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圆的认识课件

圆的认识课件

圆的认识课件

圆的认识课件范文第1篇

教学重点:认识圆及圆各部分名称,知道同一个圆内半径、直径的特征。

教学难点:掌握圆的特征,理解掌握圆心、半径与圆的位置、大小的关系以及同圆内直径与半径的长度关系。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学生想办法在纸上画一个圆,并把在纸上画好的圆剪下来。(课前让学生想办法在纸上画圆,目的是让学生直观感受圆的曲线特征,为后面探究圆的基本性质做好准备)

教学设计:

一、师生游戏――引出圆

课件出示老师和同学们做“丢手绢”游戏的图片。提问:同学们围成了什么图形?老师站在什么位置?老师离每位同学之间的距离相等吗?板书:认识圆。生活中见过圆吗?在哪儿见过?(学生回答后,教师点出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圆。)引导学生思考:圆与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它有什么特点?[设计意图]从游戏引出要学习的内容,初步感知圆的特征;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圆形,直观认识圆的特点,感受圆的形体美和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需要,调动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的欲望。

二、操作、探究――认识圆心、半径、直径

(1)课件展示:把老师和同学们做游戏的图片抽象成一个圆,学生变成圆上的点,老师变成圆内的一点。教师向学生介绍圆内、圆上、圆外的概念。(2)找圆心。请同学们取出圆形纸片,对折几次,找出圆心,用字母o表示出来。(3)指导学生认识直径。学生操作、观察、思考:在圆形纸片上用笔描出一条刚才对折后留下的折痕,观察这条折痕有什么特别之处?是圆内最长的线段,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我们把圆内这样的线段叫做直径,用字母d表示。想一想:在这个圆内,你能不能再画出一条这样的线段?(板书:直径无数条)(4)学生自主认识半径。学生自学课本后全班交流。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用字母r表示。操作:在圆形纸片上画一条半径。思考:在这个圆里,你还能画出几条这样的线段?这些线段的长度相等吗?(板书:半径无数条)(5)猜测同圆内直径与半径的关系并验证:同圆内直径和半径的长度有什么关系?动手测量圆形纸片内半径和直径的长度。思考: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长度有什么关系?(板书:d=2r r=d÷2)(6)考考你(课本58页做一做1)。

[设计意图]借助课件展示,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圆形纸片自主探究圆的基本特征,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探索直径与半径的条数,同圆内直径与半径的关系,不仅学得生动活泼,而且对所学知识能理解得更深刻,记忆得更牢固。

三、画圆――加深对圆心、半径的认识

学生尝试画圆。强调画圆要用圆规(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学生按课本提示尝试画圆。师生一起归纳画圆的方法:定点-定长-旋转。画一个半径2厘米的圆。口头填空:()确定圆的位置;圆规两脚叉开的距离与()相等,它确定圆的()。

[设计意图]在随意画圆的基础上,学生发现模拟画圆和徒手画圆的局限性,利用圆规既准确又方便地画出一个圆成为学生自发的学习需要。在这一动力的驱使下,学生积极自学课本,尝试画圆,从理论到实践,课堂教学效果得到及时反馈。

四、巩固练习

1.请你填一填:

r(米)2

12

2.6

d(米)

8

10

2.判断题:经过圆心的线段是直径。();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相等。();时钟的分针转动一周形成的图形是圆。()

[设计意图]设计多层次、多角度的习题,巩固圆的概念,让学生在应用中形成有关圆的知识和技能,加深对圆的特征的认识。

五、拓展延伸

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车轴应装在什么位置?(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圆形物体具有易滚动这一特性,所以车轮常做成圆形;车轴装在圆心的位置是因为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探究加深学生对圆的特征的认识,培养学生认识周围事物的形体特征的兴趣和意识,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六、回顾全课,进行总结

圆的自述:我是圆……

[没计意图]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发挥学生喜欢表现的个性特点,提供学生展示的机会与平台,引导学生以圆的口吻用第一人称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巩固教学重点,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评价与反思:圆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平面图形,也是最简单的曲线图形。从认识直线图形到认识曲线图形,是学生空间思维想象的一个突破。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成教学目标,本课时教学设计我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经验出发,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初步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创设情境认识圆,找出圆形纸片的圆心,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等都突出这一点。

2.重视学生动手、动脑,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无论是认识圆心、半径、直径,还是学习圆的画法,都安排了学生充分参与的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观察、操作、猜测、讨论、交流、归纳、分析和整理的机会。

3.重视激发学生求知欲。教学圆的认识时,注重给学生创设思维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积极体验,自己产生问题意识,自己去探究、尝试,总结,从而主动获取知识。

4.多媒体直观形象、动静结合、节省教学时间的功能充分得到发挥,展现了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值得注意和改进的地方:

1.指导学生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概念。比如“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学生如果说成“弧线”要给予指正。

圆的认识课件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多媒体课件 小学数学教学 学习兴趣 模糊认识 探究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多媒体逐渐走进平时课堂,备受老师青睐。多媒体课件以其生动可感的画面、动听悦耳的音响,为课堂教学增添了无限生趣,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形象,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从而兴致勃勃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学习的主动性得以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过程得以优化,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在多年的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笔者经常运用多媒体制作课件,并将其有效应用于课堂教学中。

一、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课件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能够将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形象化,能够突破时空限制,栩栩如生地展现知识的内在规律,生动地再现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能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愉悦的情绪下探究、学习,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味地讲解会让学生感到索然无味,而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观察、思维、联想等智力因素,以及兴趣、动机、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并使之相辅相成,有助于学生形成最佳的心理状态。如在教学“圆锥的认识”时,笔者运用多媒体制作了“喜羊羊玩陀螺”的动画,这一动画的展示把学生带入了趣味性的情境中,实现了学生与“圆锥”的近距离接触。紧接着,笔者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现了生活中有关“圆锥”的诸多图片,使学生实实在在地感悟到了圆锥体就在生活中,就在自己身边,探究问题的兴趣与欲望被激发,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二、运用多媒体课件建立正确概念

小学生的认知总带有感性的色彩,总习惯于观察事物的整体,获取对事物的表面印象,而忽视对事物的更为细致、更为具体的把握。由于多媒体具有较强的表现力,能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大大提高学生的观察效率。

譬如,在教学“角的认识”时,笔者运用多媒体课件,先在屏幕上显示一个醒目的亮点,然后从这一亮点发出两条不同颜色的射线,同时闪烁着这个亮点及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学生观看之后,很快明白了角是怎样形成的,形成了对角的感性认识。接着,继续闪烁出亮点和两条不同颜色的射线,引导学生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总认为“角的大小与构成角的两边长短有关”,这一信息是在讲完“角的认识”新课后,从反馈练习中得知的。练习中笔者首先出示一组图形,让学生判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结果大部分学生能准确判断。接着,出示一组两个大小相等而边的长短不一的角和两个边的长短相等而大小不等的角的画面,要求学生比较每组角的大小,结果有些学生作出边长的角大这一错误的判断——这说明学生没有真正抓住角的本质。这是教学中生成的一个宝贵的错误资源。如何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呢?笔者运用多媒体制作了CAI课件,适时地解决了这个问题。笔者的做法是:将角的一条边固定,另一条边移动,形成大小不同的各种角。通过用心观察,学生顿悟到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而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这种直观的演示化静为动,帮助学生建立了正确、清晰的概念。

三、运用多媒体课件克服模糊认识

多媒体课件能够形象地向学生展示相关的数学思想方法与过程,有助于克服学生认知过程中的模糊认识,排除学生思维的障碍。如笔者在教学“圆锥的认识”时,学生对“圆锥的高”的认识有些模糊:有的同学认为圆锥的“母线”就是圆锥的高,有的认为圆锥的高有无数条……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帮助学生建立“圆锥的高”这一概念呢?笔者运用多媒体进行形象的演示,令学生豁然开朗,问题也迎刃而解。笔者的做法是:用课件出示一个直角三角形(高着红色,底边着绿色),旋转直角三角形,形成一个圆锥体。学生反复观察后,清楚地看到了圆锥的高。然后把表示从顶点到底面圆心的高线“复制”后向外“平移”。学生通过细心观察,很快弄清了圆锥的高与母线的区别。生动、形象的动态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并建立了圆锥高的概念。

四、运用多媒体课件培养探究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变抽象为具体,促进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让学生亲身经历、感受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更好、更快地掌握知识,切实提高学习效率,从而突破学习的重、难点。例如,笔者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时,指导学生运用公式计算面积,学生感觉比较厌倦,没有新鲜感。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拓展学生的思路,笔者运用多媒体出示了一道思考题:把一个正方形分割成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分割成的两个长方形周长之和与原来正方形周长相比有什么变化?把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拼成一个正方形,它们的周长又有什么变化?先让学生根据题意想象,然后用课件演示。演示过程中,生动的画面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周长的变化,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实践表明,将多媒体恰到好处地应用于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确是一种高效的手段。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的视觉、听觉和思维始终处于兴奋和集中状态。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接受的信息量大,并且能够迅速地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学习中处于一种多种感官互动的探求发现的境界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而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

圆的认识课件范文第3篇

一、教学思想

1、育人为本――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培养创新人才为宗旨。如教者设计的一道课外思考题:“环城公路如何确定它的中心?”这样就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2、德育为核心――抓住学习内容的德育成分,坚持寓德于教。如教者在导入新课之前,简述了奥运会史,我国体育健儿勇夺金牌,为国争光,敢于拼搏的精神,从而激发了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好数学的热情。3、面向全体――使各类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整个教学过程,教者不光注意举手的学生,而且特别重视没有举手的学生,让他们都有发言、操作演示的机会。4、因材施教――依据学生的不同才能、特长、兴趣和性格进行教学。

二、教学目标

1、反映大纲的要求――理解大纲,注重教学的教育性。本节课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对圆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首先从日常生活的常见物体中引出圆,接着让学生在纸上借助圆形物体画圆、折圆,从而认识圆的直径、半径以及它们长度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认识了圆的特征。2、符合学生特点――了解学生,注意学生各方面的特点。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的提问不深奥,通俗易懂,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3、体现于教学过程中――指定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并明显地体现于教学全过程中。学生动手操作始终强调了固定圆心,圆规两脚距离定长,通过画圆和折圆、测量和比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在同一圆里半径和直径之问的关系。关键处以课件演示等,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内容

1、科学准确――能准确地把握本节课的知识内容,无科学性错误。2、处理得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对教材进行加工、整理,做到抓住圆的特征、画圆的步骤和方法、圆心、直径和半径这个重点,揭示其本质规律,详略得当,不生搬硬套教材,做到抓精华,讲精彩,练精要。3、熟练自如――对涉及的教材内容运用自如,不照本宣科。

四、教学语言

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者的语言做到准确、生动、精练、易懂。整个教学活动以探讨商量的口吻,显得格外亲切。

五、教学环节

1、灵活多样――适应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需要,教学环节灵活多样,形式多变。如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都注意教学环节的多样性。如动画演示,判断半径和直径用颜色线辨别,确定圆心,纸重复对折等。2、自然得体――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学环节运用自如,师生互动恰到好处。如教者课件演示,学生动手操作。3、善于组织――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组织、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如画圆首先要确定圆心,然后定长、旋转,在操作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比较有什么发现,半径旋转又重合,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直径的长度都相等,这些都是在学生自主操作过程中得以发现。

六、教学方法

1、逻辑性强――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如在讲授圆的特征、画圆的步骤和方法等均有所体现。2、启发性强――运用引导讨论和有效的提问技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这在每个知识点的讲解中有所体现。3、通俗性强――内容讲授和学法指导简单明了,易被学生接受。如在指导学生用圆规画圆时,尖头固定圆心,铅头画圆,两脚距离不变,捏紧螺丝等。4、开放性强――尊重学生人格,开发学生潜能,发展学生个性差异,允许学生有异议,明确不同的观点。如用课件演示三辆汽车不同的行驶路线,轴的位置不同、车轮形状不同,放手让学生去观察和讨论,这样讨论问题有价值。

七、教学手段

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体现于整个教学过程。如教者在导入新课时出示五环旗、金牌、硬币、钟面、车轮、圆球体切开的横截面的演示过程;教学过程中圆的半径和直径的演示等不一而足。

圆的认识课件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优势时机

几何初步知识在小学数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但是,由于小学生缺乏空间观念,空间想象能力较弱,因此在这部分内容教学时学生很不容易理解和掌握。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形象、生动地在学生面前展现几何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认识周围事物间的数量关系和形体特征的兴趣和意识,提高同学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一、发挥多媒体的优势

1、直观性的优势。我在教学中根据几何初步知识每节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从新知识的导入到新概念的建立;从新概念的建立到新知识的巩固,均借助计算机的直观演示,为学生创设和谐优美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充分感知。例如,我在教学三角形意义时,学生回答在日常生活中见到过三角形物体后,计算机将红领巾、三角板的颜色去掉,只留下其外框,教师指着这些外框让学生数一数这些三角形有几条线段围成,这样抽象出三角形的特征。随后计算机屏幕上三条边依然闪动并发出声音,对三角形是三条线段围成的这一意义给学生深刻的印象,对新概念建立起到了教师用语言描述而达不到的作用。

2、趣味性优势。多媒体辅助教学一改过去课堂上尽是静态信息辐射的局面,使原本呆板的东西动起来。例如,在三角形意义这一概念建立时,在屏幕上出现三条线段,然后通过画面移动三条线段围成一个封闭的图形。再如,在建立三角形高这一概念时,屏幕中的三角形一个顶点及它的对边闪过后,由这个顶点慢慢下来一条垂线,垂足落在它的对边上,并且随着打出“高’’、“底,,的字。这样通过对屏幕上图形移动的变化,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三角形意义和高的意义这两个概念的理解,而且吸引了学生上课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3、形象性优势。在教学时有些概念的建立只靠教师语言传递,学生往往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而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则能弥补这一缺陷。如三角形的特性是“不变形,稳定性",当问及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应用三角形这一特性时,学生一下就能说出电线杆、凳子及自行车等,但是,当具体问及这些物体的哪个部位利用三角形稳定性原理时,学生则露出无奈的神情。可见,三角形稳定性特性在学生头脑中仍然是非常抽象的。现在计算机只要在其有关部位闪示几下,学生就会一目了然,为什么要在这些部位应用三角形这一特性,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4、深刻性优势。三角形的作高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为突破这一难点,我通过课件设计,让计算机演示在锐角三角形内作高,显示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为高及直角所对斜边的高,演示作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其中两条在外)。在演示过程中,学生不仅了解了作高的过程和方法,了解了每一种三角形都有三条高,而且加深了对高的概念的深刻理解。

5、艺术性优势。计算机辅助教学具有较高的艺术品位,在“声"“形’’“色”“体”的结合上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从而将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与学生学习心态结合到一块。它通过“声"传递师生心灵深处的语言,通过“形"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通过“色”描绘师生所要描绘的五彩图。

二、及时有效的把握应用时机

虽然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有独特的优势,但是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和环节,严格及时的把握好应用的时机。

1、辅助于建立清晰表象之时。表象是思维想象的依据,能否在学生的脑中建立清晰的表象,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在几何形体知识教学中,往往要求学生掌握一些作图的方法,常规教学中,教师常用三角板、圆规等教具在黑板上的板演、,但由于受到教师的手、粉笔或视角的不同而形成视觉阻碍。我们在制作课件时,将这部分内容均用计算机模拟演示,使模拟作图过程或其它知识点的讲授,既不受视觉阻碍,又产生强烈的感官刺激,易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深刻的感性认识,为教学过程的进一步深入埋下伏笔。

2、辅助于渗透数学思想及方法之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要求“在教学中要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及其方法”,在几何形体知识的教学中有一些公式的推导往往涉及到一些中学才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这些数学思想方法只可让学生意会,不可言传,这在常规教学中往往是令教师头痛的一件事,而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往往化难为易。课件《圆的周长》中,周长公式C=2氕r的推导涉及到不完全归纳法,我在课件中是这样设计的:先出示直径分别为8cm、12cm、14cm的圆,然后令其依次在一线段上滚动,在滚动直径的1倍、2倍、3倍距离时依次出现记号,滚完后显示其滚过路程的距离。演示完后,老师让学生观察圆滚过的路程既周长与圆的直径关系,学生有这三个圆环滚动的动画作为依据,很容易归纳出圆的周长是圆的直径的三倍多一些的结论。

3、辅助于概念阐明之时。在小学数学几何知识教学中,涉及周长、面积、体积、高、棱等概念,由于这些概念带有一定的抽象性,对于以接触感性知识为主的小学生来说,往往易混淆圆的周长及面积的概念,弄不清体积与表面积的区别,不能正确理解高与底的对应关系等,而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后,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课件《圆的面积》的复习模块中,为了帮助学生分清周长与面积的概念,我设计了两幅动画,第一幅是一只小猫绕圆一圈,跑过的地方同步改变颜色;第二幅是将圆的平面部分从上到下涂上黄颜色。配合师生的问答,学生很快理清了周长与面积的关系。

4、辅助于培养学生空间观念之时。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学习“体"部分知识的困难性,而采取常规教学手段往往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针对这一情况,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课件中,我充分发挥了多媒体的三维动画的功能。如圆柱体的表面积一直是教学中的难点。在该课件中,我运用了三维动画的变形功能,将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变为一个长方形。学生看了动画后就很容易明白圆柱体的表面积是二个圆形面积加上以圆的周长为长、圆柱体高度为宽的长方形面积之和。这里三维动画软件中所制作的动画,为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空间观念,弄清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的特点及其表面积公式的由来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5、辅助于知识向技能转化之时。掌握知识是为能应用于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即形成技能。我们在课件制作中也注意到这一点。在圆的认识课件中,我制作了三幅动画:轮胎分别为正方形、椭圆形、圆形的摩托车在路上行驶;学生观察后要求其运用所学的知识说明原因。学生在计算机的进一步提示下(出示放大的摩托车轮胎,半径及圆的闪烁),能说出由于圆形轮胎的轴心到地面的距离不变,所以摩托车行驶比较平稳的道理。

这样,学生既理解了几何知识的概念又掌握其内涵,让学生从观察到认识,从认识到理解,从理解到掌握,提高了我们数学教学的质量。

参考资料

圆的认识课件范文第5篇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六年级上册75及76页练习十六。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六年级上册75页的内容,本课“扇形”的教学,是在学生了解圆、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目的在于通过教学引导学生把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扇形、扇环的数学元素引入到数学学习中,通过学习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扇形,为后续学的扇形统计图的学习提供知识基础,并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生活的习惯,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扇形、扇环等物体,但对于扇形的具体特征还没有深入的了解,因此,在教学时首先组织认识扇形,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引导学生构建“扇形”这一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法:

教学时,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找一找、说一说等方式激活了学生原有的“扇形”生活经验,结合活动帮助学生构建“扇形”这一数学模型,并在这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理解弧、圆心角、扇形等概念,能准确判断圆心角,会进行简单的扇形面积的计算。

2.体会扇形和圆的关系,感受扇形图与名称的联系,能在圆中画出扇形。

3.在观察、讨论、判断等活动中,经历初步认识扇形的过程,通过比一比、画一画等操作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4.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思考问题,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认识弧、圆心角、扇形,能准确判断扇形,会求扇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如何按要求画扇形和求扇形的面积。

教具准备:课件

学具准备:圆规、直尺、量角器、搜集生活中的扇形。

教学过程:

一、猜谜引入,揭示课题

1.出示谜面:有风不动无风动,不动无风动有风。

(1)请学生猜。

(2)揭示谜底。

2.揭示课题。

师:近一段时间我们都在学习圆的有关知识,那么扇形跟圆有没有联系?有哪些联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扇形。

教师板书课题:扇形。

二、自主探究,初步认识扇形。

1.认识弧。

(1)用课件出示一个圆,在圆上取A、B两点,再用黄色的线描出这两点间的圆的部分。

(2)学习弧的概念。

师指图:这段黄色的线叫做“弧”。因为这条弧的两个端点分别是A和B,所以称这条弧为“弧AB”,弧是圆上的一部分。

课件出示概念:圆上A、B两点之间的部分叫做弧,读作:“弧AB”。

指导学生学写弧AB,学生书空练习。

(3)教师指出“弧AB”的反弧,让学生知道这也是一条弧。

2.认识圆心角。

(1)课件显示:OA、OB两条半径,然后问:“两条半径所夹的角∠AOB,它的顶点在哪儿?”

师明确:像这样,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

师生共同总结:圆心角应该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角的顶点在圆心;二是角的两条边是圆的半径。

3.认识扇形。

(1)课件演示:先出现彩色的OA、OB两条半径,同时在弧AB与半径OA、OB所围成的图形中涂上颜色。

(2)扇形的概念。

师指图:弧AB和半径OA、半径OB围成的蓝色部分叫什么吗?

学生:扇形。

师:根据刚才的演示和讲解,大家能说说什么是扇形吗?

(生回答后,师小结)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两端的两条半径所围成的图形叫做“扇形”。

(3)教师指着屏幕上圆中扇形的另一边空白部分问学生,这个图形叫什么?

师明确:这个图形也是由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的两端的两条半径围成的图形,所以也是一个扇形。

(4)扇形在生活中的运用。

师: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扇形的?

学生说一说。

欣赏美丽的扇形图片。

(5)画扇形

①出示画图要求:尝试画出一个半径是2厘米的圆,再在圆中画一个圆心角是100o的扇形。

②学生试画。

③说一说画法,然后师生共同总结画扇形时应注意些什么。

④师:扇形和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一样,都是平面图形,那么它是轴对称图形吗?

学生活动,通过折一折,知道扇形也是轴对称图形。

师说明扇形圆心角的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就是扇形的对称轴。

三、探究扇形大小与什么有关。

1.出示两个等圆。

(1)让学生说一说以半圆为弧的扇形圆心角是(

)度;以四分之一圆为弧的扇形圆心角是(

)度。

(2)学生小结出计算方法,同时让学生比较出以上两个扇形的大小。

2.猜一猜:扇形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生:圆心角)

(1)圆心角的大小和扇形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说一说。

看图小结:在同圆或等圆中,圆心角变大,扇形就变大;圆心角变小,扇形就变小。

(2)出示两个同圆心角但不同半径的扇形。

师:这两个扇形一样大吗?

生:不一样大。

师:扇形的大小还和什么有关系?

生观察得出半径不同。

师生小结:圆心角相等,半径越长,扇形越大;半径越短,扇形越小。

(3)总结影响扇形大小的因素:一、圆心角度数;二、半径。

四、扇形的面积

1.出示圆心角分别是180o、270o、60o、90o的扇形,说一说它们的面积分别占所在圆面积的几分之几?并说明理由。

2.问:圆心角是1o的扇形的面积是圆面积的几分之几?

圆心角是no的扇形的面积是圆面积的几分之几?

3.扇形面积公式

如果用字母S表示扇形的面积,n表示圆心角度数,r表示圆的半径,那么扇形的面积公式是:?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扇形面积公式:S=r2

(2)师:已知这个公式,我们能干什么(算扇形面积),换句话说,要算扇形面积需要具备什么条件?(圆心角度数和半径)

五、巩固新知。

1.判断。

(1)圆的一部分就是扇形。

(2)顶点在圆内的角一定是圆心角。

(3)扇形只有一条对称轴。

(4)圆心角越大,扇形越大。

2.填一填。

(1)如果扇形的圆心角是60o,那么这个扇形的面积等于这个扇形所在圆的面积的————。

(2)扇形面积是它所在圆面积的,这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是————。

3.求阴影部分面积。

4.

为了做实验滤纸,在半径为3厘米的圆中,

剪去一个圆心角为60°的扇形,求剩余部分

的图形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