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离任审计

离任审计

离任审计

离任审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离任审计;廉政建设;经济责任

1 领导干部离任审计概述

1.1 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的作用

干部离任审计是指在各级领导干部任期届满,或者在其任期内提升、调任、免职、辞职、退休时对其在任期内经费收支管理、业务管理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承担的责任进行的权威认定。

领导干部离任审计是经济责任审计中的一种形式,经济责任审计包括定期审计、任期审计、重点审计和离任审计四种形式,其中以定期审计、任期审计为基础,以离任审计为重点,未经审计不得解除离任干部的经济责任。离任审计为进一步客观、公正评价和使用干部提供了重要依据,符合当前的官员选拔和任免制度,同时也拓宽了干部监督、考核的渠道。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完善干部管理机制。将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作为考核任用干部的重要参考条件之一,可以有效地防止跑官、要官和买官、卖官的问题,还可以体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管理思想。可以最大可能地消除经济指标中的泡沫成分,防止“数字出官、官出数字”不良现象的恶性循环,有利于加强干部监督管理,正确评价和使用干部。

(2)规范干部行为,促进廉政建设。离任审计立足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落脚点在于查明个人经济责任,既对事又对人,而且审计涉及领导干部任职期间一般较长,往往能够发现年度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不易发现的问题,有利于揭露和惩治腐败分子。另外,离任审计着眼于防范,健全了监督制约机制,有利于发现财务管理漏洞,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促进了廉政建设。

(3)核实了家底,客观公正地鉴定前后任的经营业绩。离任审计立足领导干部所在部门、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情况。一方面能够摸清家底,有利于继任者了解接任单位的真实情况,明确工作思路,缩短适应期,尽快进入角色;另一方面由于明确了离任者的经济责任,事实上也就划清了前后任的责任,有利于工作的交接,保持工作的连续性。

(4)促进领导干部遵守财经法规法纪,依法管理经济,避免和减少因决策失误带来的经济损失。

1.2 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的内容

(1)任职期间经营目标和各项指标完成情况。经营目标和各项指标完成情况是领导人任期内各项成果的最终体现。审计时,主要审查企业上级单位及本企业制订的经营目标是否完成,重点检查成本、利润等经济责任目标完成情况,用以评价企业领导的工作业绩。

(2)任职期间经营活动的合法性。依法经营是企事业单位和党政领导干部必须始终坚持的原则。审计时,主要审查有无违反国家财经法规、挪用公款、贪污受贿、挥霍钱财、偷税漏税等损害国家、企业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问题。

(3)单位负责人在任期间廉洁自律情况。遵纪守法、廉洁自律是对领导干部的最基本要求。推行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力度,它对于推进以法治国、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强化干部管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审计的主要审查负责人有无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等行为。

(4)内控制度建立、健全及执行情况。严格的内控制度是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调查了解企业内控制度建立、健全及执行情况。有助于评价离任领导的管理能力和管理现状。审计重点是各项规章制度是否建立健全,资金结算、财务预算、财务决算、各项费用审批制度等执行情况。有无有章不循违规操作的现象。

(5)审计资产保值增值情况。资产的保值、增值,是企业所有者对经营者的管理要求,因此它作为评价经营管理者的一项指标。以所有者权益价值为依据,运用资产收益率、总成本费用率等指标,对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进行审计,以保证国有资产安全完整。

(6)重大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主要审查离任负责人在职期间所作重大经营决策是否正确。是否有经济效益,是否存在重大经营决策失误。通过审计评价离任负责人的领导水平、分析预见能力。

(7)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确认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是评价领导人任期经营业绩的前提和基础。审计时,主要审查确认资产、负债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看账务是否相符,债权、债务的发生和偿还增减变动是否真实、合法,有无纠纷和遗留问题,任职期间新增债权、债务是否正常。

(8)负责人离任时工作移交问题。单位负责人离任时必须办理移交手续,以利于单位各项工作的连续性、完整性,避免因工作间断给单位造成经济损失。也有利于分清前后任的责任。

1.3 单位负责人离任审计的方法

(1)现场审计与非现场审计相结合。现场审计是指审计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到被审计单位现场进行实地检查,它能够直接检查会计资料的真实性,评价其经营活动的合规性、安全性和效益性,同时可以直接查访有关的人和事,较易发现问题,找出隐患,并可以在此基础上,对查出的错误和弊端,提出整改方案和措施。但现场审计在时间上是滞后的,在形式上是不连续的,在对象上是单一的、独立的。同时受审计人数和审计成本的制约,监督的范围和频率也有很大局限性。而开展非现场审计能够弥补现场审计在监督范围和频度上的不足,使审计监督职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在实施现场审计之前,先通过非现场审计所掌握的资料,对审计单位的经营情况进行事先的了解和分析,将有助于提高现场审计的针对性和工作效率。因此,现场审计与非现场审计结合,能够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2)离任审计与任中审计相结合。离任审计属于事后审计,它不能对企业经营过程发生的问题及时进行监督,不能有效防止因决策失误或管理不善造成的损失,只能做事后评价。任中审计可以对被审计单位负责人进行全程监控,及时查找经营过程存在的问题,从源头上堵塞漏洞并提出改进意见,减少损失;增强领导干部审计的工作量,缩短离任审计时间,提高离任审计的时效性。因此,离任审计与任中审计应结合进行。

(3)审计与鉴证相结合。在监督领导干部经济行为和经营业绩的同时,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资产盈亏、财务管理状况进行鉴证。

(4)帐内审计与账外审计相结合。审计前首先听取离任者述职报告,听取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对离任者在职期间工作介绍。了解离任者在职期间单位取得的经营业绩,存在的问题,确定审计重点。要做到账内账外一起查。并以外调、函调、询问等形式,将查账与调查结合起来。对重大问题和疑点较多的问题,要仔细查证,并取得确凿的证据。同时还应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清离任者应承担的责任。

2 领导干部离任审计中仍存在的一些问题

(1)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法律依据不够充分。当前离任经济责任审计还没有专门的国家立法,该项工作的开展在各地还属于各自为政状态。依据的只是地方规章制度。严格来说,并不具法律效力。因此,当前开展的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仍处于审计法规依据不充分的状况,执法力度显然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

(2)审计主体不明确,审计客体不清楚的现象依然存在。由于缺乏统一的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法规,在各地开展离任经济审计时,对审计主体和审计客体有不同的规定。

(3)审计方法不科学的现象依然严重。主要表现在把审计范围定得过宽,面面俱到,这样不仅没有突出离任审计的重点,而且影响审计工作质量,容易使离任审计流于形式。因为领导干部任期一般都在数年以上,审计部门要在较短的时间内一次性对几年来的财政财务收支、资产负债损益及基建项目等各项内容实行全方位审计的难度较大,审计工作质量很难得到保证。

(4)审计工作程序紊乱。很难保证审计效果。由于是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其审计客体大多数由组织人事部门确定。审计部门处于被动局面,对审计时间、审计力量的安排不能按正常审计项目进行,很容易在审计程序上出现差错。这样往往造成离任审计时间拖得过长,审计结果滞后,达不到离任审计应有的效果。3加强和改进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工作的对策

(1)加大离任审计工作的宣传力度,争取各级领导的支持,选配好离任审计人员,作到专人、专门组织和临时组织相结合,是作好离任审计工作的基础。要重视审计人员素质的提高,每年除安排重点集中的审计业务培训外,还要尽可能的多组织实地审计,使理论和实际更好更快地结合在一起。离任审计是对一个单位最重要的几个要素——人、财、物等运用过程及结果的综合评价,是一项政治性很强的工作,因此,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有能够发现问题的慧心,还要求审计人员要有对政治高度敏感的责任心,要有坚持原则,不畏权势的恒心,更要有相信组织,相信领导,坚持正义必胜的信心。

(2)处理好先离后审与先审后离的关系,是作好离任审计工作必须注意的一个问题。总的原则是坚持任前审计,先审后离或一审计二离任三使用,这是干部考核及选拔任用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程序,也是离任审计评价活动的一项重要基本原则。

离任审计范文第2篇

为适应高校改革发展需要,规范学校的财务管理和财务监督,应该对学校领导干部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高校近年来由于招生规模迅速扩大,资金运行量剧增,经济风险也日益增大,特别是高校后勤社会化,使高校国有资产向国有企业化转型。高校干部涉及经济和经济交往日益增多,因此,对干部的经济责任进行监督变得非常必要。经济往来给高校管理者明确了经济责任,因而对高校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就成为一种重要的审计类型。

笔者现就高校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问题提出以下观点。

一、高校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

高校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是对谁进行审计,这是最基本的问题。不是每个与经济有关系的干部离任都要进行审计。“离任”就一般情况来讲,有三种类型:一是准备任用到更高的位置去担任领导职务;二是自然年龄到期;三是要调离现任的工作岗位。三类审计不论属哪一类,都涉及两个问题:一是在现任位置离任;二是有经济责任。有一定的责任,就赋予了相应的权力。有经济权力就有经济责任。对每个部门行政正职来讲,不论那些业务,他们都有最后决策权,因此是审计对象之一;对每个部门行政副职来讲,都有权力,但不一定都有经济决策权,只有有经济决策权的副职,才可能有经济责任,才属审计对象之一;对一些经济部门,如财务、产业、基建等,只要是行政负责人,都有经济责任,都是审计对象之一。概括起来讲,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是每个部门行政正职、有经济决策权的行政副职、平常业务以经济往来为主的部门行政领导。

二、高校行政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程序

对内部审计而言,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程序在审计准备阶段、审计实施阶段的前半部分、审计终结阶段一般不存在分歧。分歧较大的是形成审计报告初稿后是先征求被审计单位的意见还是先提交本单位主管领导。审计法第五章第三十七条规定:“审计组对审计事项实施审计后,应当向审计机关提交审计报告。审计报告报送审计机关前,应当征求被审计单位的意见。被审单位应当自接到审计报告之日起十日内,将其书面意见交审计组或审计机关”。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些单位根据离任审计过程中发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为先报主管领导,再交有关部门和被审计人。按这样的程序执行,可能有利于单位行政领导,但给审计带来了较大风险。至于审计过程,特别是经济业务往来较多的现代审计,不可能把每个事项都准确审计到。审计不到的地方,并不能说明被审计部门就不存在一点问题。被审计部门也应该逐步认识到,审计报告“初稿”或者“征求意见稿”,只是审计组对所能审计范围内的结果性报告。也可能有这样的情况:被审计部门存在的有些问题在本次审计中没有被发现,也可能在审计“初稿”中提出的问题因被审计者提供的资料不全,经征求意见后,确认为合理的,可不在报告中反映。对前一种结果,被审计者不能因此对委托审计的部门或单位主管领导横加指责。对后一种结果,如果先不征求被审计者意见,就给审计带来了潜在的风险,这种风险最终将可能给单位行政领导带来法律责任。审计过程本身就存在风险,风险是不可能避免,但为了减少风险,内部审计在提交审计报告“初稿”前,应按审计法对国家审计机关审计程序的要求,先征求被审计部门意见,再提交给委托部门或单位主管领导。

三、行政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范围

行政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报告是否需要审计意见和建议,这是实际审计中较难处理的问题。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不同于一般财务收支审计报告。离任审计的前提一般是受托审计,审计部门只对干部在任职期间经济责任履行情况作客观、公正的审查,出具结果性审计报告。但往往有些委托部门或单位主管领导要求审计部门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对于部门行政领导的评价,不是审计部门的职权范围,审计部门也不好作出评价性结论。所以,笔者认为行政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一般不提出具体审计意见和建议。对于单位内部企业化管理部门负责人进行离任审计,即使要评价其在经济管理中的业绩,也应当采用审查法,将审计结果与主管部门的标准和要求相比、与其在任期间经济目标相比、与同行业公认的原则相比。通过相比较,评价其在任期间资产保值增值情况、任期目标完成程度、在同行业所处位置,最终达到审计报告能给委托部门和单位主管领导提供聘用被审计者一个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依据性报告。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对内部审计部门来讲,遇到的实际问题还可能很多,单位主管领导对内部审计的要求也可能不一致。内部审计要摆好自己的位置,减少审计风险,树立审计独立监督、客观公正的良好形象。

四、高校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具体操作

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中,如何客观、准确、具体地对领导干部任期内经济事项进行评价,一直是困扰审计人员的关键问题,特别是在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有效以及内控制度的健全、有效等评价方面,缺乏一个较为系统的评价体系,没有量化界定,审计人员难以操作。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

(一)上级审计机关应加紧制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具体量化的评价指标体系,便于审计人员实际操作,以利提高审计质量

离任审计范文第3篇

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在机关、企事业单位中的经济责任越来越突出。如何加强对领导干部的考核、监督和管理,促进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客观评价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的政绩和经济责任,**区对此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自**年起,在全区逐步推行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离任审计制度,据统计,**年以来已对37个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主要领导进行了离任审计,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一、主要做法领导干部离任审计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必须精心组织,严密程序,规范实施。为了使领导干部离任审计有章可循,**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于**年、**年、**年先后出台了《区属集体企业法人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暂行办法》、《区属企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监督暂行办法》、《区属街道办、党政群机关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的意见》等规范性文件,并进行了认真的组织实施,着重抓住二个环节:(一)依法规范实施一是明确审计对象和内容。先后确定集体企业法人,企事业单位及国有、集体资产占控股地位或主导地位的企业法定代表人,各街办、党政群机关主要负责人为审计对象,规定其离任(任期届满或调离、辞职、免职、离退休等)或机构撤并前原则上都要实行离任审计。审计的内容包括:任期内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财政、财务收支,国有、集体资产管理,债权债务以及其他需要审计的事项。二是规范审计程序。凡属离任审计对象,在组织决定其离任或有意向调整前,由组织部门提出名单,通知审计机关安排审计。审计机关接到通知后,一般于六日内组织力量,按法定程序进行审计。审计一般采取就地审计的方式,首先听取主要负责人的工作汇报,召开部分人员座谈会,再进行指标分析与实施调查考核、资产盘点、财务收支审计。审计组实施审计后,审计报告报送审计机关前征求被审计单位的领导干部所在部门、单位和本人的意见。审计机关审定审计报告后,将审计报告送区委、区政府和区委组织部、区纪委。三是严格审计纪律。为了提高审计质量,保证审计结果真实可靠,要求审计人员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廉洁奉公、保守秘密。审计小组对自己审计项目的真实性签字负责,对违反职业规定,造成不良后果的,依照规定追究责任;同时要求被审计单位法定代表人和主管会计向审计机关作出书面承诺,主动提供真实情况,对弄虚作假、蒙骗审计小组的单位和个人,追究其责任。(二)重视结果运用离任审计能否发挥应有的作用,真正成为干部使用和监督管理的重要依据,关键在于审计结果的正确处理和运用。为防止审计与干部考核任用脱节的现象,**区委十分重视审计结论的处理和运用,在具体工作中,突出“三个结合”:一是与干部任用相结合。客观、公正的审计结论,可以为组织部门正确评价和考核干部提供依据。审计机关审计报告审定后,向区委、区政府提交审计结果,同时抄送区委组织部及有关部门,审计结果作为干部使用的重要依据,对审计出的违法违纪问题,由执纪执法部门按规定进行处理。扬州伞厂是一个已有40多历史的老厂。10年前,陈某作为精通业务、会管理的人才被派到该厂任厂长兼党支部书记,他带领职工苦战两年,企业很快发展起来,成为省明星企业,**区利税大户,他本人也于87年被授予区双文明建设一等功臣,88年又成为**区建区以来的第一个省劳模。然而,近年来该厂却债台高筑,工人下岗,仅靠每月150元的救济金生活,原因何在?96年8月,根据区委要求,审计机关进驻该厂进行审计。通过审计,查明了亏损原因,发现昔日的劳模蜕变成了“蛀虫”。离任的厂长陈某被判刑,有关人员也受到了相应的处罚。二是与实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相结合。在实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过程中,将领导干部在其任职期间的财政、财务收支状况及有关经济活动列入责任考核细则内容,为责任追究提供依据。区某企业,在效益已日渐下滑的情况下,企业的帐面数字却不断上升。上报给政府的数据、报表,也是一路佳绩。而实际上企业已严重亏损,**年一年亏损就达200多万元。在此情况下,该企业负责人仍造假报表,汇报假数字,欺骗上级,骗取各种荣誉和奖金,**年还被表彰为“效益先进单位”。主要领导离任时,区委要求审计机关进行审计。通过审计,企业经济状况立即一目了然。企业的严重亏损虽然有外部客观因素,但作为党政主要领导,疏于管理,责任心不强,自身要求不严,对此负有直接领导责任。为此区委根据审计结论,在处理该企业亏损问题时,对该企业原主要负责人实施了责任追究,免去了其现任的职务。三是与干部教育管理相结合。区委组织部和区纪委对离任审计中发现的一些领导干部的缺点错误,及时派人进行谈话教育,打招呼,敲警钟,对一些够不上党纪政纪处分的,予以诫勉,限期整改。如在对区内某单位审计过程中,发现该单位存在收入不入帐,私分公款和巧立名目超标准发放各种奖金、加班费、劳务费等问题,区纪委由此深入调查,很快查清问题,分清责任,责成该单位完善内部管理制度,立即纠正违反财经纪律滥发奖金现象,并收缴了违法所得。同时对主要负责人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在全区产生了很大影响,对各级领导干部震动很大,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二、初步效果**区的实践表明,离任审计是检查领导干部任期内勤政廉政情况的有效途径,虽然实行时间不长,但其效果比较明显:(一)干部考察选拔任用有了较为客观、公正的依据。通过客观、公正的审计,既可以反映被审计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经济责任,也可以反映被审计单位领导班子及其主要领导干部的思想素质、个人品质和廉洁勤政的状况。依据审计结论,对干部的经济责任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不仅使降免的干部服气,提拔的干部理直,更重要的是逐步树立了凭实绩论英雄,靠实干求进步的用人导向。区审计局在对扬州灯泡厂审计后,审计结果不仅没有一个数据要调整,没有一个问题要处理,还采撷到高仁林的一串又一串动人的故事,《审计员眼中的高仁林》经《扬州晚报》报道后,使人们更加了解了高仁林和他的灯泡集团。(二)加大了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力度。通过审计,对一些人的不廉洁行为一目了然,这样就能针对发现的问题,严格财务管理,从源头上堵塞消极腐败现象的漏洞,从而使监督管理落到了实处。99年上半年,在审计中发现区某单位财务管理混乱,在企业严重亏损、欠缴职工养老金和住房公积金的情况下,却用公款大吃大喝,招待费严重超支。区纪委根据审计报告,及时组织查处,责成总经理写出书面认识,落实整改措施。对借企业公款投入单位集资牟取高额利息的一副总经理给予立案查处。由此很好地促进了该企业的财务管理、经营管理的好转。(三)提供了违法违纪案件线索。离任审计不仅有利于查清有关单位的家底,明确领导干部任期内的经济责任,而且可以从中发现问题,挖掘案源,抓住“蛀虫”。区某企业下属一物资公司经理胡某,任职期间亏了几百万,自己却是一个肥得流油的“方丈”,他最常用的手法就是低价卖出,高价再买进,从中渔利,通过离任审计,很快查清了他的问题,胡某被判刑入狱。三、难点和对策实行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干部欢迎,群众称好。但是在具体审计实践中,尚存在着一些难点,表现为:经济责任的内涵很大,审计的内容难确定;国家机关岗位职责不尽相同,审计的方法难以确定;经济责任的明晰度低,审计的结论难确定。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离任审计的效果。为此,根据调查中得到的启示,我们建议:(一)抓住重点责任,确定审计内容。经济责任的内容很多,概念很大,如何确定审计的内容必须围绕主要问题来确定,紧紧抓住被审计主体应承担的经济责任,如在掌管的众多工作中,以掌管的经费、实物的审批处置权为重点,审查管财、管物的经济责任;以重大的工程项目、经济合同的决定或执行为重点,审查、评价被审计主体主导决策的经营效果,对造成重大损失浪费的“形象工程”及“政绩工程”应承担的经济责任。(二)抓住领导责任,确定审计方法。国家机关领导干部岗位职责范围差异大,经济责任大小、多少不一,审计方法如不恰当,直接影响或改变审计结论。因此,对主要领导干部或分管财务的“一支笔”领导实施经济责任审计时,除正常的审计查帐外,应进行定量与定性、静态资料与实际状况、实现效益与预期效果的审计分析;对领导个体履职所涉及的主要经济活动,通过听取被审计者述职、审计调查,检查有关会计记录、合同、协议,开座谈会等方法,查清领导经济责任。(三)抓住直接责任,确定审计结论。有关领导履职应承担的经济责任,有直接责任,有间接责任,有经营责任,有管理责任,有监督责任,有决策责任等等,抓住直接责任,作出客观评价,便可确定应承担的经济责任。具体操作可以从领导直接经营的经济事项、重大经济决策承担的职责,下属经济实体的投资扩建等项目所起的主要作用等方面,作出客观评价。

离任审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基层领导;问题对策

一、基层离任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概念简述

(一)基层离任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研究背景和目的

在我国的行政管理体系中经济责任审计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在基层领导范围内做好有关的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健全了经济责任审计的体系,稳定了社会的最基层,同时有利于加强有关的监督和评价,更好的促进、激励体制的运行。本文的研究背景基于我国的相关制度的不健全和有关经济责任案件监管缺失的现象进行了分析,旨在推进经济责任审计在基层领导干部中广泛化、常态化的进行和推广,以能够更好完成有关的审计任务,增强基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

意识。

(二)开展基层离任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意义

开展基层离任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意义在于:

1.有助于加强领导干部的监管管理的完善,对领导离任干部的有关经济监督,不能单单因为离任就放弃对离任有关领导的经济审计监督。并且就我国的国情来看,开展经济责任审计主要以该领导干部所在单位的有关财务报表和有关的财政信息进行有关的分析。开展有关的基层离任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判断一个单位的整体经济审计责任和有关的经济运营是否合理是否存在有关经济漏洞等。

2.在我国反腐倡廉的政策和基础上,开展有关的基层离任领导经济审计的运行,推进了我国的依法行政和依法法制进程。并且从基层领导干部中开展经济审计制度的建设,从基层审计做到更好的审计更高层领导的经济,推进基层离任领导干部的经济审计也充分说明了我国对廉政的决心。

3.我国现有的国有资产的流失和运用不力都说明在一定程度上领导存在工作不力或者更为严重的问题,开展基层离任领导干部经济审计工作更好的从基层上防护国有资产的流失和对经济经济进行更为基层的监督。

4.更好的促进领导干部队伍加强对于经济审计的认识,更好的维护人民的利益,会对自身的经济审计要求更为严格。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开展基层离任领导经济审计推进了我国的民主的进程,赋予社会和人民对领导干部队伍更好的经济监督的权利和程序。

综上所述,开展有关的基层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有多重的意义和有关的作用。经济责任审计经过了20年的发展和不断改进,该制度渐渐成为我国的一种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和结合中国实情的审计制度。

(三)基层离任领导干部的概念

基层领导干部是乡、镇、村等级别的干部,离任在本文是指离开基层领导干部岗位。基层离任领导干部是指离开基层领导干部岗位的乡镇村级别的干部。

(四)经济责任审计的概念

经济责任审计,指企事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经营承包人在任期内或承包期内应负的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所进行的审计。在本文中的基层领导干部的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基层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的部门和经济中应该负有的责任,为有关的审计部门提供有关的参考依据。

二、开展基层离任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

(一)基层离任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内容上的特点

本文中有关基层离任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主要从内容、程序、方法上进行分析有关的特点:

从内容上来看基层离任领导干部的有关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具有以下特点:1.不同的经济责任审计内容相关的时间节点不同,例如任职期间的目标完成情况和任职终结后有关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清查等等,前者的经济责任审计的时间节点在任职期间而后者的时间节点在任职终结后;2.审计内容的覆盖面广,包括有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财政收支等等有关的问题。

(二)基层离任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程序上的特点

从程序上看基层离任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内容的特点主要包括:1.由于我国现有的基层离任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程序规范和固定的审计程序流程,因此此审计程序上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寻,具有相对的变化性和可塑性;2.在程序上具有很多的政治因素,包括很多的意见书和最终会记入人事档案管理中;

(三)基层离任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方法上的特点

从方法上看基层离任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内容的特点:审计方法上的多样性和综合性检查手法,在很多的基层离任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中都进行了查账与调查相结合,或者与实物盘点相结合,或者详查与抽查相结合等等方式,相关的审计程序检查手法多样。

另外有关的审计检查体现了多种原则的并用,凸显了严谨性的同时根据一分为二的特点体现了有关的包容性。

三、开展基层离任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

开展基层离任领导干部责任经济审计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摘取最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内容。

(一)存在对经济责任审计的认识偏差

开展基层离任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相关问题中有关的意识和认知偏差是处于首位上的。很多任期基层的干部对经济审计不够理解,认为是对他们工作的不信任和不理解;很多人认为这是走过场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害怕暴露有关问题导致不够配合。其终结的原因是对基层经济审计工作的不理解,这些理解偏差导致了基层经济审计中负面影响不断。

(二)缺乏有关的计划性

缺乏有关的计划性,在有关程序进行中干部的离任职都是由管理部门知晓,经过有关的程序到审计部门需要一段时间,很容易造成案件的堆积和管理程序的落实不到位以及审计质量的问题。

(三)缺乏有关的统一工作标准

缺乏有关的统一工作标准,对于基层离任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没有在审计法中单独提出和制定有关的法律条例,使得该项事务进行一直处于相对较弱的管理状态。比如生态环境问责和终身追究等。

(四)缺乏常态化的操作和管理模式

缺乏常态化的操作和管理模式,对于“案例”审计一般都倾向于有一定的事态才进行审计和审核,在制度上和规范上不够严谨。为了使该项经济责任审计更加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必须在工作中更为常态化的对待离任领导的经济责任审计,做到不管有没有问题尽量保证审计的完善

和充足。

(五)审计成果公布不透明

可以说审计成果是一整套审计过程的成果,但在我国的基层经济审计中缺乏有关的审计成果公布成果和有关的程序,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审计公布结果不够透明,缺乏有关的震慑力和对基层现任和离任领导的约束力。

四、开展基层离任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对策及建议

对于基层离任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问题,从事前到事中到体系建立等本文提出了以下对策:

(一)做好事前准备工作

在进行有关的审计前必须将有关的组织部门、人事管理部门以及有关的审计组进行信息的沟通交流,做好事前准备,以防有关的准备不周。

(二)制定适合的经济责任审计程序和方法

遵循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和相关准则,在审计程序上一定要保证有关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同时在审计方法上也要根据实际的操作情况,保证采用的方法多样并且能够完成有关的审计目标。

(三)推广经济责任审计进入常态化

在各个基层工作单位中要更加明确规定有关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性和及时性,并且根据有关情况进行及时性的分析和了解有关办法。将经济责任审计做到更加常态化,更加具有可行性和效力性。

(四)建立基层领导干部适用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

建立一个良好的基层领导干部适用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是为后期打好坚实的体系准备。

在该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中必须根据有关领导的经济监管责任、经济决策责任、经济执行责任以及有关的经济目标责任等进行结合分析,通过进行相对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评价体系为基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做基础。

(五)建立联合调查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调查组

根据前文中在现有单位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关部门不能够在一定时间内做到协调合作,因此要求有关的基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体系更加规范,做到部门联合,特别针对有关调查,使组织部、人力资源以及纪委等单位进行联合审计,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耗时,同时能够更好增进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胜伟. 离任审计架起农村“同心桥”[J].中州审计,2000(02).

[2] 王陆平. 厂长离任审计应注意的问题[J].中州审计,2000(07).

[3] 刘秀芝. 厂长离任审计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02).

[4] 覃孔春. 乡镇“一把手”离任审计应突出“两个重点”[J].湖北审计,2000(02).

[5] 谢立军. 离任审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审计月刊,2000(05).

[6] 张会民. 对基层央行领导干部开展履行职责审计的探讨[J].黑龙江金融,2009(11).

[7] 郭俊. 领导干部法治审计机制的探索与构建[J].领导科学,2013(26).

[8] 齐晓晖. 行政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亟待解决的问题[J].河北审计,1999(09).

[9] 刘成耀. 离任审计别走过场[J].金融与市场,2000(04).

[10] 徐彩营. 离任审计的主要趋向――届中审计[J].中国审计,2001(02).

[11] 张远生. 乡镇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和方法[J].陕西审计,2000(03).

[12] 滕克俭. 乡镇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中值得探讨的几个问题[J].山东审计,2001(07).

[13] 王红军. 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J].中州审计,2001(10).

[14] 建立乡镇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制度[J].党的建设,1994(10).

离任审计范文第5篇

(一)坚持“三个突出”,科学地把握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特点。一是针对审计对象的变化,突出了对责任的审计,对人的评价;二是针对审计内容的转变,在审计领导干部任期财政财务收支、财经法纪和经济效益的基础上,突出了对经济管理行为、重大项目决策和有关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资产的变化情况的检查;三是针对审计程序的特殊性,突出了人性化特点,审计部门从下发审计通知到审计报告征求意见,都坚持与被审计本人见面,对单位和个人实行双重送达,双重征求意见,认真倾听被审计人的意见,确保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科学合理。

(二)坚持“三个结合”,创新审计工作。由于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时间紧、任务重、时间跨度大,为提高审计效率,在工作中坚持“三个结合”:一是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与其他各专业审计相结合。一方面审计机关在安排年度审计工作计划时,充分考虑其他专业审计与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相衔接的问题,适当扩大审计覆盖面;另一方面要求审计人员在各项审计工作中,注意收集与经济责任审计相关的审计资料,建立审计档案资料库,以减轻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压力。二是离任审计与任中审计相结合,部门在安排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计划时,选择一些任职时间较长的领导干部,安排一定数量的任中审计,以便在领导干部离任时,缩短审计时间,提高审计效率,同时也能及时掌握领导干部履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三是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相结合。一方面审计机关在审计过程中,对内部审计、社会审计成果在抽查确认的基础上,加以有效地利用;另一方面在经济责任审计任务量相对集中的时候,组织抽调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人员,与审计机关的审计人员交叉组成审计小组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在确保审计质量的前提下,有效解决审计力量不足问题。

(三)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不同的审计对象制定不同的审计侧重点。在具体经济责任审计中,审计部门根据不同的审计对象,从审计内容、审计方法、评价标准等方面确定不同的侧重点:一是对有经济指标单位的领导干部,侧重审计财政、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资产的管理情况、净资产的增减变化情况,以财政收支审计为主,资产负债审计为辅;二是对纯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着重审计财务收支情况、资产管理情况和收支两条线执行情况,以财务收支审计为主;三是对有下属单位的主管部门的领导干部,视管辖范围、权限和所承担的责任,统筹考虑,进行综合审计,必要时我们还要抽查其部分下属单位;四是对企业领导人的审计,主要审计其经营成果和资产负债情况,以资产负债审计为主。通过制定不同的审计方案,增强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针对性,使审计结果和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评价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更具体、更形象。新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