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英汉对照文章

英汉对照文章

英汉对照文章

英汉对照文章范文第1篇

【关键词】指示代词;对比;等值;翻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2-0223-01

一、英汉指示代词对比研究

英汉指示代词是两种语言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词类。英汉两种语言的代词系统有很大的区别,英语的代词系统更加庞杂。通过语法,语义和语用三个方面,对比两者的异同,我们可以更加清楚地掌握指示代词的具体用法,从而更好地进行翻译。[2]

(一)“This/that”的指示和称代研究(语法)。“This/that”在句子中修饰名词,充当定语成分,修饰可数名词的单数形式或者不可数名词。首先,这两个代词可以作为主语代指人或物;其次,可以作宾语;最后,还可以担当表语,一般情况下代指物。在翻译的过程中,要注意英语的指示代词可以直接加名词,汉语的指示代词和名词之间有时需要加上量词或数词。

(二)“This/that”的近指和远指(语义)。“This/That”分别代表近指和远指。“近”和“远”这两个概念的确定,需要相应的参照系。因此,以说话者为中心,距离说话者空间上、时间上相对较近的,称之为近指。而远指则表示距离说话人时间上、空间上较远的部分。英语的指示代词“this”一般用于现在时和将来时;“that”一般用于过去时。[3] 相对而言,汉语的指示代词“这”一般表示发生在现在的事,刚刚发生的事和即将发生的事;“那”一般表示很久以前发生的事和以后要发生的事。[4]

(三)英语指示代词的篇章内指功能研究(语用)。“指示代词的篇章内指功能是指指示代词指示的内容存在于上下文中或被说话双方所熟知的内容,它包括篇章回指与预指。”篇章回指中,汉语倾向于使用“这”,可以拉近双方的距离,有利于听话者集中到所说的事情上;而英语是根据时间、空间上的距离来选择指示代词,所以一般情况下,我们用“that”回指前文出现过的内容。篇章内指中,在时间的指代上,英汉有一定的区别。“这/那”一般情况下,不受时态的影响,可以指代过去、现在、将来发生的事;相反,“this”用于现在时和将来时,“that”用于过去时。

二、英语指示代词汉译方法

本文基于等值理论讨论指示代词的翻译。

(一)时间对等。对应翻译:“week/month/year”表示一个时间段,一般情况下,指示代词与这类词连用,可按照指示代词本身的意义翻译。

非对应翻译:“day/morning/afternoon/evening”表示具体的某一天,指示代词与这类词连用,翻译时要考虑具体的情况,译为符合中文习惯的文字。

(二)时态对等。英语指示代词汉译时,不受时态约束,但通常不按照字面意思翻译,往往翻译成“曾经,此时,现在”等副词。

(三)数量词对等。英语中通常有“this/that+名词”这种情况,一般翻译成中文要注意添加量词,且要注意量词和所修饰名词的固定搭配。

(四)语义对等。1.指示代词的省译。当指示代词在语义上没有具体的远近指示时,为了避免累赘,使译文更加简洁明了,我们可以不翻译指示代词,直接用词语或短语来实现语义对等。[5]2.指示代词的转换和增译。当英语指示代词指代人时,可以翻译为中文的人称代词,或者直接用人名表示;当英语指示代词和表示时间的词连用翻译成中文时,有时候需要添加“了,过”等词,实现语义的完整性。

(五)语用对等。为了使指示代词翻译时达到语用上的对等,我们需要注意指示代词在篇章中的回指和预指,因为之前所描述的英汉在这一方面的区别,翻译时我们要以上下文为基础,不能简单地把表示回指的“that”翻译成“那”,或者把表示预指的“this”翻译成“这”。

(六)情感对等。汉语相对英语而言,情感因素的影响程度较大。“this”的感情表达相对积极;“that”的感情表达相对消极。所以,指示代词英译汉时,应注意情感的亲疏远近。

三、结论

本文从英汉语言对比入手,通过对比英汉指示代词三方面的特征的分析,探讨了指示代词的汉译方式。在分析归纳的基础上,以等值理论为指导原则,总结了指示代词的六种翻译策略。

参考文献:

[1]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6.

[2]龙娴.汉英指示代词这/那与this/that的对译[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4.

[3]张启林.汉英指示代词对比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5.

[4]刘宓庆.文体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2012.284.

[5]吕俊,侯向群.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185.

英汉对照文章范文第2篇

英语的书面表达一直以来就是英语学习的瓶颈。在此,向大家介绍突破英语写作的十字“真经”,即研习、背诵、默写、互译、模仿。这十字“真经”概括了培养写作能力的五个方面,如能严格遵循,定能在写作上“柳暗花明”。

研习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于一般的英语学习者而言,写出优秀的文章有赖于后天习得,但这并不意味着机械背诵、生吞活剥,或者照搬照抄、人云亦云。所谓研习,需要有独立思考和个人的判断,本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精神,汲取文章的精华部分加以研究。研习主要侧重两个方面:文章章法和语言表达。文章章法指文章的行文思路、布局谋篇、结构安排、逻辑顺序。许多学习者面对一个话题,可能存在两种不同的困惑:一是下笔千言,但离题万里;二是思绪万千,却无从落笔。导致两种困惑的根源皆在于欠缺思考问题、组织思路的恰当方式,以至于文章不得要领、章法紊乱。这就要求我们从全篇脉络的角度多研习范文,之后领悟如何以演绎法行文、怎样用归纳法谋篇以及如何围绕特定话题拓展思路等等。此外,研习还要侧重于语言表达,包括遣词造句和句子、段落之间的各种衔接手段,以期在日后的写作中派上用场,因为英文写作皆通一理。只有善于借鉴、勤加研究,才会借他人的优势和长处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背诵

背诵是提高写作的又一个有效途径。要写好作文,首先要处理好语言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关系,前者是后者的前提条件。如果头脑空空如也,就根本写不出像模像样的文章。只有读过大量文章,并且有意识地将其中精彩部分储存于记忆之中(Commit the highlights to memory),才能保证下笔流畅、文通字顺。因此,背诵对于写作来说极为重要。但背诵不是机械记忆,有选择性的背诵,才是有意义的记忆。因为机械背诵的结果是要么记忆很快就荡然无存、了无痕迹了,要么无法活学活用、付诸实践。背诵包括五个方面:重点词汇、常用短语、精彩句子、优秀段落、经典篇章。

默写

默写也是提高写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即把背熟的东西付诸纸上。这个过程不仅是为了检验自己的记忆效果,更为重要的是训练正确的书面表达能力。在英语学习中,我们动笔写英文的机会不多,长期以来,手笔生疏,导致提笔即错。再者,由于受汉语思维和习惯的种种影响,在潜意识里容易犯一些英语表达错误。普遍存在的语言错误包括主谓一致、时态处理、冠词用法、名词单复数形式、单词拼写等,尤其在单词拼写方面,很多人混淆词性,把society,economy,difficulty写成social,economic,difficult。再如字母位置错误,将true,tired,modern写作ture,tried,morden,诸如此类。如果不有意识地克服这些看似微妙的错误,其可能会发展为根深蒂固的习惯,成为写作中的重大弊病。通过默写,写出曾经背诵过的段落字句,之后自我查验、批改,发现并纠正在动笔时的错误,可以有效克服自己潜意识中的英文错误,提高实际写作时的熟练程度和准确程度。

互译

能够在英汉两种语言之间自如转换是英语学习的一个至高境界。尝试英汉互译,即把英语文章翻译成地道的汉语,间隔数日再将汉语翻译成英语。英语和汉语在表情达意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可惜学习者往往观察不足,领悟不深。通过互译训练,比较异同,可以强化我们对两种语言之间差异的认知,可以加强英语表达能力。在复原成英文的过程中,词汇表达、句式结构、段落组织、篇章布局等各个方面都能够得到复习。同时,可以有效避免在作文中出现中国式英语。中式英语在书面表达中屡见不鲜,其根源在于学习者受到汉语表达和中式思维的制囿。英汉互译有助于冲破两种语言习惯的壁垒,有助于超越两种语言思维的障碍,有助于思维与表达取得和谐的统一,有助于将汉语的思想地道流畅地转换为英语。互译的实质在于巧妙地借翻译手段促进英语的创作性表达。

模仿

英汉对照文章范文第3篇

【关键词】形合 意合 差异 大学英语写作教学 启示

一、引言

英语写作能力作为英语应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大多数大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并不高,写作中充满中式英语的痕迹,其中连接词缺乏、动词形式错误、语篇布局等方面的问题尤为严重。究其原因:英语属于印欧语系,而汉语属于汉藏语系,两种语言特点差异较大;在英语教学中,教师更多地重视英语本身的语言知识及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其与汉语的对比教学;学生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惯用汉语思维写作。著名翻译家尤金・奈达提出形合与意合间的差异是英语和汉语在语言学上最重要的差别之一。我国著名翻译家王力提出汉语语篇中多用意合法,衔接成分不是必要存在的;而英语语篇中多用形合法,衔接成分经常是不可或缺的。本文将以英汉对比研究为视角,以形合与意合为理论基础,分析英汉构建语篇的差异,以提出有效提高大学生写作能力的方法。

二、形合与意合的含义

所谓形合,指的是词语或分句之间用语言形式手段(如关联词)连接起来,表达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美国传统词典》给形合的定义是用连接词来构建句子的从属关系。这种构建语篇的方法在英语中经常被应用。其特点为词间、小句间和句子间的关系是通过形态变化和关联词来表示的。它的连接手段可分为两种:一是形态变化形式,例如单词的词缀变化,以及性、数、格的变化等;二是关联词方面,例如介词、关系词、连接词等。在英语语篇中,形合的特点表现为显性的衔接手段,以形表义。

所谓意合,指的是词语或分句之间不用语言形式手段连接,其中的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通过词语或分句的含义表达。《世界图书词典》给意合的定义是不需使用连接词来表达句子间的关系。这种方法经常在汉语语篇中使用。其特点是在句法层次上,即通过词语或分句的含义来表达句中的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而不是通过连接词或形态的变化来表现其意义。在语篇上意合注重的是隐性连贯,体现为以意役形。

宋志平指出,形合可以从广义和狭义来区分:狭义上的形合仅指词汇手段的连接;而广义上的形合包括语汇词类标记、词组标记、语法范畴标记及句法项标记以及分句与分句之间的句法层级标记等。意合也存在狭义与广义之分:从狭义上讲,意合仅指句子层次上的语义或逻辑关系;而从广义上来讲,意合不仅仅指的是句法层面,它还体现在词语之间或是句子之间。本文将从狭义的角度来探讨英语形合与汉语意合之间的差异及其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

三、英语形合法与汉语意合法的差异

英语是重视形式的语法型语言。英语造句所注重的是显性衔接、句子形式以及结构完整等,常用诸如连接词、关系词和介词等各种形式和手段连接词语、分句或从句。其连接手段和形式不仅种类多,数量大,且使用频繁。与英语相反,汉语是注重意会的语义型语言。汉语造句所注重的是隐形连贯、时间和事理顺序以及功能与意义等,其甚少使用形式连接手段。本文基于形合与意合之差异,从语篇中词汇衔接和谋篇布局两方面来对比分析英语形合法与汉语意合法在语篇中的差异,并分析其差异对大学生英语写作的影响。

(一)英汉语篇中词汇衔接的差异

王力指出:“西洋语的结构好像连环,虽则环与环都联络起来,毕竟有联络的痕迹;中国语的结构好像无缝天衣,只是一块一块的硬凑,凑起来还不让它有痕迹。”

1.连接词衔接差异

英汉两种语言在关系词、连接词、介词的存在数量及使用频率上差异显著。英语中经常使用连接词,诸如关系代词、关系副词、连接代词等连接性词语有100个左右,而汉语中很少使用连接词,连接性词语仅约50个。据G.Curme统计,英语中介词共约286个,在英语中占有重要地位;而汉语中介词仅35个左右,且大多是从动词虚化而来的,在使用中经常被省略。受此差异的影响,学生在用英语写作时,经常发生母语负迁移现象,导致连接词、介词缺失或乱用。

2.词汇形态衔接差异

英语词汇有词性的区别和词形的变化,而汉语没有词的形态变化。这就给中国学生学习英语设置了障碍,尤其是在动词的使用上。英语有谓语动词和非谓语动词之分,且在简单句、复合句的主句或从句中只可以有一个动词作为谓语动词存在,其他的动词需要变化形式成为非谓语动词;而汉语中动词使用频繁且无形态变化。这一差异导致学生写作中乱用动词的现象频出。

(二)英汉语篇中谋篇布局的差异

西方人注重逻辑思维,因此在语言学的研究分析中注重形式结构分析。这种特点表现在英语语篇里,显示出其语句拘泥于形式结构,段落结构严谨,注重以形达意。

1.主题句差异

在英语的谋篇布局上,段落主题句是其结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英语段落写作非常强调段落主题句,强调一个段落必须表达一个完整的思想。这个段落的中心思想一般在段落的句首位置体现,接下来的语句内容都是围绕着这一主题思想展开的,是对这一思想的发展延伸。与此相反,汉语段落没有主题句的要求。在个别的汉语文章段落中,由于个人写作风格不同,可能找到类似的表达中心思想的语句。但是大多数作者用主题句的意识不强,所占比例很少。汉语文章布局注重时间和事理顺序,主题句并不是必需的,注重的是意义的表达。在汉语段落中,一个段落能够对一个话题进行举例说明、分析,但是本身不含被说明的观点句;一个段落有时并不只含有一个思想,所以自然没有一个表达中心思想的主题句。由此可见,若中国的学生没有对英汉写作进行对比性的分析学习,就很难意识到主题句对英语篇章的重要性,致使他们难以写出地道的英语文章。而在写作教学中,这一点经常被忽视。

2.分段差异

受西方形式逻辑思维的影响,英语篇章的逻辑成分较多,通常按照表达的思想层次来分段,即一个段落表达一个思想内容。由此可知,英语的自然段大多与意义段一致。相对而言,汉语的段落划分意义在于表达作者的思想,较多情况受到情感的支配,故而汉语的分段任意性较大。汉语段落特点是:一段表达多个思想或多段都在阐述或证明一个思想;段落间不是通过连接词衔接的,而是通过段落间语义连贯起来的。因此,汉语自然段与意义段等同的情况较少。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经常会受到汉语分段任意性的影响,在英语篇章中划分很多小段落,而忽视英语段落思想表达的单一性原则。

四、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

古语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英语写作中也同样适用。为了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需要对比分析英语形合法与汉语意合法在语篇中存在的差异。只有通过对其差异进行分析,并进行针对性的学习和训练,才能克服母语的负迁移,写出地道的英语文章。英语形合法与汉语意合法的差异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有一定的启示意义。英语形合法与汉语意合法主要表现出两方面差异,即词汇衔接差异与语篇谋篇布局差异。针对这两方面差异,笔者提出两种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其一,教师可用译写结合法,首先通过布置汉译英翻译练习,引导学生发现基于形合意合差异,两种语言在词汇衔接方面的差异,再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以帮助学生克服这方面的问题。其二,教师可以采用读写结合法,首先引导学生对英汉文章对比分析,让学生认识到英汉在语篇谋篇布局方面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再指导学生对其差异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提高其写作水平。

(一)译写结合法

英语形合法与汉语意合法的差异导致了英汉语篇中词汇衔接方面的差异。学生在用英语写作时,由于对其差异的忽视,经常出现大量的中式英语语句和段落。通过英汉对比,基于形合与意合词汇衔接方面的差异,教师可以采用译写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解决这方面的问题。第一步,汉译英练习。通过对比学生的翻译与标准答案的翻译,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其差异,让学生意识到汉语意合与英语形合在连接词、介词、动词等方面的差异,并逐渐积累与汉语中学生熟悉的表达方式所等同的地道的英语表达方式。第二步,学生利用所积累的英语表达方式,如复合句的应用等,进行针对性的写作练习。

(二)读写结合法

语言知识的输入是语言写作技能应用的前提和基础。阅读是输入的重要途径之一,大量的阅读对写作是非常有帮助的,古训“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对于英语写作而言,阅读主要对写作起辅助作用。在写作课的阅读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英汉文章的对比阅读。具体操作如下。

第一步是对比阅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分析英语形合与汉语意合差异在语篇中的具体表现,并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最终能够总结出英汉语谋篇布局方面的差异。这种通过对比分析两种语言,从而引起西方思维与中国思维的碰撞,让学生从形合意合的角度认识语言差异,有利于加深学生的记忆,拓展其思维,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第二步是针对性写作训练。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按照已经通过对比分析得到的英语写作特点来进行针对性的写作训练。例如,在学生发现了主题句差异之后,即英语多用主题句而汉语则无,教师需要训练学生用一句话概括段落中心思想的能力,并让其在英语写作中按照英语的特点为每个段落写出主题句。

五、结语

英语是严谨的形合型语言,注重结构、形式,通常借助各种连接手段来形成语篇;汉语是相对简洁的意合型语言,注重功能、意义,通常少用甚至不用连接手段来形成语篇。在大学英语写作中,学生很少关注英语形合与汉语意合方面的差异,导致中式英语比比皆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写作技能,文章基于形合与意合之差异,分析了英汉两种语言在语篇中的差异,即词汇衔接差异和谋篇布局差异,并针对这两方面的差异提出了两种写作方法,即读写结合法和译写结合法,旨在优化英语写作教学,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本文基于形合与意合之差异所分析的英汉语篇差异仅限于两个比较典型的方面,而英汉语篇差异却并非局限于此。关于英汉语篇其他方面的差异也是值得研究的,也能为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提供更多的启示。

【参考文献】

[1]陈红平,曹丽娜.形合意合之差异对歇后语英译的启示[J].中国电力教育,2010(21):206-207.

[2]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73-87.

[3]刘红,邓鹂鸣.英汉思维模式差异对大学英语写作的影响[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13(01):78-80.

英汉对照文章范文第4篇

随着我国同国际间的合作日益加深,频繁的国际交往对英语写作水平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然而,纵观我国学生的英语学习状况,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就是英语的写作水平不高。而中国式英语更是当今大学生在写作中广泛存在的问题,倘若不予改正,必然影响大学生的英语写作。我在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产生的现象和解决的对策进行探讨的过程中,尝试运用英汉对比的相关理论,希望对学生写出正确的英文有所帮助。

一、英汉对比理论

以外语教学为主要目的的对比分析的发展时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行为主义占据主导地位,而对比分析的理论依据自然要在行为主义心理学中探求。行为主义学者经过研究发现,新知识的习得基于旧知识,前一项学习任务的完成将对后一项学习任务进行的顺利与否产生影响。在外语学习过程中有一种“迁移”现象。基于此,行为主义学者提出了外语学习中的“迁移理论”,同时将此种现象划为:①有害迁移;②有益迁移;③零迁移。按照结构主义语言学及行为主义学者的有关理论,对比分析理论认为外语习得主要是一个从母语习惯向外语习惯迁移的过程。若母语同外语结构不同,则产生有害迁移;若两者的某些结构相同,则产生有益迁移。促进有益迁移,克服有害迁移,同时以此为基础,帮助学生形成新的外语使用习惯是外语教学的目的。

二、当前大学英语写作中的问题

目前,大学生的英语写作在英语教学中是最薄弱的一环,即便老师多次传授给学生英语写作的技巧与方法,可是,从学生的四、六级考试中的作文写作来看,学生的平均得分率在很大程度上低于及格的标准,更同教学大纲规定的要求相差甚远。写作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如下。

1.词汇方面错误的原因

汉语和英语的词汇体系并没有对等,它们属于不同的语系。可是,我国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英语时已经熟练地掌握了母语,通常会使用汉语的词汇完善目的语的不足。在写作中,学生往往运用汉语进行思考,通过语际间的转换,将汉语词汇的意义用英语表达出来。此种有意识地运用母语表达的方式就导致母语的负迁移。

2.句法构造方面错误的原因

学生对英汉句子构造上的区别不了解,导致他们在英语写作中不由自主地使用母语的句法规则组织语言和构造句子,从而出现许多句子缺少主语,甚至中式英语的现象。英语注重形合,通常状况下在进行句子的衔接中会利用连接词与语法。英语句子大都存在主语,句式虽变化多样,可是主次分明;汉语强调意合,不注重主语而注重句子的主题,汉语主张通过语义表达句子间的关系,句与句之间的衔接通常依靠前后意思的照应或者内容层次,当语义清楚时,往往将句子的主语省略。

3.语篇方面错误的原因

不同的文化在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上有着差异,也会影响语篇的结构。汉语民族的思维方式可谓螺旋式,其篇章结构运用的是归纳式结构,易言之,先交代次要、背景以及与文章相关的信息,再说主要、任务及文章的主体,最后画龙点睛,表明主题。但是,英语民族的思维模式可谓直线型,在文章的写作中,直奔主题,开门见山,其次采用有关的信息予以证明论点。

三、解决问题的方法

1.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相结合

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为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要求学习者具有充足数量及形式的语言输入。在写作教学中,应将阅读看作输入,写作过程当作输出。教师应主动引导学生阅读不同形式的英文材料,让他们通过英汉两种语言表达方式的对比,逐步地积累在表达英语思想时的语言素材,进而掌握篇章组织技巧。

2.注重语言的模仿

通过模仿外国人的表达,不仅能够加强对该语言的感性认识,然后大脑对这些感性认识进行总结和整理,而且进一步取得语言自身的理性认识。

3.提高词汇教学的质量

英汉对照文章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翻译过程;理解;准确;表达

【中图分类号】 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2-209-1

翻译是语言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语言符号的转换过程,而且也是文化信息的转化过程,涉及到两种语言的运用。因此,译者必须对原作有透彻的理解,然后把所理解的内容用另一种语言加以确切的表达。理解指通过原作的语言形式来理解原作内容;表达指在译文语言中寻找和挑选恰当的手段来表达原作的内容。

在翻译实践过程中,我们常常遇到这种情况:有时英文句子理解并不困难,但要用准确的汉语把它表达出来却并不容易,这是因为表达实际上是在正确理解原文的基础上,用译入语准确地再现原文思想内容的一种创作过程,也是译者所进行的最重要的一道工序,是读者所见到的文字材料。译者的英文水平、汉语基本功以及与译文相关的专业知识,都会影响译文的质量,尤其是译文的表达能力更会影响到译文的忠实性、流畅性和可读性。

一、直译与意译的选择

英、汉语的结构有相同的一面,汉译时可照译,即所谓“直译”――既忠实原文内容,又符合原文的结构形式。但这两种语言之间还有许多差别,如完整照译,势必出现“英化汉语”,这时就需要“意译”,在忠实原文内容的前提下,摆脱原文结构的束缚,使译文符合汉语的规范。

例如: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这是苹果公司创始人、IT业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斯蒂夫・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上致辞中的最后一句话,他把对年轻人的期望全部包含到了这两个简单的句子中,鼓励学生们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直译:保持饥饿,保持愚蠢。

意译:求知若饥,虚心若愚。或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二、语言的民族性

各个国家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风俗习惯、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自然环境都会通过语言来表达,这就造成了语言的民族性。

例如. Madonna was so excited at the news that her parents would take her to London that she could hardly fall asleep at night.

原译:听到她父母要带她去伦敦的消息后,麦当娜是如此地激动,以致于她一夜都没有睡觉。

改译:麦当娜听到她父母要带她去伦敦,激动得一夜都没有睡着觉。

原译把“so...that”对应译为“如此……以致于”,是典型的“西化”句子,不符合汉语的习惯。改译后,译文通顺流畅,可读性较强。所以在翻译表达式绝对要避免“翻译腔”,使译语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

三、汉语素养

在英汉篇章翻译中,对原文深刻而全面的理解能够为进行翻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然而,能否用贴切流畅的语言再现原文的思想内容和行文风格,就要看译者的汉语素养了。提高汉语的素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要注重汉语阅读。英汉篇章翻译的最终成果是用汉语表达出来的译文,其质量的高低跟译者的汉语语言技能和中国历史文化底蕴有着密切的关系。要想提高汉语语言技能、丰富中国历史文化知识,大量的汉语阅读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唐诗宋词、古代四大名著、以及现代文学作品等都要阅读,汲取其中的语言文化精华;另一方面,对于网络媒体和现代化沟通方式中大量涌现出来的非标准用语,要进行有意识的抵制。其次要注重汉语写作。写作跟翻译的关系极为密切:写作是作者利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世界观,而翻译则是译者利用另一种语言来忠实地表达他人的世界观。试想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世界观都无法表达清楚,又如何能够将他人的世界观清晰地展现给读者呢?对于英汉篇章翻译来说,如果译者擅长利用汉语进行写作,其翻译水平必然会高出一筹。关于这一点,林纾、林语堂、鲁迅、梁实秋等,都是很典型的例证,他们都是能写善译的作家型翻译家。因此,可以把汉语写作当作英汉篇章翻译的基础来抓,大量的汉语写作训练必定会促进英汉翻译水平的提高。

影响“表达”的因素还有很多,如词汇量、语言逻辑思维、行文能力、翻译表达技能、知识领域等等,因此作为翻译工作者需要加强这些方面的再学习与修养。

参考文献:

[1]谭载喜.奈达论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4.

[2]胡文仲.英美文化词典[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3]彭保良.从文化差异的角度看英汉翻译中词义的确立[J].中国翻译,1998,(1).

[4]方梦之.翻译新论与实践[M].青岛:青岛出版社,1999.

[5]张培基,余韵跟.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8.

[6]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相关期刊更多

应用泛函分析学报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

汉语应用语言学研究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

外语教学与研究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