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地基工程

地基工程

地基工程

地基工程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现代房屋;房屋建筑;建筑地基;施工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oblems related to the present stage our country building foundatio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puts forward effective 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building foundatio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so a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building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Keywords: modern housing; housing construction;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TU74

引言:

地基基础工程是建筑质量的关键,整体工程的施工质量直接受地基基础工程的影响。我国的工程所在地的情况随地域条件的不同而不同。因此对地基基础工程提出的要求更高,必须在前期对地基进行严密考察,并制定合理的地基设计方案,通过严格控制施工过程,来确保地基基础的质量。

1、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概念及处理技术

1.1地基基础概念

多层建筑的建造过程中,其建筑负荷全都由地层来承担,影响建筑物负荷的那部分地层被称之为地基,向地基传递负荷的下部结构被称为基础。基础的型式可以分为深埋和浅埋两种型式,深埋是指利用特殊施工工艺进行地基的深埋,主要是以桩基施工为基础的地基施工。桩基施工主要应用于浅层土层不好的建筑工程或高层建筑的施工。浅埋是指埋置深度较浅,施工中只采用挖槽和排水等施工工序就可以建造起来的地基工程。

1.2地基处理技术

1.2.1.CFG桩复合地基成套技术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是通过水泥、粉煤灰、碎石、石屑或砂加水搅拌所形成的高粘度桩(简称CFG桩),利用在基础和桩顶之间加设有些许厚度的褥垫层来保证桩、同承载荷重,从而使得桩、桩间土和褥垫层共同形成复合地基。桩端持力层适合采用承载力较高的土层。

CFG桩复合地基特点如下:承载力提高、地基变形小、使用范围广。CFG桩常常采用的的工艺有长螺旋钻孔、管内泵压混合料成桩、振动沉管灌注成桩和长螺旋钻孔灌注成桩。该方法适合于处理粘性土、粉土、砂土和已自重固结的素填土等地基。对于基础形式,一方面适用于条形基础、独立基础,另一方面又可用于箱形基础、筏形基础。该方法在地基处理工程中被广泛的应用,并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1.2.2.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成套技术

夯实水泥土桩是通过人工或机械成孔,采用相对来说比较单一的土质材料,与水泥按一定的比例掺和,在孔外充分拌和均匀而形成的水泥土,分多层向孔内回填还需强力夯实,从而形成均匀的水泥土桩。夯实水泥土桩桩体拥有比较高的强度。

1.2.3.真空预压法加固软基技术

通过在需要加固的软粘土地基内设置砂井或塑料排水板,再在地面铺设砂垫层,并在上方盖上密封膜从而与大气隔绝,利用隐埋于垫层中的吸水管道,利用抽气装置来进行真空处理,从而将膜内的空气全部排出,这就在膜内外造成一个气压差,这部分气压差就变成作用于地基上的荷载。地基随着等向应力的增加而固结。抽真空前,土中的有效应力等于土的自重应力;抽真空后,土体完成固结时,真空压力完全转化为有效应力。

2地基对多层建筑的影响

2 . 1 地基承载力不足带来的影响

当高层建筑对地基的压应力远远大于地基承载力时, 建筑物是安全的, 反过来,一旦地基承载力小于高层建筑对地基的压应力时, 那么高层建筑就会发生不均匀沉降, 从而导致建筑物开裂, 严重的情况下,地基土会发生剪切破坏,而使高层建筑整体倾斜或受损,所以在高层建筑地基施工方案中, 必须对地基承载力进行详细的考虑。

2 . 2 地基发生沉降现象带来的影响

地基土在高层建筑的压应力作用下,土体中的孔隙被压缩,孔隙水被挤出,从而使得地基产生沉降现象, 假如地基的沉降量达不到规范要求,就会导致高层建筑整体倾斜甚至是更为严重的后果。

2 . 3 土坡失稳现象对高层建筑的影响

土坡失稳现象指的是土体丧失稳定性后沿某一滑动面移动的现象, 不再是平衡状态, 导致土坡失稳现象发生的因素有内部因素如土坡的结构、土质等原因以及外部因素如外部振动、降水等原因。

3. 3地基基础施工中的质量问题及控制措施

( 1) 基础轴线位移的原因及控制措施。

基础轴线位移是指基础由大放脚砌至室内标高(±0.00)处, 其轴线与上部墙体轴线发生错位。基础的轴线位移多发生在建筑工程的内横墙, 这将使上部墙体和基础产生偏心压, 影响整体结构的受力性能。

①轴线位移原因。施工中, 横墙基础轴线, 一般应在槽边打中心柱, 部分施工员在实际放线时仅在山墙处有控制桩, 横墙轴线由山墙一端排尺控制。由于基础一般是先砌外纵墙和山墙部位, 待砌横墙基础时, 基础槽中线被封在纵墙基础外侧, 无法吊线找中, 轴线容易产生更大偏差, 有的槽边控制桩保护不好, 被施工人员或车辆碰撞发生移位, 产生轴线位移。

②控制措施。定位放线时, 外墙角处必须设置龙门板, 并有相应的保护措施, 防止槽边堆土和进行其他作业时碰撞而发生移动。龙门板下设永久性中心桩(打入与地面齐平, 四周用混凝土封固), 龙门板拉通线时, 应先与中心桩核对。横墙轴线不宜采用基槽内排尺法控制, 应设置中心桩。横墙中心桩应打到与地面齐平, 为便于排尺和拉中心线, 中心桩之间不宜堆土和放料。挖槽时应用砖覆盖, 以便于清土寻找, 在槽墙基础拉中线时, 可复核相邻轴线距离, 以验证中心桩是否有移位情况。为防止因砌筑基础大放脚部分不均匀而造成的轴线位移, 应在基础收分部分砌完后, 拉通线重新核对, 并以新定出的轴线为准, 然后砌筑基础直墙部分。

( 2) 基础标高偏差的原因及控制措施。

当基础砌至室内地平(±0.00)处, 常出现标高不在同一水平面。基础标高相关较大时, 会影响上层墙体标高的控制。

①偏差原因。基础下部的基层(沙土、混凝土)标高相差较大, 影响基础砌筑时对标高的控制。由于基础大放脚宽大, 基础皮数杆不能贴近, 难以观察所砌每一基础与皮数杆的标高差。砖基础大放脚填芯砖采用大面积铺灰的砌筑方法, 由于铺灰厚度不均匀或铺灰面太长, 砌筑速度跟不上, 砂浆因歇停过久挤浆困难, 灰缝不易压薄而出现冒高现象。

②控制措施。应加强对基础层标高的控制, 尽早控制在允许偏差之内。砌筑基础前, 应对基层标高普查一遍, 局部低凹处可用细石混凝土垫平。基础皮数杆可采用小断面(2×2)cm 方木或钢筋制作。使用时, 将皮数杆直接夹砌在基础中心位置。采用基础外侧在皮数杆检查标高时, 应配以水准尺校对水平。宽大基础放大脚的砌筑, 应采用双面挂线, 保持横向水平。砌筑填芯砖应采取小面积铺灰, 随铺随砌, 顶面不应高于外侧跟线砖的高度。

( 3) 基础防潮层失效原因及控制措施。

①防潮层失效原因。施工中浆混用, 将砌基础剩余的砂浆作为防潮砂浆使用。在防潮层施工前, 基面上不作清理, 不浇水或浇水不够, 影响防潮层砂浆与基面的粘结, 操作时表面摸灰不实, 养护不好, 使防潮层因早期脱水, 强度和密实度达不到要求而出现裂缝。冬季施工防潮层因受冻而失效。

②控制措施。施工中, 防潮层应作为独立的隐蔽工程项目,在整个建筑物基础工程完工后进行操作, 24cm 墙防潮层下的丁皮砖, 应采用满丁砌法。防潮层施工宜安排在基础房心回填后进行, 以防填土时对防潮层的破坏。

地基工程范文第2篇

关键词:桩基; 工程地质; 基桩; 工程质量

1前言

随着我国桥梁和高层建筑的发展,桩基工程越来越多的作为一种常用的基础形式而被广泛采用。有资料显示,全国年用桩量已达600万根以上,这一数字已足够反映桩基工程的地位和重要性。虽然桩基础是一种常用的基础形式,但由于地质情况和使用条件的复杂多变,给广大设计、施工、监理、检测人员对桩基工程质量的控制和管理带来了一些难题。因此,研究工程地质对桩基工程的质量控制就变得尤为重要,总结和归纳某一地区的工程地质情况对该地区桩基工程的设计、施工、检测工作也就具有了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笔者有幸在永州工程建设界工作二十余年,曾先后从事施工、勘察、设计、教学等方面的工作,对永州地区的工程地质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将它作一归纳,以与大家切磋。

2地质地层与基桩施工

永州地区的地质地层主要为灰岩(D和C)、白云质灰岩、薄层泥灰岩、红层、坡积粘土、含白胶泥老粘土(主要分布在湘江两岸)、砾石层、砂层等。(见表1)

2.1 结晶灰岩、白云岩,其承载力大,但有裂隙发育、地下水、溶洞(碳质灰岩溶洞发育较差,泥盆系灰岩溶洞发育较好)等不良工程地质现象,另外还有较大断层,如零陵区主要为北北和北东向断层,零陵区从七层坡、大旅社、徐家井一线断,裂促使溶洞发育。原零陵卷烟厂东西两侧有断层,一是桃冲到原零陵卷烟厂西侧有一较大断裂,地貌特征明显,另一是原零陵卷烟厂东侧湘江岸至朝阳岩有一断裂,溶洞较多。

2.2 薄层泥灰岩(泥页岩)为褐绿色时,应为中风化,其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一般为300~1000kN/m2。深黑色时,其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一般为2000~2500 kN/m2,冷水滩河东湘永路一带均为此类岩石。

2.3 红层、泥岩、泥砂岩。这类岩石在冷水滩河东双洲路南端,育才路西侧一带较为分布,这类岩石尤其要注意其软化系数问题,一般其软化系数在0.2~0.3间,即其饱和抗压强度极低。采用人工挖孔桩开挖桩孔后,桩底应立即用水泥浆封底,否则极易出现软化层,从而影响基桩底部承载力。该类岩石也极易引起山体滑坡。

2.4 砾石层。承载力大小由砾石含量、砾径、级配、密实度等因素决定。基本情况是冷水滩河东一带其承载力较高,河西一带承载力较低。人工挖孔桩穿越此层时,渗水大,极易塌方,多采用稻草充填井壁,即使用砼护壁,也无侧摩阻力。机械桩不易穿越此层。

2.5 粘土。主要是由灰岩风化成的红色粘土组成,其承载力不大,另外还有白条纹的第四系老粘土,硬塑情况下可达700kN/m2或更高,一般在300kN/m2以上,但设计中多取200~250kN/m2,有较大地余地。粉质粘土承载力实际上只有150~220kN/m2,但设计中多取200~220 kN/m2,余地较少。零陵区三监狱到老干所一带均为此类。粉质粘土的侧摩阻力较大,一般可达60 kN/m2以上。

2.6 回填土、素填土。五年以上的,其侧摩阻力一般可达20kN/m2左右,一年以内的,其侧摩阻力为负值。有大量巨石、木头的填土,机械施工桩身质量极易出现断裂、缩径等现象。

3各种基桩常见的质量问题

由于永州地区工程地质的特征及施工工艺等因素的影响,各种桩常见的质量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

3.1 人工挖孔桩。桩底部入岩少,或未入岩,扩底不足,有些桩底部岩石裂隙发育,夹泥严重;浇注砼时,抛片石;地下水大的情况下,不采用水下浇灌方法,用干砼压填,其后果是桩头浮浆多;有些基桩施工,其施工配合比达不到设计配合比要求,砼强度偏低;护壁方面,一般用砼护壁,可有侧摩阻力,用砖护壁的,基本上无侧摩阻力。侧摩阻力的预估有个简单办法,不分土质,取桩长2/3计算出面积,极限侧摩阻力标准值取60kPa,计算结果是可行且较安全的。

3.2 夯扩桩。一般最严重的问题是夯扩料不足。施工工艺方面也有问题,主要是冲击锤压到钢筋笼后,浅部出现缩径,原因是钢筋笼弯曲,砼未固结,必然出现外力挤压桩身缩径或胶结不良。软硬地层交界处,桩身容易出现问题,这种情况下,桩距小于3D(D为桩径)的,则应跳打,一般不跳打则多出现断桩。成桩后,重型机器辗压,尤其是成桩2~3天内就辗压,极易断桩。 转贴于

3.3 钻孔桩。钻孔桩的砼凝固慢,其原因是桩孔中泥质成份高,当用泥浆钻进时更为突出,一般砼中含泥量达1~2%,一般需要90d的时间,砼才能达到28d的正常强度。钻孔桩底部的砂包如用高强砼代替,则桩底部承载力高,如用砂包,则每根桩都有较厚沉渣,容易出现工程质量问题。偶见钻孔桩在粘土层中有缩径现象。

3.4 洛阳铲桩。这种桩依桩底夯实与否,可分为两类,夯实者,单桩承载力可达250kN以上,未夯实的,一般在120~160kN之间,尤其是使用了机械振捣的桩,其承载力会偏高些。桩身一般上部好,中下部差,但未形成明显界限,不易发现。

4永州地区工程地质情况及对基桩质量的影响

永州地区地处湖南南部,属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区。区内灰岩广泛分布,上覆土层厚一般不足10m,但灰岩地区溶洞、溶沟发育,基岩面起伏大,地下水丰富,且灰岩中常有软弱夹层存在,又常影响成桩质量。我们收集了自1990年以来的86个工地2810根桩的资料,经统计分析,认为灰岩地区影响成桩质量的工程地质因素可归纳为四大类:一是浅层溶洞、溶沟。永州地区溶洞多为开放型,有粘土等充填物,部分为充水空洞。溶沟、溶槽的出现一般造成难于彻底清理桩底泥土,致使降低桩端承载力;二是起伏不平的基岩面。基岩面深度一般在5~10m,但相邻桩的基岩起伏则一般可达1~5m,个别达到8m以上;三是不同岩性夹层。全地区广泛发育的石炭、泥盆系灰岩,主要为中厚层的结晶质灰岩组成,但夹有层厚2~5m的薄层炭质灰岩或钙质泥岩。微风化致密的结晶灰岩、白云质灰岩一般承载力标准?k取4000~6000kPa。当桩端位于炭质灰岩或钙质泥岩上时,其承载力将相差一倍以上;四是由于丰富的地下水,常造成桩身蜂窝、坍塌、桩底泥浆残渣厚、混凝土离析等诸多缺陷,从而影响基桩承载力。

5工程实例

为了能更具体地说明永州桩基工程地质与基桩工程质量的关系,现举两个工程实例加以说明。

实例一:永州市地税局办公大楼,该工程地处冷水滩双洲路,层高17层,框架结构,总建筑面积9200m2,基础采用的是人工挖孔桩,桩底持力层为泥岩,经岩土勘察计算,泥岩持力层满足设计要求,桩基工程由409队施工。试验桩施工完成后,经质检部门检测,桩底部缺陷严重,基桩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为此,建设单位组织专家组调研论证,发现桩洞底部泥岩软化系数相当低,仅为0.2,桩洞挖好后,洞底泥岩持力层一经水浸泡,其承载力大为下降。解决措施:桩洞完成后,立即在桩洞底部用高强水泥砂浆封底,并及时灌注混凝土,以尽量避免泥岩软化,从而确保桩底持力层的承载力。这一处理后,经检测,主楼工程桩承载力基本达到设计要求,从而较为圆满的完成了该工程的基础施工任务。

实例二:永州市梅湾菜市场,该工程地处冷水滩河东沿江路,为框架12层,总建筑面积为13680m2。其基础采用人工挖孔桩,省煤勘三队负责施工。基桩持力层为灰岩,持力层以上有20~30cm的破碎带,地下水丰富,基础施工时,设有降水井同时作业,但仍未能控制好基桩施工质量,基础工程完成后,经质检部门检测,约有一半基桩的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最后不得不进行补桩处理。

6结语

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千差万别,对工程质量影响也是复杂的、综合的,对某一小范围地区工程地质的深入研究、分析,并总结和归纳出工程地质要点,对于指导本地区的基础工程施工管理,提高工程质量和安全水平,具有重大意义。笔者通过长期在永州从事有关工程管理工作,在工程地质和桩基质量控制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这还是远远不够的,在今后的工作中,笔者还将一如既往,深入研究,逐步探索出一条能更好指导基础工程施工的经验之路。

参考文献

[1] 邓茂斌.灰岩地区人工挖孔桩的质量隐患和桩洞洞底检测.中外建筑,2001(4).

地基工程范文第3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软土地基;质量

1 软土工程的施工特点

通常情况下,我们所说的软土是指压缩性高而且包含很高水分,但是其可以承载的能力比较低,所以当我们遇到较高承载力的时候便可能损坏软土结构,导致软土处在一个流动的状态,例如我们常见的淤泥、粘性土与粉土等等。它们一般都具有一些相同的特点:灵敏度都比较高、透水性都比较差、抗剪强度也比较低,固结的系数小但是其固结的时间较长、土层层状的分布比较复杂、扰动性也比较大、各层间的力学性质差别大等等。基于以上这些固有的特点,我们在进行软土工程的作业活动时便也会有以下的特点:

首先就是其抗剪的强度较低,对此我们可以通过加速软土层固结的速率来改变软土的强度;其次是其含水量相对来说高,孔隙比也比较大,对此我们也应该采取合适的措施来改善;还有就是其较低的渗透性与较高的压缩性,对此我们也应该采取相应的方法来改善;再一个就是其结构性比较的明显,而且软土结构如果受到了扰动,那么它的强度就会大幅度降低,可能致使土质呈流动的状态,因此我们在进行软土层地基开挖的时候,一定要避免土体呈现流动的状态和触动软土结构,进而确保地基强度和处理的效果。如果我们破坏软土结构,那么地基强度便没有办法得到保证;最后一个是其流变性,当有荷载的时候,剪应力会使得软土发生缓慢变形,与之而来的便是抗剪强度的降低,这会产生当主固结的沉降完成后还继续发生可观次固结的沉降这样的不乐观状况。

2 软土地基的处理措施

我们在进行施工的时候,一般情况下会依据其现场的实际情况与经济条件等原因来选择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通常我们常用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主要是:冷热处理的方法、挤密的方法、换土垫层的方法、振冲法、砂石桩法、搅拌桩预压法、深层水泥的搅拌桩以及其他的方法,接下来我们主要介绍一下深层搅拌桩法与换土垫层法。

2.1 深层搅拌桩方式的阐述

在我们进行施工的时候,当我们遇到砂土、淤泥、泥炭土与粉土等作为地基的时候,我们应该使用深层水泥搅拌桩这个方法。它的工作原理就是把水泥当作固化剂使用,使用深层搅拌得机械在地基的位置把较土和水泥进行拌和,致使软土地基达到硬结的状态,进而可以达到地基必须的强度。但是当我们遇到有侵蚀特点的软土作为地基时,那么我们必须试验一下它是否方便使用深层水泥搅拌桩作业,进而来确定它的适用性,另外在冬天施工的时候还应其受低温的影响程度,因此我们必须使用一些预防的措施。该方法对软土地基的处理有很好的效果,或许会造成成桩墙等等,除此之外它对固化剂类型的水泥要求也很高,不但必须与要求的标号相符,还必须在保存的时候注意一下防潮等,以防在保存的过程中使得水泥标号下降,进而影响了我们处理的效果。接下来,我们就详细的介绍一下深层水泥搅拌桩的施工流程:

(1)在正式施工前,我们应该对桩位的地方清除一下,把桩位上面和下面地方的垃圾以及一些障碍物整理干净,并把施工的场地进行一下平整作业以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2)我们开始试桩的工作。这是为大规模作业而进行的一些准备工作,我们经过了试桩就能够确定水泥浆配比的系数,对搅拌机下降的速度、混凝土泵的压力和深度等每一个标段的试桩都不能够低于五根。等到试桩成功以后,我们就可以实施水泥搅拌桩的作业活动。试桩这一个工作的目的其实就是检查水泥强度和搅拌均匀度,我们一般会在在一周后把试桩取出来,然后可以在两个星期后取出来桩芯。

(3)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应该保证施工过程中所用到机械设备都具备良好的性能。通常在使用前应经过相关部门与监理工程师对它们检查和验收,检查结果显示合格才可以使用。

(4)在施工的过程中,相关的原材料在进场前必须对它们进行质量验收这一工作。其中水泥应该有出厂的合格证,一旦发现不合格的产品禁止进场。水泥在入场后应该进行妥善的保存,以防因日晒雨淋等关系而产生质变,进而影响了水泥的使用质量。此外,对施工现场临时的运输通道也应该保证其通畅,以便确保机械设备等东西通行的顺畅。

(5)在施工的过程中,其工艺的流程大致如下:桩位的放样、钻机的就位、检验、调整钻机的正循环使得其钻进到设计的深度,然后打开高压注浆泵进行反循环的提钻并且喷水泥浆到工作基准面下0.3m,之后反循环提钻到地表并且成桩结束后开始下一个桩的作业。

(6)在施工的过程中,我们必须严格根据施工的规范进行桩位的施工。一般我们会按照平面图布置来确定轴线,之后用钢尺和经纬仪等量距,其中对标高的位置一定得保证质量。

2.2 换土垫层方式的阐述

在对软土地基进行施工的时候,换土垫层一般适用于软土层薄的时候。通常这时候我们可将软土层的一部分甚至全部都挖除,之后换强度大或者稳定性比较好的土质,该方法简便且有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在工程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该方法将软土地基的土大部分或者全部换成稳定性比较好的土质,这就能够有效防止发生地基沉降这样的情况。当然,该方法对垫层厚度与宽度都有要求,所以我们在进行设计的时候一定依据砂垫层计算的方法来设计。另外,在实际工程之中,我们通常使用炉干渣、砂碎石与粉煤灰等为换填材料,这也是它们压缩性与稳定性都比较好,同时还有较高强度并无侵蚀性,因此这些材料与地基工程设计的标准比较符合。除此之外,我们在进行砂垫层作业活动的时候,应该在地面两边挖临时的排水沟,以预防雨水流进换填开挖的基坑内。

2.3 加固软土地基的其它方法

在施工的过程中,除了以上介绍的两种方法之外,我们还可以使用沉井法、反压护道的方法、化学加固的方法法、桩基法、胶结法、侧向约束的方法、冷热处理的方法、振冲地基加固的方法、砂桩加固地基的方法和塑料板排水加固等软基处理的方法等。

3 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遇到的建筑物将会越来越复杂,并且难度也逐渐变大。在面对越来越多的挑战的时候,我们关于软土地基处理的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设计人员应该根据工程实际的情况来选取合适软土地基处理的方式,并且也考虑其结构优化设计,以便达到即经济又安全的目的。除此之外,在施工的过程中应该严格控制软土地基的施工方法与操作规程,确保地基稳定,预防建筑物出现倾斜或者沉降的情况,进而保障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

参考文献

地基工程范文第4篇

地基稳定性直接关系到岩土工程的质量安全,在岩土工程施工之前,必须要通过开展地质勘测,明确工程区域的土体结构,以便于选择合理的地基处理措施,避免后期地基出现不均匀沉降,威胁岩土工程的安全。岩溶地貌在我国多地均有分布,可溶性岩石受流水冲击的影响,出现不同程度的冲蚀、孔洞和沟壑,岩土的承重能力较弱。在岩溶地区进行岩土工程施工,必须要做好周密的勘察和处理工作,确保岩土工程的质量安全。

关键词:

岩溶地基;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地基处理

前言

保证工程质量安全是建筑单位施工的主要目标之一,尤其是在岩溶地区的岩土工程,更需要施工单位进行重点关注,并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和工程的安全性,维护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和商业形象。文章首先对岩溶地基下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进行了介绍,随后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在概述岩溶地基处理原则的基础上,就如何提高岩溶地区地基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说明。

1岩溶地基下的岩土工程勘察

地质勘察是岩土工程施工中的第一个环节,也是后期制定工程施工方案、具体开展施工作业的参考依据。尤其是对于一些大规模的岩土工程来说,由于占地面积大,因此工程覆盖的岩溶面积也会相应增加,如果不能通过勘察找出地基加固处理的可行性对策,往往会导致岩土工程面临较大的安全风险。因此,施工单位必须要重视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并运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确保勘察工作保质保量的进行。目前来说,较为常用的岩土工程勘察方法主要有地质调查、物探、钻探等,需要根据工作需要进行具体选择。例如,考虑到岩溶地区的地形地貌较为复杂,如果采用传统的人工勘察,一方面是勘察工作效率比较低,难以满足岩土工程施工工期的计划安排;另一方面是勘察结果的进度不足,也不能为后期地基处理和工程施工提供可靠的指导。近年来,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也得到了与时俱进的优化,目前来说应用效果较好的是立体勘察技术。该技术的主要应用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勘察过程中不会受地形影响。岩溶地貌中,由于岩面起伏较大,加上石笋、石柱林立分布,给传统的地质勘察造成很大困难。而立体勘察技术则能够有效避免上述问题,从而极大的提高了勘察的效率。(2)能够获取更加丰富的地质信息。传统的地质勘察,往往只能获取地下岩溶发育情况、水文特点等基本信息。而借助于立体勘察技术,除了获取基本的地质信息外,还能够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岩溶地质的发育趋势、分布规律,从而为提前采取地基处理措施提供了必要的参考。

2岩溶地基处理的基本原则

受岩溶地区地形地貌以及地质结构复杂的影响,在具体选择岩溶地基处理方法时,也会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为了更好的保证地基处理的效果,需要结合工程区域的实际情况以及施工单位的技术水平,遵循一定的地基处理原则。第一,对于洞口面积不大、深度在1m以内的溶洞,主要以填塞、跨盖等处理方式为主;第二,对于洞口面积较大,或是深度较深的溶洞,应当在洞口表面加盖一层梁、板结构,作为洞口支撑面;第三,对于溶洞周边岩体破碎或存在明显裂隙的岩体,需要采取一定的加固措施,可以使用混凝土灌浆方式,修补破碎的缝隙和孔洞;第四,对于流水侵蚀较为严重或地下水位较高的区域,要充分考虑地下渗水对地基稳定性所造成的影响。可以采取地下截流或河道改道的方式,避免地下水对地基造成侵蚀影响。

3岩溶地基的地基处理措施

3.1冲孔灌注桩施工

该种地基处理措施主要适用于具有多层溶洞的岩土工程中。首先,根据岩土工程的施工需要,合理确定钻孔的位置,随后利用钻井进行钻孔;其次,将钻孔内的碎石和其他杂物清理干净,然后将配置好的泥浆灌入到钻孔内;最后,观察钻孔是否存在泥浆渗漏现象,如果有,则向孔内回填粘土,达到堵漏的效果。重复上述工作,直至所有钻孔全部施工结束。利用钻孔灌注桩施工处理岩溶地基的优势在于施工方便,成本较低,不需要大型的作业设备,对于地形复杂的岩溶地区,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3.2挖空桩施工

由于岩溶地基往往伴随暗河或较高的地下水位,因此开挖地基过程中需要抽取地下水。为了尽可能的节省施工成本,可以采取分散施工的形式,将岩土工程地基划分为若干个区域,每个区域内开挖5个左右的桩孔,然后以桩孔为基点,进行抽水作业。待达到灌注条件后,向桩孔中灌注混凝土,一方面能够起到加固地基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能够有效防止水的渗透。

3.3加固法

该法通常包括溶洞灌浆、压力注浆法、顶柱法、强夯法、挤密法、浆砌法等。溶洞灌浆主要针对众多的小型设备基础及辅助用房下的浅层多溶洞及软弱土,处理范围广,但造价低。其加固机理主要是使溶洞填充密实,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稳定体,其次尽量切断溶洞与土层及地下水之间的联系,防止溶洞的发展危害建筑物的安全。由于场地溶洞多为软塑状黏性土或夹有砂砾充填,存在严重漏水现象,有的则与上部土洞相通,为了保证加固效果,采用联合灌浆方法,对洞内无充填物则不进行旋喷洗孔。高压旋喷清水及注浆是为了保证灌注水泥混合浆液前溶洞内浆液的稳定,也保证了加固处理后形成的灌浆体性质均匀稳定,不存在软弱“灶”,并使溶洞没有继续发育的条件及空间。施工中应注意地层情况,准确控制及处理溶洞的规模、深度、范围及充填情况。

3.4填垫法

该法可分为充填法、换填法、挖填法、垫褥法等几类。充填法适用于岩溶土洞,其上部附加荷载不大的情况;换填法适用于充填法中充填物物理力学性质不好的情况(洞中原先充填物全部用块石、片石、砂、混凝土等材料进行换填);挖填法适用于在浅埋的岩溶土洞上建设轻型建筑物,并且要估计到地下水活动再度掏空的可能性;垫褥法适用于有岩溶洞、隙、沟、槽、石芽等岩溶凸出物。

4岩溶地基处理的质量监管

岩溶地基施工具有隐蔽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加上岩溶地貌本身环境较为特殊,因此做好岩溶地基处理的质量管理就显得极为必要。从施工单位角度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质量监管工作:第一,要结合岩溶地基处理工作规程,制定详细和合理的质量监管条例,明确各个成员的责任,切实履行好岗位责任,保证地基处理工作按部就班的开展;第二,要制定应急处理预案。由于地基处理属于地下施工,因此存在许多不可控的因素。为了尽可能降低这些不可控因素所造成的破坏性影响,需要提前制定应急预案;第三,要实施地基处理质量评价机制。在地基处理过程中,不定期的进行抽查评价,对于评价不合格的要进行整改,及时消除地基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全面提升地基质量。

5结束语

在岩溶地区进行岩土工程施工时,必须要进行地质勘察,以明确该区域的地质情况,从而为施工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保证岩土工程的整体安全。同时,也要重视地基处理工作,根据具体的岩溶发育情况以及施工单位的施工水平,合理选择地基处理措施,消除地基处理施工中可能存在的质量隐患,确保岩土工程的整体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袁俊军,周志华.克里格法在岩土工程勘察和地基处理与基础设计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9):111-113.

[2]丁坚平,高均昭,周丕康,等.岩溶地区不整合地层系统地基评价———以贵州省天柱碳酸钡工程场地为例[C].“岩溶•工程•环境”学术论坛论文集,2015:430-434.

地基工程范文第5篇

关键词:房屋建筑;地基基础 ;施工技术;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construction features of building foundation engineering, to ensure the effectiveness of foundation engineering building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strengthen the foundatio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building foundation, several aspects of the brief analysis of foundatio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building foundation.

Key words: Housing construction;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U471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特点

1.1 复杂性

中国幅员广阔,工程地质条件非常复杂,例如淤泥质土、杂填土、湿陷性黄土、冻土、季节性冻土等。此外,溶岩地质主要在我国的西南地区,在其它地区也有所分布;同时,中国又是个多地震、高震级的国家,而地震对地基基础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这种复杂的地质条件对地基基础工程的勘察设计处理以及工程施工增加了难度,提出了大量且复杂的技术难题。

1.2 多发性

由于地基基础设计或施工方案不当而导致房裂屋倒,导致严重损失的实例时有发生,所造成工程建设中的恶性的巨额浪费确实惊人。

1.3 潜在性

从主体结构本身复杂的工序衔接来看,后一道工序都在不同程度上覆盖前一道工序,工序质量具有明显的隐蔽性,这也是主体结构工程必须加强隐蔽工程的检查验收,存放完整的隐蔽验收资料的原因所在。

1.4 严重性

一定程度上讲,建设工程一旦建成投入使用,地基基础出现质量事故问题往往是无法弥补的,由它所带来的损失,远比地基基础工程建设所要投入的成本大得多。不管是选择场地、勘察设计,还是施工质量问题,地基基础工程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往往会引起地基失稳,建设工程整体结构的破坏,是建设工程致命性、毁灭性的重大质量事故,不仅造成经济上的巨大损失,而且直接危及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由于地基基础承受上部建筑实体的全部荷载,因此一旦出现局部损坏,其损坏程度扩散很快,而事故的发生又往往是突发性的,常常不易被人们发现,这就更加剧了其危害性和严重性。

1.5 困难性

地基基础工程质量事故处理难度大是指它与建设工程其它部位事故处理相比而言,造成的原因是和它的地位与作用密切相关的:① 地基基础工程是地下工程,事故处理的施工操作困难性较大;② 一旦地基基础承担了上部荷载,对它本身的处理,必然影响建筑物上部结构性能,尤其是对于建成交付使用的工程,它承受了所有建设工程的全部荷载,再加上地基基础工程质量事故的连锁性,因此它的处理是非常困难的。

2 确保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有效性

2.1 重视工程勘查的准确性

工程勘察报告要全面反映建筑场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要预防地基基础的工程事故,首先必须对场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做全面正确的了解,要做到这一点关键要搞好工程勘查工作,要根据建筑物场地的特点,建筑的使用要求,合理确定工程勘察任务和目的。勘查工作为建筑物的设计提供举足轻重的参考资料,因此决不能忽视而不做,也不能弄虚作假而不考虑是否适用。特别是对复杂的、软弱的地基,更应慎重对待。 2.2 提高结构设计的合理性

地基基础的设计应当根据建筑物的使用要求,结构形式和场地的地质条件,并结合现场具体情况,在适用与经济的前提下,要保证建筑物的主要承重结构在正常使用过程中不发生裂缝或损坏。设计人员应慎重对待工程勘查报告提供的地基承载力建议值,严格计算基础的实际土压力、若对勘察报告的建议值有怀疑,可以再做荷载试验验证。施工人员在天然地基上建造大中型工程时,应复核设计地基承裁力的合理性。一旦发现地基沉降较大或倾斜,必须立即停工,会同勘查、设计和使用单位共同研究,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地基和建筑物发生灾难性破坏。

3 加强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

下面以某住宅工程为例,探讨如何做好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该工程为框架结构7层,下设架空层,层高2.1m,上层层高均为3.Om。场地内土层自上而下依次为填土、淤泥、粉质粘土、含泥中粗沙和砂质粘土。

3.1 地基基础的选型

基础是建筑物和地基之间的连接体,基础把建筑物竖向体系传来的荷载传给地基。如果地基的承载力足够,基础的分布方式与竖向结构的分布方式相同,可采用独立基础;如果地基非常软弱,建筑物很高的情况下,则需要采用筏形基础,筏形基础有较大地基接触面的优点,它与独立基础相比,它的造价更高。如果基础土质较好,地下水位较低的粘土,亚粘土、则采用作支承的人工挖孔灌注桩。假设地基承载力不足,属于软土地基,必须采取措施对软弱地基进行处理。软弱地基系由淤泥质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或其它等构成的地基,那么在勘察时应查明软弱土层的均匀性组成,分布范围和土质泥沙,为采用的地基处理方案提供相应参数。在初步计算时最好计算房屋结构的大致荷载,假设它均匀的分布在全部面积上,从而得到平均的荷载位,可以和地基本身的承载力相比较.如果地基的容许承载力大于4倍的平均荷载位,则用独立基础可能比筏形基础更经济。如果地基的容许承载力小于2倍的平均荷载位,可选用满铺在全部面积下的筏形基础,如果介于在二者之间,则用桩基础或沉井基础。

3.2 地基基础施工技术与措施

当地基土为淤泥,上层土层又较薄时,应采取避免施工中对淤泥 和淤泥土扰动的措施。如果是冲填土、建筑物垃圾废料,当均匀性和密实度较好时均可利用作为持力层,对于有机质含量较多的生活垃圾和对基础有侵蚀性的工业废料等杂填土,未经处理不能作为持力层。在选择地基处理方法时,应综合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建筑物对地基要求,建筑结构类型和基础型式,周围环境条件、材料供应情况、施工条件等因素,经过技术经济指标比较分析后择优采用。

地基处理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局部结构的刚度和强度,以增加建筑物对地基不均匀变形的适应能力,对已确定的地基处理方法,进行必要的测试,同时为施工质量提供相关依据。地基处理后,建筑地錾变形应满足现行有关规范要求,并在施工期间进行沉降观测。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有:换填基层法、强夯法、沙石桩法、振冲法、水泥土搅拌法、高压喷射浆法、预压法、夯实水泥土桩法、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石灰桩法、灰土挤压桩法和土挤密桩法等。

房屋基础处理方案应根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建筑物形式与功能要求、荷载大小和分布情况、相邻建筑基础情况、施工条件和材料供应以及地区抗震裂度等综合考虑,选择合理的基础形式。本工程结合地基的实际情况(地基较差、荷载较大),施工前应增强整体性、减少不均匀沉降,为满足地基和沉降要求,可以采用桩基础或人工处理地基,而人工挖孔桩适用于地下水位较深,且持力层以上无流动性淤泥质土,因此采取桩基础作为本建筑的基础比较理想。方案中我们要着重考虑超长给结构带来的不利影响,当增大结构伸缩缝间距或者是不设伸缩缝时,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要防止结构开裂,在适当增大伸缩最大间隙的各项措施中,在结构施工阶段采取防裂措施是通用的减少混凝土收缩不利影响的有效方法,我们一般采用的做法是设置施工后浇带,在施工中高层建筑主体与裙房之间是设置永久变形缝,还是在施工阶段沉降后浇带,应根据场地地基持力层土质情况,基础形式上部结构布置等条件综合确定。在采用天然基础,埋深一般应大于裙房基础埋深至少2m,不满足要求时,应计算高层建筑的稳定性,并与高层建筑的架空层贯通,期间设置沉降缝,基础埋深基本相同,沉降缝间采用硬质材料填充,如果处理不好,出现高屋建筑层与地下架空层互质问题,建筑投入使用后,会发现沉降缝两侧墙开裂,造成渗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