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肝胆之父

肝胆之父

肝胆之父范文第1篇

世界肝移植的艰难之路

世界上第一例肝移植是由肝移植之父、美国的Starzl教授于1963年完成。1963年3月1日,Starzl施行了第1例人类肝移植,病人为一先天性胆管闭锁的3岁儿童,但术后不久即死亡。在此后的4年里,Starzl一共进行了7例人类肝移植术,但是,由于受体术前一般情况较差,供肝保存技术落后和保存时间短,没有强有力的免疫抑制剂、感染及手术操作技术不过硬等因素的限制,这7名病人中存活时间最长的只有23天。而第一例活体肝移植则是在整整25年之后,即1988年12月8日巴西圣保罗医科大学的Raia医生完成。患者为一名4岁半的女童,原发病为先天性胆道闭锁症。供体为患儿23岁的母亲,手术历时18小时,患儿因出现严重的溶血反应,于术后第6日死于肾功能衰竭,但供体恢复良好,术后第8日顺利出院。第二年7月21日Raia医生又实施世界上第2例活体肝部分移植术,受体为19个月的女性患儿,原发病为先天性肝内胆管扩张症和肝纤维化症,供体为42岁的男性志愿者,手术历时16小时,术后第4天出现严重的急性排斥反应,术后第24天胆汁完全消失,不久死于肝功能衰竭。与此同时,1989年7月澳大利亚Strong医生开展了全球第3例活体肝部分移植术,并获得成功。接受手术者为一对日本的母子,受体为1岁6个月的先天性胆道闭锁症男性患儿,供体为患儿29岁的母亲。

活体肝移植目前已经在全世界数十个国家相继开展,主要包括日本、德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西班牙以及中国的台湾、香港等。其中日本发展最快,仅京都大学Tanaka教授就完成1000多例,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处于领先地位。

中国首例肝移植患者术后已健康存活十多年

相对于日本、欧美国家,我国活体肝移植尚处于起步阶段(台湾、香港除外)。1997年6月30日,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在日本京都大学Tanaka教授指导下,完成一例父女之间的亲体肝移植,也是国内存活时间最长的活体肝移植病人。

25岁的于发琴在西安西京医院举行的“西部普通外科论坛”会场上忙前忙后。谁也不会想到,这位亭亭玉立的少女竟是中国首例活体肝移植患者。到今天为此,她术后已整整存活了15年时间,成为国内存活时间最长的肝移植受体。

于发琴说,现在,她学习之余喜欢多项体育活动,也常帮助父母做家务。即将初中毕业的她,理想是报考一所卫校,当一名护士为病人服务。

15年前,河南省卢氏县农村10岁女童于发琴因患先天性弥漫性肝内胆管囊性扩张症、复发性胆管炎、肝硬变而挣扎于死亡的边缘。医院将其父亲于海燕全肝的四分之一修整后植入女儿体内,历时13个多小时,手术获得圆满成功,从而为我国肝移植技术开辟了新领域。于发琴术后6个月出院,15个月后上小学。15年后的今天,于发琴已成长为一个健康活泼的女青年。

中国首例年龄最小的肝移植手术

2005年6月19日,中国首例年龄最小的亲体肝移植手术在天津市肿瘤医院获得成功。27岁的母亲把三分之一的肝脏捐献给了患有肝母细胞瘤、年仅一岁半的儿子。

只有18个月的患儿唐紫晨来自广西桂林,两个月前出现发热、食欲欠佳、体重不增等症状,经当地医院检查,发现肝脏有一肿物,被告知无法手术治疗。父母携子寻遍中国各地知名医院,也未找到救治良方。随着时间的推移,患儿身体一天天消瘦,小肚子一天天隆起,并逐渐出现轻度全身黄疸。

经检查,患儿被确诊为巨大肝母细胞瘤,肿瘤如同患儿头颅大小,侵占八成肝脏组织,并出现了肝功能衰竭。但因其残端术后易复发,不可实施肝脏部分切除,唯一办法是实施肝移植手术。为挽救儿子的生命,年仅27岁的母亲唐丁香决定捐献出自己的三分之一的肝脏。

经过近十个小时的高难度手术,终于成功地将母亲的部分肝叶移植到患儿的体内。

活体肝移植的适应症

非致病性微生物引起的肝实质性疾病。如酒精性肝硬化、药物及化学毒物等所致的急慢性肝功能衰竭,先天性肝纤维化,囊性纤维性肝病,巨大肝囊肿,严重难复性外伤,自身免疫性肝炎等。

各种致病微生物引起的各类肝炎及肝硬化致肝功能衰竭,门静脉高压症。包括:乙肝病毒(HBV)及丙肝病毒(HCV)所致的急慢性重型肝炎、肝硬化,血吸虫病,肝包虫病等,其中HBV感染相关的急慢性重型肝炎、肝硬化、肝功能衰竭是目前我国最多见的肝移植适应症,几乎占到所有病例的80%~90%。

先天性代谢障碍性疾病。如:肝豆状核变性(Wilson氏病),糖原累积症,高氨血症,抗胰蛋白酶缺乏症,家族性非溶血性黄疸,酪氨酸血症等。此类疾病,患者由于某种物质代谢异常,可导致患儿早年夭折或发育异常,是小儿肝移植中较多见的适应症。

胆汁淤积性疾病。如先天性胆道闭锁,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硬化性胆管炎(PSC),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卡洛里氏病,肝内胆管闭锁(Byler氏病)等,这类疾病,患者以黄疸为主要临床表现,该类患者黄疸可能很高,但肝脏合成功能可长时间保持正常。其中PBC、PSC移植后有复发的风险。

肝胆之父范文第2篇

哲哲出生在2011年底,出生一个月后,被诊断患有胆道闭锁,最佳治疗方案是进行亲体肝脏移植。由于哲哲为O型血,而母亲罗丹为B型血,父亲刘祥也非O型,夫妇都不能为哲哲提供肝供体。

不久后,母亲罗丹加入了胆道闭锁互助QQ群寻求帮助。在聊天中认识了团团的妈妈尹春林。

团团今年1月出生,3月底被诊断患有先天性胆道闭锁。父亲罗开志肝脏有问题,而母亲尹春林为O型血,与团团的B型血不符。

两位母亲在QQ聊天时发现,她们俩可以为对方的孩子提供肝供体。两位母亲商量后决定为对方“换肝救子”。

2012年 8月底,双方家长带着孩子来到北京武警总医院,“换肝”救子手术定于9月14日进行。

当天上午8时30分,两位妈妈被分别从病房里推出,同时乘上了通往手术室的电梯。

下午4时~7时,罗丹和尹春林先后完成手术,被送至ICU进行观察。据医生介绍,术后两位母亲均出现涨奶情况,尹春林情况更为严重,需借助吸奶器吸奶。

当天晚上9时30分,团团也已完成手术,医生告诉等候在外的家属“一切正常”。一位医生介绍,哲哲由于此前肝脏手术后存在感染现象,导致腹腔粘连比较严重。因此手术花费时间较长,为其捐肝的尹春林也等候了一段时间。

院方惊喜

对于两位妈妈来说,由于切除的肝脏不会超过整个肝脏的三分之一,术后被切掉的肝脏能够代偿性增生,所以对两位母亲的身体影响不大。

当天参与手术的科室包括移植科、麻醉手术室、超声科等。四台手术中,每台手术都会配备2名护士、3名医生、1~2名麻醉师。

9月16日凌晨零时45分许,哲哲被推出手术室。

医生称,四台手术一切顺利,两个孩子均已完成B超检查,显示正常。截止10月17日,团团和哲哲在顺利度过手术危险期后,顺利出院。

我们不应只是感动

肝胆之父范文第3篇

1927年,5岁的吴孟超跟着母亲从老家闽清县下南洋,到马来西亚投奔在那谋生的父亲。迫于生计,吴孟超8岁开始在橡胶园里割橡胶,每每是半夜起来一直割到天亮。9岁时,吴孟超被父亲送进了光华学校。吴孟超边割胶边读书,成绩很好。

1937年,卢沟桥的炮声撼动了中华大地,也传到了马来西亚。光华学校新来的校长思想进步,经常给学生讲述国内抗日战争形势。此时陈嘉庚先生组织的华侨抗日救国、支援延安活动也在马来西亚各地开展。这些活动成了吴孟超最初感受到的爱国教育。

1939年,吴孟超完成了初中学业。有感于上一届同学的捐款义举,他向全班同学倡议不举行毕业会餐,把钱省下来,大家再凑一点,寄给延安八路军。不久,学校收到了延安发来的感谢电,落款是:、。

报效祖国的激情在吴孟超心底涌动。第二年春节刚过,吴孟超便和6位同学一起相约回国。

踏上祖国土地的一刹那,吴孟超暗下决心:今生今世再也不离开这块土地了,一定要为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同胞们做点什么!

“我这一生有三条路走对了:回国、参军、入党。如果不是在自己的祖国,我也许会很有钱,但不会有我的事业;如果不是在人民军队,我可能会当个医生,但不会有我的今天;如果不是在党组织,我可能会做个好人,但不会成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一份子。”2006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吴孟超如是说。

二、敢闯

在随后的医学生涯中,吴孟超不断创新,闯向一个个科学,用一次次的突破,让千千万万个病人获得了新生。

上世纪50年代,吴孟超跟随恩师——有“中国外科之父”美誉的裘法祖教授学习外科手术,聪颖勤奋的他颇得“裘氏刀法”之精要。但吴孟超很快意识到,仅有麻利的外科手术技能似乎还不够,自己应该再有点专攻。听到学生的请教,裘法祖说:“普外是个古老的专业,胸外科是从这里分出去的,现在肝脏外科薄弱,你可朝这个方向发展。”

恩师一言,指明了吴孟超一生的方向。当时,我国的肝癌手术尚处探索阶段,肝癌的防治研究也处于空白状态。

吴孟超扎进图书馆,和同事一起翻译出世界上第一本中文版肝脏外科译著《肝脏外科入门》。随后他又与同事组成“3人小组”,历经数月的辛苦努力,成功用赛璐珞材料灌注出我国第一具结构完整的肝脏血管模型。通过亲手大量制作标本,吴孟超对照文献研究肝脏的血管走向和分布规律,大胆提出了“五叶四段”的肝脏解剖学理论,这也是国际上关于“五叶四段”的最早表述。这一理论运用至今,指导了国际上数量最多的肝脏手术。

1960年,掌握了肝脏“密码”的吴孟超主刀完成了我国第一例成功的肝癌切除手术,实现了中国肝脏外科零的突破。

有了基础研究和技术突破的积累,吴孟超很快又闯入肝脏外科“中的”,1963年,他成功进行了中肝叶切除手术,把我国的肝脏外科水平一举推向国际前沿。

此后,一连串的“”被吴孟超突破:提出肝硬化肝脏术后生化代谢改变的特点和支持治疗的理论;提出“肝癌复发再手术”和晚期巨大肝癌“二期手术”概念;和同事研究出一系列肝癌标记物,大幅提升早期诊断率;领导研究小组研制出世界上第一支肝癌疫苗;带领学生开展的肝癌信号传导、生物治疗、基因治疗等方法相继投入临床……

三、四次腾飞

“我毕生的愿望就是攻克肝癌。在这条路上,我们的团队经历了四个时期的腾飞。”吴孟超说。

第一次是对肝脏外科治疗方法的探索。上世纪50年代,吴孟超和同事张晓华、胡宏楷成立“3人小组”,在解剖、止血、术后治疗方法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1975年,吴孟超为安徽农民陆本海切除了一个重达18公斤的肝海绵状血管瘤。手术的成功使得肝胆外科威信大增。

第二次是肝胆外科的成立。1978年,肝胆外科从大外科里分出来,成为单列编制的独立科室,床位由原来的24张增加至50张。同年,吴孟超申报了第一批硕士培养点,1981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上世纪90年代,吴孟超提出了开展长期国际科技合作的“哑铃模式”,为我国肝胆外科发展储备了大量高层次人才。

第三次是肝胆专科医院和研究所的成立。1996年,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的大楼在上海的长海路上拔地而起。十多年来,小楼变大楼,院中院发展成了三甲医院,床位也从最初的100多张扩增为700多张。一大批优秀肝脏外科人才在临床和科研的沃土中茁壮成长。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肝癌病人继续增多。而吴孟超发现,术后五年生存率虽然从上世纪60年代的18%提高到目前的53%,但近年来提速缓慢,说明肝癌研究中有一些重要问题尚未得到解决。

2006年初,吴孟超联合6位院士提交了“集成式进行肝病诊疗研究”的报告。随后,肝癌集成式研究被列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的“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重大专项中。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牵头的“肝炎进展为肝癌的早期诊断标志物筛选与诊断试剂研制”等三个课题通过评审,获课题经费1.72亿元。

值得欣喜的是,“十一五”期间,课题组在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两方面形成了研究亮点:一是发现了肝癌早期诊断的新标志物,新试剂盒可使诊断率大幅提高;二是发现了治疗肝癌的新方法,目前已进入临床第二期,预计到“十二五”可出成果。

这时,成立一个部级肝癌科学研究中心的想法在吴孟超脑海中形成。 2012年,这个投资4亿元的国家肝癌科学中心正在上海市嘉定区开工建设。同时,东方肝胆外科医院也将整体搬迁到中心附近,床位设计规模为1 500张,以便为中心提供更多病例资源。

肝胆之父范文第4篇

赵云亮是长子县大堡头镇东坡村人,与父亲赵贵金同在长治市建筑工程总公司工作。赵云亮在家中排行第二,哥哥车祸去世、嫂嫂改嫁后,他收留了哥哥留下的两个孩子。赵云亮夫妇也有两个孩子,再加上父母,赵云亮成了一家8口人的“顶梁柱”。

在长治市上党门小区一栋普通的居民楼里,有一套90平方米的房子。和其他居室不同,这里只有粗糙的水泥地板和简单的家具,赵家8口人就生活在这里。

2007年7月6日,赵贵金正在单位上班,忽然感到胸憋气闷。浑身难受。赵云亮闻讯赶来,急忙带父亲到附近的长治市和平医院做检查。一连15天的住院、治疗,7月21日,最终的化验结果出来了。趁着赵贵金没有注意,医生将赵云亮叫到一边:“老人家可能是患了胆管癌,你还是赶紧带他转院吧。”

省肿瘤医院、北京301总院……赵云亮带着父亲几经辗转,于8月18日来到了位于北京的武警总医院。医生检查后确诊,赵贵金患的是肝癌。“保守治疗是做个插管,但也就是维持一到两年的事。”医生的诊断给赵贵金宣判了死刑。

赵贵金原本90公斤的体重,一个月下来变成了80公斤。看着父亲全身蜡黄。呼吸急促,赵云亮和同来的弟弟、妹妹心急如焚:“大夫,难道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您要救救我父亲。”“办法有,那就是肝移植。但是活体肝源在全球都稀缺得厉害,我们以前有过成功救助的案例,大多是夫妻之间或者父母对儿女进行移植。你们兄妹中如果有人愿意捐献脏器,老人或许有救,但一旦失败,捐助者和受助者都性命难保。”肝胆病专家黄晓强看着眼前几个病人子女哀求的眼神,犹豫再三后,向他们说了实情。

“那就移植吧,我们做儿女的愿意为’父亲提供自己的肝脏。”赵云亮和弟弟赵丽拴、妹妹赵云霞三个人几乎同时表达了自己的心愿。

黄晓强被他们感动了:“好吧,那就马上做检查。”

在医生的安排下,赵云亮兄妹三人一起接受了捐肝配型检查。8月22日晚上10点,配型结果出来了,赵云亮是最为理想的供者。

一纸薄薄的化验单,让赵云亮看到了父亲活下来的希望,他作出为父捐肝的决定。

―连串谎言

肝源的问题解决了,可是,如何做通父亲的工作,让父亲接受儿子的肝脏:如何让家中的妻子和母亲也同意自己的选择,成了赵云亮面临的最大难题。

赵云亮知道,父亲这一辈子。最牵挂的就是他们几个孩子,父亲最大的愿望就是他们都能平平安安的。如果父亲知道自己为他捐肝,是断然不会同意的。怎么办?整整一个晚上,赵云亮几次来到父亲身边,但看着父亲昏睡中痛苦的样子,又不忍心打扰老人。有几次,赵云亮拿出手机,想把自己的决定告诉远在长治的妻子和母亲,但却一次次放弃了,那串熟悉的电话号码,他一直没有按下去。“父亲如果不同意,救命不成,还可能再加重老人的病情。妻子和母亲,只要有任何一人反对,就很难瞒住父亲,捐肝计划就面临流产。而且,妻子和母亲都应该安安心心地留在长治,家里不能缺了人……”赵云亮仔细权衡着利害关系,经过一整夜的思考,最后,他决定瞒着父母、妻子给父亲捐肝。

拿定了主意,赵云亮首先与弟弟、妹妹沟通,他们商定,等父亲完全康复后再说出真相。

“有了一个谎言,你就要用一百个谎言去圆场。”当赵云亮也被安排进肝移植科的病房后,赵贵金似乎感觉到了什么。赵云亮只好谎称自己患了胆管堵塞,要做个小手术,因为要动肝,所以也住在肝移植科。

血液检测,心率测量,肝脏化验……术前的一系列检查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为了不给父亲加重心理负担,赵云亮在住院的一周时间里,每天都穿着便服。轮到他检查时,赵云亮总是以有事为由,自己到各个化验室去采样。

赵云亮捐肝救父的举动,深深感动了武警总医院的医护人员,整个医院的工作人员都一起参与进了这场“谎言”之中。那些天,值班护士长特地在护士站写出通知:“肝移植患者赵贵金不知是儿子赵云亮捐献的肝脏,请大家注意保密……”

手术平安

9月1日是实施肝移植手术的日子。早上9点,赵云亮要进入手术室了。他来到父亲床前:“爸爸,长治那边的工地有点儿急事,我得回去一下。这儿有弟弟、妹妹陪护,你好好养病。”

听说是单位有事,赵贵金理解地点点头,让孩子不要为他担心。此时,他一点儿都不知道,几个小时以后,他将被推进手术室,接受儿子鲜活的肝脏。

赵云亮的告别,引得一边的弟弟、妹妹一阵难过:就在前一天,医生还一再向哥哥讲着这场手术的利害――如果手术顺利,两人都能健康地生活,而一旦有什么意外,不仅父亲的性命难保,哥哥也会有生命危险。而且,父亲的身高体重都超过哥哥,这说明,父亲需要更大体积的肝脏……可哥哥的表情却一如既往的平静,只说了一句:“无论如何,你们得救我爸。”

赵云亮的肝脏摘除手术开始了,站在手术室门外,赵云霞的眼睛始终湿润着,她努力控制泪水,希望能够笑着迎接平安的哥哥。赵丽拴焦急地踱着步,5个小时始终在手术室外徘徊。手术结束后,赵云亮平安出来,他才感觉到自己的双腿早已麻木了。

摘除手术很顺利,赵云亮60%的肝脏被成功取出。

当天下午1时许,医院通知:已经找到肝源,赵贵金马上进行手术。此时的赵贵金似乎意识到了什么。急切地问:“云亮去哪儿了?”一边的赵丽拴和赵云霞赶忙说:“爸爸,哥不是回长治处理工作去了吗?你就不用操心他的事了。”

在儿女的鼓励下,赵贵金被推进了手术室。由于他的血管变异,摘除时增加了手术难度,直到9月2日凌晨3时30分,赵云亮充满活力的肝脏才被成功植入父亲体内。

武警总医院肝移植科主任陈新国对这场手术感慨万千,“肝移植手术对供者来说有一定危险。切多了,供者本身不够用,会出现肝衰竭,危及生命安全;切少了,不能满足受体肝功能正常运转,也意味着手术失败。我国开展此类移植手术以来。已经有19位捐献者因此意外死亡。正因为它的风险极大,这些年来父母为儿女捐献的有,但还没有年轻儿子给父亲捐献肝脏的。”

医生告诉赵丽拴和赵云霞,手术很成功。由于肝细胞的再生能力很强,按照常理,三个月后赵贵金的肝脏就能恢复正常功能了;半年后,赵云亮切除的肝脏也将恢复到原来的大小。听到这些,赵丽拴和赵云霞激动得热泪盈眶。

真相动人

手术后,赵贵金父子同时住进了重症监护室,两人之间仅一帘之隔。那一夜,昏睡中的赵贵金并不知道儿子就躺在他身旁。赵云亮没有入睡,他惦记着父亲。夜深了,赵云亮想看看父亲,护士悄悄把他推到了赵贵金身边,透过帘子的缝隙,赵云亮在父亲床前凝视了很久。

为了替赵云亮隐瞒捐肝实情,在这间

近500平方米的重症监护室里,医护人员特意把他们父子俩的病床安排成距离最远的大对角。每当赵云亮想看爸爸时,医护人员就把他推到离父亲病床较近的一个角,他只要偷偷揭开隔离玻璃的帘子。就可以看到父亲。而同样躺在监护室里的赵贵金,那几天,经常在睡梦中感觉到有人在关切地探视自己。一次。他努力使自已从睡梦中醒来,要求护士帮着拉开帘子,但眼前是两名满脸微笑的护士,在隔着玻璃窗向他招手。

其实。在看不到赵云亮的那些日子里,赵贵金心里总有种特别的预感。觉得孩子的离开是为了他的病。赵贵金明白,就算有再大的事,儿子也不会就这样把重病的他留给弟弟、妹妹去照料。但此时他还不知道,儿子到底为他做了什么。

9月5日,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的记者得知赵云亮捐肝救父一事,经医院特许,进入监护室采访。看到赵丽拴陪着记者到来,赵贵金又问起了赵云亮的去处。一边的记者赶紧帮着圆谎:“他还在长治呢,听说你手术成功,他特别高兴!”

此时,赵云亮的妻子从电视上看到相关报道,才知道丈夫竟然瞒着自己做了这样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她立即动身赶到北京,看到丈夫平安无恙,才想起埋怨他:“老人是你的父亲,也是我的父亲,换了我,也会这么做。你早点告诉我。我还能去医院好好照顾你们一段时间……”

因为手术非常成功,父子俩恢复得都很快。一周后,赵贵金在护士的护送下从重症监护室转入普通病房。先于父亲走出监护室的赵云亮特意脱下病号服,换上与父亲告别那天穿的红色T恤和蓝色牛仔裤,还请护士特别处理了脖子上输液时留下的针眼。但看着儿子这副“刚从长治赶回北京风尘仆仆的样子”,赵贵金的眼泪一下子涌出了眼眶:“云亮啊,你给我说实话……”

肝胆之父范文第5篇

为了生计操刀割橡胶

吴孟超1922年出生在福建闽清的农村,自幼家贫,生活极其艰苦,或许是因为营养不良,他3岁时才学会走路。为了生计,他的父亲远涉重洋,背井离乡地来到马来西亚做工。5岁时,他跟随母亲来到马来西亚投奔父亲。在那里,他一边读书,一边帮父亲割橡胶,一把割胶刀玩得飞转,简直是出神入化,这也许是吴孟超所接受的最早的操刀训练。

进军医学肝胆外科

1939年,17岁的吴孟超回国后考取了德国人创办的同济医学院,在毕业分配时,吴孟超被华东人民医院录取了。1951年,华东人民医院改为中国人民第二军医大学,吴孟超从此成为了一名军医。

1956年吴孟超在裘法祖院士的指点下,萌发了开拓我国肝胆外科事业的雄心壮志,这是一个从零开始的艰难历程。

两年后,吴孟超申请成立了由他担任组长的三人小组,开始向被称为医学的肝胆外科进军,成功地实施了中国第一例肝胆外科手术。由他提出来的“五叶四段”的肝脏解剖理论一直沿用至今,大大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期间,他在艰苦条件下,从婴儿的身上切下了重达600克的肿瘤,比婴儿的脑袋还大。美联社特意刊发了通栏,报道中国成功实施了第一例婴儿巨大肝脏肿瘤的切除手术。

被誉为老神仙

别人称吴孟超老神仙,是不敢当着吴孟超喊的。当着他的面,所有人都毕恭毕敬地称“吴老”。

他的手术技巧,被晚辈的医生们称为“魔鬼级”―――老先生把肝脏实在掌握得太透了,闭着眼睛就能摸出肿瘤的占位和其它脏器的移位。

1975年,安徽农民陆本海挺着像临产孕妇一样的大肚子来求治,被吴孟超诊断为肝脏巨大血管瘤。血管瘤像马蜂窝,满满一包血,一旦破裂就可能导致病人死亡。中午12点开始手术,整整做了12个小时,才把那个巨大无比的瘤子切掉,切下来的瘤子重18公斤,手术之难,至今仍保持世界纪录。

他的手平时写字时颤抖,但唯独上了手术台,操起手术刀,稳准狠俱全,一丝都不抖。他一群已经四五十岁的教授级学生背后开玩笑:“他抖时我们不抖,我们抖时他不抖。”

吴孟超发明了可以控制术中出血的“常温下肝门间歇阻断切肝法”,而后成功进行了中肝叶切除术;他为一名仅4个月的女婴切除了肝母细胞瘤,创下了世界肝母细胞瘤切除年龄最小的纪录;他还跟学生一起成功进行了世界首例腹腔镜下肝瘤切除手术……如今,慈眉善目的吴孟超可以抚掌而笑了:中国人站在了世界肝胆外科的最前沿。

为了奖励从事肝胆外科手术研究和实践的专家,吴孟超于1996年设立了“吴孟超肝胆外科医学奖”,现已成为我国肝胆外科领域的权威奖项,至今已有几十位出色的医学家获此殊荣。

视同情病人为本分职责

吴孟超说:“作为病人来讲,我感觉到他们得了病已经很痛苦,而且有的还很穷,再加上病痛已经非常困难了,这个时候就要给他同情,要帮助他解决困难,这是我们医生的本分职责。”

吴老对手下医生严厉,对病人却慈祥得像个笑眯眯的老爷爷。

查房时,老爷子进门先跟病人打招呼,哪儿的人啊?家里几口人啊?家里条件如何啊?老爷子拉住了病人的手,脉搏就搭上去了。然后,他摸摸病人的脑门,按按病人肚子,叩击听一听。随后,他揿揿病人的指甲,撸起裤腿看看病人的腿肿不肿……

吴老的十大防癌“处方”

吴孟超院士说,癌症是当今威胁人类健康的大敌,是一类多因素所致、与人们生活方式及心理行为等息息相关的身心疾病。生活在一起的夫妻都患上癌症,这在某种程度上与他们相同的生活方式有关。

因此,摒弃不良的生活习惯,有的放矢地培养科学的生活方式,十分重要。吴孟超院士现身说法:运动有利健康,他就时常散散步、打打拳,80高龄在手术台前一站还是几个小时;他一生和无数肝病患者打交道而不曾被传染上,秘诀极其简单,“洗手,饭前洗手”。千万莫小觑这些小习惯。吴孟超院士曾医治过一位北京肝癌病人。治疗结束后,病人继续逗留上海,住在一家宾馆。平时没事,他就去遛马路,流连在各式小吃摊前。不久,染上暴发性肝炎,抢救不过来了。

那么,人们究竟该如何将癌症“防患于未然”,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呢?吴孟超院士细致入微地开出了十大防癌“处方”:

一是建议不抽烟不喝酒。抽烟害人又害己,且易患肺癌,健康生活行为的建立首先在于必须戒烟。经常饮酒也会增加患口腔癌、咽喉癌、食道癌等的危险。

二是盐不能多吃。高盐饮食会增加患胃病的危险。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人每天钠盐摄入6克左右。腌制的、霉变的食物不吃。

三是限制动物脂肪和甜食的摄入。

四是少吃油炸、烧焦的东西。正确进行烹饪,最好多吃煮、炒、蒸的食物。

五是注意食品添加剂。对食物中添加剂的乱用或使用不当会影响身体健康。

六是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坚持每天吃各种蔬菜、水果可使患癌症的危险性降低,尤其是口腔癌、肺癌、胃癌等等。

七是生活要有规律有节奏,保证充足的睡眠很重要。像搓一天麻将、泡一天网吧的做法都是极不可取的。

八是适量进行运动。

九是养成健康卫生生活习惯。饭前洗手虽是小事,但一定要做到。

十是讲究心理卫生,做好自我心理调节。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就是很好的抗癌方式。

相关期刊更多

肝胆外科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安徽医科大学

中华肝胆外科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肝胆胰外科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浙江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