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非主流男生

非主流男生

非主流男生

非主流男生范文第1篇

中国男人按地区看,一向分南方男人与北方男人,而且可以比出个性与人文的很多差别。但是我有一个观察,不知道这个观察够不够周全,发表出来,供大家讨论,自然也可以表示不同意。

这个观察就是,其实中国男人主要分成长江领域男人与非长江流域男人两种。其中非长江流域男人包括黄河流域和以北地区的男性,还包括珠江流域与福建地区的男性。因为他们基本上是古时战乱北人南迁的文化传承者,其基本特点是比较有阳刚之气,看事情比较有肚量,做事情比较讲情义,在社会活动中有很强的参与感,比较愿意在桌面上处理问题,不太拘泥于小节与细碎的问题。在这个意义上非长江流域的男人是更有传统的男人味道的。中国的传统中原文化本来基本上可以看作是非长江流域的男性文化,因此这种文化不仅为历史设定了延续千年的基本文化范式,也设定所谓男人之为男人的基本样式。也就是说,因为非长江流域的男性为男人立了标准,因此非长江流域的男人已经占了自己作为男人标准形象的先手。

我说的长江流域男人包括上海、浙江、江西、湖南、重庆、四川、湖北、安徽、江苏这些地区的男性,长江流域讲究水性、偏阴、女性文化盛,历史上也是女神崇拜比较突出的地区。这个地方的男人有4个基本特点使得他们有别于非长江流域的男人,当然只能说这些特征在他们身上表现得多一点,不能说在非长江流域的男人身上一点都没有,而且随着长江流域经济的活跃性与本低于人文的特殊影响,其中的某些特征也在影响着非长江流域的男性。

这4个特征是:1.斯文――爱读书,重读书,爱好思想与算计,注重细节与微妙,但在力量一面,无论体质条件与本身的推崇程度均稍低;2.重家――比较容易听太太的话,爱做家务,很多人喜欢做菜,家务情趣占有相当的生活空间,这种类似于“怕老婆”的文化对于女性的地位似乎更为有利一些;3.过勤――学活快,爱干活,干活快,勤干活,干多种活,当然也会计较干活的报偿,很多人以为广东男人会做生意,实际上更确切地说是,广东人更有雅量而用了长江流域的男人在帮他们做生意与做其他事情;4.体面――讲究出门的行头,愿意交易面子,也会对于外表与装饰的品位更看重,即使人死后,长江流域的男人给先人造的坟也比非长江流域的讲究一点。

非主流男生范文第2篇

作者简介:曹侃,男,陕西广播电视台离退休干部管理服务部副主任,编辑,主要从事电视新闻传播研究;张华,男,陕西省音像资料馆编辑,主要从事电视编导、音像资料发展研究;王若斯,女,北京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新闻传播学研究。

摘 要:《非诚勿扰》作为近几年迅速崛起并红遍全国的一档大型生活服务类节目,其睿智犀利的对话、靓丽潇洒的嘉宾、感人真诚的故事,都成为该档节目能占据市场的重要原因。本文拟从节目的运行机制和节目所产生的后娱乐时代入手,探究《非诚勿扰》的传播特点和传播行为。

关键词:真人秀;传播特点;环节设置;后娱乐时代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05-0085-02

《非诚勿扰》自2010年开播,已经走过了四个年头,在这四年中非诚勿扰经历了点评嘉宾几易他人、女嘉宾爆出负面消息、节目真实度遭受质疑等。但随着节目的不断成熟,《非诚勿扰》的收视率始终保持高居不下的态势。节目中走出的嘉宾也成为了大众关注的焦点。《非诚勿扰》为何能在质疑声中持续前进,是值得我们关注的。

一、《非诚勿扰》的节目性质解读

《非诚勿扰》主持人孟非定义这是一档大型生活服务类节目,而我们从专业的角度看,则更准确的将《非诚勿扰》定义为真人秀婚恋交友节目。国内不少卫视都办有婚恋交友节目,浙江卫视的《爱情连连看》、湖南卫视的《我们约会吧》虽然极力模仿《非诚勿扰》的模式,现场其乐融融,但却缺少了娱乐看点。我们发现《非诚勿扰》给男女嘉宾提供了更多的表现机会,不同的价值观、婚恋观在这里冲撞,而节目组没有局限在一个服务者的角色,在节目戏剧化的冲突中针砭时弊,弘扬正气,正是《非诚勿扰》节目成功的基石。

二、《非诚勿扰》的节目保障――王牌主持团队

《非诚勿扰》节目开播至今,一直由孟非担任主持人,孟非主持过《南京零距离》《名师高徒》等节目,主持风格幽默不失庄重,熟知人情世故,提问具有深度和广度,因此孟非担任《非诚勿扰》的主持人,是众望所归,他在节目中引导话题走向,控制节目节奏,调节现场气氛,他是整个节目的核心灵魂人物。黄菡是节目的两位点评嘉宾之一,节目开播至今,其温婉大气,从容慈祥的形象被无数人赞为“女神”,她能冷静客观的分析男女之间的焦点话题,能够适当的调节节目中出现的争锋相对的情况,缓和现场气氛,她总是能在男女嘉宾发表完意见之后做出合理稳妥的总结,因此她的加入是对女性地位的一种巩固。另一位点评嘉宾从《非诚勿扰》开播至今,已经换了数位,但值得关注的是,他们都是有标签的人,他们代表着一定的男性意见和男性话语。三角形在形状构造中具有稳定性,因此节目组安排三个人作为主持团队的形象出现,这三者之间的交流与辩论使节目更加精彩。在早期的三角构造中,不能忽略一个关键人物――乐嘉,其思维敏捷、语言犀利的风格,一改甚至颠覆了观众对传统生活服务类节目嘉宾的认知。虽然初期言辞令人难以接受,但对栏目初期的推广,并引起社会关注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非诚勿扰的男女嘉宾设置与选择

1.男女嘉宾的形象转变。节目开播初期,在嘉宾选择上主要重视的是外貌,挑选的也多是俊男美女,随着马诺“宁在宝马里哭,不在自行车上笑”的不当言论和闫凤娇不雅照等负面新闻的爆出,节目组也在及时调整思路,选择的女嘉宾倾向于知识性和气质型,谈吐大都得体,表达清楚理智,以刘佳妮、刘婷婷等人为代表的女嘉宾在观众心中留下了良好的形象,她们的择偶对象也大多为适龄、家教良好、品行端正的男嘉宾,随着节目的收视范围扩向世界,节目的女嘉宾也全球化,年龄范围也更加开放,从二十几岁到五十几岁不等,为男嘉宾提供了更广阔的选择范围。男嘉宾每期共5人,涵盖不同领域、不同职业、不同成长背景,他们代表着不同类型的男性,我们通过女嘉宾的选择也可以看出现在社会上较受欢迎的男性形象。

2.男女嘉宾的工作性质转化。《非诚勿扰》中的男女嘉宾有些有稳定工作,有些是自由职业者,还有些是学生在读,经过几百期节目的比较,我们无法准确判断什么工种的嘉宾更受欢迎,但我们可以看出24个女嘉宾的确来自各行各业,很多工作种类更是我们之前没有听闻的。而具有稳定工作、收入较好、综合素质较高的男生则会成为女嘉宾追捧的对象,这也符合当下社会的择偶观。当然不乏一些搏出位的嘉宾言论,在主持人的引导下处于可控范围。但笔者分析近几十期的节目发现,大部分女嘉宾都兼营淘宝或网店,并利用自己在节目中的人气通过微博或微信等形式为自己的店铺打广告,这一行为本身无可厚非,但我们应该关注这些女嘉宾上《非诚勿扰》的初衷是否单纯,是否真的为交友婚恋而来。

3.男女嘉宾的语言表达能力逐步提高。《非诚勿扰》早期的男女嘉宾的唇枪舌剑也是其最大看点,作为一档节目,需要嘉宾们能准确清晰顺畅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随着节目的发展,问题的提问也从表面的“外形适配”逐步过渡到“精神层面的交流”,这一重要转变不仅为男女嘉宾提供了更深入了解的机会,也使得节目的宗旨从单纯的交友提升到了社会问题的交锋。女嘉宾吴子恩、吕青曾离异,因此她们对待婚姻的态度就与其他女嘉宾有所不同,而德布佳达、小龙女等外国女性的择偶标准又与国人有着显著差别,通过她们的表达我们能够感受到身份不同、文化不同所带来的价值观和择偶观的区别。

4.男女嘉宾的背景起底。在《非诚勿扰》的舞台上,既有普通人,也有像骆琦、李思这样的富二代,她们在这个舞台上与所有男女嘉宾一样,都是怀着一颗真诚的心来寻找另一半。龚美琪曾是选美冠军,但她在自己的个人介绍中仅提到自己是宠物美容师,李璐、陈丽玲等人也没有过多的提及自己的模特经历。不管她们出于何种原因来到这个舞台,但《非诚勿扰》向我们证实着只要怀着一颗真心来到这个节目,节目组都会尽心尽力的为所有人提供公平交友的机会。

四、《非诚勿扰》的播出时段占据黄金位置

《非诚勿扰》首播时间定在每周六日晚的九点二十分,重播时间定在每周六日晚十点四十,实际上每周六日晚从九点到十二点,一直是在滚动循环播出节目,错过节目首播也可以继续收看节目重播,这种强化式的节目播出形式,错开了同类型的节目播出时间,保证了收视率的稳定。

五、节目的环节设置机制

《非诚勿扰》共有三个环节:爱之初印象、爱之再判断、爱之终决选。男嘉宾登场后简短的自我介绍,选择心动女生,女嘉宾做出第一次选择。爱之初印象主要是男嘉宾通过VCR对自己的成长背景和现状做一介绍,女嘉宾随时选择灭灯,然后男女双方互动交流。爱之再判断主要是男嘉宾通过VCR回顾自己的情感经历以及对另一半的要求,爱之终决选是男嘉宾亲友同事对男嘉宾的印象采访,最终男嘉宾权利反转,选择亮灯女生或坚持已灭灯的心动女生。这种环节的设置为女嘉宾提供了逐步深入了解男嘉宾的机会,也能在男嘉宾的表述和交流中判断是否适合自己,由于男女观点的差异场上总会引起讨论,而现实中婆媳关系、异地、前男女友的关系处理等话题也容易引发热议,引起观众共鸣。《非诚勿扰》曾一度推出“爱转角”环节,场上男嘉宾没有牵手成功,可与台下有意向的女嘉宾牵手离开,后来此环节被取消,说明节目也是在不断调整和发展中的。

六、《非诚勿扰》的话题设置

《非诚勿扰》不仅是一档相亲类节目,也是一档话题讨论类节目,每一期都会有不同的话题和热点供男女嘉宾探讨。有些男嘉宾在自己的VCR中提到关于前女友的事,有些提到关于给分手费的事,有些钟情姐弟恋,有些偏爱女强人,这些男嘉宾本身就带有一定的话题性,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同时也能使部分女嘉宾产生共鸣,因此他们一旦登场,就会引起场上的话题大讨论。每一期的5位男嘉宾,综合分析基本有以下几类人:自身带有话题性的、专门为某个女嘉宾而来的、“高富帅”、“矮穷挫”、海归人士等等,通过场上嘉宾们的讨论,从而分析当下的一些婚恋状态,解决男女困惑的情感问题。

七、《非诚勿扰》的后娱乐时代

1.意见领袖的权威话语。节目中孟非、黄菡和宁财神是传播学概念中的意见领袖,他们的精英话语权力会影响男女嘉宾的选择,很多时候男女嘉宾会在关键时刻求助他们三人,希望得到指点和帮助。而孟非、黄菡和宁财神的粉丝量也急剧飙升,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引发广泛关注和评论,黄菡从普通的党校教授一跃成为和孟非齐名的点评专家。

2.男女嘉宾的名人效应。李璐、聂倩、陈丽玲等女嘉宾深受观众喜爱,她们的微博粉丝量高达几十万,她们利用网络上超高的人气宣传自己的淘宝店铺,或为朋友做宣传等等,这种利用节目知名度为个人宣传的做法,使得节目的真实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质疑,但其微博的高人气依然证实了《非诚勿扰》的魅力。

3.《非诚勿扰》的衍生作用。《非诚勿扰》在意大利、韩国、新西兰等国家都举办了专场,这种异国专场促进了江苏卫视与当地的合作,加强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也为不少观众认识世界提供了近距离的机会,其中节目中提到的新西兰三个月的半工半读签证广受关注,新西兰旅游局接到了无数中国观众想要咨询或办理的信息,《非诚勿扰》强大的号召力和感染力不容小视。

非主流男生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网络女性主义;乌托邦;博客;性别与语言;话语分析

[中图分类号]H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5595(2012)06-0099-05

语言与性别研究可上溯到17、18世纪的欧洲,那时传教士与学者便发现了男女语言形式的差异,后来社会语言学家一直对性别差异的语言使用进行研究。但直到20世纪70年代,在Lakoff的著作《语言与女人的位置》发表后,对语言使用中性别差异的系统性研究才正式开始。 自20世纪70年代中叶始,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研究这个问题,比如对英语语言中性别歧视的研究,对男女语言中发音与语法差异的研究等。上述语言学家都在致力于现实中面对面交流中的性别语言行为研究,而互联网这种新型语境的出现却为语言学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互联网出现后,女性主义者希望能够利用这个平台塑造真正平等的男女文化。她们被称为“网络女性主义者”。而网络女性主义者又被分为自由的、前卫的(硬的)网络女性主义与传统的(软的)网络女性主义。前者为乐观主义者,后者为悲观主义者。悲观主义者认为互联网并非“新”科技,它仅是一种有文化性别特色的科技,传统的性别偏见与有性别特点的规则仍存在。因此,悲观者认为在性别研究中,互联网绝非网络乌托邦。

近年来网络博客的兴起引起了学者的兴趣。Herring, Kouper, Scheidt 与Wright,Huffaker 与 Calvert,Herring 与 Paolillo开始对博客语言进行性别研究。但如何解释差异仍是问题。博客是一个理论上人们可以自由发言的虚拟空间,而博主是否真正可以摆脱现实中面对面交流那样的束缚而发言这个问题仍待解决。目前,这个领域的研究多是西方学者在做,而中国的博客语言多从社会学、经济学、交流与法律的角度进行研究,鲜有从语言学视角进行的研究。本文基于对博客现象与语言性别研究的兴趣,尝试对中国博客语言进行性别特征分析,旨在呈现乐观女性主义者所认为的网络乌托邦并不存在。

一、研究问题

本研究随机选择了中文博客(不论它们是否著名网站的博客)调查性别语言关系,最终目标是展现男女网络博客语言的运用与现实语言运用无差异,从而可见没有乐观女性主义者所认为的可免去男女性别差异的网络乌托邦。以往研究已表明了博客中性别决定语言使用,那么本文的研究问题即,是否性别在中文博客中是语言变化的预测指标,中文网络博客语言使用与现实环境语言运用的关系是什么。笔者为研究提出两个假设:(1)男性博客作者书写不同于女性博客作者;(2)男性与女性博客语言使用差异类似于现实环境中男女语言的差异。

(一)数据搜集方法

2011年7月末,中国互联网上很多博客都在讨论温州动车追尾事故。据媒体报道,此次事故导致4节车厢脱轨,至少死32人、伤191人(保守估计)。笔者通过百度或谷歌搜寻事件相关文章,大部分文章来自人人网这个新兴网站,另外一些来自新浪或其他网站的BBS,博主是中国普通民众。 因此,本研究拟通过分析人人网、新浪网等网上因温州动车事故所写的博客文章,调查博客中的性别—语言关系。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12月第28卷第6期江润洁,等:性别研究视角下的博客话语研究(二)数据样本

为了构建此研究的语料库,笔者首先搜集了第一作者的博客文章。但并非所有博客都适合,只有满足本研究目的的博客文章才被选择。数据包括50篇来自人人网、新浪网的与温州动车事故相关的博客,撰写时间在2011年7月23日至2011年8月21日。

首先,博客作者性别必须被确定。只有那些明确博主性别的博客文章才可在研究中使用。 其次,为了研究性别—语言关系,笔者仅关注作者本人的评论语言,由作者转述的评论文章不包括在内。最后的样本包含了主要来自两个网站的50篇博客文章。其中28篇是男士所写,22篇是女士所写。见表1。

表1博客数据样本

作者性别D博客数量D文章字数 男D28D416000 女D22D262000

(三)数据分析方法

通过两步来进行数据分析。首先是定量单词频率分析,这可反映男女博客语言使用的相似与差异。 其次,在原文中对相关词汇进行分析,这样的定性话语分析进一步提供了男女博客语言使用的信息。

1.词频的定量分析

为研究性别与男女博客词汇之间的关系,笔者在两个计算机软件程序ICTCLAS and NoteTab Pro的帮助下计算词频。这样,可以得到男女博客语料定单词的出现频率。

2.特定词汇的定性分析

文本分析者注意到由于词汇组合而导致的多义性,高词频不应是定义特定词汇特征的唯一标准,所以须审视词汇是如何被组合的,以及它们如何应用于特定语境中等。 为了研究男女博客中个体词汇的具体使用,笔者回到文本仔细审视男女博客多用词汇使用的语境。

二、数据分析与发现

综上,笔者已对所选话题进行了简要描述。下面是对话题的具体阐述。这是一次悲剧的动车事故。事故动车是D字头的动车D3115与D301。2011年7月23日20时34分,在温州双屿下岙路段,从杭州开往福州D3115动车组与北京—福州的D301发生追尾,造成D301次列车第1至4位脱轨,D3115次列车第15、16位脱轨;造成至少百人伤亡。官方最初提供的事故原因是由于雷击造成的设备故障。(从最新调查看,实为组织管理不善)事故发生后,在互联网上引发了热议。许多博主对官方最初提供的事故原因表示疑虑,或谴责政府行为或对遇难者家属与伤员表示同情。因为博主们讨论的是同一话题,可以发现在男女博客中,除了像“的”、“了”、“着”这样频繁被使用的词,像“事故”、“动车”、“铁道部”、“温州”、“生”和“死”这样的词也被重复使用。下面笔者将呈现高频词汇与它们在原文中的应用,以进一步论证观点。

(一)词频分析结果

NoteTab Pro 产出成百上千的词汇,所以不可能全部分析。笔者选择了至少出现频率为010%的词汇进行分析,但这并不意味着词频低于010%的词汇就无法表示出性别差异。省略分析有两个原因:首先,词汇数量巨大无法全部囊括;其次,如果词频过低,就无法广泛应用。

表2与表3表示的是男女博客中词频至少为010%的常用词汇。

上述词汇是性别差异化了的吗?男女博客中的重叠词汇表明并非如此,然而细究便发现男女博客话语在某种程度上是性别化的。男性博客中像“社会”、“人民”、“赔偿”等话语就与社会和社会问题紧密相关,而在女性博客中像“血”、“亲”、“愤”这样的词多用来表达同情与情感。因此,男性博客对探讨社会问题感兴趣,而女性博客则多从情感与关爱视角探讨问题。

(二)共享词汇

在常用词汇中,有些词像助动词“的”是因其语法功能而成为常用词,像 “了”、“过”、“着”是形成特定时态的,表示某些动作的持续或完成;像介词“在”、“对”、“上”、“向”、“给”主要表示方向或位置等功能。然而,在共享词汇中还有其他表明男女词汇使用差异的特定词汇。笔者在所选词汇中设定了主观限制,即包括名词、代词、形容词、动词和副词,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词类在性别差异分析中不重要。在批评话语分析中,大量研究表明,语言形式与理想立场并无必要关联,语言分析的所有层面理论上都是相关的。当前研究仅仅提供了有限然而重要的男女博客话语使用范例。

笔者从名词、代词、形容词、副词与动词的角度对比男女博客语言使用。男女博客中共用的名词有“人”、“事故”、“动车”、“家”、“民”、“铁道部”、“问题”、“责任”、“官”与“国家”;男女博客共用的代词有“我”、“他”、“我们”、“你”、“温州”、“什么”、“他们”、“这个”;男女博客共用的形容词有“高”、“安”;共用的副词有“不”、“就”、“也”、“都”、“还”与“很”;共用的动词有“是”、“有”、“到”、“会”、“要”、“生”、“来”、“说”、“想”、“让”、“去”、“没有”、“死”、“等”、“给”与“做”。男女共用名词、代词、形容词、副词与动词的词频可参照表2与表3。

1.对比发现

首先,通过对比男女博客共用的名词词频,笔者发现女性更多地讨论“人”与“家”,而男性多用词为“铁道部”、“社会”与“问题”, “责任”与“官”。在男性博客语料中,发现了像 “社会信息”、“社会财富”、“社会管理”、“社会公平”、“社会责任”、“社会道德”这样的词汇。这表明男性更关注与社会相关的话题。形成对照的是,在女性博客中,除了像 “社会黑暗”与“和谐社会”这样的词汇,没有其他与社会相关的话题。令女性感兴趣的是与人类关系有关的话题与词汇。比如,她们更倾向于用“人”这个词。因此可说男女看待问题的视角不同,男人从社会的角度而女人则从人类关系的视角看问题。

Tannen指出:男人把与社会相关的信息看做最重要的,而女人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视作她们生活的中心。[1] 因此,男人从社会视角探讨问题而女人从人际关系视角处理问题。在当前的研究中,男性博主与女性博主表现出了与现实交流风格相似的倾向。

其次,通过对比男女博客共用的副词词频,表明女性更喜欢用强调词汇。 英汉高级词典把强调词汇看做“一个单词,尤其是一个形容词或一个副词,比如,‘如此’或‘非常’,强调另一个词汇的意思”。 在词频上有明显对照的两个词引起了笔者的注意,像 “很”与“都”。在新华字典里,单词“很”意味着 “有很高的水平”,通常用来修饰形容词以强调语气,像“很多”、“很简单”、“很气愤”等。 单词“都”有三个常用的意思:完全地、非常地、已经。这三个意思都强调某人的语气。 在当前研究中,女性博主比男性博主更多地使用强调词。 Lakoff指出:女性使用更多的强调词汇(尤其像“如此”与“非常”)来强调她们想要获得共识或缓和关系。[2] 同样,在博客中,女性会用更多的强调词来加强她们的观点。结果与女性在现实生活中的交流风格一致。

最后,对比男女博客共用的代词词频,表明女性偏好使用代词,像第一人称代词 “我”、“我们”,第三人称代词“他”、“他们”, 代词“什么”;男性更倾向于使用第二人称代词“你”。这类在汉语中指对方时,属于非礼貌词汇。但在此例中,女性也使用“你”的现象值得注意。

根据 Heylighen 与 Dewaele的研究, 性别被证明是语境中最重要的变化指标之一;“女性使用明显更语境化的交流风格”[3]。在他们的观察中,I 指示语用来测试语境程度。他们发现女性比男性使用更多代词。除此之外,Argomon与 Koppel 研究了代词的使用并定义了女性与男性偏好特征。[4]321男性偏好特征为:定冠词(这个与一个);指示数词(一,二,第一,第二等); 所有格代名词(它的);其他量词。 女性偏好特征为所有的人称代词:第一人称单数(“我”、“我的”、“我的东西”);第三人称单数(“她”与“他”的形式)与复数(“他们”、“他们的”)。Argomon、 Koppel 与 Shimoni把男性偏好特色描述为“信息的”(特指物体与概念),把女性偏好特色描述为“相互作用的”(指人)。[4]346大体上,目前的研究与之前在代词使用上的性别差异研究结论一致。更重要的是, Heylighen 与 Dewaele 通过对现实中口语的分析得出结论。Argomon、 Koppel 与 Shimoni的性别分析来源于对正式书面语的研究,这再一次表明了博主们文章中对代词的使用十分类似于现实中的交流。

以上研究可从两方面概括,即观点与风格上的差异。男性总是使用与社会相关的词汇,比如“社会信息”、“社会财富”、“社会管理”、“社会公平”、“社会责任”、“社会道德”;而女性喜欢使用“人”与“家庭”这样的词汇来强调关系。从交流风格方面说,女性使用更多的强调词加强话语语气,更多的人称代词谈论涉及的人。男女博客语言的差异与现实环境中的差异相似。然而,能证明如此性别语言特色的资料并不明显,所以对原文本的仔细研究十分必要。

2.男性/女性特定词汇

除了共有词汇,还有词频至少在010%的男女特定词汇。男性特定词汇有:“责任”、“官”、“赔偿”、“高铁”、“社会”、“说”、“信”、“赔”、“保”;女性特定词汇有: “血”、“孩子”、“生命”、“家属”、“亲”、“愤”、“痛”、“急”、“善”。

在男性特定词汇中,与社会相关词汇再次出现,像 “社会”、“官”、“责任”、“高铁”、“赔”。词汇的语义表明男性从社会问题、官员、铁道官员责任、解决办法与赔偿方面探讨问题。男性从宏观角度考虑问题并考虑中国的社会背景。以下是男性博客的讨论。

“近日,7·23动车事故应该是舆论的热点、媒体的焦点甚至成了全社会的沸点……我觉着无非两点,一个是社会不够公平,另一个是普遍道德沦丧……也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改进政府服务水平、增加透明度的强大动力。”①

“之所以称之为7·23惨案,是因为造成这一惨剧的并不是天灾而是人祸,这次40名无辜乘客的惨死将向人民揭示这些个国有垄断企业中所存在的严重问题……因此技术缺陷、、等问题在这些个国有垄断企业中层出不穷,他们这些人就是国家的蛀虫。”②

上例可见,男性博主都从宏观角度探讨问题并通过理性分析社会提出解决办法。

相反,女性博客的特定词汇有 “孩子”、“生命”、“家属”、“血”、“ 愤”与“痛”。这些词汇表达理解与情感,强调人类关系等。 这表明女性话语偏好分享个人感受与经验以示支持,表达同情与情感,看重家庭与孩子,这再一次不同于强调社会问题的男性话语。

“看看这样惨烈的一幕幕画面,真的让人揪心,我看到其中有一位失踪的准妈妈,和我一样,已经怀孕七个月了,……这样的打击太大了,我真心的为这位妈妈及所有受伤和失踪的人员祈祷,祈祷他们平安。” ③

“不知道当这些家庭面临灭顶之灾时,不知道当一些老人听到儿子甚至儿子全家遇的噩耗晕厥时,不知道当幼小的孩子在得知父母双双惨遭不幸、永远离开自己昏迷时,不知当满怀期待的在听到丈夫已经不在人间不省人事时,那些铁道部高官要员又是作何感想?是否内心深处会萌发些许不安、愧疚、自责、自省?即使会,难道非得用鲜血去唤醒吗?”④

综上,男性/女性特定词汇进一步证明了男性话语更多以社会为中心,而女性话语以关系为导向。

三、结语

总体来说,男性与女性话语在观点与风格上存在差异。男性倾向于从社会视角看待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而女性不太关注事件的社会背景,通常以自身经历来表示对他人的理解与同情。女性更多地使用强调词加强语气,使用更多的人称代词暗示人际关系,几乎不说粗话。这些差异在现实的交流中也可发现。作为一种新的互联网技术,博客给人们的印象是无性别、无年龄、无种族的,但细究起来便会发现博客语言类似于现实语言交流,是现实交流的一种延伸。 博客仅在理论上是一个自由的区域,博主仍受到特定文化中所形成的语言习惯的制约。因此,并不存在乐观网络女性主义者所提的网络乌托邦。

注释:

① 参见。

④ 参见。

[参考文献]

[1] TANNEN, D. The Power of Talk: Who Gets Heard and Why [J]. I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5(5):138148.

[2] LAKOFF, R. C. Language and Womans Place [M]. New York: Harper&Row,1975:548

非主流男生范文第4篇

“好可怕呀!”“你背上好恐怖!”天真的小朋友们无心的话往往最是伤人。小男孩哭着跑出教室。

这件事发生后,小男孩的妈妈特地带着他找到班主任。小男孩的班主任是一位很慈祥的女老师,他仔细的听妈妈说起小男孩的故事:

“这个孩子刚出生的时候,就生了重病,当时我们本想放弃的,可是又不忍心,这么可爱的生命,我们怎么可以轻而易举地把他丢掉呢?”妈妈的眼睛不觉就红了,“所以我跟丈夫决定把他救活。幸好当时有一位很高明的大夫,愿意尝试用手术的方式抢救这孩子的生命,经过好几次手术好不容易把他的命保下来了,可是他的背部,也留下了这清楚地疤痕,也是他曾与生命抗争的证明。”

第二天上体育课的时候,小男孩怯生生的躲到角落里去换衣服。这时所有的小朋友发出了惊异和厌恶的声音。“好恐怖、好恶心呀……”“他背上长了两条大虫……”小男孩的双眼禁不住湿润了,泪水不听话的流了下来。

就在这时候,老师出其不意的出现了,几个同学马上跑到老师身边,比划着小男孩的背。

老师慢慢的走向小男孩,然后露出诧异的表情。“老师听过一个故事,好想现在就讲给你们听。”小朋友最爱听故事了,连忙围了过来。

老师指着小男孩背上的两条显眼的深红疤痕,说道:“有一个传说,每个小朋友都是天上的小天使变成的,有的天使变成小孩时,很快就把他们美丽的翅膀脱下来了。还有的天使动作比较慢,来不及脱下他们的翅膀,这时候那些天使变成了小孩,就会在背上留下两道疤痕。”

“那这是天使的翅膀呀!”小朋友指着小男孩的背部纷纷发出惊叹。

“对呀!”老师露出神秘的微笑。

小男孩呆呆着站着,原本流泪的双眼,此刻停止了流泪。

突然一个小女孩轻轻的说:“老师,我们可不可以摸摸小天使的翅膀?”

“这要问小天使肯不肯了。”老师微笑着向小男孩眨眨眼睛。

小男孩鼓起勇气,羞怯的说:“好!”

非主流男生范文第5篇

曾经,一身汗臭的雄性“直男癌”患者认定他身上的味道魅力无限,雌性激素布满全身的“Gay癌”患者则断定身上要是不散发出20年代风尘味就不足以过好下半生。如果说前者代表了那些不修边幅的懒惰者,后者则与离经叛道的异端族群不无关系,但真正需要定义当代男人及他们需要的男人香,这两类人群都不足以成为标本。香水公司利用广告和明星效应传达出的主流精神则在商业上准确地描述出了男性特质:从20世纪末到现在,主流男香使用需求上的微妙变化促使香水公司根据市场需求推陈出新,再化为新一轮的广告影响普罗大众,从Alain Delon到Louis Garrel、David Genat、Colin Farrell、Gerard Butler、James Franco,优雅与野性并存,阳刚与精致共进,书写了我们熟悉的时代男人香。

最爱在香水广告上玩噱头的大概是YSL。1971年,Yves Saint Laurent本人为YSL首支男香Pour Homme拍摄了广告大片,设计师本尊亲自出镜,自然话题感十足。不过,2002年,Tom Ford执掌YSL时,找来了法国的跆拳道运动员Samuel为M7香水拍摄广告,并惊世骇俗地让Samuel正面出镜,下体露于人前,虽说这种生活化的肢体美感确实强烈地传达了男性魅力,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正像M7香水的味道一般,暴烈太过,接受无能,话题虽然十足,市场运作上却太先锋,时代男性特色仍然以保守稳进为主流。

另一个值得一提的是Jean Paul Gaultier。Jean Paul Gaultier在服装设计上是先锋派,香水创意上仍然是先锋派,1995年,Jean Paul Gaultier推出经典男香Le Male时让模特穿上水手装拍广告,有一种玩世不恭的痞气,让那些年轻而愤世的男孩子们知道在CK One之外还可以选择什么;2007年,另外一款男香Fleur du M?le的广告则更激进:一个开怀大笑的帅哥躺在洒满鲜花的牛奶中浸浴,金棕色的皮肤和胸毛一起,充满诱惑,令“花美男”的概念横扫香水界,太多少男蠢蠢欲动,希望洒上Fleur du M?le的香水挂一脸俊美的微笑征服世界。不过无论是痞气还是花美男,都只能作为潮流存在,却不可能是时代主流选择,主流精英会用其他声音解读世界,潮流易逝,精英永存。

2009年,Dior用Alain Delon做了Eau Sauvage的代言人,广告图片选择了Alain Delon1966年拍摄的一张照片,1966年正好是Eau Sauvage诞生的年份。Alain Delon塑造了无数个铁汉柔情的经典形象,冷峻的气质令无数女人芳心暗动,Eau Sauvage亦同样传达了清新中的雄性气息,在明快的柑橘调中潜伏着冷感的橡苔,二者的气质暗合。无独有偶,Valentino最近起用了被称为“希腊男神”的Louis Garrel做Valentino Uomo香水的代言人。看Louis Garrel的黑白广告照片,你会发现这简直就是当代Alain Delon,深邃的眼神与棱角分明的面孔,搭配香水基调中的皮革与雪松,一个质感分明、冷峻有型的当代男人形象呼之欲出,那些穿嘻哈装踩滑板的小朋友完全不会选择这样的香水,吐掉口中的泡泡糖几年之后再说吧。

相关期刊更多

非洲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黑龙江省教育厅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