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地基基础工程

地基基础工程范文精选

地基基础工程

地基基础工程范文第1篇

[关键词]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地基基础;基础设计

1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概述及地基基础勘察的重要性

1.1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概述

在岩土工程项目建设中,良好的地形地质条件是确保建筑物安全稳定的有力保障,但是在现实工程操作中,地形地貌、土质情况、水文条件环境等诸多因素都能够影响工程的质量和进展,所以必须加强勘探的准确性,在正式施工前,全面掌握施工环境。原有的勘察手段和措施已经不能满足当下岩土工程的实际需求,施工管理和设计部门需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对施工环境的地质条件进行准确判断,根据相关数据、信息制订切实可行的建设措施。在对岩土工程进行勘探过程中,技术人员要有专业的技术水平、足够的工程经验和勇于创新勘探手段,及时检修和养护勘测设备以及试验设备。提高工程实践的应用能力,根据实际情况制订解决措施,以应对岩土工程项目中出现的各类问题。通常情况下,对工程地质进行勘察主要包含以下几点:首先是对施工现场环境地形地貌、水文、天气等数据进行搜集;其次是进行实地考察,对于部分测绘工作可以借助高端仪器进行;再次,强化勘探手段,对施工环境土质进行取样,通过机械设备检测土壤特性,创建施工模型;最后,对所得资料和数据进行整理和储存,撰写勘察报告上传给工程管理人员及设计人员。

1.2岩土工程以及地基基础勘察的重要性分析

大型的施工项目在正式施工前都会预先做好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主要是针对岩土地基及其他地基,其勘察结果关系着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一旦勘察结果出现失误,就可能会影响工程的安全性,带来一定安全隐患。另外,岩土勘察工作和地基的建设工作必须与地质学基本原理紧密联系在一起,以科学的手段和方法进行勘察。通过对相关数据和信息的对比能预知项目开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实际的施工作业可以把项目建设和理论指导作为依据,充分利用工程建设中一切有利因素,对不良因素进行规避和改善。在实际岩土工程勘察和地基基础设计工作当中,勘察部门以及勘察技术人员首先要分析出岩土的构成及其性质,通过定量定性的方式对工程建设做出准确判定,确保工程的建设质量。

2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应用分析

对岩土工程进行勘察主要包含4个步骤。(1)对现场进行测绘。(2)对现场土壤进行勘探取样。(3)进行原位测试。(4)进行室内试验。在实际地质勘察工作当中,容易影响勘察结果的因素有:勘探人员的专业技能、设备的完善情况、工程项目的管控以及资本投入等。在实际勘察工作当中如果以上因素能得到保障,施工手段也能在相对安全稳定的环境运行,就能对岩土工程进行勘察,确保工程项目的地基基础建设具有合理性和精准性。

2.1对地层岩性进行勘察

对岩土工程的地质进行有效勘探,可以探测出施工地区的岩土类型及分布情况,通过实验技术手段和评估能大体明确土质中的持力层分布,一次得出持力层能承载的压力和重量,为地基的设计创造有利的数据支持。

2.2对水文环境进行勘察

对岩土工程进行勘察的同时也需要考虑该区域的水文条件,清晰地掌握和了解地下水位情况及其运动规律,确保地基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安全性能。一旦建设区域的水文条件比较复杂就会对建筑的地基建设产生巨大影响,所以在对地下水文进行勘探时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了解水文和地下持力层之间的作用关系,根据实际勘探结果制订切实可行的降水方案,将水文条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降到最低。

2.3对地质构造以及地层进行勘察

对岩土工程进行勘测还需要考虑施工现场的地质构成及地层情况,搜集相关数据信息对该区域的地质构成及地质情况能够影响工程地基建设的坚固性和准确性的因素进行针对性的分析。进行地基基础设计主要目的是确保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和坚固性,确保建筑工程的使用周期符合国家规定和标准。防止因地质环境灾害对地基的建设产生不良影响,可以说对岩土工程地质进行严格勘探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给地基基础的设计创造更为精准合理的数据信息。保障地基建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如果在对岩土工程进行勘探时发现,该区域的地质环境较恶劣且不可规避,就必须预先做好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尽可能减少地质环境对地基稳固性的影响。

3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中的难点

3.1受力较为复杂

在对岩土工程进行勘察时,首先要确立目标,要明确工作任务,主要是了解施工场地的岩土状况,虽然勘察工作较困难,但是相关技术人员也要不断克服,加强勘察技术创新。在实际勘测工作中,因为前期不了解岩土的分布情况,可以根据相关数据信息进行针对性分析,能简单掌握岩土的基本结构,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岩土受力的分析难度,岩土结构是一个相对复杂繁琐的综合体,而且还容易受到其他外在因素的影响。对其进行判断和分析就会更加困难,因此,在实际岩土工程勘测工作中,要求相关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知识储备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因为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专业性会影响整个工程的建设进度以及岩土勘察结果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3.2流程数量较多

对岩土工程进行勘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工作,其涉及多个项目流程,且勘察过程也非常繁琐,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工程勘探的难度和压力,主要表现在以下3点。(1)因为其流程的复杂性,决定了其工作需要加强管控,给监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阻碍,而且勘察的结果无法得到有力保障。(2)勘察的周期逐渐紧张,影响了工程的建设进度。(3)因为勘察结果会得出大量参数,也阻碍了项目工程的发展。

3.3限制因素较多

在现实工程勘察工作中,要明确认识到该项工作并不只是科学性的工作,还可能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勘察工作所带来的经济收益和社会效应以及安全性能的保障,相关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必须要将勘察工作保持在可控范围内,所以勘察工作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必须提前做好预防,防止其他因素对工程勘察工作产生影响,同时,必须加强地基的坚固性和承载能力。这些因素都限制了岩土工程勘测工作的发展。

3.4抗震要求较高

岩土工程与其他建设工程不同,其更容易受到条件的限制,并且岩土工程对于施工的环境要求相对较高,所以在对岩土工程进行实际勘察时须增加抗震能力,提高对抗震能力的要求。为增加抗震效果,就需要在岩土勘察期间做好岩层分析,分析其能否起到抗震效果。另外,在选择施工方案时,必须要考虑抗震能力,在遇到地质条件较恶劣的施工环境时还要考虑地下水文条件以及溶洞能否对地基产生影响。

4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基础设计的有效应用策略分析

4.1做好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开始前的准备工作

在工程项目正式建设以前,必须选择有一定资质的岩土工程勘探机构进行合作,由专业的勘察技术人员实施地质勘察工作,在勘察工作开展时需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地形地貌、土质条件进行合理的检测和分析。岩土工程的施工方和设计方需要在地质勘察过程中实时进行信息交流与沟通,对工程勘察情况进行严格管控,为其提供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和策略,制订岩土工程勘察方案,将责任和工作落到实处。除此之外,勘察技术人员还应该对施工地区的土层、溶洞以及水文条件进行掌握,对可能会影响勘察结果的因素进行统一分析和处理。根据搜集的数据信息和参数选择相应的勘察手段和勘察流程,确保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能正常开展。

4.2积极选择先进的施工技术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建设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优化,我国在工程建设和地质勘测等方面出现了多种创新技术和先进设备,借助相对科学前卫的技术手段,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我国地质勘测水平和地基建设质量。推动我国建筑工程的质量提升。岩土工程勘察机构也应该随着国家趋势变化而变化,积极地创新和引进科学技术和先进设备,对勘察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升其专业能力,确保其能在任何复杂的施工环境下开展勘测工作。

4.3地基基础设计的基本原则

在对岩土工程地基进行建设时,必须根据施工场地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施工方案。确保工程建设能够符合保护能源需求,实现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目标。在对岩土工程进行实际勘察时必须秉持严谨认真的态度,认真地对待每一个环节,一旦出现勘察失误,将会对地基基础的建设产生不可弥补的影响。为了使地基基础建设能具有一定的精准性和合理性,必须将地质勘测结果和地基基础的建设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除此之外,还有可能对地基基础设计造成影响的因素还包括建设场地的地形地貌,所以也必须考虑地形因素对地基基础设计的影响。

4.4做好荷载组合、抗力限值勘测工作

在对地基所能承受的重量和压力进行勘测时,首先需要对地基的底面进行合理的分析,包括地基的建设深度和建筑物结构的承重能力和受压能力及材料桩的数目。一般情况下,对地基基础的底面承重能力和受压水平进行计算时需要将地基的承重力及其受力参数相结合。一般情况下,地基的承重能力和受压能力系数会在1.0左右。单桩的抗压能力也需要将地基的承重能力和承重数值进行组合计算。此外还要预先做好地基基础沉降预算,方便对地基基础底层承重能力和受压能力的永久性进行分析,其系数应保持在1.0左右,之后用地基的承载能力、受压能力乘以永久数值。

5结束语

总的来说,本篇文章对岩土工程勘察以及地基基础设计应用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论述,岩土工程是比较常见的地质类型,地基基础设计对于岩土工程的建设具有直接影响,做好地基建设工作能确保岩土工程的整体建设质量,而且便于工程地质环境的管控,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人员不仅有一定的专业性和知识储备,还需要有大量的时间经验,能实时应对勘察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尽可能地使勘察数据更为准确和科学,为后期的工程设计提供科学性的数据。

参考文献

地基基础工程范文第2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地基施工;造价管理;特点;优化策略

建筑工程施工中,地下部分的工程造价要比地上部分工程高很多,而且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具有隐蔽性强、施工难度大的特点,这也在无形中增加了其工程造价管理的难度。需要强调的是,地基基础开挖中经常会出现很多不可预知的事故,而这类问题既会造成设计变更,又会导致各类事故的发生,因此在加强地基基础工程造价管理中,应首先将前期准备环节的工作落实到位并进一步推进相关细节的优化改革。具体来说,可以尝试从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以及事后控制三个方面着手进行建筑地基基础工程造价管理的优化改革。

1建筑地基基础工程造价管理的特点

1.1管理动态性

结合实际分析,建筑地基基础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中的动态性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造价管理中涉及的重点及内容在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是动态波动的,其关键点在于项目开发不同阶段其工作内容的多样性。例如在建筑工程项目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管理需要根据实际决策内容编制可靠的投资估算,并以此为起点保障决策的正确性。在工程项目招标阶段,地基基础工程造价管理应当使标底和报价尽可能直观反映出市场变化以及技术水平,其重点在于突出标底和报价的针对性。设计阶段需要按照已经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投资估算完成限额设计。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参照初步设计总概算控制技术完成施工图设计,同样需要在保证各部分功能的前提下对分配的投资额进行控制设计,重点在于控制其中的不合理设计变更。施工阶段的地基基础工程造价管理则需要在保证施工质量和进度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项目的整体投资效益。因为建筑项目开发各个阶段的工作内容各有不同,所以很难对地基基础工程的造价管理进行有效的管理把控,对此相关工作人员应摆正认识,并创新工作模式[1]。(2)造价管理工作本身的动态性决定地基基础工程造价管理的动态性。结合实际工作现状分析,这方面的造价管理中具有较多的不确定因素,例如材料以及人工价格水平、社会因素、自然因素。上述因素其实均具有动态性,因此宏观地基基础工程造价管理中也呈现出动态性的特点。后续相关工作模式的创新,需要以正视这方面的特点为起点,提高地基基础工程设计质量,为后续各道工序的推进打好基础。

1.2管理多阶性

建筑工程项目开发中,地基基础工程建设往往要经过可行性论证、工程设计、招标设计、施工和后期验收等多个阶段。这其中涉及投资估算、设计概算预算、标底报价、工程结算以及竣工决算等内容。上述工程造价文件各自有各自的用途,同样各个环节工作的侧重点也存在较大差异。例如,投资估算是地基基础施工建设可行性研究的重要参考,而设计概算预算则是施工设计文件的重要参考,在编制标底时也同样需要参考设计概算预算。标底报价是组织招标、参与投标以及确定中标单位的重要依据,以此为参考通过前期的招投标选出最合适的施工单位才能够保障地基基础工程顺利完工,进而为后续各道工序的顺利推进打好基础。工程决算是确定新增固定资产的依据,竣工决算则关系到双方的费用支付。总之各个阶段的造价文件既相互联系却又存在独立性,这一特点造就了地基基础施工造价管理工作的多阶性。在相关文件、管理方法的指导下解决好每一阶段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才能够保证相关工序顺利完成[2]。

1.3管理系统性

建筑工程地基基础建设是一个系统而且繁琐的过程,无论从纵向或是横向层面来说,建筑地基基础造价管理均具有系统性的特征。从纵向层面分析,投资估算、设计概算(预算)、标底(报价)、工程结算和竣工决算组成了工程造价管理系统,后续各项细节工作均需要以此展开。如果从横向层面比较分析,每个阶段的建筑地基基础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也可以组成一个单独的造价管理子系统[3]。需要强调的是只有采用系统工程的原理、观点和方法实施地基基础工程的造价管理,才能够切实提高管理质量,进而在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的同时,实现投资效益的最大化。

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设计即在经济和技术层面对拟建工程进行合理安排的过程,地基基础工程的造价管理研究更将影响到后续相关工序的顺利推进。就造价管理而言,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是整体层面的总方针、总路线,方案选择、设计标准以及设计质量的选择将会对工程造价产生直接影响(见图1)。综合相关数据分析,工程设计阶段产生的费用将对整体工程造价管理产生75%~95%的影响,这足以说明设计对工程造价管理的影响。地基施工是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建设的基础,通过造价管理减少这一阶段不必要的设计变更,能够达到提高建筑工程投资效益的效果。结合实际分析,建筑地基基础工程造价管理具有管理动态性、多阶性以及系统性的特点,目前对于建筑地基基础工程造价管理的研究大多都是从投资方角度出发的,对地基基础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研究却寥寥无几,加之其具有施工难度大的特点,在无形中增加了其造价管理难度。实际工作中,需要正视其重要性,提高这部分工作的关注度。

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造价管理的具体策略

3.1做好事前控制

具体来说,建筑地基基础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中事前控制阶段需要完成的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做好施工方案的选择工作。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完善,房屋建筑施工技术正在不断完善、发展,地基基础样式也因此而变得千差万别。而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具体样式则能够影响到其具体的造价组成,因此在基础样式设计选型时应当对施工区域的土质分布情况和地上部位建筑物的载荷进行准确细致的分析,在综合各方因素的前提下选择出最合理的施工方案,才能够继续推进相关工作的优化落实。实际造价管理过程中,应杜绝为了追求结构稳固而造成大量载荷的浪费。在选择施工方案的同时,工作人员还应当考虑到施工时间对地基基础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影响,尤其在工期过于紧张的条件下施工人员根本没有时间完成打桩作业,必须要通过其他措施来取代桩基础施工,进而提高施工作业速度。但替代方案究竟能否保证施工质量还是一个未知数,因此需要着重做好建筑地基基础样式的选择工作并进一步明确施工方案。(2)做好合同签订。综合相关案例分析,建筑项目施工中经常会出现合同内容签订不明造成的施工费用增加的问题,这类问题主要表现为某些工程的施工量计算错误、相关工程内容没有包含在基础施工合同条文之内、某类费用的索赔不够明确等。地基基础工程因隐蔽工程较多,这类问题的影响更为显著。为避免这类问题的产生,必须要做好工程量清单的审核工作,在确保没有错项以及漏项产生的条件下开展造价管理控制,尽可能为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规避资金风险。

3.2加大施工图纸会审力度

开工前的设计图纸会审是必不可少的,这将进一步减少其设计差错,并将问题暴露于开工之前。实际工作中,这一环节的工作需以单位内部的三级审核为主,要使设计图纸与施工现场保持一致,从而减少设计变更。具体来说,首先设计单位需要依据设计意图、结构特点以及施工技术要点绘制出施工图纸,之后由设计单位会同建设以及施工单位共同完成图纸的会审,并进行技术交底。此环节还需要向施工方介绍技术要求和设计意图,并对图纸中的错误进行修改。会审结束后还需要整理出会审记录,在各个工程师审核并确认无误之后才能够正式施行。上述过程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图纸出现错误,进而提高其精确度,对地基基础工程的造价管理提供科学、有效的参考。

3.3做好事后控制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造价管理研究中,若事前、事中控制均能够有效落实到位,那么整体地基基础工程的造价其实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这也同样为事后控制减少了很多困难。地基基础工程造价管理的“事后控制”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把握好索赔等影响资金流向的问题。“索赔”是当事人在合同实施过程中,针对合同对方过失对自己造成的损失提出合理补偿要求的过程。工程索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敦促对方优化施工内部管理的目的,并进一步降低工程造价[4]。此外,待工程完工后进行结算费用时,施工双方要充分核查签证等资料的真实性及有效性,要确保这类资料能够满足业主的要求并且是真实发生的费用。对业主来说,某些已经包含在合同隐形条款中的内容便不需要进行二次支付,对此也应当摆正认识。

4结束语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造价管理控制是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非常有代表性的一部分内容,这一环节的工作将直接影响到工程投资资金使用情况,进而影响到施工效率以及工程质量。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是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开发建设的基础,后续各项工序的顺利推进均需要建立在这部分内容之上,因此需提高对造价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进一步完善其中的细节。文章对此类问题进行了分析探究,希望对进一步优化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造价管理工作有所启示。

参考文献:

[1]喻洁.对建筑地基基础工程造价管理研究[J].居舍,2018(31):147.

[2]吴新文.地基基础的工程造价控制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7(35):27.

[3]钟金如.浅谈软土路基勘察设计质量对施工质量造价控制的影响[J].才智,2011(14):40.

地基基础工程范文第3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地基处理;技术

国民经济的发展推动着我国工程建设项目的不断发展,水利工程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行业得到了不断地发展。我国的水资源分布具有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的特点,且地势西高东低,这就导致我国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水利工程的建设能够很好地将这些水力资源利用起来,并运用其为国民经济的生产与生活提供基础支持。因而,我国对水利工程的建设相当重视。水利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其地基的施工起着基础性和决定性的作用,其稳定性能够保障整个水利工程的稳定,决定整个水利工程的总体质量,因此,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要注重对地基处理技术的关注。

1水利工程地基现状

水利工程的建设一般都选在水源处,其地质条件都比较复杂,在施工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恶劣的地质条件,这些情况包括:地质强度差、透水性差、土质黏性不合标准等,这些情况会导致地基基础不良。地基基础不良就会导致地基的承重能力下降,致使建筑物不稳,导致整个水利工程的质量出现问题。由此可见,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地基施工是十分重要的部分,甚至对整个工程的总体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水利工程中地基对工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地质条件恶劣导致地基不稳,承载能力下降,致使地面建筑物稳定性差;第二,构成地基的土质较软,并且不均匀,在上层建筑物形成较大的压力的时候,不能够很好的、均匀的承受建筑物的重量,使建筑物整体下沉,并破坏建筑物的内部结构;第三,地址的透水性差,经常出现漏水的情况,导致地基渗水问题严重,超出了基本的要求,使整个水利工程的质量受到影响。

2地基处理技术的发展

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地基处理技术近几年得到了大幅度的发展,其主要表现在地基处理基础的发展上,许多新技术、新方法不断地发展,组成了新的地基处理与加固技术,极大地推动了水利工程施工技术中的地基处理技术的发展。使得地基处理技术由最开始的单一的地基处理技术逐渐发展转变为现阶段的多元化的地基处理技术,更好的提高了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地基施工的质量,从而更近一步地促进了水利工程整体质量的提升。

3水利工程地基基础的处理措施

3.1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的应用

水泥粉煤碎石桩是由水泥、粉煤灰、碎石等材料构成的,经常被应用到水利工程的地基改造的施工中,其之所以被经常使用是因为具有鲜明的特点—粘结度高,非常适合水利工程的地基改造施工。运用水泥粉煤碎石桩为主料施工改造而成的地基属于复合地基,在地面建筑物的压力增大时,能够很好的分散压力,减少地基变形的程度,与此同时,能够强化地基的抗压能力,其成本低,能够减少水利工程的施工成本,因而,受到了广大施工单位的广泛使用。下面对水泥粉煤碎石桩的原理以及应用进行具体的分析。

3.1.1对地基有一定的挤密作用。

水泥粉煤碎石桩运用于水利工程的地基中,对地基有一定的挤压作用,运用水泥粉煤碎石桩能够使地基中的图的缝隙变小,密实度更高,并减少地基中的含水量,从而改变了地基中图的性能,达到挤密作用,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

3.1.2桩体的排水作用。

水泥粉煤碎石桩的桩体由于其组成部分包含一部分的碎石,保证了其具有良好的渗水性,能够有效地减缓冲压产生的水压升高的问题,加快了水利工程地基的排水速度,进一步的保障了地基的强度,提升了水利工程的总体质量,保障地基在水利工程的施工与日后的运行过程中的良好排水作用。

3.1.3桩的预震效应。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具有良好的抗震作用,这是因为水泥粉煤灰碎石桩能够提高地基的密实度,相应的增强了砂土的抗液化能力,能够起到良好的抗震效果,缓冲震动造成的对地基以及整体的水利工程的破坏。

3.1.4桩的置换作用。

水泥粉煤灰的碎石桩的制作过程中是由水泥与水混合后并与粉煤灰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一种不溶于水的化合物,这种化合物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的抗剪程度,因此,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的压缩性变小,使得地基的承受力一部分被桩体分担,置换了地基的大部分应力,进而提升了水利工程整个地基的承载能力。

3.2预应力管桩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也是水利工程地基施工中的常用处理方法。现阶段我国的水利工程地基施工过程中常用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主要分为两种:(1)先张法预应力管桩。这种管桩在水利工程地基的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比较广泛,其管桩主要有桩身(圆筒形)、端头版以及钢套箍组成。(2)后张法预应力管桩。在进行预应力管桩的沉桩时,主要采取的方式有锤击法、静压法、振动法、预钻孔法等,在这些方式中,最常用的方法是静压法。在水利工程地基的施工过程中,打桩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且由于打桩施工工序的特殊性,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振动大、噪音大,严重影响了施工周边的居民的正常生活,因而,运用静压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施工十分受到水利工程施工的欢迎,在预应力管桩的施工结束之后,应该对桩体进行检查,以保障施工质量。现阶段,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在我国沿海地带的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在根本上提高了水利工程的整体质量,提高了整个水利工程的安全性。

4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简介

软土地基的处理是水利工程地基处理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软土地基是水利工程地基中的一个常见类型,软土地基本身具有承载力差、含水量高、空隙大、抗压性低等不利于地基基础建设的特点,这就相应的增加了施工难度,因而,在软土地基的处理上一定要加强关注,采用科学合理有效的方法进行软土地基的加固。现阶段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主要包括砂-砂石换填垫层技术、深层水泥搅拌桩施工技术、排水固结法等,这些技术在水利工程软土地基施工中的应用,极大程度上的提高了软土地基的稳定性。

5结束语

适当的地基处理能够提升地基的整体承载能力,进而提升整个水利工程的质量,因而,加强对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地基处理技术的研究与探讨是十分必要的。文章中介绍的水泥粉煤灰碎石桩以及预应力管桩等在水利工程地基处理施工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并且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但是,不能因此就忽视了对水利工程中地基施工技术的研究,尤其是对软土地基施工技术的研究更应该加强,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与抗压能力,进而提升水利工程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程毅鹏.水利工程地基施工部分的管理之我见[J].科技与企业,2013,10:220.

[2]李效强,马小艳.水利工程地基处理中深层搅拌桩技术的应用[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3,11:276-277.

地基基础工程范文第4篇

关键词:岩溶地基;岩土工程勘察;地基处理

贵州以碳酸盐岩喀斯特岩溶地貌为主,岩溶的出现会对建筑物的稳定性产生影响,地基基础处理不当会使建筑物失稳,给人们造成经济损失和危害。本文就岩溶地区工程勘察所遇到的各类地基问题以及实际处理措施作一些分析,为岩溶地区岩土工程勘察及岩溶地基处理提供参考。

1岩溶概况

岩溶是指可溶性岩石,如碳酸盐类岩层(石灰岩、白云岩)受水的化学和物理作用产生沟槽、裂隙和空洞,以及由于空洞顶板坍落使地表产生陷穴溶解、洼地等现象和作用的总称。贵州是岩溶分布较为广泛的地区,在岩溶地区由于岩溶作用使地下形成了地下溶洞、暗河、溶穴等空洞,这些空洞破坏了岩土体的完整性,使岩土体的强度大大减弱,引起地面塌陷、地表不均匀沉降导致地面建筑物变形、破裂。空洞还破坏了地基的整体稳定性使建筑物发生连续性倒塌,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因此对岩溶地区的地基勘察特别重要,在岩溶地区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掌握岩溶的发育程度、岩溶洞穴规模、洞穴延伸方向,通过物探、钻探等勘察手段对岩溶地区的地下水、岩溶洞穴进行勘察,对建筑场地的岩溶洞穴进行评估,掌握岩溶洞穴所处的发展阶段,更好地指导工程施工,避开岩溶发育地段,对不能避开的岩溶地段采取相应的地基处理措施对岩溶地基进行处理,从而更好地保证工程质量,达到工程建设的预期目的。

2岩溶地基岩土工程勘察

在拟建工程场地或附近有建筑物地基有岩溶发育时,需要进行岩溶地基勘察。通过岩溶地基勘察查明岩溶发育的洞穴、溶洞、裂隙对建筑物地基的稳定性的影响程度;查明岩溶发育的特征、规模大小、岩溶展布情况;查明地下水对岩溶的影响范围;查明地下水的补径排情况;查明岩溶洞穴发育的规律,圈定岩溶对工程影响的范围;查明溶洞的埋深。场地岩溶勘察宜采用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物探、钻探等多种手段结合的方法进行,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可行性研究勘察应查明岩溶洞隙、洞穴的发育条件,并对危害程度和发展趋势做出判断,对场地的稳定性和工程建设的适宜性做出初步评价。宜采用工程地质测绘和综合物探为主,初步勘察勘探点的间距对于一级、二级、三级地基分别不应大于30~50m、40~100m、75~200m,岩溶发育地段应予加密。测绘和物探发现的异常地段,应选择有代表性的部位布置验证性钻孔。控制性勘探孔的深度应穿过表层岩溶发育带。(2)初步勘察应查明岩溶洞隙、溶洞、地表塌陷的分布范围、发育程度和发育规律,对引起溶洞隙、溶洞、地表塌陷的原因进行分析评价,制定出相应的技术处理措施,并对场地的稳定性和建筑适宜性进行评价分析。(3)工作人员要详细勘察,将拟建工程范围具体化,标记各种岩溶洞隙位置、规模及其深埋位置等,且要对工程项目拟建设位置的地基稳定性进行调查,根据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式,具体要求如下:①勘探线应沿建筑物轴线布置,勘探线间距小于20m,勘探点间距小于10m,条件复杂时每个独立基础应布置勘探孔;②勘探孔深度除应符合现行勘察规范的一般要求外,当地基基础底面以下的土层厚度不大于独立基础宽度的3~5倍时,钻孔进入持力层的深度均不应小于5m;③当预定深度范围内有岩溶洞穴存在,且对建筑物地基的稳定性有影响时,对于多层建筑勘探孔的深度应在洞底基岩面下部8~9m;高层建筑勘探孔的深度应在洞底基岩面下部12~14m,并圈定洞穴的范围;④对一柱一桩的基础,宜逐柱布置勘探孔;⑤在物探异常部位应加密勘探孔。(4)施工勘察应针对某一地段或尚待查明的专门问题进行补充勘察。当采用大直径嵌岩桩时,应进行专门的桩基勘察。

3对岩溶地基处理分析

3.1岩溶地区主要地基处理措施

在地基以下发育有对地基稳定性有影响的溶洞、洞穴、裂隙时,需对地基进行处理方能满足建筑物稳定性及施工要求。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对洞口较小的洞隙而言,应采用挖除、回填与跨盖等方法进行处理;二对洞口较大的洞隙,应采用混凝土梁、板和拱等跨过岩溶洞穴。跨过岩溶洞穴的结构物应落在完整的基岩面上;三对于岩溶洞穴周围不稳定的岩土体进行混凝土喷浆加固岩土体和清除填堵等措施;四对规模较大的洞穴,可在岩溶洞穴下部修筑柱子,将柱子基础嵌入完整基岩面以下3m用来支撑上部结构的荷载,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对地表水作用导致地面塌陷、地基沉降问题,应修筑排水沟将地表水流进行改道。根据岩溶洞穴的发育规模、分布情况分别选用清除、混凝土砂浆加固等措施进行处理。由地下水形成的塌陷及岩溶洞穴,应清除塌陷坑、溶洞内的充填物,换成碎石层分层夯实,对地下水进行过滤;对埋藏较深的岩溶洞穴应采用混凝土砂浆、块石、碎石等对洞穴封堵回填并设置泄水孔;对直径特别大的溶洞采用混凝土回填无法处理且成本较大时,采用桩基础处理。

3.2常见的处理方法

处理岩溶地基的方法多种多样,要结合场地的水文地质情况以及岩面之上所覆盖的岩土体厚度、稳定性等各方面因素来确定。(1)钻孔灌浆法:将混凝土、水泥砂浆通过钻孔的方式灌注入基底洞隙中,使洞穴与混凝土砂浆形成整体支撑上部结构。(2)开挖换填法:在处理洞口较小、基底下浅部岩溶洞穴时,首先将洞穴内的软弱充填物清除,换填上素混凝土或碎石混凝土。(3)结构跨越法:在溶洞溶沟裂隙较小、基岩相对较完整的情况下,适当对其裂隙进行处理,使得建筑物能跨越在上面。(4)强化上部结构法:进行基础尺寸及柱距的调整。

3.3对岩溶地基处理的质量管理

岩溶地基处理属于隐蔽性工程,在处理过程中若不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则会给工程留下安全隐患,导致建筑物失稳造成重大工程事故,因此对岩溶地基的质量管理尤为重要。在进行岩溶地基处理前:一是需制定相应的岩溶地基基础处理措施,坚持“先设计后施工”的原则,对地基处理方案提出的方法、技术手段进行论证,通过相关专家论证合格后再进行地基处理施工,以确保地基处理的质量。二是建立质量监控管理责任负责制,由项目经理、监理、施工单位组成三级质量管理体系,监理对施工单位的施工过程进行全程监控,严把质量关,施工单位对所施工的工程自检,形成自检报告,自检合格后报验给监理方签字,监理签字认可后报项目经理签字认可。

4结语

岩溶地基勘察是岩溶地区建筑物施工最重要的勘察,通过勘察了解岩溶地区地下岩土体的特征,岩溶洞穴的发育特征、规模、发育程度,掌握岩土体的相关力学参数,更好地指导地基基础设计,保证地基基础施工的顺利进行。通过勘察—设计—地基处理等程序,切实保证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及建筑物施工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谢春庆,王伟.地质雷达在大面积复杂岩溶场地勘察中的应用研究[J].工程勘察,2013(5):90-93.

[2]谢春庆,李天华,廖崇高.大型复杂岩溶场地施工勘察方法的研究[J].勘察科学技术,2013(3):25-28.

[3]谭远发.长大深埋隧道工程地质综合勘察技术应用研究[J].铁道工程学报,2012(4):24-31.

[4]焦德全.岩溶地区岩土工程勘察钻探的质量控制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2(11):245.

地基基础工程范文第5篇

关键词:城市建设房屋地基基础处理施工技术

1房屋建设地基处理的特性分析

(1)地层、地质复杂多变性。

由于我国地处亚热带地区,因此,跨经及纬度大造就了地层及地质的巨大差异,同时,各个地区的气候差别及影响,地质灾害时常发生,因此,在许多的房屋建设中,给地基的施工及处理带来了诸多影响,增大了处理的复杂性及难度,对施工技术的要求较高。

(2)地基质量安全事故多发性。

地基的质量是房屋建设的基础保障,据查,根据目前的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的房屋建设的水平普遍偏低,质量较差,因地基处理不善而引发的安全事故频频发生,既对居民的生命及财产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形成防不胜防的安全隐患,又给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损失,对社会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引起社会的动乱及恐慌。

(3)房屋地基建设环节的密切性。

房屋地基建设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各个施工环节精心施工的连续过程,因此,各个环节必须是相互牵制、环环连接的,如果某施工环节处理不善,进入下道施工环节后极有可能发生质量事故,严重时将会形成一个难以修复的恶性循环,使得问题因素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积累,给日后的施工及使用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

(4)房屋地基处理的必要性。

所谓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基础是否牢固,地基处理是否得善,关系着整个房屋建设的安全,在实际的施工中,难免会遇到许多制约地基施工的外界因素及问题,当遇到这些问题时,必须采取措施将问题妥善解决,避免问题积累造成日后的建设难度增大及维修带来的损失。

(5)房屋地基处理的难易性。

在房屋建设中,各个环节的施工有轻重之分,由于地基的处理不是见简单、容易之事,因此,在对待局部的处理时,可采取一些必要的手段进行处理,对待整体时,应以整体的处理目标为准,而不是简单的将局部进行单独处理,再以机械组合的形式进行施工。

2房屋地基处理施工技术

在房屋建设中,地基的处理是否良好关系着整个房屋的日后建设及质量,而地基处理的施工技术也有许多,主要有排水固结法、高压喷射注浆法、预压法、结合法及石灰桩法等,每种方法均有各自的应用特点及范围要求,在对房屋的地基进行处理时,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合理的采取相应的处理技术,使地基处理既简化,又能达到施工要求。下面,将选取几个相对常见及简单易行的方法进行粗略描述。

2.1排水固结法

排水固结法,从字面上理解,该法包含了两个过程,即排水与固结,该法的作用机理主要是使地基软土在接受外部荷载应力的作用下,使藏于软土地基中的自由水从软土细缝中排出,进而使地基土层发生固结,从而降低了软土中的水分子占有率及软土的孔隙率,提高了地基的抗压及抗拉剪强度,排水固结法中,主要有砂井法、电渗法及堆载预压法,各法的机理及应用环境如下:

(1)砂井法:

砂井法地基处理技术是指在所需处理的地基软土层中,预先将砂井设置好,再在砂井上层设置砂沟或铺设相应的砂垫、排水带或袋装砂井等,使地层的排水通量增大及降低排水的距离,从而提高土层中的排水及固结时效,迅速促使地基固结成形。该法的优点主要有成本低廉、操作简单、排水固结效果明显,若能与堆载预压法联合使用,效果更佳,该法主要针对于藏水量大、透水性低、土层结构松软、土质黏稠的地基;

(2)电渗法:

电渗法地基处理技术是指采用直流式电动力,通过电场作用,使地基中的水分子以电子作为运动载体做定向运动,从而排除地基中的自由水,最终达到排水固结的目的,该法的优点主要有操作简单、安全实用、土层适应能力强、排水效果好等,主要应用于藏水量大的饱和软质土层及边坡稳定性控制施工上;

(3)堆载预压法:

堆载预压法是较为普遍的一种地基处理技术,该法主要是通过预先将载荷作用到地基上,作用一段时间,使地基先形成一定程度的下沉,待地基固结强度提高后,再将载荷撤去即可完成固结处理,载荷通常可以填土、填石等,该法优点有工艺简单、固结效果好,主要适用于小范围、土层较软、藏水量较低的黏土地基。

2.2高压喷射注浆法

高压喷射注浆法起源于日本,其作用机理是将经过升压处理的浆液,通过钻机钻孔,送至土层内部,利用浆液喷出的冲击能对土体进行破坏,颗粒较细、较轻的土料则随着浆液上浮,最终冒出液面,而颗粒较粗的土料则在浆液的作用下与浆液相互混合,待浆液凝结后,浆液与土体有机固结,并形成一个具有强大负载能力的复合型地基,从而达到建筑施工的要求。该法对处理粘性土、粉质土、淤泥土质的房屋地基效果较好,而在实际的应该选取中,应当结合实际的施工现场及环境条件进行施工。

2.3结合法

结合法是指采取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地基处理方法进行组合优化,取长补短,从而达到强化地基的目的,通常情况下,结合法包括了粉喷桩与CFG桩结合法、强夯法与碎石桩法结合法及碎石桩与CFG桩结合法,各自均有不同的优势、特点,在实际的应用中,需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选取最佳方案。

(1)粉喷桩与CFG桩结合法。

CFG桩-粉喷桩结合法集结了二者的优势,利用CFG桩高载荷的优势促使粉喷桩的侧线约束作用能力提高,从而形成一个新的复合型地基,此复合型地基除在抗载、抗剪能力上得到巨大的提高之外,还能使原有的地基形变能力提高,更好的适应了施工的要求;

(2)强夯法与碎石桩法结合法。

碎石桩与强夯法结合的作用机理主要是事先对地基软土进行排水固结处理,而后再利用外界作用力将碎石桩体粉碎,使碎石镶入土层中,从而使碎石与土层形成整体,最终达到房屋建设的稳定性及施工强度等级要求。该法技术含量要求较高,在实际的施工中,必须严格把握好夯击的深度、次数及夯沉量等技术参数,确保夯击效果最佳;

(3)碎石桩与CFG桩结合法。

碎石桩与CFG桩结合法与CFG桩-粉喷桩结合法有相似之处,二者均以CFG桩作为结合基础,以确保载荷能力达到施工等级要求,而不同之处主要在于碎石桩的作用主要偏向于消除土层表面液化的问题,因此,在使用碎石桩与CFG桩结合法时,必须根据软土地基的藏水情况,做出相应的措施。结合法的应用均基于桩的自身条件,因此,无论采取哪种方法对地基进行处理,首要保证桩的质量及强度。

3结语

综合上述,在房屋建设总的地基处理技术,除了上述所罗列的几项之外,还有许多高技术含量的措施可运用,而新型的地基处理技术也在不断的研发及实验当中,因此,无论新老技术,地基处理的核心依然是根据地基的构造而进行,所以,作为施工技术人员,必须认真掌握好基地构造的基本原理,方能在实际的地基处理施工中,发挥优势,以达提高施工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国强.房屋建筑工程中地基处理施工技术的探讨[J].科技传播,2011(16).

[2]陈小兰.浅析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施工工艺[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