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自闭症测试

自闭症测试

自闭症测试

自闭症测试范文第1篇

关键词 自闭症 教育诊断 评估工具 PEP DISCO AAPEP

分类号 B846

1.前言

评估贯穿教育的各个环节,是教育活动得以有效开展的重要保证。在特殊教育中,根据功能的不同,评估可划分为筛查性评估、诊断性评估和治疗性评估。其中诊断性评估是指对已经被确认是发展偏常或迟滞的特殊儿童进行心理或行为问题的诊断。而教育诊断评估则是诊断性评估当中服务于特殊需要儿童教育的评估。教育诊断评估与教学的具体开展紧密联系,旨在通过评量儿童各方面的能力水平和偏常行为,了解学生的优势与弱势、学习前的预备能力和技能、具体的特殊教育需要及需要的优先等级,在此基础上为其制定符合其身心发展水平和教育需要的个别化教育计划,提供合适的教育。

教育诊断评估对于特殊需要儿童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接受适合的早期干预、教育训练,提高特殊教育及教学的质量,提升特殊教育的管理水平,促进特殊教育研究的开展都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个体症状差异较大的自闭症儿童进行系统的教育诊断评估比其他障碍类型的特殊需要儿童更为重要。

然而,从国内大陆范围内引进、修订和编制的自闭症评估工具来看,用于自闭症儿童症状诊断和筛查的较多,而真正适用于教育训练的较少。除1995-1997年由辽宁师范大学的孙敦科等人和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的杨晓玲等人对引进的心理教育量表(psycho-educational profile,PEP)修订得到的《心理教育评定量表中文修订版C-PEP》和北京市海淀培智,学校自行研发的《孤独症儿童教育训练评估表》外,国内学者对自闭症教育诊断评估工具的编制研发鲜有问津。随着自闭症儿童人数的不断增多,国内自闭症儿童教育训练实践对相应教育诊断评估工具的需求与日俱增,与国内对自闭症教育诊断评估工具的修订改编及相应研究工作的进度不相匹配。因此,本文旨在对国外学者、特殊教育工作者们使用较多的三套教育诊断评估工具进行分析,为我国的修编工作提出几点建议,促进相应研究工作的开展。

2.自闭症教育诊断评估工具

作为开展教育干预的基础,自闭症的教育诊断评估工作得到了重视,一些国家的学者进行了相关工具的研发,如日本国内有已经进行过三次修订的自闭症儿童行为评量表(Check List for Autistic Children,CLAC);津守真和稻毛教子(1960)、津守真和矶部景子(1965)分别合著的婴幼儿精神发展诊断法(0-3岁)、(3-7岁)两个量表;美国学者Rimland等编制的行为障碍儿童诊断评量表(The Diagnostic Checklist for Behavior-Disturbed Children,E-1(1964)及E-2(1968));Schopler等人1979年编制的心理教育量表(PEP)及其两次修订版本;Mesibov(1988)等人编制的青少年和成人心理教育量表(adolescent and adultpsycho-educational profile,AAPEP),Wing等1990年编制的交往和交流障碍诊断访谈量表(diagnostic interview for social and commtmication disorder,DISCO)及其多次修订版;以及台湾学者张正芬和吴淑敏(1998a)编制的自闭症儿童发展测验等。本文选择了心理教育量表(PEP)、交往和交流障碍诊断访谈量表(DISCO)和青少年和成人心理教育量表(AAPEP)三种近年来为各国学者使用较多、影响较大的工具进行了分析。

2.1心理教育量表(PEP)

美国学者Schopler等人在TEACCH(the Treatment and Education of Autistic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handicapped Children)项目的支持下,于1979年编制了心理教育量表(PEP),并于1990年和2004年对其进行了第一次(PEP-R)和第二次修订(PEP-3)。PEP及其修订版是专为自闭症及相关发育障碍儿童个别化评估所设计的,通过评估患儿发展水平和偏离正常发展的特征和程度,为临床医生、特殊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制定个别化教育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以最新版本PEP-3为例,量表适合6个月-7岁的儿童使用,测试时间为45分钟至1.5小时,由施测者对儿童进行测试的施测部分和由父母或者照看者回答问卷的照看者部分组成,共13个子测验构成。新版量表具有以下一些特点:第一,提供发展水平和偏常程度两个维度的信息。PEP-3在试题结构上可划分为测量发展水平的发展性测验和测量偏常程度的适应不良测验两大部分。与此对应,在结果解释中发展测验部分得分根据正常发展儿童常模转化得到被试的发展年龄,反映儿童具体各项能力的发展和整体分布情况;适应不良测验部分的原始分数比照自闭症儿童常模,获得其百分位数排名,用于决定儿童是否有可能被归为自闭症的分类体系,以及属于自闭症谱系障碍中的哪种类型。第二,施测的灵活性。在测验实施方面,考虑到自闭症和发展障碍儿童的能力在各个领域分布不均,思维较特殊,沟通障碍等特点,量表有一套特别的指导程序,在测验顺序、测试时间、始测水平、指导方式和适应不良行为的记录评定方式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灵活性。第三,关注发展潜力。量表沿用三级计分方式,如在发展性测验项目中采用“通过”,“中间反应”和“失败”的记录方式。在制定教育计划的过程中重视“中间反应”项目,将其视为儿童的最近发展区,作为教学目标的重要内容,体现在所制定的教育计划之中。第四,与教育计划的制定紧密相连。在计算得被试的发展年龄、百分位数排序和发展/适应等级等重要信息的基础上,施测者可根据儿童的优弱势项及儿童的需求结构,按照得分汇总手册中教育计划制定的五个指示步骤,对儿童的测试结果再次进行分析,获得课程领域、活动等方面的建议信息,作为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基础和有力依据。

在信效度方面,研究者分别对PEP-3的内部一致性信度、重测信度和评分者信度进行了计算,结果显示PEP-3具有较高的信度;研究者也对量表进行了内容效度、效标效度和结构效度的检验,证实PEP-3同样具有较高的效度。以上关于信效度的研究有力地证明了该版量表已较好地弥补了此前版本受众多学者所质疑的缺乏信效度证据的不足之处。

2.2交往和交流障碍诊断访谈量表(DISCO)

交往和交流障碍诊断访谈量表(diagnostic interview for social and communication disorder,DISCO)源于英国学者Wing在其研究(Wing&Gould,1978,1979)中编制的残疾行为和技能量表(the Handicaps,Behaviour and Skills schedule,HBS)。为了满足评估需要,Wing等人于1990年在HBS的基础上编制了更为详细的DISCO,适用于所有年龄阶段和能力水平,旨在对广泛能力领域及被试从出生到诊断时临床信息进行收集。

DISCO属于标准化半结构访谈,由300多道题项组成,涉及家庭,医疗史和鉴定信息;婴儿期情况;发展性技能;重复刻板行为;情感;适应不良行为;心理问题;困难等部分(以DISCO-11为例)。大多数题目按照“严重问题”、“轻微问题”和“没有问题”三级计分系统严格计分。量表由专业人员访谈疑似自闭谱系障碍者的父母或主要照顾者得以实施,访谈持续2-4小时。

基于其系统记录个体广泛的行为和发展技能的设计初衷,DISCO具有以下独特优势:第一,广泛的诊断范围。DISCO的诊断范围比世界卫生组织1993年的国际疾病和相关健康问题统计分类第10版(ICI)-10)和美国精神医学协会的精神异常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修订版(DSM-IV-TR,APA,2000)所认定的广泛性发展障碍的范围更为宽泛,题目内容涵盖从最常见的症状到很少见的症状的评定,系统地调查被评估者从出生到评估时的临床表现。第二,注重对全面临床信息的收集。DISCO帮助临床医生获得每个个体发展和行为特征的详细资料,其独特价值在于不仅能够鉴别自闭症核心特征,还能收集被评估者技能、缺陷、非典型等各个方面的临床信息,了解被评估者面对的实际困难,提供多维度的临床描述,为制定教育干预计划和开展临床工作提供有力帮助。第三,关注发展。DISCO不仅了解被评估者当下的情况,还需受访者提供相关行为的历史信息,对题项涉及内容过去和当下的情况分别进行描述和评判、计分。因此,DISCO可以反映被评估者在各行为领域从婴儿时期以来的发展轨迹,呈现被评估者更为立体完整的发展图象。

Leekam等人(2002)对DISCO-9的信度研究结果显示其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瑞典学者Nygren等人的DISCO-10信效度研究证明量表具有很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和效标效度。Jarymke(2011)对DISCO-11的效度研究表明其对于自闭症儿童和中轻度智力障碍儿童有很好的鉴别力。

2.3青少年和成人心理教育量表(AAPEP)

如前文所述,Schopler等人在TEACCH项目的背景下完成了心理教育量表PEP的编制工作。当项目进入第二阶段时,许多参与者已长大成为青少年和年轻的成年人,仅适用于6个月-7岁儿童的PEP已不再适用。因此,作为PEP延伸阶段的青少年和成人心理教育量表(adolescent andpsycho-educational profile,AAPEP)应运而生。Mesibov(1988)等学者按照PEP的基本理念和哲学基础编制了适用于青少年和成年人阶段的新工具,旨在对自闭症者成功或半独立生活有重要影响的技能的实际和潜在水平进行评估。

为了更好地适应评估需要,AAPEP在传承PEP灵活施测,三级计分,充足的测试时间,避免使用语言等众多优点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实质性的调整,具有以下一些特点:第一,面向青少年和成年。大多数自闭症诊断评估工具适用于儿童时期,而较少关注儿童期以外自闭症患者的评估工作。AAPEP面向青少年和成年,为儿童期以外的自闭症者提供了适用的评估工具,也为自闭症者的长期跟踪研究提供了工具。第二,对生存技能的重视。当儿童成长为青少年,他们将更多地参与到社区生活中,AAPEP围绕着社区生活的方方面面,以重度残疾个体在家庭和社区中实现成功半独立生活最为重要的六项功能领域(职业技能、独立生活、休闲技能、职业行为、功能性沟通、人际互动行为)构建了整个测试的内容框架。第三,家庭、学校、工作场所三位一体。AAPEP由直接观察、家庭和学校/工作三份量表共同组成,直接观察量表的测量是通过施测者直接指导和观察的方式进行,而后的家庭和学校/工作两份量表则是通过对家长、教师的访谈进行评估。三份量表所探索的是同样六个领域的能力情况,每份量表中每个领域对应8道测试题,共48道测试题。三份量表共包含144道测试题,将被测者生活中三处重要场所的信息都系统地纳入到了评估之中。

Mesibov等人对AAPEP的信效度进行了研究。信效度研究的良好结果显示AAPEP是一种可信且有效的适用于自闭症和非自闭症中重度障碍青少年和成年人的评估工具。

3.教育诊断评估工具的特点分析及建议

以真实评量儿童能力水平和偏常行为,衡量特殊教育需要优先等级,制定适合的教育计划为共同目标,各教育诊断工具由于编制初衷的差异而各具特色。下文在对三项教育诊断评估工具的特点进行总结的基础上,为国内研究者进行相关评估工具的编制以及开展相关评估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3.1以家庭为中心,重视家长参与

PEP-3在原有版本的基础上新增了照看者报告部分,对儿童家长或其他照看者进行问卷调查,旨在通过家长的反馈了解儿童在不同于施测现场的家庭自然环境中的真实表现情况以及父母对于儿童发展、行为情况等的态度。并且,照看者报告部分的评估是在对儿童进行施测前进行的,这有助于评估者对被试儿童的信息有所掌握,在施测过程中更加准确流畅地进行指导。DISCO量表的施测方式即是由专业人员对疑似自闭谱系障碍者的父母或主要照顾者进行访谈。构成AAPEP的三个分量表中第二份即为家庭量表,需要对被试的父母或小组家庭的监护者实施评估,了解被试在家庭中六项能力领域中的表现情况。

儿童的父母和其他主要照看者作为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他人,家庭作为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场所,对于儿童成长发育的影响是巨大的。对于特殊需要儿童的评估和干预不仅仅局限于儿童本身,而应将其所在的家庭和儿童相处最多的家长照看者也作为评估的重要对象。特别是对于以制定教育训练计划为目标的教育诊断评估而言,让家长参与到评估过程中,为测试提供充足的信息,与施测者良好地沟通,清楚地掌握儿童的真实发展和迟滞情况,在后续环节中更好地参与儿童个别教育计划的制定,将家庭环境纳入评估范围,对被试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教育背景等详细情况进行评估能够有效提高评估的质量和计划的可实施性,将儿童在家庭和学校中行为和表现的差异减少到最小。

3.2有针对性的评估内容安排

首先在内容领域上,三种量表虽在项目的具体组合和维度选取上存在一定差异,但在能力领域的选取上都将沟通、运动、生活自理、社会发展、认知五大领域能力发展的评估作为其评估内容选择的基础。其次,由于是针对自闭症者设计的教育诊断评估,量表在对被试发展水平进行评估的基础上可考虑对被试的适应不良情况进行评量,对其障碍程度及相关的各种适应不良行为进行测评,确定教育训练项目开展的优先等级。最后,在编制教育诊断评估工具时可根据测验设计的目的和具体定位,有针对性地设计测验项目,构成量表框架。如以获得被试自出生到被诊断时个体广泛的行为和发展性技能的详细资料以及使量表适用于较广范围障碍对象为目的,DISCO的特色就在于其题目包括对一些少见的症状的评量,并以时间为线索,纵向地调查儿童从出生到诊断时的临床表现;又如AAPEP针对其实测对象的年龄特点,将工作、休闲等与其年龄相匹配的生活事件和所需能力纳入到评估内容中,重视对生存技能的评估。因此,在设计教育诊断量表,对量表内容进行选择和安排时可以针对相应能力领域,从正向的发展性和不良的适应情况两大部分,根据诊断工具的设计意图,结合具体施测对象的特点和施测范围的实际情况对量表内容进行设计和安排。

3.3多途径评估

PEP-3的评估是建立在由施测者对儿童进行直接测评的施测部分和由父母或者照看者根据日常生活中对儿童的观察进行问卷作答的照看者报告部分的测评结果之上的;DISCO是由受过培训的专业人员对被试的父母或主要照看者进行访谈的方式进行评估,但要求对项目评定结果的使用需要建立在施测者在访谈以外对孩子进行观察和了解到其他相关个案信息的基础上所做出的综合判断之上。AAPEP由直接观察、家庭和学校/工作三份量表共同组成,直接观察量表的测量是通过施测者直接指导和观察的方式进行,而后的家庭和学校/工作两份量表则是通过对家长、教师的访谈进行评估,通过三份量表来探索相同六个领域的能力情况。

在教育诊断评估过程中,应考虑多途径地收集信息和做出判断和决策。在收集信息阶段,使用不同的评估手段,如结合访谈、问卷和观察等多种方法全面地获取被试的相关信息;对被试在不同环境(如家庭、学校、其他生活场景)中的表现情况进行观察记录;收集从不同人员(照料者、教师、语言病理学家)处得到的信息资料。在收集到的信息的基础上由多个专业人员发挥各自的专长共同参与评估过程,为被试提供能力、技能以及适应不良行为等综合且精确的评价结果。

3.4注重对学习潜能的评估

作为PEP系列量表优势之一的三级计分系统,在发展性量表中除了通过(p)、不通过(F)级别外,还提供了“中间反应”(E)级别。中间反应的得分通过儿童显示出了解如何完成任务但不能够成功地完成它;测试者需要重复演示或教被试儿童如何完成任务;儿童有特有的反应方式或自闭症相关行为打扰独立的正确的反应三种途径获得。对中间反应进行记录有助于把握年龄较低、功能较差被试的精确能力水平,确定被试的发展潜能,制定详细的教育教学计划,并以此来组织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成功机会,增加信心。由于自闭症个体间、个体内能力分布的差异性,利用量表测量出被试确切的现有能力和潜在能力对于制定有效的适合的个别化教育计划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应该将能够体现被试通过努力或在教师帮助下即可实现的技能或任务领域的学习潜能和教学准备情况作为评估重点,并对反应情况进行精确赋值,为评估结果的深入分析提供条件。

3.5与教育计划制定紧密联系的结果解释

制定教育计划是教育诊断评估的主要目的,在实施观察、访谈、测试收集到全面信息的基础上,怎样综合分析、使用这些信息,形成教育计划是评估的关键环节。首先,结果解释应充分考虑到儿童全方面的信息,可在评估工具计分手册或其他位置留出专门位置记录被试的人口学信息以及家庭的相关情况;被试的背景信息,如出生体检情况、发展里程碑、教育训练经历等内容。在结果分析环节,对评估记录的分析应细致区分儿童能够独立完成的技能,在教师帮助或任务调整的支持下能够完成的技能等具体层面,为教学起点的确立,方法的选择,教学策略的建立提供有效帮助。在制定教育计划的环节,将结果分析的信息与计划制定步骤的具体过程相联系,有效指导施测者及其他相关人员使用评估信息制定教育计划。

自闭症测试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自闭症儿童 动态情境 社交定向 眼动研究

分类号 Bg46

1 引言

社交定向(social orienting),也称社会趋向,最早由美国学者Dawson明确提出,指个体调整头部和眼睛使之朝向刺激来源,并以视知觉和听知觉渠道自觉聚焦于社交刺激或非社交刺激至少三秒钟。现在,人们一般将社交定向理解为个体在社交情境当中趋向或者回应各种社会性刺激的行为倾向,通常包括对社交对象的面孔、声音、语言及肢体动作等社交信息的自然趋向与回应。研究者认为社交定向作为对他人和事件感知觉输入的调控,是婴幼儿进行早期预备学习的先决条件,是儿童社会信息处理的关键构成要素,更是其大脑组织与社会行为发展的重要起点。

普通儿童在新生儿期就会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对社会刺激的敏感性,显现出对人特别感兴趣,同时会对人的声音、动作和人脸的特征产生选择性注意。三个月的婴儿会与母亲进行脸对脸的互动游戏,五个月的婴儿开始对社交事件敏感,并在和成人互动时会定向于成人的声音和注视人脸,当成人眼神移开时婴儿微笑会减少;而到了六个月的时候,婴儿会对社交刺激表现出稳定的趋向反应。Striano和Rochat认为九个月的婴儿能跟随成人的视觉指向或者其他指引锁定于特定对象,这一能力的出现在儿童的社会认知发展过程当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是,在以自闭症儿童为对象的研究报告中,人们发现自闭症儿童在社交定向能力方面表现出较大的不同或滞后。国外学者Stella等人通过使用《儿童期自闭症检核表》(the Childhood Autism Rating Scale)对广泛性发展障碍儿童进行行为评估,发现自闭症组在社交沟通与社交定向的维度得分显著低于其他儿童,研究者认为社交定向的能力对于评量自闭症儿童的障碍是极其重要的;Maestro等人于2002年通过录像分析发现,六个月的自闭症幼儿较少出现对人的视觉注意,较少出现指向于人的微笑和声音,十个月的自闭症幼儿对自己的名字反应较差,同时在回应社会刺激时有明显的障碍,缺乏从物到人的注视转移;台湾学者余胜皓以静态的自然情境图片为实验刺激材料,发现自闭症儿童在对人物、头部及眼睛区域的注视时间显著低于普通儿童,对于非人物及嘴部区域的注视时间显著高于普通儿童,研究者进而提出自闭症儿童的社会注意力缺陷可能不在于对社交信息的注视,而在于对社交信息注视偏好程度的不同。

近期的《美国心理障碍与诊断手册》第五版(DSM-5)中自闭症诊断标准较之前的第四版有了较大的调整,主要是提高了社会交往能力在自闭症临床诊断项目中的权重。这进一步证实了自闭症儿童在社会事件的注意和理解方面的特殊性。有研究者认为这可能是由于其大脑社交区域的功能紊乱造成的,比如镜像神经元系统(mirror neuron system,MNS)方面的障碍或对于事件预判的非直接认知加工等,而这种非直接的认知加工受限于诸多因素,尤其是在动态整合的认知情境当中。Gepner等人就曾提出过“视动整合缺陷假说(visual―motion integration)”对自闭症儿童的运动加工障碍及社会交往障碍进行解释。

但是,在已有的以静态图片作为个体知觉任务刺激材料的实验法、录像观察法或行为量表检核法等研究自闭症儿童的社交定向至少会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局限:第一,自闭症儿童社会认知或者选择性注意障碍的描述性特征呈现太过主观,缺乏一些客观的社交定向指标;第二,真实社交生活中的情境是富于变化的,从而体现表情的多样化与情绪状态的可变性,但是,这些动态信息很难直观完整地体现在行为检核表项目或图片刺激中;第三,儿童真实生活中的物件多以立体三维的形式存在,其信息比二维表征更为丰富,而自闭症儿童的社交定向缺陷是否因社交情境类型不同而有所差异亟待深入分析;第四,在社交情绪识别认知实验研究中,是否会存在自闭症儿童本身的行为刻板同一性与重复的任务反应之间的干扰效应有待探讨。此外,以往研究所采取的刺激材料往往忽视了听觉信息。实际上,从声音的渠道来定向社交信息同样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内容,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对于声音中情感成分的依赖性也越发增强,而且,不同刺激来源在大脑中的加工区域也存在差异。

因此,如何有效整合动态社交情境中的听觉刺激,并借助一些客观的行为指标去探讨自闭症儿童的社交定向,尤其是对不同类型社交情境下自闭症儿童的眼动特征展开系统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本研究的实验设计中,我们选择儿童所喜欢的卡通动画中的社交情境以代表整合社交情境并作为动态启动任务,系统关注自闭症儿童及与其智力发展水平匹配的普通儿童对不同情境类型(正向/负向)的眼动差异,从而深入探讨自闭症儿童的社交定向特征。

2 研究方法

2.1被试

实验被试分为自闭症儿童和正常发育儿童两大类。自闭症儿童37名(男34名,女3名),年龄范围在7.5到15.5岁之间。所有参与研究的自闭症儿童都有正规医院专业医生的临床确诊报告。正常发育组的儿童有28名(男25名,女3名),年龄范围在4.5到6岁之间。我们通过《皮博迪图片词汇测验修订版》(Pea-body Picture Vocabulary Test―Revised,PPVT―R)工具评估被试的语言能力和《瑞文推理测验》(Combined Raven’s Test,CRT)评估被试的非语言能力,发现两组被试在语言能力的词汇理解测验(t(1,57)=0.71,p>0.05)与非语言能力的瑞文推理测验(t(1,59)=0.20,p>0.05)方面均未存在显著性差异,满足实验被试智力发展水平的匹配要求,具体情况如下表1所示。

2.2刺激材料及程序

实验研究的刺激材料选自由比利时画家埃尔热(Herge)的著名系列漫画作品改编的卡通动画《丁丁历险记》(法语:Les Aventures de Tintin et Milou;英语:The Adventures of Tintin)片段。

我们利用视频分割软件从整个卡通动画中截取18段时长20秒到30秒的AVI格式视频片段。为了确认所选视频中的社交场合情境信息具有代表性和有效性,我们通过下发《社交情境类型信息效度检核表》,随机选取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及心理学专业的30名研究生作为社交情境效价(valence)的效度评判者,要求其对视频情境类型进行“正向”、“负向”或“不确定”评价。其中“正向”代表互动情境是令人感到愉悦、友善或亲密的;“负向”代表互动情境是令人觉得害怕、生气或有敌意的;“不确定”代表互动情境没有明确的效价指向性。综合考虑视频的清晰度、完整度等因素,我们最终确定情境类型认同度均为100%的6段卡通动画视频,其中正向社交情境和负向社交情境各3段。

在对6段视频随机化处理后导入到Tobii Studio程序进行实验数据的收集。研究采取个别施测的方式,在实验开始之前我们首先测试儿童的智力发展水平,然后完成两组被试的匹配工作。正式实验是在安静的房间内进行,被试坐在离主试机前65厘米左右的位置,要求儿童认真观看显示屏上的动画视频及图片。我们在每段视频播放完毕后,根据时帧分布定格主角和相关人物均在场的截屏画面(见图1和图2所示)5秒钟,所有刺激材料的呈现方式如图3中的流程所示。

2.3实验仪器

实验刺激材料呈现在屏幕大小为14英寸的Thi―nkPad E40笔记本上,屏幕分辨率设置为1366×768像素。儿童眼动数据的记录采用瑞典斯德哥尔摩拓比科技公司生产的Tobii X120分离式眼动仪,允许被试在自然的状态下完成眼动数据的收集。本实验中眼动系统设置为:120赫兹采样率,双眼追踪及五点式普通定标。

2.4兴趣区及分析指标

实验借助眼动仪自带的ToNi Studio分析软件中兴趣区功能的Ellipse工具,将社交情境中卡通人物的头部区域创建为兴趣区,以眼动软件中默认的分类算法为标准,同时考虑整合情境的多变性特点,将下列眼动数据作为分析指标。

(1)首进入时间(time to first fixation,TFF):是指从刺激材料开始呈现到被试第一次注视到目标兴趣区时所需要的时间。首进入时间的计算开始于包含兴趣区的刺激材料首次呈现时,结束点为当被试有注视点出现在该兴趣区时。

(2)前注视点数(fixation before,FB):指从刺激材料开始呈现到被试第一次注视到目标兴趣区之前的所有注视点个数,也称之为首次进入前注视点数。前注视点数的计算开始于包括目标兴趣区的刺激材料首次呈现时,到被试的第一个注视点出现在目标兴趣区为止,期间所有注视点个数的总和。

(3)首注视点时间(first fixation duration,FFI)):指从刺激材料开始呈现时,被试在目标兴趣区内第一个注视点所持续的时间,也称之为首个注视点持续时间。

(4)注视时间(total fixation duration,TFD):指在刺激材料呈现过程中,被试注视在兴趣区内的时间总和,也称之为总注视时间。注视时间的计算开始于被试在兴趣区内的第一个注视点,结束于被试离开兴趣区前的最后一个注视点,即被试在兴趣区内所有注视点的总共持续时间。

(5)注视点数(fixation count,FC):是指在刺激材料呈现过程中,被试在兴趣区内出现的注视点的次数总和。

2.5数据处理

通过Tobii X120自带的Studi02.3.2分析软件将眼动数据导出,并利用SPSS 16.0 for Windows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2.6伦理道德

实验严格遵循学校研究伦理委员会的要求,向被试监护人或学校负责老师告知实验过程、仪器使用及隐私保护等内容,并签署《儿童眼动研究被试知情同意书》。

3 结果

我们首先将两组儿童对不同类型社交情境下对目标区域的眼动情况进行总体分析(详见下表2),其中,首进入时间、首注视点时间和注视时间的单位均为“秒”,而前注视点数和注视点数的单位为“个”。

基于所收集到的有效眼动数据,我们对被试的上述五项眼动指标分别进行2(情境类型:1=正向情境/2=负向情境)×2(被试类型:1=普通儿童,2=自闭症儿童)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如下:

(1)首进人时间(TFF):儿童首次进入社交情境中目标区域所用的时间方面,被试类型的主效应显著,F(1.63)=6.53,p0.05,η20.05,η2=0.01。

(2)前注视点数(FB):儿童首次进入社交情境中目标区域前对其他区域的注视点数方面,被试类型的主效应显著,F(1.63)=8.02,p0.05,η2=0.01;被试类型和情境类型的交互效应不显著,F(1,63)=0.00,p>0.05,η2

(3)首注视点时间(FFD):儿童首个进入社交情境中目标区域的注视点持续时间方面,被试类型的主效应不显著,F(1,63)=0.59,p>0.05,η2=0.01;情境类型主效应显著,F(1,63)=4.33,p0.05,η2=0.01。

(4)注视时间(TFD):儿童对社交情境中目标区域总注视时间方面,被试类型的主效应显著,F(1,63)=31.07,p0.05,η2=0.01;被试类型和情境类型的交互效应不显著,F(1,63)=0.31,p>0.05,η2=0.01。

(5)注视点数(FC):儿童对社交情境中目标区域总注视点数方面,被试类型的主效应极其显著,F(1.63)=18.48,p0.05,η2=0.01;被试类型和情境类型的交互效应不显著,F(1.63)=0.01,p>0.05,η2

4 讨论

在动态视频任务启动下,我们通过对卡通动画片中不同社交情境(正向和负向)的设置探讨自闭症儿童与普通儿童在动态整合情境中对社交信息的知觉特点,发现两组被试在对社交场景目标区域的首进入时间、前注视点数、注视时间及注视点数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而在首注视点时间方面,发现正向情境和负向情境类型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这引发了我们下列三点思考。

第一,相比于普通儿童,自闭症儿童对于核心社交信息的认知加工不足,视知觉效能明显偏低。这主要体现在社交情境中,自闭症儿童对卡通人物的头部区域(面孔表情)搜索较慢,关注时间短,加工扫描注视情况少,且对无关区域关注过多。本实验中普通儿童对社交场景的定向情况与Foulsham等人的研究发现基本一致:该研究以四个“决策任务视频”片段作为刺激材料,发现普通被试的注视时间和注视点数更多集中在视频中的人物部位,而不是其他区域。但是,自闭症儿童对视频中人物的定向趋势没有普通儿童那么明显,这与家长或专业人员平时所发现的自闭症儿童在交往中对其他儿童缺乏兴趣、看人的频率较低、较少关注人脸、目光对视少、社会性微笑不足、较少注意其他同伴手里的玩具及缺乏共同注意等临床表现较为相似,而本实验结果也为社交障碍表现提供了直接依据。以本实验中的某个场景为例(见图4和图5),我们可以明显看出自闭症儿童对社交情境的注视热点区域与普通儿童存在差异,自闭症儿童对整个情境图的注视较为分散,对背景区域有较多关注,而且对核心区域的注视点集中程度也明显低于普通儿童。这与国外大部分的研究发现甚为相似,比如:Dawson在1998年的一项研究中就发现,自闭症儿童对社交刺激定向的错误率显著高于匹配组的普通儿童和唐氏综合征儿童,F(2.55)=16.56,p

第二,相比于负向社交情境,不论是自闭症儿童还是普通儿童对正向社交情境中的目标区域存在定向偏好。本实验中,儿童在搜索到目标区域后,对正向社交情境中表情面孔的首个注视点时间明显长于负向社交情境中表情面孔的首个注视点时间,说明高兴、开心或者快乐的情境更能吸引儿童的视觉定向,这与其他以表情图片群任务研究当中所发现的“负性加工偏好”的结论差别较大。研究者认为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来看,人类能够对于愤怒的或者传递其他敌意信息的面部表情进行迅速反应,这是个体生存优势的一种表现。人们在对正性、中性、负性或者不确定的情境线索认知过程当中,会对带有情感威胁的负性信息产生选择性注意的倾向。在国外Ashwin等人和Calvo等人于2006年分别进行了两项研究当中,也发现这种负性加工偏好在自闭症被试身上的体现,而本研究结果却恰恰相反,两组被试都对正向的社交情境存在定向偏好,究其原因,我们认为可能与本实验当中“动态情境任务”的设置存在密切的关系。国外这两项研究都是以简笔画的表情图片作为刺激材料,而且都是以静态的形式呈现。若从实验的生态效度角度分析,卡通动画片中的情境相对而言可能更能体现儿童日常生活当中动态互动的过程。此外,负性加工偏好是建立在个体对于环境刺激选择长期生活经验积累的前提下,说明实验结果的不同可能与被试的年龄也存在一定的关系:Ashwin等人所选用的被试的平均年龄为25.9岁,Calvo等人所选用的被试的最低年龄是19岁,而本研究所选用的都是18岁以下的儿童被试。所以,我们认为儿童被试在动态情境任务中,对于正向的社交情境定向更为明显。

第三,对于动态情境中社交定向的视知觉眼动研究在自闭症儿童的早期诊断和教育干预中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提高研究的生态效度,本研究的实验刺激材料没有直接采用传统认知加工研究中的静态简笔画的表情图片,而是利用儿童所喜欢的卡通视频创设接近日常社交情境的实验任务,观察被试对于情境中具有不同情绪特征的卡通人物定向的视知觉眼动特征。正如Gazzaniga等所指出的那样,视知觉采用一种“先分开再征服策略”(divide―conquer strategy),与其说每一个视觉区代表一个目标的所有成分,还不如说每一个视觉区域只能进行它自身的有限分析,加工是分布式的和特异性的。本实验这种视频和图片相结合的方式正是这种视知觉功能特异性的体现,也是对社交情境中目标的运动特征、颜色与形状、听觉与视觉等信息的有效整合。基于这种有效整合情境中儿童对核心区域社交定向视知觉所需较长的首进入时间、较多的前注视点数、较短的总注视时间及较少的总注视点数等眼动指标,可以作为自闭症儿童早期诊断的重要客观指标,也就是说在自然情境中对重要社交线索的低定向是自闭症儿童的核心症状。被试对于社交情境的正性加工偏好的研究发现,提醒临床人员在自闭症儿童的早期干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借助绘本阅读或者社会故事的形式提高自闭症儿童的社交理解能力;另一方面要以正向的社交情境材料作为突破口,同时注意社交情境材料的多样化和丰富性,以此来调动自闭症儿童的参与兴趣。

5 结论

首先,自闭症儿童对社交情境的知觉效能较低,存在较为明显的社交定向困难。

自闭症测试范文第3篇

周玮的计算有特点

核磁共振成像仪检测的结果显示,周玮确实在计算,因为不同的认知功能通常是在大脑的不同部位完成,而参与长时记忆提取(即回忆)和参与计算的脑功能区在解剖结构上是分离的。如果周玮是通过计算来完成乘方和开方,那么他大脑中参与数学运算的脑区会被激活,而不是参与记忆的脑区被激活。核磁共振成像的图像表明,周玮在进行数字计算时,他的大脑的内顶沟和上额叶激活了。这两个脑区是正常人进行数学计算时通常激活的脑区,表明周玮也是在用与常人一样的脑功能区进行数学计算。

另外,周玮的计算还有自己的特点。他做简单的数学题时,与常人一样,如比较数字大小、数左边点多还是右边点多的时候,他的脑区激活了。但是,周玮擅长开方、乘方等复杂运算,而他开根号、做复杂运算的时候,他的脑区激活区域和强度反而变小了。现在,研究人员已经知道心算应该用到哪些脑区,比如额叶和顶叶的IPS,IPS是顶叶一个做心算的脑区,做心算时,IPS的脑区应该变亮,而且题目越难、脑区越亮,但周玮的脑部却相反。对此,研究人员现在还弄不清楚原因,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阐明。

这些情况也说明,周玮能进行如此复杂的心算当然可以称为天才,至少可以证明他的确有非凡的大脑。但是,针对人们称周玮为“中国雨人”,《最强大脑》节目主持人之一魏坤琳称,周玮不是自闭症患者,而且连阿斯伯格综合征都不算。

人们把自闭症患者称为雨人是源自一部描写自闭症患者的美国电影《雨人》。剧中主人公雷曼咬字不清,总是把自己叫成“瑞曼”,即英文“rain man”(雨人),此后,雨人就成为专有名词,特指那些具有某种特殊才能,但日常生活不能自理的自闭症患者。

魏坤琳认为,阿斯伯格综合征是自闭症谱系障碍的一种,新的诊断标准把它归为沟通障碍,但是他们的症状比自闭症要轻很多。周玮是属于学者症候群里面小部分非阿斯伯格综合征的人。

此外,魏坤琳还指出,自闭症小孩也做数学计算,但自闭症小孩是不需要通过数学方法来算的,是硬解出来的,他们脑子的回路和常人不一样,而周玮没学过数学,自己发明出了一套数学方法。

雨人与天才

周玮是不是自闭症患者,需要更为专业的临床医生来诊断,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人们称周玮是雨人还是有一定根据的。这可以从自闭症的表现和分类来理解。

自闭症分为典型的自闭症和一般意义上的自闭系列症,即泛自闭症(ASD)。典型的自闭症是指在人际关系、语言交流及行为、兴趣方面的全面障碍,是自闭系列症中最严重的一种。泛自闭症除了包括典型意义上的自闭症外,还包括非典型意义上类似自闭症的疾病。这些患者在行为和智力等某些方面存在障碍,但在其他方面却表现较为正常。因此,泛自闭症也即较为轻度的自闭症。

泛自闭症包括,阿斯伯格综合征(因德国精神病医生汉斯·阿斯伯格得名)、脆性X综合征、弥漫性发育迟滞(又称非典型自闭症)、雷特综合征、童年崩解症(CDD)、注意缺陷障碍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D/ADHD)等。

泛自闭症包括阿斯伯格综合征,后者也称为高功能型自闭症。患有这一疾病的孩子会具有记忆力和数学方面的特殊才能。但是,并非所有的高功能型自闭症患儿都有特殊才能,而且,在自闭症孩子中,具有特殊才能的人也只是少数。因此,从这个角度看,周玮的大脑的确有超人之处。

另一方面,周玮除了有天生的数学才能之外,也有其自身的思考和勤学苦练,以及创新。因为他是在用自己发明的数学方法进行计算。

由于周玮在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计算,可以说他的才能既是天生的,又是后天形成的。但是,由于从小没有经过较好的正规教育或数学学科的学习和训练,周玮的才能被埋没了。专业人员认为,如果小时候对周玮进行数学培训,他大有可能做数论研究,就像陈景润做的那些研究,没准还有可能完成哥德巴赫猜想。

最强大脑也可以培训

所有情况表明,周玮的确不平常,但又像很多普通多人一样很平常。如果从后天的训练和学习来看,一些特殊职业的人也有可能经过后天的训练成为“最强大脑”,这样的事例在生活中也有很多。例如,英国研究人员发现,伦敦出租车司机就有“超强大脑”,而且是后天训练出来的。要成为一名伦敦出租车司机很不容易,不容易之处就在于当伦敦的出租车司机要改变大脑,因为除了要躲避行人和双层巴士外,伦敦的出租车司机还要通过称为“知识”的一套严格培训考试,记忆复杂的街道情况。

早在2000年,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神经生物学家马圭尔和伍利特就发现,与其他成年男性相比,伦敦出租车司机是导航大师,他们大脑中的海马体后部更大,并且形状也异于前者,这说明大脑中的这一区域对于空间记忆来说至关重要。

2009年,马圭尔和伍利特又对新出租车司机进行了研究,在接受培训前、中和后测量司机的脑部,并将司机的“知识”测试成绩与脑部扫描结果进行对比。在培训开始前,司机的海马体体积没有区别,但是培训之后,司机的海马体变得更大了。由此,特隆赫姆市挪威科学与技术大学的神经科学家爱德华德·摩瑟认为,“这一新发现表明,在大脑海马体中一定隐藏着一幅能够标明我们所处空间位置的地图。”

不过,这一研究更能证明的是,出租车司机之所以会记得伦敦市的所有大街小巷,而且能用最捷近的线路和最短的时间把客人送到目的地(想骗乘客更多的钱而绕道的除外),是因为他们的职业在帮助其进行强化训练,长年累月的反复强化记忆使得他们能记住伦敦市每个犄角旮旯的地方,他们记忆的基础就是其大脑记忆部位海马体比一般人的大。从这个原理出发,《最强大脑》节目如果从出租车司机当中挑选一些特别优秀的人,邀请到节目中,其精彩的“超强大脑”没准也能震惊观众,一点不会亚于周玮的表现。

与此相似的是,长江上行驶的轮船从二副到大副及船长也都有“超强”的大脑。他们除了要经过相关专业技能和知识的培训外,还必须要反复记忆一些与工作有关的内容。他们的大脑要记住整个长江航道在枯水期和汛期的不同航线标记,以避免轮船触礁。而且,只有通过无数次的航行,他们才能记住航道上的所有标记物、水位和水下的暗礁。

自闭症测试范文第4篇

关键词:安全护理 磁共振检查 检测质量 心理负性情绪

磁共振是目前较为常见的检测方法,相对于X线和CT检测,该方法具有明显的影像学优势。但由于在检测过程中的噪音较大、检测时间较长、检测环境过于幽闭等,加上磁场、射频等因素的影响,极易使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导致检测图像质量受到影响[1-3]。本文旨在分析安全护理在磁共振检查患者护理干预中的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在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进行磁共振检查的患者中抽取164例,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82例。对照组中男性51例,女性31例,年龄25~63岁,平均年龄(45.25±11.03)岁。试验组中男性52例,女性30例,年龄27~66岁,平均年龄(44.88±11.68)岁。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试验在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进行,试验前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已接受护理措施培训和教导,在患者及其家属均表示同意并签署了试验同意书后试验开始。排除具有幽闭恐惧症的患者以及精神异常、语言功能障碍患者,并排除在检测过程中出现不适以至中断检测的患者。

1.2 护理方法

医护人员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包括常规心理疏导和生理检查以及禁忌事项告知等。在此基础上,医护人员对试验组患者加用安全护理措施,包括:(1)提前为患者进行检测预约和病房访视,并监测血压、意识、血氧饱和度、心率、体温、脉搏等体征情况,以观察患者是否适合进行磁共振检测,并详细的对患者进行询问,了解其是否有磁共振检测禁忌(如其是否有幽闭恐惧症以及相关的心理症状),了解其之前是否接受对X线、CT、磁共振检测,是否使用过增强造影剂以及对造影剂是否过敏,若有,则需提前进行造影剂更换或者检测方式更换,还需观察病灶位置以进行详细的报告,并按照医嘱为患者服用药物并进行记录(以便因磁共振检测出现药敏时进行对比分析),最后根据以上的病房访视结果出具书面报告交由医师和检测人员进行判断,若其在观看报告后认为患者暂时不适宜进行检测,则需为患者推迟检测时间并进行详细解释,避免患者出现负面情绪。(2)对患者进行安全宣讲:主要宣讲内容为磁共振检测的要求和禁忌,需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讲述,其在进入磁共振检测器时必须保持体表无任何金属留存,否则会导致其体表的金属出现位移,轻则导致患者受伤,重则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威胁,如金属心脏支架位移会导致心脏疾病的发作。由于检测人员每日均长时间的重复此项工作,极易因为警惕性放松等原因疏忽对患者进行磁共振金属等禁忌讲述或者讲述不详细,因此在进行检测前,医护人员需再次叮嘱患者不可随身佩戴任何金属设施,并排查体内有金属假牙、心脏起搏器、各类金属板、架、钩、条等;另外由于胎儿尚未成型,行磁共振有着极大的风险,因此怀孕时间在12周内的孕妇不建议进行磁共振检测。对不可接受检查的患者需要将相应的原因对患者进行详细讲述,使其清楚明白避免出现心理负面情绪。(3)进行检测内容描述。在进行检测前,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的被检测部位进行再次外表检测,并将检测详细步骤对患者进行详细描述,使其了解整个磁共振的流程,降低其检测前的恐惧感。除此之外,医护人员还需要对患者的磁共振花费时间进行大致预测,使患者心理产生预期,避免其在检测时因检测时间过长产生惊慌、恐惧、担心等心理负性情绪。(4)在进行检查前,医护人员需引导患者参观磁共振检测室、观看磁共振检测的科普视频,提升其对磁共振检测流程、检测所需仪器的了解程度,降低心理压力。另外还需要将其病症的大致情况进行描述,使患者对其自身病症进行印象加深了解,并予以相应的安慰。(5)在检测时,由于检测病灶部位较为隐蔽和检测精度不高等原因有一定的可能性需要进行二次增强扫描,因此医护人员需要提前将重新检测的可能性对其进行告知,同时告知的还有需要注射造影剂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避免患者在出现此情况时过于恐慌影响加测效果,告知其检测无不良反应,对安全的影响微小。(6)在扫描前对患者再次进行病症评估,主要包括基础血压值、意识情况、心率脉搏速度、体温等,并在记录后交由检测人员进行检测,同时将患者的特殊情况(如有管道留置等)对检测人员进行详细的交代。(7)在进行检测前,检测人员需先为患者进行室内温度、湿度环境是调整,使患者感觉舒适。(8)在扫描结束后,询问其有无不适之处,同时为其予以保暖措施。再次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若有造影剂外渗、过敏等情况,则进行相应的护理、药物处理,积极缓解并发症带来的负面影响,并在拿到检测影像资料时确认是否为患者本人的检测资料,避免误拿错拿,在观看报告后将其中的优势指标对患者进行告知。(9)注意事项:除了对金属需要严格控制外,在进行检测前还需要注意人体中的假体需要取出,若患者身体有切口和辅料,考虑进行清除或者更换物无显影效果的材料。j检测仪器需要在使用前进行检测和预实施,并确保患者皮肤无大面积接触,四肢和双腿之间放置衬垫,避免因为接触形成电回路。

1.3 疗效标准

对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进行评估,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进行评测,标准为50分、60分、70分,低于50分为轻度抑郁、焦虑,50~60分为中度抑郁、焦虑,超过70分为重度抑郁、焦虑。统计在试验期间出现造影剂渗漏、情绪烦躁不安(影响到校测效果)、药敏反应、昏迷及出现危重症状的患者比例,并在试验结束后计算安全护理后风险发生率。评估两组的检测质量,包括检测花费时间和医师/检测人员反应检测质量。以负性情绪评分、检测质量和护理风险发生率等来对安全护理的效果进行判断。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2.1 两组患者护理风险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82例患者中出现造影剂渗漏1例、情绪烦躁不安(影响到校测效果)1例、药敏反应分1例,无昏迷及出现危重症状发症患者出现,护理风险发生率为3.66%(3/82);试验组82例患者中出现造影剂渗漏1例、情绪烦躁不安(影响到校测效果)1例,护理风险发生率为2.44%(2/82)。试验组护理风险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52,P=0.616)。

2.2 两组患者试验前后SAS、SDS评分比较

试验前,对照组患者的SAS评分为(43.72±4.81)分,试验组患者的SAS评分为(43.12±5.18)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686,P=0.4432);对照组患者的SDS评分为(47.21±5.21)分,试验组患者的SDS评分为(47.95±4.98)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298,P=0.3539)。试验后,对照组患者的SAS评分为(50.54±6.51)分,试验组患者的SAS评分为(41.58±3.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2190,P=0.0010);对照组患者的SDS评分为(49.58±6.33)分,试验组患者的SDS评分为(39.65±4.7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3880,P=0.0010)。

2.3 两组患者检查耗时和图像质量评分比较

对照组患者检查耗时为(22.51±4.84)min,试验组患者检查耗时为(17.51±3.9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402,P=0.001);对照组患者的图像质量评分为(6.51±1.05)分,试验组患者的图像质量评分为(9.14±0.57)分,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9338,P=0.0010)。3 讨论磁共振是一种使用频率较高的检测方式,这种检测方式虽然相较于X线和CT的检测花费时间更长,费用更高,但检测准确率更高,影像图案更清晰,能够更好的帮助医师对患者的病灶部位进行观察和分析,进而制定更有利于患者的治疗方案[4-6]。但由于磁共振检测时需要安静的环境和较大的场地,因此在检测时患者往往会因为房间的空旷和安静的环境凸显的仪器运行声音产生恐惧、焦虑等情绪,加之行磁共振检测的患者其病症多是医师无法通过常规的方式进行判断,患者会存在对于病症的担心、抑郁等情绪,因此在进行检测时,部分患者会出现严重的不适症状,如胸闷、头痛、恶心、心率提升等情况,严重者甚至会被诱发幽闭恐惧症,加重其不良情绪,使其检测的准确率下降[7-9]。

为了降低患者在检测期间的心理恐惧、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提升检测质量,目前医护人员多在磁共振检测全程中对患者采用护理措施进行干预。但经反馈显示,常规的护理措施产生的效果较差,无法有效的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其检测质量和检测期间的生理心理舒适度仍然是困扰医护人员的重要难题。据相关报道[10-14]显示,若在检测期间对患者采用安全护理措施,检测人员严格遵循操作规程,准确的遵循医嘱对患者进行辅助措施和并在进行检测之前加用心理情绪疏导等措施,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在磁共振检测期间的舒适度。随着经济的发展,受检者对护理质量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在磁共振检测方面也是如此,加上磁共振相关知识的普及也会导致以部分受检患者希望获得更为舒适和人性化的护理。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常规的磁共振检测护理无法对患者的隐私和安全进行保护,甚至还会因此出现患者护理满意度极差进而发生医患纠纷的发生[15-16]。常规护理措施多流于表面和规章,只是按照规定对患者进行单纯的告知,加上患者对于此检测方式的了解较少,极易在检测过程中因为长时间幽闭环境和机械声音等出现心理不适,并造成意外事件的发生[17-18]。安全护理措施是一种严格遵循制度和流程、遵照医遵和患者自身的情况进行的护理模式,相对于常规护理模式,安全护理能够从多方面帮助患者顺利的进行磁共振检测,且出现的生理和心理异常的可能性较小[19-21]。其中为患者进行预约和体征报告呈递利于评估患者在此时是否适宜检测,并为其选择适宜的检测时间和方法,提高检测质量;为其进行安全宣讲和检测内容描述能够帮患者更加了解磁共振检测内容,降低患者在检测时的风险,加上让患者观看检测视频等措施,为其提升对检测的预期,患者有了心理准备,即使在出现异常情况也能保持冷静,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检测,在扫描结束后的报告检测、病症讲述等措施则可帮助患者缓解心理紧张情绪[22-25]。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检查耗时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图像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风险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接受磁共振检查的患者若预先接受安全护理,能够有效的提升其检测质量,缓解其在检测期间的心理负性情绪。

参考文献

[1]屈媛.风险护理管理模式应用在CT和磁共振检查室中的护理管理效果[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11):134-135.

[2]林桂兰.全程化心理护理在磁共振增强患者检查中的应用[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8,153(1):297-298.

[3]黄庆艳,郭艳爱,乔忆莲.全程心理护理干预对肝脏MRI增强扫描检查患者不良反应及图像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11):81-83.

[4]毕慧萍,李正伟,聂云飞,等.神经外科3.0T高场强磁共振复合手术间的护理管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6):130-132.

[5]申聪聪,董薪.高场强术中磁共振系统的护理安全管理[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28(S1):264-265.

[6]贾艳芳,赵化岭,崔萌萌.浅析磁共振检查中对幽闭恐惧症患者的心理护理研究[J].临床研究,2019,27(1):181-182.

[7]张志花,陈莉玲.核磁共振检查患者安全舒适需求的双视角护理策略探讨[J].罕少疾病杂志,2018,129(4):64-66.

[8]迟小茼,董桂青,邓凯.护理干预在幽闭恐惧症患者磁共振检查中的影响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7):43,52.

[9]聂虹.分析护理干预应用于磁共振腹部检查患者的临床效果[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13):158-159.

[10]陕梦迪,高洁.全方位护理干预对肝脏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患者检查结果的影响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35):156-157.

[11]陈喆.磁共振在中国—2014年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全国磁共振学术大会高峰对话纪实[J].磁共振成像,2014,5(s1):100-104.

[12]赵云霞.安全护理干预在心脏介入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河南医学研究,2018,27(5):956-957.

[13]覃文华,程广,冼旺森,等.快速扫描成像序列在胎儿磁共振检查的临床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2016,23(12):1302-1303.

[14]赖文娟.心理脱敏护理干预在高场磁共振检查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8):141-143.

[15]黄淑程,贾方,郑绮明.基于亲情行为体察的优质护理服务方案在核磁共振增强成像检查中的应用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20,41(20):2609-2611.

[16]马素文,孙峥,吴杰,等.老人儿童及孕产妇磁共振检查护理配合流程的改进[J].护理学报,2020,27(2):24-27.

[17]房伟伟.核磁共振增强扫描检查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20(64):273-274.

[18]樊群博.人文关怀及心理护理在核磁共振检查中的效果和患者满意度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17):249-250.

[19]米伟.人文关怀及心理护理在成人核磁共振检查中的应用价值和满意度评价[J].医药前沿,2020,10(11):205-206.

[20]何美玲.磁共振成像检查时紧张综合征的心理护理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11):1990-1992.

[21]宋圆圆.循证护理在磁共振成像增强扫描检查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0,32(5):139-141.

[22]钟瑜.整体护理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中的价值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10):250-251.

[23]仇志敏,丁长青,刘维,等.个性化优质护理干预在磁共振成像检查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21,28(19):241-245.

自闭症测试范文第5篇

闭经(amenorrhea)是妇科疾病的常见症状,表现为无月经或月经停止。通常将闭经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年龄超过16岁,第二性征已发育,或年龄超过14岁,第二性征尚未发育,且无月经来潮者称为原发性闭经(primary amenorrhea)。以往曾建立正常月经,此后因某种病理性原因致月经停止6个月以上者,或按自身以往建立的月经周期计算停经3个周期以上者称为继发性闭经(secondary amenorrhea)。

【护理评估】

(一)病史

全面详细了解病人的生长发育史、月经史、婚育史及家族遗传病史,识别导致闭经的先天性缺陷或其他疾病与用药情况。包括初潮年龄、月经周期、经期、经量;分娩及产褥过程;闭经时间、闭经诱因、伴随症状等情况。

(二)身心状况

评估病人的精神状态、营养、全身发育状况、身高、体重、智力水平、躯干和四肢的比例,观察有无多毛,注意病人第二性征发育情况,如音调、发育、及腋毛情况、骨盆及是否具有女性体态。并检查双乳,观察有无乳汁分泌情况等。

闭经是病人就医的主要症状,闭经对病人的自我概念有较大的影响。病人担心闭经对自己的健康、性生活及生育能力的影响,当病程过长或反复治疗效果不佳时则会加重病人和家属的心理压力,表现为情绪低落,对治疗和护理丧失信心,反过来又会影响治疗效果。

(三)诊断检查

项目比较多,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1.身体检查 评估精神状态,检查全身发育状况及第二性征发育情况。妇科检查内、外生殖器的发育情况,注意有无畸形及器质性病变。同时注意检查甲状腺是否肿大;有无溢乳。育龄妇女首先应排除妊娠。

2.子宫功能检查主要了解子宫、子宫内膜状态及功能。

(1)诊断性刮宫:适用于已婚妇女。用以了解子宫颈管及宫腔情况,刮取子宫内膜作病理学检查,除了解有无排卵及黄体功能外,还可了解有无子宫内膜结核。

(2)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了解宫腔形态、大小及输卵管情况,用以诊断生殖系统发育不良、畸形、结核及宫腔粘连等病变。

(3)宫腔镜检查:在直视下观察子宫腔及内膜情况,常规取材送病理学检查。

3.药物撤退试验 常用孕激素试验和雌、孕激素序贯试验。①孕激素试验用以评估内源性雌激素水平。服用孕激素(黄体酮或安宫黄体酮)5天,停药3~7天后出现撤药性出血(阳性反应),提示病人的子宫内膜已受一定水平的雌激素影响,但无排卵;如孕激素试验无撤药性出血(阴性反应),说明病人体内雌激素水平低下,对孕激素无反应,应进一步做雌、孕激素序贯试验。②雌、孕激素序贯试验的方法是:每天服用雌激素共20天,最后5天加用孕激素,停药后3~7天发生撤药性出血为阳性,提示子宫内膜功能正常,对甾体激素有反应,闭经是由于病人体内雌激素水平低落所致,病因不在子宫,应进一步寻找原因。若无撤药性出血为阴性反应,可再重复试验一次,若两次试验均阴性,提示病人的子宫内膜有缺陷或被破坏,可诊断为子宫性闭经。

4.卵巢功能检查

(1)基础体温测定:在正常月经周期中基础体温显示双相型,即月经周期后半期的基础体温较前半期上升0.3~0.6。c,提示卵巢功能正常,有排卵或黄体形成。

(2)阴道脱落细胞检查:涂片见有正常周期性变化,提示闭经原因在子宫。观察涂片中表、中、底三层细胞的百分比,表层细胞的百分率越高反映雌激素水平也越高。涂片呈现表层细胞极少或无,且无周期性变化,fsh升高者,提示病变在卵巢。涂片表现不同程度雌激素低落,或持续轻度影响,若fsh、lh均低,提示垂体或以上中枢功能低下引起的闭经。

(3)宫颈黏液检查:羊齿状结晶越明显,提示雌激素作用越显著。若涂片呈现成排的椭圆体,提示在雌激素作用的基础上已受孕激素影响。

(4)血甾体激素测定:包括雌二醇、孕酮及睾酮的放射免疫测定。若雌、孕激素浓度低,提示卵巢功能不正常或衰竭;若睾酮值高,提示有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男性化肿瘤或女性化等疾病的可能。

(5)b型超声监测:从月经周期第10天开始用b型超声动态监测卵泡发育及排卵情况。卵泡直径达18~20mm时为成熟卵泡,估计约在72小时内排卵。

(6)卵巢兴奋试验:又称尿促性素(hmg)刺激试验。用hmg连续肌内注射4天,了解卵巢是否产生雌激素。若卵巢对垂体激素无反应,提示病变在卵巢;若卵巢有反应,则病变在垂体或垂体以上部位。

5.垂体功能检查 雌激素试验阳性提示病人体内雌激素水平低落,为确定原发病因所在部位,需做以下检查:

(1)血prl、fsh、lh放射免疫测定:prl>25μg/l时称高催乳激素血症,prl升高时应进一步做头颅x线摄片或ct检查,以排除垂体肿瘤;fsh>40u/l提示卵巢功能衰竭;lh>25u/l高度怀疑多囊卵巢;fsh、lh均<5u/l者,提示垂体功能减退,病变可能在垂体或下丘脑。

(2)垂体兴奋试验:又称gnrh刺激试验,用以了解垂体功能减退起因于垂体或下丘脑。静脉注射lhrh 15~60分钟后lh值较注射前高2~4倍以上,说明垂体功能正常,病变在下丘脑;若经多次重复试验,lh值仍无升高或增高不显著,提示病变在垂体。

(3)影像学检查:疑有垂体肿瘤时应作蝶鞍x线摄片,阴性时需再作ct或磁共振显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疑有子宫畸形、多囊卵巢、肾上腺皮质增生或肿瘤时可作b型超声检查。

(4)其他检查:疑有先天性畸形者,应做染色体核型分析及分带检查。考虑闭经与甲状腺功能异常有关者需测定血t3、t4、tsh。闭经与肾上腺功能有关时可作尿17-酮、17-羟类固醇或血皮质醇测定等。

【护理措施】

1.加强心理支持 注意建立良好的护一患关系,鼓励病人表达自己的感情,对健康问题、治疗和预后提出问题。向病人提供诊疗信息,帮助其澄清一些观念,解除病人担心疾病及其影响的心理压力,促使其建立信心并积极配合诊疗过程。

2.促进病人与社会的交往 在诊治过程中,鼓励病人与同伴、亲人交往,参与力所能及的社会活动,保持心情舒畅,正确对待疾病。

3.指导合理用药 说明性激素的作用、副反应、剂量、具体用药方法、时间等问题,使病人正确配合。

4.健康教育 讲解闭经常见的相关因素,帮助护理对象识别导致闭经的高危因素,指导配合治疗方案。为病人提供足够的营养,鼓励其加强锻炼,维持标准体重,增强体质。

参 考 文 献

[1]乐杰. 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相关期刊更多

现代特殊教育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江苏省教育厅

名师在线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山西师大教育科技传媒集团

船舶与海洋工程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