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桂花品种

桂花品种

桂花品种范文第1篇

关键词:桂花;分类标准;起源和演化;品种分类系统

AStudyOntheClassificationofSweetOsmanthusCultivars

Abstract:Thispaperdealswiththeorigin,evolutionandclassificationofsweetosmanthuscultivars.Thecharacteristicsofreproductiveorgans,suchasinflorescencetypes,blossominghabits,flowercolors,flowertypes,fertilityorsterilityofovaries,aremuchmoresignificantthanthoseofvegetativeorgans,suchasthesizeandshapeoflamina,leafmarginandapex,petiole.Sotheformershouldbeusedasthefirstconsiderationincultivarsclassificationofsweetosmanthus,whilethelatterasareferenceonly.Usingtheinflorescencetypesandblossominghabitsasthefirstcriterion,andtheflowercolorsasthesecondone,weproposedasysteminwhichtwodivisionsandfourgroupsarerecognized,namely,FragransDivision(only1group,i.e.,FragransGroup)andAutumnDivision(3groups,i.e.,LatifoliusGroup,ThunbergiiGroupandAurantiacusGroup).FragransDivisionismoreprimitivethanAutumnDivision,whiletheevolutionarysequencefromprimitivetoadvancedinAutumnDivisionisLatifoliusGroup,ThunbergiiGroupandAurantiacusGroup.Sixty-twocultivarsfoundinChinaareclassifiedaccordingtothesystem.

Keywords:Sweetosmanthus;Classificationcriterion;Originandevolution;Cultivarclassificationsystem

桂花OsmanthusfragransLour.是我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既是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也是著名的香花植物,在南岭以北至秦岭淮河流域以南的广大地区均有栽培,并形成了苏州、咸宁、成都、杭州和桂林等历史上著名的"五大桂花产区"。在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双重作用下,桂花形成了丰富的变异类型。桂花品种演化与品种分类的研究,是桂花遗传多样性研究的基础,对于桂花的育种、栽培和园林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随着申报桂花品种国际登录权工作的开展,桂花品种的基础研究显得越来越重要。

1桂花品种研究历史概况

我国桂花栽培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桂"的记载,但由于桂花与樟科肉桂类的植物形态上相似,仅从记载上很难得出当时所称的"桂"即指桂花的结论,不过秦汉间的古籍如《尔雅》、《西京杂记》、《三辅黄图》等记载的"桂"已经包括了现在的桂花。直到明清时期,才有桂花具体品种名称的记载,如王世懋的《学圃杂疏》中最早提到的早黄、毬子等桂花品种现在仍存在。但是,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古人不可能对桂花品种进行详细的调查和记载,更不能进行品种分类理论上的探讨和系统的研究,只是简单记载了桂花的一些类别。1949年,黄岳渊、黄德邻根据桂花花色、叶形和开花时期记载了上海地区10个品种,如月桂、寒露桂、大叶黄等;1963~1964年,鲁涤非曾对武汉桂花进行过品种调查,但未见公开发表的资料;1980年陈俊愉记载杭州和武汉的桂花品种名称12个,如纯白银桂、朱砂丹桂等,但无品种特征记载。1985年,刘玉莲记载了南京的桂花品种13个,采用检索表的形式进行了品种分类,并提出了第一个桂花品种分类系统,将桂花品种分为四季桂、金桂、银桂和丹桂四类[4]。1986年,鲁涤非和王其超探讨了桂花品种分类标准,与刘玉莲的系统相似,同样是根据开花季节和花色将桂花分为金桂、银桂、丹桂和四季桂四个"组"[5]。1992年,朱长山记载河南的桂花品种18个,仍分为四类[13]。

关于桂花品种的调查和记载,则由于不同研究者均孤立地研究一个地区,缺乏全国品种的比较,因而对品种本身的变异规律了解和掌握不够,存在不少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现象。近几年来,我们对华东、华中和华南几个桂花主要产区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调查,范围包括15个省市和自治区。在统一的分类标准下,澄清了部分同物异名现象,现已记载105个品种。有些古代记载的品种未再发现,如《本草纲目》中提到的春桂和《花经》中提到的寒露桂等。

除了传统的形态分类以外,将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于桂花品种亲缘关系的研究也已进行了不少工作,对桂花品种分类提供了一些有益补充[2,12]。但由于未建立在可靠的品种鉴定基础上,或由于取样、技术等原因,不同研究者的分析结果出入较大,并常有矛盾之处。因此,运用分子生物学手段进行品种亲缘关系研究必须建立在准确的品种鉴定基础上。国外由于桂花栽培较少,品种资源有限,虽然对木犀属作过分类研究[14],但对桂花品种未进行研究。

2桂花品种起源和演化的初步探讨

2.1桂花品种的起源

桂花属于木犀科木犀属Osmanthus。该属植物约30种,分布于亚洲东南部和美洲。P.S.Green对木犀属进行了系统研究,将其分为4个组,除了圆锥花序组为亚洲和美洲共有外,其余3组均特产亚洲。圆锥花序组包括2个美洲种和亚洲产的小叶月桂、牛矢果等5种,其中3种产于中国,主要分布于华南和西南地区。管花木犀组和离瓣木犀组种类较少,分别仅有2种和1种,特产中国或以中国为分布中心。木犀组是最大的组,有20种,除了日本特产的岛屿木犀外,其余种类我国均产,而且大多为我国特产,其中最著名的桂花即在此组。该组分布最广,从热带一直延伸到温带地区。从形态上看,仍处于强烈的分化之中,故而种的划分和种间亲缘关系的确定极其困难。由此可见,木犀属植物以我国为分布中心,不包括杂交种齿叶木犀,我国共有24个自然种,占总种数的82.76%,而且尤为重要的是,该属所有4个组均分布于中国,因而处于演化各阶段的该属植物在中国均有代表,因此木犀属的起源和演化中心应在中国,而且从地理分布上看,极有可能在西南地区。

关于桂花品种起源则比较复杂,主要原因在于桂花的栽培历史悠久但缺乏相关记载,而野生分布区又很难界定。关于桂花的野生分布区,P.S.Green认为桂花属于中国-喜马拉雅地区的植物,此后的文献大多笼统提到桂花原产中国西南,然而从未提到具体的分布地点。尽管如此,从历史记载来看,桂花品种的起源地在中国应无疑问,国外的桂花均由中国传入。我们近年来对桂花品种起源和桂花野生种群的研究表明,在华东、西南等多处已经发现处于野生状态的桂花群落,为进一步研究桂花品种的起源积累了资料[11]。

通过对目前栽培的桂花类群进行详细的形态学比较研究发现,从花期和花序类型上可以明确分为两大类,即秋桂类和四季桂类。我们认为,两类桂花品种有着不同的起源。四季桂类主要分布于华南和东南沿海,而长江流域栽培的四季桂引自南方,具有两种类型的花序而且有规律出现:秋季开花主要为簇生的聚伞花序,无总梗,与秋桂类无异,间或出现具有总梗的花序;春季开花则花序有明显的总梗,有时长达5cm,顶生或腋生,与圆锥花序组中的花序极为相近。在花期上,四季桂类主要在春季和秋季开花,又具有圆锥花序组(春季开花)和普通秋桂类(秋季开花)的共同特点。此外,四季桂类的叶二型,春梢叶和秋梢叶不同,前者较宽,近于全缘,先端常突尖,而后者狭窄,多有锯齿,先端渐尖。因此,总体而言,四季桂类的性状介于圆锥花序组和普通秋桂类之间。因此,我们推测四季桂类为杂交起源。

秋桂类具有木犀组的典型特点,花序为簇生的无总梗聚伞花序,依花色可明显分为金桂、银桂和丹桂三类,但由于花的结构和花序形态差别不大,应为单系起源,但其起源地可能各不相同。系统分析秋桂类品种的分布可以看出一种趋势,即日本和我国东部地区的桂花品种以银桂类居多,叶片一般较为宽短,锯齿明显,而西部的品种则以金桂类为主,叶片相对狭长,锯齿也少。P.S.Green也曾注意到这种情况。因此,银桂类和金桂类品种是分别从东部和西部起源的,丹桂则可能系芽变产生,现仍能在金桂植株上发现芽变出现丹桂的情况。不过,我们在桂花野生群落调查中也发现有少量的丹桂类单株,因此,关于丹桂的起源仍值得进一步探讨。

2.2桂花的品种演化

过去一般认为,桂花为单系起源,在各类品种中,由于金桂中可以结实的品种多,而银桂中相对较少,因而金桂类较原始,由金桂类花色变浅形成银桂类,花色加深形成丹桂类。但我们最近进行的品种性状分析表明,银桂类是原始的,金桂类出现较晚,丹桂类出现最晚,应是最进化的品种群。至于四季桂类,则与普通秋桂的起源不同,从植物演化的观点看,其性状比秋桂类原始。

四季桂类多季开花,以春季和秋季为盛花期,其他生长季节有时也有少量花开;花序二型,一为具有总梗(花序梗)的帚状花序或近圆锥状,一为无总梗的簇生聚伞花序,前者多见于枝顶部位,在春季开花时尤为明显,后者在秋季花期为多,仅见于四季桂品种群。秋桂类仅秋季开花(一般为8~11月,可开花多次),花期相对较短;花序多腋生,为簇生聚伞花序,无总梗。依花色可分3个品种群,即银桂品种群、金桂品种群和丹桂品种群。

根据植物进化规律分析,四季桂类比秋桂类原始,而秋桂类中又以银桂品种群较为原始,丹桂品种群出现最晚。主要理由如下:

(1)四季桂类的形态介于圆锥花序组和木犀组之间,而圆锥花序组是木犀属中最原始的组。四季桂类的花序反映了其原始性状,而秋桂类的无总梗聚伞花序则是由圆锥花序经总梗缩短退化、花数减少而形成,这种花序演化进程在木犀科中是普遍的,是进化的表现。

(2)四季桂类的热带亲缘强于秋桂类。四季桂类花期长,可多季开花(包括冬季),对昼夜温差要求不严,显然残存了热带植物的特点;秋桂类秋季开花,对昼夜温差和夜间低温的要求较为严格,是适应亚热带气候的进化表现。

(3)在秋桂类中,由于白色花是木犀属的固有特征,显然银桂品种群是原始的。所有的木犀属野生种花朵均为白色或黄白色,我们对福建、湖南等地处于野生状态的桂花群落的调查也表明,其花色均为银桂型的白色和淡黄色,而黄色的花仅见于栽培类型。因此,具有白色和淡黄色特征的银桂品种群是原始的。

(4)从历史记载可看出,银桂出现的较早,而金桂出现较晚,丹桂出现最晚。因此从品种的人工演化规律来看,金桂品种群比银桂品种群进化,丹桂品种群最进化。

陈俊愉教授认为,通过历史的方法可以探求花卉不同类型出现的早晚和演化轨迹[1]。尽管历史上缺乏桂花专著,但根据古代诗词的描述可知,在唐朝和唐朝以前,栽培的桂花主要为银桂类。如南北朝北周庾信有"桂白小山秋"、唐朝崔琪"花又白而纯"、皮日休"花状白毫蕤"、陆龟蒙"雪点迎芳蕤"、李商隐"兔寒蟾凉桂香白"、方干"仙客此时头不白"等,可见唐朝诗人几乎无一例外地将桂花的花色描述为白色,充分说明当时的桂花主要是银桂类。但黄色的桂花在唐朝后期可能已经出现,如李德裕有"翠干生岩下,金英在人间"的描述。

宋朝及宋朝以后,情况则完全不同,虽然仍有"白色"桂花的描述,如梅尧臣"花白萱堂侧"、欧阳修"更待繁华白"等,但更多的是关于"黄色"桂花的描述,如杨万里"西风半夜散麸金"、范成大"金粟枝头一夜开"等,而且此时,"金粟"作为桂花的代名词被广泛应用于诗词中。可见宋朝应以黄色的金桂为主,而且世人喜爱金桂甚于银桂。

丹桂在历史上出现最晚,可能由银桂或金桂芽变产生,现在仍然可以看到这种现象,我们在南京雨花台和苏州留园均发现过金桂芽变出现丹桂的情况。历史上,在宋朝以前很少有关于丹桂的记载,而且诗词中提到的"丹桂"并非指现在概念上的丹桂,如白居易《有木诗-丹桂》中有"花团夜雪明"之句。比较明确的是南宋时已有丹桂,但品种少而珍贵,据吴自牧《梦梁录》和乾隆《浙江通志》等记载,宋高宗南渡,建都临安后,曾在德寿宫赏桂,有象山士子史本,见木犀忽变红色,异香,而把接本献上,高宗雅爱之。这可能是丹桂出现的最早记载。

3桂花品种分类性状的探讨

栽培植物的品种分类研究不同于野生植物的分类,但同样应当遵循生物进化的原则。野生植物的分类应当反映植物在自然条件下的演化发展趋势,进化的特性是最能适应环境、最具竞争力的。栽培植物的品种演化是物种的人工演化,是在人为干预下发生的,反映人的意志,因此新品种的产生是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双重作用的结果,既反映人们的主观意愿和能力,也反映植物在栽培条件下发生遗传变异的客观规律。观赏植物在栽培过程中常常出现雌雄蕊变瓣而形成重瓣现象,因符合人们的观赏需要而被无性繁殖保留下来,在品种演化上属于比单瓣花进化的高级花型,但在自然条件下,虽然也有雌雄蕊变瓣现象发生,但常因不能繁育后代而难以保留下来。

按照陈俊愉教授的二元分类法[1],观赏植物的品种分类,应该主要根据进化的观点,同时结合园林栽培应用的需要。这里,进化的观点主要指品种的演化趋势。我国大多数观赏植物如梅花、、杜鹃等的品种分类均以种源或起源为第一级分类标准,梅花以枝姿为第二级,以重瓣性和花色等为第三级分类标准,能反映其品种演化规律。桂花的来源相对比较单纯,但秋桂类和四季桂类有着不同起源,而且开花季节和花序类型也不同,因此可以作为第一级标准,将秋桂类和四季桂类分开,这是符合品种演化规律的。

桂花的品种演化主要表现在花序类型、花色、花径、花期、花型的变化上,这些生殖器官在年周期中出现的时间较短,因而其形态变异比营养器官更为保守,在品种内是比较稳定的,也是桂花最主要的观赏要素,桂花的品种分类应主要以这些生殖器官的特性来反映品种演化趋势。而营养器官特征则容易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如叶形、叶缘锯齿、叶片大小等在品种内均有较大的变化,只能作品种分类的参考。由于花色是由系列多基因控制的一种质量性状,尽管同一色系内因栽培条件以及光照、温度等环境因素不同而有深浅的变化,但不同色系之间是相对稳定的,除非发生单基因的突变或转座子的作用,因此以花色作为桂花二级分类标准也是能够反映品种演化实际的。据此,秋桂中以花色为标准,又分金桂、银桂和丹桂3个品种群。

至于各品种群以下的品种划分标准,不同学者提出了不同的标准,如花期早晚、子房发育状况、营养器官特征等。按《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栽培品种是指具有明显的区别特征(包括形态、生理、细胞、生化和其他),并且在繁殖(有性或无性)后,这些特征仍能保存下来的一个栽培植物群体。因此,栽培品种的划分本身并无明确的标准,或者说,只要一个栽培群体与另一个存在着明显区别,并且这些特征可通过繁殖保持,就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品种,而无论这种区别是哪方面的。就桂花而言,既可以是叶片的形状、大小的差异,也可以是花朵大小、花冠形状或开花期的差异。但是从品种识别、园林应用和建立品种分类系统的角度,笔者认为,桂花的品种划分应当主要考虑花型、品种群内花色的差异、花径、子房发育状况(结实与否)和花期早晚等与观赏有关的生殖器官特性,同时可以参考叶形、叶片大小等营养器官特性。

花型是重瓣性与瓣型的综合表现。重瓣性是指花瓣数目的增加(可由花瓣增生、雌雄蕊瓣化等引起),瓣型指花瓣的皱、裂、卷以及形状的差异和花瓣的排列。对桂花而言,重瓣性和台阁现象仍然存在,如''''天香台阁'''';桂花瓣型的变化也非常丰富,花冠裂片的排列也有不同的情况。花冠裂片形状有卵圆形、倒卵状条形、椭圆形等,并且分裂有深浅之别;花冠裂片排列有平展、内扣和外卷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我们认为,桂花花型可以分为外卷型(花冠裂片向外反卷,花冠分裂较浅)、平展型(花冠裂片平展)、斜展型(花瓣斜向外伸,不反卷或内扣)、内扣型(花冠裂片拱状,明显内扣,盛开时亦不能完全展开)和台阁型(雌蕊瓣化,形成一朵完全或不完全的花)等。

金桂、银桂、丹桂虽以花色划分,但品种群内花色仍有差异,如花色深浅的变化、开花期内花色的变化、杂色的情况等均可用于品种分类,如银桂中有纯白、乳白、淡黄等色,金桂中有黄、浅橙黄等色,丹桂中有橙黄、橙红等色。花径是一种微效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主要受栽培条件的影响,但在同样的条件下,各品种的花朵大小是比较稳定的,桂花花径大多为6~8mm,但少数品种可达12mm甚至更大。子房发育状况是桂花品种的稳定性状,毋庸多言应成为品种分类的重要依据。秋桂类花期主要为9月中旬至10月上旬(长江流域),根据早于或迟于此时期可区分早花品种和晚花品种,如''''早籽黄''''(金桂类)花期早至8月下旬,''''早银桂''''第一次开花的花期一般为8月中下旬,而''''晚金桂''''花期为10月中旬。不少品种还有多次开花的现象。此外,还应考虑每叶腋内叠生花芽的数目(有的多达4~5个,有的仅1个);花梗的长短(一般长0.8~1cm,但可短至5mm、长至2.0cm)、颜色;花萼的形态(萼片的大小、质地、颜色等)。

4桂花品种分类系统与桂花品种记载

经过我们近几年的调查和整理,现知桂花品种约有105个。

Ⅰ四季桂类(FragransDivision)

植株较低矮,常为丛生灌木状,高1~3m,偶可长成高达5~6m的小乔木。叶二型,春梢叶和秋梢叶不同,前者较宽,近于全缘,先端常突尖,后者狭窄,多有锯齿,先端渐尖。花序顶生或(及)腋生,二型,一为具有总梗(花序梗)的帚状花序或近圆锥状,一为无总梗的簇生聚伞花序,前者多见于枝顶部位,在春季开花时尤为明显,后者主要见于秋季花期。花期长,以春季和秋季为盛花期。仅1个品种群。

①四季桂品种群(FragransGroup),特征同上。现知''''月月桂''''、''''天香台阁''''、''''皱叶四季桂''''、''''四季桂''''、''''小叶四季桂''''、''''大叶四季桂''''、''''贵州四季桂''''、''''大叶佛顶珠''''、''''小叶佛顶珠''''、''''日香桂''''、''''冬香红''''、''''小花四季桂''''等大约15个品种。

Ⅱ秋桂类(AutumnDivision)

植株较高大,多为中小乔木,常有明显的主干,高达3~8m(间或高达12m以上),少数品种呈丛生灌木状。花序腋生,为簇生聚伞花序,无总梗。花期短,集中于秋季8~11月间。包括3个品种群。

②银桂品种群(LatifoliusGroup),花色浅,白色、浅黄色(皇家园艺协会色卡RHS2~5)、柠檬黄色(RHS6~8)至中黄色(RHS9~12)。现知''''籽银桂''''、''''宽叶籽银桂''''、''''早银桂''''、''''阔叶早银桂''''、''''圆叶银桂''''、''''晚银桂''''、''''硬叶银桂''''、''''白洁''''、''''苏州早黄''''、''''柳叶桂''''、''''九龙桂''''等约30个品种。

③金桂品种群(ThunbergiiGroup),花色为黄色(RHS13~17)至浅橙黄色(RHS18~22)。现知''''早籽黄''''、''''苏金桂''''、''''墨叶金桂''''、''''大花金桂''''、''''晚金桂''''、''''潢川金桂''''、''''大叶籽金桂''''、''''大叶黄''''、''''小叶金桂''''、''''金狮桂''''、''''金球桂''''、''''波叶金桂''''、''''圆瓣金桂''''、''''金桂''''、''''柳叶金桂''''、''''折叶金桂''''、''''亮叶金桂''''、''''镰刀金桂''''、''''山茶金桂''''、''''卷叶金桂''''、''''大叶金桂''''、''''卷花黄''''、''''齿叶金桂''''、''''曲枝金桂''''等约35个品种。

④丹桂品种群(AurantiacusGroup),花色最深,为橙黄色(RHS23~24)、橙色(RHS25~N25),至红橙色(RHS35)。现知''''籽丹桂''''、''''大叶丹桂''''、''''华盖丹桂''''、''''大花丹桂''''、''''丹桂''''、''''宽叶红''''、''''齿叶丹桂''''、''''朱砂丹桂''''、''''硬叶丹桂''''、''''桃叶丹桂''''、''''状元红''''、''''咸宁丹桂''''、''''镉橙丹桂''''、''''小叶丹桂''''等约25个品种。

参考文献

1陈俊愉.中国花卉品种分类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2陈建业,宁玉霞.河南桂花品种过氧化物同工酶研究[J].园艺学报,1995,24(5):310~311

3郝日明、臧德奎.木犀属的区系地理学研究.申报桂花品种国际登录权论文集(Ⅱ)[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39~44

4刘玉莲.南京地区桂花栽培品种调查研究[J].南京林学院学报,1985,9(1):30~37

5鲁涤非.桂花品种分类的探讨[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86,5(2):179~181

6鲁涤非.桂花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中国花卉科技二十年[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7刘青林.观赏植物花器官主要观赏性状的改良和遗传[J].园艺学报,1998,25(1):81~86

8向其柏,刘玉莲.桂花品种国际登录的展望[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1,25(5):67~70

9向其柏、臧德奎、刘玉莲.中国桂花品种的初步整理.申报桂花品种国际登录权论文集(Ⅱ)[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3~32.

10臧德奎,向其柏,刘玉莲.中国桂花品种的起源与演化.申报桂花品种国际登录权论文集(Ⅱ)[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12

11臧德奎,刘龙昌,向其柏等.野生桂花的考证与调查.同上,2002,45~49

12赵小兰,姚崇怀.桂花部分品种的RAPD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9,18(5):484~487

13朱长山.河南桂花品种的分类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1992,26(2):192~201

14GreenP.S.AMonographicRevisionofOsmanthusinEastAsiaandNorthAmerica[J].NotesfromtheRoyalBotanicGardenEdingburg.1958,22(5):435~542

15A.HuxleyandGriffith.TheNewRoyalHorticulturalSocietyDictionaryofGardening[M].TheStocktonPress.1992

桂花品种范文第2篇

应选植株较小、生存力较好的品种:

1、柳叶桂:柳叶桂属于木犀科,叶片狭长,长为宽的3、5倍左右,全缘,叶缘微波状,花较小,花冠裂片长椭圆形。

2、四季桂:四季桂,叶子对生,多呈椭圆或长椭圆形,叶面光滑,革质,叶边缘有锯齿;秋季开花,花簇生于叶腋,花冠分裂至基乳,有乳白、黄、橙红等色,极芳香;核果成熟后为紫黑色。

3、九龙桂: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叶对生,单叶,叶片革质,两面通常具腺点;九龙桂是木犀的一个栽培品种。常绿高灌木,树冠扁球形;树皮灰色、皮孔小、为椭圆形、数量少;枝条生长可下垂及地。

(来源:文章屋网 )

桂花品种范文第3篇

1.1在城市广场园林景观中的应用

1.1.1桂花广场咸宁市咸安区宝塔路的桂花广场,占地面积4hm2,是咸宁市唯一以桂文化为主题的城市广场。该广场以嫦娥与桂花的传说为脉络,采用“一轴、两带”结构进行布局。“一轴”即由主入口广场、中央水景、嫦娥雕塑、舞台等构成的中心主景观轴,“两带”即沿河步行景观带与广场景观步行带,前者以滨水观赏为主,后者则以人文景观、休闲观赏为主。整个广场根据其功能大致可分为主入口广场、中央水景、主活动广场、舞台、河堤景观带、防灾避险设施、休闲娱乐活动、生态停车场共8个区域。主要景观节点为中央水景区的嫦娥雕塑,其他次要景观节点围绕其展开。广场轴线上方的嫦娥奔月雕像采用铝制材料,高达30m,以嫦娥飞天这一神话主题,在绿地中展现了咸宁桂文化的足迹,构成了桂花广场的主体景观。休闲长廊为人们提供休憩的场所,同时将主广场与桂憩绿野主题景观亭之间相连接,构建了广场滨水景观带中人文景观序列。桂憩绿野主题景观亭以”嫦娥”为主题,总占地面积90m2,主景景观以四面砂岩材质主题浮雕形成,形成文化景墙,同时构筑物形成避雨功能性场所。所有材质将现代玻璃与文化石结合,形成既有古朴又有现代特点的以桂文化为主题景观亭。在植物造景上,把握桂文化主题及线索,种植中进一步以桂花及香花植物营造为主,同时平衡四季景观效果,结合场地性质,完善场地空间功能及意境。

1.1.2人民广场咸宁人民广场位于咸宁市温泉区咸宁大道一侧,占地5.33hm2,属典型的市政广场。广场景观以植物造景为主,应用植物和铺装构成规划式绿地。其植物设计以“因地置宜、合理布局、适地适树、突出特色”为原则,以桂花为基调树种,配以观花、观叶、观果植物,来突显咸宁市“中华桂花之乡”的称号。广场采用轴线布置,在景观轴线的中点处,应用金叶女贞、黄杨、红花檵木、洒金千头柏、四季桂、瓜子黄杨、毛杜鹃、红叶石楠等植物搭配种植形成桂花图案的模纹花坛,烘托了咸宁的桂文化和植物特色。而在轴线四周绿地中则以广植金桂、银桂等不同的桂花品种,其中100年以上树龄桂花树6株,是作为“桂花之乡”标志性景观树移栽至广场中,30年以上树种40株,20年以上树种50株。并考虑到春花夏绿秋实冬干的四季景观,将常绿与落叶、观花与观果、观叶结合,采用群植的形式配植红枫、银杏、鸡爪槭等彩叶树种来营造幽静、怡人、十里桂花香的意境。

1.2在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中的应用

在咸宁的居住小区内,植物题材来抒发文化内涵,人们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和审美观,以桂花为题材,广植桂树,创造居住区内桂花文化景观。在咸宁的居住区中,注重将桂花与其它含有一定寓意的植物进行搭配,来营造出富有一定文化内涵的植物文化景观。例如将桂花与白玉兰、牡丹、迎春花、兰花同植,寓意“金玉满堂”、“玉堂富贵”、“玉堂富贵春等;将桂花与竹子同植,象征“富贵报平安”等。此外,开发商还努力开掘桂乡独特的文化底蕴,出现了一批以桂命名,以桂文化为主体的小区。目前咸宁市以桂命名的小区有12个,即碧桂园、桂花城、桂竹花园、桂泉小区、桂泉公馆、桂竹苑、金桂银座、银泉花园、丹桂天下、金桂源小区、桂鑫小区、桂乡春城。在这些小区中,为展现独特的桂文化韵味,在小区的景观设计中巧妙融入桂文化元素。从植物造景到园林小品的设置,从有形的提点到无形的氛围,都让人切身感受到身在桂园、品在桂园、乐在桂园、醉在桂园的乐趣。应用植物、建筑、水体等景观元素错落有致布置不同园林空间,并通过独特的动线布局,引导空间有序变化,形成了各小区内独特的区园景。

在咸宁桂花城小区中,其景观设计理念是青龙山下桂花香,桂花城花香袭城。以“桂”为媒,着力打造“咸宁第一桂文化”的主题社区。小区内中心绿地广植桂花,通过桂花与其他观赏类植物的配置,形成“绿色小区起居室”。布设桂花湖将中心绿地、步行景观带、小品、园灯等园艺设施形成一个局部整体景观。巧用九曲花街闹静区分、富于对比,各组团内的水系绿化走廊则曲径蜿蜒,流露休闲的居住气息。小区绿地内空间丰富、节奏感强;沿步行景观主轴的依次布设了桂花大道、青龙瀑布、空中走廊、华中第一桂花树、咸宁桂花亭等景观,并将绿化带、活动空间和水系相互交错渗透,营造出一个移步异景、步步生景、情景交融的自然生态园林。

1.3在城市公园园林景观中的应用

1.3.1潜山桂花园潜山桂花园于2009年由咸宁市政府出资扩建,其目的是建成木犀科木犀属的品种登录中心、湖北省内第一的桂花品种园,咸宁市桂花的产业研究展中心,及咸宁市和周边市民金秋赏桂的好去处。园内根据四大品种群分成金桂品种群区、银桂品种群区、丹桂品种群区、四季桂品种群区和彩叶品种群桂区5个分区,并利用桂花文化将品种区与景区有机融合。应用主园路—青云折桂路将各个园区进行贯穿,园内分别布设了桂之源、榜眼醉花、探花问香、状元折桂4个景观节点,而折桂路则象征着咸宁的广大青年、学子在事业上锐意进取,在学业上学有所成。在桂花园的入口节点桂之源处,可看见一去掉“之”字的石刻采用孤置的形式在入口处布设,并在其两边各种植了1棵苍天古桂,来代表咸宁桂花乃是天下桂花的源头。

1.3.2沁香园沁香园地处咸宁市政府办公楼前,是咸宁市第一个以桂花为主题的游园。在沁香园的入口处就在宋代朱熹有关桂花的诗词石刻,引出整个沁香园的主题。园内通过铺装小路,小桥流水将沁香园分为了四大桂花品种群区。并在每个品种群区的入口处都有相应的描述该桂花品种的诗词石刻,以反映各区主题。如在丹桂品种园内,布设了清代诗人钱梅有关丹桂的诗词;在金桂园内有朱熹描述金桂桂花特性的诗词——《岩桂》等。在各品种区内桂花以丛植、群植方式,栽植了50~100树龄的桂花50余棵,并在桂花林里点缀枫香、杨梅、枇杷、南天竹、紫荆等观赏植物,打造春天山花烂漫、夏季绿树浓荫、秋季成林尽染、冬季冬景苍翠的植物景观。此外,在园内还配有健身器材、石椅石凳供人休息健身。游客漫步在泌香园内,不仅可以认识不同的桂花品种,还可休闲游玩,让你感受桂乡浓郁的生活气息,感受别样的桂花文化。

2咸宁桂花文化在城市景观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2.1古桂移栽破坏了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在前几年的大树移栽风中,咸宁市绿地建设者也为了突显其“中华桂花之乡”的称号,在市区的一些绿地中栽植古桂,如:桂花广场内的百年清桂,泌香园内的180年清桂,淦河公园的150年以上的清桂树等。这些古桂的移栽虽然成为了城市绿地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向广大市民和游客呈现了咸宁丰资的桂花资源和悠久的桂花历史及咸宁桂文化的核心所在。但是,这种古桂进城的绿地建设方式却对原种植地的自然生态和历史生态境造成了破坏。

2.2桂文化景观元素表达手法较单一景观元素是最能直接在绿地中表达地域文化、植物文化的方法之一,其表达的形式有多种,但在咸宁市园林景观中桂文化景观元素的表达方法主要采用的是植物造景、雕塑、石刻、题名等形式,且多为单一的放置在绿地中供人观赏,在应用中只注重景观给人的感观感受,而忽略了人与景观之间的互动性和参与性。

2.3生态园林旅游产品开发有待加强目前我市以桂花为主题的城市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尚处于初始阶段,咸宁市目前只有位于潜山森林公园内的桂花博物馆和桂花园2个景点,且表现形式较为单一。具体体现在:桂花博物馆通过书画、电子屏幕、展柜等向游客展示了桂花科普知识、咸宁桂文化的发展和桂花产品;桂花园通过不同桂花品种的种植,给游客一个到识桂、赏桂、品桂的旅游去处。2处景点均以科普宣传观光为主,还没形成集休闲、娱乐、保健、生态文化等多层次的旅游产品结构。

3咸宁桂花文化在城市园林景观中的应用策略

3.1丰富桂文化景观元素表达手法(1)通过园林设施体现桂文化景观。园林设施在绿地中不仅具有让人休息,指示、引导和、照明等功能,而且因其本身具有一定的造型,而形成了绿地中的景观。带有文化创意的园林设施能与园林环境融为一体,构建绿地文化内涵。在调查中作者发现目前咸宁绿地中的园林设施如:座椅、垃圾箱、园灯、栏杆等均是普通造型为主体,仅满足其实用功能。在今后的园林设施设计中将座椅、园灯、指示版的局部位置设计成桂花图案装饰。如:在以桂为主题的泌香园内,可将园内指示牌在传统设计的基础上提取桂花图案符号,在它的轮廓上进行桂花图案的雕吸或装饰。这样不仅可以体现出桂花文化的内涵,而且很好的表现了咸宁人民对桂花文化的诠释和理解。(2)增强灯光夜景的艺术表现能力。大部分桂文化景观夜间照明设施都是简单的灯光照明,在夜间即没有体现咸宁的桂花文化,也没有构成绿地夜景。对桂文化景观特别是重点节点内的主要桂文化景观设施进行夜景的艺术表现进行整体的设计。即可增强这些重要节点的主景的夜景表现能力,也可以延长桂花文化的宣传时间。此外,针对打造咸宁夜景的政府建设目标,可在淦河上的音乐喷泉中,咸宁大道两边霓红灯灯光设计中,加入桂花文化元素来城市文化底蕴,提升城市的魅力。(3)在城市绿地景观中运用实景演出,烘托城市桂文化氛围。实景演出是运作现代的声光设备,以真山真水为舞台,一个地域文化通过演员、歌曲、情节的情式展现给广大游客,它能很好的体现出人文历史、民风民俗,守月华是一项在咸宁流传久远的中秋祭月活动,传统的景观表现手法都是以静态的形式展现,而无法将祭月中的音乐、祭词等原生态音乐和语言表现出来,因此可以咸宁淦河的激光音乐喷泉为背景进行实景演出,将守月华这一咸宁独有的桂乡风俗,改编成短小的歌舞剧,在每日某个指定的时间内现场表演,让广大市民和游客在了解咸宁桂花栽培历史、观桂赏桂之余,能对咸宁的桂文化有更深入更直观的印象。

3.2加快建立咸宁古桂资源库古桂是历史文化的见证,咸宁古桂占全国古桂总量的92%,是咸宁桂花文化的核心。有必要对咸宁的古桂资源做一次详细调查,对古桂的分布、数量、生存环境、生存状况作详细的造册登记。画出古桂集中分布图,在保护的基础上开发古桂旅游观光景点。建议咸宁市政府拨专款、定责任人对树龄400年以上的古桂实行看护,考虑建立咸宁古桂地理信息系统(GIS),以便更好地保护不可复制的咸宁古桂资源。

桂花品种范文第4篇

金华婺城区安地镇桂花种植历史悠久,全镇种植桂花的农民有3000余户,占全镇农户的60%,种植面积达2万亩,种植多达58个品种,全镇桂花等苗木种植业年产销售额达7000多万元,是全国品种最齐全的桂花物种基地之一。围绕桂花种植,当地成立了10家苗木合作社,桂花已经俨然已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优势和鲜明特色。仙源湖旅游度假区是安地镇近年来发展的旅游景点,整个景区群山环绕,湖水荡漾,湖面水域2.7万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高,冬暖夏凉,气候宜人,环境质量达国家一级标准。在度假区周围,美地南山漂流、金华动物园等旅游景点也与仙源湖旅游度假区连成一线,使仙源湖旅游度假区成为浙中为数不多的集旅游、休闲、度假于一身的风景区之一。为了加快推进度假区的开发建设,婺城区委、区政府决定依托仙源湖旅游资源,结合安地镇桂花特色,打造仙源湖旅游品牌,提升安地镇与仙源湖旅游度假区以及婺城区的经济层次和文化形象,同时推动安地桂花产业的规模经营和深度开发,从2009年开始举办中国仙源湖桂花节,至今已连续举办3届。

二、仙源湖桂花节对乡镇社会发展的作用

1.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据有关资料统计显示,2009年至2011年桂花节期间,安地农户销售鲜桂花达160万元;2009年,安地镇农家乐接待游客达32.8万人,营业额达800万元以上,并带动其他消费265万元。2010年度假区接待游客34.5万人,旅游总收入达2600万元。节庆期间当地超市等主要商品经销组织的日均营业额可达2000—3000元,比平时翻了几番;当地花农也利用空闲时间从事游客接送服务,不仅满足了游客出行的需要,也增加了居民的收入。

2.促进了乡镇基础设施建设与知名度的提升。根据桂花节发展的客观需要,当地政府针对度假区及周边配套设施进行大量的前期规划和建设,如当地交通主干线湖大线建设及其相应的照明、美化设施等都取得积极成效。桂花节期间,大量游客、众多商家和潜在投资者涌入安地镇参与活动,吸引了各大新闻媒体的关注,桂花节举办的各种活动也吸引了不少眼球,第二届桂花节以“丹桂飘香•母亲中国”为主题的盛大慈善音乐会众星云集,气势恢宏,吸引了整个婺城区乃至浙中地区的眼球,使得桂花节一时内成为各大媒体的聚焦点。节庆过后,相关的报道也屡见不鲜。

3.弘扬了当地传统文化。桂花节真正的看点在于当地传统文化。仙源湖桂花节从一开始就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节庆紧密结合,婺剧成为桂花节的保留节目,每年桂花节主办方邀请金华婺剧团进行多场次现场表演并对全部观众免费,这给年轻人提供了更多接受传统文化熏陶的机会,提高了当地居民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度。同时,桂花节也是展示各地民俗的“大舞台”,每年的“民俗文化踩街”表演都吸引各乡镇文化团体的广泛参与,节目来源大众,且不设观看限制,表演现场从金华动物园一直到仙源欧境高端生态住宅区,绵延近3公里。

4.促进了桂花产业链的衔接。对于企业而言,桂花节不仅为企业提供了市场,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市场调研的机会,有助于企业改进产品。对于采购商而言,可以借助于展销会现场的展示情况分析桂花产品的行情,进而做出商情判断;对于农户而言,桂花节提供了自己与企业直接沟通的平台,有助于获取更多的销售信息。总之,围绕桂花节和规划,在企业、销售商和农户之间搭建了沟通的平台,实现了种植、生产与产品的无缝对接,带动了桂花相关产业的发展。当然,我们在看到桂花节对当地社会发展积极作用的同时,也要注意到桂花节对当地社会发展还有一定的负面影响。首先,同质竞争不利于安地镇节庆品牌的创建。活动的主题是否具有特色是能否产生吸引力的根本。从周边现存节庆活动看,宁波鄞州龙观桂花节、杭州宋城桂花节、临海小芝镇桂花节等都是桂花题材的节庆,且大都集中与九月底十月初举行,这些地市的知名度和桂花节规模都比安地有影响,因此,同质竞争是影响安地桂花产业旅游的重要因素,大大影响了安地旅游品牌的创建。其次,节庆互动缺乏影响当地居民的参与。节事活动成功的关键在于必须得到节事利益主题的广泛认可、支持和喜爱。针对安地镇当地居民对桂花节的参与度及认同度,项目小组专门做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73份,实际回收151份。问卷显示了解当地桂花产业行情共30人,仅占20%。这反映出桂花节还没有深入当地百姓心中,还没有融入当地居民的生活,居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调动起来。第三,节庆回报低限制了当地服务业发展。服务设施与基础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桂花节的节庆规模一直没有扩大,这导致基础设施和餐饮服务业建设陷入一个“恶性循环”,规模小导致节庆时间短,地方居民从事餐饮住宿服务积极性不高,据实地统计,当地提供餐饮住宿服务的农家乐共十几家,而实际上真正提供住宿的农家乐只有不到五家,不能满足节日当天游客的餐饮和住宿需求,这导致游客停留的时间大大缩短,不利于充分发挥桂花节的带动效应。第四,节庆宣传推广手段缺乏影响当地知名度提升。目前,桂花主要的宣传渠道主要为广播、电视、报纸,且大都为金华本地媒体,如金华电视台、《金华日报》、《婺城新闻》,非本地参加者通常是在到达举办地之后才知道有节事活动。第二届桂花节,虽然制作了相应的宣传手册,但也仅仅是主要提供给参节的领导和重要嘉宾,一般的游客无法获得。第三届桂花节期间,宣传海报、宣传手册、传单、路边广告等近距离传播媒介也很少见到。

三、金华仙源湖桂花节提升的对策与建议

1.突出地方文化特色,创新节事内容。凡是发展成为品牌的节事活动,都充分展现了目的地的自然环境、民俗差异、历史、文化特色。如彝族火把节、南宁国际山歌节。安地桂花节主办者应继续发挥当地桂花、民俗文化及生态旅游资源优势,突出桂花与民俗文化主题,结合当地生态环境优美的有利条件,开发有特色的节事旅游产品。

2.加强互动,吸引当地民众参与。广泛的民众性是节事活动赖以成功的魅力所在。桂花节的举办要通过多种途径让当地居民参与其中,如拓展文化巡演的范畴、增加地方特色产品展示区等,使当地民众成为桂花节的主人,让他们从心底认同桂花节,从而提高参与桂花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桂花品种范文第5篇

桂花茶通常有桂花绿茶、桂花红茶、桂花乌龙茶等形式。其特点为花香浓郁持久、滋味甘醇,有润喉清肺的效果。

桂花茶拥有广泛的国内外消费群体,多年来一直出口欧洲、日韩和东南亚各国,尤其是在被誉为旅游明珠的桂林市,桂花茶早已成为特色旅游商品,受到世界各国游客的青睐。但桂花茶的加工特别受制于桂花季节性开花的制约,每年10―11月为桂花开花时节,只开放1~2次,每次开花时间只有2~3 d,极大地限制了桂花茶的开发与生产,无法满足市场的多元化需求。另外,按传统工艺加工桂花茶,由于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桂花易产生褐变现象,极大影响了桂花茶的综合品质[1-3]。该研究针对上述问题,拟通过运用新科技手段,根据桂花为体质与气质花共存的特点,通过以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处理桂花,制成色、香、味均具备的桂花干,然后采取低温冷藏的方法保存,再按生产需要,用以加工所需的桂花茶,并研究相应的配套工艺技术,以实现即时按照需求加工桂花茶,并达到所加工的桂花茶内含桂花干色泽鲜活,总体品质达到或超过传统工艺产品水平的目标,促进该产业规模和效益的提升,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4-5]。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材料为特级毛峰绿茶、鲜桂花。试验仪器设备为真空冷冻干燥机、超红外水分测定仪、名茶烘干机、0~10 ℃条件下的冷藏库、电子天平等。

1.2 工艺流程

具体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1.3 试验方法

①保全色香味的桂花干制备及茶花拼名。利用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处理桂花干,在超低温(-60 ℃)中速冻3 h,后在冷阱温度0 ℃真空度1 Pa的条件下干燥,设置9%(A1)、11%(A2)、14%(A3)、16%(A4)4种不同水分含量的处理,置于4~10 ℃的冷库内进行贮藏试验,每间隔1个月进行感官审评,判断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情况。将上述4种不同水分的桂花干按6%(B1)、8%(B2)、10%(B3)的比例进行茶花拼合,并作不同方法的窨制工艺处理,共设13个处理,即A1B1、A1B2、A1B3、A2B1、A2B2、A2B3、A3B1、A3B2、A3B3、A4B1、A4B2、A4B3,以传统窨制方法(以茶和鲜桂花为原料,按30%下花量,窨制工艺为:茶与花拼和窨制复火提花)作对照(CK)。②窨制新工艺处理方法。茶花拼合后,分别作自然窨制和(50±2)℃的条件下加温15、20、25 min窨制4种处理,经快速充分冷却后,分开置于密闭的环境中做后续吸香20 d,再与按传统方法制作的产品(CK)进行对比性感官审评,并选取有代表性的处理样品委托中国茶叶质量监督检测中心进行权威检验,综合各项试验结果,总结出成熟的新工艺方案。

2 结果与分析

2.1 保全色香味桂花干的制备方法选择

在多次小试的基础上,利用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在超低温-60 ℃中速冻3 h,后在冷阱温度0 ℃真空度1 Pa的条件下干燥出含水率分别为7%~9%、10%~12%、12%~14%、14%~16%的桂花干,然后置于4~10 ℃冷库中进行保质效果试验。在4~10 ℃冷藏环境条件下,水分含量9%左右,花香浓度稍低,但持续保质时间较长;而水分含量11%时,花香、色泽、滋味,在12个月保质期内变化不大,且花香浓度较高;水分含量14%时,在贮藏期5个月后花干开始变色,品质下降速度较快;水分含量达16%时,贮藏3个月后,品质急剧下降,至6个月则开始变质(表2)。因此,该试验选择以10%~11%的水分含量作为桂花干最佳的干度控制点。

2.2 各处理不同窨制工艺条件下成品感官评分和成本比较

如表2所示,处理A1B2、A1B3、A2B2、A2B3经50 ℃,25 min的窨制处理后,感官评分达到或超过(CK)的分值。

3 结论与讨论

在超低温-60 ℃中速冻3 h,后在冷阱温度0 ℃真空度1 Pa的条件下对鲜桂花进行真空冷冻干燥处理,可获得保全色、香、味的桂花干。水分含量9%~11%的桂花干在4~10 ℃冷库中保存,可以持续保存12个月而色香味保持较好,可以满足全年即时加工桂花茶的需要。以含水率9%、11%的真空冷冻干燥制成的桂花干,按8%的茶、花比,再进行25 min、50 ℃的加温窨制,并经过20 d的后续吸香,可获得品质达到或者超过传统工艺制成的桂花茶,且在成本上增加幅度较少,但可以从品质的提升、销售价格的提高方面获得弥补之外,还可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4 参考文献

[1] 文秋生.桂花茶窨制技术[J].农村实用技术与信息,2002(9):45.

[2] 蒋仕博,刘唐发.越岭特制桂花茶研制技术初级[J].广西热作科技,1992(2):19-23.

相关期刊更多

贵州化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贵州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硅铝化合物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全国无机盐信息总站;全国无机硅化合物协作组;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

贵州农机化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贵州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