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扬州古运河

扬州古运河

扬州古运河范文第1篇

扬州环境优美、景色秀丽、气候宜人,是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国温泉名城。2006年,扬州市政府荣获“联合国人居奖”。

江南独特的风骨――古运河

要了解扬州,得先从运河开始。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水是人类生命的源泉,它孕育着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丰富着人类的文明史,充实着人类社会的传统与现实文化,影响着人类社会的意识形态。

一部扬州运河发展史,几乎就是一部古代扬州发展史。在扬州人看来,运河是母亲河,有“无运河,不扬州”的说法。扬州古运河的文化内涵价值极高,它集长江和运河、天然和人工、历史和现实、经济和文化、新线和老线、城市和乡村于一体,构成一条色彩斑斓、风情万种、景色各异、内涵丰富的人文线路。

古运河扬州段是整个京杭运河中最古老的一段。现在扬州境内的运河与2000多年前的古邗沟路线大部分吻合,与隋炀帝开凿的运河则完全契合,从瓜洲至宝应全长125公里。其中,古运河扬州城区段从瓜洲至湾头全长约30公里,构成著名的“扬州三湾”。

没有京杭运河以前的扬州,南靠长江,北枕高邮湖,前者水流太急,温柔不足;后者水温太低,暖意不够。一条京杭运河穿城而过,中和了长江的刚毅和高邮湖的冷峻。在这个历史的走廊中,人们走进扬州、阅读扬州、感受扬州,慢慢地品、慢慢地看。

在运河绵延千里的岸线上,扬州与运河的兴衰息息相关!由南向北,从白浪滔滔的长江,驶进风平浪静的大运河,映入眼帘的是运河西岸的古寺塔影,婀娜多姿、风情万种的杨柳,富有水乡特色的小桥野渡,掩映于水杉翠竹荫下的农舍,细如羊肠的纤道,随风盘旋的风车,破浪前进的船队;由北向南,纳入眼底的则是另一番景象,滚滚东去的大江、逶迤如黛的青山、悠久秀丽的古城,一切景物在越来越宽阔的水面上渐行渐远,随江摆渡的灵魂被这股自然的力量、历史沉积的沧桑和独特传奇的文化冲击着、震撼着。

扬州古运河范文第2篇

关键词:城市品牌;历史文化;园林;工艺;精神;传承

扬州位于江苏省的中部,长江下游的北岸,江淮平原南端,自古就有苏北门户之称。扬州也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二十四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至今有2500年的建城史,从春秋战国时期到近代2000多年时间里经济繁荣,在文化,建筑,饮食、工艺等领域都十分发达。如何把扬州建设成为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历史名城,城市文化品牌塑是必不可少的。城市品牌建设可以增强城市的竞争力,改善对投资环境和居住环境,还可以促进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的结合,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扬州在城市文化品牌建设方面也现了许多问题,如城市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对古建筑的开发保护不够;城市整体视觉形象不规范,传播方式过于单一等,都需要对扬州城市文化品牌进行进一步的探索研究。

1城市形象与传统文化

城市的形象,简单地说,就是城市给人的整体的印象和感受。它包括城市的道路、建筑、旅游景点、生活广场等视觉形象,也包括了城市的民俗、民风等传统文化。扬州城市近十几年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前的老城被拆迁或者重新打造了,道路变宽了,建筑物变高大了,城市的绿化更漂亮了……但总觉得它好像失去什么。当你再走过很多城市以后,你就会发现扬州与其他城市一样,都是柏油马路、高楼大厦;都是车水马龙、霓虹闪烁。扬州的个性已经变得不明显了,缺乏自己独有的品牌。城市的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的品牌建设的滞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现代化的城市几乎是克隆出来的一样,千城一面。城市文化和个性的严重缺失,也使扬州这座传承2500年的历史名城渐渐被同化、消失。怎么才能留住我们城市的特色和差异?其实笔者觉得一座城市如同一个人,它有自己的外貌特征、精神气质和生活方式。它也有自己的过去和未来,是一个鲜活的生命。在扬州老城区里有很多斑驳沧桑的老建筑,如仁丰里、湾子街,似乎很破烂了,但它却是一个时代的象征,这些古老和沧桑似乎在讲述着这座城市的过去,它们就是这个城市的魂。传统文化是不可见的,但传统文化的载体是可见的。老城区有太多扬州传统文化的载体。我们在打造扬州历史文化品牌就是要挖掘它们,保护它们。这样才能留住我们城市文化,找出城市的特色和差异。

2扬州文化遗产资源的整合和文化内涵的挖掘

2.1扬州园林和老城区建筑的文化资源的保护与整合

扬州是一座园林众多的城市,扬州园林不仅具有皇家园林的金碧辉煌与高大壮丽,而且具有江南园林野趣和意境,风格兼有南秀北雄自成一派。扬州的园林规模不大,而且比较分散,很多隐藏于古城的民宅之中,园林古建筑的开发与老城区的保护融为一体。近年扬州重点打造的双东古街已经初见成效,突出了明清时代遗留下来的徽派建筑特色,古街两旁店铺林立也吸引了很多游客。但影响力和规模还远远不够,老城区的开发保护没有向纵深发展,很多游客无法深入到古城古巷里面。扬州除了双东街区还要很多古街如:湾子街、仁丰里、彩衣街等历史街区,都非常有特色有待开发挖掘。在扬州老城区的开发上应以园林、古建筑为点,古街、古巷为线,把扬州的老城区成片整合开发。还可以利用现有著名景点重新整合串联古街古巷。如游客从个园出来,经东关街到马家巷到汪氏小苑,再穿过文昌路到皮市街,过广陵路到达何园。如此一来就可以把扬州最著名的两个园林进行串联,游客在寻找园林的过程中也体验了扬州老城的市井文化。

2.2扬州水道、运河文化资源的挖掘

扬州是京杭运河名城,运河从扬州穿城而过,城内漕运码头、水道较多。运河两岸的风光带也是扬州对外宣传的窗口之一,但扬州对运河的开发还不够深入,方式过于单一。在运河的开发上,一是要增加一些水上休闲项目,如水上的茶吧、酒吧等项目,还可以利用龙舟和戏船,开展一些民俗旅游活动和水上表演项目;二是要开发运河水上的餐饮和商贸活动,把扬州特色的工艺品、食品设置在船上,增加消费的方式;三是打造运河两岸的广场文化,开展一些扬州文化展出的活动,组织扬州戏剧的演出,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带动地方民间艺术社团的发展。扬州除了打造运河,还可以利用运河水系把扬州的主要景点进行串联,打造扬州运河水系两岸文化。例如,沿着瘦西湖水道,从大虹桥到盆景园,再到御码头、天宁寺、史公祠最后到个园的路线。水系两岸景点比较密集,沿途做好旅游指示标志,外来的游客完全可以自己从瘦西湖走到个园,还串联了好几个鲜为人知的景点。这种游览方式较导游组织的游览更加惬意,游客在自主的游览中更能在潜移默化感受扬州城市的历史文化文化品牌。扬州的旅游也可以从报团游转变为自驾游,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2.3在城市的建设上突出“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

“把扬州建设成为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名城。”这是同志对扬州的期望。近十年扬州的城市面貌上有了大的变化,变得更加现代化了。但在城市建设中还要更加突出古代的文化。扬州双博馆就是也很好的例子,馆呈荷叶造型,娉婷立于明月湖畔,柔畅无棱的设计与这座运河城市的水韵古秀相得益彰。再以文昌路建设为例,道路上有唐代砖塔、宋代古井、元代银杏、明代阁楼、清代衙门……号称唐宋元明清,从古看到今。因此,在打造扬州道路、广场、公园等城市形象建设中,不仅要保护挖掘现有的文化元素,还要加入扬州历史文化的元素体现“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城市特色。

3扬州非物质文化资源的传承与保护,扩大扬州文化的载体的范围

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较多,它们和有形的文化遗产一样有着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对传承扬州文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珍贵的旅游资源,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3.1打造扬州精美工艺的文化品牌

扬州的传统工艺十分发达,它们是扬州历史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较为著名的有漆器、玉雕、剪纸、刺绣、通草花等。特别是扬州的漆器和玉器,历史以来一直代表着全国的最高水平。近年来扬州的工艺美术并没有得到更好的继承发展,甚至被其他地方赶超。扬州的工艺文化要与扬州的旅游景点结合重点开发,打造一批具有扬州特色的工艺品,宣传扬州城市文化品牌。

3.2打造淮扬菜系为主的美食文化品牌

扬州菜也称为淮扬菜,具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的四大菜系之一。扬州的菜品形态精致,滋味醇和,并在烹饪上善用火候,讲究火功,具有南北兼容的饮食文化底蕴。另外,“扬州老鹅”扬州炒饭、扬州酱菜、扬州早茶文化等经历了悠久的历史,具有深厚的饮食文化。为打造扬州宜居城市创作了重要条件。

3.3打造扬州民俗文化为主的宜居文化品牌

扬州民俗文化蕴含着扬州人特有的精神传统、思维方式以及对美好向往,体现了普通大众的创造力。扬州特色的民俗如曲艺文化、早茶文化、沐浴文化等。扬州的民俗文化代表了扬州人生活方式。扬州这种舒适休闲的民俗文化也吸引着更多外来人口来扬州安家落户。

4扬州城市的名人效应与城市的文化精神

现在很多城市都在借助历史名人的效应,来打造城市的品牌和文化精神。以江苏的城市为例:淮安是的故乡,在淮安有总理最大的纪念馆;连云港因为有山叫花果山,打造的是大圣故里的城市品牌。扬州历史名人众多,比如扬州八怪、鉴真大和尚、朱自清等。扬州城市品牌也借用名人效应,特别是扬州八怪,鉴真。但这些名人效应对塑造一个城市的传统文化精神还不够。前段时间有人想请“韦小宝”来代言扬州,甚至还想打建造一座以韦小宝为主题的鹿鼎城主题公园。万幸这个计划搁浅了,不然扬州历史名城的精神有要被摧残了。这种做法是很不合时宜的,“韦小宝”是金庸笔下虚构的一个小人物,经常靠着自己的运气化险为夷,因祸得福,最后大富大贵妻妾成群。这样的一个人物形象正好满足了当今社会中一些好吃懒做,投机取巧、不劳而获之徒的思想。和扬州的传统的文化精神格格不入。扬州有自己优秀的精神文化,如扬州八怪的愤世嫉俗;鉴真双目失明六次东渡的坚韧;史可法抗清誓死不屈;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的气节。这些都是扬州城市精神的灵魂所在,需要我们深层地挖掘和打造。

5扬州城市文化品牌的视觉设计

5.1扬州城市的主题色彩

城市的主题色彩是指城市的公共空间、城市外部物体的主题色彩。城市色彩是城市品牌对外宣传的主要视觉要素,主要体现在车站、广场、商业中心、城市公共交通等户外的宣传中。如果城市没有自己的主色调就不会给人耳目一新的独特印象。城市的主题色彩要体现城市的文化传统,“春风十里扬州路”“绿杨城郭是扬州”等古诗词中都体现出古扬州的绿色。扬州是一座绿水相依、风景秀美的生态之城。扬州城市定位“生态宜居”城市,绿色成为了它的主色调。因此,扬州在城市的宣传和公共空间色彩上应该以绿色为主导,突出美丽、生态的特点。

5.2扬州城市的视觉元素与视觉形象

扬州的名胜古建筑较多,对这些名胜古迹的形象提炼也就形成了扬州特有的城市符号。扬州常用的视觉元素有:五亭桥、文昌阁、仙鹤、运河、杨柳叶等。“五亭桥”是扬州最具代表性的园林建筑,它代表了扬州园林的北雄南秀风格的典型代表,成为扬州的鲜明符号。五亭桥正面视角为三个亭,形象神似“众”字,也符合城市符号的特点;“仙鹤”视觉元素主要源于古诗“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运河”视觉元素是因为扬州被称为“运河第一城”;“杨柳叶”视觉元素主要是因为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亲自沿运河两岸河堤植柳。这些视觉元素再与中国传统的水墨、祥云、马头墙、竹叶等元素结合,充分体现了扬州城市的文化内涵。

5.3扬州城市视觉形象的传播

扬州古运河范文第3篇

龙舟倒影:移花接木江南风

扬州地处长江之北,在地理意义上属于江北,但是在文化范畴上,扬、苏、杭“三州”却是最江南的地方。杭州的江南是天然去雕饰的,西湖烟雨是注册商标;苏州的江南是淡妆轻抹的,小桥流水是头牌演员。而扬州的江南,则是靠京杭运河移花接木而来,有鲜明的舶来和人工痕迹。不要喷唾沫或者飞板砖,移花接木是说扬州的江南味道不地道,扬州式江南,是因势利导对江南味的再创造。

瘦西湖上的五亭楼是扬州的标志,但是大多数人对于扬州的认识却是从京杭运河开始;扬州有2500年建城历史,但是从京杭运河开始,扬州才开始发育出性别,有了韵味。《红楼梦》中说:女人是水做的骨肉。而要做江南城市,不仅要水做胚胎,无论水流还是水温都增一分太肥,减一分太瘦。

没有京杭运河以前的扬州,南靠长江,北枕高邮湖,前者水流太急,温柔不足;后者水温太低,温暖不够。一条京杭运河穿城而过,“以毒攻毒”让长江水的刚毅把高邮湖水的冷峻中和。从此,不解风情的扬州被打通了任督二脉,变成了江南的形象代言人之一。

世人把隋炀帝的残暴妖魔化,附会出隋炀帝修京杭运河只为到扬州看琼花的传说。于是“维扬一株花,四海无同类”的琼花便成为亡国的代名词,但是直接导致隋朝亡国的京杭运河,却没人敢把它当成“红颜祸水”。相反在扬州人看来,京杭运河是母亲河。无运河,不扬州。

京杭运河是隋炀帝的人生转折点。运河开通,坐龙舟下江南,他不但把自己命搭上了,也让三千后宫佳丽飞入寻常百姓家;京杭运河也是扬州的命运转折点,隋炀帝后,有了“扬州出美女”一说——散落到民间的嫔妃宫女改良了扬州人的基因;向南运盐,向北运粮,扬州成为漕运中心——京杭运河改变了扬州的江湖地位;隋灭亡后,运河让扬州在唐朝迎来了第一次发展高峰——“淮左名都”、“烟花三月下扬州”的传统,正是从唐朝开始的。

要了解扬州,得先从运河开始。而坐龙舟夜游,是一夜看尽运河景最好的方式。先在古运河边找一家枕河的餐馆坐定,点一盘大煮干丝、两个狮子头、一碗扬州炒饭,边吃淮扬菜边赏运河景。淮扬菜清淡,运河边的风景也玩小清新:桃树只开花不长叶,柳树只长叶不开花。桃花占据了窗户的左三分之一,柳叶占据了右三分之一,我想和运河眉来眼去,不想运河羞答答地,微风乍起,于是中间的三分之一视野立马变得“桃红绿柳总相宜”。花叶障目不见运河,那就把兴趣点转向餐桌。惊见本来很清白的大煮干丝上多出了几点粉红——我以为刚才只吹了一场杨柳风,却没想到还下过一场桃花雨。此时的古运河两岸,是桃花和烟柳铺成的十里画卷,秀色可餐。于是无暇顾及盘中餐,欲猎眼前艳。运河扬州,春色三分,二分桃红,一分柳绿。

便益门码头的班船第一班从晚上7点出发,我提前几分钟到达。班船上还有少许空位,船老大招呼我上船,我摇了摇头:首班船是艘很现代化的快艇,我要坐雕梁画栋的龙舟玩穿越。

龙舟中有丝竹,有歌舞,隋炀帝、康熙、乾隆等一干帝王下江南就是这么玩的,所以我得体验体验。但是很快就被告知,龙舟不对散客开放。穿越失败,虽然心有不甘,但是很快登上了快艇。因为此时的运河已经显示出和白天完全不一样的风情。

“夜幕垂垂地下来时,大小船上都点起灯火。从两重玻璃里映出那辐射着的黄黄的散光,反晕出一片朦胧的烟霭;透过这烟霭,在黯黯的水波里,又逗起缕缕的明漪”。我从脑海中尽量搜索形容夜运河的词句,没想到只找到了这句。

这是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描写秦淮河的段落,记得上高中时就是因为受了朱自清的影响而义无反顾地到南京上大学,但是在看到秦淮河夜景后却没有想象中惊艳。直到7年前,和一帮朋友在“烟花三月”的时节,骑自行车从南京下扬州,夜游古运河才找到了朱自清文章中的美感。于是我这才明白,原来朱自清在文章中写的不是夜秦淮,而是在说古运河:朱自清自小在古运河边长大,至今朱自清故居还立在古运河畔。几十年的耳濡目染,运河已成为了模板,才下视网膜就上大脑皮层。所以当看到秦淮河时他就不自觉地移花接目古运河了。

所以从那时起,我就开始对“桨声灯影里的京杭运河”一见钟情。

宅院园林:樊笼与自然零距离

坐龙舟顺河南下时,会看到一个名为“东关古渡”的牌坊。牌坊下的河岸边雕刻着隋炀帝龙舟倒映运河的浮雕。隋炀帝带领着三千佳丽和文武百官在古渡口前做形象大使,向南来北往的旅客全天候的呐喊“扬州人民欢迎您”。正是在这类似东关古渡的渡口,为扬州旅游写“烟花三月下扬州”广告词的李白在这下船;中日文化交流大使鉴真携汉传佛教先后六次,扬帆;“波斯驸马”普哈丁带伊斯兰教漂洋过海而来……然而,他们都只是扬州的过客。盐商才是扬州城的领衔主演。因为明清时期,扬州是两淮盐业的集散地,扬州盐商所纳税项曾超清廷国库收入三分之一,掌握全国经济命脉的扬州盐商想低调都不行。

从东关古渡拾级而上会看到一座残缺的城门,可别小瞧这破败的城门,城门之后就是清代全国最繁华的商业街东关街。无数富可敌国的盐商们敢把宅院建在最繁华的闹市中,不是因为盐商们有“大隐隐于市”的超然精神境界,而是因为扬州园林“园林多是宅”的建筑风格让他们不必隐田园,于闹市中就可见桃花源。

江南园林是江南最吸人的标签。江南园林的哲学是引溪流入庭院,于城市中见山林,让城市和田园无缝对接。也许扬州园林的“江湖地位”不如苏州园林,但是扬州的豪宅名园,却有着苏州园林所不具备的独特韵味。不同于苏州园林的都是由文人士大夫建造,扬州的园林绝大部分都出自盐商之手。盐商身世的庞杂加上个人经历的丰富,决定了扬州园林风格的多样,比苏州园林更强调实用性。

只要读过陶潜的田园诗的人,都会对那种悠闲雅致心有戚戚。“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就如同国画泼墨写意,寥寥几笔就勾勒出田园逸兴。虽然扬州盐商们不如苏州文人有文化,但是背井离乡、泥脚子出身的他们对田园二字的追求更为接地气。

文人士大夫造园更多的是强调精神上的解脱,所以苏州园林不会建在商业街上,因为园主们都希望“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但是盐商们不能因为你市场上全是白丁就收摊子不做生意。他们不能像陶渊明一样,“久在樊笼中”受到了不公正待遇就把自己发配到偏远乡村,睁惺忪睡眼,看牧童黄牛,饮山村黄酒,做田园诗人。

扬州盐商们不能这样。不能在“出世”与“入世”之间二选一。那么就让“入世”和“出世”零距离。白天打开宅院,走进闹市,就进入世俗的世界中为世俗的价值打拼;晚上踏进园林,就开始从世俗的世界中挣脱,追寻内心的声音。

就像个园主人两淮盐业总商黄至筠,心厌官场表演,又无法置身事外,那就于闹市间筑一家小园。植竹造山林、叠石造四季,这些园林在闹市中创造出了“天光云影共徘徊”的小环境,虽然外界车水马龙,但却可以在家里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王国。不管官场沉浮,商场倾轧,只要回到家,就可以听流水潺潺,看草长莺飞,等花香扑面,身在城市中,心却返自然。

就像何园主人何芷舠,虽然祖上是盐商出身,但是不甘心只有物质上的富裕,要做的是精神上的贵族。依石涛画境造片石山房,体现天人合一思想;在水心亭上造水上戏台,让余声、反光、残影在复道回廊上绕梁不绝;不仅把西方美学风格融于中式园林中,更送公子赴美留学,让女儿成为民国电影中的新派女学生……

扬州大肆修建私家园林是在清朝,康熙、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扬州都是常驻地。住的地方当得随着皇帝的喜好与时俱进。譬如瘦西湖,有一天晚上皇帝突然兴起,说想看颐和园白塔了,接驾的盐商就开始在瘦西湖畔用盐堆出白塔;当乾隆又开始想念在北京钓鱼台钓鱼的感觉了,盐商们就一夜之间盖起钓鱼台。所以本来很江南的扬州,在迎合帝王口味的情况下,想要保持纯正的江南味,几乎是不可能的。于是扬州园林集“北方之雄,南方之秀”于一身。

游汪氏小苑、何园这些个人风格私家园林,能感受到的是文艺小清新;看卢氏宅院、个园等盐商故居,一入豪门深似海的感觉就扑面而来;瘦西湖若隐若现的皇家风范、大明寺浓得很化不开的宗教情结——扬州园林的风格是不一而足的。

古街幽巷:生生不息市井味

扬州自古以来就是最被文人墨客垂青的城市。李白、白居易、杜牧、柳永、欧阳修、苏轼、姜夔、扬州八怪。中国历史上这些才子型的文人都被扬州吸引,和扬州共鸣,留下无数佳句名篇。

然而,无论李白也好,杜牧也摆,他们眼中看到的扬州,都只是扬州最春风得意时最风光的一面。人说“商人重利轻别离”,其实,轻别离的,才子佳人比商人来得更彻底。

随着扬州盐商衰败,京杭运河东段堵塞、漕运改海运,铁路取代水运成为交通动脉等一系列对扬州“利空”的事件出现,扬州从经济、政治、文化上开始全面没落。于是,再也没有偶像级才子佳人和扬州亲昵。

好在这是一座两千年来一直处于中国中心地位的城市,虽然开始没落,但是依然保持着贵族的精致和优雅。把玩扬派漆器、玉雕为代表的手工艺;吃富春早茶、品淮扬菜;刺扬绣、唱扬剧,泡澡、修脚这些平民的生活也精致得无以复加。

最喜欢的事情就是没有目的地的在扬州的老街幽巷中穿行。最有名的老街当数东关街、东圈门双东街区。卖扬州玉器、漆器、牛皮糖的“百年老店”铺鳞次栉;黄包车在接踵摩肩的人群中自由穿梭,你以为“淮左名都”风韵犹存,其实那是扬州旅游的形象工程,是专门给游客量身定做的扬州风情。

如果要感觉真实的扬州,那得到丁家湾、南河下一带。在这儿可以看到大武城巷贾宅、四岸公所、盐商故居小盘谷、盐商卢绍绪住宅。还有数不清的晚清会馆:湖南会馆、湖北会馆经、安徽会馆、岭南会馆……这些类似现在商会性质的会所在小巷里一字排开。

这些建筑大多数都只是断壁残垣,但是从那残存的宏伟的厅堂、粗壮的梁柱、精美的雕刻、高大的砖墙上依然能感受到古扬州“富甲天下”的气场。如今因为商会活动早已不再,会馆都开始了“旧瓶装新酒”的改造:湖南会馆被改成旅馆、卢绍绪宅院变成了淮扬菜博物馆、小变成了会所。而曾经被用来做小学的岭南会馆如今大门紧闭。门楼上被居民牵上绳索,掠起了衣被……

每一条小巷名字虽然都古朴别致,但幽长又幽深的小巷很容易把人转晕。这时只得求助公交站牌定位。当见到站牌上“绿扬旅社”四个字时。心中泛起了一丝涟漪。7年前第一次下扬州时就住在这儿。 7年之后再来扬州,已经不再没心没肺,怕她不习惯这里的破败而另谋住处,但没想到却在走街道串巷的过程中邂逅。绿扬旅社所在的小巷甚至比其它的小巷更为冷清,只有两位大婶守候在巷口,一个正在叫卖早茶,一个在默默地榨甘蔗汁。像扬州所有的小巷一样,这一条也和戴望舒《雨巷》中描述的一样:悠长、悠长又寂寥。只不过巷子里没有撑着油纸伞的姑娘。当看到旅游标志性的绿色招牌时,小巷中才出现两位姑娘的身影。她们同样没有撑伞,一个人摆Pose,一个人拍Pose。

走进大门,和前台相对的是一个天井。天井里有几只破沙发,我坐在上面发呆,绿扬旅社取“绿扬城郭是扬州”之意,是一家有百年历史的老店,据说曾是扬州民国时期最有名的旅社,是当时社会名流来扬州的下榻之地:恽代英、肖楚女在通铺里策划过学生运动;郁达夫、聂绀弩在大堂里构思过文章;梅兰芳、尚小云的妙曼歌喉曾经在这里余音绕梁……

想到这时,寂静的大堂突然嘈杂起来,一帮美术学院的学生杀到,大包小包顷刻之间堆满大堂。学生们似乎很喜欢这里的调调,一个劲地为旅社鸣不平:“200元一晚的标间,住这么有格调的地方,居然没人?”

扬州古运河范文第4篇

很快,我便陶醉在青墙红顶的古风中,渐渐双眼朦胧,河涛水浪拍击着木质的船沿,清脆的声音中,我仿佛听到运河讲述着她与儿女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扬州还连着海,惊天骇地的广陵潮揭开了扬州与水的渊源,“浩浩皑皑,如素车白马惟盖之张,其波涌而云乱”。

二千五百年前,春秋时期的一条大沟在扬州土地上勾勒出一道优美的线,扬州从此便像是破石而出的美玉,价值连城。

“襟淮枕海水泱泱,煮得饴盐白似霜”,追溯至汉朝,那吴王刘濞提出煮海为盐的政策,扬州走上富裕之路。

“商胡离别下扬州,亿上西陵故驿楼”,隋朝的一天,“嗨育嗨育”的号子响起,邗沟感到自己正在长大,越来越长。杨广兴修水利,带挈扬州名扬天下。运河一通,扬州至此成了这白玉带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多少盐商在扬州富甲一方,多少胡人在扬州醉生梦死,多少园林在扬州沿河而起,运河使扬州发达,一举成名天下知。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瓜州是扬州美人的一双纤纤玉手,淡妆清抹,古朴典雅,清幽大方。这弹丸之地让多少文人墨客流下动人的篇章,“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一个渡口让扬州打开心窗,使视野更加开阔。

三汊河旁梵音四起,水波环绕,高塔耸立,高?F寺内重扬着佛家文化;瘦西湖秀水涟漪,雄丽五亭架于一面玉镜上,如盐白塔秀躯端庄;小金山旁,平山堂内,钟声撞响,好似转扬欧阳修的思想。

美丽的扬州仿佛应该生于运河,运河母亲博爱和祥,成就着扬州,陪伴着扬州,永远捍卫自己的孩子。多少年了,无论兴旺发达还是衰落荒凉,无论皇帝南下还是闭城屠杀,是您一直陪伴着扬州给她希望。

运河,您伟大!不仅是因为您成就了扬州这个历史名城,更因为,您在她伤心时抚愈了创伤。

扬州古运河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文化旅游;创新;营销策略;扬州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时期古城文化旅游转型升级对策研究――以扬州为例”(项目批准号:2013SJD630115);江苏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群(旅游管理及在线运营服务)建设项目资助(项目编号:苏教高[2012]23号)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6月22日

文化旅游是扬州旅游最主要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扬州的文化旅游资源很丰富,但知名度不够高,主要是因为旅游营销不到位。要想提高扬州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必须要走创新营销的道路。

一、扬州文化旅游资源概况

扬州文化旅游资源是随着扬州历史的发展而积淀下来的宝贵资源,经过2,50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众多的文化旅游资源。目前主要的文化旅游资源有如下几大类:

(一)运河文化旅游资源。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在扬州开凿了我国最早的人工运河邗沟,公元605年,隋炀帝在此基础上开凿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在2014年6月22日第38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已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大运河首批列入世界遗产的27段河道和58处遗址点中,扬州有6段河道、10个遗产点入选。6段河道分别是里运河、扬州古运河、瓜洲运河、高邮明清运河故道、邵伯明清运河故道以及古邗沟故道,10个遗产点分别是刘堡减水闸、盂城驿、邵伯古堤、邵伯码头、瘦西湖、天宁寺行宫、个园、汪鲁门宅、盐宗庙以及卢绍绪盐商住宅。

(二)园林文化旅游资源。扬州盐商富甲天下,他们通过建造园林来体现自己的财富和智慧,最鼎盛的时期有200多座。至今经历了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战争、和等,目前市区尚存有30多处园林。扬州园林的特点是既有北方园林的雄厚,又有南方园林的秀美。扬州的何园和个园是扬州园林文化的代表,一个被誉为“晚清第一园”,一个是以叠石见长的四大名园之一,它们都是盐商园林的杰出代表。

(三)休闲文化旅游资源。扬州自古代以来就是一个休闲文化之都,“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是对扬州休闲特色最好的描述。它概括的是扬州的早茶文化和沐浴文化,这种休闲特色延续至今,在“中国十大休闲城市”的评选中,扬州连续三界荣列其中。目前,扬州开发的早茶类的旅游资源主要有扬州冶春、富春、共和春茶楼,体现沐浴文化特色的有“扬州浴室”、“永宁泉”浴室、“老扬城澡堂”、聚龙湾沐浴、天沐温泉度假村、陆琴脚艺等,其他现代休闲文化旅游资源有京华城全生活广场、体育公园、会展中心等。

(四)艺术文化旅游资源。扬州几千年的文化发展,在工艺、雕塑、戏曲等艺术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目前,扬州拥有的艺术类文化旅游产品主要有雕版印刷、剪纸、漆器、刺绣、盆景、玉雕、扬州八刻等,还有传统的戏曲如扬州评话、清曲、弹词、木偶戏以及弹奏的乐器如古琴、古筝、二胡等。以上所列绝大多数都已列入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五)饮食文化旅游资源。扬州饮食久负盛名,除上文提到的扬州早茶外,驰名中外的淮扬菜也是根源并发展于扬州的中国四大菜系之一。淮扬菜选料考究、注重刀功、口味清淡、注重本味。淮扬菜的代表作有清炖蟹粉狮子头、文思豆腐、三套鸭等。另外,名扬海内外的扬州炒饭也已成为扬州饮食界的一块金字招牌。

二、扬州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

(一)门类齐全。扬州自公元前486年建城,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开凿了从扬州到淮安的“邗沟”,沟通江淮,使得扬州处于长江与运河“T”字型交汇处,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也使得南北经济、文化在此交融,到清展到高峰,形成了扬州学派,在园林、烹饪、曲艺、书画等多个门类都达到国家比较高的水平。

(二)兼容南北。扬州文化兼容南北的特点跟其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从春秋时期吴王开凿运河,到隋炀帝贯通南北大运河,扬州成为南北交汇之地,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扬州兼容南北的文化。比如扬州菜融会南北,咸甜适中,既有北方的包子――“扬州包子包打天下”,也有南方的米饭――“扬州炒饭”。再如扬州园林代表景物――五亭桥,既有北方的雄壮,它是仿北京北海的五龙亭和十七孔桥而建的,又有南方的秀美,它有极富南方特色的五座像莲花一样的风亭。

(三)雅俗共赏。扬州自隋代南北大运河贯通后,成为了当时著名的商业城市。文人墨客、商人、手工业者都在此聚集,形成了高雅文化与市民文化交汇并融的局面,园林艺术、曲艺、书画也都进入了平常百姓的生活,这种雅俗文化交融的情况一直延续至今。比如扬州祥庐,是一个仅有100多平方米的市民的私家庭院,在它12平方米的小院内,却有小桥、流水、假山、亭台和廊等。扬州还有不少这样的园林,充分说明扬州文化很生活化,走进了老百姓生活,能够雅俗共赏。

三、扬州文化旅游营销现状

(一)缺乏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产品。产品营销首先要把产品做好,好的产品是吸引游客的根本。扬州有丰富的文化旅游产品,在多年的产品开发中很多仍故步自封,没有深挖产品内涵,突出产品特色。比如扬州园林文化旅游资源的代表个园和何园,均属清代盐商的私家园林,两个园林类型相同,产品展现方式均为清一色的观光游,游客在短短的一两个小时内即可参观结束,很多游客会选择其一进行参观,旅游产品缺乏差异性。所以,要想搞好扬州文化旅游营销,首先产品要有特色,每个文化旅游产品都应有区别其他旅游产品的重要特征。

(二)扬州文化旅游资源未能形成产业。扬州虽然有运河、园林、休闲、艺术、饮食等多门类文化旅游资源,但是能够称之为扬州文化旅游产业的资源少之又少。以艺术类文化旅游资源为例,扬州虽是古筝的发源地,但像扬州古琴、古筝、二胡等民族乐器的生产开发能力却抵不上名声,生产这些乐器的厂家并不多,能够弹奏好这些民族乐器的人也不多,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因此,扬州这些艺术类文化旅游产品亟待包装开发,虽然很多艺术类文化旅游产品已经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其保护开发利用的还不够,一是因为缺乏成品化的旅游商品的开发,二是因为缺乏宣传,另外目前也出现了后继无人的现象。

(三)文化营销需要创新及持久性的营销策略。扬州近年来越来越重视旅游营销,采取了很多营销手段,比如2015年扬州宣传片登上被誉为“世界十字路口”的美国纽约时代广场进行滚动播放,借助一年一度的扬州鉴真国际马拉松赛事提升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这些取得了一定的宣传效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影响时间并不长,人们很快就遗忘而仅仅记住“烟花三月下扬州”的诗句。游客还是会选择在烟花三月来游览扬州,造成旺季拥堵而淡季很淡。究其原因,营销路子还不够宽,缺乏创新性、持久性及系统性的营销策略,停留在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营销理念,所以要走出传统营销的围墙,推出持久性的创新营销策略。

四、扬州文化旅游创新营销策略

(一)深挖文化内涵,打造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产品。为了改变游客长久以来对扬州的印象还停留在“瘦西湖”、“扬州炒饭”、“烟花三月下扬州”等这些传统的词句上,建议扬州文化旅游产品应打造符合时代特征的鲜明和独具唯一性的产品。以扬州园林类旅游资源何园和个园为例,因个园以竹取胜,园内竹子有近两万竿,45个品种,可以建立竹文化主题园林。首先,将大片的竹林打造成竹海,游客可赏竹,游玩竹秋千、竹制摇椅等竹制游乐设施,还可小憩、喝茶;其次,在园林亭台楼阁处可观赏并亲自动手制作竹编艺术品;最后,还可以为游客提供竹文化养生服务,比如穿着竹纤维养生服装,脚踏竹按摩地垫开展养生瑜伽及保健服务。而何园则可着重展现盐商园林中的“中西合璧”特色,它的房屋布局构造及屋内设置的壁炉、吊灯等物品都具有西式风格,而屋顶小青瓦、墙砖的青灰色却是传统中式建筑风格,因此可以打造为“中西合璧”园林。首先,从建筑及布局都应充分展示当年的中西合璧的风格;其次,可聘请中国及西洋乐队演奏中西元素融合的乐曲;最后,可承办中西结合的婚宴、庆典等,在保护园林景观的基础上增加商业用途。

(二)招商引资,加大对扬州文化产业的投资和规划。扬州文化旅游资源门类齐全,博大精深,要想让这些文化旅游资源能够为当代乃至后代造福,必须形成文化产业。通过招商引资,广泛融合政府、金融、企业以及民间等资金投入建立扬州休闲文化旅游综合体和艺术文化旅游综合体。休闲文化综合体融合扬州早茶、淮扬菜、沐浴修脚、听戏品茶等多项休闲项目,游客可以在吃喝玩乐中体味扬州传统休闲文化,既保护又传承和弘扬了扬州传统文化。艺术文化综合体则可实行“前店后院”模式,即前店展示艺术文化商品,比如玉雕、剪纸、漆器、刺绣、盆景等,还可用古琴古筝等民族乐器的弹奏乐曲,后店则是生产制作这些艺术品的加工工厂,游客可以观赏甚至学习制作,感兴趣的还可以成为学徒。这样可使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保留和传承,既保护了扬州文化旅游资源又可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突破常规思维,推出持久性的创新营销策略。鉴于扬州文化旅游营销缺乏系统性及长久性的问题,建议根据不同季节有侧重地开展营销:春季烟花三月下扬州,夏季玩转休闲艺术综合体,秋季来扬州赏银杏,冬季到扬州来看雪。春季是扬州最美的季节,也是扬州文化旅游活动最多的季节,比如扬州鉴真国际马拉松、烟花三月旅游经贸节等,所以可延续传统的“烟花三月下扬州”的传统宣传模式进行宣传。夏季扬州比较炎热,而休闲及艺术综合体主要以室内娱乐为主,可为游客及市民提供吃喝玩乐一条龙服务。秋季扬州的江都有大片银杏树形成了“银杏大道”,看上去一片金黄,好似“身披黄金甲”,也称“黄金大道”,成为又一大美景,另外市区的史公祠、石塔寺、琼花观、普哈丁墓、天宁寺都可以观赏到金黄的银杏,可作为重点宣传的一个亮点。冬季到扬州来看雪,其实扬州冬季也是别有一番风味的,尤其是下雪的时候,雪挂枝头,展现出一种温婉的美,水墨丹青,似从画中来。一些雪景图片还登上了中央电视台,因此也可作为一个新的宣传突破口。

主要参考文献:

[1]安国山.延边地区文化旅游营销策略探讨[J].生产力研究,2014.10.

[2]龙玉祥.基于文化遗产的旅游文化营销策略――以湖北省安陆市为例[J].商业经济,2012.396.4.

相关期刊更多

扬州文化研究论丛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扬州市扬州文化研究会

扬州师院学报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江苏省教育厅

扬州大学烹饪学报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江苏省教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