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立春古诗

立春古诗

立春古诗

立春古诗范文第1篇

2、《鸟鸣涧》(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3、《春游曲》(王涯)万树江边杏, 新开一夜风。满园深浅色, 照在绿波中。

4、《春运》(杜甫)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日长雄鸟雀,春远独柴荆。

5、《相思》(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6、《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7、《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8、《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9、《春宿左省》(杜甫)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立春古诗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古典诗词欣赏教学;重要性;方法

中图分类号:H319

一、引言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汉赋、唐诗、宋词、元曲都是我国漫长文学史中的宝贵遗产,这些作品中不仅反映出当时的社会情况,同时也蕴含着极其深刻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古典诗词已然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占的比重逐渐增加。

二、中学语文教学中古典诗词教学的意义

(一)古典诗词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审美能力

古典诗词是古人多年来精英文化的积淀,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审美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如王安石《泊船瓜洲》中的千古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个绿字用的极为巧妙,这个“绿”字是一个表颜色的形容词,用在诗中变成了使动用法的动词,有色彩感和动态感,给人以视觉上的形象美。从修辞手法上来上讲这是一种移觉手法,也叫通感,风一般只能以听觉和感觉辨别,但春天却是惠风和畅,吹面不寒,过耳无声的,现在用“绿”去描写它,化不十分容易传达的听觉、感觉而为视觉,即见出春风的到来,又表现出春风到后江南水乡的变化,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给人以强烈的美的感受。再如马致远的代表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在这短短的28个字中,出现了大量秋色中的景物,组成一幅暮色苍茫的秋野图景,也抒写内心深处无尽伤痛而独行寒秋的天涯游子内心的情感,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悲戚,真切地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情调虽然低沉,但却反映了当时沉闷的时代气氛,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学生多涉猎这些古典诗词,仔细的品味其中的韵味,其思维和审美能力就会得到一定的提升。

(二)古典诗词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古典诗词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也表达了作者深刻的内心情感,这种情感包括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忧国忧民的忧患精神、真挚的朋友之情等等,涉猎这些古典文学,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人格修养,从而树立好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例如杜甫的作品《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读这首诗,学生可以领略到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的背景,体会到作者对国家前程的绝望忧虑和对自己廉颇老矣的慨叹,通过安史之乱中长安的荒凉景象,领略到诗人忧国思家的感情,反映了诗人渴望安宁、向往幸福的愿望;再如明代政治家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在这首诗中,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这些诗词,都给学生很大的激励,其中蕴含的爱国思想、人性美都有利于学生在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中坚持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开展中学语文教学中古典诗词的欣赏教学的方法

(一)甄选其中的优秀篇章,注重人文精神的弘扬

教师在进行古典诗词欣赏教学时,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古典诗词的知识和鉴赏技能,更要挖掘出其中蕴含的人文内涵,培养学生高尚的任何和善良的品德,树立好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的情感和智慧达到和谐统一的境界。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对古诗词欣赏的内容进行适当的改革,选取其中的代表作和优秀篇章,从作品的艺术特征以及蕴含的思想感情为切入点将同类的作品进行比较分析,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将作品鉴赏与诗人生活的历史背景相结合,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深层原因,站在作者的角度上思考问题,感同身受的理解其中蕴含的深刻感情,教师要适时的对作品的感情和人文精神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分析自然规律、人生哲理,并将现在的知识与诗词欣赏结合起来,使之与现实生活发生联系,对其进行合理的阐释,拉近作品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运用情景教学法,提高古典诗词的欣赏教学的有效性

情景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描绘的情景,创设出鲜明的投影图画片,借助音乐的艺术感染力,再现文中所描绘的表象,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仿佛如临其境,“情景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情感,启迪学生的思维,发展想象有着重要作用。运用情景教学法一般需要借助多媒体辅助设备,例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这首描写初春景色的诗,如果在教学中仅从字面上来分析,学生难以体会到其中的美感,因此,在欣赏这首诗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富有情感的诗歌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通过投影仪播放衣服春意盎然的画面,让学生仿佛处于春天的氛围中,随后,再让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三)做好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工作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也应该是学生的朋友,与学生站在平等的地位,因此,教师要做好与学生的沟通,增进与学生之间的感情,及时的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乐于接受的知识,关注学生思想上的变化,多于学生谈心,消除学生的顾虑和抱负,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在古典诗词的学习中树立好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及时的调整教学内容,全心全意的为学生服务。

四、结语

古典诗词历史悠久,是语文教学中宝贵的教材资料,学习古典诗词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人文底蕴、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在进行古典诗词欣赏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做好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也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心神,达到教与学的完美统一。

参考文献

[1]宋全龙: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欣赏古典诗词的意境美[期刊论文],2010(6)

立春古诗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

古诗词作为初中语文课程体系中的关键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学艺术的象征,为促使学生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教师需格外关注古诗词教学,不断完善和优化教学方法。为此,初中语文教师可采用更具个性化和新颖性的教学方法展开古诗词教学,及时转变教学理念和更新教学思路,这对提升语文课程整体教学质量来说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重视品读朗诵教学,引领学生体会情感

初中生正处于拥有良好记忆力的年g阶段,在语文古诗词教学实践中,教师需充分运用他们的这一优势,引领学生对古诗词进行品读和背诵,以此不断积累古诗词方面的知识,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根基。诵读是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基本环节,古诗词语句优美,朗读起来抑扬顿挫且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应格外强调学生在诵读时的节奏和韵律,要求他们用内心去体验、用情感去触碰,从而学习好古诗词。

比如,在《钱塘湖春行》教学过程中,本诗通过对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西湖美景的喜爱,表达他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在朗读环节教师可画出古诗的节奏: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要求学生按照节奏进行朗读,并品味诗中描绘的景物,包括春水、春云、春鸟、春树、春泥、春花、春草等,他们通过仔细品读可总结出作者描绘了一幅水涨云舒、莺歌燕舞、花乱草绿、游人如织的西湖早春图,真正体会古诗的思想情感。

二、运用角色扮演教学,促使学生理解内涵

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古诗词中的基本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还应训练他们发现、分析、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综合能力得以全面提升。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需基于生本角度出发,积极运用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借此实现古诗词课堂的形象性和趣味性。在角色扮演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利用古诗词语言,在亲身体验中真正理解古诗词的深刻内涵,从而改善学习效率。

例如,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实践中,由于学生已经学习过不少古诗词,对词的格式、语感和朗读方法有一定的认识,对本词的作者苏轼他们也并不陌生,教师可先要求学生在诵读中熟悉、了解词中所叙写的内容,通过反复吟咏、联想和想象把握和感悟词中的意境。接着,教师可让学生想象自己是词中的作者,利用角色扮演来理解词的意思和意境,体会作者禁受不住朝廷党派相争、互相排挤的打击,害怕回去没有自己的立身之处,在民间也不错,做个地方官逍遥自在,同样也可以为国家出力、为百姓造福,对天下人的美好祝愿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以及自然过渡到怀念弟弟的手足深情。

三、灵活应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资源

在初中语文课程教学中,古诗词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其中涉及丰富多彩的古典文学知识和自然风景的描绘手法,这些成为古诗词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初中语文教师为改善教学质量,可灵活应用多媒体技术,将古诗词中描绘的美景以图片、视频或音乐等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不仅可以丰富教学资源,还能降低他们的学习难度,有利于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和认识。当然也能帮助体会作者所抒发的情感,真正掌握诗词主题大意。

例如,在进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时,教师可先与学生展开互动:同学们,你们谁可以简单介绍一下本诗的作者杜甫?随机挑选一名学生对杜甫的背景和经历进行简单讲述,并引领他们朗读古诗,找出诗中的重点词句。接着,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一首悲苦的曲子――《二泉映月》,以音乐渲染课堂氛围,设计问题:你们能听出什么?诗中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感情?脑海中能够想象出一幅怎样的画面?让学生在想象画面的同时揣摩情感,读出诗人的愁苦、潦倒、痛心、痛惜、痛苦,以及发自肺腑的祈盼和忧国忧民的博襟,使他们的感情得以升华,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境界。

总之,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活动中,教师需全面坚持和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理念,从重视品读朗诵教学、运用角色扮演教学和灵活应用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方法切入,不断改进古诗词教学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王汝飞.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4(25):62.

立春古诗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3

初中古诗词的学习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古诗词的教学中,一定要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努力培养初中生的文学素养。

一、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

教师过分注重语文成绩的提高,一味注重知识点的讲解和古诗词的文学常识,只是单一地要求学生背诵、翻译,而忽略了学生对古诗词的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学生体会不到诗词的真正意义。教师还忽略了古诗词的朗读。学生在应试教育下对古诗词的学习表现出恐惧心理,无法放下心去学习。

二、古诗词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针对现代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把不足加以改正,完善古诗词的教学体制和方法。

1、知人读诗,合理鉴赏

创作往往“感于哀乐,缘事而发”,诗词作品常常是作者经历,思想感情的外现。因此,我们赏诗,须先对作者的人生经历及思想情感有一个较为细致的了解。“知其人,方能解其言”,如:赏读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女词人──李清照所作《声声慢》,多数同学赏其词后并未真正洞悉词中真意,认为词中所言之“愁”仅是一个闺中独处之闲愁,缺乏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思索。这应是一个理解的误区,此乃因不详李清照其人生际遇、情感变化之故所致。李清照生于1084年,年轻时与赵明诚结为伉俪,情趣相投,感情甚笃,共立下“穷避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搜集整理了大量的金石书画。但1127年北宋灭亡,女词人与赵明诚避乱于江南。不久,祸从天降,赵明诚因病而故,词人孤独一人,生活悲苦,再加之自己与丈夫所好之金石书画等又散佚殆尽,她愁肠百结。后来她因战乱只身辗转流徙于杭州、越州、金华一带,晚年十分凄苦,《声声慢》正作于此期间。学生了解这些后,定不会再将词中之“愁”仅仅理解为一般之“愁”,这愁绪千丝万缕,有国破家亡之愁,亦有只身孤苦之愁,也应是兼有绵绵恨意于其中,词中最后不是说“怎一个愁字了得”吗?

故于研赏古诗词课前,先让学生收集诗词作者之人生经历及其作品的创作背景,学生在预习了解之中不但体会了此一诗或词之意,同时亦丰富他们头脑中对于诗词作者、历史背景、社会现象等等的认识了解,成为自身知识的积累,为自己以后再去赏读该人之作及他人该时期之作大开方便之门。

2、掌握主旨,深入推敲

写作讲究锻字炼词,作者将其万千心绪凝于诗词等作品中。抓住关键字、词、句赏析诗词,可直接劈文入情,品味作者当时迸现的情感,体会炼词炼字之妙境。师生在研读过程中,适当渗透“以诗解诗”的方法,学生既能快速入境,亦能提高锻字、炼词、用句等写作能力,更能纵横联系,加强古诗之间的相互理解。师可示范以其法赏诗:

师:如宋祁的《玉楼春?春景》中一句“红杏枝头春意闹”,其中一“闹”字使得境界全出,此字不禁让人浮想联翩:春日里,万紫千红,青山朗润、幽泉清冽、春泥润泽、红杏满园……诗人以独特的视角──枝头上春意盎然,展现一派春日勃勃生机的景象。这“闹”可能是杏花争春之喧闹,可能是散着芬芳的红杏同嫩枝绿叶、春风春雨的畅谈,亦有可能是红杏枝头那勤劳的蜜蜂与翩翩起舞的彩蝶在采蜜争春,时有鸟鸣其间……,有声有色,有动有静,令人万千遐思,百般回味,一字竟能演绎出一幕生机盎然且色彩绮丽之景。思绪随之飘荡,竟思起诗圣杜甫那绘春夜之细雨的名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之幽静、轻柔境界了,还有坡那为惠崇僧人之画而题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之小诗,读罢此处,一幅清新、淳朴之画展卷于前。言至此,可我思绪却一发而不可收拾,上溯至《诗经》,下沿至当今文坛,万千以“春”为话题之作全都奔流开来,老师就于此处戛然而止,希望大家能在体会老师赏析示范后,能借此法或以更新的见解和想法去赏析其它的诗词。

当学生听至此处时,陶醉其间,被古人锻字炼句的功夫所深深折服,这以诗解诗的方法更是让其耳目一新,分成小组各抒己见,高谈阔论来试着体会、品味、解析其他优秀诗词了。

3.联系生活,运用诗词

中国的古诗词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这些古诗词都源于诗人的真实生活,体现了诗人的真实感情,所以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要联系生活实际,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经历,引发学生对诗词的欣赏欲望。比如,放一段关于诗词的视频或者一些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4.联系比较,合理分析

中国古诗词的数量庞大,很多古诗词的意境和思想是相近的。所以在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联系比较的方法。学习新的古诗词的时候,联系已经学过的古诗词,采用比较的方法,针对古诗词的题材、意象、表现手法进行比较,加深学生对诗词的理解。还可以做到以前只是的巩固。

5.抓关键字,统领全诗

中国古诗词的文化博大精深,很多诗词的意境可以用一个字或者词语就可以形象地表达,中国古代诗人和词人为了炼意、炼字的需求,常常改变了诗词中词语的词性,这些改动的地方,往往就是这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词的“词眼”。例如,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就把江南的春天生机盎然的气氛描绘出来了。

初中是学生学习路上的一个关键阶段,对学生的文学素养的培养应该在初中阶段加强,尤其是古诗词文化的培养。在古诗词的教学中,应该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在保证语文成绩的前提下加强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感悟。

参考文献

[1]邱炎林.语文古诗词教学之我见[J].语数外学习,2013(03):127-128

立春古诗范文第5篇

一、 适度朗读

文本的生命是通过文字体现出来的,中国的文字是立体的,是有生命的,只有通过朗读才能体会到文字的立体感,才能做到与文本对话。朗读文本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走进文本的方法。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通过朗读,我们与诗词能够做到灵魂上的情感交流,获得精神体验。解读古诗词第一步和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朗读,把握文字带来的情感基调。不同的诗有不同的格律、韵调,朗读也因人而异,在这里我就不举例说明了。

二、关注标题

1.标题点名与写作有关的季节或者时令特征。

游春

张弘范

闲逐东风信马蹄,一鞭诗思曲江堤。行行贪咏梨花雪,却被桃花约帽低。

标题中的一个“春”字便点名作者写作的时节,在春季。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我们带着“春”的感觉去品读这首诗,诗人在和暖的春风中,信马闲游在曲江堤上。眼前的美好景物令他沉醉留恋,那满树似雪的梨花激起他的诗思,于是他推敲着诗句。正在他忘情深思时,蓦然觉得什么被帽子挡住,一看,原来是一枝斜出的挑花,于是赶忙低下了头。颇似“一枝红杏出墙来”,那种惊喜跃然纸上。诗写得清新奇巧,紧扣一个“春”字,形象地展现了诗人游春时的闲适与高尚的情趣。

2.抓住标题所涉及的主体或者重点。

妾薄命

宋无

云母屏,琢春冰,鲛女织绡蝉翼轻。比妾妾薄命,比君君薄情。红锦拭镜照胆明,还疑妾貌非倾城。倾城从来有人妒,况复君心不如故。故人心尚方九疑,新妾那能如故时。补天天高,填海海深不食莲菂,不知妾心。

标题表明这首古乐府的主体是“妾”,重点写了妾的“薄命”,我们在看到题目后大致可以知道这首诗讲了什么。读过此诗,我们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此诗写了一个薄命女子被负心郎抛弃后的痛苦心情,写得哀怨缠绵,感人肺腑。

3.暗示诗人的情感基调。

昭君怨

苏轼

谁作恒伊三弄,惊破绿窗幽梦。新月与愁烟,满江天。欲去又还不去,明日落花飞絮。飞絮送行舟,水东流。

标题就暗示出词人在整首词中的情感基调,即一个“怨”字。通读全词,没有一个字眼表现出离别的情绪。全词的情感全在标题的一个“怨”字。夜深人静,不知从哪里传来了笛声,将人从梦中惊醒。推开窗户,只见江天茫茫,空荡荡的天上,挂着一弯孤单的新月,凄冷地望着人间。全词,融情于景。通过联想昭君出塞时对故土的依依不舍,见出词人对友人的难舍之情。

通过抓住标题以上三个要点可以把握作者的大致情感脉络,思路情愫,从而更好的解读古诗词。

三、 留心注释

注释很重要,它会透露出很多关键信息,如交作的背景和诗(词)人所处的年代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情景再现,通过想象拉近和诗(词)人的距离,更好的解读古诗词。例如:

[1]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2]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3]女墙来。

【注释】:

1.石头城:在今江苏省南京市。即战国时楚国的金陵城,三国时代吴国孙权改为石头城。这首诗是《金陵五题》的第一首。《金陵五题》咏金陵的古迹。

2.淮水:指秦淮河。

3.女墙:指石头城上的矮墙。

阅读注释知道诗人在吟咏古迹,对象是金陵城,而且吟咏金陵已成为一个专题。诗的一开头便把“金陵城”置身在群山环绕的悲凉氛围中。群山依旧,只是往日的繁华早已逝去,成为一座空城。这里,曾经是战国时代楚国的金陵城,三国时孙权改名为石头城,并在这里修筑宫殿,经过六代豪奢,至唐初废弃,二百年来久已成为一座空城。浪潮依旧,天边还是那弯冷月,只写山水明月,而六代的繁荣富贵,俱归乌有,显示出故国的没落荒凉。诗中句句写景,吟咏故都,抒发诗人对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深沉感伤。

四、 领悟关键诗(词)句

关键诗(词)句在一首诗(词)中是“点睛之笔”,往往是一首诗(词)中诗人感情的倾泻点。把握住关键诗(词)句,问题往往迎刃而解。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遮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这首词的关键句是“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上阙写景,很难看出词人究竟要表达怎样一种情,但最后一句鲜明道出词人要表达的是一种“相思”之情。再往关键句前面看这是一首写羁旅行役之思的词,表达乡思离愁。

这首词一反常道而行之,没有借萧瑟的秋景来表达自己的相思,而是把秋景写得阔远而秾丽。它一方面显示了词人胸襟的广阔和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反过来衬托了离情的可伤,另一方面又使下片所抒之情显得柔而有骨,深挚而不流于颓靡。

相关期刊更多

理财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河南省审计厅

理财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河南省审计厅

生物技术进展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