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逆境成才的名言

逆境成才的名言

逆境成才的名言

逆境成才的名言范文第1篇

1、每一种挫折或不利的突变,是带着同样或较大的有利的种子。 ——爱默生

2、怜悯是一个人遭爱顾运而引起的,恐惧是这个遭受厄运的人与我们相似而引起的。 ——亚里士多德

3、灾难是真理的第一程。——拜伦

4、逆运不就是性格的试金石吗 ——巴尔扎克

5、卓越的人的一大优点是:在不利和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 ——贝多芬

6、自古以来的伟人,大多是抱着不屈不挠的精神,从逆境中挣扎奋斗过来的。——松下幸之助

7、怜悯是一个人遭受厄运而引起的,恐惧是这个遭受厄运的人与我们相似而引起的。——亚里士多德

8、顺境使我们的精力闲散无用,使我们感觉不到自己的力量,但是障碍却唤醒这种力量而加以运用。 ——休 谟

9、并非每一灾难都是祸,早临的逆境常是福。经克服的困难不但教训了我们,并且对我们未来的奋斗有所激励。 ——波普

10、逆境使人发奋向上,要是你从未遭遇过失败,为了事业着想,也许应该经历一次。——莎士比亚

11、逆境是通往真理的第一条道路。——拜伦

12、患难与困苦是磨练人格的最高学府。——苏格拉底

13、在命运的颠沛中,最容易看出一个人的气节。 ——莎士比亚

14、没有哪一个聪明人会否认痛苦与忧愁的锻炼的价值。 ——赫胥黎

15、平静的湖面早就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生活造不出时代的伟人。

16、能使愚蠢的人学会一点东西的,并不是言辞,而是厄运。 ——德谟克利特

17、奇迹多是在厄运中出现。 ——培根

18、真正的人生,只有在经历艰苦卓绝的斗争之后才能实现。——塞涅卡

19、顺境使我们的精力闲散无用,使我们感觉不到自己的力量,但是障碍却唤醒这种力量而加以运用。 ——休谟

20、环境愈艰难困苦,就愈需要坚定的毅力和信心,而且,懈怠的害处就愈大。——托尔斯泰

21、顺境中不无隐忧和烦恼,逆境中不无慰藉和希望。——培根

22、幸运所需要的美德是节制,逆境所需要的美德是坚韧,后者比前者更为难能可贵。——培根

23、能使愚蠢的人学会一点东西的,并不是言辞,而是厄运。 ——德谟克里特

24、人在逆境里比在顺境里更能坚持不屈。遭厄运时比交好运时更容易保全身心。——雨果

25、并不是每一种灾难都是祸,早临的逆境往往是福。 ——夏普

逆境成才的名言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电影片名 汉译 叛逆相象 功能目的论

引言

面对琳琅满目、风格各异的汉译英语电影片名,尤其是许多意译、改译的片名,许多人都误以为电影片名翻译似乎无章可循,甚至觉得不需翻译,可另起炉灶,随意创作。的确在英语电影片名的汉译中,“翻译即叛逆(Traduttore traditore)”这句西方名谚似乎发挥得淋漓尽致。从《碧血黄沙》(Blood andSoul)、《粒粒皆辛苦》(Bitter Rice)到《窈窕奶爸》(Mrs,Doubtfire)、《碟中谍》(Mission:lmpossible),乃至成为他人笑柄的《飞越杜鹃窝》(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无不体现出“叛逆”二字,只是其“叛逆”层面不同,“叛逆”程度不一罢了。纵观大陆、港台的英语片名的汉译,不管良莠与否都与“叛逆”有深浅不一的联系,译者们在八仙过海、各显神能的片名翻译中似乎显得有点诚惶诚恐,不知所措了。其实片名翻译中的“叛逆”自有它的理据和原则,翻译时必须遵守一定的游戏规则。

一、叛逆现象的理据和原则

首先我们可从正反两面来解释“翻译即叛逆”这句经典名言。正面地说,“叛逆”可有其他许多说法,如“背叛”、“偏离”、“偏斜”、“失真”、“走样”、“变异”、“变通”、“变形”等等。钱钟书早在《管锥篇》(1979)里有过相关的论述:“一国文字和另一国文字之间必然有距离。译者的理解和文风跟原作品的内容和现实之间也不会没有距离,而且译者的体会和自己的表达能力之间还时常有距离。因此,译文总有失真和走样的地方,在意义和口吻上违背和很不贴切原文。那就是‘讹’。西洋所谓‘翻译即反逆者(Traduttoretraditore)’。”近几年黄忠廉又提出“变译”这个概念,认为“原作(及其全译)与读者需求多样化之间的矛盾”为变译提供了理据,并且说“从广义上讲翻译都是为了‘迎合’读者变通与‘迎合’、‘通融’在变译语境中成了近义词。”法国翻译理论家梅肖尼克(HenriMeschonic)也指出:翻译应当是历史主题特殊形式的“重新表述”,是“两种诗学的相互作用”,是中心偏移(le decentrement)而在文学翻译中则有“创造性叛逆”这一概念。美国比较文学家韦斯坦因说:“在翻译中,创造性叛逆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古今中外众多的理论和实践足以证明“变形是任何一个译者、任何一种翻译都不可避免的,普遍存在的现象”。反面说来“叛逆”就意味着“不服从”、“不忠实”、“不对等”、“不一致”。A.Nida的翻译理论认为:绝对一致的翻译是不存在的,原因是“人们产生和理解语言的方式,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绝对一致。”国人也有过这样的比喻:翻译好比女人――漂亮的不忠实,忠实的不漂亮。以此来感叹“忠实”在翻译中的尴尬。总而言之,“翻译即叛逆”真真实实地道出了翻译工作的无奈和真谛。“叛逆”是无奈的选择,“叛逆”又是明智的选择。具体而言,在电影片名的翻译中“叛逆”的必然性和必要性显得尤为突出。首先片名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本身有它的语言要求和艺术审美特色其次作为电影艺术的一个分子,“片名”并非是独立的,它与电影主体息息相关,它依附于影片而存在。这些因素给片名的翻译套上了厚重的枷锁,与此同时也赋予了它更广阔的“叛逆”空间。

其次笔者以为德国的功能派翻译理论给影片名翻译的“叛逆”提供了强硬的理论支柱。功能派翻译理论的鼻祖德国的卡塔琳娜・莱斯(Katharina Reiss)在1971年提出要“把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特殊目的”作为翻译批评的新模式。1984年,汉斯・丁・费米尔(Hans J,Vermeer)在他和莱斯两人合作撰写的《翻译理论基础概述》(GeneralFoundations of Translation Theory)一书中,正式提出了“功能目的论”(skopos theory)这一概念。“功能目的论”是功能派翻译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他们提出,译者在整个翻译过程中的参照系不应是“对等”翻译理论所注重的原文及其功能,而应是译文在译语环境中预期达到的一种或几种交际功能。后来师从莱斯的另一德国学者克里斯蒂安妮・诺德(Christiane Nord)又给翻译下了个定义,即“翻译是创作使其发挥某种功能的异语文本。它与其原语文本保持的联系将根据译文预期或所要求的功能得以具体化。翻译使由于客观存在的语言文化障碍无法进行的交际行为得以顺利进行。”很明显功能派翻译理论承认原文功能和译文预期功能是可能存在一定差异的,这就为翻译中的“叛逆”正了名,翻译中很有可能出现译文预期功能对原文功能的“叛逆”。对英语电影片名汉译而言,译者要注重的就是译名在汉语文化环境中预期达到的一种或几种交际功能,译者的任务就是把这些功能得以具体化。

那么片名译名预期达到的功能是什么呢?笔者以为片名译名的预期功能可分两大块。一个是总体预期功能即译名还是个片名,仍需具备片名的基本功能,即“导视”功能:译名必须跟影片的主题内容息息相关,并且有一定程度的诱导性,发挥其“电影品牌商标”似的功能等等。另一方面,译名还有一些具体功能。这些功能却又依译者而异,比如译者期望译名能渲染影片的气氛,或概括影片的内容,或点拨影片的主题,或能强烈吸引观众等等,这些不同的功能提供了翻译中“叛逆”的不同层面,造就了各种不同的译名。但功能并非随意增添或安排,“叛逆”并非天马行空,必须遵守一定的游戏规则。

二、叛逆现象的具体表现

1,第一类表现是译名在原名框架内作一定程度的背叛。译名没有离开原名的字面意思,只是字词选择上做了简单的增添或减删。在功能表现上就是译者承认原名具备的功能,期望能将其移植到译名当中去,但苦于“客观存在的语言文化障碍”使译者不得不做出一定程度的“叛逆”,但是经过这种语言上的叛逆,往往得到功能上的忠实。这一类翻译当属正宗的传统的翻译。比如City Lights汉译为“城市之光”City是城市,lights是光。City lights不译作“城市光”,那不顺口;也不称为“市光”,那也不太习惯。“市容”可称,“市光”却是万万不能。三字不 顺口,两字又不太习惯,于是顺理成章,加一“之”字,就成了“城市之光”了。可是虽是四字,但“城市的光”就逊色多了。因此“城市之光”是最恰当的译法,译名背叛了原名的字数,使之成为地道的中文,而且也象原名一样简单、明了、紧凑。况且原名的讽刺意义也传达出来了。因为影片揭露了一些阴暗面,却故意称之为“lights”,称之为“光”,实为反语。译名做了最小程度的叛逆,把原名的语言特征、审美特征都一一移植过来了,译名的各种功能都是原名各种功能的翻版。再如Blood and Sand汉译为“碧血黄沙”。这个译名堪称是片名翻译的一大经典了。一个“碧”字,一个“黄”字的增加在形式上是对原名的背叛,事实上译名只是把原名的气氛渲染出来了,因为汉语文化里才有“碧血”(见于《庄子・外物》)、“黄沙”之说,英语是不兴这些多余的形容词修饰的。这里译名在语言上的叛逆得到了功能上的忠实。另外《美国往事》(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心田》(Places in the Heart)、《雨中曲》(Singingin the Rain)、《夺宝骑兵》(Raiders of theLost Ark)等等都属此类。

2,有些译者对译名的具体期盼功能有别于原名,所以为了表达译者自己赋予译名的期盼功能而不惜对原名“叛逆”,译者添加了原名没有但自己想要表达的信息,删减了原名有但自己想要舍弃的信息。但是在这类译名中终究可见原名的影子,尽管它们时隐时现,若即若离。比如Home Alone汉译为“小鬼当家”。原名是“单独在家”的意思,译名结合影片内容,将片名意思深化,把影片的主人公和主题提到了片名上。译名所增加的内容无法在原名中找到原型,只能在影片中去找到译名的可行性。再如Face Off汉译为“夺面双雄”。这部影片获得了1998年的奥斯卡奖,影片围绕正反两个人物用化学药品变脸换成了对方的面容从而展开斗争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惊心动魄,最后终是正义战胜了邪恶。“Face off”原指的就是“变脸”。译名“夺面双雄”既用“夺面”二字表达了“变脸”的意思,又用“双雄”来点清影片的两个主人公,整个片名富有动感,把影片的气势氛围都译出来了。大多数好的译名都采用了这种形式的叛逆。如:《风月俏佳人》(Pretty Woman)、《人鬼情未了》(Ghost)、《魂断蓝桥》(Waterloo Bridge)、《廊桥遗梦》(the Bridge of Madison County)、《忍无可忍》(Enough)、《泳池的诱惑》(Swim fan)等等。

3,还有些译名根本就不是翻译,因为在译名当中根本就找不到原名的任何影子。如:The Unbearable Liqhtness of Being《布拉格之恋》、The Quiet American《西贡风云》、My Darling Clementin《侠骨柔情》、Mission:lmpossible《碟中谍》、Casablanca《北非谍影》等等。这种对原名的彻底背叛到底是不是翻译呢?为什么译者要放弃原名,另辟蹊径呢?而且译名的广为流传已经证明了它的可行性,人们为什么会认可它呢?我们再来看功能派给翻译下的定义:“翻译是创作使其发挥某种功能的异语文本。它与其原语文本保持的联系将根据译文预期或所要求的功能得以具体化。翻译使由于客观存在的语言文化障碍无法进行的交际行为得以顺利进行。”根据此定义我们可以看出译文事实上要满足两点,一是能“发挥某种功能”,二是“与原语文本要保持联系”。我们说上述译名的确属于翻译是因为片名的特殊性所致,也就是说在电影片名的翻译行为中,“原语文本”已经被扩大了,即已不限于原片名,而扩至到整个电影的各个方面,囊括了影片的内容、主题、气氛等等各个艺术环节。如此说来,这第三类叛逆只是对原片名的叛逆,但并非是一种肆无忌惮的叛逆,因为译名永远没有离开影片。

三、叛逆现象的误区

所谓走入“叛逆”误区可分两种情况,一种是遵守“目的法则”下的“叛逆”误区。如有些译者为了满足“发起者”过分热切的“盈利”原望,不惜采取媚俗之态,在片名上大做文章以望能吸引观众。包惠南曾在《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中总结过当今电影片名翻译的一些不良现象:“大”字当头、“血”字飞溅、“魔鬼”出没、“情”意外露。也就是说有些译名尽量使用“大”、“血”、“死”、“鬼”、“情”等强烈刺激观众感观的字眼,有些译名则声势浩大,过分夸张,最终带给观众的是严重的失落感和被愚弄感。此类种种都属“叛逆”过度。如把“Made in America”译成《也疯狂》实在令人作呕:再如有人把“The Rounders”译成《双侠勇擒胭脂虎》。该电影内容是沿着两个居无定所的老牛仔驯马及捉野牛的经历而发展成的,根本就没有什么“胭脂虎”出现,更不要说什么“勇擒”了。其实“rounder”其中一义就是指美国西部的“牛郎”,所以该片名翻译成“原野双侠”就不错了。另有一类“叛逆”误区往往是一种无意识的“叛逆”,主要原因在于译者的翻译态度上。如“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飞越疯人院》被翻译成《飞越杜鹃窝》,是由于译者不知道“Cuckoo’s nest”有“疯人院”的意思,没有做语言障碍的清除工作;同时也反映了译者翻译态度的不端正。试想如果译者看完了该影片,他即使不了解“Cuckoo’s nest”的含义,也至少对它的字面意思提出置疑啊!片名作为电影的一个重要零件,脱离了影片本身是万万不能的。所以作为影片名的译者一定必须对影片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要深入了解影片的内容,准确把握影片的基调和主题,这样才可能译出一个和影片浑然一体的片名出来。

逆境成才的名言范文第3篇

面对逆境,要以乐观积极的态度。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屡遭贬谪,但他以乐观的心态面对挫折,即使在风雨大作之时,尚能高吟:“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衰烟雨任平生。”爱迪生在寻找做灯丝的材料时失败了1200多次,当有人质疑他要不要继续时,乐观的爱迪生十分肯定的说“我没有失败过,至少我已经发现有1200种材料不适合作灯丝。”终于找到了灯丝的最合适的材料——钨丝。

倘若没有苏轼和爱迪生的乐观心态,怎么会有苏轼的文传千古、名留万世?怎么会有现在的光明?雪莱曾说过“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由此可见,面对挫折时拥有正确态度的重要性。

面对逆境,要报以坚强、勇敢的精神。张海迪幼年时因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不能进入校门却自学完成了小学,中学的全部课程序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学位。成为着名作家,全国政协委员。“我的人生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的活着。”这是无臂钢琴师刘伟的励志名言。在事故中失去双臂的他,坚强的用双脚练习弹钢琴,并在维也纳金色大舞台上留下完美的足迹。

因为自立自强,才有了张海迪令人惊叹的自学奇迹,才有了用双脚在琴键上写下的“相信自己”。正如托布朗所说:“有坚强的意志,才有伟大的生活。”他们用坚强谱写出了精彩的人生。

面对逆境,要有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勇气。儒勒·凡尔纳在被十五家出版社退稿后听取了家人的鼓励走进第十六家出版社。经理读完后当即表示同意出版。此后他又继续出版了104部作品,受到了读者的广泛欢迎。林肯一生多次失败,下面是他的简历:22岁生意失败;29岁竞选失败;34岁竞选失败……经历过数十次失败的林肯终于在51岁时当上了美国总统。

为什么遭受如此多失败的他们最后会成功呢?伏尔泰曾说过:“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谕的精神。”正是他们在多次不被人认可时,仍不灰心,不气馁,有坚信一定会成功的勇气,才能取得令人惊叹的成功。

逆境成才的名言范文第4篇

在逆境中我们有可能会成功也有可能就此堕落,一蹶不振,想要获得成功就要战胜逆境。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关于逆境与成功的名人名言,欢迎阅读。更多资讯请继续关注名人名言栏目!

1、自己甘愿受辱的人,受污辱也活该。--英国作家 科福德 F C

2、在厄运中满怀希望,在好运中不忘忧虑,这样便能泰然担待祸福。--贺拉斯《歌集》

3、生活的悲剧不在于人们受到多少苦,而在于人们错过了什么。--英国散文家、历史学家 卡莱尔 T

4、虽然世界多苦难,但是苦难总是能战胜的--美国作家 海伦·凯勒

5、那些能将我杀死的事物,会使我变得更有力。 --尼采《偶像的黄昏》

6、你越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拼斗,你就越变得急躁--在错误的思路中陷得越深,也越难摆脱痛苦。--英国医生 卡罗琳 S

7、或许你不能支配自己的工作,但你能够使生活发生转变。--英国作家 麦金尼斯 A L

8、乐观主义者总是想象自己实现了目标的情景。--古罗马哲学家 西尼加 L A

9、每场悲剧都会在平凡的人中造就出英雄来。--美国作家 斯蒂芬斯 N

10、小困难,大声叫嚷;大困难,闷声不响。--古罗马哲学家 尼加 L A

11、没有经历过逆境的人不知道自己的力量。 --琼森《确实可靠》

12、烈火试真金,逆境试强者。 --塞内加《论天意》

13、一颗高尚的心应当承受灾祸而不是躲避灾祸,因为承受灾祸显示了意志的高尚,而躲避灾祸显示了内心的怯懦。--阿雷蒂诺

14、我们都有足够的力量来忍受别人的不幸。--法国作家 拉罗什富科

15、顺境时显现恶习,逆境时凸现美德

16、不幸可能成为通向幸福的桥梁。--日本谚语 中华励志网

17、交好运时要谨慎,遭厄运时要忍耐。--J雷《英国谚语》

18、只要一息尚存,我们就要为保卫自己而战。--英国皇帝 威廉二世

19、中文的“危机”分为两个字,一个意味着危险,另外一个意味着机会。--英国作家 布瑞杰

20、交好运时要谨慎,遭厄运时要忍耐。 --J·雷《英国谚语》

21、没有经历过逆境的人不知道自己的力量。--琼森《确实可靠》

22、苦难磨练一些人,也毁灭另一些人。--富勒《至理名言》

23、苦尽甘来。--英国剧作家 莎士比亚 W

24、灾祸是一个人的真正试金石。--鲍蒙特与弗莱彻《荣誉之胜利》

25、说苦难能使人格得到升华,这是不确切的;幸福有时倒能做到这一点,而苦难常会使人心胸狭窄,产生复仇的心理。--英国小说家 毛姆 W S

26、一颗高尚的心应当承受灾祸而不是躲避灾祸,因为承受灾祸显示了意志的高尚,而躲避灾祸显示了内心的怯懦。 --阿雷蒂诺

27、最好是通过别人的厄运而不是通过你自己的厄运来学得聪明。 --《伊索寓言》

28、当一个人镇定地承受着一个又一个重大不幸时,他灵魂的美就闪耀出来。这并不是因为他对此没有感觉,而是因为他是一个具有高尚和英雄性格的人。 --亚里士多德《尼可马克伦理学》

29、逆境给人宝贵的磨练机会。只有经得起环境考验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强者。自古以来的伟人,大多是抱着不屈不挠的精神,从逆境中挣扎奋斗过来的。 --松下幸之助

30、差不多任何一种处境--无论是好是坏--都受到我们对待处境的态度的影响。--古罗马哲学家 西尼加 L A

31、在厄运中满怀希望,在好运中不忘忧虑,这样便能泰然担待祸福。 --贺拉斯《歌集》

32、幸运并非没有恐惧和烦恼;厄运也决非没有安慰和希望。--培根《论厄运》

33、那些能将我杀死的事物,会使我变得更有力。--尼采《偶像的黄昏》

34、厄运在同一条路上漫游,时而降临于这个人,时而降临于另一个人。 --埃斯库罗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35、苦难有如乌云,远望去但见墨黑一片,然而身临其下时不过是灰色而已。 --里希特《长庚星》

36、让我们建议处在危机之中的人:不要把精力如此集中地放在所涉入的危险和困难上,相反而要集中在机会上--因为危机中总是存在着机会。--英国医生 卡罗琳 S

37、水果不仅需要阳光,也需要凉夜。寒冷的雨水能使其成熟。人的性格陶冶不仅需要欢乐,也需要考验和困难。--美国作家 布莱克 H

38、灾祸是一个人的真正试金石。 --鲍蒙特与弗莱彻《荣誉之胜利》

39、最难忍受的不幸是那些从未来临的不幸。--美国女诗人、评论家 洛威尔 J R

40、对于过去不幸的记忆,构成了新不幸。--西班牙作家 塞万提斯 M

41、我一生下来就开始哭泣,而每一天都表明我哭泣的原因。--美国小说家 杰克·伦敦

42、交好运令人羡慕,而战胜厄运令人敬佩,这是塞内加的名言。 --培根《论厄运》

43、我发现生活是令人激动的事情,尤其是为别人活着时。--美国作家 海伦·凯勒

44、我可以拿走人的任何东西,但有一样东西不行,这就是在特定环境下选择自己的生活态度的自由。--德国小说家 弗兰克 L

45、烈火试真金,逆境试强者。--塞内加《论天意》

46、除了我们自己以外,没有人能贬低我们。如果我们坚强,就没有什么不良影响能够打败我们。--美国教育家 华盛顿 B T

47、幸运最能发现罪恶;而厄运最能发现美德。--培根《论厄运》

48、从希望中得到欢乐,在苦难中保持坚韧。--美国总统 肯尼迪 J

49、对于害怕危险的人,这个世界上总是 危险的。--英国剧作家 肖伯纳 G

50、困难只是穿上工作服的机遇。--美国实业家 凯泽 H J

51、意志坚强的乐观主义者用“世上无难事”人生观来思考问题,越是遭受悲剧打击,越是表现得坚强。--古罗马哲学家 西尼加 L A

52、灾难就像刀子,握住刀柄就可以为我们服务,拿住刀刃则会割破手。--美国女诗人、批评家 洛威尔 J R

53、苦难显才华,好运隐天资。--古罗马诗人 贺拉斯()

逆境成才的名言范文第5篇

1、苦难磨练一些人,也毁灭另一些人。——富勒《至理名言》

2、一颗高尚的心应当承受灾祸而不是躲避灾祸,因为承受灾祸显示了意志的高尚,而躲避灾祸显示了内心的怯懦。——阿雷蒂诺

3、逆境给人宝贵的磨练机会。只有经得起环境考验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强者。自古以来的伟人,大多是抱着不屈不挠的精神,从逆境中挣扎奋斗过来的。——松下幸之助

4、幸运最能发现罪恶;而厄运最能发现美德。——培根《论厄运》

5、我们关心的,不是你是否失败了,而是你对失败能否无怨。——林肯

6、一个尝试错误的人生,不但比无所事事的人生更荣耀,并且更有意义。——萧伯纳

7、失败是坚忍的最后考验。——俾斯麦

8、那些能将我杀死的事物,会使我变得更有力。——尼采《偶像的黄昏》

9、烈火试真金,逆境试强者。——塞内加《论天意》

10、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爱迪生

11、当一个人镇定地承受着一个又一个重大不幸时,他灵魂的美就闪耀出来。这并不是因为他对此没有感觉,而是因为他是一个具有高尚和英雄性格的人。——亚里士多德《尼可马克伦理学》

12、交好运时要谨慎,遭厄运时要忍耐。——J雷《英国谚语》

15、交好运令人羡慕,而战胜厄运令人敬佩,这是塞内加的名言。()——培根《论厄运》

16、生在世,绝不能事事如愿。反正,遇见了什么失望的事情,你也不必灰心丧气。你应当下个决心,想法子争回这口气才对。——马克·吐温

17、不幸可能成为通向幸福的桥梁。——日本谚语

18、顺境也好,逆境也好,人生就是一场对种种困难无尽无休的斗争,一场以寡敌众的战斗。——泰戈尔

19、一次失败,只是证明我们成功的决心还够坚强。——博维

20、暂时的失利,比暂时的胜利好得多。——阿卜·法拉兹

21、灾祸是一个人的真正试金石。——鲍蒙特与弗莱彻《荣誉之胜利》

22、厄运在同一条路上漫游,时而降临于这个人,时而降临于另一个人。——埃斯库罗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23、人生如集市,众人在此相聚,却不久留;人生如客栈,路人在此歇脚,而后又走。——艾·霍·布朗

24、不因幸运而固步自封,不因厄运而一蹶不振。真正的强者,善于从顺境中找到阴影,从逆境中找到光亮,时时校准自己前进的目标。——易卜生

25、没有经历过逆境的人不知道自己的力量。——琼森《确实可靠》

26、幸运并非没有恐惧和烦恼;厄运也决非没有安慰和希望。——培根《论厄运》

27、对于不屈不挠的人来说,没有失败这回事。——俾斯麦

28、在厄运中满怀希望,在好运中不忘忧虑,这样便能泰然担待祸福。——贺拉斯《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