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赞美老师的故事

赞美老师的故事

赞美老师的故事

赞美老师的故事范文第1篇

“快乐的纽扣”是一个由四幅图组成的看图讲述内容。故事主人公纽扣乐于助人,当别人有困难时,它总是愿意用它圆圆的特性变成各种东西去帮助他人,当听到别人的赞美时,它总是会说“你快乐就是我快乐”。因此,它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叫“快乐的纽扣”。大班幼儿已经具备根据画面创编故事的能力。但是,在以往看图讲述的教学中,我发现幼儿通过观察画面和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能描述出一些故事情节,但是不够生动,究其原因,是幼儿对图片中的细节缺乏关注。

由此,在活动中我通过操作课件、示范讲述、师幼一起阅读自制小书等一系列策略,引导幼儿观察、思考、理解画面的细节,激发幼儿讲述的欲望,提高幼儿讲述的质量。第一环节,我从纽扣圆圆的特性导入,为它接下来一系列助人为乐的行为作好铺垫。第二环节,我运用FLASH技术将画面一分解成两幅图,引导幼儿猜测情节并验证,还重点练习了角色之间的对话,鼓励幼儿用适当的形容词来赞美小纽扣。在这个环节中,我和幼儿一起探索如何讲述细节,共同完成了第一次示范讲述,即根据画面一创编一个故事情节。第三环节,我重点引导幼儿根据图片内容作充分、合理的想象,以幼儿为主、教师为辅协作完成第二次示范讲述,即根据画面二创编多个不同的故事情节。第四环节,我引导幼儿自主阅读自制小书,运用之前学习的讲述思路和方式,独立创编、讲述剩下的两幅画面。第五环节,我引导幼儿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并鼓励幼儿讲述自己帮助他人的经历,真正实现从“故事”到“生活”的转变。总之,本活动层层推进,既注重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注重促进幼儿观察、想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目标:

1.能观察图片内容,合理连贯地创编故事情节。

2.学会角色之间的对话,能恰当运用形容词来赞美小纽扣。

3.懂得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准备:

课件“快乐的纽扣”,班得瑞的音乐,自制小书《快乐的纽扣》。

过程:

一、师幼谈话,引出故事

师:你们知道哪些东西是圆溜溜的吗?

幼:轮子/饼干/瓶盖……

师:圆溜溜的东西可真多啊!今天我也带来了一样圆溜溜的东西。看看,是什么呀?(点击课件,出现纽扣图片。)

幼:有点像纽扣。

师:对了。它是一颗快乐的纽扣,它非常喜欢帮助别人。小纽扣要去旅行了,让我们一起看看它在旅行途中会帮助谁,是怎么帮助它们的。

二、观察画面一,师幼共同创编故事

1.幼儿观察画面一中的(1),引出第一段故事。

师:画面上有谁?

幼:小老鼠。

师:小老鼠在干什么?它的车子怎么样了?

幼:小老鼠的车少了一个轮子。

师:真的。小老鼠的汽车缺了一个轮子,不能开了。那小纽扣可能会怎么帮助它呢?

幼:小纽扣可能会给小老鼠买一个轮子装上去。

幼:小纽扣会帮助小老鼠找

轮子。

幼:小纽扣可能把自己变成车轮子。

师:我们来看看小纽扣到底是怎么帮助小老鼠的。〔课件画面切换到画面一中的(2)〕哇,小纽扣真的变成了车轮!小老鼠真喜欢这个纽扣轮子啊。它会对小纽扣说什么呢?

幼:谢谢!

师:小老鼠除了说“谢谢”,它还用了一句话来赞美纽扣轮子呢!它是这么说的:“多么好玩的纽扣轮子啊!”大家一起说说看。

师:现在请你们也用多么加一个好听的词来赞美一下纽扣轮子。

幼:多么有趣的纽扣轮子啊!

师:这句话说得真好听!我们跟他学一学!还有吗?

幼:多么舒服的纽扣轮子啊!

幼:多么滑稽的纽扣轮子啊!

……

师:听了这么多赞美的话,小纽扣说:“你快乐就是我快乐!”

师:小纽扣是怎么说的?

幼:你快乐就是我快乐!

2.教师带领幼儿讲述第一段故事。

师:小纽扣帮助了小老鼠真快乐啊!我们把这件快乐的事情完整地来讲一讲,好吗?

三、观察画面二,师幼合作创编多个故事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想象、讲述画面二的情节。

师:小纽扣帮助了小老鼠,继续往前走,又遇到了谁?

幼:小兔子。

师:小纽扣变成了什么?

幼:金牌!

师:你怎么看出来的?

幼:小纽扣挂在小兔子脖子上。

师:小纽扣为什么变成金牌送给小兔子呢?

幼:小兔子参加运动会得了第一名,可是它的金牌丢了,难过得哭了。所以,小纽扣就变成金牌送给了小兔子。

师:还有其他原因吗?

幼:“龟兔赛跑”第二场比赛开始了,小兔子吸取了前一场比赛的教训,一口气跑完了全程,得到了冠军。所以,小纽扣变成金牌奖励小兔子。

师:小兔子带着纽扣金牌,真好看!它会对小纽扣怎么说呢?请你像前面一样也用“多么”加好听的词来说一说。

幼:多么特别的纽扣金牌啊!

幼:多么好看的纽扣金牌啊!

……

师:小纽扣会怎么回答呢!

幼:你快乐就是我快乐!

2.教师引导幼儿扩展想象,继续创编、讲述画面二的情节。

师:×××小朋友认为兔子脖子上的纽扣是金牌,大家都觉得是金牌吗?谁还有不同意见?

幼:项链。

师:小纽扣为什么变成项链送给小兔子呢?

幼:小兔子要参加化装舞会,可是没有项链,所以小纽扣就变成纽扣项链送给了小兔子。

师:小兔子带着纽扣项链,它会怎么说呢?

幼:多么漂亮的纽扣项链啊!

幼:多么精致的纽扣项链啊!

……

师:小纽扣又是怎么说的?

幼:你快乐就是我快乐。

四、幼儿自主阅读自制小书,观察、想象、创编、讲述画面三和四的故事情节

1.幼儿自主阅读自制小书并创编故事,教师巡回指导。(播放班得瑞的音乐。)

师:刚才我们编了小纽扣帮助小老鼠、小兔子的故事,多么聪明的小朋友啊!老师给每位小朋友准备了一本小图书,请你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小纽扣在接下来的旅行中帮助了谁,是怎么帮助的。如果有困难,可以看一看、想一想前面小纽扣帮助小老鼠、小兔子的故事。想好了可讲给旁边的小朋友听。

2.幼儿集体交流、讲述第三、第四段故事。

师:现在请小朋友上来讲一讲自己的故事。哪位小朋友先来?

师:还有谁有其他想法?

五、联系实际生活体验小纽扣的快乐情感

师:这是一颗怎么样的小纽扣?

幼:爱帮助别人的小纽扣。

师:当别人谢谢它的时候,它总是怎么说?

幼:你快乐就是我快乐!

师:小纽扣为什么总是说“你快乐就是我快乐”?

幼:因为它很喜欢帮助别人。

师:你们喜欢这颗快乐的、喜欢帮助人的小纽扣吗?

幼:喜欢。

师:你帮助过别人吗?你是怎么帮助别人的?帮助了别人你感觉怎么样?

幼:我帮奶奶拿眼镜,我感觉很开心。

幼:我帮助小班弟弟妹妹穿衣服,感觉很高兴。

……

师:你们真棒!请你们把帮助别人的快乐也编成一个好听的故事,下次讲给大家听。

延伸活动:

1.幼儿可在区域活动中继续绘画并创编故事“快乐的纽扣旅行记”。

赞美老师的故事范文第2篇

我就是在赞美的怀抱下健康成长。在家里,爸爸是老师,妈妈曾经是老师,他们都是懂道理的人,在家里他们给了我很大的自由空间,我可以自由自在地做自己喜欢的事。除此外,我还常常得到他们的支持!一句短短的赞美让我有了前进的勇气,让我看到了,我也是好样的!

在学校,老师与同学们之间的赞美就更多了。在课堂上,作业做得好的同学被老师大大赞扬一番。让我们有了竟争的动力——为了被老师点名赞美而认真写作业,在课间,我们也为了“赚”老师的分而提早回校?

我记得,在一节数学课上,老师突然拿着我的数学作业,说:“***的作业是班上最好,最清楚的一位,格式也是最好的,看她的作业简直就是一种享受”顿时,我看到了全班七十多双眼齐齐向我看来,我只觉得心跳加速、激动、高兴。为此,我以后写字也就常常因老师的一番话而写得更加端正、清楚。

赞美老师的故事范文第3篇

最近,4岁的洲洲从幼儿园回到家后经常耷着脑袋,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妈妈感到奇怪,问他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洲洲告诉妈妈:“老师不像原来那样表扬我,她经常表扬别的小朋友。”原来这样!洲洲一向聪明伶俐,活泼好学,深得老师们的喜爱。“经常被老师表扬的孩子,内心总是渴望一直得到老师的赞扬。”妈妈心里这样想。

正当妈妈准备劝慰洲洲,洲洲却接着说:“她不表扬我就是批评我嘛,老师批评我了……”妈妈一脸迷惑,说:“这怎么叫老师批评你呢?老师不可能每次都表扬你啊。”

但是,不管妈妈怎么苦口婆心,洲洲还是耿耿于怀,觉得受了很大的委屈……

分 析:

在幼儿园里,老师表扬孩子,这个行为背后的正面动机是让孩子看见别的小朋友的长处,认识到自己要不断进步。但恰恰也让受到表扬的孩子体会到被欣赏、被羡慕的满足,无形中就会在孩子中产生争先恐后得到老师表扬的心理需求,一旦得不到老师的赞扬,孩子的情绪就会变得很失落,有时甚至会成为心中的阴影。

建 议:

面对总是渴望被老师赞扬的孩子,生活中,家长应该如何面对,幼教专家给出了几点有针对性的意见:

有意识锻炼孩子多向性思维

“老师没有表扬我就是批评我吗?”试想,一个人如果只坚持一种思维方式看外面的世界,他就看不见其他更多的可能性,失去许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机会。更严重的是还把自己陷在敏感、多疑、自卑的泥潭里,不能自拔。因此,家长应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多向性思维:①多问孩子一些问题,答案是不固定的。②多提问,让孩子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各有什么利弊。③教孩子以平常心对待赞扬和批评,列举一些这方面的故事。

引导孩子坦然接受他人之长

孩子只有坦然接受身边小朋友的长处,才能在潜移默化中模仿他人的长处,并落实到自己的自觉行为上。教育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别人未必具有,同样,别人具有的长处自己也未必具有。这样的素质和心态需要家长慢慢培养。

一个人只有坦然接受这样的差异,才能在不断得到赞美并不断赞美别人的过程中,内心真正建立起足够的自信。

家长可以在孩子和周围的小朋友在一起时,平静而由衷地赞美小朋友的长处。但要避免用贬低自己的孩子为代价去赞美别的小朋友,否则,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导致孩子更加“不接受”被赞美的对象。

赞美老师的故事范文第4篇

教学片断1:一位教师对孩子们说:“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好吗?”

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好!”

突然,有一位孩子高高举起了手,大声说道:“老师,可以讲《哪吒闹海》的故事给我们听吗?”

老师让他坐下来,好好想想再回答。

这时,那孩子又高高地举起了他的手,试探地说:“老师我还是想听《哪吒闹海》的故事。”老师生气地叫他坐下来,厉声说道:“好好想想再说。”

此时,孩子无言了。他这才知道,老师的故事是没有选择的,也是不允许选择的。

于是老师说:“好!没有不同意见。我们今天就听《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显而易见,那个想听《哪吒闹海》的同学被迫接受了《小蝌蚪找妈妈》。其实,很多同学对老师所讲的故事也只是唯命是听,谈不上需求。教师的厉声呵斥,何谈“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在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要以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动参与,全员参与。教师应精心组织教学,认真地安排教学环节,合理的选择教学方法,深入文本,走进学生,启发思考,从而真正实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教学片断2:一位老师教学“落花生”这一课,其中有这样一个环节:同学们,下面请大家想想:父亲赞美了花生怎样的品质?把你体会最深的句子画下来。随后,学生们开始读、画、交流!

生1:老师,书中有这句话“花生的好处很多,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就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我认为是赞美了花生不像苹果一样爱慕虚荣,而只在泥里默默地奉献。

生2:老师,书中说“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我认为这是赞美花生的实用和默默无闻的好品质。我们就要做这样的人。

这个学生刚说完,有个学生直接从座位上站起来反驳道:“老师,我觉得他们说的都不对。苹果、桃子有什么不好?它们既好看又好吃,我觉得比花生好。我们应该做既讲体面又对别人有用的人。”

老师紧张地看了看教参,心想:教参上写的不是“赞美花生的实用、默默无闻、不讲体面”吗?

这时几个学生在窃窃私语:我也觉得苹果、桃子好,它们既体面又实用。

老师看了看有些骚乱的教室,沉默了一会儿,大声说:“请大家再好好想一想!”

教室顿时安静了下来,学生们都陷入了沉思中!

突然,第一位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又举起了手,把他的回答又大声重复了一遍。

老师如释重负地笑着对这位学生说:“你理解得真好!你们都理解了吗!?”

同学们发出了不整齐的回答:“理――解――了。”

……

这位教师教学很机智、够权威――学生主动发展的智慧火花就这样被无情地泯灭了,标准答案被理解了!

以上两个教学案例,可以引发我们几点思考:

1.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我们应当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就是对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的肯定。学生各自的智力发展、思维方式、知识体系、生活体验等有差异是客观的,我们要正视这些差异。在学习过程中,允许学生有不一样的情感体验、不一样的思维方式、不一样的解题方式,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发表自己的想法,促进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而不是像“落花生”一课教学中,教师整齐划一地总结出“惟一的标准答案”。

2.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教师在教学中要将学生视为鲜活的、有丰富个性的、不断发展的认知个体,教师应公开对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行为做出反应。有孩子对《哪吒闹海》那么好奇,教师为什么不能机智地把《小蝌蚪找妈妈》改为《哪吒闹海》来满足他的好奇心呢?如果学生有不合常理的奇思妙想,教师也不应横加干涉,或强硬地说:“你再好好想一想”来加以约束,而是要恰到好处地进行引导,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调动学生自身的主体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成为活动的主人。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全面发展。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勇于进取的精神。

赞美老师的故事范文第5篇

关键词:兴趣;贴近生活;赏识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说,学生求知的兴趣一旦被调动起来,他们就会积极参与,努力探索,乐此不疲,从而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然而,长期以来,历史被看作是“古董”,是“文物”,历史教师也被看作是“古板”“单调”的形象大使,很多学生对历史课提不起兴趣,自然成绩也不甚理想。每每问起他们:“你怎么就学不好历史呢?”得到的答案惊人的雷同:“对不起老师,我对历史课实在是没兴趣。”

我时常在想,怎样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点燃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让学生喜欢历史课并乐于去学历史呢?结合我的教学体会,我在此谈几点不太成熟的看法。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告诉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亲师性”较强。如果他们对某个老师有好感,他们便对这位老师的课感兴趣并分外重视,肯下大力气、花大功夫学这门课,因而成绩优秀。反之,如果他们不喜欢某一位老师,由于逆反心理,他们也就不愿学这位老师的课。这种现象也是很常见的。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那么,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我认为教师应当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为此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加强自身修养,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历史教师本人应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涵养、综合素质,起好表率作用,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打动学生、感染学生,从使学生对教师产生敬佩感、仰慕感,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上课时要精神饱满,面带微笑,充满激情,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与求知欲,更要创设一种平等、民主的气氛。其二是加强师生之间课外接触。决不能“上课来,下课走”,而是要充分利用课外时间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接触,满腔热情地去爱学生,主动与学生沟通,达到师爱生、生敬师的境界。

二、让历史贴近生活

历史是昨天的现实,现实是明天的历史。在教学中,我们要通过把古与今,过去与现在联系起来的方法,使历史活起来,使学生通过历史更好地认识现实、通过现实加深对历史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并达到学好历史的目的。因此,历史教学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

怎样贴近学生的生活呢?在此我举个例子。比如在讲《百家争鸣》一课的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假设孔子、庄子和韩非子今天做我们的老师,对于犯错误的同学,他们各自会如何处置?你觉得哪一种处置办法更好?”显然,这个问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于是同学们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参与的热情很高。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通俗地理解了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而且使学生发现了他们所学的东西很有现实意义,从而点燃了学生学习历史的激情。

三、运用历史故事点燃学生学历史的激情

事实证明,在历史课上,恰到好处的历史故事不仅能使课堂气氛活跃,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如讲商朝历史时我结合了《封神榜》的故事讲,同学个个精神抖擞,听得津津有味,下课了同学们还意犹未尽。诚然,历史课不是故事课,更不是说大鼓书,但是如果大鼓书的那一套能够帮助学生在轻松中学历史,提高学习兴趣,从而在轻松中完成教学目标,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不管黑猫白猫,只要抓住老鼠就是好猫。

四、不要吝惜你的赞美

人性最深刻的原则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可以说,赞扬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阳光。教师的赞扬与赏识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内心深处的需要,从而帮助学生恢复、建立自信心,同时转化为一种催人向上的动力。

作为高中历史教师我们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的每一点发现、每一个见解、每一个闪光点。应当把这样的话常挂在嘴“你的看法很独特”“你很有思想”“你很聪明”“你能有这样的看法很了不起”“我对你很有信心”“你肯定行”等等。这样的话语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参与意识,更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其探索新知识的欲望。

赏识、赞扬是一种理解,更是一种激励。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请不要吝惜您的赞美,让我们的学生从您的赞美与赏识中体验成功,从而更加自信,更加乐于学历史。我们要坚信“好学生是夸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