻好友拜年。二是亲戚之间的拜年。从正月初二或初三开始,人们领着孩子,带上礼品,轮流到舅舅、姑姑、姨族家拜年。三是团拜。团拜是“元旦朝会”的延续。古时,“朝会”是诸侯或臣子朝见君主的仪式。“元旦朝会”则是在元旦这一天,臣属以及外国使者等朝见君主的一种盛大礼仪,目的是庆祝新年的到来,也是封建时代一种节令风俗活动。团拜是春节的传统庆贺方式,从其具体含义来分:有围成一团互行拜礼的团拜;有聚在一起互相祝贺的团拜。从参加者范围来分:有官方的团拜,有亲族的团拜,有朋友之间的团拜等。⑩

从以上几种拜年的方式可以看出,拜年主要是在亲人之间和熟人之间的一种情感交流活动,这种亲人熟人间的情感交流正是维系宗法社会和熟人社会的存在所需要的,因此,传统春节的核心意义在于它是维系传统宗法血缘共同体和熟人社会得以和谐运转的一种节日仪式,它深深地打上了传统宗法社会和熟人社会的烙印,宗法共同体和熟人社会构成了传统春节存在的基础。如果把传统春节的祭祖、祭神活动再加上的话,那么,春节的意义,正如张惠敏先生指出的那样:“一是辞旧迎新,打上一个人生的结,分开过去和未来。二是祭祀缅怀祖宗之德,承继先人之志,融通天地万物,祁盼人生幸福。三是宗亲礼仪往来,安排人生秩序,联络世代亲情,找到人生定位,担负社会责任。四是民间娱乐,扩大社会交往,播撒传统文化,宣泄感情之波,体味生活之乐。”[11]

一直到解放前,中国的最高统治者一直没有去触动传统社会的这一基层组织形式即宗法血缘社会。天翻地覆的变化发生在l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后。1950年,当时的政务院通过《乡人民政府组织通则》,规定设立乡一级政府。这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自秦朝以来一直以县为地方最低层和民国以来以乡村作为地方自治基础的做法,将政权的触角直接延伸至农村基层,不仅把党支部建在村上,还以村为单位建立了共青团组织、民兵组织和妇女组织。紧接着,中国共产党通过制(农村)和城市单位制把社会整合起来,使得人民不得不依附于国家。这是一个由国家计划的、经济上高度集中的、思想上高压禁锢的、缺乏流动性的社会,这样的社会在意识形态上大力鼓吹阶级斗争,所谓“亲不亲,阶级分”,以阶级的界限来取代宗族的界限,甚至有意识地搅动宗族内部的仇恨,在法律上把宗族机构宣布为非法,宗族制度被视作封建阶级的一套予以取缔。[12]虽然发生了这么多事情,但这种由国家强力组织起来的社会依然是一个静止的社会,缺乏流动性和竞争性是其显著特征,人们依然是生活在熟人中间,这依然是一个熟人社会,并且更为根本的是,国家对宗族制度的取缔并没有让人们内心的那种宗法观念和情感也随之而消失,这种宗法情感仍然在影响和支配着人们的生活,因此,在那段思想禁锢的年代春节依然顽强地存在下来,人们依然期盼着过年,也正由于此,在改革开放解除了思想上的禁锢之后,神州大地又迅速恢复了全国人民喜迎春节的隆重场面[13],这正可以说明人们的宗族情感的深厚。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春节把祭祀拜祖、年节世俗、风土人情、庆祝活动巧妙地集为一体,从而为宗法社会的和谐运转添加了剂,它为具有强烈的宗法观念和情感的人们提供了一种亲情交流的契机和纽带,这正是春节的传统意义。

注 释:

①王明美:《淡化: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传统节日走势―― 以春节为例》,载《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第11期。除这文章之外,周建国的《春节的文化意义与社会功能》(载《社会》2002年第2期)也是侧重从功能角度来思考春节的,而没有由功能的简单罗列而进一步深入下去。

②关于共同体的界定,学术界有很多观点。腾尼斯在《共同体与社会》一书中从人类结合的现实中抽象概括出人类群体生活的两种理想类型:共同体与社会。共同体表示由本质意志所决定的,以自然情感和传统习惯为联结纽带而形成的关系亲密、休戚与共、守望相助的富有人情味的生活共同体;社会表示由选择意志决定的,以理性计算的共同利益或共享价值观(有约束力的的思想和语言秩序)为联结纽带而形成的以利益合理、契约等形式的社会联系。我倾向于把腾尼斯的观点结合起来,即从共同体中的个人内心对共同体的情感体认的角度来界定共同体,而不管这种情感体认是出于自然情感、传统习惯,还是出于理性计算的共同利益或共享价值观。参张云昊:“从前现代到现代――共同体变迁的内在逻辑及其启示”,载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6月。

③杨琳著:《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年版,第5页。

④陈连山:《春节民俗的社会功能、文化意义与当前文化政策》,载《民俗文化论坛》2004年第5期;傅德岷、韦济木、马培汶著,《中国传统节日》,重庆出版社2005版。

⑤杨琳著:《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年版,前言第6页。

⑥钱杭著:《周代宗法制度史研究》,上海:学林出版社1991版,12页。

⑦浦兴祖、洪涛主编:《西方政治学说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6页。

⑧林安梧:《儒学与中国传统社会之哲学省察》,上海学林出版社1998年版,第60页。

⑨ 陈来:《古代宗教与伦理-儒家思想的根源》,北京三联书店1996版,第249~278页。

⑩ 李英儒编著:《春节文化》,山西古籍出版社2003版,第127~128页。

立春的传统文化范文第5篇

【关键词】咏春拳;德育教育;影响

1咏春拳对学校德育教育教学的意义

咏春拳是广州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有着中国传统文化所具有的传统精神,练习的人可以从中学习到传统文化中的“德”,利用武德来感染学生,从而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人才。现在学生由于外界环境的影响,在心理上发生了变化,这对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有非常不利的影响,因此要通过练习咏春拳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1]。

1.1社会上的影响

科技不断进步,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不利的影响,网络上有着各种各样的信息,学生从中接触到有好的信息,也有不好的信息,由于学生在面对不良诱惑时没有充足的抵抗力,最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从而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价值观有着很大的影响。

1.2家庭上的影响

经济的迅速发展使人们的家庭条件也变得越来越好,由于家庭对孩子的教育不严格,有求必应,导致了学生普遍存在以自我为主,独立自主能力缺乏,容易对孩子的心态方面产生影响。

2咏春拳中对学校德育教育的影响

2.1尚德

学校德育教育中首先就是道德教育,,咏春拳的练习帮助树立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学习之前要学习武术道德规范,这不光是练习咏春拳的基本要求,更是对所有练武人的要求,它代表着练武人的自身道德修养。武德包含的内容有很多方面,如:敬业、处事等,在现在学校的教育中,可以通过咏春拳来让学生学习武德,了解武德的内涵,提升学生的自身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2.2知礼

中国传统美德之一就是懂礼貌,通过练习咏春拳学会传统道德,不仅要做到知礼,还要体现到日常行为里去。教师在教授咏春拳时,最先做的就是介绍其中的礼仪。中国传统武术包含深厚的礼仪文化,它是在“礼”的理念下形成的武术价值观,对武术中的行为进行礼仪上的规范,比如在所有的武术切磋上包括咏春拳都要先抱拳或者鞠躬,以此来表示对对手的尊重,正是因为“礼”的存在,使咏春拳这种搏击的观念成为了现在以健身为主,追求德育方面的学习。当学生在学习咏春拳时,从学习咏春拳的原理,到掌握咏春拳所包含的要点,“礼”始终贯穿全程,像开始之前的开拳,结束的谢场,这些都有礼仪在其中,还有咏春拳的拜师礼仪,出徒后的礼仪,学生学习咏春拳不光学习到了技术,还能够逐渐的学会在生活中尊敬老师,尊敬家人长辈,以礼待人[2]。

2.3忠孝

中华传统美德中孝当先,孝顺自己的父母长辈,如果一个人没有做到这一点,那在和别人的交往中又怎么能做到以诚待人;“忠”就是忠诚,忠于国家,忠于自己,不受外界的干扰,坚定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努力提升自己,学生在练习咏春拳的武术动作时,体会其中的传统精神,坚定自己的想法,并付诸努力。

2.4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

中国传统武术文化里有着一点就是自强不息,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自强发展的关键,咏春拳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通过学习咏春拳,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这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途径。学生从学习民族英雄的故事里感受到其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信。而且咏春拳不是在短时间里就可以学成的,需要不断坚持,磨炼学生的意志,培养能吃苦,面对困难坚持不懈,不放弃的精神。

2.5谦逊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其中一点就是谦逊,而咏春拳中也包含着这一特质。在我国的传统武术文化里,所表达的态度是谦让,采取的招数也是礼让,中国的体育竞技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一直是含蓄谦逊为主。学生通过学习咏春拳,学会宽以待人,不用自己的武术技能欺负弱小。

2.6和谐

以和为贵一直是德育教学的内容之一,儒家主张的是“贵和尚中”,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还包括了人和大自然的和谐相处。在与不同的人交往中都会产生矛盾,但是用和平的手段去解决才是最好的解决方式。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容易因为一点小事就发生摩擦,容易冲动,不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通过学习咏春拳,学生自己去感受每一招每一式里和谐的韵味,学会和同学们和谐相处,在发生问题时学会换位思考,时刻保持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观念[3]。

2.7信义

诚信是衡量一个人思想道德的重要标准,人与人之间诚信交往非常重要。要从学生开始加强诚信教育。从历朝历代看,练习武术的人都有一个观念就是“义”,习武人的交往靠一个“义”字,这个义并不是指的帮派里的义,而是指的正直、正义,学生学习咏春拳时,通过其中包含的人物故事来学习他们行为中的信义,在自己的人际交往里做到以诚待人,正直善良[4]。

3咏春拳练习中实施学校德育教育的方法

黄丹认为咏春拳在教学中有科学化、实用性等特点,学校在进行咏春拳教学时,要注意以提高学生的武德修养为宗旨。因此在学校实施德育教育时要寻找多种有效方法。

3.1树立正确的德育教育观念

学校中德育教育的实施,首先就要有正确的德育教育观念,咏春拳的教学目的不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格斗,而是想让学生通过练习,增强体质,提高道德修养。咏春拳的德育教学目标非常清晰,包含了“仁”“义”“礼”“智”“信”,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

3.2提高武术教师综合素质

武术教师要有正确的道德素质才能对学生进行教学,因此教师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课堂中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道德教育。首先是形象方面,教师的形象精神干练会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二就是坚决果断,武术教师在行为和语言上坚决果断能够影响学生在练习中的信心;提高教学水平,丰富教学的内容,选择符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来完成对学生德育教育,适当的时候选择有代表性的人物,如叶问等,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咏春拳中的武术道德,意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端正学习态度,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5]。

3.3创造好的练习环境

学校为练习咏春拳的教学创造出一个好的环境,在训练场馆里的墙壁上摆放上有关德育教育的勉励性句子,让学生只要进入场馆就可以感受到正能量。3.4实行特色教学和校园建设在对咏春拳进行教学时,发展教学特色,深入德育教育的研究,开展武术活动来达到教育的目的。组织咏春拳方面的活动提高学生的自信心,通过武术比赛来激发学生的荣誉感;现在学生受影视的影响也很大,学校可以组织学生看咏春拳的电影《叶问》,还可以在校园建设中加入对仁爱方面的教育来辅助学校的德育教育,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校园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6]。

相关期刊更多

理财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河南省审计厅

理财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河南省审计厅

生物技术进展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