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真心话的问题

真心话的问题

真心话的问题

真心话的问题范文第1篇

2、与喜欢的人见面,想要穿成什么样?

3、你最想要的5样东西?

4、会在婚前跟恋人发生关系么?

5、对你而言,感情和友情哪个比较重要?

6、现场的异性,你对哪个有过性幻想?

7、为什么男生普遍都喜欢绿茶婊,而不喜欢女汉子?

8、今天拉屎没有?

9、你觉得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真心话的问题范文第2篇

【关键词】英语课堂 英语教师 真实对话

师生之间的交流对话是英语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Scott Thornbury(1996:279-281)提到目前师生在课堂上真正意义上的对话很少。现在的对话过于仪式化、程序化。英语课堂需要真实的对话,而不是为了对话而对话。

一、真实的对话

Richard Cullen(1998:180-181)认为课堂发生的对话环境有其特殊性,要遵循教学目标、既定规则的要求,不应简单以实际生活的对话作为课堂对话真实性的标准。在这种特殊的课堂环境下,我们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又在哪里呢?真实对话的双重标准是有意义和有启发。

1.有意义的交流。有意的交流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以沟通信息。交流思想为目的。全建强提出真正的交际活动以获取信息为目的,注重师生在真实语言情境中进行交流,注重听说双方的角色、地位、情感、态度、以及相互之前的关系、共享的知识和客观情景。

2.有启发的交流。有启发的交流,需要学生参与课堂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而不是简单地模仿和练习。教师要真正跳出教材、语言材料的束缚,把真实的生活环境呈现给学生,把对话的主题上升到人文关怀的高度。

二、对话模式探究

I-R-F模式是师生对话的最常用的模式。模式如下

T: What will you be in the future? (Initiate)

S: I will be a basketball player. (Response)

T: A basketball player, great. (Feedback)

Richard Cullen(2002:119-120)认为这种传统的对话模式一方面教师通过问题引发能进行意义的交流,另一方面教师也能通过反馈,进行点评,是非常适合课堂的交流模式。从I-R-F模式入手,看教师在对话模式中如何有意义的交流,有启发的交流。

1.问题引发。教师提问问题的类型、对问题的修正、以及给与学生反应的时间是问题引发环节体现对话真实性的三个关键环节。教师的问题包括两种问题。一种是展示性问题(display question),例如阅读文本时的理解性问题,教师知道已经知道问题的答案,学生的回答只是用来检验对于词汇、语法知识的掌握程度。另一种是相关性问题(referential question),教师是不知道问题的答案的,例如教师问“what’s your favorite color?”,这时候学生的回答是随机的,是无法预测的。真实的对话,不仅仅需要展示性问题,来检验学生对指示目标的掌握程度,还需要从展示性问题过渡到参考性问题,深度展开,引发学生思考,进行有意义的交流。

2.学生中心。从上述前三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整个对话中教师成了对话的中心:教师控制着对话的主题,掌握着对话的内容和进程,甚至是指定谁来回答这个问题。教师和学生在整个对话中是不平等的,学生在对话中处于被动地位,只能不停地回答问题。教师需要在平日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对问题独立思考,在对话中反客为主,向教师提问。课堂真实的对话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对话学习,学生有权利进行选择和提问。

3.评价反馈。传统的课堂对话中教师评价更加注重对学生的语音、语调、语法错误的纠正,忽视了对学生回答内容的反馈。真实的对话是信息的交流,是情感的分享,得到教师共情反馈的学生,会更加自信地、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

三、总结

真实的课堂对话体现了英语课程的性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一方面师生的交流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语言输入:教师为学生展示了各种情境下词汇、句子、语法的结构,学生通过接触这种规范的语言、有趣的情境,激发了与教师、同伴交流的兴趣,提高学生交际能力。另一方面师生的交流为学生开启了另一扇文化之门:教师通过各种语言材料,向学生展示有别于本国文化的另一种文明和思维,鼓励学生创造,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程晓堂.论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的真实性[J].课程・教材・教法,2010,05:54-59.

[2]胡青球.中外教师英语课堂话语对比分析――个案研究[J].国外外语教学,2007,01:32-37.

[3]全建强.英语课堂教学的真实性[J].国外外语教学,2006,01:9-13.

[4]杨蔚君.以教师为主导的英语阅读课堂师生对话质量调查[J].教学与管理,2013,18:84-86.

[5]Thornbury,S.Teacher research teacher talk[J].ELT Journal 1996:279-289.

[6]Cullen,R.Teacher talk and the classroom context[J].ELT Journal 1998:179-187.

真心话的问题范文第3篇

这些被问及的问题非常隐私,甚至非常残酷。许多人参加完之后,原先的人际关系受到很大的伤害,甚至家庭关系崩溃。

经常有即将踏足职场的学生很好奇问我:办公室政治是不是很复杂?职场是不是不能讲真话?

职场是一个江湖。是江湖就有刀光剑影,是江湖就有恩怨纠纷。复杂的人际关系,诡谲的公司政治,难道逼迫着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讲假话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作为一名职场生态观察者,我从未见过一名习惯说假话\喜欢说假话的人,能够在职场发展仕途真正取得大的成就。小胜靠智,大胜靠德,在职场中,此话可谓至理名言。当假话被戳破的那一刻,名誉扫地的无情足以摧毁一个人辛辛苦苦建立起来形象之塔。

在另一方面,我们必须看到,即使讲假话要受抵制,但不分场合讲真话、没有保留讲真话却会令讲话者很受伤。

小皮与小珠是两名新毕业的大学生,两人同时加盟了一家国有房地产企业。

孟提斯是小皮与小珠的上司,也是公司市场总监,属于公司的老员工。孟提斯与公司另一部门的总监阿梅一向水火不容,两人都是晋升公司副总经理的热门人选。由于利益关系的敌对,所以在过去数年中,两人向来剑拔弩张,互相敌视。

在小皮与小珠入职二周年并提升被小主管之际,部门为他们两个人举行一次小小的庆祝聚餐会。在聚餐会上,大家都兴致很高,喝了很多酒。在酒酣耳热之际,孟提斯借着酒劲,问了他们两个人一年来的工作感受,两人都一一回答了。忽然,孟提斯话锋一转,向两人问阿梅的一些负面问题,这几个问题都很尖刻,带着极强的个人偏向性。

小皮与小珠都知道孟提斯与阿梅是死对头,所以孟提斯问这几个问题,肯定是希望听到他们两个人说阿梅的坏话,让他感觉得自己的手下是完全站在这一方的。

在公司里,阿梅为人强势,讲话不留情面,所以的确招惹不少人敌对。但是即便如此,面对着上司有偏见性的尖锐问题是否应该讲真话?

小皮心想,自己是孟提斯一手提拔的,而且以后在公司发展还要多多倚借他的关照,所以上司的敌人就也是成自己的敌人。于是他就畅所欲言,顺着孟提斯的话,将他所知道的关于阿梅的种种缺点又大肆渲染了一番,并提出一些对付阿梅的偏激性做法。

小珠的想法则与小皮完全不同。她想分分合合也是公司政治的一部分,这完全是利益在左右,谁又知道以后孟与梅之间的关系又会如何变化呢?所以,她故意绕着圈子说话,表面上回答了上司的问题,但其实她并未对此正面发表任何评论。

很快半年过去了。集团进行了一次大的调整,阿梅被调到了集团另一分公司担任副总,而孟提斯也顺利提升为本公司副总。两人水火不相容的利益冲突化解了,并且开始在业务上有些合作关系,所以原本互相看不对眼的两人竟然关系开始融洽,俨然成为了朋友。

这时候,回想了半年前那次“真心话大冒险 ”,小皮才发觉有些后脊发凉。不出所料,在阿梅与孟提斯成为“朋友”之后,孟提斯似乎就有点疏远小皮。后来,在一次偶然中,小皮听到孟提斯这样评价自己:小皮心眼狭窄,为人尖酸刻薄,不能重用……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这或许就是职场江湖中一种残酷而真实的存在。

在生活中,敢于讲真话会受人尊敬。但在职场中,不分场合讲真话、不分对象讲真话、不分策略讲真话,只会令自己很受伤。因为你永远不知道,在利益格局的影响下、在公司政治的变化下,你此时此刻所讲的真话,是否未来某一天会在成为把反过来戳向你的利剑。

讲真话,不容易。生活如此,职场也如此。

电影《真心话》是一部由香港导演尔东升所执导的情感类文艺片。

男主角小心是一家报社记者,壮志踌躇,但逐渐发现社会并不像他想象的那样美好。女主角小真生活在社会底层,是一个自甘堕落但面容佼好的女子,靠谎言维持生计,靠吃迷乱药活在虚幻中的世界。 两人相遇之后,开始了一段爱恨缠绵的故事。在两人的情感纠结中,两个人都感受到讲真话其实是一件既需要勇气,更需要策略的事情。

真心话的问题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伪对话 真对话 问题

“满堂灌”、“填鸭式”是我们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形象化称谓,人们认为传统的教学模式严重抑制了学生的主动性,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长此以往,教育的结果只能培育出一批批知识的容器,而不是具备学习能力的人。因此教育改革便应运而生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小组学习,“活动课”,媒体教学、“师生互动”成为新课改模式下课堂的基本要素。在基层工作的三年间,无论是学校内部的课还是校际间的公开课,我听过许多,其中确实有一些非常优秀的课,但大多数都难免有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之嫌,它们只是套用了课改的形式而并非理解语文教学的真正内涵。“我们现在面临着当改革成为时髦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坚持自己心目中的改革问题。如何坚持实验,同时又面对已经产生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这是当下非常急迫的任务”钱理群如是说。课改中有许多问题,在此我仅将自己对课堂中师生对话的一些思考和大家分享一下。

当“满堂灌”成为传统课堂的代名词后,有些教师为了避嫌又走上了“满堂问”的迷途,(也就是教师课前预设一些问题,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回答的结果就是课堂教学的内容。)并美其名曰:“对话”。这样的满堂提问其实质还是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并严重抑制了学生主动质疑的潜在动机,孙绍振教授把这种“对话”称之为伪对话,与之相反的较真对话,真对话不仅能开发学生的思维,以问促思,以思促学,提高课堂的有效性,那么语文教师怎样做才能在课堂中建立真正有效的师生对话即真对话呢,笔者认为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真对话应建立在师生与文本有效对话的基础之上。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就是要钻研教材,只有把教材钻研好了,才具备与学生对话的资本,教师应反复研读,读出特别之处,读出独到的见解,同时考虑学生在阅读时遇到的疑难;在学生与文本对话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把课文读好,除了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同时还要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并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学生只有通过熟读课文,有了自己的感悟和见解,才具备与同学、老师进行对话的资本。

第二,真对话要求教师设计课堂问题要把握好“密度”的问题。满堂问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一节课全是铺天盖地的问题,甚至连学生思考的空间也被挤占了,所以我们教师在预设问题时要精要恰当,避免繁杂琐碎,还要把这些问题组成一个有机的、严密的整体。在教授《老王》时,我抓住“这是对一个幸运者对不幸者的愧怍”这句话,提出三个问题:“老王的不幸有哪些而我又对他做了些什么? 我们一家对老王那么好,我为什么还要感到愧怍呢?联系生活,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独特理解?”

第三,真对话要求教师要关注课堂的“生成性”。在对话过程中会产生意想不到的问题和答案。因此课堂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动态发展的生成过程。课堂可能有“意外”,有“杂音”教师要学会倾听,要欣赏学生发自内心的感受,鼓励他们独特的见解和看法。例如一个老师在讲授《大堰河――我的保姆》时,一个学生说,除了感受到诗人对乳母的深切怀念外还感受到来自亲人的伤害,为什么“我”要被送到保姆家里生活?

第四, 真对话要求教师要警惕学生的歪理学说。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学生对文本的误读、歪读在所难免。所以教师必须具备深厚的专业素养才能适时点拨,王缪纠正。在一次听课中,一位教师讲《愚公移山》时,提到这么个问题,你怎么看愚公移山?有的说,愚公不应该移山,搬个家就好了;有的说,愚公移山破坏了环境,不利于后代;还有许多说法,但我们教师应该清楚《愚公移山》是则寓言,它是要来表现这种不畏万难,坚持不懈的精神,并非是移山这个事件本身的对错。

第五, 真对话要落脚在学生能主动提出问题,在课堂上我们授之学生以“渔”,同时还要教会学生以“渔”捉“鱼”。鼓励学生对老师、课本、参考资料质疑。记得在教授《桃花源记》时,有一句“男女衣着,悉如外人”,课文注释对外人的解释是桃花源以外的人,于是学生就疑问了,他们在桃花源里历经了几个朝代,怎么会跟外面的人一模一样呢?经过学生探究,这句话应该是从渔人的角度叙述的,“外人”指的是不同于渔人那个时代的人。

改革绝不能流于形式,既然课堂需要对话,我们就应该真诚一些,不去弄那些虚假的幌子,而且真对话是思想与思想的碰撞,在思想的交锋中,教师的素养也在不断地提升,实现师生共赢,我们不仅要带着“教”的义务,还要带着“学”的态度去参与课堂,让真善美的种子根植在每一个学生的心里。

【参考文献】

真心话的问题范文第5篇

审计谈话是指审计人员采用谈话方式,向当事人核实特定线索,形成谈话笔录的一种调查行为,类似纪检、检查机关审(询)问程序。由于审计机关没有拘留、等保障措施,失控因素增加,突破难度大,技术要求更高。因此,谈话前从心理到形象、从思路到证据、从方法到预案,必须做好充分准备。

(一)思想上高度重视,坚定谈则必成信心。充分认清审计谈话艰巨性和复杂性,客观认识当事人对抗抵赖心理,立足现有条件,用足法定权力,精心筹划组织;树立敢谈必胜信念,敢于“亮剑”,即使当事人身居高位、权倾一方,也不能顾忌太多,畏手畏脚;要深刻认识到审计人员站在正义一方,掌握着谈话主动权,只要谋划到位、方法得当,一定能够获得全胜。

(二)认真研读材料,全面掌握相关信息。全面掌握谈话对象身份职级、亲友关系、性格品行等社会特征,明确谈话目标任务,熟悉相关线索,按照先客观后主观、先直接后间接、先过程后结果、先相对人后知情人、先易后难、先轻后重、先次后主顺序,排列预提问题,设定谈话节奏,选择突破技巧,拿出极端情况的措施办法,力求可行管用。

(三)拟制谈话预案,展开具体步骤。带着情况思考,贴近实际撰写;要把谈话情节、证据运用、处理突况的措施等内容想具体、安排好,重要情节还要标注明确,防止遗漏;要把处置谈话触及底线后出现僵局、极端情况的处置办法写具体,必要时还要明确谈话后的安全措施。之后,启动谈话准备工作,从助手选择、材料准备以及室内陈设等等,都要周密做出安排,提前进行部署,做到心中有数、应对有措。

二、把握谈话规律

(一)牢牢掌握主动权。要增强主动性、打好主动仗,通过改进谈话室布置、加强语气措辞等办法,始终保持主动地位和高压态势。在当事人自说自话,企图争夺谈话主动权的关键时点,正面交锋,及时阻止,使之陷于所作所为被审计人员全面掌握了的恐惧之中,以强大压力暗示当事人,任何拖延、抵赖和诡辩都毫无意义。

(二)对准痛点下刀子。对那些自认为有“保护伞”,对自己违法行为后果认识不足、对调查满不在乎的当事人,要及时亮出证据、直击要害,猛戳痛点,打击其嚣张气焰。对东拉西扯编故事,只交代结果不讲细节,哭天抢地消磨时间的,要当机立断,该出具关键证据时绝不犹豫,该揭穿其谎言时绝不手软,该斥责其错误言行时绝不留情。

(三)寻机打开突破口。尽管谈话预案已安排突破时机,但仍需利用当事人口供、证据和线索之间的矛盾,伺机突破。处理合伙违法问题,要善于利用当事人之间互相猜忌和自保心理,制造矛盾,诱发他们相互指责、仇恨和冲突,分化瓦解其攻守同盟。而对于问题的全面突破,则需要审计人员多次进行突破口的选择或者同时选择多个突破口展开作业,从而彻底瓦解其对抗心理,深挖窝案串案。

(四)平等关爱易感化。重视肢体语言、语气语调、措辞色彩的运用,除纠正当事人不配合而采取严厉措施外,通常站在当事人立场上分析形势,体现关怀,会收到很好效果。比如核实一名领导干部涉嫌贪污的谈话中,审计人员说:“领导啊领导,你千不该万不该,就是让自己儿子去当那个公司老板……”。当事人联想到儿子受牵连的后果,权衡之后,清楚地交代了自己利用儿子公司假采购真贪污的事实。

三、运用专业方法

(一)误区询问法。指出当事人有悖常理的事实,利用其思维窘困,迫使其供出真相。比如揭露当事人连夜赶制印刷材料,企D掩盖虚假采购事实,审计人员说“这些印刷品是你昨夜加班赶制的。你在弄虚作假!为什么你昨天下午拿不出这些材料?为什么这些材料现在还静电不散、黏胶不干?”一口气问完,当事人误以为审计人员已经掌握全部证据,立即交代造假事实。

(二)思维限制法。利用审计人员在政策、道义、地位和信息优势,快速高频连续提问,攻击其心理防御体系,干预其思维,割断其联想,使其无法通过联想摆脱困境,从而供出真相。应注意三个问题:一是使用措辞强烈、节奏性强的发问语句;二是出示强有力的证据,主动揭露当事人的违法违纪问题;三是发现谎供、狡辩意向,先行一步,揭穿可能说出的谎言,不给当事人以喘息机会,堵塞其退路,迫其说出实情。

(三)情势威慑法。发出强烈刺激信息,使当事人慑于国家强制威力,主动放弃抵抗,如实交待。常用方法有:1.最后通牒。开篇摆出决战态势,直接将当事人推向绝境,强迫其在指定时间内对自己交待与否的行为做出抉择。这个方法虽然容易导致僵局,但是成功比例也很高,能够快速取得决胜效果。同时审计人员也要有充分思想准备,在出现僵局后迅速化解,重新组织力量,寻机再次发起攻击。2.敲山震虎。针对当事人交待的避重就轻心理,从不同侧面、线索和途径迂回攻击,提醒当事人拒不配合的严重后果,增加其心理紧张和恐惧,使其交待审计人员尚不掌握的问题。一些没有经验的审计员看到当事人已交待问题,认为可以收场了,实不知假象背后还隐藏着更大问题。实践表明敲山震虎,往往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环境错觉法。特定语境下,当事人为逃避或减轻惩罚,急于探听虚实,对外界信息高度敏感。只要向其输入一定信息,他就会依据自己主观愿望权衡利弊。在没有其他信息来源情况下,当事人往往产生错觉,认为审计机关已经掌握了事实真相,自己无法继续抵赖,从而承认违法问题。比如,谈话时,如果桌子上只有两张纸,当事人就会感觉到审计机关还没有掌握多少真实情况,只是核对情况、怀疑自己,他就会产生相对稳定的定势心理,与审计人员周旋。但如果把几大卷材料堆放桌上,当事人就自然地把桌上卷宗与自己的问题联想起来,认为审计机关收集了自己问题的大量材料,忐忑不安,越看越觉得问题已经暴露了。

四、强势攻心突破

(一)政治思想攻心。宣讲国家形势,用正确的思想观念、政治立场和方法观点,批驳当事人的错误,促使其转化:一是以情攻心,以真挚情感唤起当事人仅存良知,用真情打动当事人,使其如实供述;二是以理攻心,用道德和公理开导当事人,推动其思想转变;三是以势攻心,宣讲当前正风反腐形势、局势和声势,促使其如实说明情况。

(二)政策法律攻心。宣讲党的政策和有关规定,运用真实案例和真人真事启发教育当事人,促使其如实供述。要根据具体谈话情境,有节奏地调整谈话气氛,既不能从头到尾只是平和规劝,不给适当压力;也不能一味施加压力,不作诱导启发。只有交替使用宽严措施,才能达到预期效果。比如,在亮出关键证据,指出严重问题后,向当事人宣讲从轻处罚政策,他一般就会主动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