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咏梅

咏梅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咏梅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咏梅范文第1篇

最早的咏梅诗,当是唐末诗人和凝的《望梅花》:

春草全无消息,腊雪犹余踪迹。越岭寒枝香自折,冷艳奇芳堪惜。何事寿阳无处觅,吹入谁家横笛?

诗的前两句交待了季节,当是冬雪犹余,草木尚未萌芽之时。在诗人的“望”中(也就是想象之中),岭南的梅花已经傲寒独放,并且“冷艳奇芳”了,而眼前尚无处寻觅梅花的踪影,只听到有人用横笛吹奏赞美梅花的乐曲。“寿阳”是梅花的代称。据说南朝宋武帝之女寿阳公主卧于殿檐下休息时,有梅花落在额上,拂而不去,于是妇女争相效仿,称为“梅花妆”,“寿阳”也就成为梅花的代称了。 这首诗既表达出诗人对梅花不畏严寒,香艳无比的赞叹,又表达了他切盼梅花开放的心情。

宋代诗人林逋的《山园小梅》,被称为咏梅的佳作。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诗人把梅花置于水边、月下两个特定的环境中,不仅赞颂梅花不惧寒冷,在小园里独占风情,而且描写出梅花开放时的美景。特别是“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十分形象地概括了梅的体态和芳香,成为众口传诵的名句,“疏影”和“暗香”也成了咏梅的固定用语。诗的后一半写“霜禽”对梅的另眼相看和“粉蝶”对梅花的陶醉,以及诗人不用檀板也不用饮酒就能够面对梅花吟出美妙的诗篇,从侧面烘托出梅花的美,手法很高妙。

宋代词人周邦彦写过一首咏梅词《花犯・小石・梅花》:

粉墙低,梅花照眼,依然旧风味。露痕轻缀,疑净洗铅华,无限佳丽。去年盛赏曾孤倚,冰盘同燕喜。更可惜、雪中高树,香篝薰素被。

今年对花最匆匆,相逢似有恨,依依愁悴。吟望久,青苔上,旋看飞坠。相将见、翠丸荐酒。人正在,空江烟浪里。但梦想,一枝潇洒,黄昏斜照水。

标题中的“花犯”是词调,“小石”是曲调。词的上阕花再开,风味依旧。那盛开的梅花带着露水的痕迹,像刚刚洗去粉妆似的雪白,真是好看。这时他想起去年赏梅的情景,只可惜那时冰雪覆盖在梅花枝上。“香篝”是以烧香的薰炉比喻放香的梅花,“素被”是指盖在梅花上面的白雪。词的下阕叹息今年赏梅时间的短促,不由得久久地看着梅花瓣旋转着飘落。恐怕再来赏梅时,就得就着梅子下酒了。即使如此,在旅途上也会时时想象着梅花开放,梅枝弯曲倒映在水中的美景。诗人写出自己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同样怜惜梅花的感情,不仅赞美梅花开放的美景,更从梅花开落匆匆联想到人的离散也在匆匆间,使全词有了较为深刻的意蕴。

陆游是特别喜欢梅花的,他的咏梅佳作,其数在百首之上。广为传诵的有“梅花吐幽香,百卉皆可屏”(《古梅》);“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落梅》之一);“平生不喜凡桃李,看了梅花睡过春”(《探梅》二绝之二);“子欲作梅诗,当造幽绝境。笔端有纤尘,正恐梅未肯”(《梅花绝句》十首之六);“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梅花绝句》六首之三)。这样的诗句举不胜举,可以看出陆游是爱梅成癖的。

陆游喜欢梅花,同时也喜爱用梅花来比拟自己。《卜算子・咏梅》这首词,可以说是以梅花自比的一个结晶。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这首咏梅词是陆游的心骨之作。陆游一生仕途坎坷,多次因力主抗战而遭南宋朝廷的罢黜。他借梅花的悲惨遭遇喻自己报国无门、屡受排挤与打击的不平心境。上阕写梅花的遭遇。首句写梅花开放在荒野,一似受到排挤;次句写“寂寞”,一似政治上的被孤立。“已是”两句写处境的艰难,不仅被孤立排挤,还受到风风雨雨的打击。这正是作者坎坷人生的写照。下阕写梅花的品格。“无意”,可见其光明磊落;“一任”更见其坦荡胸怀,铮铮傲骨。“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写他孤芳清雅,节操自持,绝不同流合污的高风亮节。这无疑是作者在屡遭打击下,孤高品性的象征和不怕挫折、决不屈服的倔强自白。主席在1961年12月也写了一首《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咏梅范文第2篇

真的好想,

真的好想骑一匹骨格清瘦的汗血马;

挎一支古朴粗狂的太阿剑;

吟起那支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曲子,

去浪迹天涯。

真的好想西出阳平关,

去八百里秦川一抒胸臆,

煮酒化块磊。

而雪,

却依旧一如既往的飘来飞去。

我于是把自己幻化成一束卓然不群的梅,

虬曲张扬的铁杆,

就是我刺破云翳的旗帜;

暗香浮动的蕾,

就是我欺霜傲雪的箴言;

我没有誓言,

我的誓言刻成了我清瘦的身姿;

我也没有身姿,

我的身姿早印作了一帧狂傲的卷轴;

我甚至连卷轴也不是,

我————只是大化中,一次无畏的绽放。

想林冲雪夜投梁山时,

令她驻足太息的,

一定是沧州古城畔那簇楚楚灿烂的梅吧?

霸王勒马回首处那最深情的一眸,

必然是看到了八千子弟的忠魂,

化作了断崖上的铮铮铁骨了吧?

寒冷的季节,我找不出温存的句子。

那么,就算我流泪了,也别笑我软弱,

我就是乌江岸边,那个号叫着虞兮虞兮奈若何的延续。

吹起那支萧吧,

箫声的婉约中,

我就会酹起一壶竹叶青,和着这节拍起舞翩然。

把这清冷的雪地,舞成自己孤独的节日。

咏梅范文第3篇

“中国小姐”是这样炼成的

1988年,马咏梅家里买来彩电的第一天,碰巧遇上国内首次转播环球小姐世界总决赛,马咏梅被深深吸引,10岁的她一脸认真地对父亲说:“等我长大了,我要当一名中国小姐!”从那天起,这个信念在她的心里中扎了根。

从15岁起,马咏梅就开始关注选美大赛,只要是环球小姐、世界小姐大赛,马咏梅一定要看,而且她还收集了100多道比赛问题,认真地翻译成中文,每一道题都思索出自己的答案。她对自己惟一的要求就是要比站在舞台上的小姐回答得更精彩。

18岁,马咏梅从济南商专毕业回到老家四川资阳,为了不在商店站一辈子柜台,她偷着拿了家里300元钱,带着梦想来到深圳。四处碰壁后,她找到一份名曰“文员”实际相当于清洁工的工作。

一年后,万宝路公司在深圳招促销小姐,每天150元钱的薪水让马咏梅心跳不止,她去报名,并且顺利成为了万宝路在深圳招聘的第一个促销小姐。这份工作让她学会了和顾客打交道的技巧,学会了发自内心的微笑,以及各样的推销方式,同时还有容忍和迁就。很快,马咏梅在众多的促销小姐中脱颖而出,销售业绩独占鳌头,她曾经创造了一天销售万宝路386条的纪录。

1998年,马咏梅身揣2万元钱来到北京一所大学学习充电。第2年,北京举行首届“都市女孩”比赛,马咏梅兴奋地报名参加,结果在1200多名参赛者中,获得了冠军。次年的“水晶小姐”选拔赛中,她又夺得了冠军,一时成为全校知名的“选美皇后”。不过,马咏梅自己知道志不在此,她的梦想是有一天能够成为中国小姐,代表中国站在世界选美的舞台上,展示当代中国女性的风采。

2002年,环球小姐大赛第1次设立了中国小姐的席位。可当马咏梅看到这则消息,初赛复赛都已经结束了。马咏梅费尽周折说动了组委会同意自己参赛,最终只获得第4名。随后,她又参加了环姐大赛,并以四川赛区第1名的成绩参加了全国总决赛,然而,这次她连全国总决赛的前20名都没能进入。

马咏梅安慰自己,“不要放弃,明年再来,只要能让我站在国际舞台上把梦圆了,我死而无憾!”这是也许是她性格中最坚韧之处,“一般人受到这种打击都不可能这么快走出阴影,但我就能很快站起来!”

自我总结一番后,马咏梅迅速收拾心情参加了在德国柏林举办的第32届国际洲际小姐比赛,这一次,功夫不负有心人,她获得了季军,这也是中国小姐在世界选美大赛中取得的最好名次。

“中国小姐”变身执行理事

多次在世界的选美舞台上代表中国女性展现了中国的风采,马咏梅的自信和不卑不亢给外国朋友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05年6月底再次出征德国柏林,在比赛期间,所有参赛小姐都被安排去洗桑拿。按当地风俗,洗桑拿就是男男女女衣服在一起“裸蒸。”某些国家的小姐觉得很难为情,但想到“入乡随俗”,还是接受了。只有马咏梅坚决说不,她用流利的英语告诉其他小姐:“一个真正的淑女,无论在任何地方,是绝不会和男人赤身在一起洗澡的。”小姐们立即向她投来了敬佩的目光,赞叹她是“中国的公主”。

参赛时,当被问道,“你所代表的国家目前存在哪些问题?”马咏梅笑了:“在你们外国人眼中,似乎中国存在的问题很多,例如人口、教育、环境污染、福利设施……但在我们中国人自己眼中,问题只有一个:就是时间,如果我们有足够的时间,我们会赶超任何一个国家,包括美国。”

她的回答赢得了外国记者的喝彩,她开朗自信却坚持原则的性格更使她赢得了评委和当地媒体的尊重。看到马咏梅出色的协调沟通能力,赛后环球洲际小姐德国总部的一位先生找到马咏梅,试探性地问:“你愿意当我们的中国执行理事吗?”

“当然,为什么不呢?”她马上向洲际小姐德国总部递上申请,一个月后,马咏梅就收到了总部批准她承办2004年环球洲际小姐选美总决赛的申请,并撤销原来中国总部的各种业务。马咏梅被WBO(世界选美组织)任命为中国惟一合法的国际执行理事。

为了理想和志趣而工作

怎样运营这么大的赛事,马咏梅的心里一点底都没有。她的阅历、能力、财力都没有条件让她一个人孤军奋战,她选择了合作。

对于马咏梅自己来说,运营选美赛事是自己的兴趣,但是去拉赞助,去谈广告的时候,商家更多的是关注的马咏梅提交给她们的商业计划书,作为商家的出发点是利益的回报,几个回合下来马咏梅明白了为什么很多人叫选美赛事为“美女经济”了。

而后的一年,马咏梅周游了世界,了解世界选美在各地的运营情况,行走世界的过程中,马咏梅发现,越是发展中的国家,越是重视这种世界级的选美大赛,因为这些赛事往往能大大推动当地的旅游经济,所以这给马咏梅很大的启发。

在行万里路的过程中,马咏梅也充分了了解到各地运营商的商业模式、选美赛事的品牌建设和维护、赞助商的成本投资广告回报,这些都是马咏梅的收获。

近一年考察取经的收获让马咏梅的心放了下来,她不再担心自己国际执行理事的资格会被别人抢走了,而且自己也已经具有了独立承办赛事的能力了,于是马咏梅注册了自己的公司马咏梅国际,马咏梅从中国小姐成为职业经理人。

身份的转换,并没有让马咏梅并没有成为一个十足的商人,当为了理想和志趣去工作的时候,就少了很多急功近利,更多了一份追求完美和自我实现,继2004年7月成功将第33届洲际国际大赛引进中国之后,2005年,她又在黄山成功地举办了第34届洲际小姐大赛。这一次WBO更加肯定了马咏梅的表现,直接把和她的合作合同续签到了2008年。

咏梅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本文全面揭示了咏梅成为元遗民诗人话语特征的历史文化原因与现实因素,及咏梅诗的时代特征,从而明确元遗民咏梅诗在中国咏梅诗史和中国诗歌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在元遗民诗歌的话语特征中,咏梅诗人诗作都是数量最多的,据上表统计,有诗文别集存世的遗民诗人中,只有七人没有咏梅诗,可见其人数之多之广,咏梅诗共约六百首(初步统计有576首),比咏陶诗和咏节妇诗都多。其中周巽、贡性之、叶照等人诗作超过三十首。元遗民诗人给咏梅诗注入了新的意义和内涵,咏梅不仅是元遣民诗歌的重要题材和话语特征,而且也是元代文化与文学的重要特点之一。 

梅花成为中国文学尤其是诗歌中的重要意象,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呈现出各种不同形态概括而言,主要经历了体物、比德与抒情三个阶段、三种形式,他们在元遗民诗歌中都有丰富具体的表现。周巽、叶颤等隐居自适的遗民诗人,大部分情形下,将梅花作为纯粹的观赏对象,着力描写其容颜姿态,表达自己洁身自好的闲隐之情叶颐《二月江城见梅二首》其二云: 

桃杏纷纷正得时,疏梅高洁舍知几。如何万卉矫春日,犹有孤芳驻夕晖。未要板桥寻蜡屐,最宜沙路试罗衣。轻鞋小扇孤山下,绝胜逋仙踏雪归。 

春天万花竞放,一枝梅花独立斜阳之中,既独树一帜,又孤芳自赏,有点落寞,但绝无哀怨。 

周巽有咏梅诗七十三首,约占其诗歌总数的三分之一,也是元遗民诗人中咏梅诗数量最多的一位。周巽咏梅,全面细致,《性情集》卷四有《梅树》《梅根》《梅蕊》《梅萼》等十二首分别咏歌梅树、梅花的各部分,《性情集》卷五集中描述了水边路旁、林底竹下、镜中雪里等不同环境里的梅[2],其寄托较深的《林下梅》云:“冰为肌骨玉为神,林下归来见美人。冷眼笑看千树雪,含情欲赠一枝春。花飘萝径留芳迹,诗刻苔碑生绿尘。落日孤坟吟眺苦,倦魂犹想绕湖滨。”全诗首写梅冰清玉洁的高风韵致,接着以梅榭留香与人世沧桑对比,写诗人孤单寂寞之情。周巽还善于在对比中写梅之纯白高沽,秀丽清香,《性情集》卷六有《三香芝兰梅》《三白雪月梅》等。分别写梅之色之香。松竹梅本是以耐风霜、斗冰雪的高尚节操为历代文人墨客所钦佩赞赏,其《三友松竹梅》是这样写的:“苍髯拂翠羽,有意伴腥仙。共结岁寒约,村烟望水边。仿佛一幅萧散清旷的山水画,松竹梅傲然不屈的性格较难发现。 

与叶颓、周巽等咏梅主要以体物为主不同,贡性之、梁寅、钱惟善等咏梅大都以人写梅,以梅喻人,有的歌颂梅傲雪耐寒、独立荒原的清高气节;有的称颂其孤芳自赏不与世推移的高风亮节;有的以梅自励,坚守遗民情操;有的以梅赠友。寻找精神慰藉。梅不再是纯粹的观赏对象,而是与诗人的思想情绪融为一体,如果说梅在周巽等人诗中是一种物象,那么梅在贡性之等人诗中则是含义复杂的意象。 

贡性之有咏梅诗三十八首,大多是题画之作,其《题画诗》有句云:“王郎胸次亦清奇,写尽孤山雪后枝。老我江南无俗事,为渠日日赋新诗。”王郎即元末画家王冕,可见其咏梅诗与王冕梅画有直接联系,但也能较好地反映自身思想情感,其《题画诗》: 

平生心事许谁知,不是梅花不赋诗。 

莫向西湖踏残雪,东风多在向阳枝。 

以梅写人,为历代诗家所推许。他的咏梅诗大都以梅喻人,借梅抒情,身世飘零之感,故国乡关之愁,时序变迁之叹,都以梅为媒得以尽情渲泄。其《墨梅》云;醉折东篱朵,看如隔暮烟。莫惊颜色改,不是义熙年。以梅写菊,暗含渊明不仕二姓之义,既说明自身志向,又赋与梅花新的内涵。尽管贡性之题梅诗大多为题画之作,但大都以梅喻人,梅浸透着自身情绪,或以梅之独为春先迎风斗雪,写自身高洁品格,如《画梅·影逐云边月》,或以梅独处荒原,写自身孤独寂寞之情,如《墨梅·处士门前烂漫开》,或写梅及人,如《宫梅图》:“璃楼夜寒银漏涩,满地霜华月光白。翠琴啼断梦中魂,窈窕虚窗碧纱隔。千门深锁含章宫,未许人间识春色。只愁笛里曲声衰,零落香钿点妆额。”[5_既是写梅花、写宫女,又是写自身、写当世,那深居宫廷,与世隔绝的梅花、宫女的哀怨凄凉之情何尝不是诗人自身写照。梅不仅是其生活的点缀,也是其心灵的伴侣,“眼中谁是岁寒交,只有梅花伴寂窑,,[。“谁画梅花便索诗,梅花应与我相知"【。贡性之大量咏梅,主要是梅花所蕴含的独立荒原,不畏霜雪,不与世推移的坚贞不屈性格与自身的理想追求,人格精神一致。 

谢应芳、戴良、陈基等的咏梅诗大都与贡性之类似,其着重点不在于描摹梅之姿容色态,而是因梅坚贞不屈性格和文化内涵与自身价值追求跟人格精神一致,因而借花写人,用花喻人。梅不是他们歌颂的主体,而只是其思想情感的载体。以梅写遗民心志,故国旧君之思是元代遗民诗人咏梅的重要内容,舒蟥《落梅歌》云: 

一枝两枝横水滨,千片万片飞早春。残香满地铺白茵,含结青子枝头新。含章菇下肌理匀,春梦来醒香醪醇。君王宠爱恩情申,何况点缀额与唇。托根岩谷遭时屯,莓苔剥落湮红尘。碧玉柯斡共樵薪,更复扰扰来棘榛。畴昔开伴粉署宾,东风轻点泓池银。归来天上迹已陈,心肠铁石见无因。惜花长叹花下巡,见仁顿觉添酸辛。角声吹月双眉频,不知谁是调羹人。

首先铺叙梅之姿容玉色,芳香袭人,接着笔锋一转,写香消玉陨,境遇悲惨,与深沉的国破家亡之感融为一体。少数民族遗民诗人中,丁鹤年咏梅诗最多,有十二首,其诗既继承咏梅传统,又结合自身经历和时代氛围,以梅写禅,以梅写人,反映北人南来的社会状况。其题《画梅》云:“老向江南住,梅花共岁寒。故人清兴在,踏雪几回看o.[93将身世飘零之感寓于咏梅之中。其《I临水梅》则将梅与菩提树相提并论,以梅喻禅,诗云:“疏花清有影,止水净无埃。好似菩提树,明月照镜台。”为咏梅注入了新的内涵。 

咏梅成为元代遗民诗人的重要话语特征,是其生活情怀和思想性格的反映。如果说体物与比德是元遗民诗人对前代诗歌的继承,那么咏梅诗所体现的浓重的忧伤情调、深切的故国情怀则是对咏梅诗的发展。元之前的咏梅诗,不管是体物还是抒情,托物言志之义有三: 

(一)以负霜之姿喻孤高幽人;(二)岁寒暗香浮动,不屈霜雪喻人志节不屈;(三)花姿幽独,不媚东风,不与群芳竞艳,喻志士幽人,不与世推移-l。不论何种情形,旨在以梅之高洁喻高人隐士,元遗民诗不仅以梅指隐士之高雅,更以梅写遗民情绪,故国心态。诚如梁寅所言: 

故人之德而梅有之,当乎风霜凌厉,冰雪凝泛,叶辞其条,液归其根,梅于是时纷然珠缀,嚼然玉洁,郁郁烈烈,芬芬瑟瑟,松与为俦,竹与为列,贞固之性,孰逾之哉?人之性至纯也,至粹也,灵于物而或反愧于物,以物之全其天而人自离之也…,君子者内志弗移,外好弗入,处险以夷,处闷以乐,既贞既固。惟金惟石,梅之是侣,孰谓人而不物之若耶?¨1 

意在强调梅之坚贞不屈,戴良则明确的以梅作为不屈二姓的象征,其《东山赏梅诗序》: 

花于穷阴盛寒而不与众卉争荣者,惟梅为然,盖其色能受变,香能处清,而操能立独,有仁入义士之高致。诸君以之而赏爱,宜也。虽然,使其出处去就之际,一或有戾于是梅,纵从而赏之,而是梅不为其赏矣。今夫诸君子者,固世所谓仁人义士而能受乎变,处乎独,有凌寒之态,无争荣之恩,其于是梅乃赏,友而史之者矣。 

咏梅范文第5篇

[关键词]宋代;咏梅诗词;影响

宋代由于社会、审美、宗教、经济、领导因素等各种各样的原因,文人们形成了恋梅、赏梅、咏梅之风。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纂的《全宋诗》(1991-1996年,第一版)约4000卷,60册,共收诗约二十五万四千首,梅花题材之作(含梅画及梅花林亭题咏等相关题材)占1.85%,计四千七百首。《全宋诗》11万余位诗人中有六百多人都作梅花诗,令人称奇。《全宋词》(唐圭璋编,中华书局1981年第一版)收词计两万零四百首,其中咏梅词1120首,占5.6%[1]。宋人文学创作中咏梅风气是一种特殊并且重要的文学现象。它对后代文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物质层面的影响

(一)咏梅诗词作品数量可观

宋代所形成的这种咏梅风气,为后代留下了许多的咏梅篇章。据今人程杰调查;现存宋代咏梅诗词是宋代以前咏梅诗词的50倍[2]。宋代咏梅作品数量之多,十分罕见。在宋代,咏梅诗词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登峰造极的程度。咏梅专题联章组诗多。如宋初林逋“孤山八梅”,梅尧臣《京师逢卖梅花五首》,首开七绝联章咏梅之方式。苏轼以文坛盟主, 有《次韵杨公济奉议梅花十首》、《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都是十首以上的组咏,对宋咏梅之风盛行影响较大[3]。后人在咏梅时,总是或多或少的有宋代咏梅诗词的影子。黑格尔说:“每一门艺术都有它在艺术上达到了完满发展的繁荣期,前此有一个准备期,后此有一个衰落期” [4]。在宋代以后,虽然也不乏写梅的高手,如元代的王冕,它的《墨梅》就是一首咏梅佳作。但是从整个时代来看,宋代的咏梅篇章数量之多、质量之好,无与伦比,在中国文学史上是精美的一笔,给我们的诗词宝库里留下了吟咏不断的千古绝唱。

(二)咏梅题材的繁复繁衍

除了大量的咏梅诗词以外,咏梅创作的繁荣更是赏梅情趣内涵的拓展及创作活动的外延。宋代是历史上赏梅、品梅的兴盛时期,不仅有大量的咏梅之作,还出现了许多的栽种梅花的专门著作。南宋范成大为“中兴四大诗人”著有《梅谱》,记所居范村之梅十二种“江梅、早梅、官城梅、古梅、重叶梅、绿萼梅、百叶缃梅、红梅、鸳鸯梅、蜡梅”,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艺梅的著作,它的地位不言而喻。北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周师厚著有《洛阳花木记》,记载“杂花八十二品”:“黄香梅、红香梅、(千叶)、腊梅(黄千叶)、紫梅(千叶)。”“桃、李、梅、杏、莲、菊各数十种”[5]。品梅专家南宋张俊曾孙张功甫著有《梅品》一书;宋伯仁的《梅花喜神谱》分上、下两册,收录 100幅图,是中国第一部专门描绘梅花情态的木刻画谱,也是中国最早的木刻图籍。因宋时画像俗称为喜神,故名。分别描绘蓓蕾、小蕊、大蕊、欲开、大开、烂漫、欲谢、就实等梅花的种种形态。南宋初黄大兴,字载万, 号岷山耦耕, 蜀(今四川)人。其选录唐五代至南北宋之交的咏梅词410多首,编10卷《梅苑》, 为现存最早的专题咏物词选, 也是现存保存较完整的宋人选宋词的最早选本[6]。这些著作都为后代留下了不少植梅、赏梅、画梅、写梅的趣闻佳话。为后代留下了许多关于梅独特的历史。

(三)咏梅诗词丰富、发展了中国古代抒情文学的内涵和表现手法

入宋后的咏梅文学首先表现出物色征逐、追求赏心悦目的主动意态和情趣。如林逋在《孤山八梅》中描写梅花“疏影横斜、暗香浮动”的幽雅形姿,体现出闲静淡泊的隐者意趣,奠定了梅花作为人格写意的审美发展方向。至宋咏梅丰盛时期,梅花不仅是一个清新芳菲的审美对象、更逐步被赋予君子“比德”品格的意义和思想价值,从而上升为崇高的文化象征。宋咏梅作品运用各种各样的表达方式,它们丰富、发展了中国古代抒情文学的内涵和表现手法。文人们想尽妙法,从各种各样角度写梅,运用各种各样的艺术手法写梅。宋人大量发展起以物类聚、渲染烘托、旁敲侧击、横斜取势的手法,林逋首开此例。宋著名画家杨无咎(字补之,号清夷长者)的《御街行》:“破寒迎腊吐幽姿,占断一番清绝。照溪印月,带烟和雨,傍竹仍藏雪。”即为咏梅侧面烘托描写一例。宋人咏梅有白描、设问、比兴、象征、比较、比喻,写了千姿百态的梅花,塑造了梅花这一崇高的形象。又用了亦物亦人、人花一体、追新求异、侧面烘托、以物寓情、造境铺色、以宾衬主,将自己和梅花融为一体。用精炼的语言将梅临寒傲雪的高洁品格写了出来,同时将自己对梅的情感写得淋漓尽致。

二、精神层面的影响

在上古人们的心目中,梅即被视作和羹,意谓梅是上等的调味品。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对梅的审美态度不断改变、审美意趣不断拓展。到了宋代,梅的外观、标格逐渐凝定了下来。中国文人向来重神不重形,宋代所形成的咏梅风气,使梅花的自然品格和人文品格得到了高度赞扬。梅花不仅仅是一种用来赞咏的植物,它最终上升为重要的文化象征,更重要的是从而成为了中国民族性格的一个象征符号。

(一)赞扬梅花凌寒独放、传递春信的品格

梅的美在于它成为了中国民族的精神美的象征。它奇特的自然属性,符合了中国人的道德观和理想追求。梅花丰富的内涵――报春而不媚春,自傲而不狂妄,高尚而不俗气,有追求而不霸道,更是中华民族的民族性的体现,文人爱梅就有了双重的意义。如陆游《梅花》一诗:“玄冥行令肃冰霜,墙角疏梅特地芳。屑玉定烦修月户,堆金难买破天荒。了知一气环无尽,坐笑千林冻欲僵。力量世间谁得似,挽回岁律放春阳。”梅花凌雪吐艳,寒冬飘香,更送来春的生机和希望 。这与君子所推崇的高洁品性、兼济天下的气节相符合。

(二)讴歌梅花孤高亮节的清姿神韵, 寄托君子的“比德“理想

张先,字子野,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曾任安陆县的知县,因此人称“张安陆”。与柳永齐名,造语工巧,曾因三处善用“影”字,世称张三影。《梅苑》收录其《汉宫春. 蜡梅》中赞扬梅花“更孤标俊格, 非雪凌霜“,”应为是、中央正色, 东君别与清香”[7]。从以上咏梅词盛赞梅花傲雪抗寒的斗争精神看, 就体现出中国古代君子“达则兼济天下, 穷则独善其身“的志向抱负和感时伤乱、救济时艰的社会责任感, 表达作者梅品即人品,物人同一的气节操守。

(三)借咏梅寄寓词人的身世家国之感或身世飘零之悲与爱情友谊之象征

陆游《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词人借孤单落寂的梅花迎雪吐艳、凌寒飘香,表达其郁郁不得志、报国无门的苦闷,通过梅花自然代谢描写梅花铁骨冰心的崇高品质,用人格化的梅花抒发自己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傲骨。如表达情思的词作,洪适《临江仙》:“相思凭过雁,飞送一枝梅”。

宋代咏梅文学影响深远,不仅体现了梅文化繁荣昌盛的生动图景,而且主导了梅花审美的基本方式和理念,代表了这一领域文化意识发展的高度。

参考文献:

[1][2][3]程 杰《宋代咏梅文学的盛况及其原因与意义》,《阴山学刊》2002年2月第15卷第1期

[4]黑格尔《美学》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第2版 第3卷上

相关期刊更多

粉煤灰综合利用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煤炭分析及利用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山东矿业学院济南分院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