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十四五规划的思考

十四五规划的思考

十四五规划的思考

十四五规划的思考范文第1篇

一是组织领导有力。市政府成立了市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各镇和相关部门也建立了相应的组织和班子,明确专人负责,落实工作责任,保证了规划编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是宣传发动深入。去年7月份,市政府召开了全市“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动员大会。会后,各镇、各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制定了具体工作计划,进行了层层宣传发动,确保了规划编制工作稳步有序推进。

三是调查研究扎实。各镇、各相关部门按照规划编制要求,开展了大量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市沿江办、国土局、商贸局等部门单位还组织人员赴外地进行考察学习,集思广益。通过调研,掌握了情况,理清了思路,为科学编制“十一五”规划提供了重要依据。

四是规划思路明确。按照上级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在分析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市里确定了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12个重点研究课题、13个镇域规划和26个专项规划。经反复修改完善,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全市“十一五”规划基本思路文本,全市镇域规划和专项规划思路也已基本形成。

从总体情况看,我市“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进展顺利,大多数镇和部门前期研究基础扎实,思路定位准确,发展方向和重点把握得当,达到了预期目标。但严格起来看,工作中还存在不平衡性,有些方面仍有一些不足之处:一是思想上重视不够,二是对宏观形势研究不够,三是工作重点突出不够,四是工作思路创新不够。这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编制好“十一五”规划,为今后一段时期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确定战略方针、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明确今后一段时期建设蓝图和行动纲领,这是今年各级政府的一项重点工作。在下一步规划编制工作中,各镇、各相关部门重点要做到“四个坚持”,切实增强“四性”。

一、坚持解放思想,努力增强“十一五”规划的时代性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实现“两个率先”、力争“两个提前”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正确分析形势,把握时代背景,努力使“十一五”规划更好地体现时代特征。这一时期,我觉得我们正面临着六个方面的重大背景。

1、“十一五”规划是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实现“两个率先”,是我市本世纪头20年发展的总定位,奋斗前进的总目标,各项工作的总任务。在此基础上,我市又提出了“两个提前”的奋斗目标,即在时序上提前,到2009年提前一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位次上提前,在苏中地区率先崛起,力争挤进全省县(市)前10强,进而在2020年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因此,“十一五”规划必须充分体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要求,做到目标量化,任务明确,重点突出,措施可行,把实现“两个率先”、力争“两个提前”的目标体现在决策中,落实在规划中,融入到工作中,扎实有效地推进。

2、“十一五”规划是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总结几十年的发展经验和教训,提出的又一创新理论,是我们开展各项工作必须遵循的根本指导思想。这一指导思想落实在“十一五”规划中,就是要更新发展理念,丰富发展内涵,开拓发展思路,不仅要注重物质财富的增加,而且要注重精神产品的提供和人的发展;不仅要促进经济增长,而且要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3、“十一五”规划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后编制的五年规划。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各项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将得到加强。因此,编制“十一五”规划,必须充分考虑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划分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社会各自作用范围,明确政府工作重点,科学合理引导市场主体的行为方向。

4、“十一五”规划是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我国加入wto后过渡期即将结束时编制的五年规划。“十一五”时期,随着加入wto承诺逐步兑现,我国将面临更加开放的发展环境,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将更加明显。因此,编制“十一五”规划,必须充分考虑经济全球化加剧、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等因素,用开放的思维、国际的眼光规划未来发展。

5、“十一五”规划是党中央提出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十一五”规划将是政府发展思路的直接反映,也是政府发挥经济调控职能、向社会公众传递发展信息、引导社会投资方向的重要形式。因此,编制“十一五”规划,必须充分体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要求,分析重大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举措,提高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先进文化以及和谐社会的能力。

6、“十一五”规划是我市实施新一轮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我市于今年5月份实施了新一轮乡镇行政区划调整。通过区划调整,各镇发展的空间扩大了,优势增强了,发展的潜力更大了。但如何把发展的潜力转化为竞争的优势,是摆在我们面前现实而紧迫的课题。通过编制好“十一五”规划,可以科学地引导各镇以区划调整为契机,从本地实际出发,进一步整合资源,明确发展方向,提升发展能力,科学制定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早把行政区划调整后的潜在优势转变成加快发展的现实优势。

由此可见,编制好我市的“十一五”规划,对我市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加快推进“两个率先”、“两个提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镇、各相关部门要集中力量,密切配合,齐心协力,真正把“十一五”规划编制成一个充分体现时代特征、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规划,更好地指导的新一轮发展。

二、坚持统筹发展,努力增强“十一五”规划的科学性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做好“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各项工作的全局性、根本性要求,必须坚持以下四项原则。

一要坚持解放思想、加快发展的原则。“十一五”期间,我市正处于加快发展的黄金期和社会矛盾的凸现期,具体可以概括为四个特征:沿江开发的黄金期,工业经济的转型期,城市化的加速期,社会转型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发展仍然是主旋律,是各项工作的第一要务。只有加快发展,实现科学发展才有基础,解决各种矛盾才有条件,带领群众致富才有能力。因此,我们一定要解放思想,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能快则快,能超则超,在加快发展的基础上,做到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

二要坚持优化结构、提升质态的原则。“十一五”期间,要在继续扩大经济总量、保持发展速度的同时,更加注重经济运行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由速度型向速度效益型转变,更加注重经济拉动由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向提高要素使用效率转变。要把结构调整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措施,加大工作力度,落实关键措施。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着力发展特色农业,做大做强建筑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三次产业优化升级,努力提高全市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

三要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原则。“十一五”期间,要继续深化企业改革,加快企业制度创新。要积极探索事业单位改革,加快事业单位社会化进程。要全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要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把招商引资的着力点放在产业链和产业基地上来,不断提升利用外资的规模和层次,形成全方位、多领域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四要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原则。“十一五”期间,要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做大做强中心城市,积极培育小型城市,重点提高中心镇,合理发展一般镇。要统筹区域发展,以沿江开发为主体,沿河开发为补充,形成沿江地区、沿运地区以及里下河地区三大区域共同发展格局。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加快富民惠民步伐,高度关注民生,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要大力发展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在“十一五”规划编制过程中,各镇、各相关部门务必要将上述四项原则落实到规划的具体内容中,落实到评估指标体系中,落实到政策措施中,努力使“十一五”规划成为一个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规划,更好地指导新一轮发展的规划。

三、坚持加快发展,努力增强“十一五”规划的前瞻性

“奋战十一五,全面达小康”,是我市“十一五”期间发展的总定位。各镇、各相关部门要围绕这一目标,“把握一个主题,突出五大战略”,精心编制“十一五”发展蓝图。

一个主题是:围绕“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一目标,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科学发展,好中求快,力争到2009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围绕这一主题,要大力实施五大战略:

一要大力实施沿江开发战略。沿江开发区是今后一段时期我市经济发展的主阵地、主战场,必须高起点规划、高强度建设、高速度推进。要加强对沿江地区产业布局、功能定位、空间布局的研究,加强对沿江开发总体规划与各项专项规划的研究,加强沿江开发战略性规划与操作性措施的研究,努力把沿江开发区建成具有滨江城市特点的新型城区、新型生态区、新型港区和新型园区。同时,要进一步做好各镇工业集中区规划编制工作,按照整合资源、集约开发、扩大规模、打造特色的要求,加快各镇工业集中区建设,努力形成一批产业特色鲜明、布局有序合理、集聚效应突出的特色工业集中区。

二要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要认真研究分析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现状,依托沿江、沿路、沿河优势,明确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区域重点,形成具有区域经济特色的产业带。要以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为目标,突出汽车及零部件、机械冶金、石化医药、船舶制造及配套件四大支柱产业的发展。要重视规模企业的做大做强,加快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在企业上市、技改投入、争创名牌等方面落实关键措施,实现有效突破。要大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努力实现工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三要大力实施城市化战略。“十一五”期间,我市正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加速期。要以规划为先导,重点制定和完善市域城镇体系规划、集镇总体规划、城区重点地段建设详规、村庄布局和建设规划,突出中心城市(市区),积极培育大桥、邵伯、小纪3个小城市,择优扶强重点中心镇,合理调整一般建制镇。要以基础设施为抓手,完善城镇功能,着力提升城镇承载能力。要构建大交通体系,做到城市道路与交通干线相结合,外部通达与内部畅通相结合,镇村通达与干线畅通相结合,公路、水路与铁路联网相结合,形成“四纵七横”的框架。要以镇村建设为纽带,打造新型村居、新型社区。以镇村布局规划为依据,科学引导农民集中居住,逐步淘汰过小自然村,建设一批新型村庄。

四要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十一五”期间是社会转型的关键期,必须充分考虑社会转型加速的特点,在加快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科学发展、协调发展。要从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方面入手,着力打造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的生态经济体系。高度重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科学开发利用土地,加快提升资源环境承载力,着力建设节约型社会。要以农民增收为中心,大力发展市场农业、特色农业、品牌农业。鼓励民众自主创业,提高农民经营性收入和投资性收入。要整合社会事业资源,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开放,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投入机制。要建立健全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帮扶社会弱势群体,妥善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实现经济社会和谐协调发展。

五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充分认识科技和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作用,牢固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全面发展,提升整体素质。要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深化教育改革,优化资源配置,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较为完备的教育体系。要进一步强化人才工作,着力抓好人才队伍建设。要以创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为抓手,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为重点,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份额。

四、坚持求真务实,努力增强“十一五”规划的可行性

编制好“十一五”规划是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我们要从实际出发,突出重点,因地制宜,科学安排,务求落实。

一要深入调研。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做好“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前提就是要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要把规划编制的理念与实际情况紧密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吃透上情、把握市情、了解下情,明确目标定位,找准发展思路,提出可行措施,在此基础上再编制各项规划。有条件的镇和部门要尽可能地走出去、请进来,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和做法,不断提高规划的层次和水平。

二要突出重点。在坚持高起点、高标准要求的前提下,要突出规划重点,抓住关键,扎实推进。各镇、各相关部门编制的镇域和行业专项规划,要以市“十一五”规划基本思路为指导,并与全市总体规划相衔接。行业规划要遵循行业发展规律,体现行业经济、技术特点,符合科技进步方向。镇域规划要因地制宜,体现特色,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合理确定地区发展战略和目标。无论是全市总体规划,还是各镇、各行业的规划,都要突出项目实施来支撑,需要向上争取和扶持的项目都要在规划中有所体现,并力求量化、细化,努力使规划目标落实在一个个项目上、一项项工程上、一件件实事上,以便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全过程监控和管理。

三要确保质量。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要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特别要邀请市内外相关方面有建树的专家学者对规划进行业务指导,把各方面有益的意见和建议吸收到规划中来,要切实组织好规划评估论证工作,进一步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十四五规划的思考范文第2篇

一、“十一五”为发展奠定了跨越的基础,“十二五”应是实现大跨越发展的最好时期。“十一五”时期,一是确定了综合交通枢纽的定位;二是形成了产业发展的基础,“3+1”产业不仅有量的扩张,同时也有了质的飞跃;三是争取到大网30%留电政策,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独具竞争优势的电力基础;四是可用财力大幅增加,人均财力四年时间增加近一倍。因此,“十二五”时期实现大跨越发展已经具备坚实的基础。

二、在“十二五”规划编制中,要认真做好指标体系测算研究工作,我市“十二五”三次产业结构、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指标设置可不受省确定目标的影响;GDP大体参照省上确定目标,略高于全省目标;“十二五”中心城市发展规划目标按“两个30”考虑,即:城市人口30万人,中心城区建成面积30平方公里。

三、“十二五”规划编制关键是项目,重点是项目。在“十二五”规划重大项目编制上,市、县区要上下联动,要争取省上部门多出主意。要解放思想,拓展思路,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十二五”重大项目的编制要突出基础设施、突出民生优先、突出产业结构调整。民生优先要落实到社会保障、住房条件改善、教育、卫生、文化及关爱弱势群体等具体项目上。

四、“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要在围绕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上做文章,将重点放在提高农产品加工率,延伸农业加工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上。要从产业发展目标入手,认真做好市、县区产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区规划,打造和拓展产业发展平台。随着交通枢纽建设的推进,房地产将成为“十二五”时期最具生命力的朝阳产业,应下功夫做好规划和项目储备。

十四五规划的思考范文第3篇

一、经济增长速度均高于全区

“十一五”时期生产总值定为20%以下的有2个,定为25%以下的有7个,定为25%及以上的有2个。平均增速达到21.45%,高于全区8.45个百分点,高于全国13.95个百分点。在经济总量快速扩张的同时,经济实力也大幅度增长,财政收入增长预期目标最低22%,最高32%,平均24.6%,比全区目标高9.6个百分点。

二、高投入支撑高增长

经济增长的高速度,必须具备强有利的支撑条件。“十一五”时期,各地区都将高投入作为各种增长条件中最重要的选择。在规划中,全区十一个盟市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大大超过自治区规划纲要中确定的目标,除包头市外,其余盟市的平均增长速度均高于全区水平,最高达到44%,比自治区规划目标高出26个百分点,平均达到26.4%。比全区高出8.4个百分点。庞大的投资又多有重大项目和招商引资项目作为载体,这必然要承担国家宏观调控和国际、国内市场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甚至风险。

三、工业特别是重化工、能源工业发展优先是产业结构的首选

各地区在产业结构布局上,都提出了“工业强(盟)市”的口号。特别是大力加强重化工的发展被列为重点。一些资源富集和基础条件较好的地区提出做“全国乃至东北亚能源重化工基地、全国能源资源重点支撑点”“国家能源重化工基地”等预期目标,一些资源禀赋条件一般,重化工业比重不大的地区则提出了“全力打造能源化工基地”“突出发展能源重化工”的发展思路,力求“十一五”时期本地区能源重化工业发展取得突破。在这种目标的驱动下,各地区提出的“十一五”时期单位产值能耗降低指标则低于自治区25%的要求。十二个盟市中,达到或超过自治区规划指标的有6个,其余均低于自治区提出的目标,其中最低的降低率只有10%,普遍低5个百分点。

四、居民收入增长目标远远高于全区预期

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是我们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各地区“十一五”规划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十一五”时期,各地区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长幅度都超过两位数,最高达到20%,最低为12%,分别比自治区规划目标高8和2个百分点,从收入绝对值看,都超过1.3万元,其中7个地区超过自治区平均水平,最高超过1万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除1个地区增长幅度与自治区规划目标一致外,其余都超过自治区平均水平,最高的超过18个百分点。在收入绝对值方面,有3个地区收入超过1万元,有6个地区达到5000元―8500元,只有1个地区低于全区平均水平。

对上述四个共同点我们可以做如下判断:

第一,地区经济增长目标,就总体而言与全区不是同步,也不是滞后,更不是高出一点,而是高出很多,甚至高出两位数。

第二,实现地区经济增长目标的支撑条件大多以高投入为首选,推动地区经济发展采取的方式则以大力发展能源、重化工为重中之重,这种发展导向与自治区“十一五”规划纲要存在较大差异。

第三,自治区规划公布在先,地区规划公布在后。自治区规划刚刚通过人大审议批准。地区规划先后出台,这就出现了一个现象,“十一五”时期自治区不是只有一个预期目标,而是各地区甚至旗县都有各自追求的发展目标,并且比自治区目标高出许多,“进一步加快发展”成为各地区“十一五”规划的主旋律。

显然这些结论提示的不是一个小问题,而是事关自治区确定的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社会及和谐发展等重大指导方针的贯彻执行,对此应加以高度重视。

思考一:全区“十一五”规划的年均增长目标定为13%,比“十五”时期实现的速度低3.6个百分点,是自治区党委、政府从全国、全区大局出发,综合考虑各种有利和不利因素,根据需要和可能,经过缜密判断提出来的,表达了“十一五”时期自治区的发展意向,并得到自治区人大的批准,因此,各地区“十一五”的增长速度和发展目标趋势必须和全区保持一致,是实现我区“十一五”规划预期目标的关键因素。针对全国各地区“十一五”规划中经济发展速度预期普遍高于全国规划的情况,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关于请各地区科学确定本地区“十一五”时期经济发展速度的通知》,提出了“切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内涵和要求、准确把握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谋发展等六项要求。国家发改委的“通知”也体现了全国规划一盘棋的思想,应引起我们重视。

思考二:“十五”时期,尽管我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超过9%的预期目标,提前实现了“十五”提出的增长指标,但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突出。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低,居民收入水平不高,生态环境压力依然较大,目前我区以占全国4.72%的原煤消耗实现了占全国2.09%的生产总值,这就是说我们仍在发展中,但资源消耗已使我们承受巨大压力。因此,“十一五”必须调整推动发展的思路,转变推动发展的方式。立足扩大国内需求推动发展,促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拉动向消费与投资、内需与外需协调拉动转变,立足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发展,促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工业带动和数量扩张带动向三次产业协调带动和结构优化升级带动转变;立足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推动发展,促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资源投入带动向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带动转变;立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发展,促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资金物质要素投入带动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本带动转变。要实现这种转变,增长速度就必须从“十五”的过高速度降下来。全国和自治区“十一五”GDP增长规划符合这种转变的要求,但不少地区的“十一五”增长规划看不出这种转变,如果全区目标让位于地区的目标,这种转变就必然成为清谈。

思考三:自治区“十一五”规划把2010年单位产值能耗比2005年降低25%,比全国要求高5个百分点作为约束性指标,符合我区现实和长远的发展需要。应该指出的是一些地区的“十一五”规划在能源消耗方面的指标确定不符合全区的能源形势,突出的一点是这些地区能源消费总量是没有底数的,在这样的前提下,预期发展目标不可能是科学的,如果按照各地区的规划实施,自治区“十一五”能源消耗降低率指标就难以控制。

十四五规划的思考范文第4篇

既有思路举措,也有方法路径,讲得非常细致具体,针对性、指导性都很强。我们要担起人大应尽的责任,把这些要求落细落实,尤其要落实到谋划安排常委会及各机构明年工作中,体现在即将制定的“一要点四计划”中。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党组理论学习心得讲话稿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这次常委会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党的五中全会、省委十届十二次全会精神,围绕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依法保障和推动全会精神的落实,结合人大工作实际开展交流研讨,切实把中央及省委决策部署转化为履职尽责的自觉行动,为推进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贡献人大力量。

党的五中全会召开后,我们及时学习了全会精神特别是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基层开展了专题调研,参加了省委组织的交流研讨;省委十届十二次全会召开后,又结合我省实际,作了进一步思考。从全国看安徽、从全局看人大,有4点体会。

一是五年成就巨大。“十三五”时期,在两次亲临安徽考察的巨大鼓舞下,全省人民昂扬进取,奋力实现9个“历史性进步”,创造了“三最”的历史性成就。特别是今年,尽锐出战,“四战”皆胜,全面小康胜利在望。安徽的发展进步,充分印证了国家发展的辉煌成就。安徽在全国发展大格局中的地位明显提高,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让我们进一步增强了实现更大发展的信心。

二是发展机遇宝贵。综观国际国内的大环境,我省实现新阶段新发展,面临5大“新机遇”,“顺天时、占地利、应人和”。这既是基于对我们国家发展机遇的整体把握,也是基于对安徽发展实际和发展规律的分析,让我们进一步坚定了抓住机遇、乘势而上的信念。

三是未来前景广阔。我们有党中央特别是党的五中全会的方向指引,有国家战略全域覆盖等诸多政策支撑,加之目前已有不少主要指标进入全国前列,“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经济、科技、综合实力完全有希望、有潜力迈上新台阶,这让我们进一步鼓足了冲刺全国第一方阵、实现“一个翻番”“两个平均”等远景目标的干劲。

四是人大重任在肩。无论是回顾过去、还是面向未来,都有一条重要经验应当总结和坚持,这就是要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办急事、办难事等显著优势,充分发挥法治的引领、推动和保障作用。进入新发展阶段,地方人大不仅大有可为,而且一定大有作为。这也应成为大家的共识。

当前,常委会及机关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就是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五中全会及省委十届十二次全会精神,切实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职能作用,依法保障和推动省委《建议》落到实处、见到实效。这里,提3点要求。

第一,要把准总体目标和原则要求。

这次省委全会是一次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五中全会精神特别是重要讲话精神、绘就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新蓝图的重要会议。全会通过的《建议》,是今后5年乃至更长时期安徽发展的行动指南。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时间节点上,思考谋划人大工作,首先要强化政治意识和全局观念,“思即期”“谋长远”都要从贯彻党的主张、落实省委决策出发,紧扣大局精准对焦。

其一,要紧扣“两个目标”,抬高履职标杆。

省委《建议》明确提出了“十四五”发展“十个更大”的目标,其中首次提出要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的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这是安徽“十四五”发展的新定位;同时提出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主要包括“九新”,涵盖了“三个实力”“五大发展”及民主法治、社会治理等方面新的更高目标。我们思考谋划明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人大各项工作,都要紧扣这些目标定位,按照“十大”“九新”等要求,为立法、监督等工作找方向、定目标,相应抬高工作标杆、严格检验标尺。

其二,要落实“六项原则”,把握基本要求。

省委《建议》明确提出了我省“十四五”发展的指导思想,尤其是进一步提出了强化“两个坚持”、实现“两个更大”的总体要求,首次提出了“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本要求,确定了发展的主题、主线和根本动力、根本目的及必须遵循的原则等。这对做好人大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我们要善于结合人大职能和工作实际做好“转化”文章,真正把新发展阶段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转化为人大服务大局的“工作思路”,把“六个坚持”的“重要原则”转化为人大助力发展的“基本准则”,使人大工作的思路举措也能进入“新阶段”。

其三,要围绕“重点任务”,系统谋篇布局。

省委《建议》明确提出了今后5年我省发展的12个方面重点任务,内容涵盖广泛,要求明确具体。我们要强化整体思维,把这12个方面的任务联系起来看,贯通起来分析立法需求,综合起来确定监督重点。要强化法治思维,立足法定职能、运用法治方式推动这些任务的落实。要强化创新思维,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在更高水平上向前推进。

第二,要明确人大职责使命。

省委《建议》就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推动“十四五”规划和远景目标落实作出了部署。李锦斌书记在全会讲话中,就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提出了5个“牢牢把握”的要求,既有思路举措,也有方法路径,讲得非常细致具体,针对性、指导性都很强。我们要担起人大应尽的责任,把这些要求落细落实,尤其要落实到谋划安排常委会及各机构明年工作中,体现在即将制定的“一要点四计划”中。

其一,要“前伸后延”选好题。

省委《建议》提出的目标要求,有的是在以往基础上的新提升,有的是针对新阶段作出的新部署。比如说,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过去都在多个场合、多次会议、多项文件中提到过,12项重点任务有的以往也作过部署,但现在内涵更丰富、标准更高。我们既要梳理这些新的任务要求,又要回看近几年所做的工作,看看哪些方面已经做了、哪些方面还有提升空间。在这个基础上,主动加强与全国人大有关机构的工作对接、与“一府两院”的沟通衔接,精心选择审议议题和工作项目,提高工作安排的精准度。省委《建议》部署的任务涉及面很广,有些任务的完成需要较长时间。我们首先要把那些发展急需、人民急盼、人大能做的项目摆在前面。同时,还要善于分层实施,统筹考虑哪些工作从常委会层面推进、哪些工作由专委会去落实、哪些工作可交设区的市人大办理,以实现履职效能最大化。

其二,要“对号入座”答好题。

省委《建议》专门就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对“一府一委两院”的监督、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保证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等提出了要求。我们要细化实化,全力落实。比如说,省委《建议》部署了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立法,探索推进大数据和网络安全、数据数字交易等地方立法、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法规规章、贯彻落实外商投资法及配套法规、健全国家安全法规制度体系等具体任务。我们要主动“对号”、适时“答题交卷”。已经启动的要加快进度,尚未考虑的要抓紧研究。《建议》还就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加强与沪苏浙协同协作等提出了要求。相关机构都要积极认领,早谋划早落实。

其三,要“与时俱进”立好题。

未来发展既面临新机遇,也面临新挑战。发展的过程中总会遇到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拓展新思路、采取新举措。我们人大履职也要与时俱进,坚持长计划、短安排,有些工作项目可以因需调整、滚动推进。比如说,在“十四五”规划实施过程中,中央及省委还可能会根据形势变化提出新的要求,包括需要人大立法、出台改革举措等事项,我们都要迅速跟进。同时,要主动关注各方面工作的新进展新情况,通过走访调研等多种方式广征人民群众和人大代表的意见建议,在充分论证必要性和可行性、把握全年工作总量的基础上,对工作项目按需增减、动态调整。要始终做到中央及省委决策部署到哪里,我们的履职服务就跟进到哪里;安徽高质量发展的步伐迈到哪里,我们支持保障的措施就落实到哪里,并且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第三,要扎实抓好当前工作。

现在正值年末岁尾,是一年当中任务比较集中的阶段,许多工作任务重、时间紧、责任大、要求高。常委会及机关要按照李锦斌书记在全会上强调的,切实做到四个“坚定不移”,统筹抓好党建工作、能力提升、作风转变等,为做好当前工作、落实全会部署提供有力保障。

其一,要把常委会审议专项报告组织好。

原定12月底召开的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提前到12月22日召开,会前准备的时间更短了。这次常委会会议的一项重要议程就是听取审议省政府关于“十四五”规划纲要编制情况的报告。这是我们贯彻落实省委全会精神的重要环节。办公厅和有关机构要超前谋划、抓紧准备,与政府有关部门做好沟通衔接,确保相关材料能够提前发送组成人员,以便大家做好审议准备。今天参加中心组学习研讨的组成人员,要充分运用交流研讨成果,带头搞好审议。各专委会要组织本专委会组成人员认真学习中央及省委全会精神,鼓励他们发挥专业优势、发表真知灼见,共同提高审议质量,促进有关方面进一步做好纲要编制工作、完善纲要草案。

其二,要把人代会审查批准规划纲要工作筹划好。

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筹备工作已经启动。这里要强调的是,办公厅和有关机构要把11月2日党组扩大会议就做好大会审查批准规划纲要准备工作所提要求落实到位,包括组织代表开展会前学习、培训、调研、视察等,都要一项一项抓落实,确保代表知情知政,为审查批准规划纲要打下坚实基础。对代表在审议中提出的意见建议,要高度重视,尽量吸纳,及时反馈。要学习全国人大的做法,财经委要协调政府相关部门向代表反馈、沟通,就相关政策对代表进行解释说明,达成一致意见,确保在纲要草案表决之前把工作做实做细做到位,确保规划纲要表决取得最佳结果。

其三,要把人大围绕谋划“十四五”发展履职过程和结果宣传好。

十四五规划的思考范文第5篇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总体方案

“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期,也是新时代追赶超越、高质量建设“三市”、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X新征程的关键阶段,编制好全市“十四五”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统一规划体系更好发挥国家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的意见》(中发〔2018〕44号)和《X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x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总体方案>的通知》(X政发〔XX〕X号),结合以往五年规划编制工作的经验做法,特制定本工作方案。</x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总体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追赶超越和“五个扎实”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发为动力,深入实施“六个三”战略部署,全力打造“三个六”重点支撑,培育发展“四个在X”增长新动能,着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着力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推动绿色循环发展,着力提升民生福祉,着力化解风险挑战,着力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X新征程,为到2035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立足市情、放眼全局。跳出X、站位全国,谋划X发展,深刻研判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深入分析国内外经济、科技、金融等领域发展动态与趋势,精准对接近年我市出台的中长期规划,准确把握X面临的机遇、挑战和阶段性特征,学习借鉴发达地市转型发展先进经验,提高规划编制的指导性、引领性。

系统谋划、项目支撑。紧扣“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实好追赶超越和“五个扎实”总要求,聚焦“六个三”战略部署、“三个六”重点支撑、“四个在X”增长新动能,科学系统提出“十四五”发展的目标、定位、举措。坚持弥补短板、壮大优势,在产业发展、社会建设、生态环保、改善民生等领域,谋划一批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并积极争取纳入国家和我省规划盘子,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可靠支撑。

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厘清政府和市场、政府和社会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在市场能够充分调节的竞争性领域尽量不编或少编制规划。“十四五”主要针对事关全市发展全局且存在市场失灵的重要领域编制规划,明确战略意图、重点任务、重大布局和重大政策。

纵向衔接、横向联动。纵向上,做好与省上规划的衔接,指导好县区规划编制,确保主题主线上下一致,形成统一规划体系;横向上,要加强工作联动,同步推动发展规划、空间规划、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建立完善重大发展战略和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度。

实事求是、合理引导。科学设定规划目标指标,特别是对一些重要指标,要综合考虑、反复测算,既保持“跳起来摘桃子”的压力,又重视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既要提气鼓劲、尽力而为,更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科学合理引导社会预期,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地落实,使规划经得起时间检验。

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把广大干部群众期盼和我市发展定位、奋斗目标结合起来,敞开门来做规划,广泛听取各级各部门、专家学者和“两代表一委员”的意见,使规划编制过程成为全市人民凝心聚力、共谋发展的过程。

三、总体安排

(一)发展规划

发展规划,即《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全市发展战略在规划期内的阶段性部署和安排,是编制空间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以及制定有关政策和年度计划的重要依据。《纲要》由市发展改革委组织起草,具体程序:

1. 编制准备阶段(XX年X月—XX年X月)。开展全市“十四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成立“十四五”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和专家委员会,组织开展调研、学习培训等活动。

2. 思路研究阶段(XX年X月—XX年X月)。在完成“十四五”重大问题研究的基础上,广泛征求并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充分吸收行业主管部门提出的行业发展思路,研究提出“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组织专家论证,报送市政府研究审定。

3. 《纲要》编制阶段(XX年X月—XX年X月)。组织开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及专项规划实施情况评估,形成“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评估报告,报送省发展改革委和市政府。组建《纲要》起草工作专班,根据市委关于“十四五”规划的建议,X月份形成《纲要》(初稿);X月份,在与省上《纲要》衔接基础上,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组织专家委员会成员进行第三方评估;X月份,按程序报市委、市政府研究审定,并准备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审议。

4. 审批印发阶段(XX年X月—XX年X月)。《纲要》草案经市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后,作进一步修改完善,由市政府印发实施。

(二)专项规划

专项规划是指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定领域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是指导该领域发展改革以及审批、核准、备案重大项目和安排政府投资、引导社会资本投向的重要依据。专项规划是“十四五”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市级有关部门组织编制。专项规划实行目录清单管理,重点专项规划由编制部门报市委或市政府印发实施;一般专项规划由编制部门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冠“经市委同意”或“经市政府同意”字样,联合印发实施;不在目录清单里的专项规划,经市发展改革委备案同意后,由编制部门印发实施(国家和省另有规定的除外)。具体程序:

1. 开展研究阶段(XX年X月—XX年X月),市级各部门根据本方案,开展规划编制前期研究工作,理清基本思路。

2. 规划编制阶段(XX年X月—XX年X月),市级有关部门编制完成专项规划初稿。

3. 衔接印发阶段(XX年X月—XX年X月),完成专家论证、征求意见等工作,并与省级相关专项规划、全市《纲要》进行充分衔接后,按程序报批。重点专项规划原则上XX年X月底前全部印发实施,一般专项规划以及经市发展改革委备案后编制的专项规划,原则上XX年X月底前全部印发实施。所有专项规划务必在省级相关专项规划印发后X个月内印发实施。

(三)县级规划

县级规划是指县区人民政府行政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县级“十四五”规划纲要的编制,要符合全市“十四五”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从全局出发,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重点、体现特色,合理确定本地区发展战略和目标。县级规划由县区级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具体由发展改革部门承担,编制时间与全市《纲要》基本同步,具体程序:

1. XX年X月底前,各县区完成“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编制、专家论证、征求意见等工作,并与上级发展改革部门进行衔接。

2. XX年X月底前,将“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报本级党委、政府审定后,提请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由本级人民政府印发实施。经济开发区、X新区、X新区、航空智慧新城“十四五”规划纲要由其管委会印发实施。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由市长任组长、副市长为副组长、市政府秘书长、分管副秘书长及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主要领导亲自研究部署,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二)搞好统筹衔接。各县区、各部门要按照下级规划服从上级规划、同级规划相互协调的原则,协调衔接好各类规划。发展规划要发挥战略导向的统领作用,空间规划要为发展规划确定的重大战略任务落地提供空间保障,专项规划要与发展规划相互协调、同步推进。

(三)创新编制方式。探索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坚持开门编规划,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提高规划编制过程的透明度和社会参与度,畅通公众参与渠道,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真知灼见。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大专院校、行业协会等智库作用,把各方论证结果、研究成果作为制定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的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