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护生护理

护生护理

护生护理

护生护理范文第1篇

1.1问题的差异性

护理本科生理论基础知识较高职专科生全面系统,但临床实习过程中只重视技术操作,对患者的生活护理不够重视。临床护理操作不熟练,尚未能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高职护生相对本科护生年龄偏小,尚未形成稳定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理论知识相对薄弱,理论与临床实践不能很好的结合,教学出现被动局面。

1.2问题的共同性

1.2.1护生实习目标认识不足

护生在实习初目标不明确,没有充分认识到实习的重要性,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做事不专心,还有部分同学出现上班迟到、旷工等现象。随着就业压力的加大,一些实习生选择提前择业,在实习后期频繁请假参加各种面试、招聘甚至试工,影响了正常的临床实习计划。

1.2.2独立思考问题能力不强,缺乏积极主动

实习生初入临床工作,对环境、人员及工作内容不了解,加之心理应对能力缺乏,常常会显得手忙脚乱。刘文青等调查显示87.50%的护生表示在实习中害怕出现差错,所以很多时候都缺乏积极参与实践的主动性。费凯红调查显示17.97%的护生从未主动向老师提问过,69.53%的护生很少主动向老师提问,老师提问时能深入思考、准确回答的实习生较少。

1.2.3理论与实践结合需要加强

护理实习生在进行临床护理操作时只是机械地按书本上的操作流程进行,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特殊情况时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将操作升华为理论知识,找不到合理的理论依据来指导其进行操作。

1.2.4沟通经验不足

护理实习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年龄小,在临床实习过程中沟通能力较弱,不明确沟通的目的,不了解患者的心理及需求。有些患者拒绝接受护生进行实践操作,更加重了护生的心理负担,与患者及家属不知如何交流沟通;对患者的提问回答生硬直接,易导致护患矛盾乃至冲突。

1.2.5法律意识淡薄,自身安全防范意识不强

护理实习生进入临床实习,对医疗护理所面临的一些法律问题知之甚少,不能从法律的角度去看待自己所从事的护理工作,说话做事不严谨;还有些实习生过于自信,尤其在实习后期,脱离带教老师的监督,擅自执行医嘱以致造成护理差错,引起医疗纠纷。

2对策

2.1加强对护生的教育和管

理根据护生不同时期的心理特点开展带教工作,实习初期带教老师要热情迎接前来实习的护生,详细介绍本科室情况,消除护生的紧张情绪;实习中期要理论联系实际,从实际再返回理论,温故知新;实习后期要注意培养护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2树立正确的专业思

想教育护生对待护理专业必须有事业心和职业信念,对待患者要有同情心和爱心。护理人员的基本任务是协助患者满足其基本需要,所以要使护生认识到吸痰、生活护理等操作的重要性,全面掌握基本护理操作技能,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早期培养护生对护理工作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热爱护理工作。

2.3加强对临床带教的管理

2.3.1严格选拔带教老师

带教老师是护生进入临床的启蒙者和引导者,他们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护生的实习效果与水平。因此,医院要在实际工作中加强对带教老师的选拔与培养,通过理论及操作考试选拔出一批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或主管护师以上职称,热爱本职工作、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传授能力好的带教老师。

2.3.2明确带教老师的示范作用

护生在临床工作中通常以工作人员或带教老师的言行作为自己的行为指南。在实习期间,带教老师的言行对护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行为举止、理论基础及护理操作均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因此,临床带教老师在带教过程中,应利用自身示范作用对护生进行护理道德修养的渗透教育。

2.3.3采用分层带教方法

对于基础理论知识相对扎实的本科生、专科生,带教老师要重点培养他们的临床技能操作、临床综合能力。朱茂芳在某三级教学医院引入分层次带教方法,根据护生的学历层次分为中专组、大专组、本科组,发现分层次带教可推动教学模式的改变,使护生在临床实习后走向护理岗位时具有全面的临床护理能力,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对于基础理论知识薄弱的中专生,带教老师要培养其工作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自主学习理论知识。对于成教和自考的护生,由于他们有一定的临床护理工作经验,带教老师要着重发挥他们的特长,强化理论联系实践。

2.3.4强化护生基础护理技能培训

强化基础护理理论、操作及技能的培训,是确保基础护理有效落实的基本保证。教师把培养和训练护生的能力作为教学的核心,通过优化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并加强对护生启发、引导和激励,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其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加强临床护理实践,完善评价体系则有利于护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3.总结

护生护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护理纠纷;思想观念;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9(c)-074-02

医疗护理服务的对象是人,人是有感情、语言、思想、意识的高级动物。护士在为病人及家属服务的过程中难免不发生护理纠纷。针对本院每年护理纠纷投诉情况,就如何预防护理纠纷的发生,将体会浅谈如下:

1 转变思想观念,强化优质服务意识

1.1 转变思想观念,一切让病人放心

相互信任、和谐的护患关系是护患双方良好行为的基础,是减少护理纠纷的有效预防机制。改变传统对病人就医时不积极、不主动的思想观念,树立“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观念,改变传统的一些约定俗成的做法,如更换输液瓶时,由病人家属来叫的做法应在临床上杜绝。护士要肩负起职责,及时巡视病房更换药液,做在病人需要之前,在原则基础上,满足病人一切合理要求,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给病人及家属带来就医的安全感,预防减少护理纠纷。

1.2 改变服务态度,开展文明礼仪服务,规范服务行为

护理服务要建立在尊重、关心、体贴病人的道德基础上。病人来到医院的目的是寻求医务人员各种各样的帮助,来摆脱身心痛苦的折磨。我院从2003年1月份开展面向病人的文明礼仪服务,规定病人走进医院的第一步就由门诊导诊护士主动为前来就医、保健、咨询的病人及家属提供服务,引导诊室。为年老、病重病人提供轮椅、平车、陪同送检等。为住院病人办理入院手续,并送到相应病区。病区护士迎上问候病人,根据病情介绍病区环境、负责医生和护士等,直到病人安全用上药。整个过程“十字文明用语”贯穿其中,而护士的着装举止都有规范要求,使病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赢得病人及家属的信任和满意,减少或避免护理纠纷。

2 强化护理安全教育,巩固理论知识与技术操作

2.1 钻研业务理论知识,提高技术操作水平,离不开有效的监督制度

护理工作是一项理论与技术相结合的服务。护士不但要掌握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各种疾病的临床护理经验,还要练就过硬的技术操作本领。本院每年定期开展护理知识竞赛、护理技术比赛、护患沟通技巧比赛和相关边缘学科知识竞赛,层层选拔护理人才,并与经济效益挂钩,确保护理队伍的生机和活力,减少临床因护理技术操作不当而导致的病人不满,也可提高护士在病人及家属心中的地位,减少护理纠纷发生。

2.2 注重边缘学科知识学习,提高护理队伍综合素质

现代护理学的发展,使传统的护理工作不能满足病人对知识的需求。病人需要真正能够理解人、尊重人、帮助其提供相关知识信息的护理队伍为其服务。医院每月定期组织护理人员系统学习法律法规、伦理学、心理学、礼仪服务等,既培养了护士的慎独精神,又增强了法律意识,提高了护士综合素质。护士在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前提下,能针对不同的病人运用恰当的方式与其沟通,随时用法律知识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减少冲突,避免了护理纠纷的发生。

3 完善人员配备,实行人性化管理和特色服务

根据资料表明,护士的编制应达到病房床位与护士之比1:0.5,才能开展整体护理,否则就没有时间做过细的工作。我院护士编制偏少,护士长期处于紧张、疲劳状态,使病人基础护理、精神护理不到位,是本院护理纠纷投诉的主要原因(表2)。我院为满足病人需求,推行人性化管理和“七声”、“十个一点”服务:①改善护理人员配备:从2003年1月份病房床位与护士之比4.75:0.5逐渐调配到2006年12月份2.1:0.5,人员配备日趋合理;②开展“七声”、“十个一点”服务:病人来院有“称呼声”,操作前有“解释声”,操作失误有“歉意声”,合作后有“感谢声”,病人不适有“安慰声”,节日到来有“祝贺声”,病人出院有“送行声”的“七声”服务;“十个一点”,即嘴巴甜一点,微笑多一点,说话轻一点,理由少一点,解释多一点,脑筋活一点,行动快一点,做事多一点,脾气小一点,效率高一点。基本保证病人从入院到出院整体护理工作的连续性,降低护理纠纷的发生率。

4 加强护理管理,定期召开护理安全会

发生护理纠纷后,护理管理者不应回避,而应及时了解事件发生经过,仔细听取病人及家属的申诉,找当事护士核实事实,准确定性,公道处理。属于护士技术问题或责任心不强者,要敢于承担责任;属于服务态度差的要向病人当面表示歉意,并及时纠正。对无理取闹的病人要耐心做好思想工作,不能无原则地迁就,必要时按法律程序尽快解决纠纷。召开护理安全会议及时总结经验,提出防范措施,可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综上所述,近三年来我院在转变为病人服务的思想观念时,也是在不断的探索中,从2003年起护理服务质量明显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达到98%以上,住院总人次每年呈上升趋势,护理纠纷的例数、百分比呈逐年下降趋势,不仅使病人和家属享受到了全面、完善、高品质的一体化服务,还提高了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医院形象。

护生护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护生见习带教改革

临床见习是护理专业学生(以下简称护生)走出课堂,迈入临床的第一步,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桥梁,也是内科护理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根据我院护生见习时间短的特点,为作好见习带教工作,保证教学质量,必须改革传统的“输灌式”带教方法。以下是笔者在多年的临床见习带教中探索出的一条全新带教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供大家共同探讨。

1.对象

笔者以本院03~06级4个年级共4个班的全日制护生为研究对象,每班48人随机分成4个小组,每组12人,每次带教一组,其中每个班的1、3组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法;2、4组作为实验组,采用新模式带教法。两组学生在见习科室、原有知识水平、年龄等方面的分布状态相近,由同一教师授课,具有可比性。

2.时间

每周每班4组分别在4个病区(内、外、妇、儿科)见习,内科见习4周一轮回,一学期每组内科见习共4次,每次见习时间从上午8时至11时,共3小时。

3.方法

3.1见习目标重点掌握病史采集技巧,根据病史正确陈述护理诊断并提出相关护理措施,减少与实习内容的不必要重复。

3.2传统带教法带教老师把学生带到病人病床旁进行病史(仅包括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及典型阳性体征,以下同)的采集,分析病情(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讲授护理评估内容:病因、诱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项目),提出合理的护理诊断及相关的护理措施,全过程以教师讲授为主,中间加以提问。每次讲解1~2份病例,约140分钟左右,剩余时间学生在病区内自由采集病史。

3.3新法按步骤安排见习过程:第1次见习,要求掌握病史采集方法。每组分成4个小组,每小组3人,各小组分别采集一份病史,时间40分钟内;然后集中并进行组间讨论,各小组汇报病史,并提出修改意见,带教老师最后总结,理清条绪,并以各小组采集的病史为例讲授病史采集的基本思路和技巧,时间80分钟内;讨论完后各小组回原病床完善病史资料,时间30分钟内;第二次集中讨论以巩固见习效果。第2次见习,练习病史采集技巧并正确陈述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采集一份病史,时间30分钟;随后组间讨论以进一步提高学生采集病史的能力,接着要求学生根据病史提出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时间80分钟内;随后回病区继续完善病史,并根据病人住院期间已实施的护理措施验证理论知识,时间30分钟内;第二次集中讨论,强化学生临床见习的技巧。以后的2次见习参照第2次见习的步骤进行,不断完善和提高学生采集病史的能力,不断增强学生提出合理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的能力。

4.检测

4.1检测方法最后一次见习,指定一个病人配合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病史采集,并写出一份首次护理记录,时间60分钟内。

4.2测评要求按4点要求:①主诉的格式正确,内容与病史相符;②现病史时间先后顺序明确;③护理诊断正确陈述[1];④护理措施合理。

4.3检测结果见表1

表1实验组与对照组满足各测评要求组数

03实验组

对照组

04实验组

对照组

05实验组

对照组

06实验组

对照组

8

2

7

1

7

2

8

3

7

1

7

1

8

2

7

2

8

7

8

8

7

7

7

7

8

7

7

7

8

8

8

7

4.4结论与传统的“输灌式”带教法相比较,新法在提高学生临床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清晰有条理的临床思维能力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而在采集的病史上提出合理的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方面没有明显优势。

5.分析

传统带教方法注重知识的灌输,带教老师在采集病史和分析病情的过程中,思路清晰,内容详细准确,能根据护生的学习要求全面地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践。但在整个带教过程中,护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思维受老师牵制,只能紧跟老师的思路走,甚至有很大一部分同学因跟不上老师的思路而走神,以致收获甚微。即使认真听老师讲解病情的同学也因来不及消化相关知识,常常囤囵吞枣而收获也不大。虽中间老师会提问以集中学生注意力,但学生因思维跟不上,能有条理回答问题者寥寥无几。因此,这种带教模式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护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以及创造能力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无法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2]。另外,传统的带教模式,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比较强,缺乏与患者沟通的热情和主动性,语言表达能力及与患者沟通的能力和技巧较差。新法要求学生主动与患者交流,虽“万事开头难”,但学生能很快适应这种带教模式,在病史采集中也经常会表现出人际交往和采集病史思维紊乱的缺点,但老师会在点评时根据具体病例向学生示范怎样向患者打招呼,怎样进行自我介绍;指导学生与患者沟通时,应注意说话的艺术,避免用医学术语,最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引导护生注意自己的形象,提倡文明用语、微笑服务,学会尊重患者,掌握与患者沟通的技巧,同时提高自身素质;指导学生根据病情演变的时间规律,有条理性地收集资料等。通过言传身教指导各小组采集和分析病史,学生跟得上思路,听得懂讲解内容,病史采集和分析中的疑难点也豁然开朗。经多次见习后,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增强,并逐渐形成一个比较清晰而有条理的病史采集模式。同时各小组通过横向评比,有利于形成组间的竞争氛围,以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被动的灌注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主动思维,从而全面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3]。

新法使学生在见习中主动积极的采集病史,分析病史,逐渐形成有一定条理性的临床思维,构架起医学理论联系实践的桥梁,在医学学习中完成承前起后的作用[4]。学生见习结束后的检测结果显示,新法见习后的学生对常见内科疾病有较好的掌握,更加深了对课堂讲述知识的理解,值得探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LyndaJuallCarpenito,李宁译,护理诊断手册.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36~42

2吴素清,黄春霞,个性化临床带教模创新初探,中华护理杂志,2004,39(2):124

护生护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实习护生;心理护理;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6411(2016)01-0108-03

技术护理、生活护理和心理护理是临床护理工作的3大方面。技术护理作为临床护理的基础,勉强达到要求,生活护理和心理护理的现状堪忧[1,2]。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国内外护理人员对于后两者,尤其是心理护理的重视越来越密切[3~5]。关于心理护理的教学及成效如何,主要体现在实习护生对心理护理的知识掌握程度及其对待心理护理的重视程度上。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实行护理人员心理护理知识的了解及重视程度进行调查分析,为心理护理教学提供依据。

1对象和方法

1.1调查对象通过科教科的帮助,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14年进入医院实习的护理人员400人,年龄20岁~25岁,男女比例为50:350。排除无效问卷,可用问卷数为328份,男女比例为28:300。1.2调查内容通过查阅文献、咨询专家,设定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和护理人员心理护理知识和态度调查问卷。一般资料包括实习护生性别、年龄、学历(来源)和实习科室;心理护理知识、态度问卷和心理护理知识需求问卷均结合文献自行设置。心理护理知识和态度问卷分4大块,心理护理知识、心理护理意识、一般心理护理的实施和专业心理护理的实施。心理护理知识包括护理对象、患者情绪等基本知识,多选题10道,正确2分,漏选1分,错误0分;心理护理意识包括心理护理的必要性等10题,正向条目和反向条目各5题,分为赞同、中立和不赞同,分别记3分、2分和1分或者1分、2分和3分;护理的实施按likert分级分为经常、较多时候、半数时候、很少、从不,分别计为5分、4分、3分、2分、1分,总分为50分。1.3调查方法由研究者本人实施调查,调查问卷以不记名形式进行,通过与科教科和各科室护理部负责人取得合作,调查问卷分发至各科室,介绍问卷的研究目的、调查技巧和注意事项等内容,确保资料的准确有效。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采用SPSS18.0软件统计分析,graphpadprism5.0制图。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t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个人特征的实习护生心理护理现状经统计,心理护理知识和态度问卷总分(68.50±4.32)分,其中心理护理知识(14.32±0.75)分,心理护理意识(22.30±1.13)分,一般心理护理(31.45±2.11)分,专业心理护理(28.18±1.34)分。不同个人特质实习护生的心理护理现状比较,具体见表1。2.2实习护生对心理护理知识的认知现状,见表2。2.3心理护理现状的影响因素以实习护生评价自身心理护理现状分数为应变量,以性别、年龄、学历(来源)和实习科室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最终进入模型的变量为学历,其对自身心理护理现状分数的影响更大,见表3。

3讨论

心理护理是临床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护理的教学是心理护理在临床工作较好开展的重要前提[6]。通过本调查结果,能较好的体现当前实习护生对心理护理知识的了解程度及重视程度。调查发现仅37.8%的实习护生认为有必要学习这方面知识,系统学习过心理护理知识的仅占接受调查总数的6.1%,均表明实习护生普遍不重视心理护理知识的学习。有研究表明护士心理护理的意识及一般心理护理的实施情况较好,但基本心理护理知识及临床专业心理护理的实施还有待提高[1]。实习护士在学习、实习期间没有意识到心理护理知识的重要性可能是原因之一。此外,不到40%的带教老师经常或者总是要求实习护生应用心理护理知识,这可能也是误导实习护士忽略心理护理的重要影响因素。学历因素是实习护生心理护理现状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次调查的实习护生中60%是来自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其余来自医学本科院校。从评分的统计结果来看,来自高等专科学校的实习护生,关于心理护理知识的了解程度和重视程度都要低于来自本科院校的实习护生,而男实习护生80%来自本科院校。这一定程度上表明,本科院校对于心理护理知识教育的重视要强于高等专科学校[7]。尽管关于心理护理知识的了解和重视程度不一样,不同来源的实习护生在下实习点之前,均接受过心理护理实施培训。因此关于心理护理的实施问卷评分,2者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文献表明[8,9],高等医学专科学校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正逐渐增加关于心理护理课程的设置。实习科室是实习护生心理护理现状的另一重要影响因素,心理护理步骤较多,内容复杂。调查中发现搜集资料、评估患者心理这一步骤是实习护生较难掌握的部分。这一部分要求实习护生掌握观察、晤谈、调查、量表测查等手段,通过心理测量制定心理护理计划,并对心理护理疗效进行评价,这都要求护理人员有较扎实的心理护理知识[10~12]。而实习护生必须在实习阶段了解心理护理知识的重要性,以便其在后面的实习和工作中努力学习相关知识。然而,调查中发现临床带教老师在带教过程中对于这一点强调的不够。尽管调查中发现,对于实习护士心理护理现状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其来源,即来源学校对于心理护理知识的重视程度,而非实习科室的带教。但通过对实习护生关于心理护理现状的调查,发现带教老师对应用心理护理知识的要求不足,可能误导学生。

4小结

护理专业的本质是对人类进行关怀和照顾,整体护理离不开心理护理[13]。护理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医德修养和心理素质,丰富的心理学知识和深厚的实际经验,才能达到良好的心理护理效果。医学院校和教学医院的相关部门强调心理护理知识的重要性,引导实习护生重视心理护理,改善实习护生心理护理知识和态度的现状,有利于心理护理的开展,使患者可得到更好的护理。

参考文献

1敖欢,沈贵荣,刘翠萍.护士心理护理知识、意识及实施现状的调查分析[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3,1:62~64.

2AzazhA,TekluS,SeyumN,etal.DevelopmentofemergencymedicineandcriticalcaremastersprogramfornursesatAddisAbabaUniversity,SchoolofMedicine[J].Ethiopianmedicaljournal,2014:21~26.

3彭莹.心理护理对癌症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暈的影响[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4,9:184~185.

4JeffersonT,KlassD,LordL,etal.Contextandtheleadershipexperiencesandperceptionsofprofessionals:Areviewofthenursingprofession[J].Journalofhealthorganizationandman-agement,2014,28(6):811~829.

5张风华.临床心理护理的现状及护理对策[J].内蒙古中医药,2014,9:145~146.

6PresleyC.Nurse-midwiferyhistory,practiceandeducation[J].Tennesseenurse/TennesseeNursesAssociation,2014,77(4):9.

7VonderLanckenS,LevenhagenK.InterprofessionalTeachingProjectWithNursingandPhysicalTherapyStudentstoPromoteCaregiverandPatientSafety[J].TheJournalofnursingeduca-tion,2014,53(12):704~709.

8王美琴,何慧红,许唐权.个性化心理护理常用心理量表的比较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5:146~148.

9周虹,刘晓华.骨折患者心理护理路径表的应用与效果[J].实用骨科杂志,2014,2:190~192.

10周诗雪,孟凡丽,李红玉.临床心理护理岗位胜任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国全科医学,2014,24:2876~2880.

11王兴成.心理护理对抑郁症患者情绪及自我接纳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10:1522~1524.

12喻春红.分级心理护理在中、重度烧伤患者中的有效性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4.

护生护理范文第5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产科同期收治的264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均为单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2例。观察组年龄19~39(27.9±19.3)岁,住院时间(4.57±1.26)d,男婴71例、女婴61例。对照组年龄18~40(36.7±18.6)岁,住院时间(4.23±1.17)d,男婴72例、女婴6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实施传统护理干预措施。住院期间,护理人员向产妇及家属简单介绍母婴注意事项,且产妇及其家属不参与新生儿的护理,整个护理过程由护理人员在沐浴室内独自完成。

1.2.2观察组

实施床旁护理措施。具体措施包括:①床旁健康宣教:产妇入院早期护理人员就向产妇介绍产科环境,并就分娩相关常识进行详细介绍,使得产妇对分娩情况有一个系统和全面的了解。分娩后向产妇及家属介绍产妇保健知识,告知产后康复相关科普知识,并鼓励产妇之间互相讨论和提出问题,及时予以解答。②床旁沐浴:新生儿出生后第1天即开始进行床旁沐浴,通过实际操作,向产妇及家属示范操作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使产妇及其家属充分掌握新生儿沐浴要领,并鼓励产妇及家属亲自为新生儿沐浴。③床旁抚触:指导产妇及家属在新生儿沐浴前后,当新生儿处于较为平静和清醒状态下进行新生儿抚触,不但详细告知抚触步骤和抚触的好处,同时积极鼓励产妇及家属参与到抚触操作中,保证其熟练掌握抚触技术。④床旁脐部护理:护理人员在住院期间每天在床旁对新生儿进行脐部护理,并告知产妇及其家属脐部护理的相关操作要点,使其充分掌握脐部护理方法。

1.3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产妇对自我保健知识的掌握情况和新生儿护理能力。其中,采用我科人员设计的初产妇产后自我保健调查问卷,了解初产妇对产妇自我保健知识的掌握情况,出院前1d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产妇心理状态、产褥期卫生、异常症状、产后饮食以及产妇休息环境等问题,满分100分,80~100分为优、70~80分为良、60~70分为及格,<60分为不及格。出院前1d,由两名护士考察产妇对新生儿抚触、新生儿沐浴以及新生儿脐部护理的正确情况,记录操作正确的例数。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包对所有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