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宝宝不怎么说话

宝宝不怎么说话

宝宝不怎么说话范文第1篇

0~6个月

视觉

刚出生时

他会怎么样?

视野范围是45°,目光只能追随水平方向。最佳视距是20~35cm,正好相当于妈妈喂奶时与宝宝脸的距离。

你该怎么做?

喂奶时要看着宝宝,与宝宝进行目光交流。可以在宝宝床头距离宝宝20厘米左右处挂一个鲜艳的红色小球,小球的位置应该经常变换,否则容易造成宝宝的斜视。

2-3个月

他会怎么样?

眼球会跟着眼前物体转动。

你该怎么做?

经常呼唤宝宝的名字,让宝宝看着你。你的头可以慢慢地转动,宝宝的视线就会随着你移动,注意,由于宝宝的视觉发育还不是很成熟,不要移动得太快。

4-6个月

他会怎么样?

开始建立立体感,双眼视觉也已经发育成熟,拿一些颜色鲜艳的玩具给宝宝,宝宝会试图伸手去抓了。

你该怎么做?

这个时期,颜色视觉也开始发展,但这个阶段他们最敏感的颜色是黑白两色,尤其是黑白相间的图案。此阶段给宝宝的玩具,在颜色上应选择对比强烈(如黑白)的,这样可以刺激宝宝的眼睛移动,同时也可介入彩色,尤其是红色的刺激,为宝宝进入色彩期做准备。

听觉

出生后头几天

他会怎么样?

当你对着宝宝说话的时候,他会睁开眼睛,盯着你看。宝宝喜欢听母亲的声音,这声音会使他感到安全、亲切。

你该怎么做?

只要宝宝醒着,就用你温柔的声音跟他说话吧,不要放过任何跟宝宝交流感情的机会。也可以为宝宝唱唱儿歌,放点轻柔的音乐,给宝宝适当的听觉刺激。

3个月时

他会怎么样?

能感受不同方位发出的声音,并将头转向声源。在宝宝的一侧轻声呼唤宝宝,宝宝就会把头转向你这边,你换了另一侧之后,宝宝又会转过去。

你该怎么做?

找一些有声响的玩具在不同的方向摇动,比如拨浪鼓。如果宝宝喜欢这种声音的话,就会转动小脑袋去寻找了。

记忆

刚出生时

他会怎么样?

刚出生时宝宝已经拥有了记忆,这时候主要是短时记忆。比如,宝宝能记住妈妈的味道、声音以及食物的来源。

2个月以上

随着宝宝大脑中神经细胞髓鞘的形成和突触形成的加快,2~3个月的时候,长时记忆开始发生。这个时期的婴儿,长时记忆有了很大发展。很多婴儿在14天的潜伏期后对大多数刺激物能够再认。研究已经表明,在熟悉的环境中,2个月的孩子能再认一周前的刺激物,3个月的孩子能记住2周,6个月的孩子能记住7周以上。

你该怎么做?

经过日复一日的训练,可以因积累而形成长时记忆。如果妈妈每天都摸着宝宝的脸告诉宝宝:这是宝宝的脸,重复几天之后,宝宝就能记住了。

语言

刚出生时

他会怎么样?

宝宝的语言发展是从理解语言开始的,刚出生的宝宝就表现出对妈妈的声音的偏爱。

你该怎么做?

抓住机会跟宝宝说话。比如,给宝宝换尿布时,可以告诉宝宝:乖宝宝,屁股是不是很难受啊,妈妈要给你换尿布了。不管你在做什么,都要告诉宝宝。

这个时候,宝宝不会在乎是不是能理解你的话,只要你跟他说,他就会感到很满足。宝宝偶尔也会发出一些音节,妈妈一定要及时回应宝宝,让宝宝注意到自己发出的声音。这个时候,哭是宝宝跟你交流的第一语言。妈妈一定要学着去理解宝宝的哭声代表了什么意义。宝宝哭的时候,轻柔地询问宝宝:宝宝是不是饿了?妈妈现在就喂你好不好?让宝宝体会到来自妈妈的爱,感受到和妈妈的交流。

宝宝醒来的时候,用悦耳的声音唱歌给宝宝听。

另外,宝宝出生后,亲子阅读就可以开始了。找一本适合孩子的书,用抑扬顿挫的声音读给宝宝听,加上你丰富的表情,宝宝一定会很开心。

6~12个月

视觉

他会怎么样?

6个月以后,宝宝的两眼可以调节焦距,对准目标,也能调整自己的姿势以便更清楚地看清物体。视力保持在0.1~0.3之间,手眼协调能力也增强了。

8个月的时候,宝宝的“客体永久性”开始建立起来,他开始明白:一样东西看不见,并不是永久消失了,对眼前突然消失的东西会去寻找。拿一块布把宝宝的玩具盖起来,宝宝知道揭开布去寻找了,看到自己的玩具安静地躺在里面,他会“咯咯”地笑。

你该怎么做?

这个时期,是宝宝视觉的“色彩期”,他对颜色的感知能力逐渐提高。12个月的婴儿基本能准确地分辨红、绿、黄、蓝四色。宝宝喜欢颜色对比鲜明的图像,父母要为宝宝提供丰富的、颜色鲜艳的图案刺激,促进宝宝的视觉能力发展。同时一定要注意色彩的谐调、柔和,太杂乱的色彩不利于宝宝的认知发展。

听觉

他会怎么样?

宝宝半岁以后,对声音的分辨能力明显提高,并试图模仿你的发音。

你该怎么做?

跟宝宝说话的时候,速度放慢一点,让他看着你的口形,慢慢地他就会跟你学习了。每天坚持让他看着你的口形说一会儿话,慢慢地,宝宝就会模仿你的发音方式了。

听到妈妈哄逗的声音,宝宝会主动地向妈妈转头,有时会发出笑声。如果妈妈每天都重复让宝宝“摆摆手”,宝宝听到指令以后,可能就会立刻伸出小手摆一摆了。

语言

他会怎么样?

这个时候,宝宝仍然处于语言的储备期。宝宝已经能听得懂自己的名字,当你呼唤宝宝名字的时候,他开始转头冲你微笑了。另外,宝宝也知道了“爸爸”、“妈妈”、“奶奶”代表的是谁。宝宝知道了父母的一些简单指令的意义,比如,“不行”、“过来”等,并尝试按照你的说法去做。

你该怎么做?

跟宝宝说话的时候要注意自己的发音,为他创设一个正确的语言环境。这个时候,宝宝经常会说出一些儿语,如把“汽车”说成“车车”,父母不要去纠正宝宝,更不要觉得好玩而去模仿,只需要把正确的说法清楚地再说一遍就可以了。总是用“儿语”回应宝宝,不仅会让宝宝感觉混乱,以后还会不得不重新学习正确的语言。

记忆

他会怎么样?

6~12个月的婴儿长时记忆继续延长,他能记住妈妈的模样,见到妈妈的时候就会主动伸手让妈妈抱抱,非常愉悦。见到陌生人的时候,宝宝会迅速地从自己的记忆库里搜寻,如果搜寻不到,宝宝可能就会大哭起来,这就是这个阶段的“认生”,是宝宝记忆发展的标志。

另外,这个时期的宝宝出现了大量的模仿动作,能记住看到的动作并能模仿出来,也预示着宝宝记忆的发展。

12~18个月

视觉

他会怎么样?

这个时期宝宝已经能够独立行走了,视野范围大大扩大。1~2岁的宝宝平均视力为0.5~0.6,看得更加清晰,宝宝已经能灵活地运用双眼去探寻世界。另外,宝宝进入了建立立体空间感的黄金时期,开始对远近、前后、左右等立体空间有了更多的感知,再加上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宝宝可以进一步认知周围的世界了。

你该怎么做?

这个时期,宝宝的色彩感也加强了。父母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多彩的世界,在宝宝活动的周围摆放一些色彩鲜艳、对比鲜明的图片或者玩具。

其实,让孩子认识色彩,最好的方法是带孩子去户外,欣赏绿叶,以及万紫千红的花,让孩子真实地感触色彩。

听觉

他会怎么样?

随着听觉的发展,宝宝已经能够很顺利地听懂妈妈的语言了,并能够对妈妈常用的指令作出反应。妈妈说“再见”的时候宝宝会摆摆手,妈妈说“谢谢”的时候宝宝会鞠躬。还创造了各种自己的表达方式。

记忆

他会怎么样?

1岁的孩子记忆的时间明显延长,对宝宝来说,新奇的环境更容易在一段时间内保持在记忆里,尤其是新奇事件包含了气味、声音和动作的时候。比如,妈妈带宝宝去参观邻居小哥哥的军训活动,放军歌的时候,哥哥的动作让宝宝激动万分,以至于回到家以后几个月的时间里,只要听到军歌,宝宝就会学起哥哥的动作。

语言

他会怎么样?

宝宝1岁以后,能理解的词的数量猛增,并且开始能说出一些有意义的词汇了,如爸爸、妈妈、再见,也会进行简单的声音模仿,如喵喵,汪汪等。有些宝宝已经能说一些小短句了。

你该怎么做?

父母一定要给宝宝创造丰富的语言环境,引导宝宝说话。比如经常询问宝宝:你手里拿的是什么呀?要引导宝宝表达,但是不要生硬地要求宝宝“说话”,这会给宝宝很大压力,让宝宝因为词汇缺乏而紧张。

18个月以上

视觉

他会怎么样?

宝宝18个月以后,视敏度明显提高,能看见细小的东西,如爬行的小虫、蚂蚁,甚至掉在地上的一根头发,他也能伸手捡起来。

你该怎么做?

宝宝开始能辨认物体简单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父母可以创设机会,给宝宝不同形状、颜色、大小的玩具让宝宝识别。

听觉

他会怎么样?

宝宝对声音的判断能力增强,能够寻找不同高度的声源,听懂成人简单的语言。

你该怎么做?

这个时候可以多给宝宝听一些儿歌和轻柔的乐曲,提高宝宝听觉的辨别力。对于喜欢的音乐,宝宝还会跟着翩翩起舞。

语言

他会怎么样?

积蓄了很久的语言开始迸发出来,宝宝这个时期会说的语汇增多,出现一个语言爆发期。能够比较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了。有时宝宝说出的话会让妈妈感到吃惊:宝宝是什么时候学会的?这可是以前你不断努力的结果。同时,宝宝也能理解妈妈的话,能很好地与妈妈交流。

记忆

他会怎么样?

18个月以后,宝宝开始使用语言表征来帮助记忆,记忆出现了一个很大的发展,记忆的内容和性质也迅速发生变化。

另外,你可能会发现,宝宝在看到一个动作和模仿一个动作之间有一段时间的延迟。比如宝宝在亲子园里上课的时候,并没有跟着老师的指导做动作,但是回到家里之后,又忽然模仿起在亲子园学到的动作,这就是一种延迟模仿。这表明,宝宝的长时记忆在不断发展。

思维

他会怎么样?

思维的发生,是在感知、记忆等过程之后。2岁以前,是思维发生的准备时期,2岁以后,最初的直观行动思维开始形成。

处于直观行动思维阶段的孩子,依靠感知和动作来探索世界,宝宝喜欢吮吸、撕咬、触摸、抓取……从而感知外部世界。宝宝在看、听、摸的过程中才能进行思考,一旦动作停止,思维也就停止了。

你该怎么做?

为宝宝创设机会进行多种感官的探索活动,让宝宝用自己的感官去感知。宝宝喜欢把拿到的东西放进嘴里尝一下,没关系,把玩具洗干净让宝宝去感受;宝宝习惯左手活动,没关系,不要强迫宝宝去改变,为他提供一些需要左右手协调运动的活动或玩具吧

宝宝不怎么说话范文第2篇

主题:婆婆怪我妈没带好宝宝

楼主事故:周末打算带宝宝回我妈那住两天,整理东西的时候,老公忽然走进来说:“不如这周就不要去了。”我问他为什么。他有点为难地说:“我妈说宝宝上次感冒刚刚好,跑来跑去太累了,还是再等一个礼拜去。”我就知道这又是婆婆的意思,心里很不高兴。婆婆对我女儿去外公外婆家总是不放心,她觉得我妈妈带不好孩子,再加上我娘家在郊区,她觉得那里的环境不好,不卫生。有几次我们住了一两天回来宝宝有点感冒咳嗽,婆婆就特别紧张,一直说:“蛮好不要去外婆家的诺,那里风大呀,我们宝宝怎么受得了啦?”这话我听了特别扭。其实小孩生病是常有的事,去我妈那也不是次次都生病,在这里也不是一直都不生病,可是婆婆偏偏就不这么想。有时候明明是回来两三天了,宝宝才开始有感冒迹象,她也要赖在我妈的头上,还自说自话地找理由,什么肯定是晚上睡觉窗户没关,白天抱孩子出去玩穿了太少……还跟我说:“你妈平时粗心来西的呀,我知道的。”我听了真是很生气。我承认我妈做事是有点大大咧咧,不及婆婆那么精细,但她毕竟也宝贝自己的外孙女,她毕竟也一手带大了我,现在被婆婆说得来好像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放在心上,实在太冤枉了。婆婆是退休老师,她一直觉得自己带宝宝有一套科学的方法,与时俱进,而我妈带宝宝则属于老派的那种。她有时候会问宝宝在外婆家都吃点什么,如果听到什么油炸的食品,或者碳酸饮料之类的,她又要罗嗦起来了:“这种东西小孩子怎么能吃?也不知道卫生不卫生。”有时候宝宝回来因为换了环境不适应,哭闹得比较厉害,不肯好好吃饭,婆婆又要说:“这小孩原来蛮乖的,现在怎么饭也不好好吃,变得一点没规矩了呢?”现在,婆婆只要一看到我要带宝宝回娘家,就会紧张兮兮地,想很多理由来阻挠,最好我们不要去。我真搞不懂,她一直这样说说算什么呢?

难得糊涂:公婆的话,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就行了,都计较起来日子肯定过不下去。

花开半夏: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可爱果冻:婆婆也就是随便说说,没什么意思的啦。若是楼主爸妈说这些话,估计楼主就不会有那么大反应了。我家一直是我妈妈带宝宝,难得回我婆婆家住几天,每次回来的时候我妈妈也会说,小宝好像养成了一些不好的习惯了……我是不搭腔的,随她说吧。

小安子:这些话我听了不要听了,就当耳旁风么好来。该回娘家么还是回娘家,毕竟你才是宝宝的妈妈,做主的人应该是你。

MaryWang:估计都是这样子的。我们平时宝宝由公婆带,双休日两天我会带去自己父母家小住。周日晚上回来肯定要被婆婆说的,哎哟,怎么去了外婆家两天就变刁了呀?奶奶也不要了呀?饭也不肯吃了啊?回来后尤其不能有身体不适症状,要不更有得话说,“好好的,怎么发热了啊?咳嗽了啊?”如果这话随口说说倒也没什么,就是我婆婆每次说话语气都明显怪异,阴阴的,让我听着难受。

丽圆圆:正常哦,我们家外婆和奶奶换班的时候,都要话里话外说一下前一任的不好。这都成了她们的习惯了,好像不说不开心的。

冬日娃娃:类似的话,以后肯定有的听来,要么你爆发出来,要么就听过算数。其实我觉得他们说的时候未必有心的,我妈妈也常说我家妞妞让她爷爷奶奶带了一段时间,这里不好,那里不好……

直来直往:我们家是这样的,宝宝平时都是我妈妈带,每次双休日去我婆婆家小住,如果周日回来周一周二宝宝咳嗽的话(其实周五就有一声两声咳嗽了),我妈妈都会说同样的话,还好我老公忍耐力强,不生气,否则我夹在当中肯定要被烦死,家无宁日了要。我婆婆倒是很好,虽然她平时不怎么出力出钱,但一直说我爸妈带得好,小孩很懂规矩,有教养。其实这些都是小事,楼主切忌不要跟公婆顶嘴,不涉及到宝宝的原则性问题,还是做忍者神龟的好。

楼主:我也知道这些话不能当真,听过算数,但是心里头总归是不舒服的。反正在婆婆眼里,她带宝宝是一百样都好的,就算宝宝在我爸妈家里长胖了不少,她也会说是宝宝自己吸收好,我爸妈在她嘴里是没有功劳的。

闲云野鹤:带孩子很辛苦的,楼主就体谅一下吧。你只要记住一条,不管是自己父母,还是公婆,都希望把宝宝带好的,没有一个大人是想存心糟蹋孩子的。何况从你的叙述中来看,你婆婆真是一心一意宝贝孙女,就是有时候太紧张了些。

夏小雪:回娘家是你的自由,这点权利你还是可以争取的。不过最好也不要和婆婆扯破脸,毕竟以后大多数时间还是要靠婆婆帮忙带孩子。让你老公去和他妈妈沟通吧,就说外婆想宝宝了,我们过去了会自己当心的。

小青菜:用我的经历来告诉你,婆婆和妈妈是不可能达成统一想法的,她们之间相互嫌弃,相互看不惯是一种常态。我坐月子期间婆婆和妈妈都来了,我本来觉得是件挺幸福的事,我给她们分工,妈妈手脚麻利些,就负责带孩子,晚上孩子跟妈妈睡,喂奶,打包,换尿布什么的都归她,婆婆比较粗手粗脚的,老是说自己不会带孩子,就让她负责做饭和洗衣,尤其是孩子的尿布婆婆洗得的确很干净的,买菜2个人轮流着买,我们出钱。本来这分工挺好的,可是孩子晚上闹得很厉害,所以妈妈有点睡眠不足,下半夜就让婆婆换一下。可是有一天宝宝受凉了,吐奶吐得很厉害,看上去精神很不好,一副很难受的样子,全家人看了都挺心疼的。结果,我妈妈说是我婆婆下半夜的时候没帮宝宝盖好被子,我婆婆则说我妈妈上半夜的时候睡觉开了窗,孩子禁不住风吹……两个人都对对方有意见,搞得我很为难,一直在从中调和,月子做了也不太平。后来我就决定了,只能让一方家长带小孩。

大喇叭:是的,我同意楼上的。如果宝宝是两边父母轮流带的话,肯定带法会不同的,大家都会看不惯对方的生活方式。再说,小孩有时适应不过来两种环境,生个小病,闹个情绪也是常有的,这不利于他的成长。

晴朗的一天:我们家也很悲剧的。我妈妈是个医生,带过我和我妹妹,所以在带小孩的问题上主张科学科学再科学。我婆婆带大了两个儿子和一个大孙子,尽管方法上不够科学,但他们都很健康,所以她也对自己带小孩的方法自信满满。说实话,她们牺牲个人时间来给我带小孩,我特别感激,可难就难在她们都坚持己见,看不惯对方,我说谁也不是,阳奉阴违了很久了,还背上了不孝女和恶媳妇的名声。哎!

宝宝不怎么说话范文第3篇

遇到爱逗宝宝的人

宝宝刚2岁,带他参加朋友聚会、串亲戚,总会遇到喜欢逗他的,跟他说:“你跟我走吧,你妈妈不要你了。”“你吃什么呢,给我吃一口吧?不给啊,真小气,那我以后让你妈妈不给你吃了!”“你都不让叔叔抱,叔叔就把你的玩具拿走了。”……我知道这样逗宝宝不好,宝宝也表现出明显的焦虑,可是都是亲戚朋友我也不好当即制止,而且有些人没有结婚生孩子,跟他们解释,他们也不能理解,只能把宝宝抱开或岔开话题。

Parents:遇到这样的情况,作为妈妈我应该怎么回应那些逗孩子的大人呢?宝宝因此产生的焦虑我该怎么安抚呢?

罗玲:这种现象很常见,很多成年人平时跟幼儿接触少,不知如何与宝宝交流,又想表现得亲近,就做出各种“拙劣”的互动。遇到这种情况,我建议父母可以直接插话,跟宝宝说:“叔叔是说着玩呢,不是真的那个意思。可能,叔叔只是想跟你聊天但不知该怎样说。来,我们递给他一颗糖……”这样,既给宝宝消除了疑虑,也给对方一个提示。如果对方没有领会这个暗示,那的确我们就应该把宝宝带离开。

大一些的宝宝,有可能领会到对方是在故意开玩笑,这种情况下,父母可以问问孩子,你觉得叔叔说的是真话还是玩笑话,或者让他给叔叔示范―下,可以怎样得体地跟别人聊天、交朋友。

如果父母没来得及当时直接澄清,事后发现宝宝为此困扰,那就应该找机会,跟宝宝把当时的情况复述一遍.如果宝宝太小说不清楚,父母可以说,让宝宝点头或摇头来确认。把令宝宝困扰的情境再现出来,这本身就可以帮助宝宝在心理上处理这些困扰,让他不再困在记忆里的烦恼中。复述后,父母再给宝宝做些解释就可以了。

奶奶们逼着宝宝打招呼

我家宝宝3岁了,性格内向,比较认生,不爱叫人。我们带她出去,知道她不愿意,所以,从来不逼着她叫人,我觉得,宝宝自己主动跟人打招呼,她总有一天会学会的。但我婆婆和妈妈都持不同观点,觉得礼貌是教出来的,每次都逼她跟人打招呼,有时宝宝不肯,就直接说:“你这孩子怎么那么没礼貌啊!一点都不乖!”

Parents:宝宝不爱跟人打招呼正常吗?需要这样纠正吗?我婆婆、妈妈这幺说毫塞,会给/Z5m瞄:j上造成什么影响?我该怎么委婉地劝阻老人的做法?如何做才能正确引导孩子懂礼貌呢?

罗玲:礼貌的确是教养出来的,关键是,我们要根据宝宝的年龄,在不同阶段,用不同的方式去做好这个教育。

3岁宝宝见到外人不打招呼当然很正常。在宝宝4岁以下的阶段,父母可以做这些来帮助宝宝学习礼貌、做到打招呼:

1示范。父母用孩子的称呼开心地跟对方打招呼。

2尽量多介绍对方,帮助宝宝理解对方跟我们的关系,比如可以回顾上次见面的情景,或者去对方家里做客的事件。

3鼓励宝宝做真实交流,比如,我们告诉王姥姥你这个小白兔叫什么名字好吗?这样的交流宝宝比较容易接受,而对方的热情反馈又会给宝宝更多鼓励。

4在宝宝没有打招呼说话时,不要当他的面说他内向,而是多抓住宝宝做得好的时候,积极肯定,分享交往的乐趣。

当然,除了性格原因,其他很多方面也都跟宝宝的表现有关,比如,宝宝是否有机会接触比较多的家人,平时在家是否得到尊重,亲子关系如何,父母是否常常跟宝宝正面沟通等。因为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宝宝发展对外人际关系的基础。

对于4岁以上的宝宝,如果在我们的带动下孩子仍然不能主动打招呼,那我们有必要跟他坐下来,谈一次,聊聊为什么人们见面要问候,礼仪礼貌究竟有什么意义,并且明确告诉他,这是我们要求他要做的事情。

对于其他家人,我们可以尽量多沟通,首先要认同他们的想法,让他们放心,我们会重视这方面的教育,但要找到方式,慢慢来。

拿宝宝跟别人家的孩子比较

宝宝5岁了,平时家里老人很喜欢拿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比较,有时是真心觉得宝宝有缺点,例如宝宝不想跟小朋友分享玩具,老人就会说:“你看隔壁的东东多大方,你就这么小气!”有时是客套,例如有客人来家里,夸宝宝会弹琴,老人会说:“嗨,这算什么,他们幼儿园里有个孩子都考过二级了。”宝宝现在变得有些逆反,老人说他的时候,他会装作没听见,或是在客人面前偏偏就不表演。

Parents:至宝表现出的逆反,跟这些批评有关吗?我该怎么开导孩子?又该怎么说服老人?

罗玲:当然有关。

如果是小宝宝,那我们只有自己尽力增加带宝宝的时间。

对于5岁以上的宝宝,我们可以通过沟通,帮他正确看待这些。比较好的方式是,跟宝宝和老人分别单线沟通。当老人这样说时,你可以把宝宝叫到屋里,问问他的想法:

首先,明确认知,问问他觉得老人说的是不是真实的情况。如果不是,那么,别人说的话,是否改变了真实的情况。这样引导宝宝,独立思考,逐渐有自己的判断。教宝宝凡事多自省,并依据自己内心的准则来行事。

其次,跟他说说,如何理解老人,比如,他们都是希望你好,他们认为,指出别人做得好的地方,可以让你检查自己、改进自己。他们或许对你了解不够,不知道很多具体情况,有时说的不一定对。但无论怎样,他们都很爱你,这就是他们爱你的方式。而我们爱他们的方式,就是尊重他们。

宝宝不怎么说话范文第4篇

妈妈的几位同学来家里做客,妈妈特意把宝宝拉到同学面前,让他与客人们打招呼。谁知任凭妈妈怎么说宝宝就是不吭声。听着大人们的谈话,宝宝却又谈性大发,和一个叔叔大聊特聊起自己要好的女同学来,又是喜欢又是爱的,客人们听得面面相觑――

场景A

妈妈尴尬极了,把宝宝拉到房间,厉声说:“你今天怎么这么不懂礼貌?刚才不和叔叔阿姨打招呼,现在又在那乱说话!”宝宝有点吓住了,低着头不敢吭气。“等客人走了再和你算账。”妈妈对宝宝做了个威胁的手势,走了出去。一会儿宝宝出来了,变得小心翼翼的,不时偷看妈妈的脸色,叔叔阿姨们逗他说话,他也不再出声了,一脸乖孩子的表情。

场景B

“你乱说什么!”

妈妈冲过去,一把扯过宝宝,点着他的鼻尖骂,“你怎么可以这么说话?!该说话时你不说,不该说话时乱说,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我没教过你……”宝宝被妈妈暴怒的语气和表情吓坏了,脸涨得通红,眼泪也流了下来,跑回了自己房间。客人们劝妈妈不要生气,毕竟孩子还小。妈妈不以为然地笑了笑:“这叫‘当面教子’,必须让孩子在事实面前马上就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场景C

妈妈微笑着听着,没有打断宝宝对自己幼儿园“女朋友”的描述,后来干脆也加入了谈话:“没错,那是我儿子的‘梦中情人’。不过,我告诉过他,要想做那个女孩儿的男朋友,就要成为幼儿园里最优秀的,而且要一直努力才行。不然,可就没有什么机会了。”宝宝听妈妈这样说,不由得握紧拳头,兴奋地叫了起来:“我要做最棒的!”

分析:

从宝宝呱呱坠地一切都依赖、听从于父母,到他慢慢长大,开始变得不那么听话,顺从,这是孩子具有独立意识的表现。如果做父母的简单,粗暴地对待这种不听话,不顺从,那么他长大后就可能变得或过分顺从,或过分固执,在社会生活中不能顺利发展。

场景一中的妈妈,可以说了解一些家教的知识,在对孩子的表现有意见时,没有在客人面前当面斥责他,而是把他叫进了另外一个房间,有效地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但她与孩子谈话时的指责、训斥既让孩子不明白他怎么“乱说话”了,也易使孩子的社交心理出现阴影,在潜意识里将与人交往和妈妈的训斥联系到一起,影响其以后的社交生活。

场景二中的妈妈犯了个错误,她还在用“当面教子”这种古老的方法来教育孩子,完全忽视了对孩子独立人格和自尊心的尊重,同时孩子对自己的“错误”不明就里,根本起不到“教子”的作用;更为严重的是,这种教育方法极易让孩子认为自己很没用,失去与人交往的自信。

宝宝不怎么说话范文第5篇

可是,为什么他总是在哭闹?

为什么口水总是流个不停?小宝宝怎么又发脾气了……

面对各种各样的育儿难题,妈妈们总是纠结不已。

这一期的“健康关注”调查整理了妈妈们最纠结的育儿问题,

并为您精心送上最科学实用的分析解答。

只为看到,宝宝开心、妈妈放心、母子健康安乐!

0~1岁关于吃吃喝喝的那些事儿……

0~1岁的宝宝,生长发育很快,而吃吃喝喝则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主要内容,也是妈妈需要关注的重点。

No.1 尿布疹,真烦人!

为什么纠结:婴儿纸尿裤真是个好东西,可以让妈妈们不必在尿布中打滚,可是一旦更换不及时,宝宝的小屁屁就被捂得又痒又疼,真让人心疼!

尿布疹是由于宝宝的皮肤长时间与被污染的尿布(纸尿裤)接触导致的皮肤发炎,严重时局部皮肤还会出现破损。皮肤破损后容易继发真菌或细菌感染。

时刻保持宝宝小屁屁的清洁与干爽,就可以远离尿布疹的困扰。所以,家长要经常更换尿布(纸尿裤),每次更换时,用温水为宝宝清洗干净,并用干净的毛巾将局部的水分蘸干,涂上一层护臀霜后再给宝宝垫上尿布(纸尿裤)。如果尿布疹已经破损,可以局部涂上少许金霉素软膏并保持局部皮肤通风透气。另外,可以用新鲜的马齿苋煮水清洗小屁屁,或者用艾叶、薄荷煮水清洗,都可以减轻宝宝的不适症状。

No.2 湿疹又来了!

为什么纠结:书上说患湿疹的宝宝,如果症状不严重,可以不用治疗。就连洗澡的时候也只能用清水洗一下。可是眼看着宝宝皮肤到处都是一片片的小点点,发作起来就用小手抓啊抓,太揪心了。

宝宝长湿疹,家长要做两方面的准备:一是要照顾患病中的宝宝,二就是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以免为了让宝宝尽快恢复而擅自用药。

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宝宝,家长应在专业皮肤科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药物,不可随意用药否则适得其反。

护理上,湿疹宝宝洗澡时间不宜过长,最好控制在5分钟以内,水温也不能过热,尽量少用或者不用可能含有刺激成分的香皂或沐浴乳。洗完澡后,趁宝宝皮肤没有干透,迅速将婴儿保湿乳涂擦宝宝全身,不可在局部反复涂擦。另外,过热和出汗都会增加痒感,并使病情加重,所以不要给宝宝穿过多的衣服。

No.3 走开,辅食!

为什么纠结:还有两个星期我就要结束产假回去上班了,可宝宝现在只喝母乳,辅食一概不吃。我总担心自己以后的奶水不够宝宝吃,而且他一旦错过了锻炼咀嚼能力的最佳时期,以后就不再好好吃东西了。

宝宝不爱吃辅食,家长最好先搞清楚宝宝为什么不爱吃或者无法接受。是添加的时机不对,还是辅食不合宝宝胃口,又或者宝宝吃奶已经吃饱了,没有胃口再吃其他东西了?

给宝宝添加辅食是一个缓慢且极具耐心的过程,家长要根据宝宝自身的情况来制定合理的辅食添加计划。育儿书上关于辅食添加的时间表只能作为参考借鉴一下,并不能封其为“标准”,更不能以此对宝宝做出评估,一旦宝宝某一项没有达标,就说明宝宝生长发育有问题,这样做是不够科学的。

一般来说,建议家长从婴儿4~6个月开始添加辅食,纯母乳喂养的宝宝应先尝试添加配方奶粉,目的在于训练宝宝能够接受配方奶粉的味道,之后再按照米粉蛋黄(过敏的宝宝延后添加)菜泥果泥肉泥烂粥等顺序逐步为宝宝添加。当宝宝完全接受了一种辅食之后,才可再添加另外一种辅食。为宝宝添加辅食时应使用小勺喂,可以先将小勺轻点宝宝下唇,让宝宝自己舔(吮)着吃。一旦宝宝用舌头将食物顶出,那就说明宝宝可能不太喜欢这种味道,家长不妨过几天再做尝试,多试几次之后,宝宝就会爱上这种味道。

No.4 哇……宝宝不哭了!

为什么纠结:让他哭吧,他就越哭越凶,声嘶力竭;不让他哭吧,怎么抱着他都不对,厉害起来直打挺。哎,真担心他这样晚上不睡觉,影响了睡眠。

对于还不会说话的小宝宝来说,哭是最容易、最直接且最有效地沟通方式。也就是说,宝宝如果感觉到哪里不舒服了,就会第一时间用哭声来表达自己的不适与不满。

家长这时候要做的就是搞清楚宝宝哭闹的真正原因:尿布湿了?肚子饿了?衣服穿得太多?周围有奇怪的响声?做恶梦了?呼吸不够顺畅?如果家长能找到原因并及时解决,宝宝就会很快进入梦乡。在排除以上种种可能后,如果宝宝连续几天出现同样问题,家长不妨考虑一些病理因素:比如缺乏维生素D会让宝宝出现易惊醒、烦躁、哭闹等症状;而肠胃不适也可导致宝宝无法安然入睡,如能除外生理上的原因最好带宝宝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以免贻误疾病的最佳治疗时机。

No.5 怎么枕秃了?

为什么纠结:老人说宝宝头发稀少,一定是缺钙了,可宝宝一直都是母乳喂养,不应该会这样啊。这是为什么呢?

关于枕秃,妈妈需要知道的是每个宝宝都会多多少少出现枕秃。枕秃除了与佝偻病、营养素缺乏以外,还与枕部头皮长期受到反复摩擦,造成的局部头发缺失。当宝宝稍稍长大一些以后,他逐渐开始抬头、向左右两边转动,这时头皮受摩擦的机会就会减少,枕秃的情况就会慢慢消失了。

No.6 疫苗,“益”苗?

为什么纠结:接种疫苗可以帮助宝宝增强抵抗力,免受疾病困扰。可是,越来越多有关疫苗过敏的负面新闻接踵而来。家长到底应该怎么办?

家长在带宝宝接种疫苗之前,应该清楚了解所接种的疫苗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有哪些以及在哪些情况下宝宝不能接种这类疫苗。接种疫苗时应与医生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机制,接种疫苗后应按照医生的指导做好之后的护理工作,并保证在接种疫苗之后的半个小时内,不要离开医院,在确定宝宝无恙后,方可离开。

另外,家长也要分清“不良反应”和“疫苗过敏”到底有何区别。很多宝宝在接种疫苗以后,注射部位出现红肿、疼痛或少许皮疹,家长就误以为这就是疫苗过敏。事实上,这只是轻微的不良反应,很快就能恢复正常,并不影响接种效果。

真正的疫苗过敏大多都是急性的、全身性反应,通常表现为喉头水肿、呼吸困难、昏迷、休克等,需要立即进行抢救。所以,家长要具备正确的认知,以免耽误宝宝的疫苗接种。

1~2岁 他看起来像个小小孩

这个年龄段的宝宝,越发显现出他们与生俱来的个性,而且也越来越有主见,看上去就像一个小小孩儿。培养良好的饮食及睡眠习惯是这一时期的重点。

No.1 我不要吃饭!

为什么纠结:终于可以让宝宝有机会尝尝妈妈的手艺了,可是小家伙说什么都不吃,这样营养能跟得上吗?可是一味让他吃的话,他会不会变得更加抗拒呢?

不好好吃饭是这一阶段宝宝的通病,因为过了1岁,宝宝的生长发育变得缓慢,对各种营养的需求也不像以前那么迫切。另外,对于食物种类的涉猎越来越多,让小家伙们开始变得挑剔起来,而他们更喜欢将热情投入到探索未知世界之中,稍一不如意,他们就会拿“拒食”作为回报。

想要让宝宝好好吃饭,就要让他养成良好的就餐习惯。比如坚持让宝宝在自己的餐桌椅上吃饭,只能在用餐时间里吃饭,如果宝宝因一时贪玩错过了吃饭时间则不额外提供食物给宝宝。同时,还要敢于放手锻炼宝宝自己进餐。无论他吃了多少,使用什么餐具,这种练习对于宝宝日后自己吃饭都是有益无害的。另外,家长在烹饪菜肴时,不但要讲求营养搭配,还要注重菜肴的形、色、味,缺一不可。因为,在对待食物的态度上宝宝更乐于将它们看成是一个玩具,不但要看着新鲜,拿起来、吃进去都要充满质感,只有这样宝宝才会真的喜欢。

No.2 不要再做小乌龟了!

为什么纠结:怎么还是爬来爬去的呢?虽说爬行可以锻炼宝宝的协调能力,可是迟迟不会走路到底又是什么原因呢?

只要宝宝在满15个月之前能独立走上几小步,这就说明宝宝发育正常。通常大多数的宝宝在12~14个月之间开始尝试走路,男孩要比女孩略早一些,瘦宝宝要比胖宝宝略早一些。其实宝宝各方面的发展能力并不是齐头并进的,有些宝宝说话早一些,可能大动作方面发育就会晚一些;有些宝宝专攻于精细动作,可能语言能力就迟缓一些。但只要还是在正常年龄范围之内出现,那就说明宝宝身体健康,发育正常。

影响宝宝学会走路的病理因素主要有:患有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或其他骨盆、下肢的骨关节疾病;宝宝脑部发育异常等。如果宝宝满15个月仍旧无法自己走上一两步的话,家长应带宝宝去医院进行进一步确诊。

对于已经会走路却不爱自己走路的宝宝,有些家长会担心宝宝无法得到足够的锻炼。遇到这种情况,家长不妨加入到宝宝的户外活动中去,多认识一些小朋友,将自己视为其中的一员。然后再尝试带动小朋友们一起走起来,相信有小伙伴的陪伴,宝宝也会不自觉地运动起来。

No.3 宝贝不说话

为什么纠结:14个月,不说话;16个月,不说话;18个月,一言不发;20个月,还是不说话……是不是耳朵有问题?是不是舌系带过短?喂,你到底要怎样才能开口说话啊?

70%~80%的宝宝到了1岁半就可以顺利说出第一句话。

个别聪明的宝宝在18个月或19个月之前很少说话。

到了快满2岁的时候,几乎所有宝宝都会说很多的话。

也有极个别的宝宝是在2岁以后才开始说话,例如爱因斯坦,他差不多到3岁时才能开口说话,而爱迪生到了12岁还不会阅读。

事实证明:和宝宝其他的发育项目一样,他会说话的时间也是有个体差异的。有的宝宝早在9个月就会有意识地叫爸爸妈妈了,而有的宝宝要到2岁才会说话,一般来说平均年龄是18个月。只要宝宝的身体发育健康且具备良好的语言坏境及轻松愉悦的心情,听力正常,能理解大人所说的话,智力其他能区的发育水平正常,只是语言能力略微落后些,爸妈们就不必太过担心。

当宝宝有生理上的需求时,大人一定要鼓励宝宝用语言来表达,而不是立即满足宝宝生理上的需要;另外,宝宝练习说话需要通过模仿和互动两个方面,如果家长不能与宝宝做到及时的沟通,或者用电子设备代替真人发音的话,宝宝的语言能力势必得不到足够锻炼,开口说话的时间也会相对较晚。

对于已经开口说话却显得并不积极的宝宝来说,其实更多的问题来自于家长而非宝宝自身。请不妨扪心自问一下,自己能不能做到安静地、耐心地倾听宝宝说话,在宝宝想要表达,希望沟通的时候自己又在做些什么呢?

No.4 个子太矮?哎……

为什么纠结:珊珊是个女孩子,都长那么高了,你怎么还不长个呢?我和你爸的身高也都不矮啊,可你怎么……是不是缺钙了?要怎么补?

跟同龄宝宝比个头这件事情的本身其实一点意义也没有,而且将这种不良情绪毫无隐藏地暴露在宝宝面前那就大错特错了。

对于2岁以内的宝宝来说,只要身高在正常范围之内,家长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了。另外,在宝宝5岁之前,其身高与种族、遗传无关,反而会受到营养和环境的影响。适当的运动锻炼对宝宝的增长身高很重要。

No.5 小马桶,在哪里?

为什么纠结:一直都没有给宝宝把尿,是因为可以等到他大一点自己能够控制大小便的时候才开始训练也不晚,可宝宝明年马上就要上幼儿园了,这可怎么办?

对于12~18个月的宝宝来说,并不适合进行上厕所的训练。这是因为宝宝这方面的成熟度尚不能够达到,或者还无法完全控制自己的身体。当宝宝过了2岁或者在2岁半的时候就可以开始进行如厕训练了。因为那时候,大部分的宝宝能自己使用便盆,并会在便便来的时候,用语言明确告知父母,另外在便便的过程中也不会弄得一团糟。不过在训练宝宝如厕的同时,要一并让他养成便后洗手的好习惯。

No.6 讨厌的2岁

为什么纠结:关于宝宝闹脾气,喜的是眼见着他越来越有“主意”,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忧的是,一旦遇到他不喜欢但是又不得不做的时候,他那倔脾气就上来了,且一发而不可收拾。

2岁是宝宝开始出现的第一个反抗时期。再者很多宝宝闹脾气多半都是由于疲劳、饥饿或者周边环境过于吵闹,这个时候,家长不妨多关心一下宝宝的感受,并及时满足宝宝的需求。也有一些闹脾气的宝宝是因为自己害怕,比如不想去亲近看上去比较凶的邻居叔叔、怕打针而不想去医院。这时,家长最好的做法就是保持平静,心平气和,请记住,责骂对于已经被吓坏了的宝宝是没有任何帮助的。更有意思的是有些宝宝会通过发脾气来引起家长对自己的关注,或者故意发脾气来试探家长对于自己这种“行为”的忍耐程度。在他们看来,这更像是一个游戏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发脾气。

但对于宝宝从别人那里学来的“坏脾气”,家长绝不能妥协,家长需要用自己明确的态度让宝宝知道,对于已经被禁止的事撒泼耍赖一点用都没有。

2~3岁 做个快乐的小孩子

到了这个年龄,宝宝就真的开始独立了,而且生活也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如何做个快乐的小宝宝,或许会成为妈妈在关注宝宝健康之外最值得思考的问题。

No.1 我爱肉肉,不吃菜!

为什么纠结:吃肉长肉,这可不行!一定要多吃些蔬菜。或者可以让宝宝少吃一点肉?这么挑食,怎么办?

宝宝爱不爱吃蔬菜跟吃不吃肉是两回事,并不是说宝宝爱吃肉就必须吃一些蔬菜做搭配。其实,宝宝不爱吃蔬菜跟有些蔬菜本身带有特殊的味道有关。另外,像芹菜、蒜薹、茴香这一类口味比较重的菜,也不太讨宝宝喜欢。

强行让宝宝吃菜肯定是行不通的,哄哄骗骗,也不见得每次都有效。家长不妨在烹饪过程中开动脑筋,做些巧心思。比如将菜与肉一起煮,或者将菜剁碎做成丸子、饺子馅,宝宝看不到菜的样子,接受起来或许更容易一些。实在不行的话,可以请宝宝的好伙伴来帮忙,比如大力水手爱吃菠菜、小兔菲菲钟爱胡萝卜等等。

另外,榜样的作用不可低估,对于宝宝暂时不能接受的菜,家长不妨多吃几次,不必刻意评价菜的味道如何,仅仅只是“吃”这个简单的动作就已经在反复刺激宝宝的大脑,让他逐渐产生食欲。

No.2 幼儿园的病宝宝

为什么纠结:早一点让宝宝进幼儿园是希望他可以跟更多的小伙伴在一起,尽早学会独立、自理,可没想到,一个学期下来,竟然病了好多次。

宝宝在刚上幼儿园的头半年因为不适应而特别容易生病。为此,家长在入园之前就应该做好充足的准备,比如接种相关疫苗,如肺炎、流感、水痘等,以增强宝宝的抵抗力。并培养宝宝饭前便后勤洗手的好习惯,减少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适量补充多种维生素,帮助宝宝提高免疫力。如果宝宝觉得身体不舒服的话,就不要强迫宝宝去幼儿园了,安静的休养有利于宝宝疾病的康复,也可避免在宝宝抵抗力低的时候接触到其他病菌,同时也防止其他宝宝受到传染。

No.3 零食不离嘴

为什么纠结:吃了零食就不吃饭,不吃零食就闹脾气,这真是两难。

这个阶段的宝宝胃口并不是很大,但是活动量却不小,而且对营养的需求又相对较多,所以建议在两餐之间给宝宝准备一些零食。不过,家长在为宝宝准备零食确是有讲究的。牛奶、酸奶、奶酪等奶制品是首选,新鲜的水果、坚果、粗粮饼干也都是不错的选择。对于宝宝爱吃的甜食或其他零食,家长也不好采取完全回避的态度,三不五时地为宝宝准备一些,但要控制量,不能吃得过多。另外,宝宝的零食时间也需要有一定要求,距下一次用餐前的2个小时内尽量不要让宝宝吃其他零食,以免影响吃正餐。

No.4 小小跟屁虫

为什么纠结:也许再过一段时间,在宝宝和妈妈之间会加入越来越多的其他的小伙伴,有时候想亲他一下都觉得难,可是我又不希望他整天粘着我什么事都不干。

2岁大的宝宝似乎已经明白谁能给他带来安全感,而且还会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紧紧跟在妈妈身后,或者妈妈稍一走开就变得歇斯底里。对于十分敏感、依赖性又很强的宝宝来说,家长不妨将宝宝的注意力分散一下。喜欢粘着妈妈的宝宝,平时不妨多跟爸爸待在一起,或者让更多的家庭成员加入到你们的生活中来。另外,妈妈在宝宝自己玩耍或者做事情时,不妨刻意保持一点距离,让宝宝的余光能看到你就好,或者通过声音的方式让宝宝知道你就在他的附近,你不会走远。在照顾宝宝的时候,尽量表现出自信、愉快和无所谓的样子,并仔细留意宝宝那些不需要依赖,自己独立完成的事情,并予以鼓励与称赞。渐渐地,家长积极的态度会影响宝宝开始变得独立起来。

No.5 哎呀,又尿床了!

为什么纠结:昨天晚上又尿床了,看着他一脸委屈的样子,真不知到底该说些什么。关于这事儿,他自己是怎么想的呢?

有些宝宝因为曾经尿床而遭到家长的训斥,甚至承受了一些不该听到的话语。导致宝宝在临睡之前出现焦虑情绪,总想尿尿,却只是滴几滴而已。同时,在自尊心的驱使下,他们担心会尿床,所以晚上每隔2~3个小时就要醒来查看一次。可是越这样,越容易尿床,父母也因此不再爱他了,甚至会离开他。如果你的宝宝正经历同样的境遇,家长要做的就是不断地向他保证,尿床其实没有关系,你们会一样喜欢他,爱他,并说到做到。

No.6 糟糕,长虫牙了!

为什么纠结:宝宝还小,以后还会换牙,似乎这个问题并没有看上去那么忧心,可是牙齿上那一个个小洞洞,就真的不管它们了吗?

其实宝宝长虫牙跟喂养方式和日常饮食习惯有关,不注重宝宝的口腔清洁,就容易导致宝宝出现虫牙。很多家长都觉得小宝宝的乳牙迟早都要换掉所以觉得无所谓,也不积极治疗。其实这样会影响宝宝恒牙的生长健康。正确的做法是让宝宝尽早养成爱刷牙的好习惯,同时摒弃以前不良的饮食习惯可帮助宝宝拥有一口好牙。专家建议,不要让孩子吃过多甜食,可用牛奶、饼干、水果等替代零食。另外,宝宝3岁以后,才能使用儿童含氟牙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