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特种设备

特种设备

特种设备

特种设备范文第1篇

关键词:特种设备 安全 管理

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下同)、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特种设备一旦发生事故,极易造成群死群伤,社会影响大。因此特种设备安全状况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国家财产和群众的生命安全。笔者从特种设备的现场安全管理方面,谈谈抓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一些做法,供大家参考。

一、《条例》为依据完善特种设备制度落实

《条例》中规定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节能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节能责任制度。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应当对本单位特种设备的安全和节能全面负责。这就明确了特种设备的生产及使用单位就要抓好制度落实,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安全管理人员自然成为特种设备安全运行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管理要求,特种设备的事故处理同样坚持“四不放过”原则,这些规定都要求严肃查处事故责任者,而查处事故责任者的前提是建立健全并逐步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以制度抓落实,以制度严考核。

二、抓好特种设备基础管理

1、购置资质齐全,检验合格的特种设备并规范特种设备规范特种设备,根据《条例》要求,特种设备的购置应遵守以下要求:(1)购置有制造资质的专业厂家的产品;《条例》规定特种设备的生产必须经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核准的检验检测机构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监督检验;未经监督检验或监督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出厂或者交付使用;(2)特种设备的安全防护装置应齐全,并有监督检验证书、产品合格证和产品质量证明书;(3)特种设备的安装,在一定意义上,属于特种设备制造的延续。安装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特种设备的安全质量。特种设备安装单位,应当经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许可,具备相应条件,办理开工告知手续,提请安装监督检验后,方可从事相应的特种设备安装活动。

2、逐台建立特种设备技术档案

特种设备技术档案是特种设备使用管理的重要基础,可分为原始出厂技术资料、后期管理档案两大部分。(1)原始出厂技术资料内容主要包括:必要的设计资料、监督检验证明、产品质量证明书、相关图纸、技术参数、安装使用说明书、产品铭牌;(2)后期管理资料主要有:安装(移装)验收资料、注册登记资料、设备运行记录、修理与改造记录、安全附件校验记录、定期检验检测记录、故障及事故记录。

三、加强设备养加强设备养保证设备技术状态完好

1、加强作业人员培训考核

特种设备办理注册登记,作业人员培训合格,是特种设备运行的前提条件。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就要建立职工培训考核制度,严格作业人员管理。特种设备管理及操作人员应经专业的培训、考核,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格证书》后,方可从事相应的特种设备管理及操作工作。因操作不当,甚至无证、违章操作引起的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屡见不鲜。因此要求设备管理及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特种设备安全操作规程,这样才能有效地做好特种设备日常管理,保证特种设备正常、安全运行。

2、精检细修,提高设备维修保养质量

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求相关人员要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和熟练的业务能力。特种设备运行条件较为复杂,发生事故影响较大,需要制度化、经常性的进行运行巡视、维护保养。在运行过程中,对关键处所、制动部位、电控系统、安全附件、保护装置等要加大运行监控力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杜绝特种设备带病运行。对承压部件、主要受力部位的修理,严格按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要求进行。维修人员要了解设备结构、性能、参数、工况条件,通过对设备精检细修,使特种设备始终处于完好

3、持证上岗,正确使用特种设备

任何设备都有一定的使用范围和特定的工作条件,只有在规定的范围和条件下使用,才能保障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特种设备同样应在规定的参数下运行,严禁超负荷、超参数运行。使用时主要采取以下措施:(1)使用前确认使用条件是否符合设备的要求,严禁超负荷运转;(2)选用符合安全技术规范的安全保护装置,并定期进行校验,确保保护装置动作灵敏、可靠。

四、严格落实特种设备的严格落实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制度定期检验制度

特种设备的检验,属于法定强制检验。根据国家相关技术规范要求,及时申请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杜绝特种设备超检验期运行。通过定期检验与日常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防止事故的发生,同时也可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具体有以下做法:(1)及时提报定期检验计划,主动与检验单位落实具体检验时间和检验有关的工作事项,尽量做到按计划的检验时间停车检验;(2)做好检验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保特种设备检验工作按时实施;(3)特种设备检验后,针对其技术状况和检验单位出具的检验报告,及时采取技术处理措施,对技术性能合乎使用要求的,及时做好相关记录和资料的归档工作,对发现有安全隐患的,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整改自检合格后,再次提请检验单位进行复检,丝毫不留隐患,确保设备性能安全可靠;(4)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投入运行。特种设备使用合格证是其安全技术状况及使用性能的一种标识,使用合格证从行政和技术上明确了该台设备在正常的工作条件和操作条件下,可以安全运行一个周期。在新建、扩建项目建设中,对于新增加的特种设备,严格履行申报、注册、检验程序。

特种设备范文第2篇

关键词:特种设备;设备安全

中图分类号:TB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20(C)-0121-02

当前,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切实履行职责,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严格落实安全使用等规章制度,确保特种设备处于良好的安全状态;有利于各相关单位建立、健全应急预案和救援措施,安排应急救援演练,确保在最困难的条件下迅速救护人员、减轻危害的影响;有利于广泛加强宣传教育活动,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社会氛围,引导特种设备的使用者(特别是少年儿童)树立安全意识、了解使用常识,提高自我保护、自我防范的水平;有利于定期开展自查,重点是设备的定期检验及安全状况、人员持证情况、使用单位的管理制度执行情况、应急救援预案的落实情况以及隐患的整改情况。

一、坚持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

特种设备之所以被称为“特种设备”,是因为它的使用危险系数特别大,要特别注意、特别防范。要实现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必须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而要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必须坚持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

(一)安全至上原则

认真贯彻执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对涉及特种设备安全的因素,要事先进行控制。一方面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安全技术规范,例如,在每安装一台新锅炉时,首先是资料的把关,在资料齐全和技术监督部门同意报装的前提下,特种设备检验所所派检验员在现场应严格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规定进行现场验收,验收合格才进行投入使用,对验收不合格的应出具整改意见书,整改完毕方可投入使用。另一方面推行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体制,对于在用特种设备,除了国家的定期检验之外,大部分的安全法规还要在企业落实。因为企业的运作是与设备的运行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应该设立专管人员对特种设备的有关资料以及现场操作人员进行动态管理。对于现场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必要时进行定期交流工作经验以促进工作进步。在操作过程中,如果发现问题应及时向上级部门上报,并及时解决问题,对于重大问题还应该及时向当地质监部门上报。做到安全生产,以确保人民群众人身和财产安全。

(二)全面性原则

制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应全面回顾特种设备原管理成果,了解企业生产各个环节对特种设备的要求,并进行全面调查和周密考虑,吸收应用到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所需要选优、协调、统一和组合的事项中。力求使制度趋于完善。

(三)系统性原则

制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把特种设备和生产安全看成一个整体.一个系统。追求特种设备一生的管理,即设计、制造、选型、安装、使用、维护保养、调拨和移装.直至报废的全过程。从特种设备一生的角度出发去进行研究,而不应将特种设备前半生(设计、制造)与后半生(选型、安装、使用、维护保养、调试和移装、报废)截然分开,孤立地研究它。特别是对一台旧整装锅炉的安装,首先质监部门应查清楚该锅炉之前的使用情况及检验报告,特别是最后一次的检验报告,假如是异市锅炉,还要求当地质监部门出具移装证明。这一程序把关后,该锅炉如果有移装使用价值的,质监部门还要责成特种设备检验所对该锅炉的移装前检验,检验合格,才给予从新报装,检验不合格,必须整改合格后给予重新报装,对于报废锅炉,一律不给使用。有这样的严格管理,才能减少安全隐患,也才能为国家带来经济效益。

(四)全员参加原则

特种设备运行安全涉及社会各个方面,单靠企业的领导层重视管理不可能做好这一项工作,应发挥企业全体员工的力量和积极性,依标准规定要求维护保养和实施,提高和保障特种设备安全性能。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是一部全面规范特种设备的生产、使用及其安全监察的专门法规。《条例》主要确立两大安全监察制度:一是特种设备市场准入制度;二是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查制度。但使用单位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对特种设备管理还需要一种科学管理的方法和手段,采用先进的技术,增强使用单位防范事故的能力。

二、完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体制

特种设备安全检查制是为了维护特种设备的安全性能,通过人的五官检查和运用检测手段进行有无异常状态和隐患的检查,以利于把隐患或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特种设备安全检查制分为日常检查、月检查和定期检查。第一,特种设备的日常检查。检查间隔期在一个月以内的检查,其周期应根据不同特种设备或关键部位对安全的影响来确定,每日一次。每三天一次或每月一次。日常检查由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负责。一般在班前5―10分钟时间内进行。日常检查主要靠“望闻问切”检查方法。“望”,是用眼睛看,看的效果有两个,一是直观反映特种设备的真实情况;其次是比较观察,即把正常的与异状的特种设备来比较。“望”的对象有:重要的锅炉的四大安全附件;锅炉外保温是否漏烟或其他现象;锅炉附件是否有异常变化;炉堂内部是否有异常变化。“闻”,包括嗅觉和听觉。用鼻子嗅一嗅特种设备周围有无异常臭味,最明显是烧焦味。如果是橡皮烧焦味,就应联系到电器元件。如果是其他异味,就应联系到是否介质渗漏等;用听觉判断,当听到异常声音,应检查各部位是否紧固和平稳,或其他各部位是否松动和移位。“问”,询问交接班人员和查阅交接班记录,对特种设备日常运行的客观情况必须了如指掌。“切”,是触觉,有些特种设备和辅助设备可以用手去摸一摸.眼睛看不清的伤痕或波纹或异常振动,可用手指去摸,也容易感觉出来。第二,特种设备的月检查。检查间隔期在一个月以上的检查,主要对重要的特种设备和其安全附件或日常检查反馈结果进行的检查。月检查是较系统、全面、专业性的检查,视特种设备状况和部位一般有一个月、三个月、六个月。月检查一般利用节假日进行,由安全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指导维修人员和作业人员进行工作。为得到确切、科学的依据,按照不同的检查项目,选用适当的仪器来检查,以期正确掌握定量情况。同时将检查结果记录下来,作为以后维护保养项目的参考选项。第三,特种设备的定期检查。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定期检查要求,在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一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由检验检测机构按安全技术规范规定进行检验。未经定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继续使用。

特种设备范文第3篇

一、特种设备的选购

特种设备的选购,除满足生产要求外,根据有关规定,必须保证安全要求,选购必须进行严格审查,保证产品质量符合出厂标准,同时达到使用和安全要求。必须使用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特种设备。购置的特种设备必须附有以下相关文件:

(1)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设计文件。

(2)产品质量合格证明。

(3)安装及使用维修说明。

(4)监督检验证明等文件。

二、特种设备的安装

1、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单位必须经省、直辖市、自治区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许可,并具备下列条件,方可从事安装,改造、维修等工作。

(1)有与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

(2)有与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相适应的生产条件和检测手段。

(3)有健全的质量管理制度和责任制度。

2、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的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前将拟进行的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情况书面告知市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告知后方可施工。

3、安装、改造、维修竣工后,施工单位应当在验收后30日内将有关技术资料移交设备维护部。设备维护部应当将其存入该特种设备的安全技术档案。

4、特种设备的安装、改造、重大维修过程,必须经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核准的检验检测机构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监督检验;未经监督检验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

三、特种设备的使用

1、特种设备投入使用前或投入使用后30日内,应向市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登记。登记标志应当置于或者附着于该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

2、设备维护部应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安全技术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1)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书、使用维护说明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

(2)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

(3)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

(4)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

(5)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

3、特种设备使用部门(工段)应对特种设备进行经常性日常维护保养。并定期自行检查。

4、设备维护部应组织维修人员对在用特种设备每月进行一次自行检查。并作好检查记录。

5、在对特种设备进行自行检查和日常维护保养时,发现异常情况的,应当及时处理。

6、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定期检验要求,在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1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

7、未经定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继续使用。

特种设备范文第4篇

特种设备事关人的生命财产安全,电梯等公共场所使用的特种设备安全问题更是倍受关注。

为了解特种设备安全现状,以及当前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思路与部署,本刊记者采访了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局长宋继红。

记 者(以下简称“记”):宋局长您好!近期全国安全生产形势较为严峻,而电梯等公共场所特种设备的安全更是倍受关注,回顾2012年,特种设备安全基本情况怎样?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主要开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宋继红(以下简称“宋”):截至2012年底,全国特种设备总量达821万6700台,比2011年上升12.7%;全国共有特种设备生产(含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气体充装)单位5万6464家,持有特种设备许可证5万8368张;现有持证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706万900人,比2011年上升7.4%;质检系统共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3189个,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人员共1万1936人;全国共有特种设备综合性检验机构530个,另外还有型式试验机构32个,无损检测机构304个,气瓶检验机构1 818个,各类检验机构共有人员6万7185人。

2012年,全国未发生特种设备重、特大事故,总体上处于较为平稳的态势。全年共发生特种设备事故228起、死亡292人,万台设备死亡率0.517、比上一年下降13.11%,实现了国务院安委会下达的事故死亡率低于0.56的工作目标。

在发生的事故中,承压类设备事故的主要特征是爆炸或泄漏着火,机电类设备事故的主要特征是倒塌、坠落、撞击和剪切等。分析事故原因,违规、违章作业和操作不当,以及设备缺陷与安全附件失效,仍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2012年,国家质检总局围绕“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的工作方针,按照“创新发展、真抓实干、稳中求进”的基本要求,坚持“两防”(防止重特大事故、防止重大社会影响事件)工作重点,细化措施,狠抓落实,推进了以下各项工作。

通过制定保障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国家质检总局组织督查各地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实现了“十”期间北京及周边地区特种设备零事故的目标。

开展“打非治违”和质量安全风险排查整治工作。根据国务院安委会和国家质检总局的工作部署,全系统开展了“打非治违”和质量安全风险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打击了翻新改造报废气瓶、在液化石油气瓶中掺混二甲醚、违规拼装电梯和无证制造大型游乐设施等非法活动。2012年,全系统共出动特种设备执法监督检查115万3000人次,检查生产、使用等单位52万6000家,出具安全监察指令书14万2000份,吊销许可证221张,暂停许可证942张,在定期检验中发现并督促企业处理质量安全问题126万7000个,消除了一批安全隐患。

逐步构建多元共治的工作格局。地方政府、有关部门、行业组织、相关企业的责任进一步清晰。国务院安委会继续向地方分解下达了特种设备事故相对控制指标;监察部将质量安全纳入政府绩效管理工作要点;部分省份已将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纳入到地市政府的绩效考核指标。国家质检总局联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意见》;各地不断加强与安监、公安、住建等相关部门的协作,共同制定特种设备监管制度,联合开展执法检查、隐患排查、应急救援。全系统注重发挥行业组织的管理作用,行业自律和监督机制进一步健全。各地通过开展 “质量月”“电梯安全周”等活动,畅通、12365、公众留言等投诉举报渠道,社会监督的效果进一步显现。

探索推进和实施风险管理。全系统树立风险管理理念,制定风险管理制度,开展风险分析,形成风险分析报告;加强应急救援工作,完善特种设备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提高了应急处置能力。另外,全系统还开展了工作风险和队伍风险警示教育活动,查找风险项目,确定防范措施,落实防范制度。

不断提升监管措施针对性。全系统稳步推进使用单位分类监管,全国20个省、600多家企业开展了特种设备使用环节分类监管和使用安全标准化试点,18个省制定了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范及地方标准;继续开展按设备、按区域分类监管试点,完成大型起重机械安装安全监控管理系统前期示范试点和试验验证工作;在公共交通领域推行电梯维保制度改革和安全责任保险,推动地方政府建立老旧电梯更新改造机制,探索将故障远程监测、电子标签、条码管理等物联网技术,应用于电梯、气瓶安全监管。

持续夯实安全监察工作基础。完善了特种设备法规标准体系、动态监管体系、安全责任体系、风险管理体系、绩效评价体系和科技支撑体系六个工作体系建设;加快了立法进程,目前,《特种设备安全法》已颁布在即;2012年,国家质检总局颁布了《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等9个安全技术规范,各地也不断推进地方法规规章及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全系统注重队伍能力建设,大力开展安全监察和检验检测人员业务培训。

记:2012年,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确实取得了扎实的工作成效,那么请您介绍一下2013年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总体思路和要求。

宋:2013年,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总体思路和要求是:以防止发生重特大事故和重大负面影响事件、万台设备死亡率控制在0.47以下为目标,从理论体系、制度体系、技术体系、工作机制4个方面,完善中国特色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体系。

进一步完善理论体系。正确理解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发展经济的深刻内涵,把握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质量安全需求,与相对落后的质量安全保障能力之间的矛盾,认识市场经济运行规律下的工作特点,进一步完善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理论体系,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进一步完善制度体系。要加快立法和制度建设,开展法规及相关制度的后评估,做好立、改、废的工作,推进制度创新,改革完善行政许可、监督检查等基本制度,突出分类监管,优化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制度体系。

进一步完善技术体系。特种设备安全工作涉及材料、力学、化学、机械、电气等多个学科,是一门真正的“技术活”。一直以来,我们注重技术的研究,注重技术的应用,注重发挥技术机构的作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下一步,要以中国特检院为龙头,以全国特种设备科技协作平台为纽带,不断扩大科研队伍,开展科研攻关,发挥科技引领作用;要加强检验检测机构、能效测试机构的高技术人才、设备的投入,提升技术机构的能力,充分发挥技术支撑的作用;要加强新技术在监管、检验中的应用,特别是物联网、信息化等技术的应用,不断创新监管手段。

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特种设备安全不能依靠运动式的检查来实现,建立和完善长效机制才是正确的选择。近年来,我们形成了分类监管、动态监管、“打非治违”、“专项整治”等机制,但这些机制还不够完善。我们要以提升监管效果为目标,在实践探索中,不断创新机制,特别是质量安全责任机制、突发事件应对机制、培训教育机制等等,提升监管的科学性。

记:您刚才多次强调了风险管理的概念,那么结合2013年前5个月特种设备安全形势,请您谈谈如何运用风险管理理念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

宋:截至2013年5月31日,今年1-5月全国共发生各类特种设备事故79起,死亡77人,受伤69人。与2012年同期相比,事故总起数减少6起,下降7.06%;死亡人数同比减少5人,下降6.10%;受伤人数同比减少32人,下降31.68%。

从事故总体情况分析,设备数量大和风险系数高的电梯、起重机械、锅炉、压力容器的事故数据居于前列,较为突出的特征有三点:一是电梯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明显上升,特别是5月份电梯事故相对比较集中,发生事故8起,死亡7人;二是锅炉、压力容器事故中,死亡、受伤人数均出现上升;三是起重机械事故起数、死亡和受伤人数同比均明显下降。

目前,根据事故原因分析,由于违规操作、违规使用、管理和维护保养不到位导致事故发生的情况仍然突出,说明“打非治违”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任务仍然艰巨,仍需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继续做好相关工作。

谈到特种设备定义及风险管理理念,我们有这样的认识,事故风险是特种设备的固有属性,根据事故风险理论,风险是事故发生后果与事故发生概率的乘积。特种设备一旦发生事故,其后果或者说灾害程度与设备的实际运行参数相关,如:锅炉的蒸发量、电梯的运行高度与速度等;但特种设备发生事故的概率,可以通过相关单位各种有效工作加以控制,从而最终实现控制风险。

针对这一理论特征,我们期望通过树立风险管理理念,通过降低事故概率控制风险,坚守特种设备的安全底线。

一方面,我们从机制与体制、法规标准上,推动特种设备安全保障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现行的特种设备安全法规中,充分体现了鼓励运用特种设备新技术的相关政策,为推动特种设备技术进步、提升安全保障技术水平提供了法律保障。我们组织开展了国内外法规标准对比研究,组织召开各种安全技术国际论坛,及时了解、分析、研究、消化国际上各种技术发展潮流,及时建议相关标委会提升标准中的安全要求,为推动特种设备技术进步、提升安全保障技术水平提供了理论保障。我们组织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技术委员会相关设备分委员会,或相关设备标委会,开展特种设备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与现有法规标准安全等效性的评估,加快特种设备技术层面新生事物进入市场的效率,为推动特种设备技术进步、提升安全保障技术水平提供了制度保障。这方面的努力,旨在实现推动特种设备理论层面发生概率的有效降低。

另一方面,我们通过及时监测风险,尽力将风险消除在萌芽中。我们引导、鼓励、推动各地,特别是生产企业和使用单位,合理运用物联网技术等科技手段,提升监测特种设备实时风险的及时性,消除出现风险的概率,避免和防止发生次生灾害。我们将根据日常检验、监察工作数据,分析在用特种设备实际风险情况,及时向相关单位警示或纠正。我们还会定期组织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技术委员会召开研究论证会议,分析各类特种设备系统性行业风险,通过完善政策、法规、规范、标准和具体措施,实现预防和控制特种设备安全系统性、区域性风险。

特种设备范文第5篇

关键词:石化特种设备 安全性 检验 重要性

特种设备作为石油、石化企业生产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企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般来讲,所谓的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内专用机动车辆。在整个石油生产中,随着石化特种设备的广泛应用,有效的推动了石油、石化企业的发展。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因石化特种设备自身存在较大的危险性,提前做好检测工作,则是预防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前提,也是检验人员继续完善的问题。在此,本文从以下两个方面出发,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一.石化特种设备检验的重要性

结合当前我国石油、石化企业的实际生产状况可以得知,石化特种设备在其生产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且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石化特种设备的种类、用途也日益多样话,既有室内的,也有室外的,甚至还有埋在地下或穿越河道、桥梁、道路等地方的设备。但在实际应用中,基于石油石化企业开发、生产、加工、炼制、罐装、运输的特殊性,导致特种设备经验的周期性在很大程度上呈现出检验时间短、检验任务重等现象。甚至在很大程度上,检验人员为了确保检验结果,需要登高、钻罐,系用安全带、佩戴防毒口罩、安全帽,登高携带检测仪器、设备进行检测工作,每个环节都必须认真仔细、高度警惕,既要保证自己人身的安全,还要保证检验设备的安全 既要保证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又要保证不留事故隐患。由此可见,在整个石油、石化企业的生产经营中,石化特种设备检验活动能否顺利进行,将直接关系着石化企业的发展。

二.完善石化特种设备检验的途径

(一)加大石化特种设备检验的宣传力度

在强化石化特种设备检验的过程中,其基本前提在于石化企业的工作人员能够正确认识到石化特种设备检验的重要性,并在其日常工作中对设备检验工作给予全面支持。这就要求石化企业的负责人能够利用自身条件,加大石化特种设备宣传力度,在阐明安全技术检测是预防、检测、监控伤亡事故需要的同时,还是石化企业生产经营的核心所在。将石化特种设备工作得重点转移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运行轨道上,为石化特种设备检验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检验单位和受检单位的密切配合

石化特种设备在检验的过程中,检验单位与受检单位之间的配合尤为重要,若双方配合出现问题,将会直接降低石化特种设备的检验结果。从受检单位来讲,在配合检验单位时,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石化特种设备的使用单位在使用设备开展生产活动时,应结合着自身单位的实际发展需要,建立起科学完善的特种设备安全、节能管理制度,由专业负责人对设备的安全、节能进行负责。第二,在整个检验过程中,设备使用单位应提供必要的安全保证措施,避免检测现场出现安全隐患事故,尤其在用电安全上。第三,石化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及时清理设备中的有毒、有害物质,避免对检测人员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第四,安排有责任心、熟悉生产流程、有组织协调能力的人员协助现场检验工作,确保石化特种设备能够得到按时、定期的检验。

(三)降低使用风险,增加检验的有效性

在石化企业的日常生产中,特种设备安全是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特种设备的安全涉及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使用、检测检验等各个环节。这些环节之间有着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作用,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设备的安全运行。在《中石油六大禁令》中,第一条就是严禁特种作业无有效操作证人员上岗操作。基于石化特种设备自身的特性,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定的风险,而特种设备风险的控制一般是指检测人员在了解特种设备工作性能的基础上,对石化特种设备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分析、评估,确定设备的风险程度,参照风险可接受准则,针对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努力避免或减少特种设备风险最终酿成事故危害。由于特种设备风险的程度不同,具体的风险控制措施也不尽相同,但总体上讲,一般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首先,检测人员作为整个特种设备检测活动的实施者,其安全意识及检测技术如何,将直接决定着石化特种设备的检测质量。强化检测人员的安全教育与技术培训,能够有效的检测人员安全意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强化检测人员安全教育及技术培训的过程中,石化企业应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积极开展危险事故预防培训,增加检测人员危险预测能力,提前做好危害事故预防;另一方面,石化企业还应强化检测人员管理,最大限度将认为的不安全行为降到最低。其次,随着石化特种设备性能的不断提升,其检测方式也应随之改变,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满足设备的运行需要。创新石化特种设备检测技术,将人为影响因素降到最低,在提高危险事故预防系数的同时,还能为设备的安全运行奠定坚实的基础。最后,在降低石化特种设备使用风险的过程中,检测人员应严格遵守国家相关部门制定的法律法规及安全技术要求,将检测工作彻底落实到石化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维修、改造、检验等各个环节中。而针对那些非法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石化特种设备的企业,检测人员可以按照国家相关规定,上报到相关部门,避免安全隐患的遗留。

石化特种设备检验结束后,其有效性分析是指检测人员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对设备的各个功能、指标进行分析,确保其应用过程中的安全性。结合我国现有的石化特种设备能够看出,其常规检验模式主要是以《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在用压力管道定期检验规程》中的一些通用检验方法为主,这些条款在很大程度上总结了设备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并对该问题的出现提出了明确的预防措施及完善方式,换而言之,这些条款是在多年的实践总结中一点一滴的积累起来得,在保证设备安全运行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检测人员在整个设备检测中,不仅要保证承压设备本体的强度,还要考虑介质、温度与设备的相互关系、设备外部环境的影响,避免造成设备与工艺的分离。

总 结:

综上所述,面对当前石油、石化企业之间激烈的市场竞争,石油、石化企业在生产经营中,要想从根本上保证自身的经济效益,其核心在于提高石化特种设备的安全性能。这就要求检测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能够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在提高自己检测技能的同时,为石化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杨光.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重要性[J].品牌与标准化,2011,(20).

[2]房文勇,周素桃.天峨十年特种设备重特大安全零事故[J].安全生产与监督,2011,(03).

[3]杨荻秋,陈树贵.浅谈特种设备检验与安全管理[J].品牌与标准化.2011,(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