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季节变化

季节变化

季节变化

季节变化范文第1篇

春饮花茶。春季是冬季与夏季的过渡季节,冰雪消融,冷暖空气势力相当,处于万物复苏的状态。北宋王安石诗云:“不得春风花不开,花开又被风吹落。”在春季以饮花茶为好,因为花茶具有调理血气、舒解郁闷、促进血液循环等功效。花茶主要有玫瑰花茶、熏衣草花茶、茉莉花茶、金盏花茶、菩提花茶、薄荷花茶等。春季饮用花茶,用以散发冬天积聚在体内的寒邪,促使人体阳气生发,使精、气、神得到极大程度的提振。

夏冲绿茶。夏季是一年中天气变化最剧烈、最复杂的时期,气候炎热,佳木繁荫,盛暑逼人,人体的津液大量耗损。唐朝岑参诗云:“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夏季以饮用绿茶为宜,因为绿茶是不发酵茶,较多地保留了鲜叶内的天然物质,其中茶多酚、咖啡碱保留了鲜叶的85%以上,叶绿素保留50%左右,维生素损失也较少,使其“清汤绿叶,滋味收敛性强”,具有消炎杀菌、降血脂、防血管硬化等功效。绿茶主要有西湖龙井、中岳仙茶、恩施玉露、安吉白茶、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碧螺春、信阳毛尖、崂山绿茶、陕南绿茶、南京雨花茶等。夏季饮用绿茶,给人以清凉之感,能够刺激口腔黏膜,促进消化腺分泌,达到清热解暑、解毒止渴的目的。

秋品青茶。进入秋季,气温开始降低,雨量减少,空气湿度相对降低,气候偏于干燥。秋气应肺,极易伤损肺阴,从而产生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及便秘等症状,重者还会咳中带血。战国末期屈原辞曰:“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秋季可以多饮青茶,也就是我们所俗称的乌龙茶,因为青茶属半发酵茶,品质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具有分解脂肪、减肥健美等功效,也被称之为“美容茶”

季节变化范文第2篇

小楠:老师,我们怎样才能很好地反映季节或天气的变化呢?

郭老师:“一个夏日的早晨,我出去散步。走着走着,就来到了铁路局门前的人行道上,我看见来这里锻炼的人很多。有一位长者,大约六十多岁吧!他只穿了一件两道梁背心,一条短裤,我不知道他已经跑了多少圈了,只见他大汗淋漓,背心也湿了一片。脸上呢,由于一个劲喘气,短胡子周围都挂满了白霜,前额上边的头发上也挂满了白霜。”

尤芳:大家一定会说,既然是夏天,老人的胡子和头发上怎么会出现冬天才有的情景呢?显然这是没有经过认真的观察,把季节的特点弄错了。

郭老师:那么,怎样才能依据实际情况,把不同的季节写好,把天气的变化写好呢?季节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比如:植物生长有变化,动物生活有变化,气温气象有变化。人们生活在不同季节里也有变化……你们仔细阅读下面的表格:

尤芳:表中所列的特点还不够细致全面。要写好季节写好天气,还可以对看到的景象做深入细致的观察,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生动具体。

小楠:观察过后,具体还需要怎么做呢?

郭老师:观察时,将眼前见到的景象分解为几幅画面――仔细看一看是什么季节?画面上都有什么?这些物体分别是什么样子?它们有着怎样的特点?你想抓住哪些特点来写?按什么顺序去写?

尤芳:假如是写夏季,我就可以――先努力写出眼前夏天的特点,抓住夏季气温、气象、植物、动物、人们生活的变化等特点入笔,尽力给人以切身的感受。除了写出季节特点外,还有其它特点。可以先写气温特别高(火辣辣、烤着、发焦发烫、蒸笼……),正是因为气温这样高,才出现了这各种情形。

小楠:然后再写:老柳树……叶子打着卷……努力写写植物的变化;接着写没有风,空气热,这是写气温气象的变化;然后,可以再写老爷爷穿短袖小褂、敞胸、乘凉扇风等等。这些,可以吗?

郭老师:观察有顺序、语言生动、形象准确。我们以后再详细说吧。

亲爱的同学们,感谢大家对“与郭老师聊作文”的支持,希望大家积极踊跃给我们投稿,记得写清楚自己的姓名和班级噢!

来稿请寄合肥市长江中路57号《家教世界》杂志

季节变化范文第3篇

(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成都 611743)

摘要:为了研究白萨福克羊在高原地区机体的适应性,试验以饲养在四川省红原地区的白萨福克羊为研究对象,按季度测定了其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①白萨福克羊四季的呼吸频率变化范围为(34.10±12.08)~(74.56±10.91)次/min,体温的变化范围为(38.96±0.23)~(40.80±0.74) ℃,心率的变化范围为(83.10±9.40)~(97.56±12.06)次/min;②WBC、MCV、MCH和MCHC等指标以春、夏季极显著(P<0.01)低于秋、冬季,RBC、HCT和RDW-CV等指标以春、夏季极显著(P<0.01)高于秋、冬季,HGB在四季中无显著差异,PLT的变化范围为(161.44±143.47)×109~(348.25±182.97)×109/L;③ALT、AST、TP、GLO、LDH和CHOL等6项指标以夏、秋季高于冬、春季,ALB和GLU指标以春、秋季高于夏、冬季,PCHE指标以冬、春季高于夏、秋季,ALP和CA指标以秋、冬季高于春、夏季。

关键词 :白萨福克羊;生理生化指标;季节;适应性

中图分类号:S826;S8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5)02-0395-0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5.02.034

白萨福克羊是澳大利亚于1977年开始培育的一种头和四肢为白色的萨福克羊品种,在萨福克羊的基础上,导入无角陶塞特和边区来斯特羊的血液,在杂二代中剔除有黑斑个体逐步选育提高其生产性能而培育出的肉用绵羊品种。2009年,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从澳大利亚引入12只白萨福克羊,饲养于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在成都市新津县的基地内,先后进行了生理指标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及生长发育、繁殖性能和疾病等方面的研究[1,2]。引进的白萨福克羊旨在与藏绵羊杂交,在新津地区过渡饲养2年后,全部运至四川省阿坝州红原县的四川省藏绵羊原种场内饲养。

红原县位于北纬31°51′-33°19′、东经101°51′-103°23′,全县平均海拔为3 600 m,属于大陆性高原寒温带季风气候,主要特征是:寒冷,四季难以明显划分,春、秋季短促,长冬无夏,热量低;干雨季节分明,雨热同季;日照长,太阳幅射强烈;灾害性天气多;1月为冷月,平均气温-10.3 ℃,最热为7月,平均气温10.9 ℃;极端最低气温为-36 ℃,最高气温为25.6 ℃;年均日照2 417 h,年均降水量为753 mm,80%集中在5~10月;年均积雪期为76 d,长则3个月,短则2个月左右。红原县的天然草场面积77.2万hm2,占总面积的91.8%,可利用优质草场面积达74.7万hm2,为牦牛、绵羊等家畜提供了优质饲草料资源。

红原地区、过渡饲养的新津地区与白萨福克羊原产地澳大利亚的气候环境、饲草料供给以及养殖设施等存在较大的差异,在红原地区的饲养需适应其高海拔、低氧、寒冷和半年以上的枯草期等环境。2012-2013年期间,按照季节测定了饲养于红原地区的白萨福克羊的生理指标与血液生理生化指标,以期为白萨福克羊的机体适应、生长发育、繁殖性能和疾病诊断等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群体

白萨福克羊经过成都市新津地区的过渡饲养后,于2011年夏季运输至红原地区饲养在四川省藏绵羊原种场内。试验设置了春、夏、秋和冬四个季节,每个季节随机选择24~48月龄的白萨福克羊公、母羊各5只,共计40只(试验羊只来源于引进原种及其自群繁殖后代),测定生理指标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

1.2 血样采集

早上空腹颈静脉采血2 mL,1 mL注入加有EDTA-K2抗凝剂的一次性真空采血管中,随后将采血管缓慢180°轻轻颠倒混匀5~6次,用于血液生理指标测定;余下1 mL注入不添加抗凝剂的一次性真空采血管中,不进行混匀处理,自然状态下凝固,用于血液生化指标测定,样品低温保存并及时送检测中心。

1.3 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测定

利用HC-3000型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测定样本中的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HGB)、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红细胞平均容量(MCV)、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比积(HCT)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等9项指标。CS-4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样本中乳酸脱氢酶(LDH)、总钙(CA)、总胆固醇(CHOL)、葡萄糖(GLU)、胆碱酯酶(PCHE)、碱性磷酸酶(ALP)、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球蛋白(GLO)、总蛋白(TP)和谷丙转氨酶(ALT)等11项指标,具体测定方法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4 统计分析

采用SAS6.12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白萨福克羊生理指标季节性变化

白萨福克羊生理指标季节性变化情况见表1。由表1可见,白萨福克羊的呼吸次数以夏季最高,为(74.56±10.91)次/min,以春季最低,为(34.10±12.08)次/min,夏季呼吸次数与冬季差异不显著(P>0.05),与秋季差异显著(P<0.05),与春季差异极显著(P<0.01),冬季与秋季差异不显著(P>0.05),与春季差异极显著(P<0.01),秋季与春季差异不显著(P>0.05);体温以冬季最高,为(40.80±0.74) ℃,秋季最低,为(38.96±0.23) ℃,冬季体温极显著高于春、秋和夏季(P<0.01),夏季体温与春季差异不显著(P>0.05),极显著高于秋季(P<0.01),春季与秋季差异不显著(P>0.05);心率以夏季最高,为(97.56±12.06)次/min,秋季最低,为(83.10±9.40)次/min,夏季与春、冬季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秋季(P<0.05),秋季与春、冬季间差异不显著(P>0.05)。

2.2 白萨福克羊血液生理指标季节变化

白萨福克羊不同季节的血液生理指标变化情况见表2。由表2可见,HGB在四季变化中差异不显著;RBC、HCT和RDW-CV等指标是春、夏季极显著(P<0.01)高于秋、冬季,WBC、MCV、MCH和MCHC等指标则是春、夏季极显著(P<0.01)低于秋、冬季;PLT指标在夏季达到峰值,极显著(P<0.01)高于春季,但与秋、冬季差异不显著(P>0.05)。

2.3 白萨福克羊血液生化指标季节变化

白萨福克羊不同季节的血液生化指标变化情况见表3。由表3可见,GLU指标在四季变化中差异不显著;测定的白萨福克羊的血液生化指标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达到峰值,AST、TP和GLO等3项指标在夏季达到峰值,而ALT、ALB、ALP、GLU、LDH和CHOL等6项指标在秋季达到峰值,PCHE和CA分别在春、冬季达到峰值;ALT、AST、TP、GLO、LDH和CHOL等6项指标以夏、秋季高于冬、春季,ALB和GLU指标以春、秋季高于夏、冬季,PCHE指标以冬、春季高于夏、秋季,ALP和CA指标以秋、冬季高于春、夏季。

3 小结与讨论

白萨福克羊是低海拔地区培育的一个肉用绵羊品种,当引至高海拔地区进行饲养时,绵羊机体的新陈代谢为适应新的生存环境而逐步改变。一般绵羊的体温存在一个热中性区的环境温度(10~20 ℃),在热中性区的环境温度,绵羊依赖于物理调节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当环境温度跨过热中性区升高或降低,均会导致机体产热增加[3],试验中测定的白萨福克羊的体温在夏、冬季较高,尤其是冬季,达到(40.80±0.74) ℃,而在春、秋季体温相对较低。夏季是高原环境温度与空气含氧量最高的季节,因外界环境温度的升高而引起机体产生热量,呼吸频率与心率增加,促进绵羊机体的散热;在冬季,环境温度降低以及空气中的含氧量降低,以增加呼吸次数及心脏搏动来维持机体的新陈代谢稳定,春、秋季的呼吸与心率跟绵羊的体温保持一致。

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是3种不同的细胞,可通过观察其数量变化、形态分布等来判断动物个体的生理机能是否正常。高原饲养的白萨福克羊春、夏季的WBC跟过渡饲养期间的指标[1]比较接近,低于甘肃饲养的白萨福克羊和德克赛尔羊[4]、波德代羊[5]、多浪羊[6]、大尾寒羊[7]、凉山半细毛羊[8]等,但秋、冬季节的白萨福克羊WBC高于春、夏季,并高于上述提及的绵羊品种;白萨福克羊RBC是春、夏季高于秋、冬季,但四季的RBC指标均在中国家养绵羊的红细胞计数的正常范围内。所测得的白萨福克羊HGB结果跟国内的绵羊比较没有太大的差异,PLT结果在中国家养绵羊的正常范围内。四季中,各指标呈现规律性的变化,WBC、MCV、MCH、MCHC等指标以秋、冬季高于春、夏季,RBC、HCT、RDW-CV等指标以春、夏季高于秋、冬季。

试验所测定的白萨福克羊的ALT、AST、TP、GLO、LDH和CHOL等6项指标在冬、春季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夏、秋季相对较高。ALB和GLU等指标在以春、秋季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而在夏、冬季相对较低。PCHE指标以冬、春季高于夏、秋季,ALP和CA指标以秋、冬季高于春、夏季。这与红原地区的饲养环境以及饲草料饲喂状况存在较大的关系。总蛋白由白蛋白和球蛋白共同组成,营养不良或消耗增加时可导致总蛋白的降低[9],在夏、秋季,绵羊从牧草中获取机体需要的足够营养,但在冬、春季,高原草地牧草严重缺乏,导致摄入的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严重不足,从而引起TP和GLO的降低,肝脏代谢降低。PCHE由绵羊的肝脏实质细胞合成,夏、秋季白萨福克羊的营养较充足,PCHE指标保持在较低的水平,保持正常的生理代谢;冬、春季严重缺草,PCHE保持在较高的水平,提高了肝脏的代谢功能,以应对严重缺乏牧草季节的营养需求。

参考文献:

[1] 周明亮,陈明华,吴伟生,等.白萨福克羊高原过渡期适应性研究[J].家畜生态学报,2013,34(9):73-77.

[2] 周明亮,吴伟生,谢荣清,等.白萨福克绵羊高原过渡期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测定[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3,434(14):32-35.

[3] 冯金虎,沈振西.藏系绵羊对高寒环境适应性研究[J].家畜生态,2002,23(4):34-36.

[4] 王大愚,赵有璋.白萨福克羊和特克塞尔羊生理生化常值的测定[J].家畜生态学报,2007,28(6):54-57.

[5] 王玉琴,赵有璋.波德代羊主要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和分析[J].甘肃畜牧兽医,2003,170(3):2-4.

[6] 李 海,饶丽娟,石长青.多浪羊的生理生化常值测定[J].畜禽业,2011(5):10-11.

[7] 邓 雯,庞有志,蒋遂安,等.河南大尾寒羊血液生理指标的测定[J].家畜生态,2003,24(2):19-20.

[8] 李 利,陈圣偶.凉山半细毛羊生理生化指标的研究[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1999,17(2):208-210.

季节变化范文第4篇

关键词:氨氮;自动监测;季节性变化

中图分类号:X8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2008302

1引言

氨氮作为地表水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其含量高低直接体现了水体污染的程度,氨氮污染的直接后果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影响水生生物活动,威胁到人、畜饮用水安全,恶化了人类的生存环境。水环境中的氨氮主要存在两种去除和转化的途径,一种是硝化反硝化过程,这一过程中氮经过硝化作用转化为亚硝酸盐氮,再转化为硝酸盐氮,硝酸盐氮进而通过反硝化作用转化成氮气释放到大气而离开水环境;另一种是藻类等水生生物进行的同化作用,无机氮作为营养盐被生物生长利用而从水体中去除[1]。

西充河是嘉陵江中游西岸的一级支流,发源于南充市西充县境内,主要由虹溪河和龙滩河两条小河汇集,流经西充县、嘉陵区和顺庆区境,从南充市主城区、西部汇入后穿城后汇入嘉陵江。西充河全长 121 km,全流域面积450 km2,流域内有29个场镇、205个村和32万人口[2]。该流域集生活污染、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一体,其中以城镇面源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比重较大。据近几年调查与监测资料显示,该河流富营养化较严重,属嘉陵江流域主要污染河流之一。

为发挥水质在线监测预警作用,尽早发现西充河汇入嘉陵江前的水质异常变化,在西充河汇入嘉陵江处约2000 m建有水质自动监测站西充河水站。为了更好地了解西充河水体中氨氮的变化规律,并为水体污染综合防治及提高水质类别供科学依据,选取了西充河自动监测断面2014~2016年的监测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

2监测内容与方法

该水站主要是对五参数 (水温、pH、DO、电导、浊度)、IMn和氨氮 (NH3-N)进行 1 次/h 在线监测,从而为防止下游水质污染迅速做出预警预报,及时追踪污染源,进而为环境管理决策服务。西充河水站自动监测项目、监测方法、仪器名称及参数详见表 1。

3数据分析

2014~2016年西充河自动监测断面氨氮在线监测数据变化图1。

按照季节将2014~2015年数据分为春季(3~5月)、夏季(6~8月)、秋季(9~11月)、冬季(12~次年2月)4组,各季节氨氮含量取其平均值,见表2。

4结论与成因分析

4.1西充河玉带自动监测断面氨氮变化总体趋势

由表2可知,西充河玉带自动监测断面氨氮含量季节性差异显著,且春季的氨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季节的氨氮含量,其次为夏季,而秋季和冬季的氨氮含量相对较低。该河流规定的水质类别为Ⅲ类,其氨氮标准限值为1.0 mg/L,此断面春季容易发生氨氮超标现象,污染治理工作应着重在春季进行

4.2径流量对西充河断面氨氮变化的影响

夏秋季雨量充沛,断面径流量较大,对水中氨氮的含量有明显的稀释作用。多年观测数据表明,西充河不同季节径流量差异显著,且夏季的径流量显著大于其他季节的径流量,其次为秋季,而春季和冬季的径流量明显较小。同一时期径流量的大小与氨氮含量表现出明显的反相关关系,因此可以确定径流量大小对氨氮含量有明显的影响。

4.3水生植物及水中微生物对氨氮的影响

在汛期来临之前的冬春季节,雨水较少,河流水质净化能力较弱,而温度逐渐上升,水生植物等生长加速,DO含量在前期也随之增长,而后大量水生植物又消耗水体中的氧气从而DO含量降低,水中的一些微生物(如硝化细菌)的活性减弱,硝化反应不受高溶氧浓度所抑制,而低溶氧浓度则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3,4],同时有研究者认为[5],氨氮大部分是通过硝化和反硝化作用的连续反应而去除的,一旦这两个连续过程不能顺利进行,氨氮去除效果就不理想。DO含量降低,对水中的氨氮的降解作用也随之减弱,水体中的氨氮浓度在此时迅速增长。进入夏季后,水生植物大量生长繁殖,水生植物生长繁殖过程中吸收和利用水中的氨氮作为氮源,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水体中氨氮的含量,随着温度进一步升高,水体中大量动植物的消耗,水体中 DO 含量仍维持在较低水平,在水生植物同化和水流稀释的双重作用下使水体中NH3-N浓度得以降低。同时,汛期结束时,DO含量逐渐增加,河流水体中NH3-N含量逐渐降低。由上述分析得知,西充河水质污染具有明显的非点源污染特征,氨氮含量在时间尺度上和溶解氧呈现良好的负相关性关系。西充河玉带自动监测断面2016年NH3-N与DO的含量变化关系和相关性见图2及表3。

4.4西充河断面NH3-N季节内变化特点及影响因素

通过计算 2016年西充河断面 4 季代表月份NH3-N每日监测结果的相对平均偏差得出,春、夏、秋、冬代表月份的相对平均偏差分别为98.1%,62.6%,58.9%和43. 7%,即该断面水体中NH3-N浓度在春季的变化幅度最大,夏季次之,秋季和冬季变化不大。具体来看,春季(4 月),温度适宜,人类活动最频繁的时候,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河流水体,同时春季最适宜藻类等水生植物的生长,水生植物的同化作用消耗掉一部分营养盐,同时过多的水生植物或浮游生物会消耗大量氧气,硝化活性减弱,伴随溶解氧量下降水体中NH3-N浓度在春季呈现“低-高”的总体趋势。夏季 ( 7 月) 气温较高且变化较大,藻类等水生植物生长迅速,加之雨水充足,植物消耗一部分氧气,硝化速率仍在较低水平,但在同化作用和雨水稀释协同作用下,水体中NH3-N浓度较春季有明显下降但仍高于秋冬季节。秋季 ( 10 月) 温度逐渐降低,且雨水较少,水生植物生长放缓,经历过一个适应期后溶解氧含量稳步上升,NH3-N浓度也随之下降趋于平稳。冬季 ( 1 月) 为枯水季节,气温较低,植物生长缓慢,但河流周边人类活动较少,对河流水质影响也较小,因此NH3-N浓度最低。因此,水体中NH3-N浓度除受人类活动影响外,水生植物生长以及溶解氧含量也是影响其浓度变化的重要因素。

5对策与建议

氨氮是西充河最主要的污染物,在该河流当前采用高锰酸盐指数与氨氮双因子评价水质达标的情况下,水体氨氮污染治理的成败直接关系到该水功能区水质是否达标,积极开展西充河水体氨氮污染治理迫在眉睫。

(1)开展水体污染治理,必须依法监管。必须加强排污口监管力度,建立入河排污口长效管理机制。开展入河排污口普查登记、严格执行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制度、加强入河排污口巡查和执法力度等各项工作。

(2)开展水体污染治理,必须科学监管。一方面,要摸清西充河水体纳污能力,从总量上严格控制入河氨氮排放量。另一方面,在排放监管上,不光要关心入河废水的氨氮浓度,还要关注受纳水体的实际情况和所处的季节,严禁在春、夏两季向西充河排放氨氮废水。此外,必须控制死水区的形成,提高河流的溶解氧浓度,以便于氨氮的转化。

参考文献:

[1]

俞盈.水体屮三氮转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J].地球化学,2008(6):565~571.

[2]段慧,张丹,范力,等. 西充河自动监测断面表层溶解氧季节变化及影响分析[J].四川环境, 2015, 34(5):72~75.

[3]Stenstrom,M K Poduska and R A. The effect of dissolved oxygen concentration on nitrification[J]. Water Res,1980(14):643~649.

季节变化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季节性;冻融期;棉田;土壤温度;南疆

中图分类号 S152.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1-0232-01

Abstract To explore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temperature under freezing-thawing in south Xinjiang cotton fields,bare fields high stubble fields,corn straw mulching fields were set up.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ulching of soil surface could prevent soil temperature decrease,during soil temperature fall period,it had the warming effects,but showed cooling effects during soil temperature rise period.The effect of air temperature on soil temperature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soil depth.

Key words seasonal;freezing and thawing;cotton field;soil temperature;southern Xinjiang

南疆是我国重要的优质棉生产基地,也是冬季土壤冻融过程频繁发生的地区。地表覆盖可推迟土壤冻结时间、减小冻结深度、增加土壤含水率、改变土壤盐分在土壤中时空迁移,目前对冻融期不同地表类型冻融过程特征、土壤温度与气温变化关系、冻融期土壤水分、盐分变化等有了部分研究成果[1-3],但对南疆棉田冻融期土壤温度时空变化研究较少。现对季节性冻融期南绵田土壤温度变化进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试验于2014年11月至2015年4月在新疆阿拉尔市(东经79°23′33″~81°53′45″,北纬40°20′00″~41°47′18″,海拔高度1 020 m)进行。该区属典型极端荒漠性干旱气候,常年干旱少雨,光热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10.8℃,降水量61 mm,蒸发量2 500 mm。历史最大冻土深度78 cm(1962年)。

试验地生育期棉花种植模式为1膜2带4行,行距为30 cm+60 cm+30 cm,株距10 cm。冬季冻融期试验处理设置为裸地(冬季棉杆拔除)、留杆(冬季棉杆留在地里)和玉米秸秆覆盖(在留杆棉田棉花宽行、窄行和宽行铺设长度5~10 cm、厚度5 cm的玉米秸秆)3个处理,小区面积54 m2(10 m×5.4 m)。土壤温度采用多通道地温记录仪分别测定地表下5、10、15、20、30、40、60、80、100 cm处的土壤温度,记录时间间隔为1 h。

2 结果与分析

2.1 冻融过程土壤温度变异性分析

为分析不同地表覆盖方式下土壤各层温度变异性,选择用于描述观测数据变异程度的方差进行描述,若日平均气温的方差越大,则说明土壤温度日变化越剧烈,即差异性越大[4]。冻融过程土壤温度变化情况见表1。从表1可看出,各处理土壤剖面温度变异性为裸地最高,玉米秸秆覆盖最低,且随土壤深度增加温度变异性减弱,表层土壤温度变化剧烈程度大于底层,裸地土壤温度变化剧烈程度大于玉米秸秆覆盖。引起这一原因主要是由于玉米秸秆热导率较小、孔隙率相对较高,秸秆覆盖在地表形成一层土壤与大气热交换的障碍层,它既阻止太阳直接辐射,也减少了土壤热量向大气中散发,从而减小了土壤能量的损失,地表覆盖影响了土壤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转化和热量的传导,土壤温度变化滞后气温变化,且随土壤深度增加,气温对土壤温度的影响减弱[2-3]。秸秆覆盖后相对于裸地具有较高的反射率和较低的热传导率,降温阶段由于秸秆较低的导热率,秸秆覆盖的隔温作用减少了土壤热量向大气的损失,从而相对于裸地具有一定的保温作用,表现为增温效应。而在升温阶段秸秆覆盖表现为降温效应。在升温阶段,由于大气温度的升高,热量运动主要是外界热量进入土壤为主,地表覆盖玉米秸秆阻挡了大气热量进入土壤,导致秸秆覆盖处理表象为降温效应,玉米秸秆覆盖后土壤含水量高,土壤热容量随土壤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加,热容量大,土壤升温慢,且土壤含水率增加提高了土壤导热率,导致玉米秸秆覆盖棉田土壤温度升温较慢[5]。可见秸秆覆盖和灌水对冬季土壤温度的变化具有双重阻碍作用。

2.2 冻融过程土壤温度与气温的相关关系

土壤温度与气温有关,土壤温度的日变化随气温变化而变化,不考虑土壤温度的滞后效应,日均土壤温度和日均气温一般为线性关系[6-7]。函数关系表示为:y=ax+b。式中,y为日均土壤温度(℃);x为日均气温(℃);a和b为待拟合参数,用SPSS16.0进行拟合,各处理拟合参数见表2。各处理土壤温度与气温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这主要是土壤温度滞后气温所引起。

3 结论

地表覆盖改变了棉田冬季休闲期土壤热状况,降温阶段可以减缓土壤温度的降低,阻碍土壤热量向大气的散失,具有增温效应,而在升温阶段可以减缓土壤温度的升高,阻碍大气热量进入土壤,具有降温效应。

玉米秸秆覆盖可以平抑土壤温度的波动幅度,影响程度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减弱,降温阶段土壤温度变异性大于升温阶段,(免)冬灌温度差异性为裸地>留秆>玉米秸秆覆盖[6-7]。

冬季冻融过程各处理土壤温度与气温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

4 参考文献

[1] 郭占荣,荆恩春,聂振龙,等.冻结期和冻融期土壤水分运移特征分析[J].水科学进展,2002,13(3):298-303.

[2] 郑秀清,陈军锋,邢述彦,等.季节性冻融期耕作层土壤温度及土壤冻融特性的试验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2009,28(3):65-69.

[3] 邢述彦,郑秀清,陈军锋.秸秆覆盖对冻融期土壤墒情影响试验[J].农业工程学报,2012,28(2):90-94.

[4] 付强,马梓S,李天霄,等.北方高寒区不同覆盖条件下土壤温度差异性分析[J].农业机械学报,2014,45(12):152-160.

[5] 芦俊俊,刘炜,杨君林,等.覆盖栽培方式对旱地冬小麦越冬期间土壤温度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13,33(6):1181-1189.