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地基基础

地基基础

地基基础

地基基础范文第1篇

关键字:地基 基础 设计 桩探讨

一、基础的设计

房屋基础设计应根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建筑体型与功能要求、荷载大小和分布情况、相邻建筑基础情况、施工条件和材料供应以及地区抗震烈度等综合考虑,选择经济合理的基础型式。砌体结构优先采用刚性条形基础,如灰土条形基础、Cl5素混凝土条形基础、毛石混凝土条形基础和四合土条形基础等,当基础宽度大于2.5m时,可采用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即柔性基础。多层内框架结构,如地基土较差时,中柱宜选用柱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中柱宜用钢筋混凝土柱。 框架结构、无地下室、地基较好、荷载较小可采用单独柱基,在抗震设防区可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6.1.1l条设柱基拉梁。无地下室、地基较差、荷载较大为增强整体性,减少不均匀沉降,可采用十字交叉梁条形基础。 如采用上述基础不能满足地基基础强度和变形要求,又不宜采用桩基或人工地基时,可采用筏板基础(有梁或无梁)。框架结构、有地下室、上部结构对不均匀沉降要求严、防水要求高、柱网较均匀,可采用箱形基础;柱网不均匀时,可采用筏板基础。有地下室,无防水要求,柱网、荷载较均匀、地基较好,可采用独立柱基,抗震设防区加柱基拉梁。或采用钢筋混凝土交叉条形基础或筏板基础。筏板基础上的柱荷载不大、柱网较小且均匀,可采用板式筏形基础。当柱荷载不同、柱距较大时,宜采用梁板式筏基。 无论采用何种基础都要处理好基础底板与地下室外墙的连结节点。 框剪结构无地下室、地基较好、荷载较均匀,可选用单独柱基,墙下条基,抗震设防地区柱基下设拉梁并与墙下条基连结在一起。 无地下室,地基较差,荷载较大,柱下可选用交叉条形基础并与墙下条基连结在一起,以加强整体性,如还不能满足地基承载力或变形要求,可采用筏板基础。剪力墙结构无地下室或有地下室,无防水要求,地基较好,宜选用交叉条形基础。当有防水要求时,可选用筏板基础或箱形基础。高层建筑一般都设有地下室,可采用筏板基础;如地下室设置有均匀的钢筋混凝土隔墙时,采用箱形基础。 当地基较差,为满足地基强度和沉降要求,可采用桩基或人工处理地基。 多栋高楼与裙房在地基较好(如卵石层等)、沉降差较小、基础底标高相等时基础可不分缝(沉降缝)。当地基一般,通过计算或采取措施(如高层设混凝土桩等)控制高层和裙房间的沉降差,则高层和裙房基础也可不设缝,建在同一笺基上。施工时可设后浇带以调整高层与裙房的初期沉降差。当高层与裙房或地下车库基础为整块筏板钢筋混凝土基础时,在高层基础附近的裙房或地下车库基础内设后浇带,以调整地基的初期不均匀沉降和混凝土初期收缩。

二、桩基础的探讨:

1 当天然地基或人工地基的地基承载力或变形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或经过经济比较采用浅基础反而不经济时,可采用桩基础。2 桩平面布置原则: 1)力求使各桩桩顶受荷均匀,上部结构的荷载重心与桩的重心相重合,并使群桩在承受水平力和弯矩方向有较大的抵抗矩。 2)在纵横墙交叉处都应布桩,横墙较多的多层建筑可在横墙两侧的纵墙上布桩,门洞口下面不宜布桩。 3)同一结构单元不宜同时采用摩擦桩和端承桩。4)大直径桩宜采用一柱一桩;筒体采用群桩时,在满足桩的最小中心距要求的前提下,桩宜尽量布置在筒体以内或不超出筒体外缘1倍板厚范围之内。5)在伸缩缝或防震缝处可采用两柱共用同一承台的布桩形式。 6)剪力墙下的布桩量要考虑剪力墙两端应力集中的影响,而剪力墙中和轴附近的桩可按受力均匀布置。3 桩端进入持力层的最小深度: 1)应选择较硬上层或岩层作为桩端持力层。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对于粘性土、粉土不宜小于2d(d为桩径);砂土及强风化软质岩不宜小于1.5d;对于碎石土及强风化硬质岩不宜小于1d,且不小于0.5m。2)桩端进入中、微风化岩的嵌岩桩,桩全断面进入岩层的深度不宜小于0.5m,嵌入灰岩或其他未风化硬质岩时,嵌岩深度可适当减少,但不宜小于0.2m。 3)当场地有液化土层时,桩身应穿过液化土层进入液化土层以下的稳定土层,进入深度应由计算确定,对碎石土、砾、粗中砂、坚硬粘性土和密实粉土且不应小于0.5m,对其他非岩石土且不宜小于1.5m。 4)当场地有季节性冻土或膨胀土层时,桩身进入上述土层以下的深度应通过抗拔稳定性验算确定,其深度不应小于4倍桩径,扩大头直径及1.5m。

四、桩型选择原则

桩型的选择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要求,上部结构类型、荷载大小及分布、工程地质情况、施工条件及周围环境等因素综合确定。

1)预制桩(包括混凝土方形桩及预应力混凝土管桩)适宜用于持力层层面起伏不大的强风化层、风化残积土层、砂层和碎石土层,且桩身穿过的土层主要为高、中压缩性粘性土,穿越层中存在孤石等障碍物的石灰岩地区、从软塑层突变到特别坚硬层的岩层地区均不适用。其施工方法有锤击法和静压法两种。

2)沉管灌注桩(包括小直径D<5O0mm,中直径D=500~600mm)适用持力层层面起伏较大、且桩身穿越的土层主要为高、中压缩性粘性土;对于桩群密集,且为高灵敏度软土时则不适用。由于该桩型的施工质量很不稳定,故宜限制使用。

3)在饱和粘性土中采用上述两类挤土桩尚应考虑挤土效应对于环境和质量的影响,必要时采取预钻孔。设置消散超孔隙水压力的砂井、塑料插板、隔离沟等措施。钻孔灌注桩适用范围最广,通常适用于持力层层面起伏较大,桩身穿越各类上层以及夹层多、风化不均、软硬变化大的岩层;如持力层为硬质岩层或地层中夹有大块石等,则需采用冲孔灌注桩。无地下水的一般土层,可采用长短螺旋钻机干作业成孔成桩。钻(冲)孔时需泥浆护壁,故施工现场受限制或对环境保护有特殊要求的,不宜采用。

4)人工挖孔桩适用于地下水水位较深,或能采用井点降水的地下水水位较浅而持力层较浅且持力层以上无流动性淤泥质土者。成孔过程可能出现流砂、涌水、涌泥的地层不宜采用。

5)钢桩(包括H型钢桩和钢管桩)工程费用昂贵,一般不宜采用。当场地的硬持力层极深,只能采用超长摩擦桩时,若采用混凝土预制桩或灌注桩又因施工工艺难以保证质量,或为了要赶工期,此时可考虑采用钢桩。钢桩的持力层应为较硬的土层或风化岩层。

6)夯扩桩,当桩端持力层为硬粘土层或密实砂层,而桩身穿越的土层为软土、粘性土、粉土,为了提高桩端承载力可采用夯扩桩。由于夯扩桩为挤土桩,为消除挤土效应的负面影响,应采取与上述预制桩和沉管灌注桩类似的措施。

地基基础范文第2篇

关键词:地基基础 桩基础 土建施工技术

一、 民用建筑地基基础和桩基础的土建定义

地基是用来承担由基础传递下来的上部结构荷载的那部分土体和岩石,目的是避免高强度的破坏和失稳,从而把基础的沉降控制在在允许的范围内。地基分为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两类,天然地基相对埋深不大,只需要通过普通的施工工序就能满足以上要求;人工地基又称为桩地基,它由于地质情况特殊,则必须采用特殊施工手段进行较大埋深,从而将大部分荷载传递到深部坚实土层的一种地基形式。

二、 民用建筑地基基础的土建施工技术

我国幅员辽阔,这就导致了我国复杂多变的地理特征和地质条件,同样各地的建筑类型和风格也各不相同,这就导致了我国各地在地基基础的处理方法中各不相同。如在我国很多地方存在一种很差的地基类型—— 软土地基,这种地基抗压能力小、抗剪强度小、透水性也不好、承载力也很小。针对这种地基类型,我们就必须对地基进行加固,否则很容易出现由于地基承载力不足而导致建筑物倾斜甚至倒塌。如意大利的比萨斜塔就是由于在地基处理过程中应用方法不当,从而导致建筑物不均匀沉降进而严重倾斜的。由此可见,地基处理是民用建筑物是否成功的关键环节。以下,本文将介绍几种民用建筑地基基础处理的常用方法。

1. 换土垫层

换土垫层是使用强度较大的沙石等材料替代原有的浅层软土,从而减少土质的潮陷性和胀缩性,增强地基土层的承载能力,最终达到减少沉陷的可能性。民用建筑常用的垫层有素土垫层、砂垫层和碎石垫层等。换土垫层适用的地基类型主要有浅层软弱的土地基,湿陷性黄土以及季节性冻土地基等。

2. 碾压夯实

碾压夯实是通过各种机械工具对土地地基进行碾压和夯实以提高土地地基的强度,降低土的压缩性最终达到降低沉陷量的目的。碾压夯实主要采取两种方法。

(1)机械碾压法

通过压路机、推土机等大型机械设备对松散的土层进行压实,一般情况下碾压 8~12 遍以保证地基土被夯实。这种方法适用于大面积的填土夯实工作。

(2)振动夯实法

这种方法的原理是利用电动机带动振动机械的工作,从而对地基土层产生巨大的垂直作用力。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砂土地基和透水性较好的松散杂壤土质地基。

3. 排水固结土壤

排水固结,是通过排出土壤中的水分从而使松散的土质自动固结的一种方法。排水固结实现的方法是,先在地基中设置砂井(袋装砂井或塑料排水带)等竖向排水体,然后利用建筑物本身重量分级逐渐加载;或在建筑物建造前在场地上先行加载预压,使土体中的孔隙水排出,逐渐固结,使地基发生沉降。同时,强度也逐步提高。这种方法简单、方便,能大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排水固结适用于沼泽土、淤泥、饱和粘性土、水力充填土、灯土质类型,在民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4. 化学加固法

化学加固法是通过化学物质使土壤黏接在一起,然后通过化学反应改善地基土的质量,增强低级的承载能力。化学加固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实现形式。

(1)灌浆法

灌浆法是指利用气压或液压等方法通过灌浆管将浆液均匀的渗透到土层中,从而将土层中的空气和水挤出。经过一段时间的凝固,松散的土质就会凝结成一个很大的整体。灌浆法处理过的地基不仅能够防水、防渗漏还具有很强的承载能力,对地基沉降具有很强的防御效果。灌浆法的浆液一般采用水泥浆、碱液、水玻璃、丙烯酸铵等,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沙土、粘性土地基。

(2)喷浆法

喷浆法的作用原理是先利用钻机在指定位置钻孔,当钻到一定深度后,在孔钻下端安装喷射装置,然后利用该装置向周围涂层喷射浆液。同时喷射装置沿钻杆均匀旋转上升,从而使土层与浆液均匀混合,凝结成圆柱体的固结体。喷浆法的优点是能够防水、防渗漏且在基坑开挖时还能对邻近的结构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喷浆法同样有着一定的缺陷,如这种方法使用水泥量大、流失较多,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喷浆法适用于沙土、粘性土和人工填土等地基。

(3)深层搅拌法

深层搅拌法需要用到特质的深层搅拌机。利用深层搅拌机将水泥和石灰作为固化剂注入到土层的深处,然后将土层与固化剂进行搅拌使其充分混合从而弄成水泥桩或地下的连续墙体。深层搅拌法具有深层作业中无振动噪音,减少土方量,不会产生附加沉降等优点,它比较适合与厚层软粘土地基。通过以上几种方法的介绍我们不难发现,对于民用建筑物地基处理的目的就是增强地基的承载力,降低建筑物的沉陷量。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根据面临的情况,将上述几种地基处理方法结合起来使用,以达到增强地基承载能力的目的。

三、 民用建筑桩基础土建施工技术

从古到今,很多高层建筑物都沿用了桩基础这种基础形式。桩基础的作用原理是直接将上部建筑物大部分的荷载直接通过桩传递到较深层的岩石层中,从而达到满足地基容许承载力和变形要求的目的。桩基础的优点是具有很多的承载力,沉降量小而且很均匀,能够同时承载起水平和垂直方向的载荷。下面介绍几种桩基础的土建施工方法。

1. 静力压桩施工技术

静力压桩施工技术与其它桩机打桩相比的优势在于不会产生很大的噪音,不会影响施工地点周围居民的休息。静力压桩施工技术的原理是,利用静压力将预制桩逐节的压入软土层中。静力压桩施工技术的优点,降低噪音并且能够节约钢筋和混凝土,降低工程成本。本技术适用于在居民点附近建设的民用建筑。

2. 振动沉桩施工技术

振动沉桩施工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在桩的顶部安装上固定的振动器,振动器的震动带动土层的受迫振动,土层震动的同时会使桩表面和土层的摩擦力减小,这样就可以使得桩在震动力和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沉入土层中。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设备简单、重量轻、体积小,可以提高工程的建设效率并降低工程的造价成本。

3. 桩基础的类型和施工方法

(1)预制桩

预制桩一般采用圆形或方形,截面直径一般为250~550 mm,而桩长桩架的高度可以达到 6~25 m。预制桩的接桩一般采用焊接法或硫磺胶泥锚接法。

(2)沉管灌注桩

沉管灌注桩的原理是利用锤击或震动打桩机打桩的方式,将带有混凝土桩头或带有钢管的桩底压入土层中。同时,向钢管中放钢筋笼并灌注砂浆。在振动的同时,渐渐拔出钢管,形成灌注桩。这种方式形成的桩的直径一般为 300~500mm,长度可达25 m。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粘性土和砂性土地基。

(3)钻孔灌注桩

钻孔灌注桩是通过钻机破坏原有的土层,然后将泥浆灌入钻孔之中,泥浆灌入后可以很好地保护孔壁。在钻孔达到要求高度后,清理钻孔中的杂物然后安放钢铁笼、灌浆。钻孔桩一般孔径保持在60~150 cm,而长度则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的。钻孔灌注桩的特点是施工噪音小。钻孔灌注桩一般应用于淤泥、粘性土、砂土、粉质土等地基。

(4)树根桩

树根桩是一种新型桩,它是小型钻孔灌注桩的延伸,一般直径为 75~250 mm。树根桩的操作方式与钻孔灌注桩相同。而树根桩与钻孔灌注桩的不同之处则在于树根桩直径较小,需要同时灌注很多个这样的桩,然后桩与桩之间才会形成树根状。树根桩的优点是需要的场地小、噪音小且不会损坏建筑物的地基。

地基基础范文第3篇

【关键词】基础设计;概念设计;地勘报告

引言: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建筑功能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作为建筑物最重要部分之一的基础,要保证建筑物安全、满足使用要求。但在实际操作中,尤其对于刚步入设计师行列的毕业生们,不重视基础设计,不考虑地基-基础-上部结构的相互作用,对于各种地址情况、施工条件、周围环境不区别对待,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埋下了隐患。笔者结合自己在设计工作中的经验和发现的问题,使年轻的设计师提高设计水平,少走弯路。

一、概念设计

1.1 判断关键控制点,并确定方案

在基础设计中,主要的关键控制点是基础的变形。所以设计师们首先要根据上部建筑的形式,结合地质条件,施工因素影响,选择最适宜的方案。

例如,常见的主裙楼连体建筑,主裙楼之间的不均匀沉降是主要控制点,选取方案时,不可一味增加基础刚度来抵抗不均匀沉降。相反可以提高主楼地基刚度,弱化裙楼地基刚度。笔者曾做过内蒙古科左后旗某住宅,主楼为10层住宅,裙房为二层公建,持力层为细砂,承载力只有130Kpa。为减小不均匀沉降,主楼采用CFG桩复合地基,裙楼采用天然地基,仅选用基础方案一项,就为开发商节约了大量成本,配合主裙楼之间的后浇带使用,先施工主楼后施工裙楼的施工方法,效果很好,受到好评

1.2利用概念指导计算

PKPM、盈建科等软件的应用,大大的减少了设计师们的工作量,也限制了设计师自己的思考过程。很多年轻的设计师们不完全了解软件的计算原理,对软件的参数想当然的填写,使计算结果不准确。

例如,有些建筑上部结构没有采用PKPM计算,基础部分仍采用JCCAD计算,有些设计师就简单的把上部柱底内力采用【附加荷载】输入。但JCCAD中【附加荷载】只能输入恒荷载和活荷载标准值,如果上部结构为多高层,【附加荷载】就无法将水平荷载考虑在内,可能造成安全隐患。

二、工程地质勘查报告

广东海康县7层框架结构旅馆建造在淤泥质软土地基上,设计人员在无地勘报告的情况下,盲目按照100~120kPa的承载力进行设计,造成地基失稳而倒塌的严重事故。可见地勘报告在整个设计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基础设计的依据与核心。对地勘报告正确、深入、全面的理解尤为重要,年轻的设计师们,面对厚厚的地勘报告,不必感到迷茫,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2.1 结论与建议

这部分内容应该是首先被翻阅的,包括持力层土质、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基础类型及基础埋深,这部分能使设计师对基础部分有了直观的初步印象。但勘察人员并不都能像设计人员一样对拟建建筑物的复杂程度、荷载分布、形变要求等条件透彻的了解。所以,在阅读完地勘报告的全部内容之后,还应结合建筑的实际情况,对结论与建议中提出的持力层选择及基础方案进行客观的分析,以此确定最优方案。

2.2 判断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

场地稳定性、适宜性直接影响建设项目可行性中的选址为题、地基处理造价以及整个工程的费用。地勘报告中场地稳定性、适宜性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场地的地震效应

2)地质构造对场地稳定性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3)不良地质作用对场地稳定性影响及防治措施

4)各种特殊性岩土对场地稳定性的评价及建议

5)地基土的均匀性评价

6)场地的建筑条件评价

2.3地下水的评价

地下水位对埋深大、荷载小及含地下室的建筑影响较大,在此类工程中应特别注意以下几项:

1)历年来的最高水位。(一般用于地下室外墙配筋计算)

2)抗浮水位。(一般用于计算建筑物抗浮及主楼与裙楼协同变形)。

3)地下水腐蚀性评价

若地下水具有腐蚀性,应采用耐腐蚀性原材料、加大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对基础表面采取防护措施、加强混凝土的养护等措施加以预防。

2.4持力层土质、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持力层土质及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是地勘报告的核心部分,需要着重了解。持力层的选择不仅要满足承载力要求,更要注意变形要求。设计师应根据拟建建筑上部结构的结构形式、荷载大小、荷载分布、对变形的要求,确定适宜的持力层,并且在保证安全和舒适的前提下,尽可能浅埋以降低工程造价。

三、基础结构设计

3.1 基础的埋置深度,应按以下条件确定:

1)建筑物的使用用途、是否含有地下室、基础的形式和构造除岩石地基外,天然地基的箱型和筏型基础不小于建筑高度1/15;桩基(不计桩长)不小于1/18。

2)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基础的地基持力层应尽可能选择承载力高而压缩性小的土层并注意是否有软弱下卧层。有地下水存在时,基础尽量埋置于地下水位以上。

3)相邻建筑物的基础埋深有相邻建筑物的建筑应当注意,新基础的埋深不宜超过原有基础,否则,新老基础间应保持不小于两基础地面高差1~2倍的净距,或采用其他有效措施。

4)地基土冻融条件为避免反复冻胀、融陷使基础出现短时间的沉陷及多年积累导致的室内地面低于室外地面的现象,基础尽可能埋置于冻深以下。

5)除岩石地基外,基础埋深不宜小于0.5m

3.2 基础底面面积计算

1)对于轴心荷载作用下的基础

3.3地基变形验算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规定,设计等级为甲级、乙级的建筑物,以及有规范规定需要做变形验算的丙级建筑物,均应按地基变形设计。

3.4 地基稳定性验算

对经常受水平荷载作用的高层建筑、高耸结构和挡土墙等,以及建造在斜坡上或边坡附近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尚应验算其稳定性。验算方法可采用圆弧滑动面法。

结束语:

概念设计的思想被越来越多的结构工程师所接受,并将在结构设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概念设计必将成为今后结构设计的主流思想,设计师们应该重视概念设计,学习概念设计,发展概念设计,为提高结构设计水平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2]刘金波主编。建筑地基基础设计禁忌及实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地基基础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层建筑 地基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高层建筑得到了迅猛地发展,相继建成了一批高层和超高层建筑。随之, 高层建筑基础工程和地基处理技术也取得了深远的发展和长足的进步。[1]

1、高层建筑地基施工质量控制

1.1高层建筑地基的测量放线

高层建筑的测量放线工作是建筑地基施工中的基础性工作,精确、详细、周密的测量能确保地基工程顺利安全的施工,并为上部结构的安全性提供有效的技术保障。高层建筑的测量放线对工程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在工程质量管理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放线过程中要充分的利用好手中的科学仪器,提升施工质量。地基施工中利用新仪器和新的技术手段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这就要求工程测量人员要不断的掌握和学习新的知识和新的仪器,为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提供更为精确和周密的数据而服务。

1.2进一步加强建筑地基基础质量的规划设计

建筑工程,规划先行。对于加强建筑地基基础质量工作来说,同样需要全面做好建筑地基基础质量的规划设计、科学论证等工作。从规划设计阶段即加强基础质量控制,可以有效控制施工质量。重点加强建筑施工组织管理机构建设,全面准备好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所需要各种各样的原材物料,规划设计单位严格按照国家施工设计有关规定编制完善基础质量控制措施。

坚持实行建筑地基基础质量控制负责制,明确专门的基础质量控制负责人,按照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工作原则,建立健全管理完善、规范科学的建筑地基基础质量施工体制机制。将原材料采购环节前移至基础质量控制规划设计阶段,严格按照工程整体规划设计规定的原材料市场价格,以及原材料需要使用的数量。坚持细节决定成败,从建筑地基基础施工的水泥标号、钢筋型号等基础环节入手,确保建筑地基基础施工在高质量的环境下推进。对于所有的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所需要的原材料一律采取招投标的方式引入,成立专门的项目部具体负责原材料的引进、筛选、比较、鉴别和审核等事项,确保原材料供应厂家的优胜劣汰。对于已经中标的厂家的货物也要建立必要的抽检制度,不仅检查原材料的外观,更要加强原材料的理化检验等步骤。

1.3要严格控制施工材料质量。

材料质量是工程施工质量的基础,工程使用原材料不符合规定,工程质量不可能符合要求。因此,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中不许再施工前对材料进行质量控制,保证材料质量,以此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对于材料的控制,首先要对材料供应厂家进行必要的审核,选择具有资质的供应厂家进行材料的供应。其次,要对进场原料进行必要的检验,包括:质量检验报告单的检查、外观的检查、理化检验的检查等等。通过一系列的检验来保证进场原料的质量。

1.4加强建筑地基基础质量的因素规范

对于提升建筑地基基础质量的重要因素有多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人的因素和施工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 建议全面加强建筑地基基础施工人员、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监督人员等队伍的建设,进一步提升施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技能水平。重点加强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过程中的施工作业标准、施工材料搭配、施工设备操作、施工安全管理、施工过程监督等各要素,充分发挥施工人员的重要作用。对于施工过程中所面临的突发因素和特殊阶段,要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选择专业队伍进行高技术含量的工程施工,确保每个环节环环相扣。全面加强对于建筑地基基础施工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定期检验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严格标准,严格控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和手段,确保施工质量。

2、高层建筑地基基础方案的优选

2.1高层建筑地下空间的利用

高层建筑一般需要相应的地下深埋基础,经过精确的地质勘测和基础设计计算后,才能确定地下深埋的程度。对地下空间的利用,可以提高基础工程的利用率和提高建筑整体的收益效果和使用功能。城市的现代化加速了私家车的购买力增长,地面空间已经越不能够解决车辆的停放需求,地下停车场的开发和使用,不但解决了城市建设问题也提高了高层建筑地下空间的利用率。此外根据地下土质结构的特点,还可以将地下空间用来安置人防设施和建筑内部的机房等。对地下空间的合理利用是高层建筑价值增值的有效手段之一。

2.2沉降缝的设置

沉降缝是为防止建筑物各部分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房屋破坏所设置的垂直缝称为沉降缝。当建筑物建造在不同土质的地基上,或建筑物相邻部分的高度、荷载和结构形式差别较大时,为了防止建筑物出现不均匀沉降引起错动或开裂,通常在差异处设施垂直缝隙,将建筑物分割成若干个独立单元。但高层建筑的工程实践效果表明,高层建筑基础却不适合设置沉降缝。沉降缝的设置将对地下室在土层中的嵌固作用产生一定的影响,再加上高层建筑本身对地下室的结构压力,会使建筑的地基基础设计更加复杂,并造成额外的压力负担,不利于高层建筑的稳定性。

3、高层建筑地基基础的常用处理方法

3.1 高层建筑地基的注浆加固法

注浆加固是用压送设备将具有充填和胶结性能的浆液材料注入被加固的地层中, 使土颗粒的间隙、土层的界面或岩层的裂隙内,使其扩散、胶凝或固化,以增加地层强度、降低地层渗透性、防止地层变形和进行托换的地基处理技术。按照流动浆液体与土体的相互作用方式,一般可分为渗透注浆、压密注浆和劈裂注浆三种。在实际注浆中,注浆体往往是以多种运动方式作用于土体的。按照注浆工艺,可分为单管注浆(花管注浆)、套管注浆(塑料袖阀管注浆)、布袋注浆和埋管注浆四种。在高层建筑地基加固中,通常采用花管注浆和埋管注浆两种,前者用的较为普遍,后者则用于人工挖孔桩。桩端附近软弱地基土层的加固, 在采用花管注浆法进行加固处理时, 有时还用微型钢管混凝土桩与注浆法联合进行加固,以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地基变形和改善地基的不均匀性的目的。

3.2高层建筑地基的高压旋喷法

它是利用钻机把带有喷嘴的注浆管钻至土层的预定位置后, 以高压设备使浆液在 20-40MPa 的高压流从喷嘴中喷射出, 冲击破坏土体, 同时钻杆旋转以一定程度渐渐向上提升,将浆液与土粒强制搅拌混合,浆液凝固后,在土中形成一个固结体,以加固地基,提高地基的抗剪强度,改善土的变形性质。高压喷射注浆法的基本工艺类型有:单管法、二重管法、三重管法和多重管法等四种方法, 目前高层建筑地基加固中一般采用单管法。

3.3高层建筑地基的深层水泥搅拌桩

水泥搅拌桩是通过特制的搅拌轴的轮叶,从地面开始破坏搅拌至需要深度, 打开阀门将水泥浆或水泥粉由搅拌头注入土体, 用搅拌头强制搅拌均匀使水泥等固化剂与原土充分混合发生物理化学反应后形成强度大、压缩性小的桩体, 桩体和桩周同承担外部荷载形成复合地基。它可分为深层搅拌法和粉体喷搅法。水泥土的抗压强度除了与被加固土体的性质有关外,还与水泥的标号、掺合量、龄期及外加剂等有密切的关系。水泥标号愈大强度增加愈大,水泥标号增加 10 号,强度可提高 30%。因此实际中尽量采用高标号的水泥; 水泥的掺入比愈大,水泥土的强度逐渐增加,当掺入比小于 5%时,对水泥土的强度影响不大, 因此掺入比必须大于5%,一般的掺入比采用 10%- 15%;水泥土的强度随着养护龄期的增大而增大, 超过 90d 后,强度的增长才开始稳定, 一般采用 90d 的龄期作为标准;外加剂如木钙、三乙醇胺和石膏等,对加固土起早强、缓凝、减水和节省水泥的作用,但必须避免污染环境。

地基基础范文第5篇

【关键字】建筑地基、施工技术、施工特点、施工质量

一、前言

我国目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筑地基基础施工的条件存在困难,所以提高地基施工技术,保证施工质量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国有关部门应改善建筑地基的施工条件,科学合理的提高施工技术并保证施工质量,才能最大限度的提升经济效益,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技术的重要性

地基作为每一座建筑的根基,在工程建设当中,都是作为头一道工序来进行施工的,其施工质量的好坏受很多因素影响,但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还是施工技术的高低,所以在地基基础施工中,保证施工技术的质量水平也是保证建筑工程整体质量的基础。我国是一个大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在工程建设当中,由于位置不同,所面临的地质情况也各不相同,不同的地域的地质情况会有较大的差别,所以对地基施工技术带来了更大的挑战,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才能保证施工的质量,但在当前很多的建筑工程当中,人们对地基工程的施工重视的程度还不够,在施工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有待解决,所以,为了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得以保证,我们需要不断的在地基基础施工中对施工技术加以提高和完善,从而保证工程的质量;当前工程建设地基基础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虽然地基作为整个建筑工程的基础,对建筑的整体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对于一个工程项目的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特点

1、复杂性

中国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有盐碱地、多年冻土地、易塌陷地等,地质条件和气候条件从东北到西南差异较大,造成这些复杂的多方面的因素的原因是跨纬度和经度的范围较广,这些因素给我国建筑带来了复杂性。此外,我国又是一个地质灾害频发的国家,滑坡、泥石流、地震等多对地基的建设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给房屋的地基建设带来复杂性。

2、多发性

由于我国的部分房屋施工不当给国家的经济和人们群众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的损失。今年的房屋质量检测数据表明:质量房屋整体质量不高,坍塌事件时有发生。

3、潜在性

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有些问题后一项施工在前一项施工的基础上,有些问题是在施工过程中很难被发现的,是潜在的,环环相扣且互相依托的,只有在施工到最后一项后才能发现问题,要求相关工作人员要在每一项施工完毕后都要进行系统数据收集和保存所在系统质量问题。

4、严重性

若建筑地基施工中出现威胁性较强的施工问题,会导致整个建筑施工无法进行,在这种状况下需对建筑工程进行返工,将建筑进行拆除,这会严重影响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不仅如此相关负责人如没有及时发现地基基础施工中存在的问题,那么很可能在其他施工工序中整个建筑突然倒塌,这一事故极有可能会造成施工人员及周围人员的伤亡,影响较为严重。

四、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

1.碎石桩法与强夯法相结合

碎石法与强夯法相结合的地基处理技术,首先,要做好填土层中碎石桩的处理,然后选好强夯点,借助重锤等把碎石桩打散填进地基基部,使其在地基上部形成密实的碎石与土混合的硬壳层,这样不仅使地基中土壤紧密、排水性好,且大大加强了建筑地基的稳定性。

2.加固土桩与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相结合

这种处理技术,就是用这两种桩所具有的胶结性与地基相结合。加固土桩地基处理技术能有效的预防地基基土的变形,能够更好发挥出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的承载能力强的特点,又能因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的嵌入而使加固土桩的侧线约束作用得到增强。这种方法不仅提高建筑地基基土的抗性,又能防止地基基土被破坏的现象发生。

3.普通碎石桩与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相结合

桩基法由于能够将承载力向下传递,从而提升桩基的承载性能,而被广发应用,但在现代建筑工程中,单一的桩已难以满足地基承载力的需求。所以将普通碎石法与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相结合的地基处理方法应用在地基施工处理中,利用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来提供足够的承载力,而碎石桩则转向消除上部地层液化的想象,这两种方法的结合不仅能够提升桩基承载能力,而且能够有效的预防地层的液化,使地基沉降的速度减慢。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桩本身的浇灌能不能达到设计的要求,如果混凝土的均匀性与密实性达不到要求,将大大降低地基的质量效果。

4.IFCO强制固结的地基处理技术

IFCO地基处理技术包含两大系统,一是加压系统,能够在改变渗水流向的同时确保其与重力方向一致;二是排水系统,能够极大的改变排水通道,使水道一排排纵向贯通沙强。IFCO强制固结地基处理技术能够极大的提升地基的固结速度,缩短工期,而且还能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五、加强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的措施

1. 建筑地基基础施工阶段的质量策划工作先行

做好项目的质量策划工作是确保建筑地基基础施工阶段质量控制有效性的基础之一。项目的质量策划包括项目经理部的建立、施工所需资源的准备、《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审核等。在建筑地基基础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可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即项目经理具有管理和执行的双重职责,是工程质量的第一负责人。这样将具体责任落实到人头,从而做到分工明确,层级清晰。

2.控制施工材料是要点之一

在控制建筑地基基础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过程中,严格控制施工材料的质量是确保工程施工质量的基础。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涉及的材料主要有水泥、钢筋、钢绞线、砂石等。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工程使用的原材料不符合规定,工程质量将不可能符合要求。因此,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中,必须在施工前对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材料质量,以此提高工程施工质量。

3.完善施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强化建筑地基基础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控制和建立健全的质量控制体系是保障建筑施工质量的关键。建筑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控制得益于企业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企业通过全员、全过程的质量监控及施工过程记录、监理等方式,有效保障了建筑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为工程质最打好坚实的基础。

4.加强对施工、管理、技术人员的内部管理,保障地基质量

在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过程中,人为因素的控制是整个建筑施工质量的重点。施工技术人员的技术能力及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对于工程施工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工程技术、管理制度等都是由管理人员的索质决定的,而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混料、设备操作、安全管理等都是由人员决定,因此加强建筑施工过程中对人员的控制是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的首要任务。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发展我国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任重而道远,只有不断改善施工条件,利用科技手段提高施工技术,并科学合理的保障施工质量促进建筑行业的健康高效可持续发展,提升我国的经济实力。

参考文献:

[1] 闫兵. 建筑工程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探讨[J]. 科技资讯. 2008(18)

[2] 陈剑峰. 论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控制[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05)

[3] 周游,曹鹏. 建筑地基施工技术[J]. 现代装饰(理论). 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