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国画教学论文

国画教学论文

国画教学论文

国画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在小学国画教学中,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由于历史文化的影响,以及传统教学模式长期的作用下,小学国画教学还是以临摹范画或教师画一笔学生练习一笔的现象,一节课下来,全班完成了同一幅画,教师、学生家长在评价作品时是与教师范画是否相近为标准,摹本都是教师创造出来或选择来的东西,不必说,自然是成人化、模式化的内容,硬让儿童跨越几十年的年龄界线,去适应成人眼睛里的世界,孩子怎么可能接受?结果不外乎两种,好的结果是少数痴迷于美术的孩子学“进去了”,成了“小大人”,先天不足地、过早地、人为地让孩子进入到一个莫明其妙的专业美术圈子里,成为美术教育的牺牲品;不好的结果是绝大多数孩子认为美术太难学,索性与美术绝缘。他们与生俱来的爱美之心与天生的美术表现潜能以及由此引导出的全面发展的可能性被扼杀。故改变现有的传统教学模式是当务之急。特别是在国画教学中,受到传统文化根深蒂固的影响,在我的国画教学中,就抛弃传统的方法,努力地去探索新的教学方式。

一、拓宽教学内容,促进发散思维。

如《熊猫》一课,首先是让学生观看熊猫的图片或让学生讲述一些有关熊猫的故事等,在学生了解了有关熊猫的结构后讨论一下用墨的处理。再让学生分析熊猫的生活习性,或者讲述熊猫有关的动画片等,最后把自己所想表现的形象以及周围环境作进步的练习,并且完成一幅作品,这样学生有一个自由发挥的余地,给予创作的空间。

二、改变形式,提高学生的兴趣。

传统的教学中是以教师传授技法为主,重视画面的构图,每位学生在已有的框式下进行临摹,学生最终只能成为画匠。学生间的联系较少,缺少互相比较共同进步的机会。我在课堂教学中如《猴子》一课,是让学生观看猴子在现实生活中的录像,在分析猴子的结构特点以后再对用墨做了相应的要求,通过示范,学生对猴子的画法了解了,再让学生进行分析自己如何来完成一幅有趣的作品,通过练习,最后要求全班同学在一张长卷上共同完成一幅画。这时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发挥,同学间的协助精神得到培养。通过共同作画学生能够相互取长补短。绘画水平得到提高,同时学生的绘画兴趣也越来越高。

三、多渠道,培养创新意识。

教育家陶行知先进言:“世界上人人是创造之人,时时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康德言:“人是借助令人惊异的能力——想象力创造文化的生物。”培养创新意识,首先需要以下几个条件:①创设一种宽松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充分开展创造认知活动,产生乐于创造要求。②民主、亲密、平等与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进行创造教学、培养儿童创造性的前提。③在创造教学的内容安排上,必须具备准确的有利于产生联想的指导理论和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充分活动。

1、我在课堂教学中是这样安排的,如:学生之间或师生间共同讨论如何完成一幅画,例《公鸡》一课,在表现了公鸡以后,背景的处理可让学生各抒已见,进行讨论,教师尊重学生的选择,这样学生能够创造出丰富多彩的作品。

2、采用国画中的各种表现方法,如:①揉纸法,作画前先将纸揉成一团,然后轻轻展开,使皱纸平整后才能作画,也可有部分利用揉皱,用这种方法画出来有一种肌理效果,例画树干等。②没骨法、填色法、点染法、晕色法、平涂法、擦染法、洒落法、拓印法、加剂法等等,这样使学生能利用各种表现手法来对心中的事物进行描绘,使之能获得得成功感,提高学生的创作热情。

四、内容形式多,学生热情高。

传统的国画教学内容不外乎山水、人物、花鸟以传统的单墨进行着,小学的国画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贴近他们的生活。如描绘“我的家长”、“窗前”、“校园”等,这些对他们来说是非常熟悉的,所以绘画起来非常有劲,这对学生的创造思维也得到培养,同时学生在进行绘画时经常考虑到如何用笔、用墨和用色,这对学生绘画综合能力的提高是非常有益的。

五、工具材料的更新,使学生产生新奇。

受到传统国画的影响,学生头脑中绘画国画的材料是毛笔、墨汁、国画颜料。而我在教学中允许学生用水粉颜料,并且能用水粉画的方法作画,还可以用油画棒等材料来作画,这样学生在材料的应用上是多种多样的,学生乐意利用其它各种材料来进行绘画,效果也十分理想、兴趣很高。

美术教育家勒温费尔特说过:“儿童只要被给予充足的时间、帮助,获得与创造性材料接触的机会,而不被强迫接受成人的模式和规范,那么每个儿童都能成为艺术创造的能手”。在教学形式上我是这样做的。

(一)游戏引入,激发兴趣。

皮亚杰认为:“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的加入便发动了储存在内心的力量。”当学生刚进入课堂,教师进行教学时,由于学生对水墨画十分地生疏。若以传统的模式进行教学,机械地临摹老师的范画,学生易产生厌烦,从而讨论画画,使他们失去一次良好的学习机会。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先让学生听一则有趣的故事,即:“吴大帝孙权,让曹不兴画屏风,曹误落笔为素,因就作蝇,既进,权以生蝇,举手弹之。”来调动兴趣,然后在纸上示范点上一点墨,让学生想可以画些什么?(如蝌蚪、甲虫等)再进行合理的示范,随即让学生来尝试。这样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学生也乐意用水墨画的形式来进行绘画,从学生的作业中可看到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也让学生体会到水墨画的优越所在。

(二)用“玩”来训练绘画的技法

玩是每一个儿童的天性,他们生性好动,敢于去画,教师应抓住他们这一特点,巧妙地进行利用,使他们在玩的过程中掌握技能。如:画“瓶花”利用破墨的方式进行教学,先用浓墨(或色)画各种不同的线描的画,然后用淡墨或水(色),点在画的中间,利用水的张力,以及宣纸的特征,使画产生了漂亮的肌理效果,由于水份的多少或时间的长短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学生对这种效果,表现得非常兴奋,而且胆子也大,在这个玩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水份的多少对画面产生的效果的作用。再如,利用写字的游戏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锻炼中,侧、逆、顿锋的应用以及色彩知识的掌握。即,让学生用平时写字的方法在宣纸上用墨写上字,可以把字拆开、叠加、拼合等方法进行书写,写时也可用各种运笔方法,然后在不同的空间填上颜色。通过训练学生对各种用笔、色彩间的关系、疏密关系等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样,学生的主动性很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发挥的余地。这也是我们中、小学生校的美术教育的要求,不是惯常的“抓两头,带中间”的所谓“正态分布”式的教育,而是让每个受教育的学生都能获得“最近发展区”的发展或“跳一跳,吃苹果”的润泽和成长的完善化教育。

(三)故事的导入,提高学生的知识

中国画发展的历史悠久,名人辈出,名人轶事也多,这对提高学生的知识面,领略国画艺术的优秀有着很大的作用,如:“吴带当风,曹衣出水”、“吴道了一日之间绘成嘉陵江300余里的壁画,而李思训几月足不出户”的故事、“黄家富贵、徐熙野逸”、“马一角,夏半边”、八大山人的“墨点无多泪点多、泪眼中的旧江山”、“哭之、笑之”、齐白石的“不倒翁”等故事,让学生感受中国画艺术的博大精深,以及各种不同的表现方法和笔墨的巧妙之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画画的影响,让他们感受到学国画的乐趣。

(四)利用范例,提高学生的表现力。

地质学家李四光说:“观察是取得知识的重要步骤。”观察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他们往往看得少,对事物极其生疏,如在画“老虎头”这一课,老师对老虎的各个结构分析清楚,然后让学生感受分析不同情况下老虎的各种神态,再让学生进行创作,这时学生表现出来的老虎各不相同,发火的老虎用红色。也有用各咱颜色,如在画老虎头四周的毛时,有的学生用干笔来画,体现出了笔的质感,这说明他们是用自己的感受来进行创作。每个学生有着自己的理解,他们能够用笔墨来体现自己内心的感受,利用各种不同的范例的比较,让学生选择自己较满意的作品,从而传授些构图等知识,让学生较容易地接受绘画的基本知识。

(五)在内容选择上,力求多样化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让学生来临习梅、兰、竹、菊等花卉、山水、鱼虫等,一节课是临习为主,而学生自己主观意念受到限制,只能根据老师的要求做着机械的练习,严重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我在课堂教学上采用多元化的内容供学生选择,这样既体现了教学以学生为主,也为学生的自由发挥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如画“脸谱”,我让学生先看几十种不同的京剧脸谱和其他不同形式的脸谱,然后让学生自由选择进行绘画,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创作出来的作品吼十分新颖。再如画“猴子”,先讲清猴子的结构,老师进行示范,强调用笔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进行模仿各种猴子的动作表演,再讲述有关猴子的有趣的事情,如母子情等,可观看录像让学生对猴子有更深的了解,再让学生进行创作,这样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一个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到了知识,也表现了自己的长处,使得每个学生都看到了自己的进步。

(六)深入生活,扩展学生表现面

国画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1.1改变教学目的与评价模式

美术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具有发现美的眼睛,去提高欣赏的能力和创造力,把所思所想体现在艺术中,而并非是短浅的、功利性的目的。这种改变是最根本的所在,若非如此,美术教学就不能真正找到合理的价值,也就不能吸引师生的眼光了。大方向的改变困难重重,但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因材施教,而不能“唯学分是举”。要尽力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有效提升学生对艺术的感染力。同时,学校对教学工作的评价不能仅仅是创作技法的提高,更要让学生真正从中获得自我的提升,这样才能达到“美”的教育目的。

1.2从多角度入手,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中国画中的山水之灵气,是其绘画艺术最独特的风格。宣纸,墨迹,构成了与西方截然不同的格局。历经数千年的沧桑巨变,中国画的艺术中蕴含了国人的思想与智慧,它与社会、信仰、感悟、审美都密不可分。如何从多种角度入手,去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热情,是每一位研究者必须思考的问题。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课本的教学不是唯一的手段。教师可以通过户外写生,让学生真正地感悟大自然,明白“艺术源于生活”的真谛。不同的创作有着不同的时代背景,又由于中国画与诗歌艺术密不可分,课堂上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等多种载体向学生诉说唯美的诗句,典雅的风景,借此传达出国画中最美好的部分。例如“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的雅致,“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的寂寥,引导学生去发觉艺术的人生,留下他们自己的春秋笔墨,才是促进中国画美术欣赏教学的最佳途径。

2结语

国画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动画专业 理论课程 教学

一、动画理论课程的环境

随着应用型本科的发展,加上高职高专等层次的学校,动画专业的教学始终注重技能性和实用性,理论课的重视程度不如技能课,甚至处于忽略地位。有文章反对动画专业有什么“论”和“学”的科目,以为它们是一些教师不胜任的逃脱方式,是学生毕业后达不到社会要求的原因之一。这代表了一些人的看法,涉及到动画专业中理论课的设置和意义问题,在实质上是有害的,然而事出有因。

我国高等动画教育起步较早(1950年苏州美专开办了全国第一个动画班),但到目前为止,动画还没有取得独立艺术地位。动画学科至今仍处于准建立状态,处于不适应多层次学历要求的状态。

动画理论课的教材目前仍处于缺乏状态,虽然近年来出版了一些动画教材,但技能性的多,理论课少。从事动画理论的研究者少,而且动画研究文章也欠缺发表的专业刊物。华东师大聂欣如教授曾感慨,“动画研究在国内一直发展缓慢,有水准的研究寥寥无几,也不知道是没有人写文章还是写了文章没有地方可以发表。”2005年9月,中国动画学会的会刊《中国动画》发行,但属于内部刊物,在评职称等问题上难以起到作用,同时由于人才引退等原因,《中国动画》在2007年3月停刊。这在国家重视影视动画的大环境下,停刊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动画理论研究的薄弱与尴尬。

二、动画理论课的内容

没有了理论研究,教材的编写就缺乏深厚基础。从文艺理论体系上讲,动画学科研究应包括动画史、动画批评和动画理论(概论)等几方面。其中,《动画概论》是一门学科是否建立的标志性教材。国内第一本《动画概论》是中国传媒大学的贾否和路盛章两位老师合著的。至今,《动画概论》及相类似的著作达几十本之多,但总体处在开创水平,课程体系不科学,存在很多不适应教学的地方。如果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树立起较为合理的动画的概念,从这个概念出发,借鉴相关文艺理论,去建设较为完善的学科理论体系。另外,动画产业以及营销类的理论著作和课程也已设立。

动画理论课教材的编写应该由国家相关部门牵头,制定合理的大纲,广泛征求意见,出台适应专科和本科层次的不同教材,以起到引导作用,否则众多院校的动画专业的理论课程总是处于探索式的教学。

动画理论课对学生的要求因学历层次的不同而不同,高职高专院校的动画理论课以够用为原则,以吸引学生的理论兴趣为出发点,以不拘一格的表达为中心。如动画分析课程,高职学生可以从感性方面去谈,可以收集较为详细的资料,也可以写一般的通俗影评,当然能够掌握影视动画语言、对作品进行专业的独到的解读是更高的要求。动画概论课以介绍性为主,让学生对动画的本质、动画的历史、动画的门类、动画的流派、动画的创作、动画的批评、动画的产业及教育等有所了解、产生兴趣,就是学习的目的。动画编剧课则以剧本的格式、编剧的理论技巧、动画的类型写作为中心进行,通常的剧本教材一般都是讲怎么写的,对于具体类型的写作和为什么写作则很少涉及,即只侧重怎么写,不侧重写什么和为什么写。动画编剧教材绝不能只是影视编剧教材的移植,而应从丰富的动画实践出发,去总结、教学。动画编剧课对学生的要求,不一定是为了成为职业动画编剧,而是具备动画编剧的眼光和修养,能动手写简单的剧本,写故事也是允许的。漫画脚本也是其中应有的内容之一,以便利用绘画能力,进行创作。动画批评课在教学中,可根据学历层次有所侧重,如专科可以侧重大众性评论,本科侧重专业的评论总结,研究生则侧重更加深入和创新性的要求。动画产业课则要求学生了解产业运作过程,浅层次是培养对产业的兴趣和了解,中层次是培养懂行和运用到艺术创作中的思维惯式,高层则培养对产业的指导、政策的制定等人才。

三、动画理论课的改革与教学

在动画专业的教学中,始终贯彻学以致用的实用思想。动画理论课如何转化为实用性的价值?这里,必须要明确两个问题:一、什么是实用?二、不同办学层次应侧重什么?对于实用的理解,大多局限于技能性方面。事实上,理论的或感性的文字表达也是一种技能。一部新片出炉,在第一时间写下适合报刊需要的文章,就是一种技能。在很多情况下,这种技能仍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剧本创作更是一种技能。这些,都容易被忽视。对于大学的办学层次,一般包括专科(高职高专)、本科、研究生等阶段。大多数人认为高职高专只能做最简单的事情,如动画中的中间画、描线、上色等,以为前期、后期、衍生品方面,最好由本科、研究生阶段来完成。这种说法看似符合所谓市场的需要,但很容易把高职高专教育搞成动画环节的培训班,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难以符合一门学科的建设需要,达不到大学教育的预期目的。在当前就业压力下,高学历也会做低学历的事,有水平的人,公司一般也不唯学历招聘人才。

我们认为,动画理论课的教学与改革,应放在大学的、全日制这一总的要求来看。虽然有不同学历层次的区分,但动画专业的基本理论素养的要求是共同的。理论课本身具备的对实践的指导意义已不容置疑,大学对学生的要求和社会上的培训班对学生的要求不同。高职教学原则在很多学校被认为是“品质+能力”,体现出一定的科学性。能力固然重要,但品质更应该引起重视。人才的竞争,就是品质的竞争、文化内涵的竞争。一个缺乏高品质的技能性人才是不完全的人才。负责、敬业、进取、创新,有关人的品质。而人的品质的培养包括理论品质,这离不开大学的环境。那种试图把高职高专从大学中分离出去,让高职院校成为技能性的培训班的观点是不明智的。对于动画专业人才的长远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来说,理论能力不可或缺。

参考文献:

[1]《中国动画》编辑部.中国动画产业即将进入快速发展期――2006年中国动画产业发展回眸[J].中国动画,2007(1).

国画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美术;中国画;创新思维;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27-0046-01

随着国家对教育的不断改革,美术课程不再是简单的辅助课程,已经逐渐成为占据一定地位的重点课程。重视美术课堂不仅有利于陶冶初中生的情操,还能提升初中生的审美观念和文化修养。在初中的美术课堂中开展中国画教学,在巩固绘画技能的同时,还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中国画的学习,一般分为欣赏、实际操作、讨论、展览四个步骤,为了更好地使初中生在课堂上多了解中国画,教师就必须创新初中美术课堂。

一、欣赏阶段激发学生兴趣

中国千年的绘画史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奇珍异宝,中国画是这些珍宝中最宝贵的文化。因多种内外部因素的限制,学生学习中国画的难度较大。在初中美术课堂上,学习中国画的难点在于学生自身的知识水平相对较低,且个人素养也达不到要求,因此自然而然地就增大了教师的讲解难度。而且中国画在色彩上比较单一,引起学生兴趣也相对较难,因此教师需要借助一些辅助工具来吸引学生。如在教学山水类的中国画时,教师可以先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制作山水中国画的相关视频、PPT等。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桥流水青烟袅袅,配合轻缓、悠扬的音乐,吸引学生注意力,将一节欣赏中国画的课变为有意思的“娱乐课”,从而侧面带动学生对中国画的兴趣。

二、实践阶段感受水墨风采

初中生学习中国画的难度较高,对于技巧的掌握要求相对较低,这就要求学生对中国画感兴趣的同时形成自主的学习模式。初中生的理解能力较弱的情况下,教师可安排较为容易的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实践阶段感受水墨风采。如在学“中国画的工具”——毛笔、墨、纸、砚时,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首先,在上课的时候让学生亲自调墨汁的稠度,并且尝试用不同稠度的水墨进行绘画,观察不同的效果。其次,利用宣纸的特性做一些水墨宣纸小游戏:将墨汁放入白盘中,并绘画出对应的图案,用宣纸进行吸附,观察宣纸形成的图画,通过此方法让学生更加了解宣纸的吸附作用、润墨性与渗透性,以动手的方式感受水墨之间的关系,体会有趣的水墨风采,提升对中国画的兴趣。

三、讨论阶段分享技巧画法

中国自古就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名句,也正因如此,讨论成为每个学生发挥自己想象的时间。初中生的想法是千奇百怪且创意性十足的,所以各抒己见的讨论可以增加学生对中国画的兴趣。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都是不同的,讨论也是分享的一个过程,如在学习“中国画的表现形式”时,教师可以借助小组讨论的形式,以讨论的方式为基础,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均匀的学习小组,布置“中国画的表现形式”探讨任务。其次,学生可利用网络或者书本的方式进行探索,得出“诗书画印相结合”的结论。最后,进行全班讨论,得出比较全面的答案,形成具有逻辑思维、情感的话语,借助讨论的方式进行分享。教师应注意增加与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四、展览阶段教师精点细评

国画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工笔花鸟画 教学 本土文化 价值及精神

工笔花鸟画作为中国画的一个分支,其发展和衍变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历史过程。直面中国工笔花鸟画的现状,我们必须把目光回归到中国画教学的本体上来。在众多架下艺术公然来袭的今天,给工笔花鸟画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顿。我们在对待传统艺术的方式上,显得尤为暧昧。如何对待传统、研究传统、怎样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传统,成了工笔花鸟画领域中最具实质性的课题。用一种什么方式来建立具有中国画特色的教学体系、重塑中国画的传统根基,是我们最应当思考的问题。

笔者前段时间有幸进行了工笔花鸟画的教学实习工作。在与本科学生的教学对话中,笔者深深体会到当下工笔花鸟画教学工作所面临的实际困难,如:市场运作手段向艺术创作研究领域的渗透等等。我们的工笔花鸟画教学是否还要一味躺在中国画教育的这张温床上呢?从“山重水复疑无路”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象,已不单纯是一个艺术视角转换的问题,只有深刻意识到工笔花鸟画的现实问题——机遇与挑战,做好一系列的转型期的工作,也才有可能达到“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大好形势。单从工笔花鸟画教学的角度上看,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和想法。

工笔花鸟画教学,首先,应要求学生有良好的专业基础。建立一个良好的基础体系是工笔花鸟画教学的前提。我们应当看到,当下的美术专业高考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一些不足,素描、色彩、速写的考试固然有助于学生的基本功训练,如提高造型能力等。但作为进入美术类专业高校后选择国画专业的学生却不无遗憾,中国画的专业基本功以及专业的表现技法在这类学生面前几乎是一张白纸,这相应给我们的工笔花鸟画教学带来了难度。对中国画传统的认识相对薄弱,如何“借古以开今”?作为中国画教学的主要途径——“中西合璧”更是无从谈起。在进入中国画专业之前,有意识地进行相关内容的训练和建立必要的国画专业性质的考核制度,是非常有必要的。

其次,工笔花鸟画教学的关键是加强传统文化研究,注重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方面的修养。这不仅仅是工笔花鸟画所在系科,各个艺术系科都应引起重视。当代一些学生对传统的理解和学习上存在着严重的断代。一方面是对国学和传统知识的缺乏,一方面是外来因素的干扰:苏氏写实主义的创作思想、契氏素描、普及性的宣传要求等等,将中国画的传统体系冲击得七零八落。对传统文化的研究是工笔花鸟画教学的一大利器。正如传统画论是中国画教育的重要一环,教师的传授分两部分:一教画理,二教画法。中国画的最高旨意应当是“道技合一”,工笔花鸟画教学更是如此。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做到理论联系实践,必须把传统文化、时代精神、当下生活三者有效地结合起来,“笔墨当随时代”,要具有现实观照的艺术涵养。中国哲学、中国美学、中国古代画论是中国画理论建设之本。

再次,我们当下的教学模式一般是临摹——写生——创作三步曲。其中花鸟画写生是工笔花鸟画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临摹与创作的逻辑纽带。重视写生甚至崇拜写生,是20世纪中国绘画和绘画思想的一大特色。李可染先生就曾说:“用最大功力打进去,再用最大功力打出来。”应该说,写生是对客观世界的再认识的过程,也是画家深入生活、认识生活、表现生活的创造性艺术实践的过程。重视写生,直面自然,与自然对话,要勇于打破以往以经验传授、临摹为主的学习手段。要把写生作为本土文化生命的载体,当面对物象时,中国画的造型、笔墨均来自人生的经历和对文化的体验,它的表现形式是以生命形象的结构蕴藏着一个民族、一个群体的文化、生命和智慧,力求构筑起融传统艺术精神与时代性于一体的民族美术形态。

不可否认,长期的专业训练、造型知识的培养以及理论的日益积淀,是学生日后创作水平提高的一个良好显现。在教学过程中,工笔花鸟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应更多结合当下的现实生活和审美特点。正如鲁迅先生当年提倡的“拿来主义”,笔者认为在花鸟画教学中这一点是尤应引起重视的。不但要“拿”当代与传统的精华,更要“拿”国外的优秀作品加以借鉴和学习。我们的关键在于接纳哪一块并“为我所用”的问题。客观冷静地面对西方,研究和吸纳西方文化艺术中的先进因素,将其融化在中华文化艺术的血脉中,生成中华文化艺术蓬勃的动力,是我们每一位老师及学子的职责。同时,创作不是单纯的创意和构思,我们的每一次临摹、每一次写生都可以看作是创作的积淀。其实工笔花鸟画教学的意义和价值就在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胆创作,以创作带动新技法和新画材为原则进行学习。这就要求学生要最大限度地离开艺术的功利性,进入精神的高度自由状态,带着诚意地表现自己,才更有可能出现好的艺术作品和艺术思潮;这是从理性走出的状态,是无法而法之后人与自然的迹化。

与此同时,工笔花鸟画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如何使学生认识到中国画精神,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蒋采苹老师在其《中国画系教学建议》一文中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恢复画论课。二、恢复古典诗词和古文课。三、开设中国画构图学课程。四、开设画材学课程。这种合理而又及时的建议无疑给我们的工笔花鸟画教学注入了一支强心剂。

总之,从本科层面上来看,工笔花鸟画教学要把握好这四个基础:造型基础、专业基础、创作基础、理论基础。只有切实抓好这四大基础,才是工笔花鸟画教学迈向成功的第一步。传承与发展是中国画的生命线,思变与恪守之争所引发的新艺术形式及语境的表现,是赋予每一个花鸟画教学者的时代使命。站在本土化的精神立场上,我们有理由相信工笔花鸟画的前景会一片大好。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