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清明节怎么来的故事

清明节怎么来的故事

清明节怎么来的故事

清明节怎么来的故事范文第1篇

一、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说话兴趣,能用普通话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2.通过观察,弄清图意,初步进行合理想象,为图画续上一个结尾,编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3.初步学会有礼貌地待人接物,掌握基本的自我保护方法。

二、教学重点

1.通过观察,弄清图意,初步进行合理想象,为图画续上一个结尾,编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2.正确使用简单的标点符号。

三、教学难点

1.通过观察,弄清图意,初步进行合理想象,为图画续上一个结尾,编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2.正确使用简单的标点符号。

四、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1)观察图画。上节课,我们一起观察了这三幅图(出示三幅组图)。谁来告诉老师这三幅图讲了一件什么事?

(2)自由发言。学生发言时教师适当指导说话并评价。

(3)出示下水文。同学们能把图画的意思说清楚,非常棒!老师也动手把图画意思写了下来,请看(课件出示)。全班齐读。

(星期天,爸爸、妈妈去加班了,小明独自一人在家里做作业。突然,叮咚叮咚,门铃响了。他心里想:按门铃的会是谁呢?小明连忙走到门边,大声地问:“谁呀?”叔叔回答:“我是你爸爸的朋友。” )

2.续编故事

小明听完后,他会怎么做呢?请看第四幅图。

(1)出示第四幅图。

①你看到了什么?预设:我看到小明站在凳子上,通过门上的猫眼往外看着什么。

②他看到了什么?看到一个陌生的叔叔/看到认识的人。

③小明在想什么呢?指名读画面上的问题:我(他)该怎么办呢?(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你们说他看到陌生的叔叔该怎么办,如果看到的这个人是他认识的又该怎么办呀?这节课我们的任务就是帮小明想想办法。

(2)小组讨论。下面我们就通过讨论的方式来帮小明想想办法。把小明会怎么做,边做边会想些什么,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讨论要求:别人说的时候注意认真听,重点把小明会怎么做、怎么想说清楚。

(3)指名交流。预设:小明认识这位叔叔,去给叔叔开门/小明不认识这位叔叔,不给这位叔叔开门(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适当调整教学顺序)。

(不开)为什么不开,能说说理由吗?你觉得他会怎么保护自己呢?

问陌生叔叔跟爸爸有关的信息(名字、电话号码)、给爸爸打电话、跟他说爸爸已经在楼下快回来了……

(板书 不认识 不开门 自我保护)

对不认识的人不能开门,那如果小明认识这位叔叔,他会开门吗?(会)为什么要开门呢?

(板书 认识 开门 礼貌待客)

对认识的叔叔,小明开了门,会怎样接待他呢?

倒水给叔叔喝、端水果给叔叔吃、跟叔叔聊天……

同学们表现真好,想得真周到,既有礼貌又学会保护自己。小明听了这些建议,肯定很高兴。

3.习作指导

(1)你们能说得这么好,老师相信,你们还能写得更好。下面我们就动手写写吧!在写之前,我们要先明白写什么、怎么写。请看老师给你们的写作提示(课件出示写作提示。师简要讲解,学生齐读)。

写作提示:

①根据练习卡中给定的内容,把小明接下来会怎么做、怎么想写清楚。

②可以写认识这位叔叔小明会怎么办,也可以写不认识这位叔叔小明会怎么办。

③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学生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4.习作评改

(1)谁愿意来跟大家分享自己的作品?(作品展示,开门、不开门各一份。)

(2)其他同学认真听。待会你要夸夸他或给他提提建议。能做到吗?

评价预设:①你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写出这么多内容,非常棒。就说明你用了最好的学习方法,那就是上课专心。②×××,通过你的作品展示,老师看到了你的进步。继续努力,好吗?③你写的语句通顺,办法也好。在生活中肯定是个让家长、老师放心的孩子。

5.总结课堂。这节课我们的收获真大。既学会有礼貌地接待客人又学会了自我保护,更重要的是还能给别人出主意。老师也希望,你们在以后的日子里能保护好自己,做个懂事的孩子,让家人放心、让老师放心,好吗?

五、板书设计

他该怎么办?

清明节怎么来的故事范文第2篇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理清故事的发展脉络。

3、从故事中体会“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的深刻含义,明白“与人交往要和善友好”道理。

4、教学重点:通过几次情节的对比来理清故事发展脉络。

5、教学难点:明白故事带来的深刻道理并运用到生活实际。

6、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情境创设法。

7、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故事导入:请同学上台讲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

8、导入语:同学们之前都看过哪些童话故事?谁上台给咱们讲讲《皇帝的新装》这个故事,你们从中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今天学习新的童话故事《巨人的花园》,看看学完之后你又有怎样的启示。

9、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默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疏通文意)

10、读准字音,认识生字。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疏通文意:文中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同学简单复述。抓住重点,体会情感

11、请两名同学,一个扮演旁白,一个扮演巨人,进行分角色朗读课文,并在读完之后,给予及时的朗读指导。

12、接下来请同学们4人为一小组,按照以下3个问题进行5分钟的讨论,也可以列提纲的方式进行讨论:

13、巨人几次斥责孩子们?

14、每一次孩子们又都是怎样反应的?

15、每一次都发生了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

16、最后结局怎样?

17、巨人最终明白了什么样的道理?

18、在讲的过程中,锻炼同学们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例如:理解“洋溢,喧闹,冷酷”等词语的意思。

19、请同学们齐读巨人明白的第9自然段,并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深刻含义。

20、拓展延伸,情感升华,把“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这句话让学生进行换句表达,增强表达能力的同时能够让这个道理深入孩子们的心里,并指导自己以后的生活。

21、总结全文,回顾知识,请同学上台当小老师,总结本节课后所学习的内容,可以从字词、情感等方面来谈谈。

清明节怎么来的故事范文第3篇

笔者在鼓励学生多读古典诗词的基础上,自己也刻苦自学,吟咏揣摩,涵泳体会,参详名家诗解,明确了做古典诗词欣赏题的程序:已知条件(题干、标题、作者、文本和注释)读诗情感的聚焦点抓关键词复原故事看题做题。在这七个环节中,“情感的聚焦点”“抓关键词”“复原故事”尤为关键,三者相辅相成,联系紧密,其中“复原故事”最为重要。“复原故事”这个环节牵涉到诗词内容的理解与把握,与答题和答案息息相关。因为,学生在答思想内容情感之类的赏析题时,往往答案偏颇,漏掉许多关键内容,得分就不理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笔者阅读了许多高考诗词欣赏真题及其答案,认真欣赏许多古典诗词,就有了一个令人惊喜的发现:作为考试材料的诗词曲均为短章,写景抒情也好,托物言志也罢,诗词内容都蕴含着“故事”,或曰“叙事因子”,把情节补充完整,就构成了一个短短的“故事”,如果我们把这个“故事”叙述出来,使之“复原”,就做到了诗词内容的完美呈现。

竹里馆・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虽然我是独坐在竹林里,可是我可以弹琴,我还可以大声地长啸。我在茂密的丛林之中,没有一个人知道我是孤独的,可是没有关系啊,天上的月亮照到我,我有一种跟明月相印证的、空明的、自得的乐趣。

浣溪沙 ・王国维

山寺微茫背夕曛,

鸟飞不到半山昏。

上方孤罄定行云。

试上高峰窥皓月,

偶开天眼觑红尘,

可怜身是眼中人。

山上有一个寺庙,在微茫遥远的地方看不清楚。太阳已经沉下去了,但还有一点光影在那里。这座寺庙不是对着斜晖,而是背对着斜晖。它那么高,那么微茫,看都看不清楚,连鸟都飞不到那里,而且半山的天色已经昏暗了。你虽然看不见,也飞不上去,可是你却能听到在那上边的寺庙里有孤罄的声音传来。孤馨的声音非常美妙,使得天上飘行的云都停在那里不肯离开。上方那个高远的寺庙你看不清楚,也不能到达,可是有一个孤独的击罄声使你动心,吸引着你。所以当你努力想爬到那寺庙所在的高高的山峰上,看一看天上的明月的时候,你偶然睁开了眼睛看见了红尘间的人世;可悲哀的是,你其实就是你所看见的下面蠕蠕蠢蠢的红尘中的人。

上述一诗一词是叶嘉莹先生的解说,其实就是极佳的“复原故事”。再看相关高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溪亭・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艺术效果。(4分 )(2007年广东卷)

参考答案:诗人于清秋日暮在溪亭散心。月上高树,酒已半醒,周围一片冷清幽寂,诗人独自在落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穿”字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孤独、徘徊的情绪。诗人又坐林中百无聊赖地“数”起流萤。“数”字传神地描绘出诗人苦闷无聊的心境。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葛溪驿・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

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

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

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

正抱疏桐叶半黄。

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赏析。(2007年四川卷)

参考答案:作者通过写鸣蝉、疏桐半黄的叶子感慨时光飞逝,自己却没有把握好时光的惆怅之情,全诗描写出缺月朦胧地高挂在天空上,灯火照亮秋床,做梦时不知道山河的雄壮,坐时感叹时光飞逝,起时看天地变化,鸣叫的蝉扰乱行人的耳朵,表现出了作者想要报国却不得的心情。

我们且不谈学生答案的无序性和无逻辑性,对内容的把握就似是而非。

那么怎样才能搞好“复原故事”?关键还在于“抓关键词”,尤其是抓住诗词中的名词,亦即意象,其次抓动词、形容词及虚词,把这些词语所蕴含的意义连缀起来,把诗词散文化,补足省略掉的枝节部分,那么答这类题目就会得心应手,不会因为答案的不完整而扣分。

清明节怎么来的故事范文第4篇

一个合格的安全员首先在自己的心目中建立一个框架,知道每天干什么工作,为什么去干这些工作……..,比如检查灭火器,检查那些内容,怎样才算合格的,为什么去检查灭火器;比如做一个危险因素辨识、安全隐患辨识,应该知道怎么做,那些才是危险因素、安全隐患,为什么去辨识这些东西。这需要我们从一个宏观的角度去建立一个框架。

横向就是,首先知道你所在的工厂有那些危险物质、危险物质的危险因素是什么,危险物质在工艺过程当中可能会可能会有什么安全隐患,进而会产生什么事故,把所有可能产生的事故都一一列举出来包括火灾、爆炸、中毒、高处坠落、机械伤害等所有的事故。然后在根据故障树和事故树的原理,逆向找出造成这些事故的原因是什么,这里面包括主干原因和枝节原因,我们平时在工作当中,首先把主干原因检查并排除,然后顺着事故树原理在检查造成事故的枝节并排除。

纵向就是安全分为职业安全和工艺安全。我们安全员平时比较注重检查职业安全,也是比较好查的好掌握的,对工艺安全基本不涉及,工艺安全的侧重的就是工艺系统和设施本身,而安全员对工艺知之甚少,无法检查工艺安全隐患,所以我们在加强劳保用品穿戴、劳动纪律、操作人员操作等职业安全的同时,必须熟悉掌握本工厂的工艺,知道工艺过程当中的安全员隐患和可能发生的事故,安全员要从设施、管道出现的跑冒滴漏等小问题就能根据事故树的原理推算出整个工艺过程当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继而推算出可能发生的事故,而不是简单的如易燃物料泄露遇到明火能产生火灾这么简单的事故的推算。

如果一个安全员能够从横向和纵向熟练掌握本厂的安全,在心中有一个清晰框架,知道每天应该干什么,为什么这么干。

清明节怎么来的故事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教例;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实录

中图分类号:G6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6-0-01

可以说,教学案例就是关于某个具体教学情景的故事,既有故事发生背景,又有故事发展情节。在叙述这个故事的同时,常常还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点评。所以,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真实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

一、教学案例的特点

(一)案例与论文的区别。从文体和表述方式上看,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案例则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也就是说,案例是讲一个故事,是通过故事说明道理。

从写作的思路和思维方式来看,论文写作一般是一种演绎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抽象到具体;案例写作是一种归纳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

(二)案例与教案、教学设计的区别。教案和教学设计都是事先设想的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学措施的简要说明;教学案例则是对已经发生的教学过程的反映。一个写在教之前,一个写在教之后;一个是预期达到什么目标,一个是结果达到什么水平。教学设计不宜于交流,教学案例适宜于交流。

(三)案例与教学实录的区别。案例与教学实录的体例比较接近,它们都是对教学情景的描述,但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而案例则是有所选择的,教学案例是根据目的和功能选择内容,并且必须有作者的反思(价值判断或理性思考)。

二、数学案例的结构要素

从文章结构上看,数学案例一般包含以下几个基本的元素。

(一)背景。案例需要向读者交代故事发生的有关情况: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如介绍一堂课,就有必要说明这堂课是在什么背景情况下上的,是一所重点学校还是普通学校,是一个重点班级还是普通班级,是有经验的优秀教师还是年青的新教师执教,是经过准备的“公开课”还是平时的“家常课”,等等。背景介绍并不需要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或条件。

(二)主题。案例要有一个主题:写案例首先要考虑我这个案例想反映什么问题,例如是想说明怎样转变学困生,还是强调怎样启发思维,或者是介绍如何组织小组讨论,或是观察学生的独立学习情况,等等。或者是一个什么样的数学任务解决过程和方法,在课程标准中数学任务认知水平的要求怎么样,在课堂教学中数学任务认知水平的发展怎么样等等。动笔前都要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想法。比如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不同的研究课题、研究小组、研究阶段,会面临不同的问题、情境、经历,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写作时应该从最有收获、最有启发的角度切入,选择并确立主题。

(三)情节。有了主题,写作时就不会有闻必录,而要是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首先需要教师对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外显的和内隐的)活动的清晰感知,然后是有针对性地向读者交代特定的内容,把关键性的细节写清楚。比如介绍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就要把学生怎么从“不会”到“会”的转折过程,要把学习发生发展过程的细节写清楚,要把教师观察到的学生学习行为,学习行为反映的学生思想、情感、态度写清楚,或者把小组合作学习的突出情况写清楚,或者把个别学生独立学习的典型行为写清楚。不能把“任务”布置了一番,把“方法”介绍了一番,说到“任务”的完成过程,说到“掌握”的程度就一笔带过了。

(四)结果。一般来说,教案和教学设计只有设想的措施而没有实施的结果,教学实录通常也只记录教学的过程而不介绍教学的效果;而案例则不仅要说明教学的思路、描述教学的过程,还要交代学生学习的结果,即这种教学措施的即时效果,包括学生的反映和教师的感受等。读者知道了结果,将有助于加深对整个过程的内涵的了解。

(五)反思。对于案例所反映的主题和内容,包括教育教学指导思想、过程、结果,对其利弊得失,作者要有一定的看法和分析。反思是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可以进一步揭示事件的意义和价值。比如同样是一个学困生转化的事例,我们可以从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学习理论等不同的理论角度切入,揭示成功的原因和科学的规律。反思不一定是理论阐述,也可以是就事论事、有感而发,引起人的共鸣,给人以启发。

三、初中数学教学案例主题的选择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案例,可从以下六方面选择主题:

1.体现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

2.体现教师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3.体现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教学的成功经验;

4.体现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方法;

5.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