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桂花诗

桂花诗

桂花诗范文第1篇

翻译:桂花自身的香味非常浓厚,谁又向月亮中看去呢。

2、绿叶层枝与桂同,花开蒂软怯迎风。——乌竹芳《木樨花》

翻译:桂花树上,绿叶和桂花一起挤在层层的枝叶上,盛开的桂花华对娇软害怕被风吹掉。

3、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翻译:零碎的桂花像是从月亮上撒落夏利的,捡起殿前带有露珠微微湿润的桂花花瓣。

4、蓝云笼晓,玉树悬秋,交加金钏霞枝。——吴文英《声声慢·咏桂花》

翻译:蓝田白云笼罩着清晨的大地,一棵桂树立在秋天的室外,树枝高挺满树繁华,好像一串串宝钏,又如一片彩霞。

5、遥知天上桂花孤,试问姮娥更要无。——白居易《东城桂》

翻译:远远地就知道天上只有一棵桂花树,请问问嫦娥还要不要另外一棵吗?

6、天风绕月起,吹子下人间。——白居易《庐山桂》

翻译:天上的大风绕着月亮吹起,把桂花子纷纷吹向人间。

7、碎剪黄金教恁小。都著叶儿遮了。——辛弃疾《清平乐 赋木犀词》

翻译:桂花就像是剪碎的黄金一样非常小,都被桂树的叶子给遮挡住了。

8、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鹧鸪天·桂花》

翻译:不需要浅绿色和淡红色这样鲜艳的颜色,桂花本就是花中第一流。

9、年年绿桂著花时,黄雪团枝自一奇。——周端臣《次韵张敬之桂花》

翻译:每年绿色和桂花树开花的时候,枝头上团团簇簇的黄色白色花朵本身就是一道奇景。

10、空山桂花多,艳色粲然发。——梅尧臣《和韩子华桂花》

桂花诗范文第2篇

关键词:桂花;诗词;文化意蕴

中图分类号:I05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05-0010-02

花文化是中国独特的文化现象。中国人爱花、莳花、赏花、餐花,各种花以独特的方式深入中国人的文化生活。中国传统文化赋予了她们不同的文化品格,认为花中蕴含着文化,凝聚着品德和气节。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桂花文化首先来源于它的栽培和利用的实践。战国时期,人们就重视桂,把桂作为珍贵的植物、饮食的配料、建筑的材料、装饰的花卉。汉代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桂花成了著名花卉,南方产的桂花,被纷纷引种于宫苑、庭院和寺庙。除了观赏、食用,古人还将桂花入药,制成香囊和化妆品。在中国桂花文化中,除了月中桂树的传说,还有攀折桂花的典故。由于神话的流传,文人的歌咏,百姓的日用,风俗的流播,中国桂花文化的脉络日见清晰,积淀日益深厚,桂花被赋予了清高、高雅、荣誉、长寿、吉祥等文化含义,从而构成了中国桂花文化意蕴体系。这一体系又分为俗、雅两个层面。俗的一面,包括长寿、吉祥等含义,在民俗文化里得到了传承;雅的一面,如清高、高雅、荣誉等含义,则在诗词艺术里得到了固定。千百年来,我国诗人吟桂咏桂,通过自己的想象,在细如金粟的桂花中建立起了一个丰满的精神世界,诗词成为桂花文化的一种重要载体。透过中国古代咏桂诗词,桂花被赋予的象征意义、所负载的文化信息呼之欲出。这里举出数例,略作分析:

一、清高――楚辞遗绪,隐逸情怀

桂花“清高”这一文化含义,源自爱国诗人屈原的歌咏。桂花幽独自赏,凌寒不凋,正好与“清者自清”的人格期许相吻合。屈原《远游》中“嘉南州之炎德兮,丽桂树之冬荣”的句子,借桂花凌寒不凋,表达自己孤标傲世、独领的品性。西汉淮南小山为悯伤屈原而作的《楚辞・招隐士》,有“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偃蹇连蜷兮枝相缭”,“攀援桂枝兮聊淹留”等诗句,以桂树甘于幽谷的寂寞而犹自散发清香的品格,来比喻屈原不与朝中奸佞小人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这些句子穿插在楚辞的字里行间,还是屈原以香草喻人的余绪。这一余绪被后世诗人继承了下来,常用桂花比喻人格之高洁。唐李白的《咏桂》即是如此:

世人种桃李,多在金张门。攀折争捷径,及此春风暄。一朝云霜下,荣耀难久存。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清阴亦可托,何惜树君园。

诗中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桃、李和桂花截然不同的精神面貌和结局,借以影射显赫一时的朝中权贵,一旦失宠于君主,荣耀就难以保存;而借喻为山野桂树的李白本人,却能悠然自得,安居昔日的庄园,其格调高下也由此可见。

桂花清雅高洁,香气浓郁,却往往生长在偏远的岩谷,所以古人多以桂树、桂丛描写隐士生活,其中包含有“清者自清”、“幽独不遇”等复杂含义。这既是桂花的生长习性的比附,也是《楚辞・招隐士》的衍生发展。古诗词中,诗人常常悯桂之幽独,悲士之不遇。以唐人于武陵的《山上桂》为例:

日暖上山路,鸟啼知几春。忽逢幽隐树,如见独醒人。石冷常开晚,风多落亦频。樵夫应不识,岁久伐为薪。

春暖花开、鸟语花香之时,诗人兴致勃勃走上山路,看到幽隐于山林之中的桂树,不觉心头一动,犹如见到了独醒之人。这种感觉,表现了诗人对桂树由衷的赏爱。将桂树比作独醒之人,在众人皆醉之时,表明其不随流俗。可是,“石冷开常晚,风多落亦频”,桂花的处境之艰,使人联想到人的成功又是多么不易。桂花树本来不俗,却沦落山中无人赏识,开难落易,天长日久又被樵夫砍伐为柴薪。桂树可悲的命运,归根结底是处地僻远所致,诗中明显流露出哀怨之情,寄托了讽世之意。

二、高雅――天上名种,人间异香

桂花“高雅”的文化意蕴,源自月中桂树的传说。这一传说最早出自《淮南子》:“月中有桂树。”唐段成式《酉阳杂俎》中说:“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古人以花喻人,谓人有才情趣,花有色香韵。桂花来自天上的名种,又散发出馥郁的香味,因此古来咏桂诗作,多从月桂传说和芳香着眼,强调桂花来自天上月宫,不是人间之种;描摹桂花风前幽香暗度,月下神韵优雅,衬出其独特的风采。如李峤的“枝生无限月,花满自然秋”,李商隐的“昨夜西池凉露满,桂花吹断月中香”, 杨济翁的“天上人间高度影,月下风前自在香”,杨万里的“身在广寒香世界,觉来帘外木犀风”等等,描摹桂花的香韵,赞美桂花的优雅。请看谢懋的《霜天晓角・桂花》:

绿云剪叶,低护黄金屑。占断花中声誉,香与韵、两清洁。胜绝。君听说,是他来处别。试看仙衣犹带,金庭露、玉阶月。

上片写桂花高洁优雅的气质,“绿云剪叶,低护黄金屑”,描绘桂花枝叶的形状、花的色泽,写出了桂花与其他花卉的不同;“占断花中声誉,香与韵、两清洁”,一语道破了桂花的佳妙之处。下片承上片趣旨,极度赞美桂花的“胜绝”之处。之所以“香与韵,两清洁”, 是因为它出身不同于凡花,来自天上天宫的金庭、玉阶:“君听说,是他来处别。试看仙衣犹带,金庭露、玉阶月。”这里借月中桂树的传说,状眼前月光皎洁、桂枝飘香的优雅实景,道出了桂花的声誉来自高贵的出身。

再如宋代陈亮《桂枝香・观木樨有感寄吕郎中》,状写桂花之神韵,抒发诗人的胸怀:

天高气肃,正月色分明,秋容新沐。桂子初收,三十六宫都足。不辞散落人间去,怕群花、自嫌凡俗。向他秋晚,唤回春意,几曾幽独!是天上余香剩馥。怪一树香风,十里相续。坐对花旁,但见色浮金粟。芙蓉只解添愁思,况东篱、凄凉黄菊。入时太浅,背时太远,爱寻高躅。

词里说,皓月当空,天穹如洗,天宫收储桂花已足,桂花于是散落人间。因为桂花唯恐春天群花自惭,所以绽放在这秋天的夜晚。桂花正自深情眷注人间,意在唤回远去的春天,又何曾感到幽独?怪道此花香飘十里,原来它是天上的余香!坐在桂花树旁,但见花色金黄,花小如粟,而联想到秋日芙蓉,只能令人顿添愁思;东篱黄菊,不过助人凄凉,而桂花不谙人情世敌,远离时俗,心志是如此高洁!词中咏叹桂花的雅量高致,光明磊落的胸怀,词中有人,呼之欲出,表现出词人人格光采四照,肝胆相照。这首词标新立异,格调高雅,但也是由天上之种、奇异之香生发开来的。

三、荣誉――蟾宫折桂,出类拔萃

古人常借折桂之典故,励进取之壮志。折桂的典故,出自西晋时的郄诜。郄诜通过荐举贤良对策被皇帝选中,升为雍州刺史,晋武帝问他自以为如何,他答道:“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这是用桂比喻人才出类拔萃的开始。随着科举制的出现,人们又援引这一典故,用攀桂、折桂、蟾宫折桂来称科举考试得中。由此推衍,又把科考称为“桂科”,把登第人员称为入了“桂籍”,现在,人们也常用折桂、蟾宫折桂来称在考场、赛场上取得好名次。以元代谢宗可的《月中桂花》为例:

金粟如来夜化身,嫦娥留得护冰轮。枝横大地山河影,根老层霄雨露春。长有天香飞碧落,不教仙子种红尘。折来何必吴刚斧,还我凌云第一人。

诗人介绍了嫦娥与广寒宫里桂树的生长和开花盛况,接着又信心十足地宣称:无需吴刚代劳,我将应试发迹,自去月中折桂。不过,从格调而言,谢宗可这首诗不及晚唐桂州(今桂林)人曹邺的《寄阳朔友人》:

桂林须产千株桂,未解当天影日开。我到月中收得种,为君移向故园栽。

曹邺流寓长安十年,多次应举考试,终于在大中四年(850年)中了进士,惊喜之余,他写下了这首诗。桂林历史悠久,秦始皇时就设置了桂林郡。既名桂林,就应盛产桂树,因此曹邺希望借自己中进士的契机,采得月中的桂子撒向故乡,使故乡的桂花能遮天蔽日地开放,出现更多的人才。

桂花清高、高雅、荣誉等文化意蕴,以情景相融的诗词艺术形式固定下来,传播开来,成为反映我国传统文化心态的一个载体。佛经上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进入咏桂诗词这个丰满的艺术世界,我们欣赏的不单是文学作品,而是在领略中国花文化的奇葩。

参考文献:

桂花诗范文第3篇

桂花在古代对于读书人来说是一种吉祥物,它是对金榜题名者的赞赏,是荣誉的象征。古代的乡试、会试一般安排在农历八月举行,其时正值桂花盛开的季节,所以,八月又被称为桂月,在考试的当年,学子们都会用桂花、米粉蒸成糕,名为“广寒糕”,相互赠送,取广寒高中之意。而考生金榜题名则被称为“折桂”,科举考场也有了“桂苑”的雅号。元代诗人郑德辉在《王粲登楼》中就曾说:“寒窗书剑十年苦,指望蟾宫折桂枝。”唐代诗人白居易在考取进士后,又闻知堂弟白敏中考上了第三名,忍不住写诗祝贺:“折桂一枝先许我,穿杨三叶尽惊人”。温庭筠在得知友人高中时,也发出了“犹喜故人先折桂,自怜羁雾尚飘蓬”的感慨。后来,许多人开始在家中种植桂花树,以期望仕途通达。而现如今,我们仍用“桂冠”来表示荣誉。

桂花还是友谊和爱情的见证。据史书记载,早在战国时,韩、燕两国就曾用互赠桂花的方式表示永结友好邻邦之意。在我国盛产桂花的少数民族地区,仍然有着民歌中所唱的“一枝桂花一片心,桂花林中定终身”的传统,小伙子和姑娘们用桂花来传递爱情。

在中医上来说,它是一道养生佳品。桂花是温性的,无论煎汤、泡茶,或是浸酒,都有温胃散寒的功效,它能帮助散去胃部寒气,达到止痛的效果。中医上常用来治疗胃寒腹痛。

冬季天气寒冷时,很多人会感到胃部不适,特别是脾胃虚寒的人,很可能反复出现胃胀、胃痛等毛病,胃痛在中医上又叫做中寒、内寒、里寒,这时就可以泡上一杯暖暖的桂花茶来缓解不适。

桂花诗范文第4篇

论文关键词:李清照,桂花,屈原,迷信,盲从权威

 

李清照对桂花可谓是情有独钟。

与梅兰竹菊相比,诗人们对桂花的垂青确实是微乎其微。想其原因,大概如张潮在《幽梦影》中说的,桂只宜于鼻而不宜于目;一言以蔽之——桂花的形貌不是太美:没有屈曲苍劲的枝干,花也极小,不似众芳有着硕大的花瓣。圣人云:“吾未闻好德如好色者也。”人们对花的品藻赏鉴移用的是人的审美标准。而李清照却力排众议,孤帜高标:“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她眼中的桂花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丝毫不亚于梅兰竹菊,“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李清照不拾人牙慧的魄力是值得推崇的,而且她独具只眼,在诗学的领域内发现了桂花的美,极其大胆的给桂正名并给其以极高尊荣的地位。陶渊明爱菊成痴,李唐王朝视牡丹为国色天香,周敦颐与莲化而为一盲从权威,林和靖梅妻鹤子,这些在李清照的眼里皆无足道耳。她意气洋洋,文思势不可当。这是一个狂狷的女子,疯狂起来不啻“飞扬跋扈为谁雄”(杜甫《赠李白》)的李太白。她开始指摘古人了。屈原历来被尊为诗界圣人,连狂妄的李白也拜倒在他的笔下,惊叹到:“屈平词赋悬日月!”(李白《江上》)而这个李清照竟就敢来挑战他老人家的权威了:“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她批评屈原缺乏情思竟把如此了不起的桂都不写入自己的诗篇,简直是有眼不识金镶玉!李清照对屈原的批评被稍后的大诗人陈与义进一步夸大,他在《清平乐·木犀》中说:“楚人未识孤妍,离骚遗恨千年。”今人附会此说者不胜枚举,在鉴赏李清照词的时候也都想在对屈原的批判中分一杯羹。可我们只要粗翻一下“楚辞”并用心想一下就会发现一个可笑又可怕的文化痼疾。

屈原的楚辞里收了“桂”没有?这是个再简单也不过的问题了。李清照说没有,陈与义也跟着说没有,历代各大鉴赏家更是斩钉截铁的说——没有!可是我这个无名小辈却发现了,而且不止一处:

“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茞!”——《离骚》

“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离骚》

“奠桂酒兮椒浆。”——《九歌·东皇太一》

“操余觚兮反沦降,援北斗兮酌桂浆。”——《九歌·东君》

“桂棹兮兰枻,斫冰兮积雪。”——《九歌·湘君》

“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九歌·湘夫人》

“操余弧兮反沦降,援北斗兮酌桂浆核心期刊目录。”——《九歌·东君》

“嘉南州之炎德兮,丽桂树之冬荣。”——《远游》

“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九歌·湘君》

“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偃蹇连蜷兮枝相缭。”“猿狖群啸兮虎豹原,攀援桂枝兮聊淹留。”——《招隐士》

白纸黑字,一清二白。而且屈原写桂时用的都是爱与赞的笔触,屈原笔下的桂与兰与茝与杜若一样都晕染着他怀瑾握瑜的品性。哪里少了桂又屈了桂?

听李清照的口气,仿佛是她已搜遍了屈原的辞似的。既然如此,凭借她的高才,何以连一个斗大的字都瞧不出来?李清照是中华历史上少有的才女,可怎会犯这样的糊涂?她分明是在睁眼扯瞎话。目的很简单:贬屈扬桂。在古代,多数文人对屈辞都不会陌生。李清照睁眼扯瞎话也就罢了,可满腹经纶的陈与义以及一大批的鉴赏家的将错就错又该如何解释呢?李清照虽然睁眼扯瞎话,但人家是第一个,而且一个姑娘家耍一点小性也有情可缘;而陈与义之流生搬硬套生吞活剥,岂不贻笑大方?

颐笑之余,我们看到民族灵魂深处一个可怕的痼疾:迷信与盲从权威。

在中国,凡是称得上圣人贤人伟人的人物,他们的形象都会被过分的拔高,而且往往是死得愈久,名声更大更好盲从权威,在厚古薄今的意识长河中日趋完美。老子创了道家,后来就成了太上老君。孔子生时是“汲汲鲁中叟”,“累累若丧家之犬”,不过千年之后他成了“大成至圣先师”,享有高于皇帝的无上荣光。关羽不过三国一名将,没有想到竟成了“关帝”、武圣。……这些人在人们的心中已经无懈可击了:谁敢和老子比试道行修养?谁敢与孔夫子比教书育人?谁敢和关公一决雌雄?李清照虽然无法与这些人相颉颃,但也是只可无一不可有二的文坛妙手。只要是她的诗,在万千人的眼里当然就是白璧无瑕的,就是不刊之论。面对这些“不刊之论”,轻狂的文人也收敛了自己的盛气而五体投地,脑袋变得迟钝,想法变得天真。她说一便是一,她说东很少人去想西。在权威面前,人们往往呆若木鸡。什么时候,“木鸡”变成了“一唱天下白”的昂首挺胸的“雄鸡”,权威就会变成有血有肉的活泼泼的生命走进人们的灵魂深处与之侃侃而谈,中国人就能够独自撑起一方蔚蓝的晴空。

桂花诗范文第5篇

我家的院子里就有许多桂花,有红的,有黄的,开得十分茂盛,空气中到处弥漫着桂花的清香,八月的院子仿佛就是一个飘香院.

满树的桂花就像一颗颗的小星星,一阵微风吹来,桂花纷纷落下,好像就是一场桂花雨,把院子打扮地绚丽多彩.

桂花晒干了,还能泡茶喝,那茶香浓可口,十分有利于我们的健康.桂花还能做桂花糕,吃起来又香又脆.

关于桂花我还知道一首诗呢:"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每次放学回家,我都会停下来闻一闻那让人迷醉的桂花香,一边念着这首诗,真是令人陶醉.

相关期刊更多

贵州化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贵州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硅铝化合物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全国无机盐信息总站;全国无机硅化合物协作组;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

贵州农机化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贵州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