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真心英雄作文

真心英雄作文

真心英雄作文

真心英雄作文范文第1篇

——题记

“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 ,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耳机里成龙的《真心英雄》又再次响起,思绪随着歌声渐渐弥散开来……

刚入学时,我们体育老师让我们测试一千米,而在小学长跑类的运动平时是很少去锻炼的。我眼睁睁看着同学们一个又一个冲过终点,而自己却被抛在队伍之后,我不甘落下,却感到自己早已没了力气。下课后,我跑到体育老师面前想得到一些秘诀,老师只是对我笑笑说:“想要在长跑拿高分,关键是坚持不懈地锻炼。”这句话很普通,但又很真实。

放学后,我独自来到操场,操场上没什么人,只有几个人还在打篮球。我躺在草坪上,吹着凉爽的清风,望着被斜阳染红的天空,心里下定决心,一定要让长跑成为我的强项!

于是,每天放学,我都会绕着操场跑五圈,当自己难受的时候,就咬咬牙,坚持着。刚开始,我在快终点时就几乎要崩溃,跑不动了,过了几个星期,我勉强能够跑完1500米。即使每次汗流浃背,手脚酸痛,但等我休息时,我都可以豪迈地说:我尽全力了!

一天,我在跑步时,突然听到了体育委员小岚的声音。“小凤,这么晚了你怎么还在这儿?”我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唉,还不是因为我长跑太差,所以才来这儿练。”“难怪,我怎么一直一放学就不见你人影儿。嗯,我陪你一起跑吧。”“可是,这样会不会拖你后腿?”“不会的,我们是好哥们。”一股暖流瞬间涌进了心里,心中一种说不出的感激。此后他不仅领我跑步,而且教我调节呼吸的方法,我学到了很多跑步的小诀窍。

但是,晴空也会有霹雳。我在一次体育课上摔骨折了手,导致在一个月内不能做剧烈活动;而每天早上,小岚都会准时来到我家门口来帮我拎书包,陪我聊天谈心。放学后,我们总是一起在操场走一圈,他对我说:“别忘了你的梦想。”石膏卸了以后,我做了一个月的康复练习,小岚期间牺牲许多自己宝贵的时间帮助我,我十分感动。

初二期末的体育测试中,小岚和我名列班上的第一和第二,许多同学投来惊奇的眼光,老师也对我啧啧称赞。同学来向我取经,我重复了老师曾经给我的忠告:想要在长跑拿高分,关键是坚持不懈地锻炼。

真心英雄作文范文第2篇

《杨业功之歌》虽然是在《火箭碑》之后,虽然也是赞颂英雄,虽然作者已经有了成功的创作实践,但是把一个人物写成一部长诗,特别是把一个和平年代军人的令人敬仰的英雄事迹写好,其难度要比写一支部队的创建,无论是时空跨度、素材的丰富多样、事业的艰难等,都是不能相比的。但是,由于作者艰苦的采访,深入的思考,精心的构思,多彩的语言,更重要的是真挚的情感,把一个生活在我们中间的导弹司令的真实、可信、鲜活、动人的英雄形象展示出来。《火箭碑》是成功的,《杨业功之歌》也是成功的。除了诗人对于题材的驾驭能力和艺术手法等因素外,对我们最重要的启示就是,我们这个时代仍然需要英雄主义,而且我们也完全应该、可以更好地用各种文艺形式来弘扬英雄主义。

英雄主义是时代精神的旗帜。弘扬时代精神,为人民群众提供健康有益的、催人奋进的精神食粮,一直是中国先进文化的主流,也是文艺创作的一个基本任务。但什么是时代精神?怎样弘扬时代精神?这个在过去很明确的问题,现在却有些不那么清楚了。特别是随着社会经济成分的多元化,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人的思维的多样性,人们包括文艺创作者对时代精神的认知和理解也必然发生很大的变化。个别人对革命英雄主义淡忘、回避甚至反感,认为再像过去那样创作英雄主义的东西已不合时宜了,认为那是保守甚至是“左”的教条说教,是违背文化市场规律的,是思想不解放,观念陈旧,等等。所以,一段时间,伤痕文学、揭秘文学、言情文学、朦胧文学等等,甚多甚多,认为这些东西才有市场,才是时代所需要的东西。这不是文艺的进步,而是方向的迷失。英雄主义,在任何年代,都应当是时代精神的旗帜,是先进文化创作的主旋律。当然,历史不是英雄创造的,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但是,如果一个历史阶段没有英雄,缺失对英雄主义的赞颂,那么这段历史就缺少光彩,好比一杯没有味道的茶水。我们弘扬民族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建设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必须向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提供更多的具有充分感染力的英雄主义文艺作品,让英雄主义成为凝聚民族力量,增强民族自信,激励整个社会昂扬奋进的号角。这是党的也是军队文艺工作者的历史责任,是和谐文化建设先进性的重要保证。

《杨业功之歌》的成功,还回答了这样一个问题,和平时期有没有英雄主义,或者说文艺作品能不能反映好英雄?回答是肯定的。战争年代,激情燃烧的岁月,是产生英雄和英雄主义的沃土,但和平时期,在人民和平的生活中,矛盾和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仍然存在着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在这种动力中,必然存在着先进人物,先进分子,先进思想,只是有着不同于战争年代的实践样式和方式,但英雄主义的精神是相通的。就军队而言,进行战争与准备战争都需要人的意志、智慧和牺牲精神,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就国家而言,我们进行的近30年改革开放,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中国民主革命道路的探索一样,也是波澜壮阔、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值得可歌可颂的人物、精神、领域不亚于任何一个历史阶段,值得我们文艺工作者去认识、发掘和表现。尽管我们在这方面已有不少成就,但与社会的精神需求来说,还有相当的差距,我们要肩负起更大的责任,下更大的功夫。《杨业功之歌》及其他一些作品的成功说明,当今时代不仅有英雄和英雄主义,而且也完全可用文艺形式来成功塑造英雄形象。

真心英雄作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英雄主义 形成 渊源

【中图分类号】C91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9-0195-02

革命战争年代需要英雄,和平时期也需要英雄,没有英雄的时代是苍白的时代,不崇尚英雄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而“英雄主义”是哺养英雄和造就英雄的乳汁和精神食粮。那么,何谓英雄主义呢?“英雄”,就是才能勇武过人,且能为他人和国家利益而英勇斗争,令人钦佩的人;“主义”,就是对客观世界、社会生活及学术问题等所持有的系统的理论和主张。因此,“英雄主义”就是才能勇武过人的人,持有敢于斗争、乐于献身,为了他人和国家勇于追求做出巨大功绩的观念和主张。它是一种思想、一种精神,是历朝历代所颂扬的,是始终鼓舞人们为了他人和国家不惜鲜血甚至生命去追求崇高的巨大动力。它是如何形成的呢?又是什么原因能够使它源远流长呢?探索英雄主义的形成渊源,不但能解决这个疑惑,而且对英雄主义的培育和弘扬也大有裨益。

一 英雄主义的形成源于人的自恋和对死亡恐惧的情感

从心理学层面来说,在人的天性中,与生俱来就潜在存有英雄情结,这是人的主体性心理,是一种原有欲望。这种情结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1.人的自恋心理

人从出生开始,就具有对抗外在侵害的能力,并能战胜一切困难而活存下来,这种活着的欣慰能够使其认识到自己在自然界中的出类拔萃,感觉到自身的聪明和强大。这种认识和感觉慢慢地就形成了人的“自尊”意识。“自尊”意识一旦形成,其就会在维护的过程中,生出“自我价值”的观念,也就是自认为自己的存在是有必要的、有意义的。这就是我们每一个社会的自然人,无论其是居在高贵的家庭还是生活在低下的阶层、是健全的还是不健全的都会想方设法要去活着的原因。正是在“自尊”意识和“自我价值”观念交互促进的作用下,最终产生成了“自恋”的心态。这种心态的出现,使人沉溺于自我、关心于自我,以至于产生了不愿被超过、被贬低、被遗忘的心理。在“自恋”心理的驱使下,人为了表明自己比他人、它物更为重要和更为突出,就会竭尽全力证明自己在整个宇宙之中是最优秀的,自己是最有价值的,如此,英雄主义情结就诞生了。

2.对死亡的恐惧

在天地万物之间人与动物的不同,就在于人是有思想和灵魂的,而其他动物本质上是没有思想和灵魂的,在某种程度上讲,他们是纯天然的肉体动物。可人不但有动物的肉体,而且在长期的发展进化过程中,逐渐地脱离了舒适自然之状态的无知而遁入自我意识。自我意识的出现使其产生了恐惧死亡的心理。而人从出生开始就面临着种种死亡的威胁,如可怕的疾病、凶猛的野兽、恶劣的环境、自然的灾害、无奈的衰老和人类的杀戮。正是由于人内心中深藏的死亡恐惧和面对着数不胜数的死亡威胁,致使其竭力地、不断地寻找精神的支撑和寄托,以此来强化自身肉体与残酷现实的对垒。这样就出现了人们赞赏面对死亡的“坦然勇气”,就产生了人们尊敬忘却死亡的“无惧精神”。这种赞赏和尊敬的心理,也促使了英雄主义情结的产生。美国思想家夏勒在20世纪初也指出:“首要地说,英雄主义是对死亡恐惧的反映。”正是由于内在“自恋”心理的积极驱动,使人追求成为英雄;也正是因为外在“死亡”威力的迫使,使人渴望成为英雄,在这两股情感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英雄主义的情感。

二 英雄主义的形成源于人类对英雄关注和尊重的观念

在“自恋”心理的作用和驱使下,“优秀”已深埋在自己的意识和观念之中,不容任何人去亵渎和小视;在“死亡恐惧”心理的推动和迫使下,每个人都在磨砺自己的意志和精神去战胜恐惧。然而,尽管有很多人在内心中承认自己卓越,但却总也不能挥去对死亡的恐惧,在这对矛盾的复杂斗争和纠葛中,生出了几多的苦闷和彷徨。正是在这种苦闷和彷徨的折磨下,在自己想做到,但却又做不到的情况下,从而对有些能够做到的“人”产生了关注和尊重。这时,人们

心中的英雄,可能不在于其能为他人或社会做出多大的功绩和奉献,而在于他是否能克服对死亡的恐惧,做出其他人不能做和不敢做的事情。其实,不能做和不敢做在很大程度上是因其是否勇敢而界定的。也就是说,最初对英雄的关注,就是想弄清楚他是怎么做到的,以此来为自己能够做到找到答案和途径。最初对英雄的尊重,就是因为自己不能做到,而对能够做到者的一种羡慕和钦佩。这种关注和尊重,在文字没有出现之前,是通过言语谈论的形式传递下来的。而当人类的进化和发展达到一定程度,出现了文字的时候,就以文字的形式被记载,而后流传下来。伴随着岁月的流逝,传说和记载的东西成了故事,在当时那些大多数人做不到而他能够做得到,那些大多数人害怕和畏惧做而他敢去做的人物,慢慢地被人们称视为“英雄”。翻开中华民族古老的历史英雄人物画卷,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如此被传承下来的。如大禹、后羿、夸父、愚公等。人们在了解这些英雄人物的过程中,知道和掌握了什么样的行为才能成为别人心目中的英雄,什么样的举动才能被人们视为英雄。这样,英雄观念就慢慢地在人们心目中形成了。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人类在追求物质满足和享受的同时,也开始慢慢地追求精神的需要和愉悦,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认可,希望成为人们心目中敬仰的对象。如此,他们就会自然而然地、主动自愿地把英雄作为自己的榜样和目标来奋斗,这样一来,就会使其更多地、更深地、更全面地了解英雄、认知英雄和记住英雄。正是由于人们在大量地了解英雄,渴望成为英雄的基础上,产生了人们对英雄的关注和尊重,并把“勇敢”和“巨大功绩”视做成为英雄必备的条件所认知,这种关注、尊重和认知,被人类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形成了英雄主义的观念。

三 英雄主义的形成源于对英雄精神树立和歌颂的思想

人的“原欲”对英雄主义产生了情感,在这种情感的作用下,使其渴望自己能够成为英雄。而人们对英雄人物的关注和尊重,使其了解和认知了“英雄”,形成了何谓英雄的观念。在这一“情感”和“观念”的促使下,有力地推动了“英雄主义”的进一步形成。为什么这样讲呢?我们可从英雄主义形成的过程来慢慢分析。随着人类的进化,社会出现了分工,在分工需要的作用下,英雄出现了两种类型。一种是勇武过人,但却损害社会与他人的自私自利的狭隘英雄;一种是勇武过人,且能为他人和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高尚无私的英雄。尽管这两类英雄都能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但它们两个对人类的作用不同,致使人们慢慢地厌恶狭隘英雄而喜欢和尊重无私英雄。人们从维护生存的角度出发,最终把既勇武过人,又能为他人和社会做出巨大贡献者称之为真正的英雄。把为了个人利益或狭隘利益的英雄看作是“奸雄”或“枭雄”。这也就是有史记载的勇武之人无数,可能被称之为真正英雄的并不多。黄帝被称为英雄,因为据有关记载,黄帝尚武勇而又重修德;尧、舜、禹被称为英雄,因为他们不但勇武过人,而且也特别爱人;荆轲被称为英雄,因为他既勇武无比又是为了他人。所以,孔子说:“见义不为,非勇也”;荀子也讲:“持死、重义而不挠”;左传中还提到:“死而不义,非勇也,共用之谓勇”。他们都以“义”作为英雄主义的价值导向。这种既要勇武又要为人类和社会做出巨大功绩的英雄主义精神之树立,使人类发现了英雄主义的重大意义,知道了英雄主义不但能够有效提升人类的精神境界,而且还能起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作用。也正因为有“义”的英雄,对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和作用,才使人类开始大力树立和歌颂英雄精神工作的兴起。从早期的神话传说到历史写作的记载史传,再到诗、词、歌、赋、戏曲和小说等,几乎所有中国传统的文学和文艺样式都有大量的歌颂英雄人物的作品,甚至还大量存在并流传于民间的说唱文艺、街头文艺和具有各地方特色的曲艺样式中。在这大力歌颂之中,使英雄人物连同他们的英雄事迹,通过文字或文艺作品传颂下来,使英雄人物成为人们尊敬和仰望的偶像,使英雄精神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使英雄品质成为中国人民道德品质中不可或缺的主要内容。正是对英雄精神的树立和大力歌颂,才有了英雄文化和人们心目中的英雄偶像,有力地推动了英雄主义思想的形成。

四 英雄主义的形成源于对英雄人物敬仰和崇拜的动力

由于英雄人物做出了对他人或社会具有巨大积极意义的壮举,且他们又都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崇高思想境界,所以,他们会自然而然地得到历史有意的记载,会受到人们自发自愿的衷心敬仰和热情崇拜。而对于“人”来说,能被历史记载,能被世人尊敬和崇拜,这是莫大的荣誉,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有很多人都曾经想方设法地把自己的名字留在典册中或刻在石头上,希望名垂后人,可最终还是被扔进垃圾中或埋进泥土里;有很多人不遗余力地吹嘘标榜和粉饰自己,想让人们对其尊敬,可到头来却被人们所鄙视和唾骂,原因就是他们不是人们心目中的真正英雄。真正的英雄对人类是有功的,对社会是有益的。做到了这点,达到了这个要求,其根本不用把名字刻在石头上就能名垂青史,根本不用标榜粉饰就能得到人们的敬仰和崇拜。英雄能够获得人们衷心的拥护和爱戴,能够获得人们的敬仰和崇拜,所以,人们都梦想能够成为英雄或愿意去争当英雄。也正是大家都希望自己能够成为英雄,能够名垂青史和被人歌颂,而对于已做到的英雄人物,就会十分地敬仰和崇拜。敬仰他们做出的丰功伟绩,敬仰他们是众人瞩目的对象,敬仰他们能被人们所记住;崇拜他们的胆量和勇气,崇拜他们的豪言壮语,崇拜他们能被世代的人们所歌颂。在这种对英雄的敬仰和崇拜作用下,其就会对自身的人生价值产生积极的认识,有了向英雄人物学习的热情和主动心态,从而在内心升起了其实现自身人生价值,争做英雄的激情。另一方面,也使人们找到了获得敬仰和崇拜的途径,而对自身未来道路有了新的方向和目标,有了要想成就人生的辉煌,就必须去争当英雄的想法,激起了他的雄心和壮志,有力地促其向英雄豪迈之举进发。正是因为对英雄的敬仰和崇拜,历代才有了英雄人物的不断涌现,才有了英雄主义的源远流长。因此,人们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和崇拜是英雄主义形成的有效动力。

参考文献

[1]王念选.谈中国古代神话的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4(4)

[2]陈本俊.盛产英雄和英雄崇拜[J].领导文萃,1999(8)

真心英雄作文范文第4篇

谁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还是英雄?对于这一问题如何回答,即是区别历史唯物主义与反历史唯物主义的主要标准之一。过去我的思想上的答案,是属于后者,因此我的历史观也不能不是反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观了。这种反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和自己非无产阶级的出身,意识以及所受的旧教育,牢固地纠缠在一起,支配着自己的思想、行动和工作。

小学时代的历史第一课,就是说:“混沌初分,首出”开始的。唯心史观的种子,从那时就播种下了。以后年纪愈大,“阅历愈多”(!)反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也就愈有系统的发展起来。一个所谓正史轶事,演义奇谈,都告诉我:英雄如此这般,这般如此英雄。

至于英雄之所以为英雄。据说又都是因为具有“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就连五官四肢,也是“与众不同”。什么“尧眉八彩,舜目重瞳”,什么“垂手过膝,目能自愿其耳”。这些离奇怪诞的无稽谎言,曾认为是信而有徵。似乎这些奇形怪状,就是英雄的物质基础,凭着这些怪样子,就可以横行天下,任所欲为。史记上说:刘邦和项羽(也都是奇形怪状的人,记不得那位“太史公”是怎样描绘的了)两人在未显身手之前,都曾见过秦始皇出巡的威风。各有所感而“英雄所见略同”,一个说:“大丈夫不当如是耶?”一个说:“彼可取而代之。”后来两人果然都称帝称王,“有志竟成”。历史唯心主义认为英雄吹了牛皮,就能实现。可见英雄想要怎样就能怎样。却不懂得刘邦项羽之所以能俗称帝称王,乃是利用了人民反抗暴秦统治的斗争,纂夺了农民暴动的果实,更不懂得历史上的改朝换代也好,由一种社会到另一种社会也好。都是由人民的力量所完成。近代史教程在叙述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经过时写道:“全国发生了同样一件事,就是:人民给封建制度以打击,(后来是消灭)而资产阶级获得了胜利的果实——它获得了政权”(上册、九九页)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恰恰相反,它是这样的用事实说明历史。

英雄之所以被人盲目地崇拜,是由于历史唯心主义的帮忙。孟子说:“武王一怒而安天下。”要是老百姓怒了,他就讥之为“匹夫之勇”。他不懂得一个老百姓怒了,固然没有什么了不起,要是老百姓都怒了,那就真了不起。所谓纣王“铜墙、铁壁”的江山,也正是被那些愤怒了的“匹夫”了的。没有人民的怒,武王就是一怒再怒也安不了天下的。历史唯心主义不懂得人民在历史上的作用,却懂得把人民的伟大事业都偷偷地给英雄记在“功劳簿”上。记得在小学课本上,曾读过这样的一句话:“法皇拿破伦之首日:难之一字,唯愚人字典中有之久”多少年来以为这样的豪语,只能出诸英雄如拿破伦者之口,不意此次读近代史教程时,才发觉这句话原是雅各宾派时期“国民公会代表之一——巴列尔总结法国人民全部努力的结果”(下册、二七页)时,用以形容法国人民伟大力量的话。历史唯心主义者却把它偷抄过来,用以形容了拿破伦的“伟大”了。在中国旧历史书上,也都这样说:洪水是大禹治的,长城是秦始皇修的,运河是隋炀帝开的。对于那些真正动手治洪水,筑长城、开运河的成千百万的劳动人民,却只字不提,于是使后来的读书人数典忘祖,只知有英雄,而不知有人民了。

封建的、资产阶级的唯心史观的历史,曾是这样的“教育”了我。这些东西和我的思想情投意合,本能地结合起来。它会使我对于历史、人生、革命及工作,产生了种种不正确的看法。我羡慕英雄,也曾想做英雄。虽尚未敢公然以英雄自命,而心中却暗暗以英雄自期。若干年前,我在逆流澎湃白色恐怖十分严重的地方入了党。然而,当时我并非确立了牺牲一切全心全意为人服务的人生观,只是想做英雄。我曾把党看成“梁山泊”,或者是一个“群英会”,它荟萃着优秀的英雄人物。得与这些英雄为伍,当然自己也就是英维了。这样的参加革命,其动机依然是为了自己而不是为了人民。

虽然自己想做个英雄,但又发觉自己没有做英雄的“先天条件”。例如我曾想做文人,后来

听说一个文学家要学会几种外国文才够用。别的外国文不知道。英文是领教过的,只是记单字,就难倒了我。想起古诗人白居易“初生七月。便识之无”的那种天才来,做文人的意向,算是知难而返了。似乎也曾想着做个武将吧?但又想起古武将王铁枪“能赤足行荆棘上山的那种本领,更非敢望,诸如此类,要做英雄的念头,算是完全打消了。英雄虽未做得,自己觉得总还算有“自知之明”。

因为自知没有做英雄的条件,于是对英雄就更加盲目地崇拜,以写我还不能做英雄,可见英雄之路难可贵。对英雄愈盲目地崇拜,对群众就愈看不起,以为我还不能做英雄,别人更休想。这样自己把自己位于英雄之下,群众之上。以为做英雄虽不够,做群众却“有余”。向英雄学习是不可能,向群众学习是“不必要”,于是就过起“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日子来。

这种反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带至党内来,没有彻底清算过。虽然也读过一些唯物史观的书,在字面上口头上,也懂得与会讲什么人民创造历史呀,人民的力量伟大呀,然而这些观念对我是抽象的,渺茫的。自己根深蒂固的个人主义思想,则是具体的,现成的。因此,,包办代替等等缺乏群众观念的恶劣作风,都严重的存在着。

一次,因为工作上不容推托的关系,我被指定试写过一个民兵英雄的剧本。所写的那位民兵英雄,在当时当地的对敌斗争工作中,确曾起过作用,英勇斗争的故事也不少。然而,他若真是英雄。也应该是新式的英维。人民群众的英雄。我当时还没有认识到新旧英雄有着本质上的不同,使用我的反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与手法,把他搬上舞台,使他成了一个像“七侠五义”之类中的人物。演出之后,观众一时曾被那些确曾有过的惊心动魄的斗争故事所吸引。看得“目瞪口呆”,民兵们则有一种较普遍的反映:“×××,(那位民兵英雄)真有两手,咱们可不行。”我当时不懂得我的剧本是失败,相反的却自以为很成功。因为我写的就是英雄,只要人家看了说他够个英雄,我就收到了预期的效果。现在我才明白我是以旧的历史观点描写了新的人物。是以歌颂英雄的形式,掩盖了群众创造历史的真相。我把一切斗争的胜利与功迹,都归之于他个人的机智勇敢,却不懂得他在斗争中的奇迹,实在是群众创造的奇迹。如果没有当地群众对敌斗争的迫切要求,没有群众所给予他的一切帮助与掩护,没有其他民兵群众的集体创造,没有党的对敌斗争的政策与领导,他就不能造出任何奇迹来,可是对于这些使他能够成为民兵英雄的主要原因,我却没有写成写的很少。这样的剧本,所能起的作用只是使群众看不见自己的力量而不是在发动群众。当时演出以后,民兵的反映,已这样给我指出来,但我在几年之后,才懂得了这个道理,可见反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观一日不予清算,眼晴里也一日不会有群众。

真心英雄作文范文第5篇

不过,倒不是所有电影中的主人公都必然会是“英雄”。电影里的主人公和“英雄”之间的区别,大概就在于后者身上一定要内含着一种理想主义的色彩。所以,那些缺乏理想色彩的电影――例如一些表现贫苦现实生活的电影,那种欧洲风格的强调个人生活和复杂内心世界的电影里,往往只有主人公、主角,而绝不会有英雄。反过来说,善于制造大众梦幻的好莱坞则必然成为“英雄辈出”的广阔天地。这块银幕上的英雄之多,甚至都不需要我们列举什么例子了。

中国也是一个善于创造英雄的国度。几千年的文明史,数不清的朝代更替,自然是英雄辈出,各领。主流社会中的帝王将相大多具有创造历史的英雄色彩,来自民间的绿林好汉和侠士剑客也给平民百姓平凡沉闷的庸常生活,增添了不少理想颜色。英雄史观在历史学家那里未必有多大市场,但在平民百姓眼中却很有人缘。没有别的,一是普通百姓实在难以靠一己之力改变自己的命运,他们只能继希望于一呼天下应的英雄豪杰,或是一心要为民做主的包青天来改变令人不满的现实。再者,过于平民化的英雄,对老百姓来说也是一种“残酷”,那意味着每个人(至少是男人)都面临着要想法去使自己成为“英雄”的巨大压力。所以至少到现在,那些国产影视剧中的“商界英雄”还很少听到举国一致的叫好声,或受到观众的普遍追捧。原因很简单,因为这是一种现实中的“英雄”,人人皆可为之――可话说回来了,你真去做一个试试,一旦一头扎进商海里,保管到最后大多数人连普通人都做不成了。这么说来,电影中的英雄不是可以随便塑造的,他还是应该定位得距离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远一点为好。

但世界上的事情总是有个“未必”。英雄的远近还要取决于时代,取决于一个时代的意识形态和公众的现实心理。中国银幕上英雄辈出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理想色彩的时代。从《英雄儿女》里的王成、《平原游击队》中的李向阳、《南征北战》中很朴实的高营长,一直到《烈火中永生》里的英雄群像,这些为共和国出生入死的英雄人物,其实是非常“平民化”的,他们几乎就来自我们的身边,所以他们也几乎成为整整一个时代人们生活中的楷模,这大概是中国的银幕英雄和老百姓走的最近的一个时期,它也反过来促进着或创造了一个英雄的时代。而这一切的前提是,这是一个充满了理想的时代。而理想终归是不能被无限夸大和永远保持的。到“”十年,“红色银幕”上的英雄,已经成为难以望其项背的“高大全”和不食世间烟火之物,他使人从开始的肃然起敬终于发展到敬而远之了,最后终于物极必反。到新时期开始后,英雄开始渐渐淡出银幕或是消去了昔日的光环。浓眉大眼、一脸正气的英雄主角,逐渐演化成普通人――《人到中年》中柔弱的女大夫陆文亭,大概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再到后来,电影中的主人公终于被日渐丑陋化的杂色人等所取代。那也是一个时代人们内心世界真实的纪录和反映――在学习了十几年英雄之后,老百姓终于感到有些累了,他们已经承受不起自己的身边到处是英雄的压力,倒是那些银幕上的“丑星”们,更容易让他们找到一些轻松和自信。

但生活中是需要英雄的。长于制造梦想的电影更有为观众塑造英雄的责任。近些年里,我们又逐渐看到了越来越多的银幕英雄。一种是传统式的创造历史或改变现实的英雄。例如革命领袖人物,反腐败的斗士,挺立潮头的改革者,这些应该是属于我们生活中的英雄。每当人们的生活需要改变的时候,这些作为历史创造者的英雄必是人们所期待的。还一种可以说是这些“创造历史”的英雄的“鼻祖”――那些历史上的帝王将相和武林侠客,随着我们观念的改变,他们又重新回到、甚至是在我们的银幕和屏幕上泛滥起来。这些“英雄”看起来距离我们相当遥远,但其实又距离观众很近――因为他们所拥有的生杀予夺的超级权力,可以爽快地满足老百姓消除现实中的阴暗面的急切愿望,而不必走过一程漫长的现实。不过,有一种近年来很流行的帝王将相颇令人有些诧异,例如微服出访的康熙或是诡计多多的纪大学士,这些英雄豪杰身上的浪漫和风流就是和历史比也相去甚远。这大概是属于新生的“小资”一代心目中的英雄。如此说来,这种英雄距离我们的时代应该是最接近的了。

让英雄走近普通人

文/石川

说到银幕上的英雄,人们便会联想到中外不同影片中许多至今仍脍炙人口的人物形象,如美国牛仔约翰・韦恩、克林特・伊斯特伍德;铁血硬汉施瓦辛格、史塔龙;英国风度翩翩的白发神盗肖恩・康纳利;法国的伊夫・蒙当、贝尔蒙多;日本的三船敏郎、高仓健,以及中国港台的周润发、成龙,大陆银幕上的蒋筑英、孔繁森,还有那些指点江山、逐鹿中原的革命领袖们。尽管中外银幕英雄都具有登高一呼、应者云集的精神感召力,也都具有叱咤风云、扭转乾坤的胆识与气魄,但细细比较起来,两者之间毕竟还是蕴涵着截然不同的价值归属和文化精神。比如美国电影中的英雄大多是以自我为中心,强调的是一种个体价值本位。他们要么像《女人香》里那个瞎了眼的退役军官弗兰克一样生性怪僻,离群索居;要么像《巴顿将军》里性情暴虐、口无遮拦的巴顿将军一样持才傲物,藐视陈规。而中国的银幕英雄则大多承载着一种公共道义,以集体价值为本位。比如孔繁森身上所体现的克己、允正、奉献与牺牲的道德精神。总之,在美国影片中突现的是英雄个人独特的性格魅力,而中国影片更愿意彰显英雄所体现的精神价值;中国的银幕英雄旨在求“同”――追求以国家、社会的主流价值为旨归的精神教化,而西方的银幕英雄则旨在求“异”――追求个人性格气质上的与众不同。

银幕英雄之不同于凡夫俗子,就在于他具备一些超越常人的处世才能和不同凡响的德行品质。比如卓越的体能,尤其在美国电影当中,人们比较偏爱以体格健壮,肌肉发达的硬汉形象来诠释英雄的内涵。像《真实的谎言》、《第一滴血》、《终结者》系列影片中那些冒死拼杀、赴汤蹈火的孔武之士,如果没有超常的体能,便很难成就他那让人叹为观止的惊天伟业。而中国电影中的英雄,更看重的是一种疏于外而秀于内的人格素质。在体能、体态上他们与凡人别无二致,造就其英雄本色的往往是他们那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意识。正如张艺谋的《英雄》中那位大侠残剑所演绎的,真正的侠士,当以“天下”为怀,区区个人恩怨,又何须挂齿。银幕上的英雄一般都具有超人的胆识和才智,譬如美国影片《拼骨游戏》中丹泽尔・华盛顿扮演的那位高位截瘫的黑人警探,虽然体能有所不逮,但凭借高超的智能和丰富的经验,依旧能够于三尺病榻之上,侦破谜案,制伏凶魔。另外,英雄还必须具有坚忍不拔的信仰和意志,有崇高辽阔的人格和胸怀,以及仁爱悲悯的情感和心肠。这才是一种真正的“致善之境”。倘若心术不正,鼠目寸光,则只能“立小忠以售大不忠,效小信以成大不信”,难以成为顶天立地的盖世英雄。

看电影毕竟不同于听英模报告。银幕上的英雄除了要具有现实生活中英雄人物的一般品质以外,还要人感受到一种美。这里说的不止是人物体态造型上的美,更重要的是他们身上所独具的一种气质与魅力。刘罗锅虽相貌丑陋,却勤政清廉;加西莫多虽面目狰狞却心地善良。他们特有的内在气质,使外在的丑陋也被转化为一种艺术之美,使人感受到的是一种美的享受。美是拒绝单一的。对应于各种不同的电影类型,不同的表现风格,英雄人物也应该体现出各种各样不同的美感。“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诸葛亮是一种飘逸之美;“壮志未酬身先死”的孙中山是一种悲壮之美;而美国喜剧明星罗宾・威廉斯在《早安越南》、《道菲尔太太》、《善意的谎言》等影片中塑造的滑稽而善良的小人物,则体现的是一种既悲且喜、悲喜交集的喜剧之美。国产影片在塑造银幕英雄美的多样性方面,还是显得比较单一,大体集中于正剧风格。像滑稽、幽默、悲喜剧一类美学范畴,还比较少见,这大约是咱们的银幕英雄总让人感到有些正襟危坐、不苟言笑的原因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