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范文第1篇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特种设备的生产(含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下同)、销售、使用、检验检测和监督管理,应当遵守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下同)、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包括特种设备附属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和与安全保护装置相关的设施。

军事装备、核设施、航空航天器、铁路机车、海上设施和船舶以及煤矿矿井使用的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房屋建筑工地和市政工程工地用起重机械的安装、使用的监督管理,压力管道设计、安装、使用的安全监督管理,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的领导,督促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履行职责,保障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必需的经费,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及时予以协调、解决。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配合、协助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做好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县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是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以下简称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建设、财政、价格、工商行政、监察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有关行业协会应当加强对本行业内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自律管理,配合、协助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做好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特种设备的生产单位,应当依法报经国务院或者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许可;特种设备的使用单位,应当依法向设区的市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办理登记;特种设备的检验检测机构,应当依法报经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核准。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检验检测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人员证书、检验检测人员证书。

第七条特种设备的生产、使用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有关特种设备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和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生产、使用,保证特种设备的产品质量和安全使用。

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依法对本单位特种设备的安全全面负责。

提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办理第三者责任保险。

第八条特种设备的销售者应当建立并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验明特种设备出厂时应当附有的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设计文件、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修说明、监督检验证明等文件。

第九条销售、转让二手特种设备,应当向设区的市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办理登记。

二手特种设备在销售、转让前,应当经检验检测机构检验检测或者安全技术鉴定合格,符合安全使用要求。

使用二手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在二手特种设备投入使用前向设区的市特种设备监督管理部门办理登记。

鼓励二手特种设备进入特种设备专业市场进行交易。

第十条禁止销售、转让、出租、出借和使用下列特种设备:

(一)非法生产的特种设备;

(二)未附有本条例第八条规定相关文件的特种设备;

(三)未附有本条例第九条第二款规定相关文件的二手特种设备;

(四)国家明令淘汰的特种设备;

(五)依照国家规定应当报废的特种设备。

第十一条气瓶充装单位、瓶装气体销售者在气体充装、销售前,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对气瓶进行安全检查。

禁止使用下列气瓶充装、销售气体:

(一)没有检验检测标识的;

(二)超过定期检验周期的;

(三)经检验检测不合格的;

(四)超过安全使用年限的。

气瓶充装单位、瓶装气体销售者发现有前款第(一)、(二)项规定的气瓶,应当按规定送检验检测机构检验检测;发现有前款第(三)、(四)项规定的气瓶,应当作出回收处理。

气瓶的回收处理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第十二条锅炉房的建造设计方案应当符合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

依法不需要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领施工许可证的小型锅炉房建筑工程,其锅炉房的建造设计方案应当报经市、县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核准后,方可施工。

锅炉房的竣工验收报告及标明与相邻建筑距离的图纸,应当在锅炉安装前报市、县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第十三条锅炉用水的水质、锅炉的化学清洗和停炉保养,应当符合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

锅炉停用一年以上重新启用的,应当经检验检测机构检验检测合格。

第十四条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履行法定的检验检测义务时,有权自主选择委托有资质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有关部门不得对其选择委托权进行限定。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在十日内将法定的检验检测结果、鉴定结论,报县(市、区)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第十五条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进行检验检测,应当客观、公正,符合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依法对检验检测结果、鉴定结论承担法律责任。

第十六条禁止伪造、冒用、转让、出租和出借下列证书、文件或者标识:

(一)特种设备生产许可证书、使用登记证书、检验检测机构核准证书;

(二)特种作业人员证书、检验检测人员证书;

(三)检验检测机构的检验检测结果、鉴定结论、检验检测标识。

第十七条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用油桶等容器改装或者采用其他类似材质卷制、焊接的可以输出蒸汽、产生压力的简易设备。

第十八条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投诉举报、执法责任等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制度,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执法队伍建设,切实履行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职责。

第十九条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已经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条违反本条例第九条第一、三款、第十一条第一、三款、第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的,由县级以上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二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一条违反本条例第十条规定的,由县级以上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按照下列规定予以处罚:

(一)违法销售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销售的特种设备,并处特种设备货值金额等值以上三倍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二)违法转让、出租、出借、使用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转让、出租、出借、使用的特种设备,并可以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第二十二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一条第二款规定的,由县级以上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没收气瓶充装单位、瓶装气体销售者的气瓶,并可以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并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第二十三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二条、第十三条规定的,由县级以上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止使用,并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四条违反本条例第十六条第(一)、(三)项规定的,由县级以上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违反本条例第十六条第(二)项规定的,由县级以上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五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七条规定的,由县级以上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按照下列规定予以处罚:

(一)违法生产、销售简易设备的,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简易设备,可以并处简易设备货值金额等值以上三倍以下罚款或者二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逾期未改正的,处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二)违法使用简易设备的,责令停止使用,限期拆除、销毁;逾期未改正的,予以没收或者、销毁,并处二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加强措施

中图分类号 TB4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3)011-0156-02

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一直是各企业各单位的重点管理工作之一。特种设备是具有加大危险性的高炉、压力容器以及压力管道等很可能危及到人身安全的大中型设备。对于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经过多年的管理加强和完善,已经取得了较显著的成效,但是,针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上仍然存在的问题,应当坚持加强和整改的步伐,采取更多有效措施,促进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能力的全面提升。

1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现状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作为我国企业和单位安全管理的重点管理对象之一,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特种设备安全法(草案)》,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进行更加全面的立法管理,将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上升到一个全新的更加全面的管理层面,这是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一大进步。虽然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和法律上的规范,各企业各单位也加大了自身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力度,但是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仍然存在很多管理上和重视程度上的不足,导致很多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的发生,这些都是目前我国安全设备面临并且急需改善和加强的方面。

根据国家质检总局2010的对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状况的公告显示,2010年我国发生大、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的数量和造成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情况来看,加大事故的占比重较大。其中,发生于使用环节的事故占比重高达70%左右,其余几项分别是发生于安装、维修以及改造和运输等环节中产生的。总体来说特种设备在使用环节过程中的事故高发率是不容忽视的,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往往也是巨大的,种种数据都表明加强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能力是特种设备管理的重中之重,是特种设备管理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努力方向。

2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意识上的不足

意识上的不足往往是错误发生的潜在因素。虽然我国已经用明文和法律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进行了规范,但是重视程度的不够和意识上的不足仍然是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中,由于安全意识的薄弱,常出现的操作不当和没有按照流程和使用规则严格进行等原因造成的安全事故发生是屡见不鲜的,这都是由于在日常操作和使用过程中,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和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够,容易产生疏忽和松懈,也是由于上层领导对安全意识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在设备管理过程中进行反复的强调,忽略了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安全意识培养是很多安全事故造成的潜在原因,为很多悲剧埋下了伏笔,安全意识的加强是非常值得注意和改善的方面。

2.2 管理上的不足

根据调查和相关数据分析显示,我国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的发生多集中于使用环节,其次是维修和改造和运输等环节中,总体来说,主要是集中发生在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环节上,管理上的不足是造成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虽然已经有相关的法律规章对于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进行了相应的规范和规定,但是在实际管理和操作过程中,违章作业的现象还是明显存在的。根据调查显示,目前使用环节发生的安全事故之中,又有70%以上是由于违章作业造成的,其中违章作业包括操作人员的违章操作、不当操作甚至存在很多的无证操作现象其中非法制造、修理、改造以及非法使用等原因造成的安全事故占第二大比重,非法的制造和改造使用行为导致设备质量没有保证,导致安全隐患的增大和最终安全隐患的发生。这些都是由于违反了相关操作规章制度标准和要求的行为导致的,是特种设备管理上的不足,体现了特种设备在实际管理中制度不严,没有专门的管理和设备检查人员、特种设备的管理长期处于无监督的状态之下,基本的管理工作被忽视,流程管理不规范,甚至存在很多违法行为,都是管理制度上的不完善导致的。

2.3 技术上的缺陷

技术上的缺陷和不足也是造成特种设备安全隐患的主要原因之一。常见的技术问题造成的安全事故主要有例如过滤缺水、超压或者安全联锁装置使用不当或者装置失效等原因造成的安全事故,另外化学危险介质的泄漏和混入可燃介质等原因造成的安全事故也不少,这些都是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总的来说,在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和使用过程中,由于技术上的限制和操作人员专业知识上的不足造成的安全事故也是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水平提高目前面临的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3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加强措施

3.1 建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责任机制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措施策略

一、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意义

一是对企业正常运转具有推动作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是关系企业生存发展的三个重要因素。这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对于特种设备企业而言,特种设备又是一种特殊的生产资料,要求企业对这种生产资料投入更多的财力和精力进行管控。同时这种特殊的生产资料也对企业的正常运转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是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也得到极大的改善。特种设备在生活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无论是企业生产中的锅炉、压力管道等设备还是公共场所的电梯、交通运输设施或者是人们休闲娱乐的游乐场等场所都是特种设备应用的重要地点。然而,这些地点人流量大、人口密集,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后果不可预测。而作为事故高发的特种设备就更应加强监管,重点进行检查维修,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促进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特种设备是涉及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特种设备的生产和使用涉及到我国的国民经济生产。在石油、运输、机械等众多国家基础产业当中,特种设备的使用频率都是极高的。目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特种设备的生产和使用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但是特种设备的安全问题依然是国家关注的重点项目。

二、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安全管理意识淡薄

对于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问题,在许多使用部门当中,只是简单的认为经过国家质检合格的产品都是完全安全的,缺乏对于各种设备安全概念的明确认知。与此同时,一些部门单位对于特种设备的具体类型和分类模糊,对于各种特种设备的使用方法、操作要求、保存要求不甚明晰。另外,在安全使用特种设备的过程中忽视安全问题,使用随意性大、缺乏规范性。这种错误的认知给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造成了很大的不确定性,极易产生安全问题。

(二)安全管理机制缺陷

通过分析目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现状,我们不难发现,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制缺陷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其一,这种机制缺陷表现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专业人员的不足,进而导致整个管理层次的能力缺失。其次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责任制度并没有得到完全的落实,使得许多安全问题找不到具体的责任人员进行管理。另外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条例制度的执行以及具体的操作行为规范也严重影响着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制的构建。

(三)特种设备检修和维护管理问题

特种设备的检修和维护往往是关乎特种设备安全的一大重要问题。目前我国的许多企业在使用特种设备的过程中往往缺乏这种定期维护和检修的意识,一方面由于管理过程会产生大量的资金,另一方面也是缺乏专业性的人才,在特种设备的安全检修维护过程中涉及大量的专业知识的应用。

三、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问题的应对措施

(一)深化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意识

深化企业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意识首先要明确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的重要性。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不仅仅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方面,更是一种法律要求,企业要严格遵守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相关法律制度,提高安全管理意识。其次要提高相关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对于管理人员而言,一定要明确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利害关系,明确安全管理的经济效益,保障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

(二)完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机制是一个庞大的系统体系。在完善原有的安全制度体制的基础上,国家应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完善法律监管制度。企业也要加大对管理干部业务能力的培训力度。将安全责任分配到个人,让每一个人都投入到安全管理当中,明确职责分工。做到“事故前有预防,事故后有措施”。在日常生产生活中严格执行安全管理条例,提高安全意识,增强管理能力。

(三)实现专业检修,定期维护

为了保障特种设备的安全性要对特种设备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这种管控不仅仅体现在特种设备的操作过程当中,还应该针对特种设备的检修和维护进行专业化的设定。

四、结语

综上所述,特种设备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必须加强对特种设备安全的管理。国家相关部门切实履行职责,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法律保障。各企业生产部门和使用企业也要充分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落实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相关管理条例,明确管理意识提高管理能力。共同投入到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当中,为特种设备安全运行保驾护航。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特种设备 管理问题 建议

1 特种设备基本管理问题分析

1.1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资质漏洞

无论哪个方面,都应以人为基础,以人为核心,特种设备管理也是如此。不光光是持证上岗,还应具备熟悉的特种设备知识和操作规程,才是为特种设备安全提供最可靠的积极保障。目前在特种设备管理方面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无证上岗的现象难以从根本上加以杜绝。之所以会存在这个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最主要的还是企业认识不到位,过多强调降低生产管理成本,造成有意或无意对特种设备的管理方面投入的减少或不到位。

1.2各企业的“事后管理”态度

各个企业对于特种设备维修和管理态度, 更偏向于“事后管理”。企业单位意识浅薄,总报以侥幸心态,设备不出事就完事大吉。设备管理人员业务不熟,信息沟通不及时,只抓“违章”而忽视了本质安全。没有开展预防性检测工作,没有进行事前的系统安全评价,工作重点放在处理已发生的事故,往往奔命于“亡羊补牢”,而忽略了从使用、维修阶段就开始抓本质安全。

1.3 现场监察存在一定的形式主义

特种设备管理工作的环节在客观上受到了两个因素的制约。其一是监察人员本身的资质问题,第二是特种设备的日新月异,特种设备知识的过于陈旧,更新速度追不上变化的速度,所以监察工作人员大多对于特种设备的原理和相关领域的知识认识有限,故在开展现场监察工作时难以发现不明显的技术隐患。

1.4上报制度的漏洞

上报制度未能按相关规定严格执行特种设备安装、使用、维护保养等过程,包括出现多种记录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向有关部门提交相关的统计报告。定期统计汇报的内容包括特种设备安装、大修改造前,使用单位将施工方案等相关资料向相关部门汇报备案;新增特种设备投入使用前,使用单位向上级相关部门注册登记。而在企业运作中,特种设备的管理往往未能实现专人专项管理,从而使相关资料不能及时上报。

1.5 检验单位应自检自控

质监部门对特种设备的检验,不同设备不同的检验年限一般为一到六年不等。在周期内的特种设备安全使用,应有使用单位自检自控,避免出现管理上的漏洞。而有的企业和使用单位完全依赖于维保单位或者检验单位,甚至只重视生产,不考虑设备的安全性能。

2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建议及措施

2.1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

(1)健全管理网络。

健全的管理网络,为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企业应每月召开各部门管理人员会议,加强管理强度;每季召开特种设备安全会议,强调安全生产重要性;每月召开操作员会议,为每位操作员敲响警钟。做好分析通报有关情况,及时协调解决有关问题。

(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由有关部门进行培训、考核,并取得相应的操作证,才能操作设备。在此基础上,还可以结合实际,开展岗位操作技能竞赛,提高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安全操作技能,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操作。

2.2 加强特种设备数据信息管理

(1)实现企业特种设备数据信息的统一管理。

建立特种设备台帐,并纳入日常管理,确保特种设备管理没有盲区,信息管理办法可选用相关软件来实现,实现通过一定的查询条件,找到相应的特种设备,实行管理操作。数据信息包括:型号、出厂编号、制造单位、投用时间、使用部门、检验日期、备品配件、其他相关信息等。并在此基础上到质监部门特种设备管理处进行登记注册,做到凭证使用。

(2)及时进行数据采样 ,完善相关的记录资料。

首先,日常维护,包括委托的维保单位及维保人员的联系方式、特种设备及其附件装置、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性维护保养、定期监察的内容和记录;第二,维修保养记录,详细记录故障信息及维修内容,为今后的故障维修及设备运行监控提供历史依据;第三,维护成本统计,将特种设备维修成本累积计算,根据维修记录,给设备处理提供充分依据,从而由此决定设备是继续维修还是报废;第四,确保特种设备档案齐全完整。明确特种设备档案收集归档的基本内容:设备全套图样,构造和使用说明书,备件图册,总成件的检验证明等收集齐全。

2.3完善设备使用过程管理

(1)严把特种设备采购、安装;凡是企业需添置特种设备时,在认真研究和确定使用参数的同时,还要进行广泛的调研和比较,然后再确定制造、安装单位,确保特种设备制造、安装许可证及相关资料齐全,质量可靠,不给日后的安全使用留下隐患。

(2)运行中的特种设备要定期进行巡检、监测。检查周期要比其他设备短,检查项目和力度都要大。设备一旦发现异常,立即报告相关负责人,遇到紧急情况,随时采取应急防范措施。

(3)加强特种设备的维修保养使用人员应将班中设备运行状况记录在运行日记中,做到班班交接。企业可编制如《特种设备日常检查记录情况表》,在生产中要求使用单位的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对设备的运行情况做完整的记录,设备的检查、维修保养、检验鉴定情况也要随时记录,并定期组织单位主管、技术人员对各项记录进行检查、分析,总结规律。做到特种设备管理工作有规程、实施有记录、问题有整改、处理有结果,形成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运行机制。积极组织开展状态监测,使设备现场管理和事故预防手段趋于科学化和现代化。

(4)加强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培训考核。发生特种设备事故的原因表现为人的不安全行为或者设备的不安全状态。对人为因素,应通过培训教育及严格执行制度规范来纠正。对特种设备的作业人员,包括安装、维修保养、操作等人员,应经过专业的培训和考核,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格证书”方能从事相应的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强化了、行为规范了、操作技能提高了,特种设备安全工作才会有保证。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施工现场;特种设备;不安全因素;安全管理;运行管理;故障检测

一、加强施工现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近年来我国建筑业迅速发展,为了提高工程进度及经济效率,建筑施工行业对特种设备的需求量也急剧增长。但由于施工特种设备结构复杂、体积庞大,对操作程序的专业技术要求高,使其对环境、人员造成极大的安全威胁;如果对建筑工地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不到位,所导致的严重后果不堪设想。特种设备一旦发生事故,将造成群死群伤的严重后果,所以我们应将建筑工地上使用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作为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制定严格、科学、合理、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并严格落实国家、省、市及行业的相关规范及要求,加强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才能更好的发挥出特种设备的优势和经济效益。

二、施工现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建筑施工行业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一般为施工企业,各类特种设备需要在施工现场合法使用前,在监理单位进行过程督促、管理、审核的情况下,施工企业及设备产权、租赁单位需向行业政府主管部门申请办理产权登记备案、进场报验、安装告知、第三方机构的监督检验和使用登记等一系列手续。在此过程中需编制相关的专项方案和各类管理制度。但为了能尽快取得相关的合法使用手续,施工企业对相关的资料存在弄虚作假的现象,如未结合实际情况编制有针对性的、可操作性强的管理制度及相关专项方案;而监理单位往往对施工单位报审的各类资料审查不严格、不仔细,未仔细审核相关内容即签字审批通过。行业政府主管部门在颁发使用登记证后对施工单位的使用过程会进行不定期的监督抽查,各类制度落实不到位是施工单位管理中的通病。例如定期检查制度规定每半个月由相关专业人员对设备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但档案资料中无相关的检查记录,或实际未组织开展相关的检查活动,为了应对上级主管部门的检查而临时填写一份检查表,检查表中未能体现任何特种设备实际存在的问题,逐条填写“符合要求”,对特种设备本身存在的问题却一概不知,待上级主管部门检查发现后才安排专人进行整改。另外特种设备的使用单位为了追求施工进度,在特种设备带病作业或操作人员无证上岗、指挥司索工配备不足、作业环境安全防护不到位的情况下,从项目经理到班组长等各级管理人员均存在强令冒险指挥相关人员违规使用特种设备的现象,例如像起重吊装类特种设备长期存在超负荷运行情况。存在的上述相关情况一旦导致发生安全事故,相关管理责任人将承担无法推脱的法律责任。(二)作业人员安全责任意识差建筑工地一线作业人员是人身安全最容易受到隐患威胁的群体,同时作业人员的管理也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内容;几乎所有的一线作业人员均为进城务工的农民,普遍学历较低、年龄偏大;对施工现场存在的各类危险认识不足,自身安全保护意识较差,更对特种设备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隐患认识不到位,为了方便自己,盲目使用特种设备,对特种设备为自己带来的便利而乐于其中;部分设备使用和管理者对特种设备的检查存在走过场、流于形式的现象,或是司机违章操作,未能及时发现设备本身存在的问题及故障,或是发现安全隐患后未及时进行整改修复而继续使用,因此安全责任意识差往往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三)特种设备操作者技术水平低在建筑工地常见的各类特种设备均需专业司机来操作运行,而相关的专业操作人员必须经过政府指定的相关部门进行培训考核合格,取得作业项目与特种设备相匹配的特种作业岗位资格证书后才能操作特种设备。但是目前大部分施工单位在人员配备问题上存在严重不足,档案资料中的操作人员与现场实际操作者不符。有些施工单位为了节约成本,招聘了会操作特种设备但无证的人员上岗,而这些操作人员并不了解特种设备的相关规范要求和岗位操作规程,往往在操作、使用时存在违章、违规现象;同时在专业技术水平上存在严重的不足,他们以自身经验及有限知识进行操作并处理特种设备在使用中所遇到的各类问题,没有经过专业、系统的技术培训。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没有制定针对性较强的管理措施和相关制度,操作规程执行不到位,常常因操作不当出现设备故障,同时严重威胁了一线工人的人身安全,导致事故风险增加。(四)特种设备老旧、维护不到位在特种设备的采购、安装拆卸、使用和维护保养方面,每个环节都有其严格的要求和规定,因此增加了相关使用、产权、维保单位在人员和成本方面的压力;为了节约成本减少投入,有些特种设备使用和设备产权单位对特种设备的定期维护保养不全面、不到位;有相关单位在特种设备未出现重大安全隐患时不对其进行定期的维护保养,仅安排资料员填写维保资料应对主管部门的检查;甚至有些施工单位为了节约成本而对一些老旧、安全技术措施不到位的特种设备未及时进行更换、改造,导致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风险增大,同时缩短了特种设备的使用寿命。除此之外,有些特种设备已使用多年,电气设备、线路、仪器仪表、安全限位装置老化,损坏后未及时维修更换,金属结构连接件焊缝开裂,主要部件锈迹腐蚀严重,相关使用、产权、维保单位没有及时做好全方位的检查及维护,未及时联系生产厂家进行改造,也没有投入资金进行更换或加装起到安全防护、限位作用的零部件,导致施工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受到极大的威胁。

三、施工现场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措施

(一)加强教育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经常性组织各类安全生产活动,并要求所有作业人员参加,在施工现场营造出安全重于一切的工作氛围,增强人员安全责任意识。对特种设备使用、操作人员进行全面的、系统科学的规范操作及行业相关事故案例的教育培训工作,同时开设农民工夜校进行日常教育培训,并采取季节性的定期安全教育培训;组织开展“岗位知识和操作能手竞赛”和“三不伤害”等活动,并在安全经费中提取部分费用设置安全奖金,奖励安全行为表现优秀、安全综合素质高的先进个人,进一步强化一线作业人员的自我安全保护意识;加强特种设备司机、指挥司索等人员的管理,要求按岗位操作规程严格落实操作步骤与程序;组织相关人员对与特种设备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条例进行学习。通过加强教育培训来提高相关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要求所有人员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同时特种设备的相关单位应当招聘经过正规培训已取得政府主管部门颁发的特种设备操作资格证的人员,并经企业内部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培训考核合格,由安全管理和技术人员对其进行岗位风险告知、岗位技术交底后再上岗操作,将“禁止无证上岗”的制度落到实处。(二)明确各岗位的安全职责1.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特种设备使用操作者的责任明确到个人,制定完善岗位作业人员的工作制度,按每台设备对管理者、使用操作者采取定人定岗定职责的“三定措施”,并将管理责任人和操作人员的证件张贴在设备的明显部位,对其工作范围进行具体的分工,做到职责、权限分明,并通过各类制度的落实,杜绝违章操作、无证上岗、脱岗离岗等现象;通过具体的管理办法明确对特种设备的操作者和安全管理者的相关责任,提高特种设备使用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2.特种设备的安装拆卸和维修保养单位均应是按国家相关规定取得相关专业资质的企业,但由于相关的责任制度落实不到位,在国内建筑行业特种设备安装、拆除作业时发生的人员伤亡事故并不少见。特种设备的安装拆卸单位应在作业前与委托单位(设备产权、使用单位)签订合同及现场安全管理协议书,明确双方的安全责任,并编制详细的作业指导计划书和专项方案及拆装作业安全管理制度,在危险性较大的环境和场所进行安装作业前应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并经监理单位审核通过后方可进行安装作业;所有安装、拆卸人员应持相对应的有效证件上岗,并经过安全教育培训及岗位技术交底,同时劳动关系所在企业应为相关人员购买社会保险及意外伤害保险;安装、拆卸作业过程中企业技术负责人及安全管理人员应在现场指导,施工总承包单位应配备安全管理人员做好拆装作业区的安全警戒,禁止闲杂人员进入危险区域;严格按照安装拆卸程序和已审批的专项方案进行作业,并落实各岗位的安全职责;高空作业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戴好安全帽并穿防滑鞋,禁止违规操作,确保整个安装拆卸过程的安全。此外,特种设备的维修保养单位应严格执行相关技术规范和要求,按照维修保养合同的约定定期对特种设备进行全面的维修保养,并制定维修保养制度和岗位安全责任制。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按专业要求对设备存在的各类问题进行维修,必要时可联系生产厂家进行技术支持,并按要求真实记录维修保养情况。特种设备的维保记录应交由使用单位进行存档,将每次的维保情况及注意事项明确告知特种设备的产权及使用单位,确保各单位、各岗位的安全职责落到实处,更确保特种设备的使用安全。(三)建立完善、齐全的特种设备档案建立特种设备档案资料涉及范围较广,从生产厂家的相关出厂资料到施工现场日常使用管理全过程的有关资料都需要整理归档,应在相关制度中要求档案管理者按“一机一档”的标准建立档案。比如对每台特种设备的出厂证明文件、产权登记备案、进场查验记录、安装拆卸告知手续、监督检验证明、安装验收记录、使用登记证明、试运行记录、台班使用记录、维修保养记录、日常检查记录及各类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协议书、租赁(购买)合同、专项方案等各类文件收集整理后归档,对特种设备各种状况进行详细地记录,从而达到对特种设备从租赁(购买)到现场使用过程及具体情况的了解。每台特种设备在性能以及结构上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和危险性,在使用要求上也都有各自的不同之处,施工单位如果能够对特种设备合理、规范的使用和定期的维护保养,就能将特种设备的事故风险大大降低,同时减少对设备的磨损和快速老旧化,延长机械寿命降低重复购买的投入成本。(四)重视特种设备的日常管理工作建筑工地常见的特种设备如塔式起重机、履带式起重机、施工升降机、流动式起重机、龙门吊、架桥机等起重吊装类特种设备,这些设备一旦发生事故,将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特种设备的日常管理设备安全管理工作往往是贯穿设备使用全过程的重中之重。施工单位应从“人、物、环、管、特殊天气”等几方面的不安全因素入手,加强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安全管理,从而减少不安全因素,将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中,以确保施工单位的人身、财产安全。1.加强人员管理及配备。为了项目进度施工现场长期存在加班加点情况,部分施工单位为了节约成本只配置一班人,设备不停运转,加班时每人每天工作时间超过12小时以上,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存在疲劳驾驶的情况较为常见,且持证上岗的设备管理员配备不到位,从而加大了特种设备的使用风险。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执行相关规范要求,从管理者到操作者的相关人员配备到位,比如一个项目至少配置一名专职设备管理员,由其他安全管理人员协助管理,存在加班情况的项目应按每班不超过8小时轮流制,配备2~3班操作人员;另外必须禁止操作人员酒后、服用产生睡意的药物后上岗操作,且入职时必须经过体检合格并提供健康证明,入职后对作业人员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教育培训,增强安全责任意识,杜绝因人员自身产生的不安全因素而导致事故的发生。另外要加强配合特种设备作业及使用特种设备的各类施工人员,加强教育培训,要求其规范使用特种设备,并由安全管理人员对所有作业人员进行岗位风险告知及技术交底,制定详细的安全行为奖罚制度并严格落实,以督促所有人员安全、规范使用各类特种设备,2.加强设备本身的不安全因素检查、分析、整改,要求设备操作人员必须做好班前检查及试运转工作,并形成相关记录。设备管理员及安全管理人员应定期组织开展对特种设备的专项检查,在运行过程中要做到定期对各机构部件、电气设备、安全防护、限位装置进行全面的检查,并将运行及交接班记录、检查、维修保养等情况进行真实、全面的记录,只有这样,一旦发生事故,方能准确、迅速地确定故障及事故原因,及时排除隐患,将影响范围降到最低程度。3.确保特种设备所处环境的安全,设备运行环境内存在高压电塔,各类电、光缆线及其它建(构)筑物时就必须按相关要求采取安全技术措施,并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比如流动式起重机械停放地点的基础必须稳固,禁止停放在边坡临边部位或未硬化夯实的基础部位,塔式起重机旋转半径下方如存在人行道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就必须采取双层的水平钢性防护棚,防止塔吊在安装、拆卸、顶升和吊装过程中对他人造成人身安全威胁;存在多塔作业现象的就必须编制防碰撞安全防护专项方案,必要时可组织专家论证;龙门起重机及架桥机在运行轨道上禁止站人或堆放杂物,在吊装过程中应安排专人负责警戒,定期检查、监测轨道基础的沉降、变形,且必须设有完善的排水系统。4.加强人员使用过程中的管理,应先制定工程类管理制度并严格落实,落实人员岗位安全生产职责,并由相关人员组织对设备进行班前、日常和定期等检查,检查设备的各金属机构部件有无裂缝(焊缝开裂)、钢丝绳断丝磨损是否超过规范要求?安全防护措施是否到位?限位装置是否灵敏可靠?机电系统有无损坏、漏电、失灵等?液压系统有无漏油、破损?尤其应重点检查安全防护及各限位装置;如使用过程中发现隐患及各类问题或出现险情时,应立即向现场管理人员反映并停机检查,紧急情况下应先通知危险区域内的人员撤离到安全区域,并采取相应的应急防范措施,对存在的危险及故障排除后方可进行使用;同时应由设备监理工程师、电气工程师、安全管理人员、设备管理员、操作人员代表、相关专业人士组成的检查组定期对特种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对检查发现的问题立即安排专人或通知厂家进行整改修复,禁止设备带病运转;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应进行定期抽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责令整改,并将检查结果及排名情况及时向社会公布,对存在的问题整改落实不到位或拒不整改的情况,必要时可贴封条禁止任何人员使用。5.特殊天气:是指6级以上大风、暴雨、暴雪、寒潮、沙尘暴、高温、雷电、冰雹、霜冻、大雾、霾等恶劣天气,施工单位项目部晴雨表记录人员应及时关注当地气象预警信息,遇特殊天气时应及时通知所有项目管理人员并发出紧急通知,在特殊天气来临前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检查,并按要求做好各项防御准备工作,确保人员、设备安全。在特殊天气时段必须停止一切室外作业,必要时将所有人员从现场临时工棚撤离,同时联系当地政府配合将人员安置至防空洞、学校等市政避险场所,并将特种设备断电后停放至安全状态。(五)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定期进行设备故障检测特种设备在安装后必须经过专业机构的监督设备安全管理检测、安装验收后方能投入使用;但在使用过程中未采用先进的专业设备定期对特种设备进行检测,仅靠相关人员的个人经验及肉眼观察来判断设备存在的故障。有能力且重视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的施工单位应聘请专业的第三方机构定期对设备进行专业检测,可提前预知设备内部故障,例如使用无损探伤技术检测特种设备的金属结构,以预知特种设备的承重构件的内部损伤程度是否超过规范标准。在施工现场临时用电体系中,除了必须严格执行“三级配电、两级保护”和“一闸一机一箱一漏”的规范标准外,还必须对特种设备供电系统采用过载过热、短路断路、漏电等情况的监测报警装置,以确保特种设备的用电安全。(六)编制大型机械伤害事故专项应急预案特种设备各类风险隐患及突况往往发生在使用过程中,施工单位在编制综合事故应急预案时应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预测特种设备可能发生的各类事故,编制针对性较强的机械伤害事故专项应急预案,并定期按照专项事故应急预案组织演练,提高事故防范及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在事故发生后于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并快速进入现场开展救援处置工作,将事故损失降到最低;同时施工总承包单位应当在现场设置安全体验馆,在明显位置设置相关的安全警示标志标牌和安全生产纪律、重大危险源告示牌,以起到教育警示作用。结束语抓好施工现场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尤为重要。作为特种设备的使用单位,应组织相关部门及人员结合实际情况,编制严格的相关管理制度及措施,进一步提高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工作水平,将各类规范、制度、条例落到实处,责任到人,进一步促进施工建设水平及安全事故防范能力的提高。

作者:魏国平 单位:深圳市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站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