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神经生物学综述

神经生物学综述

神经生物学综述

神经生物学综述范文第1篇

关键词:综合材料;云南语境;艺术形态

一、综合材料物性的艺术形态研究

著名艺术家、学者陈丹青曾说过:“1917年,当杜尚把小便池放入美术馆展厅的那一刻开始,世界美术史就被翻了一页。”当现成品作为一种视觉可及的对象开始,其艺术形态就具有一种不可取代的地位。小便池本身的物性是作为公众服务的器具进行使用,并未改变,但其放入美术馆的展厅后,签上艺术家的名字就改变了艺术观看之道,众多观者对其认知的层面会有不同的呈现。这也就是杜尚对于绘画艺术的一次巅峰挑战。同样的物性研究,回归到东方语境下来审视,在1968年神户的须磨离宫公园举办第一届现代雕塑展时,关根伸夫的作品《相位—大地》,改变了其物体的场域,从东方美学的虚实阴阳中,建构了一个对于物质的物性思考,提出了在艺术领域,如何运用物质的物性进行纯粹的艺术表达。李禹焕成为了“物派”的代表人物,他在关根伸夫等人的基础之上,总结其艺术观点,把“物派”系统性地归纳与总结,完成了理论体系的完整建构。目前,影响国内综合材料绘画发展的主要艺术家有塔皮埃斯、基弗、劳申伯格等人。三位著名艺术家的作品都采用现成品作为其作品表现方式,通过改变相关的物理属性、环境属性,成为利用综合材料表述的先驱者。当下的综合材料艺术表现在利用材料属性上,主要分为两类:材料的自然属性与材料的社会属性。材料的自然属性包括了材料的颜色、质地、肌理、纹样、软硬等,属于材料本身所具有的天然属性。不同的材料在艺术呈现上有着不同的造型表现,是由外而内的表现效果。艺术家在进行艺术表现时,可以针对相关的材料自然属性进行有的放矢的择取,满足艺术效果的需要。材料中的社会属性是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至今,各种材料在社会进程中被赋予了一定的人类意识与社会意义在其表现的文化精神层面内,表述方式具有了由内而外的延展空间。在基弗的作品中,大量出现了以金属材料铅为主体的作品,这种材料在西方《圣经》中,意喻着人类灵魂要经过铅制的天梯才可以到达天堂,故在不同的社会语境下,材料的社会属性已经是在人类发展进程中赋予着特定的社会意义,艺术家充分利用这种材料由内而外的社会意义进行表述时,其作品赋予着哲学思考,观者的视野也会从自然属性转为社会属性,引人深思。

二、云南语境下综合材料艺术创作现状研究

国内的综合材料艺术创作相对于国外来说,发展缓慢。在2010年,中国美术家协会成立了综合材料绘画与美术作品保存修复艺委会,该艺委会的成立顺应了世界美术发展的浪潮。国际艺术环境已经从古典表现走向了现代,从架上表现走向了综合空间的表现,单一画种的界线已经变得模糊,多画种共同融生的艺术创作正符合当下美术发展的历史大潮。目前,国内的北京、上海、浙江、安徽、重庆等省市都成立了相关的综合材料绘画与美术作品保存修复艺委会,针对综合材料绘画的艺术形态表现进行了多样的学术交流研讨,其在探索中,逐步发展成熟。相对于浙江等省市的综合材料绘画发展态势而言,云南作为祖国的西南边疆,从“85新潮”一直到当下的当代艺术发展情况来看,综合材料绘画在云南的发展相对滞缓。与综合材料绘画发展历史相关的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的西南新具象艺术群体,毛旭辉、曾晓峰等人,受到立体主义代表人物毕加索的影响,采用了拼贴实物的方式进行了一些艺术创作,这是云南本土艺术家最早采用综合材料绘画方式进行艺术创作的开端。据昆明金鼎艺术园区的苔画廊策展人刘丽芬回忆说:“上世纪90年代就有艺术家开始尝试,2002年—2013年,是云南艺术家尝试综合材料艺术的一个爆发期。宁智2000年在诺地卡画廊做的‘铁’装置作品展、叶永青的创库首展‘打开四面八方’之后,薛滔、罗菲等一大批云南青年艺术家都在做影像、装置、行为艺术的尝试。”2008年以后,全国艺术市场火爆起来,很多艺术家转向商业创作,导致实验艺术日渐减少。在2010年的“红心公社16年展”之后,云南就再无大型的综合材料作品展了。在云南的高等艺术教育领域里,长期以来,未曾开设综合材料的相关专业,以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为例,在美术学院的教育系以沐晓熔指导的本科毕业创作中,全部采用综合材料与影像艺术结合的方式进行毕业汇报展览。该毕业展览一直从2014年持续到了当下,指导理念以观念艺术植入为主题,采用材料、影像为主的表现方式进行综合媒介的展示。当下云南语境下的综合材料艺术创作者多以70、80、90后为主体,薛滔、苏碧亚、和丽斌、宁智、朱岚茎、沐晓熔、付美军、尹雁华、张华等人,其作品都与云南的地域环境、少数民族环境相关,作品反映内心的纯净质感与精神质地,与北方和江浙一带艺术家所创作的作品风格有所差异。综上所述,云南的综合材料的艺术发展,需要多样的生态环境给予发展壮大。笔者尝试在云南自然与人文环境下归纳总结综合材料表现的特点,分析原因,以期促进云南的综合材料的全面发展。现任中国美协综合材料绘画与美术作品保存修复艺委会主任胡伟老师这样指出综合材料绘画的定义:“综合材料绘画是单画种的材料技法的演进,多画种或多种材料技法的互渗融通和原生态的表述。”应该这样确切地说,用材料本身所具有的物性来呈现艺术家所持有的艺术观念,在多样的表现形式下,呈现不同的视觉效应。结合云南语境下的综合材料艺术创作,其主要特点是紧紧围绕着原生态的表述进行艺术创作,云南独有的少数民族风情孕育了不同的民族美术形态。在西双版纳、德宏地区,傣族特定的大象纹样与菱形纹样就属于傣族人民在常年的亚热带气候环境下与宗教信仰影响下,根据当地的环境衍生、提炼而出的图案图形,具有特定的纹样造型,其本身就蕴含了傣族的综合审美。20世纪80年代的丁绍光、蒋铁峰等云南画派的创始人运用古代壁画的绘画技巧,根据傣族风情图案,大量地创作了诸多的艺术作品。随着时间推移,到了当下,云南民族大学的叶松青老师利用云南民族民间的剪纸艺术形式,创作了具有个人与民族风情的装置作品“咒语孵化”系列,利用一些来自民间的图式符号和当代艺术形式相结合,形成一种独创的表达作品。民间艺术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一部分,民俗文化的物化载体,起源于造物艺术,长期在民间流传,和人民生活形影不离,它融合了一个群体的审美意象、崇仰心理和生存欲求,构成了一个完整自足的生命感受和表达体系。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的汪玲老师的综合材料作品《对话—民俗》,同样是利用民族民间的元素进行艺术创作,整个作品有三个联幅组合而成,利用云南少数民族女性的乳丁纹作为主要表现对象,在半椭圆形状的联幅上,密集地堆放着圆形的乳丁纹,材料选用了白色棉线作为主要材料,充分表现云南地域下,水乳大地,哺育世代子孙的情怀和延绵不绝的生殖崇拜艺术观。云南独有的原生态表述艺术创作方式为云南本土艺术家开拓了综合材料创作的蹊径。在单画种材料技法的演进,多画种或多种材料技法的互渗融通层面上,云南的艺术家在进行综合材料艺术创作方面也有着与国内其他地域的艺术家不同的特质。根据笔者的多方走访调研,目前在云南比较活跃的综合材料创作的艺术家朱岚茎、沐晓熔等人,他们坚持以内心的情感抒发为基础,根据不同的心境与感情触动,采用相对合适表述的主体进行创作。朱岚茎的综合材料作品《启示录》,原型来源于《圣经》的文字,这样具有宗教色彩的文字,被艺术家用沙土进行编排与柔化,把原有的文字结构风化,在模糊的形态结构里,某种神秘的情绪蔓延在作品中。沐晓熔的作品《天空之城》,采用了白色棉线与棉布,利用棉线的韧性,勾勒出俯瞰大地的视觉感,再利用白色的漆进行云雾的塑造,营造了隐喻于繁世之外的宁静天地。表述着不同国度具有理想国、乌托邦、桃花源、天空之城的内心柔软、祥和、静谧的空间。这样的空间是作为现实世界不可找寻的天空之城,存在于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所以,形而上的艺术表述也成为云南当下综合材料艺术家进行创作的主要方式,他们不受限于商业模式的运作,在精神层面上独立于世,用最纯净的表述方式进行自我的艺术表达。

神经生物学综述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椎管内麻醉;暂时性神经病学综合征;疗效观察

在临床医疗工作中,无论是手术麻醉还是术后镇痛,均可以给予患者椎管内麻醉,但是,有部分患者在进行椎管内麻醉后会出现短暂性神经病学综合征,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对于椎管内麻醉后患者发生的并发症,如何有效避免,是临床医疗工作者关注的重点[1]。为了进一步探讨椎管内麻醉后暂时性神经病学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本文选取江西省兴国县第二医院收治的椎管内麻醉后发生暂时性神经病学综合征患者40例进行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椎管内麻醉后发生暂时性神经病学综合征患者40例进行临床观察,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的例数均为20。其中,观察组中男12例,女8例,患者的年龄最小的为20岁,最大的为40岁,平均(273±84)岁;对照组中男11例,女9例,患者的年龄最小的为19岁,最大的为39岁,平均(264±89)岁。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没有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临床比较。

12方法给予观察组患者糖皮质激素及麻醉性镇静药治疗,如地塞米松10 mg,静脉注射1次/d,以及每晚在睡前给予患者剂量为25 mg的地西泮进行治疗,并且与患者多加交流,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使患者能够积极面对。对照组患者仅仅采取常规安慰措施,没有进行特殊治疗[2]。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13观察指标给予患者视觉模拟量表进行评分,为5分制,分数越高,则疼痛程度越大[3]。

14统计学方法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 P

2结果

经治疗,观察组患者在5 d内,疼痛症状得以消失,对照组患者在10 d内,疼痛症状得以消失;对比两组患者的症状消失时间及视觉评分,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椎管内麻醉会导致患者出现血压下降,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患者呼吸停止,丧失意识,偶尔还会导致患者发生硬膜外血肿、神经损伤及毒性反应等不良症状,近年来,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在进行椎管内麻醉后会发生暂时性神经病学综合征,导致患者出现这一症状的原因,直至目前还没有确切的定论,大多学者认为主要是下述几种因素致病的:①给予患者椎管内麻醉后,患者会出现不良反应,特别是利多卡因,这些物在人体中会出现毒副作用,容易引发暂时性神经病学综合征。②局麻药会对患者体内的神经细胞产生影响,溶解神经细胞膜,一旦神经细胞膜被溶解,就会很容易引发暂时性神经病学综合征。③椎管内麻醉中,使用的利多卡因及布比卡因等药物,这些药物会增加患者体内的钙离子水平,体内钙离子水平上升,就会使神经细胞坏死,神经细胞坏死就会导致患者出现暂时性神经病学综合征。④腰麻后,由于物在患者脑脊液中发挥作用,导致谷氨酸盐水平上升,对运动神经元会产生不良影响,导致发生病理变化,也会导致出现暂时性神经病学综合征。⑤术中穿刺导致的机械性损伤,也会对患者的神经元产生影响,导致发生神经缺血,这也是导致出现暂时性神经病学综合征的一个原因[4]。

椎管内麻醉后,要想预防患者发生暂时性神经病学综合征,就要做到下述几点:①给予患者麻醉时,在保证药物能够发挥麻醉效果的前提下,尽量降低药物的浓度。②要保证麻醉平面具有足够的宽度,防止局部过度积聚物,并且术中避免多次穿刺,损伤神经。③对于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及脊柱外伤患者,避免给予患者强化[5]。另外,一旦患者出现暂时性神经病学综合征,就要及时给予患者积极的治疗,使患者病情能够迅速得到缓解。本次研究中,通过给予观察组患者特殊治疗,使患者的症状能够快速缓解,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薛蒙椎管内麻醉术后脊髓神经损伤2例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9,17(5):385386.

[2]陈燕,何亮,衡新华椎管内麻醉后神经病并发症600例分析昆明医学院学报,2011,11(6): 99102.

[3]刘万枫,王珊娟,杭燕南椎管内麻醉后的神经病并发症临床麻醉学杂志,2009,25(1):8587.

神经生物学综述范文第3篇

【关键词】历史;人物;教学

一、明确学科要求,是历史进行人物教学的前提

历史人物是指在历史发展中有重大影响、起重大积极作用或消极作用的人物。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尽管经历了不同的社会形态,过程错综复杂,但都离不开人的活动,每个时代、每个王朝、每个国家都要推出自己的代表人物。正是这些人物的所作所为加快或延缓了人类历史进程。正确讲授和判断各个历史人物及他们从事的活动,是我们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现行历史课本中介绍了中外历史上许多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科学家。课本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使不少历史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在教学中对历史人物“正确地、具体地、实事求是的绘予叙述和评价,对历史上某些反面人物要进行分析和批判”,是我们历史教学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根据大纲要求,充分利用课本中的图文系统,准确地讲述和评价课本中涉及的各类人物,激起学生强烈的爱憎感情,对学生进行理想及人生观教育。

二、充分利用课本,是历史课进行人物教学的途径

历史课中的人物教学,既不能用数理学科演绎推理的论证方法,也不能采用数理化实验那样的手段,必须充分发掘课本中图文因素,利用图画的形象直观性和文字的生动具体性等特点,去描述人物的神态、特征及其活动,使学生充分地感知教材,经过一定的心理活动,让历史人物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接近于历史的基本面貌。

1.描述图画,趣化人物形象。历史教书中涉及的历史人物众多,一些重要历史人物还附有图画。这些图画从各个不同角度展示了重要人物的精神和品格,图文并茂,学生喜读易学,为教师进行历史人物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借助这类图画,对人物外貌和心理特征进行描述,使人物形象立体地再现在学生面前,在学生头脑里形成鲜明的印象。如讲《刘胡兰英勇就义》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边观察边讲述,这位十六岁的年轻共产党员,穿着普通妇女朴素的上装,短头发迎风略吹向后,双目炯炯有神,面对敌人铡刀毫无惧色,对革命命充满信心。这样,学生就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关于“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题词,受到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对历史人物的语言描述不同于文学作品人物形象分析,要以科学严谨的态度为前提,结合历史人物活动的社会背景,要实实在在,合情合理,不虚构,不篡改。

2.赏析引文,活化人物品格。为了使学生对历史人物有更深入全面的了解,掌握人物的思想精髓,课本中或直接引用人物自己的言论、著述,或引用经典作家对该人物的褒贬之词,是我们讲述和评价历史人物的思想及性格特征的最好佐证 ,教师在教学中结合人物的活动.对这些引文进行富有感情的朗诵和赏析,对予展示人物的个性,表现人物的精神,就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讲秦末农民起义时引“帝王将相,宁有种乎?”讲谭嗣同殉难时引“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讲张自忠时引“为国家民族死亡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对于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大有益处。

3.迁移概括,强化人物活动。每个历史人物都有一定的活动过程,或以时间推移为顺序,或以地域转换为线索,都处在不断发展和变化之中,要客观地展现历史人物发展、变化的全过程,就必须对其历史活动进行阶段性揭示和评论。教科书中对历史人物的叙述呈点、线、面、散见在各个章节有详有略,有主有次。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充分地掌握课本内容,了解人物活动,除描述图画,分析引文外,还应根据教科书对于人物活动的叙述分阶段分方面进行综合归纳,围绕人物图像叙述人物活动,在叙述人物活动中再现人物图像,图文结合,相得益彰,或教师综合,或学生复述,在综述人物活动过程中进行思想教育的内化,完成历史人物的德育任务。

4.正确指导评价是历史课进行人物教学的重点。历史人物的活动是复杂多样的,从纵的角度看,一生变化起伏,具有阶段性;从横向看,在同阶段,也可能有不问性质,不同方面的活动,具有多重性。在历史人物教学中,除采用多种方法讲授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评价。在阶级社会里,评价历史人物主要由他们的社会实践和思想主张所反映出来的社会关系、阶级关系,评说他们在当时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在评价中培养学生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非观。在历史人物评价中,通常采用下列方法进行评价:

a.功过评价法。凡是需要评价的历史人物,有些是具有两面性,即功过兼有,所以评价历史人物需从两个方面考虑,有的历史人物的功与过并存同一时期的不同方面。有的则分别存在不同时期,呈现前后变化。教学中要将其活动分解为几个方面,实事求是地进行评论,该肯定的肯定,该否定的否定。

b.阶段评价法。历史人物思想行为随历史的变化而变化,他们在历史的进程中的作用也随着变化。或由好变坏,或由坏变好,好坏相间。评价跨越不同阶段的历史人物时,应引导学生应用阶段论,根据历史人物一生的主要活动,分为几个不同阶段,结合所处的历史时代和历史环境去评价其功过是非。例如:陈独秀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以《新青年》为阵地开新文化运动;1920年,在中国建立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这是值得肯定的。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陈独秀对一再妥协退让,对大革命的失败负有重大责任。在历史教学中用阶段评价法评价历史人物,既可避免对历史人物不分阶段,不分功过的一概否定或一概肯定的片面性做法,又可培养学生把历史事件、人物、观点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神经生物学综述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偏瘫; 综合性神经康复治疗; 神经缺损; 抑郁

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26-0158-02

doi:10.14033/ki.cfmr.2016.26.089

偏瘫发病后,患者往往由于肢体和功能障碍而出现健康问题,并造成心理应激反应,不但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还极大的影响了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1]。且由于偏瘫患者的病程长,患者需要长期的治疗,也会为家庭带来非常大的负担[2]。临床除了对患者应用药物治疗外,进行神经康复训练尤为重要,本文对所选76例患者的治疗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总结综合性神经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12月所收治的76例偏瘫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综合组和传统组,每组38例。综合组男16例,女22例。年龄42~75岁,平均(56.23±5.12)岁。传统组男

20例,女18例。年龄44~74岁,平均(56.34±5.32)岁。所有患者均在笔者所在医院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偏瘫患者,其中脑卒中患者23例,脑出血患者12例,脑梗死患者18例,脑外伤患者23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病原因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综合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用综合性康复治疗。综合性康复治疗主要包括心理治疗、运动治疗和语言治疗。

心理康复治疗:偏瘫患者在发病后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心理应激反应,造成患者出现抑郁、焦虑等。使患者对自己的治疗失去信心,无法有效的配合治疗。为此,医生应对患者进行定期的心理暗示和心理疏导,提高患者对于治疗的信心,医生可以通过支持疗法和认知疗法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治疗时间为1 h/次,2次/d。帮助患者消除心理障碍,提高患者对于临床治疗与护理的满意度。

运动康复治疗:运动康复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其神经和肌肉的功能,保证患者的康复速度,提高患者对于未来生活的自理能力。运动康复训练治疗的主要内容包括步行训练、起坐训练、翻身练习、摆放休息姿势等。按照患者不同的病情程度和康复阶段进行不同的运动康复治疗。患者的治疗时间为40 min/次,2次/d。

语言康复治疗:语言康复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语言康复治疗的主要内容包括听力训练、发音训练和语言训练,每位患者由最简单的训练开始,并逐渐增加难度。帮助患者恢复其语言功能和脑部记忆功能。患者的治疗时间为3 min/次,2次/d。

两组患者均以7 d为1个疗程,比较6个疗程后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康复情况。

1.3 疗效判定标准

通过汉密顿抑郁评价量表和神经功能缺陷评价量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汉密顿抑郁评价量表:无抑郁≤53分;54分≤轻度抑郁≤62分;63分≤中度抑郁≤72分,严重抑郁>72分。神经功能缺损量表的评分与患者的神经缺损程度呈正比,患者的评分越高,神经缺损程度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的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汉密顿抑郁评价量表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前HAMD的评分差异不明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疗程后,综合组为(48.76±4.33)分,

传统组为(52.36±5.78)分,治疗6个疗程后,综合组为(20.16±2.03)分,传统组为(25.68±2.37)分,两组患者治疗各个阶段的HAMD评分差异明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NDS评分差异不明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疗程后,综合组为(11.05±3.21)分,传统组为(13.65±4.35)分,治疗6个疗程后,综合组为(8.62±4.32)分,传统组为(9.23±4.86)分,两组患者不同治疗阶段的临床NDS评分差异明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偏瘫是指,患者受到脑卒中或外力刺激的影响,出现身体侧面肢体、面部肌肉等部分活动障碍和功能障碍。在偏瘫的发病原因中,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最高,其中以脑外伤、脑卒中的影响最大。随着人们生活方式与饮食的改变,脑血栓、脑梗塞等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提升。偏瘫患者的患病原因,与脑血管疾病有直接的关联,患者一旦出现偏瘫,其运动功能、肢体功能、神经功能、语言功能都会受到影响[3]。患者往往一夕之间从一个健全的人变成了“残疾人”。这种突如其来的变化使得许多患者都会出现应激心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单单需要运动功能等肢体的康复,还需要对应激心理和反应进行探究,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及失望等,严重者会使患者抗拒治疗,造成患者治疗与护理依从性下降,对患者的康复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通过临床研究证实,偏瘫患者中,约75%的患者在出现偏瘫症状的同时,还并发抑郁症状[4]。随着临床对偏瘫的研究日益加深,临床对于偏瘫患者的心理康复治疗越来越重视,通过对患者采用积极的心理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抑郁状况,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除此之外,对患者应用积极的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有效的肢体与语言康复训练,也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与生活质量的关键方法[5-6]。

通过对本文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可以看出,患者治疗前的HAMD评分与NDS评分均无明显差异,但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评分逐渐变化,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均有明显下降,但综合组患者上述指标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传统组,治疗6个疗程后,综合组的HAMD评分为(20.16±2.03)分,传统组为(25.68±2.37)分,且综合组的NDS评分为(8.62±4.32)分,传统组为(9.23±4.86)分。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和ND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综合性神经康复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神经受损康复效果,积极的引导患者消除抑郁情绪,减轻患者的抑郁心理,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度,具有非常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闫小荣.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联合针刺治疗偏瘫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16):37-38.

[2]周丽平.脑梗死患者偏瘫肢体的康复训练护理方法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20):117-118.

[3]肖春莉.脑梗死患者偏瘫肢体康复训练的护理方法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22):109.

[4]刘卫华.超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23):86-87.

神经生物学综述范文第5篇

【关键词】细胞因子;抑郁症;发病机制;治疗

【Abstract】Cytokines are a class of immune cells regulate the activity of low molecular weight protein substances collectively, its pathogenesis is not clear main function is to mediat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immune cells.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ytokines and depression.

【Key words】Cytokines;Depression;Pathogenesis;Treatment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病理状态或综合征,以情感低落、思维迟缓、以及言语动作减少、迟缓为典型症状。抑郁症严重困扰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约15%的抑郁症患者死于自杀。引起抑郁症的因素包括:遗传因素、体质因素、中枢神经介质的功能及代谢异常、精神因素等。但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过去围绕抑郁症发病机制已建立了许多学说。Smith等在1991年最早报道了抑郁症与细胞因子异常相关的研究结果,发现白细胞介素IL-1可引起与抑郁症相关的某些激素的活动异常[1],此后有学者提出了抑郁症是由免疫细胞活化后所分泌的细胞因子导致的理论,即“抑郁症的细胞因子学说”。本文主要从细胞因子方面对抑郁症目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1现代医学对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学说

抑郁症的发病原因和机制十分复杂,目前尚处于假说阶段,现代医学认为,抑郁症的发生与各种应激性生活事件构成的心理、社会因素和遗传等生物因素密切相关。其比较认可的发病机制有[2]:

1.1神经递质学说,包括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5-轻色胺(5-HT)、乙酞胆碱含量异常及某些受体功能改变。

(1)5-H与抑郁症:机体内5-HT有99%存在于外周,有1%存在于中枢神经细胞内。与抑郁症相关的是中枢5-HT系统含量减少。(2)NE与抑郁症:有研究学者认为,NE缺乏可导致抑郁症的发生,尤其是从脑干的蓝斑色素上皮向边缘系统的投射通路中的NE匾乏。这一假说得到了许多实验的证实,如在抑郁症患者的尿与脑脊液中,NE的代谢产物明显减少。(3)DA与抑郁症:抑郁症患者脑内DA的代谢与抑郁症有关。

1.2免疫研究学说,主要集中在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研究方面特别是细胞因子研究,较多的是白细胞介素(IL)、肿瘤坏死因子(TNF)等。

1.3内分泌系统方面,包括丘脑下部-垂体-肾上腺轴、下丘脑-垂体-去甲肾上腺素轴、性激素的改变;研究认为HPA轴功能亢进,HPT轴功能低下与抑郁症的发病密切相关。

1.4循环系统方面,包括血脂、血压异常

1.5生物节律的变化,抑郁症者常伴有睡眠障碍和昼夜交替的心境变化,昼夜节律的同步障碍可能引起抑郁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抑郁症是一类受遗传因素影响,有一定生物学基础的疾病,它的发生同时还受社会、心理、文化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由此而形成生物-心理-社会的统一模式,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2细胞因子与抑郁症的联系

2.1抑郁症常伴有免疫激活现象。在动物研究中也发现长期温和应激和足电击习得性无助抑郁动物的中枢和外周IL-1β升高,并且应激前注入IL-1受体拮抗剂能阻断动物抑郁样行为的产生[3]。

2.2免疫激活相关性疾病伴随的抑郁症。在很多免疫系统慢性激活相关的非感染性疾病中,如多发性硬化,过敏,风湿性关节炎和中风等,患者都表现出某些抑郁症状。

2.3利用细胞因子治疗常导致抑郁症。用于C型肝炎治疗的IFN-α会引起厌食,下降,记忆力减退等抑郁样症状,并且这些症状在应用抗抑郁药或停止细胞因子治疗后即刻消失。

3细胞因子异常导致抑郁症的机制

3.1细胞因子进入神经中枢的途径细胞因子是大分子物质,不能直接通过血脑屏障,对于细胞因子如何进入脑内发挥作用,Maier SF提出了3种可能途径:①细胞因子可经过血脑屏障的渗漏区进入脑内直接发挥作用;②细胞因子与表达在脑内皮细胞表面的细胞因子受体特异性结合,再被主动转运至脑内;③细胞因子还能通过活化迷走神经传入纤维,将信号传递给脑内特定神经核团而间接发挥作用。另外,在某些病理条件下,血脑屏障完整性可遭破坏,这也为细胞因子进入神经中枢创造了条件。

3.2细胞因子对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DantzerR等研究发现,IL-1等促炎症性细胞因子诱发的抑郁症状与脑内情感支配区和意识运动支配区中的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神经递质代谢活动改变有关。

4结语

细胞因子假说为与抑郁症相关的病理学和心理学机制研究创立了新的观点并为寻求发展新一代的抗抑郁药提供了方向,相信伴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完善,细胞因子在抑郁症中的确切角色会逐渐明了。

参考文献

[1]Smith R S.Themacrophage heory of depression[J].Med Hypot-heses,1991,35(4): 298-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