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探险家的故事

探险家的故事

探险家的故事

探险家的故事范文第1篇

关键词:探险游;安全;问题;对策

一、我国民间探险游的安全现状

近年来随着户外旅游探险活动的普及,各种陆地探险、水域探险和空中探险如:人迹罕至的山峦、峡谷、原始森林、潜水、漂流、跳伞运动、洞穴探险、沙漠探险等受到越来越多喜欢冒险驴友的青睐,一边是惊险刺激、“不走寻常路”的探险旅游,一边是接连出现的安全隐患。2006年13名前往鄂尔多斯库布其沙漠探险的天津大学生在沙漠被困;2008年广西23名“驴友”在南宁大明山突遇山洪,3人遇难;2009年重庆自助游团队35名“驴友”在穿越重庆潭獐峡时突遇山洪,17人遇难…。搜救“驴友”的行动每年有很多,产生的费用大多数由政府买单。2013年为营救太原小五台山探险游的两名驴友,当地政府出动搜救队员32人,出动车辆10部,先后历时十多个小时;2014年四川驴友违规穿越卧龙保护区,1000多人参与搜救,救援成本高达11万元,还有政府为搜救驴友曾出动直升飞机等先进装备。四姑娘山风景区管理局因“驴友”违规登山花费的搜救费用,仅去年一年就花了30多万元。驴友的盲目探险不仅将自身和他人宝贵的生命置于险境,而且救援活动还耗费大量公共资源。近年来户外探险事故的发生频率处于快速增长的状态,根据中国登山协会的《2013年中国大陆山难报告书》统计,1957年到2000年户外运动山难遇难33人,而2001年至2013年则增长至313人。

二、我国民间探险游存在的问题

频发的探险旅游安全事故暴露出我国相应法律条款欠缺、问责机制及应急救援体系不完善等问题。

1. 探险游缺乏专业系统的应急救援体系

在我国尚没有普遍的专业救援队伍和系统的应急救援体系,探险游发生意外事故之后,遇险者一般都是立即向110、120或公安、医院、交通等相关部门寻求帮助,所以承担主要救援任务的也就是这些部门。但针对沙漠、雪山、大海等户外遇险的情况来讲,他们并不是专业的、常设的救援机构。加上这些部门在各个地区的装备配置不同,救援能力也就不同。越是偏远的地区,越可能出现救援不及的情况。目前我国专业救援队毕竟有限,民间救援队又面临经费和培训方面的问题,发展举步维艰。而且不管是官方或民间,在预防探险游事故和针对意外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救助方面均无系统方案,也没有形成系统的救助机构和组织,一旦发生意外,如果官方或民间救援队无法及时赶到,只能依靠游客自救或寻求临时救助,救助效果可想而知。

2. 探险游市场准入门槛低

由于探险游市场风险大利润低,较少旅游公司愿意涉入,目前组织探险活动主要通过网络召集、户外探险俱乐部和个人参与三种途经:(1)网络。这些网站绝大多数是经营户外探险设备的店主或具有探险经验的旅游者个人主办的网站,网站总体水平低下,且对旅游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认识不充分。为了逃避责任,这些网站几乎都申明“由于此次组团并不是盈利性质,是旅游者自愿参加的,所以在探险旅游活动过程中如果出现意外伤亡事故,概由旅游者自行承担所有责任”。由此可见,通过网络组团的探险旅游者其生命财产安全很难得到有效保障。(2)俱乐部。户外探险俱乐部绝大多数,由私人承办,缺乏正规的具有探险资格的领队。同时由于我国对探险这一旅游市场的认识不足,目前还没有专项法规或机构专门领导管理这些户外探险俱乐部。因为没有严格的探险旅游审批机制,目前国内的户外探险俱乐部对探险旅游的风险认识不足,往往看不到潜在的危险,更谈不上对风险的全面把握。一些俱乐部只是在组织活动之前请一些曾经去过该旅游地的人进行简单讲解或举行几堂野外生存讲座,完全没有对旅游者进行正规的户外专业培训和阶段体能测试。有的俱乐部甚至没有任何培训,只要达到一定数额的消费者即开始组织探险旅游活动。(3)个人。通过个人途径参与到探险旅游活动中最常见的形式就是一些大学的学生鼓动自己的朋友一起参加探险。这些年轻的“背包族”往往对目的地所存在的风险缺乏科学的评估和安全感知。在旅游过程中他们凭借的更多是热情、勇敢和冒险精神。正是因为市场准入门槛低,没有专业的认证机构,组织的非规范性,造成探险旅游事故频发。

3.问责机制和法律法规缺位

我国关于探险游的专项法律法规还较少,在原则设定、规范管理、应急救援、惩戒办法等方面的规定还不够明确和具体。比如按照国际惯例,在民间探险活动中,搜救产生的费用应由搜救活动的提出者,即被搜救者及其家属负担。但我国有关户外探险活动搜救费用的法律条款几乎空白,往往是由政府买单。还有如果在旅游过程中发生意外,活动的发起者、旅伴以及当地的管理者需不需要承担责任?各自如何承担责任?应该承担什么性质的责任?是违约责任还是侵权责任?依据的归责原则是什么?什么情况下可以免责?。虽然2013年《旅游法》出台,但是关于探险游各方的责任与义务这些没有专门的法律规定也没有明确的问责机制,因此事故发生后,责任分担不明确引起的纠纷在现实生活中非常之普遍。虽然国内已开始对规范登山活动进行探索,相继出台了相应制度,但还缺乏贯彻执行力度。如《四川省登山管理办法》规定,未经体育主管部门批准擅自进行登山活动的,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体育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警告,并可处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多对违规登山者仅处以口头警告的处罚,因此,完善户外探险业的法律法规和实施细则,加强贯彻执行力度迫在眉睫。

4.我国保障探险游的险种很少,几乎空白

我国关于保障探险游的专门险种非常少几乎空白。在国外,旅游业拥有非常完善的保险体系,可以提供从救援到救护到事后救济的全面保障,而我国的保险事业发展较慢,还很不健全,在意外险中保险公司还设置了除外责任。比如我们的旅游人身意外险的附加条款第九条规定,“被保险人从事潜水、跳伞、攀岩运动、探险活动、武术比赛、摔跤比赛、特技表演、赛马、赛车等高风险运动,保险公司不承担责任”。再加上探险游参与者往往对风险的危险程度认识不足,购买保险的意识淡薄。这些因素都直接导致了当探险游事故发生后,探险游客的权益得不到较好的保护。

三、应对民间探险游风险的对策

针对上述探险游存在的问题,本人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1.建立健全探险旅游安全救援系统

本人认为建立健全探险游安全救援系统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普及专业救援队。国家和地方政府可以成立官方的救援公司。救援以救援公司为主,需求者可以在保险公司购买紧急救援的险种。如果发生紧急情况,由救援公司最近的一个救援点实施就地救援,出动直升机或救护车,费用由保险公司承担。但是,如果没有保险的话,则由游客自己承担费用。同时地方政府可以引导当地民众自发设立救援队,对救援队提供救援设备资金支持和免费专业培训;其次,健全救援系统。将官方和民间救援队与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组织单位、医疗部门、政府职能部门(公安机关、武警部队、消防部门)等等都协调在一起形成一个救援系统。一旦发生意外,各方联动,救援速度就会很快。发达国家在救援体系方面的建设相对比较成熟,值得我国借鉴学习。比如在美国,高山救援协会已成为和消防、公安、医疗等紧密联系的一部分,负责户外探险的救援工作。协会所有成员全是志愿者,受过专业的培训,并取得救援资质。在业务上,救援中心归地方警察局领导,求救的电话号码与报警电话一致,都是911。在接到野外遇险求救时,协会会派出至少10名志愿者到达现场参加救援。最后,相应的公共服务和配套的旅游设施也需完善。比如在美国许多景区都会设置一些登山小屋,屋内物资设施齐备,可用做登山者避险之用,有些景区还设置有专职的攀登巡守,为登山者提供及时的帮助。

2.对探险旅游资源进行风险等级评定

建立探险旅游资源风险评级制度。

可以派遣探险专家组分赴各地调查探险旅游资源的具体情况.进行一定的类别划分;然后根据一定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探险旅游资源进行风险评估.由此划分出各自的风险等级,定期对外公布,让探险旅游爱好者有所参考.在选择相关活动时,可以视自身条件而定.减少一定的轻率性和盲目性。

3.严控探险游市场的准入门槛

探险游市场的准入实际上包含两个方面的准人:一是探险游机构的准入。探险游机构的准人实质上是对从事探险游行业的服务提供者诸如探险游俱乐部、户外运动俱乐部等机构实施资格认证制度,强调对经验、能力、职业道德等多方面的考核,通过颁发经营许可证的方式控制准入门槛。本人认为国家对户外探险组织的推广、运作、监管应采取以培训、教育和资质认定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政府给予政策规范和资金支持。比如新西兰每年对于各个户外探险培训组织,都会提供培训资金。二是人员的准入。当参与人员在身体素质、体能,专业知识和求生技能各方面都不达标的情况下严禁参与。在欧美一些国家,探险游培训被纳入休闲教育中,探险者在进行探险前,必须进行包括地理知识、危险环境下自救等在内的一系列专业训练,只有合格者方可参与探险游。通过控制探险游市场的准入门槛,可以降低参与者的盲目性,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4.完善旅游法律体系

国家应尽快出台《旅游法》的实施细则,地方利用立法权,可以出台地方性法规等规范性文件,对目前越来越多的探险游做出专项规范。比如对组织者、参与者各自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做出明确界定;同时明确探险活动的主管部门制定探险者参与活动的准入门槛,并对救援中哪些情况下、哪些费用由政府、公益组织、保险公司、当事人来出作出明确规定。此外可以考虑出台和《旅游法》配套的其他法律法规比如《旅游合同法》、《旅游保险法》、《旅游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来调整我国的探险旅游市场,在约束市民户外探险旅游行为,提高探险者的风险意识外同时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5. 加强对探险游的安全认知并完善户外探险的保险制度

由于探险旅游的独特性,很多旅游者对在探险旅游过程中有可能遇到的危险认识不足,这导致他们在探险活动前非常轻率和盲目,探险游往往变成冒险游,最后导致事故发生。因此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对发生的探险旅游事故及其原因向社会公布,警示从事探险旅游的单位和人员吸取教训;要大力宣传安全第一的观念,介绍探险旅游常识,增强安全风险意识,认清冒险旅游的危害。另一方面尽快完善保险制度,丰富保险产品。政府应广泛宣传商业保险的作用,提高旅游者保险意识和防范风险意识,引导探险旅游者购买保险。完善国家救援系统时将“保险”和“救援结合.以更好的保障探险游客的权益。(作者单位: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刘岩我国自助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旅游纵览月刊》,2015.

[2]黄小凤,郑向敏,探险旅游者的安全服务体系建设研究,《科技广场》,2013.5.

探险家的故事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滇西北 探险旅游 风险控制

一、序言

随着旅游的个性化发展,以单一观光层次为主的旅游产品已经不再能满足人们对旅游和休闲的心理要求,从而转向文化、休闲、探险等专业需求层次。探险旅游源于西方,目前在一些发达地区已相当普及,近年来,各种探险旅游活动也风靡中国,但由于起步较晚,游客与经营者对探险旅游知识的缺乏,与此相关的各种规章制度不够健全,各种应急保障措施不够完善,导致探险旅游事故频频发生。根据中国登山协会的不完全统计,1999―2009年,全国探险旅游死亡人数达160余人。而且死亡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因为探险旅游死亡人数的逐年增加,探险旅游安全问题开始引起学术界、业界的重视,解决探险旅游安全问题迫在眉睫。

二、探险旅游综述

1.探险旅游的概念

探险旅游是指由探险旅游企业(如俱乐部、旅行社)或隔热组织设计的,在旅游者不熟悉的有安全保障的地方进行的,以满足旅游者个性化探险需求的,能使旅游者产生特使体验的,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所有旅游活动的总称。

2.探险旅游的特征

(1)动机的独特性

探险旅游这种旅游方式一般在其活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参与者在未知的行程中追求冒险和刺激。这种动机的独特性是探险旅游区别于大众传统旅游的一个体现。

(2)自主参与性和体验差异性

游客在探险旅游中能自主参与,充分发挥自身潜力、施展才干。由于旅游者个人体质、智力、情感、以及旅游需求的差异,不同的旅游者可获得不同的探险体验、情感经历和心灵体验。

(3)专业性与技术性

探险旅游的组织者要根据探险旅游项目的需要,向游客传授基本的野外旅行常识,如装备使用、露营、消毒及方向辨别等;还有探险旅游者必须熟悉掌握特殊知识技能,如漂流、攀岩、崖降等的专业技能。这些都要求有一定的专业性和技术性。

(4)对安全的需求

人们对探险旅游的渴望不仅仅是猎奇和寻求刺激,也是为了达到人生的自我实现。因此,当危险超过了游客能力所能够承受的范围时,游客的体验水平便处于下降趋势。“绝对刺激,绝对安全”才是探险旅游的显著特点。

三、滇西北探险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风险的原因

1.滇西北探险旅游的发展现状

滇西北旅游区位于云南省西北部,该区含大理白族自治州、丽江地区、迪庆藏族自治州和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共24个县。

滇西北是世界级的旅游资源区,区内有两处位列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的景观(丽江古城―文化遗产,三江并流―自然遗产)、三处部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三江并流、丽江玉龙雪山、大理)、三处部级自然保护区(高黎贡山―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白马雪山、苍山洱海)、一处国家地质公园(玉龙黎明―老君山)和许多新近崛起的旅游地。这对向往原始野性的大自然的探险旅游者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滇西北的旅游基础设施、接待设施和城镇建设等方面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尤其是制约旅游发展的交通设施建设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这为开发滇西北探险旅游提供了较好的基础设施条件。在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推动和各级政府部门、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的努力下,滇西北旅游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以单纯的观光游览为主调的旅游产品结构正向科技和文化含量不断提升的各类特色旅游产品转化,包括探险旅游在内的多种专项旅游产品正在或即将被重点开发。例如,滇西北“香格里拉探险游”已被国家旅游局列为中国向世界隆重推出的11条部级精品旅游线之一;“茶马古道探险游”也是国家重点开发的旅游产品之一。由于旅游宣传促销措施得当,滇西北旅游产品不但在国内旅游市场具有很大的知名度,而且在海外市场,尤其是在港澳台地区和日本、新加坡、韩国等亚洲旅游市场也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但是,滇西北探险旅游业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安全隐患的问题,据不完全统计,从2007年至今,滇西北探险旅游死亡人数57人,其中在交通及坠崖的事故中,共有50人死亡,23人受伤;在沉船事故中共有1人死亡,11人失踪;在雪崩事故中共有3人死亡,19人受伤;在巨石滑落事故中共有3人死亡,2人受伤。而且死亡人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如果问题不解决,势必要影响到滇西北探险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2.滇西北探险旅游存在的风险及原因

(1)从客观角度出发

①自然条件恶劣,灾害频繁

由于滇西北三江并流带地质构造十分复杂。区内多种地质灾害频繁、普遍而典型,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广泛发育。山地的生态地质环境、地质成景异常脆弱。

②交通不便,交通事故频繁

滇西北区域内盘山公路众多,部分路况不尽人意,再由于植被脆弱,一旦暴雨或地震,轻则泥土顺流冲刷而下淤积路面,重则大石块坠下形成塌方,或山体滑坡等事故,完全阻塞公路。因此,是交通事故的多发区。

③地势高,游客容易产生高原反应

滇西北地势高,山脉纵横,分布有梅里雪山、玉龙雪山、哈巴雪山等山数十座海拔4000m以上的雪山。据统计,大约80%的游客都会产生高原反应。

(2)从主观角度出发

第一,旅游者盲目自信、缺乏安全意识、轻视活动难度,参与者仅凭一股热情投入到户外运动中去,无安全意识与常识作保证是很危险的。事故者没有基本的安全意识造成的严重后果是近年来发生事故的共通性。第二,设备供应不足、选择失误以及养护不当。

(3)旅游业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不高,服务意识较差

滇西北地区近二十万旅游从业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者仅占6%左右,远低于全国水平,具有专业水平的中高级管理、导游人才更是凤毛麟角。

(4)救援能力有限

由于事故发生地点通常都处于交通、通信、医疗条件等不发达地区,目前在旅游所辖区,滇西北地区、云南省甚至全国都没有专业的救援队伍,给救援带来很大的困难。每次的救援任务基本由当地政府组织村民承担,而他们缺乏专业的设备和必要的技能培训。

(5)探险旅游者缺乏必要的安全保险

在滇西北地区的几次事故中,受伤和遇难人员基本没有购买专门的户外运动保险,在事后处理中,给旅游景区、当地政府以及家人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四、滇西北探险旅游风险控制的对策

1.确立可持续发展战略,真正把“保护优先”原则落到实处

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大量森林的被砍伐,滇西北地区面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自然灾害频繁的现实威胁。自然环境、人居环境和气候都处于一种不断恶化的趋势之中;相应地,旅游环境也受到了影响和破坏,旅游者不得不跑更远的路才能看到保存尚完好的生态环境,而这又在无形之中带来了对所剩无几的宝贵资源的新的开发和破坏(例如对玉龙雪山的开发,从云杉坪到高山滑雪场再到牦牛坪,缆车索道越建越多,路越修越远,自然生态环境被人为改变的威胁也就越来越大)。

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滇西北地区应坚定不移地将生态旅游和民族文化旅游作为旅游业发展的主要方向,突出旅游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性,突出旅游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使旅游业发展真正走上旅游与生态良性循环的健康轨道。

2.旅游者的不安全因素的控制

应在参与活动之前对影响探险旅游安全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的认识,防患于未然,这能从一定程度上减少面对危险时的盲目性,因而要尽量做好详尽的防护措施:第一,选择安全系数较高的旅游目的地;第二,参与专业、正规的旅游企业组织的旅游活动;第三,量力而行,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旅游路线和探险内容;第四,参加探险旅游的相关培训,懂得自我救护,了解野外生存技巧;第五,充分了解旅游的内容,包括目的地的地域特征、天气情况、交通条件、救援电话、救援设施等;第六,配备探险所需要的装备,准备一些急救药品;第七,购买保险。

3.加强旅游组织经营者及管理者风险管理控制职能

(1)推行许可证制度

许可证是旅游企业或探险俱乐部等组织单位从事探险旅游活动的一种资格凭证,也是主管部门对经营者提供的服务和产品安全性能进行评估后颁发的资格证书,它可以帮助游客辨别合格与不合格的旅游商。主管部门还应该对组织单位的经营状况进行定期考核,关于组织者的实力和信誉、安全或事故记录、等内容。若在规定期限内有重大服务缺陷的,予以惩罚甚至是取消从业资格,从而刺激从业单位加强管理,降低由于经营管理不善等原因导致的安全事故的发生。

(2)高素质、高能力探险旅游从业人员的配备

这里指的是从业人员包括从事探险旅游的导游、领队、联络人员和司机。目前从旅游院校和其他渠道培养出来的导游或其他人才,尚不能适应从事探险旅游的需要。探险旅游的野外作业人员一般要求一专多能。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使其具备应付各种困难和危险的专业素质及能力。

(3)规范操作、遵守检查培训原则

在探险活动(尤其是危险性大的活动)开始前,有必要对参与人员的身体健康状况进行检查,确定游客是否有能力完成探险任务,根据游客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工作分工,并根据分工内容对游客进行专业培训,使其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操作技能,尽量避免探险过程中危险事故的发生。同时从业人员在组织活动前,还必须对探险目的地进行初步考察,了解目的地情况,尽可能地排除或避开危险。

4.完善探险旅游安全救援系统

(1)政府牵头建立以滇西北景区景点为基地的救援机构

政府掌握着庞大的社会资源,建立有110、119、120等完备的公共安全体系。当地政府应负责牵头组织建立一个适合当地情况的高效、快捷的救援机构,在必要时与相关部门与组织做统一的协调工作,提高救援效率。

(2)滇西北当地救援人员的配置

首先在旅游地建立以景区管理员和当地村民为主要救援人员的救援组织,聘请国内外专家负责对他们进行专业的技术培训,使他们掌握相关的专业技能和一定的医疗急救常识;并且定期开展和不定期开展学习、培训和演习。利用他们对当地情况的了解,诸如气候、地形、语言等方面的优势可以很大地提高救援效率。其次寻找户外运动爱好者作为救援队的志愿者,利用他们对户外运动的热情和经验,运用自身的专业技术和专有装备,也可以提高救援队的救援能力。

(3)救援装备的配备和通讯设施的完善

滇西北当地政府组织和景区管理机构应该为救援队建设提供相应的基础设施,配备一些必要的救援设备和个人装备,由景区管理员或当地村民负责保管,在需要时使用。另外,滇西北当地景区应建立救援通讯体系,配备必要的通讯设备,以保证救援工作的开展。

五、结束语

探险旅游是随着市场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专项旅游品种,具有广阔的市场,特别是在滇西北地区。虽然在运作中具有一定的风险,但对年轻旅游者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只要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业、旅游者三方采取积极的态度,对滇西北探险旅游中存在的问题足够重视,构建一个合理的安全保障系统,将风险控制在最低程度以内,那么滇西北地区的探险旅游就可以得到长足、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传统:探险旅游安全风险管理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8(5)

[2] 关汉玉:探险旅游在我国发展的前景初探,黑河学刊[J],2010(8)

探险家的故事范文第3篇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 102200)

摘要: 石油天然气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或缺的资源,其为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可以这么说,石油和天然气的使用是人类走进现代化社会的基础和前提,可见石油和天然气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社会对于石油和天然气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钻井开采工作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在钻井工程中,由于钻井工作很容易各方面的因素影响,如环境、地质、天气等,使钻井面临的风险也较大,为了进一步的研究钻井风险,制定策略最大限度减少风险,对钻井工程的风险量化就显得较为重要,因此本文就基于此对钻井工程风险量化进行分析,以为相关人士提供借鉴。

关键词 : 石油;天然气;钻井工程;风险量化

中图分类号:TE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6-0043-03

作者简介:李乾(1990-),男,江苏徐州人,硕士。

0 引言

对于石油天然气钻井工程来说,钻井地点的随机性以及周围环境的复杂性,往往给钻井工程带来极大的难度以及极高的风险,而对于整个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工作来说,从最先的勘探导致最后的石油天然气开采全过程的安全性是强调的重点,为了确保整个开采工作的安全性,对于各个环节的风险控制就成为了极为关键的内容,而本文主要分析了钻井工程过程中主要面临的风险,并探讨了风险量化技术,以期望能够提高钻井工程风险控制力度。

1 石油天然气钻井工程风险评估体系量化的重要性

2014年8月,中石油长城钻探工程公司西部钻井有限公司旗下的长城40609钻井队在长庆油田实施实施日常钻井作业发生了井场闪爆燃烧事故,造成了多个井架和钻具以及其他的硬件设备被烧毁,直接损失高达300万元,通过调查发现该事故的主要原因是钻井队员在油层套管下放过程中钻井液没有循环充分,导致循环压井时间延后,导致地下油层的油汽进入到井筒中并快速向上窜升并在高压软管出口瞬间喷出,而在钻井过程中的金属和岩石摩擦产生高温和火星导致事故的发生,这就是钻井没有科学地评估出钻井液在实际过程中面临的风险,人员也没有采取科学的措施来判断钻井液是否充分导致事故出现。

对于石油天然气钻井工程来说,其由于所面临的环境、技术、人员等多方面的制约,使得其面临着巨大的风险,为了确保石油天然气钻井工程顺利的开展,需要对钻井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所有风险进行科学的分析,从而制定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来避免出现各类风险事故,所以建立起石油天然钻井工程风险评估体系就显得极为重要,而对钻井工程的所有风险进行量化则直接将各类钻井工程中的所有风险进行数字化,然后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估以及计算,得到一个科学的量化评分,这个评分能够直观的反应当前钻井工程所面临的风险,并能够形成鲜明的对比,帮助决策人员做出正确的决策。

2 石油天然气钻井工程风险评估指标的量化

2.1 量化原则

根据以往的研究经验,为了方便对钻井工程风险指标进行量化和计算,而钻井工程主要面临的风险有固有风险和事故易发性风险,从而人员、监测、事故影响以及应急方面来确定出风险事故发展的严重性,然后再确定出每个指标的权重评分。具体的量化原则方便为了计算主要约定以下内容:首先是对石油天然气钻井工程的固有风险指数G的指数评分为0~100分,得分越高说明工程在钻井过程中出现事故的几率就越大,其次对事故易发性指数Y的指数评分同样设置为0~100分,得分越高也就表示事故出现的几率越大;再者是事故的严重性指数S评分设置为0~10分,得分越高表示该事故的后果越严重;最后是风险评估值R值越高,表示工程遭遇的风险就越大,出现事故的几率就越大。

2.2 量化方法和过程

从上述的分析情况来看,整个钻井工程主要划分了三个量化指标,分别是固有风险指数、事故易发性指数和事故严重系数指数。

固有风险指数可以进一步划分出三个分项指标,这三个分项指标是地质、流体和环境指数,这些指标表示的是钻井工程固定的风险,固有风险指数就等这三个分项指数风险和,根据以往的专家和学者研究经验,这三个分项指标的积分分别如表1。

对于事故易发性指数,同样的也可以进一步将其划分为三个分项指数,这三个分项指标是设计、设备和管理指数,和固有风险指数一样,事故易发性指数风险等这三个分项指数风险之和,对石油天然气工程的事故发生有直接的关联,其计分表如表2。

在进行量化工作时,由于需要对所有分项指数进行赋值,整个过程较为复杂繁琐,并且量化专家的直觉以及经验判断对于量化判断极为关键,鉴于文章的篇幅原因,因此下文仅仅对固有风险中的地质指数量化进行简单的分析,地质指数风险主要面临的风险主要来源于底层压力系统、层系和埋深、储集层物性级别、岩性和地层倾角、其他因素。地层压力系统在0.9~1.2之间单项量化风险评分为0~5分,在1.2~1.4之间风险评分为5~10分,在1.4~1.8之间风险评分为10~15分,大于1.8的风险评分为15~20分,合计风险评分为0~20分。层系和埋深分析指数,如果井深不超过4500m,那么单项量化风险评分为0~5分,井深4500~600m,风险评分为5~10分,超过6000m风险评分为10~15分,合计风险评分为0~15分;储集层物性级别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孔隙度不超过15%,渗透率不超过100*10-3μm2,风险评分为0~2分,孔隙度在15%~25%,渗透率在100*10-3μm2~500*10-3μm2,风险评分为2~4分,孔隙度在25%~30%,渗透率在500*10-3μm2~2000*10-3μm2,风险评分为4~7分,孔隙度超过30%,渗透率超过了2000*10-3μm2,风险评分为7~10分,总风险评分合计0~10分;岩性和地层风险因素评分,如果是工程钻井容易踏、易漏、易变等评分为0~8分,地层可钻性高、地质情况较好、倾角合理则风险评分为0~2分,合计总风险评分为0~10分,其他因素风险评分为0~5分。

接下来是后果严重系数量化工作,这表示的是事故发生后所带来的英雄哥和范围,系数越高则表明风险严重程度越高,主要的分析系数指标有影响范围系数S1,人员分布系数S2和监测应急能力S3,它们的指标系数分别如表3-5所示。

2.3 相对风险分值

相对风险分值=风险指数和*后果严重度系统=(固有风险指数+事故易发性指数)*后果严重度系数,最终得到的相对风险分值分数,然后即可根据风险分值分数进行分级标准设定。

3 石油天然气钻井工程风险分级标准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石油天然气钻井工程中所有的指标进行评分赋值需要由经验极其丰富的专家来完成,风险的评分需要依赖专家丰富的经验和主观判断,虽然说不同的专家所赋值有所差异,但是一定程度上还是能够给予钻井工作一定的借鉴作用,根据本文所选择的指标体系以及评分体系,结合以往的研究数据和经营,再借鉴了一些钻井方面专家的建议,本文将石油天然气钻井工程的风险标准分为了四个等级,分别是Ⅰ级、Ⅱ级、Ⅲ级、Ⅳ级,Ⅰ级的风险总评分为不超过100分,表示钻井工作风险很低,Ⅱ级的风险总评分为100~200分,表示钻井工作面临中等风险,Ⅲ级的风险总评分为200~500分,表示表示钻井工作面临较高风险,Ⅳ级的风险总评分超过了500分,表示钻井工作面临极高风险。

4 建立风险评估指标量化的效果

2014年8月,中石油长城钻探工程公司西部钻井有限公司旗下的长城40609钻井队在长庆油田实施日常钻井作业发生了井场闪爆燃烧事故。经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调查,该起事故暴露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所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对钻井工程承包商的选择、考核把关不严,以包代管;承包商陕西省靖边县天通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安全基础薄弱,安全管理松懈,违章违规作业,应急处置能力严重缺乏。试想,倘若当时40609钻井队能够对钻井风险评估进行量化分析,也就不会出现这次重大事故了。这次事故之后,中石油长城钻探工程公司全面深入开展了陆上石油天然气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全面深入地对外包工程进行了清理整顿活动,40609钻井队建立了钻井过程中风险量化评估体系,至今没有再出现一起钻井事故。

5 结束语

总体来说,对于石油天然气钻井工程来说,安全管理是极为重要的工作内容,为了能够确保钻井工程顺利进行,为后续的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需要对钻井工程中所面临的安全风险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和量化,通过数据来直观的观察钻井工程的风险,从而制定出最合理的防风险策略,为此本文简单的分析了钻井工程风险量化方法和流程,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管志川,魏凯,傅盛林,等.基于区间分析的钻井工程风险评价方法[J].石油钻探技术,2013,41(4):15-18.

[2]高晓荣,郭小阳,徐英卓,等.基于本体和CBR的钻井工程风险决策模型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5(3):265-270.

[3]周锋.深水钻井工程风险综述[J].海洋石油,2013,33(2):113-118.

[4]张铁军,贾晓刚.基于IOWA算子的钻井工程风险评价因素重要度计算[J].西部探矿工程,2009,21(3):109-111.

探险家的故事范文第4篇

今天我闲着没事,从我的木制小书架上面拿了一本书来看,本想随便翻翻,不曾想却入了迷,这本书就是英国着名作家——斯蒂文森写的《金银岛》。

它主要以一个孩子的口吻讲述了一个古老的探宝寻奇的冒险故事。故事里有许多危险的情形,例如:小吉姆和海盗在船上搏斗,还差点被刺死。船长、医生和乡绅和邪恶的海盗们枪战等等,看得我触目惊心。在整个故事情节的叙述中除了惊心动魄的血腥屠杀,还处处有爱心的不断闪现,比如大夫在和海盗为敌的情况下依然为海盗们治病,服刑者自己作为医生的神圣使命和职责,等等。

看完这本书,我的心还是久久不能平静,整个历险过程险象环生,但吉姆凭着自己的机智勇敢一次次逃离了险境。我可真佩服他!我多渴望也体验一下冒险的生活啊!记得有一次,我和朋友小婷突然心血来潮,想去银淀公寓-1层去探险,因为住在那里的朋友小珊说-1闹过鬼,半夜经过的人们有时会听见一阵古怪的笑声,半真半假的,于是我们鼓起勇气,约好放学后一起去那闹过鬼的-1层。谁知,一到那儿,却遇见了去买菜的老妈,她问我们去那干嘛?我回答说去探险,老妈一听便火了,大吼道:“你们胆子不小啊,小小年纪,天天去探险,走!跟我回家!”就这样,我硬是被妈妈强生生地拉回家了,回家还免不了一阵耳朵之苦,唉,我真想去探险,为人们解开那些谜。虽然我是女孩子,但我拥有着男生般勇敢的性格,妈妈,给我去探探险吧!

我真爱看这本书!

广西桂林象山区逸夫小学五年级:伍嘉欣

探险家的故事范文第5篇

[关键词]物探 野外现场 风险分析 安全管理 评价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 P63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11-137-2

1风险分析的相关概念与内容

1.1风险的概念

风险是指对潜在的、未来可能发生的损害的一种度量,是有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包含两方面含义:(1)风险的存在意味着可能出现损失或者未能实现预期目标;(2)虽然损失发生与否具有不确定性,但是可用概率来表示其会发生的可能程度,而不能做出确定性的判断。物探野外现场的安全风险就是指在施工环境中和施工期间客观存在的,可能导致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的可能性,受到现场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的影响,具有较大的随机性。

1.2物探野外现场风险分析的内容

风险分析工作是一项系统且内容众多的工作,是对整个安全管理系统的综合评价和具体细节的严格评估。物探野外现场的安全管理,则是指应用系统分析,专业的风险识别技术,对安全关键点进行有效的分析和相应的对策管理。

物探野外现场风险主要包括了风险的识别、风险对策制定、风险对策的实施、风险对策的评价等内容。其中风险识别是指认识损失发生的可能性,确认损失的根源、性质及范围,同时包括确认导致损失的有效、积极及直接原因,它是物探野外现场安全管理的关键。首先,风险识别要进行危险源的识别工作,它是指发现并识别出安全管理系统中的危险源,是控制危险源的基础。所谓的危险源是长期或临时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存储的危险物质,其危险物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国家规定的临界值。这里的危险物指能够导致火灾、爆炸、触电、机械伤害等事故的一种或者多种危险物。

结合《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注》(GB6441-86)与物探野外现场施工的情况,总结出物探野外现场主要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如表1。

2物探野外现场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

物探野外现场安全事故主要涉及到人员、设备、环境和管理四个方面的内容,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人员、设备、环境是导致安全事故的原因,而安全事故又受制约于管理状态。(1)人为因素。主要包括了现场施工人员和技术管理人员,他们存在有忽视安全隐患、不规范操作、危险作业、安全管理不严格等情况,而造成安全事故。(2)设备因素。由于设备存在有燃料存储不当、材料强度不足、设备零部件磨损和老化、安全防护缺乏的情况,造成事故。(3)环境因素。主要是自然环境和生产环境,自然环境指即岩石、地质、水文、气象等的异常变化导致的施工、设备和人员的伤害。生产环境主要是指噪音、振动、温度、照明等因素造成的伤害。(4)管理因素。管理因素是导致事故的间接原因。主要情况有:技术存在缺陷,即工艺流程、操作方法存在设计缺陷;组织不合理,对现场缺乏安全检查指导工作;没有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防护措施及不认真整改安全隐患;安全培训工作不足等。

3物探野外现场安全管理评价与对策

物探野外现场安全管理评价需在遵循一定的原则的基础上,进行评价指标的确立,建立起多角度、多层次高效的评价体系。(1)科学性原则。即野外现场的评价指标体系,应以安全管理的相关理论为根据,根据评价指标间的逻辑关系、时间顺序等来构建。(2)系统性原则。即指标体系构成一个全面整体,而又层次清晰,因素优化组合的系统。(3)动态性原则。所谓动态性是指安全评价指标不但要能评价出物探野外现场安全管理的强弱方面,又能够指出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安全管理的改善提高提供依据和指明方向。(4)客观性和实用性原则。评价指标的确定要根据客观实际进行建立,尽可能的反映出评价对象的实际安全状态,同时能够易于操作,以保证实施的效果。基于以上对风险分析的物探野外现场安全管理评价的分析,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评价和制定相关对策。

3.1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主要有五项内容。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资金保障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和事故报告制度。将安全生产作业的责任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和人员,同时投入一定的资金加强安全措施;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则要求制定明确的安全教育计划和实施方案;安全检查主要是各层次或高层次的定期或不定时的检查,强化现场安全管理力度。事故报告制度则要求建立对各类事故的相关预案和如实报告方案,以保证及时的处理事故和总结事故教训。基于风险分析的安全管理评价和对策,都可从这五方面进行制定和实施。

3.2安全教育

物探野外现场施工人员多在野外进行工作,由于野外工作的周期长,缺乏持续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存在有安全意识逐渐降低的现象。再者,由于施工人员的流动性大和管理不到位,更加重了人员的安全意识的不到位的情况。安全教育主要从思想教育和技术教育两个方面入手。思想教育要经常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政策、法规和纪律的教育,并结合本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的安全实例和经验教训,进行多元化的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而技术教育,主要针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本专业、岗位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等方面的教育。最终达到思想上时时有强烈的安全意识,又能够熟知相关的安全技术知识。安全管理评价则从思想教育、技术教育和安全教员三个方面评价和制定相关政策。

3.3安全管理机构

物探野外现场的安全管理机构是最为缺乏的,目前安全管理主要通过施工作业人员的自我意识来规避安全风险。根据系统风险分析的要求,建立起野外现场的安全管理结构是十分必要的。可通过配备一定数量的安全专(兼)职员,并建立人员轮班安全值日制度,将安全工作贯穿与整个野外现场施工作业当中。

3.4现场管理

物探野外现场是多工种交叉作业,设置有众多的临时设施,作业环境变化大、人机流动性大。所以为了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对施工现场的各种材料要统一布置,分类安放,并据各材料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安全评价指标有材料堆放、现场防火、施工场地布置和综合治理等四个指标。

3.5安全防护措施

物探野外现场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的会接触到各类有损于身体健康和具有一定危险性的操作或机器设备,或者由于工作环境的恶劣导致的生理慢性职业病等,这些都是安全防护措施中的重要内容。因此,安全防护措施要提高预防各种潜在危险对施工人员的伤害,提供充足的、免费的、质量合格的防护产品。如安全帽、安全带、防毒罩等。除此之外,还要不断的提高安全防护措施的设备的科技含量,做到有效简便。

相关期刊更多

中国科学探险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江苏省社科院

西藏体育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西藏自治区体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