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销售策略规划

销售策略规划

销售策略规划

销售策略规划范文第1篇

一、背景介绍

D公司是国内一家著名的日化企业,在与世界500强的宝洁、联合利华等外资企业,长达近20年的竞争中不落下风,已经成为国内牙膏行业的扛鼎者。虽然D公司目前已经是股份公司,但因其是从国有企业改制而来,在做年度营销规划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二、主要问题

首先,整个营销规划缺乏系统性。营销中心没有整合所有资源,缺乏系统规划,使得各个部门各自规划本部门的年度工作,甚至市场部、销售部与销售支持部门之间的年度规划出现很大的分歧;

其次,目标与策略、行动计划缺乏逻辑联动。目标与策略的制定缺乏逻辑关联,目标的实现就成空谈;营销策略也缺乏行动计划的支撑,行动计划在实施的时候就显得尤为混乱;

第三是目标单一,非营销目标。目标仅仅是简单的销售目标,非营销目标,没有市场目标、销售过程目标等,没有形成整体的目标体系;

第四,策略与行动计划混合。有些策略像行动计划,缺乏提炼,策略难以指导行动计划;而有些行动计划不够详细,更像营销策略,无法落地,更难考核和实施。同时行动计划没有落实到责任人。

最后,营销预算难控制,缺乏规划。在做预算时,费用名目不统一,归口困难;而且因为名目混乱,整个营销预算难以控制,不知道哪些费用该多,哪些费用该少;在使用费用时,又过于谨慎,导致年初费用过紧,年底费用过松的局面。

三、指导思想

为了改善年度营销规划的问题,我们与D公司就年度营销规划形成咨询合作。我们针对D公司的状况,提出了以下的合作指导思想。

1、长期合作

因D公司的年度营销规划问题由来已久,同时限于体制因素,要进行彻底的改善其年度规划问题,需要长期合作。我们签订三年合作期限,在第一年以我们为主,D公司为辅来进行年度规划;第二年则是双方共同进行年度规划;第三年则以D公司为主,我们为指导来进行年度营销规划。

从后面实际运作情况来看,三年的合作很好的解决了D公司的长期所积累的问题,取得非常显著的效果。

2、逐年递进提高年度营销规划水准

第一年,由粗放化到标准化。改变以往每个部门各自进行营销规划的局面,建立一套适合D公司的标准化年度营销规划,注重年度营销规划的系统性和标准性。

第二年,由标准化到精确化。精确化表现在年度规划的目标、策略和行动计划的精确性,符合D公司当年的实际情况,注重年度营销规划的精确指导。

第三年,由精确化到精细化。精细化就更注重年度营销规划对区域的参与和指导性,注重为年度营销规划在执行中提供保障。

四、项目运作

第一年,标准化

在与D公司管理层进行深度访谈和D公司以往年度营销规划的研究分析后,我们针对D公司的现状,采取了几大措施,将D公司的年度营销规划由粗放化转变为标准化。

措施一:强调并明确年度规划的意义和原则。

年度营销规划对D公司的意义而言主要在于:通过年度营销规划,D公司能够将公司营销战略思想转变为营销策略;能够明确第二年公司整体发展策略和营运目标;能够明确各个部门/中心的年度目标和匹配资源;能够明确各个部门/中心的年度行动计划;能够指导有效指导各个部门/中心的运作,使得公司在第二年能够系统进行营销工作。

为制定好年度营销规划,我们特地针对D公司的情况,拟定以下年度营销规划的原则

1、 由上而下的原则,

从公司到营销中心;从营销中心到各个部门;从销售部到各个区域,保证年度营销思路、目标、策略和行动计划能够逐级得到分解和落实。

2、 系统整合与总分结合

改变以往各自规划的局面,从公司整体来规划年度营销工作,既有营销部门,也有生产、财务等部门参与其中;首先确定营销中心的目标、策略和总的资源,然后各个部门根据营销中心的目标、策略和资源,分解各自部门的目标,并制定策略和行动计划。

措施二:确定目标体系

1、 目标体系完善

除销售量和销售额目标外,还增加了市场目标,包括:品牌目标、产品推广目标;销售过程目标,包括:终端渠道目标、客户发展目标、区域市场发展目标。从而形成一个系统的营销目标,而非简单的销售量(额)的目标,也便于对目标完成的过程控制

2、 规范目标确定,改变简单的行政命令。

D公司以往的目标确定是根据公司的行政命令,带有“拍脑袋”的性质。该如何确定年度目标?我们认为应该从行业趋势、公司整体业绩和各个部门的工作业绩来分析出D公司面临的内外情况,然后根据这些情况再确定年度营销目标。我们根据AC尼尔森数据及D公司前一年的销售数据,分析整个牙膏行业的趋势和D公司的营运状况;并分别回顾销售部、市场部、销售支持部门的工作业绩;运用SWOT分析模型,分析D公司的优劣势,机会与威胁,确定出来年的营销指导思想和方向,并将之转化成年度营销目标。

措施三:围绕目标,制定策略和行动计划

年度营销规划中目标确定后,更核心的工作就是确定营销策略和行动计划,这是年度营销规划的重中之重。

首先是营销中心的目标、策略和主要营销事项的制定。由于我们确定了完善的目标体系,我们制定营销策略就围绕目标的达成而拟定。分别拟定了市场策略,包括:品牌发展策略、产品推广策略、助销推广策略;销售策略:包括客户发展策略、终端渠道发展策略、区域市场发展策略、销售管理策略。这些策略都必须围绕目标而定,且策略是高度概括的一段话,而非细致的行动计划描述。在策略制定后,我们再围绕策略,制定营销中心的重大营销工作事项。这些事项是公司来年营销工作的重点,主抓这几项事项,将对目标达成起到50—60%的作用。而且这些事项既是支撑营销策略,也是对营销中心下辖各部门行动计划的指导。所以它们既不能够简单的概括,也不能够过于细致。

其次是各个部门的目标、策略和行动计划的制定。由于有了营销中心总的目标、策略和主要事项,各个部门根据目标分解和公司营销策略中 与本部门有关的策略,制定自己部门的目标、策略和行动计划。在部门的年度规划中,更注重对策略和行动计划的准确性和细致。

措施四:费用元年

因D公司之前的费用预算中存在名目混淆、预算使用过紧、过松的情况,我们从第一年开始规范其营销预算,故取名为“费用元年”。

1、 规范费用类别

根据营销过程,我们将费用分为三大类:基础费用、消费者品牌发展费用、渠道发展费用。其中基础费用是指:人员和行政费用,储运费用;消费者品牌发展费用是指线上、线下费用,包括媒体费用、推广活动费用等,亦是为了营销中“拉”的费用;渠道发展费用,包括传统渠道的返点、销售政策等费用,以及现代渠道的各种费用,销售人员的差旅费等。

在确定三大类费用后,我们再细化每个类别中的费用名目,从而做到费用报销、归口管理统一,为以后做费用控制和预算设定基础数据库。

2、 费用分配稳中求变

结合前三年费用分配经验,根据市场趋势和公司营销策略变化,对费用分配进行调整。总体来讲,要求稳中求变,不宜做大的改变,要求单项费用的变化不超过15%。

3、 主要费用相对集中规划

相比与外资公司,D公司的营销费用还是比较有限,为保证企业主要营销事项的达成,我们提出主要费用相对集中规划,将以往由地方规划的媒体费用、渠道费用集中到营销中心统一规划,保证资源的集中使用。

4、 过程监控,费用适度调整

建立季度监控考核系统,营销费用按照季度进行发放,做到适时的调整。

鉴于D公司在营销规划的不成熟,我们在第一年的标准化年度营销规划,主要分了以下几步来的操作

1、 我们提供营销中心的年度规划模板,集中分析数据,拟定出年度营销思路和方向。在确定思路和方向后,再与D公司一起讨论营销中心的目标、策略和主要事项,从而确定营销中心的年度规划。

2、 我们为营销中心下辖各部门提供模板,由各部门根据营销中心规划,在我们的辅导下,先拟定年度营销规划,然后集中讨论过堂。

3、 在确定各个部门的年度规划后,将之与营销中心的集结起来,即成为公司总部的营销规划。

第一年的营销规划的重点放在营销中心和下辖各个部门,各个销售区域的年度规划不作硬性要求。

第二年,精确化

在顺利完成第一年的年度营销规划后,D公司的管理层在营销规划中得到磨砺,无论是意识还是方法上都得到极大提升。因此第二年的年度营销规划,我们除了优化第一年的规划模板外,还着重抓了以下两点,以保证提升年度营销规划的精确化。

1、 增加策略讨论会

将第一年由我们完成的数据分析和营销思路、方向确定,拿到策略会上讨论、确定,并着重对由营销思路、方向转化成目标,公司的营销策略做重点讨论。扩大策略讨论会的参会人员,将公司的中层管理人员、部分省经理也纳入到会议中,共同讨论确定策略,以保证策略的有效性和精确性。

2、 年度规划的重点放在各部门和省经理一级

第一年的规划是将重点放在营销中心和各个部门的年度规划,才能够保证年度规划在总部的标准化。第二年要提升年度营销规划的精确化,我们提出要将重点放在各个部门的规划确定和省经理的年度规划。我们在制定公司总的年度规划时,吸纳部分省经理参与;其次是利用全国会议,对每个省经理的年度规划进行逐一“过堂”讨论,以确保各个省区年度规划的精确性。

第三年,精细化

D公司经过两年的年度营销规划咨询服务,更多省经理的参与,在今年开展的第三年营销规划中就显得游刃有余了。要达到提升年度营销规划的精细化,我们的指导思想是简化营销中心的年度规划,将更多精力放在重点区域的年度规划,落实重点区域更精细的年度规划。

1、 简化营销中心的年度规划

以往的营销中心年度规划要花费1个月左右的时间,在D公司年度营销规划越来越成熟后,我们提出简化营销中心的年度规划,其一,对营销中心的分析部分简化,不再面面俱到;其二,重点确定营销中心的目标、策略,对主要事项点到为止,不着展开规划,此部分由各个部门细化。

2、 精细化重点区域年度营销规划

对重点区域,由公司销售部负责人、省经理和我们的咨询顾问,共同到区域与经销商、分销商来拟定该区域的年度营销规划,详细落实区域的年度工作,逐步将优秀经销商纳入到年度营销规划体系中,与公司另外项目“厂商一体化”紧密结合,推动区域生意的发展。

销售策略规划范文第2篇

一、市场分析。

年度销售计划制定的依据,便是过去一年市场形势及市场现状的分析,采用的工具是目前企业经常使用的SWOT分析法,即企业的优劣势分析以及竞争威胁和存在的机会,通过SWOT分析,从中了解市场竞争的格局及态势,并结合企业的缺陷和机会,整合和优化资源配置,使其利用最大化。比如,通过市场分析,清晰地知道市场现状和未来趋势:产品(档次)向上走,渠道向下移(通路精耕和深度分销),寡头竞争初露端倪,营销组合策略将成为下一轮竞争的热点等等。

二、营销思路。

营销思路是根据市场分析而做出的指导全年销售计划的“精神”纲领,是营销工作的方向和“灵魂”,也是销售部需要经常灌输和贯彻的营销操作理念。针对这一点,制定具体的营销思路,其中涵盖了如下几方面的内容:

1、树立全员营销观念,真正体现“营销生活化,生活营销化”。

2、实施深度分销,树立决战在终端的思想,有计划、有重点地指导经销商直接运作末端市场。

3、综合利用产品、价格、通路、促销、 传播、服务等营销组合策略,形成强大的营销合力。

4、在市场操作层面,体现“两高一差”,即要坚持“运作差异化,高价位、高促销”的原则,扬长避短,体现独有的操作特色等等。

营销思路的确定,充分结合了企业的实际,不仅翔实、有可操作性,而且还与时俱进,体现了创新的营销精神,因此,在以往的年度销售计划中,都曾发挥了很好的指引效果。

三、销售目标。

销售目标是一切营销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科学、合理的销售目标制定也是年度销售工作计划的最重要和最核心的部分。

1、根据上一年度的销售数额,按照一定增长比例,比如20%或30%,确定当前年度的销售数量。

2、销售目标不仅体现在具体的每一个月度,而且还责任到人,量化到人,并细分到具体市场。

3、权衡销售目标与利润目标的关系,做一个经营型的营销人才,具体表现就是合理产品结构,将产品销售目标具体细分到各层次产品。比如,根据企业产品ABC分类,将产品结构比例定位在A(高价、形象利润产品):B(平价、微利上量产品):C(低价:战略性炮灰产品)=2:3:1,从而更好地控制产品销量和利润的关系。销售目标的确认,使其销售目标的跟踪有了基础,从而有利于销售目标的顺利达成。

四、营销策略。

营销策略是营销战略的战术分解,是顺利实现企业销售目标的有力保障。根据行业运作形势,结合市场运做经验,制定如下的营销策略:

1、产品策略,坚持差异化,走特色发展之路,产品进入市场,要充分体现集群特点,发挥产品核心竞争力,形成一个强大的产品组合战斗群,避免单兵作战。

2、价格策略,高质、高价,产品价格向行业标兵看齐,同时,强调产品运输半径,以600公里为限,实行“一套价格体系,两种返利模式”,即价格相同,但返利标准根据距离远近不同而有所不同的定价策略。

3、通路策略,创新性地提出分品项、分渠道运作思想,除精耕细作,做好传统通路外,集中物力、财力、人力、运力等企业资源,大力开拓一些特殊通路,实施全方位、立体式的突破。

4、促销策略,在“高价位、高促销”的基础上,开创性地提出了“连环促销”的营销理念,它具有如下几个特征:

一、促销体现“联动”,牵一发而动全身,其目的是大力度地牵制经销商,充分利用其资金、网络等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有效挤压竞争对手。

二、连环的促销方式至少两个以上,以充分吸引分销商和终端消费者的眼球。

三、促销品的选择原则求新、求奇、求异,即要与竞品不同,通过富有吸引力的促销品,实现市场“动销”,以及促销激活通路、通路激活促销之目的。

5、服务策略,细节决定成败,在“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人新我转”的思路下,在服务细节上狠下工夫。提出“5S”温情服务承诺,并建立起“贴身式”、“保姆式”的服务观念,在售前、售中、售后服务上,务求热情、真诚、一站式等等。通过营销策略的制定,为其目标的顺利实现做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五、团队管理。

在这个模块,主要锁定两个方面的内容:

1、人员规划,即根据年度销售计划,合理人员配置,制定人员招聘和培养计划,都有一个具体的规划明细。

2、团队管理,明确提出打造“XX”团队的口号,并根据这个目标,采取了如下几项措施:

一、健全和完善规章制度,从企业的“典章”、条例这些“母法”,到营销管理制度这些“子法”,都进行了修订和补充。比如,制定《营销人员日常行为规范及管理规定》、《营销人员“三个一”日监控制度》、《营销人员市场作业流程》、《营销员管理手册》等等。

二、强化培训,提升团队整体素质和战斗力。比如,制定全年的销售培训计划,培训分为企业内训和外训两种,内训又分为潜能激发、技能提升、操作实务等。外训则是选派优秀的营销人员到一些大企业或大专院校、培训机构接受培训等等。

三、严格奖惩,建立良好的激励考核机制。通过定期晋升、破格提拔、鼓励竞争上岗、评选营销标兵等形式,激发营销人员的内在活力。

旨在通过这一系列的团队整合,目地是强化团队合力,真正打造一支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爆发力、威慑力较强的“铁血团队”。

六、费用预算。销售计划的最后一项,就是销售费用的预算。即在销售目标达成后,企业投入费用的产出比。比如,销售目标5个亿,其中,工资费用:500万,差旅费用:300万,管理费用:100万,培训、招待以及其他杂费等费用100万,合计1000万元,费用占比2%,通过费用预算,可以合理地进行费用控制和调配,使企业的资源“好钢用在刀刃上”,以求企业的资金利用率达到最大化,从而不偏离市场发展轨道。

做年度销售计划时,充分利用表格这套工具,比如,销售目标的分解、人员规划、培训纲目、费用预算等等,都通过表格的形式予以体现,不仅一目了然,而且还具有对比性、参照性,使以上内容更加直观和易于理解。

年度销售计划的制定,达到如下目的:

1、明确了企业年度营销计划及其发展方向,通过营销计划的制定,不仅理清销售思路,而且还为具体操作市场指明方向,实现了年度销售计划从主观型到理性化的转变。

2、实现了数字化、制度化、流程化等等基础性营销管理。不仅量化了全年的销售目标,而且还通过销售目标的合理分解,并细化到人员和月度,为每月营销企划方案的制定做了技术性的支撑。

3、整合了企业的营销组合策略,通过年度销售计划,确定了新的一年营销执行的模式和手段,为市场的有效拓展提供了策略支持。

4、吹响了“XX”团队打造的号角,通过年度销售计划的拟订,确定了“XX”打造计划,为优秀营销团队的快速发展以及创建学习型、顾问型的营销团队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销售策略规划范文第3篇

增值税纳税筹划,是企业发展战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对于融资较难、资金流不足的中小企业来说,一个良好的增值税筹划策略可谓价值连城。目前,新的增值税条例给予了企业更多的筹划空间,尤其是中小企业,可以依据增值税条例从纳税主体身份、混合销售及兼营销售、增值税纳税期限延长、运输方式、折扣销售等几个主要方面入手,寻求最优增值税筹划策略,降低企业税务负担,使企业在税后的利润达到最高。

二、企业增值税纳税筹划的意义所在

在增值税条例的要求下进行的企业增值税纳税筹划,有着多方面的显著意义,具体来说包括:第一,帮助企业按规定缴税,增值税纳税应当符合增值税条例的规定,如果纳税不经过科学筹划,很可能出现违反纳税规定的情况,由于增值税纳税筹划是在增值税条例的规定下进行的,所以就避免了纳税行为违反增值税条例规定的情况的出现;第二,实现企业税后利润的最大化,增值税纳税的多少,和纳税筹划的优劣有着很密切的关系,企业在增值税条例的规定下,找出最佳纳税筹划策略,最终会使企业在纳税行为完成后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第三,降低企业的税务负担,目前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面临税务负担过大的问题,导致企业发展缓慢,此时利用合理的纳税筹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企业的缴税额,降低企业的税务负担,帮助企业更好地发展;第四,促进市场经济不断健全和完善,纳税筹划是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企业生存的一种科学、合理的行为,实践证明,良好的纳税筹划行为,对于促进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是有推动作用的。

三、企业增值税纳税筹划的具体策略

企业增值税纳税筹划策略,在制定和完善过程中,要牢牢把握以下几个主要的方面,才能使增值税纳税筹划策略达到最佳,帮助企业获得最大的税后利润。下面进行具体分析:

1.纳税主体身份筹划

新的增值税条例实施以来,成为小规模纳税主体的要求进一步被放宽,对于工业小规模纳税人来说,销售额标准从100万直降一半成为50万,而对于商业小规模纳税人来说,销售额标准从180万直降100万变为80万,可以明显看到,企业成为小规模纳税人的门槛显著降低,可见,以纳税主体身份为切入点进行纳税筹划是非常必要的。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税负标准是不同的,多数情况下,小规模纳税人的税负是比一般纳税人要重的,原因是小规模纳税人无法除去进项税,因而很多企业为了避免进项税,纷纷从小规模纳税人向一般纳税人转化,但是这一行为会促成会计成本的增加。很多企业发现在转化过程中,新增的支出成本比节税收益还高,于是又开始后悔当初的转化行为,这就是因为纳税筹划做得不够精细的缘故。科学地进行分析,在销售额是定量的情况下,小规模纳税人应缴税款是确定的,而一般纳税人可以根据规定按抵扣的进项税对应缴税款进行合理抵扣,进项税和应缴税款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将小规模纳税人和一般那是人进行比较进而制定筹划策略时,应当把握平衡点,即二者税负相同时的增值率,无差别平衡点增值率,将实际增值率与此平衡点进行比较分析后,得到最佳的纳税主体身份筹划策略。

2.混合销售及兼营销售筹划

兼营销售是一个重要的企业销售类别,兼营,指的是同时经营或从事增值税和营业税的应税货物或者应税劳动。对于兼营销售来说,增值税和营业税都会在经营过程中产生,因此进行兼营销售纳税筹划时,要科学衡量增值税和营业税二者税负的大小,根据税负较低的税种进行纳税。很多人认为进行兼营销售筹划时,增值税税负必然高于营业税税负,其实并不一定如此。根据税法规定,企业兼营增值税项目和营业税项目时,应当分开核算两种税种的销售额,分开计算应缴税款,如果没有分开核算,则以二者中较高的税率为标准进行应缴税款计算。因此,进行兼营销售的企业在进行增值税筹划时,务必谨慎细致,采取增值税和营业税区分核算的方式,达到降低综合缴税额的目标。

3.增值税纳税期限延长筹划

增值税纳税期限延长,标准说法为延期纳税,根据我国税法的规定,准许企业在合理的时间内分期或者延期缴纳税款。根据企业的实际请款和增值税的具体条例,纳税期限延长的情况是多种多样的,因此,企业在增值税纳税筹划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增值税相关条例的规定,在合理的范围内尽量延缓纳税,保持企业更多的资金流,这对于企业的资金运转是非常有利的。在进行延期纳税时,期关键点在于将纳税义务的发生时间延迟,并采取适当的结算方式达到这一目的,实践表明,相比于全部直接收款的结算形式,企业采取赊账销售和分期收款的结算形式对筹划延期缴纳增值税更加有利。

4.运输方式筹划

税法中规定,企业的营利方式为销售货物并用自由的车辆进行运输,属于混合销售,必须缴纳增值税,并且,运输车辆的保养、维修、燃料等支出可以作为进项税的抵扣依据。基于此,为了避免将运费收入计入混合销售额中进而出现增值税,企业可以成立一个运输公司进行独立的运输核算,实现企业整体税负的降低。在企业需要运输货物时,由企业成立的独立的运输公司进行运输,在企业需要向购货方收款时,由企业成立的独立的运输公司向购货方单独收取运费。当然,在新建运输公司的时候,也必须统筹兼顾,全面衡量各项利弊因素,达到最佳筹划,因为成立一个新的运输公司,不仅需要注册费用,还需要新增管理费用和其他费用,如果不能科学预测新建公司的费用支出,那么很可能导致新建运输公司产生的费用支出比企业税负降低节省的资金还要多。

5.折扣销售筹划

折扣销售也是增值税筹划中可筹划的一个重要方面,其筹划切入点为“进行折扣销售的企业,其折扣销售的部分应税销售额的计算可以取折扣销售余额”。目前,很多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都存在折扣销售行为,并且取得了不错的销售效果,所以,企业进行折扣销售筹划非常具有现实意义。具体来说,不同的折扣销售方式,对企业纳税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相比之下,折扣销售方式比销售折扣方式产生的税负更小,因此,企业应当尽可能将和客户签订的合同中的销售折扣方式改为折扣销售方式,当然,前提是购买企业产品的客户具有较高的信誉度,货款回收风险较小,如果客户信誉度差且存在较大货款回收风险时,就必须谨慎行事,尽量修改既定的销售方式,以降低货款回收风险为第一要务。相对于其他的增值税筹划项目,折扣销售的筹划空间相对较小,方式也更加简单,对于企业来说更加容易把握。

四、结语

销售策略规划范文第4篇

知味企业(化名)地处我国中部地区,两年前完成了产权改制。吴总是知味的董事长兼总经理,在产权问题解决后,吴总面临的就是如何真正从管理上推动企业完成转型。尽管知味目前的日子还比较好过,在F省也算是一家知名企业,但其销售额并不算大,2003年只有1.2亿元左右,而且近几年的增长率一直在20%上下徘徊,这让吴总颇伤脑筋。

知味从事的是调味品行业,区域性特征明显,产品种类繁多,消费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竞争范围很分散,地域广,品牌众多。知味在调味品行业做了较长时间,整体上处于市场成熟阶段,但由于当前行业和市场竞争形势发生巨大转型,很多区域处于空白点,产品发展空间巨大,渠道占据仍然有很大局限,实质上仍然处于市场拓展时期。其目前的市场主要集中于企业自身所处的F省,部分辐射周边的区域市场。

知味目前拥有五大类系列产品和近百种品种规格,主要包括酱料类、汤料类、鸡精类、酱油类和酱菜类,有袋装、瓶装、罐装等,适用于家庭、宴会、餐饮等各种场合。以前主要依赖调味品批发市场和副食品批发市场,目前已经进入了本地市场的几家大超市和卖场,同时针对一些大的餐饮场所逐步开展直销和推广。

知味的整体营销模式以新品推广和销售政策激励为主。吴总对新品开发非常重视,亲自主抓,凭借其市场考察和在业内十几年的丰富经验,每年都要推出几个新品刺激市场发展;知味还重点针对经销商推出有吸引力的销售政策,在价差空间和年度奖励上下了很大功夫。

知味的营销组织结构比较简单,只设立了销售部,总部3人,在各地市区域市场设立了6个办事处,每处3~5人。销售部的职能包括销售订单处理、发货、后勤服务、协调和企划等;办事处销售人员的工作以维护客情关系和市场信息反馈为主,绩效考核注重结果,重点考核销售指标的完成情况,随着企业规模的发展,逐步对销售人员的工作过程加以关注,增加了工作报表、工作态度等软指标的考核。

知味的总体发展思路比较稳健,不盲目炒作市场,积累了一定的资源。吴总在2004年度的战略目标是将年销售额提升60%~80%,改变以往缓慢的增长速度,同时在整个产品体系、渠道体系、区域规划和管理水平上都要有较大突破,来支撑公司战略的发展。

然而,令吴总苦恼的是:一方面产品的种类越来越多,但是却缺乏强有力的明星主打产品,造成产品在消费者中的渗透力较弱,明显感觉到快速增长的后劲不足;另一方面则是目前传统批发渠道逐渐衰落,现代渠道快速发展,不同渠道在销售过程中的冲突越来越严重,专业渠道费用日趋增加,同时也不断遭到竞争品牌的蚕食。吴总一直把产品和渠道比作企业的两只翅膀,然而这两只翅膀现在却使不出力量,严重制约了知味的快速发展。

安例破解

吴总面临的问题,也是其他众多企业曾经或者正在为之苦恼的问题。如今,国内的市场环境已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消费需求多样化,消费心理和行为复杂化,竞争态势白热化,由此给企业的产品结构和终端结构带来巨大考验,原有的粗放经营模式已不再可能为企业营造竞争力。因此,国内企业必须调整战略思维,关注产品体系和渠道体系的核心增值环节,构建一体化的产品/渠道复合管理系统,以此推动企业经营业绩的持续增长。

发明家富兰克林有段话说:由于缺少一颗钉子,浪费了一个蹄铁;由于缺少一个蹄铁,浪费了一匹马,由于缺少一匹马,浪费了一个骑手;由于缺少一个骑手,失掉了一个口信;由于缺少一个口信,输掉了一场战斗;由于一场战斗的失利,输掉了整个战争。这都是由于那颗钉子。现实中,有时导致失败的本质原因可能不止一个。对于吴总,要想赢取这场“无声的战争”,他必须首先――

寻找问题的“钉子”

第一根钉子:缺乏清晰的营销策略规划

――产品和渠道问题发生的根源

中国的企业家普遍还没有养成以策略规划统筹整体业务发展的思维.往往以自己的意愿和目标作为业务开展的依据,但这仅仅是确定了一个方向,并不能有效指导业务的顺利发展。

产品越来越多,为什么产品的渗透力会减弱?为什么会缺乏主打产品?可以说,知昧在产品和渠道方面所面临的问题,究其根源都可以归结到营销策略规划的缺乏,没有对产品和渠道各项因素进行有效整合。一般而言,企业整体的营销策略规划缺乏或者模糊是造成诸多问题产生的根源。

新品开发缺乏策略性和整体性

知味的新品开发属于依赖吴总个人经验判断的模式,作为吴总而言,习惯于以目标来代替规划,以经验来代替系统的市场研究,新品开发存在较大的主观性。其风险在于,根据自己的判断来开发新品,通常参考的依据是竞争产品、行业资料、展销会、商家意见、市场考察等几方面因素,但是对于消费行为和态度、市场细分及市场定位等因素缺乏系统的定量定性研究,难以在细节上掌握消费者的真正需求,结果往往是因为一些细节上的因素而造成新品上市后反应平淡。这种新品开发的方式更倾向于数量式的“押宝”,不断推出大量的新品,只要有几种畅销就算成功,因此很多企业尽管在初期能够推出成功的新品,而在后期却往往乏善可陈,同时企业也非常被动,需要频繁推出新品来刺激市场的发展,反过来又造成新品开发的主观性和盲目性。

整体产品结构缺乏规划和统筹

知味推出那么多的产品,它们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相互之间会产生什么影响?尽管知味非常注重新品研发,但在具体运作上仍然属于粗放式的政策导向,这种模式主要依赖于产品对经销商的利益推动,但随着产品毛利空间缩小必然会遭受经销商的不断弱化,由此又逼迫知味在推出新品方面不得不疲于奔命,对于新品的策略性、适应性、产品概念、产品结构等多种因素则无法综合细致考虑,必然造成新品的影响力有限。一方面老产品缺乏增长后劲,另一方面新品又青黄不接,难以形成富有竞争力的产品梯队,单品类的效益非常低,缺乏明星产品,对整个产品体系的拉动效应非常薄弱。

企业在产品管理上存在一种误区在同一种渠道上销售各种产品,希望最大化地利用现有渠道资源。其后果常常造成产品之间的冲突,尤其导致后续新品的推广难以成功。可以看出,知味也陷入了这种误区,只考虑了利用现有资源,忽略了不同产品所针对的消费群体,忽略了不同产品所对应的渠道体系和销售方式,因此尽管产品众多,并没有充分发挥整个产品体系的整合作用。

各类产品缺乏相对应的策略规划

为什么缺乏主打产品?为什么产品的渗透力不强?这仍然要回到产品的策略规划上。知昧是否系统分析过其五类产品各自的策略规划,每类产品应该采取何种方式进行拓展?从知味现行的销售方式看,采取的是依赖同种渠道销售不同产品的方式,以价格政策驱动为主,在终端以自然销售为主,这种方式比较粗放,并没有对各类产品的拓展进行系统规划。问题恰恰出在这里,因为调味品行业地域特点明显,消费习惯多样,酱料、汤料、鸡精、酱油和酱菜等产品各有其消费群体,各有其面临的竞争环境,如果采用单一的销售体系,必然弱化产品的适应性,也自然难以形成主打产品和主打品种的局面。

未能确定清晰的整体渠道结构

知味对渠道结构的整体设计也欠缺。知味一直以传统批发渠道为主,整个渠道结构主要依赖于经销商的自然拓展,缺乏策略性的设计。比如,适合知味产品销售的零售终端有哪些类型.他们是如何构成的,应该通过什么形式进行覆盖,产品流通的环节应该有多少层次,不同层级应该采取什么方式进行连接,针对不同终端覆盖的要求应该如何设立经销商等,渠道建设粗放运作,还没有将渠道结构的转型纳入到战略规划之中,仅仅是在无奈之下被形势逼着走一步看一步。

各渠道的拓展和统筹缺乏策略规划

为什么渠道之间的冲突频繁?这也是渠道自然发展情况下的一种必然。知味采取的是政策驱动方式,依赖的是经销商,那么在对渠道缺乏整体统筹的情况下,经销商为了追逐短期利益,必然牺牲厂家的长远发展。另外,随着现代渠道的迅速崛起,各渠道之间的冲突又增加了诸多变数,主要集中于价格、促销、费用、配送等方面,尤以价格冲突为重,在这种状况下,知味现行粗放的渠道拓展方式必然难以应对。比如,针对不同零售业态的价格体系应该如何设计,不同渠道的费用应如何控制,大型卖场的促销应如何开展等。

第二根钉子:缺乏整合的营销运作模式

――使产品和渠道体系的建设过于零散

由于整体营销策略规划的缺乏,知味尽管也制定了销售目标,但是缺乏有效完成目标的体系和模式,所谓营销运作模式,是指企业营销体系中的各环节以什么方式具体实施和体现,反映着企业的关注重点和赢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知味的营销运作模式,是逐步自然发展而成的,并没有从整体上进行系统设计。

产品运作模式依赖新品推动

知味在整个产品运作方面主要关注的是前期,即产品的开发阶段,由吴总亲自主抓,可见对新品的重视程度。从知味的发展过程可以判断,不断推出新品持续推动市场构成了其竞争优势。而大量新品的频繁推出,由于缺乏策略规划的统筹与优化,使得整个产品体系过于零散繁杂,在产品推广的过程中缺乏重点,未能培育出占据主要销售份额的主打产品。如果将产品运作分成开发阶段、拓展阶段和维护阶段,知味只是关注了开发阶段,即便每个产品都拥有做大做强的可能,但都因发育得不好,失去了健康成长的机会。

渠道运作模式依赖经销商,依靠政策驱动

知味采取的仍然是传统的渠道结构和管理方法。其好处是投入和风险不大,能充分利用经销商的资源,厂家的精力可以集中在产品的开发和政策的制定上。大多数企业在初期都是采取这种方式,但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渠道结构的转型,这种渠道运作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尤其表现在对分销网络无法有效掌控,不能应对现代渠道的要求,过于关注短期利益而损害市场秩序,从而导致渠道冲突现象的频繁发生。

第三根钉子:缺乏专业职能定位和部门设置

――导致产品和渠道体系难以得到组织保障

前面主要从策略层面对知味产品和渠道运作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表明知昧在整体上缺乏策略规划和营销模式的设计.主要依赖个人经验和判断,从而导致产品和渠道的运作过于零散。从执行的角度看,知味在组织上也没有为系统的产品管理和渠道管理建立保障,自然无法推动销售人员关注产品和渠道的发展过程是否良好。

缺乏专业职能定位和职能部门

知味的营销组织职能主要包括产品开发和销售两项核心职能,前者由吴总亲自负责,后者由销售部负责。在这种组织结构下,产品管理的职能只集中在开发阶段,而且主要集中于吴总个人,而在拓展和维护阶段缺乏相对应的职能,也没有设立专业的职

能部门进行管理,这就造成产品拓展缺乏统筹和指导,只能由销售人员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执行,对于渠道管理职能,也缺乏相应的职能部门进行管理,具体的职能分散于销售人员的工作中,同样也是由销售人员根据自己的理解开展工作。因此,对于产品和渠道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无法进行系统地分析和追踪,使得产品和渠道的管理处于真空状态。

重销售而轻策略,重区域而轻总部

在知味的营销组织中,是由销售部统领一切,其核心职能自然是以销售业务为主,而对于产品的策略和渠道的结构,并不是他们的考虑范围。同时,销售部总部只有3人,也只能主要承担事务性的工作,对于销售信息的分析处理和业务过程的关注则难以执行。在目前的销售队伍中,区域办事处占据了较大比重,很多职能都分散到了办事处,由一线销售人员具体处理。因此,产品和渠道在发展过程中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销售人员也缺乏总部的有力指导,这就导致产品和渠道的管理始终处于较低的水平,并且由于缺乏统筹而不断产生冲突。

第四根钉子:过于关注最终结果

――导致产品和渠道的发展过程难以受到重视

要确保产品和渠道的发展维持在一种良好的水平,像知味这样过于关注结果是无法实现的。很多企业都惯于以最终的结果为关注焦点,只要看到销售指标不断上升就高兴,一下滑就着急,拼命推着销售人员去完成销售指标。这种运作模式的后果就是,整个企业都在围绕着短期目标转,并不关心企业核心能力的维护和提升,在销售指标下掩盖了许多问题,一旦爆发就不可收拾。这种例子在市场中屡见不鲜。

业务型的工作方式

由于缺乏整体上对产品策略和渠道体系的规划,也没有专业部门承担对产品和渠道发展过程的管理,这些职能都分散到了一线销售人员的工作中。但在以销售业务为重的体系之中,产品和渠道的发展过程根本无法得到关注,销售人员只能对碰到的问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企业人员的意识和技能也停留在业务层面,习惯于以业务为中心开展工作,从整体上缺乏一种重视过程的管理体系,诸多问题积聚久了之后必然爆发。

缺乏过程考评指标

在企业整体上缺乏关注产品和渠道发展过程的状况下,销售人员绝不可能在工作中对产品和渠道拓展进行系统地分析和维护,销售人员在现行政策和模式下已经养成了围绕业务转的行为习惯,如果缺乏政策和考核的引导及推动,这种行为习惯难以改变,而更重要的是,如果他们得不到企业总部的强力支持,更无法调动关注过程的积极性。因此,知味面临的这些问题,并不是突然发生的,都是在积累了较长时间之后,由于缺乏重视而爆发出来的。

面对“拔”出的“钉子”,吴总必须做到抓重放轻、循序渐进,调整中注意力度和幅度,防止内部“地震”。故此,我们建议吴总抓住主要矛盾――

一个“战斗”一个“战斗”地攻克

战斗一:建立产品/渠道复合运作的营销模式

――解决现行问题的惟一出路

调味品行业是一个产品结构和渠道结构都比较复杂的行业。从产品结构看,地域消费行为和消费态度上的差异非常大,由此可以形成非常丰富的产品体系,知味本身就拥有五大系列近百种品种规格,而从渠道结构看,批发渠道与零售终端、商业渠道与餐饮渠道等不同组合构成了多样化的渠道体系。在这种状况下,如果仍然延续以往那种大一统的运作模式,不对产品和渠道进行整合,实施专业化的管理,那么知味将无法真正构建强大的核心竞争力。

吴总必须意识到,企业整体利益结构和市场竞争结构都存在将产品和渠道进行复合运作的实际需求。一方面,多样化的产品结构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渠道体系才能顺畅流通,在调味品行业中,不同的产品特性与不同的渠道特性存在着对应关系,只有采取复合管理才能使效益最大化,另一方面,多样化的产品和渠道进行组合,又是应对竞争对手攻势的有效手段,在市场竞争的结构中,往往会形成防火墙产品和渠道组合、大众化产品和渠道组合以及高利润产品和渠道组合的体系,以此来应付市场不同层面的竞争。

一类产品的运作对应着一种或者多种渠道结构,而一类渠道的运作则对应着一种或者多种产品体系,两者的复合运作,就像企业的双翼,互相交叉、互为补充,从而使知味能扫除产品和渠道管理中的盲点,构建起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竞争优势。因此,吴总应该在知味建立一套完善的产品/渠道复合运作的营销模式。

战斗二:明确产品整体策略规划

――这是整个体系良好运作的基础与核心

挖掘出问题的根源后,吴总必须尽快调整经营模式,明确战略发展思路,制定出清晰的产品整体策略规划,以此指导整个营销体系的高效运作。对于吴总而言,很容易陷入到一种“策略目标=策略规划”的误区,以为只要制定了年度的产品销售目标,就等于制定了产品的策略规划,其实不然。

所谓策略规划,是企业采取一种明确的、统一的原则和方式方法,运用一切可用的资源来达成策略目标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位营销人员都应该非常清晰地明了自己的工作方向,也都有明确的工作标准和规范,如此才能确保整体策略目标的正确执行。要改变知味产品力薄弱的局面,就必须制定清晰的整体产品策略规划,由此作为企业决策层制定政策的依据和各部门开展工作的指导准则。

一份适合知昧的产品整体策略规划可以包括市场定位、整体策略思想、产品结构、渠道结构、价格体系、广告促销组合、费用预算以及产品营销目标等内容,同时还必须将策略规划转化为具体的实施计划,并形成一份简要的操作执行手册。

产品整体策略规划明确后,吴总还必须在整个营销部门内强力推行,尤其要让各个层面的营销人员都能明了整体策略规划的原则和重点,并且按照策略规划来制定相关的销售政策,从而推动各部门对产品发展过程的关注。

战斗三:明确渠道结构和运作模式 ――这是与产品体系进行有效对接的关键

在产品整体策略规划明确后,吴总还需要根据产品策略规划中的渠道策略,对企业的整体渠道结构进行专门的规划,确立整体的渠道结构体系,以及具体的运作模式。

所谓渠道运作模式,就是指渠道的结构体系和管理方式,前者的核心是如何确定渠道的广度与深度,后者的核心则是如何有效管理渠道成员。这些内容,都需要由吴总加以明确,并向整体营销人员进行准确、清晰的贯彻和沟通。

不同于产品策略规划的是,渠道体系和运作模式规划是基于从渠道出发来考虑,也就是说,每一种渠道在整体上应该确定什么样的发展思路,它可以承载哪些产品体系,不同的渠道之间应该如何统筹整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模式对不同渠道的拓展进行管理。而产品策略规划则是从产品出发来考虑,关注的是每一类产品可以通过什么样的渠道体系进行销售。

知味渠道营销规划的内容可以包括整体渠道策略思想、渠道开发策略、渠道组合设计、渠道网络结构、渠道管理模式、渠道销售政策、渠道费用预算以及渠道营销目标等,同样也包括具体的实施计划,以确保渠道管理的专业化和系统化。

战斗四:设立专业化的产品/渠道管理部门

――这是整个营销体系良性运作的必要保障

产品整体策略规划和渠道运作模式确定后,吴总必须对现有的组织结构进行调整,要通过转变组织职能来确保整体策略的有效执行。

建立关注产品和渠道发展的组织体系,就是要设立专业化的产品管理部门和渠道管理部门,实施产品经理和渠道经理体制。

产品经理一类产品对应多种渠道.使各自所负责的产品进入一切符合市场定位的渠道进行销售,并确保产品效益最大化。

渠道经理一类渠道对应多种产品,为所有适合在本渠道销售的产品建立一个完善的平台,并确保渠道效益最大化。

在知昧调整组织结构的过程中,必须注意避免组织结构和人员规模的盲目扩张.在专业化的基础上要保持组织结构的精简,同时,还必须从人力资源的角度来考虑组织结构调整的力度和幅度,确保组织调整后能顺利推动营销人员的行为模式转型。 战斗五:确定关键绩效指标(KPl)

――它关系着产品/渠道的发展过程能否真正得到关注

要使产品策略规划和渠道运作模式真正有效地得以执行,还必须根据产品/渠道策略规划的要求,从中提炼出核心职能和关键业务,将其转化为具体的关键绩效考核指标(KPI),然后对总部和办事处实施产品/渠道管理体系的过程进行动态考评,如此方能真正推动销售人员对产品/渠道发展过程的关注。

设立KPI时,不能仅仅考虑最终的财务数字指标,而必须通过对产品/渠道的发展过程的有效推动来确保销售目标的实现。一般而言,销售额都是直接的最终财务指标,但仅仅考核它是不够的,因为无法有效引导销售人员的合理行为。应建立一套将结果与过程连接起来的考核体系,不仅激励销售人员的结果,同时还要激励他们的行为,使结果和过程之间产生相对应的关系,由此产生的推动力将起到倍增的效应,并直接导致销售额的增加。

针对产品的KPI考核结果指标可以包括销售量(额)、回款额、应收账款率或者资金周转天数、费用率等,过程指标则可以包括新品铺货率和推广效果,重点产品销售比重等。

针对渠道的KPI考核结果指标可以包括销售量(额)、费用率等,过程指标则可以包括整体铺货率、终端陈列理货、重点渠道销售比重、渠道冲突程度等。

另外,在对KPI的考核中,必须要体现出对不同层级的针对性。比如,针对产品/渠道考核的KPI包括销售额、费用率、新品推广、铺货率、冲流货等,那么在具体的分解中,销售部经理应以销售额和费用率为KPI,办事处经理应以销售额、铺货率、新品推广和冲流货为KPI,而业务人员则应以销售额、铺货率和陈列理货为Kpl,这样各级销售人员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承担起对业绩的推动作用,对销售人员的激励作用也就越明显。

战斗六:建立相对应的区域办事处销售平台

――这是产品/渠道管理体系能否有效落地的关键

当产品/渠道经理开展工作得不到区域办事处的有力支持时,会阻碍产品/渠道管理体系的有效落地。因此,知味必须建立上下一体化的产品/渠道管理体系。

知味可在办事处设置专门的产品/渠道主管,一方面与总部的专业部门相衔接,另一方面在区域市场进行产品/渠道的专业管理,将总部的政策充分贯彻到位。其职能定位及业务运作主要是办事处产品主管负责对区域市场的产品进行分类管理,维护产品在区域市场的良性发展,对产品的策略规划、区域推广、信息收集分析、与总部沟通、为销售人员提供支持等几方面负责,渠道主管的职能则是对区域市场的渠道进行分类管理,维护渠道的良性发展,对渠道的策略规划、网络开发、渠道政策、管理制度、区域推广、信息收集分析、与总部沟通、为销售人员提供支持等几方面负责。

销售策略规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销售团队管理 战略与规划 匹配 实施

一、销售团队管理战略与规划的实质

1、销售团队管理战略与规划的内涵

传统的销售团队管理仅仅包括行政管理和事务管理两个方面,即只是在日常销售人员的招聘、培训、留用等程序性事务上,并不是企业的战略伙伴。在当今和未来的企业中,销售团队管理已经变得更加具有战略性,具有更深远的价值。销售团队管理战略与规划是有计划的销售团队使用模式以及旨在使企业能够实现其销售目标的各种活动的安排。销售团队管理战略与规划要求企业打破传统的销售“人事”定位,以更宏观的角度,思索企业内销售人力资源的布置与安排。从企业战略高度出发,一个企业的销售团队管理战略与规划可以是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来源。销售团队管理战略与规划在企业经营管理实践中的作用表现为:企业中的“人”尤其是销售人员比其他有形的资源更有价值。这在组织间营销方式为主的企业表现出得更显著。因此,对于销售团队管理来说,发挥它在企业整体经营战略上的作用,就必要把目标确定在销售人力资源对企业战略的长期影响上,为此销售人力资源将从战略的“反应者”转变为企业战略的“制定者”和“执行者”,最终成为企业战略的“贡献者”。

2、销售团队管理战略与规划的特点

(1)不可替代性。在传统的销售管理中,销售团队管理的功用停留在作业性、辅上。然而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到来,企业效益和效率的关键因素越来越多地要依赖脑力,人力已经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性资源。销售人力资源更是如此。在一个企业中,优秀的销售人员可能只占全部销售人员的20%,但其业绩却可能占企业全部业绩的80%。如何选拔,留用优秀销售人员,不断培育出新的优秀销售人员在相当大层面上甚至关系到企业的兴衰存亡。因此,企业高层决策者在研究企业目标、战略时,越来越需要同步思考未来五年、十年的销售人力配置,从战略角度来研究销售人力资源的开发、培养和使用,而不是让销售团队管理工作被动地做出反应,这样才能使企业的销售人力资源成为企业真正的核心资产之一。

(2)可发展性。传统的销售人事管理将人力视为成本,因此,企业想方设法降低销售人力资源的投入以降低销售成本。而销售团队管理战略与规划则将销售人员视为企业组织的核心资产之一,企业舍得对销售人力进行开发投资,以激发员工的潜能,发挥销售团队能力的影响辐射力,以赢得企业长久,持续的竞争力。其根源在于销售人员是企业中流动性最大的群体,企业往往投资于销售员工身上,只是为他人作了嫁衣,因此,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不愿意对销售人员进行培训,只是招收企业某个时期需要的销售专才以应付当前的销售问题,长此以往,企业在销售活动方面仅仅只是应付状态,很难跟上企业战略企图。开发销售人员的潜力,以促进销售人员的发展是销售团队管理战略与规划和传统销售人事管理重大区隔之一。

(3)整合性。传统的销售人事管理以单独,职能式的狭隘视角方式来开展工作,不涉及企业其他职能部门的工作。而销售团队管理战略与规划则要求以整体的方式统筹外部环境、企业战略及情景诸因素。对销售团队管理不再局限于人力资源部门和销售部门的事,而是从企业组织整体、跨部门的角度去思考这一问题。事实上,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管理者有义务从企业的整体战略和文化建设出发指导、培养、约束、激励下属人员,提升下属人员的职业境界与进取精神,提升下属人员的人力资本价值,尤其是企业内的销售人员是企业业绩实现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经常代表企业风貌,体现企业形象的群体,销售人员对企业的认同与否及其程度直接关系到客户对企业的认知,因此很有必要从企业全局出发来对待销售团队管理工作。

(4)系统的观点。在传统的销售人事管理中,对销售员工管理的几个互相联系的阶段――招聘、使用、培训、考核、奖励等往往被分割开,孤立进行管理,其结果很可能使员工自我感觉原子化,缺乏自主和被工具化,从而使员工感到沮丧和士气不振,造成流失率高,忠诚度低,激励不足,损害企业的竞争力。而销售团队管理战略与规划则要求销售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部分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系统化管理,以创造出一种协同效应。这样一来,由于销售团队管理目标及其方法得到统一,会使销售员工明确可以期望什么,得到什么回报,以及什么事是重要的,从而增强员工的身心投入,避免工作中的矛盾和纠纷,帮助企业利用自己的独特竞争能力来对付竞争对手。

(5)竞争的观点。传统的销售人事管理所做的工作大多是一些涉及细节性的单纯“技术”性的工作,活动和影响的范围有限,以短期业绩导向为主。而销售团队管理战略与规划的重点放在发展企业可持续竞争能力建设上,它的目的是利用销售团队管理在企业制定战略和执行战略中的战略伙伴作用,帮助企业制定竞争战略,并采取与企业竞争战略相匹配的销售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政策,使企业能有效地开发和利用销售人力资源,从而提高企业经营绩效和市场竞争力。

二、销售团队管理战略与规划和企业整体战略的匹配

企业的销售团队管理战略派生和从属于企业的整体经营战略,要制定有效的销售团队管理战略与规划,必须明确企业的整体战略,以及销售人力资源在其中的位置和作用。当将销售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战略管理之间不是作为一种按照先后顺序发生相互作用对待,而是一种动态的、多方面的、持续的一体化联系时,销售团队战略与规划就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的战略伙伴。销售团队管理职能是直接融入企业战略的形成和战略的执行过程中的。在销售团队管理战略与规划中,销售人力资源的相关的高层管理者通过销售团队战略与规划的方式向企业战略规划者提供关于本企业及其行业的销售人力资源方面的信息,以帮助高层管理者作出最佳的战略选择;一旦做出战略选择,销售团队管理战略与规划的作用就是,通过分析销售人力资源系统所处的环境因素和内部条件,做出有关开发和形成销售人力资源的管理实践来为企业提供具备战略实施所需要的那些技能的员工。另外,通过有效的销售团队管理战略与规划来确保引发企业销售员工的相应行为,最终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如果采用总成本领先战略。那么采取这种战略的企业尽量在生产经营中降低成本,力图使企业用低价和高市场占有率来保持竞争优势。其适合于成熟的市场和技术稳定的产业。销售团队管理的战略与规划为:强调销售人员技能的高度专业化;企业利用较高的薪资诱引和培养销售人才,形成高素质的销售团队;为稳定优秀员工,实行内部晋升制度;实行差别较大的绩效管理,与业绩挂钩的浮动部分比例大;为控制销售费用,在实行高薪的同时,严格控制销售人员人数。

如果实行标新立异战略,那么这种企业是要努力使自己的产品或服务在行业内具有独特性。其销售团队管理战略与规划为:更多以招聘外部销售人员为主,通过聘用数量较多的员工,形成一个备用人才库,以提高企业销售活动的灵活性,并储备多种技能员工,视员工为投资对象,主要强调销售员工的合作能力;薪资水平更注重其与同行业的可比性和吸引力;实行以结果为导向的绩效管理,以团队考核为主。

如果企业以集中性战略为基本战略,那么企业将集中精力于某个特定顾客群体、某产品系列的一个细分区域。企业将依赖于员工的主动参与。其销售团队管理战略与规划的内容为:重视销售人员的归属感和合作参与意识,通过有效地授权,鼓励销售员工参与决策或通过销售团队建设让销售人员自主决策。

三、销售团队管理战略与规划和企业发展战略的匹配

1、集中式发展战略与家长式销售团队管理战略与规划的配合

企业采用集中式战略时,往往具有规范的职能型组织机构和运作机制;具有高度集权的控制和严密的层级指挥系统,各部门和人员之间有严格分工。因此,销售团队管理战略与规划的内容为:在销售员工的选择和培训上多注重销售员工的职位所要求的单一技能,较少考虑整个系统;薪资计划的重点也集中保留拥有这些技能的员工方面;绩效考核体系更注重行为的考核。这种家长式的销售团队管理战略与规划,在销售员工的选择招聘和绩效考核上较多从销售职能作用上评判,且较多依靠各级主管的主观判断。多采用自上而下的家长式分配方式,即上司说了算。

2、内部成长和纵向整合发展战略与任务式销售团队管理战略与规划的配合

采用内部成长发展战略的企业必须解决独特的有专长的销售人员的配备问题。企业在市场不断扩大,业务不断增长的情况下,要求企业持续不断地招聘、调动和提升销售员工,而向不同的市场进行扩张的结果又有可能会对员工所具备的未来技能提出新的要求。因此,任务式销售团队管理战略与规划的内容为:企业的招聘以企业特定的市场知识为依据,尤其是企业正在拓展的新的发展方向更是如此;对销售人员绩效评价主要注重员工的行为和结果两个方面考核;薪酬更强调对增长目标实现的部分的奖励。

如果企业采用纵向整合发展战略,在组织结构上较多实行规范职能型结构的动作机制,控制与指挥集中,企业更注重销售部门的实际绩效和效益。其任务式销售团队管理战略与规划为:销售人员的挑选、招聘和绩效考评较多依靠客观标准,立足于事实和具体数据,薪资的依据主要是工作业绩和效率,销售员工的发展仍以专业化人才培养为主,少数通才主要通过工作轮换来培养。

3、多元化发展战略和发展式销售团队管理战略与规划

采用这种发展战略的企业因为经营不同产业的产品系列,其销售组织结构更多地采用战略事业单位或事业部制。这种事业部单位都保持相对独立的经营权,这类企业的发展变化频繁,其发展式销售团队战略与规划的内容为:在销售人员的招聘上,较多运用系统化标准;对销售人员的考核主要看销售员工对企业的贡献,主观和客观标准并用;薪资的基础是对企业的贡献和企业的投资效益;销售员工的培训和发展往往是跨部门、跨职能、甚至是跨事业部的系统化发展。

四、销售团队管理战略与规划的制定与实施

1、销售团队管理战略与规划的制定的过程

销售团队管理战略与规划的制定过程一般包括四个步骤:准备阶段、预测阶段、实施阶段和评估阶段。准备阶段的任务是收集企业内外部环境和条件的信息以及现有销售人力资源的信息;预测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选择有效的预测方法,对企业未来某一段时期的销售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作出预测;实施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并实施销售人力资源总体规划和业务计划,提出销售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的平衡措施,使企业对销售人力资源的需求得到满足。

2、销售团队管理战略与规划的实施

销售团队管理战略与规划的实施主要包括销售团队及其运作机制的建立和销售团队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销售团队及其运作机制由以下六个方面组成:日常销售事务办公系统,包括销售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资管理、销售人事费用管理、销售员工招聘管理、培训管理,考勤管理,考核管理、奖惩管理等;销售主管测评,包括领导测评、管理能力测评;心理测验,包括个性测验、智力测评、气质测验等;管理诊断,包括工作满意感调查等;职务分析;其他事务。销售团队信息系统通过应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系统科学、行为科学等,不断使销售团队的管理中的部分办公业务活动借助于自动化办公设备并于办公人员构成服务于销售团队管理目标的人机信息系统。其目的是充分利用销售资源,提高销售效率与工作质量,辅助销售管理决策。

【参考文献】

[1] 赫伯.戈瑞伯格、哈罗德.威斯特、帕特里克.斯沃恩:销售人力资源管理[M].企业管理出版社,2009.

[2] 葛玉辉:人力资源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3] 李燕萍:人力资源管理[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4] 万后芬、汤定娜、杨智:市场营销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 唐海滨:企业生命论[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3.

[6] 王斌:基于HR全流程的销售人员流动率降低方法初探[J].技术与市场,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