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肝胆外科

肝胆外科

肝胆外科

肝胆外科范文第1篇

英文名称:Journal of Hepatobiliary Surgery

主管单位:

主办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安徽省合肥市

种:双语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6-4761

国内刊号:34-1143/R

邮发代号:26-115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93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肝胆外科杂志》(双月刊)创刊于1993年,由安徽医科大学主办。该刊一贯本着高质量、高标准的办刊方针,旨在交流国内外有关肝胆外科疾病防治的临床、基础以及相关边缘学科研究的成果与经验教训;提高对肝胆疾病的诊疗和研究水平,深受广大外科学医务、教研人员的喜爱,并得到海内外医学专家的一致好评。

该刊编者队伍专业力量雄厚,共有荣誉编委及编委109名,均为全国各地肝胆外科领域的专家,其中院士3名,海外编委3名。该刊内容新颖、科学、先进、实用,刊载文章既注重理论深度,又有实践广度。每期均设有述评、专题讨论、临床论著、临床经验、临床基础研究、讲座与综述、短篇报告以及国外医学文摘等栏目,具有针对性和学科发展的代表性。该刊面对的主要读者是从事肝胆外科及邻近学科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的医务工作者。

肝胆外科范文第2篇

英文名称:Chinese Journal of Hepatobiliary Surgery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7-8118

国内刊号:11-3884/R

邮发代号:82-857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95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肝胆外科范文第3篇

关键词:肝胆手术;胆瘘;外科治疗;预后;临床分析

Abstract: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clinical experience of surgical treatment and prognosis of biliary fistula in patients with biliary fistula. Methods 64 cases of hepatobiliary surgery hospital in January 2015 ~2016 year in September from medical records after concurrent biliary fistula treatment and prognosis were recorded and regression analysis, comparison of nonoperative and operative treatment of symptoms improved time, hospitalization time, efficacy and mortality, surgical treatment of hepatobiliary surgery of biliary fistula cases and precautions. Results Surgical 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symptoms improved time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were significantly longer than patients with non operative therapy,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 0.05); surgical treatment of the total efficiency was 92.59%. Non operative therapy was 72.97%,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0.05), with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mortality between the groups (P> 0.05).Conclusion Surgical treatment of hepatobiliary fistula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efficacy and lower mortality.

Key words:Hepatobiliary Surgery; Biliary fistula; Surgical treatment; Prognosis; Clinical analysis

瘘是肝胆外科术后常见并发症[1]。一旦发生胆瘘,将会有胆汁溢入腹腔并且在肝下的间隙寄居,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可引发胆汁性腹膜炎,不仅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同时也危及其生命安全。胆瘘初期可表现为胆汁化学刺激,随后可导致感染,诱发细菌性腹膜炎,甚至并发败血症,导致休克乃至死亡[2]。由此可知,对肝胆手术病例并发胆瘘的原因、治疗方式以及预后进行深入分析能够为此类患者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合理的参考及有用的信息。鉴于此,本研究特采用回顾性分析方式对64例肝胆手术后并发胆瘘患者的病历记录进行调查,以期为临床提供此类患者的治疗要点及技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通过对医院2015年1月~2016年9月收治的64例肝胆手术后并发胆瘘患者病历记录进行回顾性分析展开,均于肝胆术后并发胆瘘,经临床检查确诊,年龄≤80岁,病历记录清晰完整,排除存在胆道异常等情况者,已继发其它类型并发症者,如胆汁性腹膜炎、细菌性腹膜炎、败血症者,罹患恶性肿瘤者,随访期间非正常死亡者。64例患者中男性38例,女性26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54.5±10.6)岁,肝胆手术类型:单纯胆囊切除术30例、胆囊切除术联合探查T管引流术20例、胆肠吻合术10例,其它4例。

1.2方法 治疗方法:①非手术治疗:共有37例患者采用非手术治疗方法,内容如下:经原腹腔引流,使用超声波引导穿刺后经内镜置管引流,同时给予抗感染、营养支持以及生长抑制素等药物对症支持治疗。必要时还应给予负压引流,若引流量明显减少可考虑采用常压引流,若引流液性状恢复正常,则应考虑及时将引流管拔除;

1.3疗效判定 将患者综合疗效分为痊愈、好转和无效,痊愈指症状完全消失、体征指标完全恢复;好转指症状明显好转、体征指标基本恢复正常;无效是指未达好转标准。将痊愈和好转者记为总有效。

1.4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分析借助SPSS21.0软件完成。症状好转时间、住院时间均采用(x±s)描述,并利用t检验;综合疗效比较采用非参数法检验,死亡率比较借助Fisher精确检验。所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条件均为P

2结果

2.1症状好转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非手术疗法患者症状好转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5.3±1.2)d和(12.6±2.1)d,手术疗法患者分别为(3.1±0.9)d和(9.8±1.7)d。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016,P=0.000;t=5.659,P=0.000)。

2.2综合疗效及死亡率比较 非手术疗法和手术疗法综合疗效等级比较差异显著(P

3讨论

总结既往工作经验可以将肝胆外科术后胆瘘的原因归结如下:①患者自身体质及原发疾病的影响;②术后所用T管规格型号不合适;③胆管壁供血不良;④胆管副肝管在手术过程中受到损伤[3]。上述诸多因素均可并发胆瘘,不仅影响术后恢复进程,还可产生其它并发症。因此在肝胆手术过程中应当注意避免对胆管副肝管造成损伤,还应选择合适规格型号的T管,术后及时给予对症干预避免并发胆瘘[4]。

此外,对于肝胆术后并发胆瘘患者应当依据发病时间、严重程度等情况及时给予合适的治疗方案。非手术疗法主要针对病情较轻、发病时间较短的患者,能够经原腹腔引流或者重新置管引流;手术疗法主要针对病情严重、腹膜炎症反应、黄疸严重或胆管严重损伤患者。但二者相比较而言,手术疗法能够及时、彻底解除病灶,对改善预后成效作用更佳[5]。本研究结果中,手术疗法患者症状好转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非手术疗法显著缩短,且前者综合疗效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后者,说明采用手术疗法效果更为理想。此外,尽管二者死亡率无显著差异,但手术疗效死亡率低,也间接说明手术疗法的优势。

综上,对肝胆术后并发胆瘘患者实施外科手术治疗能够促进迅速康复,改善预后效果。

参考文献:

[1]李中立.肝胆手术胆瘘的外科治疗措施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6,25(8):1512-1513.

肝胆外科范文第4篇

[关键词] 肝内胆管结石;外科治疗;残石率;分析

[中图分类号] R575[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4(c)-0164-02

肝内胆管结石是胆管结石的一种,指肝总管、左右肝管汇合部及以上各分支胆管内的结石。肝内胆管结石一般为胆红素结石,常与肝外胆管结石并存,也可单独存在。术后并发症有多种,包括肝纤维化、萎缩、胆管炎症、狭窄、感染、肝外胆管结石等。其病程久,发作反复,残石率高,手术治疗有一定难度。合理选择手术方式,配合影像技术,解除梗阻,去除病因成为肝内胆管结石外科治疗的关键。本文总结分析了2008年3月~2011年9月本院98例外科治疗的肝内胆管结石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3月~2011年9月到本院外科治疗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98例,其中,男48例,女50例,年龄24~77岁,平均54岁。病程2个月~16年。有胆管炎病史者51例(52.0%),既往实施手术者50例(51.0%),其中2次手术者13例(13.3%),3次手术者6例(6.1%)。主要症状为发热42例(42.9%),黄疸22例(22.4%),右上腹疼痛88例(89.8%)。所有患者均经过CT、B超及其他影像技术确诊为肝内胆管结石,其中单纯右肝内胆管结石24例(24.5%),单纯左肝内胆管结石28例(28.6%),左右肝内胆管结石45例(45.9%),合并胆总管结石43例(43.9%),合并胆囊结石20例(20.4%),合并胆管狭窄36例(36.7%)。98例患者均经外科手术治疗。

1.2 手术方法

经手术探查,所有患者均有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60例(61.2%),合并胆道感染34例(34.7%),合并胆囊炎23例(23.5%)。根据结石分布、胆管是否狭窄以及合并症的不同,选择适当手术方式。肝叶(段)切除术+T管引流+术中胆道镜探查取石42例(42.9%),其中左肝外叶切除+T管引流24例(24.5%),左半肝切除+T管引流4例(4.1%),右肝后叶切除+T管引流8例(8.2%),右半肝切除+T管引流3例(3.1%),不规则左右肝部分切除+T管引流3例(3.1%)。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中胆道镜探查取石15例(15.3%),其中包括胆囊切除+T管引流+胆总管切开取石9例(9.2%)。胆总管切开取石+胆管空肠吻合术6例(6.1%)。

2 结果

98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手术后出现并发症14例(14.3%),其中胆道感染2例(2.0%),胆道出血2例(2.0%),切口感染3例(3.1%),胆漏2例(2.0%),肺部感染2例(2.0%),切口裂开3例(3.1%)。手术后发现残余结石21例(21.4%),经胆道镜取石治愈20例,剩余1例再次手术后均治愈。

3 讨论

肝内胆管结石的病理改变主要是感染和梗阻,除合并肝外胆管结石,还有其他的3种病理改变。一是肝内胆管狭窄,胆总管上段狭窄经常可见胆管的近端有扩张,而且扩张的胆管一般呈现圆筒状、纺锤体状、囊状或者哑铃状,其胆管内有色素性结石和胆泥充积;二是胆管炎,经常有慢性增生或者慢性肉芽肿性胆管炎,容易合并急性感染而导致急性化脓性胆管炎;三是肝胆管癌,因胆管长时间受到结石炎症和胆汁致癌物的刺激,因此易引发癌变。

肝内胆管结石是结石病中比较复杂的疾病,因为结石分布广泛复杂、位置深浅不定、常伴有胆管狭窄,因此术中残石率很高。在肝内胆管结石高发的地区,其发病率可占结石性胆道疾病的80%以上[1],手术后的残石率更是高达30.4%[2]。因此诊断本病是一定要依靠影像学的检查结果,主要诊断方法有B超、CT、X线检查、胆道镜、胆道子母镜等。应用影像学技术可以明确结石的部位、范围,胆道狭窄的部位、程度、范围、胆管扩张的程度以及肝实质的病变等[3],进一步提高外科治疗的准确率。术前还应进行肝功能检查,判断剩余肝组织的代偿作用能否实现,为了减少术后并发症还应实时控制胆道感染,预防胆管炎症。

本文所分析的98例患者残石率为21.4%,低于文献报告的30.4%,取得了较满意的成果。正是因为随着胆道内镜技术的广泛应用,肝内胆管结石经胆道镜取石,才能使残石率有所降低,并且手术简便、有效、安全、合理。术后21例残石患者经胆道镜取石,20例获得了康复,治愈率95.2%,证明纤维胆道镜的应用在外科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时有很重要的临床价值[4],能有效降低残石发生,提高取石的效率。

肝内胆管结石的基本手术方法包括胆管切开取石、肝叶(段)切除、胆管空肠吻合等。肝叶(段)切除中需要注意三点:(1)肝切除面尽量不要远离胆管的狭窄处,如果不能实现,则应在切除病变的肝组织后在残余的胆管内直接取石,然后缝合此胆管。(2)肝组织切除面上的所有胆管必须都扎紧线,然后通过T管向肝总管导入0.9%NaCl溶液,检查肝切除面有无漏液,有漏液则处理,直到无漏液再用0.9%NaCl溶液冲洗肝切除面。(3)左半肝或左外叶切除时,可先切开胆总管,联合胆道镜技术取石。术前要防止低蛋白血症,纠正电解质紊乱,保护肝肾;术后要防止腹内感染,预防和控制胆漏发生[5-6]。

总之,外科治疗肝内胆管结石要联合现代影像学技术,明确结石分布及肝胆系统的病理改变,合理选择手术方式,解除梗阻,去除病因,尽可能降低残石率,避免再次手术。

[参考文献]

[1]黄志强.肝内胆管结石:治疗观念上的变迁[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0,7(2):65.

[2]黄志强.手术后胆道残石的过去,现状与对策[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0,20(9):515-516.

[3]陆宁生.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38例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0,31(8):1062-1063.

[4]华科俊,陆才德,吴胜东,等.肝叶(段)切除联合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J].现代实用医学,2008,20(4):292-293.

[5]赵清涛,张利辉,崔忠.肝内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进展[J]. 临床误诊误治,2007,20(6):59-61.

肝胆外科范文第5篇

【关键词】肝胆管结石;肝叶切除;修复

肝内胆管结石(calculus of intraheoatic duct,hepatolith)是胆管结石的一种类型,是指左右肝管汇合部以上各分枝胆管内的结石。它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与肝外胆管结石并存。一般为胆红素结石[1]。肝内胆管结石常合并肝外胆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不仅是常见病,更重要的是由此引起的严重并发症,是良性胆道疾病死亡的重要原因[2]。我院于2009年4月-2010年7月对收治的100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来自我院2009年4月-2010年7月对收治的100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其中男45例,女55例,年龄为12-72岁,平均年龄56.3岁;胆道病程1~20年,平均6.3年;40例合并肝胆管结石,位置以左肝管居多。35例合并胆管狭窄,共计有胆管狭窄50处,单处狭窄居多,左肝管狭窄居多。合并肝硬化14例,门脉高压30例,胆道静脉曲张10例,并发胆管癌2例,并存原发性肝癌3例。

1.2手术方式[3]:行肝叶或肝段切除术56例,其中左肝和左肝部分切除术共49例,右肝和右肝部分切除术22例7例;行单纯肝切除术10例,并行胆肠吻合术7例,并行自体组织胆管修复术5例;肝外肝门胆管广泛切开取石、肝门整形、胆肠吻合术5例;肝门狭窄部切开取石、自体组织瓣修复术18例;胆道探查术55例,其中急症胆道减压引流32例。

2结果

术后并发症主要有胆外瘘和膈下感染,共有并发症10例,占10%,肝切除术66例并发症8例,胆肠吻合术后并发症2例。单纯肝切除术的治愈率明显高于胆道探查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与肝切除加胆肠吻合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切除术后残石率低于胆道探查和肝切除术加胆肠吻合术后的残石率。

3讨论

造成胆结石的原因,是因为食物中脂肪含量过高,结果导致肝脏分泌的胆固醇量超量.于是过量的胆固醇形成结晶,大约80%的胆结石是这样产生的. 胆结石的形状与大小各异.如果结石被卡在胆管理,就会引起绞痛.如果胆汁的出路备阻塞,胆汁潴聚,造成胆囊发炎甚至感染.胆结石患者中,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并常见于50岁以上的肥胖者.胆结石是胆囊癌发病的诱因。? 胆囊长期受慢性炎症和胆结石内胆酸、胆碱的刺激,容易使胆囊粘膜发生癌变。80%~90%胆囊癌伴胆结石。胆结石的持续时间及严重程度与胆囊癌的危险因素有关,因此对于胆结石的治疗要非常重视。肝切除术已成为治疗肝胆管结石的极为重要手段。手术治疗的目的是排出结石,解除胆道梗阻和狭窄,使胆汁顺利排出。解除狭窄梗阻是手术的核心,清除病灶、通畅的内引流是关键。否则术后易结石再发,残余结石松动,从上方胆管下降至胆管开口狭窄处,引起再次梗阻、感染,导致重症胆管炎,胆原性脓肿和出血。该手术有利于消除肝胆管癌的潜在危险 [4]。

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进食应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且进食时候应以软质和流质、半流质食物为主,少食多餐并且规律饮食。尽量多补充易消化的蛋白质,少食或者不食动物脂肪和油脂,忌研究和辛辣食物,多吃蔬菜和水果,以弥补炎症造成的津液和维生素的损失.改变静坐生活方式,经常进行体育锻炼,适时减肥。保持大便畅通。六腑以通为用,肝胆湿热,大便秘结时,症状加重。所以保持大便畅通很重要。此外,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生活习惯,也是防治该病的有效措施[5]。

参考文献

[1]彭民浩,陈希纲,陈滨,黎乐群. 肝内胆管结石外科治疗选择(附407例分析)[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03,(12)

[2]胡宗泽,张清泉,王兴国,李杰,田震,刘竞芳,李兆亭. 肝内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J]现代外科, 1998,(01)

[3]陈平,董家鸿,别平,王曙光,李智华,蔡景修,何振平. 肝内胆管结石伴肝门部胆管狭窄的外科治疗经验[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4, (01) .

相关期刊更多

肝胆外科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安徽医科大学

中华肝胆外科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肝胆胰外科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浙江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