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军训歌曲

军训歌曲

军训歌曲

军训歌曲范文第1篇

2015年9月3日,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上,响起了激昂澎湃的大合唱《义勇军进行曲》。这是解放军合唱团1200人现场演出的大合唱,于海担任团长兼总指挥。

于海曾四次参加过国庆大典活动、两次担任联合军乐团总指挥,这次再度担任解放军合唱团团长兼总指挥参加抗战胜利纪念日大阅兵。他曾先后接受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最高领导人的检阅。于海说:“受阅一次,光荣一生。每一次指挥,我耳边听到的,我心中涌现的,都是伟大祖国大踏步前进的响亮乐章!”

永不褪色的红色记忆

于海15岁加入解放军军乐团,如今在军队已奋斗40多年。1952年7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的前身成立,全称为“中央人民政府、人民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部军乐团”。于海很庆幸自己能进入这个被国外媒体称为“中国的皇家乐团”的军乐团,更没有想到自己日后能在这个世界最大的军乐团里成为主帅。

1970年10月1日,是国庆21周年。于海作为解放军军乐团最年轻的克拉管演奏员之一,在天安门广场接受了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检阅,见到了日思夜想的毛主席。那一次检阅没有阅兵式,只有群众游行。军乐团700多人全部到金水桥的对面执行演奏任务。当于海怀着无限崇敬的心情看到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时,不禁激动地流下了热泪。

1984年10月1日,国庆35周年。于海以联合军乐团分指挥的身份,接受了以邓小平为首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检阅。“当收到参加国庆阅兵的指示后,我和战友都特别激动,因为我们深感这是一个新的时代,能够参与这样重要的国之大典是莫大的荣幸。” 作为军乐团的分指挥,于海站在天安门广场的正中央,配合总指挥,圆满完成了指挥任务。

1999年初,于海被任命为解放军军乐团副团长。5月份,于海受命担任国庆50周年庆祝活动的千人联合军乐团总指挥。这次大典上要不间断地演奏37首(次)乐曲,因此每个联合军乐团成员都要把乐谱牢记在心。“按照阅兵行进的速度,乐团的节奏被设定在每分钟116拍。乐团用节拍器来卡住每一个队员的速度和节奏,差半拍都不行。我那时每天都对着节拍器和秒表无数遍地练习,还与两位副总指挥和18位分指挥共同探讨研究、演练同步打拍子。4个多月的演练是在户外,每天数小时的曝晒对身体是极大的考验。”1999年10月1日清晨,当于海以联合军乐团总指挥的身份,走向摆放在天安门广场10万学生和千人军乐团的最中央、最前方、正对天安门城楼的红色金边总指挥台,看着一个个铁流般的方队踏着军乐团演奏的铿锵旋律从他身边走过时,那种神圣、自豪感,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这一刻,什么苦、什么累,都是值得的,因为我们收获了无比至上的荣耀!”

2009年初,于海被正式任命为国庆60周年大典千人联合军乐团团长兼总指挥。联合军乐团于3月26日在北京成立,连同军乐团的400多人,总人数为1500人,共15个大单位、47个小单位。北京国庆阅兵总指挥部专门下文任命于海为“音乐总监”,并明确表示“在庆祝活动的天安门现场,遇到任何问题都由音乐总监来定”。经过集中训练3个月共计118次的排练和预演,联合军乐团被磨炼成一支过硬的团队,实现了曲目间的无缝连接。国庆60周年大典,联合军乐团像以往一样第一个入场、第一个就位。“在走上指挥台的那一瞬间,我深切地感受到祖国60年来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在两个多小时的时间内不间断演奏的45首(次)乐曲,创造了可以说是参加人数最多、背奏乐曲量最大、表演形式最复杂、连续演奏时间最长、演奏水平最高的纪录。”

回顾自己的艺术生涯,于海感到很幸运。因为他曾作为解放军军乐团的演奏员和指挥,几乎亲历、见证、参与了共和国40多年来每一次国家重大庆典活动的重要时刻。并还曾在党的第十四、第十五、第十六、第十七届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站在人民大会堂的主席台上指挥全体代表高唱国歌,多次在全国人大、政协大会的开闭幕式上指挥乐队演奏礼仪乐曲,指挥全体代表、委员高唱国歌。

带领1200名军人上“战场”

2015年9月3日,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的这一天,一支由千余名军校学员组成的解放军合唱团首次亮相。这是我国阅兵史上的第一次,也是世界阅兵史上第一支全部由军校学员组成的合唱队伍。 这支队伍的总负责人,就是现年60岁的团长兼总指挥于海。

而说起接到这次任务,于海表示“没有一点心理准备”。因为早在2011年7月,他就已经卸下解放军军乐团团长行政职务,转向音乐教学与学术交流。但为了完成好阅兵任务,他立即推掉了个人安排。

于海说:“当时领导跟我说,我是解放军合唱团负责人的‘不二人选’,一方面我很兴奋,因为从1970年在天安门广场接受毛泽东主席检阅至今,几代领导人在天安门广场上的重大活动我都参加了,这是很辉煌很圆满的事情;但另一方面,我也确实有一点担心,因为此次合唱团成员都是部队学员,没有专业基础,完成任务有一定难度。”

但阅兵合唱任务是党中央、总书记赋予军队的一项光荣而神圣的政治任务,组建解放军合唱团在阅兵式上演唱抗战歌曲,具有与众不同的特殊意义。“从此次演唱曲目看,大多为脍炙人口、经久不衰的抗战经典歌曲,在人民群众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在纪念大会上演唱,会引起强烈共鸣。”

合唱团团长兼总指挥于海最先感到的是排练时间十分紧张,所有参阅部队及有关单位都已于半年前建立并训练,而合唱团组建方案明确时已到了6月9日,离9月3日大阅兵不足3个月的时间。“合唱团队员要求全部从非音乐专业的军队院校学员中选拔,这无疑增加了我们的训练难度。”

时不我待,从6月上旬开始,于海率专家组开始奔赴总装、海军、空军所属的装甲兵工程学院、海军工程大学、海军航空工程学院、海军大连舰艇学院,空军工程大学、空军航空大学、空军预警学院7所院校选拔队员,按照音色、音调、身高、气质等条件要求,先从近两万名学员中初选7100名队员,然后进行复选,复选阶段一对一面试,逐个打分,经过多轮淘汰,最终选拔确定了1200名参训队员。

领导1200名官兵唱歌的难度,不亚于拉着1200名官兵上“战场”!言及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为什么要选非音乐专业的军队学员,而不选选择文艺兵或音乐特长兵,于海坦言:“最开始的计划是用地方合唱团和部队合唱团组成,但5月18日开会决定军队独立搞文艺活动,全军真正的合唱队队员也就100人左右。我们选人时想要真正代表解放军的军人,最后下决心从部队的院校里选学员。于海说,刚开始接到任务大家心里都没底。“我参加过这么多阅兵,搞军乐团是有经验的,但是搞合唱我是第一次。合唱团让我来负责,我是根本没想到。”

“解放军合唱团在这次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日阅兵庆典中演唱多首歌曲。这些歌曲是总部机关组织有关专家反复研究论证而确定的,具有深刻的内涵意义。从整体上讲,它们承载并展现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和强国强军的伟大梦想。”于海介绍,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作为庆典活动常用的仪式歌曲外,其他歌曲各有特点。如《抗日军政大学校歌》可以更好地营造纪念大会的庄严氛围,也符合解放军合唱团全部由学员组成的属性;《保卫黄河》是抗战经典歌曲中的代表作,情感激昂,能充分感染现场观众的情绪并调动他们的情感;《在太行山上》是一首充满革命浪漫主义的抗战经典歌曲,实现了抒情性与战斗性的完美结合;《强军战歌》唱出了人民军队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时代强音;《人民军队忠于党》表达了全军将士一切行动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指挥的坚定信念;《团结就是力量》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团结奋斗的意志力量。

为充分烘托抗战胜利日纪念大会的庄严氛围,展示千人大合唱的大阵容、大气势、大震撼,于海曾组织专家对合唱参阅歌曲进行了改编。在改编中发现,这些歌曲版本很多,有的相互间差别很大,很难明确标准范本,还有的不适合大合唱使用。为此,通过查询资料、拜访作者、比较录像、现场试唱等方式,组织专家反复论证不同歌曲版本、校正歌曲乐谱,整理了一套适合千人合唱专用的范本。“在此基础上,我们根据队员音高、音域特点,还组织专业力量对曲谱进行了改编,并且设计了一些军姿动作,增加了观赏效果,体现了军人的威武英姿。为检验改编后的效果,前期先组织了100名队员进行试唱,请专家试听,并根据他们的意见进行再修改,经过反复打磨的歌曲,既保留了原本风格,又实现了最佳演唱效果,达到了观赏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从“零基础”到有形有势有魂

解放军合唱团配备有1名团长、1个政委、2名副团长,10个业务指导老师,24个业务教歌员。根据合唱团团长于海的要求,24个业务教歌员,每一个教歌员负责50名学员,责任到人,一对一了解每个队员的优点缺点,保证50个人都唱好。

合唱团队员虽然是经过层层选拔的,可是队员们毕竟非音乐专业,有些队员音色还好,但乐理知识缺乏,甚至不识谱,可谓“零基础”。为此,于海要求从基础抓起、从标准严起,在训练中既遵循艺术规律,又对学员采取非常措施。“开始阶段,我们重点实现队员从不会唱到会唱的转变。在总部机关的具体指导下,我们从全军抽调选派了三四十名专家和教歌员进行集中培训,分成7组,到各院校对合唱队员进行辅导。由于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教会队员演唱,老师们采用了最接地气的训练方法,就是边教合唱曲目,边进行音乐知识普及,教乐理、教识谱、教唱法,由老师一句一句领唱,队员跟唱,反复练习。队员们基础不好,就在歌本上记下演唱要点、注意事项,有的队员记得密密麻麻,回到宿舍后利用休息时间加班加点,对照着记录一遍遍练习,很快,队员们对歌曲都做到了会唱。”

之后,重点实现队员从唱会到唱准的转变。这期间,主要通过录音校准的方式,让队员们听歌曲的伴奏录音、专家演唱录音、军乐团伴奏录音,并专门选出了一些演唱标兵做示范,把他们的演唱录音提供给队员对照跟唱。另外,还专门组织小班教学,由老师一个字一个字地抠队员的发音、咬字,很多老师都给队员定下了一个“清零”的规矩,就是每句歌词要反复唱十遍,十遍都不出错就算通过,如果队伍里有一个人唱错,就将之前唱对的遍数全部清零,重新再唱。就是通过这样的训练方法,使演唱成为一种条件反射,保证队员能够唱准。

第三阶段,重点实现队员从唱准到唱出艺术感染力的转变。于海说,唱准只是基础,唱美、唱出一流水准,就必须带着充沛的感情去唱,也只有这样才能增强艺术感染力,引起大家的共鸣。“刚开始时,队员们演唱阅兵歌曲都是一个表情,有的老师形容‘像扑克牌一样’,特别‘板’,看不出任何表情变化,为此我们又注重培养队员丰富的演唱感情、口型和表情等训练。我们专门拿出时间讲解歌曲内涵意境,帮助队员理解歌曲创作的历史背景、思想主题和音乐形象,使队员体悟到跃动在音符中的革命激情,进而准确处理旋律的起承转合、乐句的抑扬顿挫、情绪的舒缓起伏,使歌声具有丰富的感情色彩。”

为了保证不同教歌员教出来的唱法一致,于海和副团长王军、李成将阅兵演唱的8首曲子进行了详细的拆解:哪个地方有重音,哪个地方有呼吸,每个曲子什么背景都一一弄清楚,然后将教歌员集中到北京培训。

为理顺工作关系,提高工作效率,解放军合唱团设团、大队、队三级管理体制,机关设办公室、业务组、政工组和行管保障组,下设陆海空4个大队(陆军2个),再按照每队100人分成12个队。

7月15日,在各地分训一个多月的七大院校合唱团队员集结到北京。入驻集训场地当天,团长们组织了一个300人的小合唱,让大家高兴的是,这300人唱齐了。第二天,1200人的首次合唱结果更让他们兴奋,此前没底的他们终于觉得:“这群‘零基础’的学员能完成任务!”

从解放军合唱团集中进驻到正式参阅只有50天的时间,千余名非音乐专业的军校学员,要完成向具有一流演唱水准的准专业队员转变。“从不会唱到唱会唱熟,从唱会唱熟到唱准唱美。来自全军的35名专家和教歌员一句一句教、一段一段唱、一首一首练,延长训练时间,加大训练量,经常加班到深夜。”于海说。为了帮助队员训练良好的演唱口型,老师们提出了创新改进的训练方法“咬水果训练法”,利用食堂每餐提供的水果,感受嘴巴咬合的肌肉用力方式,并用在良好的演唱中,保持良好的口型。

解放军合唱团队员们不仅要唱,还要配合演唱做动作,在唱《义勇军进行曲》《人民军队忠于党》时队员们要全体敬礼。于海告诉记者,大家都看到军人敬礼敬得很漂亮很标准,但是这么多人一起就未必漂亮,要集体做得漂亮很不容易。为考核动作,12个队经常比赛唱一样的歌、做一样的动作。按照于海定的标准,演唱动作全部做得整齐考核算优,做不齐只能算及格,100人中只要有一个人做错,就不及格。比赛前于海经常压力比队员大,他说:“我担心万一哪个队员做错了导致全队不及格,他的心理压力太大,害怕从领导到队员都要怪罪他。”不过,12个队的比赛没有一个人做错的,只有几个不齐的。

军训歌曲范文第2篇

女:英雄揭竿而起,率天下群豪,征战大地

男:天运流转,气数使然赤旗插遍天下十六洲,纵横无敌,谁与争锋女:这,就是这支铁血军魂所铸就的钢铁长城——中国人民解放军

男:本次歌咏比赛就把《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定为必唱歌曲

女:另外的自选歌曲彰显了每个连队的不同风格。

1、十七连

男:为我们打头阵的是这样的一支连队,他们

昂扬进取如春之朝气,渴望追求如夏之热烈;

女:他们潇洒飘逸如秋之超然,稳重真实如冬之闲适。

男:这就是十七连的全体战士!

女:十七连给我们带来的自选歌曲是《一二三四歌》

2、十二连

男:一二三四,是嘹亮的口号,

女:一二三四,是战士的歌,

男:感谢我们十七连的全体战士!

女:西安思源学院军训团十三连,以训练刻苦,成绩优异而著称。

男:全连122名战士分别来自电子商务、国际商务、项目管理、网络工程四个专业。

女:今天他们站在舞台上就是用心发誓,一定不辜负领导的嘱托和希望,用崭新的面貌迎接新的学期。

男:十二连带来的自选歌曲是《真心英雄》

3、十六连

女:不仅仅拼杀战场的是英雄,不仅仅献身祖国的是英雄,

男:如今,我们褪去稚气,身着迷彩在风雨中磨练意志,我们也是英雄

女:十六连是一个永不言败的连队

男:他们的教官严肃、认真、富有责任心;

女:他们的士兵活泼、团结、积极向上;

男:坚持是他们的口号,胜利是他们的信念。

女:十六连带来的自选歌曲是《官兵友爱歌》

4、一连

男:是谁在烈日下挥汗如雨?

女:是谁在狂风中屹立不倒?

男:又是谁为这炎夏燃起了最瑰丽的熊熊烈火?

女:这就是我们的绿色女兵!

男:巾帼不让须眉,一营一连的女兵们就是这样一支坚强而充满活力的队伍。

女:他们同样能身着迷彩、手握钢枪,同样能摸爬滚打、报效祖国。

男:活力是她们的血液,坚强是她们的躯体;

女:他们铁骨柔情,英姿飒爽尽展女兵风采。

男:一连的自选曲目是《红色娘子军》

5、十连

男:下面上场的是十连的全体官兵,他们由新闻法律和旅游管理的学员组成,他们在训练场上用心灵追逐,挥汗在万里无云的碧空下;他们用心中无限的热情谱写了一首军旅赞歌,他们坚信:“宝剑峰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女:在短短的几天训练中,十连上下齐心,将“严以律己”的军人风采与“积极活泼”的人文精神融为一体,共同营造了“团结和谐”的氛围。他们的口号是“塑军人风采,展人文精神”。

男:十连带来的自选歌曲是:《当兵的人》

6、十三连

男:来自空军工程大学的全体教官,在训练过程中严厉又不乏亲切,严肃又不乏幽默

女:前阶段的军训紧凑而不慌乱,辛苦而不痛苦。

男:现在上场的四营13连是一支团结向上的队伍,他们刻苦训练,高喊口号!不求最好,只求更好!

女:他们因身着军装而自豪,用饱满的热情,整齐的步伐,嘹亮的声音来回报领导的关怀!

男:他们深信四营13连将会成为铁骨铮铮的男子汉式队伍!

女:十三连带来的自选歌曲是:《听党指挥歌》

7、八连

女:“头顶边关月,情系天下安,当兵走四方,时刻听召唤”

男:谁说女子不如男,二营8连的女兵们风雨骄阳均不怕,用毅力宣写成绩!

女:教官的耐心示范,指导员的细心指导,让她们练就了一身柔情铁骨!

男:看,那整齐的队伍;听,那嘹亮的歌声,就是我们的好八连!

女:八连准备地自选歌曲是一首传唱已久的军旅歌曲《军港之夜》

8、十一连

男:“十一连,向前,向前!”话语虽简单,却是我们永远不变的口号!

女:唱着军歌,喊着口号,高举旗帜!他们个个精神饱满,英姿飒爽。

男:烈日骄阳晒不倒他们,风雨再大也吓不倒他们,他们不是钢铁,却有着钢铁般的意志。

女:他们爱国爱校、热情奔放,他们有一颗滚烫的心,团结的心。

男:十一连带来的自选歌曲也是《听党指挥歌》

9、二十连

男:如果风帆不挂在桅杆上,那么它只能是一块无用的布;

女:如果理想不付诸实践,那么它只能是一个飘渺的梦。

男:五营二十连的全体官兵个个精神抖擞,英姿飒爽;

女:他们把如火的青春燃烧在训练场上,他们把年轻的汗水挥洒在成长的跑道上。

男:挺拔的军姿,坚实的脚步就是他们坚忍不拔刻苦训练的印证。

女:二十连带来的自选歌曲是《歌唱祖国》

10、三连

女:青春是一枝娇艳的花,但一枝独秀彰显不出春天灿烂,

男:青春是一株伟岸的树,但一树独高难以显示生命不息。

女:青春 是一片大海孤傲的帆,但一叶孤帆很难乘风破浪。

男:一营三连的他们有着美妙的年龄,有着灿烂的花香,有着不懈的追求

女:春天是万紫千红的,只有成行成排的树木才能铸造绿色长城,:只有千帆竟发才有大海的壮阔

男:袭袭绿装,英姿飒爽是他们相识的见证。

女:三连的自选曲目是《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11、十四连

男:我们不远千里、万里相聚思源,只为了一个共同的梦想。

女:携手前行,艰苦的、紧张的、欢乐的、充实的,是我们军训的时光。

男:成长,在这烈日下,在这风雨中,在这口号声响起的训练场。

女:当脸庞不再稚嫩,当目光变的坚毅,当身姿挺拔如大漠的一株白杨。

男:原来昨日的软弱早已远离了我们今天的心灵。

女:时间是短暂的,情谊却是深远的。

男:也许青春的年华终将如水流逝,但共度的岁月怎能忘却?

女:三营十四连带来的自选歌曲是《战友你还记得吗?》

12、六连

男:这是一群作风严谨,活泼可爱的女兵,

女:这是一支英姿飒爽、步调整齐的队伍,

男:看,117名女兵的脚步,铿锵有力,犹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女:听,那整齐的声音,响彻整个校园,验证着训练的成果。

男:她们努力着、坚持着、拼搏着!

女:她们品尝了酸甜苦辣的滋味,学会了坚强的理念,懂得了成长中的坎坷。

男:二营六连的女兵们给我们带来的自选歌曲是《军中姐妹》

13、二连

男:看那一双双充满自信的双眸;

女:看那一排排整齐有力的步伐;

男:看那一个个朝气蓬勃的女兵;

女:是的,我们没有亮丽的容妆,没有妖娆的姿态,没有时尚的装扮,

我们有的是无限的激情与活力。

男:因为年轻,所以自信;因为自信,所以坚强;因为坚强,所以潇洒。

女:二连的女兵们将以最饱满的热情为大家送上自选歌曲《潇洒女兵》

14、九连

男:白鹿塬上激荡秦风,掀起欣欣向荣,

女:四海宾朋欢聚思源,共赴美好明天。

男:怎能忘记,训练中那力可拔山的臂膀,是我们风雨中的避风港。

女:怎能忘记,烈日下的那一片橄榄绿,是我们心头永不漂移的荫凉。

男:艰苦训练铸军魂,认真学习好作风。

女:伏龙降虎谁家郎?三营九连见真兵。

男:九连给带来的自选歌曲是《军中绿花》

15、十五连

男:给我翅膀,我是你心中蕴育的希望!

女:给我翅膀,我是希望闪烁的光芒!

男:都说你的信念不会变,都说你的旗帜不褪色,都说你的苦乐不曾忘,都说你的歌声永不落。

女:四营十五连的战士们时刻铭记“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的精神。

看他们的飒爽英姿,听他们的嘹亮军歌。

男:十五连带来的自选歌曲为《革命气节歌》

16、五连

男:雄赳赳,气昂昂,军事训练我最棒!

女:不怕苦,不怕难,各项工作我争先!

男;这说的就是三营五连的战士们,在日常的训练中,她们怀着“谁说女子不如男的霸气”苦练扎实的基本功,严格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她们积极的配合指导员并热心参与学生训练中的各项活动,成绩卓著。

女:寒风飘飘落叶,军队是一朵绿花;深深我日夜呼唤,军营是咱温暖的家

今天,它们将以一首《军中绿花》唱出当兵人的心声。

17、四连

男:水天相接的地方是一片蔚蓝,

女:人民军队为我们撑起的是一片和平的天,

男:当夜幕与大地深情地相拥,远航的军舰回到温暖的港湾,

女:柔和的海风拂过辽阔的海面,轻轻的海浪回荡在这宁静的

合:军港之夜。

女:一营四连的战士们在烈日下,风雨中,

用军姿去阐释她们的毅力,用歌声去表达她们的豪情。

18、七连

女:腾空的志愿越飞越高,托起了我们绿色的梦想,

男:整齐的步伐走起来,地动山摇,气壮山河。

女:我们是军中的一朵奇葩,我们是阳光底下最美丽的风景。

男:我们唱起来,白鹿塬的每一寸土地都会引亢高歌,骄傲与自豪让我们同这一片土地一样铿锵有力。

女:歌声穿越万水千山,飘荡在祖国大地的母亲,告诉祖国母亲,我们是多么优秀的一代。

男:下面出场的是七连,他们是一支坚强而又勇敢的队伍,他们的自选歌曲是《爱我中华》

19、十八连

男:我们的战士,告别了家乡,离开了母亲温暖的怀抱,投身到绿色军营,肩负起了保卫祖国的重任;

女:他们要用赤胆忠心,用饱满热诚,保卫祖国和人民的安定。

男:我历数着你打筑在历史长河中的路标,欣喜若狂地端详着你的七彩身躯;

女:陶醉于你金戈铁马的浩荡之势,接纳了你雷霆般的精神,滚滚而来,呼啸而去。

男:他们就是五营十八连带来的《当兵的人》

20、十九连

男:有一句老话:好戏总是在后头。那最后出场的这支队伍,他们是五营十九连的战士们。在几天的训练中,他们顶烈日,斗酷暑,冒风雨,逐渐形成了一种你追我赶的氛围。

女:在教官的严格但不乏耐心的指导下,同学们在队列操练和组织纪律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男: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女:因为感动,我们的情感世界五彩斑斓!

男:因为感动,我们更懂得如何去面对生活!

女:因为感动,所以快乐!

男:因为感动,所以幸福!

军训歌曲范文第3篇

女:英雄揭竿而起,率天下群豪,征战大地

男:天运流转,气数使然赤旗插遍天下十六洲,纵横无敌,谁与争锋

女:这,就是这支铁血军魂所铸就的钢铁长城--中国人民

男:本次歌咏比赛就把《中国人民军歌》定为必唱歌曲

女:另外的自选歌曲彰显了每个连队的不同风格。

1、十七连

男:为我们打头阵的是这样的一支连队,他们

昂扬进取如春之朝气,渴望追求如夏之热烈;

女:他们潇洒飘逸如秋之超然,稳重真实如冬之闲适。

男:这就是十七连的全体战士!

女:十七连给我们带来的自选歌曲是《一二三四歌》

2、十二连

男:一二三四,是嘹亮的口号,

女:一二三四,是战士的歌,

男:感谢我们十七连的全体战士!

女:西安思源学院军训团十三连,以训练刻苦,成绩优异而著称。

女:今天他们站在舞台上就是用心发誓,一定不辜负领导的嘱托和希望,用崭新的面貌迎接新的学期。

男:十二连带来的自选歌曲是《真心英雄》

3、十六连

女:不仅仅拼杀战场的是英雄,不仅仅献身祖国的是英雄,

男:如今,我们褪去稚气,身着迷彩在风雨中磨练意志,我们也是英雄

女:十六连是一个永不言败的连队

男:他们的教官严肃、认真、富有责任心;

女:他们的士兵活泼、团结、积极向上;

男:坚持是他们的口号,胜利是他们的信念。

女:十六连带来的自选歌曲是《官兵友爱歌》

4、一连

男:是谁在烈日下挥汗如雨?

女:是谁在狂风中屹立不倒?

男:又是谁为这炎夏燃起了最瑰丽的熊熊烈火?

女:这就是我们的绿色女兵!

男:巾帼不让须眉,一营一连的女兵们就是这样一支坚强而充满活力的队伍。

女:他们同样能身着迷彩、手握钢枪,同样能摸爬滚打、报效祖国。

男:活力是她们的血液,坚强是她们的躯体;

女:他们铁骨柔情,英姿飒爽尽展女兵风采。

男:一连的自选曲目是《红色娘子军》

5、十连

男:下面上场的是十连的全体官兵,他们由新闻法律和旅游管理的学员组成,他们在训练场上用心灵追逐,挥汗在万里无云的碧空下;他们用心中无限的热情谱写了一首军旅赞歌,他们坚信:"宝剑峰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女:在短短的几天训练中,十连上下齐心,将"严以律己"的军人风采与"积极活泼"的人文精神融为一体,共同营造了"团结和谐"的氛围。他们的口号是"塑军人风采,展人文精神"。

男:十连带来的自选歌曲是:《当兵的人》

6、十三连

男:来自空军工程大学的全体教官,在训练过程中严厉又不乏亲切,严肃又不乏幽默

女:前阶段的军训紧凑而不慌乱,辛苦而不痛苦。

男:现在上场的四营13连是一支团结向上的队伍,他们刻苦训练,高喊口号!不求最好,只求更好!

女:他们因身着军装而自豪,用饱满的热情,整齐的步伐,嘹亮的声音来回报领导的关怀!

军训歌曲范文第4篇

殊不知,组委会不仅没有搞错,还有深意寓于其中!

原来,《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虽然是大陆民众耳熟能详的中国人民军歌之一,但它的旋律却诞生很早。早在国民革命时期,以它填词的不同版本的歌曲就广为传唱。奥运会入场式上,海峡两岸运动员入场时,东道主均用此曲伴奏,乃是希望以此拉近两岸的心理距离。

曲调传承:中西合璧,与普鲁士军歌《德皇威廉练兵曲》有不解之缘

军歌是凝聚军心、激发斗志的军旅共同语言。军歌,如进军的战鼓,似冲锋的号角,酣畅淋漓地表达一支军队的阳刚之气和坚定信念。一支战斗部队唱一次军歌,就等于上一堂政治课;唱一次军歌,也等于磨砺一次钢刀,激励一番情怀。但战争年代,由于曲创作人员极少,因此许多军歌的曲调就直接来源于现有的民歌、老军歌或者外国歌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曲调也是如此,它来自鄂豫皖苏区的民歌《土地革命完成了》,但该民歌也借鉴了其他曲调,那就是冯玉祥部队的《练兵歌》。

冯玉祥曾是一名基督徒,对基督教会的宗教歌咏十分熟悉,深知通俗音乐对统一思想、纪律,激励责任与斗志的重要作用,因此带兵后特别重视通过习唱军歌达到“练兵”的目的。他不仅在所带部队中大力提倡唱军歌,而且亲自动手编写了相当数量的军歌。唱得最多的是《练兵歌》,歌词原文是:“民族立宪五族共和了,方知今日练兵最为高。庚子兵变,人人都知晓,若不当兵,国家无人保。请看外国军械多灵巧,重整武备坚甲利兵高。同胞练兵,个个如虎豹,若不操练,国仇不能报。陆军营内步马辎工炮,各营各连学术比低高……”由于经常在部队传唱,歌词容易领会,曲调也很简单,很快就在后来的鄂豫皖苏区流传开来了。

但是《练兵歌》的曲调并非冯玉祥原创,而是来自奉军的《大帅练兵歌》。的《大帅练兵歌》开头是这样的:“中华民族五族共和好,方知今日练兵最为高,大帅练兵人人都知晓,若不当兵国家不能保。请看外国军械多灵巧,重整武备坚甲历兵高,共同练兵个个如虎豹,保住国家太平乐逍遥……”

而奉军的《大帅练兵歌》同样是根据已有曲调重新填词的。看看张之洞曾编的军歌就知道。1904年,在湖北组建和训练新军期间,张之洞提出,要在军队训练时唱军歌,并亲自撰写歌词。《军歌》的第二段题为《大帅练兵歌》:“朝廷欲将太平大局保,大帅统领遵旨练新操。第一立志要把君恩报,第二功课要靠官长教。第三行军莫把民骚扰,我等饷银皆是民脂膏。第四品行名誉要爱好,第五同军切莫相争吵……”

这就是曲子的源头吗?显然不是。曲调可以上溯到袁世凯新军的《大帅练兵歌》。

1895年,袁世凯受命在天津小站练兵,创建近代中国第一支新式陆军。袁世凯招募的新兵采用德军和日军的建制,聘请了10多位德国教官。

但那些农民出身的士兵大多不识字,根本记不住部队的条令、规章。于是,在这种情况下,新建陆军参谋营务处总办、翰林徐世昌编写了包括《大帅练兵歌》在内的一系列军歌,以帮助士兵记住条令和军纪。徐世昌选择了一首普鲁士军歌《德皇威廉练兵曲》的曲调来为《大帅练兵歌》填词。

这样,曲调传承的脉络就很清楚了。军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曲调是19世纪清政府编练新军时,借用普鲁士军歌曲调填词作为队列歌曲的。进入近现代以来,北洋军阀各派系军队、国民革命军、鄂豫皖的工农红军,都曾用此曲填入新词成为军歌,成为数代中国人熟悉的旋律。

歌词变迁:不断完善,是人民军队纪律严明的直观表白

中国人民自建军之日起,就非常重视革命纪律,这也是人民军队区别于一切旧式军队的显著标志。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9月,当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到达江西永新县三湾村时,正值红薯收获季节。又饥又渴的战士们看见路边的红薯,便吃。对此,给部队规定了不拿老百姓一个红薯的纪律。不久,部队到茶陵筹款,在打土豪时又有个别官兵将没收的财物据为己有。于是,又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打土豪归公”的纪律。10月24日,针对部队在执行纪律上存在的一些问题,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人民军队的三大纪律:“第一、行动听指挥;第二、打土豪款子要归公;第三、不拿老百姓一个红薯。”1928年1月4日,工农革命军攻占了遂川县城,建立了中央遂川县委和县工农兵政权,并在这里分兵发动群众。在部队广泛接触群众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损害群众利益的现象。发现这些问题后,提出了在城市中保护中小商人利益的政策,宣布了六项注意:“一、上门板(指宿营时借老板的门板走时要上好才走);二、捆禾草(指宿营时借老板的禾草,走时要捆好才走);三、讲话和气;四、买卖公平(指买卖东西不许强买强卖);五、借东西要还;六、损坏东西要赔。”

“三条纪律六项注意”受到井冈山老百姓的欢迎。老百姓编了顺口溜称赞:红军纪律真严明,行动听命令,爱护老百姓,到处受欢迎。

1928年3月,工农革命军南下湘南,由于种种原因,部队侵犯群众利益的事时有发生。为了彻底纠正这些现象,将过去陆续提出的纪律和注意事项合在一起,并作了修改补充,正式定为“三条纪律六项注意”予以颁布。三条纪律是:“第一、行动听指挥;第二、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第三、打土豪要归公。”六项注意是:“一、上门板;二、捆铺草;三、说话和气;四、买卖公平;五、借东西要还;六、损坏东西要赔。”

为使广大红军官兵将“三条纪律六项注意”熟记于心,随时随地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还将“三条纪律六项注意”编成了《红军纪律歌》,歌词是:“红军纪律最严明,上级的命令坚决要执行。打土豪,要归公;买卖要公平;工农的东西,不可拿毫分;出发与转移,样样要记清:上门板,捆铺草,房屋扫干净;借物要送还;损坏要赔偿。无产阶级劳苦群众,都是一家人。”这一招果然效果很好,许多战士通过唱歌将红军纪律牢记在心了。

1930年5月以后,、在赣南、闽西开辟革命根据地期间,根据新出现的情况,对六项注意作了修改,发展成八项注意,增加了“七、不得胡乱屙屎;八、不搜敌兵腰包”两项,并写进了红一方面军颁布的《红军士兵会章程》中。至此,“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从条款上被完整地提了出来。

1935年9月,红二十五军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十五军团在劳山战斗后增加了一批新战士,急需纪律教育。于是,红二十五军政治部秘书长程坦在中央红军带到陕北的文件中找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文本,并据此编写歌词,用曾在鄂豫皖地区流传的《土地革命完成了》的音调填写了这首《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在政治部《红旗报》上刊登。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歌词简明扼要,把我军的纪律规定讲述得非常系统、清晰,便于记忆。它的曲调简单雄壮,节奏鲜明,适合在行进中齐唱,很快在红军战士和群众中传唱开来,并历经红军、八路军、新四军、人民等时期,歌词内容虽然做过相应的改变,但一直传唱并历久弥新。

抗日战争时期,《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歌词有所变化:“抗日军人个个要牢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第一实行抗日的纲领,最后胜利才能有保证。第二服从上级的指挥,坚决杀敌才能得胜利;第三不拿人民的东西,到处群众拥护又喜欢。八项注意件件要做到,一时一刻切莫忘记了;第一进出宣传一定要,抗日主张远近都传到。第二早起内务整理好,室内室外脏物要打扫;第三说话态度要和好,接近群众语言最重要。第四买卖价格要公道,不准强迫群众半分毫;第五借人家具用过了,当面归还切莫遗失掉。第六若把东西损坏了,按价赔偿一定要办到;第七优待俘虏要周到,瓦解敌军工作极重要。第八到处厕所要挖好,绝对禁止随便拉屎尿;倘若把这规则破坏了,铁的纪律处罚决不饶。抗日战士相互监督到,军民合作一齐赶强盗;到处民众动员起来了,最后胜利实现在明朝。”歌词大量加入抗日的内容,措词也更严谨。

解放战争时期,为了统一纪律,中共中央于1947年9月22日致电各战区领导人,要求就“现行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内容,并提出意见”。1947年10月10日,亲自撰写了《中国人民总部关于重新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训令》,指出“本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实行多年,其内容各地各军略有出入。现在统一规定,重行颁布”。

根据新颁布的“训令”,修改后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歌词是这样的:“革命军人个个要牢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第一一切行动听指挥,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第二不拿群众一针线,群众对我拥护又喜欢;第三一切缴获要归公,为了减轻人民的负担。三大纪律我们要做到,八项注意切莫忘记了。第一说话态度要和好,尊重群众不要耍骄傲。第二买卖价钱要公平,公买公卖不许逞霸道;第三借人东西用过了,当面归还切莫遗失掉。第四若把东西损坏了,照价赔偿不差半分毫;第五不准打人和骂人,军阀作风坚决克服掉。第六爱护群众的庄稼,行军作战处处注意到;第七不要调戏妇女们,流氓习气坚决要除掉。第八不许虐待俘虏兵,不许打骂不许搜腰包;倘若把这规矩破坏了,革命纪律处罚决不饶。革命纪律自觉遵守到,相互监督切莫违犯了,全国人民拥护又欢迎,革命胜利快快就来到。”

在战争年代,“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完成各项任务的重要保证。它对于加强军队建设,密切军民关系,增强官兵团结,夺取革命战争的胜利起了重大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和军队认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仍然需要牢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1950年底,中国人民总政治部根据《中国人民总部关于重行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训令》,第一次组织专人对这首歌的歌词进行修改,并于1951年1月在《中国人民内务条令(草案)》中正式公布。8月1日,总政治部在《关于印发“部队歌曲选集”的通知》中,再次将这首歌词予以公布。

1957年,总政治部再次组织专人修改《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歌词。一是将“为了减轻人民的负担”改成“努力减轻人民的负担”,二是将“不要调戏妇女们”改为“不许调戏妇女们”,突出了纪律的严明性和主观意志力。第七段将“倘若把这规矩破坏了,革命纪律处罚决不饶”改为“遵守纪律人人要自觉,互相监督切莫违犯了”,也突出了革命军人遵守纪律的自觉性。这些改动,画龙点睛,不仅突出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思想主题,而且强调了中国人民作为人民军队的性质。此稿经总政治部批准并在《战士》杂志第14期上正式公布,《歌曲》杂志1958年第11期第二次公布。1978年4月6日总政文化部《关于学唱十六首革命歌曲的通知》中,第三次重行公布,此稿一直沿用至今。

歌曲传唱:军魂昂扬,逐渐成为神州大地喜闻乐见的红色旋律

歌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作为我军的“军魂之歌”,在抗日战争的战场上、在解放战争战场上、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征程中,都广泛地传唱着。

新中国成立后,《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仅是军队的纪律,而且几乎成了各行各业的共同纪律,成为一支妇孺皆知的经典红歌。

在很多场合多次提出要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教育军队、教育干部、教育党员和人民。邓小平也多次提出要认真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他说:“我们这个军队,历来强调一切行动听指挥,强调自觉遵守革命纪律。不这样,我们能够战胜比我们强大得多的敌人吗?能够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贯彻执行党的路线和政策吗?能够加速我军革命化现代化建设吗?”“为什么同志提出要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而且专门唱那一条,叫做一切行动听指挥呢?就是强调纪律嘛。”

1959年9月30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10周年庆典的大喜日子里,230名将军组成的合唱团,在李志民上将的指挥下,合唱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身着上将军服的李志民激情澎湃的指挥和身经百战的将军们气壮山河的演唱,引起了在场观众的强烈共鸣,赢得了观众们长久而热烈的掌声。

“”时期,曾多次领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1971年8月15日至9月12日,到南方巡视期间,针对党内出现的分裂危险,反复强调要增强团结,遵守纪律,并且多次与南巡随行人员和参加座谈的同志一起唱《国际歌》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8月27日,在长沙与、卜占亚等人谈党内路线斗争情况后,带领在场的人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说:“你们不光要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你们还要讲解,还要按照它去做。”他说:“‘一切行动听指挥,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这一条非常重要。步调不一致,分成两派,怎么能得胜利呢?”然后,他逐句讲解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内容。他说:三大纪律的第一条,八项注意的第一条和第五条最重要,“如果都能记清,都能这样做,那全国人民拥护又欢迎,这样我们多好呀!”讲到后两条时,强调部队在整风中要防止和克服骄傲自满和军阀作风。28日,在长沙与刘兴元、丁盛、韦国清等人谈话。讲完党内路线斗争历史后,再次强调要注意“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教育”。在武昌会见刘丰时,在杭州会见南萍、熊应堂、陈励耘等人时,都强调要团结,要步调一致,并与他们一起唱了《国际歌》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1973年12月12日,主持召开了一次政治局会议。会议在的书房兼会客室进行。他说:“我提议,议一个军事问题,全国各大军区司令互相对调。”他建议与会者共同高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并由他来亲自领唱。根据政治局会议的决定,中共中央于12月20日召开了军区司令员对调会议。22日,由当面宣布对调命令。这在我军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对调命令下达后,军区司令员不带随员,迅即奔赴新的工作岗位,充分体现了一切行动听指挥的精神。

军训歌曲范文第5篇

《救亡曲》(图一)第一页为简谱及第一段歌词(图二),第二页至第十一页分别为十段歌词:

第二页(其一)

问:什时候失陷了沈阳城?

什么人强占了东三省?

沈阳原是谁家的地?

东三省住的是那里的人咿呀嗯?

东三省住的是那里的人咿呀嗯?

答:【九一八】失陷了沈阳城,

日本人强占了东三省;

沈阳原是中国的地,

东三省住的是我们中国人咿呀嗯。

东三省住的是我们中国人咿呀嗯。

第三页(其二)

问:日本人来时候拿着什么东西?

日本人来到后做过什事?

东北有何新事件?

东三省有什么不同从前咿呀安?

东三省有什么不同从前咿呀安?

答:日本人拿来了飞机炮枪,

屠杀了百姓烧了农庄:

闹的鸡犬不得安,

大炮声隆隆地整天家向咿呀昂。

大炮声隆隆地整天家向咿呀昂。

第四页(其三)

问:东北的民众能否照旧生活?

还有那地土与妻子房屋?

有粱能否吃进肚?

要吃饭能不能找到工作咿呀昂?

要吃饭能不能找到工作咿呀昂?

答:东北的生活苦的不能谈!

田产妻子敌人随便占;

高梁抢去喂了马,

拉你去做了工不给工钱咿呀安。

拉你丢做了工不给工钱咿呀安。

第五页(其四)

问:为什么工人还要受它欺?

为什么农夫还肯种地?

听说那里多晋商,

为什么不动身离开那里唉呀咿?

为什么不动身离开那里唉呀咿?

答:农工罢工它说你是土匪,

派来了大兵镇压你;

富商回家他不准,

除非你丢了家产空手回去唉呀咿。

除非你丢了家产空手回去唉呀咿。

第六页(其五)

问:敌人竞这样凶似狼,

占了我地土烧了村庄;

人命杀了无其数,

亡了国的滋味苦的不能尝咿呀昂。

亡了国的滋味苦的不能尝咿呀昂。

答:不错不错真不错,

【亡了国的滋味苦的不能尝】

大家一齐来杀敌,

快打死敌人救我危亡咿呀昂。

快打死敌人救我危亡咿呀昂。

第七页(其六)

问:保江山凭的是官和兵,

老百姓能做那一种?

天下不出英雄汉,

急死人也恐怕不会中用咿呀嗯。

急死人也恐怕不会中用咿呀嗯。

答:如今的时势与前大不同,

老百姓都是国家的国民;

救国不是小小事,

单靠那好兵将也不会成功咿呀嗯。

单靠那好兵将也不会成功咿呀嗯。

第八页(其七)

问:老百姓只会做农商工,

国家的大事会办那一宗?

东北不是亡了国?

老百姓那一个敢喊一声咿呀嗯?

老百姓那一个敢喊一声咿呀嗯?

答:我们都是黄帝的子孙,

东三省也有不少英雄;

老百姓组成救国军,

把敌人常杀的东窜西奔咿呀嗯,,

把敌人常杀的东窜西奔咿呀嗯。

第九页(其八)

问:如今也还有这样的英雄?

敢组织救国军去打敌人。

敌人如来打我们,

我自己愿加入这样的救国军咿呀嗯

我自己愿加入这样的救国军咿呀嗯

答:绥远的战争早打开,

匪伪军已经攻上门来;

天下并不少英雄,

赶快来团结起便是救国军咿呀嗯。

赶快来团结起便是救国军咿呀嗯。

第十页(其九)

问:救国的工作有几宗?

除了当救国军还能做什?

我也愿尽一分力,

只要能对国家真正有用咿呀嗯。

只要能对国家真正有用咿呀嗯。

答:救国的工作有多宗:

有钱的捐款有力做工,

妇女能组救护队,

儿童和那老弱的也能传军情咿呀嗯。

儿童和那老弱的也能传军情咿呀嗯。

第十一页(其十)

问:大家合力好办事,

为了国为了家为了你自己;

众人结成一条心,

【能生同生,要死同死】唉呀咿。

【能生同生,要死同死】唉呀咿。

答:这句话讲的千真万真,

【要死同死,要生同生】。

爱国先做【守】

要生活应该来【】咿呀嗯。

要生活应该来【】咿呀嗯。

第十二页为工尺谱及第一段歌词(图三)。

工尺谱,因用工尺等字记写唱名而得名,是我国传统的记谱方法之一,广泛用于民间歌曲、器乐曲、曲艺、戏曲等乐种。近代常见的工尺谱,一般用“合、四、一、上、尺、工、凡、六、五、乙”等字样来表示音高,等同于我们所唱的“sol、la、Sl、do、re、mi、fa、sol、la、Sl”。若表示比“乙”更高的音,则在“上、尺”等字的左旁加“亻”号。“×”“”或“、”是工尺谱的板眼符号,也就是节拍记号,记在工尺字的右边。工尺谱的记写格式,通常用竖行,从右至左记写。每句的末尾用空格表示。它同古琴字谱、减字谱、律吕谱等传统记谱法有着共同的特征,即都只在乐谱上记录旋律的骨干音,而乐曲中的细腻声腔和节奏变化都是靠师傅的口传和徒弟的心领神会得以传承和延续。看上去粗略简单的谱面在我国民间艺术家的口手之中却可以奏出细腻且丰富的音响效果。因此,面对同一份工尺谱,不同的民间音乐家必定会创造出独具风格的音乐作品。这也是我国传统音乐的一大特性。工尺谱这种粗略的记谱方式给了人们提供了更为自由的创作空间,这也是我国的传统音乐之所以能够丰富多彩且独具特色的重要原因。

一、 《救亡曲》产生的历史背景

1931年9月18日,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制造了“柳条湖事件”,突然向驻守在沈阳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它揭开了日本对中国地区全面武装侵略的序幕。九一八事变发生后的几年时间内,东北三省全部被日本关东军占领。被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为和的“不抵抗”政策激怒了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及各党派爱国人士、爱国民众团体的倡导和响应下,迅速掀起了全国范围的、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浪潮,各地人民纷纷要求抗日。从东北抗日义勇军到后来的东北抗日联军,从1931年到1945年的14年间,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和一些地方党组织的领导下,全国人民掀起了空前规模的抗日救国高潮。

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简称牺盟会),就是在这样一种形势下形成的一个抗日救亡组织。它于九一八事变的五周年纪念日-1936年9月18日在太原正式成立,阎锡山任会长,提出了“不分党派,不分男女,不分职业,只要不愿做亡国奴的人们,一齐动员起来,积极参加一切救亡运动”的总纲领。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领导下有五个机构:军政训练班、民训干部团、国民兵军士训练团及国民兵军官教导团、村政协助员训练班和牺盟会特派员训练班。其中村政协助员训练班,成立于1936年10月。学员主要是从太原各校招收,也有来自外省外县的中学学生。他们集中训练10天到半个月,就很快地分配到各县去了。村政协助员训练班分两部分:在太原的一部分归军政训练班负责;在省城以外的一部分由宋劭文负责。学员以协助村长办理村政的名义下到基层,去做实际上的抗日救国的宣传鼓动工作,把日军侵略的惨痛事实告诉群众,唤起群众的爱国热情。

馆藏这本《救亡曲》就是由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下属政治机构山西省临时村政协助员训练委员会印发,用于抗日救国的宣传品,无论从抗战历史,还是音乐史的角度来看,都可以称得上是一份珍贵的实物资料。它不仅为我国抗战时期山西省民间救亡运动的研究提供了依据,还为民国时期的音乐史研究提供了真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二、山西《救亡曲>借用河北小调《小放牛》 在《救亡曲》第一页简谱的标题上我们可以看到“用小放牛调”(见图二)这几个字。我国的传统音乐是指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宫廷音乐和宗教音乐。其中民间音乐又由民间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族器乐等五大类构成。“小放牛调”属于儿歌,归属于民间音乐中的民间歌曲,是儿童在生活和游戏时所唱的小调。它篇幅短小,音域较窄,节奏简单,情绪欢快,旋律流畅且易于传唱。歌曲有时会采用问答形式的歌词将简单的知识融入歌曲之中,使儿童在娱乐中学会一些历史文化常识。

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梳理笔者发现“小放牛调”原本并非山西所有,而是一首来源于河北的民间小调。下面的谱例引自乔建中编著的《中国经典民歌鉴赏指南(上)》一书(图四)。

从河北小调《小放牛》与《救亡曲》“小放牛调”的比较中可以看出,两首歌曲均属于微调式,旋律线相似,结构相同,歌词的问答形式完全一样。因此可以将《救亡曲》中的“小放牛调”与河北小调《小放牛》视为同一首歌曲来讨论,且其原型应是河北小调《小放牛》。由于河北地处平原地区,交通便利,历史上与我国其它地方在经济和文化上的交流比较频繁,民间音乐不仅数量多而且品种丰富,流传非常广泛。河北地区的民间小调形式短小、曲调优美婉转,唱词内容广泛并具有一定的叙事性。经济贸易的往来可以促进文化的广泛交流和快速传播。山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早在明末就有一些山西商人即以张家口为基地往返关内外,从事贸易活动。因此小放牛调很可能就是在山西与河北的经济往来中被山西商人从河北带回山西的。

民歌不同于专业作曲家所创作的音乐作品,它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的口头创作,并没有固定的曲谱,流传只能依赖于人们的口头传唱。音乐曲调的变异性是民歌的一个显著特征。在传唱的过程中,人们往往会加入自己的个性创作,加之我国地缘辽阔,各地方言、语音语调的不同,就使得民歌在传唱的过程中会发生一些变化,同是一首歌曲,不同的地方就会唱出不同的曲调来。本文所研究的这本《救亡曲》正是以上论点的一个实物论据。在笔者所查阅的文献中显示:《小放牛》调原本是河北的一首民间小凋,在流入山西后,民间艺人融入了当地的音乐特点,使其不再以小调的形式出现,而被用在了秧歌之中,成为太谷秧歌中使用的曲调,从而继续将小放牛调传承和发展。河北小调《小放牛》与太谷秧歌“小放牛调”在旋律上的细微变化,充分体现了民间音乐的自由性这一特点。民间音乐是劳动人民的集体创作,人人有份,任何人都可以是作者,任何人都有权利进行加工创作,一首《小放牛》虽然只有短短的几行旋律,却集合了河北人与山西人的心血和情感,是广大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三、经日本传人我国的简谱在抗日时期迅速推广

这本民国时期的《救亡曲》分别使用了两种记谱方式――简谱及工尺谱。作为中国传统记谱法,工尺谱的出现在于情理之中,但是外来的简谱为何也出现在曲本当中?

简谱,以可动唱名法为基础,用1、2、3、4、5、6、7代表音阶中的7个基本音级,读音为do、re、mi、fa、sol、la、Sl,休止以O表示。数字简谱的雏形初见于16世纪的欧洲,17世纪时法国天主教方济各会教士J.J.苏艾蒂加以改进后用来教唱宗教歌曲,18世纪中叶著名的法国思想家J.-J.卢梭大力倡导并编入他的《音乐辞典》之中,19世纪经过P.加兰、A.帕里斯和E.J.M.谢韦3人的继续改进和推广,才在群众中得到广泛使用。19世纪末叶简谱先传到日本,再传人中国。

学堂乐歌是指清末民初新学堂唱歌课中教唱的歌曲。1898年,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主张废科举,办新学,学习西方的科学文明,其中包括在新式学堂中开设“乐歌”课程。课堂上所教唱歌曲基本上是根据现成的歌调填以新词,其曲调大部分选自日本和欧美的学校歌曲或较流行的歌调,用中国传统曲调填词的乐歌为数不多。随着学堂乐歌的发展,西洋近代音乐文化,其中包括各种歌曲及其演唱形式,新的记谱法五线谱和简谱,以及西洋音乐的基本理论知识等,才开始全面地介绍到中国来。与此同时出现了一批积极从事乐歌的编配、创作和热心倡导普通音乐教育的音乐家,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沈心工和李叔同。沈心工(1870-1947年)中国音乐教育家,原名沈庆鸿,1904年沈心工编著出版的《学校唱歌集》是中国最早自编的一本简谱歌集。与沈心工一同宣传乐歌的还有同是从日本留学回国的李叔同、曾志氲纫慌音乐教育家,是这一时期简谱迅速推广的中坚力量。30年代随着救亡歌咏运动的开展,简谱得以在群众中广泛流传。

笔者对陈建华、陈洁编著的《民国音乐史年谱》-书中所列出的从1912年至1949年出版的有明确注明使用何种记谱法的音乐书谱进行了统计,结果显示:这38年中有明确注明使用何种记谱法的音乐书谱共1515本,其中占有比例较大的依次是简谱、五线谱、工尺谱、简谱五线谱、工尺谱简谱。前三位均是单一记谱法,第四位和第五位是在一本乐谱中使用了两种记谱方式。在这五个类型中,有三个类型都涉及到简谱,并且从表格的数据中可以看出,简谱的数量为913本,比第二位五线谱数量的269本多出了644本,处于绝对的领先地位。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1912年共有7本书谱,其中使用工尺谱的有6本,而简谱只有1本,工尺谱占了当年书谱的86%,而简谱只占14%。但是到1949年,共有135本书谱,其中使用工尺谱的有2本,而简谱有126本,其余7本是五线谱,它们分别占了当年书谱的2%、93%、5%。从1912年到1949年,虽然使用工尺谱的书谱在数量上没有明显的变化,但是使用比例却从86%降为2%。与这种现象恰恰相反的是简谱,其使用数量表现出明显的增加趋势,比例也是从14%上升到93%。从以上的分析比较中可以得出结论:简谱从1904年传人中国,到1949年,在45年内便被广泛地推广和使用,使得其地位远远高于了我国的传统记谱法。

馆藏这本《救亡曲》中,不仅使用了刚刚从日本传人中国不久的简谱,并且还将其置于曲本的首页,而我国的传统记谱方式工尺谱却出现在最后一页,可见简谱在当时的重要地位和普及程度。这个现象反映出了简谱在民国时期的发展速度之快,也反映出了虽然处在抗战时期,但经日本传人我国的简谱依旧被用在了宣传抗日的《救亡曲》中。用日本的文化来打击日本的侵略行为,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

学堂乐歌是简谱推广的一大原因,这些歌曲的对象多是学生,因此在学唱歌曲的同时自然而然也就学会了简谱,一种新兴记谱法的推广使我国传统的记谱法――工尺谱遭遇到了冷落,学堂乐歌的兴起促使了我国传统记谱法的消退。在臧一冰编著的《中国音乐史》-书中也曾提及:“现在我国广泛通用的记谱法是五线谱和简谱,而在此之前我国沿用千年的工尺谱记谱法等,是在清末民初被淘汰掉的。我国许多传统的音乐记谱法,目前只有古琴减字谱还在使用,而未被西洋记谱法取代”。经过这样一番讨论研究,对于为何在宣传抗日的《救亡曲》中简谱处于首页,而工尺谱在最后一页?这个问题,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了。

四、《救亡曲》――民众手中的抗日武器

民间音乐的创作者是普通百姓。这些音乐能够最真实地反映他们的劳动生活情景,可以最直接地表达他们的情感世界,是民间百姓的集体创作,是他们生活的真实写照。民间音乐的题材相当广泛,涉及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有反映儿童生活的儿歌,有体现男女纯真爱情的情歌,还有配合劳动生产的劳动号子以及反映革命斗争的民间小调。

在笔者查阅的音像资料中,流行于晋中、吕梁、太原等地区的太谷秧歌所使用的《小放牛》,其唱词原本是这样的:“打个什么锣?打个太平锣;打个什么鼓?打个凤阳鼓。”念白中还有:“口儿里唱的都是莲花落吆降呀咳。”这样的唱词。据资料记载太平锣是河北省西南部石家庄市行唐县的一种民间艺术,它出现于清嘉庆年间。另据史料记载,在清朝康熙年间便有凤阳花鼓艺人到山西来表演,因此歌词中会唱到风阳鼓。从歌词来看,这首小曲反映出的是农村劳动人民朴实安逸的生活状态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没有丝毫的政治气息。而本文所研究的这本由山西省临时村政协助员训练委员会印制的《救亡曲》却是将“太平锣”改为了“烧村庄”,把“凤阳鼓”换成了“飞机枪炮”,一首优美欢快的民间小调变成了一场灾难的真实记录。但这就是历史,一段令中国人无法忘怀的、也无法改变的历史。《救亡曲》就是这个特殊时期的产物,是抗日的一种特殊工具。这本《救亡曲》的歌词先是讲述了事件的源起:“九一八失陷了沈阳城,日本人强占了东三省。”;之后又列举了日本人的种种罪行:“日本人拿来了飞机炮枪,屠杀了百姓烧了农庄,田产妻子敌人随便占,人命杀了无其数。”;接着道出了民众的苦难生活:“高梁抢去喂了马,拉你去做了工不给工钱,富商回家他不准。”;最后提出联合抗日的口号:“大家一齐来杀敌,老百姓都是国家的国民,我自己愿加入这样的救国军,众人结成一条心。”

歌词具有极大的鼓动作用。在抗战这样一个非常时期,抗日成员将原有的民间小调改了唱词,本该是群众娱乐休闲的秧歌活动却成为了群众手中宣传抗日、抵抗侵略的武器。在当时那种严峻的环境下,虽然一首短小的《救亡曲》不能直接置敌人于死地,但还是为联合群众、宣传抗日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换一个角度来讲,在《救亡曲》中有这样一句歌词“敌人竟这样凶似狼”。在战火纷飞的时代,老百姓的房子被烧了,亲人被杀了,粮食也被抢了,他们的心中充满了怒火。可是不是人人都能够拿起枪冲上前线,也不是人人都敢于直面日本人的刺刀和枪药。孩子、妇女、老人他们心中的愤怒该怎样发泄?用语言,用歌曲!这首《救亡曲》就是他们心灵上的慰藉,就是抚平伤口的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