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分级护理论文

分级护理论文

分级护理论文

分级护理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病人医护管理;可行性研究

分级护理是指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及患者的自理能力的评估,给予不同级别的护理。我国的分级护理制度由护理前辈张开秀、黎秀芳1954年提出并一直沿用至今,分为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三级护理4个级别。分级护理制度为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随着现代护理理论的发展,以往分级护理制度的内容显得相对陈旧、滞后,如:医师下达的分级护理医嘱缺乏严谨性;分级护理要求缺乏可行性Ⅲ;收费标准与劳动价值不一致等。针对以上的问题,专家提议:护士决定分级护理的级别;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规范;借鉴国外的护理模式,制定新的分级护理方法,如建立因素型儿科患者分类系统等。针对目前存在的患者护理级别与病情、生活自理能力不吻合的矛盾,本研究尝试借鉴日本的分级护理模式,并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由医生和护士共同制定护理级别。并在一所三甲医院的4个病区进行了可行性研究,现报告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便利取样的方法,选择2008年5—8月在广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外科、肝胆外科、神经内科、呼吸内科4个病区住院的普通成年患者223例,其中手术科室2个113例,非手术科室2个110例,不包括加强护理病房(ICU)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男68例,女43例,平均年龄46.19岁;对照组男61例,女51例,平均年龄47.43岁,两组之间性别和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研究方法

试验组:借鉴日本的分级护理模式,将护理分为病情观察和生活护理两部分。患者入院时,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下达观察级别的医嘱,决定观察的次数:一级观察为15—30m/n巡视1次,用I来表示;二级观察为每2h巡视1次,用2来表示;三级观察为每日巡视至少3-4次,用3来表示。同时,责任护士通过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对患者进行生活自理能力(ADL)评分。该量表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研究最多的一种评定ADL的工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包括排便控制、排尿控制、修饰、如厕、进食、转移、步行、穿衣、上楼梯、洗澡等10项内容,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独立性越强,依赖性越tJ,.t?。

总分60—100分为ADL一级。生活基本自理,用C来表示;60-41分者为ADL-“级,生活需要帮助,用B来表示;40分以下分者为ADL三级,生活需要很大帮助,不能自理,用A来表示。责任护士根据ADL的分级下达护嘱,将医嘱的病情观察级别和护嘱的ADL分级相结合,得出1A,lB,1C;2A,2B,2C;3A,3B,3C9种护理级别,指导护士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患者住院后2—3d,责任护士再一次对患者进行ADL评分,如评分有变化,则以后一次评分为准并调整相应的护理措施。

对照组:按传统的护理分级模式,医生下达分级护理医嘱,护士执行。责任护士也对患者进行ADL评分,患者住院后2-3d,再一次对患者进行ADL评分,均不按ADL下护嘱。

两组患者均在住院后2-3d测24h内的直接护理时间,同时测定患者的直接护理项目与频次,观察员用秒表计时并记录护理时间,计时从护士进入病室开始与患者交流时起,到完成直接护理操作离开患者时止。每个观察员固定观察并记录1例患者24h内的直接护理时间。住院后1个星期,责任护士根据《基础护理评价标准》对患者进行评分。并指导患者或家属填写《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并收回。

1.3观察员和责任护士的选拔与分工

观察员lO名,负责观察、记录护士为患者提供直接护理所需的时间。选拔毕业实习近1年的护生,经培训和考核,熟悉并理解”直接护理项目和时间观测表“的全部内容,并在培训中能够准确观察记录者为观察员。责任护士4名,均为工作5年以上、护师以上职称,能够理解并熟练地运用Barthel指数量表评定患者的ADL水平,能准确地给予护嘱并指导护士对患者进行护理,掌握测评工具的各项评分标准,理解并熟悉研究设计和方法,负责对观察员的培训考核,评定患者的ADL,指导护士对试验组的患者进行护理,对患者的基础护理进行评分,指导患者填写满意度调查表,以及在观察测算工作中进行质量监督和指导。

1.4评价方法

选择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直接护理时间、基础护理质量做为衡量护理质量的标准。以《基础护理评价标准)<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直接护理项目和时间》为测评工具。其中,‘基础护理评价标准》采用《医院临床护理质量安全评审指南》中的标准,共有11项,满分50分。《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采用对我国台湾大学医院住院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修订的问卷调查表,包括20个条目,分为人院介绍、健康评价、责任心、服务态度、围手术指导及总体评价7个维度,问卷总体的内部一致性效度Crobach''''sOt为0.903。自行设计《直接护理项目和时间》,根据马斯洛人的基本需要理论[16],将患者的基本护理需求分为生命体征、饮食与排泄、清洁、活动、给药等共l0项内容。根据临床实际,依照直接护理的定义,即任何需要直接与患者接触或需患者在场方能进行的操作,将这10项基本护理需求所涉及的直接护理操作项目一一列出,设计出直接护理项目表,并由临床护理专家进行评价修改。

1.5统计学方法

所得的数据,采用SPsS13.O统计包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为t检验和X2检验。

二、结果

两组组间和组内护理得分、直接护理时间和满意度的比较。

两组相同护理级别之间直接护理时间、满意度、基础护理评分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不同护理级别之间满意度、基础护理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一级护理不同ADL之间的直接护理时间、满意度、基础护理评分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不同病情观察级别之间的满意度、直接护理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一级病情观察,不同ADL之间的直接护理时间、满意度、基础护理评分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相同的病情观察级别,不同的ADL之间的直接护理时间、满意度、基础护理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三、讨论

3.1现行分级护理制度的缺陷

对照组不同护理级别之间的基础护理得分和满意度无差异;对照组一级护理的不同ADL患者,直接护理时间、基础护理得分均无差异,说明现行分级护理级别并不能反映患者的自理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差的患者并没有得到护士相应的护理。

医嘱护理级别和ADL分级的护理效果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本研究观点相同。在临床中很多医生把生活自理能力差的患者,都下一级护理医嘱,实际上这部分患者只需要提供生活护理,并不需要15-30rainl次的病情观察。由此造成了分级护理与病情不相符。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导致护理质量的下降。医生按疾病诊断,从医疗的角度提出护理级别,与护理专业要求护士所做到的护理服务不相适应,使现行的分级护理级别不能反映患者的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

3.2医护共同制定分级护理级别能体现患者的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

把病情观察和生活护理分开,由医生决定病情观察频数,护士根据ADL评分结果决定生活护理级别,从而解决了分级护理级别与患者病情、生活自理能力之间不相符的矛盾。

杨洁也建议借鉴日本的护理模式将病情观察和生活护理分开。试验组不同病情观察级别之间,以及一级病情观察、不同ADL之间的直接护理时间和满意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医护共同制定的分级护理级别能反映患者的病情,体现了患者的自理能力。病情不同,生活自理能力不同的患者,得到的直接护理时间也不同。病情越重。生活自理能力越差的患者,护士给予的直接护理时间越长,和患者相处的时间越多,沟通和交流增加,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两组直接护理时间、满意度、基础护理评分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医护共同制定的分级护理级别能增加患者的直接护理时间,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在人员配置合适的前提下,能使护士的时间分配更加合理,病重和生活自理能力差的患者能够得到护士更多的照顾。由医生决定病情观察级别也很合理。因为医生从接诊、检查、询问病史到诊治治疗,整个过程对患者的情况都非常了解,对术中情况及潜在的病情变化等要比护士了解得多。责任护士运用Barthel指数量表评定患者的ADL水平,并下达生活护理的护嘱,能够促使护士从过去的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个性化服务,同时能够激励护士不断地学习,提高专业素质,规范护理服务行为,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护士应该参与分级护理决策,且参与方式是医护合作,这不仅能发挥护士工作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增强职业责任感和自豪感。而且能促进护理专业自主性的发展。对于该由什么职称的护士来下护嘱,**建议,护嘱应由中级职称以上的护士通过护理程序来确定、实施并评价。以避免护嘱所存在的缺陷。

综上所述,医护共同制定的分级护理级别符合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实际情况,能反映患者的需求,同时还能体现护士的专业特征和价值,也为临床分级护理改革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方案。

考文献

[1]孙囊萍。病人人院和出院的护理[M]//段磊。护理学基础。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叫:141—142.

[2]霍丽杰。分级护理执行过程中存在问题及对策[J].护理杂志。2003.20(1):77-78.

[3]吴庆风。等级护理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护理管理杂志。2005.5(3):25.

分级护理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护理管理;现代医院;应用

为评价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现代医院中应用的效果,现对比我院实施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前后各300份护理资料,详情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自2012年起开始实施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将2012年至2015年间的300份护理资料作为观察组,2009年至2012年间的300份护理资料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中男性患者有162例占54.0%,女性患者有138例占46.0%,年龄在24~74岁之间,平均年龄(38.3±9.5)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有169例占56.3%,女性患者有131例占43.7%,年龄在21~75岁之间,平均年龄(36.3±11.2)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实施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前后护理人员未有过大变动,所有护理人员均为经专业培训和考核后的持证上岗人员。1.2方法。观察组实施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将护理人员按照职称、学历、工作年限及考核成绩等分为三个层次,一级为助理护士,主要负责对患者的生活护理和基础护理;二级为执行护士,主要负责有创技术操作及对一级助理护士进行工作指导;三级为责任护士,主要负责有创治疗和处置、健康教育、心理指导等工作[1];分级分组后,每组任命一名工作年限在五年以上的护理人员为组长,指导和监督小组工作,制定健康教育相关内容,总结每日护理工作,提出整改意见,并定期组织疑难病例讨论会议;另外医院要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学习和培训,主要学习新的护理理念、护理操作方法、新医疗设备的使用方法等,从而不断增强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即常规对护理人员进行排班,轮班护理[2]。1.3观察指标。观察比较两组的护理技术能力、病情管理能力、沟通能力、护理质量及临床服务满意度。1.4统计学分析。对以上所有临床研究数据均利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来进行分析和统计,对其中的计量资料均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均采取卡方检验,若P<0.05,则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技术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病情管理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沟通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临床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表2。

3讨论

现如今,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患者对医疗护理服务的要求也逐渐增高[3]。在医院护理管理中,仅采用常规管理模式已经很难满足患者需求[4]。为了提高护理质量,应用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是必然趋势。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是以患者为中心,以提升护理质量为目标,根据护理人员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分级,不同层级的护理人员承担不同程度的工作和责任,并从上到下形成指导、监督机制,从而逐层提升护理质量[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护理技术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病情管理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沟通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临床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得出结论:在现代医院中应用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及护理质量,使患者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罗金艳 单位: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医院

参考文献

[1]刘红燕.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现代医院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农村卫生,2016,18:51+54.

[2]苑敏.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现代医院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现代医生,2013,10:105-106.

[3]董金金.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内蒙古中医药,2014,06:110.

分级护理论文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分级护理制度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为护理人员实施标准护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指南,但分级护理实施中存在的隐患也不容忽视。在目前医疗环境下,应依法施护,完善危重护理记录单,并将整体护理理念融入分级护理制度,使分级护理记录能满足举证倒置的要求。

卫生部在1982年制定的《医院工作制度》中明确规定,分级护理是一项基本的护理工作制度,患者入院后,应根据病情决定护理分级。该制度为护理人员实施标准护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指南,也使分级护理制度成为我国护理环节质量控制的内容之一。但护理级别的正确性一直受到护理人员的质疑,在举证责任倒置的今天,分级护理执行中存在着不少隐患。本文旨在分析分级护理执行中存在的隐患并提出对策,希望与护理同行探讨。

1隐患问题分析

1.1护理级别与病情不符实施分级护理的目的是为了突出重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护理,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但由于医生较少了解分级护理的内容,对其指征掌握不清,常根据患者病情潜在的危险性决定护理的级别,与以患者为中心、以满足患者的需求为目标的现代护理模式不相适应。如:对有些病情相对稳定而自理能力较差的偏瘫患者往往开具二级护理,导致护理级别与患者的实际需求相差较大。另外,年轻医生认为把患者病情说重一些,护理级别医嘱下得高一些,护士能更重视一些,或者从经济利益的角度将护理级别提高;而一些高年资医生“艺高胆大”,为了自己少记病程录,往往将护理级别降低,如昏迷患者(已气管切开)、晚期肿瘤(终末期)患者等给予二级护理。如果按护理级别落实护理措施,势必造成巡视不到位、观察不及时,延误患者的抢救,或者导致护理并发症的发生。

1.2未及时更改护理级别理论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调整护理级别;但临床实际中,医生却往往不能及时、合理地进行调整,尤其是节假日、夜间,由于值班医生不是经管医生,只处理当时的变化而不调整护理级别。如:妇产科医生往往将妊娠分娩视为一个正常生理过程,顺产的产妇予以二级护理;但分娩会受到许多因素影响,在产妇宫缩乏力予以静脉滴注催产素时应调整护理级别。又如:夜间,患者频发室性早搏时,值班医生予以利多卡因100mg静脉推注而未调整护理级别。如果按原来的护理级别巡视而未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患方往往会指责医生、护士对患者病情未引起重视,缺乏预见性。

1.3分级护理中部分操作项目不明确

1.3.1每次巡视是否都必须观察生命体征一级护理规定: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每30min巡视1次。但是否每次巡视都必须要观察生命体征?每30min测量1次生命体征对于植物状态的患者、晚期肿瘤(恶病质)患者有无必要?反之,如果在巡视患者时只询问患者的主诉,由于患者所能感受到的大多是疾病比较明显的刺激因素,都带有明显的主观因素,同时也受患者表达能力的限制;况且部分一级护理的患者处于昏迷状态,无法获得患者主诉。事实上,护士应动态、系统地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在于发现患者的潜在变化,不受患者自我感受的局限。此外,在目前护士严重缺编的情况下,尤其是夜班每30min巡视、测量1次生命体征并不现实,也严重影响患者的休息。但在医疗纠纷中,若缺少相关记录,往往会受到患方的指责:“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连生命体征都没有观察,你观察些什么?”

1.3.2每次巡视是否都应有记录如果护士巡视后无记录,那么在医疗纠纷或诉讼中,如何证明已经按分级护理的标准巡视患者?如果护士在平时工作中每次巡视都有记录,就目前护士与床位比例较低的情况下,护士难以完成如此大的记录工作,尤其是夜班护士。目前,临床上仍延续以往的习惯,有心电监护的患者在危重护理记录单上每小时记录1次呼吸、血压、心率、意识等;无心电监护的患者,根据医嘱测血压并记录,但对于病情观察、采取的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评价在危重护理记录中少记、漏记或未记录的现象较普遍;下班前在一般护理记录单上书写交班内容,由于重复记录,很容易出现失误而造成自相矛盾。一旦发生医疗纠纷,不能满足举证的需要。因此,如何完善护理记录,使护理记录在医疗事故鉴定及医疗诉讼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证明护理活动的科学、合理、正确,一直困惑着临床护理工作者。

2对策

2.1加强医务人员教育尽管刘贵真等[1]、霍丽杰[2]认为,由护士确定护理级别更符合其专业要求,是护理学科发展的一种趋势。但在目前医疗环境下,在医事法律、法规、部门规章没有明确规定由护士确定护理级别的情况下,更应该强调依法行医,依法施护。首先,加强医务人员教育,将分级护理制度的相关内容在《质管专辑》、医院《质量管理专辑》上刊出,将其作为低年资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内容之一,提高对分级护理等级判断的准确性;加强医护人员的沟通,使护理级别更能符合病情及患者对护理的需求;在归档病历、现病历的检查中,将护理级别与病情的相符作为考核医嘱正确性的指标。

2.2完善危重护理记录内容护理记录分为一般护理记录和危重患者护理记录。一般护理记录是护士根据医嘱和病情对一般患者住院期间护理过程的记录;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应当根据相应专科的护理特点书写。因此,在危重护理记录单以外再书写一般护理记录已无必要,既可以使护理人员从繁琐的重复记录中解脱出来,又可以减少重复记录的失误。同时,完善危重护理的记录内容,增加翻身、口腔护理、专科观察、护理措施及效果等内容,强调按护理等级巡视患者,并规定各种患者记录时间的最低频次,以便发生医疗纠纷时能满足举证要求。

2.3将整体护理理念融入分级护理中刘义兰[3]认为随着整体护理理念的引入,护理分级制度已经相对落后而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因而应退出历史的舞台。但分级护理与整体护理并不矛盾或对立,张绍兰[4]认为“护理记录”与整体护理病历内容一致,不管书写整体护理病历还是“护理记录”,都必须在现代护理观指导下完成。护理人员应充分理解整体护理的精髓,在分级护理中融入整体护理的理念,用科学的护理方法对患者实施全面、整体的护理,满足患者身心两方面的需求,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意识。

2.4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护理人员应适应新形势下对医疗护理的要求,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提高观察和判断能力,善于从患者的主诉和体征中捕捉到病情发展的趋势,及时发现隐匿的危险信号,明确疾病的观察重点。应对护理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使护理记录满足客观性、真实性、正确性、及时性的要求,适时记录疾病转归征性的指标和心理活动,为患者提供科学、合理、正确的护理。

2.5重视护理记录书写的法律属性护理管理者应严格质控管理,层层把关,重视环节质量的检查,并将检点放在护士能否及时、准确地观察病情,护理措施是否科学、合理、正确、具有针对性,护理效果评价是否客观等质量内涵上。可以以个案形式,分析护理记录中存在的缺陷和潜在的法律问题,教育护士从法律角度审视护理记录的重要性,减少纠纷隐患。

[参考文献]

[1]刘贵真,吴瑜.如何确定分级护理级别的讨论与设想[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5,2(1):37.

[2]霍丽杰.分级护理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护理杂志,2003,20(1):77-78.

分级护理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直接护理时间;分级护理;自理能力

所谓分级护理,是指根据病人病情的轻、重、缓、急及病人的自理能力的评估,给予不同级别的护理。我国的分级护理制度由护理前辈张开秀、黎秀芳1954年提出,并一直沿用至今,共分四个级别:

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三级护理。护理时间分为直接护理时间和间接护理时问,直接护理即为任何需要直接与病人接触或需病人在场方能进行的操作。蔡虻等指出:直接护理时间与自理能力负相关,与疾病严重度呈正相关。本研究试从直接护理时间和分级护理以及病人自理能力的关系出发,进一步探寻三者之间的关系。

一、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2008年5~8月在广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的普通成年病人,包括神经外科、肝胆外科、神经内科、呼吸内科、放疗科五个病区共138例病人,不包括加强护理病房的病人;其中手术科室2个共57侧,菲手术科室3个共8l例。

1.2研究工具

1.2.1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该量表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研究最多的一种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量表。信度为0.89~0.95。包括大便控制、小便控制、修饰、如厕、进食、转移、步行、穿衣、上楼梯、洗澡等10项内容,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独立性越强,依赖性越小。总分60“-100分为ADL一级,生活基本自理;60”--41分为ADL二级,生活需要帮助;40分以下为ADL三级,生活需要很大帮助,不能自理。

1.2.2自行设计《直接护理项目和时间观测表》

根据马斯洛的人的基本需要理论,将病人的基本护理需求分为生命体征、饮食与排泄、清洁、话动、给药等共10项内容。将这10项基本护理需求所涉及的直接护理操作项目一一列出,设计出直接护理项目表,并由临床护理专家进行评价修改。

1.3方法

1.3.1观察员和责任护士的选拔与分工

观察员10名,负责观察、记录护士为病人提供直接护理所需的时间。选拔毕业实习近1年的护士学生,经培训和考核,熟悉并理解“直接护理项目和时间观测表”的全部内容,并在培训中能够准确观察记录者为观察员。责任护士5名,均为工作五年以上,护师以上职称的主管护士,能够理解并熟练地运用Barthel指数量表评定病人的ADL水平,熟悉研究设计和方法,负责对观察员的培训考核,评定病人的ADL以及观察测算工作中质量监督和指导。

1.3.2观察和测量方法

病人入院后,医生开分级护理医嘱,责任护士对病人进行ADL评分。病人住院后2~3d记录病人的护理级别,测量24h内的直接护理时间,同时测定病人的直接护理项目与频次。观察员用秒表计时并记录护理时间,计时从护士进入病室开始与病人交流时起,到完成直接护理操作离开病人时止嘲。每个观察员固定观察并记录1例病人24h内的直接护理时间。

1.4统计方法

所得的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包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为t检验和x2检验。

二、讨论

2.1ADL分值与直接护理时间呈负相关关系

ADL得分越少,直接护理时间越多,这符合临床的实际,自理能力越差的病人,所需的护理量越多。

2.2护理级别与直接护理时间关系不确切按照

分级护理的定义,由医生决定的分级护理级别应反映病人的病情和自理能力。病情越重和自理能力越差的病人,得到的直接护理时间也会越多。可知,外科病人不同的护理级别之间直接护理时间有差异,而内科各级护理之间无差异。内外科之间同一护理级别直接护理时间对比,一级和三级护理均无差异。这与周素鲜的研究结果不一致。究其原因,一部分是因为医师对分级护理的知识了解不够,据王淑琴等研究显示:医师对分级护理依据(病情依据)完全了解者为20.63%,部分了解者为79.37%;对各护理等级的具体要求了解者为12.70%,部分了解者为86.51%。另一个原因可能与住院病人较多,而护士又严重短缺,护士忙于完成治疗,无法满足病人个性化的需求。同时本研究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现行的分级护理并没有体现病人的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不同护理级别之间的直接护理时间差异无显著意义。

2.3ADL值与分级护理级别呈正相关

相关性分析表明,ADL分值越高,护理级别越高。这表明ADL不但表明病人的自理能力,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病情的轻重。因此可建议根据病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来分级计算护理工作量。

分级护理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目的:通过对手术室护士进行“一站式”的分层培训与考核,提高手术室护士的核心能力,达到手术室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方法:将手术室护士培训划分为初级手术室护士、中级手术室护士、高级手术室护士和手术室专科护士4个层次,对123名手术室护士进行这4个层次“一站式“的分层培训和考核,比较培训前后的各项指标。结果:实施“一站式”分层培训和考核后,手术室护理质量、护士及医师满意度、护士考核成绩和论文投稿率均有明显提高。结论:一站式的分层培训,可帮助手术室护士提高业务水平和学习积极性,明确自己的职业规划,使护士长能科学地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保障手术室安全运作,有利于手术室人才建设。

关键词 一站式分层培训;手术室;护士;分层考核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4.033

专科护士培养是提高护理专业水平和贯彻中国护理事业发展纲要2005~2010的重要策略和方向[1]。随着医疗诊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外科手术医师专科化的深化,对于手术室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我国各个层面都在开展专科护士培训,手术室由于其工作性质的特殊,护士的培训时间漫长,工作5年的手术室护士只能掌握手术室基础理论和技能,这一现状与外科手术专科化是不相匹配的。随着近年来的医疗机构飞速发展,手术室护理人员年轻化,年轻护士的培养是手术室面临的新问题。根据我院手术室的情况,2010年1月~2012年12月对手术室护士培训采取了“一站式”的分层培训和考核,取得了一定效果,现将方法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手术室护士123名,男11名,女112名。年龄20~55岁,平均(33.1±0.5)岁。职称:护士42名,护师43名,主管护师30名,副主任护师8名。文化程度:中专28名,大专46名,本科46名,硕士3名。其中2010年1月~2012年12月手术室新进护士30名。获得手术室专科护士证书5名。

2方法

2.1不同层级的人员划分将手术室123名护士根据职称、学历、工作能力分为初级手术室护士、中级手术室护士、高级手术室护士和手术室专科护士4个层次。

2.2师资队伍的建立

2.2.1专职教学老师每年采取选拔的方式由核心小组推选出1名手术室专职老师,负责手术室人员的建档、授课、考试等各项工作。

2.2.2理论授课老师要求具有丰富的手术室理论、操作技能和临床、教学技能,由主管护师以上职称的护士担任。一般由总护士长、护士长和专科护士组成。

2.2.3技能操作老师由手术室专职操作老师担任,要求形象气质佳、沟通能力强、操作娴熟,并在护理部操作队经过培训方可担任。

2.3一站式分层培训和考核一览表(表1)

2.3.1初级手术室护士针对初级手术室护士,应该注重于手术室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培训和考核。对于考试不合格者,延长培训时间或转岗。

2.3.2工作5年内的手术室护士针对低年资护士应着重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和专科护理技能的提高。每轮转一个专科完毕进行专科理论知识的考核,在我院手术室自行编写的专科理论培训习题集[3]中抽取考题进行考试,同时由专科组长根据手术配合考评表进行打分作为操作技能成绩,成绩在80分以上的才能轮转下一个专科。对于成绩不合格的护士,则相应的延长专科培训时间。

2.3.3中级手术室护士中级手术室护士是经过一轮完整专科培训的护士,必须对手术室专业有全面的认识,需要进行更深层的专业强化训练、手术和新技术的相关配合等。每轮转一个专科完毕进行书面考核和讲课考核,其中讲课考核为将所在专科手术前沿知识和护理配合以多媒体课件的方式进行讲解,由专科组长和手术室专科护士进行评点给出成绩。对于不合格的护士给予处罚或降级处理。

2.3.4高级专科护士对于高级专科护士基本采取固定的专科配合,同时承担专科组长的工作。培训的重点在于专科管理与应急能力。从科研、论文和本专科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等方面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者给予处罚或降级处理。

2.3.5手术室专科护士对于手术室专科护士提供外出培训和学习的机会;其次,在专业水平上不断的进行自学。考核不合格者给予处罚或降级处理。

2.4评价方法

2.4.1手术医师、护士对培训的满意度采取自行设计的问卷由专职教学老师调查分层培训前后手术医师和护士的满意度。培训前于2009年12月发放护士问卷123份,随机对手术医师发放问卷123份;培训后于2013年1月发放护士问卷123份,随机对手术医师发放问卷123份,均有效回收。

2.4.2统计培训前后护士数。

2.4.3对比培训前后护士考核成绩综合理论成绩及英语由护理部统一出题进行笔试考核,其余由科室核心小组进行考核。成绩计算方法:总分100分,其中护理部综合考核20分,专业英语5分,手术室理论考核20分,手术室专业操作20分,医德医风5分,手术室授课考核5分,继续教育学分25分。总成绩<80分为不及格,80~84为一般,85~89分为良好,90~100分为优秀。将每年的总成绩纳入年终考核和绩效考核。

2.5统计学处理采用PEMS 3.1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配对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3结果

3.1分层次培训前后手术医师对护士满意度比较(表2)

4讨论

手术室是外科患者诊断和治疗的场所,职业风险高、专科性强。专科护士培训是手术室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专科培训非常有必要[4]。手术室护士专业培训在我国现阶段都是在入职后进行,手术室护士缺乏系统的护理知识培训。

“一站式”分层培训依据手术室护士不同的年龄、学历、职称、技术水平等指标进行层级对应,将手术室的培训变得连续、系统和规范,转变了以前手术室传统的统一培训方式,更是充分调动手术室护士学习的积极性,使手术室护士能根据自身的水平由浅入深进行相应的理论和技能学习,不断强化专科技能水平。表4显示,培训后护士考核成绩优于培训前,“一站式”培训达到了提高培训效果的目的。

在职护理教育能明显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而及时对护士进行考试考评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一站式”分层培训和考核方式的多样化,如讲课、科研论文的数量等,能在考核中发现和培养人才。而将分层考核的成绩纳入绩效考核的内容,帮助手术室护士克服惰性思想,提高了护士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分层考核使得护士长能够在第一时间内了解手术室护士培训后所处的阶段,帮助手术室护士长能更好地进行人力资源的管理,做到人尽其能,更好地保障手术的安全。

我科5年来的这种“一站式”的培训和考核方便了对手术室人力资源的管理,保障了手术护理的安全,但培训是一个动态和持续的过程,需要在今后不断地进行总结和完善。我们将在今后的培训中充分考虑到不同护士的性格特征、培训需求等其他因素,建立和完善适合手术室分层培训的模式。

参考文献

[1]肖江琴,李萍.新疆地区ICU专科护士状况及培训需求的调查[J].护理学杂志,2009,24(2):62-64.

[2]李秋,温小红,李权辉,等.手术室低年资护士层级式核心能力培训的实施[J].护理学杂志,2010,25(12):56-58.

[3]高兴莲,田莳主编.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与考核[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527.

[4]高兴莲,田莳,胡娟娟.湖北省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需求的调查[J].护理学杂志,2011,26(14):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