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国画毕业创作总结

国画毕业创作总结

国画毕业创作总结

国画毕业创作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毕业设计创作;剧本;时间控制;主题;布局谋篇

高校动画专业本科教育在三年级结束时,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创作一部二维或者三维电脑动画,偶动画,DV创作的技术。因此进入大学四年级,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技术,进行毕业设计创作。对学生来说,毕业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仅是学生对四年所学的总结,更是知识技术的整合以及重要的提升。除此之外,它还时毕业生未来走向社会,找到合适工作的最好的敲门砖。对学校的动画专业而言,学生的毕业设计作品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好的毕业设计作品代表了这个专业教学的最高实力;其次,好的毕业设计作品往往具有很强的学院实验风格,对未来的动画发展有探索意义;再次,好的毕业设计作品的展示对低几级的学生的专业学习有极强的带动性。整体来看,毕业设计课程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优秀的毕业设计作品一定以优秀的剧本为开端的。以美术为基础招生的动画专业,动画专业学生的剧本创作一直是个弱项。然而毕业设计的创作周期为有限的几个月,时间的有限性要求指导教师的首要工作就是尽快地帮助学生在毕业设计的剧本创作阶段尽快地理清思绪,顺畅地进行剧本创作。为期半年的毕业创作阶段中,剧本创作所消耗的时间应该控制在一个月内。时间消耗过长,会极大影响学生的创作积极性,也会影响到后期的成片的制作,最糟糕的后果是导致毕业设计作品无法按时完成,顺利进入毕业答辩阶段。

在近十年的动画专业任教期间,笔者担任了2010级―2014级的毕业设计创作的指导教师工作。5年的教学期间,我发觉学生在创作毕业设计剧本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困境。现总结历届学生剧本创作时出现的问题和指导老师解决的办法,例举如下:

一、困境一:选题的困境

动画专业的大部分学生在前三年的学习期间会更偏向于学习各种二维,三维动画创作中技术,比如各种动画软件技术等。在整个动画课程的配备中,技术含量的学习在动画专业的本科学习中占很大比重。动画专业学生对专业的理论知识学习会存在一定偏见。人文性的伦理学科的学习需要日积月累的过程,学习效果不会立竿见影,因此在学生眼里成为不具有实用价值的学科,不受重视。理论知识的缺失,以及平时缺乏主动对专业和生活的探索和思考,导致在毕业设计的初期阶段,学生无法快速地找到自己毕业设计创作的切入点和故事主题。

解决办法:课堂上让学生大量地观摩往届优秀毕业设计作品,使他们明确学生优秀的毕业设计作品的评判标准。其次,将世界各国的优秀动画作品,以主题类型进行划分,分类展播。同步学生练习创作不同题材的剧本,片长控制在3-5分钟。再次,要求学生进入图书馆的期刊室,阅读期刊杂志,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短篇,进行改编。广泛阅读以及观摩作品的过程大概需要2周的课时量。两周后,学生要交上3个不同剧本,和指导老师进行商讨。学生被迫在一个严格的框架内进行创作,会竭尽相像力,并且会产生最丰富的思想,而如果给予完全的自由,剧本便可能天马行空,没有边际。

二、困境二:剧本主题不突出、枝节蔓延、逻辑混乱

学生的第一稿剧本出炉,往往故事主题混乱,枝节蔓延,故事情节逻辑混乱,前后矛盾,语句不顺,主题不突出,人物存在环境不合理等各种创作弊病。

解决办法:学生的剧本主题确定好后,即将其剧本依据题材进行分类。假定学生的创作剧本是故事性的。主题确立后,先和学生一起将无关主题的枝蔓全部切除,然后细分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老师与学生面对面,就剧本每一幕、每一段进行商榷,细细雕琢,共同将剧本的大骨架建构完整。接着根据各部分的要求不同,或缩减,或增加细节,用简洁明了的方式将整个剧本进行梳理。学生对其剧本线索做到了然于心,该存在的细节保留,该弱化的细节删除。

三、困境三:不合情理的角色性格设定

动画剧本创作较之于实拍的电影剧本,是创造了一个独特的幻想世界,因此富于想象力是动画剧本的点金石。但这并不代表学生可以抛开真实的生活进行创作,而应该源于现实进行创作,才会让观看者有同感。学生剧本创作中人物设定带有很强的主观性以及偏见。学生会强制性控制角色的命运而不会顾及其角色性格的自我发展,导致剧本主题的失真,从而减弱剧本的带入感和真实感。学生在剧本创作期间会根据自己对画面的需要,没有任何铺垫或者转场交代,将两种完全不同风格的场景和性格强加在同一个主角身上,导致分裂感;或者为了可以顺畅的给剧本结尾,而无视剧本角色自已存在的个性特征。

解决办法:让学生抛开剧本,口头描述剧本的主角是个什么性格?这种性格在面临剧中的冲突时会产生哪些结果?并逐条分析结果。剧本的主角在创作者的心中应该是个活生生的,立体的形象,有属于个人的性格和命运。必要时,可以让学生先将人物设定稿画出,就着设定稿进行分析,逐渐丰富学生对自己毕业设计作品中角色的理解,使角色设定成为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典型。

四、结语

动画剧本创作要求学生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去营造具有原创性的想象空间,在打破现实逻辑关系的同时,要创造出一个新的世界。而在这个营造过程中,需要指导老师在人物,视角,细节,布局谋篇等各个角度帮助学生打磨剧本,为毕业设计作品奠定坚实的第一块基石。

【参考文献】

国画毕业创作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动画专业;实践教学;创业教育

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普遍开展创业教育,国家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但是,创业教育在我国的教育实践中并无前人经验可循。过去一段时期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比较重视知识的传授,往往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容易出现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如今,我们倡导的现代教育改革侧重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创业教育就是其中很好的一种方式。因此,构建创业教育体系,激发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动性,通过创业教育强化学生所学知识的系统性和实用性,激发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创业的热情,从而改变我国大学生就业较为单一的模式,正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创业教育始于美国,美国大学在20世纪80年代大力提倡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尤其以商学院和工程学院发展较快。如今,美国的创业教育体系已经较为完备,从中学、大学本科直到研究生都有创业教育的课程安排。在我国,创业教育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的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起步较晚,现在还处于探索阶段,理论研究和实践总结尚不充分。因此,创业教育的各方面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实践。创业教育以实践为主要教学模式,这一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兴教育理念对于动画这种应用性较强的专业来说,优势是十分显著的。在动画专业中,创业教育理念下的实践教学是以课内外结合的状态为特征的,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设计课题或项目,说明规则和要求,学生则参与实际创作的整个流程,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其作业,让学生在创作中掌握专业知识,提高其创意能力与动手能力。这不仅有利于突破以往教学中简单的单向授受关系,使之转化为动态的参与式、互动式教学,还有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才能。在我国高校动画专业进行创业教育,将其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主要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展开。

一、建立创新创业团队

在动画专业的教学体系中,可以尝试建立相关的创业团队,开展团队教学活动,如二维动画创作团队、三维动画创作团队、多媒体创作团队、漫画创作团队、衍生产品创作团队等。团队的教学活动实行导师负责制,每个团队由一至两名导师进行指导,采用案例教学、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

二、开展课程改革实践

动画专业的设计类课程,可以尝试采用与团队结合的模式开设。如,将二维、三维等各种动画类型的短片设计课程放到创业团队中开展。此外,有相互关联性的课程,如动画编剧、动画导演、后期编辑等课程,也可以放到团队中,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课程系列。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独立创作的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三、结合毕业设计论文

在大四学年的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创作阶段,可以将教学进行分流,即针对学生的个人兴趣和职业设想,将他们分入相应的创业团队。这样学生进行毕业创作就更有针对性,可为走上今后的职业岗位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四、结合学生社团

国画毕业创作总结范文第3篇

本次展览已经是中央美术学院“千里之行”项目的第三回,俨然成为中央美术学院的年度重要展览盛事,也是中央美院美术馆的品牌展览之一。据美术馆副馆长唐斌介绍:“从2009年首届展开始,‘千里之行’项目就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今年更是得到了湖南美术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从历届参展毕业生的调查反馈信息可以看出,该项目受到广大毕业生的喜爱并切实对他们走出校门,继续深造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也是此项目缘起的目的。

现场引来众多学生与艺术家前来观摩,前卫的创意外加学术性,为观众带来新鲜养分。其中造型学院硕士何悦的作品《MUMA》系列引人深思,洁白的人身或者兽身的头上顶着大大小小的透明面具,意指“当面具成为形象的替代物,那么透明度的面具将无法掩饰也无法替代。如果身体是主体的多余,尾巴作为平衡和保护的象征,也应属于多余的附属。”解雨凝的《今天是我度过的第9148天》也让人眼前一亮,100件雕塑悬在空中形成一个整体,宛如一处处空中城堡。这些作品利用了多种素材,试图探索材料之间的转换与结合关系,并且通

过多种材料语言的特性运用讲述一个从生命开始所感受到的平静、幸福、恐惧、孤寂与迷失感。并且做成影像,制作出一部原创定格摆拍的动画。从中国人对“三”的特别概念来看,一个项目有了第三次的延续,就能说明它的必要性以及生长力。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徐冰说:“三年前,展览最初的动因是:在总结学院工作和一届毕业生成绩的同时,央美像推介优秀艺术家一样郑重地向社会,向人民推介这些青年才俊。他们将成为具备独立探索能力的艺术家,投身到社会广阔的艺术创作的空间中。精美的画册即是学院为他们准备的与社会接壤的一张名片。”

院长潘公凯在画册前言中写到:“‘千里之行’展览项目已经有别于以往简单汇集毕业作品的传统模式……我们尝试把原来相对独立与封闭的内部教学成果评测工作纳入到丰富与开放的社会文化讨论活动之中,让学生们的学习与创作融入到当代语境和现代美术馆的环境中去探讨,使学院传统与现代都市充分互动,力求开创出当今中国美术高等教育教学与创作的新气象、新局面,最终体现中央美术学院在当今中国乃至世界美术教育领域的探索与引领精神。”毫无疑问,“千里之行”展览项目从一个局部反映出中央美术学院在当前中国美术教育领域中的开创与探索精神。

毕业生留言:

李洪波:是很好的与社会交流的平台。给刚出校门的同学提供了过度空间。

国画毕业创作总结范文第4篇

殷延国

1969年生于山东枣庄。2002 毕业于中央美院国画系王镛工作室首届研究生班,2003任《中国美术》杂志编辑,2004-2005任中华环保基金会书画基金活动部副主任,2005-2007任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书画等级考试项目主管。2009年任京华水墨画院秘书长。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央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书法教师,《书艺公社》网总版主。现就读于北京凤凰岭书院中国书画名家精英班。

赵金忠

字泠皓,生于1975年。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国家画院姜宝林艺术工作室画家。

黄胜凡

毕业于四川教育学院美术系,先后任教于四川省蓬溪师范学校、川北教育学院美术系、绵阳教育学院美术系。2006年至2010年先后就读于中国国家画院曾来德艺术工作室画家书法高研班、中国国家画院姜宝林艺术工作室首届花鸟画课题班、中国国家画院沈鹏书法课题班;现为北京凤凰岭书院姜宝林花鸟画导师工作室精英班学员。

张如学

字习之,1967年2月生,湖北江陵人,湖北大学中文系毕业(汉语言文学),2000年深造于天津美术学院国画专业,获学士学位。现为北京凤凰岭书院书画学姜宝林精英班成员,中国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湖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现居北京。

萧丽

(原名肖立春)1961年2月生于北京,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现为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中国绘画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文化部中国画创作中心研究员,中国画家在线艺术主持,中国文脉书画院副院长。1993年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1994年就读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班,2005年结业于何水法中国花鸟画高级研修班。

王世永

法号道禅,1963年出生于山东省济南市,副教授。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浙江分会会员、中国高校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民盟浙江华夏书画学会副秘书长、浙北中国画研究院副秘书长、浙江林学院艺术设计研究所所长、临安中国画研究会名誉会长、杭州新西湖画院院长。现就读于北京凤凰岭书院中国书画学精英班姜宝林工作室。

孙岩

1970年1月生于天津,山东招远人。96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国画系,获学士学位,后获得教育学硕士学位。现为天津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美术系教师,天津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青年美术家协会理事。

毕业创作体现了两年的教学成果,也体现了创作和学习成果。毕业创作应代表最高水平,要把最高的学习成绩展现给大家。

创作是学习包括临摹和写生的最终目的,如何创作是有规律的;同时,每个人都会有独出心裁的地方,不要求完全统一。发挥各自的才华,最终目的是拿出最高水平的作品。今天着重讨论的是明确的创作理念,这是决定作品成败高低的关键。创作理念不是别人指定的,也不是讨论的结果,而是在不断的实践和思考中逐步从模糊到明确,不断地调整得来的。创作要有明确的方向和清晰的目标。

我今天结合几十年的创作,谈谈一些阅历,希望对大家能有些启发。不要求每个同学按我的想法去做,只是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我现在七十多岁,思考了四五十年,用简单的大白话总结出来就是:又要笔墨,又要现代。

首先谈中国书画的传统,即笔墨。

笔墨是中国文化精神的根本标志,没有笔墨就没有中国画。笔墨的概念有三个方面,一是内涵和精神,二是形式语言,三是技法。笔墨既是精神的又是技术的。用笔墨可以概括整个中国书画的传统。古人上千年的笔墨,没有新旧之别,只有高雅与粗野之分。我们要把上千年的笔墨经验熟练地掌握。我们积累的经验越多,各家各派掌握的越宽泛,笔墨手段就越多。

同学们不要只学某一家某一派,各家各派都要学,博采众家所长,就好比吃饭,要营养丰富,胃口也要大,也不要偏食。思路开阔,掌握的手段就最多、最高。我们着重谈谈笔墨问题上的技术性问题:一是笔墨一定要讲程式。中国的艺术基本上是程式艺术。程式是艺术发展成熟的一个标志。中国画的笔墨一定要按中国画程式的要求。传统笔墨要极端的保守,不要总想着创新发展。上千年的经验能继承就很不错,像徐悲鸿那样创新和突破是很难的。首先要规范,用笔,运笔规范都很重要。二是笔墨一定要熟练,熟能生巧。熟练就能任意挥洒,笔笔生花,不然感情表达会受限制。三是笔墨要有功力。前辈大家都很重视功力。功力是全部修养的综合。笔墨的功力现在被忽视,正是对我们全面理解把握传统的一个弱点。潘天寿先生曾有言:“天资、功力、学养、品德四者兼备,不可有高低先后。”功力是四个主要因素的一方面。要有功力的概念,靠日积月累,通过长时间的不断地练习和记录。齐白石、黄宾虹等大家,一笔一线都有很深的功力。一定要重视功力的积累,多画, 多练,多思考。忽视笔墨积累,忽视功力,永远画不好中国画。比如武术就是靠功力,光有招式是花架子,老师傅一眼就能看出功力的高低。

其次,谈中国画的创新与现代性的意义。

现代性,就是指作品要适应社会,与时俱进。过去小农经济、封建社会时的中国画,反映的是当时的风貌。现代社会发生巨大变化,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进入现代,必然面临现代化转型。如果重复古人,显然没有长进。艺术要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变化,观念变、意境变、语言变、笔墨也要变。

一是观念要变。观念很重要,有什么样的观念才会走什么艺术道路,有什么艺术探索。有些观念认为现代中国画,千人一面,不断重复,观念没有突破和更新。有的人循规蹈矩,有的人反其道而行之,化腐朽为神奇,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敢于去突破。比如,过夜的墨不能用,在古人是忌讳的,但是到了黄宾虹反其道而行之,创造了宿墨画。我们现代的山水就不一定要画亭子、桥和古人。我们现在的行旅是现代的工具,需要反映现代的东西,这就是观念问题。中国画向现代转型,首先是观念,敢不敢突破和更新,首先要换思路和想法,要把自己的观念理清。我们更应发现现代社会的题材,来一个脱胎换骨的改变,那么首先要在观念上有所突破,换个角度和想法来思考。

二是意境要变。中国画最重意境。意境是灵魂,无论山水、花鸟还是人物,意境最感动人。时代不同,意境也不同,不能把古人尤其是诗词的意境套到现在的画上。意境直接来源于客观对象,反映时代的面貌。现在的客观对象变了,意境就要变,新时代就要有新意境。同学们在画古人的意境,就很难和时代配套。古代文人多不得志,是出世的,意境往往荒芜、萧条、空灵。而现代人积极入世,意境也就不一样。所以要抓住时代脉搏,创造出新意境。

三是形式要变。有的人说中国画不讲形式,是错误的。历代大家开宗立派,首先是在形式上有突破。从吴门四家到近代的吴昌硕、潘天寿、傅抱石、陆俨少等大家,都创造了自己的形式。我们既要研究笔墨,又要研究形式。形式感强,就能抓住人的眼球。有一年北京画院举办藏画展,二楼正面是潘天寿画一幅画,画了一个大石头,石头上面站了几个鸟。一眼看上去就被震住了!因为形式感特别强,让人过目不忘,一眼就能记住这幅画。

笔墨的重复、艺术的重复就是零,重复得再好都没用。画最忌讳不疼不痒,一定要有感而发,单调的艺术是不能打动人的。形式感追求的是震撼、张力、格调,这就离不开构成,构成是形式感很重要的因素。整体感、结构感的处理,单纯当中求变化等等,都是各种形式感的构成因素。辩证法是对立的统一,在艺术里是对比和谐。画面有对比,又和谐相生,就是一幅好画。和谐,就是让人看了舒服,看了还想看。

四是语言符号要变。中国画创造了很多形式符号,这些符号是从生活中来,从古人经验总结而来,都是精华,要好好研究和继承、理解。把握古人的符号语言,根据现代审美观念和取向,创作现代审美画面。我们继承传统只是一种手段和基础,关键是创造,每构成一幅画时方方面面都要创造。我们学习的这些都是手段,不是最终目标,要站在古人的肩膀实现超越。艺术在于创新,有新的愉悦,天天青菜萝卜或是大鱼大肉都会厌烦。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的审美趣味在改变,在语言符号上也好有创造。

五是笔墨要变。上千年的笔墨传统掌握都很难,改变求新就更难。但我们不要停留在以前的笔墨中,要通过不断摸索、思考,有所突破。这可能要求太高,但必须树立创新的基本观念。

近现代中国书画大师辈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对传统极端地保守,按照古人的要求严格进行笔墨训练,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把精华牢牢地抓住,下笔有由;同时,对待创作又极端地自由,有自己的主张,在艺术上特立独行,有自己独特的面貌。这两点我们要辩证地看待。

前面讲的所思所想主要是创作理念,下面再讲下创作当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第一要有感而发。一定要感动而画,这样才能把艺术创作推向高峰。自己感动了,才能感动别人。生活当中有强烈的感受,精神上、心理上充满激情、有冲动,画出来才有激情。有感而发的关键是尊重感受,千万不要无病。

第二要立意。中国画有自己的规律,要立意在先,反复理性地思考,紧扣题材、成竹在胸,拿笔再画,才能把意境表现出来。而等到动笔的时候,反而要发于无意。中国画是写意的艺术,经过长时间的生活积累,用笔比较熟练了,尽管有时想得不是很充分时,但拿起笔一画,一样会一笔生发。在感情的驱使下,无意中就能笔笔生发,画出好作品。而有一些呢,是在深思熟虑之后画出来的。这两者并不矛盾。发于无意是长期的学养、积累,不然就是乱画。

第三,有了创作的感受、立意之后,要有形式的构筑,就是古人讲的经营位置。构图不一样是别人陪衬自己,构图一样就是陪衬别人。构造形式要有想法,不能和古人差不多,也不能和别人差不多,或是和老师差不多,一定要摆脱模仿的心态,和别人拉开距离,表现自我。

希望大家在毕业创作时,不要和别人一样,也不要和自己从前一样,要让人看到凤凰岭书院就是不一样,各有各的风格和特色,千万不要固定模式,不要学哪个老师就是一成不变。

我在教学生的时候,第一要求是不要学我,我讲的是艺术规律,是给出正确的方向,然后再推进一把。我的学生没有像我的,每个人之间也不一样。齐白石讲“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就是这个道理。

国画毕业创作总结范文第5篇

他所创作绘制的壁画《金山岭晨光》

每周在央视《新闻联播》节目至少出现4次

他经历了事业的成功和人生的波折

用坚韧和执著开辟着新的艺术之路

郝军

著名设计师、画家,199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毕业后留京在大学任教。2002年受聘于清华工美艺术公司担任主任设计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及高级室内建筑师职称。曾多次承担部级艺术品创作和设计任务。

这是一幅高五米、宽九米的巨匠之作。画面的远处,蜿蜒曲折的长城在崇山峻岭间或隐或现,但却如一根脊梁般,始终坚强地挺立在山岭的最高处,自变幻的风云中奔涌而来;及至到了面前,在最险峻的一处峭壁上,一段苍凉的残垣披着金色的晨光,把天空映成了一片金红,蓬勃而壮美;峡谷中,苍松如翠,百鸟翔集,那矗立的威严,却使画面忽然充满着一股清新宁谧的味道,似乎在平和中酝酿着新的生机……

这幅名为《金山岭晨光》的恢宏巨作,在人民大会堂河北厅的正中。河北厅,不仅是人民代表商榷国家大事的地方,同时更是历来部级重要领导人对外会谈及接待新闻媒体的重要厅堂,在人民大会堂中素有“国门第一厅”的美誉。于是,这个厅和厅中的这幅画,几乎每周都要在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中出现至少4次,普京访华、布什访华、中韩会谈、会见美国财政部长、会见阿尔及利亚总统、会见塞浦路斯总统等等……正是在这里。亿万电视机前的人们见证着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历史时刻,而各国总统、元首、总理和政要,也正是带着这个强烈的“中国符号”给予他们的鲜明的印象,踏进这个殿堂,和中国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这幅画的作者和它所悬挂的这个厅堂的设计者,是同一个人,一个名叫郝军的年轻人。6年前,他只有34岁,却已经成为人民大会堂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总设计师和最年轻的画家!

人民大会堂最年轻的艺术总设计

郝军,毕业于中国美术的最高学府――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按照师长和友人的描述,可以认定他是同侪中最棒的一个。在专业领域,他不仅已经成为一个被艺术市场所关注的青年画家,同时,也是一个成功的环境艺术建筑设计师,先后参与、主持了北京世界公园、十三陵、中国国际贸易中心等大型建筑的装饰设计工作及艺术品的创作任务。

2000年一个偶然的机会,郝军忽然面临了他艺术生涯中的第一个波峰――担纲设计北京人民大会堂河北厅。

河北厅之前也被称为“厅”,生前办公、谈判、接待外宾都在这里。现在又成为新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世界各国元首、总统、总理,并合影留念的首选之地,因此,在人民大会堂三十多个厅堂中,它的分量最重。因此,被誉为“国门第一厅”。

在各级领导慎之又慎的态度中,郝军发现,这是一个具有强烈政治色彩的重量级设计项目,作为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汇的重要场所,应是政治和艺术高度统一的结晶,中国的“国门”!要体现大国的威严和姿态。

反复敲定,郝军将整体设计构思定位为“传统风格及地方特色的部级外事接待厅”。为彰显泱泱大国的气派和风范,他采用中国最顶级建筑格式作为“解构”的组合方式:壁画是雍容华贵的“金碧山水”,檐面是古代皇家才配享的“勾头滴水”形制……“古老”元素风格和强调空间感的现代环境艺术完美结合,具有强烈的视觉美感。

为表现华贵、端庄、地方的文化内涵,色彩上,以故宫城墙庄重但中性的红为主色,并配红色系列为辅色,同时加入金、银色,在稳重中隐含着辉煌和振奋,在辉煌中透露着亲切与和平。

天花板上设计了两盏团花锦簇的大型吊灯,灯是在奥地利定做的,采用了全世界最好的水晶玻璃制作工艺,像礼花,在空中绽放的那一刹那――这“一刹那”,需要灯的直径6米!

会堂的每样东西、每个景物,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和反复论证的结果。光线,色温、色差都要经严格调试;地毯,要体现特色,薄厚得宜;沙发背不能过高,避免遮挡背后景物……

《金山岭晨光》

施工接近尾声,34岁的郝军在河北厅艺术品招标中力拔头筹,再次中标!

这在人民大会堂的建设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艺术总设计和壁画的创作者,竟为同一人。

长城作为“国门第一厅”主壁画的题材,早已确定。同时,首选河北段的长城。历经磨难,多次论证、修改,一年多的时间创作大小草稿上千幅……

郝军讲,即使这样,无论时间多紧,壁画也不能轻易上墙,于是他从大镜门开始,一路向东,数次“感受长城、触摸长城”。发现河北的金山岭长城保存最为原始,地势最为险峻,场面最为宏大,可作为长城的典型。

从小稿到大画,又经历了数次再创作。作大画时需屏着气息,仿佛身临其境,感受着它的雄伟壮观……一边作画一边肃然起敬……

作为壁画专业毕业的艺术家,郝军采用的是综合性材料和技法――使用了中国毛笔、油画笔、扁笔、排笔,颜料有、日本的岩彩,英国的丙烯颜料和中国的墨汁,技法上则运用了国画的皴擦点染、日本画的晕染、罩染,以及油画和现代艺术的摆笔,板刷和滴洒等――用世界性的绘画语言体现世界性的大美术,以符合“国门第一厅”作为面对全世界窗口的特质。

可以说,郝军创作和绘制的这幅《金山岭晨光》,开辟了人民大会堂壁画的新思路,是对中国传统重彩壁画的再创作。作品喻示着中国由贫弱走向强大、由动荡走向统一,也暗示着国与国之间谈判的激烈,并最终走向和平与辉煌。

他的导师袁运甫先生作了这样的评价:郝军的这幅力作在我国壁画史上开辟了东西方崭新的创作形式,同时也是人民大会堂众多壁画中最有力度的一幅。

西柏坡

人民大会堂的设计,为郝军搭建了一个新的事业平台,此后的两年间,他先后担任了河北省会议中心(北戴河)和耗资6.4亿的石家庄人民会堂艺术总设计,并参与了中国国家图书馆、北京故宫博物院改造等部级重点项目的设计工作,2003年,又在西柏坡纪念馆改陈项目设计的竞赛中一举囊括6项金奖。

能够在全国美术学院参加的投标项目中一举夺魁,得益于郝军对项目内涵的深刻理解。红色西柏坡的精髓就是西柏坡的精神,他大胆采用了最朴实的材质,最简洁的创作手法,营造出辉煌灿烂的视觉寓意…

这一设计方案经、文化部、河北省委评审,一次通过!

进入艺术品的竞标阶段后,由于诸多的问题,郝军所在的设计团队分崩离析。

回首当年,郝军说,那一段经历对他的艺术和人生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你可以放弃,也可以坚持,所幸,我选择了后者……正所谓:心之所愿,无事不成!

郝军把全部的心力投入到了艺术品的创作中。77位伟人铸铜雕像,是对艺术创作和制作工艺的极大挑战,可以说是世界唯一的!身穿便装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正是秉承着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精神,从历史的深处,一路劈荆斩棘走到了“今天”,走到了西柏坡,走到了创建新中国的最后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