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图示法论文

图示法论文

图示法论文

图示法论文范文第1篇

如何提高大学生的阅读能力一直是英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从四级考试的分值来看,阅读理解的分值占据总分值的较大部分,亦能说明阅读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对此,本文将运用图示理论,结合大学英语中阅读教学的特点,从语言图式、内容图示以及形式图示入手,探讨图示理论以及阅读教学之间的关联,再通过实例来进一步验证图示理论的应用效果,旨在为阅读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内容图示;语言图示;形式图示;英语阅读

图示实质上是一种全新的认知模式,是基于心理学以及认知理论的结合产物。现阶段,已有较多教师将图示理论应用到阅读教学中,并从图示理论出发,通过相关方法来扩充大学生的图示知识,以此提高大学生理解文章的能力。基于这一点,研究图示理论对促进阅读教学发展有着积极影响。

一、图示的教学作用

图示在阅读过程中高频出现。首先,在对文章进行阅读时,大学生可依靠图示对文章内容进行了解。同时,他们可在现有的图示中获取相关信息,并根据文章包含的词汇信息对文章进行剖析,以此正确地理解文章所呈现的内容。通常来讲,如果学生的图示理论知识较为丰富,就能增强对文章的理解力。第二,就阅读来讲,这是一个预测的过程,并且这种预测是基于学生现有的图示来进行的过程。通过研究发现,语言图示和内容图示的了解程度与其对文章的预测准确度成正比。如此一来,学生在阅读前便能预测出文章的大致内容,能增强阅读兴趣,以此加快阅读速度。与此同时,人们在对外界事物进行认知时,意识往往会受到固有思维的限制。但对于图示理论而言,这种思维限制却有利于学生快速理解文章包含的语言信息。此外,图示可帮助他们集中注意力,并为其快速找出文章要点给予帮助。

二、图示理论的教学应用

(一)将语言图示进一步扩充

就语言图式来讲,词汇、语句结构以及语法知识都属于语言图式。只有掌握了这些语言图式,才能更好地通读全文。在图示理论的运用中,让学生在理解生词的前提下对生词进行记忆,以便增强学生对生词的熟悉感。同时,在学习语义相似以及用法相似的词汇时,应通过联想法以及谐音记忆法来增强对生词的记忆,以此达到长期记忆的效果。在讲解《新编大学英语》第三册第一单元《羞怯的痛苦》一文时,可引导学生先自行对文章包含的关键词进行联想。与此同时,教师应构建清晰的思维导图,并将关于痛苦的语言图示进一步理清。在阅读结束后,教师可总结该文所涉及到的特色语言,包括一些连接代词、指示代词以及关系代词等,以便更好地通读全文。

(二)将内容图示进一步完善

内容图示主要是指对课文的背景知识及相关文化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是能帮助掌握文章主旨的重点内容。就大一和大二的学生来讲,他们的文化知识了解的不够多,个人经历往往不够丰富,对文章背景不够了解,往往不能透彻理解文章所表达的内容。有时尽管能够理解文章的字面意思,却不能完全理解文章的深层意义。对此,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课后多了解英语国家的基本情况,以便熟知这些国家的主要背景。与此同时,教师在讲解文章前,可先简单介绍文章背景,帮助构建基本的内容图示。再结合文章内容提出针对性问题,并组织学生对问题展开讨论。从而将现有的内容图示进一步扩充,以此更好地剖析文章内容。

(三)将形式图示进一步巩固

通常来讲,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等文体都有特定的写作要求,这就要求学生了解不同文体的固有模版、修辞方法以及写作技巧。对此,教师可在图示理论的指导下,让其对文章进行全篇阅读,将文章的大致内容进行复述,并进行书面总结。在学生完成阅读后,教师应对文章大致结构进行梳理,并向学生讲述文章所涉及到的修辞手法以及写作技巧,以此将形式图示进行巩固。如此一来,当学生再次遇到同一文体时,可快速对文章内容进行理解。在讲解《羞怯的痛苦》一文时,教师可参照议论文的讲解形式,介绍文章所涉及到举例法、驳论法以及对照法等写作技巧,再介绍文章所涉及到的排比、借代等修辞手法,以便让学生了解文章大概的篇章布局。

三、结语

研究可知,图示理论对促进阅读教学发展能取得具有明显效果。多项研究表明,学生对图示理论知识理解地越透彻,其阅读能力就越强。在今后的教学中,作为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主动地对文化知识、文章结构的理解和分析,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作者:叶明珠 单位:湖北省荆州市长江大学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图示法论文范文第2篇

语言学习的基本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写作属于话语输出技能,是语言生成能力的重要表现形式。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对中国学生的外语写作水平质的提升,能起到关键作用。新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高中生的英语写作提出了很多新的高要求,如体裁的多样性,内容的组织性等。现大多数高中生的外语习作反而成了“范文”的改版,丢失了文章的生动力和创造力。他们的主要问题在于:语言表达能力欠缺,中式英语痕迹明显;习作思路闭塞,内容空洞缺新意;段落和篇章的逻辑性差。图示理论,属于认知心理学,为指导高中生英语习作开辟了新思路。本文将通过分析图示理论与英语写作的关系,来改善现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和提高学生的英语习作水平。

二、文献综述

图式理论是认知心理学中用来解释心理过程的一种理论模式。图式(schema)最早是由德国哲学家康德(Kant)提出。而后德国心理学家巴特利特(Bartlett,1923)将图式概念运用到记忆和知识结构的研究中,图式概念获得了更丰富的意义。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人工智能专家鲁梅尔哈特(Rumelhart)指出:“图式理论基本上是一种关于人的知识的理论,也就是说它是有关知识是怎样被表征出来的,以及关于这种对于知识的表征如何以其特有的方式有利于知识的应用理论”。对于“图示”的定义,Bartlett在其著作《记忆》中将其定义为“对过去的反应和经验的积极组织”;Rumelhart把图式称为以等级层次形式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一组“相互作用的知识结构”或“构成认知能力的建筑砌块”。二者观点一致,即“图式”是指学习者获得的信息在头脑中的储存方式,是大脑对经验的反映或积极建构,是被初学者储存在记忆中的信息对新信息起作用的过程及怎样把新信息丰富到学习者知识库的过程。

近年来,图示理论模式被广泛运用于英语阅读教学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然而,图示理论与英语写作教学的应用结合被谈及相对较少。其实,中国学生的英语写作过程受大脑图示的影响,也是一种构建语篇图示的活动。它主要是图式或背景知识与输入语言、语篇信息相互作用、相互匹配的思维过程。(翟舒,2005)因此,本文重在探究图示理论与英语写作的关系,在教学中有效地运用图示训练,加强学生英语习作。

三、图示理论与英语写作

写作是一个高度复杂的思维过程,即把各种信息收集,组织,加工之后用文字表达的过程。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论述图示理论与英语写作的关系,一是图示类型与英语写作,二是图示理论与写作教学过程。

3.1图示类型与英语写作

根据写作的性质与特点,学习者的写作能力主要取决于语言图示,内容图示和形式图示。

语言图式指学生具备的语言知识,即关于词汇、语法和习惯用法等语言形式。语言知识是英语写作的基础。语言知识的掌握直接影响习作者的思维方式和语篇理解。高中生的英语习作中词汇量贫瘠,中式英语痕迹明显的现象,显示他们大脑中的语言图示不完善。

内容图示指与文章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体系,包括人文科学地理知识,道德价值观念等。它涉及文章主题,是英语习作的主体部分。高中生对于习作主题的熟悉程度决定了英语习作内容的深浅。

形式图示也叫结构图式,是指关于文本篇章结构的知识,即对文本不同体裁的了解。不同体裁有特定的语言风格,表达习作者的特定感情色彩。在英语作文布局谋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英汉两种语言的语篇差别,创建与英语写作相关的形式图式知识。

3.2图示理论与写作教学过程

从图式理论的角度来看,J.Anderson把写作的心理过程分为构思、转换和执行三个阶段。

在构思阶段,首先学生们要确定写什么。如高一英语必修(一)Unit2的写作部分要求是Make a poster:Why should we learn English?这一话题激活学生大脑中“学习英语的好处”的相关图示,从而确定写作目标。在检索内容图示过程中,学生不仅要筛选提取符合自己写作主题的内容,还要决定如何组织选择的内容。这就涉及到对语篇知识图示的了解,包括语篇类型和语篇组织模式。

在转换阶段,作者将构思阶段中的信息进行编码,转化成具有合乎语法规则的语言表达形式。在这过程中,尤其要注意英汉在语篇组织和文化习俗方面的差异。

在执行阶段,作者把头脑中的言语信息转换成用文字符号表达的文章,这一阶段包括列提纲,进行初稿写作,文章写出后的自评或小组互评,最后进行修改定稿。

四、图示理论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根据图示理论与英语写作的关系,高中英语教师应将其运用到实际的写作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英语习作水平。英语写作教学可以采用以下建议:

1.帮助学生扎实语言图示,奠定英语习作的基石

高中生的英语语言知识呈分离块状,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他们对词汇,短语及句子语法的掌握机械地体现在中国长期的标准化英语测试题中。对最能体现英语综合能力的写作功底则稍显不足。

语言图示的建立依赖教师的专业教学和学生的积累阅读。大量的英文阅读输入不仅扩充词汇量而且熟悉英语表达方式,使语感愈来愈强烈。在平日的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扩充近义词和改写句子。如:More and more people have been addicting to drugs in recent years.为了避免中国学生习作中高频率短语“more and more”可以改写成:Drug addiction has been on the rise in recent years.对二语习得者来说,语言图示如建筑的砖块,恰当的语言才能如实地表达习作者的观点。

2.丰富内容图示,充实学生的英语习作

许多高中生的英语习作主题明确,但支撑主题的信息量显单薄。这关乎学生缺乏相关主题的语言材料积累。正如中国古语,“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英语写作过程中,一方面学生要利用已有的内容图示,另一方面要积极构建新的内容图示。

(1)激发学生已有的内容图示

多年学习语言及写作的经验,使高中生大脑中具备一定的背景文化知识,即相关的内容图示。根据图示理论,激活与提取大脑中与写作主题相关的图示利于构思和指导学生自己的作文。在构思阶段,通过不同提取信息的形式,学生可以展现内容的逻辑、层次关系。例如:树枝分叉式。主题为“树干”,相关的内容为“大枝杈”,各个大枝杈有各自的具体信息为“小枝杈”。直观明了的图示使学生们迅速、高效地构思习作。如高中英语必修(一)Unit5的写作部分Description of a famous person的树杈分叉:

师生互动也有助于引导学生激活已有图示。教师提问给学生空间思考写作题目,筛选有关联的信息。例如关于话题“Make the poster for a travel agency”,教师向学生提问“What information does a poster include?”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这样学生可以调动脑海中的内容图示及此类文体的形式图示。所以,英语写作教学既要发挥教师在写作训练中的主导作用,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创建新的内容图示

写作贵在于知识背景的支撑和个人独解的涌现。“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内容图示需要新知的不断更新才为丰富。高中生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建立新的内容图示并储存于长时记忆中。

1)利用课本资源,渗透多样主题的文化信息

大部分高中所使用的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英语教材的内容贴近现代社会生活,涉及的文化知识面广。教科书的话题包罗万象,文体、自然科学领域皆有。在日常的新授课中,教师有意识地组织单元主题的背景知识讨论,学生们能在原有的内容图示基础上添新知。

2)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

有效的阅读是丰富英语内容图式的重要途径之一。高中英语写作课时比例少,教师应鼓励学生利用网络等手段阅读英文文章,做各式各样主题的摘抄,比较中外文化差异。这有利于增加大脑信息的储备量,夯实他们的写作能力。

3.加强对英文文章的语篇认识,构建形式图示

中英文写作的差异不仅体现在写作的思路上,也体现在其形式上。掌握英汉语篇模式差异直接影响写作过程中形式图示的构建。

(1)通过范例分析不同体裁的语篇特点,构建形式图示

文章因体裁的不同形成了多样的文体结构,如记叙文、描写文、说明文等。针对不同体裁,教师进行专题性的写作训练,如人物写作训练,信件写作训练等。通过范文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对不同文体的语篇组织模式(包括文章的逻辑结构、语段的衔接等)进行总结与比较。例如,记叙文的语篇图示包含交代情境,选择适宜的情节,组织事件,确定视角,表达主旨。学习者对体裁的语篇特点熟悉程度直接影响其写作思路及文章结构层次的安排。

(2)实例训练,比较中英习作的结构差异

英汉形式图示的对比表现为段落结构和语句的衔接。一个典型的英语段落由三部分组成,首句(中心思想)-中间部分(理由和根据)-结尾(重申观点和态度,首位呼应)。从语句衔接方式上来说,英语写作多用“形合法(Hypotaxis)”,即用连词衔接句子与段落。(周遂,2005)中文习作则没有明确的段落中心句,更偏向为意义上的衔接,称为“意合法(Parataxis)”。所以日常的实例练习,如完型填空、课文复述、句子改写等,帮助学生们熟悉英语语篇结构,更准确传达信息。

图示法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图示理论;小学英语;听力训练四大语言技能“听、说、读、写”,“听”居于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研究表明,人类社会的语言交往中,“听”技能发挥作用的比例高达45%。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英语听力的教学和训练至关重要。但是,在我国的英语教学中,出现了一个现象――读强听弱。这个现象显示,我国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较强,但听力理解较弱。这种情况是因为某种程度上没有“目的语”的语言环境造成的。因此,英语教师在教学和训练上要采取更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借助图示理论,加强学生的听力能力。

一、图示理论概述

1.发展历程

图示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德国哲学家康德(Kant)1781年的著作《纯粹理性批判》,这时的图示理论是一个认知心理学范畴。1923年,英国心理学家巴特利特(F・Burtlett)首次将图示理论的概念运用到心理学研究上。直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一名人工智能专家鲁梅哈特(Rumelhart)继续在此概念上深入探究,将其完善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2.内涵

图示理论的内涵有两种解释。一种观点认为,图示是一种知识单元。人们在认识新事物的时候,把新事物与大脑中原本储存的信息联系、组合,形成一种新的知识单元。另一种观点认为,图示理论是一种过程,是人们认识新事物时,把新事物和大脑中原来储存的信息联系、组合和发展的过程,是人类保存在大脑中的知识对新事物的信息起作用的过程及怎样把这些新事物的信息加入到人大脑信息库中的过程。

3.分类

(1)语言图示。语言图示是听力理解的基础。语言图示指听者掌握的语言基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和语法。语音包括声调、句调、语流音变等,词汇包括词性、词形等,语法包括时态、句型等。语言知识是使用语言的基础,只有生成和掌握了语言图示,才能对听力听到的语言内容产生理解,即对听到的语言内容在大脑内进行解码和翻译。

(2)内容图示。内容图示是听力理解的关键。内容图示指听者对所听材料语义内涵的熟悉程度。内容图示是一种背景知识。当听者遇到一个陌生的听力材料时,若听者大脑信息库中储存有相关的背景知识,这些背景知识就有助于听者理解陌生的听力材料,这样的背景知识就是内容图示。

(3)修辞图示。修辞图示又称形式图示,指听者对语言材料结构的理解。语言材料都有一定的结构,即我们说的文体。当听者遇到一段陌生的听力材料时,大脑中储存的修辞图示会调出与文章结构相关的知识,听者就可以预测接下来的内容。

二、小学四年级英语听力训练现状

目前,我国小学英语听力训练存在一些缺陷。在英语听力训练的模式上,仍采用“放录音―做题―对答案―放录音”的模式。这种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提升学生的听力技能,但未免有些“填鸭式”的倾向,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不利于学生持续学习。

小W四年级的英语听力教学和训练有其自身的特点。第一,学生的词汇量不足。在四年级阶段,大部分学生学习英语还只是刚刚起步,大脑信息库中的词汇量不足。听力理解需要大量词汇的支持,词汇量不足会阻碍听力理解。第二,学生英语语音的问题。在英语学习的起步阶段,学生对英语词汇的发音和语调变化的掌握有限,存在词汇发音错误和无法辨识句尾变调的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学生对听力材料的有效解析。

三、图示理论的应用

1.引导学生运用图示

每个学生大脑中都存在信息库,但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懂得调用信息库的知识来帮助听力理解。因此,教师需要教授和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理解新的听力材料。

2.帮助学生植入图示

植入图示指传播与听力内容相关的信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听力理解,教师可以在播放听力录音之前,先向学生介绍与语料相关的知识,包括生词、句式、文化背景等,在学生的信息库中植入相关图示,这样学生在做听力理解的时候就可以运用这些图示解读语料。

3.鼓励学生建立图示

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获得各种各样的信息和知识,但是没有很好地把这些信息和知识在大脑中编排成有序的知识单元。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建立图示,把收集到的细碎信息转化成对听力理解有帮助的图示。

英语在社会交流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由于缺乏语言环境,英语教学存在不足。我们希冀有更多的学校和教师积极地把图示理论应用到英语听力的教学和训练中,不断完善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简丽华.基于图示理论的英语听力教学模式[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36(9):127-128.

图示法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图示理论 英语听力教学

听力一直是英语教学的难点,而且不难发现包括中考、高考、英语等级考试考察的题目里总少不了对听力能力的考察。语言作为沟通最重要的工具,信息最主要的载体,能够被人认识理解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听和读。图示理论是一种认知模式,已经被广泛应用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并产生了良好的成效。听力和阅读两者均是获取信息的过程,只是应用的官能不同,但是听力理解过程和阅读理解过程是有一定的相似性的,所以本文试图应用图示理论从从听力过程和听力材料处理方法入手,浅析该理论在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一、图示理论

图示理论是由德国哲学家康德最早提出,他认为新概念、新信息、新思想只有一个人把已经具有的知识相关联时才会产生意义。后来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英国著名心理学家巴特利特在其著的《记忆》中也提到过,他认为图示就是过去的经验的积极反应或者组织。而学者莱考夫更直观的解释了图示,他把人的认知体系中,对事物之间关系的认知构成了一个重要的认知层面称作意象图示。

此外学者库克认为图示是头脑中先存知识和背景知识,是人脑长期记忆的世界对认识,换言之,图示是抽象存在我们大脑内的一个机制,当我们认知新的信息的时候,大脑就会对这些新的信息重新组织起来,理解并记忆。

还有现代图示理论代表学者卡莱尔把图示分为三种:语言图示、内容图示和形式图示。语言图示指的是信息接受者先前所储备的语言知识,比如语音、词汇、语法知识。内容图示是指所接受的信息的背景知识,和材料相关的人文历史知识等。而形式图示是指信息接受者自己储备的关于语篇结构、文体类型、修辞手法相关的知识。

通过图示理论处理信息时一般会使用“自上而下”或者“自下而上”两种处理方法。“自上而下”的处理方法是一种靠概念支配的处理信息的方式,这种方式强调信息接受者主观地运用自己先前储存的知识对新信息进行分析处理,要求信息接受者能动地提取大脑中储存的背景知识,从宏观上综合分析输入的新信息,是一种高层次的信息处理方法。“自下而上”的处理方法是一种靠数据支配的处理信息的方法,这种方法要求信息接受者从小单位抓起,比如先理解单词再理顺句子最后处理语篇,这种方法从微观上对新输入的信息进行解码,是比较低层次的处理方法。这两种信息处理办法并不是独立存在而是互相作用、互相渗透的。丰富、准确的图示会让认知过程大幅缩短认知程度更加深入,而不完备的图示则起到相反的作用。

二、图示理论之于英语听力教学

与人曾把图示机构在学习者的大脑中的作用比作电脑的记录和储存功能,它是一个庞大的系统,你甚至不知道它的存在但是在接受新的信息时,它却能和你大脑中之前的学习经验联系起来。而且随着学习者的学习经验不断累积、视野越来越开阔,它的可用性越来越强。正是看到了它的可用性,英语教师在听力教学过程中首要任务便是抓住能够激活学生大脑里储存的图示,并产生新的图示,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记忆听到的内容。

1.从卡莱尔的三种图示看听力教学。

(1) 语言图示。在听力练习里面,语言图示指的是学习者掌握的语音、词汇、语法等知识,考察的比较多。无论是那个层次的学习者,语言图示都是最基本的知识,但是听力有它的特殊性,不同于阅x,他要求的是准确的听清楚而且直观的写给你并理解听力材料,这就让注重阅读写作的中国学生惶惶不安。

比如说当我们阅读时碰到“It is out of the question”. 我们很容易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事情,而在听的时候很容易因为语音的问题,漏掉定冠词“the”那么句子的意思就驴唇不对马嘴了。甚至对于词汇量本身就淡薄的初学者来说,在句子中失去爆破音、弱读、连读都有可能让他们方寸大乱,怀疑自己,更不用说英语口语中会使用大量的习语、俚语和很多有英语文化的东西,面对这些最基本的知识,英语教师在听力教学前最好准备好跟今天要做的听力有关的词汇和表达,让学生在熟知词汇的基础上去听听力材料,效果会好很多。涉及到的习词汇、语法、习惯表达再加以总结,所谓温故而知新就是如此。

(2)内容图示。凡是语篇都必在一定的语境中,听力材料也不例外,不论是对话,还是新闻,都会有一个生活场景或是文化背景。在一个固定的场合下,对话双方的关系和说话模式行为方式都是比较固定的,新闻也是一样。比如在一段对话中我们听到了“blackboard”、“homework”这让的词汇,就算我们没有听清具体内容,至少会清楚地洞悉对话发生的场合是教室里,而不是发生在医院、邮局、机场。再比如一段新闻里出现了“obesity”、“diet”这样的词汇,一定是有关健康类的新闻而不会是军事、政治、医学类、游记类的新闻。

正是听力材料反应的这种内容图示性,给力英语听力教学很大的启发。既然这些话题都是有限的,英语教师可以根据多年的听力考试题库把听力资料的类型分类,在把和此话题相关的语言图示进行归纳总结,另外这也启发我们的英语课堂也要尽量广征博引,不局限一隅,将课本上的用法,还要在话题导入,课堂互动上多多给学生开卷。

(3)形式图示。形式图示对听力能力的培养则更有助益。学生们在大量的听力练习和听力材料输入之后,会掌握一些典型的听力材料的语篇结构,比如大部分邀约都会因为种种理由被拒绝,而你只需要把注意力放在听到底是什么原因上。再比如,形式图示的形成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抓住听力的重点,比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这些在形成了一定形式图示的学生耳朵里,都是关键的点,会格外注意。

2.图示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图示理论应用在英语听力教学上,要求教师要做两件事,其一激活学生已有的图示、其二帮助学生建立新的图示。

英语听力材料不会空穴来风,大多出自生活,学生们生活在社会中,大脑中早已经有了相应的图示,这个时候英语教师要做的事情就是激发他们脑海中的图示。比如在听外研版高中英语必修一第三模块My First Ride on a Train的课文前,不如先让学生分享一下自己的旅行经历,让学生对这个话题感兴趣,踊跃的调动他们脑中的的图示,他们会联想到旅行中遇到的很所事情,可能是住宿、可能是交通方式也可能是旅行中发生的故事。一番启发后,再听课文,学生对材料会把握的更好,理解的更多。

当然,不是所有的听力材料,学生们脑海中都会储存图示,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帮助建立新的图示。比如当听力提到“Romeo and Juilet”的时候,大部分教师都会说这就是英国的“梁山伯和祝英台”,通过和已有图示的联系,教师可以帮助他们建立新的图示。当然还有很多东西是和母语不发生联系的,这些就需要另立山头,比如说,G20峰会、金砖国家、奥林匹克运动会、欧洲的启蒙运动、南北战争这些极具文化特色和时代特征的词汇。

三、结语

图示理论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表明,若是学生在听的过程中不能掌握材料的背景知识成功激活脑海中的图示,听力理解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也就是说他在听这段资料时并没有找到足够的线索,帮助他去理解资料。而熟悉背景知识并能成功激发大脑中图示的学生,往往能够正确、清晰、透彻地理解资料。用图示理论来指导英语听力教学不但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习欲望,还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慢慢地把把英语听力能力提升。

参考文献:

[1]康德.纯粹理性批判[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图示法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字]制图综合方法 矛盾的对立统一 实现的原则 采用的方法

[中图分类号] P28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2-280-1

众所周知哲学是对世界一个总的看法,它涵盖人与客观世界在相互作用的各个领域,测绘作为一门自然与应用学相结合的综合学科,其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当然也离不开哲学思想的指导。在现实世界中,有时解决学术问题常常不在学科本身,而在学科外,另辟蹊径反倒有更好地解决办法,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本文就是本着这一思路以哲学辩证的思维对在编绘作业中如何运用制图综合方法做一些粗浅的研究探索。

做为制图工作者都清楚制图综合方法是解决缩小、简化了的地图模型与实地复杂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实现资料地图内容到新编地图内容之间的转换,在编绘作业中就是要实现地图内容的详细性与清晰性的对立统一和几何精确性与地理适应性的对立统一。针对这两方面的对立统一:

1 讨论详细性与清晰性的对立统一。

既详细又清晰,是我们对地图的基本要求之一,也是在制图综合过程中比较纠结的一个问题。如果我们能够把地面上的物体全部表示到地图上,或者将较大比例尺地图上的一切物体以及它们的一切碎部全部表示到较小比例尺地图上,那当然是再好不过了。可是,实际上是做不到的。如果硬是这样做,势必使地图不清晰,甚至无法阅读,这样的详细性也就失去了意义。所以详细性与清晰性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但是,也必须看到,详细性与清晰性是能够统一的。因为我们所要求的详细性,是在比例尺允许的条件下,尽可能多表示一些内容;而我们所要求的清晰性,则是在满足用途要求的前提下,做到层次分明,清晰易读。所以,详细性与清晰性是有条件的统一,其条件就是地图用途和比例尺,统一的方法就是制图综合。

2 讨论几何精确性与地理适应性的对立统一。

几何精确性,就是要求地图上所表示的物体必须达到地图比例尺所允许的精度;地理适应性,就是要求地图上以图解形式表示的物体间的关系反映区域地理特点。

几何精确性与地理适应性是对立的统一。一切实测地图都具有很高的精度,同时又能很真实地显示实地客观存在着的相互关系,比例尺越大,则精度越高,相互关系也表示的越真实。这时,几何精确性与地理适应性能同时满足,只要做到了几何精确性,地理适应性也就实现了。而编绘地图则不然,随着比例尺的缩小,二者之间的矛盾突出了,而且比例尺越小,这个矛盾越突出。制图综合的任务,就是要在地图比例尺和地图用途变化了的情况下,使几何精确性与地理适应性达到新的统一。

通过对上面在编绘作业中两个矛盾对立统一体的讨论,得知实现统一的途径是制图综合,那么怎样通过制图综合来解决统一的问题呢?即制图综合应该遵循什么原则和采用什么方法的问题。

从长期实践来看,我们认为制图综合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表示主要的舍去次要的。

在不考虑其它因素的情况下,制图物体的主要与次要是由其本身的质与量以及所处的地位所决定的。无论在各要素之间,或同类要素之中,以及许多物体本身,都有主次或层次之分。制图综合的工作就是要善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认识制图物体和现象的规律性,将它们区分为主要的与次要的。实施制图综合时,则应根据认识和研究的结果,表示主要的,舍去次要的。

表示主要的和舍去次要的,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要表示主要的,就必须舍去次要的;而舍去次要的,正是为了表示主要的。不分主次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不加综合就无法制作地图。所以,表示主要的和舍去次要的,这是一切制图综合所必须遵循的原则。

相关期刊更多

电镀与涂饰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广州大学

混凝土世界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北京金隅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岩土工程师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