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白鹅课文

白鹅课文

白鹅课文

白鹅课文范文第1篇

1.读懂诗句的意思,理解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初步启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能正确回答课后的问题,了解鹅几个方面的特点。

3.认识一个新偏旁,绞丝旁。学会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

2.理解诗中词语意思及诗句的意思。

教具准备图,生字卡片,小黑板,田字格黑板。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读懂诗句意思,理解词语在诗中的意思,初步启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能正确回答课后的问题,了解鹅几个方面的特点。,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三)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及其中词语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简介古诗及本首诗。

1.今天我们学的课文是一首古诗。古诗歌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我国最早的古诗写于三千多年以前。今天学的这首古诗是在一千三百多年以前,一位叫骆宾王的人,在7岁的时候,有一天,他去池边戏水,有人指着池中的鹅让他作诗,他出口作出了这首诗。因此人们夸赞他是“神童”。

2.古诗是用文言词语写的,和我们现在的白话文用词不一样,写法也有一定的规定。我们今天来学这首古诗,板书:鹅。

(二)看拼音读课文,记住生字音。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读准字音。

2.出示卡片,读准音,扫清读文障碍。

q&

xi4ng

f*

zh2ng

b#

3.自读课文,检查生字读音。

鹅毛红清

(三)读懂课文,理解古诗及句中词语的意思。

1.读第1句。告诉学生前面两行是第1句。

(1)读第1句,注意逗号停顿。

这—行为什么连续写了三个“鹅”字?(小作者看到鹅在水中游,非常喜爱它,连续地说出三个“鹅”字来)

读出小作者对鹅的喜爱。(练读)

(2)读第二行,说你们看见过鹅叫时的样子吗?鹅叫的时候脖子是什么样子的,我们读读诗句,看看小作者是怎样用5个字就写出来的。(读第二行)

①理解词语意思。师述:“项”在这里指的是脖子。看看图,说说“曲”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曲是弯的意思)“曲项”呢?(弯着脖子)“歌”是什么意思?(把鹅叫形容在唱歌)

②理解诗句意思,问:鹅叫的时候,喜欢怎样?(仰着头叫)问:鹅叫的时候,脖子是什么样的?(弯着脖子)问:鹅叫的时候是弯着脖子,仰着头,高声地叫。我们看看小作者是怎样写出鹅叫时的样子的。读第二行诗句。

曲项/向天歌。

2.读第2句。想想这两行是讲鹅在哪方面的特点。

(1)读第一行,看图。同桌讨论,“白毛”指的是什么?“浮绿水”中的“浮”什么意思?“绿水”是指什么说的?(①“白毛”指鹅的雪白的羽毛。②浮是在水面漂浮。③“绿水”指清澈、碧绿的池水。想想大白鹅漂浮在绿水上美丽的样子,读读诗句)

(2)讲讲“白毛浮绿水”的意思。(鹅的羽毛洁白,它浮在绿水上面,多美啊)

(3)读第二行,看图,自己说说:“红掌”指什么说的?“拨”在诗句中当什么讲?(①红掌是说鹅的脚掌是红色的。②“拨”在诗句中是划动的意思)

讲一讲鹅是怎样游水的?(红色的脚掌轻轻地划动着清澈、碧绿的池水)

(3)读第2句诗句。讲讲诗句的意思。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读这两行诗句时,要进行想象,体会出这首诗怎样写得有声有色。(结合插图)

可以这样想:鹅一身羽毛洁白,浮在绿水上面,水清澈得可以看见鹅的红红的脚掌正在轻轻地拨着水。这羽毛的白色,池水的绿色,脚掌的红色,白、绿、红三种颜色相互映衬,多么美丽。

这首诗写得有声(向天歌),有色(白毛、绿水、红掌)。

3.观察任何事物都要有一定顺序,写的时候也要按顺序写。

这首古诗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呢?先是指点着鹅说,接着又说鹅的脖子弯曲着朝天叫的样子,然后说鹅的全身洁白的羽毛,最后说鹅的红色的脚掌拨水的样子。

4.要学会读古诗。

要边读边想鹅的可爱,看课文插图,展开合理想象,想象诗句构成的美丽的图画。朗读全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1)指名读(4~5人),读后评议。

(2)自己讲讲这首古诗的意思(同桌互说),指名说。

(四)小结。师述:这首诗前两行写出鹅叫时的样子,后两行讲了鹅在游水时美丽的外形和轻盈的游水动作。我们一起读出鹅在水中浮游时的欢快情景。(全班齐读)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认识一个新偏旁,绞丝旁。学会4个生字。

(二)能在田字格里规范地书写生字。

(三)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生字卡片:鹅毛红清

(二)学会4个生字。

1.鹅。6,读准音。

(1)识记字形。自学按什么方法记。(按部件组合法记,左右结构,左边“我”字,右边鸟字旁)避免学生把左右记混,可以谜语形式出现:“我的鸟”打个字,是什么字?

(2)理解词义:鹅是人们饲养的一种家禽,比鸭子大,脖子长,脚上有蹼,能游水。雄的头部有黄色突起。

2.毛,m2o,拼读音节,读词语:白毛。

(1)识记字形。指名说。(用数笔画方法记字形:m2o毛,第一笔平撇“”,第二笔横“”,第三笔长横“”,第四笔竖弯钩“毛”。一共4笔)

(2)口头组词语,加深理解字义。

羽毛毛皮毛衣毛毛雨毛驴

3.红,h$ng,拼读音节,读词语:红掌。

(1)认识新偏旁,纟:绞丝旁。笔顺是:撇折(),撇折(),提(纟),一共3笔。

(2)识记字形。你用什么方法记住“红”字:自己说说,指名回答(h$nag红,用部件组合法记左右结构,左边绞丝旁,右边“工”字,红掌的“红”)

4.清,q9ng,拼读音节,读词语:清波。

(1)识记字形。自己练习说方法。指名说(q9ng清,用部件组合法记,左右结构,左边三点水,右边“青”字,清波的清)

(2)口头组词语,加深对词义的理解。

清波清水清洁清静清新分清

(三)指导书写。

1.鹅。

(1)整置:左右相等。

(2)部件位置:“我”字中的横、斜钩、撇、点四笔压竖中线,横起笔压横中线,写斜横,“鸟”字最后一画横从竖中线起笔。

(3)教师带写,学生仿写字头。

(4)学生独立看田字格字帖写。

2.毛。

(1)整置:上紧下松。

(2)笔画位置:第一笔横撇在上半格中间。第二笔横,起笔压横中线向右上写斜横。第三笔大横,从左下格起笔,写斜横到横中线。第四笔竖弯钩,压竖中线到下半格中间写弯,过右下格中点右边写钩。

(3)教师带写,毛字很易写歪,因此要一笔一笔带好,学生仿写字头。

(4)看田字格范字独立书写。

3.红。

(1)整置:左窄右宽。

(2)部件、笔画位置:纹丝旁第一笔撇折从上半格中间,竖中线左边三分之一起笔,折到横中线。第三笔撇折靠近竖中线,斜对第一笔起笔,撇的长短与第一笔相同写折,第三笔提,对齐第一笔折起笔与第二笔折平行上提,与折对齐收笔。右边“工”字,第一笔横,在横中线上面一点压竖中线起笔,第三笔大横,占下半格中间,从左下格纹丝旁第三笔提下起笔,平写横,到离右边线三分之一处收笔。

(3)教师带写,学生仿写字头。

(4)学生独立写。

4.清。

(1)整置:左窄右宽。

(2)部件、笔画位置:三点水三个笔画是弧形,(略)“清”写法同独体字“青”(略)(3)(4)略。

(四)指导背诵课文。用问答式练习背诵。

1.小作者指着鹅说什么?鹅是怎样叫的?(背第1句)

2.鹅的羽毛什么颜色,它浮在什么颜色的水面上?(背第三行)

3.鹅的脚掌什么颜色?它怎样在水上游动?(背第四行),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五)巩固练习。

1.背诵全诗。

2.读词语。

红日红星红灯红花火红

清水青草鸟毛白鹅毛竹

3.填空。

白鹅课文范文第2篇

师:同学们看图片,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的插图。看这个鹅字,这种写法是以前的人用的,现在已经废止了,同学们举起手指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白鹅。

师:画面中的白鹅是这样的,那么作者笔下的白鹅是什么样的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请同学们大声地自由的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老师想听到大家琅琅的读书声好吗?开始吧!

二、 检查词语

师:课文读好了吗?那么课文中的这些词语能读准吗?自己读读。(开火车朗读,有错的纠正)

生:读屏幕上出现的词语(头颈 倘若 脾气 供养不周 一丝不苟 引吭大叫 狂吠 厉声呵斥 厉声叫嚣 厉声叫骂 )老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能不能读好?(生读词语)

师:还不错。再看这组句子(第二屏),看这些描红的词语有什么特点?

生:这些词语都是描写鹅的叫声的词语。

师:没错,这些词语都是描写鹅的叫声的,但是它们之间还是有细微的差别的。老师来说词语的意思,大家看看这是哪个词语的意思呢?

师:用严厉的声音大声地骂人,这是什么词语的意思?

生:厉声叫骂。

师:用严厉的声音大声地斥责,这是――

生:厉声呵斥。

师:用严厉的声音大喊大叫――

生:厉声叫嚣。

【 评析】此环节检查初读文本情况,了解学情。通过对重点词语的检查,相机帮助学生正音、指导学生读准词语,理解词意,引导学生关注 “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厉声叫骂”三个词语,为引出白鹅高傲的特点做预设。

师:理解了词语的意思,我们再回到句子中去读一读,读出你的体会。

生: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不亚于狗的狂吠。

生:鹅老爷偶然早归,伸颈去咬狗,并且厉声叫骂,狗立刻逃往篱边,蹲着静候……

师:放到这些句子中,你还能用准这些词吗?(屏幕出示学习单)大家打开学习单,读一读句子,填写一下这几个词语。这个“厉”字是本课既要认也要写的字,书写的时候注意,这个“厂字框”是半包围的字,横短撇展成梯形,里边是一个“万”字。(生尝试填写)

听,鹅又在叫了,仿佛是在(1)人们供养不周。

(2)瞧,院里来了陌生人,白鹅(),比狗还要厉害。

(3)看,狗在偷吃鹅老爷的饭了,鹅老爷伸长颈子,()着,将它赶跑。

师:词语理解了,再读这三句话,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白鹅呢?

生:我看到了一只特别霸道的鹅。

生:我看到了一只凶巴巴的鹅。

师:这个词用得很准确,老师把它写到黑板上。(板书:凶)

【评析】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将词语转化为声音,体会动物的有趣、可爱。此环节的词语填写及朗读的过程,不仅融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激活了学生的情感,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

三、 默读课文,领会要旨

师:不但我们有这样的感受,丰子恺先生也有相似的感受,默读课文,仔细想一想课文集中体现了白鹅的什么特点?你从哪句话读到的?

生: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师:课文中哪些段落体现了白鹅的高傲呢?

生:第1自然段体现出来了。

生:第3自然段也有。

师:还有吗?

生:第4、5自然段都能体现出来。

师:像这样统领全篇的句子就是这篇文章的――

生:中心句。

师:刚才我们就是采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找到了文章的中心句,这是一种很重要的读书方法。在以后的阅读中大家也可以尝试运用。

【评析】此环节,以白鹅有什么特点质疑,启发学生对重点句子逐一推敲,教给学生找文中中句的方法,引导学生积累写作方法。

师:刚才,我们已经从鹅的叫声中领略到了鹅的高傲。按照作者的思路,我们再来看看描写鹅的步态这部分。哪位同学愿意读一读呀?

生:“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

师:稍等,见过净角出场吗?净角是京剧中的一类人物,今天就为大家带来了一个片段,你仔细看看净角是怎么走路的?

生:我觉得净角走路摇摇晃晃的。

生:净角走路一步三晃。

师:我们再看看鹅是怎么走路的?(出示鹅走路的文字)你能带着看视频的感受读好这句话吗?(生读)

师:老师和大家合作一次怎么样?我来读鸭子走路的部分,谁来读读鹅走路的部分?我们来看看它们之间的差别。(师生读)

师:感受到差别了吗?那我们换过来我读鹅的句子,谁愿意来读读鸭的句子?(生读)

师:这个家伙简直是――不可一世。大家说对吗?

生:对。

师:这一段还有描写鹅的句子呢,谁再来读读。

生:“它常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也毫不相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

师:同学们瞧瞧这个家伙,多么无理啊!读好这几个关键词就能凸显白鹅的特点来。(重点词变红:傲然毫不相让有时竟)谁愿意再试试?(生读)

师:这次我找两个同学来演一演。

学生表演,师来读。

【评析】此环节以读促悟,以悟示演。学生感受了鸭的步调与鹅的步调的不同,教师侍机而动设计了表演的场景。在反复读,感受文字美的基础上,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演一演,此时学生学习的兴趣高涨,再次走进文本,与文本融为一体。

师:你觉得这只鹅怎样?

生:蛮横。

师:写一个“蛮”字到黑板上。

师:大家看,这样一只凶鹅,蛮鹅,好像是一个反面角色,可是我们却发觉我们并不讨厌它,反而还有点――

生:喜欢它。

师:这是多么有趣啊,作者就是用这种幽默的语言突出白鹅的特点,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的,我们再来好好读一读我们要把这样生动的语言积累下来。大家试试看,能不能背下来。(生背)

【评析】在层层凸显鹅的特点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依据自己的体验、感受与发现,主动与作者对话,进行积累背诵,学生在整堂课丰富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掌握了语言运用的规律,感受了语言文字的魅力,逐步形成学习能力,并在语言实践活动中“习得”。

【总评】 2013年11月,在教育部第五届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上,王越老师执教了《白鹅》一课,30分钟的课堂教学,他凭借坚实的语文功底,娴熟的教学技艺,生动的诠释了有价值的课堂教学。

1. 以“读悟”为主线,课脉清晰。王老师立足于读中理解,悟中实践。课堂上的读有目的、有层次,从初读――读词语――读句子――默读乃至最后的背诵,王老师始终以读挈领全文脉络。第一部分初读是扫清阅读障碍达成读通文本为的目,通过检查描红词语,引导学生关注“厉声呵斥厉声叫嚣 厉声叫骂”三个重点词语,进而启发学生发现白鹅的特点 ,看似三个相似却又不同的词语,经过朗读和感悟,融入学生自己的理解和感情。整堂课学生读得很到位,从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默读提取信息,思考白鹅的特点,进而积累运用,这是一个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的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主动思索,关注文本内容,一次次与文本进行对话,与作者对话,学生收获了阅读方法,并在阅读实践中学习阅读。

2. 以“情境”设铺垫,设计精巧。课上,为了让学生对文本把握的透彻,王老师对“净角”一词的处理是以情境阐述问题方法播放了一段录像片段,恰如其分的引用资源处理得简单大气。另外,文中看似简单描写白鹅特点的语句,被王老师视为贯穿整节课的“眼”,反复诵读带领学生入文,引导学生学习抓特点写作的手法,体会作者的用词准确、生动。

白鹅课文范文第3篇

一、借助生活积累,在唤醒回忆中理解内涵

经验是认识的门径,是理性认识的基础。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已有的认知结构对当前的认知活动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教师在指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时,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中介,可以帮助学生唤醒原有认知结构的思维,唤起学生对原有知识经验的回忆,容易沟通词语与生活经验的联系,与原有经验融合,轻松地推知词语的意思。

比如指导理解“净角”一词。

师:(出示“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净角”是什么意思?

生1:是京剧里的一个行当。

师:你们见过“净角”吗?能具体说说“净角”的样子吗?

生2:我在电视里见过净角,都是由男子扮演,他也叫花脸,脸上的画面很夸张,色彩很浓重。

师:(点点头)你能结合生活体验来理解。还有谁想说说?

生3:我也在电视里看见过“净角”,走路大摇大摆,性格豪放。

生4:(紧接着)而且说话声音很大。

师:(赞许道)你们真棒,你们能联系生活经验来理解词语,你们的发言内容就是对“净角”最好的诠释。白鹅像净角出场的步态,你们喜欢吗?把你们的喜欢之情通过朗读传达出来。

(生齐读句子。)

这里,如果教师直接把“净角”的意思解释给学生听,学生得到的只是抽象的意义,难以有具体的形象。学生虽然知道了这个词语的意思,但不一定能深刻理解它的内涵。教师将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入教学,引导学生通过生活体验,激活已有表象,唤起他们的记忆,使他们对词语进行更深刻的感受和理解,准确把握事物的特征和情态,深蕴在词语的内在含义作用于学生的大脑,激起了学生对词语鲜明的“内在视像”,丰富了词语在学生头脑中的视像,词语丰富的内涵也就被学生形象地理解了,使学生理解文中用“净角”出场形容白鹅步态的从容,在从容中显示出白鹅不可一世的傲慢。

二、联系具体语境,在上勾下联中领悟含义

语言文字组成的语句至少有三重含义:一是字面意义,即词语的本义和通常使用的语法体现出来的意义。二是文体意义,即这个语句运用某种修辞手法体现出来的意义。三是语境意义,即这个词语在特定语言环境之下的特定含义。歌德说过,会读书的人,一只眼睛看纸面的文字,另一眼睛看纸的背后。正确理解词语不但要理解词语的表面意义,而且要理解词语的含义、言外之意。汉语语法的特点是“意合”,极具灵活性。这就决定了要正确理解词语,必须根据特定的上文或下文提供的语义场,勾前联后,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比如“三眼一板”词语教学。

师:认真阅读第五自然段,思考白鹅吃哪几种食物?

(生读后纷纷举手,师指名让生回答。)

生1:鹅吃的是冷饭,它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

师:谁能说说鹅吃饭的顺序?

生2:鹅是先吃一口冷饭,再喝一口水,然后再到别处去吃一口泥和草。

师:鹅吃的东西能少吗?顺序能打乱吗?这种吃饭方法就是文中的哪一个词语?

生:(齐答)三眼一板。

师:“三眼一板”原来的说法是“一板三眼”,原指京剧里的一种板式,文中指什么?

生3:文中指做某种事不打乱顺序,譬如白鹅吃饭,它先吃了一口饭,倘若水放在远处,它一定从容不迫地大踏步走上前去,饮一口水,再大踏步走去吃泥、吃草,吃过泥和草再回来吃饭。文中用“三眼一板”形容鹅吃饭的刻板,不懂得变通。

这样把词语的理解与课文内容的理解紧密地结合起来,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上勾下联,揣摩词语的真正所指,使学生深刻领悟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

三、通过增删调换,在比较揣摩中体会情意

词语理解的过程实际上是大脑对形象加工的过程、描述的过程。一些较为抽象的词语,由于缺乏直观理性的认识,以致理解起来有点难度。有比较才有鉴别,对课文中一些一时难以理解的词语,可以通过比较,反复琢磨,培养语感,达到“意会”。比较通常采取以下两种方法。

1 删词比较

删词比较,就是删去课文的关键词,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在比较中揣摩关键词语运用的精妙,掌握词语表达的意蕴,体会词语表达的情意。例如“好一个高傲的动物”一句中的“高傲”一词的教学。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平常在什么情况下会用到“高傲”这个词?学生领会了“高傲”原指极其骄傲,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用来形容骄傲自满、自高自大的人。接着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去掉这个词,句子有什么不一样?用在这里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感情?通过比较揣摩,学生体会到文中“高傲”一词的深刻内含,把作者明贬实褒白鹅,愿意像堂倌一样伺候白鹅,对白鹅极其喜欢之情几层意思都表现出来。

2 换词比较

换词比较,就是采用调换课文中的词语,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推敲,品味语言,理解词语。比如“因为附近的狗,都知道我们这位鹅老爷的脾气,每逢它吃饭的时候,狗就躲在篱边窥伺”一句中“鹅老爷”一词的教学。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把这句话中的“鹅老爷”换成“白鹅”,再与原句比较有什么不一样?学生通过比较,就会发现用了“鹅老爷”一词明贬实褒,体现了作者对白鹅的亲昵,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白鹅怀着无比喜爱的深情。

白鹅课文范文第4篇

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没有内容,形式就无法存在;没有形式,内容也无从表现。这两者相互依赖、相互制约,我们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引导学生品读文质兼美的文章,激发学生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进行表达甚至是富有个性的创作,就要打破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坚冰,寻求二者统一的途径,即关注文章表达形式,简化内容分析。下面,我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中年级段课堂教学为例,谈谈内容和形式统一的途径。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组文章都是关于动物的,我们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只需要定位在让学生了解相关的动物形象上就可以了,如鹅在作者笔下是一种高傲的动物,大猫的性格很古怪、小猫的性格很可爱。我们要把重点放在对于同一形象的不同表达形式上,或者同一形式的不同内容表达上。

例如,同样是描写鹅的文章,丰子恺的《白鹅》和叶・诺索夫的《白公鹅》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表达形式。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发现同一题材的不同表达方法并指导学生在学习中试着运用。教师对《白鹅》一课可以进行“小动物素描”的设计:

课文用准确的词语和生动的事例写出了鹅的高傲。你喜欢的小动物有什么特点呢?完成“快乐写话卡”。

第一组:好一只骄傲的大白鹅!

好一只 的小乌龟!

好一只 的 !

第二组:以小乌龟为例

爬得慢

小乌龟 慢吞吞 游得慢

吃食慢

小乌龟 慢吞吞的脾气,不仅 慢, 慢,连 也慢吞吞的。

第三组:

鹅老爷偶然早归,伸颈去咬狗,并且厉声叫骂。

龟爷爷 ,我的胡子都快要急白了。

猴小弟爬上假山, 。

狗先生耐不住寂寞,又 。

这样的比较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的表达形式有何不同、为什么不同以及分别有怎样的好处,经过提炼和加工进行吸收,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提高运用的能力。

所谓“同声相合,群而不党”,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同一主题文章下不同表达形式的区别,淡化或简化内容的分析。

搞清“说什么”为的是学会“怎么说”,语文课堂要突出对学生应用能力的指导。但我们的语文课堂一般是“教教材和教课文”,很少“用教材教和用课文学语言、用语言”。如在《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课的教学中,有的教师设计了这样的学生研读环节:小组研读课文中写作者感受的语句,理解这是作者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感受,你是怎样理解其中意思的。

白鹅课文范文第5篇

一、教学设计因学生的提问而“变”。

在教学《丑小鸭》这课时,我是用课前看有关丑小鸭故事的方式激趣导入新课的。故事放到一半时,我对学生说:“我们要上课了,故事只能看到这了,你还想了解丑小鸭的哪些事?”在上课前我也曾设想过学生会提哪些问题,比如丑小鸭以后的命运会如何?后来大家喜欢丑小鸭了吗?可学生提的问题和我原来设想的完全不同。他们有的说“想知道丑小鸭为什么这么丑?”有的说“丑小鸭为什么会变成白天鹅呀?”有的说“丑小鸭会找到他的天鹅妈妈吗?”还有的说“天鹅蛋为什么会跑到鸭妈妈那?”显然,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就是他们学习课文的兴趣所在,如果不理会他们的问题,依旧按照老师设计的教学思路走,就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也会使提问环节形同虚设,肯定不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在教学中必须及时调整教学设计,把学生的问题巧妙的融合到预定的教学设计中。我设计的教学思路是请学生谈谈通过读课文,都了解了丑小鸭的哪些事,让学生以读悟情。当学生说到知道丑小鸭长得很丑时,我就适时将问题推出,问:“丑小鸭为什么这么丑哇?”学生说他的样子丑,和别的鸭子不一样,和鸭子比,他个又大,嘴又扁,羽毛还是灰色的。难怪哥哥姐姐欺负他,公鸡啄他,连养鸭的小姑娘也讨厌他。还有的说,他根本不是只鸭子,是只小天鹅。这时我又顺势引出课前的问题“丑小鸭显然不是只鸭子,那天鹅蛋为什么会跑到鸭妈妈那里?”这两个问题都是学生提出的,所以他们特别感兴趣,思维活跃,发言积极。有的同学说,是天鹅妈妈粗心,把蛋下在了鸭窝里;有的同学说,是鸭妈妈好心帮天鹅妈妈孵蛋;还有的同学说,是因为天鹅妈妈要到南方去过冬,来不及照顾小天鹅了。我肯定了学生的说法,告诉他们,天鹅是一种候鸟,和大雁一样每到秋天都要到南方过冬,他们都是集体一起活动的,天鹅妈妈必须和队伍一起走,不能掉队,也许就这样留下了这个天鹅蛋。这样,不但使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还向学生潜移默化的渗透了个人要服从集体的意识。以学生为主体,适时的改变教学思路,也增强了教师自身的驾驭课堂,驾驭教材的能力和应变能力,这个“变”,“变”得有价值。

二、教学设计因新生成的教学资源而“变”。

由于都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所以学生的思维活跃,思路开阔,产生了许多新的教学资源。比如,当讲到离家出走后的丑小鸭,仍然受欺负,小鸟讥笑他,猎狗追赶他时,一个学生提出:“我认为猎狗傻,他为什么无缘无故追赶丑小鸭呢?”这时一个学生说:“猎狗有他自己的生存领地,当别人闯进他的领地,他就会把那个动物赶出去!”这时我肯定了他的说法,并告诉学生动物在大自然中都有他自己的生存法则,群体生活是他们保全生命的唯一方式。一旦离开他生存的领域,离开他的伙伴,就会有生命危险。这样学生不但了解了丑小鸭离家后生活的艰难,还对大自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尽管这只是课堂上偶然生成的教学资源,教师稍加点拨,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又何乐而不为呢?

三、教学设计因教学效果而“变”。

相关期刊更多

水禽世界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

中华书画家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国务院参事室

中国家禽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江苏省农业农村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