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徐志摩的爱情

徐志摩的爱情

徐志摩的爱情

徐志摩的爱情范文第1篇

关键词:徐志摩 爱情婚姻 诗歌 浪漫人生

一、徐志摩与张幼仪之间没有爱情的婚姻

张幼仪是徐志摩的元配夫人,可徐志摩并不爱她。虽然张幼仪出身名门、温柔贤慧,但徐志摩却坚决拒绝这门婚事。后来,他在奶奶的苦苦哀求下,忍痛接受了这门婚事,与张幼仪结婚。婚后不久,徐志摩便收拾行李外出读书,两人联系很少。1920年冬天,张幼仪出国与徐志摩团聚,徐志摩去接她时,有这么一个片断说明他不爱张幼仪:“三个星期后,轮船终于驶进马赛港的船码头。我斜倚着尾甲板,不耐烦地等着上岸,然后看到徐志摩站在人群里东张西望。就在这时候,我的心凉了一大截。他穿着一件瘦长的黑色毛大衣,脖子上围了条白丝巾。虽然我从没看过他穿西装的样子,可是我晓得那是他。他的态度我一眼就看得出来,不会搞错,因为他是那堆接船的人当中唯一露出不想到那儿的表情的人。”由于他们之间没有爱,1922年徐志摩与张幼仪在德国柏林离婚,终于结束了这段没有爱情的婚姻。

二、徐志摩与林徽因之间美丽的爱情故事

林徽因出生书香门第,家人都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徐志摩和林徽因在英国通过林徽因的父亲相识。当时徐志摩正面临婚变,而林徽因正是情窦未开的少女,她对徐志摩更多的是倾慕之情,但徐志摩的感情正处脆弱的低谷期,经不起异性暧昧的触动。可在婚姻抉择的关键时刻,林徽因是理性的,她始终不能相信诗人瞬间迸发的热情,最终嫁给了梁思成。人生的游戏就是如此,得不到的永远是最美好的。在林徽因婚后的岁月里,尽管梁思成对她百般宠爱,内心却从未停止对徐志摩的思念。徐志摩最终为赶赴北京听一场林徽因的演讲而搭机撞山葬送了生命。据说徐志摩死后,梁思成从失事地点给林徽因带回了一块未烧焦的木块,林徽因一直将其系挂于床前。林徽因伴着床前的这块飞机残骸终其一生。

三、徐志摩与陆小曼之间理想中的完美婚姻

林徽因与梁思成结婚后,徐志摩灰心到了极点。就是在这时候,徐志摩遇到了同样忍泪度日的陆小曼。陆小曼与徐志摩在一起,有许多共同语言,他们可以谈诗,可以谈文学,徐志摩会讨陆小曼喜欢,而她的丈夫王赓忙于工作,无暇顾及陆小曼,最终他们离婚了。而后徐志摩和陆小曼顶着巨大的家庭和社会舆论的压力举行了婚礼,在没有得到亲朋好友祝福的婚姻,注定是不幸福的。在种种矛盾中,徐志摩形容自己的创作陷入了“穷、窘、枯、干”的境地。后来,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出于对陆小曼吸毒、玩乐表示极度不满,在经济上与他们夫妇一刀两断。徐志摩完美的现实追求,终落在社交名媛陆小曼身上。

徐志摩除了他浪漫的爱情与婚姻,还有他浪漫的文字。

四、徐志摩浪漫的文字

(一)浪漫的诗歌

徐志摩1920年秋入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与陈源、英国作家威尔斯等人相识,开始对文学产生出极大的兴趣。1921年结识了林长民、林徽因父女,后经英国学者狄更生介绍,以特别资格入剑桥大学皇家学院,接近真正的康桥生活。康桥,从此成为徐志摩人生新的起点。在康桥,他的心灵得到深层的荡涤,他寄情于山水,倾听自然,康河的灵性默默地滋养了他胸襟和情怀。在康桥,徐志摩一面沉醉在“康河的柔波”里,一面与英国的作家学者们产生了精神上的交流。1922年秋徐志摩回国,他满怀英国康桥式的人和理想,期望在中国实现他的理想主义。他的代表作《再别康桥》音节抑扬合度,声调回环反复,全诗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再别康桥》正是有了曲折幽深的意境、低吟回环的节奏、周密的技巧和严整的格律而被传诵下去,成为名篇佳作。

(二)浪漫的散文

徐志摩浪漫的情思还表现在他的散文中。比如《翡冷翠山居闲话》在徐志摩的散文中,也许是写得最酣畅的了。文中写一次远足,即便只是偶尔的放松,留给记忆也是难忘的。在这里,真是怎么想怎么做都有一种畅适。大自然复苏了人的天性,人生就没有必要再带上一幅面具。徐志摩是那么的喜欢走进自然中去,实在是借此发现了内心的自然。不过作为诗人的他是很任性的,也不想束缚自己。如《海滩上种花》一文中所说,我们失去的只是一种单纯的信仰和愉快的童贞,这才自以为聪明地想到了现实中的种种不可能,却忘了还有可能在人道的海滩上种鲜花。花不可能种活,但种花的精神不死,所以不能说诗人是过于天真了,其实倒很执着。

(三)浪漫的书信

徐志摩的书信中最出名的当然是他写给陆小曼的情书《爱眉小札》。徐志摩是个典型的理想浪漫主义者,他的爱是轰轰烈烈、恣肆的。对他而言,爱是血液里的火,心脏里的热情,生命存在的理由。爱必须是热烈、激情的爱,才能让他完全感觉到自己是因为在爱而存在的。在《爱眉小札》中,徐志摩的喜、怒、哀、乐都是因为陆小曼,是因为他在爱陆小曼。《爱眉小札》中徐志摩多次提到要陆小曼陪他一起死,如:“眉呀,我心肝的眉呀,你快来伴我死去吧!”可想而知,在徐志摩看来为情而死是爱情最完美的结局。

五、徐志摩的理想悲剧

如果说徐志摩与张幼仪之间没有爱情的婚姻,让他感到痛苦与无奈,那么林徽因重道德胜于爱情则给他带来的就全部是痛苦,而他和陆小曼的婚姻是生命的另一次痛苦的开始。在我看过的许多情感电视和小说中,最真实的婚姻莫过于“一把青菜两条鱼”式的平淡婚姻。过于浪漫,过于完美的婚姻是不会长久的。当激情的潮水退去后,现实生活中的柴米油盐搅拌出的种种矛盾会冲淡当初的感情。如果徐志摩没有死于空难,我想他与陆小曼的婚姻也不会长久。他把他的婚姻设计成同他的诗文一样浪漫、完美,现实生活告诉我们这是不可能的。正因为这样,徐志摩从一开始就是不清醒的。可以说他在这个婆娑的世界里受尽情苦的折磨。因此他最后只能: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这也许就是一个浪漫主义诗人的爱情和命运。

参考文献:

(1)/f?kz=135910180

(2)《徐志摩诗集》内蒙古文化出版社

(3)《志摩的诗》 徐志摩著 中国画报出版社

徐志摩的爱情范文第2篇

徐志摩是一位多情的诗人,人们给了他太多太多的情爱。然而,徐志摩却又是那么的冷酷无情。

在英国留学时,作为有妇之夫,疯狂追求林徽因,可谓情种,而对发妻张幼仪来说,太无情了。张幼仪漂洋万里来到伦敦寻夫,真情一片。志摩兄一边与幼仪同床共枕,一边干着与林徽因热恋的游戏,也够累的。当张幼仪身孕已三月,徐志摩依旧无回心转意,竟要求张幼仪打胎。要知道,当时的医疗条件下,打胎是非常危险的,为了自己的心上人,竟置自己妻儿的生命于不顾,不知这样的爱情是伟大还是丑恶?徐志摩何其丧心病狂!好在张幼仪被其兄接走,才给徐志摩留下一条余脉。女人真伟大,张幼仪对徐氏一门功高如佛!

徐志摩与王赓同是梁启超的弟子,同们师兄弟也!朋友妻尚且不可欺,而徐志摩竟对同门师兄横刀夺爱,勾引了自己的师嫂陆小曼。无情且无义!

人们过于偏爱徐志摩,对陆小曼横加指责,认为陆小曼毁了徐志摩,倒也符合中国国情,坏事都叫女人顶包。夏亡罪在褒似,商亡祸起妲己,唐玄宗败走西蜀也要杨玉环负主要责任。我认为就是徐志摩毁了陆小曼,徐志摩甚至毁了自己的师兄王赓,陆小曼和王赓才是被害者,徐志摩是自作孽!

陆小曼原本也不是一个花瓶,受过良好教育,精通多门外语,也算是响当当的名门闺秀。嫁给从美国西点军校留学归来且在北洋政府陆军部任要职的王赓,本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偏偏被徐志摩趁虚而入,坏了!

小曼花钱大手大脚,与她的出身和家庭背景有关。其父陆定曾任北洋政府财政部次长,家境自然极富。一个从小娇生惯养的富家小姐可不是那么好娶的。虽然在中国历史上数民国时期的教师工资高,但徐志摩的收入显然养不起陆小曼,所以徐志摩得到几所大学兼职,工作的奔波劳碌,冲毁了爱情的浪漫。陆小曼大概也意识到,爱情也不是那么美好的东西,然而一切都不可能重头再来,于是苦闷,吸食鸦片解愁。当时吸鸦片虽说不是一件好事,但上流社会很流行,从个人品行来说与今天的吸毒是两码事,也就是说,陆小曼吸鸦片这件事本没什么大不了。而社会舆论一边倒地指向陆小曼,一个弱女子何以能承受如此大的压力?社会太残忍,上天太冷酷!可怜的小曼!

志摩兄,漂亮老婆不是随便可以娶的!爱情并非如此浪漫!鲁迅在《伤逝》中通过涓生与子君已经告诉我们,爱情除了浪漫之外还要责任。纯粹浪漫的所谓爱情只不过是风月场中的游戏而已!

徐志摩的爱情范文第3篇

如今,她的名字,早已隔着时代的些许烟波,隔着那些时代男人的款款深情,绝唱成民国时代美丽的符号,成为西子湖边上一抹镂空的剪影。

她也是那个时代上空的临水照花人,因为她不仅仅拥有智慧、美丽、优雅,还有绝世无双的事业、爱情与友情。围绕在她身边的三个男人,他们纠结着她一生的美丽与哀愁:一个与她比翼双飞,成就“梁上君子,林下美人”的佳话;一个因她而亡,成就诗坛金童双璧的凄美绝响;一个则为她终身未娶,演绎民国末世的爱情传奇。

在民国风云际会的变革中,也许只有林徽因这个名字配得上这样的殊荣。张爱玲、周璇等一大批曾经光耀照人的女人们,在她的面前都一一隐去。她的美丽与灵性可以让当时最有名女子都心生妒意。

她是民国这个乱世废墟中绽放的一抹红,她是那个时代男人们心中的女神。她丝毫不逊色于和她的名字纠缠在一起的那些男人们。

2 山色空蒙雨亦奇,也许从1904年她在西子湖边的第一声啼哭起,林徽因就浸润了西湖的灵秀与风姿,于是这才有了我们世人眼中的林微因,孤傲、轻灵。

良好的家世背景,给林徽因的成长提供了绝好的条件,也在她骨子里注入了天生的贵族气息。父亲林长民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擅诗文工书法,曾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等职。1920年4月,林徽因随父一起游历欧洲。这年,林徽因生命中的第一个贾宝玉式的男人出现了。这个翩翩公子就是后来闻名诗坛的已婚男子徐志摩――她父亲的一位好友。

徐志摩的出现,是林徽因一生命运的转向。后来她的一生,不管她愿不愿意,都被这个风一样的男人纠结着,从此也打上了徐的烙印。这一年,他23岁,她才16岁。

刚开始,林徽因是带着敬畏之心结识徐志摩的,因为她父亲曾经和她说起过这个人,是个很有才华的青年。后来慢慢接触多了,他开始和她谈文学,谈诗歌,谈人生。

后来二人渐渐地谈到了感情,从徐志摩异样的眼神里,林徽因敏感的内心感受到了徐志摩的浓烈情感。

她先是拒绝,因为之前,按照父亲的心愿,门当户对,她已经和士林领袖梁启超的大公子梁思成定了亲,尽管她对梁思成没有太深的印象。

后来在徐志摩的狂轰滥炸下,林徽因慢慢感受到了忐忑惊喜。一个16岁的少女总是有着浪漫的爱情梦想,被人宠着总是一件幸福快乐的事。一个已婚的青年才俊,对一个情窦初开的女孩子有着致命的吸引力,即便是今天这个多元开放的时代,亦是如此。

林徽因知道,徐志摩是爱她的,爱得热烈,爱得疯狂,爱得忘记了海宁家里还有妻儿。

林徽因也忘记了两年前,她和梁家的婚约。

只是炙热的情感之外,林徽因还有些隐隐纠结夹杂的痛:一方面,她感动于他能够抛弃家庭追求自己;另外一方面,她也愤恨于徐志摩对家庭的无情。后来林徽因从徐志摩的朋友口中知道,他的元配张幼仪在徐志摩出国期间一直苦苦守候着丈夫的归来,同是女人,她能够理解张的固执。

林徽因想起了自己的母亲,父亲后来也娶了小妾,母亲因而一生悲痛。母亲的悲剧也是因为有颗敏感自尊的灵魂。

当过北洋政府司法总长的父亲林长民以过来人的身份告诉林徽因,徐不过是个始乱终弃的才子,她也不过只是他生命中的一场流星雨。

其实林长民说得没错,后来在林徽因之后,徐志摩的生命里还将烙印着这些女人的名字:凌叔华、陆小曼、韩湘眉。

在父亲劝自己的那晚,林徽因整夜未眠。最后她叹了口气对自己说,算了吧。爱得太重便是负担。她决定放弃和徐志摩这段无望的爱情。这次她走得与她当初相识他的那一刻一样决绝。

林徽因当然不否认,是徐志摩把她领上了文学这条路,她感谢他的知遇。林徽因并不讳言她的作品里有着他的影子。

后来徐志摩离开人世两年半后,林徽因创作的《你是人间四月天》横空出世。命定的邂逅便是那样的黯然流转,只有开头便匆匆刹尾。其实在徐志摩爱过的女人中,林徽因最能够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在她的《悼志摩》以及四年后的《再悼志摩》中都说,志摩整个的生命都是完全诗意的信仰。

林徽因两篇深情的文字与其说是祭文,不如说是对徐志摩阴阳相隔的真情告白。小心地拿放,温柔地擦拭。

流年太匆匆,许多年后林徽因致信她和徐志摩共同的好友胡适说:“徐志摩其实当时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绪想像出来的林徽因,可是我其实并不是他心目中所想的那样一个人。”

也许那一刻林徽因在想,他并不是真正的爱她,他只是太孤独了。而徐志摩在一连串碰壁之后给林徽因留下了这首后来一直传诵的《偶然》,并凄然留下了惊世痛彻的爱情遗言:“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徐志摩《偶然》

徐志摩写得这样的无望,有自嘲,也有孩子赌气似的怨言。当然口气是真诚的,动静结合,一张一弛,倒也有几份男人的从容。语言是清丽柔软的。徐志摩把他全部的爱都装在文字里,是的,他和林徽因不过是一次生命的偶然,有着命运的定数,有着空结同心草,不结同心人的喟叹。

徐志摩骨子里终究是个诗人,林徽因就这样在风轻云淡中成就了他的诗情,她也成为他的诗魂。

据说,也只是据说,林徽因看了他为她写的这首《偶然》,只是淡然一笑。

在徐志摩离开人世的一个半月后,林徽因在给胡适的信中写道:“这几天思念他得很,但是他如果活着,恐怕我待他仍不能改的,事实上太不可能。也许那就是我不够爱他的缘故。”

林徽困始终明白,徐志摩只是她生命中的惊鸿一瞥,只是一次美丽的错误。

而因为这场美丽的错误,世人对徐志摩的元配张幼仪充满了同情,而林徽因却为此一生都背上了沉重的道德枷锁,遭人非议。

但是颇值得回味的是,作为当事人的张幼仪却公允地评价过她的情敌林徽因,当张幼仪知道徐志摩所爱何人时,曾说徐志摩的女朋友是另一位思想更复杂、长相更漂亮、双脚完全自由的女士。

“我懂得,但我怎能应和”,这一句是林徽因发自肺腑的对徐志摩的真情告白。她的一生也没有走出诗人的影子。

林徽因在《纪念志摩去世四年》中写道:“我们这一群剧中的角色自身性格与性格矛盾,理智与情感两不相容,理想与现实当面冲突,侧面或反面激成悲哀。”

看着林徽因这字间和泪的话,她繁华的背后,后人读到的却是寂寞与凄凉。

3 林徽因用她女人特有的心智,结束了和徐志摩一段无望的爱恋。林徽因终究是个平凡的女子,活在尘世的目光里。梁思成是配她的,他是大名鼎鼎的梁启超的公子,他风姿飘逸,文采飞扬。

婚后梁思成更像是得了宝贝似的把林徽因捧在手心里,他一点都无愧色地说,老婆是自己的好,文章是老婆的好。他对她的爱是彻底的,彻底到另外一个彻底地爱着林徽因的叫金岳霖的男子都遁形而弃。从而成就了一段“梁上君子,林下美人”的佳话。他把她的名字用诗一般的语言一起镶入了中国建筑史的丰碑上。

金岳霖是一代哲学宗师。需要前缀的是,金系徐志摩生前的好友,他和林徽因的认识源于徐的介绍,他还曾是林徐联姻的积极拥护者。也许从徐志摩介绍他认识林徽因的那一刻,金岳霖就无可救药地爱上她了,只是他那时作为志摩的好友恪守着君子之道。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这个和徐志摩一样的男子,注定是林徽因生命中的一场桃花雨。

在徐志摩离开人世四周年纪念日之际。一天林徽因对刚刚从山西考察古建筑回来的梁思成说,她同时爱上了两个男人,其中一个便是金岳霖。

天涯两隔后,也许林徽因骨子里还有对徐志摩的思念,对徐的亏欠。徐志摩的身影叠加在金岳霖的面庞上。

1931年,徐志摩为了去听她的演讲,在碧海蓝天中,他把他34岁的生命回报给了前世偶然的林徽因。后来,林徽因把他飞机失事的那块残骸永久地存放在她的卧室里,林徽因知道,她是最懂他的女人。

也就在这一年,她爱上另一个男人的苦恼来了。其实比她更苦恼的是那两个本是好友的男人。

梁思成痛苦至极,苦思一夜,比较了金岳霖优于自己的地方,梁思成说,她是自由的,如果她选择金岳霖,他会祝他们永远幸福。她又把这一切肯诉了金岳霖。金的回答更令凡人惊异:“看来他才是真正爱你的。我不能去伤害一个真正爱你的人。我应该退出。”

不知道梁思成愿意对林徽因的退出有多少是发自内心的,金岳霖的决定又有多少来自理智。也许学哲学的金岳霖是个聪明人,他以他的退守,保全了他对林徽因完整的爱情,毕竟,他可能只是个替代品,林徽因这样的女子,离开了徐志摩,不论嫁给谁,即使看上去可以让男人骄傲,一旦被岁月侵蚀,剩下的只有悲凉。

从那以后,他们三人毫无芥蒂,金岳霖仍旧跟他们毗邻而居。而金则孑然一身,终身未娶。在他的心里,她是他人间的唯一,是他心中一朵永远盛开不败的莲花。

弹指容颜老,刹那芳华。即使在林徽因离去多年后,已经90岁的金岳霖仍要深藏心曲,他说,有些事情他只能和她说,现在没有机会了,他也不会说了。因为他知道,她是最懂他的。然后是长久的沉默。

大概,那是寄望大去之日后在另一个世界里两个灵魂的对语吧。此情只应天上有,今闻竟在人世间。

1955年4月1日,一代才女林徽因香消芳尽,绝尘而去。时年51岁。

她用她裹挟着自己一生的清冷婚姻,成全了无数男人心中的梦想。她只能冰冷地活在民国传奇里。

得到林徽因噩耗的金岳霖凄然写道:“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这一次,他淋漓尽致,不再婉约退守。

由梁思成设计的墓碑上刻着她生前已千百次的自语:“这里长眠着林徽因,她是一位建筑师、诗人和母亲。”

徐志摩的爱情范文第4篇

1925年7月底,徐志摩终于赶回北京。

一到北京,徐志摩便立即前去陆家看望陆小曼。陆小曼的父母见到徐志摩突然回来,既感到不安,又不能生硬地把他拒之门外。只是每当他来看望陆小曼时,陆母都陪伴在侧,不让他们有单独谈话的机会。

尽管这样诸多防范,但在友人的帮助下,徐志摩与陆小曼还是得到了单独见面的机会。8月9日早晨,他们就曾一同到厂甸游玩,并感到“过得甜极了”。徐志摩在《爱眉小札》中写道:“厂甸我何尝没有去过,但哪有今天这样的甜法,爱是甘草,这苦的世界里有了它就好上口了。眉,你真玲珑,你真活泼,你像一条小龙。”在这次相会中,陆小曼向徐志摩表示“想到乡间生活”。徐志摩很高兴,认为这是她返璞归真的表露。此前,他认定他们相爱是不可能实现的。从这天起。徐志摩开始写日记,把对陆小曼爱恋的心情和对她加以劝勉的话都记了下来,并送给陆小曼看。这一做法,实际上是以日记代信,向她表露衷曲。

从徐志摩的日记来看,他的确是真挚地爱着陆小曼的。譬如,8月11日的日记写道:“眉,我来献全盘的爱给你,一团火热的真情,整个儿的给你,我也盼望你也一样拿整个、完全的爱给我。”8月16日,他写道:“眉,我是太痴了,自顶至踵全是爱,你得明白我。你得永远用你的柔情包住我这一团的热情,决不可有一丝的漏缝,因为那时就有爆烈的危险。”

他们相爱究竟能否成功,徐志摩这时还是顾虑重重的。尽管陆小曼向他表示愿意一道去死,但他仍然不时处于烦闷和焦躁之中,以至彻夜难眠,甚至做恶梦。譬如8月18日晚上,他通宵未眠,并在日记中感叹:“志摩啊你真不幸!志摩啊你真可怜!早知世界是这样的,你何必投娘胎出世来!这一腔热血迟早有一天呕尽……我灵魂的血一滴滴的在那里掉……”

为了能够实现跟陆小曼结合的愿望,徐志摩一再劝勉陆小曼下定决心,鼓足勇气,跟王赓离婚。他在日记中写道:“我从前的束缚是完全靠理性解开的,不信你的就不能用同样的方法。万事只要自己决心:决心与成功之间的是最短的距离……”

此外,徐志摩还请胡适和刘海粟去做说服陆小曼母亲和王赓的工作。陆母经过劝说,态度终于有了改变。她对刘海粟说:“我何尝不知道。可是因为我们夫妻都喜欢王赓才把亲事订下来的。我们对志摩的印象也不坏,只是人言可畏啊!”她表示愿意说服王赓解除婚约。于是,刘海粟跟她商定,由他陪她母亲去上海,先由她出面找王赓谈,然后由他向王赓游说。

当刘海粟决定陪陆小曼母女去上海时,徐志摩高兴极了,他把希望寄托在刘海粟身上。但刘海粟却说:“志摩,你不要想得太乐观了,这件事不是简单的。”

徐志摩却说:“只要你肯用心去办,准能办好,我也只有把希望放在你身上了。”

启程那天,刘海粟悄悄地对徐志摩说:“你能得到这样一位情人,实在福分不浅!”徐志摩却神情严肃地说:“我在与命运之神搏斗之中!”

当刘海粟和陆小曼母女刚刚抵达上海,徐志摩也追随来了。9月9日,刘海粟在“功德林”设宴请客。据说,“功德林”是一个著名的素菜馆,原是佛教界结缘之处。刘海粟在这里请客,也是希望得到功德圆满的效果。

刘海粟宴请的人,除了陆小曼母女和王赓外,还有张歆海、唐瑛和杨杏佛,以及李祖德等。徐志摩也在被邀请之列。但刘海粟却尽量不让他太突出,以免使王赓不快,反而坏了事情。

这一次宴请,很不平常。在宴会上,陆小曼自然是理解王赓的心情的。她从容自如,仪态端正地坐在母亲身边,显出有些腼腆和矜持。这样,便使王赓不觉得有什么不自在之感。而徐志摩却显得有些紧张,自始至终几乎没有说什么话。在宴会开始时,空气不免有些沉闷。正当刘海粟斟酌着说什么话时,张歆海对着刘海粟说:“海粟!你这‘艺术叛徒’又要搞啥花样了?”

张歆海的一句话,一下子触发了刘海粟的思路。他就在祝酒时以反封建为话题,先谈人生与爱情的关系,接着又说到伉俪之情应建筑在彼此之间感情融洽、情趣相投的基础上。王赓自然也听出了刘海粟的话中之意。他终于举起酒杯,爽快地表示:“愿我们都为自己创造幸福,并且为别人的幸福干杯!”宴会后,王赓推托有事,要陆小曼自己随母亲回去,他先走了。可是,事情并没有很快得到解决。而且在此后一段时间内,陆小曼和王赓之间一度出现过紧张。几天后,徐志摩在M外院遇到陆小曼时,她就曾说:“除非立刻跑。”而且,他们曾想一同“跑”到大连去。

9月12日,徐志摩接到胡适的信。胡适在信中一方面劝慰徐志摩,一方面叫他考虑做些正经事情。这给了他不小的思想触动。17日,他一人去灵隐寺,直挺挺地躺在一个石条磴上,将陆小曼送给他的一条小红手绢盖在脸上,妄想倩女离魂,将陆小曼变到这里下来与他相会。而且,他担心她的处境可能更加艰难了,“一个娘,一个丈人,手挽手的给你造上一座打不破的牢墙,想着怎不叫人悲愤!”徐志摩眼看一时实在无法解决问题,便只好打定主意返回北京。

不过他这时的情绪不是很好,他在日记中写道:“我几次三番想写信给你可又没法传递,咳,真苦极了,现在我立定主意走了,不管了,以后就看你了,眉呀!”

与陆小曼结婚并受梁启超教训

1926年,是徐志摩一生中颇为重要的一年。在这一年中,他执编的《晨报副刊》有声有色,特别是组织新格律诗和“国剧”讨论,为中国现代语言学史留下了有特色的一页。同时,他也实现了与陆小曼结合的愿望,成为他人生路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自从1925年9月,徐志摩带着苦闷的心情返回北京后不久,陆小曼与王赓的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王赓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考虑,认为陆小曼的心已不属于自己的了。他向来主张对于夫妻关系。应是“合则来,不合则去”。既然已无法挽住陆小曼的心了,那就不应强求。于是,他便于10月间同意与陆小曼离婚。在处理与陆小曼的关系时,他没有给陆小曼和徐志摩任何难堪,不愧为一个受过现代文明熏陶的大度者。

陆小曼离婚后,立即跟母亲返回北京寻找徐志摩。可是,一连几天都未能找到。有一天,她在《晨报副刊》上看徐志摩发表的《迎上前去》,才知道了做事的地方。而且,她在这篇文章中看出了徐志摩的忧郁和悲愤,她更急不可待地去找他。于是,她终于找到了徐志摩,告诉他自己“恢复自由”的好消息。顿时,彼此的忧虑消失,不禁相视而笑。从此之后,他俩的爱情进入了“浓得化不开”的阶段。订婚、结婚提到日程上来。

8月14日,即农历七月初七,相传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徐志摩与陆小曼在北海公园董事会设席,举行订婚仪式。10月3日,徐志摩与陆小曼举行婚礼,地点也是北海董事会。照样是亲朋云集,气氛热烈。由梁任公作证婚人,胡适作介绍人。因而,这一婚礼显得颇为隆重。

可是,出乎人们意料之外,当证婚人梁启超致词时,婚礼的气氛顿时变得异常紧张和沉寂。梁启超作为一代宗师,对徐志摩这一得意门生的恋爱婚姻,一直抱着十分反感的态度,尤为担心他跟陆小曼结合后会有不测。但在胡适再三劝说后,他只好勉强答应做证婚人。为了对徐志摩负责,他便在致词中,对徐志摩和陆小曼大加教训了一番。他说:

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学问方面没有成就。你这个人用情不专,以致离婚再娶……以后务要痛改前非,重新做人!

说到这里,梁启超一脸严肃。略为停顿了一下后,他更加激动地说:徐志摩、陆小曼,你们听着!你们都是离过婚,又重新结婚的,都是过来人!这全是由于用情不专,以后要痛自悔悟……希望你们不要再一次成为过来人。我作为徐志摩的先生――假如你还认我为先生的话――又作为今天这场婚礼的证婚人,我送你们一句话,祝你们这次是最后一次结婚!

这一番训斥和教诫,说得徐志摩头都抬不起来,陆小曼则眼眶里含着泪花,而在座的宾客,却无不大惊失色。

“先生,”徐志摩感到实在太难堪了,走到梁启超面前低声说,“请先生不要再讲下去了,顾全一点弟子的面子吧!”

梁启超听了徐志摩的恳求后,才没有再说下去。

这样的婚礼场面,是很不寻常的。而梁启超之所以那样大动肝火,的确是出于对徐志摩的真心爱护。

徐志摩的爱情范文第5篇

她是30年代活跃在北平与上海滩的名媛,自幼生活在上流社会,受过良好教育。她有着姣好的容颜,优雅大方I能诗善画,是一个令人一眼难忘的女子。胡适曾说她是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她的名字叫陆小曼。

1925年,一次社交舞会,他遇到了她,陆小曼的倩影犹如康桥的柔波,缓缓的渗入到了徐志摩的心里。他给陆小曼的诗中写道:“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消溶,消溶,消溶/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看到她的第一眼,他的视线便无法从她的身上移开。眼前的女子笑靥如花,在舞会中,每一个转身都优雅无比。他深深地为陆小曼的美丽所折服,一段在日后饱受争议的爱情悄然萌发。

那次见面以后,徐志摩便经常找机会接近陆小曼。

陆小曼虽然已为人妻,但是与丈夫王庚的感情并不好。一个寡言内向,一个习惯于活在万人瞩目之中,由于性情相差甚远,夫妻之间的感情很是淡漠。当初陆小曼选择和王庚结婚,是知道这个男人能让她继续过养尊处优的贵妇生活。婚后三年,王庚被任命为哈尔滨警察局局长,调离北京,陆小曼以在哈尔滨住不惯为由,留在了良家,二人维持着名存实亡的夫妻关系,夫妻失和也成为众所周知的“秘密”。

恰在此时,温柔浪漫的徐志摩闯进了陆小曼的生活。沉睡在心底的爱情,被徐志摩的款款深情唤醒。

那段日子,闲来无事时,两个人常常在一起外出游玩。他陪她出入舞会,写动人的情诗给她。他明白怎样讨好女人,体贴且浪漫多情。两个人在一起时,总有着聊不完的话题。她的爱,在他热烈的攻势下,一次又一次绽放。

他爱着她,爱在眼里,爱在心里,爱得炽热,爱得痴狂。

她对他亦是如此。

这一年年底,陆小曼不顾父母的反对,结束了同王庚三年多的婚姻,迫不及待地来到了徐志摩身边。

离婚前夕,陆小曼还发现自己怀上了王庚的孩子,她没有丝毫犹豫,背着所有的人,悄悄地在一家德国人开的私人诊所把孩子做掉。

1926年8月14日,农历七夕节那一天,北海公园举行了一场人们议论很久的仪式――才子徐志摩和名媛陆小曼的订婚典礼。

10月3日,结婚仪式。胡适做介绍人,梁启超证婚。在婚礼上,梁启超当众痛斥了这对新人背叛婚姻的行为――“我来是为了讲几句不中听的话,好让社会上知道这样的恶例不足取法,更不值得鼓励。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以至于学无所成,做学问不成,做人更是失败,你离婚再娶就是用情不专的证明!陆小曼,你和徐志摩都是过来人,我希望从今以后你能恪遵妇道,检讨自己的个性和行为……总之,我希望这是你们两个人这一辈子最后一次结婚!这就是我对你们的祝贺!我说完了!!”

从徐志摩和陆小曼背叛各自的家庭开始相恋的那一天开始,二人注定要遭受世人的非议和白眼。这段不被祝福的婚姻就这样尴尬地开场了。

结婚后,徐志摩的父母很不喜欢这个儿媳妇,认为常年活跃在社交场合的陆小曼是不洁之人。陆小曼从小被娇宠惯了,不做家务,不会看人眼色,更不知道如何讨公婆欢心。因此,陆小曼与公婆之间维持着客气且生疏的关系。

对此,陆小曼感到很委屈,又不能和长辈起冲突,于是恳求徐志摩搬到上海去生活。

到了上海的小曼,再也不用顾及公婆的脸色,在生活上感到轻松很多。她频繁地出入上海各大社交场所,夜夜欢歌,周旋在有钱有闲的人之间。在歌舞升平的百乐门舞场,她与上海当时的头牌交际花唐瑛齐名。

在这种纸醉金迷,挥金如土的生活中,她渐渐迷失了自己。很少与爱人交流,满心想的都是漂亮的衣服,好看的鞋子,跳舞,听戏,打麻将。徐志摩为了讨妻子欢心,一味地迁就她。在外租了一套豪华的公寓,十多个用人进进出出服侍她,还要赚取小曼外出应酬的开销。不久以后,小曼又沾染上了鸦片。

徐志摩的经济并不宽裕,徐父由于对陆小曼极度不满,早就在经济上与他们夫妇一刀两断。为了应付数额庞大的开销,徐志摩不得不想尽办法去挣钱。他同时在三所学校代课,实在维持不下去时,就硬着头皮去借朋友的钱,借了东家补西家。

沉重的经济负担压得徐志摩喘不过气来,在这种情况下,哪还有精力去写作诗文。他被生计圈住了昔日的梦想,圈住了浪漫的个性。

然而,陆小曼依然过着奢华放纵的生活,将大把大把的时间和金钱浪掷在舞场上、宴会中、烟榻旁。她是一个需要活在光环下的女子。她只能陪着徐志摩风光,陪着他享受,却不能陪着他煎熬,陪着他过平淡如水的日子。

夫妻之间的感情隔阂日渐加深,两个人一天也说不了几句话。

相爱是一回事,相处又是另外一回事。爱情是那样脆弱,如果不用心去呵护,哪段感情都不能够长久,在一起也不可能幸福。

1930年秋,徐志摩不堪忍受上海巨大的生活压力,应胡适之邀,任北京大学教授。陆小曼习惯了上海歌舞升平的生活,自然不愿意陪同徐志摩北上,她已经习惯于活在众人的焦点之中,寂寞的生活她无法忍受。徐志摩只好自己一个人回到了北京。

为了走到一起,两个人都曾为彼此付出了很多。那个时候的他们,都天真地以为,对方是自己的知己。可是,却没有料到,彼此想要的生活是如此得格格不入。

或许真的如凌淑华所说:“男女之间的爱一旦成熟为夫妇,就会慢慢地变成怨偶的,夫妻间没有真爱可言,倒是朋友的爱较能长久。”

1931年,徐志摩回上海看望小曼,两人爆发了激烈的争吵。徐志摩气得连夜乘飞机由上海飞往北平,不幸的是,飞机在途中失事。噩耗传来时,陆小曼呆若木鸡。她来送别他,看他最后一眼。徐父把所有的悲伤与限意都撒在了陆小曼身上,把她挡在门外。

她与徐志摩的一段情就此画上了句点。

这之后,陆小曼为了维持生活一直和翁瑞午同居,翁瑞午包了她所有的花销。

“我猜中了前头,可是我猜不着这结局……”没有人猜得中结局。

据说,徐志摩蒙难后,在从飞机的残骸中整理他的遗物时,找到的是陆小曼的一幅画作。

他肯定是爱陆小曼的,爱到心力交瘁,爱到不堪重负。可是,那个昔日被他认定是“知己”的女子,却与他渐行渐远。

相关期刊更多

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江苏省教育厅

小水电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中国水稻科学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