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水泥企业管理工作总结

水泥企业管理工作总结

水泥企业管理工作总结

水泥企业管理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今年2月份,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等15个淘汰落后产能工作部际协调小组成员单位联合出台了《关于利用综合标准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产业[2017]30号),要求通过严格常态化执法和强制性标准实施,促使一批能耗、环保、安全、技g达不到标准和生产不合格产品或淘汰类产能,依法依规关停退出。为贯彻落实淘汰落后产能工作部署,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决定自2017年5月至2019年12月,利用两年半时间在全国开展水泥企业(包括具有完整水泥生产线企业、生产水泥熟料企业及水泥粉磨站等)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执法专项行动(以下简称执法专项行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重要意义

2013年11月,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组织开展了为期一年的水泥企业粉尘危害集中治理,包装和装车环节综合防尘工程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整体上看,水泥企业粉尘防治工作仍有较大差距,问题集中表现为部分企业在包装、装车环节除尘效果达不到标准要求,很多企业使用的水泥包装袋质量差、漏灰喷灰严重,需要进一步加大治理力度。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深刻认识到淘汰水泥落后产能与提高水泥企业粉尘防治水平是相互促进的工作,充分利用淘汰落后产能有利契机,认真组织开展执法专项行动,通过严格执法关闭工艺技术落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水泥企业,切实提高整个水泥行业的职业健康水平。

二、目标要求

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淘汰落后产能决策部署,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法规标准,强化监管执法,推动水泥行业落后产能关停退出,提高水泥行业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水平,维护广大劳动者职业安全健康权益。要突出对包装和装车环节的治理改造,选用质量高、防尘效果好的水泥包装袋。经过治理后,所有水泥企业应满足下列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要求:

(一)包装机周围必须安装围档,其底部、接包机、正包机、清包机、装车机、输送皮带转接处必须设置密闭除尘装置。

(二)包装和装车岗位水泥粉尘浓度不得超过《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1-2007)规定,即:时间加权平均浓度总尘限值4 mg/m3、呼尘限值1.5 mg/m3。

(三)安全生产标准化未达标企业,必须在2018年6月30日前整改到位;安全生产标准化三级企业,必须在2018年12月31日前整改到位;安全生产标准化一、二级企业,必须在2019年12月31日前整改到位。鼓励安全生产标准化一、二级企业提前完成整改。

三、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7年9月底前,各级安全监管部门组织辖区内水泥企业进行动员部署,明确治理重点、治理要求和治理时限。

(二)企业自查阶段。2017年12月底前,各水泥企业自行或聘请技术专家或机构对照标准开展自查,针对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整改方案应包括水泥包装和装车岗位存在的问题以及整改措施、整改时限和资金投入等,并经主要负责人签字确认。

(三)整改治理阶段。企业按照整改方案进行整改治理,在企业整改治理期间,安全监管部门应随机抽取部分企业进行监督检查,强化对企业整改治理工作的督促指导,对发现的问题要提出明确的整改要求。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将适时组织进行抽查。

(四)组织核查阶段。2019年12月底前,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完成对企业整改治理情况的核查工作。提前完成整改治理的企业,可以主动向安全监管部门申请核查。对于到期未整改的或整改后仍不具备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条件的企业,要提请地方政府依法予以关闭。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加强对执法专项行动的组织领导,明确牵头处室、工作责任和工作任务,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确保执法专项行动扎实有效开展。

(二)强化监督考核。上级安全监管部门要加强对下级安全监管部门的监督、指导和帮助,及时解决专项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执法专项行动落实情况将纳入对各地区的安全生产责任考核范围。

(三)及时报送信息。各省级安全监管部门要按时间要求向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报送信息:2017年12月31日前,报送辖区内水泥企业现状汇总表(见附件1);从2018年1月1日起,每半年报送一次核查达标企业名单(见附件2);分别于2019年2月底和2020年2月底前报送执法专项行动总结和水泥企业核查情况汇总表(见附件3)。联系人及电话:孙栋梁,010―64463004(带传真)。

(四)搞好舆论监督。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加强对执法专项行动的宣传报道,营造开展工作的良好氛围。对于整改治理工作有特色的企业,要进行总结推广;对于问题严重拒不整改的企业,要公开曝光,并纳入安全生产不良记录“黑名单”管理。附件:1.水泥企业现状汇总表(略)

2.核查达标企业汇总表(略)

3.水泥企业核查情况汇总表(略)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

2017年4月21日

环渤海地区建材协会会长、秘书长联席会议在枣庄召开

4月13日,“2017环渤海地区建材协会会长、秘书长联席会议”在山东枣庄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有:北京建材行业联合会、天津市建材业协会、河北省建材工业协会、辽宁省建材工业协会、山西省建材工业协会、内蒙古自治区水泥协会、山东省建材工业协会以及枣庄市建材工业办公室枣庄市水泥协会等。山东山水集团、中联水泥等企业代表也应邀出席。

环渤海地区建材行业协作机制和联席会议制度已走过了十年。2007年12月22日,为加强建材协会工作的交流与合作,促进环渤海地区建材行业的共同发展,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环渤海地区五省市建材行业协会会长会议,会议通过了《关于环渤海地区五省市建材协会会长联席会制度》。十年来,环渤海地区建材协会会长联席会议在促进地区建材工业协同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本次会议上,大家决心创新工作,把环渤海地区建材协会协同工作搞成名牌活动,继续推向下一个十年,更好地发挥环渤海地区建材行业的联动机制作用,促进本地区建材工业健康发展。

各协会负责人介绍了一年来各地建材工业经营和发展情况,协会在机构改革中去行政化和协会建设情况,交流了各自的工作经验、方法以及在行业发展中面临的矛盾和困惑。

水泥企业管理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信息化;自动化;水泥设备

我国水泥工业近20多年来,取得了飞速发展和巨大成绩,已经奠定了现代化水泥工业的基础。当前我国水泥工业正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在向大型化、高水平、现代化迈进的同时,要逐步淘汰一批落后的小水泥企业和改造提升一批传统的水泥企业,因此,水泥生产的高新技术、自动化与信息技术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检测仪表

随着粉体技术、微电子技术、精密仪器制造技术的进步以及新材料的不断出现,使得水泥厂的生产信息检测与表征技术有了很大发展,使得水泥厂的自动控制与信息管理才有可能。水泥厂工艺变量一般有压力(p)、料位(L)、流量(F)、温度(T)、成分(A)等,现代化水泥厂大都采用成熟可靠的智能仪表,也有现场总线式仪表根据工况、远程设定、量程调节选用。

现在脉冲雷达、调频雷达缆式导波雷达的料位计都已成熟,可以在水泥厂采用。

2.水泥生产过程控制系统

2.1 水泥厂生产过程控制系统的发展

在水泥工业生产过程中,记录和控制过程中的主要工艺变量和参数,使整个生产过程能自动地保持正常状态,就是水泥工业的生产过程自动控制或简称过程控制。

水泥厂生产过程控制系统的发展包括有如下几个过程:

①检测仪表监视生产过程;②气动式仪表控制系统;③模拟仪表控制系统;④集中式数字控制系统;⑤分布式集散型控制系统;⑥全分布式现场总线控制系统。

随着电气技术、现场总线技术,特别是网络通讯技术的进步,水泥厂过程控制自动化技术得到了空前发展,分散控制,集中管理的集散型控制系统在经过仪表型和PLC型DCS阶段之后,现在的DCS控制系统和现场总线网络控制技术,只需几台计算机就可对一个庞大的水泥厂进行生产控制,使复杂的水泥生产过程完全实现了自动化。

2.2 现场总线控制技术的特点

近年来,PLC、工业PC和EIC集成化系统也在不断发展和提高,并向DCS提出挑战,但在这些系统中,测量和变送仪表一般为模拟仪表,同时各自动化公司生产的系统都是独立的,其设备不能互连在一起,难以实现互换和互操作。而现场总线控制模式的出现打破了传统控制系统,一种新型的网络集成式全分布控制的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GS已经出现。

由于现场总线控制系统更具有分散性、网络性和智能性,已成为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热点,水泥工业已开始采用,水泥厂中的单元操作系统,如配料控制、生料或水泥粉磨系统、大型冷却机控制均可采用现场总线组成局域网,进一步实现机电一体化。

现场总线的缺点是:现场总线因有自己的协议,要构成一个控制系统必须采用相应的开发工具、平台和软件包,因此现场总线的开放性仍有一定的局限性。

2.3 过程控制的发展趋势

随着水泥企业向大型化、自动化发展,过程控制也逐步向“管控一体化”发展,控制系统转向简化结构、减少接口部件并为自动化应用提供统一的技术环境,实现统一的数据管理、统一的通信和统一的组态,大型水泥厂电气自动化的优化正向控制智能化、系统网络化和管理信息化方向发展。现场总线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水泥厂自动控制系统的现场控制层、过程控制层、生产管理层等三个层面结构正向两端延伸。另外,以PL机为基础的分布式控制系统用于以顺控为主的水泥厂各级控制,也受到人们的注意。

3.信息管理系统

3.1 水泥厂生产管理信息系统

水泥厂生产管理信息系统采用交换式以太网络结构,具有强大的实时数据采集与处理功能、信息查询功能和报表打印功能,并能将所存生产过程数据远距离传送,以满足水泥厂管理者对生产过程信息快捷传递的要求,该系统面向对象为厂长、总工、调度及各职能部门的生产管理者。

国内多家设计科研单位开发的MIS系统已在许多水泥厂投入使用,该软件能够以图形方式显示工厂主要生产流程,动态监视生产工况,能以曲线方式显示生产参数的变化趋势,对报警信息作出判断.对与原料、生料、水泥、燃料等有关的质量数据进行管理并能预测后期质量,还能对电耗、热耗进行统计与分析。

3.2 水泥厂电子商务平台系统

国外一些先进水泥厂已采用电子商务平台系统,即企业资源计划(ERP)。国内已开始了这方面开发工作。该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可将企业各方面的资源和信息(人、财、物、产、供、销)进行全方位的管理,从管理水平和信息传递上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挥最大的优势,从而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该系统的应用程序结构可以按照ERP模式进行设计,例如可以有:采购管理、采购核算、销售管理、销售核算、库存管理、存货核算,质量监督管理、生产数据管理,生产计划管理、设备管理、动力管理、财务管理和人才资源管理等。

3.3 加强信息化和网络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水泥厂信息管理系统是将过程控制系统采集到的全厂的实时生产数据及质量数据送人管理网进行分析、统计和存档,并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将企业务方面的资源和信息进行管理。它可以使工厂内每一位生产管理者可直接监视生产线上设备的运行情况、工艺参数的变化趋势,使得生产控制更加及时、合理、进一步保证生产线长时间的稳定运行,因此水泥厂信息管理系统对于增加水泥产量、稳定水泥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水泥企业管理工作总结范文第3篇

文章编号:1005-913X(2016)01-0074-03

一、绪论

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水泥工业发生了突破性的变化,新型技术(新型干法水泥)、新型装备(回转窑)的集约化生产不断取代落后、分散的小规模生产方式,水泥工业产业技术发展举世瞩目,已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与此同时,中国进入“十二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中国的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平稳快速增长,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中国的工业化、城镇化、新农村建设和保障性安居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拉动内需,水泥工业迎来了十年多的黄金发展期,截止2014年底中国水泥行业产量达到24.144亿吨,同比增长10.55%,占世界水泥总产量的50%以上,已经连续20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位。但是在高速发展辉煌的背后,中国水泥行业的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严峻的问题:水泥行业发展模式转变相对缓慢,目前仍然是以数量规模为主发展模式;水泥产业同质化竞争不断恶化;水泥产能严重过剩,成为影响水泥行业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

二、中国水泥行业企业并购重组环境和现状

中国政府为了鼓励水泥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解决发展带来的问题,政府职能部门如国务院、发改委、工信部以及环保部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水泥行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根据不同职能部门的政策的作用,经过汇总分析,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第一是淘汰水泥工业落后产能,通过明确界定的落后水泥产能的量化标准,严格执行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积极引导落后产能主动早日推出水泥工业,例如2009年9月26日,国务院《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严格控制新增水泥产能,执行等量淘汰落后产能的原则,对2009年9月30日前尚未开工水泥项目一律暂停建设并进行一次认真清理,对不符合上述原则的项目严禁开工建设。落后水泥产能比较多的省份,要加大对企业联合重组的支持力度,通过等量置换落后产能建设新线,推动淘汰落后工作。2013年11月30日,工信部《水泥行业准入条件》:对新型干法水泥熟料年产能超过人均900公斤的省份,原则上应停止核准新建扩大水泥(熟料)产能生产线项目,新建水泥熟料生产线项目必须严格按照“等量或减量淘汰”的原则执行。

第二是促进水泥企业兼并重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和企业的主体作用,在政策层面政府给予一系列鼓励、支持的优惠条件,积极引导企业进行兼并重组。2014年3月份中国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优化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的意见》,从改革审批制度、改善金融服务、落实和完善财税政策、完善土地管理和职工安置政策、加强产业政策指导和健全企业兼并重组的体制机制等方面全方位改善优化企业兼并重组的市场环境,为中国水泥企业深入的兼并重组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第三是水泥工业的污染防治,通过规范和完善水泥工业污染防治和治理政策,以防治水泥工业造成的环境污染,保障生态安全和人体健康,促进水泥技术进步。如2013年12月27日环保部《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4915―2013)和《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GB30485―2013),明确指出水泥行业现有与新建生产线氮氧化物排放标准为400毫克/立方米;国务院《“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2011年)和《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3年)十条措施,要求采取经济、技术、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淘汰水泥等高污染行业的落后产能,促使企业产业转型升级,这客观上为水泥行业的兼并重组创造了机会。

近年来,中国水泥行业兼并重组的步伐不断提速,尤其是在2012年,中国内地水泥市场处于低谷期,许多中小型企业受资金链等因素制约,出让意向比较强烈,大型企业集团果断出手,使水泥行业的并购重组在这一年达到一个高峰。其并购重组现状呈现如下特点:处于市场成长阶段的地区成为并购重组的主战场,中国内地的西部地区最为活跃;国企上市公司成为并购的主体,国企上市公司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国内领先的技术以及完善科学的管理,这些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整合全国市场资源,进一步提高了自身的市场份额,增强了对区域市场的控制力;并购重组趋于理性,水泥企业的并购重组从刚开始的抢占市场转向注重企业未来发展前景的其对市场的控制力。

三、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并购重组模式

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建材)是中国大型建筑材料央企――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的核心企业,目前主要有四大业务板块,分别是:水泥、轻质建材、玻璃纤维及复合材料和工程服务。公司在上市8年以来,逐步探索出一条“资本运营、联合重组、管理整合、集成创新”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公司主营业务规模急剧扩大,同时盈利能力持续增长。截止2013年底,中国建材水泥年产能由2006年初的1100万吨增至3.6亿吨,位居世界第一;商品混凝土产能达到3亿立方,位居世界第一;轻质建材业务板块的主要产品石膏板年产能从3.6亿平方米增加到16.5亿平方米,位居世界第一;玻纤及复合材料业务板块的主要产品风电叶片年总产能达到1.5万片,位居中国第一;玻璃纤维年总产能由刚起步的21万吨增至100万吨,位居世界第一;现如今中国建材已成为国际领先的玻璃生产线和水泥生产线设计及工程总承包服务供应商。

(一)中国建材并购重组模式――区域整合

中国建材面对行业、企业的诉求和国家加快结构调整的历史机遇,把水泥业务作为公司的核心业务之一,确定了迅速做大水泥业务规模,走大水泥区域化发展的战略。以市场化方式,通过资本运作、联合重组等新型发展路径,展开跨所有制、跨区域和跨行业的联合并购重组,构建了淮海经济区、东南经济区、北方地区和西南地区等四大水泥战略核心区域,先后成立了中国联合水泥集团有限公司、南方水泥有限公司、北方水泥有限公司和西南水泥有限公司,至此中国建材水泥板块在全国的区域整合构架已经成型,水泥产能跃居世界第一。

中国联合水泥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6月,是中国建材2006年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的四大业务平台中重要的水泥制造业平台。目前拥有全资及控股大型水泥制造企业70余家,遍布山东、江苏、河南、河北、安徽、山西、内蒙古、北京等省市自治区,其水泥年产能达到1亿吨,是中国淮海经济区域最重要的水泥企业。

南方水泥有限公司于2007年9月5日在上海浦东注册成立,其运营总总部设在杭州,是中国建材水泥业务板块的核心企业之一。南方水泥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积极开展区域性联合重组,大力推进管理整合,公司规模不断扩大,先后整合了浙江、江苏、上海、安徽、湖南、江西、福建及广西等区域内的水泥企业,截止2013年,南方水泥拥有水泥企业123家,水泥产能达到1.67亿吨,位居全国第一。

北方水泥有限公司于2009年3月23日挂牌成立,是由中国建材、辽源金刚水泥(集团)有限公司、弘毅投资产业一期基金(天津)(有限合伙)共同投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注册资本为10亿元人民币。自从公司成立以来,北方水泥按照中国建材北方区域的发展战略,加快布局,稳步推进区域联合重组,重组了辽源金刚水泥集团、佳木斯鸿基水泥、凌源富源矿业水泥、德全水泥等区域龙头企业,截止2013年底,已拥有20多家企业,年产能达2500万吨,所属企业遍布东北三省。

西南水泥有限公司于2011年12月15日在成都挂牌成立,西南水泥是中国建材联合深圳京达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圳通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及北京华辰普金资产管理中心共同设立的。注册地在成都,注册资本为100亿人民币,其中中国建材出资50亿,占注册资本的50%。西南公司未来计划水泥年产量达到1亿吨以上,打造中国西南地区大型水泥集团,成为中国建材大水泥区域化战略的又一大杰作,西南水泥成立也标志着中国建材在全国水泥市场的战略布局基本完成。

(二)中国建材并购重组模式――产业链延伸整合

中国建材在完成全国水泥市场的战略布局后,积极响应国家关于水泥行业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鼓励水泥企业延伸产业链,鼓励水泥企业在做强做大主业的基础上兼并重组上下游关联企业,优化物流配送,整合发展预拌砂浆、商品混凝土及建筑预制构件产业。通过旗下中国联合水泥、南方水泥、北方水泥和西南水泥等四大水泥公司大举收购其战略区域内的商品混凝土公司,积极扩展商品混凝土业务,进行产业链延伸整合,截止2013年底,中国建材实现商品混凝土从零起步到总产能达到4亿立方米,跻身全球第一,水泥产业和商品混凝土业务形成良好的市场联动。

在区域整合和产业链延伸整合过程中,中国建材实现了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坚持行业价值高于企业价值、企业价值孕于行业价值之中的科学发展理念,积极构建企业核心效益区和协同效益区,引领区域市场健康发展,推动区域水泥和商品混凝土价格合理回归,企业盈利能力明显提升。同时转变了水泥和商品混凝土两个行业观念,实现了企业间从过度竞争到适度竞争,从纵向价值比较到横向价值比较,从技术结构调整到组织结构调整,从增量发展到减量发展的转变,推动水泥和商品混凝土产业的合理布局和有序竞争,倡导水泥和商品混凝土行业走“高标号化、特种化、制品化、精品化”的集约化发展道路。

四、中国建材并购重组绩效的实证研究

以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发生的并购重组行为作为研究样本,同时为了保证研究的准确性,又选取了2008―2011年的并购重组事件中冀东水泥、金隅股份、海螺水泥以及甘肃祁连山水泥等一并作为研究样本,研究中国水泥行业企业并购重组绩效的变化。通过访问以上5家企业的官网,获取了各个公司的年度财务报告,为了充分满足并购重组绩效的时间效应和反应滞后性,选取了企业并购重组前一年(T-1期)、并购重组当年(T期)、并购重组后一年(T+1期)、并购重组后两年(T+2期)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研究。通过研究分析企业并购重组前后财务指标的变动情况来反映中国水泥行业企业的并购重组绩效,进而对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并购重组的绩效作出评价。

(一)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对比水泥企业并购重组前后财务指标的变动情况来评价企业并购重组的绩效,依据并购重组绩效理论,结合财务方面的内容,从企业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及发展能力等四个维度来综合评价中国水泥行业企业并购重组绩效,从而构建了水泥企业并购重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二)研究步骤

1.根据指标评价体系中具体的财务指标收集原始数据,从而得到原始数据矩阵。本文选取2008年―2011年发生重大并购活动的5家水泥企业作为样本,以并购行为当年作为T期,分别分析并购企业T-1,T,T+1,T+2前后4期的财务指标,包括总资产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存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流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等8个指标构成原始数据矩阵。

2.将原始数据做标准化处理。

由于选取的各个指标量纲存在不一致,数量间的差异也比较大,因此要将原始数据做标准化处理,即将各个指标转化为同量度的指标,使各个指标之间具有可比性,从而消除不同量纲差异对分析结果的影响。本文运用统计分析软件在分析过程中,系统将自动对数据做标准化处理。

3.原始评价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判定:运用统计分析软件求出原始数据矩阵8项指标的相关系数矩阵,判断是否有必要进行因子分析。

4.估计因子载荷矩阵

因子分析的基本模型是:X=AF+ε,其中X为原始变量,F为公共因子,A表示X在公共因子上的载荷系数,ε是与公共因子F不相关的因子,表示原有变量不能被因子变量所解释的部分。

5.因子旋转

因子旋转是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正交变换,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解释因子的意义,对实际问题做出科学分析。

6.建立模型

运用因子分析法提取主因子后,可以得出因子的得分函数,从而估计原始变量在提取的主因子上的因子得分。然后将因子得分作为变量,构建综合得分模型,从而得出样本公司各期的综合得分,以此为标准来评价中国水泥企业的并购重组绩效。综合得分函数模型如下:

Fj=(bj1 f1+bj2 f2+…+bjp fp)/Bj

其中Fj是第j个样本的综合得分,bjp是第j个样本对第p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fjp是第j个样本第p个因子的得分,Bj是第j个样本的累计方差贡献率。

(三)实证检验

通过实证检验,可以估计出样本变量在各期公因子上的因子得分,将得到的因子得分数据作为变量,以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占公因子总方差贡献率的比重作为权重进行加权汇总,从而构建并购重组协同效应得分函数。

(四)实证结果分析

运用前面建立的综合得分模型,计算出样本企业在并购重组前后4年内的综合绩效得分。根据统计结果可知,T期综合绩效得分均值小于并购重组前一年即T-1期,T+1期综合绩效得分均值有明显的提高,并购重组后第二年即T+2期的综合绩效得分均值也大于并购重组前综合绩效得分均值。

中国水泥企业并购重组当年绩效有所下降,这是因为水泥企业在并购重组后经营战略和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短时间内整合管理有一定难度,企业在生产、销售等方面需要时间去磨合,新并购重组的目标企业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使其尽快步入正轨,从而影响了企业的经营效益,因此并购重组当年的绩效出现了下滑。并购重组后一年绩效明显提高,说明企业的并购重组行为产生了良好的作用;并购重组后第二年绩效相比第一年有所回落,但仍然高于企业并购重组前的绩效,说明并购重组行为持续影响着企业的绩效,为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创造了较好的条件。

中国建材并购重组绩效的变动情况,发现并购重组后两年绩效出现大幅度下滑,远远低于并购重组当年的绩效。这是由于中国建材在2011年后并未停下并购重组的脚步,2012年中国建材旗下的南方水泥耗费巨资并购重组了福建省水泥传统龙头企业福建水泥;2013年中国建材旗下的西南水泥继续推进其在西南地区的并购重组步伐,以11.1亿元的交易额整合了四川雅安、贵州遵义和毕节等地区的水泥企业;2013年末中国建材旗下的中国联合水泥以3.03亿的交易额获取了中原地区水泥老大同力水泥10.11%的股权,成为其第二大股东。中国建材一系列的并购重组行为,巨大的资金投入影响了企业并购重组绩效,导致本文研究中中国建材并购重组后两年绩效出现了大幅度的下滑。

结合各个样本企业并购重组的模式和水泥企业并购重组绩效综合来看,中国建材并购重组的模式以横向并购和混合并购为主,其它企业主要是以横向并购为主,中国建材的并购重组绩效前后变动幅度比较大,而且并购重组绩效也明显低于其它企业,说明目前中国水泥行业企业并购重组模式比较传统,还是产业内生产或销售相同、相似产品的公司间的收购,其主要目的依然是消除竞争,扩大市场份额,增加收购公司的垄断实力或形成规模效应。

五、研究结论和对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文在分析中国水泥行业企业并购重组环境和现状的基础上,以中国建材作为研究对象,对中国建材并购重组的模式进行了研究和归类;在企业并购重组绩效的实证研究部分,本文构建了并购重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分析了中国水泥行业企业并购重组的绩效变动情况。

1.中国建材区域整合并购重组模式是传统横向并购模式的深入发展,通过区域整合,中国建材在全中国范围内形成了淮海、东南、北方和西南等四大水泥战略核心区域,便于企业在区域范围内进行专业分工,采用集团公司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形成集约化经营,产生区域规模效益;中国建材在纵向并购的基础上推进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产业链延伸整合并购重组,通过兼并重组水泥需求商商品混凝土企业,将传统的水泥和混凝土市场交易行为转化为企业内部行为,实现了多元化发展,降低了成本和经营风险,同时设置了行业进入壁垒。

中国建材通过水泥区域整合和商品混凝土产业链延伸整合,使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目前公司水泥年产能和商品混凝土年产能均位居世界第一。中国建材这两种并购重组模式对今后中国水泥行业其它企业进行并购重组模式的选择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2.本文对中国水泥行业企业并购重组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采用因子分析法,构建了并购重组绩效评价的综合得分模型,实证分析了包括中国建材在内的研究样本在并购重组前后的绩效变动情况,研究发现中国水泥企业并购重组绩效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并购重组行为发生的当年,企业综合绩效有小幅度下降,但并购重组后一年企业绩效明显提高,并购重组后第二年有些回落,但仍然比并购重组前的绩效高。综合来看,并购重组活动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效益,企业并购重组后的绩效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二)对策建议

由于中国水泥行业是受国家重点调控的产业之一,水泥行业集中度不高,未来并购重组的机会仍然很多。目前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水泥行业优势企业开展跨地区、跨所有制并购重组,通过实行强强联合、兼并改造困难企业及中小企业,实现产业合理空间布局。中国水泥企业应该总结以前水泥企业并购重组的经验教训,努力提高以后并购重组活动中的战略选择和经营管理水平。

水泥企业管理工作总结范文第4篇

一、工作目标和原则

(一)工作目标。

加快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确保完成国家下达广东省“十一五”期间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任务,努力实现全省新型干法水泥比重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二)工作原则。

1.政府负责,部门配合。由相关企业所在地政府牵头负责,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进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工作。

2.整体实施,稳步推进。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水泥工业产业发展政策》(国家发展改革委令第50号)等规定,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同时,依法依规妥善处理淘汰退出企业的职工安置、社会保险等问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3.加强监管,依法淘汰。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严格执行环保、质量监督、电价、税收、信贷等政策措施,依法促使落后水泥生产能力退出市场。

二、工作任务

(一)淘汰范围。

1.坚决取缔无生产许可证企业,淘汰土(蛋)窑、普通立窑生产企业。

2.《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经贸委关于清理整顿小玻璃厂小水泥厂意见的通知》(〔1999〕49号)下发后列入关闭淘汰范围而近年来又重新投入生产的水泥生产企业(生产线)。

3.《工商投资领域制止重复建设目录(第一批)》(原国家经贸委令第14号)施行后未经有关部门批准新建的机立窑。

4.《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制止钢铁电解铝水泥行业盲目投资若干意见的通知》(〔**3〕103号)印发后,未经有关部门批准擅自对机立窑扩径改造的水泥生产线。

5.按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5年本)》(国家发展改革委令第40号)规定,窑径22米以下机立窑、窑径25米以下水泥干法中空窑(生产特种水泥除外)和直径183米以下水泥粉磨设备。

6.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令第50号文规定,**年底前淘汰各种规格的干法中空窑、湿法窑等落后工艺技术装备,进一步削减机立窑生产能力,有条件的地区要淘汰全部机立窑,并依法关停并转规模小于20万吨、环保或水泥质量不达标的企业。结合广东省实际,珠江三角洲地区及其他有条件的地方在2010年前淘汰全部机立窑等落后水泥生产能力。

7.逐步兑现各地在申报水泥投资项目核准时签订的限期等量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承诺书,地处城镇规划区、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地区内的水泥生产企业要加快淘汰。

(二)淘汰计划和进度。

根据国家下达广东省“十一五”期间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3**万吨的任务,结合广东省新型干法水泥比重的实际,“十一五”期间广东省计划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3804万吨(详见附表)。

各地要根据上述淘汰范围和本地区淘汰计划指标,确定具体淘汰关停的水泥生产企业(生产线)名单,并明确企业关闭或生产线拆除的时间。各地可根据本地实际,加快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增加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总量。

三、工作措施

(一)严格执行差别电价政策。对列入淘汰名单的企业(生产线),各地出台的优惠电价措施(包括小水电)一律停止执行,并在取消峰谷电价的基础上加价02元/千瓦时。各级价格、经贸、电监部门及电网企业要加强监督,确保差别电价政策落实到位。对列入淘汰名单、到期拒不关停的企业(生产线),电力供应企业要依法停止供电。

(二)严格执行环保政策。严格执行国家环保标准,加大执法力度,对列入淘汰名单的企业(生产线)要按时依法吊(注)销排污许可证;同时,要加大检查力度,对环保不达标的企业要责令停业整改,拒不整改或经整改仍不达标的,要依法予以关闭。

(三)严格新上项目核准程序。省投资主管部门在核准新(扩)建水泥项目时,要支持发展大型新型干法水泥项目,严禁新建、扩建和改建立窑等生产工艺落后的项目;要坚持上大压小、等量或超量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原则,对达不到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目标的地区,一律不予核准新(扩)建水泥项目。相关项目已获核准的,当地政府要加快兑现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的承诺。

(四)加强质量监督。要严格按照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计划,按时依法吊(注)销关停企业(生产线)的生产许可证;加大对水泥生产企业的抽查力度,对生产质量不达标的要责令停业整改,整改不达标的要依法关闭;坚决取缔无证生产的企业。要加大对建筑施工现场使用水泥的监督力度,禁止重点建设工程和建筑物结构工程使用立窑水泥。

(五)强化税收监管和信贷管理。按照国家规定取消对属于落后水泥生产能力的企业所有税收优惠政策,加大税收监管力度,规范税收征管办法。金融机构对列入淘汰名单的企业不得新增贷款,并收回已投放的贷款。

(六)建立落后水泥生产能力退出激励机制。一是设立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退出补贴资金,确保该项工作稳妥推进。二是对因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转产的项目,要优先予以核准或审批,并在省级财政有关专项资金中予以适当倾斜扶持。三是对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需分流安置的职工,按照省的有关规定落实相应的再就业扶持政策。

四、工作分工

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各司其职,密切合作,积极推进全省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工作。各有关部门和单位主要职责分工如下:

宣传部门:指导协调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的舆论引导工作。

发展改革部门:严格按照国家和省的产业政策,对全省水泥基本建设投资项目进行核准,提供全省水泥建设项目核准清单和批准文件(包括项目等量淘汰承诺书),督促各地政府兑现新建水泥项目时“上大压小、等量淘汰”的承诺,加强对已核准、审批项目的监督。

经贸部门:牵头组织全省“十一五”期间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工作,统筹协调制订各项配套措施,制订《广东省水泥工业发展专项规划》,汇总提出年度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计划建议;草拟省政府与各地级以上市政府签订的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责任书;牵头组织开展全省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工作的督查。严格按照国家和省的产业政策对水泥技术改造项目进行审核,并在企业申报水泥产品生产许可证时对其进行产业政策核查。

监察部门:对有关职能部门和各地执行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实施方案工作进行监督,对行政不作为或执行不力的,按照有关规定追究相关单位及负责人的责任。

财政部门:落实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相关补贴资金。

劳动保障部门:指导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涉及的人员安置、经济补偿、社会保险、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等工作。

国土资源部门:负责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所涉及的土地使用权转让和用途变更等工作,查处违规使用土地行为;做好石灰石矿山专项整治工作,坚决取缔无证开采的矿山企业,关停不规范开采的小矿山。

建设部门:加大对建筑施工现场水泥准入的监督力度,禁止立窑水泥进入高速公路、机场、港口、桥梁、涵洞、大中型水坝、隧道、水闸等重点工程和建筑物结构工程,禁止商品混凝土搅拌站使用立窑水泥。

税务部门:加强对水泥生产企业的税务监管。

环保部门:严格执行国家环保法律、法规和标准,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对推进水泥生产企业安装废气排放连续自动监测装置工作的指导和监督。依法查处排放不达标的企业;按时依法吊(注)销列入淘汰名单企业(生产线)的排污许可证。严格按照国家和省有关产业政策进行水泥生产项目环评审批和竣工环保验收;对未能兑现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承诺地区的相关项目不予项目竣工环保验收。

物价部门:督促落实落后水泥生产能力企业用电差别电价政策;会同经贸部门把立窑、湿法窑等落后水泥生产能力的企业按限制类、淘汰类列入实行差别电价的名单。

工商部门:对不符合企业设立前置条件的水泥生产企业,不予办理工商登记;对列入淘汰名单的企业,依法吊(注)销营业执照或取消相关经营范围。

质监部门:严格把好水泥市场准入关,依法取缔无证生产水泥的企业。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和水泥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要求的企业、列入淘汰名单的企业、违规新增立窑未拆除的企业,一律不予受理换(发)生产许可证申请。对新建和技术改造水泥项目,必须经当地地级以上市政府确认已兑现等量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的承诺后,方可受理企业水泥生产许可证的申请。

部门:处理与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有关的上访事件。

电监部门:督促检查差别电价政策落实情况及对列入淘汰名单企业依法停止供电情况。

电网企业:按照省政府有关规定执行差别电价政策,对列入淘汰名单企业依法实施停止供电措施。

广东银监局、人行**分行:监督对落后水泥生产能力企业的融资控制政策落实情况,做好贷款收回监管工作。

省水泥协会:提供全省现有水泥生产企业情况、有关信息及技术咨询。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任务。为切实加强对我省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工作的领导,省成立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全省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确保工作顺利开展。各有关地级以上市政府要对本地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工作负总责,认真按照国家和省的统一部署,建立健全工作机制,认真研究制订具体实施方案,按规定向社会公布本地区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企业(生产线)名单及依法对淘汰企业吊(注)销生产许可证和排污许可证的情况,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快推进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工作。

水泥企业管理工作总结范文第5篇

根据企业分布情况,将目标责任落实到相关县(区)环保局及市环境监察支队,专项检查行动有组织有计划、有执行有整改、有总结有后续,保证了行动高效、全面、有序开展。通过本次专项检查,全面掌握了我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粉煤灰产生、处置及分布情况,为下一步强化环境管理、污染防治及环境风险防控等工作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

二、检查范围及检查情况

本次专项检查主要针对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日处理大于100立方米的工业企业及污泥产生、运输、处置或利用单位;粉煤灰产生、贮存、处置或利用单位。

经核实,我市共涉及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8家,总处理能力23.5万立方米/日,目前实际处理量约19万立方米/日,年产污泥约22439.7吨。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以及日处理大于100立方米的工业企业14家,总处理能力41520立方米/日,目前实际处理量约18195立方米/日,年产污泥约2899吨。粉煤灰产生企业2家,年产粉煤灰约18917吨。(详见附件1、2、3)

经现场检查,我市相关被检查企业多数污泥、粉煤灰管理较规范,厂区内设置有污泥暂存场地及污泥脱水装置,多数企业均能按照相关规定将污泥脱水后采用密封、防水、防渗漏和防遗撒等措施转移处置,污泥、粉煤灰主要用于生物制肥、建材制砖、回收冶炼、水泥加工等。各被检企业均建立了污泥、粉煤灰管理台账,详细记录污泥产生、转移、接收、处置情况。

三、存在的问题

(一)各污泥产生企业虽建立了管理台账,但除污泥涉及危险废物的企业按照规定执行了转移联单制度外,其他多数企业未将污泥转移处置参照危险废物管理,建立污泥转移联单制度,同时缺乏定期向属地环保部门报告的机制。

(二)部分企业存在污泥、粉煤灰暂存场地面积不足,暂存场地“三防”措施不完善等情况。

(三)部分企业污泥运输车辆不具备道路货物运输资质。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完善污泥管理台账和转移联单制度,并建立定期向属地环保部门报告的管理机制。

(二)对专项检查行动中发现污泥、粉煤灰暂存场地面积不足,暂存场地“三防”措施不完善的企业要求限期整改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