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狼三则其一

狼三则其一

狼三则其一范文第1篇

一种游戏只有一种玩法,很难说它是一则好的游戏。同样是“跳房子”、“翻绳花”、“踢毽子”、“斗鸡”,就应该有不同的“跳”法、“翻”法、“踢”法、“斗”法。我们在设计民间体育游戏的过程中,可以保留其形式,在规则与玩法上进行创新。一般而言,在规则与玩法允许的范围内,应尽可能多地让孩子留有多种方法的选择余地,除了教师提示或提出的方法外,还可以启发幼儿自己创编新的玩法,这样就能不断地激发幼儿游戏兴趣,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老狼老狼几点了”为例,原有玩法是:一位幼儿扮演“老狼”,背对其他幼儿站在前面的地方。幼儿和“老狼”一同往前走,幼儿边走边问:“老狼老狼几点了?”“老狼”回答:“几点了”,这样幼儿边走边问,“老狼”边走边回答,直到“老狼”回答:“天黑了”时,幼儿迅速转身往回跑,“老狼”转身追幼儿,幼儿只要蹲下来,老狼就不能抓了,被抓到的幼儿为失败者。我结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已有发展水平和课程特别设定的教育目标,和孩子们共同探讨、商定游戏规则。于是在一次次的尝试中,有了以下三种新的玩法:

一玩:

游戏“老狼老狼几点钟”,我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的“大班幼儿能单脚连续向前跳8米左右”的体能发展目标,结合我们班孩子的实际发展水平,和孩子们一起讨论新的玩法:当老狼回答“12点”时,所有的小动物都要单脚跳着逃回自己的家中――即回到起点,而老狼也要快速转身单脚跳着追小动物。

改良后的“老狼老狼几点了”减少了孩子之间冲撞的力度和奔跑的速度,避免了孩子追逐奔跑过程中因用力过猛而导致的相撞或者摔倒的危险,且更符合大班幼儿的发展目标。

通过对“老狼老狼几点了”这一传统游戏的第一次创新,我们赋予了它全新的意义,挖掘了更深层次的教育价值,拓展了游戏目标。其实创新玩法并不难,灵感就来自于我们的日常教学实践,来源于有着无限想象的孩子,这次创新也为后续的创新玩法做好铺垫和延伸。

二玩:

不同时代的幼儿,所受的环境影响不同。为了使游戏更富有生机和活力,体现时代性,在开展传统体育游戏时,我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根据幼儿的兴趣对“老狼老狼几点了”的游戏进行二次改编、创编,在游戏材料的选择和玩法等方面进行新的尝试,使游戏更具有趣味性。我便根据幼儿喜爱的热播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引导幼儿尝试和创编出了新的玩法:把老狼身份换为灰太狼,游戏开始,小羊们跟在灰太狼后三米的地方走,小羊齐声问:“灰太狼,灰太狼几点了?”灰太狼回答:“几点了”,直到灰太狼回答:“该吃饭了” 时,小羊赶快往回跑,灰太狼转身去抓小羊,但不能进羊村,被抓到的小羊为失败者,被灰太狼拉回家。其他羊趁灰太狼烧水时,去救“同伴”,灰太狼发现后去追,如果其他羊触摸到“同伴”的身体的任何部位都算“救活”。通过对传统体育游戏的改编、创新,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不断提高,游戏过程不断丰富,也使传统体育游戏的价值不断增强。

三玩:

在不断地创新游戏玩法,赋予“老狼老狼几点了”新的意义,想象力和创造力较强的大班孩子们自主商量了一种玩法:一人扮老狼,站在离家不远的地方,其余幼儿扮小羊站在家里。游戏开始后,小羊们开始齐声问:“老狼老狼几点了?”,老狼回答:“两点了”,小羊们向前跳两下,如此小羊和老狼连续问答,狼回答几点,羊就向前跳几下。当老狼回答“天黑了”时,老狼就开始抓小羊,小羊只要跑回家就安全,被捉的羊当老狼重新游戏。

看到孩子们如此崆楦哒牵我当然是双手赞成、全力支持他们进行游戏,可是在两遍之后便出现了问题。

第一遍孩子们在角色的引导下,狼抓羊时,小羊是一定要跑的,于是第一次进行游戏时,在狼说:“天黑了”,所有的羊全跑回了羊圈;可是第二遍,就出现有自愿落入狼口的羊了,因为被狼抓到就可以变成狼,到第三遍这样的“笨”羊越来越多,游戏规则被破坏,无法进行下去。仔细观察这些幼儿,都是平常表现非常活跃,也是非常调皮的幼儿,其实这些幼儿是聪明的,看来这则游戏破绽已经被这帮精明的孩子识破,游戏失去了意义。

要让小羊积极地去逃跑,就不能让羊觉得有便宜可占,于是我建议将规则改成:天黑了之后,老狼能捉到一只小羊,狼就继续做狼;如果老狼没有抓到一只羊,就换掉这只狼,由羊圈里的一只羊做老狼。修改之后,同时提高了狼追和羊逃的积极性,游戏就回到了狼追羊的激烈场面。

狼三则其一范文第2篇

关键词:现代企业;狼性精神;营销团队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在宏观与微观环境日趋严峻的形势下,市场营销已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约,对现代企业而言,从自身内部逐步打造一支具有“嗅觉敏锐、不屈不饶、奋不顾身、坚守目标、相信伙伴”的为生存和发展而积极进取、勇往直前和奋斗不止的的“狼性精神”的营销团队是其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大环境下的必然趋势与发展要求。

二、正确认识狼性营销

由于管理者痛恨目前营销界存在的麻木软弱、萎靡散漫、慵懒散奢等陋习而推崇狼性精神,并以之激励和提振营销团队的斗志与精神,欲锻铸一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能征善战的狼性营销团队。

目前,营销界管理者希望:团队成员要像狼一样“贪心”对工作,雷厉风行打造“野蛮”作风,以“粗暴”手法解决难题,以“凶残”本性与对手竞争,以劣胜优的信心与生存能力及狡猾的智慧取胜。

然而,这样的狼性营销团队打造愿景是有问题的。主要表现为:

(一)在市场营销活动中为提高团队战斗力而还原狼性自然生存与本能竞争手段,以致兽性爆发、人性丧失。而现代企业市场营销的真正目的乃是“如何有效提升利益相关者(消费者)对产品的认可度和购买率”[2]以提升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同时,市场法律、法规所形成的固有原则,促使各品牌在游戏规则的规范限制下有序竞争。

(二)在现实营销活动中,过于强调野蛮无理的兽性而忽略狡猾智慧的狼性。由于野蛮无理的狼性可暂时满足一般人内心对原始野性与自由的憧憬和个性张扬的呼唤,同时“因领导对狼性的偏执热爱,导致团队成员不讲究野蛮与否,只求达到目的的更极端执行。”[2]

(三)过于追求表象业绩而忽视狼性精神本质的培养功夫。管理者推崇狼性精神,极力倡导狼性营销,但却常挂嘴边、多显于文件,缺乏真正付诸实践的魄力与刚性执行的措施,有时甚至抱怨员工素质与责任心。其实,“狼性的培养,不应只局限于表,而应渗于骨,必须有正面的激励方案,方可形成风气,进而成为团队作风。”[2]

(四)过于强调狼群效应而忽略能单兵作战的独狼、孤狼的培养。狼是群居动物,狼群战斗力强,但也不能忽视独狼、孤狼的生存与竞争能力。作为营销“头狼”,在培养打造团队狼性时更应培养成员个人的狼性精神。当头狼领导狼群时,团队成员有可能产生“狐假虎威”的群势效应,而应充分培养和发挥独立生存、开拓领地的“孤狼效应”。

(五)过于强调竞争对抗而忽略内部狼性团结作风。市场营销的竞争与对抗,乃是营销人员充分利用产品力、品牌力以及促销力,通过终端、经销商等第三方渠道与资源进行间接的理性对抗,这完全不同于自然界狼群为生存而和异类的非人性争斗。然而,有的管理者正是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而滥用狼性精神,甚至极端地强调为达目的可不择手段,以致造成内部对抗等影响团队和谐与健康的不稳定局面。

因此,在现代市场营销过程中,只有充分正确认识“生死与共的责任心,团队有效投入的积极扩张,游刃有余的市场战略,合理利用终端有限资源与坚持不懈的决心与韧性”的狼性精神,才能真正促进狼性营销团队的锻铸进程,打造一支真正具有狼性精神的营销团队。

三、狼性营销团队的界定

狼一般过着七匹一群、共同担当、职责明确、配合默契、团体至上的群居生活。就现代企业经营而言,迫切希望打造一支具有狼性精神的营销团队,因此关于狼性营销团队的界定应该遵循团队成员应在“头狼”统一指挥和带领下,以强劲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团队成员相互信任、沟通交流、协同合作,兼顾集体与个人,促使团队高效运转,为共同愿景而努力奋斗的精神原则,充分认识到“一种使命、一种目标、一种锲而不舍”的狼性精神特质,促进狼性营销团队的打造。

因此,界定狼性营销团队需包含三方面:

(一)具有敏锐的市场参与与竞争意识。狼性营销应像狼群围猎那样,时刻观察市场,寻找商机,一旦发现目标就牢牢把握、直至实现目标,预设新的目标。狼的耐心令人惊奇,狼群可为一个目标而锲而不舍地追逐。“敏锐的观察力、专一的目标、默契的配合 好奇心、注意细节以及锲而不舍的耐心使狼总能获得成功。”[4]狼群在攻击猎物前总是认真了解对手,做到知己知彼,以致攻击很少失误。狼性营销就是要在市场竞争中仔细观察商机,应对竞争时像狼一样尊重和了解对手,真正做到知己知彼,而不是忙目的乱撞。比如商务谈判,在实际沟通中,对方的眼神、手势或姿势等肢体语言一定程度上能比口头言语传达出更多的信息,善于留意并合理利用将提升自身的谈判质量,促成谈判成功。所以,狼性营销就是在竞争激烈的市场大环境下“要有危机意识,市场意识,能够找准市场定位,并善于应对变化,以敏锐的意识获得市场,开拓市场。”[4]

(二)要有具备狼性沟通精神的营销管理团队。现代企业的市场营销主要是围绕人开展工作,而沟通则是最好的办法,因此,市场营销问题归根结底就是沟通问题。类比狼群,可见其社会秩序非常稳固,成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一切行动皆依狼群地位而定。而且狼是最善于交际的动物之一,交流方式多样,且根据需要适时适地采取有效的交流方式,比如它们以嚎叫呼唤同伴、增进情感交流,而且还用鼻尖挨擦、舌头舔乃至包括唇、眼、面部表情等复杂精细的身体语言以及气味传递信息,达成沟通的目的与愿望。因此,营销团队建设的关键要像狼群一样具有多样化的沟通渠道与方法,进而使内外沟通自然、顺畅,进一步促进团队建设与实现市场营销业绩的稳定增长。

(三)要有一支具备忠诚品质的狼性员工队伍。高层领导与一般员工都要具备忠诚与耐心是现代企业管理基本要求之一,合格员工往往对自己的工作更具耐心和忠诚。类比狼群可知狼的忠诚令人感动,狼对它的家庭、团体和社会组织倾注了更多的热情,狼群成员共同狩猎以确保集体生存是狼生存的最终目的,再如头狼夫妇繁殖后代,“狼群中每位成员都参与抚养和教育狼崽,每位成员都各司其职。因为整个狼群都认识到年轻的一代是它们的未来。”[4]倘若观照企业营销团队建设,则更加需要像狼一样有责任心、有耐心和感恩忠诚的员工。

因此,狼性营销团队是指在现代企业中专门负责市场经营与管理具有“聪慧敏捷、团队至上、富有战略、锲而不舍、忠诚感人、善于沟通与呼唤亲情”的“狼性文化”的营销集体。

四、狼性营销团队的特质

狼性营销团队精神是现代企业营销文化的核心之一,是现代企业最具生命力、亲和力和凝聚力的作用因子,可有效促进企业的良性生存发展与融洽人际关系。归结起来,狼性营销团队具有两大特质:

(一)目标控制导向功能的坚毅之美。狼性营销团队内部所形成的观念力量、影响氛围是由狼性团队精神产生的,“头狼”通过这种精神去规范和约束乃至控制员工个体行为。这种控制乃是由外在的硬性规定转向内在的软性建设,由员工的外在行为转向培养内在的思想意识,由员工的短期行为转向其价值观的塑造与长远目标的规划,因此,更易深入人心、更为持久。狼性团队精神的培养可使营销人员齐心协力,朝着既定目标努力奋斗。

(二)顺应生存发展之道的竞争之美。宇宙自然之间遵循“优胜劣汰、强者生存”的“物竞天择”的适者生存、适者发展的自然原则。观照狼的生存竞争,他虽不是狮子、老虎那样的兽中之王,但它却能智慧地通过竞争来坐稳草原强者的宝座。狼的竞争除抵御外来入侵者的生存与获取统治权的个体竞争之外,最主要的就是狼群之间的竞争,这与商场中同类商家的比拼相似,在“胜者王败者寇”理念中脱颖而出者才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这种竞争看似残忍,但却是“物竞天择”的自然生存与发展之道。

(三)激励凝聚人心作用的团结之美。任何组织都需要凝聚人心的激励机制及其发挥的作用。狼性营销团队主要是通过在集体长期实践中培养成员的群体意识,以科学的习惯、信仰等文化心理与价值创造来沟通与引领他们的思想精神,促使他们从心灵深处产生共同的使命感、归属感和认同感,逐渐强化团队精神,形成强大的狼性团队凝聚力。正是基于这种凝聚力,团队成员才会更加地自觉地追求进步,力争看齐团队中最优秀的员工,见贤思齐才会成熟得更快。

五、打造狼性营销团队的方法

现代企业中的营销人员因思维活跃、约束较少、流动率高,而且个人英雄主义强烈,因此,以狼性精神来促进营销团队的构建十分必要,我们需要“像狼一样对市场极具敏感、善于学习,像狼一样坚忍不拔、全力以赴,像狼一样极富合作精神,像狼一样具有大局意识、牺牲小我利益的营销团队。”[6]然而营销的本质说到底就是营销团队按市场需求与竞争原则预设目标,继而组织团队执行成员以坚决的操作实现既定目标。因此,培养和打造一支具有狼性精神的营销团队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组建系统核心,充分发挥头狼领导作用。要打造企业狼性营销团队,首先必须组建和培养这个团队的领导核心,也就是这个团队的领导集体,由它系统思考、科学规划整个营销团队的发展前途与战略布局,充分发挥“头狼”的领导作用,使上下一致、齐心协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充分发挥核心成员的作用,使团队目标变成行动计划,团队业绩得以快速增长。”[3]

(二)制定核心目标,充分强化目标导向功能。团队核心目标源自企业发展方向与团队成员的共同追求,系团队集体奋斗的动力源与方向标,也是感召和强化团队精诚合作的旗帜。因此,团队核心目标的制定需要兼顾团队与企业当前或一段时间内的实际,充分研判趋势,“遵循目标的SMART原则:s―明确性,M―可衡量性,A―可接受性,R―实际性,T―时限性。”[3]

(三)培养团队精英,充分巩固狼群团队建设。任何组织都是由个体的成员汇聚而成的。对现代企业而言,培养一支训练有素的狼性营销团队大有裨益,一个没有成体系地实施精英培训的营销团队犹如无本之木、更似散兵游勇,发展繁荣难以持续长久。因此,团体学习的修炼可有效促进狼性营销团队精英人才的培养,当团体真正学习时,不仅团体成果出色,而且后进人员的成长速度也会更快,因为知识共享就是团队建设的力量[6]。

(四)建立共同愿景,强化信念凝聚团队功能。依赖团队全体成员共同商榷一致而认同规划建立的共同愿景是狼性营销团队核心理念,诚如“共同愿景是狼性团队精神建设的导航器”[3],它能在这个团队中鼓舞人心、凝聚力量,坚守并实践共同愿望,同时也只有在共同愿景前提下明确职责、同心同德,方能促使团队每个成员尽最大的认真学习、强化信念、追求卓越。

(五)强化激励机制,优胜劣汰提升战斗能力。激励是治疗团队成员消极态度与负面情绪的良药。现代企业营销团队建设中,作为核心竞争力的人力管理尤其是人事安排要切实遵循“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原则,最大限度地合适安排每一个人,尽可能地满足员工的合理愿望与需求,物质与精神奖励并重,同时提供和完善合适的晋升空间与制度,进一步激发员工的实干性与创造性,最终促进企业狼性营销团队的全面建设。

(六)强化良性竞争,学比赶超促进和谐发展。良好的狼性团队竞争可激发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使狼性团队良性发展,它可激发团体成员的进取心与潜能,促使成员积极进取、奋发有为。因此,良性的狼性团队竞争可从这几方面促成:一是打造学习型团队、授人以渔,使团队成员相互交流与学习,共同提高,实现资源共享;二是让成员设定自我目标,实现自我超越(现代企业中,营销人员是最需要改善和突破的群体,而自我超越又是学习型组织的重要的智力活动,因为精熟自我超越的人能不断地实现他们内心深处最想实现的愿望);三是在团队内部开展“学比赶帮超”活动,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促进整个团队建设[3]。

六、结语

市场营销促进企业发展。“独行侠”在现代信息化社会中举步维艰,而狼性团队对现代营销的作用与日俱增,因此建立一支狼性营销团队势在必行,谁抢占先机,谁就掌握制胜的法宝。同时让精英人才汇聚一起形成合力以加强狼性营销团队建设,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才能让企业的市场营销之路越走越宽,越做越强,因此,企业的“头狼”必须确保公司的核心事业的运作顺序,无论增长策略是增加市场占有率或进入新市场,都应该充分评估策略风险,让既有顾客或业主满意,做好二次、三次经营,继而促进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吕殿平,李晓静,佘元冠.现代企业管理学[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2]常嵘.走出营销中的“狼性”误区[J].卓越管理,2011(02).

[3]唐思琴,王媛.浅谈企业如何打造“狼性”团队[J].赤子,2012(15).

[4]郭晓书,吴艳芬,王运金.漫谈狼性管理[J].商品与质量,2012(5).

[5]黄琛.狼性之美对企业管理者的启示[J].今日湖北,2012(09)(下).

狼三则其一范文第3篇

生:东郭先生路遇一头被人追赶的受伤的狼,这头狼可怜巴巴地向东郭先生求救。东郭先生虽然知道狼很凶恶,但见它可怜,就动了恻隐之心,将狼藏在书袋里,使狼躲过了一劫。等追赶的人远去后,狼从袋子里出来,却向东郭先生扑去。幸好一个智慧老人及时出现,设计杀死了恶狼,东郭先生这才保住了性命。

师:你记得真清楚。同学们看这个故事中一共有三个形象――东郭先生、狼和智慧老人。你能不能分别从这三个角度说说从这个故事中所获得的启示?

生:从东郭先生的角度看,兼爱也要分对象,不能善恶不分;从狼的角度看,我们不能像狼那样恩将仇报、忘恩负义;从智慧老人的角度看,我们应该像智慧老人那样学会智慧地解决问题。

师:你说得很好。这则寓言故事提醒我们不能像东郭先生那样善恶不分、滥施同情心,而应该像智慧老人那样机智勇敢。

师:你们从这则寓言故事中还能获得哪些启示呢?

(学生沉默)

师:我们可以换一种思路,先来看美国版的《东郭先生和狼》。(屏显)

东郭先生和狼(美国版)

狼咬了一口东郭先生,东郭先生流下了眼泪,说:“如果你真的要吃我,我就让你吃吧,你这种以怨报德的行为是不对的,但是我不后悔救了你。”于是,奇迹发生了,狼飞也似的跑了。东郭先生摇摇头,忍着剧痛包扎伤口。一会儿,狼又戏剧般地回来,并且用嘴叼来了止血、消毒的草药。东郭先生的伤渐渐好了,准备将狼赶走,狼恳求道:“就让我永远留在你身边吧,我的同类都吃人,我可以保护你。”自此,狼一直留在东郭先生身边,直到他老死。

师:比较中美两个版本的《东郭先生和狼》,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觉得中国的这则寓言更加现实,而美国版本更合适小孩子看。

师:你是从对儿童影响的角度来比较。还有其他的看法吗?

生:在中国寓言中,东郭先生对狼的态度很凶恶;在美国版本中,东郭先生对狼的态度很温和,而且狼最终转变过来了。

师:你说得很好。通过比较,我们发现,同样对待恶人,中国寓言的倾向是以恶制恶,而美国寓言宣扬的是以善化恶。在这种比较中,我们会对中国寓言所体现的人性观、教育观有新的认识。

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就事论事固然是一种方法,但如果能结合另一个事物来进行比较分析,往往会有新的发现。这堂课,我们一起研究这种重要的思维方法――“在比较中发现”。(板书课题)

师:下面,请同学们就“东郭先生和狼”这则寓言,展开联想,从你的生活经历和阅读积累中,去寻找可比较的事物、现象,分析两者的异同处,并说说你的发现。

(学生思考、交流,约三分钟。)

师:现在,同学们可将自己的思考与全班同学交流。谁来说?

生:我想起了一件事。一只蝎子掉在水中,一位高僧伸手去救它,谁知却被蝎子蜇了一口,但高僧还是忍着痛继续救它。旁边有人觉得很奇怪,高僧说:“蜇人是蝎子的天性,而爱是我的天性,我怎么会因为蝎子有蜇人的天性而放弃我爱的天性呢?”这位高僧和东郭先生连恶人都去救,我觉得这种爱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师:你再想想,这位高僧和东郭先生之间有不同吗?

生:东郭先生在狼要吃自己后,猛然醒悟,和智慧老人一同将狼打死。而这位高僧被蝎子蜇了以后,仍继续去救它。

师:你说得不错。东郭先生和高僧在被反咬一口的情况下的反应可以说是两种极端,一是将狼打死,一是牺牲自己。如果在现实中,你遇到这样的情况会怎么办?

生:我可能做不到高僧那样的境界,但也不会像东郭先生那样将狼打死,我会选择折中的做法,将狼交给司法部门解决。(学生笑)

师:你很诚实。还有其他同学愿意交流吗?

生:我想起了《农夫与蛇》的故事。蛇和狼有着共同点,它们恶的本性是难以改变的。因此,如果要以善化恶的话,善要足够强大才行。

师:你说得不错。找到了这两则故事的相同处,那你能不能发现这两则寓言故事的不同之处呢?

生:两则故事的结局不一样。农夫最终是被蛇咬死了,而东郭先生却因为有智慧老人的帮助而没有被狼吃掉。

师:你知道《农夫与蛇》是谁创作的?

生:伊索。

师:他是古希腊著名的寓言家。东西方这两则古老的寓言各自折射出怎样的观念?

生:西方人更加理性,而中国人更喜欢一个喜剧性的大团圆结局。

师:这里涉及到文化观念的差异,如有兴趣,课后可以继续研究。我在课前也就这个寓言进行了联想,还写了两则提纲。我们一起来看。(屏显)

“撑腰体”走红,闪了谁的腰?(提纲一)

“校长撑腰体”红极微博。北大副校长说:“你是北大人,看到老人摔倒了你就去扶。他要是讹你,北大法律系给你提供法律援助,要是败诉了,北大替你赔偿!”

智慧老人设计除掉恶狼,救了东郭先生。

虽然这两件事一实一虚,一古一今,但北大副校长和智慧老人为正义“撑腰”都是作为民间力量出场的,而正义方又都处于弱势地位。

“撑腰体”的走红,折射出的是法律的局限与道德的无奈。

东郭先生和贾赦(提纲二)

东郭先生虽然知道狼是害人的,但看到它可怜,还是救下了它,谁知却差点送命。

孙绍祖在街上调戏一女子,谁知那女子竟是忠顺王宠妾。孙绍祖向贾赦求救。贾赦在孙绍祖写下五千两银子的欠条后,才出面化解此事。后来,贾赦将女儿迎春许配给孙绍祖。迎春嫁去后横遭摧残,最终凄惨死去。

宝玉说“大老爷也真有点像东郭先生了”,是被贾赦愚弱伪善的外表欺骗了。其一,东郭先生救狼,仅为救狼,没有其他企图;而贾赦救孙绍祖,却是为五千两白银。其二,东郭先生面临恶狼的迫害时,仅是一味苦求,并未想到拉别人替自己垫背;而贾赦为了与虎谋皮,不惜牺牲亲身女儿。

因此,最该提防和打击的倒是那些披着善良外衣的“伪东郭”。

师:这两则提纲的部分(下划线)都是比较分析的文字,你发现它们在思维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生:提纲一先说不同再说相同,提纲二先说相同再说不同。

师:你很聪明。如果用简练的语言来概括,就是异中求同和同中求异。

(板书:异中求同、同中求异)

师:提纲的最后一节都是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提炼出的观点。你们发现这两个观点句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生:都写得比较精辟。

师:是的,最后提炼的观点应该有一定的深度和新颖度。

(板书:深、新)

师:现在,同学们对“在比较中发现”这种方法应该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了吧?我们可以先以参照物为圆点进行发散联想,寻找有可比性的事物、现象,然后异中求同或同中求异,进行比较分析,最后提炼出有普遍意义的观点来。

下面请同学们仍然就《东郭先生和狼》这则寓言,在刚才交流的基础上,选好比较对象,再度思考,写一段比较分析的议论性文字,不少于100字。

(学生写作片段,写完后与周围同学交流。)

师:现在,我们全班交流。有愿意读自己的作品的人吗?

生:我觉得东郭先生是有爱心的,但他的自我安全意识不够强烈。而智慧老人就不一样,他能运用自己的智慧,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除去恶狼,保护了自己和东郭先生。所以,我认为,救人是好事,但我们必须在救人的同时保护好自己。

(学生鼓掌)

师:大家都鼓掌了,说明都很认同。我请一位同学来评价一下。

生:她的见解很独到。

师:她的见解是什么?

生:救人的时候也要增强安全意识。

生:将东郭先生与智慧老人进行比较。

师:回答正确,说明你刚才听得很认真。

师:这位女同学的发言是在这个寓言内部找出对象进行比较,这倒是我上课前没有想到的。谢谢你!

生:我是将狼与马加爵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的。他们其实都是受害者,狼是想去害人然后自己受害,而马加爵是自己受害然后去害人。我觉得不仅是需要感化狼,而是应该从源头上去思考,去感化那些使马加爵变成狼的人。(学生鼓掌)只有这样,整个社会才能向善的方面发展。

师:同学们都鼓掌了,谁来说说好在哪里?

生:他的观点很新颖。我们都没有想到从“是什么使人变成恶狼”这个角度去思考。

师:我也认可你的评价。刚才这位同学的比较角度很新,观点也很独到。

生:我想起了社会上经常发生的一些“彭宇案“。比如南通大巴司机救老太却被老人反咬一口,幸亏车上的摄像头还了司机一个清白。所以,现在很多人在面临摔倒的老人需要被搀扶时,往往选择明哲保身,大家都不愿成为东郭先生。

师:其实,东郭先生在救狼的时候倒没有想得太多。而我们现在面临需要帮助的对象时,往往要三思而后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生:主要是担心被讹诈。

师: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有一些老人会成为恶狼,竟然反咬恩人?

生:可能是担心医药费太贵,家庭负担增加。

师:的确,老人难扶是一个需要我们正视的社会问题。而在一个良好的社会里,面临需要帮助的对象,我们不应该一思再思三思,最后,还是不行动。还有一些同学想发言,可惜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同学们可以课后继续交流。

狼三则其一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红斑狼疮 中医病名 古代医籍

    红斑狼疮主要分为盘状红斑狼疮(dle)和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其间还有播散性盘状红斑狼疮、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scle)、深部红斑狼疮等亚型。1851年 cazenave 首次提出红斑狼疮这一医学术语时,是指盘状红斑狼疮而言。我国古代医籍中并无与此雷同的病名,但根据其病因、病机及症状仍有类似的记载。由于当时诊疗技术的客观条件限制,而且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临床表现变化多端,未能将其确切命名和归属,以致今人在论及红斑狼疮的理、法、方、药时各持己见,莫衷一是。 现代 中医一般将dle归于“皮肤病”范畴,而将sle归纳到“风湿病”范畴中,或笼统地称为“痹病”、“痹证”。多种疾病,一种命名,难免概念模糊,于临证带来诸多不便。今不揣浅陋,对红斑狼疮古名略作追溯。

    根据病因命名

    日晒疮  明代申斗垣在《外科启玄》中最早提到,其病因乃由“三伏炎天,勤苦之人,劳于工作,不惜身命,受酷日晒曝”而成。红斑狼疮患者有不少是因受酷日曝晒而起,约60%的患者有光过敏现象,避免紫外线直接照射是防止光过敏的有效 方法 。然而,据此就将“日晒疮”与“红斑狼疮”对应起来难免有些牵强。光过敏无特征性,并非所有光过敏患者均患有红斑狼疮,而且也并非所有的红斑狼疮患者有光过敏。“日晒疮”病机“非血气所生也”,另从申氏所列的方药“内宜服香茹饮加芩连之类,外搽金黄散制柏散青黛等药”看,“日晒疮”似乎与现代医学的日光性皮炎更为吻合。

    肾脏风毒  肾脏风毒乃风邪客于肾经,久而不去,遂酿成风毒之邪,风毒上攻下注,而引起寒热、疼痛、浮肿或生疮疡等症。sle表现主要有不规则发热、游走性关节疼痛、肿胀、多形性皮损、斑疹散发、时隐时现。而中医所言风毒特点是易袭阳位,伤人体上部及体表,病位游走,游走性关节痛,肌肉痹痛,风疹、疮疡、瘙痒,时隐时现。另外,风毒之邪也常可致眩晕、振颤抽搐、颈项强直等症。风毒之邪又常兼夹其他病邪伤及他脏。《普济方·肾脏门》曰:“夫肾脏风毒流注腰脚者,其状腰脚沉重,筋脉拘急,或作寒热、或为疼痛、或发疮疡是也。”并引用《和剂方》“磁石丸”治“肾脏风毒上攻头面浮肿……瘾疹生疮,百节疼痛,皮肤麻痹”。虽然“肾脏风毒”之称更加侧重于病因病机一面,但其临床表现与sle损及肾脏的症状相近。

    根据病机命名

    阴阳毒  早在东汉时期张仲景《金匮要略》中,就描述过“阴阳毒”,曰:“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阴毒之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隋代《诸病源候论·时气阴阳毒候》载:“此谓阴阳二气偏虚,则受于毒。若病身重腰脊痛,烦闷,面赤斑出,咽喉痛,或下利狂走,此为阳毒。若身重背强,短气呕逆,唇青面黑,四肢逆冷,为阴毒。或得病数日,变成毒者;或初得病,便有毒者,皆宜依证急治。失候则杀人。”从张仲景和巢元方所论“阴阳毒”的症状及预后来看,颇似系统性红斑狼疮之活动期。唐代孙思邈进一步详述了四时五脏阴阳毒证治,皆以发热为主,伴见发斑、舌破、关节疼痛等症。其后,宋代名医庞安时在《伤寒总病论》卷三中专列“阴毒证”、“阳毒证”两篇,并分别以升麻汤、甘草汤主之。后世医家对该病还有不少阐述,是sle中医病名中资料最为详实的名称之一。

    发斑  从引起红斑狼疮出现各种皮疹的病因出发,sle又有“温(瘟)毒发斑”、“热毒发斑”、“血热发斑”等名称。近代朱仁康认为“温毒发斑”类似sle,其病因为心经有火,脾经积热或肾阴不足,水亏火旺,热盛成毒,毒热走于营血而致。《诸病源候论·温病发斑候》指出:“夫人冬月触冒寒毒者,至春始发病。病初在表,或已发汗、吐、下而表证未罢,毒气不散,故发斑疹。”“又冬月天时温暖,人感乖戾之气,……至夏遇热,温毒始发于肌肤,斑烂隐疹,如锦文也。”并由此开创了“发斑”论之先河。

    在 治疗 上,晋代葛洪《肘后方》载治疗“温毒发斑”的黑膏方,有凉血(营)解毒,透斑外出的作用。明清时期的温病学派对斑疹倍加重视,其认识也渐趋深化。叶天士认为“斑疹皆是邪气外露之象”。吴又可在《温疫论·发斑》中说:“邪留血分,里气壅闭,则伏邪不得外透而为斑,若下之,内壅一通,则卫气亦从而疏畅,或出表为斑,则毒邪亦从而外解矣。”叶霖认为:“伏气温毒发斑,热毒甚而内结,……若仅以犀、地、膏、连,扬汤止沸,不能去其病,设欲釜底抽薪,非加大黄不可。盖里气一通,表气亦顺,化炎为清凉矣。”叶氏所述对后世临床治疗具有很大的启发性。

    伏气温病  sle患者约有92%以上出现发热,其中约70%的患者以发热为初发症状而就诊,并可出现斑疹、关节痛、疲乏等症,与中医伏气温病起病时见里热炽盛、发热、斑疹显露等特征相吻合。清代吴鞠通认为:“温病最善伤阴”,在温病的 发展 过程中,几乎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伤阴现象,而阴精乃是人体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故又云:“若留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并将顾护阴精贯穿于治疗温病的始终。在论述斑疹的用药禁忌时指出:“斑疹用升提则衄,或厥,或呛咳,或昏痉;用壅补则瞀乱。”《温病条辨》卷三所列青蒿鳖甲汤乃治疗温热余邪深伏阴分的著名效方,至今为临床所习用。

    根据症状命名

    皮疹是红斑狼疮最常见的临床表现,约80%左右的患者会出现各种不同类型的皮肤损害。因此,以皮疹特征来命名红斑狼疮是造成其病名繁多的关键因素之一。

    鸦疮  在明代《疮疡经验全书·鸦疮》中说:“鸦者,久中邪热,脏腑虚寒,血气衰少,腠理不密,发于皮肤之上,相生如钱窍,后烂似鸦,日久损伤难治。”朱仁康认为盘状红斑狼疮类似“鸦疮”,由于肝郁气滞,血瘀凝聚成斑。

    红蝴蝶疮  为近代医家根据sle面部特有的蝴蝶形红斑而提出的新病名,另外也有称为“红蝴蝶丹”、“蝴蝶斑”或“红蝴蝶斑”者, 目前 已广泛 应用 于中医临床命名[1~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1994年6月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以“红蝴蝶疮病”作为sle的中医病名。

    赤丹  《诸病源候论·赤丹候》:“赤丹者,初发疹起,大者如连钱,小者如麻豆,肉上粟如鸡冠肌理。由风毒之重,故使赤也。”据此候之描述,与狼疮的红色丘疹、斑丘疹和红斑而不痒很相似。《外台秘要》卷三十:“《肘后》疗面目身体卒得赤斑或黑斑。如疮状;或痒瘙之,随手肿起,不急疗之,日甚杀人,方用羚羊角煎。”

    马缨丹、流皮漏  两者均为近代所创之新病名,前者类似sle,而后者类似dle,现已很少应用于临床。

    鬼脸疮  慢性盘状红斑狼疮通常毁坏面容,根据这一特征,北京赵炳南教授最早提出盘状红斑狼疮为“鬼脸疮”,指出其病因病机为标实本虚,阴阳不调,上火下寒,上实下虚,经络阻隔,气血凝滞,并以秦艽丸为主方,根据病人不同证型辨证施治。另外,由于红斑狼疮皮疹好发于面部,有人认为“颧疡”、“颧疽”亦属于红斑狼疮。 参考 《疡医准绳》和《疡科选粹》中的 文献 记载,两证均由风热而生,发于颧骨类处,不论左右,由小而渐大如榴,初起红,浮肿疼痛,七日即溃,用仙方活命饮 治疗 。显然此二证为发于颧部的痈疽,与红斑狼疮的面部皮疹并不完全相符。“血风疮”、“面游风”则系某些瘙痒性皮肤病。

    其他  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表现复杂,不仅损伤皮肤出现各种皮疹,还可累及多个脏腑。故在其对应的中医病名上千差万别,以致难以以某一种或某一类病名来概括。如多关节疼痛是“痹病”、“周痹”,有肾炎、肾功能损害属“水肿”,有肝脏损害属“黄疸”、“胁痛”,有急性心内膜炎、心肌损伤者属“心悸”,有胸水者属“悬饮”,表现神志异常者,可称为“癫狂”、“痫证”等。总之,由于病情的 发展 阶段不同,累及的脏腑各异,可有不同的名称。但对于sle的中医命名,尚缺乏能反映本病内涵的统一的认识,因此沈丕安教授[4]结合临床经验体会,提出了“斑痹”的新病名,值得借鉴。

    小  结

    红斑狼疮是一种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本病可出现多种自身抗体,从而造成机体的免疫功能紊乱,这是红斑狼疮的“本质”所在。反映在“标”上则为结缔组织病变,包括皮肤、粘膜、肌肉、血管、浆膜的炎症;有各系统和器官的表现,也可出现全身症状。一般dle、scle以皮损表现为主,而sle则常伴随全身各系统器官的症状。纵观以往的中医命名可以发现,古代医家尤其重视红斑狼疮的皮肤表现,如“温毒发斑”、“红蝴蝶”、“鸦疮”、“赤丹”等病名,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红斑狼疮的特征性表现,但由于当时缺乏有效的检测手段,所反映的病情往往很局限,有时一种命名包含 现代 医学中的多种疾病,而且在不分型的情况下很难把握病情和预后。因此,将中医病名进行规范化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①便于学术交流,在彼此借鉴的基础上促进中医治疗红斑狼疮的发展;②规范临床,以利于临床医生准确把握患者的病情和预后;③使中医能与西医同步发展。虽然祖国医学并未确切论述红斑狼疮的理法方药,但临证时我们不妨借鉴古人治疗上述各病的宝贵经验,取各家之长,并结合现代 科技 ,以期开辟一条治疗红斑狼疮的新途经。

【参考文献】

狼三则其一范文第5篇

关键词:唐诗;狼;意象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573(2011)04-0074-0

中国文学典籍中很早就有狼意象的记载,如《诗经》、《礼记》、《左传》、《国语》、《竹书纪年》、《山海经》等。唐朝以前,狼意象在更多的情况下是作为恶的象征出现的,但同时也存在着对正面美好事物的比喻、象征义;至唐朝,狼的正面喻意基本消失,狼意象开始趋于单一化,“凶残、贪婪、不仁”逐渐积淀成为狼意象的本质内涵。

从《全唐诗》看,唐诗中出现狼意象的诗歌有二百余首;诗人有沈期、张说、岑参、高适、王昌龄、皎然、李白、杜甫、刘禹锡、孟郊、韩愈、柳宗元、元稹、白居易、司空图、杜牧、李商隐、温庭筠、皮日休、陆龟蒙、徐夤、贯休、寒山、齐已、李煜等一百余位;狼意象有狼戾、豺狼、豺与狼、虎狼、虎狼窟、饿狼、贪狼、狼烟(火)、狼狈、狼贪、能语狼、狼抗、狼心、狼地、封狼等。凭借众多诗人及其诗歌作品的影响,“凶残、贪婪、不仁”逐渐成为狼意象的基本内核,并凝聚成一个颠扑不破的稳定结构。从狼意象所体现的内涵来看,唐诗中的狼意象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邪恶、凶残、暴虐的外族入侵者

唐朝虽是封建社会的黄金时代,但仍面临着外族入侵的威胁,边患不断:西与吐蕃,北与突厥,东与高丽,南与南昭战而和,和而战,边境未曾有过真正的安宁,因此边患题材自然而然地进入到诗歌创作领域。面对外族的入侵,诗人表现出极大的愤慨之情,如李白《横吹曲辞・幽州胡马客歌》“天骄五单于,狼戾好凶残”;杜甫《释闷》“四海十年不解兵,犬戎也复临咸京……豺狼塞路人断绝,烽火夜照尸纵横”;皇甫冉《太常魏博士远出贼庭江外相逢因叙其事》“烽火惊戎塞,豺狼犯帝畿”;温庭筠《过孔北海墓二十韵》“鸾凰婴雪刃,虎狼犯云屏”。在诗中,诗人把入侵者邪恶、凶残、暴虐的行径生动刻画了出来,控诉了入侵者的残暴罪行。

(二)祸国殃民的叛逆者

在封建社会,叛逆者被视为威胁皇权统治的头号大敌,国家的逆贼。“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由盛入衰的转折点,从此大唐帝国一蹶不振,中央政权削弱,藩镇逐渐强大,社会开始动荡不安,人民生灵涂炭,妻离子散。面对残破的山河,凄清的家园,亲友的别离,爱国诗人无不怀揣一颗忧国忧民之心。如李白《古风》“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杜甫《遣兴五首》“避寇一分散,饥寒永相望。岂无柴门归,欲出畏虎狼”;杜甫《王命》“汉北豺狼满,巴西道路难”。在这些诗歌中,诗人们把“叛逆者”比作“豺狼”、“虎狼”,以喻其邪恶、凶残、暴虐的内在本质,进而揭露出叛逆者祸国殃民的罪行。

(三)凶狠、贪残的统治者

中国文学中自古就有将苛政者比作猛兽的典故,如《礼记》就载有“苛政猛于虎”的故事。无独有偶,唐诗中也有类似的诗作,如齐已《西山叟》“西山中,多狼虎,去岁伤儿复伤妇。官家不问孤老身,还在前山山下住”。唐朝中后期,赋税名目繁多,人民生活苦不堪言。诗人心忧百姓,痛恨朝廷昏聩,写出了一系列反映民生苦楚、揭露统治者横征暴敛的优秀诗篇。如白居易《杜陵叟――伤农夫之困也》“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杜牧《郡斋独酌(黄州作)》“太守政如水,长官贪似狼”;郑愚《醉题广州使院》“数年百姓受饥荒,太守贪残似虎狼”。贪官污吏一味横征暴敛,不顾劳苦大众的死活,如“豺狼”、“虎狼”敲骨吸髓般榨取劳动人民的果实,诗人无不视其为贪无人性的食人猛兽。

(四)边疆战事

在古代传递军情中,狼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狼烟被赋予了特定的内涵,专指边疆战事。烧狼粪发烟报警之说最早出现于唐人段成式的《酉阳杂俎・广动物》“狼粪烟直上,烽火用之。”宋末元初的胡三省在《资治通鉴音注》中引用宋人陆佃《埤雅・释兽》中的话:“古之烽火用狼粪,取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斜”。唐代边疆战事不断,“狼烟(火)”频繁充斥着人们的视线。有诗为证,如鲍溶《赠李黯将军》“细柳连营石堑牢,平安狼火赤星高”;顾非熊《出塞即事二首》“此处游人堪下泪,更闻终日望狼烟”;薛逢《狼烟》“三道狼烟过碛来,受降城上探旗开”等。于是,在那崇山峻岭间座座烽火台上升起的狼烟(火),成为传递军情的有效手段。

(五)具有贬义色彩的普遍象征义

唐诗中另有一类狼意象,与入侵者、叛逆者、暴政者不同的是,这类意象更具有普遍的象征义。如李咸用《公无渡河》“见溺不援能语狼,忍听丽玉传悲伤”,“能语狼”指心肠狠毒的人;李翰《蒙求》“周嵩狼抗,梁冀跋扈”,“狼抗”指人性的傲慢、暴戾。对于残忍的人来说,狼就是他们最好的象征符号。又如柳宗元《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柏梁天灾武库火,匠石狼顾相愁冤”,“狼顾”指狼行走时,常转过头看,以防袭击,用来形容人有所畏惧;李中《酒醒》“杯盘狼藉人何处,聚散空惊似梦中”,“狼藉”一词用来形容乱糟糟的情况;贾至《自蜀奉册命往朔方途中呈韦左相文部房尚书门下崔侍郎》“衣冠陷戎寇,狼狈随风尘”,“狼狈”指人窘迫的样子,在此,狼又成了描写人神态的象征符号。

除上述五类意象外,唐诗中另有一类中性色彩的狼意象,这类意象既可以指代地名、兵器、时间,又可以指河流,如杜甫《大历三年春白帝城放船出瞿塘峡久居夔府将适江陵,漂泊,有诗凡四十韵》“鹿角真走险,狼头如跋胡”,“狼头”特指险滩名;柳宗元《南省转牒欲具江国图令尽通风俗故事》“圣代提封尽海,狼荒犹得纪山川”,“狼荒”指荒远的边地;李贺《长平箭头歌》“白翎金雨中尽,直馀三脊残狼牙”,“狼牙”指三脊形的箭头;王昌龄《春怨》“音书杜绝白狼西,桃李无颜黄鸟啼”,“白狼西”指暮春时节;长孙佐辅《横吹曲辞・关山月》“始经玄兔塞,终绕白狼河”,“白狼河”指今辽宁省境内的大凌河,因发源于白狼山而得名。

综上述,唐诗中狼的正面寓意已经消失,除少数中性色彩的意象外,狼意象基本上已经被“凶残、贪婪、不仁”的文化内涵所替代。

唐代许多著名诗人,如李白、杜甫、岑参、高适、王昌龄、刘禹锡、孟郊、韩愈、柳宗元、元稹、白居易、杜牧、李商隐等都在诗中写到狼,于是,狼意象便以特定的文化内涵,在唐诗歌中积淀了下来。唐代狼诗对后代文人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对宋元时期文学的影响

宋元时期,由于外族的不断入侵和残暴统治,致使人们对狼“凶狠、贪婪”本性的认识进一步深入。尤其在宋朝,狼在人心目中,就是凶恶、狠毒的猛兽。如:

烽火连营家万里,漠漠黄沙吹雾。莽关塞,白狼玄兔。如此江山俱破碎,似输棋,局满枰无路。弹血泪,迸如雨。(吴泳《贺新凉:送游景仁赴夔漕》)

山之下,江流永;江之外,淮山暝。望中原何处,虎狼犹梗。(吴潜《满江红:齐山绣春台》)

狼吻不甘春哨衄,马蹄又踏寒滩入。向下洲,一鼓扫群胡,三军力。(李曾伯《满江红:得襄阳捷》)

赵魏胡尘千丈黄,遗民膏血饱豺狼。(陆游《题海首座侠客像》)

宋朝自建国到灭亡,始终面临着胡人政权的威胁,战争不断,人民生灵涂炭,反映在作品中,则是对胡人的咒骂。诗人如此这般痛骂胡人,与胡人自认为是狼种有很大关系。胡人对狼的崇拜,强化了汉人对胡人的厌恶心理。宋代徐铉《稽神录》载:“晋州神山县民张某妻,梦与一黄褐衣人交,已而妊娠,生二狼子”,这里又把狼视为一种之物。在“万恶淫为首”的文化意识中,无疑给本来已经十分丑恶的狼形象,又涂了一层黑墨。《元史・五行志》载:“至正十年,彰德境内狼狈为害,夜如人形,入人家哭,就人怀抱中取小儿食之”,这里的狼意象在凶残之外,又多了一层狡诈。这样,狼便以凶狠贪婪为内核,、狡诈、不仁为内容,构成了一个标志着罪恶的文化意象,频繁出现于文学中。

(二)对明清以降文学的影响

明清以降的文学中,狼的普遍意义则是象征“凶狠残暴”的“歹人”。如《中山狼传》讲述的是: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揭露了狼恩将仇报、阴险狡诈的本性,警戒世人不可怜悯狼一般的恶人。《聊斋志异・梦狼》讲述的是白翁长子在南方为官多年音讯全无。一日白翁梦入其子官署,但见群狼当道,其子则扑地化为虎。蒲松龄感叹道:“窃叹天下之官虎而吏狼者,比比也。即官不为虎,而吏且将为狼,况有猛于虎者耶!”其批判一针见血,发人深思。《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四云:“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作者讲完故事感叹道:“……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以此告诫世人,狼子野心般恶人不管一时间怎样的伪善,其阴险、狡诈的本性迟早会暴露!

(三)对民间文学的影响

有趣的是,在中国成语中,狼往往与其他动物“联袂出场”,扮演着各种不光彩的角色,诸如“狼心狗肺”、“鹰视狼顾”、“鼠窜狼奔”、“狼虫虎豹”、“狼奔豕突”、“狼猛蜂毒”、“拒虎进狼”、“虎穴狼巢”、“豺狼当道”、“官虎吏狼”、“狼狈为奸”等均带有贬义色彩;在中国歇后语中,狼的形象亦不光彩,如“狼装羊肥――不怀好意”、“狼行千里吃肉――本性难移”、“狼窝里养孩子――性命难保”、“狼看羊羔――越看越少”、“狼狐断道――又狠毒又狡猾”、“狼给羊送寿礼――用心险恶”、“东郭先生救狼――自找苦吃”、“狼吃狼――冷不防”等;在中国谚语中,狼的形象更是糟糕透顶,如“狼肚子里没有好心肝”、“狼行千里吃人,狗到天边吃屎”、“狼给羔羊领路最危险”、“可怜狼的人要被狼吃掉”等。可见,在中国民间文学中人们对狼的印象同样坏到了极点,一提到狼,人们便将其与贪婪、凶残、狡诈联系在一起。

人与狼的关系主要取决于特定的历史状况和文化塑造,在华夏民族的文化意识中,狼最初作为动物的存在意义逐渐减弱,而作为引申、假借、象征的意味逐渐不断增强,最终沦落为恶魔的象征。在唐以后的文学中,狼意象得到了更为普遍的反映,渗透到人们思想认识的方方面面。狼意象在中国人心目中,越陷越深,越抹越黑,沦落为不可救赎的恶魔化身,成为“凶狠、贪婪、不仁”的符号象征,并积淀成为一种稳定的心理定势。

唐代诗人经常在诗歌中提到狼这一意象,并凝固成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事物,笔者认为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与狼的本性有关

《现代汉语规范字典》中关于狼的解释:“哺乳动物,形状很像狗,面部长,耳朵直立,尾巴下垂,毛色通常为背部黄灰色,略混黑色,胸部带有白色。昼伏夜出,性凶暴残忍,常袭击各种动物,也伤害人畜,是畜牧业的主要害兽之一。”① 据此剖析开来,首先,从外貌特征来看,狼嘴尖、口阔、眼斜、耳竖,令人望而生畏;其次,狼性情贪婪、狡诈、凶残,令人谈之色变;再次,长期以来,人在与自然的搏斗中,狼被公认为威胁人类生存的害兽,被视为人类的“敌人”。此外,狼的嗥叫也令人心惊胆颤、毛骨悚然。可见,狼被视为阴险、狡诈、嗜血成性的危险动物,不无道理。

(二)与邪恶者的本性有关

在唐人眼里,周围的游牧民族(突厥、吐蕃、契丹、南诏等)嗜血成性,茹毛饮血,甚至食人,狼性渗透到了他们的血液与气质之中。生存环境的恶劣致使游牧民族“在广袤的大地间,在强大的自然面前,在充满杀戮与掠夺的暴力的生命进程中,……渴望有狼的力量……从而保护自我,征服他者。”② 以唐朝北方的劲敌突厥为例,这是一支具有狼的战略战术、智慧和凶猛性格的草原狼性骑兵,时常打着狼头军旗,伺机出兵骚扰唐朝边境,掠夺财物。王涯《从军词三首》“燕颔多奇相,狼头敢犯边”;高适《部落曲》“雕戈蒙豹尾,红旆插狼头”,诗句中“狼头”就指突厥。于是,那猎猎战旗上招展的狼头,那重重关隘前升起的狼烟,那漫漫沙场上凄厉的狼嗥,都成为了唐人心中最恐怖的梦魇。故唐人具有根深蒂固的“仇狼”情结,视狼为贪婪、暴虐、邪恶、不仁的象征。相较而论,祸国殃民的叛逆者、凶狠贪残的统治者和居心叵测、心术不正之徒与外族入侵者同是一丘之貉,均被世人视为邪恶的化身,罪恶的力量,前者不外是“披着羊皮的狼”罢了。

(三)与唐代诗人的丰富想像有关

中国文学素有“立象以尽意”这种传统的表情达意的独特方式。《周易・系辞上》中说:“‘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即是说,语言不能完美地表达出人的“意”,它只有借助于各种具体生动可感的“象”,才能言说出作者想要抒发的无尽之意。狼贪婪、狡诈、凶残、不仁的本性,很容易使诗人将其与外族入侵者、叛逆者、统治者等邪恶者联系到一起。现实中他们本性上是相通的,诗人在进行诗歌创作时便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将二者进行意义关联,从而缔造出意蕴深厚的狼意象。邪恶者本性中留存着狼性的基因,不仅像其他动物一样惨无人性,并且还自相残杀。于是,贪婪的饿狼、凶残的豺狼、残暴的贪狼、凶恶的虎狼、狠毒的能语狼,无不是邪恶者丑陋面目的生动写照。

(四)与唐代诗人所处的时局及时代精神的影响有关

唐朝与突厥、吐蕃、契丹、南诏等部族,都曾发生过大规模的武装冲突。唐朝最大的劲敌来自北方强大的突厥,突厥自认为是一个狼种的集团,对狼至为崇拜,奉狼为其民族神圣的图腾物。突厥生活在草原,他们生性凶悍而好战,像一只时刻等待捕杀猎物的饿狼一样,伺机出兵骚扰唐边境,掠夺财物。反映在作品中,以突厥为代表性的外族就打上了“豺狼”、“豺与狼”、“虎狼”、“饿狼”、“贪狼”、“封狼”的烙印。

另一方面,唐代社会尚武之风弥漫于整个社会,激励军功的政策,刺激着文人为求取功名而转战疆场,义无返顾。“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③成为许多人的理想。于是,不绝如缕的军功崇拜意识在大量的诗文中得以反映。如:李白《登邯郸洪波台,置酒观发兵》“我把两赤羽,来游燕赵间。天狼正可射,感激无时闲”;白居易《河阳石尚书破回鹘迎贵主过上党射…称叹不足以诗美之》“须知鸟目犹难漏,纵有天狼岂足忧”。诗人豪情万丈,表达了战胜邪恶的决心,这种意气生发的进取精神演绎成了铿锵有力的爱国情怀。

由此可见,狼之所以在唐代诗歌中频繁出现,除与狼的本性,外族入侵者、叛逆者、统治者等邪恶者的本性,唐诗人的丰富想像有关之外,还与唐诗人所处的时局及时代精神的影响有关。其实,狼意象除了在唐诗中频繁出现外,在唐代其他文体也有体现,如欧阳询主编的类书《艺文类聚》、戴孚的志怪传奇《广异记》、张读的传奇小说《宣室志》、段成式的笔记体小说《酉阳杂俎》等。

注释:

①李行健主编:《现代汉语规范字典》,语文出版社,2004年6月版,第232页。

②刘振伟:《狼祖神话链的表象与本相》,《西域文史》(第四辑)2009年12月版,第190页。

③王启兴主编:《校编全唐诗》,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1月版,第741页。

参考文献:

[1]【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2]【清】蒲松龄.聊斋志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3]温端政,沈慧云主编.通用成语词典[Z].北京:语文出版社,2002.

[4]姜戎.狼图腾[M].北京: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

[5]温端政,等编著.中国谚语大全[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

[6]殷国明.漫话“狼文学”[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6.

[7]汪丹,莫郁.狼道蚁道[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7.

[8]刘毓庆.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狼族神话与中国文学中之狼意象[J].民族文学研究,2003,(1).

[9]刘毓敏,柳杨.古今中外闲话狼[J].生命世界,2004,(4).

[10]马建章,杨广涛,马逸清.中国狼文化研究[J].野生动物,2005,(2).

[11]马友不.狼图腾与中国文学中的狼意象[J].甘肃农业,2006,(7).

[12]何婧.原始的呼唤――《狼图腾》中的狼意象引发的人性思考[J].安徽文学,2007,(2).

[13]丁侃.唐前期文人的军功崇拜意识――以诗文为证[J].南方论刊,2007,(3).

Analysis of Implication of Wolf in the Tang Poetry

Li Zhilei

相关期刊更多

临床皮肤科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凉山文学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共凉山州委宣传部

安徽文学论文集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安徽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