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神经内科

神经内科

神经内科

神经内科范文第1篇

【摘要】: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神经内科的发展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神经内科的不断发展的趋势下,,神经妥乐平也在神经内科中得到不断发展并逐渐应用。笔者作为一名神经内科工作人员,在认真研究和总结神经妥乐平在神经内科的应用基础上,联系自身工作经验,全面论述神经妥乐平在神经内科的应用,以期促进自身工作的进步。

【关键词】:神经妥乐平、神经内科、应用

产生于日本的神经妥乐平是由日本脏器只要株式会社研究生产出来的主要是将牛痘病毒的疫苗接种到家兔的皮肤组织,之后发生了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此后产生的非蛋白质性生理活性物质经过提纯精致,就成了所谓的NTP。神经妥乐平的的药理作用十分广泛,不仅在抗过敏、减轻脑水肿和止痒等方面,而且在镇痛和提高免疫反应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好的效果。正是由于其在国外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并且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因此也在逐渐被推广到更多的国家和地区。立足于这样的背景,笔者将对神经妥乐平在神经内科的应用进行系统论述。

一神经妥乐平的镇痛作用

神经妥乐平在神经内科中被广泛应用,也有很好的效果,镇痛就是其显著效果之一。神经妥乐平由于其自身的优势,在镇痛方面有很好的效果。疼痛的过程并不是单一的生化物质参与,而是很多物质再参与的,缓激肽、前列腺素、P物质和组织胺等都是导致疼痛的重要内在原因。缓激肽导致疼痛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内源性激活通常从凝血因子XII的激活导致的,导致血管内皮受到破坏,然后内膜下组织与凝血因子XII发生接触,之后就形成了XIIa,Xna再激活前激肤释放

酶使之成为激肤释放酶,后者使血浆和淋巴液中的高分子量激肤原水解,生成缓激肤,可直接诱发痛觉,同时增加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引起组织水肿,并招致其他致痛物质渗出,加重疼痛程度。NIP是一种激肤释放酶一激肤系统的抑制剂,它通过抑制凝血因子Xn与血管内膜下组织的结合,中断生成缓激肤的级联反应,从而减少缓激肤的生成。调查研究发现,神经妥乐平的镇痛作用可能是与其能抑制缓激肽的释放有关,也可能是与它减弱由儿茶酚胺引起的血管收缩和痛觉过敏有关。正是由于神经妥乐平在镇痛方面的诸多优势,所以已经在很多方面得到应有,例如在治疗骨关节炎、腰痛、偏头痛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神经妥乐平减轻脑水肿

神经妥乐平除了上述的镇痛作用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疗效就是减轻脑水肿。脑水肿的分类有很多,不同的脑水肿也有不同的产生原因和治疗方式。缺血性脑水肿是其中一种,而且导致缺血性脑水肿的原因也是复杂的,有可能是因为细胞内钙超载、细胞膜离子运转异常、自由基的产生以及磷脂酶的激活等因素。当脑部处于缺血状态的时候,缓激肽释放得比较多,不仅会导致花生四烯酸的代谢增强,而且会之间引发脑水肿。神经妥乐平由于对缓激肽的生产系统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因此就可以对脑积水的情况产生一定的缓解作用。

三神经妥乐平有双向免疫调节和抗过敏的作用

很多科学家在动物身上进行的试验研究发现,神经妥乐平不仅在镇痛、减轻脑水肿等方面有良好的效果,而且在免疫和抗过敏方面也有很好的功效。研究发现,神经妥乐平在动物的免疫功能下降的时候可以对动物起到增强T细胞功能的作用,进而对动物的机体免疫系统进行有效调节。为了研究神经妥乐平对人类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的具体作用,科学家将一种鼠作为实验品,因为这种鼠的反应更能接近人类神经系统免疫疾病中的多发性硬化这种疾病。通过实验研究发现,神经妥乐平对鼠造成的急性实验性过敏性脑积水炎有一定的疗效,可以使得病情的严重情况得到一定的减缓,抗原细胞也明显减少,这就很好地说明了神经妥乐平对抑制这种鼠的急性实验性过敏性脑积水炎有良好的效果。进而可以推测出神经妥乐平对治疗鼠的异常免疫功能有一定的作用特别是对异常的抑制性T细胞和辅T细胞有较好的改善作用。为了研究神经妥乐平的抗过敏机制,科学家也对小鼠进行了实验,通过对小鼠的实验发现,神经妥乐平可以通过抑制致敏T细胞的诱导左右或者影响T细胞的功能而抑制嗜酸细胞的聚集,进而减轻过敏症状的。另外,神经妥乐平还可以对其他抗过敏药物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使得抗过敏药物的疗效更为显著。因此,神经妥乐平今后跟抗过敏药物之间的合作应该成为一种趋势,这样更能提升抗过敏药物的疗效。

四神经妥乐平有修复受损神经的作用

神经妥乐平另外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其在修复受损神经方面的良好作用。科学家在做大叔糖尿病模型试验中发现,当坐骨神经的神经传导速度和神经血流量出现异常情况的时候,使用神经妥乐平就可以对减轻神经损伤情况起到很好的效果,这样就对改善糖尿病性外周神经病的症状有良好的效果。基础实验研究表明,对代12h细胞、N砰和神经生长因子一样可促进神经细胞突起的生长,改变细胞表面结构,起到营养神经的作用。神经妥乐平还可修复受损的神经末梢,改善突触传递功能,并能活化细胞膜上的Na+、-K+泵,从而减轻神经细胞膜的过度兴奋。

参考文献

[1]时霄冰、于生元,神经妥乐平在神经内科疾病中的应用初探[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4,6

神经内科范文第2篇

关键词:神经内科;医院感染;防护对策

医院感染多发生在高龄、重症患者。神经内科患者以年龄大、瘫痪多、意识障碍多、病情危重等为特点,成为院内感染的高危人群[1]。因此,探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及防治措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为确切了解我院神经内科医院感染率和病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本院神经内科2008年收治的所有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以分析危险因素,提出防治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2008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神经内科收治的所有出院患者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

1.2方法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按照卫生部下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对医院感染病历进行登记,并对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

2结果

2.1一般情况

2008年1月—2008年12月共出院患者2060例,其中男1056例,女1004例,年龄16~86岁。发生医院感染人数236例次,医院感染发病率为6.04%。

2.2医院感染部位

在236例医院感染病例中,以呼吸道感染为最多见,占68.92%;其次是泌尿道感染,占10.24%;胃肠道和口腔感染分别占9.16%和10.28%;其他部位感染占0.40%。

2.3住院时间与医院感染的关系

本组患者住院时间4~120d,统计表明,患者住院时间越长,感染机会越多。住院天数≥15d者189例(85.08%)。

2.4年龄与医院感染关系

年龄16~25岁感染人数为7例(2.54%),25~45岁为16例(6.78%),45~60岁为45例(19.06%),>60岁者158例(66.95%)。

2.5病种与医院感染的关系

脑出血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06例(44.92%),脑梗死患者56例(23.73%),以后依次为颅内感染24例(10.17%),缺血性脑病8例(3.39%),周围神经病6例(2.54%),其他36例(15.25%)。

2.6侵入性操作与医院感染

236例医院感染的患者有156例进行了吸痰或导尿;18例进行了动静脉置管;有30例进行了气管切开;有32例安置了呼吸机。

3讨论

3.1危险因素分析

本组资料表明医院感染以呼吸道感染居首位,其次为泌尿道、肠道、皮肤及软组织。与牛桂林等[2]报道相近,均显示主要感染部位为呼吸道和泌尿道,说明神经内科感染部位有其共性。主要原因是高血压、脑出血伴神志昏迷者这类患者正常的生理反射如吞咽、咳嗽反射有不同程度的减弱或消失,痰、呕吐物等不易排出,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加之呼吸道侵入性操如吸痰的反复实施使黏膜损伤。这种整体和局部的抵抗力下降是引起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3]。

研究显示院内感染发生率与住院时间成正比。住院天数≥15d者占85.08%。研究显示10~30d为感染高发时间段。

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在导致下呼吸道感染的许多因素中,患者的年龄及身体的抵抗力不能忽略。本次调查发现不同年龄段的发病率差异显著。其中以60岁以上发病率最高,与老年人机体免疫防御功能低下、抵抗力差有关。这部分人构成了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在控制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时,应把这个年龄段的人群作为重点。

医院感染发病率与患者基础病密切相关。本次调查医院感染发病率最高的前3种基础病为脑出血、脑梗死、颅内感染,这些患者大多数病情较重,偏瘫、意识障碍,患者多长期卧床,免疫力低下,获得性医院感染的危险性大。此外年龄越大病死率越高,表明基础病合并感染对老年患者生命构成极大威胁。

侵入性操作是引发院内感染的重要因素。气管插管直接破坏了会厌部正常防御屏障,削弱咳嗽反射和纤毛运动,造成了清出呼吸道分泌物无效,使感染机会增多。留置尿管损伤尿路黏膜,留置胃管为胃内细菌定植咽部提供良好的通道,增加了逆行感染的机会。提示医护人员应严格掌握侵入性操作的适应证,严格按程序正规操作,以控制感染,降低医院感染率。

3.2预防及控制措施

3.2.1减少宿主的自身危险性

宿主自身因素,包括年龄、糖尿病病史、慢性肺病史、脑卒中史、起病时意识障碍、脑出血的量及部位等,这些因素虽不可干预,但如积极控制血糖、尽早清除血肿,恢复患者意识,对减少感染的发生将起重要作用。

3.2.2调整医源性因素

如医疗操作、治疗方法及用药情况,根据病情尽量少用或不用。医护人员接触每位患者及操作前后要进行手的清洁、消毒,防止各种医源性感染。进行侵入性操作要严格规范无菌操作和消毒隔离技术,定期对吸氧、吸痰等装置消毒,对留置尿管者每天用含有效碘1000mg/L碘伏溶液清洗尿道口2~3次,保持会清洁。对那些意识障碍重、呼吸道分泌物多而不易吸除的患者,应尽快做气管切开,利于分泌物的消除。留置导尿应保持密闭系统,每天更换无菌引流袋。

3.2.3加强基础护理

对清醒患者鼓励其有效咳嗽和排痰,对意识障碍或危重患者要取正确卧位协助排痰防止误吸,同时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病房内每日通风2~4次,每次30~60min,室内相对湿度保持在50%~60%。应定期对病房内空气、物体表面进行细菌监测等。

3.2.4合理使用抗生素

盲目大剂量使用抗生素,容易干扰人体的正常菌群,导致患者易感染性增高。有研究得出结论应对重要的抗生素保护性使用,如果滥用将对感染的治疗造成极大的困难,并严重影响原发病的治疗效果[4]。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度易感人群。神经内科应列为医院感染管理科重点监控部门。针对医院感染的各种危险因素,医院要采取医院感染监控措施,医护人员要有较强的感染意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去除易感染因素,尽量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王茂林,王改珍.基层综合医院医院感染调查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7,16(11):10951096,1102.

[2]牛桂林,彭元娥,付国惠.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调查分析[J].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1,4(5):3132.

神经内科范文第3篇

临床医学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人才,提高临床医疗水平。其中医学教育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是临床教学与实践,这也是培养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培养临床思维以及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阶段。其教学效果的好坏关系着将来临床医疗水平的发展。传统医学教育模式的核心是“以教为主”,即教学的进行是以教学大纲为纲,以课堂教学为主,临床见习为辅。但是这一教学模式限于有限的授课学时,教师仅能做到传播知识,少有机会通过深刻的问题促使学生主动思考,掌握知识。久而久之,学生们习惯了被动接受知识,而不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目前这一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医疗发展的需要[1]。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e,EBM)的发展为改变现有的医学教育模式开创了一条新的道路。2000年,国际著名临床流行病学家达维德•萨克特(DavidSackett)将循证医学定义为“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的研究证据,同时结合临床医师个人专业技能和多年的经验,考虑病人的价值和愿望,将三者完美地结合起来,制定每个病人最佳的诊治措施”[2]。短短的半个世纪,循证医学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医学的主流,改变着传统的医学模式,而且这一临床医学模式的变革也正在逐步融入临床教学实践中,改变着教育模式。首都医科大学已经开展了循证医学教学,我们对首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的医学生和指导教师进行了有关循证医学的调查,以了解目前神经病学教学中师生对循证医学的态度和实践状况,为今后进一步深入教学打下基础。

1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首都医科大学2006级七年制医学生和2007级五年制医学生、神经病学授课教师和见习指导教师。

1.2方法

本研究采用封闭式问题和开放式问题相结合的自填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循证医学及实践的态度,可获得的信息资源和使用技能,临床指南的使用等。每项问题为5分制,分别依次为否(1分)到是(5分)。分别为问卷调查在神经病学教学结束后2周内进行。

1.3统计学

处理使用SPSS11.5软件建立问卷调查结果数据库。所有资料分为3组,分别为七年制学生组、五年制学生组和教师组,并对此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2.1基本情况教师组:13人,其中男性4人,女性9人;年龄:43.31±6.68岁(35~58岁);文化程度:大学本科3人,硕士1人,博士9人;技术职称:主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6人,主任医师5人;临床工作时间:19±6.44年(10~33年)。2006级七年制医学生组:27人,其中男性13人,女性14人,年龄21.19±0.83岁(19~23岁)。2007级五年制医学生组:34人,其中男性14人,女性20人,年龄22.38±0.95岁(20~25岁)。

2.2循证医学及实践的态度调查3组对循证医学的态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均认为循证医学是必须且必要的临床实践。

2.3可获得的信息资源和使用技能3组在循证医学实践的技能掌握上存在差异。教师和七年制学生对循证医学所必需的应用技能,如熟练地使用医学文献检索工具以及对专业文献作严格评价方面较为自信,而五年制学生则相对信心不足(P<0.05)。

2.4临床指南的使用情况3组在临床指南的使用情况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

3讨论

当前医学研究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新的大量的研究结果不断问世,使知识的更新更快。如何适应这一变化,对大量的研究成果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并应用于临床,在这一方面,循证医学模式为我们指出了新的道路[3]。循证医学始于上世纪80年代,距今不超过半个世纪,但目前已经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而且随着临床实践还在不断地发展深化中,而这一临床医学模式的变革同时也在改变着临床医学教育的目标、体系、内容和方法。因此,在神经病学教学中引入循证医学的方法,不仅有助于转变授课教师的观念、以及知识的更新与再提高,而且也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以及工作后自我知识的更新[4,5]。

循证医学应用于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涉及的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是授课教师和学生。从问卷调查表1师生对循证医学应用的态度调查中可以看出,师生对循证医学的态度基本上没有差异,均认为循证医学是必须且必要的临床实践。这一点是循证医学能够顺利应用于临床教学并获得成功的前提。从表2可以看出师生在循证医学实践的技能掌握上存在差异,教师和七年制学生对循证医学所必需的应用技能,如熟练地使用医学文献检索工具以及对专业文献作严格评价方面较为自信,而五年制学生则相对信心不足。这可能与学习的信心和能力有关。“熟能生巧”,“一事通则百事通”,这提醒我们在今后教学中不仅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实践,以达熟能生巧的地步,还要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授人以渔。

神经内科范文第4篇

    1.1临床资料本院神经内科发生护患纠纷42例,投诉者均为患者家属,主要通过口头、电话或信函方式向科室、医院护理部投诉。

    1.2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根据科室、护理部对每起纠纷的详细记录,按照纠纷发生的时间、原因、安全问题类别进行分类、归纳和分析。

    1.3统计学方法结果采用绝对数和构成比表示。

    2结果

    42例护患纠纷中,因违反护理操作常规的为16例,占两年来护理缺陷总数的38.1%,主要表现在病房巡视不够、查对制度未严格执行、医嘱执行不及时等;因责任心不强而引发的共10例,占23.8%,主要表现在药品输错、记录漏项、操作不按顺序等;因缺乏沟通技巧造成的共7例,占16.7%,主要表现在态度生硬,言语不当或过失;因业务水平差造成的共5例,占11.9%,主要表现在专业知识欠缺、技能不熟练等;因缺乏医疗纠纷防范意识引发的共4例,占9.5%,主要表现在工作无预见性、不考虑后果等。

    3原因分析

    3.1执行医嘱不认真及时医生出完医嘱后,护士要在第一时间准确执行医嘱,严格执行“三查七对”。不能随意拖延执行或私自调整医嘱,若发现医生用药违背常规或有错误时,如药量过量、药物重复、配伍禁忌、用法错误等,护士应立即向医生提出并纠正,核对准确医生更改后再执行。特殊情况如在抢救危重患者时方可执行口头医嘱,否则一律不准执行,待抢救结束后应立即督促医生补医嘱。如果错误执行医嘱给患者造成身体和精神损害,引发医患纠纷,护士将与医生共同承担法律责任。

    3.2服务态度生硬冷漠个别护士缺乏爱心、同情心和责任心,态度简单、生硬,缺乏耐心,没有同情心,费用告知不详细,重复收费,对熟人照顾,冷落周围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解释不足,依赖家属做一些护理工作范畴内的事,缺少与患者及家属的交流。少数护士讲话随意、不谨慎,造成家属和患者的不满和误解,导致一些不必要的护患纠纷发生。

    3.3工作失误护理人员在治疗护理的过程中,由于不认真核对、玩忽职守发生的错误、过失,如用药物发错输错、血液制品输错、打针打错患者等引发的护理纠纷。3.4业务能力、护理操作技术差优质的服务往往需要有过硬的技术,但有的护士参加工作后不思进取,业务能力始终不见起色。此外,护士年资较低也是护患纠纷多发的因素,由于实践较少,手法不熟练,造成多次穿刺,还有让实习护士操作,引起家属及患者不满;灌肠时灌肠管插入长度过深、过浅,患者痛苦增加;胃管误入气道引起患者呛咳或反复留置胃管不能成功等类似不该发生的操作失误;有的护士观察患者不够仔细,对患者的病情变化或家属反映的情况不能及时汇报给医生,延误了最佳的治疗或抢救时机,引起家属不满;还有的护士对新技术、新仪器的使用方法掌握的不够熟练,增加患者治疗次数或加重患者痛苦,家属看到后不能理解而引发护患纠纷。

    3.5社会因素的不良影响医疗机构服务有其特殊性,大众媒体宣传不够,再加上某些医院为了创收过度宣传、夸大医学新技术、新成果,使患者期望值增高。此外,不良医护人员的形象遭到媒体的过度渲染,媒体对医疗护理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负面报道,有的患者及家属稍有不满即向护理人员发火甚至辱骂,严重者聚众干扰医院正常工作秩序,从而达到减免医疗费用和索要巨额赔偿的目的。

    3.6护理记录书写不当护理记录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医疗文件,是患者接受治疗的法律依据。护理人员由于护理记录不准确、不真实、不及时、不全面或漏记、错记、补记的情况发生时,可造成临床上误诊、误治,引起护理安全问题,从而使护理记录成为判断医疗护理纠纷、责任的重要法律依据。

    4防范对策

    4.1完善护理查房并突出重点护士长要进行护理查房,要求护士做到对重危患者、一级护理患者病情心中有数,听取护士汇报病情,要求主管护士及值班护士能够正确回答患者的病情诊断、治疗及护理观察,对目前存在护理问题及潜在护理问题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并实施。基础护理是最基础、最能贴近患者的护理方法,是护理服务精神的最直接体现[2]。因此要求全体护理人员要保证基础护理的质量。做好危重患者的床旁交接班,加强夜间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医生后尽早处理。

    4.2构建和谐护患关系护理人员除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和业务技术素质外,还要掌握一门技巧-“沟通”[3]。护理人员平时与患者接触较多,要学会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有针对性地加强沟通,对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要敢于向患者求证,争取患者家属的理解和信任。在交流过程中应讲究语言的艺术性和技巧性,对患者提出的疑问,要学会用通俗易懂的专业知识去解释;遇到护患双方有意见分歧时应心平气和地解释安慰、体贴关心、理解患者,提高患者和家属对我们的信任,从而杜绝护理纠纷。

    4.3强化护理安全、加强法律教育护理风险始终贯穿在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环节过程中,有时即使是极为简单或看似微不足道的临床活动都带有风险[4]。所以要谨言慎行,面带微笑,严格按照护理标准去操作,既要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又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因此护理人员要经常进行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和依法施护的观念。同时要加强护理人员的合理配置,减轻超负荷工作,使护士身心健康得到保障,确保各项治疗及护理工作正确到位、规范安全。

神经内科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神经内科 临床实习教学 全面训练

临床实习教学是整个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培养目标的最后阶段[1]。神经内科是重要的临床科室。实习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加深实习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同时也是培养实习生独立思考,促进实习生向临床医生转化的阶段[2]。实习生的学习效果与带教教师的带教工作密切相关,带教教师要对实习生进行实习前的教育、实习中的“三基”训练及实习后的总结等各方面的全面训练。

1.实习前教育

1.1强调实习的重要性。

由于目前就业难,很多学生将考研作为本科学习的重要目标,把主要精力放在外语学习及准备研究生考试上。因此带教教师要反复对学生强调临床实习的重要性,实习期间准备考研固然重要,但临床实习更重要。临床实习只有一次,耽误了就难以弥补。可以通过考勤、考核及床位负责制等方式来监督实习生[3]。

1.2注重医德的培养和教育。

学生进入临床实习是由课堂迈入社会的第一步。临床实习就是要让医学生完成从学生到医生的转变。作为临床带教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医学科学知识,更要应将医德医风和纪律教育作为实习教育的重点内容。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中有很多危重病例和疑难病例,带教教师要让学生时刻谨记每个患者的生命都是珍贵的,医生的天职是救死扶伤,对技术要精益求精,对工作要极端地负责任,对患者要热情、耐心,要设身处地体贴患者,为患者着想,想方设法为患者解除病痛[4]。

1.3关于院内感染。

实习生进入科室后,带教教师要从点滴做起,采用多种形式对实习生进行职业危害性及预防措施的继续教育,提高实习生对医院感染危害性的认识,使实习生树立较强的职业防护意识,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6]。如:如何避免针刺伤,在接触血液、体液的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如何正确洗手,正确进行血液污染物的处理,意外暴露后的处理方法等。同时带教教师要提高实习生的心理素质,使实习生熟练掌握各种技术操作,及时调节情绪,做到心平气和,忙而不乱,条理清晰,避免和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

2.理论和实践结合,双重培养实习生

由于神经疾病学与许多基础学科、临床学科关系极为密切,因此在临床实习中,带教教师首先应要求学生对神经系统疾病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以便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加深认识,逐步掌握诊疗常规。临床实习是今后当好医生的基础,是提高医疗技术的关键环节。因此,要从“三基”即基本理论、基本操作、基本技能抓起[7]。

2.1加强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

在实习初期,带教教师要尽快充分了解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程度,在带教中强化实用性较强的理论知识,并补充相关的新知识,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新理论新技术[8]。

神经科学习的第一步就是要学习神经系统的体查,这是神经科入门的基础。笔者在带教中发现:实习生一般神经系统知识不全面,开始面对病人的时候往往觉得不知所措,无法独立完整询问病史,检查病人。因此进科开始的时候要反复训练。

带教教师要在实习过程中充分利用查房的机会,理论联系实践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查房时,带教教师要引导学生回忆理论课所学的疾病病因、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及诊疗原则,同时重点介绍有关诊疗方面的新进展和影像技术的诊断、实验室等辅助检查的意义、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等。要尽量避免重复以前所学的内容,也要结合教材中的重点、难点讲解,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讲解,以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加深理解,加深记忆。同时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掌握诊断方法。可定期组织学生对病例进行讨论,通过讨论,丰富学生的临床知识,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能力[9]。这样一方面学生能加强理论和实践的联系,用科学理论指导实际工作,另一方面学生的理论知识也能进一步深化。

2.2重视临床基本操作、基本技能的培养。

神经内科实习期间,带教教师要将神经系统查体、腰椎穿刺术、神经影像学阅片及病历的写作作为重要基本功对每位实习生进行反复训练。

神经科疾病涉及面很广,神经解剖结构复杂,体格检查过程繁琐,是临床神经科实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正确、熟练的神经系统检查是诊断神经系统疾病的基础和必要的手段。带教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看神经系统体格检查的录像,然后由教师在有明显体征的病人身上示范正确的体检方法。在实习过程中,每位实习生在带教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各项临床工作,能不断熟悉、掌握全套的神经系统检查方法,且明确每一项检查的临床意义。

腰椎穿刺术是神经科常见的一项基本操作,带教教师要尽量给每个实习生以练习的机会。带教教师应要求实习生多看多学,认真复习书本上腰椎穿刺术的适应症、禁忌症和操作规程。操作前带教教师必须加强示范,规范程序且详细讲解腰椎穿刺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实习生正式操作时带教教师在旁边全程指导,放手不放眼,及时纠正实习学生的错误和不足之处,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临床技能水平。

神经影像学检查在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治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带教教师要定期为实习生进行颅脑或脊髓的CT扫描、磁共振及脑血管造影(CTA、DSA、MRA、MRV)检查的阅片教学,要求学生掌握脑梗死、脑出血和急性脊髓炎等常见疾病的CT、MRI表现,指导他们学习如何从片子上找出病变部位,如何估计病灶的大小,继而决定处理方法。同时在临床实践中,把患者的症状、体征与神经影像学相结合,有利于定位诊断的掌握。通过学习,实习生们不仅能掌握初步的阅片知识,而且会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提高对神经科实习的兴趣。

病历是正确诊断疾病、拟订治疗方案不可缺少的重要依据,是医院医疗管理信息和医护工作质量的客观凭证,是衡量医疗水平、进行临床科研与教学的重要资料,是病人的健康档案,是处理医疗纠纷、鉴定伤残的重要法律依据。因此学生进入实习岗位后,首先具体接触的是病历的撰写。带教教师必须反复强调写好病历的重要性。实习生撰写的病历和病程录,既反映了学生掌握基本功的水平,又反映了教师指导教学的水平[10]。

实行实习生床位负责制,由学生单独对新入院患者首先通过询问病史、查体、写大病历熟悉病情,同时结合相关辅助诊断资料作出诊断,提出初步治疗方案。然后由教师对学生的分析进行讲评,对不恰当或错误之处作相应修改,使学生通过比较,找出自己在理论知识上的缺陷和分析上的不足。带教教师应要求学生参加病房值班和危重患者的抢救,值班日参加夜查房。另外,由于患者就诊的随机性,实习生参加操作的机会不均等,病种分布也不平衡,因此,带教教师要注重调节学病例,使其尽量平衡分布。发现典型病例时,带教教师应让所有实习生尽量参加查体和诊治讨论,使他们都有比较均等的学习机会。

3.引导学生及时进行实结

在实习快要结束时,带教教师要集中同批实习的实习生进行工作总结讨论,引导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进行及时的总结和记录,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王英凯,迟宝荣,曹殿波等.医学毕业生实践能力现况及教学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2006,26(12):44-45.

[2]吴向阳.新时期临床实践教学的几点体会[J].考试周刊,2007,(26):34.

[3]金秀男,李灿,陈瑛.对临床实习教学的几点思考[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0):2591-2592.

[4]石玉杰,高惠霞.对当前医学生进行医德教育的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06,(20):144-145.

[5]余奋勇.职业道德教育在实习中强化[J].考试周刊,2007,(15):125-126.

[6]张海英,刘爱玲,范书山等.神经内科患者医院感染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4):277-278.

[7]傅晓敏,王水英.临床医学实习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4):82-83.

[8]刘理.关于医学生临床实习中工作能力培训的探讨[J].医学教育探索,2008,7(1):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