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军训心得总结

军训心得总结范文精选

军训心得总结

军训心得总结范文第1篇

为期五天的军训已圆满落幕了,这是我班的第一堂特别的、与众不同的、远离教室、没有课本的课,有的是“风一样的行动,钢一样的意志,铁一样的纪律”,体验着不同往日的生活,期盼着同学之间的友谊。这次军训给同学们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记得第一天,每人都背着繁重的行李,怀着忐忑不安的复杂的心情来到三附中,走进了班级,你看看我,我瞅瞅你,同学之间很陌生。随着军营生活的开始,彼此之间渐渐地熟悉起来,同学们团结友爱、互帮互学、很快就建立了友谊。

随着军训的开始,懒散了一个多月的学生很快就在这紧张的军营中少了许多娇嫩,多了一点吃苦耐劳;少了一些懒散度,多了一些紧张度,能按照军营管理的要求,像个军人一样,做到一切行动听指挥,整队迅速,意志坚强、纪律严明。

在军训期间,同学们头顶烈日,练习站军姿、转体、齐步走、正步走、跑步走等队列动作。大家一个个都非常认真刻苦训练,力求做得最好。如学习站军姿,在烈日的照射下,非常整齐地站在滚烫的水泥地上,一个个笔直地站着,抬头、挺胸、收腹,五指并拢紧贴裤缝,豆大的汗珠从脸颊上流下也纹丝不动,真的达到了站如松的境界。随着内容增加,难度增大,同学们毫不畏惧,以最认真的态度进行刻苦的训练,努力做到:动作规范、有力、整齐、不怕晒、不怕累。在“流血、流汗、不流泪”的口号下,从第一天的乱七八糟到一日比一日的整齐、规范,努力达到最好。在军训期间,涌现了许多感人的事情,如:张如意同学晚上走楼梯不小心扭伤了脚,肿的比较厉害,但是她轻伤不下火线,坚持训练。张冲、蒋祯等学生身体有点不舒服,老师让他休息,但是他们都说没事,我能坚持。有的学生在日记中写到,在训练中有时身体真的有点支撑不住了,但看到周围的同学一个个精神抖擞地顽强地坚持着,所以也坚持了下来。

军训心得总结范文第2篇

一、统筹规划,精心组织军训伊始,我团根据军训师的统一部署,对军训工作进行了统筹计划。首先,加强制度建设,我团不仅宣布军训师各项制度,而且针对我团实际,制定了《军训作息时间安排》、《会操评分标准》、《内容检查评分标准》、《军训纪律》等制度保证军事训练,内务整理等等各个环节有章可循;其次,建立组织机构,实际分工合作。我团成立了军事训练组、内务整理组、宣传鼓动组、后勤保障组,各机构职责明确,如后勤组负责安排教官生活、官兵药品、生活用水、场地洒水、车辆调配等;宣传组负责挂横幅、办板报、印简报。各组人员由学工干部和新生辅导员组成,专人负责。同时,所有工作人员分工不分家。上述措施提高了工作效率,使军训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起来。

二、密切配合,整合力量为了调动教官、班主任的积极性,形成军训工作齐抓共管的格局,我团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

第一,要求新生班主任下班级指导新生军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并定期对其工作状况进行检查。

第二,加强与承训方的合作,做到目标一致,情感交融。鉴于以往承训方重技能培训,轻内务整理倾向,我方对内务整理活动的次数、标准作了严格规定,并取得了对方的认同,在军训目标上达成一致。我方经常去官兵住所慰问官兵,交流感情,密切了军民关系。我团学工干部以高度的责任感、务实的工作作风赢得了对方的信任。团长----同志多次讲:“院方为我们提供了优质的服务,领导和老师的精神也鼓舞了我们官兵的斗志,我们没有理由不争取先进。”而官兵严谨的作风、高昂的斗志也深深地影响了我院学工干部。在整个军训期间,军地双方配合默契,为军训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注重宣传,鼓舞斗志“*”,良好的面貌、高昂的斗志是军训工作强大的精神动力。我团注重发挥宣传思想工作的作用。首先,注重舆论氛围的营造,军训期间,我团悬挂横幅四条,举办二十余块展板,编印《军训简报》,阐明军训工作的意义,报道军训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例,交流学员参加军训活动的心得体会。其次,开展每日点评活动。我团每日就军事训练、内务整理、思想面貌等各方面进行点评,前期以鞭策为主调,后期以鼓励为重点。在宣传工作中注重实际,一是将学员与许志伟事迹结合起来,以英雄的事迹鼓舞人,以英雄的情操塑造人,营造向英雄看齐的学习氛围。二是将学员与身边的先进学员结合起来,营造学先进、比先进的竞争氛围。

四、严格管理提高素质在整个军训期间,严格按照《高等院校军事训练教学大纲》的要求,做到严格管理、严格要求、严格训练,确保了军训期间安全稳定。一是注重抓作风、纪律培养。依据各项管理手段,加强了同学们的队列作风,增强了同学们的组织纪律观念,培养了同学们,一切行动听指挥的意识,达到训管结合,培养作风的目的。二是建立了新生军训考勤表。每天出操前进行点名,登记出勤情况,没有特殊情况不得请假。从训练到日常管理,教官们都严格按照军训的要求办事,上面要求做的就坚决做好,不符合要求的事坚决不做,增强了同学们的时间观念。三是严格训练场的管理。从军训的第一天开始,不管是在训练中还是在休息期间,不管是晴天还是雨天,都严格要求,做到准时出操、准时训练、准时休息、准时收操。四是统一了内务。组织同学们整理了内务,统一了标准,并进行了检查评比,规范了同学们的内务秩序。

五、训练刻苦成效显著

军训心得总结范文第3篇

一、统筹规划,精心组织军训伊始,我团根据军训师的统一部署,对军训工作进行了统筹计划。首先,加强制度建设,我团不仅宣布军训师各项制度,而且针对我团实际,制定了《军训作息时间安排》、《会操评分标准》、《内容检查评分标准》、《军训纪律》等制度保证军事训练,内务整理等等各个环节有章可循;其次,建立组织机构,实际分工合作。我团成立了军事训练组、内务整理组、宣传鼓动组、后勤保障组,各机构职责明确,如后勤组负责安排教官生活、官兵药品、生活用水、场地洒水、车辆调配等;宣传组负责挂横幅、办板报、印简报。各组人员由学工干部和新生辅导员组成,专人负责。同时,所有工作人员分工不分家。上述措施提高了工作效率,使军训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起来。

二、密切配合,整合力量为了调动教官、班主任的积极性,形成军训工作齐抓共管的格局,我团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第一,要求新生班主任下班级指导新生军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并定期对其工作状况进行检查。第二,加强与承训方的合作,做到目标一致,情感交融。鉴于以往承训方重技能培训,轻内务整理倾向,我方对内务整理活动的次数、标准作了严格规定,并取得了对方的认同,在军训目标上达成一致。我方经常去官兵住所慰问官兵,交流感情,密切了军民关系。我团学工干部以高度的责任感、务实的工作作风赢得了对方的信任。团长----同志多次讲:“院方为我们提供了优质的服务,领导和老师的精神也鼓舞了我们官兵的斗志,我们没有理由不争取先进。”而官兵严谨的作风、高昂的斗志也深深地影响了我院学工干部。在整个军训期间,军地双方配合默契,为军训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注重宣传,鼓舞斗志“士气宜鼓不宜泄”,良好的面貌、高昂的斗志是军训工作强大的精神动力。我团注重发挥宣传思想工作的作用。首先,注重舆论氛围的营造,军训期间,我团悬挂横幅四条,举办二十余块展板,编印《军训简报》,阐明军训工作的意义,报道军训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例,交流学员参加军训活动的心得体会。其次,开展每日点评活动。我团每日就军事训练、内务整理、思想面貌等各方面进行点评,前期以鞭策为主调,后期以鼓励为重点。在宣传工作中注重实际,一是将学员与许志伟事迹结合起来,以英雄的事迹鼓舞人,以英雄的情操塑造人,营造向英雄看齐的学习氛围。二是将学员与身边的先进学员结合起来,营造学先进、比先进的竞争氛围。

四、严格管理提高素质在整个军训期间,严格按照《高等院校军事训练教学大纲》的要求,做到严格管理、严格要求、严格训练,确保了军训期间安全稳定。一是注重抓作风、纪律培养。依据各项管理手段,加强了同学们的队列作风,增强了同学们的组织纪律观念,培养了同学们,一切行动听指挥的意识,达到训管结合,培养作风的目的。二是建立了新生军训考勤表。每天出操前进行点名,登记出勤情况,没有特殊情况不得请假。从训练到日常管理,教官们都严格按照军训的要求办事,上面要求做的就坚决做好,不符合要求的事坚决不做,增强了同学们的时间观念。三是严格训练场的管理。从军训的第一天开始,不管是在训练中还是在休息期间,不管是晴天还是雨天,都严格要求,做到准时出操、准时训练、准时休息、准时收操。四是统一了内务。组织同学们整理了内务,统一了标准,并进行了检查评比,规范了同学们的内务秩序。

五、训练

刻苦成效显著

军训心得总结范文第4篇

1、社会实践的目的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科技、国防、劳动、法制、环保、历史等多方面教育,使学生关心社会和科技进步、关心地球和生存环境,获得直接感受和问题解决的经验;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认识社会、探究社会问题的基本能力,形成综合思考问题的能力;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养成良好的劳动观念,形成一般劳动技能;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协作能力、组织能力和操作能力以及适应环境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创新意识和勤于实践、勇于探索、精诚合作的精神,不断提升学生精神境界、道德意识和能力,完善学生人格,最终指向于学习者个性健全发展。

2、社会实践的内容

社会实践活动包括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其内容包括:

军训:这是一个必修项目,主要进行军事知识教育、军事技能训练和纪律的养成教育。

校内实践活动:主要进行日常生活技能竞赛活动、校园规划和校园环境整治活动。

校外实践活动:参观、访问和调查活动。可以以郊游或远足的形式,观赏当地田园风光、锦绣山河、人文景观等;可以到德育教育基地参观考察,接受思想教育(例如清明节祭扫革命烈士墓)等;可以抓住社区焦点、热点问题,进行环保、国情民情调查等;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验证性的调查,或结合研究性学习进行探究性的调查。

社会生产劳动和社区建设活动:指参加工农业生产劳动、商业性活动、社会公益劳动(例如义务植树等)等,还可以参加社区的政策调研、政策宣传甚至于政策制订,参与企业策划等。

科技性实践活动:如进行某项科技设计或制作,参与社区生产、生活设施的设计或改造等。

社会实践活动内容的确定是学校提供与学生自主选择的结合。学校为学生提供两个、三个或多个选修模块供学生选择。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特长,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创造性地选题和开展实践活动。

3、课程管理组织形式

2.工作小组

组长:

成员:

社会实践课程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领导和学校综合实践活动专家小组的指导下实施,在学校德育处、教科室、教务处和总务处的通力合作下完成。德育处负责社会实践课程的规划,教导处、总务处等积极为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创造条件和机会。德育处要为学生的活动提供安全保障。年级组负责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实施,班主任对全班的社会实践活动负责,指导老师对所分管的社会实践小组负责。

班级成立学术委员会,实施对班级社会实践活动的自主管理。

社会实践活动一般以由三、五个学生经自由组合形成的小组为单位开展,每小组推举小组长一名,根据活动项目聘请指导老师1—2名,提倡根据活动项目的需要聘请校外人士充当指导老师。

学生到校外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要有完整的活动方案,要告知班主任和家长并征得班主任和家长的同意。班主任和家长要在活动方案上签字表明自己的态度,并要求班主任和家长对该活动方案提出详细、具体的活动建议,以确保活动能安全、顺利在进行。指导教师也要就活动的开展提出自己的建议。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军训作为特殊的实践活动项目,要严格按照学校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安排实施。

4、课程配置与时间安排

军训是全体学生的必修项目,安排在高一第一学期开学之初,共一周时间,完成者得2个学分;学校设置一个“社会实践周”,根据实际需要安排一次主题活动,一般安排在高二第一学期,完成者得2个学分;

其他2个学分由学生根据个人的主客观条件和兴趣爱好,利用双休日、节假日或假期时间自主安排活动得到,可集中安排进行某一主题活动,时间不得少于7日,也可分散安排多项活动,时间累计也不得少于7日。分散进行的活动要尽可能多样化,以获得多方面的感受和收获。这2个学分的认定时间为高二第二学期末。

5、活动实施的过程

5•1活动前教育。学校在活动前都安排一定时间进行安全、法制、礼仪教育。教育学生预防事故,注意自我保护;教育学生必须遵守法制,遵守实践地和社区的规章制度;教育学生礼貌待人,体现中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

5•2内容选择与活动规划。除军训项目外,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已有的知识水平,从生活世界出发,从熟悉和关注的社会实际中选取活动主题和内容,并形成社会实践小组,聘请指导老师,联系好将要前去实践的地点或单位,制定小组活动计划,并在小组活动计划的基础上制订个人活动计划。将小组活动计划和个人活动计划报告班主任和指导教师并征得他们的同意。

5•3活动实施。学生必须按计划进行活动,接受实践地负责人领导,班主任和指导老师要随时关注活动的正常开展。在活动中组长要协调好小组成员及各方面的关系,各成员发挥团队精神,相互协作,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要记录活动过程和活动心得。

5•4总结交流。活动结束后,小组完成社会实践的报告,个人写出活动小结及活动过程中的体会、感受等,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组织小组间的交流。学校每学年安排一次社会实践的总结交流,形式由班级自定,可以是主题班会、班级网页、墙报展览等。

5•5评价考核。小组和个人提供相应的材料,由班主任或指导老师()进行初步的学分认定,然后由学校综合实践课程专家小组进行学分确认,教导处完成学分登记。

6、课程评价与学分认定

6•1、评价原则

贯彻三结合评价原则: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自评和他评相结合,定性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

6•2、评价内容

(1)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课时量和态度;

(2)活动的选择与活动设计评价;

(3)活动过程中的体验和收获:认识社会、研究社会问题的基本能力和人际交往、协作、适应环境等能力的发展情况;

(4)活动的成果和社会效益评价;

(5)活动过程中的创新性和实践性的体现情况。

6•3评价方法

实施档案袋评价。学生建立个人社会实践活动档案袋,里面应装有能反映小组和个人活动过程的种种记录和其他证明材料,并提供核实方法或途径(如实践单位的地址和电话,相关人员的姓名和联系电话等)。在进行考评价时,活动小组和学生个人提供如下考评依据:

军训评价。军训评价由出勤情况、学习或训练态度、军事知识和军事技能考核情况、个人军训日记或小结等方面构成。

附军训评价表

项目项目考核得分百分比折算得分备注

出勤情况20%项目考核得分为百分制,折算得分之和就是最后得分。

学习或训练态度15%

军事知识考核25%

军事技能考核25%

军训日记或小结15%

最后得分

主题活动评价。详细的小组活动方案和个人活动计划,小组社会实践报告与个人活动小结,活动记录与活动证明,主题活动的成果,相关单位的评价和学友的评价材料。

附主题活动评价表

项目分值得分备注

出勤情况20累计各项得分除以2就是最后的得分

实践活动态度30

活动选择与活动设计40

活动体验和心志发展40

活动成果和社会效益30

活动创新性和实践性40

最后得分

分散组合活动评价。相关的证明材料,如各项活动的单位证明、各项活动的计划,各项活动的过程记录与小结等。

分散组合活动评价表

活动名称活动用时活动态度活动收获活动得分备注

综合得分累计得分÷活动项目数

()

6•4评价程序

学生个人或小组整理参评材料——小组交流及互评——班级交流及互评——导师(或班主任)进行初评、学分认定和等级认定——学校综合实践专家小组进行最终的定性评价,学分认定和等级认定。得分90分以上的为A等,75分——89分为B等,60分——74分为C等,60分以下为D等。

7、奖励与重修

军训心得总结范文第5篇

为贯彻《国防法》、《兵役法》、《国防教育法》和《关于在普通高等学校和高级中学开展学生军事训练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1]48号)文件的重要精神,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于2006年修定了《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作为“普通高等学校开展军事课程教学的基本依据”,明确规定“军事课程是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学生的一门必修课”[1]。关于教学内容,《大纲》指明包括军事理论教学与军事技能训练两部分,内容涉及了国防理论、形势、知识、法制、精神、经济以及体训教育等诸多方面。但是,《大纲》的规定只是限定了学生应掌握的基本知识。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学者经常会发现这些已经远远无法满足当代大学生的求知欲,根据各院校学生的特点,相应地改革和拓展教学内容势在必行,这也成为当前各高校国防教育课[2]程建设的核心和实质。《大纲》在这方面也预留了空间,允许“各普通高等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和[1]专业特点,对教学内容作适当调整。”那么,如何改革和拓展教学内容呢?

2教学内容改革与拓展的探索

2.1明确教学内容改革与拓展的前提条件

国防教育教学内容的改革与拓展必须在相关文件政策(如《大纲》)的框架内进行,必须明确和确保这一前提。首先,国防教育教学内容的拓展和改革不能违背这门课的性质,即“军事课程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适应我国人才培养战略目标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需要,为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保卫者服[1]务。”作为国防教育者,必须坚持这一大方向不动摇,相关工作也必须围绕其进行。其次,国防教育教学内容的拓展和改革不能偏离这门课的教学目的,即“军事课程以国防教育为主线,以军事理论教学为重点,通过军事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储备合格后备兵员和培养预备役军官打下坚实基础,”“符合国家安全的需要”。国防教育者必须明确开设这门课的目的,相关教学内容的设置、改革和拓展也必须以其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此外,还要保证教学时间和教学质量等。关于教学时间,《大纲》明确规定:“军事理论教学时数为36学时”;“军事技能训练2-3周,实际训练[1]时间不得少于14天”。关于教学质量,《大纲》指出:“在军事课教学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掌握好深度和广度,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确保教学质量”;“在组织军事技能训练时,要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条令条例为依据,严格训练,严格[1]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军事素质。”教学内容的改革与拓展不能牺牲教学时间和质量。只有在这些前提得以保证的情况下,国防教育教学内容的拓展与改革才能进行。

2.2教学内容设置要突出自身特色[4]

“特色化是中国高等教育的战略选择。”因此,就国防教育而言,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也可以根据院校的实际情况,突出自身的特色,这也是国防教育课程在各自院校“求得生存与发展的必由[5]之路”。首先,在设置教学内容之前,各院校的国防教育者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偏重配置与学校专业设置、文化底蕴和学生特点等相关的课程内容,并力争成为特色教学内容。西安交通大学和青岛海洋大学的军事教研室就进行了这方面探索,结果很成功。西安交通大学军事教研室针对本校学科设置理工见长和现今大学生特点,在军事理论教学内容中突出了“技术性”,教学中加强军事高科技教育,突出《精确制导技术》、《现代伪装和隐身技术》、《侦察监视技术》、《电子对抗技术》、《航天技术》、《指挥控制技术》、《新概念武器》和《核生化技术》等内容的教学,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国防意识。从学生的反馈来看,普遍认为“这门课程很精彩”,“感受到了现代化战争的不同”,并希望有机会借助所学的专业知识献身国防。青岛海洋大学军事教研室则依据本校实际,面向海洋,在理论教学中突出海权、海防内容,这门课很快便深受学生欢迎。国内院校的国防教育单位完全可以按照自身的特色,进行类似的教学内容拓展。其次,还要不断完善特色教学内容。只有不断地完善特色教学内容,才能使这门课长久地拥有生命力。当然,完善特色教学内容是一个长期的进程,在这一进程中,国防教育者不应忽视一些校内的重要资源,即校内各个方面的意见反馈,包括教师自我反馈、学生反馈、同事反馈和校督导组反馈等。这些人同属一所学校,对学校有着不同角度和层次的认识,其提出的意见或建议也分别出自这些角度和层次,对不断完善国防教育特色教学内容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各院校国防教育者应及时地总结、消化这些反馈意见,并坚持在长期听取反馈的基础上改革和拓展教学内容,以期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教学内容的国防教育之路。

2.3教学内容设置要突出时效性、丰富性

在国防教育教学内容的设置上,还应突出时效性、丰富性。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使得国防教育的内容新鲜、充实。大量的反馈表明,学生普遍要求这门课不要成为枯燥的国防说教课或严肃的相关法律选宣讲课,希望教师跳出书本的束缚,关注时事,利用鲜活的事例生动地传播国防知识,要求教学内容具有时效性和丰富性。《大纲》中也要求教学内容的“广度”,那么教学者在相应的教学内容上应作出怎样的改革与拓展的?首先,教学中,教师可以按照实际的需要,突破教材的束缚,在保证完成《大纲》规定的基本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计划,专门抽出一两节课的时间,将师生共同感兴趣的时事热点引入课堂,如伊拉克战争、中日关系、中美关系、台海局势、西藏问题等,当然这些热点也可以利用课外时间以专题讲座的形式论述。这种方式最大优点是,可以将整个事件的全貌快速的反映在学生的面前,充实课堂教学内容。但是,临时调整教学计划有可能会影响到课程进度,通常需要教学者在学期初制定教学计划时预留空间。最好的方式是利用课外时间举办相关热点问题的专题讲座。其次,教师也可以在不变更原有教学计划的前提之下,利用热点问题的梗概或某一细节服务于课堂教学内容。同样是引入时事热点,但是所占用的时间不同,效果却类似。这种方式讲述时事热点所占用的时间仅是课堂的很小一部分,目的是用于支持预定教学内容。例如国防教学者在讲述某一论点时,经常会面临到战例的选择,过去的战例基本上已是老生常谈,学生早已厌烦。在这时,如果能从新近发生的局部战争,如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南奥塞梯战争等中抽取一些战例,来支撑论点,势必会使学生眼前一亮,教学效果提升;而将这些积累下来,则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最后,从预期效果来看,时效性内容的引入,既可以扩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习的兴趣,又可以加强国防教育与军事学、国际关系学、历史学等学科的交叉,令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2.4通过选修课、专题讲座等,深化和拓展相关教学内容

选修课、专题讲座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大纲》中也明确要求:“学校在完成规定的学时外,应积极开设与军事课相关的选修课和举办讲[1]座。”从实际效果来看,选修课、专题讲座既能满足学生就某一问题深入探讨的求知欲,又能提供给教师一个展示或交流其研究心得的平台,对于充实、拓展和深化相关的教学内容更是大有裨益。那么,教师应怎样操作呢?首先,教师应依据自身的知识结构,选择要深化和拓展的教学内容。以西安交通大学军事教研室的教师专业构成为例,8人中,文科专业3人,理工科专业5人。面对这种专业构成,如果分工得当,各自发挥文理特长,那将在国防教育中转化为一种不可替代的优势。如理工专业的教师完全可以在军事高技术和高技术战争等相关内容上大显身手,文科专业毕业的教师则可在中国国防法、军事思想、国际战略环境等内容上深入研究。其次,选择出的相关教学内容必须有一定的学生基础,即选出的内容要让学生感兴趣,或者这些内容可能对学生生活和未来的工作有所帮助,如中华兵家文化。在中国浩瀚的历史文化长河中,兵家文化源远流长,一直传承至今,其影响的地域范围遍及世界;从受益的行业来看,早已突破军事一家,很多其他领域的从业者都不断地从中汲取营养,如商业、金融业等。可见,中国的兵家文化是贡献给全人类的财富,研究和传播它具有很强历史和现实意义。教学者完全可以依托自身优势,在教学中深入研究中华兵家文化,将研究成果通过开设全校选修课(如《孙子兵法及其应用》),或举办专题讲座等形式传授给学生。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即教学内容深化与拓展的最终结果是,生成自己的见解,要将自己的东西带给学生。人云亦云,或简单地将他人的成果予以归纳、总结,都不能称之为“深化与拓展”。此外,还应尽可能地将深化和拓展的成果返回课堂教学,不断更新原有的课堂内容,扩展教学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